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服务技术架构
微服务架构及技术路线
微服务架构及技术路线微服务架构是一种将传统的大型单体应用拆分为一组小型、独立部署的服务的架构模式。
每个微服务都专注于一个特定的业务功能,并通过轻量级的通信机制,如HTTP或消息队列,与其他服务进行通信。
微服务架构具有高度的可伸缩性、弹性和独立部署的能力,使开发团队可以更快地交付新功能,并更容易进行重构和扩展。
在构建微服务架构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1.服务拆分:将整个系统拆分为一组小型、自治的服务。
服务的拆分应该基于业务边界,每个服务可以独立开发、部署和扩展。
2. 服务通信:微服务之间通过轻量级的通信机制进行通信,如RESTful API或消息队列。
这种松耦合的通信机制可以使服务彼此独立,并支持异步通信和扩展能力。
3. 服务注册与发现:使用服务注册与发现机制,如Consul或Eureka,来管理和发现微服务的实例。
这样可以更方便地进行服务发现和负载均衡。
4.数据管理:每个微服务都有自己的数据库,可以选择使用关系型数据库或NoSQL数据库。
数据管理既可以通过数据库复制来保持数据一致性,也可以通过事件驱动的方式保持服务的松耦合。
5.容错机制:由于微服务架构中的服务是自治的,可能会有单个服务出现故障的情况。
因此,需要实施容错机制,如熔断、重试和限流,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用性。
6.监控和日志:使用分布式跟踪系统和日志收集工具对微服务架构进行监控和日志记录。
这样可以更好地追踪和分析系统的性能和问题。
在选择技术路线时,需要根据具体需求和团队的技术能力做出决策。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技术选项:1. 服务框架:常见的微服务框架有Spring Cloud、Netflix OSS和Kubernetes。
这些框架提供了服务注册与发现、负载均衡、断路器、分布式跟踪和配置管理等功能。
2. 通信机制:可以选择使用RESTful API、消息队列或事件驱动等通信方式。
常用的工具包括RabbitMQ、Kafka、ActiveMQ和NATS。
详解微服务技术架构
详解微服务技术架构目录一:需求与背景 (3)二:业务发展的变革 (4)三:是时候做出改变 (7)四:没有银弹 (10)五:监控- 发现故障的征兆 (12)六:定位问题- 链路跟踪 (13)七:分析问题- 日志分析 (16)八:网关- 权限控制,服务治理 (18)九:服务注册于发现- 动态扩容 (19)十:熔断、服务降级、限流 (21)十一:测试 (23)十二:微服务框架 (25)十三:另一条路- Service Mesh (26)十四:结束、也是开始 (27)本文介绍微服务架构和相关的组件,介绍他们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要使用微服务架构和这些组件。
本文侧重于简明地表达微服务架构的全局图景,因此不会涉及具体如何使用组件等细节。
要理解微服务,首先要先理解不是微服务的那些。
通常跟微服务相对的是单体应用,即将所有功能都打包成在一个独立单元的应用程序。
从单体应用到微服务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
本文将以一个网上超市应用为例来说明这一过程。
一:需求与背景几年前,小明和小皮一起创业做网上超市。
小明负责程序开发,小皮负责其他事宜。
当时互联网还不发达,网上超市还是蓝海。
只要功能实现了就能随便赚钱。
所以他们的需求很简单,只需要一个网站挂在公网,用户能够在这个网站上浏览商品、购买商品;另外还需一个管理后台,可以管理商品、用户、以及订单数据。
我们整理一下功能清单:▪网站o用户注册、登录功能o商品展示o下单▪管理后台o用户管理o商品管理o订单管理由于需求简单,小明左手右手一个慢动作,网站就做好了。
管理后台出于安全考虑,不和网站做在一起,小明右手左手慢动作重播,管理网站也做好了。
总体架构图如下:小明挥一挥手,找了家云服务部署上去,网站就上线了。
上线后好评如潮,深受各类肥宅喜爱。
小明小皮美滋滋地开始躺着收钱。
二:业务发展的变革好景不长,没过几天,各类网上超市紧跟着拔地而起,对小明小皮造成了强烈的冲击。
在竞争的压力下,小明小皮决定开展一些营销手段:▪开展促销活动。
微服务架构的优劣比较
微服务架构的优劣比较随着互联网行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微服务架构。
相比传统的单体架构,微服务架构更加容易扩展和维护,并且能够满足不同的业务需求。
但是微服务架构也有其优劣之处,本文将就微服务架构的优劣进行比较分析。
一、微服务架构的优势1. 可扩展性强微服务架构是基于模块化的设计,每个模块都是独立的服务单元。
这种设计可以更加容易实现水平扩展,即集群化扩展。
只需要增加更多的服务实例即可处理更多的请求,而不需要改变整个系统的结构,这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展性。
2. 业务解耦微服务架构中每个服务都可以拥有自己独立的数据存储、业务逻辑和接口。
这种设计可以更好地解耦业务,增加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拓展性。
3. 技术栈多样性微服务架构中每个服务都可以使用不同的技术栈,例如Java、PHP、Node.js等。
这使得开发人员可以使用最适合自己的技术栈,进而提高开发效率和服务的稳定性。
4. 高度可用性微服务架构中的服务都是独立的,一个服务的故障并不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
