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设计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案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c745989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01.png)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基因的概念及其与DNA的关系。
2. 掌握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
3. 了解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即从DNA到RNA再到蛋白质。
4.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些与基因、蛋白质合成相关的生物学现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基因的概念及其与DNA的关系。
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
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即从DNA到RNA再到蛋白质。
2. 教学难点:转录和翻译过程中的具体步骤和机制。
遗传密码的解码和氨基酸的合成。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基因、DNA、蛋白质之间的关系。
2. 使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动画和图片,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过程。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和交流探讨转录和翻译过程中的问题和现象。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材料: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动画和图片。
2. 教学PPT或黑板:用于展示基因、DNA、RNA、蛋白质之间的关系和转录、翻译的步骤。
3. 教学道具:如模型或图解,用于展示DNA、RNA、蛋白质的结构和关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基因、DNA、蛋白质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基因的概念及其与DNA的关系,用图解或模型展示基因位于DNA上的位置。
3. 讲解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
展示转录和翻译的动画或图片,解释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
4.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和交流探讨转录和翻译过程中的问题和现象,如转录过程中的RNA合成和翻译过程中的氨基酸合成。
5. 总结教学内容,强调基因、DNA、RNA、蛋白质之间的关系和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重要性。
6. 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练习题或实验报告加深对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理解和应用。
六、教学延伸1. 介绍基因突变对蛋白质合成的影响,让学生了解基因突变与遗传病的关系。
人教版教学教案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教学教案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5009a2f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9d.png)
人教版教学教案——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目标:1. 理解基因的概念及其与DNA的关系。
2. 掌握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3. 了解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4. 能够运用所学生化知识解释生物学问题。
教学重点:1. 基因的概念及其与DNA的关系。
2.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教学难点:1.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2. 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相关教学案例或问题。
3. 教学视频或动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基因的概念及其与DNA的关系一、导入(5分钟)1. 提问:什么是基因?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基因的概念。
2. 讲解基因与DNA的关系。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提出案例:基因突变导致遗传病。
2. 学生分析案例,教师讲解。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教师补充和总结。
第二课时: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提问:基因是如何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的?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
2. 讲解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三、动画演示(10分钟)1. 播放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动画。
2. 学生观察,教师讲解。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提出案例:基因突变导致蛋白质功能改变。
2. 学生分析案例,教师讲解。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教师补充和总结。
第三课时:中心法则及其发展一、导入(5分钟)1. 提问:什么是中心法则?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中心法则的内容。
2. 讲解中心法则的发展。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提出案例:中心法则在现代生物技术中的应用。
2. 学生分析案例,教师讲解。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教师补充和总结。
第四课时: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与生物学问题一、导入(5分钟)1. 提问: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与哪些生物学问题相关?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人教版教学教案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教学设计(5篇)
![人教版教学教案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教学设计(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7e0a2f7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dd.png)
人教版教学教案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教学设计(5篇)第一篇:人教版教学教案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教学设计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设计课程分析本节课是”第四章基因的表达”的第一节内容,本节内容是本章的开篇,是本章学习的基础,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课程标准中与此相对应的要求是:“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需要理解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除了要掌握这个主干知识以外,还需掌握的侧枝内容是DNA与RNA结构的比较、核糖与脱氧核糖的比较、三种不同种类的RNA以及遗传密码的组成。
转录和翻译过程抽象复杂——学生难理解,较多物质和细胞结构参与——学生易混乱,涉及到必修1和必修2中多个章节内容——学生已遗忘,而本节的突破对本模块学习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没有本节内容的揭示,很多的现象无法解释,很多的研究无法进行,很多的生物技术无法操作。
