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8讲:乘除巧算(教案)

合集下载

《乘与除》(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乘与除》(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乘与除》(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学习《乘与除》这一章节的内容。

这一章节主要围绕乘法和除法展开,让学生能够理解乘除法的概念,掌握乘除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够应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乘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乘除法计算,并能够应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使用一些教具和学具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除法。

这些教具有计算器、乘法表、除法表等。

现在,让我们来进行一些实际的练习。

请大家计算一下3乘以4等于多少,以及6除以2等于多少。

让我们来进行一些乘除法的应用题练习。

请大家计算一下,如果一个水果摊上有3个苹果,每个苹果的价格是2元,那么买3个苹果需要多少钱?在课后反思中,我认为通过实际例题的讲解和随堂练习的巩固,学生们对乘除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还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更多的关注和指导。

对于拓展延伸部分,我鼓励学生们在课后进行一些乘除法的应用题练习,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同时,我也会给学生提供一些乘除法的练习题,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巩固乘除法的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是乘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乘除法是数学中非常基础的概念,但是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这些概念可能会有一些困难。

因此,我会在课堂上通过具体的例题和实际的操作,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乘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是乘法表和除法表的使用。

乘法表和除法表是进行乘除法计算的重要工具,但是学生可能不太熟悉如何使用这些表格。

因此,我会在课堂上教给学生如何使用乘法表和除法表,让他们能够更加高效地进行乘除法计算。

再次是乘除法的应用题练习。

乘除法的应用题是将乘除法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方式,但是学生可能不太会解决这些问题。

因此,我会在课堂上通过实际的例题和练习,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如何应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乘除法的简便计算(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乘除法的简便计算(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乘除法的简便计算(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乘除法的简便计算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77页至第79页的乘除法简便计算方法。

学生将学习利用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除法的性质等简便计算方法进行乘除运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和除法的性质,能够运用这些简便方法进行乘除运算。

2. 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并运用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和除法的性质进行乘除运算。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和除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情景:小明买了一些苹果,每斤3元,一共花了15元,他买了多少斤苹果?解答:15元÷ 3元/斤 = 5斤学生通过实际情景,初步了解除法的性质。

2. 乘法分配律的学习:a. 讲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意义。

b. 示例讲解:例题:计算(23 + 17)× 5解答:23 × 5 + 17 × 5 = (23 + 17) × 5 = 40 × 5 = 200c. 学生练习:练习题:计算(17 + 23)× 4答案:17 × 4 + 23 × 4 = (17 + 23) × 4 = 40 × 4 = 1603. 乘法结合律的学习:a. 讲解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和意义。

b. 示例讲解:例题:计算25 × 4 × 3解答:25 × (4 × 3) = (25 × 4) × 3 = 100 × 3 = 300c. 学生练习:练习题:计算6 × 7 × 5答案:6 × (7 × 5) = (6 × 7) × 5 = 42 × 5 = 2104. 除法的性质的学习:a. 讲解除法的性质的概念和意义。

乘除法巧算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乘除法巧算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乘除法巧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乘法和除法的概念,掌握其基本运算规则;2. 学会使用乘法和除法进行简单的计算;3. 发现并掌握乘法和除法的特殊性质,提高计算效率。

二、教学重点1. 乘法和除法的概念及基本运算规则;2. 乘法和除法的应用能力培养。

三、教学难点1. 乘法和除法的特殊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准备黑板、粉笔、教具、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与引入1. 创设情境:教师可以用生动的例子或实物引入乘法和除法的概念,如两个篮子里各放入一定数量的苹果,让学生算出总共有多少个苹果,并用数学表达式表示出来。

2. 提问:请学生回忆并讨论乘法和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引发学生对乘除法的思考。

步骤二:乘法的教学1. 讲解乘法的定义:乘法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相乘,得到乘积的运算。

乘法有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2. 示范计算:教师通过示例,演示如何进行简单的乘法运算。

例如,计算12 × 3和4 × 25。

3. 练习巩固:选择一些适当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乘法的计算练习。

步骤三:乘法的特殊性质1. 分析:通过数学计算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具有特殊性质,如0与任何数相乘等于0,1与任何数相乘等于原数本身,以及任何数的10倍和100倍等等。

2. 总结: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乘法的特殊性质,并强调这些特殊性质在计算过程中的实际应用。