并且每个服务可以有多个实例,保证了高度的可用性。
5. DevOps和敏捷开发微服务架构可以很好地支持DevOps和敏捷开发,快速地迭代和发布服务,同时也让开发人员能够更加专注于自己的领域。
二、微服务架构的劣势1. 系统复杂度高微服务架构由多个独立的服务组成,每个服务都有独立的数据库、缓存、日志等。
这样就会导致系统的复杂度大大增加,同时也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员来维护系统。
2. 系统集成难度增加在微服务架构中,不同的服务需要进行相互调用和协作,这就需要将它们进行集成。
这会让系统集成难度增加,同时也增加了系统的风险。
3. 部署和维护成本高微服务架构中有多个独立的服务,需要对每个服务进行部署和维护。
这会增加系统的部署和维护成本。
4. 数据一致性问题微服务架构中每个服务都有独立的数据库,这就会带来数据一致性问题,需要通过事务、事件等手段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微服务架构技术手册
微服务架构技术手册第一章简介微服务架构是一种软件架构风格,将一个大型应用程序拆分为多个小而独立的服务,每个服务都可以独立部署和扩展。
本技术手册将为您介绍微服务架构的概念、原理、优势以及实施和管理微服务架构的技术要点。
第二章微服务的概念与原理2.1 微服务概念微服务是一种强调解耦、高内聚与独立部署的服务架构。
通过将应用程序拆分成多个服务,每个服务都可以独立开发、测试、部署和扩展,实现了系统内部的松耦合。
2.2 微服务架构特点微服务架构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服务拆分:将大型应用拆分成多个小服务,每个服务专注于实现一个业务功能;(2)独立部署:每个服务都可以独立进行部署,开发人员可以快速迭代和发布新功能;(3)弹性扩展:根据实际需求,可以对某个服务进行水平或垂直扩展,提高系统的可伸缩性和性能;(4)自治性:每个服务都有自己的数据存储、业务逻辑和界面,可以独立开发和演进;(5)容错性:由于服务之间松耦合,当某个服务出现故障时,其他服务仍可以正常运行。
第三章微服务架构的优势3.1 弹性伸缩微服务架构允许根据需求对单个服务进行独立扩展,提高系统的弹性和可伸缩性。
通过动态添加或删除服务实例,能够快速适应负载的变化,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3.2 独立开发和部署由于每个微服务都是独立的,开发人员可以专注于某个具体的业务功能,快速进行开发、测试和部署。
这种模块化的开发方式大大提高了团队的协作效率。
3.3 技术多样性微服务架构允许每个服务使用不同的技术栈进行开发,选择最适合业务需求的技术工具。
这样,可以让每个团队选择自己熟悉和擅长的技术,提高开发效率和质量。
3.4 容错和隔离性微服务架构中,各个服务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一个服务的故障不会影响其他服务的运行。
这种容错和隔离性使得系统更加稳定可靠,降低了故障对整个系统的影响。
第四章实施微服务架构的关键技术4.1 服务拆分选择合适的服务拆分策略是实施微服务架构的关键。
可以根据业务功能、领域边界或数据模型等因素进行服务拆分,确保拆分后的服务具有独立部署和扩展的能力。
半导体微服务架构 技术参数
半导体微服务架构技术参数1. 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半导体行业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为了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效率,半导体企业开始采用微服务架构来构建其软件系统。
本文将详细介绍半导体微服务架构的技术参数,包括架构设计原则、通信协议、数据存储、安全性等方面。
2. 架构设计原则半导体微服务架构的设计原则是将复杂的系统拆分为多个小型的、独立的服务。
每个服务都专注于解决特定的业务需求,并通过轻量级的通信机制进行交互。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架构设计原则:•拆分:将系统拆分为多个微服务,每个微服务负责一个特定的业务功能,以实现高内聚低耦合的目标。
•自治性:每个微服务都是独立的,具有自己的数据存储和处理逻辑,可以独立部署和扩展。
•弹性:微服务架构可以根据负载情况进行自动扩展和收缩,以保证系统的高可用性和性能。
•可观察性:通过集中的日志、监控和告警系统,实时监控和分析微服务的运行状态。
3. 通信协议在半导体微服务架构中,各个微服务之间需要进行通信来实现业务需求的协调和数据的传递。
常用的通信协议包括:•HTTP/HTTPS:基于HTTP协议的RESTful API是微服务之间常用的通信方式,其简单、灵活且易于使用。
•RPC:远程过程调用(RPC)是一种高性能的通信方式,可以实现微服务之间的直接调用,提高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消息队列:通过消息队列实现微服务之间的异步通信,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弹性。
选择合适的通信协议需要根据具体的业务需求和性能要求进行评估,同时考虑到系统的可扩展性和易用性。
4. 数据存储半导体微服务架构中的数据存储需要满足高性能、高可用性和可扩展性的要求。
常用的数据存储技术包括:•关系型数据库:关系型数据库(如MySQL、Oracle)可以满足大部分的业务需求,但在面对大规模数据和高并发访问时性能有限。
•NoSQL数据库:NoSQL数据库(如MongoDB、Redis)具有高性能、可扩展和灵活的特点,适合处理大规模数据和高并发访问。
微服务架构有哪些主要特点?
