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1)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391cfec555270722192ef7e9.png)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边默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
2、能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3、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梗概,以及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知道诸葛亮是个足智多谋、才智超群的人。
4、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从而体会诸葛亮是个足智多谋、才智超群的人。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一起读课题。
2、昨天,我们初读课文了,还记得课文的主要内容吗?出示投影1:课文先写了________接着写了_________重点写了_________最后写了________。
浏览课文回忆。
看来初读课文读得不错,我还想考考你们3、初读课文以后诸葛亮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们说得挺好的,不过课文只用了一个词就概括了你们说的内容。
哪个词?找找--(板书:神机妙算)4、还记得我们上节课的思考作业吗?二、要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习才能深入。
默读课文,用心想,这篇课文哪个问题最有研究价值?1、大多数同学认为神机妙算最有研究价值,那提出了问题到哪里找答案啊?2、投影--下面就请大家找出文章中能充分说明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地方读书体会,读懂的地方用!作标记,不懂的地方用?作标记。
3、汇报交流你们的读书收获吧(1)围绕神机妙算先说说在阅读中产生的问题?(2)围绕神机妙算谈谈读书的收获吧!(3)*大雾漫天--这是场什么样的雾?这么大的雾怎么读出来呀?*诸葛亮早就算定三天之后必有这场大雾漫天,你说神不神?妙不妙?这就是神机妙算。
*难怪周瑜长叹一声出示投影2: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看到诸葛亮如此神机妙算,周瑜是自叹不如啊!(4)再和前面的内容联系起来,更能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再读书思考。
*诸葛亮几次说话,会是()说?能想象出来吗?真好,要把这种语气读出来。
*找三人分角色读。
*去掉提示语,2人组练读,小组展示。
5《草船借箭》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5《草船借箭》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4fa2eb8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88.png)
5《草船借箭》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深入理解《草船借箭》中的智谋与策略,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培养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学习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人物特点。
3.激发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深入理解诸葛亮的智谋和策略,感受其神机妙算。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分析人物特点,理解故事深层含义。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课文深入分析、人物特点总结、相关历史背景等)学生准备上节课的笔记和思考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重点复习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特点。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草船借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特点,谁能简要复述一下?"学生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草船借箭》的故事,诸葛亮利用智慧和策略成功地从曹操那里借到了箭。
诸葛亮善于观察天象,利用雾天作掩护,还用草船冒充战船迷惑敌人。
”2.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新词,了解了故事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的学习第五课《草船借箭》。
(二)深入探究1.谈话过渡:从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还了解到周瑜自叹不如诸葛亮,周瑜是怎么“叹"的?快速浏览课文,从课文中找出来。
(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
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形势,决定策略。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都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你默读课文,圈画批注出来。
2.学生交流,教师小结: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借箭准备和借箭过程。
教师要求学生再次阅读课文,重点关注诸葛亮的智谋和策略。
预设:学生1:鲁肃见了诸葛亮。
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我的忙。
"鲁肃答应了。
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
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b6e48f5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f3.png)
(2)诸葛亮那个时代有没有天气预报啊?(没有)这又说明了什么?(这就说明了诸葛亮懂天文,识气象。)
(3)除了这儿,你还能从哪儿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出示课件8】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导入
(4)分钟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并且理清了文章的结构,了解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下面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
①草船借箭的原因是什么?
②通过第1~2自然段的学习,我们还了解到什么?
