42 例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原因和防治
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和治疗
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和治疗摘要: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临床诊疗中要合理把握切口脂肪液化发生高危因素,做好预防与治疗,降低并发症危害,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原因;治疗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作为常见并发症,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系,切口脂肪液化会导致炎症反应延长愈合时间,增加患者身心痛苦与经济负担,严重者还会导致护患纠纷,因此做好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诊疗研究极为必要,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危害、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主要是妇产科患者腹部手术后切口部位因手术破坏发生无菌性坏死导致脂滴流出,形成液态脂肪引发无菌性炎症,这个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切口血液循环与愈合,对患者身体造成严重负担。
临床报道显示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与患者肥胖、糖尿病、应用高频电刀、手术切口暴露时间过长、贫血、抗生素应用、营养不良、缝合不当、妊高症水肿等因素密切相关。
肥胖作为典型的影响因素,是由于皮下脂肪厚度过后导致患者更易发生脂肪液化,一般厚度<3㎝患者发生几率较低,超过3㎝则发生风险伴随厚度增加直线上升,且由于肥胖患者多数皮下脂肪层血液循环较差,切口受手术侵入性操作影响更易发生脂肪氧化分解导致液化,因此对皮下脂肪层过厚患者要予以重点关注。
合并糖尿病作为引发切口脂肪液化的高危因素,主要是由于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加重切口血液供给负担引发血供障碍,增加脂肪液化风险,且高血糖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抑制白细胞及纤维母细胞修复能力,抑制切口部位肉芽生长、干扰其抗感染与愈合能力,造成切口脂肪液化愈合不良,因此合并糖尿病患者要加强术后切口脂肪液化预防。
高频电刀作为近年来临床手术治疗中应用频率较高的医疗器械,其作用机理是通过变频电流引发局部热效应并增温,会增加皮下脂肪组织变性坏死、烧焦等几率,增加术后切口渗液风险,导致脂肪液化,因此高频电刀的应用临床操作必须慎重,并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去除缺血、游离及烧伤坏死的脂肪组织,以降低切口脂肪液化发生几率。
剖宫产术后腹壁伤口脂肪液化原因分析防治
剖宫产术后腹壁伤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伤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1991年3月-2010年3月间行剖宫产术5384例病人发生术后腹壁切口脂肪液化的42例,分析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结果:肥胖、贫血、手术切口方式、高频电刀以及术中操作不当均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有关(p0.05。
见表l。
3讨论3.1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切口脂肪液化不是感染伤口,发生机制尚未明了。
有报道剖宫产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率为0.34%[4],本院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为0.78%,高于报道的剖宫产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考虑其发生原因主要与肥胖、手术切口方式、高频电刀、贫血等有关。
另外术者手术操作也是较主要的因素[5]。
分析本文中脂肪液化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患者体型肥胖:由于肥胖,皮下组织切开后由于局部血运的破坏,使本身血运就较差的肥厚脂肪层组织血液供应进一步发生障碍;加之暴露时间较长,在机械作用刺激下脂肪组织很容易发生氧化分解反应,引起无菌炎性反应,使脂肪组织发生液化。
(2)高频电刀。
由于电刀所产生的高温造成皮下脂肪组织的浅表性烧伤及部分脂肪细胞因热损伤发生变性,术后脂肪组织发生无菌性坏死,形成较多的渗液,影响切口愈合 [6]。
(3)切开与缝合技术及动作粗暴也是影响伤口愈合不可忽视的因素,缝合过紧、过密可使血运不佳而致脂肪液化,缝合过松、漏缝容易遗留死腔。
纵形切口较横切口发生率明显增多,考虑与皮下脂肪厚薄、纵切口张力大有关。
有报道下腹部切口裂开纵切口较横切口发生率多20倍 [7-8]。