基于以上考虑,把本节分为2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完成基因表达概念和DNA与RNA比较及转录过程和原理的教学,第二课时学习翻译的过程和原理。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在学习完必修一的基础上,已经掌握DNA分子的结构、DNA的复制、DNA和RNA的区别,但存在缺陷,具体表现在:概念、过程不清,获取信息和综合分析的能力不足,因此应该注意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学习目标第一目标:识记,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第二目标:运用数学方法,分析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通过对“遗传信息究竟如何表达?”的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性思维。
第三目标:体验基因表达过程的和谐美,基因表达原理的逻辑美、简约美。
设计理念首先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温故知新,创设情景。
通过设置问题情景,引入课题,并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学习新知识,以达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根据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本节重难点对转录和翻译的物质结构基础和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要求达到理解和运用层次的目标。
比如“为什么RNA适于作DNA的信使呢?”就需要运用有关DNA和RNA结构的知识,对比设疑,加工提炼,以及对其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进行分析。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案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594584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f1.png)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基因的概念和功能2. 掌握DNA转录和翻译的过程3. 了解基因如何指导蛋白质的合成4.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些相关的生物学现象二、教学内容1. 基因的概念和功能2. DNA的转录过程3. 翻译过程及蛋白质的合成4. 实例分析:基因突变与蛋白质功能的关系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2. 通过动画演示DNA转录和翻译过程3. 利用实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思考4. 课堂讨论:基因突变对蛋白质功能的影响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DNA转录和翻译动画演示3. 相关实例资料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实例引入基因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基因的功能2. 讲解基因的概念和功能,解释基因如何指导蛋白质的合成3. 演示DNA的转录过程,解释转录的意义和结果4. 演示翻译过程,解释翻译的意义和结果5. 通过一个实例分析基因突变对蛋白质功能的影响6.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基因突变相关的生物学现象7. 总结:强调基因、DNA转录和翻译在生命科学中的重要性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基因、DNA转录和翻译的理解程度。
2. 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个相关实验报告,如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基因突变与蛋白质功能关系的理解。
七、教学拓展1. 介绍一些最新的基因研究领域,如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
2. 探讨基因治疗的应用和前景。
3. 分析一些与基因相关的社会伦理问题,如基因隐私保护和基因歧视。
八、教学资源1. 推荐一些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如《分子生物学》、《基因表达与调控》。
2. 提供一些在线资源,如基因研究相关的学术期刊和数据库。
3. 推荐一些科普文章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基因的概念和功能。
九、教学建议1. 在讲解DNA转录和翻译过程时,可以使用动画演示,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这些过程。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设计教案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d9654b0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f0.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基因的概念及其与DNA的关系;(2)掌握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3)了解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即中心法则。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模型演示,观察和分析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2)利用基因表达工具,进行基因转录和翻译的实验操作;(3)通过案例分析,运用遗传信息传递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健康的态度;(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团结合作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基因与DNA的关系:介绍基因的概念,解释基因是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2. 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讲解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包括RNA的合成、核糖体的作用以及蛋白质的合成。
3. 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介绍中心法则,包括DNA到RNA、RNA到DNA、RNA到蛋白质以及RNA复制等过程。
4. 基因表达工具的使用:介绍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基因转染技术以及基因敲除等方法。
5. 案例分析:分析遗传信息传递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如基因诊断、基因治疗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基因的概念及其与DNA的关系;(2)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3)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即中心法则。
2. 教学难点:(1)基因表达工具的使用;(2)遗传信息传递过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2. 利用模型演示,直观展示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3. 设计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基因表达工具的理解;4.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基因、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以及遗传信息传递的理解程度;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基因表达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运用遗传信息传递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参考教案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参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1e2d7f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6b.png)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基因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3. 了解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实验方法。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实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基因的概念和作用,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2. 教学难点: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实验方法和原理。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