③这部分课文的哪句话点出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原因?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借箭准备和借箭过程。
此环节的设计为了与上节课做好衔接,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
新课
教学
(33)分钟
二、了解“借箭准备”,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1.诸葛亮请谁帮忙做借箭前的准备?(鲁肃)
2.鲁肃是周瑜的部下,为什么诸葛亮敢于向他求助?(诸葛亮深知鲁肃为人忠厚,顾全大局。)
(4)把船只“用绳索连接起来”,“一字摆开”的目的是什么?(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不留空当,使受箭面积增大。)
(5曹操军队的注意力,引曹军出来射箭,又是让曹军明确射箭的目标、方向。)
(6)从这段叙述中你对诸葛亮又有了什么了解?(诸葛亮考虑周全,安排巧妙,抓住曹操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利用大雾的天气,前去“借箭”。)
2.作业:运用学会的阅读方法,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三国演义》中自己感兴趣的章节。
草船借箭教案部编版草船借箭教案第二课时实用
![草船借箭教案部编版草船借箭教案第二课时实用](https://img.taocdn.com/s3/m/cc0bb147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0e.png)
草船借箭教案部编版草船借箭教案第二课时实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课文《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了解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1.2掌握生字词,能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段落。
1.3学习成语“草船借箭”的用法,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讨论、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2.2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勇敢、智慧、善于观察、善于创新的精神。
3.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分析。
1.2课文生字词的掌握。
1.3课文重点段落的背诵。
2.教学难点:1.1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智慧与勇气。
1.2课文生字词的正确书写。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谈话导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草船借箭》的故事,谁来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诸葛亮在故事中的智慧与勇气表现。
三、课堂讲解1.讲解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理解诸葛亮的勇敢、智慧、善于观察、善于创新的精神。
2.讲解课文生字词,让学生正确书写并理解字词的意思。
3.讲解课文重点段落,引导学生理解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智慧与勇气。
四、课堂练习1.学生分组讨论: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智慧体现在哪里?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问学生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智慧与勇气表现。
二、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生字词,让学生正确书写并理解字词的意思。
2.讲解课文重点段落,引导学生理解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智慧与勇气。
三、课堂练习1.学生分组讨论:如果你遇到困难,会如何运用诸葛亮的智慧解决问题?四、成语学习1.讲解成语“草船借箭”的用法,让学生理解并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布置作业:熟读课文,背诵重点段落;书写生字词。
六、课后反思1.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深入理解诸葛亮的人物形象,掌握课文生字词,学会运用成语“草船借箭”,培养勇敢、智慧、善于观察、善于创新的精神。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 草船借箭教学课件第二课时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 草船借箭教学课件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f9c7625d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8e.png)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一. 教学目标1.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背景和情节。
2.掌握草船借箭的故事中的关键词和表达方式。
3.学会运用草船借箭的故事,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
二. 教学内容1.草船借箭的故事背景介绍。
2.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分析。
3.草船借箭的故事中的关键词和表达方式。
4.草船借箭的故事的口头和书面表达练习。
三. 教学准备1.讲义和课件。
2.草船借箭的故事文本。
3.学生的练习册。
1. 草船借箭的故事背景介绍•讲师通过课件和讲义,向学生简要介绍草船借箭的故事背景,如战争时期,曹操与刘备之间的斗争等。
2. 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分析•讲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观察故事中的关键词和表达方式。
3. 草船借箭的故事中的关键词和表达方式•讲师提供一个列表,列出草船借箭故事中的关键词和表达方式,让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和补充。
关键词和表达方式: - 曹操 - 草船借箭 - 兵器 - 埋伏 - 篝火4. 草船借箭的故事的口头和书面表达练习•讲师分发练习册,并提供一些问题,要求学生用口头和书面形式进行表达。
例如:1.你对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有何感想?2.如果你是草船借箭的故事中的一位角色,你会怎么做?3.你认为草船借箭故事的主要教育意义是什么?•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草船借箭的故事对学生的启示和教育意义。
六. 作业布置•讲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写一篇关于草船借箭故事的文章,并带来分享。
以上就是草船借箭第二课时的教案内容。
草船借箭教学课件第二课时一. 背景介绍•使用一张图片或文字说明草船借箭的故事背景,让学生对故事的背景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二. 故事情节分析•使用多张图片和文字,分析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并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关键点。
三. 关键词和表达方式•使用图表或列表方式展示草船借箭故事中的关键词和表达方式,以便学生熟悉和记忆。
四. 口头和书面表达练习•提供几个口头和书面表达练习的题目,并通过幻灯片展示给学生。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09e5325727a5e9856a6156.png)
第二课时一、欣赏名著,品读经典1.谈话:上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草船借箭》这个历史故事,老师知道了同学们特别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有的同学说,诸葛亮通晓天文,有的说他懂得地利,还有的说诸葛亮之所以能借到箭,最重要的是因为他“知人心”。
