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来历、习俗和传说
中秋节的来历及习俗
中秋节的来历及习俗中秋节,又称为月圆节、团圆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祭月活动,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逐渐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中秋节。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中秋节的来历以及一些常见的习俗。
一、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最早可追溯到中国上古时期的殷商时代。
据传,殷商时期的帝王妻子嫦娥在一个月圆之夜飞到了月亮上,成为了月宫中的仙子。
为了纪念嫦娥仙子,人们开始在每年中秋月圆之夜举行祭月活动。
这也是中秋节的最早起源。
在后来的历史长河中,中秋节逐渐与农业生产和丰收的传统联系在一起。
农耕社会的人们通过庆祝中秋节,祈求丰收和幸福团圆。
中秋节也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社交活动,人们通过亲友团聚,共同欢庆这一节日。
中秋节因此也被称为团圆节。
二、中秋节的习俗1. 月饼月饼是中秋节不可或缺的传统食品。
它是一种圆形糕点,代表着团圆。
传统的月饼有许多不同的口味和馅料,如莲蓉、豆沙和五仁等。
人们在这一天会品尝月饼,以表达对团圆的渴望和祝福。
2. 赏月赏月是中秋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
在这一天,人们会提前准备好月饼和茶水,一家人或亲友们一同赏月。
月亮的圆满象征着团圆和圆满,人们希望通过赏月来祈福。
3. 点灯笼点灯笼也是中秋节时的一种习俗。
人们将纸灯笼挂在房屋门前或树上,用烛光照亮夜空。
灯笼具有象征光明和希望的意义,也为节日增添了喜庆的氛围。
4. 嫦娥奔月嫦娥奔月是中秋节的一个重要传说。
人们讲述着嫦娥仙子的故事,通过举行各种活动来纪念她。
这包括听讲座、参观展览和观看嫦娥奔月的舞蹈表演等。
5. 赛月饼在一些地方,还有赛月饼的活动。
人们通过制作不同形状的月饼并比赛,以展示他们的烹饪技艺和创意。
三、结语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传承了千百年的历史和文化。
它不仅代表着对团圆和幸福的向往,也展示了中国人民对丰收的感恩之情。
中秋节的来历与习俗,为我们提供了更多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机会。
让我们一起,在中秋佳节中感受浓浓的亲情和美好的祝福吧!。
中秋节的来历习俗-中秋节的故事传说
中秋节的来历习俗-中秋节的故事传说中秋节习俗有赏月、吃月饼、祭月、观潮等。
中秋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
既然这样,那你知道哪些中秋节的知识吗?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中秋节的来历习俗及故事传说,供大家参考。
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至今已历史悠久。
“中秋”这一词最早记载于《周礼》。
因我国古时的历法,农历8月15日,正好是一年的秋季,而且是八月中旬,故称为“中秋”。
另外,在一年四季中,每季分为“孟、仲、季”三部分,故秋季的第二个月名为“仲秋”。
直到唐朝的初年,中秋节才成了固定的节日。
民间尚有“吴刚伐桂、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
总之,根据史籍的记载,古代的帝王,多有祭月活动,日期定于农历8月15日。
因为此时正是三秋之半,故名为“中秋节”。
汉辞网认为,这就是中秋节的由来。
中秋节的传说中秋节传说故事:嫦娥奔月相传,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讨来的不死之药后,飞到月宫。
但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所谓“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正是她倍感孤寂之心情的写照。
后来,嫦娥向丈夫倾诉懊悔说:“明天乃月圆之候,你用面粉作丸,团团如圆月形状,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后再连续呼唤我的名字。
三更时分,我就可以回家来了。
”翌日,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届时嫦娥果由月中飞来,夫妻重圆。
中秋节做月饼供嫦娥的风俗,也是由此形成。
中秋节传说故事:月下独酌诗人李白写自己在花间月下独酌的情景。
“对影成三人”句构思奇妙,表现了他孤独而豪放的情怀。
《李诗直解》:“此对月独饮,放怀达观以自乐也。
”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角色只是他自己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
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就热闹起来了。
中秋节传说故事:玉兔捣药此传说最早见于《汉乐府·董逃行》:“玉兔长跪捣药蛤蟆丸,奉上陛下一玉盘,服此药可得神仙。
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简短文字
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简短文字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一、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源自古代的祭神活动。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
最广为流传的说法是:中秋节起源于古代的月神娘娘嫦娥的传说。
相传,古代有十日一夜的药王救火大会,为了感谢夸父的努力救火,王母娘娘赐给他不死不朽的仙药。
不料一次她在月宫遇到当时燃烧不尽的大火,她担心火神会误伤凡人,于是毅然将仙药吞了下去,化身为嫦娥一下来到人间,并奔到月宫。
月宫幽圆的月亮对嫦娥显得更为美丽,她便把自己的仙药藏在了月下杏儿的树洞里。
二、嫦娥奔月后来,人们因此而认为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月亮是圆圆的,清澈澄澈的美丽异常,大家便以此为每年的固定节日,这就是传统的中秋节。
而关于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至今仍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传说之一。
三、晚上赏月吃月饼中秋节的习俗有无论是在户外还是在楼房高层的“月台”上,都会有人聚在一起赏月,相互祝福。
中秋节吃月饼也是一种传统,而月饼则因这个节日而广为流传,成为节日习俗。
四、个人观点在中秋佳节来临之际,我们都会感到无比温馨和快乐。