2. 通过实验演示和分析,使学生直观地理解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3. 利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对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应用兴趣。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教案。
2. 实验材料:DNA模板、RNA聚合酶、核糖核苷酸、翻译模板、氨基酸等。
3. 生活实例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基因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基因与蛋白质的关系。
2. 转录过程:讲解转录的定义、场所、条件及产物,展示实验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转录过程。
3. 翻译过程:讲解翻译的定义、场所、条件及产物,展示实验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翻译过程。
4. 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实验方法:介绍实验原理、步骤及结果分析,让学生掌握实验方法。
5. 生活实例解析:通过分析实例,使学生了解基因指导蛋白质合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 总结与评价: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探究能力。
2.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加深对转录和翻译过程的理解。
3. 成果展示:学生将实验结果进行展示,分享彼此的发现和感受,提高学生的表达与交流能力。
七、学习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知识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结果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八、拓展与延伸1. 让学生调查基因工程技术在农业、医药、环保等领域的应用情况,了解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实际意义。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设计-教案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96a633a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82.png)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基因与DNA的关系1.1 教学目标:了解DNA的结构和功能掌握基因的概念及其与DNA的关系1.2 教学内容:DNA的结构和功能介绍基因的定义和特点基因与DNA的关系解释1.3 教学活动:引入DNA的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DNA的结构通过动画或视频讲解基因的概念和特点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探索基因与DNA的关系1.4 教学评估:设计小测验或问题,评估学生对DNA结构和基因概念的理解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基因与DNA关系的理解程度第二章:基因编码蛋白质的过程2.1 教学目标:理解转录和翻译的过程掌握RNA的作用和类型2.2 教学内容:转录和翻译的定义和步骤RNA的类型和作用2.3 教学活动:通过动画或视频讲解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展示RNA的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RNA的类型和作用2.4 教学评估:设计小测验或问题,评估学生对转录和翻译过程的理解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了解他们对RNA的理解程度第三章: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3.1 教学目标:了解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掌握蛋白质的类型和作用3.2 教学内容:蛋白质的结构介绍蛋白质的功能和类型3.3 教学活动:通过模型或图片展示蛋白质的结构,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讲解蛋白质的功能和类型,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说明3.4 教学评估:设计小测验或问题,评估学生对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理解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了解他们对蛋白质类型的了解程度第四章:基因突变与蛋白质合成4.1 教学目标: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和原因掌握基因突变对蛋白质合成的影响4.2 教学内容:基因突变的定义和原因基因突变对蛋白质合成的影响4.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或故事引入基因突变的概念和原因讲解基因突变对蛋白质合成的影响,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说明4.4 教学评估:设计小测验或问题,评估学生对基因突变概念的理解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了解他们对基因突变对蛋白质合成影响的了解程度第五章:基因工程与蛋白质合成5.1 教学目标:理解基因工程的概念和应用掌握基因工程技术在蛋白质合成中的应用5.2 教学内容:基因工程的概念和原理基因工程技术在蛋白质合成中的应用5.3 教学活动:通过动画或视频讲解基因工程的概念和原理展示基因工程技术在蛋白质合成中的应用实例5.4 教学评估:设计小测验或问题,评估学生对基因工程概念的理解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了解他们对基因工程技术在蛋白质合成中应用的了解程度第六章:遗传密码与氨基酸序列6.1 教学目标:理解遗传密码的组成和功能掌握氨基酸的类型和序列对蛋白质结构的影响6.2 教学内容:遗传密码的组成和解读氨基酸的类型和特性氨基酸序列对蛋白质结构的影响6.3 教学活动:通过图解或实物模型展示遗传密码的组成和解读过程介绍氨基酸的类型和特性,展示相关图片或模型分析具体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探讨其对蛋白质结构的影响6.4 教学评估:设计小测验或问题,评估学生对遗传密码的理解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了解他们对氨基酸类型和序列对蛋白质结构影响的掌握程度第七章:RNA干扰与基因表达调控7.1 教学目标:理解RNA干扰的概念和机制掌握RNA干扰在基因表达调控中的作用7.2 教学内容:RNA干扰的定义和机制RNA干扰在基因表达调控中的应用和意义7.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或故事引入RNA干扰的概念和机制讲解RNA干扰在基因表达调控中的应用和意义7.4 教学评估:设计小测验或问题,评估学生对RNA干扰概念的理解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了解他们对RNA干扰在基因表达调控中作用的了解程度第八章:疾病与基因突变8.1 教学目标:理解基因突变与疾病的关系掌握常见遗传疾病的成因和特点8.2 教学内容:基因突变与疾病的关系常见遗传疾病的成因和特点8.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或故事引入基因突变与疾病的关系讲解常见遗传疾病的成因和特点,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说明8.4 教学评估:设计小测验或问题,评估学生对基因突变与疾病关系的理解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了解他们对常见遗传疾病成因和特点的掌握程度第九章:基因治疗与医学应用9.1 教学目标:理解基因治疗的概念和原理掌握基因治疗在医学应用中的现状和前景9.2 教学内容:基因治疗的概念和原理基因治疗在医学应用中的实例和效果基因治疗的现状和前景9.3 教学活动:通过动画或视频讲解基因治疗的概念和原理展示基因治疗在医学应用中的实例和效果探讨基因治疗的现状和前景9.4 教学评估:设计小测验或问题,评估学生对基因治疗概念的理解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了解他们对基因治疗在医学应用中现状和前景的了解程度第十章:综合案例分析与实践10.1 教学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10.2 教学内容:分析与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相关的实际案例实践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相关实验或模拟操作10.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实际案例,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或模拟操作,实践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10.4 教学评估:评估学生对实际案例分析的准确性和深度观察学生在实验或模拟操作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实践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基因与DNA的关系:理解DNA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基因的概念和特点。