的确,课文精彩描述“诸葛亮知人心”这方面的内容,这也是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的重点。
如果老师让你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或最能展现自己才华的学习方式来欣赏、探究课文描述“诸葛亮知人心的内容,你会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来探究?2.学生片刻沉思后汇报,老师梳理、概括出以下几种学习方式:(1)读:有感情地朗读。
(2)说:选择故事最精彩的部分,再加上自己的想像,有声有色地说一说。
(3)演:邀请几个同学或者老师,分角色把这个故事演一演。
(4)评:评说诸葛亮“神机妙算”──知人心。
(5)写:根据看过的电视剧,展开想象,扩充、编写“诸葛亮知人心”的某些场景。
3.学生讨论确定各自的学习方式,可以个体学习,也可以合作学习。
4.师生互动交流,及时指导,让学生掌握一些学习方式、学习策略。
例(1)读:“诸葛亮知人心”这方面的课文内容,如果选择的是“有感情朗读”这种学习方式,请按照自己对人物情感的理解进行个性化朗读,以求达到声情并茂、人物形象活灵活现的效果。
(2)说:采用“说一说”的学习方式学习“诸葛亮知人心”这方面的内容,你准备怎样说?(交流要点:①主要的情节和内容要讲清楚。
②可以对故事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创造,特别是第二自然段的对话,要加上一些生动的提示语和有趣的细节等。
③语言要自然、流畅。
不同人物的语言,要用不同的语气和语调,表现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
④说话时态度大方,要注意“听众”的反应,能用目光和手势与他们进行交流。
)(3)演:如果选择“演一演”的学习方式学习“诸葛帝知人心”这方面的内容,该怎样演呢?(交流要点:①要编好“剧本”。
把课文内容改为“剧本”,有些语言要适当改变。
②选择好“演员”,分配好“角色”。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1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1](https://img.taocdn.com/s3/m/ec4d663e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db.png)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作为一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越发有效地进行。
则应该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列是我为大家采集的《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欢送大家共享。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教学目的:1.在初读课文的根抵上,从人物入手,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并能复述借箭的经过。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读课文,理解文中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并能简要复述借箭的经过。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学习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并能有条理地复述借箭的经过。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板书课题:草船借箭2.指导学生说出本文表达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
板书:诸葛亮神机妙算〔二〕分组学习第一段1.组内朗诵第一段提问:你是怎么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小组汇报] 2.演示对话文字,分角色朗诵,突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三〕从文字入手,了解课文第二段1.自读第二段思量:你是怎么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学生答复]2.演示语句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提问: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果真是什么意思?可以看出什么?〔四〕紧扣神机妙算指导学生复述借箭经过。
1.默读课文。
思量:你是怎么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学生答复]2.再读借箭经过体味神机妙算。
3.观察演示。
学生试着复述借箭经过。
4.指名边看演示边复述借箭经过。
〔五〕指导朗诵故事结局。
1.推荐读结部份分。
思量:你是怎么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学生答复]2.齐读周瑜自叹不如的语句。
〔六〕小结:诸葛亮能预报第三天的大雾,留意水流和风向的特点,了解鲁肃的为人,这表明他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所以诸葛亮神机妙算。
〔七〕开放性问题引起学生读书兴趣。
提问:你们还知道《三国演义》中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其它故事吗?〔八〕作业:搜集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故事。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教学过程:〔课前诵读词:〔卷首词〕罗贯中: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好汉。
5《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5《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da513a37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7c.png)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草船借箭》,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领悟课文所传达的智慧和勇气,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内容:1. 熟读并理解《草船借箭》课文内容,掌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分析文章主题,探讨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智谋和勇气。
3. 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熟读并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主题,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领悟课文所传达的智慧和勇气,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册、文具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回顾《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
2.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草船借箭》,那么大家认为诸葛亮为什么要草船借箭呢?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三、合作交流(10分钟)1.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大家共同探讨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智慧。
2. 教师引导学生从文章主题、人物形象等方面进行分析,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四、课堂小结(5分钟)2. 引导学生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板书设计:草船借箭诸葛亮智慧勇气团结合作作业设计:1. 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草船借箭的情景画。
