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成型完整
材料成型内容要点(完整版)
《材料成形工艺基础》要点第一章金属的液态成形第一节液态成形理论基础1.三种凝固方式(逐层、糊状、中间)及其影响因素(结晶温度范围、温度梯度)2.合金的流动性及其影响因素(合金成分)a)为什么共晶合金的流动性好?3.合金的充型能力对铸件质量的影响(浇不足、冷隔)4.影响充型能力的主要因素(合金的流动性、浇注条件、铸型条件)5.合金收缩的三个阶段(液态、凝固、固态)6.缩孔、缩松产生的原因、规律(逐层:缩孔;糊状:缩松;位置:最后凝固部位)7.缩孔与缩松防止(定向凝固原则;措施:加冒口、冷铁)8.铸造应力产生的原因和种类(热应力、机械应力或收缩应力)9.热应力的分布规律(厚:拉;薄:压)及防止(同时凝固原则)10.铸造残余应力产生的原因(热应力)及消除措施(时效处理)11.铸件变形与裂纹产生的原因(故态收缩,残余应力)12.变形防止办法(同时凝固;反变形;去应力退火)13.热裂纹与冷裂纹的特征第二节液态成形方法1.常用手工造型方法(五种最基本的方法:整模、分模、活块、挖砂、三箱)的特点和应用(重在应用)2.机器造型:实现造型机械化的两个主要方面(紧砂、起模)3.熔模铸造的原理(理解)、特点(理解)和应用。
a)为什么熔模铸件精度高,表面光洁?b)为什么熔模铸造适合于形状复杂的铸件?c)为什么熔模铸造适合于难于加工的合金铸件?4.金属型铸造的原理(理解)、特点(理解)和应用。
a)为什么金属型铸件精度高,表面光洁?b)为什么金属型铸造更适合于非铁合金铸件的生产?5.压力铸造的原理(理解)、特点(理解)和应用。
6.低压铸造的原理(理解)、特点(理解)和应用。
7.离心铸造的原理(理解)、特点(理解)和应用。
第三节液态成形件的工艺设计1.浇注位置的概念及其选择原则(重在理解和应用)2.分型面的选择原则(重在理解和应用)3.铸造成形工艺参数(加工余量、拔模或起模斜度、收缩率)4.铸造工艺图(能用规定的符号和表达方式正确画出)第四节液态成形件的结构设计1.铸件壁厚设计(大于最小壁厚;小于临界壁厚;壁厚均匀;由薄到厚均匀过渡)a)为什么要大于最小壁厚?b)为什么要小于临界壁厚?c)壁厚不均匀会产生什么问题?2.铸件壁间连接(圆角;避免锐角)3.铸件筋条设计(避免十字交叉)4.铸件外形设计和铸件内腔设计(理解;重在应用)5.结构斜度的设计(结构斜度与起模斜度的区别;重在应用)第二章金属的塑性成形第一节塑性成形工艺基础1.常用的六类塑性成形方法(轧制、拉拔、挤压、自由锻、模锻、板料冲压)2.与铸造比较,塑性成形法的最显著的特点(性能好,但形状不能太复杂)3.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冷变形条件下和热变形条件下;纤维组织及其性能特点)4.金属可锻性的衡量指标(塑性、变形抗力)及影响因素(成分;组织;温度)5.金属加热缺陷(过热、过烧、脱碳、过渡氧化)与碳钢始锻温度(低于固相线200℃)第二节热锻成形工艺1.自由锻基本工序(镦粗、拔长、冲孔、弯曲、切割、扭转)2.自由锻件结构工艺性3.模锻的基本原理(理解)及特点4.胎模锻的概念及特点(理解)第三节板料冲压1.两大类基本工序(分离工序和变形工序)2.冲裁的概念;冲裁变形过程(弹性变形阶段、塑性变形阶段、断裂分离阶段)及冲裁件断面特征(塌角或圆角带;光亮带;断裂带)3.切断的概念4.弯曲变形的特点(内:压;外:拉);弯曲的质量问题(弯裂;回弹);弯裂的防止办法(限制最小弯曲半径;弯曲线与纤维方向垂直);回弹的防止办法(模具角度比弯曲件角度小一个回弹角值)5.拉深的概念;拉深和冲裁工序所使用的凸、凹模之间的区别(间隙大小;圆角)拉深件质量问题(拉裂与起皱)6.拉深系数的概念及计算7.三类冲模的概念四种挤压方式第三章材料的连接成形第一节焊接成形工艺基础1.三大类焊接方法(熔化焊;压焊;钎焊);2.熔焊的冶金特点(理解)及保证焊接质量的基本措施(保护焊接区;渗加合金元素;脱氧脱硫);3.焊接接头的概念(焊缝加热影响区);4.焊接热影响区的概念(焊接过程中,焊缝两侧受焊接热作用而发生组织与性能变化的区域);5.低碳钢焊接热影响区的组成及其特点(熔合区;粗晶,性能差;过热区:粗晶,性能差;正火区:细晶,性能好;部分相变区:性能稍差);6.焊接应力与变形产生的原因(局部加热);7.防止和减少焊接应力的措施(焊前预热;焊接次序;焊后缓冷;焊后去应力退火);8.焊接变形的形式(收缩变形;角变形;弯曲变形;扭曲变形;波浪变形);9.防止和减小焊接变形的措施(刚性固定;反变形;焊接次序;焊前预热;焊后缓冷;矫正);10.焊接缺陷的种类及其检验方法(理解);第二节焊接方法1.焊条的组成及作用(焊芯和药皮;焊芯:作电极和焊缝的填充金属;药皮:稳定电弧燃烧;保护焊接区;渗加合金元素;脱氧脱硫);a)为什么焊条药皮中要加脱氧剂?2.两种重要的焊条(J422、J507);焊条选用原则(重在应用)3.埋弧焊的原理(理解)、特点和应用范围(水平位置焊接长直焊缝;大直径环形焊缝)b)埋弧焊的生产率为什么高于焊条电弧焊?c)埋弧焊与焊条电弧焊相比,为什么可以节省材料?d)埋弧焊为什么不能实现全位置焊接?4.氩弧焊的原理、特点及其应用;5.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的原理、特点及其应用(注意与氩弧焊比较理解)e)二氧化碳保护焊时焊丝的成分有何要求,为什么?6.电渣焊的原理(电阻热)及其应用。
材料成型方法
为了改善劳动条件与提高生产率,目前已经广泛采用震动落 砂机进行机械落砂。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铸造
2.铸件的清理
