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膜吸收法分离烟气中Co2的研究进展
CO2减排研究进展
C02减排研究进展刘诚摘要:在全球变暖越来越被广泛关注的同时,C02的减排成为一个热点话题,因为它关系到人类生活环境的未来和命运。
本文首先综述了全球C02上升的事实,然后分列出当前主要国家C02温室气体的排放现状、减排政策与措施。
分析了当前C02减排技术的研究进展与热点;最后结合我国的实情,提出了相关的减排对策。
关键词:全球变暖C02 减排措施减排技术1.引言全球变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急剧、持续增加。
大量的观测和研究表明,全球大气C02、CH4、Nx0 浓度显著增加,目前已经远远超出工业化前几千年来的浓度值[1]。
工业革命以前的几千年时间里,大气中的C02的浓度平均值约为280ppmv,变化幅度大约在10ppmv以内。
工业革命以后,碳循环的平衡开始被破坏,人为排放的C02量急剧上升,造成大气中C02浓度的增加,2000年大气中的C02浓度达到368ppmv。
这主要是由于森林植被遭到大规模的破坏,C02的生物转化清除在不断减少,加之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矿物燃料的消费一直在增加,而海洋和陆地生物圈并不能及时地完全吸收人类活动排放到大气中的C02,从而导致大气中的C02浓度不断增加。
目前,全世界每年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矿物燃料排放到大气中的C02总量折合成碳大约为6Gt左右;每年由于土地利用的变化和森林植被的破坏可能释放大约 1.5Gt碳。
而每年大气中碳的净增加量大约为 2.0Gt,陆地生物圈吸收约 1.7Gt。
可见,每年排放到大气中的C02大约有50%滞留在大气层中。
假如由于矿物燃料燃烧所排放到大气中的C02以每年2%的速率增长,到2040年前后C02浓度就将达到550ppmv ;若以每年1%的速率增长,则到2085年前后C02浓度将达到550ppmv[2]。
因此,引起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化的C02的减排技术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
CO2捕集与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CO2捕集与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目前全球气候变化成为全球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而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中最为主要的一种,对于环境问题的解决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为此,CO2捕集与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备受全球关注。
本文将从CO2捕集技术和利用技术两个方面,对CO2捕集与利用技术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CO2捕集技术CO2的捕集技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将CO2从产生的源头(如火力发电厂、钢铁工厂等)中分离、捕获、集中,以降低其大气排放浓度。
目前主要常用的CO2捕集技术包括吸收、压缩、凝聚、膜分离等。
1.吸收捕集技术吸收捕集技术是利用特定溶剂(如碱性溶液)滥从混合气流中分离出CO2的方法。
其中主要应用的是饱和吸收和后处理吸收。
饱和吸收的原理是将气体通入无水的吸收剂中,在达到饱和后继续通过吸收剂将其中的CO2捕集和集中。
后处理吸收技术则是在原有的气体处理设备内加装吸收塔,在末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同时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捕集。
2.压缩捕集技术压缩捕集技术是通过加压等手段将CO2分离出来,以提高其成为气体或液态状态的效率。
该技术通常应用于高压CO2的处置,如在油气田储存或补注等。
3.凝聚捕集技术凝聚捕集技术是将CO2在凝聚器中冷凝成液态,通过分离的方式将其从混合气流中分离出来的技术。
凝聚捕集技术通常适用于低温环境下的应用,如冷却水等。
4.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用于将CO2和其他气体分离的技术,其运作机理基于在分离膜上形成的超薄气体层的选择性透过性。
该技术通常适用于低浓度CO2的处理。
二、 CO2利用技术CO2利用技术指将捕集到的CO2转化成有用的有机化学品或直接利用于工业或农业生产中。
CO2利用的方法包括化学转化、生物转化等。
1.化学转化化学转化通常用于将细小气体(如CO2)转化成有机和无机化合物,以减少其排放。
目前已提出了许多CO2的化学转化方法,例如催化剂上的CO2还原、电化学CO2还原等。
二氧化碳捕获技术研究进展
二氧化碳捕获技术研究进展一、引言二氧化碳是影响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而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是其中的主要来源。
为了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人们开展了对二氧化碳捕获技术的研究。
本文将对近年来关于二氧化碳捕获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二、化学吸附法化学吸附法是用吸附剂选择性捕获气体中的二氧化碳。
近年来,在化学吸附法的研究中,向新型吸附剂的开发上投入了大量的研究。
比如,一种新型吸附剂CAU-10可以很好地吸附高浓度CO2气体,同时它在温度和水汽的影响下极不稳定,还有另一种基于金属有机骨架的吸附剂目前也正在被研究运用。
另外,一些研究者也关注吸附剂的再生效率,在提高吸附效果的基础上,降低吸附剂再生所需的能量成本。
三、物理吸附法物理吸附法是利用吸附剂的物理作用将气体分离。
在该领域的研究中,新型的多孔吸附剂也成为热点。
爪哇岛的岩溶石及活力炭被发现能够在低压下有效吸附CO2。
同时,研究者还发现改变微观结构,比如调节孔的分布和大小,可以有效地提高吸附剂的再生效率。
四、膜分离法膜分离法是将二氧化碳从气体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具有能耗低,操作简单等优点。
在该领域的研究中,新型膜材料的开发成为关注的焦点。
比如MOF(金属有机骨架)和COF(共价有机骨架)是目前被广泛应用的膜材料,通过这些材料可以有效地富集二氧化碳分子。
五、化学吸收法化学吸收法是通过将气体经过具有吸收性的溶液,使其中的二氧化碳被吸收,从而实现分离的过程。
该技术成本相对较低,效果显著,但是其中所含的化学药品会带来一定的污染风险。
在该领域的研究中,新型的溶液开发成为关注的热点,比如一种新型的酸性咪唑类溶液已被应用于二氧化碳捕获领域。
六、其他技术离子液体是一种在二氧化碳捕获中广泛研究的新材料,可以通过合成选择性吸附CO2分子。
此外,在近年来的研究中,人们将混合物分离技术和化学吸附技术相结合,开发了一种互补的技术CFP(CO2混合物分离)。
七、结论各种二氧化碳捕获技术都有着自身的优点和局限性,据此,研究者们正在致力于开发新的方法和材料来提高这些技术的效率。
膜吸收法从烟气中分离二氧化碳的性能分析
J ANG u ,YU n s n I Jn Yu —o g,LU n —a g,Z Ho g fn HANG a - io Z o xa
( tt Ke a oaoyo lp a e l o r n ier g S a yL b rtr f e Mu ih s o i P we g ei , t F w n E n n
X ’a i tn ie i ,X a 10 9 C ia i JJ oo Un r t 1a g v s y i 7 0 7 , hn ) n
