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工及膜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膜分离技术在化工中的应用
![膜分离技术在化工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7d29d616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e5.png)
膜分离技术在化工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化工行业在不断推进,膜分离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技术,已经被应用到了化工行业的很多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本文就来介绍一下膜分离技术在化工中的应用。
一、膜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膜分离技术是在膜的作用下,使溶液、混合气体等物质透过膜,分离出不同大小、形状、性质的物质的一种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是以膜作为物理屏障,通过膜的选择性过滤和筛选,实现不同物质的迅速分离。
膜分离技术不仅有高效过滤、分离和提纯的特点,而且还能在保留溶液和气体完整性的同时,实现一定程度的削弱、改变介质性质等效果。
二、1.水处理领域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膜分离技术可以用来处理各种污水,如酸性污水、电解污水、废油污水等,可以有效地去除溶解和悬浮性固体、重金属离子、有机物、微生物等。
同时,膜分离技术还可以用于制造高纯水,如电子工业中所需的纯水、空气净化行业中的净水等。
2.制药领域膜分离技术在制药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膜分离技术,可以分离出不同粒径和相对分子质量的物质。
例如,该技术可以用于生产高质量的注射用水,通过一步一步筛选,去除各种杂质和微生物,使其达到纯净的水质。
3.食品加工领域膜分离技术在食品行业的应用涉及到四大类:浓缩、分离、除菌和脱色。
如要生产浓缩果汁、乳制品、调味品等,在保留食品的原有口感、营养物质成分等的情况下,通过膜分离技术可以排除掉农药残留、乳清蛋白等杂质物质,使食品更加健康。
4.化学分离领域膜分离技术还可以在化学分离领域中应用。
通过膜分离技术,可以实现大分子物质和小分子物质的分离。
例如,通过膜分离技术还可以将混合的气体分离成几种组份,进行单一有用组份的提取。
5.环保领域膜分离技术在环保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通过膜分离技术可以处理地下水、含油废水、烟气脱硫等固、液、气三态污染物,从而实现环境污染的控制和治理。
三、膜分离技术的优势与传统的化工技术相比,膜分离技术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高效节能由于使用了膜作为过滤介质,因此可以实现无需加热、无需高压的过滤操作。
膜分离技术在生物化工中的应用
![膜分离技术在生物化工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6ffd04cc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0e.png)
膜分离技术在生物化工中的应用
膜分离技术是一种基于物质的分子大小、形状、电性等不同特性,利用膜的透过性进行分离、纯化、浓缩的技术。
目前,膜分离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工领域,包括制药、食品、生物医药等方面。
在制药领域,利用膜分离技术可以对药物进行高效、低成本、高纯度的分离和纯化。
比如,利用超滤膜可以将蛋白质从杂质中分离出来,制备高纯度的生物制品。
同时,膜分离技术还可以用于制药废水的处理,将废水中的药物残留物进行分离、浓缩,达到节约资源和环保的目的。
在食品领域,膜分离技术可以用于酸奶、果汁、啤酒等制品的生产中。
比如,利用微滤膜可以将牛奶中的脂肪、蛋白质、乳糖等分离出来,制备出低脂、高蛋白的乳制品。
在生物医药领域,膜分离技术可以用于细胞培养、生物反应器等方面。
比如,利用微孔滤膜可以将细胞培养液中的细胞分离出来,进行细胞培养、鉴定和筛选。
总的来说,膜分离技术在生物化工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提高产品质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对于生物化工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1 -。
膜分离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
![膜分离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4cd9864e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84.png)
膜分离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膜分离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分离技术,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膜分离技术,利用特定的膜材料对混合物中的不同组分进行选择性分离,具有操作简便、能耗低、分离效果好等优点,因此在化工、环保、食品、医药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旨在对膜分离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全面的综述,分析各类膜材料的性能特点,探讨膜分离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现状,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膜分离技术的深入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膜分离技术的分类与特点膜分离技术是一种基于膜的选择性渗透原理,用于分离、提纯和浓缩溶液中的不同组分的高效分离技术。
根据其分离机制和操作原理,膜分离技术主要分为以下几类,并各自具有其独特的特点。
微滤(Microfiltration,MF):微滤膜通常具有较大的孔径,能够有效截留溶液中的悬浮物、颗粒物和细菌等。
其特点是操作简单、高通量、低能耗,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食品加工和制药等领域。
超滤(Ultrafiltration,UF):超滤膜的孔径介于微滤和纳滤之间,能够截留分子量较大的溶质和胶体物质。
超滤技术具有分离效果好、操作简便、对热敏性物质损伤小等优点,常用于蛋白质、酶等生物大分子的分离和纯化。
纳滤(Nanofiltration,NF):纳滤膜的孔径较小,能够截留分子量较小的溶质和无机盐。
纳滤技术具有对有机物和无机盐的高效分离能力,且能在较低的操作压力下实现较高的分离效率,适用于水软化、废水处理和食品工业等领域。
反渗透(Reverse Osmosis,RO):反渗透膜具有极小的孔径,能够截留溶液中的绝大多数溶质,实现高纯度水的制备。
反渗透技术具有分离效果好、产水水质高、操作稳定等优点,是海水淡化、苦咸水脱盐、工业废水处理等领域的首选技术。
电渗析(Electrodialysis,ED):电渗析技术利用电场作用下的离子迁移原理,实现溶液中阴阳离子的分离。
膜分离在石油化工领域中的应用_现状、挑战及机遇
![膜分离在石油化工领域中的应用_现状、挑战及机遇](https://img.taocdn.com/s3/m/c586e307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d8.png)
膜分离在石油化工领域中的应用_现状、挑战及机遇膜分离在石油化工领域中的应用:现状、挑战及机遇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石油化工行业在全球范围内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石油化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废气的处理一直是该行业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
为了寻找高效、环保的处理方法,膜分离技术逐渐在石油化工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探讨膜分离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现状、挑战及机遇。
一、膜分离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现状1.废水处理应用在炼油厂和化工厂中,产生大量的废水需要进行处理。