通过传说和故事,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古人们对神话的崇拜和向往,也更加懂得了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可以与家人团聚,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可以体验月饼带来的美味。
中秋节的传说和故事,让我们更加热爱这个传统节日,也让我们更加了解古人们的智慧和情感。
五、结语在这个中秋佳节,让我们怀着美好的心情与家人朋友共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度过一个温馨美满的节日。
愿我们心中的月亮也能如嫦娥驻足,明亮而温暖。
学习过传说和故事的我们,更应该珍惜眼前的一切,热爱生活,感恩身边的每一个人。
祝大家中秋快乐!这篇文章以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方式探讨了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通过深入剖析古代的月神娘娘嫦娥的传说,让读者更加了解中秋节的来源和传统意义。
在文章中多次提及“中秋节”、“嫦娥”、“月亮”等主题文字,加深了文章的深度和广度。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作文(通用23篇)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作文(通用23篇)下文是我为您精心整理的《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作文(通用23篇)》,您浏览的《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作文(通用23篇)》正文如下: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作文篇1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到那个时候,人们都要吃月饼,当天晚上,等月亮出来的时候,人们都要赏月,那时候的月亮又圆又大,简直就像是一个大饼。
中秋节有三大传说:第一大传说——嫦娥奔月、第二大传说——吴刚折桂、第三大传说——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中秋节是阴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是每家每户团圆的节日,每到那天晚上,亲朋好友就要聚到一起吃团圆饭,晚饭在团圆节里就是团圆饭。
如果有人在外地打工,回不来吃团圆饭,那么那个人一定很伤心。
使我想起了李白的一首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下生长繁殖,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
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会被砍光。
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行,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
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作文篇2今天,陶俣翎的外公——吴教授给我们上了一课“月满中秋”。
吴教授先跟我们说了中秋节的传说:嫦娥奔月,让我听得非常陶醉、入迷,让我觉得好像是真的一样。
接着,吴教授说了中秋节的习俗,比如:观潮、吃田螺、吃月饼、饮桂花酒、燃灯、吃芋头,还一个个给我们解说了,为什么要做这些。
听完讲座,我回到教室,洗好手准备吃月饼,不,没过多久,月饼就做好了,老师切成片后,拿到教室分给我们,分完了还剩下一点,老师给了几个同学,我们眼馋了,一窝蜂地拥在一起抢,可还是有人没抢到,但我们已经满足了。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作文篇3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
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
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的相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篇1中秋节的来历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秋节。
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记载:“八月十五中秋节,此日三秋恰半,故谓之中秋。
”农历八月,是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仲秋,八月十五又在仲秋的正中,所以称中秋,所以这是中秋节的来历素因之一。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
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
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如宁波、台州、舟山,这与方国珍占据温、台、明三州时,为防范元朝官兵和朱元璋的袭击而改“正月十四为元宵,八月十六为中秋”有关。
此外在香港,过了中秋兴犹未尽,还要在十六日夜再狂欢一次,名为“追月”。
关于中秋节的由来,一说起源于我国古代的秋祀——敬土地神。
中国古代以农立国,是一个古老的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与季节有很大关系,在科学尚不发达的时代,无论是播种还是收获,人们往往祈祷土地神:播种时祭土地神,祈求丰收——叫“春祈”(春祀);八月中旬稻子成熟,向土地神报告丰收——叫“秋报”(秋祀)。
中秋节是秋报的遗俗。
八月中旬,正是秋粮收割之际,一年汗水抛洒在土地上,收获在即,因此家家拜祭土地神,答谢神的保佑,于是围绕“秋报”出现了一系列仪式和风俗活动。
第二种中秋节的来历起源于我国古代的月崇拜——祭月亮神。
中秋节是远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遗痕。
中秋节是月亮的节日,中秋之夜,月最亮最圆,月色最美好,温柔、圆润、恬静,给人以神秘感,致使崇月甚于崇日。
正因为古代人们重视月亮,许多习俗都与月亮有关。
我国古代就有祭月、拜月的习俗。
中秋节的来历风俗和故事
中秋节的来历风俗和故事中秋节,又称月圆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中秋节的来历、风俗和故事,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美丽的节日。
一、来历:中秋节最早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祭月习俗。
相传古代人们为了祈求丰收和庇佑,于每年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向明亮的圆月祭祀。
后来,这一习俗逐渐演变成了中秋节,成为了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