2. 结合课文,写一篇关于诸葛亮的小故事。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草船借箭》,使学生了解了课文内容,掌握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领悟到智慧和勇气的重要性,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还不够到位,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篇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b68cd26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1f.png)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的:1、了解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
2、体会诸葛亮的神计妙算。
二、教学重点:从草船借箭这件事中体会诸葛亮的神计妙算。
三、教具: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复习: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1课《草船借箭》,首先,我们先来复习本课的生字词:(水寨饮酒都督惩罚神计妙算)2、同学们对字词掌握的非常好,上节课我们还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谁能简单的说一说呢?(二)新授:1、说的非常好,《三国演义》是一部智慧之书,而《草船借箭》则是智慧里面的智慧,对于这样一个充满了智慧、充满了谋略的故事,我相信同学们一定非常的感兴趣,下面就从智慧和谋略的角度去看,你对黑板上的四个人物谁最感兴趣?最喜欢谁呢?2、看来每个同学都有自己喜爱的人物,下面就请同学们打开书,认真的品读原文,找出你喜爱这个人物的原因和依据,读到人物对话的时候,要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当时他们的想法和情感,试着揣摩他们当时的心里活动。
(学生自读课文)3、先读到这,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谁愿意把你品读的结果互相交流,互相补充呢?(学生交流汇报)4、刚才某某同学说,他非常佩服诸葛亮,原因是因为他在借箭的过程中表现出神计妙算的才能,那神计妙算是什么意思呢?谁能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5、你们答对了,神计妙算就是指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本课就是形容诸葛亮的计谋非常的高超。
6、结合你们刚才读课文,围绕神计妙算这个词语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呢?7、下面就请同学们围绕你们刚刚提出的问题用心的再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小组同学之间可以互相交流讨论,一会儿选一处你认为体会最深的地方讲给大家听听。
(学生自读课文)8、刚才大家读的很认真,讨论的很热烈,谁愿意把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和大家交流交流呢?(学生汇报交流)9、现在我们就实地的感受当时受箭的过程,在看的过程中,要求同学们一边看、一边听、一边想,诸葛亮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他这样安排的好处有哪些?(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草船借箭的过程)10、谁能说说这样安排的好处是什么呢?(学生汇报)11、诸葛亮一算了天、二算了地、三算了人,可以说各个方面他都考虑周到,而且每一方面都一一的、巧妙的做出安排,这就是神计妙算。
《19.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9.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254ae9e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77.png)
《19.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篇:《19.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9.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陆燕红教学目标:1、抓重点词句,通过人物心理、言行的揣摩,体会人物个性特点和品质。
2、以读为本,读中提升情感;引入材料,丰满人物形象。
唤起学生对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共鸣。
教学重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认识到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
课前准备:1.课前组织学生观看《赤壁(下)》中草船借箭的视频。
2.CAI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草船借箭》。
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大意,知道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
下面老师要考一考你。
(出示练习)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草船借箭》选自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作者是()。
2、我国四大古典名著是()、()、()、()。
3、草船借箭故事的起因是:();经过是:();结果是:()。
二、重点研读,感悟“神机妙算”。
(一)、诸葛亮三天就出色完成了这么艰巨的任务,怪不得周瑜自叹不如,请找出他佩服诸葛亮的句子。
出示:周瑜长叹一声, 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讨论:“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抽生回答)(二)、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里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4到10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写诸葛亮究竟“算”到了什么的句子。
(1)学生自读勾画,在书中批注。
(2)组内交流。
(三)、汇报反馈 1.知天文:大雾漫天出示: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师:大雾漫天可能是巧合呢?从哪知道不是?(大屏幕出示两组句子)比较哪组句子更好?为什么?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到了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2.知地理:顺风顺水出示: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草船借箭》教案设计(第二课时)
![《草船借箭》教案设计(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44604461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07.png)
《草船借箭》教课设计设计(第二课时 )《草船借箭》教课设计设计(第二课时 )教课目的: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清文章的表达次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弄清借箭的经过,认识借箭成功的原由,意会诸葛亮的神机秒术。
3、能试着议论历史人物。
4、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教课要点:理清文章的表达次序,弄清借箭的经过。
教课难点:认识借箭成功的原由,领会诸葛亮的神机秒术。
教课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师:暑期中,曾演出了大型连续剧《三国演义》,谁知道“三国”指的是哪三国?生:“三国”指的是魏国、蜀国、吴国。
师:魏、蜀、吴三国并立,形成了三国鼎峙的场面。
为何是三国鼎峙?看老师绘图。
(师边画边讲)曹操刘备结合孙权师:曹操刚战胜刘备,又要攻击孙权。
所以,孙刘两家携手要抗击曹兵。
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受命来东吴帮助作战,碰到大将周瑜。
周瑜对诸葛亮是什么态度呢?谁知道?生:周瑜忌妒诸葛亮。
师:周瑜让他几日之间造多少箭?生:让他三天以内造十万支箭。
师:这可能吗?生:不行能。
师:诸葛亮草船借箭(板书课题)挫败了周瑜的暗害,显示了他的聪慧才华,那么诸葛亮找谁借箭?怎么借箭?结果如何呢?请大家翻开课本。
二、初读课文,认识粗心。