传统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效率较低且成本较高,而膜分离技术由于其高效、低成本、易操作的特点成为处理废水的理想选择。
膜分离技术可以通过反渗透膜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油脂、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此外,超滤膜和微滤膜也可以用于去除废水中的胶体、细菌等微生物。
2.气体分离应用除了废水处理,膜分离还可以应用于石油化工中的气体分离。
例如,膜分离技术可以用于炼油厂的轻烃回收和重烃分离。
通过选择合适的膜材料和工艺条件,可以实现轻烃的高效分离和回收,从而降低能耗和环境污染。
3.液体分离应用膜分离技术在石油化工领域还可以应用于液体分离。
例如,在炼油厂的蒸馏过程中,通过在蒸馏塔中设置特定的膜分离器,可以实现高效的分馏。
此外,膜分离还可以用于溶剂回收、催化剂分离等方面。
二、膜分离在石油化工中的挑战尽管膜分离在石油化工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不同的废水和气体具有不同的成分和污染程度,因此需要选择适合的膜材料和工艺条件。
其次,由于石油化工过程中常常存在高温、高压、腐蚀性气体和液体的情况,膜材料的稳定性和防污性能要求较高。
此外,大规模应用膜分离技术需要大量的膜、设备和能源投入,成本较高。
因此,如何降低成本、提高膜的寿命和抗污染性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膜分离在石油化工中的机遇尽管膜分离在石油化工领域面临挑战,但也存在巨大的机遇。
首先,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新型高性能的膜材料不断涌现,如特殊聚合物膜、无机复合膜等。
[化工分离技术论文]膜分离技术
![[化工分离技术论文]膜分离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a33d5bc5284ac850ac02425b.png)
[化工分离技术论文]膜分离技术化工分离技术是通过采用化工设备的专有作用,对相应的化合物质利用其表现出来的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对整体化合物就行有效分离的一个技术,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化工分离技术论文,谢谢你的阅读。
化工分离技术论文篇一化工分离技术新技术研究与进展[摘要]本文主要从现今化工分离技术的应用范围和化工分离技术的新进展方向进行分析,并结合市场社会的要求,对化工分离技术的成本要求进行评价,并最终以活性炭纤维(ACF)投入市场应用的例子来阐明化工分离技术新技术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化工分离技术;新技术;应用前景中图分类号:TQ0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化工分离技术是通过采用化工设备的专有作用,对相应的化合物质利用其表现出来的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对整体化合物就行有效分离的一个技术,是化工研究整体的一个重要分支,在所有的化工生产中,化工分离这一技术都贯穿在整个的生产过程中。
从化工分离技术的发展历史来看,化工分离技术逐渐原来的单一理论研究逐渐转变为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并在能源、生物、环境等领域进行切实有效的化工分离技术实践,把理论知识利用到现实生活中,方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而在此基础上,化工分离技术又产生了新的分离技术方式,可以运用于更多的领域,这种更大程度上的化工分离技术的普及使得化工分离技术的发展逐渐变得成熟。
一、现今化工分离技术新技术的应用范围1、环境保护工程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原来越成熟和科技运用的越来越普及,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环境污染的现实情况却是很让人担忧。
各种废水及其他污染物的肆意排放使得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不断下降,甚至因为有些废气、废水的慢性污染,人们还会因此患上一些不治之症。
例如上世纪很有名的日本水俣病。
从化工分离的角度来看,在很多工业制造过程中排出的各种废气、废水并不是别无它用的,无论是硫法都能得到很好的回收利用。
这样就能使得废物在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能够进行工业生产的再循环利用,而不像生化处理或肆意排放那样的简单处理方法,无论是对人还是对环境都没有任何有效利用价值。
膜分离的实验报告
![膜分离的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c00a18f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43.png)
膜分离的实验报告1. 引言膜分离是一种将混合物中的组分通过膜进行分离的方法,广泛应用于化工、生物工程、环保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膜分离技术研究某种混合物中的组分分离效果,并探究影响膜分离效果的因素。
2. 实验材料与方法2.1 实验材料- 膜分离装置:包括膜分离膜、膜分离模块等。
- 混合物:包含A、B两种组分的溶液。
2.2 实验方法1. 将混合物注入膜分离装置中,并施加适当的压力。
2. 收集透过膜的溶液,并分别用适当的方法对溶液中的A、B两种组分进行定量分析。
3. 改变压力、膜材料等条件,多次进行实验,探究对膜分离效果的影响。
3.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多次实验,得到了不同条件下的膜分离效果。
下表为部分实验结果:实验次数压力(MPa) A组分透过量(mg) B组分透过量(mg)1 1 10 202 1.5 15 183 2 18 154 1 8 255 2 16 17分析以上数据可知,压力对膜分离效果有影响,压力越大,组分透过量越大。
但压力过大也可能导致膜的破损或堵塞,影响膜的使用寿命。
另外,由于不同组分的性质不同,可能对膜具有不同的透过性,从而导致透过量的差异。
4. 结论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膜分离的实际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压力可以提高膜分离的效果。
但需要注意,过高的压力可能会损坏膜的结构,影响使用寿命。
此外,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性质也会影响膜的透过性,因此选择合适的膜材料也是膜分离的关键因素。
5. 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膜分离技术的应用,探究了膜分离效果和影响因素。
实验结果表明,在适当的压力下,膜分离可以有效地将混合物中的组分分离,达到预期的效果。
同时,由于膜分离涉及到膜的选择和应用条件的调整,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膜材料的选择和操作条件的优化,以达到最佳的分离效果。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不仅对膜分离的原理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获得了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生物分离工程的趋势
![生物分离工程的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9e4432b6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97.png)
生物分离工程的趋势生物分离工程是一门综合应用了生物学、化学、生物化工等学科理论与方法的工程学科,主要研究如何利用各种分离方式与技术,将混合物中的生物体或生物产物从其他成分中分离出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工程应用的推广,生物分离工程也在不断发展和壮大。
本文将从技术创新、设备改进以及应用拓展等方面介绍生物分离工程的趋势。
1. 技术创新随着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领域的不断突破和发展,一些新的技术和方法也被应用到生物分离工程中。
例如,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的生物分离、膜分离技术和离子交换层析技术等,不仅能提高分离效率和纯度,还能节省工艺流程和能源消耗。