二、风俗:1. 赏月:中秋节的最重要的风俗之一就是赏月。
当晚,家人团聚,一同赏月,传说中的嫦娥奔月的故事也常被讲述。
2. 吃月饼:中秋节的主食是月饼。
月饼通常是圆形的,象征着团圆。
人们相互赠送月饼,寓意着团圆和祝福。
3. 点灯笼:中秋节的另一个重要风俗是点灯笼。
人们会在家门口或花园里挂灯笼,营造出温馨的节日氛围。
特别是在公园或广场上还会举行灯笼展览,各种造型的灯笼争奇斗艳,壮观非常。
4. 赏桂花:中秋节正值桂花盛开季节,人们会在这时欣赏桂花的香气和美丽。
5. 祭拜家神:在中秋节这一天,人们会为家中的神像或祖先设立祭拜台,烧香祭拜,祈求平安和祝福。
三、故事:1. 嫦娥奔月:相传在很久以前,天上有十太阳,炎炎夏日使人们苦不堪言。
于是后羿英勇地射下九个太阳,挽救了人间。
但他的举动引起了太阳神的愤怒,太阳神降下久旱。
后羿为了挽救百姓,从王母娘娘那里得到了不死药。
但被嫉妒的弓箭手冯宣偷走,后羿只好把药丹交给妻子嫦娥保管。
嫦娥不忍看到百姓苦苦哀求,决定用这颗药丹消灭罪恶并拯救百姓。
她吞下了药丹后飞升至月宫,成为嫦娥仙子,并定居在月亮上守护着人间。
2. 后羿射日:相传,后羿为了救世人们,这天以力大无穷、箭术精湛的他开始实施了射日计划。
后羿利用自己超人的力量,用绣线一箭射往天空的九个太阳,成功拯救了人类,太阴隐去九个太阳,回到了正常的状态。
人们敬佩他的英勇事迹,将他的名字流传至今,中秋节也因之而更加庄重隆重。
以上是关于中秋节的来历、风俗和故事的简要介绍。
希望大家能在这个美丽的节日里与家人团聚,共度一个温馨美满的中秋节。
中秋节的知识
中秋节的知识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现代公众假期之一。
中秋节庆祝的时间通常是在阴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被称作“中秋”。
中秋节是融合了历史文化、农业文化、民俗文化和人们今天珍爱的美好生活情趣的日子。
人们在中秋节后惯于赏月、吃月饼、赏灯等多种活动。
下面,我们将从中秋的由来、传说、习俗等方面进一步了解中秋节的知识。
一、中秋节的由来和传统意义中秋节的来历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
我国古代农民非常信奉阴阳,认为每年的缕缕气息是由于阳余阴不足,因此不仅会举行春分和秋分两天的节日,还会在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日这天,欢度中秋佳节,祈求丰收和虔诚感念先祖。
民间传说中秋节是专门为纪念伟大的革命家屈原而设立的,据传屈原是楚国一位相当了不起的人,他在为了救国无能为力,不幸被排挤在宫廷之外,最后自杀投江,故此节日也称为“月夕”或“屈原节”。
不过,在唐朝后,这个传说逐渐被放弃,中秋节发展成与庆祝丰收、感恩祭祖的传统节日。
中秋节的意义渐渐转化为纪念和感谢大地之母,庆祝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
二、民间的传说和实践除了上述关于屈原的传说之外,还与中秋节有关的典故有很多,如“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玉兔捣药”等。
最流行的莫过于“嫦娥奔月”的传说,它是关于中秋节的中华民族最古老的神话故事之一。
传说中,嫦娥是玉帝的嫔妃之一,也是十分美丽与聪明的一个女子。
神话中说,有许多仙药,其中有个极为重要的仙药,它名叫“长生不老药”。
相传这种药物被盘丝洞下的蟠桃园守卫在王母娘娘的桃树中存放着。
有一天,嫦娥偷偷来到了桃树,想要品尝一颗仙果,却被睡熟的王母娘娘发现了。
为了逃脱审判,嫦娥吞下了仙果,由此起了飞天遁地的能力,最后奔向了明亮的月宫,成为了月宫中的守护仙子。
在中秋节常见的一些传统活动中,最重要的是赏月。
很多人都会在中秋节晚上来到户外,或者在家中的窗户旁赏月。
就连孟浩然也在《登高》诗中留下了“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样的名句,表现了月色之美。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传说(精选4篇)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传说(精选4篇)1.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传说篇一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
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是古代我国一些地方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
在廿四节气的秋分时节,是古老的“祭月节”。
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秋分祭月”而来。
祭月作为民间节日重要的祭礼之一,逐渐演化为赏月、颂月等活动。
中秋节普及于汉代,汉代是我国南北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融合时期,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节俗融合传播。
“中秋”一词现存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汉代文献,成书于两汉之间的《周礼》(世传为周公旦所著,实际上成书于两汉之间)中说,先秦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
据记载,在汉代时,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养老,赐以雄粗饼的活动。
晋时亦有出现中秋赏月之举的文字记载,不过不太普遍,晋时期中秋节在我国北方地区还不流行。
唐代时中秋风俗在我国北方地区已流行。
中秋节成为官方认定的全国性节日,大约是在唐代。
《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
中秋赏月风俗在唐代的长安一带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并将中秋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结合起,使之充满浪漫色彩,玩月之风方才大兴。
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
北宋时期,正式定阴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
文学作品中出现了“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
如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内延居民,深夜逢闻笙芋之声,宛如云外。
间里儿童,连宵婚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明清时期,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愈益浓厚。
明清两朝的赏月活动,“其祭果饼必圆”,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