(4)妊娠期合并症妊高征、妊娠期糖尿病、贫血特别是中重度贫血是妊娠期常见的并发症,合并这些并发症的患者本身明显影响蛋白及胶原的合成,末梢循环差、组织抵抗力和愈合能力差,易引起切口脂肪液化,且糖尿病患者,抵抗力低下,切口容易感染,愈合能力下降,都可造成切口不愈裂开。
妇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防治ppt课件
定
伤口裂开,局部淡血性渗出物 及淡黄色水样渗出液,无红、
义
肿、热、痛等炎症表现,分泌
物培养无细菌生长。
临床 表现
➢ 多发生在术后3 ~7 d, 大部分患者 诉切口有较多渗液外, 无其他自觉症 状
➢ 部分患者于常规术后检查时发现敷 料上有黄色渗液, 按压切口皮下有较 多渗液
➢ 切口愈合不良, 皮下组织游离, 渗液 中可见漂浮的脂肪滴
➢ 加强全身营养、补充蛋白质,提高机 体免疫力,促进切口愈合。
重视心理安慰,加强心理护理
➢ 负性心理强烈将影响切口愈合。一旦出现
切口渗液,患者及家属往往出现紧张、恐惧、
护 焦虑等负性心理,害怕切口裂开不能愈合、
理
第2 次缝合疼痛、延长住院时间及增加经 济负担等。
➢ 应针对患者的心理状况,向患者说明切口脂 肪液化原因、治疗护理方法,每次换药时将 切口情况好转的信息及时反馈给患者和家 属,并介绍同类患者很快愈合不需缝合的例 子,减轻患者心理压力,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 性,积极配合治疗。
➢ 切口无红肿及压痛, 切口边缘及皮 下组织无坏死现象。
➢ 渗液涂片镜检可见大量脂肪滴
➢ 伤口渗液细菌培养无细菌生长
病理 生理
目前无统一结论。
但在肥胖患者尤其是腹壁脂肪 厚的切口中较多见
脂肪组织血液循环受破坏,脂肪 组织在各种机械刺激下易氧化 分解,可能是发生切口脂肪液化 的主要机制。
病因 (一)
治疗 (二)
切口光疗--改善脂肪组织血供 和液化脂肪及渗液的吸收
灯距30~40cm ,每次30 分钟,每日 两次,至切口愈合时止
➢ 促进大量的毛细血管增生
➢ 局部组织温度升高,血管扩张,组织营 养增加,代谢加快
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分析与防治
l — u Dp r et e r u e'h Ti e l o ilf i . i ,i , 1 0 ,l a e xn( e t no n a Sr  ̄,e h d o e st Y agC y  ̄4 3 0 C n ) a am fG e l g t r P p H p a o y o Y ag 0 d
a d pee t n w y. eh d T l ciia d t f 8 ae f ag rme im szd a d mia o eain i e at n fgn rls r n rvni a s M t o t l cl aao 6 cs so re 0 du ie b o n1 p rt n d p r o e n 5 l o me t e ea t- o i gr o J l 0 7t e tmb r 01 r n lzdrt s et ey Reut h r ee5 ae l5 6 es sta oe rd p , p r— eyf m uy2 0 oSpe e weea aye er p ci l. s l T eew r 6o ssi al 8 ae t cu ̄ ot ea r 2 0 o v s n h o r ea d mia icso i a iu fcin T eu eo lemme fthc n s ,n iin ce niga d hscds ae e hgl ae i b o n l n iinw t ftl eat . h s fee t v h q o ,a ik es icso la sn n al ies sw ihy mltd t
与c T对眼内异物的检出率虽然一致, 但是检出病例并不一
致。c 未检出的2 T 例玻璃体异物为 1 例右眼前段玻璃体沙
石样异物与玻璃体积 血和机化膜相连 , 例为右眼后段视网膜 1
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防治措施
提高诊断水平与防治意识
诊断水平
医生应提高对切口脂肪液化的认识,了解其 发病机制和诊断标准。当发现患者有类似症 状时,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
防治意识
医院应加强相关培训,提高医生对切口脂肪 液化的防治意识。同时,医生应在日常工作 中加强对患者的宣教,让患者了解脂肪液化
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术后腹部切口出现黄色或淡红色渗液,以及局部红肿、发热等症状,结 合涂片检查结果,可诊断为切口脂肪液化。
实验室检查及其意义
实验室检查
涂片检查渗液可见大量脂肪滴,细菌培养 阴性。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高 。
VS
意义
通过实验室检查,可明确脂肪液化的诊断 ,并排除感染因素,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
术前准备措施
控制基础疾病
对于患有肥胖症、高血压 、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 者,应积极控制病情,降 低手术风险。
改善营养状态
对于营养不良或长期消耗 性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改 善营养状态,提高手术耐 受能力。
告知风险
术前应向患者和家属充分 告知手术风险,特别是脂 肪液化等并发症的风险。
术中预防措施
减少电刀使用
警惕脂肪液化的发生。
及时处理