微服务架构是一种将应用程序拆分成小型、独立的服务单元的架构设计模式。
每个服务单元都有自己的独立部署和运行环境,可以通过API接口进行通信和协作。
相比传统的单体架构,微服务架构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高可伸缩性微服务架构的每个服务单元都是独立的,可以根据需求进行灵活的扩展或缩减,从而实现高可伸缩性。
当应用程序需要处理更多的请求时,可以通过增加服务单元来提高系统的吞吐量;当请求量降低时,可以减少服务单元以节省资源。
2.高可靠性由于微服务架构中的每个服务单元都是独立的,因此当其中一个服务单元发生故障时,其他服务单元不会受到影响。
这种设计模式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避免单点故障。
3.独立部署微服务架构的每个服务单元都可以独立部署和运行,这意味着一个服务单元的升级或修改不会影响其他服务单元的运行。
这种设计模式可以大大减少应用程序的部署时间和风险。
4.技术多样性由于微服务架构中的每个服务单元都是独立的,因此可以使用不同的技术栈来开发和运行不同的服务单元。
这种设计模式可以让开发团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技能来选择最适合的技术,提高开发效率和质量。
5.易于维护由于微服务架构的每个服务单元都是独立的,因此可以更容易地进行维护和更新。
开发团队可以只关注一个服务单元的维护,而不需要关注整个应用程序的维护。
这种设计模式可以大大降低维护成本和风险。
微服务架构具有高可伸缩性、高可靠性、独立部署、技术多样性和易于维护等主要特点。
这种设计模式已经成为现代应用程序开发的主流趋势,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快速迭代、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和降低开发成本。
微服务架构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如服务治理、服务发现和服务监控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得到解决。
微服务架构是一种高效、灵活和可靠的架构设计模式,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业务创新和技术创新。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微服务架构也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石。
微服务架构及技术路线
微服务架构及技术路线微服务架构是一种将复杂的大型应用程序划分为一系列小型、独立部署的服务的架构风格。
每个服务都有自己独立的业务功能,并通过轻量级通信机制进行相互通信和协同工作。
微服务架构的核心理念是通过将应用程序划分为一系列自治的服务,以提升应用程序的可伸缩性、可部署性和可维护性。
微服务架构的设计原则包括单一职责原则、自治性原则、可替代性原则、独立性原则、最终一致性原则等。
通过将系统拆分为小型服务,可以实现更加灵活和可扩展的开发、测试、发布和维护流程。
每个微服务可以单独开发、测试和部署,同时可以使用不同的技术栈和开发语言。
这样的设计可以减少代码耦合、提高开发效率和系统的弹性。
在微服务架构中,通信和协作是非常重要的。
常用的通信方式包括RESTful API、消息队列、事件驱动等。
为了确保不同服务之间的协作,可以使用服务注册与发现机制,如Consul、Eureka等。
此外,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可伸缩性和可监控性,还可以使用负载均衡、容器化部署、监控和日志收集等技术。
1.服务拆分与设计拆分大型应用程序为小型的自治服务是微服务架构的核心。
在进行服务拆分时,可以遵循领域驱动设计(DDD)等原则,将业务划分为不同的领域和子域,每个子域对应一个微服务。
同时,还需考虑服务之间的依赖关系和通信方式,以确保服务之间的松耦合。
2.服务开发和测试每个微服务都可以使用不同的技术栈和开发语言。
在开发服务时,可以选择适合具体需求的编程语言和框架。
同时,需要为每个服务编写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端到端测试,以保证服务的质量和可靠性。
3.服务部署和容器化4.服务通信与协作微服务之间的通信和协作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使用RESTful API、消息队列等方式进行服务间的通信和数据交换。
同时,还需考虑服务注册与发现、负载均衡等机制,以确保服务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5.监控和日志收集6.持续集成和持续部署总之,微服务架构是一种灵活、可扩展和可维护的架构风格。
微服务架构的优缺点分析
微服务架构的优缺点分析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微服务架构逐渐成为了越来越受欢迎的软件开发模式。
与传统的单体式架构不同,微服务架构是将应用程序拆分成一组较小的、相互独立的服务,每个服务都有自己独立的运行环境和数据库,同时也可以通过API接口实现服务之间的交互。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微服务架构的优缺点以及如何适应微服务架构。
一、微服务架构的优点1. 更容易维护和更新在传统的单体式架构中,应用程序是一个整体,升级一个小的部分可能会影响整个应用程序的性能。
这种情况在微服务架构中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因为每个服务都是相互独立的,如果需要升级一个服务,可以不影响其他服务的正常运行,从而更容易地进行维护和更新。