Ab ta t M e r n b o p in i a fe t e wa o c p u e C sr c : mb a e a s r t s n efc i y t a t r f m u a .Re e ea i n e eg o s mp in o v r o f eg s l g n r t n r yc n u t o o mo eso e t e e ea in a d v C UT f s r c s e r sa l h d.Ef cs o e e e a i n e eg n u — d l fh a —r g n r t n a U l a h p o es s we e et b i e o Il s f t n rg n r t n r y c s mp e o o t n u d rv  ̄ u n i o r i u s d i d e a o sc dt n we ed s se .Th e t fr c in a c u td f r 6 a d 5 o o is c e h a e t c n e % n 9. 2 o er g n r t n o a o o o 4 % f h e ea i t e o
碳捕获和利用技术的研究进展
碳捕获和利用技术的研究进展近年来,碳捕获和利用技术备受关注。
随着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加,控制和减少排放已经成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
碳捕获和利用技术能够把二氧化碳(CO2)从排放源中分离出来,并进行再利用或存储。
这些技术正在被广泛研究,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地球环境做出贡献。
一、碳捕获技术碳捕获是指从高浓度CO2气流中分离出CO2的过程。
目前,碳捕获技术主要包括化学吸收法、吸附剂膜法、膜分离法和生物酶法。
其中,化学吸收法使用酸性溶液、碱性溶液或氨液等化合物吸收二氧化碳,吸收后再分离出来。
吸附剂膜法则是利用反应表面高、净化效率高和能够反复使用的吸附剂,将CO2吸附到载质表面,减少了碳捕获过程中的能耗和成本。
膜分离法是将CO2通过特殊的膜分离出来,它比其他碳捕获技术更适用于小规模应用。
生物酶法则是利用生物酶将二氧化碳与水分子反应产生用于生物合成的有机物,也是很有潜力的碳捕获技术。
各种碳捕获技术都有其特点和优势,但也存在着成本高、能耗大和技术难度等问题。
二、碳利用技术碳利用是指将二氧化碳用于生产燃料、化学品、有机物和建筑材料等过程。
目前,碳利用技术主要包括化学催化合成法、电化学法、生物转化法和光催化法等。
其中,化学催化合成法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甲烷、乙烷、甲醇等有价值的化学品。
电化学法是利用电反应合成化学品,需要耗费大量电力,但是其反应过程可控性好、产物高纯度。
生物转化法则是利用微生物或植物将CO2转化为有机物,比如脂肪酸、酮类等。
光催化法则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利用光反应还原二氧化碳,生成一系列化学品。
各种碳利用技术都有其特点和优势,但也存在着输出产物的效率和选择性、设备成本和运营成本等问题。
三、碳捕获和利用技术的挑战和前景碳捕获和利用技术既面临着技术和成本挑战,也承载着环保和经济效益的双重责任。
一方面,不断进步的技术能够降低碳捕获和利用的成本,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另一方面,幸运部分产业的发展需要碳捕获和利用技术支撑,因此未来在这些方面的技术研究和开发将会有更多的关注。
二氧化碳捕获与吸附技术的研究进展
二氧化碳捕获与吸附技术的研究进展近年来,环境问题成为世界范围内关注的热点话题,其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成为了世界面临的严峻环境问题之一。
二氧化碳的排放是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二氧化碳捕获和吸附技术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篇文章将在此基础上,探讨二氧化碳捕获和吸附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
一、二氧化碳捕获技术的研究进展传统的二氧化碳捕获技术主要采用吸收法和吸附法两种方法。
在吸收法中,使用化学溶液对二氧化碳进行吸收;而在吸附法中,将二氧化碳与固体吸附材料接触并进行分离。
这两种技术都已经在工业界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在捕获二氧化碳方面,目光越来越多地转向了新型技术的开发和创新研究。
1.化学吸收法技术传统的化学吸收法技术主要包含两种方法,即酸性氧化法和碱性吸收法。
其中,碱性吸收法是更常用的一种方法。
利用碱性溶液对二氧化碳进行吸收的碱性吸收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工程和环境保护。
然而,这种传统方法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吸收剂的成本较高、回收及再利用等方面的困难。
因此,研究者开始着眼于化学吸收法的新型技术。
例如,采用新型吸收剂和开发稳定的膜材料,可以有效改善化学吸收法的效率,提高反应速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2.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一种基于渗透性、选择性分离和输运性的工业分离过程。
这种技术不需要能量耗费,只是通过对气体或液体的渗透相互分离。
膜分离技术除了应用于有机分子的分离,也开始在气体分离方面进行了研究。
在二氧化碳捕获和吸附方面,膜分离技术可用于在工业化规模下对二氧化碳进行分离和去除。
利用不同渗透率和选择性的膜材料,可以达到理想的分离效果。
3.化学和生物吸附技术化学吸附和生物吸附技术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捕获二氧化碳的技术。
这种技术利用固体材料或生命体系对二氧化碳进行吸附。
其中,化学吸附技术使用吸附剂捕获 CO2,而生物吸附技术使用具有吸附能力的生命体系(如藻类或细胞)对二氧化碳进行捕获。
化学和生物吸附技术具有很高的效率和灵活性。
燃烧后二氧化碳捕集技术与应用进展
目前,中国正面临着巨大的碳减排压力。
2020年,中国提出了“双碳”战略目标,各项碳减排工作正在抓紧落实。
据统计,全国已投运或建设中的CCUS(二氧化碳的捕集、利用与封存)示范项目约40个,捕集能力约300万t/a。
为进一步加快实现碳减排的重大战略目标,亟需开发积极可行的碳捕集技术。
此外,CO2也是一种重要的碳资源,可用于制造燃料、碳酸盐、肥料、制冷剂等化学品,或在油田开采中辅助驱油。
若将CO2气体高效捕集并加以合理利用,不仅可有效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压力,也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当前,燃烧后CO2捕集是工业规模上应用最广泛的碳捕集方法,其具有再生能耗低、易于在现有工厂中改造实施等特点,在实现高效捕集CO2的过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主要的燃烧后CO2捕集技术有吸收分离法、吸附分离法、膜分离法和低温分离法。
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以上几种碳捕集技术的现状与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与对比,分析了技术优势与缺点,提出了适用分离场景的建议。