一旦发现脂肪液化,应及时采 取有效措施,如引流、换药、 加压包扎等,防止病情恶化。
04
切口脂肪液化治疗方法
非手术治疗方法
物理治疗
使用红外线照射或微波治疗,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渗出液的吸收。
药物治疗
使用抗生素类药物,预防感染,同时给予必要的营养支持治疗,促进伤口愈合。
特点
切口脂肪液化多发生于肥胖患者、高龄患者、营养不良患者 以及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患者。此外,手术中 使用电刀、超声刀等设备时也可能导致脂肪液化。
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原因以及预防措施
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摘要】目的研究妇产科手术中腹部切口出现脂肪液化的原因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
方法我院选择2010年8月——2012年8月间进行手术治疗的2614例妇产科患者,其中有42例腹部切口出现脂肪液化,经过研究发现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和贫血、肥胖、妊高症水肿、滞产以及糖尿病等因素有关。
结果本文所选的患者,经过积极的治疗后,均痊愈出院,其中有4例患者实施的ii期缝合,未出现切口感染的病例,患者的愈合时间在9-15天之间。
结论经过适当的处理,可以有效降低腹部切口出现脂肪液化的几率,同时还有助于切口的愈合,降低患者的痛苦,需要治疗的时间缩短。
【关键词】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原因;预防措施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169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655-011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我院选择2010年8月——2012年8月间进行手术治疗的2614例妇产科患者,其中有42例腹部切口出现脂肪液化,其发生率为1.6%;其中618例为妇科,有8例出现脂肪液化,发生率为1.29%;1996例剖宫产,34例出现脂肪液化,发生率为1.7%。
术后患者未感觉不适,发生脂肪液化的患者术后的2-10天内进行换药时多有淡黄色水样渗出物,按压切口时渗液可增多,未见明显的切口红肿,但是切口愈合不佳,切口两端的皮肤较易分离,甚至只有表皮相连,进行涂片时发现渗出液内有大量脂肪滴,未见细菌生长。
1.2方法术后病房护士要每天对切口进行检查,如切口处存在少量渗出液,在确定为非感染的情况下,可每日对切口进行1-2次的挤压,每次挤压时尽量将液化脂肪挤出;之后在伤口表明涂上百多邦,同时进行红外线理疗,距离的长短和患者的耐受程度有关,以不烫伤患者为最佳,每次持续照射30分钟,每天照射1-2次,治疗完毕后用无菌敷料进行包扎,持续渗液或者渗液较多者要预防感染,拆除缝线同时联合应用抗生素[1]。
42例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原因和防治
7 ~i天痊 愈出院, 天 0 无其它手术并发症。2 中有2 例得 到随 及囊肿的部位、 3例 8 大小 , 是否与脑室系统相通 等因素, 最好在术 中 访 , 时间为3 随访 月~3月 , 中l例术后 1 6 其 6 年内囊肿消失,例术 能准确测量 囊肿腔 内压力 , 5 综合分析后选择适当压力类型 的分 后2 年内囊肿消失 , 其余7 例囊肿都有不断缩小 的趋势 。 患者头痛 头晕等症状较前消失或 明显减轻 ,N癫痫发作者 中2 4 例癫痫发 作次数减少 ,例无变化。 2 3 讨 论 颅内蛛网膜囊肿是指脑脊液样无色清亮的液体在颅内蛛网 膜所构成的袋状结构内积聚而形成的囊肿。 具体病因尚不明确。 流管。 分流管腹腔段 的带侧漏伞端亦应常规保 留, 以防术后出现 低颅压症状 。 参考 文献 [] C g o iG F n a C P n a i , t a .n a r n a I a n n , o d , a c n S e 1 I t c a i I r a ah o d c s n p d a i a e P e a d h r rc n i y t i e it c g. d i tM e c i , r 1 9 , :5 0 9 6 1 8 —9 . 8
取积极的手术治疗() 3。 一般认为具有颅 内压增高、 局部脑组织受 a ah o d c s S C i ia n h r p u i e a k r c n i y t: ln c 1a d te ae tc rm rs 压移位 、 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 、 合并囊 内出血或硬膜下出血 、 药 o 6c s s A t e r c i , 12 7 —8 . n 4 ae . c a Nu o h 1 9 . : 0 r 95 3 5 物控制无效或反复发作的癫 痫症状者应手术治疗()无症状患 【】 C 1 lO S ,o e H H hG . ta .n c a i l 4。 4 i沁i 1 F C gn P ,a S R e 1I ta rn a r r 者是否手术 目前尚不统一 , 有学者认为囊肿有 自然消失的可能, 且手术并非完全有效 , 并发症和复发亦不容忽视() 术后 5。 随着对 a ah o dc s i l l rn J e r s r ,9 1 7: r cn i y t nc id e . Nu o u g 19 ,4 S 1 2 . —2 6 3 0 3