型技术,具有造型机结构简单、维修方便、噪声小的特点,
很有发展前途。射压式紧实造型是现代铸造生产中用来制作 型芯的主要方法,在树脂砂应用量不断扩大的状况下,射压 式紧实设备数量也不断增多。抛砂式紧实仅适用于中、小批 量生产大件的造型过程。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铸造
高压下快速充填到金属铸型中,并在压力下 充型和凝固而形成铸件的铸造方法称为压力铸造,简称压铸。 图2-8为J1113G型卧式冷室压铸机外形图。该设备合型力为1 350 kN,压射力为94~157 kN,一次铝合金浇入量为1. 8 kg。 图2-9为常用压铸机的工作过程。 压力铸造的主要特点如下: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铸造
3.造型方法 砂型铸造的造型方法很多,一般分为手工造型和机器造型 两大类。 (1)手工造型手工造型是传统的造型方法,它操作灵活,应 用范围广,对模具、砂箱的要求也不高,但生产率低,主要 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按照模样的特点可以分为整模造型、 分模造型、挖砂造型、活块造型等方法。 ①整模造型整模造型的模样是一个整体,其特点为铸型简 单、造型简易,适用于形状简单最大截面在端部的铸件。其 工艺过程由填砂、紧实、制作出气道、翻转下砂箱、制作上 砂箱、浇注系统、起模和完成浇冒系统、修模、合箱等组成。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铸造
2.造型材料
造型材料包括型砂和芯砂两种。
型砂和芯砂应具有以下性能:透气性、强度、耐火度、可塑 性、退让性。 造型材料由原砂、黏结剂、水和附加物等组成。原砂是型 砂和芯砂的主要组成部分;黏结剂的作用是将砂粒互相瓤结在 一起,使型砂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可塑性,常用的有陶土、油 类、树脂与水玻璃等;附加物是为了改善型砂的某些性能而附 加的物质,如加入煤粉可提高耐火性能,加入水玻璃可提高 强度,加入木屑可改善透气性和退让性等。型(芯)砂的制备 过程主要包括烘干、筛分、混砂、松砂、停放闷砂等。
材料成型基本原理完整版
第一章:液态金属的结构与性质1雷诺数Re:当Re>2300时为紊流,Re<2300时为层流。
Re=Du/v=Duρ/η,D为直径,u 为流动速度,v为运动粘度=动力粘度η/密度ρ。
层流比紊流消耗能量大。
2表面张力:表面张力是表面上平行于切线方向且各方向大小相同等的张力。
润湿角:接触角为锐角时为润湿,钝角时为不润湿。
3压力差:当表面具有一定的曲度时,表面张力将使表面的两侧产生压力差,该压力差值的大小与曲率半径成反比,曲率半径越小,表面张力的作用越显著。
4充型能力:充型过程中,液态金属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的铸件的能力,即液态金属充型能力。
5长程无序、近程有序:液体的原子分布相对于周期有序的晶态固体是不规则的,液体结构宏观上不具备平移、对称性,表现出长程无序特征;而相对于完全无序的气体,液体中存在着许多不停游荡着的局域有序的原子集团,液体结构表现出局域范围内的近程有序。
拓扑短程序:Sn Ge Ga Si等固态具有共价键的单组元液体,原子间的共价键并未完全消失,存在着与固体结构中对应的四面体局域拓扑有序结构。
化学短程序:Li-Pb Cs-Au Mg-Bi Mg-Zn Mg-Sn Cu-Ti Cu-Sn Al-Mg Al-Fe等固态具有金属间化合物的二元熔体中均有化学短程序的存在。
6实际液态金属结构:实际金属和合金的液体由大量时聚时散、此起彼伏游动着的原子团簇空穴所组成,同时也含有各种固态液态和气态杂质或化合物,而且还表现出能量结构及浓度三种起伏特征,其结构相对复杂。
能量起伏:液态金属中处于热运动的原子的能量有高有低,同一原子的能量也在随时间不停的变化,时高时低,这种现象成为能量起伏。
结构起伏:由于能量起伏,液体中大量不停游动的局域有序原子团簇时聚时散,此起彼伏而存在结构起伏。
浓度起伏:游动原子团簇之间存在着成分差异,而且这种局域成分的不均匀性随原子热运动在不时发生着变化,这一现象成为浓度起伏。
材料的成型加工方法
材料的成型加工方法材料的成型加工是指将原料经过一系列的工艺操作,使其具备特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过程。
成型加工方法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金属加工、塑料制品、陶瓷制品等。
常见的成型加工方法包括铸造、锻造、冷热加工、压力加工、焊接、激光加工、电火花加工等多种技术。
以下将对其中的一些常见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铸造是一种常见的成型加工方法,它通过将熔化的金属或合金倒入砂型、金属型或其他型腔中,待其冷却凝固后取出,得到所需的零件或产品。
铸造方法具有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的优点,适用于批量生产大型零件。
常见的铸造方法有砂型铸造、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等。
锻造是将金属材料加热至一定温度后,通过受力作用使其形成所需形状的加工方法。
锻造可以提高金属材料的密实度和机械性能,常用于生产高强度、高韧性的零件。
常见的锻造方法有自由锻、锻压和冷锻等。