此外,还简要概括了国内外的重点碳捕集项目,介绍了混合捕集技术的研究成果,旨在为高效节能的碳捕集技术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摘要: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其大量排放已对全球的气候环境造成严重影响,迫切需要开发经济有效的二氧化碳捕集(简称碳捕集)技术。
目前,碳捕集技术主要有吸收分离法、吸附分离法、膜分离法和低温分离法。
首先,介绍了碳捕集技术的发展现状、应用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总结了国内外碳捕集示范项目;重点对比了各碳捕集技术的优势与缺点,同时强调了碳捕集技术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指出目前主要的碳捕集技术均难以独立实现高效、节能、经济的碳捕集分离,需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选择适合的分离技术,并提出了适用于分离场景的应用建议;最后简要介绍了混合捕集技术的研究成果,提出混合捕集技术可能是一种突破单一捕集技术瓶颈的可行方法。
结束语与展望近年来,燃烧后捕集二氧化碳被认为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方法之一。
化学吸收法捕集二氧化碳研究进展
化学吸收法捕集二氧化碳研究进展吴彬;黄坤荣;刘子健【摘要】化学吸收法是目前电厂捕集烟气中二氧化碳应用最广泛的方法.本文主要介绍了以醇胺、热钾碱溶液、氨水等为吸收剂的化学吸收法,从目前的研究现状、吸收原理及优缺点进行分析,并探讨了未来二氧化碳捕集研究的方向,化学吸收法捕集CO2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吸收剂的探寻中,同时,离子液体、金属有机骨架、膜分离技术等其他捕集技术的发展大大推进了二氧化碳捕集的进展.%The method of chemical absorption is most widely used for the capture of carbon dioxide in flue gas at power plants.The chemical absorption method based on alkylol amine,hot potassium alkali solution and ammonia water as the absorbent was introduced.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absorption principle,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were analyzed,and the development of carbon dioxide capture in the future was discussed.The chemical absorption method of CO2 was mainly focused on the exploration of the absorber.At the same time,the development of other capture technologies will greatly promote the progress of the carbon dioxide capture,such as ionic liquid,metal organic skeleton and 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ology.【期刊名称】《广州化工》【年(卷),期】2017(045)011【总页数】4页(P11-14)【关键词】化学吸收法;二氧化碳;捕集【作者】吴彬;黄坤荣;刘子健【作者单位】南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湖南衡阳 421001;南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湖南衡阳 421001;南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湖南衡阳 421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110.2我国CO2排放的50%来自燃煤电厂,这意味着电力行业二氧化碳的减排对抵制温室效应有着非常显著的作用。
二氧化碳捕集研究进展及对策建议
二氧化碳捕集研究进展及对策建议作者:徐文佳王万福王文思来源:《绿色科技》2013年第01期摘要:指出了全球极端天气频发,CCS 是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最具发展前景的解决方案之一。
国内外目前CO2捕集主要有3条技术路线:燃烧前分离、燃烧后分离和富氧燃烧脱碳。
其中,燃烧后捕集技术较成熟,主要有溶剂吸收法、膜分离法、吸附法和低温分离法。
国内正在运行的二氧化碳捕集示范工程中,电厂CO2捕集主要的源头,以燃烧后捕集方式为主,年减排量在万吨级别。
碳捕集技术的研究主体主要集中在油气行业、煤炭行业和电力行业。
中国已量化2020年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可以预见中国石油石化行业未来将承担相应的减排任务。
传统石油天然气生产商在开发利用CCS技术方面具有先天优势,中国石油石化行业应把握时机促进国家在CCS相关利好政策的出台,重视技术研发与国际合作,降低高昂成本。
关键词:二氧化碳;碳捕集;燃烧后捕集;化学吸收法中图分类号:X70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1-0060-031 引言全球极端天气频发,气候变化问题备受关注。
2010年全球化石能源温室气体排放已达306亿t,较2002年的235亿t大幅增长,新增排放主要来自发展中国家。
气候变化谈判举步维艰,我国面临国际巨大减排压力。
我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十二五”规划进一步要求,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17%。
2011年6月国家发改委提出设置重点行业能耗总量“天花板”。
石油和天然气工业大约占全球CO2排放量的6%国际水平[1]。
根据中科院研究成果,我国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中,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排第二位,占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比例为15.7%[2]。
同时,石油行业还是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依托,因此我国石油石化行业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CO2减排是一项系统工程。
烟气中二氧化碳处理及分离现状
烟气中二氧化碳处理及分离张成12721617(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0072)摘要:本文阐述了二氧化碳各种分离回收方法的原理及工艺特点,分析了各生产工艺的优缺点及适应性,为分离回收利用二氧化碳提供了技术依据,并指出了二氧化碳的应用范围及前景。