高中生物《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案
![高中生物《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ac5b312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66.png)
高中生物《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基因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DNA双螺旋结构和基因编码区。
3. 了解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及RNA的作用。
4. 能够运用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基因的概念和作用。
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应用。
2. 教学难点:转录和翻译过程中RNA的作用。
基因突变对蛋白质合成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知识。
2.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展示DNA双螺旋结构、转录和翻译过程。
四、教学准备1. 课件:DNA双螺旋结构、转录和翻译过程的动画。
2. 案例材料:基因突变导致疾病的相关实例。
3.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DNA的结构和功能,引导学生思考基因与蛋白质的关系。
提出问题:“基因是如何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的?”2. 讲解:讲解基因的概念和作用。
介绍DNA双螺旋结构,解释基因编码区的位置。
讲解转录和翻译的过程,阐述RNA在其中的作用。
3. 案例分析:提供基因突变导致疾病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基因突变如何影响蛋白质合成。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应用,如基因工程、疾病治疗等。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基因与蛋白质的关系。
提醒学生注意基因突变对蛋白质合成的影响。
6. 作业布置:请学生结合教材,总结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并思考如何运用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
六、教学拓展1. 介绍基因突变的原因及对生物体的影响。
2. 讲解基因表达调控机制,包括转录因子、启动子和增强子等。
七、课堂互动1. 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在生物工程中的应用。
2. 学生代表分享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实际应用案例。
八、知识点巩固1. 通过填空题、选择题等形式,检测学生对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知识的掌握。
人教版教学教案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教学教案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4724917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61.png)
人教版教学教案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一、教学目标1. 理解基因的概念及其与DNA的关系。
2. 掌握转录和翻译的过程,能够解释基因如何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3. 了解蛋白质的功能及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基因与DNA的关系2. 转录:DNA到mRNA的合成过程3. 翻译:mRNA到蛋白质的合成过程4. 蛋白质的功能及生物学意义5. 实验:观察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基因的概念,转录和翻译的过程,蛋白质的功能。
2. 教学难点:转录和翻译的详细步骤,蛋白质功能的解释。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基因、DNA和蛋白质之间的关系。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动画,直观展示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3. 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科学思维。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和动画,用于讲解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2. 准备实验材料和仪器,进行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实验。
3. 准备教材和相关参考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
六、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孟德尔的豌豆实验”,引导学生思考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
2. 讲解:介绍基因的概念,解释基因与DNA的关系,阐述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3. 演示:使用多媒体课件和动画,展示转录和翻译的详细步骤。
4. 实践: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
5. 总结:强调蛋白质的功能及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教师还应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理解程度: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和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基因、转录、翻译和蛋白质功能的掌握程度。
人教版教学教案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教学教案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ae2efbc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0e.png)
人教版教学教案——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基因的概念,知道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
2. 让学生了解基因如何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理解中心法则。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基因的概念,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2. 教学难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
2. 使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展示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3. 结合实例,让学生理解基因突变对蛋白质合成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过程的动画演示。
2. 教学素材:相关实例,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3. 实验材料:DNA模板、RNA聚合酶、核糖核苷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基因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基因与生物性状的关系。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