冷热加工是通过在常温或高温下,通过材料的塑性变形来实现成型加工的方法。
常见的冷热加工方法有轧制、拉伸、挤压等。
冷轧可以使材料的厚度减小、长度延长,常用于生产薄壁管材、带材和冷轧钢板等。
热挤压是利用金属的高温软化性质,通过在高温下施加压力来改变其形状和尺寸。
压力加工是通过外力的作用使材料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塑性变形,以实现所需形状和尺寸的成型加工方法。
常见的压力加工方法有拉拔、冲压和弯曲等。
拉拔是将杆状材料放置于模具中,通过施加拉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常用于生产线材、管材等。
冲压是利用模具的上下运动,将板材产生塑性变形,常用于生产汽车零部件、电子零部件等。
弯曲是通过压力和模具的作用,使板材弯曲成各种形状,适用于生产管材、管件等。
焊接是将两个或多个零件通过热源或压力加以加热或加压,使其处于塑性状态并产生足够的焊接接触面,从而在接触面上形成永久连接的方法。
常见的焊接方法有气焊、弧焊、激光焊等。
焊接方法可以应用于多种材料,包括金属、塑料、陶瓷等。
激光加工是利用激光束对材料表面进行加工的方法。
激光加工具有高精度、高效率和适用于多种材料的特点。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问答完整版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问答完整版1.聚合物熔体的流动行为有哪些?(郑治公)假塑性:此种流体的流动曲线是非线性的,剪切速率的增加比剪切应力增加的快,并且不存在屈服应力。
流体特征是黏度随剪切速率或剪切应力的增大而降低,此种流体称为剪切变稀的流体。
涨塑性:此种流体的流动曲线是非线性的,剪切速率的增加比剪切应力增加的慢,并且不存在屈服应力。
流体特征是黏度随剪切速率或剪切应力的增大而升高,此种流体称为剪切增稠的流体。
宾汉流体:是指当所受的剪切应力不超过屈服应力τ时,表现出线性弹性y响应,只发生虎克变形;当所受剪切应力超过τ时,发生线性粘性流动,遵循y牛顿定律的流体,亦称为塑形流体。
触变性:剪切速率保持不变,黏度随时间而减小,或所需的剪切应力随时间减少的流体称为触变性流体。
触变性描述的是具有时间依赖性的假塑性流体的流动行为。
震凝性:剪切速率保持不变,黏度随时间而增大,或所需的剪切应力随时间增大的流体称为震凝性流体,亦称为反触变流体。
震凝性描述的是具有时间依赖性的胀塑性流体的流动行为。
2. 聚合物加工中的形变种类有哪些?拉伸取向和剪切取向有何区别?(曹淑言)形变种类:答:普弹性变:(玻璃态下)普弹形变是外力作用下,链长和键角的变化中晶格的变形扭曲而致,撤去外力形变就能恢复,形变量小。
高弹性变:链段运动,大形变,大模量,形变一定时间可恢复。
粘流形变:高分子链发生质心位移,形变大,模量小,不可恢复。
1)剪切流动取向:聚合物熔体或浓溶液中的分子链、链段或几何形状不对称的固体粒子在剪切流动时沿剪切流动的运动方向排列的现象称为剪切流动取向。
2)拉伸取向:聚合物的分子链、链段或微晶等受拉伸力的作用时沿受力方向作定向排列的现象称为拉伸取向。
如果受一个方向作用力引起的结构单元只朝一个方向取向为单轴拉伸取向。
如果同时受两个相互垂直的作用力引起的取向结构单元朝两个方向取向称双轴拉伸取向。
拉伸取向的类型:高弹拉伸、塑性拉伸和黏性拉伸。
(完整版)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四种成型加工方法优缺点
1.压制成型:应用于热固塑料和橡胶制品的成型加工压制成型方法对于热固性塑料、橡胶制品和增强复合材料而言,都是将原料加入模具加压得到制品,成型过程都是一个物理—化学变化过程。
不同的是橡胶制品的成型中要对原料进行硫化。
橡胶通过硫化获得了必需的物理机械性能和化学性能。
而在复合材料压制成型过程中,还用到了层压成型(在压力和温度的作用下将多层相同或不同材料的片状物通过树脂的粘结和熔合,压制成层压塑料的成型方法)和手糊成型(以玻璃纤维布作为增强材料,均匀涂布作为黏合剂的不饱和聚酯树脂或环氧树脂的复合材料)。
2.挤出成型:适用于所有高分子材料,广泛用于制造轮胎胎面、内胎、胎管及各种断面形状复杂或空心、实心的半成品,也用于包胶操作。
挤出成型挤出成型对于高分子三大合成材料所用的设备和加工原理基本上是相同的。
有区别的是橡胶挤出是在压出机中对混炼胶加热与塑化,通过螺杆的旋转,使胶料在螺杆和料筒筒壁之间受到强大的挤压作用,不断向前推进,并借助于口型(口模)压出具有一定断面形状的橡胶半成品。
而合成纤维的挤出纺丝过程,采用三种基本方法:熔融纺丝、干法纺丝、湿法纺丝。
一般采用熔融纺丝(在熔融纺丝机中将高聚物加热熔融制成溶体,通过纺丝泵打入喷丝头,并由喷丝头喷成细流,再经冷凝而成纤维)。
3.注射成型:应用十分广泛,几乎所有的热塑性塑料及多种热固性塑料都可用此法成型,也可以成型橡胶制品。
注射成型高分子三大合成材料的注射成型过程中所用设备和工艺原理比较相似,但是从基本过程和要求看热固性塑料注射和热塑性塑料注射有很多不同之处。
热固性塑料的注射成型要求成型物料首先在温度相对较低的料筒内预塑化到半熔融状态,然后在随后的注射充模过程中进一步塑化,避免其因发生化学反应而使黏度升高,甚至交联硬化为固体。
塑料注射成型原料是粒状或粉状的塑料,而橡胶注射成型原料则是条状或块粒状的混炼胶,且混炼胶在注压入模后须停留在加热的模具中一段时间,使橡胶进行硫化反应。
材料成型_精品文档
材料成型引言材料成型是指通过对材料进行加工和处理,使其获得所需的形状和性能的过程。
在制造业中,材料成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和成本。