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和处理
3 2 P P仍是 目前治疗 O A S最基 本、 . U P SH 最主要 方式 。韩
德 民等研究发现悬雍 垂具 有协助吞 咽 、 发音 、 呼吸及 保护功 能, 提出了保留悬雍垂 的改 良腭 咽成形术 ( P P , 中保 H U P )术
术 。术后下鼻道置管 以改善通 气并 以浸润有 庆大霉 素和地
塞米松 的纱布条加压填塞 , 手后 2 7 4~ 2h分次取 出。 12 2 H U P . . P P术均在全身麻醉下( 经鼻腔插管 ) 进行 , 除 摘 双侧扁桃体 , 除双侧松驰 的黏膜 , 合腭舌 弓和腭 咽 弓, 切 缝 扩 大咽腔左右径 , 切除软腭黏膜下腭帆间 隙及悬雍 垂根部多余 脂肪 , 留悬雍垂 , 保 对悬雍垂过长患者 尖端部分切 除, 保护腭 帆张肌与腭帆提肌 , 缝合软腭切缘 , 扩大 咽腔上下径 。
其发 主要原因与脂肪厚 、 血供差 、 组织受损坏死 、 渗液 引流不 畅等有关 。提高手术技能 、 通畅引流可以有
效 预 防脂 肪 液 化 。脂 肪 液 化 发 生 后 , 根 据情 况 采 取 针 对 性 处 理措 施 。 应
【 关键词 】 腹部手术 ; 口; ; 切 肥胖 脂肪液化
随着肥胖人群增加和术 中电刀 的广泛应 用 , 口脂肪液 切 > 3— 6 的病 例 , 2 2) 腹部 皮下 脂 肪厚 度 5—1 m, 0 c 平均 7 5 . c m。中上腹部手 术 1 8例 ( 括 胆囊 切 除术 9例 , 包 胃手 术 4
2 结 果
留悬雍 , 剖切 除腭 帆间隙的脂肪组织 , 解 扩大软腭 切除范围 , 完整保 留咽腔 的正 常生理形 态 , 不仅有 效扩大 了咽腔 , 提高
了手术 疗效 , 同时开放 性鼻音 、 饮食返 流 、 出血 、 大 咽异物感 等并发症发生率较传统 U P P P明显减 少。 33 此术式适合 鼻腔通气 及腭 咽狭窄双平 面阻塞 的中、 . 重 度 O A 患者 , S HS 对合 并舌 根后气 道狭窄 患者需 联合舌 根部 手术和下颌骨手术 , 另外 , 患者 术后合 并不 同程度 咽干燥症 需进一步研究 , 在临床 中应用最安全和有效措施 以及精确预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与防治
重 要 。 合 多 家 文 献 [ 】 I脂 肪 液 化 的 确 切 病 因 尚 未 完 全 清 综 1 , Z 切 l
楚 , 数 学 者 认 为 与 肥 胖 、 老 体 弱 、 频 电 刀 的应 用 等 因 素 有 多 年 高 关 。 实验 结 果 显示 , 龄 >6 岁 、 性 、 本 年 0 女 电凝 开腹 、 手术 时 间>3 h、
1 临床 资料
手 术 开 腹 方 式 分 为 3 , 统 手 术 刀 开 腹 2 例 , 频 电 刀组 3 例 , 组 传 8 高 5 电凝 组2 例 。 8 , 2 。 龄2 ~7 岁 , 均 5 .岁 。 壁肥 7 男4 例 女4 例 年 8 8 平 23 腹 胖 ( I皮下 脂 肪 厚 度>5 0 m)8 。 切S I .c 3 例 2 手术 方 法
皮 下 留有 线 结 ; 一 部 分 皮 下 与 皮 肤 作 为 一 层 缝 合 , 下 不 留 线 另 皮
结 。 后 第 2 切 1检 创 , 日换 药 , 伏 擦 拭 , 菌敷 料 覆 盖 。 术 天 : 3 隔 碘 无
3 结果
各 组 切 口脂 肪 液 化 发 生 情 况 见 表 1 。
临
床
医
学
腹 部 切 口脂 肪 液 化 的原 因 与 防 治 ①
赵 贵磊 陈 洪生 周淑 筠 Nhomakorabea( . 江省 穆 棱林 区 医院外 科 黑龙 江 穆棱 1 7 1 ; 2 黑 龙江 省齐 齐哈 尔公 安 医院 普外 科 黑 龙江 齐 齐哈 尔 1 1 0 ) 1 黑龙 53 . 5 6 0 0
【 摘要 l目的 探 讨腹 部 切 1脂肪 液化 的危 险 因素及 临床 特点 , 2 " 以便 早 期发现 时 治 疗。 及 方法 将 9 例开腹 手术 的病人 随机 分 为3 0 纽 , 应 用传统 手术 刀开腹 ; 组应 用高频 电刀开腹 ; 应 用电凝开腹 , 一组 一 一组 比较3 组手术 切 口脂肪 液化 的发生率 。 果 手术 刀组切 口 结 脂肪液化 的发生率 为36 (/ 8, .%1 2)电刀组为1 .%4 3)电凝组 为2 .%7 2)手术 刀组 与电 刀组 相比 , 14 (/ 5, 59 (/ 7, 差异 无显著性 意义 l 电凝 组分 别与手术 刀组 和 电刀组 相比 , 有显著性 意义( o0)上腹部 切 口脂肪液 化的发 生率 为70(/ 3, 部发 生率 为1.%9 4) 差异 .5; .%3 4)下腹 9 1(/ 7,
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处理
最佳 。
7 讨 论
帐篷 医院是个新名 词 , 设施简陋 、 其 卫生条件 极其恶 劣 、 人 流复杂且量大 、 伤员 伤 口污染严重 , 的已发生气性坏疽 , 有 医疗 资源贫乏 , 加之震后天气炎热 , 帐篷 医院无形成 了病 源体 集中的 地方 、 瘟疫 的催生地。针对 灾区医疗 和防疫工作 , 卫生部于 20 08 年 5月 1 5日出台了《 抗震救灾卫生 防疫工作方案》 20 、0 8年 5月 1 9日卫生部办公厅 发布 了 《 汶川大地震灾 区医院感染控制与预 防指南》 对灾 区疫情防范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但我 院在实 际 , 操作 中较上两指南有 着阶段性重 心突出 、 措施更早 、 更详尽 、 针 对性更强的优点 。尤其是地震当日医疗废弃物的分区域 、 分帐篷 集 中收集 , 日分类收 集 、 次 消毒后集 中堆放 ;4开始的帐篷 区及 1 周边 区域 人人参与 的彻 底的卫生 清扫和血液 、 体液 、 分泌物 、 排 泄物污染环境及物品的消毒及适宜浓度的预防性 毒 ;因地制 肖 宜的手卫生处置 : 手把手 的人员培训 ; 坚持不懈 的督查是感控工 作的亮点。诊治 哨点 的前移 、 各类帐蓬的分区管理 、 严格 的饮食 、 饮水卫生管理 , 真准确 的消 、 、 认 杀 灭更是完善 了防控措施 。合情