利用生物法分离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物理法、化学法分离处理燃放气是新世纪解决“温室效应”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二氧化碳;分离;处理Treatmentand Separationof Carbon Dioxidefrom Flue GasZhangCheng 1272167(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Shanghai University,Shanghai 200072,china)Abstract: Principles and process characteristics of a variety of processes for CO2recovery,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se processes and their adaptabilities were analyzed, the technical basis for reclaim carbon dioxide was offered, and application ranges and prospects of carbon dioxide were also pointed out in this paper.Furthermore ,the effective ways to solve“green-house effect”in the 21centery can be mainly biological methods in separating and fixing carbon dioxide in the air and physical or chemical methods in separating and processing the combusted gases.Key words: carbon dioxide; separation; treatment1.引言20世纪以来,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始,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的扩大,大量的CO2气体排放到了大气环境中,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水资源、粮食安全、能源等构成严重威胁。
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的研究进展
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的研究进展一、前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的不断加剧,二氧化碳的排放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
因此,如何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已经成为全球各国的重要议题。
其中之一的解决方法就是采用二氧化碳捕集技术,该技术的研究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就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的研究进展做一些系统性的总结。
二、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的基本原理二氧化碳捕集技术是一种能够将工业废气、燃煤电站等二氧化碳排放源的二氧化碳从烟气中分离出来的技术。
这里主要介绍三种类型的二氧化碳捕集技术。
1.吸收法吸收法是将烟气通过吸收剂,将二氧化碳分离出来。
目前最常用的吸收剂为酸性氨,它既能够去除烟气中的二氧化碳,还能够避免某些物质被氧化的现象。
不过,酸性氨的使用也会带来一个问题,就是产生二氧化碳的新排放,需要进一步处理。
2.膜法膜法是用一些特殊的膜将烟气中的二氧化碳分离出来。
与吸收法不同的是,它利用的是化学性能不一样的膜,将二氧化碳与其他物质分离出来。
3.氧化法氧化法是通过氧化或还原的方法将烟气中的二氧化碳分离出来。
由于它对烟气中的不同成分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因此在某些场合中、使用氧化法是更有效的。
三、目前,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的研究进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下面就进展情况进行简要的介绍。
1.吸收法针对吸收法,目前研究的重点主要在于研究新型吸收剂的开发和优化性能。
例如,一种新型吸收剂NT-201,它是一种自生物来源的化合物,对酸性气体有很好的吸收作用,并且具有较长的寿命。
还有一种新型吸收剂EDAR,它使用一种新型分离膜,在CO2捕集效率、捕集时间、寿命等方面有显著提高。
2.膜法在研究膜法方面,开发新型膜并提高其分离性能是重点。
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型纳米膜,可以将二氧化碳捕集效率从传统膜的5%提高到了70%以上。
另外,研究人员还发现聚合物膜比无机膜更理想,可以实现更高的选择性和捕集效率。
3.氧化法随着研究的深入,氧化法的研究也日趋成熟。
研究团队近期发现氧化法可以使用新型催化剂提高二氧化碳捕集效率,并且使用该方法分离出的二氧化碳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二氧化碳捕获和利用技术的研究进展
二氧化碳捕获和利用技术的研究进展随着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加,气候变化已成为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其中,二氧化碳(CO2)被认为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其排放量的增加导致了地球温度升高和气候异常变化。
因此,研究和发展二氧化碳捕获和利用技术,成为了解决温室气体问题的重要途径。
二氧化碳捕获技术是指通过各种方法将二氧化碳从工业排放源或空气中分离出来,避免其直接释放到大气中,以减少温室效应。
目前,已经有多种二氧化碳捕获技术被提出和研究。
第一种技术是化学吸收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将待捕获的二氧化碳溶解在化学溶剂中,使其与溶剂发生反应形成化合物。
目前袋装氨法、酒石酸法和氯化铵法等化学吸收法已经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然而,这些方法存在着溶剂回收和再生、能耗高和装置腐蚀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研究。
第二种技术是物理吸附法,这种方法是利用吸附材料将二氧化碳从气流中吸附下来。
目前已有氧化锌、沸石和活性炭等吸附材料被用于二氧化碳捕获。
物理吸附法具有操作简单、能耗低和回收利用方便等优点,但吸附材料的选择和再生问题仍然需要解决。
第三种技术是膜分离法,这种方法是通过膜的渗透和选择性吸附来实现二氧化碳的分离。
具有选择性吸附和膜渗透性能的聚合物膜和无机膜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膜分离法具有操作简单、能耗低和生产成本较低等优点,但膜的稳定性和寿命问题仍待解决。
除了二氧化碳捕获技术,二氧化碳的利用也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
一种常见的利用方法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学品,如氨、甲醇和有机酸等。
这些化学品在工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通过将二氧化碳转化为这些有用化学品,可以实现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和再利用。
此外,光催化、生物固定和地质封存等技术也被广泛研究和应用于二氧化碳的捕获和利用领域。
通过利用太阳能、光催化剂和微生物等,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用的能源或化学品,实现了对二氧化碳的高效利用。
尽管二氧化碳捕获和利用技术在近年来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难题。
膜法碳捕集
膜法碳捕集
膜法碳捕集是一种通过特殊材料的薄膜来分离和捕获二氧化碳的技术。