2. 提高可伸缩性微服务架构将大型应用程序拆分成一组小的服务,每个服务都可以独立部署,因此可以更好地处理高流量负载。
而且,由于每个服务都可以扩展,所以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动态调整服务的数量,从而提高可伸缩性。
3. 更高的灵活性微服务架构中的每个服务都可以使用不同的编程语言和技术栈,因为它们相互独立,所以可以使用不同的库和框架。
这使得开发人员可以选择各种最适合他们需求的技术来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了灵活性。
4. 更好的团队协作在微服务架构中,每个服务都有自己的团队,这使得分布式开发成为可能。
团队之间可以更加分割任务,不会出现服务交叉依赖的情况,从而更适合团队分工合作。
同时,由于可以通过API 接口进行通信,不同的团队之间可以进行协作,协作和鉴别更加灵活。
二、微服务架构的缺点1.复杂的部署在微服务架构中,存在较大的数量个服务需要同时部署和维护。
对于一个非常大的微服务应用,会出现大量的部署需求,如果没有一个完善的工具和规范就很难维护部署,需要一个的很好的运维部署方案。
2. 更复杂的测试微服务架构提供了一个与单体式不同的体验,由于不同的服务之间的交互更加复杂,并且可能涉及到多个服务的操作,所以测试更为复杂。
同时,不同的团队在不同的服务中开发,多个团队的服务集成测试和单元测试都需要协同完成,确保数据一致性是一项挑战性很高的工作,这导致测试需要更多的资源和时间。
微服务架构的优点和风险
微服务架构的优点和风险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软件架构设计也在不断地改进和优化。
微服务架构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渐发展壮大的一种架构模式,它与传统的单体架构相比,具有很多优点和特点,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风险和挑战。
一、微服务架构的优点1、弹性和可扩展性微服务架构的一大优点在于其弹性和可扩展性,这是由于微服务架构采用了模块化的设计模式,每个服务都是独立的。
这样就使得软件系统的各个组件之间能够更加松散地耦合,从而可以轻松地部署、维护、升级、扩充和重构。
2、容错性微服务架构还具有优秀的容错性,这是由于在微服务架构中,每个模块和服务都是相对独立的,如果某个服务发生了故障或者失效,不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的运行,也可以快速地恢复和替换此服务。
3、敏捷性微服务架构的另一个优点就是其敏捷性,这是由于微服务架构可以更加灵活和快速地满足不同的需求。
在微服务架构中,可以轻松地添加、修改或删除某个服务,这使得软件系统能够更加快速地响应市场需求和变化。
4、开放性微服务架构还具有开放性,这是由于微服务架构采用了分布式、松散耦合等设计模式,这样就使得开发人员可以很容易地使用各种编程语言、开发框架和工具,不受技术限制和约束,从而可以更加自由地开发和部署软件系统。
二、微服务架构的风险1、复杂性微服务架构虽然拥有很多优点和优秀的特性,但是和传统的单体架构相比,微服务架构也存在一些缺点和风险。
其中最大的风险就是复杂性。
由于微服务架构采用了分布式、松散耦合等设计模式,这使得微服务架构中的服务和组件之间的关系变得非常复杂,整个架构很难进行维护和管理。
2、部署和测试成本高微服务架构中每个服务都是相对独立的,这样就要求开发人员需要更加频繁地部署和测试各个服务,这使得部署和测试成本也更加高昂。
3、数据管理困难由于微服务架构中的各个服务和组件之间相对独立,这可能使得数据管理变得更加困难。
例如,在微服务架构中,某个服务可能需要访问多个服务的数据,由于数据来源分散,这就可能使得数据的管理和维护变得更加复杂。
微服务架构的优势与不足
微服务架构的优势与不足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软件系统也在不断更新和优化,其中一种新型的软件架构——微服务架构(Microservices Architecture)也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了当前软件设计的主流技术之一。
微服务架构是一种将单一的应用程序拆分成多个独立的服务的架构模式。
每个服务通过API接口通信,可以独立部署、独立升级、独立测试、独立拓展,多个服务组合起来构成完整的软件系统。
微服务架构的出现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单块应用带来的问题,并且由于其独立性和灵活性,为后续开发、测试、维护带来了更多的便利,不过微服务架构也存在一些缺点,本文将分析微服务架构的优势和不足。
优势:1. 高可用性:微服务架构中,每个服务都是独立的,任何一个服务不可用不会对整个系统造成影响,极大提高了系统的可用性。
并且,微服务架构中一个服务由于出现故障导致不可用时,可以立即快速定位问题,修复或替换故障节点,不会对其他服务造成影响。
2. 模块化和可拓展性:由于是多个独立的服务组成的系统,每个服务可以分别开发和扩展,而不会影响其他服务,从而降低了系统维护和更新的难度。
同时,模块化的架构方式,可以轻松的集成现有的系统和第三方服务,并且将来根据业务需求可以轻松进行新增或删除服务。
3. 灵活性:微服务架构内的每个服务都可以根据需要独立升级和缩放,而且对整个系统的影响十分有限。
例如,如果某个服务需求量增加,可以独立扩展该服务的资源(如CPU、内存),而不必对整个系统进行扩容。
这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实现快速交付。
4. 技术多样性:服务之间的通信规范通过API接口实现,因此可以使用不同的编程语言和不同的技术栈,使开发人员根据项目的需求,选择最合适的技术栈和编程语言,可根据团队成员专业技能,进行服务开发。
同时,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可以根据需求快速进行业务上线。