材料成型的方法和工艺有很多种,包括压力成型、热成型、注塑成型等。
本文将对几种常见的材料成型方法进行介绍,并分析它们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一、压力成型压力成型是一种常见的材料成型方法,它通过施加压力将材料强制塑形,使其获得所需的形状。
常见的压力成型包括冲压、铸造和锻造等。
1. 冲压成型冲压成型是将金属板材通过模具,在冲床上进行一系列的压力变形,以获得所需的形状。
冲压成型具有批量生产、生产效率高以及成本低的优点,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等行业。
2. 铸造成型铸造成型是将熔融金属或其他液体材料倒入模具中,通过冷却和凝固过程得到所需的形状。
铸造成型适用于制造各种复杂形状的零部件,如汽车发动机缸体、工业机械的机壳等。
3. 锻造成型锻造成型是将金属材料放在锻压机上,通过施加压力和热处理,使其产生塑性变形,最终得到所需的形状。
锻造成型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耐磨损性能,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
二、热成型热成型是通过加热材料使其软化,并通过模具进行塑形的一种成型方法。
常见的热成型包括热压成型和热吹成型。
1. 热压成型热压成型是将材料加热至可塑化的温度,然后将其放入模具中,通过施加压力使其获得所需的形状。
热压成型适用于制造复杂形状的塑料制品,如电器壳体、电子产品外壳等。
2. 热吹成型热吹成型是将塑料颗粒加热至熔化状态,然后通过气流将其吹塑成模具中的形状。
热吹成型具有生产效率高和成本低的优点,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玩具制造等行业。
三、注塑成型注塑成型是将熔融的塑料通过注塑机注入到模具中,经过冷却和凝固后得到所需的形状。
注塑成型具有生产效率高、成本低以及生产周期短的优点,广泛应用于塑料制品的生产,如塑料杯、塑料盒等。
四、其他成型方法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材料成型方法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成型方法,如激光成型、快速成型等。
材料加工成型方法
材料加工成型方法材料加工成型方法是通过对材料进行加工处理,使其达到所需形状和尺寸的过程。
常见的材料加工成型方法包括锻造、压力加工、塑性成形、切削加工、焊接、粉末冶金、注塑成型等。
下面将对其中几种常见的材料加工成型方法进行介绍。
1.锻造:锻造是通过对金属材料进行冲击或连续压缩,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从而达到所需形状和尺寸的方法。
锻造分为自由锻造和模具锻造两种方式。
自由锻造是通过对材料进行冲击以产生变形,模具锻造是通过将材料放入模具中进行连续压缩。
锻造具有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改善内部组织结构的能力,并且可以获得复杂形状的优点。
2.压力加工:压力加工是通过对材料施加外力进行塑性变形的方法。
常见的压力加工方法包括挤压、拉伸、压下、弯曲等。
压下是将材料放入两个模具之间施加压力进行变形,拉伸是将材料拉伸到所需形状,挤压是将材料从模具中挤出。
压力加工可以获得高精度的产品,并且可以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
3.塑性成形:塑性成形是将材料通过塑性变形成所需形状的方法。
常见的塑性成形方法包括挤压、拉伸、挤出、滚压等。
塑性成形可以用于加工金属、塑料等材料,具有成本低、效率高、产品质量好等优点。
4.切削加工:切削加工是通过对材料进行切削去除多余部分以得到所需形状和尺寸的方法。
常见的切削加工方法包括车削、铣削、钻削、切割等。
切削加工可以用于加工金属、木材、塑料等材料,具有高精度、高质量、低损耗等优点。
5.焊接:焊接是将两个或多个材料通过加热或施加压力进行连接的方法。
常见的焊接方法包括电阻焊接、弧焊、气焊、激光焊等。
焊接可以用于连接金属、塑料等材料,具有连接强度高、成本低、效率高等优点。
6.粉末冶金:粉末冶金是将金属粉末通过冲击、挤压、烧结等过程形成所需形状和尺寸的方法。
粉末冶金可以用于制备复杂形状、高精度的产品,并且可以获得均匀的内部组织结构。
7.注塑成型:注塑成型是将熔化的塑料注入模具中,并通过冷却和固化形成所需形状和尺寸的方法。
材料成型
2.3 铸件的结晶组织控制
一次结晶:液态金属在熔点(液相线)附近由液态转变为固态晶 体的过程。 二次结晶:固态下的相变过程。 一、液态金属的结晶过程
形核和长大两个过程
二、铸件的结晶组织 宏观组织:铸态晶粒的形成、大小、取向和分布;
微观组织:晶粒内部的结构形式,如树枝晶、包状晶等 亚结构形态。
● 铸件宏观结晶组织
成分过冷理论缺陷: 很难理解非均质形核所需要的微小过冷度为什么会迟到柱状 晶区已充分长大以后才能形成。其次,该理论无法解释有关内部 等轴晶形成的实验 现象。
●激冷形成的晶核卷入理论
在浇注的过程中及凝固的初 期,激冷等轴晶游离促使等 轴晶形成。浇注温度低可以 使柱状晶区变窄而扩大等轴 晶区。
液态金属进入铸型时形成的有力晶粒
二)内部柱状晶区的形成
紧贴铸型表面稳定的凝固壳层一旦形 成,柱状晶就直接由表面细等轴晶凝 固层某些晶粒为基底向内生长,发展 成由外向内生长的柱状晶区。 枝晶主干取向与热流方向平行的枝晶 生长迅速 。这个互相竞争淘汰的晶 体生长过程称为晶体的择优生长。
