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第一课时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从海拔高度看:
三、巩固迁移
1.世界上最热的大陆是:
A 亚洲
B 大洋洲
C 南美洲
D 非洲
2.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是:
A 亚洲
B 欧洲
C 北美洲
D 南极洲
3.关于世界气温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同纬度,高山高原地区气温高于平原地区
B 夏季,同纬度的陆地气温低于海洋
C 7月,世界气温最高的地区是赤道穿过的地区
D 世界年平均气温从低纬度向南北两极逐渐降温
4.某地7月均温20℃,1月均温为-3℃,该地的气温年较差为:
A 33℃
B 17℃
C 20℃
D 23℃
5.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间出现在:
A 日出前后
B 正午时分
C 日落前后
D 午后2时
6.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
A 60℃
B 6℃
C 0.6℃
D 0.06℃
7.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为:
A 从高纬度向低纬度降低
B 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降低
C 从亚洲中部向两极降低
D 从海洋向陆地降低
8.阿拉伯人的长袍多为白色,且十分宽大,这种服装主要是为了适应:
A 炎热的沙漠气候
B 潮湿多雨的气候
C 人们的视觉感受
D 终年严寒的气候
9.在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上,南半球等温线比较平直的原因是:
A 南半球地势比较低 B南半球海洋面积比较广
C 北半球地势比较低
D 北半球全是陆地
10.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大的是:
A 海洋
B 陆地沿海地区
C 极地
D 大陆内部的沙漠地区
11.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是从向逐渐递减
(2)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地区,年平均气温一般在℃以上
(3)青藏高原地区年平均气温在℃以下,比同纬度其他地区低10℃,
主要原因是
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第二课时导学案
科目:七年级地理课型:新知探索课授课时间:序号:
学习目标:
1、了解降水形成的条件,掌握三种降水类型。(重点)
2、了解降水的测定方法
3、能够正确阅读降水量分布图,并总结出降水量的地区差异。(难点)
学习过程:
一、主要降水类型
阅读课本63—64页内容,自主学习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及降水量的
测定,解释三种降水类型的成因、分布
1、降水:
注意:雨、雪、冰雹是降水,雾是低层云,不是降水。
2、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
补充:①小水滴还需要相互碰撞、合并,使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后才能降落到地面②空气做上升运动时,空气温度才能下降
3、三种降水类型及其成因、分布
对流雨:
地形雨:
锋面雨:
4、降水量的测定
阅读课本活动材料,根据日降水量的计算,推算下列问题
月降水量= 年降水量=
年平均降水量=
二、世界降水的分布
阅读课本64—65页相关内容,结合P65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小组合作讨论,完成课本65页活动题,总结世界降水分布规律规律
1.等降水量线:
达标测试:
1.“地形雨”多形成于:
A 沿海平原
B 内陆高原
C 迎海风的山坡
D 背风山坡2.下列关于世界降水分布规律的描述,错误的是:
A 赤道地区降水多
B 两极地区降水少
C 沿海地区降水少
D 沿海迎海风的地区降水多
3.下列降水最少的地区是:
A 赤道附近
B 亚欧大陆的东部沿海地区
C 中纬度大陆的西部沿海
D 两极地区
4.某地在一个月内有一次降雨为20mm,两次降雪分别为7mm和15mm,计算得出该地该月的降水量为:
A 27mm
B 20mm
C 42mm
D 22mm
5.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
A.储水瓶
B.储水筒
C.雨量器
D.量杯
6.降水的形式包括:
A.雾、霜、云
B.雨、雪、霜
C.雨、雪、冰雹
D.霜、冰雹、雪
7.下列关于降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面向海洋的山坡都是多雨的
B.地处回归线附近降水一定稀少
C.有雨必有云,有云未必有雨
D.沿海地区一定多雨
8.台风带来的降水为:
A.地形雨 B.台风雨 C.对流雨 D.锋面雨
9.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问题
(1)附近地区降水最多,年降水量多在毫米以上
(2)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西岸降水
(3)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沿海地区降水
(4)世界“雨极”是印度的
(5)简述全球降水的分布规律
学后反思:
第四节世界的聚落《导学案》
七年级:地理课型:新知探索时间:序号:
学习目标
1.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2.能举例说明聚落的位置、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重难点)
3.了解保护聚落方面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重点)
4.了解城市的发展过程,能够分析民居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5.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地理环境观。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聚落的形态
1.聚落:
2.聚落的主要形式: 、
乡村是的居民居住地。规模最小的叫做,大一些的叫做,但我们也把它归为。乡村的周围有农田分布,居民主要从
事,具有很大的生活、活动空间。而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从
事的居民聚居地。城市人口,汇聚了大量的社会经济活动,并对周围的地区的发展起着显著的带动作用。
4.思考:城市本身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你我就身在其中,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说一说城市所存在的问题。
二.合作探究——聚落与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1.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与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聚落的形成受、、、等条件影响。气候、水源、交通、地形的地区易形成聚落。
练习:请在下列各组地区中选择你认为最适合定居的地方并说明理由。
(1)漠河青岛
(2)天津乌鲁木齐
(3)长江中下游平原内蒙古高原
(4)青藏高原华北平原
2.读课本52页的城市发展图,完成活动题1
3.由于环境的不同,世界各地的民居建筑(房屋)风格不同:
民居建筑风格当地气候特点
东南亚的高脚屋
北非的平顶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