不足:1. 系统复杂度:微服务架构的复杂度高,每个服务之间有依赖关系。
因此,在服务数量增加时,服务调用混乱并有序调用处理等复杂的机制要考虑进去。
微服务架构 技术方案
微服务架构技术方案引言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传统的单体应用架构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传统的单体应用架构存在着应用耦合度高、扩展性差、部署复杂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微服务架构的概念应运而生。
微服务架构通过将应用拆分为若干个小型独立的服务来构建应用,每个服务都是独立部署、独立运行的,通过轻量级通信机制进行交互,从而实现应用的松耦合、高可扩展、易于部署和维护等特性。
本文将介绍微服务架构的技术方案,包括服务拆分、通信机制、高可用性、服务注册与发现等方面的内容。
服务拆分微服务架构的核心思想是将应用拆分为若干个小型独立的服务,每个服务关注单一的业务功能。
服务拆分是微服务架构中最关键的一步,良好的服务拆分可以带来诸多好处,如降低代码复杂度、提高开发效率、提升服务可扩展性等。
服务拆分的原则包括单一职责、自治性和可替代性。
单一职责要求每个服务只关注某一特定的业务功能,属于独立的业务模块;自治性要求每个服务都可以独立部署和运行,不依赖于其他服务;可替代性要求每个服务都可以独立修改和替换,不影响其他服务的正常运行。
服务拆分的方法包括按业务功能拆分、按领域拆分、按数据拆分等。
按业务功能拆分是最常见的方法,将应用按照不同的业务功能拆分为若干个服务;按领域拆分是按照业务领域把应用拆分为若干个服务,每个服务负责一个领域的业务逻辑;按数据拆分是按照数据的拆分将应用拆分为若干个服务,每个服务负责一部分数据的管理和处理。
通信机制微服务架构中,各个服务需要进行通信以完成业务逻辑的处理。
常见的通信机制包括同步调用和异步消息。
同步调用适用于服务之间需要直接交互的场景,例如一个服务需要调用另一个服务的接口获取数据。
异步消息适用于服务之间不需要即时交互的场景,例如一个服务产生了一个事件,这个事件可能需要被其他服务处理。
同步调用的方式包括HTTP协议、RPC框架等。
HTTP协议是最常用的同步调用方式,通过HTTP协议可以实现服务之间的接口调用。
微服务架构设计方案
微服务架构设计方案微服务架构技术设计方案序言本文是一份微服务架构技术设计方案,旨在为读者提供有关微服务的选用、架构设计、思维设计、系统架构设计、总体设计和服务拆分原则等方面的详细信息。
微服务的选用微服务是一种面向服务的架构风格,它将应用程序设计为由多个小型自治服务组成的集合。
这些服务可以独立部署、升级和扩展,从而提高了应用程序的可靠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在选择微服务架构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业务需求、技术架构、团队能力和运维成本等。
架构设计微服务架构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设计:服务拆分、服务通信、数据管理、部署和监控。
服务拆分是将应用程序拆分成多个小型自治服务的过程,需要根据业务需求和技术架构进行拆分。
服务通信需要考虑使用何种通信协议和通信方式。
数据管理需要考虑如何处理数据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部署需要考虑如何自动化部署和管理服务。
监控需要考虑如何监控服务的性能和可用性。
思维设计微服务架构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思维设计:服务自治、服务可替换、服务可重用、服务可组合和服务可测试。
服务自治是指每个服务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和管理方式。
服务可替换是指可以随时替换服务,而不影响整个应用程序。
服务可重用是指可以将服务用于多个应用程序。
服务可组合是指可以将多个服务组合成一个更大的服务。
服务可测试是指可以对服务进行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
系统架构设计微服务架构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系统架构设计:服务网关、服务注册和发现、配置管理和安全管理。
服务网关是指将所有服务的入口点集中到一个网关上,从而简化客户端的调用过程。
服务注册和发现是指将所有服务的信息注册到一个中心化的服务注册表中,并通过服务发现机制来查找服务。
配置管理是指管理所有服务的配置信息。
安全管理是指保护服务的安全性,包括身份验证和授权等方面。
总体设计微服务架构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总体设计:应用程序拆分、服务治理、监控和日志管理。
应用程序拆分是将应用程序拆分成多个小型自治服务的过程。
微服务技术架构体系分享ppt课件
有效应对流量洪峰,扩展更加方便便捷,像使用水、电一样按需使用计算资源
业务组件边界变小,调整变更容易,快速适应业务发展变化
进行顶层规划设计,不断积累IT业务组件资产,IT建设总成本下降
微服务云化的好处有哪些
开发团队不受技术限制,可快速应用当前优秀技术体系
拥有IT业务组件资产,快速构建系统响应市场变化,及时把握市场机会
Android学员端
后端
通用服务
前端
ios学员端
Web学员端
Web管理端
APIGateway(zuul)
路由
业务服务
认证服务对练服务系统服务短信服务…营销服务
帐务服务
…
消息总线、 消息总线
服务发现
配置管理
链路跟踪
断路监控
日志收集
性能监控
持续集成
自动化部署
自动化测试
自动化构建
分布式服务架构阶段实施建议:
阶段 一
阶段 二
阶段 三
阶段 四
分布式缓存、
微服务底层运行框架切面
分布式事务
感谢您的观看!