3. 课堂讲解:讲解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基因如何指导蛋白质合成。
4. 实例分析:分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发病原因,让学生了解基因突变对蛋白质合成的影响。
5.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解答学生的疑问。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过程的理解。
2. 课堂练习:评估学生对基因突变对蛋白质合成影响的理解。
3. 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拓展1. 让学生了解基因工程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如基因治疗、转基因技术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在医学、农业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基因的概念、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及基因突变对蛋白质合成的影响。
2. 强调基因在生物性状控制中的重要性。
八、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教材,总结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设计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c92d616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b9.png)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设计——第一课时DNA的转录一、课时安排二、教材分析“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2019版)必修2第4章第1节的内容。
基于第3章“基因的本质”的学习,将“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作为本章的开篇,有助于学生认识基因作用机理,同时也为学习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等奠定基础。
本节内容探讨的是基因表达过程中转录和翻译,以及两者内在联系和信息传递过程,凸显生命的信息观,让学生理解生命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课本主要以图文的形式呈现RNA的结构特点、分类、DNA转录的过程等内容。
承接DNA的复制,为遗传信息的翻译做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这节内容计划用两课时完成。
本节课为第1课时,以遗传信息的转录设计为主干内容,使知识系统化,巩固复习DNA的复制,同时为学习翻译过程做铺垫。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有认知中已具备DNA的基本结构和复制过程的知识,也学习过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及其合成位置。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知道引导学生学习转录知识时能够将DNA和RNA进行联系,并类比DNA复制学习DNA的转录过程,通过动手实践、资料分析、视频观看等多种途径学习DNA转录的过程。
四、教学目标(1)基于科学史论证,概述DNA分子上的遗传信s息是通过RNA指导蛋白质合成的,渗透生命的信息观。
(2)通过比较DNA和RNA的结构,理解RNA适于作DNA的信使的原因,形成比较、分析、归纳等科学思维方法,渗透结构和功能观。
(3)通过观看模拟动画和阅读教材图文资料,概述遗传信息在转录过程中的传递规律,发展获取信息、归纳概括的科学思维,形成生命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的生命观念。
(4)通过动手实践、小组合作的方式一同探索DNA转录的过程,在科学探究中培育模型建模、资料分析等科学思维,锻炼小组合作、沟通交流等科学态度。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RNA的结构与分类、DNA转录的过程教学难点:RNA和DNA结构的对比、阐述DNA转录的过程2、考虑RNA具备哪些特点可以充当起这个重任?提问学生,并根据回答做出适当的补充。
人教版教学教案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教学教案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c45b488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77.png)
人教版教学教案——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目标:1. 理解基因的概念及其与DNA的关系;2. 掌握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过程;3. 了解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教学重点:1. 基因与DNA的关系;2.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过程;3. 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教学难点:1.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2. 中心法则的拓展。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相关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PPT展示细胞的基因表达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基因与蛋白质的关系;2. 学生分享对基因和蛋白质的认识,教师总结并板书。
二、基因的概念及其与DNA的关系(10分钟)1. 讲解基因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基因是DNA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2. 通过PPT展示基因与DNA的关系,强调基因是具有遗传信息的DNA片段;3. 学生跟随PPT同步操作,加深对基因概念的理解。
三、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过程(15分钟)1. 讲解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基因如何指导蛋白质的合成;2. 通过PPT展示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强调tRNA和rRNA的作用;3. 学生跟随PPT同步操作,加深对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过程的理解。
四、中心法则及其发展(10分钟)1. 讲解中心法则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遗传信息从DNA流向DNA、RNA和蛋白质的规律;2. 通过PPT展示中心法则的拓展,包括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 和DNA的规律;3. 学生跟随PPT同步操作,加深对中心法则及其发展的理解。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基因、DNA、蛋白质之间的关系;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讲解、课堂小结等环节,帮助学生理解基因、DNA、蛋白质之间的关系,以及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通过PPT课件和实验材料的使用,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以及中心法则的发展。
高中生物《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案
![高中生物《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9060b5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47.png)
高中生物《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步骤。
2. 使学生掌握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
3. 培养学生运用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2. 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
三、教学难点:1.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的细节。
2. 密码子的概念及作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