此外,生物分离工程中的仿生技术、纳米技术、微流控技术等也将不断创新和完善,以更好地满足不同的分离需求。
2. 设备改进随着生物分离工程的发展,分离设备也在不断创新与改进。
例如,现代分离技术中使用的离心机、过滤设备、分离柱等都在不断升级和优化,以提高效率、减少损失,并降低操作难度。
此外,一些新型的设备,如超临界流体萃取设备、逆渗透装置等也逐渐在生物分离工程中得到应用,使分离工艺更加可行和经济。
3. 应用拓展生物分离工程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展和延伸,尤其是在生物制药、生物能源、农业生产等领域。
例如,生物制药中的提纯工艺、配方改进等都需要生物分离工程的支持与发展。
另外,生物能源领域的生物质分离、生物能源的利用与回收等方面也需要生物分离工程的技术支持。
农业生产中,生物分离工程可以帮助提取农产品中的有用成分,优化生产流程与方法,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与市场竞争力。
4. 环保技术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生物分离工程也在朝着绿色环保方向发展。
例如,采用可再生材料制造分离设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使用低能耗技术,降低能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推广废物再生利用技术,降低生物制造过程中的废物处理难度和成本等。
绿色环保技术的发展将为生物分离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生物分离工程是一个多学科交叉与融合的工程学科,其发展前景广阔且应用领域广泛。
膜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
![膜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73def0ee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50.png)
应用于工业 [2] 。 膜分离不仅可以对固体的溶质进行分离, 也可
以对溶液中溶解的气体进行分离, 随着工业的发展, 膜分离技
术已经广泛应用在包括医药、 食品、 化学等众多行业中并发挥
举足轻重的作用。 膜分离技术与常规的蒸发和蒸馏相比, 膜技
摘 要: 膜分离技术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 作为一种新型且高效的分离技术在当前具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 进而得到了迅
速的发展。 目前膜分离技术日益成熟, 已在环保、 医药、 生物、 化工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对膜分离技术的特点与分离
原理及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 且分析了不同类型常用膜技术的特点及其应用的范围, 提出了膜技术发展研究中存在的
难去除, 丢弃时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12-13] , 给企业带来过高的
成本。
2 常用的膜分离技术分类
膜分离作为一种新兴且高效的分离技术, 进而得到了迅速
的发展, 在日常的应用领域不断的拓展。 膜分离技术是利用膜
的选择透过性, 当前在实际应用中较为普遍的膜技术包括; 微
滤、 纳滤、 超滤、 反渗透、 电渗析等。
泛的为有机膜, 但其机械强度差, 不耐酸碱, 无法在高温下作
业, 难以满足工业需求。 无机膜受限于制造水平、 技术、 材料
等方面, 也存在着质脆易损坏、 制造成本偏高等。 并且溶液中
可能存在的颗粒会划伤膜, 膜的微孔很小, 容易被污染物堵塞
和污染, 需要定期进行清洗, 在大多数情况下, 附着的污染物
备的膜具有较高的凝结温度可实现快速的相分离, 并具有大孔
径和疏松孔结构, 处理后纤维素膜的水通量增加了 7 倍。 猪油
和食品废水纳米乳的排油率高于 98% 。 纤维素微滤膜可以以绿
膜分离技术在化学工艺中的应用研究
![膜分离技术在化学工艺中的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93a75de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4d.png)
膜分离技术在化学工艺中的应用研究近年来,膜分离技术在化学工艺、环保和制药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膜分离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膜分离技术在化学工艺中的应用研究。
一、膜分离技术概述膜分离技术是指通过对物质分子大小、形态、电荷和亲水亲油性等物理和化学性质的不同利用分离膜进行分离的过程。
它是一种新型分离技术,具有操作简便、能耗低、对环境友好、选择性好等优点。
在化工行业中,膜分离技术主要应用于物质的分离、纯化和浓缩,如有机溶剂的回收、CO2的提纯等。
膜分离技术最大的优点在于其高效性和低成本性。
因此,在现代化学工艺中,膜分离技术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分离技术。
二、化学工艺中的膜分离技术1. 有机溶剂的回收在化学工艺中,有机溶剂的回收一直是一个难点问题。
传统的蒸馏法回收有机溶剂成本高、能耗大、对环境污染大,因此,膜分离技术的应用寻求了一种解决有机溶剂回收的新路径。
有机溶剂的回收通常采用膜分离技术中的渗透蒸发法。
该方法的原理是通过半透膜将溶剂从水中提取出来,再将浓缩后的溶液经过蒸发器进行蒸发提纯,实现有机溶剂的回收。
相对于传统蒸馏法,该方法不仅能够节省能源开支,还可以减少工艺流程,达到经济高效。
2. 气体的纯化二氧化碳、氮气等气体的纯化也是化学工艺中普遍使用的一种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中的气体纯化原理是半透膜对于气体的选择性,通常采用的是气体渗透膜。
该方法对于二氧化碳还可以直接将其回收用于工业用途。
3. 离子交换离子交换也是膜分离技术在化学工艺中应用的重点领域之一。
离子交换是利用离子交换膜对离子进行选择性吸收和释放的过程。
离子交换的应用特别广泛,如对于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的去除等。
三、膜分离技术的未来展望未来,膜分离技术的应用将持续扩展。
其中,生物医学领域尤其引人注目。
膜分离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制药、生物技术以及医学设备。
此外,膜分离技术的发展还将以提升膜分离材料性能为主要方向。
膜分离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
![膜分离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182153956bec0975f465e261.png)
以高分子分离膜为代表的膜分离技术作为一种 新型、高效流体分离单元操作技术, 30 年来取得了 令人瞩目的飞速发展。 1.1 反渗透膜的应用现状
在各种膜分离技术中, 反渗透技术是近年来国 内应用最成功、发展最快、普及最广的一种。反渗透 技术的应用已带动我国水处理行业全年 10 亿人民 币以上的产值。
[摘 要]综述了几种高分子膜和无机陶瓷膜的应用现状、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分离; 高分子膜; 无机膜; 陶瓷膜
[中图分类号] TQ 028. 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 5095( 2006) 04- 0050- 04
半个世纪以来, 膜分离技术成为一项高效节能 的新型技术。在能源紧张、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 的今天, 产业界和科技界把膜过程视为 21 世纪工业 技术改造中的一项极为重要的新技术。膜技术在食 品加工、海水淡化、纯水、超纯水制备、医药、生物、环 保等领域得到了开发和应用。
在国外, 纳滤膜最大应用市场的饮用水领域, 主 要 用 于 脱 除 三 卤 甲 烷 中 间 体( THM) 、异 味 、色 度 、农 药、合成洗涤剂、可溶有机物、Ca、Mg 等硬度成分。今 后国内在此领域会逐步有较大突破。目前在饮用水 领域还主要使用与反渗透膜材质相同的聚酰胺纳滤 膜。纳滤膜另一个很有前途的应用领域是环保和废 水处理; 纳滤膜应用开发较为热门的一个领域是各 种医药、生化、食品、化工物料水溶液的分离、精制或 浓缩过程。
·52·
河北化工
第4期
体) 被膜截留而达到分离、浓缩、纯化和环保等目的。 陶瓷超滤膜是以氧化铝、氧化钛等作为基本材
料, 以不同规格的陶瓷管为支撑体, 经表面涂膜、高 温烧制而成。由于其耐酸碱、耐高温和在极端环境下 的化学稳定性, 又由于陶瓷超滤膜的孔径在 0. 2 μm 以下, 可以成功地实现分子级过滤, 因此它主要用于 对液态、气态混合物进行过滤分离, 可以取代传统的 离心、蒸发、精馏、过滤等分离技术, 达到提高产品质 量、降低生产成本的目标, 应用领域极为广泛。 2. 2. 2 主要应用