陆启泓《北京岁华记》载:“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免;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
2024年中秋节的风俗来历有哪些
2024年中秋节的风俗来历有哪些中秋节,又称月圆节、团圆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庆祝。
这个节日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间习俗。
一、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祭月习俗。
古人认为,月亮的运行同农业生产和季节变化密切相关,因此祭月成为了一种祈求丰收和团圆的重要仪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祭月仪式逐渐演变成了庆祝丰收的民俗节日。
到了唐代,中秋节已经成为一个固定的节日,并逐渐发展出赏月、吃月饼等习俗。
二、中秋节的风俗中秋节期间,全国各地都会举办各种庆祝活动,其中最为流行的习俗包括赏月、吃月饼、燃放烟火等。
赏月是中秋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人们会在户外欣赏明亮的圆月,感受团圆和美好的氛围。
吃月饼也是中秋节的传统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和完整,是中秋节期间必不可少的食品。
此外,燃放烟火也是中秋节期间的一项重要活动,绚烂的烟火为节日增添了浓厚的喜庆氛围。
三、中秋节的传说中秋节还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传说故事,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嫦娥奔月。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有十个太阳,使得大地干涸、民不聊生。
英勇的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解救了百姓。
作为奖赏,他获得了仙药。
但他的妻子嫦娥偷偷吃了仙药,飞上了月宫。
后羿思念妻子,便在每年的八月十五夜,对着明亮的月亮,摆放嫦娥爱吃的食品,以此来表达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四、中秋节的文化意义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意义。
首先,中秋节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团圆、和谐的追求和崇尚。
在这一天,无论人们身处何方,都会努力回到家人身边,与亲人共度佳节,这种对团圆的执着追求正是中华民族家庭观念的具体体现。
其次,中秋节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体现。
赏月、燃放烟火等活动让人们更加关注自然环境,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最后,中秋节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承。
通过庆祝中秋节,人们不仅能够了解传统文化,还能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五、中秋节的现代庆祝方式随着时代的变迁,中秋节的庆祝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传说故事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中秋是指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人们都会选择和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
关于中秋节的来历,有以下几种说法:1. 来历一:中秋节起源于古代的祭月活动。
我国古代历法把每个季节分为三个月,而农历八月份正好是秋季的第二个月,所以被称为仲秋。
这一天最初是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日,后来逐渐演变成了民间的中秋节。
2. 来历二:与嫦娥奔月的传说有关。
后羿射掉了多余的九个太阳后,得到了一个成仙的药。
他的妻子嫦娥在八月十五这天吃了仙药,然后飞到了月亮。
后羿对嫦娥深感思念,所以每年这一天都会摆上嫦娥最爱的食物。
3. 来历三:与祭祀土地神有关。
在农耕社会,农作物的收成与土地神息息相关,所以人们会在这一天祭祀土地神,祈求来年五谷丰登。
基于上述内容和之前的结构,我为你重新撰写了一篇文章:---中秋节:古老传说与现代庆祝中秋节,又被称为月圆节或团圆节,是华人社区中的重要传统节日。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明亮的满月高悬在夜空,家家户户都会团聚一堂,庆祝这个古老的节日。
但你知道中秋节是如何起源的吗?又有哪些传统的庆祝方式呢?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月神崇拜。
在那个时候,月亮被认为可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因此人们会在每年的这个时候举行祭祀活动,祈求月神的庇佑。
但除了这个原因,还有其他的传说与中秋节的起源有关:1. 祭月传统:古代的帝王会在这一天祭拜月神,祈求国泰民安。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习俗也被普通百姓所采纳,并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中秋节。
2. 嫦娥奔月:这是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中秋传说。
嫦娥吃下仙药后,飞到了月亮,成为了月宫的仙女。
她的丈夫后羿每年都会在这一天摆上香案,祭拜嫦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3. 祭祀土地神:在农耕社会,人们会在中秋这一天祭祀土地神,祈求来年的五谷丰登。
中秋节的风俗1. 赏月:在中秋之夜,人们会走出家门,仰望那轮明亮的满月,表达对家人和亲友的思念之情。
2. 吃月饼:月饼是中秋节的传统食品,它的圆形代表了团圆和完整。
中秋节的习俗传说有哪些
中秋节的习俗传说有哪些中秋节的习俗传说有哪些1一、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至今已历史悠久。
“中秋”这一词最早记载于《周礼》。
因我国古时的`历法,农历8月15日,正好是一年的秋季,而且是八月中旬,故称为“中秋”。
另外,在一年四季中,每季分为“孟、仲、季”三部分,故秋季的第二个月名为“仲秋”。
直到唐朝的初年,中秋节才成了固定的节日。
民间尚有“吴刚伐桂、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
总之,根据史籍的记载,古代的帝王,多有祭月活动,日期定于农历8月15日。
因为此时正是三秋之半,故名为“中秋节”。
汉辞网认为,这就是中秋节的由来。
二、中秋节的习俗:中秋节到了,各地都有自己的习俗。
但中秋节的习俗共同之处不外乎:祭月、赏月、观花灯、吃月饼。