2. 利用生物学实验,如DNA提取和观察,RNA提取和观察等,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 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五、教学内容:1. 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2. 转录:a. 过程:DNA的一条链作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
b. 场所:细胞核。
c. 条件:模板(DNA的一条链)、原料(核糖核苷酸)、酶(RNA 聚合酶)、能量。
d. 产物:mRNA、tRNA、rRNA。
3. 翻译:a. 过程:mRNA上的密码子与tRNA上的氨基酸配对,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b. 场所:核糖体。
c. 条件:mRNA、tRNA、氨基酸、酶、能量。
d. 产物:蛋白质。
您可以根据这五个章节的内容,继续编写剩余的五个章节。
希望这个教案能对您有所帮助!六、教学活动设计:1. 通过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DNA和RNA在细胞中的位置。
2. 利用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转录和翻译过程发生在细胞的不同部位。
3. 案例分析:以某个具体的生物过程(如光合作用)为例,让学生分析其中基因、RNA和蛋白质的关系。
七、知识拓展:1. 介绍密码子的简并性、摆动性和通用性,使学生了解密码子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
2. 讨论基因突变对蛋白质合成的影响,让学生了解基因突变与生物性状的关系。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参考教案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参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b96531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bc.png)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基因的概念及其与DNA的关系。
2. 掌握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
3. 了解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即中心法则。
4.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些相关的生物学现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基因的概念及其与DNA的关系。
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
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即中心法则。
2. 教学难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的细节。
中心法则的拓展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教材、PPT、实验材料等。
2.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实验仪器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具体的生物学现象,如遗传疾病的例子,引发学生对基因和蛋白质合成的兴趣。
2. 基因的概念及其与DNA的关系:讲解基因的定义,解释基因与DNA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基因是DNA的一部分,且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单位。
3. 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详细讲解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包括RNA的合成、核糖体的作用等,让学生掌握基因如何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4. 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介绍中心法则,解释DNA复制、RNA逆转录和RNA 翻译的过程,让学生理解遗传信息的传递路径。
五、作业与拓展:1. 作业:布置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拓展: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中心法则在现代生物科技中的应用,如基因编辑技术等。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重点知识,以及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互动: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问题解答中的参与程度,以评估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作业的准确性和完成质量,以检验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随堂测验:设计相关的随堂测验,测试学生对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过程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延伸:1. 基因编辑技术:介绍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并讨论其在医学、农业和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人教版教学教案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教学设计
![人教版教学教案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cf3389b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06.png)
人教版教学教案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基因的概念和作用;(2)掌握DNA分子的结构特点;(3)了解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4)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模型,加深对DNA分子结构的理解;(2)利用多媒体资料,形象地展示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3)进行实验操作,观察DNA、RNA和蛋白质在细胞中的分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生物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2)认识到生物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3)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基因的概念和作用;(2)DNA分子的结构特点;(3)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
2. 教学难点:(1)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2)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具体过程。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基因、DNA分子的结构和功能、蛋白质合成的过程;(2)模型观察法:观察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3)实验法:进行DNA、RNA和蛋白质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4)讨论法: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及生物学现象。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DNA分子结构、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2)模型:提供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3)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操作;(4)网络资源:查阅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2)提出问题:“你们认为基因和蛋白质之间有什么关系?”2. 讲授新课:(1)讲解基因的概念和作用;(2)介绍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展示模型;(3)讲解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展示多媒体资料。