先进分离技术的应用与优化研究进展
![先进分离技术的应用与优化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32ae3249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f7.png)
先进分离技术的应用与优化研究进展在现代工业和科学研究中,分离技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从化工生产中的物质提纯,到环境保护中的污染物去除,再到生物医学领域中的细胞分离,先进分离技术的应用无处不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对分离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提高分离效率和纯度,还要降低能耗和成本,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因此,对先进分离技术的应用与优化研究一直是学术界和工业界关注的热点。
一、先进分离技术的类型与特点先进分离技术种类繁多,常见的包括膜分离技术、萃取分离技术、吸附分离技术、色谱分离技术等。
膜分离技术是利用具有选择性透过功能的膜,在压力差、浓度差或电位差等驱动力的作用下,实现混合物中不同组分的分离。
其优点是操作简单、能耗低、无相变,但膜的成本较高且易受污染。
萃取分离技术则是基于溶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实现溶质的转移和分离。
这种技术具有分离效率高、选择性好的特点,但有机溶剂的使用可能带来环境问题。
吸附分离技术依靠吸附剂对不同组分的吸附能力差异来进行分离,具有操作灵活、可重复使用等优点,但吸附剂的再生往往需要较高的能量。
色谱分离技术通过混合物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差异实现分离,具有分离效果好、分辨率高的优势,但设备复杂、操作成本较高。
二、先进分离技术的应用领域(一)化工领域在化工生产中,先进分离技术广泛用于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等行业。
例如,膜分离技术可用于气体分离、液体分离和反渗透等过程,提高产品纯度和收率。
萃取分离技术常用于化工原料的提取和提纯,如从植物中提取天然药物成分。
(二)环境保护在环境保护方面,先进分离技术在废水处理、废气净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膜生物反应器可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和微生物,吸附技术可用于去除废气中的有害气体。
(三)生物医学在生物医学领域,细胞分离、蛋白质纯化等都离不开先进分离技术。
例如,色谱技术可用于分离和纯化生物大分子,为药物研发和疾病诊断提供支持。
膜分离技术在生物化工中的应用
![膜分离技术在生物化工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ba366272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04.png)
膜分离技术在生物化工中的应用摘要:在科技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的条件下,生物化工产业也受到人们高度重视。
而在开展一系列生物化工工程时,还需要按照生物化工要求进行一系列分离工作,这就应在其中应用膜生物技术,强化分离工作在生物化工中的作用效果,继而实现生物化工工程顺利开展的目标。
关键词:膜分离技术;生物化工;应用引言由于当今社会生活生产水平的提高,生物化工技术已经成为了当下新型的高科技技术领域中一项不可或缺的技术。
这项技术是融入了生物化学以及细胞生物学等理论上共同发展的一门新型技术。
当中也离不开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等几项技术。
在当今的世界环境下,想要重点发展经济建设,就离不开这项新兴的技术工程。
医疗和农产品是当前这项技术延伸发展最具有代表性的两个领域。
而膜分离技术是生物化工领域中最有前景和发展空间的一项技术。
1生物化工分离过程的重要性生物化学工程中,生物化工的分离过程占据主导地位,何为生物化工分离技术,它指的就是,我们使用到的生物产品都是从发酵液以及与其有关的酶反应液中所结合分离出来的产物,可以有效地将技术与生产力之间转变。
通常来说,生物化工技术的原理指的是,生物产品通过生物化工技术的运用,从一些相对杂质比较较高的发酵液中提取与分离出来的产品。
因此,通过技术来获取更高纯度的生物产品作为原理来实现的。
此项技术中需要注意到的是,我们必须通过生物化工技术才能够获得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产品。
显而易见,生物化工工业化离不开生物化工技术的参与,相关产物的分离过程,一般情况下是具有一定难度的,主要是由于原料液的含量较低导致的。
它的一个技术要求,以及生物产品本身的质量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从而导致很难分离出相对高质量的生物产品。
所以,我们想要开发出新的分离技术以及措施,就必须着重于提高生物相关产业的经济效益。
2膜分离技术2.1微滤膜分离技术对于微滤膜分离技术来说,其中采取的过滤膜具备孔隙多且小的特点。
在生物化工中应用微滤膜分离技术,应将筛分模式与微滤膜分离技术结合到一起,同时在混合物分离过滤过程中引入一系列外在压力,确保大分子和相关溶剂能够顺利通过滤膜。
膜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当前应用领域和前景展望
![膜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当前应用领域和前景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2b8db9e7856a561252d36fbd.png)
膜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当前应用领域和前景展望丁西(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江苏无锡)摘要:介绍了膜分离技术的发展,综述了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电渗析的分离原理,各种膜分离过程的影响因素。
并且概述了膜分离技术在当前各领域的应用,着重介绍了膜分离技术在乳制品加工、油脂加工和葡萄酒酿造等方面的应用,并展望了膜分离技术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膜分离技术;原理;应用;前景膜分离技术是一项高新技术,虽然二百多年以前人们便已发现膜分离现象,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开始,由于美国埃克森公司第一张工业用膜的诞生,膜技术才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膜技术的发展虽然不长,但因为膜技术独具优越性,目前在工业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例如在环保、水处理、化工、冶金、能源、医药、食品、仿生等领域。
膜分离技术是指借助于外界能量或化学位差的推动,通过特定膜的渗透作用,实现对两组分或多组分混合的液体或气体进行分离、分级、提纯以及浓缩富集的技术。
目前常见的膜分离过程可分为以下几种,微滤(Microfiltration,MF)、超滤(Ultrafiltration,UF)、纳滤(Nanofiltration,UF)、反渗透(Reverseosmosis,RO)、电渗析(Electrodialysis,ED)等。
膜分离技术具有过程简单、无二次污染、分离系数大、无相变、高效、节能等优点,操作无需特许条件,可在常温下进行,也可直接放大。
对于性质相似组分的分离,该技术具有独特优势,而且可以与常规分离方法联合应用。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它作为国家的重点发展项目。
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目前在该技术上已处于领先地位;我国从“六五”到973 计划也一直将其列为重点支持项目,国发展改革委员会颁布了组织实施膜技术及其应用产业化专项公告。
1.膜分离技术的分离原理和特点1.1微滤微滤是发展最早、制备技术最成熟的膜形式之一,孔径在0.05~10μm之间,可以将细菌、微粒、亚微粒、胶团等不溶物除去,滤液纯净,国际上通称为绝对过滤。
膜分离技术在生物化工中的应用
![膜分离技术在生物化工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3709d55b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35.png)