除此之外,各地还有:民间拜月、月光马儿、兔儿爷、中秋宴俗、舞火龙、燃宝塔灯、偷菜求郎、窃瓜祈子、中秋博饼、祭月烧香斗、乞月照月爬月、走月亮走三桥等等。
中秋节习俗代代流传。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中秋节文化的多样性。
我们都有责任继承和发扬这种优秀传统,让亲情永恒,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中秋节的习俗传说有哪些2习俗一赏月中秋节习俗赏月最早起源于周代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习俗二吃月饼中秋节习俗吃月饼最早起源于宋代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
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至少在宋代就有了。
苏东坡有诗可证,“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酥是油酥,饴就是糖。
宋以后,制作月饼不仅讲究味道,而且在饼面上设计了各种各样与月宫传说有关的图案。
饼面上的图案,起初大概是先画在纸上然后粘贴在饼面上,后来干脆用饼模压制在月饼之上。
满月形的月饼也跟十五的圆月一样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做节日食品,用它祭月,用它赠送亲友。
关于中秋节的来历传说故事介绍(通用4篇)
关于中秋节的来历传说故事介绍(通用4篇)关于中秋节的来历传说故事介绍篇1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
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因为秋季的第二月叫仲秋,且又因农历八月十五日,在八月中旬,故称“中秋”。
到了唐朝初年,中秋节中秋节才成为了固定的节日。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
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
关于中秋节的来历传说故事介绍篇2我国古代很早就有祭祀月亮的礼俗,据《周礼》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农历八月中旬,又是秋粮收获之际,人们为了答谢神祗的护佑而举行一系列仪式和庆祝活动,称为“秋报”。
中秋时节,气温已凉未寒,天高气爽,月朗中天,正是观赏月亮的时令。
因此,后来祭月的成分便逐渐为赏月所替代,祭祀的色彩逐渐褪去,而这一节庆活动却延续下来,并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这就是中秋的来历。
关于中秋节的来历传说故事介绍篇3远古时期,后羿射日立功西王母赏赐仙药。
八月十五后羿带众人打猎,其弟子西蒙前去其家盗药,后羿妻子嫦娥为保护仙药,遂将其吞下。
吃下仙药的嫦娥,不受控制的飞上天去,迟来的后羿只见到将要消失的嫦娥。
后认为纪念善良的嫦娥,遂将这一天定为中秋节,意为:全家团圆的日子。
希望有一天后羿与嫦娥可以团圆。
在中秋的传说故事中,“嫦娥奔月”无疑是人们最津津乐道的了。
这是上古时代神话传说故事,源自古人对星辰的崇拜,据现存文字记载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
嫦娥,是中国神话中的月宫仙子,神话中因服用大羿自西王母处所求得的不死药而奔月成仙,居住在月亮上面的广寒宫之中。
嫦娥被逢蒙所逼,无奈之下,吃下了西王母赐给丈夫后羿的两粒不死之药后,飞到了月宫的事情。
“嫦娥奔月”的神话。
有关恒娥的神话传说,见于商代至战国时的典籍《归藏》,其中对照卦象解释可能为夫妻,东汉高诱注解《淮南子》明指出嫦娥是后羿之妻。
中秋节的来历及传说故事
中秋节的来历及传说故事(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中秋节的来历及传说故事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中秋节的来历与意义
中秋节的来历与意义中秋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庆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下面将从中秋节的起源、传统习俗以及节日的意义三个方面来阐述中秋节的来历与意义。
一、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祭月活动,据传始于周朝,当时人们悲痛地祭奠嫦娥因误食长生不老药而飞往月宫的传说。
传说中,为了报答人间的孝心,嫦娥选择在每年八月十五这一天返回人间和亲人团聚。
于是,人们在这一天欢欣庆祝,并将祭月的习俗代代流传下来。
二、中秋节的传统习俗1. 赏月:中秋节的主要活动之一是赏月。
人们聚集在一起,同家人、亲友一起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
赏月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一种表达情感和家人团聚的象征。
2. 吃月饼:中秋节必不可少的美食就是月饼。
月饼的制作过程也是一个具有浓厚传统文化色彩的活动。
人们会将制作好的月饼馈赠亲友,以表达团聚和共度佳节的美好祝愿。
3. 赏桂花:中秋节正值桂花盛开的季节,人们也会赏桂花,感受花香的清新和花朵的美丽。
桂花还被视为中秋节的象征物,寓意着团圆和繁荣。
三、中秋节的意义1. 团圆:中秋节是一个强调家庭团聚和亲情的节日。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工作压力大,忙碌的生活节奏也使得亲情的联系渐渐淡漠。
中秋节提供了一个特别的机会,让人们回归家庭,与亲人共度美好时光,加强家庭矩阵的凝聚力。
2. 感恩:中秋节也有感恩的寓意。
人们在这一天表达对亲人的感激之情,感谢他们的关爱和付出。
同时,也感恩自然的恩赐,欣赏月亮的宁静和大自然的美丽。
3. 传承文化: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智慧和价值观念。
通过庆祝中秋节,人们传承和弘扬了祖先的智慧和传统文化,使得中华民族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4. 祈福:对于许多人来说,中秋节也是一个祈求平安、幸福和健康的时刻。
人们在这一天会带上自己的愿望,在赏月的同时表达祈福和祈愿的心声。
总结: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的代表,凝聚着人们的情感和思念之情。
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是什么
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是什么中秋将至,关于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你知道多少呢?今天我就给大家带来一篇精选关于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幼教资源,公开课,教案,课件等,关注我!关于中秋节的来历,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
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