切 口脂 肪 液 化 的原 因及 处 理
贾玉 晶 ’ 陈会 琴
而来的养料不 足以满足需要 ,则脂肪细胞 因缺乏营养 而坏死 液
庆大霉素盐水纱布湿敷 ,以减少脂肪 细胞 水肿 ,改善局部微循
的管 血
。
,
使 血 更 减 有 。种 械 刺 , 频 刀 手 其 运 加 少 关 各 机 性 激如 电 术 高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46例防治体会
[ 李 衡 , 英 泽.动 力髋 关 节 螺 钉 [ ] 2] 张 J .中 国修 复 重 建 外 科 杂 志 ,
2 0 1 (1 0 5, 9 0):3 89
[ 吴 海 英 , 源.用 D S治 疗 股 骨 粗 隆 间 骨 折 的体 会 [ ] 3] 李 H J .医药
论 坛 杂 志 ,0 8 2 ( ) 7 2 0 , 9 2 :3
方 3 m处 , e 一般 可 使 导 针 正 位像 位 于 头 颈 的 中下 13 也 就 是 /,
张 力 骨 小梁 和 压 力 骨 小梁 交 叉 的下 方 。勿 放 在 头 颈 的 上 1 3 / 部 , 部 位 为负 重 区 , 易 从 头 的外 上 方 穿 出 , 骨 头切 割 , 该 钉 股 造 成 内 固定 失 效 、 内翻 畸 形 。股 骨 粗 隆 骨 折 大 部 分 为 高 龄 患 髋 者 , 质一 般 较 疏 松 , 在 绞 刀 开 孔 时 不 能 动 作 过 大 及 摇 摆 , 骨 故
能 锻炼 , 避免 了 因长 期 卧 床所 引起 的并 发 症 , 目前 治疗 股 骨 是
粗 隆 间骨 折 既 经 济 又 理想 的方 法 。 [ 参 考 文 献 】
[ ] 宋 金 辉 , 坤 正 , 正 伟 .股 骨 粗 隆 间 骨 折 手 术 治 疗 的 选 择 1 王 许 [] J .国外 医 学 骨科 学 分 册 ,04,5 4 :1 23 20 2 ( ) 22— 1
牢 靠 。如 遇松 动或 者 较 严 重 骨 质 疏 松 患 者 , 者 采 用 取 同侧 笔
[ ] 王满 宜 , 庆 铭 , 5 杨 曾炳 芳 , .骨折 治疗 的 A 原 则 [ .北 京 : 等 O M]
华 夏 出版 社 ,0 3 4 2 2 0 :2 【 稿 日期 ] 2 1 0 收 0 0— 5—1 0
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和处理
[ 盛卓人. 2 J 实用临床麻醉学[ I 3版. M. 第 沈阳 : 辽宁科学技术 出版社 ,9 6 3 5 19 : 1-
36 1.
头端一会 儿以增 强其柔 韧性 ; ③置管前先以 2 d 速率注 入 0 %N n/ s . S 9
编辑, 兰 雅
腹 部 手术 切 口脂 肪 液化 的原 因和 处理
刘 存 途
( 南 省 怒 江 州福 贡 县人 民 医 院 , 南 云 云 怒江 6 3O ) 7 1 0 摘 要 : 着 生 活 水平 的提 高 . 胖 手 术 病 人 的 增 多, 随 肥 腹部 切 口脂 肪 液化 在 临床 上 也越 来 越 多 见 , 发 生 主要 原 因 与脂 肪 厚 、 其 血供 差 、 织受 损 坏 组 死 、 液 引 流 不畅 等 有 关 提 高 手 术技 能 、 畅 引流 可 以 有 效预 防脂 肪 液 化 。 脂肪 液 化 发 生后 , 根 据情 况采 取 针 对 性 处理 措 施 。 渗 通 应
医学信息 2 1 年 2 01 月第 2 卷第 2 M d a I o a o. e . 0 1V 12 . o 4 期 e i ln r t n F b 2 1. o 4 N . c fm i . 2 特点 。我们通过调节硬膜外导管的 留置深度 , 在约相 当于穿刺 点上
两 个 椎 间 隙 的位 置 ; 入 起 低 深 度在 O2 5 注 .3 %。甲磺 酸罗 哌 卡 因 4 l m,
次利用其感觉一 运动神经分离特性 ,在阻滞感觉神经时尽量减 少或 不 阻滞运 动神 经 , 减少对 胸部呼 吸肌 的影响 , 减弱对直径最 细的 对 交感 神经 的阻滞程度 , 降低心脏交感神经阻滞对呼吸、 循环的影响。 硬脊膜外腔是 一 环绕硬脊膜囊的潜在间隙 ,内有疏松结缔组织 和脂肪组织 , 并有极为丰 富丽较粗的静 脉丛 纵行排列 在两侧 , 在其 中间有较细 的静脉丛连接 。因静脉丛血管壁薄 , 穿刺和置入硬膜外 导管有可能损伤静脉丛 而出血 , 论.增 加硬膜外导管 的置入深度 理 I : 会增加损伤静脉丛而出血的机率。为减少其风险 , 我们归纳 以下几
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病因及防治
易 一
设计优势如能充分发挥将取得很好的效果。但其角度瞄准 ,手 术操作等器械不及 D HS或 DC S的手术器械严谨 ,因此髁钢板 内固定对术者 的操作 技术和经 验要求 更高 ,但 只要掌握 适应 证,理解设计原理 ,规范操作 ,正确指导术后功能锻炼 ,使各 种早晚期并发症 发生率降到最低水平,髁钢板 内固定仍然是一 个治疗下肢骨折较好 的且非常实用 的内固定方法 。
参 考 文 献
[】荣 国威, 桂华 , 沂, 译 . 科 内固定 ・版 [ . 京: 民卫 生 出版社 , 1 翟 刘 等 骨 3 M】 北 人
1 9 . 8 - 91 9 51 21 .