步骤四:除法的教学1. 讲解除法的定义:除法是指将一个数分成若干个相等的部分,其中每一个部分称为商。

除法有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四个部分。

2. 示范计算:教师通过示例,演示如何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

例如,计算20 ÷ 4和32 ÷ 8。

3. 练习巩固:选择一些适当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除法的计算练习。

步骤五:乘除法的综合应用1. 练习应用: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乘除法知识进行解答,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2. 分享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策略,促进互动和思维交流。

(完整版)整数乘除法速算巧算教师版

(完整版)整数乘除法速算巧算教师版

本节课主要学习乘、除法的速算与巧算.要求学生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及其关系,能根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验算乘除法;并且掌握积的变化规律以及商不变的性质,并能合理利用,解决相关问题.一、乘法凑整思想核心:先把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几个乘数结合在一起,最后再与前面的数相乘,使得运算简便。

例如:425100⨯=,81251000⨯=,520100⨯=123456799111111111⨯= (去8数,重点记忆) 711131001⨯⨯=(三个常用质数的乘积,重点记忆) 理论依据:乘法交换率:a×b=b×a 乘法结合率:(a×b) ×c=a×(b×c) 乘法分配率:(a+b) ×c=a×c+b×c 积不变规律:a×b=(a×c) ×(b÷c)=(a÷c) ×(b×c)二、乘、除法混合运算的性质⑴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乘(或除)以同一个非零数,其商不变.即: ()()()()0a b a n b n a m b m m ÷=⨯÷⨯=÷÷÷≠ ,0n ≠⑵在连除时,可以交换除数的位置,商不变.即:a b c a c b ÷÷=÷÷⑶在乘、除混合运算中,被乘数、乘数或除数可以连同运算符号一起交换位置(即带着符号搬家). 例如:a b c a c b b c a ⨯÷=÷⨯=÷⨯⑷在乘、除混合运算中,去掉或添加括号的规则去括号情形:①括号前是“×”时,去括号后,括号内的乘、除符号不变.即()()a b c a b c a b c a b c ⨯⨯=⨯⨯⨯÷=⨯÷ ②括号前是“÷”时,去括号后,括号内的“×”变为“÷”,“÷”变为“×”.即()()a b c a b c a b c a b c ÷⨯=÷÷÷÷=÷⨯ 添加括号情形:加括号时,括号前是“×”时,原符号不变;括号前是“÷”时,原符号“×”变为“÷”,“÷”变为“×”.即()()()()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 ⑸两个数之积除以两个数之积,可以分别相除后再相乘.即 ()()()()()()a b c d a c b d a d b c ⨯÷⨯=÷⨯÷=÷⨯÷ 上面的三个性质都可以推广到多个数的情形.二、乘除法巧算与速算(1)凑整:2×5;4×25;8×125……;知识点拨教案目标整数乘除法速算与巧算(2)构造整数:99999......9101k =-k 个;(3)乘法分配律:()a b c a b a c ⨯+=⨯+⨯; (4)提取公因数:()a b a c a b c ⨯+⨯=⨯+; 注意:除法算式中公因数只能用为除数。

课 乘除法混合运算中的巧算PPT教案

课 乘除法混合运算中的巧算PPT教案

第6页/共15页
拓展2
1200÷25÷4 =1200÷(25×4) =1200÷100 =12
4000÷125÷8 =4000÷(125×8) =4000÷1000 =4
第7页/共15页
720×12÷4 =720×(12÷4) =720×3 =2160
拓展2
444×728÷182 =444×(728÷182) =444×4 =1776
第10页/共15页
例3
480×25 =480×(100÷4) =480×100÷4 =480÷4×100 =120×100 =12000
第11页/共15页
拓展5
128×5 ÷8 =128÷8 ×5 =16×5
=80
520×125 =520×(1000÷8) =520×1000÷8 =520÷8×1000 =65×1000 =65000
第2页/共15页
(1)450÷(9×25) =450÷9÷25 =50÷25 =2
例1
(2)1280÷(64÷4) =1280÷64×4 =20×4 =80
第3页/共15页
拓展1
(1)756÷(7×9) =756÷7÷9 =108÷9 =12
(2)875000÷(1000÷8) =875000÷1000×8 =875×8 =7×125×8 =7×1000 =7000
课 乘除法混合运算中的巧算
前备知识
➢ 混合运算中去掉(添加)括号的规律 ➢ 如果括号前是除号,那么去掉括号后,括号内的除
号变乘号,乘号变除号 ➢ 如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号前是乘号,去括号后则不需要改变括号内
的乘号或除号 ➢ 添加括号的规律也是这样
第1页/共15页

