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规划与开发理论基础与技术方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旅游动机差异。动机个体差异;动机细分市场 差异;动机文化差异;动机旅游产品类型差异。
Goossens(2000)
提出享乐旅游动机 模型,又称为倾 向—刺激—反应模 型。模型的左边表 示旅游者的需求和 动机,即推的因素, 如逃脱日常环境、 地位、放松、增进 友谊等,模型右边 表示旅游者面对的 情境变量,即拉的 因素。
▪ 点–轴渐进扩散理论:理论认为空间扩散是由社会经济空间结构不均衡引起 的,由于存在着“梯度”和“压力差”,就会形成空间扩散,扩散的物质要素和 非物质要素作用于附近区域,与区域生产力相结合,形成新的生产力,推动 社会经济发展,最终导致区域空间结构均衡化。
▪ 圈层结构理论:城市郊区的农业布局呈圈层分布,以城市为中心,分别为自 由农作区、林业区、轮作农业区、谷草农作区、三圃农作区和畜牧业区。这 种圈层空间结构模式被誉为“杜能环”。
第二章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理论基础与 技术方法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tourism planning and exploiting
第二章
第一节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理论体系 第二节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基础理论 第三节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技术方法
旅游规划与开发理论的四大板块 旅游规划与开发理论的四大层面
区位理论的发展过程
第二节
区位理论萌芽时期 影响因素研究 (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初期)
《政治经济因素》 英国 斯秋阿特 (J Steuart) 1767年
“地租和水陆运费对区位的影响” 英国 亚当斯 密(A Smith) 1776年
区位理论的发展过程
第二节
古典区位理论时期 企业微观研究 (19世纪20年代-20世纪初期)
理论。
旅游者的空间行为模式
旅游者行为 的研究内容
旅游者的消费行为模式
旅游者的消费心理模式
▪ 旅游动机是推动人进行旅游活动的内部动力, 具有激活、指向、维持和调整的功能,能启动 旅游活动并使之朝着目标前进。
▪ 旅游动机类型。推–拉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 次论;逃避–寻求理论 。
▪ 旅游动机形成。动机和期望形成过程模型;享 乐旅游动机模型。
近代区位论和现代区位论发展阶段。
区位理论产生的背景
第二节
工业化大生产之前生力产低 就地生产就地消费 工业化大生产之后市场 运输成本劳动力成本
竞争
区位理论
区位选择的关键性
区位理论的发展过程
第二节
理论萌芽时期(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初期) 古典理论时期(19世纪20年代-20世纪初期) 近代理论时期(20世纪20年代-40年代) 现代理论时期(20世纪40年代至今)
四大板块
经济
第一节




人文
四大层面
第一节
1.关于旅游规划研究方法的理论 2.关于旅游系统及其发展的理论 3.关于旅游规划的理论 4.关于旅游规划实施的理论
区位和空间结构理论
消费者行为理论
竞争力理论
旅游生命周期理论 旅游社会学和人类学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
景观生态学理论
区位和空间结构理论
第二节
空间结构理论是研究如何使得社会经济主 体保持最佳的相互关系和形态的理论,是促进 区域合理发展的理论依据。
▪ 增长极理论:一定时期增长势头往往集中于某主导经济部门和有创新能力的 行业,而这些行业部门由于追求外部经济效果,一般趋于向最佳区位聚集, 从而对周围地区产生一定的吸引力和向心力,Baidu Nhomakorabea周边地区资源向极点集聚。
▪ 核心–边缘理论:随着区域经济的增长,按照区域经济自工业化前阶段→工 业化初期阶段→工业化成熟阶段→工业化后期及后工业化时期的演进顺序, 区域空间结构相应地呈现出自离散型空间结构→聚集型空间结构→扩散型空 间结构→均衡型空间结构演替次序。该理论试图解释区域如何由互不关联、 孤立发展,变成彼此联系、发展不平衡,又由极不平衡发展变为相互关联的 平衡发展区域系统。
1.区位和空间结构理论的发展及内涵 2.区位和空间结构理论对于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意义
▪ 区位理论(location theory)最早源于 古典经济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空间分布与 空间组织优化的理论。自1826年杜能 (Von Thunen)创立“农业区位论”以来, 区位理论迅速发展,经历了古典区位论、
“农业生产圈层模型” 德国 杜能(von Thunen) “韦伯工业区位论” 德国 韦伯(Weber)
区位理论的发展过程
第二节
近代区位理论时期
市场均衡研究
(20世纪20年代-40年代)
成本最小化
市场最大化
“中心地理论” 德国 克里斯泰勒(Christaller) “市场区位论” 德国 廖什(Losch)
我国著名经济地理学家陆大道院士在深入研究宏观区域发展战略 基础上,以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赫格尔斯德兰的空间扩散理
论、弗朗索瓦·普劳克斯的增长极理论为理论基础, 1984年首次提 出“点-轴系统”理论模型,并在1995年出版的专著《区域发展及其空 间结构》中,系统阐述了“点-轴”空间结构的形成过程、“发展轴”的 结构和类型、“点-轴渐进式扩散”、“点-轴-聚集区”等问题,分析了 不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空间结构的基本特征。
区位理论的发展过程
第二节
现代区位理论时期
多因素综合研究
(20世纪40年代至今)
经济成本要素 非经济成本要素
计量学 方法等
以美国库兹涅茨 (S.Kuznets)的 预测性分析模型 为代表
空间结构理论
第二节
空间结构理论源于区位论,它是指社会经 济主体在空间中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以及 反映这种关系的主体和现象的空间集聚规模和 集聚形态。
区位理论在区域旅游规划中的应用意义: 确定旅游空间组织层次与规划层次;制定旅 游发展战略;寻求区位优势;集聚效应;旅 游线路设计;场所选择。
▪ 目前,旅游区位理论比较成熟的研究集中体 现在中心地理论和距离衰减原理的应用。
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二节
1、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内 涵 消费者行为理论是研究消费者心理及其行为模式的
Fakeye、 crompton 在Gunn 的 基础上提出将形象分为 三类:原生形象、引致 形象和复合形象。原生 形象是旅游者头脑中已 有由经验和教育形成的 目的地形象,引致形象 是由广告宣传推动产生 的形象,复合形象是旅 游者实地旅行后形成的 更综合的形象。这三种 形象的形成过程解释了 整个目的地形象的形成 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