这种技术利用膜材料对不同气体分子具有选择性渗透性的特点,允许某些气体分子优先通过而阻止其他气体分子通过,从而实现将混合气流中的二氧化碳与其它气体如氮气、氧气等有效分离。
在工业应用中,膜法碳捕集通常用于燃煤电厂、天然气发电厂以及其他大型排放源,目的是减少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助力应对气候变化。
其工作原理是:含有大量CO2的烟气经过膜组件时,CO2分子会相对更容易穿透膜壁,而其他气体分子则被膜材料截留,从而达到净化气体、捕获CO2的目的。
相比于传统的化学吸收法和物理吸附法,膜法碳捕集具有设备紧凑、能耗较低、操作简便等优点,但也存在膜材料的选择与优化、长期稳定性和耐久性等方面的挑战。
随着技术研发的进步,我国及国际上已有多项关于膜法碳捕集的研究项目取得重大进展,并成功建设了示范装置,实现了工业化规模的应用。
膜吸收CO2捕集技术的研究
针对不同的影响因素,可以采取不同的优化策略,如选择合适的吸收剂、调整操作条件、优化膜的性质等。
操作条件
操作压力、温度、气体流量等操作条件对CO2的吸收效果和膜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膜吸收法捕集CO2的影响因素
开发新型高选择性、高溶解度、低挥发性的吸收剂,提高CO2的吸收效果和膜的稳定性。
膜组件
吸收塔是用于吸收CO2的设备,通常由填料层、液体分布器、气体分布器、液位控制器等组成。吸收塔内装有吸收剂,CO2气体从塔顶进入,与吸收剂充分接触,完成吸收过程。
吸收塔
膜吸收法捕集CO2的过程与影响因素
03
膜吸收法捕集CO2的过程
吸收剂经过泵送至再生塔进行再生,释放出高浓度的CO2气体,用于后续的压缩、液化或提纯等处理。
选用适宜的膜材料和孔径,优化膜的厚度,以提高CO2的渗透通量和选择性。
采用先进的膜组件设计和制造技术,提高膜的利用率和稳定性,降低能耗和成本。
优化操作条件,如提高操作压力、降低操作温度、控制气体流量等,以改善CO2的吸收效果和膜的稳定性。
膜吸收法捕集CO2的优化策略
膜吸收法与其他CO2捕集技术的比较
扩散过程
溶解在膜中的CO2分子会向膜的另一侧扩散,这个过程称为扩散过程。扩散速度取决于CO2分子的扩散系数和膜的孔隙率。
吸收过程
在膜的另一侧,CO2分子被吸收剂吸收,这个过程称为吸收过程。吸收速度取决于吸收剂的性质和吸收条件,如吸收剂的浓度、温度和压力等。
膜的传质过程
膜吸收法的主要设备
膜组件是膜吸收法的主要设备之一,它由膜片和膜壳组成。膜片是制成一定形状的高分子材料,具有选择透过性。膜壳是用来支撑和保护膜片的容器。
膜吸收法的定义
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
的灾难性破坏 。 因此我们需要减少 C O : 的排放量。 C O 减排是一项 于烟气 中 C O 的回收 。目前 , 醇胺法是最常用的燃烧后捕集技术。 复杂 的工程 , 它需要 多种途径共同协调 。目前 , C O : 减排的途径 主 但是仍 然存 在一些 问题 , 例如对设备 的腐蚀性强 、 吸收量 小 、 能耗
1二 氧 化 碳 捕 集 技 术 现 状
为, 在溶 液 中氨和 C O : 反 应生成碳 酸铵 或者碳酸 氢铵 , 烟气 中的 二氧化硫 以及氮氧化物也可以生成硫酸铵和硝酸。 碳 酸氢铵在低
C C S是指从 C O 排放源 中将 C O 捕集 分离 , 并输送至封存 地 温下 即可分解 , 而且生成碳 酸氢铵后 氨的利用率较 高 , 因此在采 点, 使C O 与大气彻底隔绝 。 C C S的第 一步是 C O : 的捕集 , 它是最 集过 程中要严 格控制氨的浓度以及其 他条件 , 使生成 的碳酸氢铵
2 Co2 捕集技 术 的最新 进展
目前 , C C S技术仍 然很 不成 熟 ,其高成本 限制 了大规模 的应
因此 , 目前 降低 C O : 捕集成本是研究 的主流方向。 国内外学者 方 法 的特 点 和 适 用 范 围 。 最后对 C O : 捕 集 技 术 的发 展 方 向 进 行 了 用。 都对 此进行了研究。其 中, 氨法是 国外普遍认可 的技术 。其原理 展望 。
营, 已经 达 到 国 际水 平 。 据统计 , 我国 C C S的 现 场 试 验按 照时 间顺
1 . 1燃 烧前 捕集 技术
在燃烧之 前 , 煤等其他 固体燃料会 转变为气 态 , 置。
解为 H : 和C O的混合气 。该混合气通过水煤气 转换反应器会 变 3 总 结 和 展 望
二氧化碳捕集和利用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
二氧化碳捕集和利用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重大威胁。
如何有效地控制和减少CO2的排放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难题。
因此,发掘二氧化碳捕集和利用技术,减少CO2的排放已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急切需求。
本文将介绍二氧化碳捕集和利用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
一、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的现状目前,主要的CO2捕集技术包括吸收、吸附、离子液体和膜分离技术。
1. 吸收技术吸收技术是一种将二氧化碳物理或化学地吸收到溶液或稀释介质中的方法。
常见的吸收剂包括氨、醇和胺等物质。
吸收技术具有成熟的市场应用和商业化前景,目前在化肥、涂料和碳酸饮料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2. 吸附技术吸附技术是一种将二氧化碳通过吸附材料吸附或减少在气态中存在的方法。
吸附剂常见的材料包括硅胶、沸石和炭等。
此技术具有独特的环境适优性和高效性能,因此当前正积极开发和研究。
3. 离子液体技术离子液体技术是一种基于离子液体抽提二氧化碳的捕集技术。
离子液体在CO2的选择性抽提方面具有很强的先天性能,可从其他气体中分离和捕获。
因此,该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在催化剂、药物、和储能材料等方向有实际应用。
4. 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将二氧化碳从气体中通过严格分离的方法捕集。
这项技术具有选择性高、处理流程简单、模块化设计、操作和维护成本低等优点,在很多产业中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膜分离技术在电力、制药、石油和化学工业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二氧化碳利用技术现状目前,主要的二氧化碳利用技术包括化学转化、直接利用和生物化学利用。
1. 化学转化化学转化是将二氧化碳通过化学反应转化成碳化合物和持久性化学成分的方法。
这项技术已经在食品、医药和日化工业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并在研究期间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2. 直接利用直接利用是将二氧化碳通过无需化学反应的方法直接利用。
常见的直接利用包括植物固碳、稀饮料碳酸化、深度冷冻等。
膜气体吸收技术脱除电厂烟气二氧化碳的研究进展
效 率影 响 小 等 优 点 , 以及 操 作 中不 会 出 现 溢 流 、 鼓 泡 、 流和 夹带 等 问题 . 沟 随着 新 型高 分子 膜材 料 的 出 现 , 的制 膜工艺 、 的膜 分 离 过 程 的 发 展 、 软 件 新 新 膜
摘 要 : 绍 了 气体 分 离膜 技 术 、 膜 吸 收 技 术 和 气体 吸 收 膜 技 术 , 述 了膜 气 体 吸 收技 介 液 综
术 在 减 少 电 厂 模 拟 烟 气 C 排 放 中的研 究状 况 , 对 不 同类 型 的 电 厂 采 用 不 同工 艺 的 经 02 并
济 性 进 行 了比 较 分 析 . 结 了膜 气 体 吸 收 技 术 发 展 与 应 用 中存 在 的 不 足 , 出膜 气 体 吸 总 指 收 技 术 的发 展 前 景 .