乘除巧算课程设计

乘除巧算课程设计

乘除巧算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乘除的基本运算规则,理解乘除法算式的结构。

2. 学生能够运用乘除巧算方法,快速准确地进行计算。

3. 学生了解乘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乘除巧算的练习,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2. 学生能够运用乘除巧算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提升沟通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主动探索的精神。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认真、细心的良好学习习惯。

3. 学生通过乘除巧算的学习,体会数学的简洁美和逻辑美,增强对数学学科的认识和尊重。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数学乘除运算技巧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乘除运算规则,运用巧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学生特点:三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乘除运算基础,但计算速度和准确性仍有待提高,对巧算方法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要求: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特点,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乘除基本运算规则复习:回顾乘法口诀,除法的步骤及方法,确保学生掌握乘除法的基本运算规则。

2. 乘除巧算方法学习:-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应用;- 除法的性质和简化方法;- 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技巧。

3.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结合课本例题,讲解乘除巧算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如购物找零、分配物品等。

4. 练习与提高:设计不同难度的乘除巧算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课时:复习乘除基本运算规则,导入乘除巧算概念;第二课时:讲解乘法分配律、结合律和交换律,并进行练习;第三课时:讲解除法的性质和简化方法,进行相关练习;第四课时:讲解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技巧,练习相关题目;第五课时: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小组讨论和分享,巩固所学知识。

乘除法巧算 教学设计

乘除法巧算 教学设计
注:和满十要进一
八、课堂总结
1、让同学们在平时的计算中积累一些小技巧,提高计算的效率和准确性。
2、给同学们普及更多的数学史故事,提高同学们的兴趣。
3、对表现突出的同学进行奖励。
教学反思:这一课作为成绩评定课,学生学得尤为认真,题目内容有些难度,但学生展现的很不错。只是我自己指导得还不够到位,学生关于知识点掌握得还不够精准。
1、一些奖励措施的准备(例如:糖果、小红花)
2、记分册
七、课程导入:
1、首先通过高斯的求和定理,计算1+2+3+4+·····+99+100=5050,使大家提高对数学的兴趣。
2、讲一下数学家高斯的故事。
3、然后计算2+4+6+8+·····+98+100=2550。
4、让大家独立计算1+3+5+7+9+·····+97+99=?
5、找出一道找规律的数学题:
5x5=25
15x15=225
25x25=625
35x35=1225
45x45=2025
猜想:55x55=?
65x65=?
······
讲解:
1、十几乘十几:
口诀:头乘头,尾加尾,尾乘尾。
例:12×14=?解: 1×1=12+4=62×4=8
12×14=168
注:个位相乘,不够两位数要用0占位。
注:个位相乘,不够两位数要用0占位。
4.几十一乘几十一:
口诀:头乘头,头加头,尾乘尾。
例:21×41=?解:2×4=8 2+4=6 1×1=1 21×41=861
5、11乘任意数:

小学三年级数学乘法巧算教案3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乘法巧算教案3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乘法巧算教案3篇小学三年级数学乘法巧算教案篇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课本第76页例2、例3,课本第76页“做一做”及练习十七第1题,数学教案-倍的认识。

教材分析:“倍的认识”是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完7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学生掌握了“倍”知识,为今后利用乘法口诀解决“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及“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等数学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初步建立“倍”的概念,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3、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并能用这个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投影仪、学具盒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课件)师:今天的数学课,老师要介绍一位新朋友给同学们认识,它就是小狗菲菲。

这节课,我们的新朋友菲菲将和同学一起学习数学知识,同学们愿意吗?2、学生活动。

师:上课前,老师请一些学生上来。

师叫3个女同学站在第一排,再叫6个男同学站在第二排(3个3个地站在一起)。

师:第一排有几个女同学?(3个)第二排有几个3?(2个3)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出课题:象这种情况,我们就说男同学是女同学的2倍。