【]戴 力扬 , 文, 岩 , . 板 内 固定治 疗股 骨粗 隆 间骨折 [] 国矫形 外 2 袁 刘 等 角钢 J. 中
依赖 钢板 来负重。下地 负重一定要以骨性 愈合 为前提 。 总之 ,上述并发症并不是孤立的 ,有些 是互 为因果 ,相辅 相成 的。钢板 内固定失效可 引起迟缓愈合,反之亦然 ,更可引 起关节僵硬 ;骨 折复位不佳既可引起 内固定失败 ,又可引起各 种 畸形。但都具有共性 :适应证 掌握不好 ,手术操作不规范 , 术后指导不力 。 髁钢板为 9 。钉板 结构 ,适合股骨近 、远端 的解剖结构 , 5 符合 生物力学原理 ;其 整体性 的钉板角度 结构 ,使内置物 的承 受载荷能力大大加强 ;刃板呈槽式结构,能防止旋转移位;与 长 拉 力 螺 钉 组 合 呈 三 角 形 固 定 ,异 常稳 固 ,髁 钢 板 的这 些 力 学
科 杂志 , 9,:4.4 . 1 6 2 526 9 3 []权 日, 3 尹庆 水, 惠 民. 板 内 固定治 疗股 骨 转子 部不 稳 定骨折 【] 民 张 髁钢 J_ 人
切口脂肪液化
切口脂肪液化的诊断目前尚无统一的术后切口出现脂肪液化的诊断标准。
一般认为具有以下表现者应诊断为切口脂肪液化:①术后出现渗液,大部分患者无其他自觉症状,少数有切口处疼痛。
挤压切口皮下有较多渗液;②切口愈合不良,皮下组织游离,渗液中可见漂浮的脂肪滴,渗出液镜检出大量的脂肪滴;③切口边缘皮下组织无坏死现象,无脓性分泌物,切口无红肿压痛,临床无炎症反应;④渗液涂片检查可见大量脂肪滴,连续3次培养无细菌生长切口液化的机制尚未明了,其可能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腹部脂肪厚,凡皮下脂肪超过2cm以上的患者,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几率明显增高;2、高频电刀加大功率甚至使用电凝导致高温造成皮下脂肪组织浅表烧伤以及部分脂肪细胞因热损伤而发生变性、坏死,术后形成较多渗液。
同时脂肪组织内毛细血管由于热凝固作用而栓塞,使本身血运较差的肥厚脂肪组织供应障碍进一步加重;3、切口暴露时间长,在挤压、钳夹、机械刺激下易发生氧化分解反应及水肿,引起无菌性炎症反应,使脂肪组织自溶或破裂,脂肪组织发生液化;4、缝合脂肪层时骑跨组织过多,缝线密集,结扎线过紧造成脂肪组织缺血发生无菌性坏死,导致液化;5、合并糖尿病、低蛋白血症以及贫血等,均延长切口愈合时间,增加脂肪液化的危险性。
切口液化的预防高频电刀致切口愈合不良原因分析利用高频电流在患者机体组织产生热效应。
高频电切和电凝产生的局部温度可达200-1000℃,高频电刀与皮下脂肪接触时间长,反复、大功率灼烧可造成皮下脂肪浅表性灼伤及部分脂肪细胞因热损伤发生变性,同时脂肪组织内毛细血管因热凝固作用而发生栓塞使本身血运较差的脂肪组织血供进一步障碍,术后脂肪组织发生无菌性坏死,形成较多渗液,影响切口愈合,由于术后患者体质弱,切口液化进一步发展可继发切口感染及其他感染。
切口愈合不良的预防除精细操作,仔细止血,缝合时不留死腔外,可以认为以下处理措施有利于减少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
(1) 严格控制使用电刀,需用电刀时,应将电刀的强度调到以恰好能切割组织为佳,切勿以高强度电流切割组织。
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
高温会 引起组 织碳 化 和气 化 , 加 重 了肥胖 患 者 术后 切 口脂 肪
液化 。
腔, 缝合腹 膜后以大量无 菌生理盐水冲洗切 口, 将 已经坏死 的脂
成 无 菌性 坏死 . 形 成 较 多 渗 出 液 马 红 丽 l 9 认 为 电 刀 工 作 时 的
3 . 2 . 2 规范手术操作
胡建国等_ 研究发现 , J 缝合切 口工作 年
限少于 l 0年是术后切 口出现感染等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 低 年资 医师缝合技术不如高 年资 医师。年轻 医生应规 范缝合技 术 , 加 强训练 , 提 高缝合 技能 。缝 合 时将 皮下 组织 全层缝 合 , 不 留死
合 时 留有 死 腔 均 可 造 成 脂 肪 组 织 缺 血 . 发生无菌性坏死 , 导 致 脂
随着高龄患者和肥胖患者 的增加 . 术后 发生脂肪液 化的病 例呈 上升趋势 , 腹部切 口脂肪液化是外科 常见 的并发症 , 发生率 达8 . 2 %… 。脂肪液化是外科伤 口愈合不 良常见原 因 , 严重者继
愈合 。 3 . 2 伤 口脂 肪 液化 预 防
2 . 1 肥胖
要原 因 ] 。宋通渠 等 回顾性分析腰椎后路 内固定手术 的 6 8 例肥 胖患者 , 发生脂肪液化 1 5 例, 发生率 高达 2 2 . 0 6 %。肥胖患
者术 后 易 发 生 脂 肪 液 化 , 脂 肪 组 织 内 毛 细 血 管 由 于 热 凝 固 而 栓
・
6・
TODAY NURS E, Muc h, 2 01 7, No . 3
切 口脂 肪 液化 的原 因及 防 治
徐 晓春
关键词 : 切 口脂肪 液化 ; 原 因; 预 防措 施 ; 综 述
脂肪液化
分析探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和防治措施太原中西医结合医院外科姚谦分析探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和防治措施太原中西医结合医院外科姚谦摘要: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仍然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尤其是近年随着手术患者中肥胖、高龄人数比例的增加及高频手术电刀的普遍使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有明显的增多。