第二部分微服务云化解决方案
PART 02
02
微服务云化技能体系
微服务云化技术解决方案
教务系统分布式服务架构图(简图)
Android学员端
后端
通用服务
前端
ios学员端
Web学员端
Web管理端
APIGateway(zuul)
路由
业务服务
认证服务
对练服务
系统服务
短信服务
…
营销服务
帐务服务
…
消息总线、 消息总线
微服务云化概览
微服务架构原理和设计方法
微服务架构原理和设计方法微服务架构是一种设计方法,将一个大型的应用程序拆分成一组小而独立的服务,每个服务都可以独立开发、部署和扩展。
每个服务都有自己的业务功能,并通过轻量级的通信机制进行通信和协作。
微服务架构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可以帮助开发者构建可靠、可扩展和易于维护的系统。
一、微服务架构原理1.单一职责原则:每个微服务应该只关注一个业务功能,并尽量将功能拆分成更小的单元。
2.松耦合原则:每个微服务应该是相互独立的,在设计时应该尽量减小服务之间的依赖。
3.高内聚原则:每个微服务应该将相关的功能聚焦在一起,并通过定义清晰的接口进行通信。
4.弹性设计原则:微服务应该具备弹性,能够根据负载和需求进行伸缩,以适应不同的场景。
5.分布式设计原则:微服务架构涉及到多个服务之间的通信和协作,需要考虑分布式系统的设计和管理。
二、微服务架构设计方法1.服务拆分:将大型应用程序拆分成一个个小的服务,通过定义清晰的接口进行通信和协作。
可以根据业务功能或领域进行拆分,将功能聚焦在一个服务中。
2. 通信机制:选择适合的通信协议和机制,如RESTful API、消息队列等。
需要考虑请求响应时间、可靠性和并发处理的能力。
3.数据管理:每个微服务都有自己的数据库或数据存储,需要考虑数据一致性和事务管理。
可以使用分布式事务或事件驱动的方式进行数据管理。
4.容错和容灾:微服务架构涉及多个服务之间的依赖,需要考虑容错和容灾的问题。
可以使用断路器、重试机制和服务降级等方法来处理故障和异常情况。
5.监控和日志:每个微服务都需要有自己的监控和日志系统,用于跟踪和分析系统的性能和健康状况。
可以使用分布式追踪工具和日志收集器来进行监控和分析。
6.部署和扩展:每个微服务都可以独立部署和扩展,可以使用容器化技术和自动化部署工具来简化部署过程。
可以根据负载和需求来进行扩展,水平扩展或垂直扩展。
三、微服务架构的优点和挑战1.独立开发和部署:每个微服务都可以独立开发和部署,降低开发和部署的复杂性。
大数据+微服务应用开发技术架构
大数据+微服务应用开发技术架构大数据+微服务应用开发技术架构指的是在开发大数据应用时,将微服务架构与大数据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架构模式。
在这种架构下,大数据处理和存储的任务被分解为多个微服务,并通过服务之间的通信和协作来完成整个应用的功能。
以下是大数据+微服务应用开发技术架构的一般组成部分:1. 数据采集服务:负责采集和接收大量的数据源,例如传感器数据、日志、用户行为等。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消息队列等方式传递给其他服务进行处理。
2. 数据处理服务:负责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转换、分析等操作,并将处理后的数据存储到相应的数据存储系统中,例如关系型数据库、NoSQL数据库等。
3. 数据存储服务:负责存储大数据处理后的结果。
根据实际需求可以选择适合的数据存储技术,例如Hadoop HDFS、分布式文件系统、列式存储等。
4. 数据查询服务:负责提供对存储在数据存储服务中的数据进行查询和检索的接口。
可以使用分布式查询引擎、搜索引擎等技术来实现高效的查询功能。
5. 数据展示服务:负责将查询到的数据以可视化的形式展示给用户。
可以使用数据可视化工具、报表工具等来实现数据展示的功能。
6. 微服务架构:将上述各个服务拆分为独立可部署的微服务,每个微服务都有自己的独立开发、测试和部署流程。
微服务之间可以通过RESTful API、消息队列等方式进行通信和协作。
7. 弹性扩展和容错机制:由于大数据应用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和并发请求,因此需要具备弹性扩展和容错机制来应对高负载和系统故障的情况。
可以通过容器化技术、自动扩展机制、负载均衡等方式来实现弹性扩展和容错机制。
通过将大数据技术与微服务架构相结合,可以实现对大数据的分布式处理、高并发查询和可扩展性等需求,并且能够更好地解耦各个功能模块,提高开发效率和系统的可维护性。
什么是微服务架构
什么是微服务架构微服务架构(Microservices Architecture)是一种基于服务拆分的软件设计模式,旨在将复杂的单体应用程序拆分为一组更小、更独立的服务单元。
每个服务单元可以独立部署、独立作业,并通过轻量级通信机制进行相互协作,从而实现灵活、可扩展的系统架构。
一、微服务架构的定义微服务架构是一种基于服务拆分的分布式架构模式,通过将应用程序拆分成一组更小、更独立的服务单元来实现。
每个服务单元可独立开发、测试、部署,且使用相应的技术栈。
这些服务通过轻量级通信机制进行相互协作,从而构建出一个灵活、可扩展的系统。
二、微服务架构的特点1. 服务拆分:微服务架构将复杂的单体应用拆分成一组独立的服务单元,每个服务单元都有明确定义的边界和职责。
2. 独立部署:每个服务单元都可以独立开发、测试和部署,不影响其他服务单元的运行。
3. 技术异构性:每个服务单元可以使用不同的技术栈,选择最适合该服务单元的工具和框架。