(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全文,自学生字、新词,认识粗心)三、细读课文。
1、指名读 1、 2 自然段。
师:哪一段写周瑜忌妒诸葛亮?生:第 1 自然段。
师:周瑜为何要忌妒诸葛亮?生:因诸葛亮挺有才华。
师:齐读这一段,注意“挺”和“很”这两个词要读得语气重一些。
(生齐读)师:周瑜是如何提出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事的?诸葛亮是如何做的?默读第 2 自然段。
(周瑜借公务诬陷诸葛亮,要他十天造十万支箭,诸葛亮满口答应,并立下军令状。
)师: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周瑜为何很快乐?(他认为他的阴谋已得逞了。
)师:这部分写商讨军事,接受任务几乎全写的是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除了一处写周瑜很快乐外,没有再对他俩的神情、语气作任何仔细的描绘,该如何读才好呢?(先请生自由读,发布建议,再指名分角色读。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微课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微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c1c39a9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6f.png)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微课教学设计第一篇:草船借箭第二课时微课教学设计《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敲门面带微笑入场,眼睛直视前方,用余光看评委。
轻放东西,开始板书题目。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12号选手,今天我试讲的题目是《草船借箭》,现在我开始我的试讲。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一、复习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草船借箭》。
齐读课题。
1、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请你说。
(师点评:从你洪亮的声音中我听到了满满的自信与认真)(点评可以针对学习方法:不错,能抓住题目来概括)2、周瑜佩服诸葛亮的什么?请你说,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就是——对,神机妙算神机妙算就是精明的机智、巧妙的计算(让学生说),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里呢?二、精读课文,理解神机妙算请同学们按照屏幕上的要求,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并作好批注。
好,开始吧。
师边巡观看边点评(东瞧瞧,西看看)1、这个孩子很会读书,边读边勾边批注,真是不动笔墨不读书2、孩子们,咱们读文章的时候,可以抓住一个字,看你能读懂什么,也可以抓住一个词,看看你能体会到什么。
甚至可以抓住些重要的语句,看看你能感悟到什么。
3、这个孩子也不错,不仅圈出了关键词句而且还有自己的感受,特别会读书4、完成的的同学已经用他的坐姿告诉我了(一)知天文(1)“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谁来汇报一下,你找的是哪一句?请坐姿最美的静怡来回答师点评:倾听是一种美德,很多同学学会了侧耳倾听。
1、师:我听明白了,你从大雾漫天这句,感受到雾大,能见度很低,生性多疑的曹操怕江边有伏兵,就只能用远距离的武器防御,所以你觉得诸葛亮神机妙算。
师评价:理解得很到位,把神机妙算送给你(可删掉)。
你能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读出来吗?好,请读。
你读的太好了,播音员也不过如此。
让我们也跟着小老师一起读读,抬头,预备起。
1、师:面对这场面对面都看不清的大雾,坐在船上的鲁肃和诸葛亮会有怎样的感受呢?请你说,此时你就是鲁肃,请带着你感受到的惊讶、吃惊来读读。
5《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5《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17d6a990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44.png)
教案:《草船借箭》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背景,理解课文内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朗读、讨论、表演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敢、智慧、团结协作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讲解:详细讲解课文内容,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寓意。
2. 生字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巩固学生的词汇量。
3. 课后练习:完成课后练习,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背景,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课文的寓意,培养学生的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5分钟)(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引导学生回顾《草船借箭》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讲解(15分钟)(1)详细讲解课文内容,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寓意。
(2)分析课文中的生字词,引导学生学会运用。
3. 生字词学习(10分钟)(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巩固学生的词汇量。
(2)采用游戏、比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课堂练习(10分钟)(1)完成课后练习,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5. 课堂小结(5分钟)(2)强调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板书设计《草船借箭》故事背景:三国时期,曹操封锁了刘备的供给,刘备只好借箭。
主要人物:诸葛亮、赵云、张飞故事情节:诸葛亮运用智慧,借箭成功。
5《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5《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d1f13f5a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28.png)
教案:《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领会故事中的道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草船借箭》第二课时内容,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生字词学习:掌握课后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3. 语法点讲解:对文中的重点语法点进行讲解和练习。
4. 文化背景介绍:介绍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故事的历史背景。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掌握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领会故事中的道理。
2. 教学难点:对文中的重点语法点和生字词进行理解和运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卡片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简单复述《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诸葛亮要借箭?借箭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对不懂的生字词进行标记。
2. 学生分享自主学习的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语法点和生字词。