柱状晶区开始于稳定凝固壳层的产生,而结束于内部等 轴晶区的形成。如果在界面前沿始终保持较窄小的成分过 冷区,前方没有新的晶核形成,则柱状晶可一直延伸到铸 件中心。如果界面前方能形核长大,它们与柱状晶相遇, 柱状晶的长大就停止,而在内部形成新的等轴晶区。
1.本课程是一门体系较为笼统,知识点多而分散的课程, 因此在学习中应注意抓好课程的主线。
对于每一类材料成型工艺而言,其内容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工艺 原理—成型方法—成型工艺设计—工件的结构工艺性”这样一条主线 而展开的。按照主线对知识点进行整理,将有利于在学习中保持清醒 的思路,有利于对本课程内容的整体把握。
各种材料成形工艺流程
各种材料成形工艺流程各种材料成形工艺流程材料成形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将原材料加工成特定形状,用于制造各种产品。
不同的材料适用于不同的成形工艺,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材料成形工艺流程。
1. 金属材料成形工艺:金属材料成形通常包括铸造、锻造、压力加工、焊接、剪切等工艺。
首先,铸造是将熔化的金属倒入模具中,冷却后得到所需形状的零件。
其次,锻造是将金属材料经过高温和压力处理,使其改变形状和性能,得到所需的零件。
然后,压力加工是将金属材料放入模具中,经过压力和形变来制造零件。
最后,焊接是将两个或多个金属材料通过加热或压力连接在一起。
剪切是通过切割金属材料来得到所需的形状。
2. 塑料材料成型工艺:塑料材料成型通常包括注塑成型、挤压成型、吹塑成型等工艺。
注塑成型是将塑料颗粒熔化,注入模具中,通过冷却固化得到所需形状的零件。
挤压成型是将熔化的塑料通过模具挤出,通过冷却固化得到所需形状的产品。
吹塑成型是将熔化的塑料通过吹塑机吹气而成型,用于制造中空的产品。
3. 玻璃材料成形工艺:玻璃材料成形主要包括浮法成形和玻璃制品成形两种工艺。
浮法成形是将玻璃熔化后,在液面上浮动,经过冷却后得到所需形状的平板玻璃。
制造玻璃制品的成形工艺包括玻璃吹制、拉伸、压延等。
玻璃吹制是将熔化的玻璃通过吹管吹气形成中空的形状,然后经过冷却后固化。
玻璃拉伸是在玻璃材料上施加拉力,使其形成所需形状。
玻璃压延是将玻璃材料通过辊子的压力来改变形状。
4. 陶瓷材料成形工艺:陶瓷材料成形主要包括成型、干燥、烧结等工艺。
成型是将陶瓷材料通过压制或注塑等工艺制造成所需形状的零件。
干燥是将成型的陶瓷材料进行适当的烘干处理,去除水分。
烧结是将干燥的陶瓷材料置于高温环境中,使其粒子着密,得到所需性能和形状的陶瓷零件。
综上所述,不同的材料适用于不同的成形工艺。
金属材料成形通常包括铸造、锻造、压力加工、焊接、剪切等工艺;塑料材料成型通常包括注塑成型、挤压成型、吹塑成型等工艺;玻璃材料成形主要包括浮法成形和玻璃制品成形两种工艺;陶瓷材料成形主要包括成型、干燥、烧结等工艺。
(完整版)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含答案)
1.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通常是使固体状态(粉状或粒状)、糊状或溶液状态的高分子化合物熔融或变形,经过模具形成所摇的形状并保持其已经取得的形状,最终得到制品的工艺过程。
2.热塑性塑料:是指具有加热软化、冷却硬化特性的塑料(如:ABS、PP、POM、PC、PS、PVC、PA、PMMA等),它可以再回收利用。
具有可塑性可逆热固性塑料:是指受热或其他条件下能固化或具有不溶(熔)特性的塑料(如:酚醛树脂、环氧树脂、氨基树脂、聚胺酯、发泡聚苯乙烯、不饱和聚酯树脂等)具有可塑性,是不可逆的、不能再回收利用。
3. 通用塑料:一般是指产量大、用途广、成型性好、价格便宜的塑料工程塑料:指拉伸强度大于50MPa,冲击强度大于6KJ/m2,长期耐热温度超过100°C 的、刚性好、蠕变小、自润滑、电绝缘、耐腐蚀等的、可代替金属用作结构件的塑料.4.可挤压性:材料受挤压作用形变时,获取和保持形状的能力。
可模塑性:材料在温度和压力作用下,产生形变和在模具中模制成型的能力。
可延展性:材科在一个或两个万向上受到压延或拉伸的形变能力。
可纺性:材料通过成型而形成连续固态纤维的能力。
5.塑化效率:高分子化合物达到某一柔软程度时增塑剂的用量定义为增塑剂的塑化效率。
定义DOP的效率值为标准1,小于1的则较有效,大于1的较差.6.稳定流动:凡在输送通道中流动时,流体在任何部位的流动状况及一切影响流体流动的因素不随时间而变化,此种流动称为稳定流动。
不稳定流动:凡流体在输送通道中流动时,其流动状况及影响流动的各种因素都随时间而变化,此种流动称之不稳定流动。
7. 等温流动是指流体各处的温度保持不变情况下的流动。
(在等温流动情况下,流体与外界可以进行热量传递,但传入和输出的热量应保持相等)不等温流动:在塑料成型的实际条件下,由于成型工艺要求将流道各区域控制在不同的温度下:而且由于粘性流动过程中有生热和热效应,这些都使其在流道径向和轴向存在一定的温度差,因此聚合物流体的流动一般均呈现非等温状态。
(完整版)材料成型原理第四章答案
C C L L第四章1. 何谓结晶过程中的溶质再分配?它是否仅由平衡分配系数 K 0 所决定?当相图上的液相线和固相线皆为直线时,试证明 K 0 为一常数。
答:结晶过程中的溶质再分配:是指在结晶过程中溶质在液、固两相重新分布的现象。
溶质再分配不仅由平衡分配系数 K 0 决定 ,还受自身扩散性质的制约,液相中的对流强弱等因素也将影响溶质再分配。