4. 弹性伸缩:微服务架构允许根据需求独立扩展每个服务单元,提高系统的可伸缩性。
5. 易于维护:由于每个服务单元的职责明确,各个服务单元的维护和修改比较容易,不会对整个系统产生影响。
三、微服务架构的优势1. 灵活性:微服务架构允许团队根据需要对单个服务进行快速开发和部署,从而快速适应变化的市场需求。
2. 可扩展性:通过将应用程序拆分成多个服务单元,可以根据需求独立扩展特定的服务单元,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
3. 高可用性:由于微服务架构中的每个服务单元都可以独立运行,当一个服务单元出现故障时,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可用性。
4. 技术多样性:由于每个服务单元可以使用不同的技术栈,开发团队可以选择最适合他们的工具和框架来实现特定的功能。
5. 易于部署和维护:微服务架构允许团队独立开发和部署服务单元,从而提高部署效率和系统可维护性。
四、微服务架构的挑战1. 分布式系统:微服务架构中的每个服务单元都是一个独立的分布式系统,需要处理分布式事务、一致性和容错等问题。
微服务架构的优点和局限性
微服务架构的优点和局限性微服务架构是近年来软件开发领域中的一个热点话题。
相较于传统的单体架构,微服务架构是一种更加灵活、易于管理、易于扩展的架构模式。
本文将探讨微服务架构的优点和局限性。
一、微服务架构的优点1. 高度灵活性微服务架构采用分布式系统的设计思路,整个应用系统被分解成了很多个小服务。
这些服务可以独立地部署、升级、调整,不影响其他服务的运行。
因此,当系统需要添加新的功能时,我们只需要添加一个新的服务即可,而不必修改整个应用系统。
这样,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需求,灵活地组合出符合业务要求的应用系统。
2. 提高系统可靠性和稳定性微服务架构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服务的独立性。
每个服务都可以独立地部署、升级、调整,不会因为某一个服务的故障而影响到整个应用系统。
如果一个服务出现了问题,可以直接将其关闭或者修改,而不必担心其它服务的影响。
另外,微服务架构还对容错和异常处理提供了很好的支持,可以保证系统在面对异常情况时仍然能够保持稳定运行。
3. 支持跨越多种技术每个服务都独立运行,它们之间通过轻量级的协议进行通信。
这种设计思路使得每个服务可以使用不同的编程语言、数据库、存储系统和通信协议等技术,从而充分发挥各方面技术的优点。
4. 易于扩展当需要提高系统性能时,可以增加更多的服务来满足需求。
而且增加新的服务是比较容易的,只需要在已有的服务基础上编写新的服务即可。
在需要减少服务数量时,只需要关闭不必要的服务即可。
二、微服务架构的局限性1. 服务化带来的系统复杂性微服务架构将整个应用系统分解成许多小的服务,这虽然对开发、测试、部署、维护等方面都有优势,但也使得系统的架构变得越来越复杂。
当服务数量较多时,开发人员会面临更多的协调和管理问题,如如何保证服务之间的兼容性,如何处理服务间的依赖关系等。
2. 服务间的通信压力微服务架构中,每个服务相对于整个应用系统都变得更小,也就意味着通信量的增加。
由于每个服务都需要和其它服务进行通信,所以服务间的通信成了约束微服务架构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医疗微服务技术架构
医疗微服务技术架构
医疗微服务技术架构是一种将医疗应用分解为小的、独立的服务的技术架构。
这种架构的目的是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以下是医疗微服务技术架构的一些关键特点:
1. 服务独立:每个微服务都是独立的、可独立部署和升级的。
这使得每个服务都可以使用不同的技术、框架和语言,以满足特定业务需求。
2. 松耦合:微服务之间的耦合度很低,每个服务都负责特定的功能或业务领域,与其他服务交互时只通过接口进行通信,而不依赖于其他服务的内部实现。
这使得服务之间的变更和升级更加容易,不会对其他服务造成影响。
3. 高内聚:每个微服务的功能和逻辑都是紧密相关的,集中处理特定的业务需求。
这使得每个服务都能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其对应的业务领域,提高了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可读性。
4. 自动化:微服务架构通常采用自动化工具进行部署、监控和管理。
这使得开发人员可以快速迭代和发布新版本的服务,同时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 容错性:由于微服务是独立的,当某个服务出现故障时,不会影响其他服务。
这提高了系统的容错能力和可用性。
6. 扩展性:微服务架构可以根据业务需求进行水平或垂直扩展,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展性。
医疗微服务技术架构的应用场景包括医疗信息系统、医疗设备管理系统、医疗数据服务平台等。
这种架构有助于提高医疗行业的信息化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服务架构
做微服务架构设计规划,主要分为以下步骤:
• • • •
1整体架构设计 2业务领域抽象、建模 3服务规划与层次划分、数据库设计与划分 4服务内流程、数据、契约(接口)定义和 技术选型。
微服务架构
微服务架构
微服务架构
微服务架构