第3 】卷 第 1期
21 0 0年 2 月
膜
科
学
与
技
术
v0 . 1 No 1 13 .
Fe . 2 1 b OO
M EM BRANE S E CI NCE AND TECHNOL OGY
膜气体 吸收技术脱除 电厂 烟气 二氧化碳 的研究进 展
彭海 媛 ,洪 凡
( 福建 省科 学 技术 信 息研究 所 , 州 300 ) 福 50 3
关键 词 :电厂 ; 气体 吸 收技 术 ;二 氧化碳 ;经 济性 分析 ; 02 除 ;模 拟烟 气 膜 C 脱 中 图分类 号 : TQo 8 8 2 . 文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1 0 — 9 4 2 1 ) 1O 1— 5 0 78 2 (0 1 0 一1 30
MDEA法脱除烟道气中二氧化碳的工艺设计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化学工程与工艺MDEA法脱除烟道气中二氧化碳的工艺设计一、前言温室气体CO2减排是目前大气污染治理的一大难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
吸附法、膜分离法、液膜法、有机胺吸收法、离子液循环吸收法等是CO2气体回收常用的方法。
通过对各种方法的原理及研究现状介绍,深入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存在的问题,选择出合适的二氧化碳捕集工艺并用化工模拟软件ASPEN进行模拟。
ASPEN由美国ASPEN TECH公司于上世纪80年代推向市场的大型通用流程模拟系统——Aspen Plus。
该软件具有完备的物性数据库,备有全面、广泛的化工单元操作模型,能方便地构成各种化工生产流程,提供一套功能强大的模型分析工具,它用严格和最新的计算方法,进行化工单元和全流程的模拟运算。
二、主体部分2.1二氧化碳的来源与危害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来源于发电、运输、工业、建筑业、动植物呼吸作用这六个方面。
其中人为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是能源生产和交通运输中的化石燃料燃烧,全世界以矿物燃料为动力的工厂和发电站以及机动车辆数不胜数,它们排放的废气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
二氧化碳为人类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其后方面。
最典型的就是温室效应,它致使冰川融化使得海平面上升。
温室效应还会影响大气环流,使球的水循环发生变化继而改变全球的降水量分布。
温室效应使得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社会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2.2二氧化碳的捕集工艺2.2.1 有机胺溶剂吸收法胺化合物吸收法主要有热钾碱法(苯菲尔法、砷碱法及空间位阻法等)和烷基醇胺法(MEA法、DEA法、MDEA法等),是国内应用最广的工艺之一,占70%。
其优点是:吸收效率高,工艺较简单;缺点为:再生能耗大;传质面积较小;会产生液泛、雾沫夹带、鼓泡现象发生,气液直接接触,对设备腐蚀性大;会产生环境污染物。
由于单一的胺吸收剂不能同时满足高吸收率和低再生能耗,故现在对有机胺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良:①使用复合胺:如在MDEA 中加入一些伯胺,能提高MDEA 的二氧化碳吸收速率,活化MDEA 法脱碳具有能耗低、气体净化度高、溶液稳定、挥发性低、对碳钢设备基本无腐蚀等优点,被众多的合成氨厂和甲醇厂所采用。
二氧化碳捕集与储存技术的研究进展
二氧化碳捕集与储存技术的研究进展一、引言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加,进而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其中,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其浓度的升高是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氧化碳捕集与储存技术”是解决全球气候变化的一项重要技术,其发展意义重大。
二、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的研究进展1.吸收剂捕集法利用吸收剂对燃烧排放的气体进行吸收,使二氧化碳与其他气体分离,是一种被广泛采用的二氧化碳捕集技术。
目前,主要的吸收剂包括胺类化合物、碳酸盐、离子液体等。
随着该技术的成熟,相关设备的成本不断降低,有望逐渐在实践中得到应用。
2.膜分离法膜分离技术是指利用半透膜将分子分离的技术,是一种高效、低成本的二氧化碳分离技术。
其中,溶剂渗透法和气体分离法是最为常见的两类方法。
目前,膜分离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化学、食品、药品等行业中,对于二氧化碳捕集领域的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三、二氧化碳储存技术的研究进展1.埋存法埋存法是指将二氧化碳直接储存在地下深层岩石或储层中的技术,是目前最为成熟的二氧化碳储存技术之一。
通过对地质条件、地下水化学特性、二氧化碳吸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可以确定合适的储存层和密封层,并对储存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
2.岩石矿物反应法岩石矿物反应法是指利用二氧化碳与岩石中的矿物质反应,形成稳定化的碳酸盐,达到长期储存的效果。
这种技术具有储存效果长久、风险低等优点,但需要注意二氧化碳的注入速度、注入量等因素,以避免岩石矿物质反应速率过快引起的地质风险。
四、存在的问题及展望当前,二氧化碳捕集与储存技术还面临一些挑战,主要包括技术成本较高、运营风险大、大规模应用难度较大等问题。
未来,需要通过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的紧密合作,共同解决这些问题。