切口脂肪液化,使手术切口不能按期愈合,延长住院时间,加重经济负担。
甚至合并二次感染反复发作形成窦道,经久不愈,常需多次手术。
本组回顾性分析过去五年中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病例均采用积极治疗后16例患者中14例一期愈合,2例二期愈合,无一例继发感染。
结论重视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的危险因素,早期发现并运用积极的防治措施处理腹部切口可以缩短切口愈合时间。
关键词脂肪液化腹部手术切口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2003年8月~2008年8月,在我科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病例共16例。
其中,男7例,女9例,年龄35~68岁。
上腹部手术12例(包括胆囊切除术9例、胆总管切开取石手术1例,胃大部切除术1例,胃癌根治术1例、)。
下腹部手术4例(阑尾切除术3例,肠梗阻1例)体形较肥胖,皮下脂肪厚度5~10cm。
本组病人于手术后3~8d切口出现较多黄色渗出液,内混有脂肪滴、积血及坏死组织,切口边缘平整,无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切口愈合不良。
渗液涂片镜检见红细胞和较多脂肪滴,送标本培养无细菌生长。
1.2 治疗方法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病人分为两组。
A组9例,切口发生渗液,部分愈合不良,拆除部分缝线,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清除坏死组织,内置庆大霉素盐水纱条引流,每日换药1~3次,直至伤口愈合。
其中有1例,切口换药至创面有新鲜肉芽组织生长,无黄色渗出液后行Ⅱ期缝合。
治疗过程中口服抗生素。
B组:7例,切口发生渗液,部分愈合不良,不拆除缝线,挤压伤口排除渗液,外用碘伏纱条覆盖切口,每日换药1次;同时每日用红外线灯照射伤口1~2次,每次20min。
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原因与治疗措施
中国卫生产业 101
现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情况的患者49例,对于浅表液化范围于切口1/3以下者且渗液量<5ml,在液化缝线间进行挤压,放置胶
片进行引流,对于深层液化范围于切口1/2以下者且渗液量是5~10ml之间,可采取在液化处拆除1~2针缝线,将细管负压放置于
此进行引流无渗液会可用蝶形胶布对创口固定,对于深层液化范围于切口1/2以上者且渗液量是>10ml者拆除缝线进行清创切
根据患者切口液化程度进行处理,对 于浅表液化范围于切口1/3以下者且渗液 量<5ml,在液化缝线间进行挤压,放置 胶片进行引流,对于深层液化范围于切口 1/2以下者且渗液量是5~10ml之间,可 采取在液化处拆除1~2针缝线,将细管负 压放置于此进行引流无渗液会可用蝶形 胶布对创口固定,对于深层液化范围于切 口1/2以上者且渗液量是>10ml者拆除 缝线进行清创切开伤口,换药湿敷于一周 后进行2期缝合。
【关键词】腹部手术 切口脂肪液化 疗措施
【中图分类号】R6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54(2012)03(b)-0101-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我院妇产科自1994年2月至2011 年3月期间收治出现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 化情况的患者49例,年龄17~79岁之间, 平均年龄48.1岁,以上患者切口脂肪液化 出现的时间均出现于术后5d。 1.2 治疗方法
medical laboratory sciences 医学检验
CHINA HEALTH INDUSTRY
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原因与治疗措施
赵萍 (普洱市澜沧拉枯族自治县中医医院 云南普洱 665608)
【摘要】目的 对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原因与治疗措施进行总结。方法 选自我院副妇产科自1994年2月至2011年3月期间收治出
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预防和治疗
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预防和治疗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预防和治疗?一、定义:在外科指手术后体内脂肪由原有的固态变成液态。
二、临床表现:1、发生在术后5~7天,无其他自觉症状,敷料上有黄色渗液,(感染后有时呈红色或暗红色)按压切口皮下有较多渗液;2、切口无发红,切口边缘及皮下无坏死现象,无压痛;3、切口愈合不良,皮下组织液化,渗液中有漂浮的脂肪滴;4、镜检渗出中可见大量脂肪滴,培养无细菌生长。