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道,学习“倍”的认识。

(板书课题)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初步形成“倍”的概念。

(1)教学3倍带着学生摆圆片。

第一行摆2个圆片。

学生边摆边说:第一行有()个圆片。

再在第二行摆6个圆片,(2个2个地摆)。

边摆边说:第二行有()个2。

师:我们就说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3)倍,3个2也可以说成2的3倍。

(2)用同样的方法教学2倍、5倍、1倍。

(3)让学生观察、比较前面摆的圆片,在小组中讨论:第二行的数量是第一行的几倍,应该怎样想?学生讨论后,每组请一个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第二行的数量是第一行的几倍?应分两步思考:一是先看第一行的几个?二是看第二行有几个第一行的数量,就是第二行的数量是第一行的几倍,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倍的认识》。

小学数学教案:《巧算乘法》微课实录

小学数学教案:《巧算乘法》微课实录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巧算乘法》微课实录学科领域:小学数学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教学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进行快速计算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发现乘法运算中的规律,提高运算效率。

教学重点:1. 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 乘法口诀的应用。

教学难点:1. 乘法运算中的规律发现。

二、教学准备教学材料:1. PPT课件:《巧算乘法》微课实录2. 乘法口诀表3. 练习题教学工具:1. 投影仪2. 计算机3. 粉笔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巧算乘法》微课实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引导学生回顾乘法的定义,复习乘法口诀。

2. 新课讲解(10分钟)讲解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乘法运算的过程。

教授学生如何运用乘法口诀进行快速计算,并通过例题演示。

3. 课堂练习(5分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测学生对乘法运算方法和乘法口诀的掌握程度。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规律发现(5分钟)引导学生观察练习题中的数据,发现乘法运算中的规律。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总结乘法运算的技巧。

5. 总结与拓展(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乘法运算方法和乘法口诀的重要性。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乘法口诀,提高运算能力。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熟记乘法口诀表。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乘法运算方法。

3. 观察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体会乘法运算的实用性。

六、教学评价评价方式:课堂表现、练习题完成情况、课后作业评价内容:1. 学生对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进行快速计算的能力。

3. 学生发现乘法运算中的规律的能力。

七、教学难点突破策略1. 对于乘法运算中的规律发现,可以通过举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规律。

六年级奥数第8讲:数的计算(一)-教案

六年级奥数第8讲:数的计算(一)-教案

(六年级)备课教员:×××第八讲数的计算(一)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复习小学阶段所有常用的运算方法。

2.复习小学阶段所有常用的巧算方法。

3.进一步加深对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运算意义和方法的理解。

能力目标 1.培养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1. 四则运算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灵活运用巧算方法解题。

四、教学准备:PPT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50分钟)一、导入(5分)【设计意图:通过名侦探柯南的游戏找到错误的运算定律,回顾和整理正确的运算定律】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每个人都要来做一回侦探,看看哪位小侦探做得最好!(出示PPT)师:我们一起来找找看,这个算式中有什么问题?(以抢答形式进行)师:同学们的眼睛真雪亮。

那么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四则运算的运算律?(出示PPT,回顾)【复习课引入:这些常见的知识平时我们都已学过,但是在做题的过程中,如何来灵活运用这些公式,就需要我们来学习今天的课了。

】【板书课题:数的计算(一)】二、探索发现授课(40分)(一)例题1:(10分)计算:10.8×2.5 324×556×1.25 1.2×25【讲解重点:运算中有一类特别的数,如5、25、125,它们可以分别乘以2、4、8得到10、100、1000】师:我们首先来看第一个算式,我们怎么来计算呢?生:列竖式计算。

师:嗯,算出来是多少?生:27。

师:可是如果每道题都用列竖式的方法来做,会不会太麻烦了?生:会。

师:那么我们可以用一个方法,来帮助我们快速解题。

同学们能想到吗?生:把2.5先变成10。

师:嗯,好多同学都很快想到了。

我们观察一下这几个算式,可以发现,有几个比较有特点的数字,分别是:2.5,5,1.25,25,这些数字有什么特点?生:可以乘一个数变成整十整百的数。

乘除法巧算教案

乘除法巧算教案

乘除法巧算教案教案标题:乘除法巧算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2.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乘法和除法进行简单的计算。

3. 学生能够应用乘除法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教学重点:1. 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2. 乘法和除法的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1. 乘法和除法的应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2. 乘法和除法的运算顺序和优先级。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乘法和除法的示例题目和练习题目。

2. 教师准备乘法和除法的实际应用问题。

教学过程:引入: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乘除法问题,引发学生对乘除法的兴趣和思考。