膜分离技术在生物化工中的应用摘要:膜分离技术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工领域的重要分离技术,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优势。
分析了膜分离技术在生物化工中的应用。
首先介绍了膜分离技术的原理和分类,然后详细探讨了其在生物反应器中的应用,包括废水处理、发酵过程中的产物回收和提纯、酶反应等方面。
同时,还讨论了膜分离技术在蛋白质分离纯化和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最后总结了膜分离技术的优点和挑战,并展望了其在生物化工中的未来发展前景。
关键词:膜分离技术;生物化工;应用引言生物化工领域对于高效和经济的分离技术的需求日益增长。
传统分离方法存在能耗高、产品损失大、环境污染等问题,而膜分离技术因其高效、节能和环保等优点逐渐成为生物化工过程中的重要技术。
1.膜分离技术的原理膜分离技术的原理是基于不同组分的传质特性和膜的分离效应。
可以通过以下两种主要机制进行膜分离:1.压力驱动膜分离:根据溶质在溶剂中的分子大小和形状,利用孔隙型膜筛选分离不同分子量的物质。
较大的分子和颗粒被滞留在膜上,而较小的溶质可以通过膜孔径,在透膜过程中被分离出来。
通过施加高压使溶剂逆向渗透通过半透膜,从而去除其中的杂质和溶解物质。
该过程不依赖分子大小,主要取决于溶剂的渗透性能。
2.浓度驱动膜分离:该机制是利用溶液组分在浓度差驱动下的扩散作用,在膜表面或膜孔中发生物质的传输,实现分离。
由于溶剂和溶质在膜上的迁移速率不同,根据溶质在膜中的浓度梯度进行分离。
常见的渗透膜分离技术包括蒸发浓缩、析出结晶和气体渗透等。
利用膜内的电场或利用特定的离子交换膜,在电场驱动下实现离子、离子对或离子聚集体的选择性传输和分离。
2.膜分离技术的分类2.1压力驱动膜分离压力驱动膜分离是利用外部压力推动溶液通过膜进行分离的技术。
常见的压力驱动膜分离技术包括:微滤(Microfiltration,MF):利用孔径较大的微孔膜,通常用来分离尺寸较大的悬浮物、细菌、胶体等。
超滤(Ultrafiltration,UF):利用具有更小孔径的超滤膜,用于分离分子量较大的物质,如大分子蛋白质、高聚物等。
生物化工及膜分离技术
![生物化工及膜分离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a693d12f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81.png)
生物化工及膜分离技术摘要:生物化工作为生物学、化学以及工程学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生物体或是生物活性物质参与过程的理论以及技术。
生物技术通过生物学、分子学、细胞学等内容的融合,对重组DNA技术以及细胞技术进行研究,实现了基因工程以及细胞工程等创新技术的构建。
生物化工技术发展中作为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研究内容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
膜分离技术使用中,大部分的产品要求较高的纯度,而且也应该具备生物活性,在实验中容易受到化学、生物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现阶段生物化工及膜分离技术使用中,应该针对技术特点,进行膜分离技术的科学选择,实现膜分离技术的有效使用。
关键词:生物化工;膜分离技术1膜分离技术的原理与特点膜分离是一种在膜的施加压力以允许组分选择性地透过膜并被分离的技术。
膜是一种选择性透过的材料,在流体经过时可允许一种或几种物质透过,其他物质被截留,从而达到分离、纯化等目的。
膜分离现象的提出最早出现于18世纪,而真正得到发展是在20世纪中后期,膜分离技术才开始真正的应用于工业。
膜分离不仅可以对固体的溶质进行分离,也可以对溶液中溶解的气体进行分离,随着工业的发展,膜分离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包括医药、食品、化学等众多行业中并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膜分离技术与常规的蒸发和蒸馏相比,膜技术因其能耗低,操作时间短,安全性好等优点而被广泛用于分离和纯化。
膜分离技术被认为是可持续工艺和绿色工程发展的关键技术。
连续运行(无需再生步骤,简单的过程),占地面积小(模块的大比表面积,强化工艺)和环境友好的操作(不涉及化学反应,不产生二次产品,不产生废物)通常被认为是主要优势。
膜分离的规模与处理能力范围较为广泛,可将纳米级粒子分离,并且可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分离。
膜分离操作的高能量效率主要是由于它们不存在相变,分离的条件比较温和,这通常被认为是其最吸引人的特性之一。
先进的膜材料性能和优化的工艺设计有望为高效分离提供出色的机会。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当今,该技术在水净化和海水淡化或以致密的聚合物膜作为分离层的气体分离中非常流行。
生物膜法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生物膜法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8bc29c3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f3.png)
生物膜法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一、本文概述生物膜法,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能源开发和工业生产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旨在全面分析和探讨生物膜法的应用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我们将概述生物膜法的基本原理和分类,以便读者对其有清晰的认识。
随后,我们将详细介绍生物膜法在污水处理、废气处理、生物能源生产等方面的应用现状,以及在这些领域中取得的成效和挑战。
我们将探讨生物膜法的发展前景,包括技术创新、应用领域拓展和市场潜力等方面。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生物膜法的视角,为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推广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生物膜法应用现状分析生物膜法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技术,在多个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污水处理领域,生物膜法以其高效、稳定、低能耗等特性,成为了主流的处理技术之一。
在食品工业中,生物膜法也被用于发酵、分离和纯化等过程中,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生物膜法还在农业、制药、化工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尽管生物膜法应用广泛,但其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生物膜法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才能形成稳定的生物膜,这对于一些需要快速处理的场合可能并不适用。
生物膜法在操作过程中易受到温度、pH值、营养物质等环境因素的影响,需要严格控制操作条件以保证处理效果。
生物膜法在处理某些特定污染物时可能效果不佳,需要结合其他技术进行处理。
针对以上问题,目前研究者们正在不断探索新的生物膜材料、优化生物膜结构、提高生物膜的耐冲击负荷能力等方面的研究。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膜法与其他技术的结合也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如生物膜法与纳米技术、基因工程等技术的结合,有望进一步提高生物膜法的处理效果和应用范围。
生物膜法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技术,在多个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虽然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相信生物膜法在未来的应用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三、生物膜法的技术创新与进展近年来,生物膜法作为一种重要的废水处理技术,在技术创新与进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突破。
膜分离技术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