微服务架构 在基础交付设施自动化上,如下图所示,体现在自动化、容器化交付这个流程中,在平 台化的背景下把团队思维转换为DevOps式的,依托Docker和k8s完成了PaaS平台的对 接,同时和QA一起协作完成持续交付流程的建立。
微服务架构
微服务架构
•
•
•
•
•
复杂度可控:在将应用分解的同时,规避了原本复杂度无止境的积累。每一 个微服务专注于单一功能,并通过定义良好的接口清晰表述服务边界。由于 体积小、复杂度低,每个微服务可由一个小规模开发团队完全掌控,易于保 持高可维护性和开发效率。 独立部署:由于微服务具备独立的运行进程,所以每个微服务也可以独立部 署。当某个微服务发生变更时无需编译、部署整个应用。由微服务组成的应 用相当于具备一系列可并行的发布流程,使得发布更加高效,同时降低对生 产环境所造成的风险,最终缩短应用交付周期。 技术选型灵活:微服务架构下,技术选型是去中心化的。每个团队可以根据 自身服务的需求和行业发展的现状,自由选择最适合的技术栈。由于每个微 服务相对简单,当需要对技术栈进行升级时所面临的风险较低,甚至完全重 构一个微服务也是可行的。 容错:当某一组建发生故障时,在单一进程的传统架构下,故障很有可能在 进程内扩散,形成应用全局性的不可用。在微服务架构下,故障会被隔离在 单个服务中。若设计良好,其他服务可通过重试、平稳退化等机制实现应用 层面的容错。 扩展:单块架构应用也可以实现横向扩展,就是将整个应用完整的复制到不 同的节点。当应用的不同组件在扩展需求上存在差异时,微服务架构便体现 出其灵活性,因为每个服务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独立进行扩展。
目 录
1 微服务架构 2
基于Event process分布式事务处理
3 监控与故障处理 4 数据库设计
5 Docker容器部署微服务 6 微服务与devops
1 微服务架构
微服务架构
微服务的特点在于根据业务提炼不同的服务,系统经过拆分,根 据不同的功能划分出基础服务和核心服务。各子系统调用多个核心 服务完成功能,核心服务调用多个基础服务。核心服务之间和基础 服务之间不能互相调用。一般服务模块只能访问自己的数据库,对 其他数据库的数据,通过调用其服务提供的接口完成。 要搞好服务抽象,确定服务边界,确定合适的服务粒度,服务高 内聚、低耦合,充分复用,还需要合理划分服务的数据库,实现高 度自治。 服务的访问分3种方式: 1.采用rest方式同步调用服务,支持不同语言和环境。 2.采用消息方式异步并行调用服务,提高性能和可用性。 3.采用asynTemplate异步调用服务,通过future获取结果。 4.使用rpc方法访问,性能最优,google的grpc很棒。 根据业务的特点,灵活采用上面的方法调用服务,有效地提升系 统微服务是目前最先进的架构设计思想,在许多国内外大互联网公司得到成功的 应用,其核心是化繁为简、化整为零,把应用分解为小的服务模块进行独立开发。 微服务的这一特点使其便于部署到容器,对整个开发、测试、运维都发生了革命性 影响,有力地支持了devops开发,提高效率,便于维护升级和故障处理,带来了一 系列优势。那么,微服务有哪些奥秘呢?下面从技术原理上进行剖析。 化整为零的思路不是开发一个巨大的单体式的应用,而是将应用分解为小的、 互相连接的微服务。一个微服务一般完成某个特定的功能,比如下单管理、客户管 理等等。每一个微服务都是微型六角形应用,都有自己的业务逻辑和适配器。一些 微服务还会发布 API给其它微服务和应用客户端使用。其它微服务完成一个 Web UI, 运行时,每一个实例可能是一个云VM或者是Docker容器。 Spring Cloud是微服务开发的优秀框架,在spring Boot的基础上进行开发, Spring Cloud 为开发者提供了在分布式系统(如配置管理、服务发现、断路器、 智能路由、微代理、控制总线、一次性 Token、全局锁、决策竞选、分布式会话和 集群状态)操作的开发工具。使用 Spring Cloud 开发者可以快速实现上述这些模 式。
微服务架构 基于对业务的抽象分解,在计算服务层内部,就可以进行更加细分的层次规划,先是垂 直拆分为展现层、计算层、数据资源3大纵层,核心的计算层又细分为3个层次,包括业 务流程处理层,通过组装下层服务完成功能;业务逻辑组件是自包含,跨产品线、高度 复用的组件;下面公共服务组件是一些通用服务。然后水平划分为多个服务簇。如下图 所示 。
2 基于Event process分布式事务处理
目前微服务事务解决方案有3个: 一、结合MQ消息中间件实现的可靠消息最终一致性 二、TCC补偿性事务解决方案 三、最大努力通知型方案 第一种方案:可靠消息最终一致性,需要业务系统结合MQ消息中间件实现, 在实现过程中需要保证消息的成功发送及成功消费。即需要通过业务系统控 制MQ的消息状态 第二种方案:TCC补偿性,分为三个阶段TRYING-CONFIRMINGCANCELING。每个阶段做不同的处理。 TRYING阶段主要是对业务系统进行检测及资源预留 CONFIRMING阶段是做业务提交,通过TRYING阶段执行成功后,再执行该 阶段。默认如果TRYING阶段执行成功,CONFIRMING就一定能成功。 CANCELING阶段是回对业务做回滚,在TRYING阶段中,如果存在分支事务 TRYING失败,则需要调用CANCELING将已预留的资源进行释放。 第三种方案:最大努力通知型,这种方案主要用在与第三方系统通讯时,比 如:调用微信或支付宝支付后的支付结果通知。这种方案也是结合MQ进行实 现,例如:通过MQ发送http请求,设置最大通知次数。达到通知次数后即不 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