2. 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讲解,分析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引导学生领会故事中的道理。
四、合作探讨(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诸葛亮的智慧和勇敢,以及他在借箭过程中的决策和应变能力。
2. 各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五、课堂小结(5分钟)2. 强调课后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
板书设计:1. 《草船借箭》2. 诸葛亮:智慧、勇敢3. 借箭过程:决策、应变作业设计:1. 根据课堂学习,完成课后生字词的抄写和运用练习。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诸葛亮的人物描写。
草船借箭 第二课时教案
![草船借箭 第二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008cac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27.png)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教案标题:《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草船借箭》故事情节发展。
2. 学习并掌握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和短语。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复述。
2. 关键词汇和短语的掌握和应用。
教学难点:1. 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深入理解。
2. 学生对关键词汇和短语的正确运用。
教学准备:1. 课文《草船借箭》。
2.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1. 通过展示一幅插图或播放一段与故事相关的视频,引起学生对《草船借箭》故事的兴趣。
2.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到的关键词汇和短语。
Step 2: 故事复述(15分钟)1. 教师简要复述故事情节,强调关键事件和人物。
2. 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自由讨论并复述故事情节。
3. 鼓励学生使用关键词汇和短语进行复述,并适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Step 3: 关键词汇和短语学习(15分钟)1. 教师出示关键词汇和短语的卡片或投影片,带领学生一起读音和理解意思。
2. 运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这些词汇和短语,例如示意图、情景演绎等。
Step 4: 阅读理解(15分钟)1. 教师分发阅读理解题目,并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阅读和回答问题。
2. 学生完成后,教师逐一核对答案,并解释正确答案的依据。
Step 5: 口头表达(1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故事中的某一场景或人物展开讨论。
2. 鼓励学生使用关键词汇和短语进行口头表达,并适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Step 6: 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学生需要复习和巩固的部分。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使用关键词汇和短语写一篇关于《草船借箭》故事的简短小作文。
拓展活动:1. 邀请学生表演《草船借箭》故事的某一场景。
2. 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关键词汇和短语的游戏。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复述、学习关键词汇和短语、阅读理解和口头表达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草船借箭》故事,并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149ed22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de.png)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和历史背景;2.掌握草船借箭的策略和战术;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草船借箭的策略和战术;2.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1.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2.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
四、教学内容1. 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和历史背景草船借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战争策略之一,发生在公元208年三国时期,当时曹操率领大军攻打荆州,刘备为了抵御曹操的进攻,决定向孙权借箭。
然而,孙权并没有箭可以借给刘备,于是刘备想出了一个计策,让孙权派人在草船上装满箭,然后放到江中,让曹操误以为刘备已经得到了大量的箭支,从而放弃进攻。
2. 草船借箭的策略和战术草船借箭的策略和战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利用敌人的错觉:刘备通过让孙权在草船上装满箭,并放到江中,让曹操误以为刘备已经得到了大量的箭支,从而放弃进攻。
2.利用地形:刘备选择在江边进行作战,利用江水和草船来掩护自己,从而避免了曹操的攻击。
3.利用时间:刘备在夜间进行草船借箭的行动,利用夜色来掩护自己,从而避免了曹操的发现。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讨论草船借箭的策略和战术,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2.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刘备、孙权、曹操等角色,模拟草船借箭的情景,让学生亲身体验草船借箭的策略和战术。
3.创新设计:让学生在草船借箭的基础上,设计自己的战争策略和战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和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草船借箭的策略和战术。
2.互动式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创新设计等互动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六、教学评价1.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学生的听课态度、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角色扮演的表现等。
小学课文《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小学课文《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fa062621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68.png)
小学课文《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小学课文《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课文《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课文《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深入学习课文,理解内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识、有计谋、有肚量、有胆略。
2、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和一步步的发展过程。
2、从草船借箭这件具体事情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三、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