同时,我们应当推进“绿色发展”,加大对新能源、节能减排、清洁能源等领域的投入,在源头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为二氧化碳捕集与储存技术的发展打下更好的基础。
五、结论总之,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的加剧,二氧化碳捕集与储存技术的研究显得越来越具有战略性和紧迫性。
二氧化碳分离技术及应用技术现状
二氧化碳分离技术及应用技术现状一、二氧化碳分离应用前景能源专家预测,到2030年全球二氧化碳(CO2)的排放量可能超过380亿吨,由此引发的温室效应将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
在国际上,二氧化碳作为化学品原料加以利用已初具规模。
目前全世界每年有近1.1亿吨二氧化碳被化学固定,尿素是固定二氧化碳的最大宗产品,每年消耗的二氧化碳超过7000万吨;其次是无机碳酸盐,每年达3000万吨;将二氧化碳加氢还原合成一氧化碳也已经达到600万吨。
此外,每年还有2万多吨二氧化碳用于合成药物中间体水杨酸及碳酸丙烯酯等。
实际上,二氧化碳利用的前提是如何持续稳定地获取二氧化碳资源,而这方面的技术已经基本成熟。
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涌说,目前我国已经掌握了碳捕集、分离与净化技术,在二氧化碳综合利用领域的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相当,这些都为我国实现二氧化碳资源化和规模化利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王献红也认为,我国二氧化碳的捕集技术已经基本成熟,可以从水泥厂、燃煤火力发电厂、炼钢厂、炼油厂、化肥厂的废气中大规模回收二氧化碳,国内的许多企业也有这方面的积极性。
二、二氧化碳分离技术捕集来自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燃料中的CO2目前有3个系统,即燃烧前、燃烧后和氧燃烧系统。
燃烧前系统是将烃类燃料转化为CO2和H2,从可燃气中分离出CO2集中应用,H2可用于氨和化肥的生产,以及石油提炼等;燃烧后捕集系统多指燃料燃烧后从烟气中捕集CO2技术,由于烟气中80%的成分为CO2,所以该系统也是目前捕集CO2最具前景的;氧化燃料系统是用氧代替空气作为燃料进行一次性燃烧,产生以水汽和CO2为主的烟道气体。
这种方法产生的烟道气体含CO2的浓度很高(占体积的80%以上),但此法需要首先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这就致使总的能耗大大增加。
氧化燃料作为在锅炉中捕集CO2的一种方法,目前尚处于研究阶段。
1、吸收分离法吸收分离法是利用吸收剂溶液对混合气进行洗涤来分离CO2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A GQ h , N — 吼l
u J) (
(.co l f iE 1S h0 l n 0 av
A i F N n 一 l NG we 弧g, A G Meg a , 一 l
, Q Ke f2 — a
gadA c1et E s iaJ o0 guIvr , n h 3 o 3 Ml ; n rlt‘I i : , at n atn l es Nac 孤g30 l ,C l 】 0l i i a
的发展方向进行 了展望 。 关键 词: 吸收法 ; 膜接触器 ; 烟气 ; 二氧化碳 膜 中图分类号 : 7 1 x O. 7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o 3 6 o ( o ) 一 0 8 O 1 o - 542 9 7 O 6 _ 7 O 0
S pa a i n fC02i Fl sby M e b a e r tO 0 n Ue Ga m r ne Abs r to n Chi O p= ni i na
近年来 ,随着世界各 国对温室效应 的 日 益重视 ,
分离回收主要的温室气体 c 2 o 已经成为一个研究热 点。 虽然我 国作为一个发展 中国家 , 根据《 京都议定书》 的规定 , 目前不需要承担 C 2 O 减排任务 , 但是我 国是 位于美国之后 的世界上第二大 C O 排放 国, 而且随着 经济 的快速发展 , 国能源消耗和 c )排放量在逐年 我 ( 2
增长 ,0 4 2 o 年我 国的能源方面的碳排放占全世界总排 放量 的 l. 预计 22 年这个 比例将增至 2 . [ 7 %, 5 00 3 %1 9 】 , 这样势必会 给我 国乃至全球带来更加严重 的气候和 生态负面效应, 比 因I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 c : O 的排放。 众所周知 ,我国是 以煤炭为主要一 次能源的国
目前膜接触器 中进行试验研究 的烟气均为模 拟 烟气 , 尚未看到针对实际烟气 中 C 2 0 进行吸收分离的 报道 。 国内的研究学者选用 的模拟烟气也各有不同。 刘 涛等 、 张卫东等Ⅱ、 司 张秀莉等【和郝欣等【采用 c 1 6 】 l 刁 0 和空气 的混合气进行研究 , 朱宝库和陈炜 等 、 黄冬
示 [6 5J _o
要针对该技术的传质性能进行研究 , 而单程试验更易
于考察不 同的操作条件和膜接触器结构对传质性能 的影 响规律 , 确定 合适 的吸收液和工况 , 建立相应 的
数学模型。随着研究的深入 , 一些研究者逐渐将着 眼 点放在连续吸收过程 的操作工艺等方面 , 对于循环吸 收c 2 O 的研究逐渐多了起来 ,相对于单程试验研究 ,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 然科 学基金 资助项 目(0 7o3 ; 566 8)江西省教 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 目( J 84 ) G J 29 0 作者简介 : 王秋华 (9 7 )女 , 17一 , 讲师 , 硕士 , 主要研究方 向为环境微生物和大气污染及其 控制 ,电话 )7l74o4 电子信箱 )h ag ejl . 。 ( 09一 o66 ( qw n @ cIx n tj c
循环试验主要利用再生装置对吸收 c 的吸收液 0后
富液进行再生 , 然后将再生后 的贫液送 回膜接触器 内 循环利用 , 再生的方式主要采用热再生 。