2.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讲解:1. 教师通过示例题目,详细讲解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步骤和方法。

2. 教师强调乘法和除法的运算顺序和优先级。

练习:1. 学生进行乘法和除法的练习,巩固基本运算方法。

2. 学生进行乘法和除法的综合应用练习,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拓展:1. 学生进行乘法和除法的拓展练习,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2. 学生进行乘法和除法的思考题目,培养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总结:1. 教师对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进行总结概括。

2.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应用乘法和除法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教学延伸:1. 学生进行乘法和除法的实际应用探究,拓宽知识面和思维方式。

2. 学生进行乘法和除法的创新运用,培养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评估:1. 教师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评估学生对乘法和除法的掌握程度。

2. 教师通过学生的实际应用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和不足。

2.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整数乘除法速算巧算教师版

整数乘除法速算巧算教师版

本节课主要学习乘、除法的速算与巧算.要求学生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及其关系,能根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验算乘除法;并且掌握积的变化规律以及商不变的性质,并能合理利用,解决相关问题.一、乘法凑整思想核心:先把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几个乘数结合在一起,最后再与前面的数相乘,使得运算简便。

例如:425100⨯=,81251000⨯=,520100⨯=123456799111111111⨯= (去8数,重点记忆) 711131001⨯⨯=(三个常用质数的乘积,重点记忆) 理论依据:乘法交换率:a×b=b×a 乘法结合率:(a×b) ×c=a×(b×c) 乘法分配率:(a+b) ×c=a×c+b×c 积不变规律:a×b=(a×c) ×(b÷c)=(a÷c) ×(b×c)二、乘、除法混合运算的性质⑴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乘(或除)以同一个非零数,其商不变.即: ()()()()0a b a n b n a m b m m ÷=⨯÷⨯=÷÷÷≠ ,0n ≠⑵在连除时,可以交换除数的位置,商不变.即:a b c a c b ÷÷=÷÷⑶在乘、除混合运算中,被乘数、乘数或除数可以连同运算符号一起交换位置(即带着符号搬家). 例如:a b c a c b b c a ⨯÷=÷⨯=÷⨯⑷在乘、除混合运算中,去掉或添加括号的规则去括号情形:①括号前是“×”时,去括号后,括号内的乘、除符号不变.即()()a b c a b c a b c a b c ⨯⨯=⨯⨯⨯÷=⨯÷ ②括号前是“÷”时,去括号后,括号内的“×”变为“÷”,“÷”变为“×”.即()()a b c a b c a b c a b c ÷⨯=÷÷÷÷=÷⨯ 添加括号情形:加括号时,括号前是“×”时,原符号不变;括号前是“÷”时,原符号“×”变为“÷”,“÷”变为“×”.即()()()()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 ⑸两个数之积除以两个数之积,可以分别相除后再相乘.即 ()()()()()()a b c d a c b d a d b c ⨯÷⨯=÷⨯÷=÷⨯÷ 上面的三个性质都可以推广到多个数的情形.二、乘除法巧算与速算(1)凑整:2×5;4×25;8×125……;知识点拨教案目标整数乘除法速算与巧算(2)构造整数:99999......9101k =-k 个;(3)乘法分配律:()a b c a b a c ⨯+=⨯+⨯; (4)提取公因数:()a b a c a b c ⨯+⨯=⨯+; 注意:除法算式中公因数只能用为除数。

乘除法简便计算(教案)(精选五篇)

乘除法简便计算(教案)(精选五篇)

乘除法简便计算(教案)(精选五篇)第一篇:乘除法简便计算(教案)乘除法简便计算教案①运用积不变、商不变性质可使计算简化72⨯0.25 3.6÷2.5②运用乘法结合律可使运算简化12.9⨯2.5⨯4 9.89⨯0.5⨯2③运用乘法分配律可使运算简化4.5⨯101 67.7⨯2.5+32.3⨯2.5 21.9⨯3.9-3.9⨯11.96.3⨯99 92.7⨯101-92.7 88.9⨯3.9+3.9⨯21.1-3.9(12.5+25)⨯8(25+7.5)⨯4(1.25+0.25)⨯8⨯4④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结果不变。