当相图上的液相线和固相线皆为直线时 K 0 为一常数,证明如下:如右图所 示:液相线及固相线为直线,假设 其斜率分别为m L 及m S ,虽然 T C * 、C * 随温度变化有不同值,但 S LC * (T - T *) / m m T m K = S = m S = L =常数,T *0 * (T m - T *) / m L m S 此时,K 0 与温度及浓度无关,所以,当液相线和固相线为直线时, 不同温度和浓度下 K 0 为定值。
2. 某二元合金相图如右所示。
合金液成分为 C B =40%,置于长瓷舟中并从左端开始凝固。
温度梯度大到足以使固-液界面保持平面生长。
假设固相无扩散,液相均匀混合。
试求:①α 相与液相之间的平衡分配系数 K 0;②凝固后共 晶体的数量占试棒长度的百分之几?③凝固后的试棒中溶质 B 的浓度沿试棒长度的分布曲线。
解:(1)平衡分配系数 K 0 的求解:由于液相线及固相线均为直线不同温度和浓度下 K 0 为定值,所以:如右图,当 T=500℃时, C * 30% K = = =0.50 * 60% K 0 即为所求 α 相与液相之间的平衡分配系数. 图 4-43 二元合金相图(2) 凝固后共晶体的数量占试棒长度的百分数的计算:由固相无扩散液相均匀混合下溶质再分配的正常偏析方程1K 0< 1 C 0K 0 C * LC 0/K 0 S C *2L60%30%2056C * = C f ( K 0 -1)L 0 L代入已知的C * = 60% , K 0 = 0.5, C 0= C B =40%可求出此时的 f L = 44.4%由于 T=500℃为共晶转变温度,所以此时残留的液相最终都将转变为共晶组织,所以凝固后共晶体的数量占试棒长度的百分数也即为 44.4%.(3) 凝固后的试棒中溶质 B 的浓度沿试棒长度的分布曲线 (并注明各特征成分及其位置)如下:3. 在固相无扩散而液相仅有扩散凝固条件下,分析凝固速变大(R 1→R 2,且R 2>R 1)时,固相成分的变化情况,以及溶质富集层的变化情况。
材料加工成型方法
材料加工成型方法一、常见的材料加工成型方法1. 锻造:将金属材料加热至一定温度,然后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从而得到所需形状的加工方法。
锻造可以分为自由锻造、模锻和冷锻等多种方式。
2. 压力加工:通过施加压力使材料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塑性变形,并通过模具来实现材料的成型。
常见的压力加工方法包括冲压、挤压、拉伸、压铸等。
3. 焊接:将两个或多个材料通过加热或施加压力等方式连接在一起的工艺。
常见的焊接方法有电弧焊、气焊、激光焊等。
4. 切削:通过工具在材料表面切削掉一定层厚度,从而得到所需形状的加工方法。
切削可以分为车削、铣削、钻削、磨削等多种方式。
5. 粉末冶金:通过粉末冶金工艺将金属或非金属粉末经过混合、压制和烧结等步骤,制造出具有一定形状和性能的零件。
粉末冶金具有材料利用率高、制造成本低等优点。
二、不同材料的加工成型方法1. 金属材料:金属材料的加工成型方法主要包括锻造、压力加工、焊接、切削等。
不同金属材料的成型方法也有所差异,比如铝合金常用挤压、铸造等方法,而高温合金则常用粉末冶金和熔模铸造等方法。
2. 塑料材料:塑料材料的加工成型方法主要包括挤出、注塑、吹塑等。
挤出是将熔融的塑料通过模具挤出成型,注塑是将熔融的塑料注入模具中形成所需形状,吹塑是通过气压将塑料吹气膨胀成型。
3. 复合材料:复合材料通常由两种或多种不同性质的材料组合而成,因此其加工成型方法也较为多样。
常见的复合材料加工成型方法有层压、注塑、挤出等。
1. 材料的性质: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因此在选择加工成型方法时需要考虑材料的可塑性、熔点、硬度等因素。
2. 成型件的形状复杂程度:对于形状复杂的零件,通常需要采用多道工序的加工成型方法,如锻造、切削、焊接等的组合使用。
3. 生产效率和成本:不同的加工成型方法在生产效率和成本方面也有所差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以提高生产效率并控制成本。
四、材料加工成型方法的发展趋势1. 自动化和智能化:随着科技的进步,材料加工成型方法也朝着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材料成型原理材料成型技术
材料成型原理材料成型技术材料成型原理及材料成型技术材料成型原理材料成型是通过制造工艺将原材料转化为所需的形状和尺寸的过程。
在材料成型的过程中,需要了解和应用材料成型原理,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1. 塑性成型原理塑性成型是指通过在一定温度下施加力来改变金属材料形状的方法。
在塑性成型过程中,材料受到的作用力使其发生塑性变形,从而得到所需的形状。
常见的塑性成型方法包括轧制、挤压、拉伸、冷冲压等。
2. 粉末冶金原理粉末冶金是指将金属或非金属粉末经过成型和烧结等工艺制成所需产品的方法。
在粉末冶金过程中,首先将粉末与有机增塑剂混合,然后通过成型工艺将其压制成所需形状,最后进行烧结使其结合成整体。
3. 注塑成型原理注塑成型是将塑料通过加热溶融后,通过高压注入模具中,并通过冷却使其固化成为所需形状的方法。
注塑成型广泛应用于塑料制品的生产过程中,如塑料杯、塑料零件等。
4. 焊接成型原理焊接成型是通过热能使两个或多个工件相互结合的过程。
焊接成型可以分为熔化焊接和非熔化焊接两种类型。