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
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此秋中第二月叫仲秋,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新唐书·卷十五志第五·礼乐五》载“其中春、中秋释奠于文宣王、武成王”,及“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
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乐之制如文”。
中秋节也称为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也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
夕月,即祭拜月神。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
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
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节的由来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
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中秋佳节,人们最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了。
中秋节是怎么来的呢
中秋节是怎么来的呢
中秋节起源于古代中国,据说最早源于古代的祭月礼仪。
古人观察到每年农历八月十五的月亮最圆,人们为了感谢丰收和祈求较好的天气,开始进行祭月活动。
后来,这一习俗逐渐发展成中秋节。
中秋节的来历还有以下几个传说:
1. 嫦娥奔月:相传古代有十个太阳,会轮流照耀大地,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热量。
后羿射下九个太阳后,被封为天上的神仙。
但后羿的妻子嫦娥偷吃了仙丹后,变得轻盈而飘逸,最终飞上月球。
为了纪念嫦娥,人们在中秋节时观赏月亮,也把嫦娥当作中秋节的象征之一。
2. 后羿射日:传说古代有十个太阳,轮流照耀大地,给人们带来灾难。
人们求神仙后羿帮助解决,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
为了纪念后羿的伟业,人们也在中秋节时燃放烟火,象征射下太阳的光芒。
3. 月宫嫂嫂:相传月亮上有一个美丽的仙境——月宫,由月宫玉兔、月宫嫂嫂等仙子居住。
传说中,嫦娥是玉帝的重要仙女,而在月宫居住的月宫嫂嫂则是嫦娥之姐、也是玉帝的掌上明珠。
中秋节是人们和月宫嫂嫂相聚的时刻,人们再通过仰望明月,来思念远在天边的月宫嫂嫂。
这些传说和神话故事让中秋节充满了浪漫与神秘的色彩,并成为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传说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传说中秋节是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它以月饼、赏月、团圆等独特的方式,展现了中国文化对家庭、团体、人际关系、自然和宇宙的认识与体验。
在这个节日里,感恩、祈愿、问候以及欢乐、欣赏、品尝都成为普遍的习俗,蕴含了无尽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
一、来历传说中秋节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秋季祭祀。
秋分之后,天气渐凉,万物开始凋零,同时,夜晚的月亮也逐渐圆满。
古人认为,这是子母乐天、阴阳合和的象征,同时也是祭祀祖先、感恩自然、祈求富贵昌盛的时刻。
因此,他们会选择这个时期,举行盛大的祭月仪式,以此向天地神明和祖先致敬,同时也希望能够抵御疫病、灾祸和饥荒。
另外,从传说中来看,中秋节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
首先是嫦娥奔月的故事。
据传,古时候有十个太阳出现在天空,照得人们无法生存。
传说中有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射下了九个太阳,拯救了人民。
此时,王母娘娘给后羿赠送了不死药,并叮嘱他不要将药给任何人。
然而,后羿的妻子嫦娥偷吞了药,后变成了月亮上的仙女。
后羿每年在中秋节向月亮烧香,希望能够与妻子团聚。
其次是禹抑九州,平息洪水的故事。
相传,在远古时期,黄河流域发生了一次大洪水,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和浩劫。
此时,禹国时上位,他利用智慧和勇气,深入洪水之中,抑制水患,最终使洪水平息,救了大批灾民。
为了纪念他的功劳,人们在每年中秋节用圆饼象征着禹建功的九州地图。
还有一种关于中秋节成为团圆节的传说。
传说古时候,天官赐福,赐给人们一种特别的粽子,谁能够拆开粽子,就能实现愿望。
然而,粽子是圆的,人们无法拆开,只好在月下团圆,共享美食。
从此,中秋节成为了团圆的节日。
以上传说与中秋节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它们共同构成了中秋节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多彩的节日氛围。
二、习俗传统1. 赏月中秋节与月亮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月亮为人们展现了宇宙之秀、自然之美和人文情怀的浓郁内涵,也成为了中秋节中最具代表性的内容之一。
中秋节的由来和风俗简介(通用8篇)
中秋节的由来和风俗简介(通用8篇)中秋节的来历意义和风俗篇一中秋节的起源篇二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
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
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
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
《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
……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
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
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
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
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中秋节传统习俗篇三中秋节传统习俗:观潮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
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