图2膜 吸 收 法 分 离 二 氧 化 碳 工 艺 流 程 示 意 图 Fg2Sh 撕c i n f ( lriI y i. c锄 a d C)s 'a 0 bae bop0 o 2ca t 1 m锄 rn srt n b a i
型 ; o d 等旧利用碳酸钾 吸收液进行化学反应对 D no 吸收率的影响特性 , 并建立 了详细的相关数学模型。 近年来 ,随着 国内外对 c 2 o 减排 的 日 益重视 , 国
流动方式 : 一种是 吸收液采用管程流动 ( 流经膜 内) , 烟气采用壳程流动( 流经膜外 ) 的方式 【 删 ; M , 另一种
在膜 吸收法 中研究 和使用最多 的是 中空纤维膜
接触器 ,中空纤 维膜接触器最早 应用于血 液充氧 ,
18 年 , i c se[ 首先提出将其用于工业应用 9 5 Q 和 us r l7
的可能性 , 随后这项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国外对膜吸收法工艺的研究起步较早 , 研究 内容 已经涉及该工艺的各个方面。 R I w l翻 如 ag a 采用水、 l a 氢 氧化钠和二 乙醇胺作吸收剂研究 了不 同尺寸的膜 组
吸收法 中,所处理 的混合气体和吸收液不直接接触 , 二者分别在膜两侧流动 , 所采用的微孑膜本身没有选 L
择性 , 只是起到隔离混合气体 和吸收液 的作用 , 微孔 膜上的微孔足够大 , 理论上可以允许膜一侧被分离的 气体分子不需要很高 的压力就可以穿过微孔膜到膜 另一侧 , 该过程主要依靠膜另一侧 吸收液的选择性 吸 收达到分离混合气体中某一组分的目的。 其吸收 C O 原理如图 l 所示。
a s rt n b O p i .Ba e 0 me i 协) u n t 胁 d e t I o n mb e a s r t n, 0 e l r wi a all ss f me r n O sd n l d c o o l 锄 n a f I e m b 0 p i t g t e m n I y i O 1 a O mb a e a s r t n i i a l y t m r c s ,a s I t n s l 吐 n,l e r n o tc 0 sal mb al b O p i n Ch n ,t e s se p 0 e s b o p i O u O O l O n mb a e c Ⅱ a tr I me rI m d e sI id P s t o u l e d V l p n r lO d s u s d t d e . 1 p cs ff t r e eO me t l l we e a s ic se . 1 e r :me 啪 e a s r t n;me rn O t c0 ;n e g s a b n d O i e 【 y wo ds mb bo pi o mb a e c n a tr u a ;c r O i x d as al O y we e l Jd me r r
第7 期
王秋华 。 等
我国膜吸收 法分 离烟气 中 c 2 o 的研究进展
特 点陶:
() 1气液两相 的界面是 固定 的 , 分别存在于膜孔
的研究 , 这些研究 中大多数研究者采用了相似的试验 流程 : 吸收液存储在容器 中, 试验 时吸收液经流量计 计量后进人膜接触器 , 在膜接触器 中吸收液与烟气逆 向流动 , 烟气 中 C)穿过 中空纤维膜的微孔与吸收液 ( 2 接触 , 而被 吸收液吸收 , 从 研究者分别在膜接触器 入 口和出口对吸收液和烟气进行取样分析 。目前的研究 中大多数采用 的是这样没有进行吸收液循环 的试验
兰等[、 1 樊智锋等 、 明 陆建刚等[ 以及朱广宇等闭利 2
用 c 2 N 的混合气进行研究 , 0和 2 张卫风 等田 删利用 c 2 2 0 的混合气来研究 c 2 O、 和 2 N 0 的吸收。 在这些研 究 中, 之所 以采用不同的气体和 c O 组成模拟烟气主 要是为 了在试验 中可 以方便 的调节进气 中 C O 的浓 度, 以便更好 的考察各种条件下的吸收情况 。 对 于气液两相在膜接触器内的流动 , 一般有两种
件吸收 c O 的情况 ; m 等【在聚四氟 乙烯微孔膜接 l 0 1 触器 中用不 同的吸收液从 c N 混合 气 中分 离 O和 2 c 2 on H aY o 等㈣在聚偏氟乙烯膜接触器 中, o ; o— w en s 采用混合吸收剂对于模拟烟气 中的 C 。 O 进行 了吸收 实验 ;e0 Fln和 J1e r as l n等 讨 论 了用 专 用 吸 收液 c 在多孔聚丙烯 中空纤维膜接触器上吸收 C 2 o o 的表现 , 并建立了膜接触器 内相关 的物质传输数学模
(. 1 华东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 院, 江西
摘
南 昌 3 0 1 ; 2浙江大学能源清洁利用 国家重点实验 室 , 3o3 . 浙江
杭州
302 ) l0 7
要 : 吸收法作为一种新型分离烟气 中二 氧化碳的方法 已受到越来越 多的关注。文章在介绍膜 、 吸收液 、 采用的膜接触器结构和膜材料 以及理论研究等 四个方 面对 我国膜吸收法 的研 究现状进 行了分析 , 对膜吸 收法 所 并
流程 聊 这主要是 由于在这些研究 中, , 研究学者主
的两侧表面处 ; ) ( 气液两相互不分散于另一相 ;3气 2 () 液两相的流动互不干扰 ,流 动特性各 自可 以进行调
整 ;4使用 中空纤维膜可以产生很大的比表面积 , () 有
效提高气液接触面积 。
膜吸收法 由于其在传质性能、 操作 、 能耗等方 面 具有 的优点 , 使得该技术具有很好 的应用前景 。 膜吸 收 法分离 吸收 c 2 用一 般装 置示 意 图如 图 2所 O所
是烟气采用管程流动( 流经膜 内)吸收液采用壳程流 , 动( 流经膜外 ) 的方式【 , 。虽然在 目 的研究 中, 】 前
烟 气
家 ,在我国约有 7 . 6 %的 c 2 8 O 是煤燃烧所排放 的, 作 为燃煤大户 , 燃煤电厂烟气 c O 排放量约占全 国总排 放量的 3 % ,因此燃煤电厂尾部烟气 c 8圈 0 的分离回 收尤其受到关注 。 目前可应用于燃煤烟气 中 c O 分离的方法众多 , 其中膜吸收法是 目 比较常用的分离方法之一[ 前 3 ] 。 膜 吸收法是将膜和普通吸收相结合而 出现 的一 种新型吸收过程。该技术主要采用的是微孑 膜。在膜 L
2SaeK yI b rtr f a IryUizd n IiI i , n 吐0 1 o7, .tt e a oa y0 nE lg lia o , eal Un瑚 0 ae e l j g Hag u30 2 a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