第一课时,我们主要通过读书,自学了本课的生字词,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根据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了段。
下面要检查同学们的学习情况:1、检查读生词:妒忌商议负责推却都督委托既然迟延胶漆疑惑调度水寨轻易支援甘受惩罚大雾漫天饮酒取乐神机妙算2、了解分段掌握情况。
请同学说一说分段情况。
(二)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假借商议军事急于造十万支箭而有意为难和陷害诸葛亮,诸葛亮巧妙地用草船向曹操“借”得十万支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使周瑜不得不羞愧、叹服。
那么诸葛亮是怎样成功的呢?这节课我们具体来学习课文。
(三)交待学习目标。
(四)学习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大段。
(1)指名读这段,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以下的问题。
①周瑜是怎样“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要他负责造箭的?他的真实的企图是什么?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出来的?因为文章一开始,就直接点出周瑜看到诸葛亮有才干,心里很妒忌,第2自然段就写出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赶造十万支箭。
设计这个问题,就是让同学们通过读书了解到周瑜妒贤忌能的狭隘胸襟。
(周瑜开始以“公事”为由,要诸葛亮“不要推却”,接着又以“十天”为期来刁难他,最后当诸葛亮同意三天造好后,又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以便抓到字据口实,日后好堂而皇之地加害于他。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5f9f12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c0.png)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通过关键词句初步了解故事中人物的特点。
2.能大致读懂“阅读链接”中的名著片段,并能找到课文中的对应段落,初步感受原著中语言表达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关注人物1.引发讨论: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草船借箭》,请你谈一谈对课文中三个主要人物的印象,并说说理由。
出示课件10:预设:1.诸葛亮神机妙算、机智过人,他能够用巧妙的办法借到十万支箭。
2.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想害诸葛亮。
3.周瑜为了东吴的利益要除掉诸葛亮。
2.教师随机板书:诸葛亮周瑜鲁肃神机妙算心胸狭窄信守承诺3.过渡: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自己的理解继续读课文。
(设计意图:上节课学生的关注点在故事情节上,此时,通过问题将学生注意力引到人物形象上,自由讨论,引发学习兴趣,为后边学习分析人物形象做好铺垫。
)二、聊人物,激发阅读兴趣1.教师指导分析人物特点:同学们,诸葛亮神机妙算体现在哪里?诸葛亮机智过人体现在哪里……你们可以结合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加以说明吗?我们先来看看课后习题,其他同学是怎么想的?出示课件11课后习题(二)教师补充相关资料: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为一方。
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
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
周瑜看到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处处比自己高出一筹,便心怀嫉妒,甚至一心想将诸葛亮置于死地。
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好十万支箭,并主动立下军令状,是因为他已经识破周瑜的奸计,对如何获得十万支箭有了成熟的想法。
周瑜妒忌诸葛亮,假借公事,想把诸葛亮逼到“死无退路”。
这“高兴”,是周瑜为诸葛亮没有识破他的计谋而高兴,为自己阴谋得逞而高兴啊。
2.学生自己勾画思考提出活动要求:文中还有一些体现人物特点的语句,请你默读课文勾画出来,和小组同学一起交流。
出示课件12:3.集体交流预设1:提到诸葛亮,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诸葛亮能成功借箭的原因:算好天气,知江上大雾;算好受箭方法,把船一字摆开,两面受箭;算好人心,鲁肃忠实守信,曹操谨慎多疑……以此感受诸葛亮胸有成竹,神机妙算。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5b6c46ddccda38376baf9b.png)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学习体会作者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感受古典名著魅力。
3.初步掌握小说的阅读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学习体会作者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三、教学难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学习作者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四、课前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草船借箭》(课前板书好,学生齐读),课文改编自我国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板书:小说)2.师:同学们,阅读小说,你们最关注的是什么呢?生:关注故事情节师出ppt师:谁来说一说这篇课文所描写的故事情节?生: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
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最终令周瑜自叹不如。
3.师:上节课,我们根据这篇课文所描写的故事情节,编排了小标题,谁还记得?生回答同时,师出ppt。
(二)教师交代学习任务1.师:阅读一篇小说,特别是经典小说,仅仅通读一遍,了解故事情节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还要做到反复精读、品读,这样才能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2.师:小说有三大要素,情节、环境、人物。
其中人物描写与刻画是小说的最重要的部分。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分析体会小说中的人物特点,品读人物形象,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三)深入研读,分析人物形象1.师回忆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生:诸葛亮、鲁肃、曹操、周瑜(板书:诸葛亮)2.师:下面,同学们打开书,仔细阅读文本,这几个人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出来的?边读边批注。
生自由读生汇报:生1:诸葛亮——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足智多谋生2:周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生3:鲁肃——忠厚老实,诚实守信生4:曹操——生性多疑,小心谨慎师ppt配合5.师:同学们打开书,自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作者怎样写出了诸葛亮和周瑜的人物特点?(生汇报)6.师:来,你们看这儿,老师把原文变化一下。
草船借箭教案部编版草船借箭教案第二课时实用
![草船借箭教案部编版草船借箭教案第二课时实用](https://img.taocdn.com/s3/m/917d3245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90.png)
草船借箭教案部编版草船借箭教案第二课时实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课文《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分析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1.2学习生字词,掌握多音字、易错字的读音与书写。