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
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中秋节传统习俗:燃灯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
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
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简介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简介中秋节,又称月夕、团圆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8月15日,是人们在团月之时庆祝的一种习俗。
中秋节起源于古代中国的祭月仪式,后来逐渐演变成与家人团圆、赏月并欣赏月饼的传统盛会。
本文将简要介绍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
一、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嫦娥奔月传说。
相传古代中国有十个太阳,每天轮流出来照耀大地,但这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困扰。
为了拯救人民,英雄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使世界恢复宁静。
然而,后羿之妻嫦娥无意间误饮了仙药,飞上了月亮。
为了怀念妻子,后羿每年在这个时候拜月,并将这个习俗传承下来,形成了中秋节这一传统节日。
二、中秋节的风俗习惯1. 赏月:中秋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就是赏月。
人们在这天通常会找一个宽敞的地方,与家人或朋友一起观赏明亮的月亮。
月亮的圆形代表着团圆,所以赏月也象征着亲人团聚的愿望。
2. 吃月饼:在中秋节期间,人们都会赠送和品尝月饼。
月饼是一种圆形的糕点,其制作过程繁琐,口感丰富多样。
里面的馅料有豆沙、莲蓉、红豆等多种口味。
传统的月饼上还会印上花纹,如兔子、莲花等寓意吉祥的图案。
3. 赏花灯:在一些地方,特别是南方城市,中秋节还有赏花灯的习俗。
人们会沿街散步,欣赏五彩缤纷的花灯,这些花灯造型各异,如龙、凤、兔子等,灯光明亮,给人们带来独特的视觉享受。
4. 玩游戏:中秋节也是家庭聚会的时候,人们会一起玩各种传统游戏。
其中最流行的游戏是“猜灯谜”。
人们在花灯下贴上谜语,其他人则猜谜语的答案,猜对了可以获得小奖品。
5. 龙舟竞渡:在一些地方,中秋节还有一项传统的活动,那就是龙舟竞渡。
人们组成龙舟队,在河流或湖泊中竞渡划船比赛,船上的队员有节奏地划着船桨,船尾有人敲鼓助威,气氛热烈而喜庆。
三、结语中秋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瑰宝,是人们表达思念和祝福的重要时刻。
通过赏月、吃月饼、赏花灯等习俗,人们在这一天共同感受团圆和温馨。
无论身在何方,中秋节都是人们心中的一个节日,一个可以与亲人团聚、祈福家庭和美好未来的时刻。
中秋节的由来及传说故事
中秋节的由来及传说故事中秋节,又称祭月节、仲秋节、拜月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那么关于中秋节的来历你知道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秋节的由来及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
目录中秋节的由来及传说故事中秋节的习俗中秋节温馨祝福语过中秋节的意义中秋节赏月的寓意中秋节的由来及传说故事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
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
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
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
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秋节来历、习俗和传说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赏时”。
中秋因恰值三秋之半而得名,又叫团圆节或月夕、仲秋节、八月节等。
有关中秋节的来历众说不一,据专家考证,在中国传统的三大节日——春节、端午和中秋中,中秋节形成最晚。
不过,与其他传统节日一样,中秋也有着悠久的源头,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的敬月习俗和秋祀活动。
我国古代很早就有祭祀月亮的礼俗,据《周礼》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农历八月中旬,又是秋粮收获之际,人们为了答谢神祗的护佑而举行一系列仪式和庆祝活动,称为“秋报”。
中秋时节,气温已凉未寒,天高气爽,月朗中天,正是观赏月亮的最佳时令。
因此,后来祭月的成分便逐渐为赏月所替代,祭祀的色彩逐渐褪去,而这一节庆活动却延续下来,并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在中秋节的演变过程中,古老的礼俗与众多神话传说及中华传统文化中其他诸多因素结合在一起,最终形成了内涵丰富的重要节庆。
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围绕着月宫的一系列神话,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唐明皇游月宫等,它们给月宫挂上了七彩霓虹般神秘绚丽的光环,使之充满浪漫色彩。
唐代中秋赏月宴饮之俗已颇为盛行。
从流传下来的众多描写中秋的诗句中,可以看到当时已把嫦娥奔月等神话与中秋赏月联系在一起了。
唐朝初年,中秋节可能已成为固定的节日。
不过,当时中秋节似乎还是以赏月和玩月为主,还没有在民间广泛流行。
中秋节的正式形成尤其是在民间盛行应是宋代的事情。
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了“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赏月、吃月饼、赏桂、观潮等节庆活动蔚然成风。
明清时期,中秋始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每逢中秋,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准备瓜果月饼,“向月供而拜”,所供月饼必须是圆
的,瓜果切成如莲花般的牙瓣。
街市出售月光纸,上面绘有月神和玉兔捣药等图案。
祭月后将月光纸焚烧,所供的果饼分给家中的每个成员。
中秋节是合家团圆的日子,人们互相馈赠月饼表达良好祝愿,很多人家还要设宴赏月,一片佳节盛况。
明清以来,中秋节日益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不仅全国各地,甚至在我国很多少数民族和东南亚等地逐渐传播开来。