![膜分离技术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4a7c079a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c2.png)
3、生物技术领域
3、生物技术领域
膜分离技术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生物发酵、生物医药、生物环保 等。其中,生物发酵是膜分离技术最重要的应用之一,通过膜分离技术可以有效 地分离和纯化发酵液中的细胞和细胞代谢产物。在生物医药领域,膜分离技术可 以用于药物提取、药物合成、医学检验等,提高药物的纯度和疗效,以及检测疾 病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在生物环保领域,膜分离技术可以用于污水处理、废气处 理等,实现废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
结论
未来,随着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和发展方向的改变,膜分离技术将迎来更多 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更加重视膜分离技术的创新和 应用拓展,加强过程优化和智能化控制等方面的研究,推动膜分离技术的可持续 发展。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关键词:membranes, separation, purification, filtration, desalination, water treatment, energy production, biotechnology, medicin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膜分离技术的离技术是指利用具有选择性的薄膜,将混合物中的不同组分进行分离、 纯化或富集。膜材料通常为高分子聚合物或无机材料,通过特殊的制造工艺制成 具有不同孔径、厚度、材质和亲疏水性的分离膜。膜分离过程包括物理吸附、化 学反应和物理化学作用等,常见的膜分离方式有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电 渗析等。
4、医药领域
4、医药领域
膜分离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药物分离、药物纯化、血液透析等。 其中,药物分离和药物纯化是膜分离技术最重要的应用之一,通过膜分离技术可 以有效地分离和纯化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和杂质,提高药物的质量和疗效。在血液 透析中,膜分离技术可以用于治疗肾功能衰竭等疾病,通过清除血液中的有害物 质和过多的水分,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膜分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膜分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4aa35b99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ab.png)
膜分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一、引言膜分离技术是一种利用半透膜对物质进行分离的过程。
它是化工、制药、食品、饮料等众多领域中很重要的技术。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膜分离技术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从膜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不同类型的膜、膜的选择、膜的制备以及膜分离技术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膜分离技术基本原理膜分离技术是一种物理分离技术,它利用半透膜对物质进行分离,而半透膜一词是指既能够通过分子扩散等动力学过程实现小分子从高浓度区到低浓度区的透过,而对大分子、离子等成分,由于膜孔径过小,不能穿过膜,在膜孔的阻挡下而保留在原管道中。
三、不同类型的膜1. 超滤膜:超滤膜是应用最广的一种膜,它的表面有许多的孔隙,在处理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水体污染物时,超滤膜有很好的过滤效果。
例如二氧化硅、多种有机物质、蛋白质等。
2. 压力膜:压力膜分为两种,一种是微孔膜,另一种是纳滤膜。
它们主要用于去除水体中的病原微生物和去除颜料等物质。
3. 离子交换膜:离子交换膜是一种能够换离子的膜。
它能够对离子进行选择性分离和提取。
例如,膜过滤法就用到了离子交换膜。
四、膜的选择和制备在实际应用中,膜的选择通常依据不同的工艺需要和取得的效果。
制备膜的方式有很多种,如涂覆、撑式、浸渍、热压等。
5. 不同的膜使用范围不同:在膜分离领域,有很多不同的膜,但使用范围却互不相同,例如ULP-21超滤膜广泛应用于纯水制造和海水淡化领域;而NF270是一种优秀的纳滤膜,在海水的淡化、饮用水的过滤等领域都有很好的应用。
六、膜分离技术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1. 食品行业膜技术在食品行业中主要应用于分离乳清、蛋白质等产品。
2. 饮料行业在饮料工业领域中,膜分离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饮料的浓缩、激浊和液体除菌。
3. 医药行业膜分离技术在医药行业中被应用于制备活性成分、生产分离纯化制剂和生物技术产品。
膜分离技术在这个领域的应用,已经成为一条重要的生产线。
七、结论在实际应用中,膜分离技术在分离和提纯过程中具有很大的潜力。
膜分离实验报告
![膜分离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a3eed28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e3.png)
膜分离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通过膜分离技术,研究了溶液中目标物质的分离和浓缩过程。
实验中使用了超滤膜和纳滤膜进行溶液的分离,并通过测定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和膜通量来评估膜分离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膜分离技术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可以广泛应用于化工、生物医药等领域。
引言:膜分离技术是一种通过膜的选择性渗透来实现溶质分离和浓缩的方法。
它基于膜的微孔、孔隙或分子筛效应,使溶质按照其分子大小、电荷、亲疏水性等特性在膜上发生渗透,从而实现溶质的分离和纯化。
与传统的分离方法相比,膜分离技术具有能耗低、操作简便、设备紧凑等优点,因此在化工、生物医药、环境工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准备:超滤膜、纳滤膜、溶液样品、膜分离设备等。
2. 实验步骤:a. 将溶液样品注入膜分离设备中,设定操作参数。
b. 开始实验,观察溶液在膜上的渗透过程。
c. 测定溶液中目标物质的浓度,计算膜通量。
d. 分析实验结果,评估膜分离效果。
实验结果与讨论:本次实验使用了超滤膜和纳滤膜进行溶液的分离。
超滤膜是一种具有较大孔径的膜,适用于分离分子量较大的溶质,如蛋白质、胶体等。
纳滤膜则具有较小的孔径,可以分离分子量较小的溶质,如离子、小分子有机物等。
通过实验,我们研究了不同膜对溶液中目标物质的分离效果。
实验结果显示,超滤膜能够有效分离溶液中的大分子溶质。
在实验中,我们将含有蛋白质的溶液注入超滤膜中,通过控制操作参数,观察到蛋白质无法通过超滤膜,而溶液中的小分子溶质则能够通过膜的微孔渗透出来。
这表明超滤膜能够实现溶液中大分子溶质的有效分离。
而纳滤膜则可以分离溶液中的小分子溶质。
在实验中,我们将含有离子的溶液注入纳滤膜中,发现纳滤膜能够阻止离子的渗透,使溶液中的大分子溶质得以分离。
这说明纳滤膜能够实现溶液中小分子溶质的有效分离。
通过测定溶液中目标物质的浓度和膜通量,我们可以评估膜分离效果。
实验结果显示,膜分离技术能够实现高效的溶质分离和浓缩,且膜通量较大,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UiO-66的制备、功能化及膜分离研究进展
![UiO-66的制备、功能化及膜分离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0d4d8853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17.png)