1.3学习课文中的成语,理解其含义并学会运用。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讨论、分析,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2通过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诸葛亮足智多谋、勇敢果断的品质。
3.2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1.2学习生字词,掌握多音字、易错字的读音与书写。
2.教学难点:1.1分析课文中的成语,理解其含义并学会运用。
1.2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回顾上一课时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诸葛亮借箭的经过。
1.2提问:诸葛亮为什么能成功借到箭?他的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2.讨论分析2.1分组讨论:课文中诸葛亮借箭的经过,找出关键语句,分析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3.学习生字词3.1教师领读生字词,学生跟读。
3.2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查找字典理解词义。
3.3教师针对多音字、易错字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4.分析成语4.1教师出示课文中的成语,引导学生理解其含义。
5.角色扮演5.1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诸葛亮借箭的情景。
6.2布置作业:课下阅读《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的其他故事,了解他的智慧与勇敢。
四、作业设计1.写一篇关于诸葛亮的人物分析。
2.收集关于诸葛亮的成语,解释其含义并造句。
3.阅读课文《草船借箭》,回答课后问题。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讨论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掌握多音字、易错字的读音与书写,同时让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并学会运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诸葛亮的品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培养了学生面对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草船借箭
教学目标:
1.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对诸葛亮筹划安排“草船借箭”部分内容的研读,感受诸葛亮足智多谋,安排周密,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的本领。
2.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人物的特点。
2.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课文,请同学们快速回忆课文讲了什么内容?(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相互补充,师适时指导。
)
二、精读课文,领悟研究策略
师:请同学们细读第2~9自然段,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画出来,再用心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
(一)“诸葛亮知天文”
1.师:谁来说说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词句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生: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师: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
请大家体会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生:鲁肃会感到很害怕。
那么大的雾,船要是误进了曹军的水寨怎么办?
生:鲁肃会大吃一惊:前两天还是好好的,怎么现在会有这样大的雾? 师:那么,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
生:诸葛亮会暗自高兴。
这场大雾,我在三天之前就已料到。
(指导读句子)
2.师:但是,光读这句话,就能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吗?不能!为什么?因为这场大雾也许是凑巧碰上的。
所以,我们得再往前面读一读,联系上文看看从哪句话可以看出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
生: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此句,要读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
)
(二)“诸葛亮识人心”
1.师:谁来说说你从哪两个句子中读懂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生: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
生: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
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
”
2.在《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十多处,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
你们说,诸葛亮他在笑谁?
(联系鲁肃的吃惊,指出他在笑鲁肃的忠厚老实,不知底细,这是宽厚的笑、幽默的笑;联系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指出他还在笑曹操的生性多疑、轻易中计,这是讽刺的笑、轻蔑的笑;联系“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指出他在笑周瑜的自不量力、阴谋落空,这是潇洒的笑、自信的笑。
)
(三)“诸葛亮懂地理”
1.师:你还从哪些词句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生: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生: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3.问题探讨。
(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
师:他们为何“一字摆开”?
生: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不留空当,使受箭面积增大。
师:为什么“擂鼓呐喊”?
生:既是为了虚张声势,制造进攻假象,吸引曹操军队的注意力,引曹军出来射箭,又是让曹军明确射箭的目标和方向。
师:为什么开始船头朝西,后来船头朝东?
生:这样既能两面受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便于箭满后顺风顺水返回,省去掉头的时间。
三、回读课文,类化研究
师:刚才,我们通过抓前后句子之间的联系,真正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同学们,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研究问题,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读书方法。
请大家用这种方法,再次研究“雾中借箭”这部分内容,看看你还能从哪些句子中读懂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学生研读,教师巡视。
读后组织交流。
四、分角色朗读,感受形象
1.分角色朗读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
2.通过对话描写你感受到了什么?
3.全班交流。
诸葛亮胸有成竹,周瑜心胸狭窄。
五、拓展延伸
1.积累本课中的好词佳句。
2.思考:文中的诸葛亮有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
六、布置作业
1.规范书写本课生字词。
2.文中还有一些体现人物特点的词句,画出来和同学交流。
3.推荐阅读《三国演义》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