420÷3÷7 53÷5÷2⑤用凑整法12.5⨯32⨯2.5⑥将乘数分解因数的方法使计算简化0.56⨯36 7.2⨯45⑦将除数分解成两个数的积,然后再用这两个数依次去除被除数使计算简化64.8÷2.1 55.8÷18乘除法简便计算练习题 1.25⨯8.9⨯0.8 1.25⨯32⨯25 16⨯0.32+16⨯0.18400÷1.25÷8 4.93⨯99+4.93 11.7⨯2.5-2.5⨯10.79.9⨯451.52⨯2⨯556÷25128⨯2.5765÷0.512÷1256.48÷7.2(25+12.5)⨯8 9.3÷0.31÷3 832⨯101 88.7⨯99+88.7(250+5.5)⨯4 8.78÷5÷0.2 6.2⨯45 36.7⨯2.9+63.3⨯2.9-2.976.9⨯101-76.925.25⨯4(5.6-2.4)÷0.8(125+0.25)⨯0.8⨯43.8⨯3.5⨯268.7⨯2.5-0.25⨯323第二篇:《简便计算》教案教学目标(一)学会根据算式特点,运用运算定律,用简便方法计算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乘除法的简便计算(教案)

乘除法的简便计算(教案)

乘除法的简便计算(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让学生学会使用简便计算方法,快速求解乘除法计算。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1. 乘法和除法的概念和方法。

2. 简便计算方法在乘除法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如何利用简便计算方法快速求解乘除法计算。

2.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

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结合示范。

2. 学生自主探究。

3. 组织小组讨论。

教学准备:1. 教材、教具。

2. 乘法和除法的应用题。

3. 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师生互动:祝大家好,我是你们的数学老师。

今天我们来学习乘除法的简便计算方法,这将帮助你们更加高效地计算数学题目,你们会喜欢这门技能。

2. 学生自我介绍:老师好,同学们好。

我是一年级的小明,今天很高兴来学习。

二、讲授(30分钟)1. 乘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通过课堂板书的方式,教师让学生了解乘法的定义和运算规则。

并給出多种简便计算方法。

例如:–逆推法: 60÷6=10,则 6×10=60–分解质因数法:30×35=2×3×5×3×5×7=5,250–竖式计算法:38 × 23=874–等面积计算法:12×17=10×17+2×17=(10+2)×17=2042. 除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通过课堂板书的方式,教师让学生了解除法的定义和运算规则。

并給出多种简便计算方法。

例如:-计算使用倍数的方法:表示能被5整除,可用5的倍数代替-用配凑的方法:表示能被3整除,可将其各个位数的和得出3.应用题与实际例子教师将乘法和除法的方法应用到实际例子中,让学生明确简便计算方法的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三、完成练习(15分钟)学生完成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点。

四、小组讨论(15分钟)教师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合作进行练习,互相提升,讨论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4《乘除巧算》教案

4《乘除巧算》教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减少同学们的畏难情绪,通过找规律培养孩子们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根据教学目标来确定:(游戏教学/引导与探究)
1、掌握找规律的方法:掌握凑整法
2、准确地计算凑整之后的算式。
教学难点
二年级的学生会时常把加法算成乘法,在练习过程中要及时指出并让学生改正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法
教具准备




一、复习旧知(5分钟)
(一)、例题1讲解
1、让学生做例题1,在黑板上写下题目。
2、学生写完之后,让学生看黑板,引导学生计算使用凑整法这道题:能相乘为整十整百的数字先相乘凑整。
3、总结体会凑整法的好处:简单、准确。
(二)、练习及讲解
1、例题一分钟时间做错了的同学再数一遍,做对了的同学做举一反三1的第1题。(学生做的时候巡视,有错误的指出来)




4、乘除巧算
方法:凑整
例题1 例题2
(1)25×17×4(1)25×8
(2)8×18×125(2)16×125
(3)8×25×4×125(3)16×25×25
(4)125×2×8×5(4)125×32×25




乘除巧算一定要让学生多多单独练习,以此避免哄哄闹闹却很多学生没有落实的情况。
1.回顾加减巧算的方法:凑整
2、回顾例题1总结出的方法:两个数字凑整,凑整时加多了要减掉,加少了要加上,减多了要加回来,减少了要继续减。
回顾例题2总结的方法:一组数字凑整
二、题目导入(3分钟)
1、计算5×2,25×4,125×8这三组数字计算完之后写到书上,并且要记住,这是凑整常用的三组数字。
三、精讲精练例题1及举一反三1、1(20分钟)