2018年第37卷第9期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3471·化 工 进展UiO-66的制备、功能化及膜分离研究进展贾明民,冯艺,邱健豪,姚建峰(南京林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江苏省农林生物质化学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210037) 摘要:UiO-66是一种具有优异物理化学稳定性的金属有机骨架(MOFs )材料,近年来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强烈关注。
本文详细介绍了UiO-66的结构,重点探讨了溶剂热法过程中的一系列影响因素,包括使用不同的金属前体,改变合成温度、溶剂、各组分配比以及模板剂等,制备各种性能的UiO-66。
针对溶剂热法合成效率较低的问题,介绍了微波合成法、微流控、连续流和无溶剂法等其它UiO-66的制备方法。
为了扩大UiO-66的应用范围,对其有机配体进行功能化改性或与其他材料复合改性,具体介绍了改性后UiO-66在气体吸附、水处理、催化、电化学和化学传感等方面的应用。
最后综述了利用UiO-66具有多孔特性构建分离膜方面的研究进展,具体阐述了纯UiO-66膜和UiO-66复合膜在气体分离和水处理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金属有机骨架;合成;功能化;分离;膜中图分类号:TB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6613(2018)09–3471–13 DOI :10.16085/j.issn.1000-6613.2017-1988Advances in the synthesis and functionalization of UiO-66 and itsapplications in membrane separationJIA Mingmin , FENG Yi , QIU Jianhao , YAO Jianfeng(Jiangsu Key Lab for the Chemistry & Utilization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 Biomass, Colleg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njing 210037, Jiangsu, China)Abstract :As one of the metal organic frameworks (MOFs) with excellent physical and chemical stability, UiO-66 (UiO for University of Olso) has attract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In this review, the structure of UiO-66 was introduced and the solvothermal synthesis of UiO-66 was summarized in detail. The solvothermal synthesis could be affected by many factors, including the metal precursors, reaction temperature, solventsmolar ratio of the reagents and the template agents. In order to solve the intrinsic problems of solvothermal synthesis such as low efficiency and the need of a large amount of organic solvents, some new preparation methods including microwave synthesis, microfluidic, continuous flow and solvent-free methods were introduced. In order to extend the applications of UiO-66, some modification techniques, such as functionalization of organic ligands and coupling UiO-66 with other functional materials, were employed. The resulting functionalized UiO-66 was used in various applications including gas adsorption (CO 2 separation and H 2 recovery), water treatment (heavy metals and organics removal), catalysis, electrochemistry and chemical sensing. Finally, based on the porous property of UiO-66, pure UiO-66 membranes and UiO-66-based composite membranes especially the mixed matrix membranes were fabricated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gas separation and water treatment were reviewed.Key words :metal organic frameworks(MOFs); synthesis; functionalization; separation; membranes第一作者:贾明民(1993—),男,博士研究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态与信息专题报道生物化工及膜分离技术研究进展现代生物技术是新兴高技术领域中的重要技术之一,是21世纪高新技术的核心。
它在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等基础上发展起来,是以重组DNA技术和细胞融合技术为基础,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四大先进技术所组成的新技术群。
大力发展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目前最具代表性的应用领域是生物医药和农业。
生物技术与化学工程相结合而形成的生物化工技术已成为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物化工技术为生物技术提供了多种高效率的反应器、新型分离介质、工艺控制技术和后处理技术,从而可以促进生物技术不断更新和提高;因而新兴的生物化工技术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高技术竞争的重要焦点之一。
生物化工产品的分离技术也被称为生物技术的下游加工术,是整个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成功与否,是决定生物技术成果能否转变为具有实用价值和竞争力的产品的重要因素。
生物化工产品的分离与化学物质的分离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产品大多要求高纯度并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因其易受化学、物理和生物等外界环境因素的破坏而发生变性,因而生化分离过程一般要求在快速、低温、洁净的条件下进行。
总之,生物化工产品的分离技术具有一定特殊性。
1 生物化工分离过程的重要性及一般步骤生物化工分离过程是生物化学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指的是从发酵液或酶反应液中分离生物产品,它是生物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生物产品一般是从杂质含量远远高于产物的悬浮液中进行分离的,而且产品要求纯度较高,只有经过分离加工过程,才可以制得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因此分离是生物化工工业化的必需手段。
与此同时,进行生化分离过程十分困难,这是由于产物原料液的含量极低与产物的高纯度要求之间的差异造成的,而且分离的方法复杂,因此,开发新的分离工艺手段也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手段。
由于生物化工产品不同(如酶或代谢产物),所采用的分离方法也不同。
但大多数生物化工分离过程常采用4个分离步骤:1)对发酵液或酶反应液预处理,进行固液分离。
在这个步骤中过滤和离心是常用的基本单元操作。
在过滤操作中有时为了减少过滤介质的阻力,采用了膜分离技术。
但该过程对产物的含量改善作用很小。
2)进一步分离。
此步骤使产物的含量增加。
常用的分离方法有吸附、萃取等,如合成ATP 时用颗粒活性炭作吸附剂。
3)高度分离。
在这个步骤中分离技术对产物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典型方法有层析、电泳等。
4)精制,先进行结晶析出再干燥即可。