三、原因:1、以肥胖者多见,脂肪层未能分层缝合,或分层缝合不满意致脂肪组织对合不够紧密。
2、切口暴露时间较长,在机械作用如挤压、钳夹等刺激下易发生氧化分解反应,引起无菌性炎症反应,使脂肪组织发生液化。
3、术中使用高频电刀切割皮下组织,电刀所产生的高温造成皮下脂肪组织的浅表性烧伤及部分脂肪细胞因热损伤发生变性,同时脂肪组织内毛细血管由于热凝固作用而栓塞,使本身血运较差的肥厚脂肪组织血液供应进一步发生障碍,术后脂肪组织发生无菌性坏死,形成较多渗液,影响切口愈合。
4,是因为切口缝合有问题,留有死腔,导致积液,遗留死腔的主要部位在腹直肌前鞘与脂肪组织之间,这里的组织疏松,即使脂肪层缝合后对合良好,这个死腔仍存在,而且位置很深,往往到拆线时才发觉,积液范围往往分布于整个切口上下。
5、术中或术后消毒时酒精进入切口,也可导致脂肪液化。
6、其他因素:术中操作时脂肪层和鞘层过度分离,影响脂肪组织的血供,术中止血不彻底,渗血、血肿形成或大块组织结扎止血等均可能导致脂肪液化。
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预防和治疗?一、定义:在外科指手术后体内脂肪由原有的固态变成液态。
二、临床表现:1、发生在术后5~7天,无其他自觉症状,敷料上有黄色渗液,(感染后有时呈红色或暗红色)按压切口皮下有较多渗液;2、切口无发红,切口边缘及皮下无坏死现象,无压痛;3、切口愈合不良,皮下组织液化,渗液中有漂浮的脂肪滴;4、镜检渗出中可见大量脂肪滴,培养无细菌生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 例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原因和防治
何光林王波夏芝炳
(四川省万源市罗文中心卫生院普外科 6 3 6 3 5 4)
【中图分类号】R 7 1 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0 7 -8 2 31(20 11)0 9- 1 34 6 -0 2
近年来随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人群逐渐增多,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也有增多趋势。
分析42例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的原因和采取的防治措施。
1观察对象和内容
我从2000年4月至2008年4月在我院普外科和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病例共42例,其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22-48岁,平均年龄35岁,上腹部手术15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12例,胃大部切除3例)、下腹部手术27例(阑尾切除10例,剖宫产术17例),均为肥胖病人,皮下脂肪厚度4.5-11cm。
所有病人于术后4-7天切口出现较多黄色渗液,内混有少许脂肪滴和坏死组织。
切口边缘无红、肿、热、痛。
切口愈合不良。
2防治方法
根据切口渗液情况,将切口渗液较少,部分愈合不良,拆除部分缝线,内置盐水纱条,每天换药一次,直至切口愈合,如切口有大量的渗出液,全层均不愈合,皮下组织游离,拆除全部缝线,用甲硝唑盐水纱布湿敷每天一次,至切口肉芽组织新鲜后行二期缝合,所有病例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3讨论
腹部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一般认为术后5-7天大部分病人诉切口有较多渗出液外,无其它自觉症状,部分病人于常规检查切口时发现敷料上有黄色渗液。
按压切口皮下有较多渗液。
切口愈合不良,皮下组织游离,
渗液中可见漂浮的脂肪滴。
切口无红、肿、压痛,切口边缘及皮下组织无坏死征象(农村基层医院无法做细菌培养)。
术后切口脂肪液化于体型肥胖有一定关系,切口血运较差,肥厚的脂肪组织血液供应发生障碍,术后脂肪组织发生无菌性坏死,形成较多渗液,影响切口愈合,其次切口暴露时间长,在机械作用如挤压、钳夹等刺激下很容易发生氧化分解反应,引起无菌性炎性反应,使脂肪组织发生液化。
根据切口愈合的情况及渗液的多少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渗液少,切口部分愈合不良,剪去1-2根缝线,内置盐水纱条引流,通过多次换药切口顺利愈合,不轻易敞开全部切口,以免延长切口愈合时间,增加病人经济负担。
渗液较多,切口不愈合,应及时敞开切口,充分引流用甲硝唑盐水纱布湿敷,待新鲜肉芽组织行二期缝合缩短愈合时间。
建议精细操作,仔细止血,缝合时不留死腔,缝合腹膜和切口大量用生理盐水冲洗,将已坏死脂肪组织冲洗掉,减少术后坏死组织的量。
将皮下组织全层缝合不留死腔。
打结时,动作应轻柔以免切割脂肪组织造成死腔形成。
若皮下脂肪组织过厚,估计有脂肪液化的可能,应置橡皮片皮下引流坏死物和液化物,48小时后拔除引流片。
少数肥胖病人,术后可采用红外线照射切口,保持切口干燥,密切观察切口有无渗出液,尽量避免切口脂肪液化。
作者简介
何光林,男,1955年12月,四川省达州市卫生学院,四川省万源市罗文中心卫生院,外科主治医生,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