3. 课堂互动:(1)提问学生关于基因、DNA分子和蛋白质合成的知识;(2)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问题;(3)进行实验操作,观察DNA、RNA和蛋白质在细胞中的分布。
4.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人教版教学教案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教学教案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2bdd074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a8.png)
人教版教学教案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一、教学目标1. 理解基因的概念及其与DNA的关系。
2. 掌握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3. 了解基因如何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4.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遗传现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基因的概念、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2. 教学难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的具体步骤和机制。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 通过动画和示意图展示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3. 利用实例和案例分析,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准备1. PPT课件:包括基因的概念、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等内容。
2. 相关实例和案例:用于分析和解释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动画和示意图:用于展示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基因的概念及其与DNA的关系,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 讲解:介绍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解释基因如何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3. 演示:播放动画和示意图,展示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4. 案例分析:提供实例和案例,让学生分析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学生对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的理解和掌握。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实际例子,如遗传病、生物育种等。
2. 分享讨论成果:各小组向全班分享讨论成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七、课堂互动1. 提问与解答:教师提问关于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问题,学生举手回答,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2. 知识抢答:设置有关基因、转录和翻译的抢答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完整版)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教案
![(完整版)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1d899bb10661ed9ac51f381.png)
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1 教材分析1.1 地位作用“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四章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习了《基因的本质》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学好本节课程即可以使学生巩固前面的知识,也为学好基因突变做好铺垫。
1.2 主要内容基因是生命活动的控制者,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重要体现者,本节内容将生命活动中的两大物质紧密联系起来。
通过学习本节课程内容,掌握DNA和RNA、转录与翻译、密码子与反密码子、3种RNA等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
2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2.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能力目标:运用数学方法,分析碱基与氨。
基酸的对应关系情感目标:在学习生命活动过程中,认同保护物种的意义。
2.2 教学重点和难点2.2.1 教学重点:(1)了解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中间物质—RNA的基本单位、化学组成和种类,以及它与DNA在组成、结构、功能和分布等方面的异同;(2)理解基因表达的转录和翻译的概念及过程;(3)比较转录和翻译的异同;(4)认知和区分相关概念:遗传信息、遗传密码、密码子与反密码子;(5)计算问题:基因(DNA)碱基、RNA碱基和氨基酸的对应关系。
2.2.2 教学难点:(1)理解基因表达的转录和翻译的概念和过程;(2)基因(DNA)碱基、RNA碱基和氨基酸的对应关系,以图解方法解决。
3 教学策略由于本节课比较抽象,学生对转录与翻译过程的空间结构变化会不理解,但这同时也是本节课的重点。
所以我会利用动画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化,让同学能更好的理解反应过程。
在这节课的末尾,利用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
4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4.1 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教师活动:播放5分钟《侏罗纪公园》电影。
提问:电影中的科学家是怎么使已灭绝的动物复活的?如果能利用恐龙的DNA使恐龙复活,你认为主要要解决什么问题?学生活动:学生观看、讨论和回答问题。
(学生可能会想到,需要使恐龙DNA上的基因表达出来,表现恐龙的特性。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参考教案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参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0490053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a2.png)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基因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3. 了解基因如何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4. 能够应用相关知识解释生物学现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基因的概念和作用。
2. 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3. 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机制。
难点:1. 转录和翻译的详细过程。
2. 基因如何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 使用图示和动画等辅助教学材料,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转录和翻译过程。
3. 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或教案。
2. 图示和动画等辅助教学材料。
3. 实验材料和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实际案例,如遗传病的发生,引发学生对基因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基因的概念和作用:讲解基因的定义、特点和作用,引导学生理解基因与生物性状的关系。
3. 转录的过程:讲解转录的定义、过程和产物,使用图示和动画等辅助教学材料,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转录过程。
4. 翻译的过程:讲解翻译的定义、过程和产物,使用图示和动画等辅助教学材料,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翻译过程。