熔化焊接是利用能量将工件加热至熔化状态,使其相互结合,如电弧焊、气焊等;非熔化焊接是通过压力或热传导使工件相互结合,如电阻焊、激光焊接等。
材料成型技术在材料成型的过程中,常用的成型技术有许多种类,以下是其中几种常见的成型技术。
1. 压力成型技术压力成型技术是通过施加压力改变材料形状的技术。
压力成型技术包括锻造、挤压、冲压等。
锻造是将金属材料置于模具中,并通过锤击、压力等力量改变其形状。
挤压是通过在模具中施加高压使材料产生塑性变形,并得到所需形状和尺寸。
冲压是通过模具的剪切和冲击力将金属材料剪切或冲击成所需的形状。
2. 热处理技术热处理技术是通过加热或冷却材料以改变其组织结构和性能的技术。
热处理技术包括退火、淬火、回火等。
退火是通过加热材料至一定温度后缓慢冷却至室温,以改变其组织结构和性能。
淬火是将材料加热至一定温度后迅速冷却,以使材料达到高强度和硬度。
(完整版)工程材料及材料成型技术基础
§1-1 材料原子(或分子)的相互作用
1、离子键 当正电性金属原子与负电性非金属
原子形成化合物时,通过外层电子的重 新分布和正、负离子间的静电作用而相 互结合,故称这种结合键为离子键。
离子晶体硬度高,强度大,脆性大。 如氯化钠,陶瓷。
18
2、共价键 当两个相同的原子或性质相差不大的
原子相互接近时,它们的原子间不会有电 子转移。此时原子间借共用电子对所产生 的力而结合,这种结合方式称为共价键。
14
3.陶瓷材料 ① 普通陶瓷—主要为硅、铝氧化物的硅酸盐材料. ② 特种陶瓷—高熔点的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
等烧结材料。 ③ 金属陶瓷—用生产陶瓷的工艺来制取的金属与
碳化物或其它化合物的粉末制品。 4.复合材料 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组合而成的材料。 ①按基体相种类分:聚合物基、金属基、 陶瓷基、 石墨基等。 ②按用途分:结构、功能、智能复合材料。
15
本部分重点
1)工程材料的概念
– 制造工程结构和机器零件使用的材料
2)工程材料的分类
• 金属材料
钢铁材料 有色金属及其合金
• 有机高分子材料
塑料 橡胶等
• 陶瓷材料 • 复合材料
16
第一章 工程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1-1 材料原子(或分子)的相互作用
当大量原子(或分子)处于聚集状态时, 它们之间以键合方式相互作用。由于组成 不同物质的原子结构各不相同,原子间的 结合键性质和状态存在很大区别。
8
绪论
一、材料的发展史
材料(metals) 是人类用来制作各种产品的物质,是 先于人类存在的,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基础。 反映人类社会文明的水平。
1 . 石器时代 :古猿到原始人的漫长进化过程。原料: 燧石和石英石。 2. 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末期开始用火烧制陶器。 3. 青铜器时代:夏(公元前2140年始)以前就开始了 4. 铁器时代: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221年)开始 大量使用铁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孕育处理---孕育处理是向液态合金中添加少量物质,以达到细化晶粒、改善组织的一种常用方法。
(4)动态晶粒细化---在合金凝固初期,直接对合金液施以振动、搅拌或旋转,都可以在液相中产生大量的游离晶体,细化等轴晶。
(5)快速冷却
3 凝固成形的基本问题和发展概况有那些?P7
基本问题:
液态金属的获得(金属熔炼);
凝固组织的形成与控制;
铸造缺陷的防止与控制;
铸件尺寸精度与表面粗糙度的控制。
发展概况:
(1)凝固理论的发展;
(2)凝固技术的发展;
(3)计算机的应用及发展。
4 用于判断自发过程能否进行的判据有哪二个,其使用条件是什么?P25
17、焊缝凝固有何特点?P59
答:(1)外延生长
熔池中液态金属开始凝固时熔池边界未熔的母材晶粒可以作为自发形核的现成基底,从而可以在很小的过冷度下,依附于母材晶粒逆着热流方向生长,形成方向性很强的柱状晶。
(2)弯曲柱状晶
(3)凝固界面生长形式多样性
焊接熔池中的温度梯度与凝固速度比值G/R,在不同的凝固阶段是不同的,其凝固生长界面亦可以从平界面生长过渡到树枝晶生长的形式。
复习思考题
1 材料加工方法的类型、材料加工的基本要素和流程。P1
材料加工的类型:
可分为:
(1)冷加工:车,铣,刨,钻,磨。
(2)热加工:a)铸:凝固(液态)成形;
b)锻:塑性成形;
c)焊:连接成形;
d)热处理,表面成形,粉末冶金加工。
13、何谓逐层凝固及糊状凝固,实际铸造生产中,是否有完全的逐层凝固和糊状凝固?逐层凝固受哪些因素影响?P47
答:砂型铸造时,固-液相线的间距很宽,在很长一段凝固时间内,固液共存的两相凝固区几乎贯穿于整个铸造件断面,这种凝固方式被称为糊状凝固;而金属型铸造时,固-液相线间距很窄,凝固的自始至终,仅有很薄的一层的两相共存凝固区,凝固壳由表面向中心逐渐加厚,这种凝固方式就是逐层凝固。
答:铸件凝固方式有逐层凝固,糊状凝固、中间凝固。
逐层凝固时凝固液相补缩容易,但容易造成铸造开裂,出现裂纹;
糊状凝固时液相流动性下降,不利于补缩,易出现浇不足。
16、生产中如何控制铸件的宏观组织(至少举出5种方法)?P57
答:(1)适当降低浇注温度--- 一方面可以防止柱状晶生长和晶粒粗化;另一方面又可以使游离晶粒在过热较小的液相中保留下来。
18、什么是焊接热循环?什么是焊接接头?为什么说熔合区和过热区是接头中最差的区域?