在赏月、吃月饼等活动的基础上,各地还逐渐发展出“卖兔儿爷”、“树中秋”、“舞火龙”、“走月亮”等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使得中秋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日具有更多的文化内涵,更加迷人。
中秋节习俗
围绕着中秋节,自古以来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其中既有各地普遍接受的流行风俗,也有富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习俗。
吃月饼
中秋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一样,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
据说唐朝时期已经有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但是月饼作为食品名称并同中秋赏月联系在一起,则是宋代的事情。
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南宋文学家周密在《武林旧事》中首次提到“月饼”的名称。
传说元末,人们还利用月饼来传递反元信息,说明当时月饼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
长期以来,我国人民对制作月饼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明清时期,饼师已经把嫦娥奔月等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
一位清朝文人形容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看来和现在的月饼已颇为相近了。
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更加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还分成平式、苏式、广式、台式等不同风味。
月饼作为吉祥、团圆的象征,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而吃月饼和送月饼的习俗也一直延续至今。
赏月
我国自古就有祭月和赏月的习俗。
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活动。
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到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每逢这一日,“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
明清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
文人士大夫对赏月更是情有独钟,他们或登楼揽月或泛舟邀月,饮酒赋诗,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
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用象征团圆的十五明月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宋代文豪苏轼,中秋欢饮达旦,大醉而作《水调歌头》,借月之圆缺喻人之离合。
直到今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除了赏月和吃月饼之外,不同地区的人们也都根据自己的地域传统和社会风情来欢庆中秋,形成了带有浓厚地方特色的不同的中秋风俗。
如南方许多地区盛行中秋赏桂和观潮,老北京流行玩兔儿爷,此外还有广州的树中秋、安徽一带的烧塔、香港的舞火龙等等,很多少数民族也有跳月、拜月等中秋习俗,这些活动大大丰富了我国传统节日文化。
中秋节的传说
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是最引人入胜的月宫之谜。
嫦娥奔月的故事有着不同的文本。
早期的记载有“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是说后羿从西王母处要来不死之药,嫦娥偷吃了这颗灵药,成了仙,却被罚变成丑陋的蟾蜍在月宫捣不死之药。
后来这个故事逐
渐演化出许多优美婉转的新情节,如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
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一气射下九个太阳,人们因此得以安居乐业。
不料,被射落的九个太阳皆是天帝之子,天帝便恼怒地将后羿和妻子嫦娥贬入凡间。
西王母同情后羿的遭遇,就把长生不老药送给他。
后来心术不正的逢蒙趁后羿率众外出狩猎之机,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对手,当机立断将药一口吞下。
随后,嫦娥就轻飘飘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后羿回家后思念妻子,就在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妻子。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有些地方传说中秋节就是这样形成的。
吴刚伐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
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倒。
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天界后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
一说他学仙不够专心,天帝为锤炼他的心志,罚他砍桂树,并允诺如果砍倒,即可成仙。
于是吴刚便在清冷的月宫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砍下去。
玉兔捣药
“玉兔捣药”原是道教掌故之一。
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
这只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服用这药丸可以长生成仙。
久而久之,玉兔便成为月亮的代名词,古代
文人写诗作词,也常常以玉兔象征月亮。
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元朝末年,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反抗。
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军师刘伯温想出一条妙计,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
起义成功后,朱元璋高兴地传下口谕,每年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用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
此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