乘除巧算教案

乘除巧算教案

乘除巧算教案(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教学过程知识点1:因数中有5、25、125时首先要考虑他们分别于2、4、8相乘得到10、100、1000。

两位数、三位数乘11,可采用“两头一拉,中间相加”的办法。

但头尾相加作积的中间数时,哪一位上满10要向前一位进一。

例题1 你能很快算出432×5的结果吗?解析:一个数与5相乘,因为10÷2=5,可在这个数末尾添上一个0,然后再除以。

432×5=432×10÷2=4320÷2=2160试一试1: 470×5 629×5例题2 试着计算下列各题,有什么规律?18×11 38×11 432×11解析:一个数与11相乘,将这个数的首位与末位拉开分别作为积的最高位和最低位,再依次将这个数相邻两位由个位起加起,和写在十位、百位……,哪一位上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18×11=1(1+8)8=19838×11=3(3+8)8=418432×11=4(4+3)(3+2)2=4752试一试2:35×11 87×11 872×11例题3 你能迅速算出下面各题吗?24×15 248×15 3456×15解析:一个因数乘15,也就是用这个数加上它的一半再乘10。

24×15=(24+24÷2)×10=36×10=360248×15 3456×15=(248+248÷2)×10 =(3456+3456÷2)×10=372×10 =5184×10=3720 =51840试一试3:32×15 284×15 4956×15例题4 下面的乘法有规律吗?(1)24×25 (2)21×25 (3)25×427解析:因为25×4=100,因此一个数与25相乘,我们就看这个数里有几个4,有几个4就有几个100,余几就加几个25。

乘除巧算教案

乘除巧算教案

第 8 讲:乘除巧算(教学设计)课前知识复习一: 6 个人从甲地到乙地用 4 小时,假如每人的步行速度相同,那么 3 个人从甲地到乙地要用几小时?二:一条毛毛虫由幼虫长成成虫,每日长大一倍,15 天能长到 4 厘米。

问要长到32厘米共要多少天?引入前方我们已给同学们介绍了加、减法中的巧算,大家学会了运用“凑整”的方法进行巧算,实质上这类凑整的方法也相同能够运用在乘除计算中。

为了更好地凑整,同学们要切记以下几个计算结果: 2×5=10,4×25=100,8×125=1000。

提升计算能力,除了加、减、乘、除基本运算要娴熟以外,还要掌握必定的运算技巧。

巧算中,常常要用到一些运算定律,比如乘法互换律、乘法联合律、乘法分派律等等,擅长运用运算定律,是提升巧算能力的重点。

二:精讲精练【例题 1】你有好方法算出下边各题的结果吗?(1) 25×17×4(2)8×18×125( 3) 8× 25×4×125( 4)125× 2× 8× 5【思路导航】( 1)我们知道 25× 4=100,因此我们要尽量把 25 与 4 放在一块计算,这样比较简易。

所以我们先算 25×4=100,再与 17 相乘即 100×17=1700;( 2)由于 8×125=1000,因此我们先把8 与125放在一块计算,8×125=1000,再乘18:1000×18=18000;( 3)已知 25×4=100、 125×8=1000,所以这道题我们要经过移位的方法把 25 与 4 相乘, 125 与 8 相乘,而后再把 1000 与 100 相乘, 1000×100=100000;(4)由于 125×8=1000,2×5=10,因此这道题也要移一移,先计算125×8=1000和 2×5=10,再计算 1000×10=10000。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讲:乘除巧算(教案)
课前知识复习
一:6个人从甲地到乙地用4小时,如果每人的步行速度相同,那么3个人从甲地到乙地要用几小时?
二:一条毛毛虫由幼虫长成成虫,每天长大一倍,15天能长到4厘米。

问要长到32厘米共要多少天?
引入
前面我们已给同学们介绍了加、减法中的巧算,大家学会了运用“凑整”的方法进行巧算,实际上这种凑整的方法也同样可以运用在乘除计算中。

为了更好地凑整,同学们要牢记以下几个计算结果:2×5=10,4×25=100,8×125=1000。

提高计算能力,除了加、减、乘、除基本运算要熟练之外,还要掌握一定的运算技巧。

巧算中,经常要用到一些运算定律,例如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等等,善于运用运算定律,是提高巧算能力的关键。