合成ATP时,用离子交换树脂进行浓缩,最后用五氧化二磷干燥器进行减压干燥,可得ATP成品。
生物化工过程中常用的分离方法如蒸馏、萃取、过滤、结晶、元操作过程,而另一些则为新近发展的分离技术,如细胞膜破碎技术(包括球磨破碎和化学破碎等)、膜分离、色层分离等。
在此着重介绍膜分离技术。
2 膜分离技术概述膜分离技术被认为是20世纪末至21世纪中期最有发展前途,甚至会导致一次工业革命的高新技术之一,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研究热点。
膜分离作为一种新发展的高新分离技术,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广泛应用于化工、食品、水加工业、医药、环境保护、生物技术、能源工程等领域,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我国对膜分离技术的研究是从20世纪60年代对离子交换膜的研究开始的。
从60年代的反渗透技术到90年代的渗透汽化技术,我国的膜分离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目前我国在膜分离技术研究开发方面已成功地研制出一批具有实用价值、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如无机膜反应分离技术等。
3 膜分离技术的原理及优点膜分离是指用半透膜作为障碍层,借助于膜的选择渗透作用,在能量、浓度或化学位差的作用下对混合物中的不同组分进行分离提纯。
由于半透膜中滤膜孔径大小不同,可以允许某些组分透过膜层,而其它组分被保留在混合物中,以达到一定的分离效果。
利用膜分离技术来进行分离具有如下优点:膜分离过程装置比较简单,同时操作方032化 学 试 剂2008年3月便、结构紧凑、维修费用低且方便、易于自动控制;膜分离过程一般不涉及相变,无二次污染且能耗较低;膜分离过程可以在室温或低温下操作,适宜热敏感物质(酶、药物)的浓缩分离;膜分离过程具有相当大的选择性,适用对象广泛,可以分离肉眼看得见的颗粒,也可以分离离子和气体;该过程可以在室温下连续操作,设备易于放大,可以专一配膜,选择合适的膜,从而得到较高的回收率;膜分离处理系统可以在密闭系统中循环进行,因而可以防止外界的污染;在过程中不用添加任何外来的化学物质,透过液可以循环使用,从而降低了成本,并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正是由于膜分离技术具有上述优点,是现代生物化工分离技术中一种效率较高的分离手段,完全可以取代传统的过滤、吸附、蒸发、冷凝等分离技术,所以膜分离技术在生物化工分离工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
4 几种主要的膜分离技术在生物化工过程中常用的膜分离技术有微滤(MF)、超滤(UF)、反渗透(RO)、纳滤(NF)、电渗析(E D)、液膜(LM)等。
411 微滤微滤是以多孔细小的薄膜作为过滤的介质,以筛分原理为根据的薄膜过滤。
在压力作为推动力的作用下,溶剂、水、盐类及大分子物质均能透过薄膜,而微细颗粒和超大分子等颗粒直径大于膜孔径的物质均被滞留下来,以达到分离的目的,进一步使溶液净化。
微滤是目前膜分离技术中应用最广且经济价值最大的技术,主要应用于生物化工中的制药行业。
412 超滤超滤是根据筛分原理,以一定的压力差为推动力,从溶液中分离出溶剂的操作。
同微滤过程相比,超滤过程受膜表面孔的化学性质影响较大,在一定的压力差下溶剂或小分子量的物质可以透过膜孔,而大分子物质及微细颗粒却被截留,以达到分离目的。
超滤膜通常为不对称膜,膜孔径的大小和膜表面的性质分别起着不同的截留作用。
超滤主要应用于浓缩大分子溶液的净化等,在生物化工过程中应用最广。
413 反渗透反渗透过程主要是根据溶液的溶解、扩散原理,以压力差为推动力的膜分离过程。
它与自然的渗透过程刚好相反。
渗透和反渗透均是通过半透膜来完成的。
在浓溶液一侧,当施加压力高于自然渗透压力时,就会迫使溶液中的溶剂反向透过膜层,流向稀溶液一侧,从而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
反渗透过程主要应用于低分子量组分的浓缩,如氨基酸浓缩(甘氨酸HG B3075—79)、乙醇浓缩(G B679—65)等。
其渗透压的大小与膜的种类无关,而与溶液的性质有关。
414 纳滤纳滤也是根据吸附、扩散原理,以压力差为推动力的膜分离过程。
它除了有本身的工作原理外,还具有反渗透和超滤的工作原理。
纳滤又可以称为低压反渗透,是一种新型的膜分离技术,这种膜过程,拓宽了液相膜分离的应用,分离性能介于超滤和反渗透之间,其截断分子量约为200~2000。
纳米膜属于复合膜,允许一些无机盐和某些溶剂透过膜。
纳滤过程所需压力比反渗透低得多,具有节约动力的优点。
它能截断易透过超滤膜的那部分溶质,同时又可能被反渗透膜所截断的溶质透过,其特有功能是反渗透和超滤无法取代的。
纳滤膜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pH稳定性和对有机溶剂的稳定性,因此现已广泛应用于各个工业领域,尤其是医药、生物化工行业的分离提纯过程。
纳滤膜是现今最先进的膜分离技术。
微滤、超滤、反渗透、纳滤4种分离技术没有太明显的分界线,均是以压力作为推动力,被截断的溶质的直径大小在某些范围内相互重叠。
415 电渗析电渗析是以电位差为推动力,在直流电作用下利用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把电解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从而实现溶液的淡化、精制或纯化目的。
416 液膜液膜是悬浮在液体中的一层乳液微粒,形成液相膜。
依据溶解、扩散原理,通过这层液相膜可以将两个组成不同而又互溶的溶液分开,并通过渗透的现象起到分离、提纯的效果,它克服了固体膜存在的选择性低和通量小的特点。
液膜一般由溶剂、表面活性剂和添加剂构成。
按其构型和操作方式分为乳化液膜和支撑液膜。
5 膜分离技术在生物化工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膜分离技术具有许多优点,是一种较理想的分离手段,但在应用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在操作过程中,膜面易受污染,形成附着层,使膜的性132第30卷第3期动态与信息能降低,降低膜的透水率,形成浓差极化现象。
为了减少浓差极化,常采用错流流程,即过滤液主体水平流过膜面,而过滤液是垂直通过膜面。
此外,在膜分离技术中容易遇到膜污染问题,即膜的透水量随运行时间延长而下降。
因此需采用一定的方法对膜面或膜内的污染物进行清洗,以使透水量得到提高。
常用的清洗方法是高流速水清洗和用化学清洗剂对膜进行清洗。
膜分离虽然原理简单,在生物化工领域广泛应用,但由于生物化工产品种类繁多、性质各异,对膜分离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如吸附会使膜孔堵塞等,所以要想很好地利用膜分离技术,必须针对具体过程研究开发各种防止膜性能降低的装置并探讨有效的操作方法。
6 膜分离技术在生物化工中的应用进展由于膜分离技术具有防止热敏性物质失活、效率高等优点,所以在生物化工中应用极为广泛。
可以采用超滤或反渗透除去医药用水中的热源。
在氨基酸生产工艺中,使用超滤法可以除菌或去热源;也可以采用超滤技术将粗酶液进行处理,使低分子和盐类与水一起从膜孔渗除,从而浓缩和精制酶。
另外膜分离技术还可以应用于低分子量发酵产品的分离与浓缩,还可以利用膜制作不同类型的膜反应器等。
膜分离技术具有分离效率高、节能、设备简单、适合生物产品处理等优点,受到了广泛关注,在分离方面提供了许多可行之处,带来了方便。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应用范围将会越来越广泛。
在膜分离技术应用方面最主要的障碍就是膜分离性能的降低。
如果能将该问题解决,则膜分离技术将在生物化工领域中起到更大的作用,在国民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起到不可代替的作用。
(摘自http://w w 日期2006207201)行业资讯我国科学家发现新型催化剂制备途径随着电化学制备催化剂方法的诞生,我国科学家最近合成了新型的铂纳米材料催化剂,实现了在催化活性、稳定性和效率上的提高,这是我国在铂纳米材料催化剂制备方法上的重大突破。
铂纳米材料是一种能够提高一些重要化学反应效率的催化剂,良好的性能已使其成为催化剂家族的新宠。
尽管前景广阔,但由于制备工艺的落后使得用传统方法合成的表面由低指数晶面组成的铂纳米材料的催化效率低、使用寿命短,大大增加了其使用过程中的成本,而铂又属于资源希缺的贵金属,价格高昂;因此,铂纳米材料催化剂目前难以实现广泛应用。
提高催化效率是降低催化剂成本使之得以推广的关键因素,科学家认为,制备表面为高指数晶面结构的铂纳米材料催化剂能够显著提高催化效率。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孙世刚教授带领的团队经过与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王中林教授等人一年多的紧密合作,于近期研发出能够控制纳米晶体的表面结构和生长的新型电化学方法,合成了二十四面体铂纳米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