5.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讲解基因如何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引导学生理解基因与蛋白质合成之间的关系。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转录和翻译过程的理解。
8. 实验操作: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10. 课程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基因的概念和作用,以及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基因如何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基因如何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的具体过程。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案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d1c624a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34.png)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案一、课程内容概述本节课程将重点介绍基因的结构及其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
学生将学习基因的组成、基因的表达以及转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基因与蛋白质合成之间的关系,掌握基因转录的过程和重要概念。
二、教学目标1.理解基因的概念和结构;2.掌握基因转录的过程;3.理解基因与蛋白质合成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10分钟)教师通过一个问题引入课程:“你知道什么是基因吗?基因在生命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并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步骤二:基因的定义与组成(15分钟)教师讲解基因的定义和组成:基因是细胞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是DNA分子的一部分。
基因由多个密码子组成,每个密码子对应一个氨基酸。
教师可以通过图示和实际的DNA模型演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基因的组成和结构。
步骤三:基因的表达(20分钟)教师讲解基因的表达过程:基因通过转录转化为RNA分子,再通过翻译转化为蛋白质。
教师可以使用图表和示意图解释基因转录的过程,强调核糖体的作用以及RNA的种类。
步骤四:转录过程的重要环节(20分钟)教师重点讲解转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启动子、转录因子、RNA聚合酶等。
教师可以使用动画或视频演示,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些概念的作用。
步骤五:基因与蛋白质合成之间的关系(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基因与蛋白质合成之间的关系,强调基因组对生命活动的影响。
教师可以讲解遗传突变对蛋白质功能的影响,并举例说明。
步骤六:总结与思考(1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提出几个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和解答。
例如:“你认为基因和蛋白质合成的关系在生物学中有什么重要意义?”、“遗传突变如何影响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等。
四、教学辅助工具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DNA模型;3.动画或视频资源;4.班级黑板和白板。
五、评估与扩展为了评估学生对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掌握程度,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基因与蛋白质合成关系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所使用的教材是中图版必修二。
讲述的内容是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二节“基因的表达”。
本节是从本质上阐述生命现象的理论,是分子遗传学的核心。
本节教材是本册教材的重点之一,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材前后联系
“基因的表达”这部分内容,(1)从物质上看,讨论的是生命特有的两种大分子物质——蛋白质和核酸在生命现象中的关系。
学习过程需要生物学第一模块《分子与细胞》的知识作为基础,其中密切相关的内容有第二单元“细胞的自我保障”中关于蛋白质的结构和合成,核酸的结构和功能等。
(2)从结构上看,基因表达的过程是在细胞基本结构的不同区域中完成的,因此,还需要第一模块第一单元“有机体中的细胞”中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等内容作为基础。
(3)从功能上看,细胞代谢过程都是性状的体现,都是基因表达的结果,从这一点上说,本节内容有有助于对生命最基本特征的理解,这涉及第一模块第三单元“细胞的新陈代谢”中,关于酶在代谢中的作用及第四单元“细胞的生命周期”中有关细胞增殖、分化等内容。
另外,本节教材与生物学第三模块《稳态和环境》的学习也有密切的联系。
因为生命许多特有的调节活动都是基因——酶——性状或基因——蛋白质——性状的具体体现。
就本册而言本节有利于从本质上理解染色体变异与生物性状的关系;同时也有利于对第二单元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的本质作进一步理解。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基因的本质》后,已经对基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进一步探知有关基因的其他问题,学习的欲望强烈,但具以往的经验,学生往往会陷入学习时明白,学完了就糊涂的困惑中,同时还有课时紧,任务重的矛盾。
三、教学目标
1、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2、能运用数学方法,分析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
四、教学重点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五、教学难点:
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六、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讨论、对比分析等方法
七、教学用具:
多媒体、表格等
八、教学过程
二、遗传信息的翻
译
另外,教师补充:RNA的在细胞中有三种:
mRNA(信使RNA),tRNA(转运RNA),rRNA(核糖体
RNA)。
探究二 DNA的遗传信息是怎么传给mRNA的?
观看动画,阅读教材63页,回答以下问题:
1、概述转录的过程?
2、转录的单位是什么?
3、DNA的两条链都能转录吗?
4、DNA链完全解开吗?
5、在转录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有什么特殊情况?
转录:图示P63图4-4以DNA为模板转录RNA的图解。
利用动画:显示转录过程。
探究三、mRNA上的碱基序列如何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呢?
思考:mRNA的4种碱基如何决定20种氨基酸?
提出:mRNA上每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
小结:64种密码:61个编码控制20种氨基酸合成,另
外3个(UAG、UAA、UGA)不编码任何氨基酸,而是合成
蛋白质的终止信号又称终止密码。
继续设疑:是谁把细胞质中游离的氨基酸运到蛋白质的
“装配机器”——核糖体上的?————引出tRNA
课件显示:tRNA的结构示意图,特别注意反密码子的种
类和读取的方向(61种,从携带氨基酸的那一端开始
读取)
再多媒体展示:翻译的演示动画,了解翻译的过程,同时
思考以下问题:
A.翻译的场所在哪里?
B.翻译的起始位点是哪里?
C.一个核糖体有几个tRNA的位点?
D. 肽链是如何形成的?
E. 如何在短时间内由一条mRNA合成许多条相同的蛋白
质?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
课文,小组讨论。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思考,小组讨
论,以小组发言。
教师导学,进一步
掌握知识要点。
并利用教材中的
图解,引导学生通
过观察、思考、归
纳获得知识。
教师导学,帮助学
九、课堂小结:
基因的表达过程可概括为:
转录翻译
DNA(基因) mRNA 蛋白质十、板书设计:
一、转录:
1、概念:
2、场所:模板
原料
3、条件:能量
酶
4、遵循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5、过程:
6、结果:
7、特点:
二.翻译
1、概念:
2、场所:
模板:
原料:
3、条件:能量:
酶:
运载工具:
4、遵循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5、过程:
6、结果:
7、密码子与反密码子
三、中心法则
十一、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