二:精讲精练
【例题1】你有好办法算出下面各题的结果吗?
(1)25×17×4 (2)8×18×125 (3)8×25×4×125 (4)125×2×8×5
【思路导航】(1)我们知道25×4=100,因而我们要尽量把25与4放在一块计算,这样比较简便。

所以我们先算25×4=100,再与17相乘即100×17=1700;(2)因为8×125=1000,因而我们先把8与125放在一块计算,8×125=1000,再乘18:1000×18=18000;(3)已知25×4=100、125×8=1000,因此这道题我们要通过移位的方法把25与4相乘,125与8相乘,然后再把1000与100相乘,1000×100=100000;(4)因为125×8=1000,2×5=10,因而这道题也要移一移,先计算125×8=1000和2×5=10,再计算1000×10=10000。

练习1: 1.计算:(1)25×23×4 (2)125×27×8
2.计算:(1)5×25×2×4 (2)125×4×8×25 (3)2×125×8×5
【例题2】你有好办法计算下面各题吗?
(1)25×8 (2)16×125 (3)16×25×25 (4)125×32×25
【思路导航】(1)已知25×4=100,因为8=2×4,所以我们可以把25×8转化为25×4×2.然后先算25×4=100,再算出100×2=200。

(2)125×8=1000,16=8×2.因而我们可以把16×125转化为2×(8×125),然后算出8×125=1000,再乘2得到2000;(3)因为25×4×100,16=4×4,这样可以将两个4分别与两个25相乘,所以原式就转化为(4×25)×(4×25),再分别计算,得到结果100×100=10000;(4)因为125×8=1000,25×4=100,我们又发现32=4×8,所以可将4和8分别与25、125相乘,得到(125×8)×(25×4),再分别算出结果为1000×100=100000。

练习2: 1.(1)25×12 (2)125×32 (3)48×125
2.(1)125×16×5 (2)25×8×5
【例题3】简便运算:
(1)130÷5 (2)4200÷25 (3)34000÷125
【思路导航】这里可以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即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因而:(1)130÷5可将130和5同时乘2.使除除变为10,然后再用260÷10=26;(2)4200÷25可以将4200和25同时乘4,使除数变为100,然后再用16800÷100=168;(3)34000÷125可以将34000和125同时乘8,使除数变为1000,然后再用272000÷1000=272。

练习3:
1.你能迅速算出结果吗?(1)170÷5 (2)3270÷5 (3)2340÷5
2.计算:(1)7200÷25 (2)3600÷25 (3)5600÷25
【例题4】计算:31×25
【思路导航】题中31不能被4整除,但31可拆成4×7+3.这样就得到(4×7+3)×25,或者把25看作100÷4也可求出得数。

(1)31×25 =(4×7+3)×25 =(4×7+3)×25 = 4×7×25+3×25 = 775
(2)31×25 = 31×(100÷4)= 31×100÷4 = 775
练习4:
计算:(1)29×25 (2)17×25 (3)221×25 第九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国内生产总值是( A )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A.一定时期内在一国(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
B.一定时期内在一国(地区)境内交换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
C.一定时期内在一国(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产品与服务
D.一定时期内在一国(地区)境内交换的所有产品与服务
2.名义GDP和实际GDP的主要区别是(B )。

A.名义GDP按价格变化做了调整,而实际GDP则没有
B.实际GDP按价格变化做了调整,而名义GDP则没有
C.名义GDP更适合于比较若干年的产出
D.实际GDP在通货膨胀时增长更多
5.政府向公务员支付的工资属于(C )。

A.消费
B.投资
C.政府购买
D.转移支付
6.如果个人收入为3000元,个人所得税为150元,个人消费为2000元,个人储蓄为850元,则个人可支配收入为( B )。

A.3000 元
B.2850元
C.2000元
D.1000元
10.某个大学生毕业后未能立即找到工作,属于(A)。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季节性失业
11.由于经济萧条而形成的失业属于( C )。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永久性失业
12.某个纺织工人因为纺织业不景气而失去工作,这种失业属于(B )。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永久性失业
二、多项选择题
1.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有(ABCE )。

A.是市场价值的概念
B.测度的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C.是一定时期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D.是一定时期实际销售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E.计算的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2.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包括的总量指标有(ABCDE )。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生产总值
C.国民生产净值
D.国民收入
E.个人收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