答:在焊接热源的作用下,焊件上某一点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称为焊接热循环。焊接接头,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零件要用焊接组合的接点。或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零件用焊接方法连接的接头,包括焊缝、熔合区和热影响区。
熔合区化学成分不均匀,组织粗大,往往是粗大的过热组织或粗大的淬硬组织,其性能常常是焊接接头中最差的;过热区是最高加热温度1100℃以上的区域,晶粒粗大,甚至产生过热组织,过热区的塑性和韧性明显下降,是热影响区中机械性能最差的部位。所以说熔合区和过热区是焊接接头中最差的区域。
5 凝固的本质驱动力是什么?P25
固-液相的自由能差△G。
6 自发形核对液相中的能量起伏有何要求?P29
自发形核的临界形核功ΔG*自等于临界晶核界面能的1/3 ,此即晶核体积自由能减小只能抵消表面能的2/3,剩下的1/3必须通过液相中的能量起伏提供。当过冷度达到熔点20%左右时,才能实现自发形核。
非自发形核比自发形核需要小得多的过冷度,自发形核时,需要ΔT*自≈0.2Tm。
8 对形核剂有何要求?P31
(1)失配度小;
(2)粗糙度大;
(3)分散性好;
(4)高温稳定性好。
9 何谓连续长大和侧面长大,连续长大产生于何种材料?侧面长大产生于何种材料?P35
“连续长大” 的含义是只要原子沉积供应不成问题,长大过程可以连续不断地进行 。其生长方向为界面的法线方向,即垂直于界面生长。
自由能最低原理:ΔAT,V≤0
等温等容条件下,体系的自由能永不增大;自发过程的方向力图减小体系的自由能,平衡的标志是体系的自由能为极小。
自由焓判据:ΔGT,P≤0
等温等压条件下,一个只做体积功的体系,自由能永不增大(或);自发过程的方向是使体系的自由能降低,当自由能降到极小值时,体系达到平衡。
7 非自发形核的临界形核功为何与自发形核的临界形核功不同,二者在形核时对过冷度的要求一样吗?P29
非自发形核时在液体中存在固相基底,依附现有基底,可以大大降低临界形核功。非自发形核的临界晶核半径r*与自发形核的临界晶核半径相等,但非自发形核的临界晶核原子数n*非要少,因为一般来说0o<θ<180o,0<f﹙θ﹚<1。非自发形核的临界形核功ΔG*非比自发形核的临界形核功ΔG*自亦多了一个系数f﹙θ﹚,故ΔG*非一般也小于ΔG*自。
(3)表面成形加工 用来改变零件的表面状态和性能,如表面形变及淬火强化、化学热处理、表面涂层和气相沉积镀膜等。
(4)热处理加工 用来改变材料或零件的性能,如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
材料加工基本要素:材料,能量,信息。
材料加工流程:
一、材料流程:
材料流程系统可以分为三种重要类型:
直通流程 对应于质量不变过程,其特点是加工材料在初始时的质量等于或近似等于加工材料在过程结束时的最终质量。也就是说,材料在一定的受控条件下仅改变了几何形状或(和)性能。例如各种凝固成形、塑性成形、粉末压制、塑料成形和热处理等均属于这类过程特征。直通流程的材料状态可为固态、液态或颗粒态。
答:常见的偏析形式包含两大类:微观偏析和宏观偏析。微观偏析对铸件机械性能的影响是明显的,由于成分上的不均匀造成组织上的差别,导致冲击韧性和塑形下降,增加铸件的热裂倾向性,有时还使铸件难以加工。
宏观偏析包括正常偏析、逆偏析和密度偏析。宏观偏析使铸件各部分的机械性能和物理性能产生很大差异,影响铸件的使用寿命和工作效果。
也可分为:
(1)成形加工 用来改变材料的形状尺寸,或兼有改变材料的性能。如凝固成形、塑性成形、焊接成形、粉末压制成形和塑料成型等。
(2)切除加工 用来改变材料的形状尺寸,主要有车、铣、刨、钻、磨等传统的切削加工,以及直接利用电能、化学能、声能、光能进行的特殊加工,如电火花加工、电解加工、超声波加工和激光加工。
(2)铸型性质方面
密度ρm、比热容cm、热导率λm、初始温度Tm及涂料层厚度χT和涂料层热导率λT与充型能力有关。
(3)浇注条件方面
液态金属浇注温度Tp、浇注温度和浇注系统中压头阻力损失大小与充型能力有关。
(4)铸件结构方面 铸件的模数与充型能力有关。
15、铸件凝固方式有哪几种?各有何利弊?
10、什么是溶质再分配?溶质再分配与热裂、成分过冷、晶体形貌及偏析间的关系是怎样的?P37
答:由于结晶界面的溶质分凝,以及固相和液相中的溶质扩散造成的晶体中成分的非均匀分布现象叫做溶质再分配。
由溶质再分配导致界面前沿平衡凝固温度发生变化而引起的过冷叫做成分过冷。
合金的结晶长大的形态主要与传热(?TK)及传质(成分过冷)有关:
“侧面生长” 的长大过程是非连续性的。只有在界面上出现台阶后,从液相扩散来的原子沉积在台阶边缘,依靠台阶向侧面长大。
台阶形成的方式有三种:a)形成二维晶核;b)螺型位错;c)孪晶面 。
晶体生长方式决定固液界面结构,一般粗糙界面对应于连续长大;光滑界面对应于侧面长大。这样能够维持界面能的增量为最小。
材料所具有的热量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传递给铸型或环境,使其自身冷却。在此过程中一方面使材料的几何形状固定下来,另一方面赋于材料所希望的性能信息。从微观来看,凝固就是金属原子由“近程有序”向“远程有序”或“远程无序”的过渡,成为按规则排列的晶体或无序排列的非晶体;从宏观来看,就是把液体金属所具有的热量传递给环境而凝固成一定形状和性能的固件(铸件)。
在负温梯下,合金的情况与纯金属相似,合金固溶体结晶易出现树枝晶形貌。
在正温梯情况下,合金固溶体晶体生长形貌主要决定于“成分过冷”的程度。
其可分为:(1)平界面生长(2)胞状晶界面生长
金属凝固过程中发生化学成分不均匀的现象称为偏析。
11、偏析对铸件组织的性能有何影响?常见的偏析形式有哪几种?P43
12、共晶结晶的方式有哪几种?共生生长的基本条件是什么?举例说明什么是离异生长。P45
答:共晶结晶的方式可分为共生生长和离异生长两种。
共生生长的基本条件:(1)两相生长能力要接近,且后析出的相要容易在先析出相上形核与长大;(2)A、B两组元在界面前沿的横向传输能保证两相等速生长的需要。
有的共晶合金两相生长时,并没有共同的生长界面,而是两相分离,并以不同的生长速率进行凝固,这就是所谓的离异生长方式。例如,w(Cu)=4%Al-Cu,在铸造状态下,非平衡共晶体中的α固溶体有可能依附在初生相α上生长,剩下共晶体中的另一相CuAl2则分布在晶界或枝晶间而得到离异共晶。
发散流程 对应于质量减少过程,其特点是零件最终的几何形状局限在材料的初始几何形状内。也就是说,材料改变是通过去除一部分材料形成的。相应的加工方法有传统的切削加工,电火花加工、电解加工、热切割和冲裁等。发散流程的材料只能是固态。
汇合流程 对应于质量增加过程,其特征是加工材料在过程结束时最终质量比过程开始时的质量有所增加。例如焊接、喷涂和气相沉积等。汇合流程的材料状态可为固态,也可以是固态和液态兼而有之。
机器造型适合大型铸造工厂的连续化大批量生产,在现代化的规模生产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且生产的铸件质量较手工造型稳定。
从凝固的角度出发,壁厚较大的铸件,其内部晶粒较粗大,易于产生组织及成分的偏析等,降低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及性能的均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