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高二-《越中览古》精品教案
《越中览古》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越中览古》。
(2)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文的意境和情感。
(3)了解作者陆游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文的历史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越中古迹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珍惜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解读,理解诗文的意境和情感。
2. 掌握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了解作者陆游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文的历史背景。
三、教学难点:1. 诗文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诗文的意境和情感的体会。
3. 对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文的朗读和背诵录音。
2. 准备相关的参考资料,如作者陆游的生平介绍、诗文的历史背景等。
3. 准备黑板、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诗文的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文的韵律和情感。
(2)引导学生简单介绍作者陆游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文,理解诗文的大意。
(2)学生合作探讨,解决诗文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含义。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诗文的内容,解释关键词语和句子。
(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文的意境和情感,理解诗文的历史背景。
4. 实践活动:(1)学生进行诗歌朗诵,表达自己对诗文的理解和感受。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2)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6. 布置作业:(1)要求学生背诵诗文。
(2)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诗文内容的心得体会。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文的朗读和背诵情况。
2. 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学生对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了解程度。
越中览古教案人教课标版教案
《越中览古》授课方案授课方案一、授课目标.学习诗歌经过意象、境地来表现感情的写法。
.学习经过比较,表达感情的写法。
二、授课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意象。
.难点:学习比较手法。
三、授课步骤:授课过程一、导入“养精蓄锐”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当李白南游吴越想起这段历史的时候,他的感情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同来学习他的《越中览古》。
二、作者信息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于唐武后长安元年(公元年)出生在西域的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
幼时随父乔迁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
少年即展现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
从二十五岁起离川,长远在各地旅游,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
此间曾因吴钧等介绍,于天宝初供奉翰林。
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
又受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走开长安,政治理想未能实现,使他对当时政治腐败,获得较深认识。
天宝三载,在洛阳与诗人杜甫结交。
安史之乱中,怀着平乱的志愿,曾为永王幕僚,因兵败拖累,流放夜郎。
中途遇赦东还,晚年飘泊困苦,卒于当途。
李白诗歌消失很多,今尚存多首,内容丰富多采。
其七绝作品语言光明精练,腔调友好优美,写景抒情,深入浅出。
像《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赠汪伦》等等,都是交口夸赞的名篇。
三、教师范读,学生背诵。
四、诗歌解说.师问:一般的绝句,一、二句为一组,或写景或叙事,三、四句为一组,或讨论或抒情,用现代汉语的方式去划分层次的话,一般是一、二句为一层,三、四句为一层,本诗在构造上与以前学过的绝句有何不同样?朗诵时应注意些什么?生答:这首诗前三句一气直下,直到第四句才突然转到反面,显得格外有力量、有神采。
在朗诵时,本诗二、三两句间的停留宜短一些。
最后一句,“只今惟有”四字要重读,今后应作一顿,尔后逐渐吐出“鹧鸪飞”三字,以示其中含无量感想之意。
.师问:作者采纳了哪两个镜头?生答:镜头一,战士凯旋,大家都获得了恩赐,所以不穿铁甲,而穿锦衣。
《 越中览古》公开课教案精编版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朱雀桥旁、乌衣巷里曾一度是高门望族的聚集之处,如今时过境迁,昔日繁华已如落花流水不复存在。全诗抒发的是一种物是人非、沧海桑田的感慨,诗人选用了意蕴深刻的意象:野草、斜阳等。其中最具匠心的是“飞燕”的形象,燕子彼时飞入侯门,如今那侯门深宅已成了百姓家,飞燕成为历史的见证人。)
今昔对比//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故//联想与想象
十、比较阅读:
苏台览古
(苏台:姑苏台,是吴王游乐之地。)
旧苑荒台杨柳新,
菱歌清唱不胜春。
(杨柳又换新叶,采菱姑娘那清脆的歌声带来了无限的春意。)
只今惟有西江月,
曾照吴王宫里人。
比较:两首诗在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方面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此两诗都是览古之作,主题相同,题材近似,都用了昔盛今衰对比手法。
在春秋时代,吴越两国争霸南方,成为世仇。越王勾践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打败;回到国内,卧薪尝胆,誓报此仇。公元前473年,他果然把吴国灭了。诗写的就是“勾践破吴”这件事。
二、
三、讨论:作者选取了哪些镜头?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镜头一:战士还家尽锦衣
战士凯旋,得到赏赐,不穿盔甲穿锦衣。只“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其战士得胜归来的喜悦和骄傲神情烘托出来。
明确:写什么;怎么写;为何写。
八、怀古诗主题:
1、登高游览,发昔盛今衰、世事无常之叹——伤世
2、怀古伤己,抒志士壮志难酬之思——伤己
3、借古讽今、曲意讽谏——伤今(伤时)
风格:多含沉郁悲凉之气。
选材:1、多选恒定不变之物(关山、明月、潮水、花草、林木、鸣禽等)2、多写寂寞荒凉之景。
《越中览古》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越中览古》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知人论世,了解史实,把握诗歌内容;2、诵读诗歌,通过对意象、意境的分析,把握诗人所抒发的感情;3、分析本诗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归纳咏史怀古诗常见手法。
学习重点:诗歌通过意象、意境来表现情感的写法。
学习难点:归纳咏史怀古诗常见手法预习准备:1、回忆所学过的咏史怀古诗,归纳咏史诗抒发的情感。
2、结合注释,解释《越中览古》语言层面的含义,整体感知诗作的内容。
教学过程—、导入预习检测导入,今天我们学习《越中览古》一诗,从题目上可以确定它的题材是咏史怀古诗。
回顾所学咏史怀古诗,初步归纳总结其思想内容。
学生展示预习内容:咏史怀古诗词+思想内容教师点拨:咏史怀古诗主题:1、怀古伤今,发昔盛今衰、世事无常之叹2、怀人伤己,抒志士壮志难酬之思3、理性反思,借古讽今,独抒机杼二、明确学习目标1、知人论世,了解史实,把握诗歌内容;2、诵读诗歌,通过对意象、意境的分析,把握诗人所抒发的感情;3、分析诗歌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归纳咏史怀古诗常见手法。
三、诵读感知,把握内容1、学生自读,了解内容;2、学生齐读,读出节奏;3、学生再次齐读,读出感情。
四、研读文本,教师引导点拨。
鉴赏咏史怀古诗,我们往往要了解的是作者与了怎样的古人、往事,诗人为什么要与这个古人、这段往事,他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这种态度又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表达的。
方法点拨:弄清史实;体悟感情;分析技巧。
1、弄清史实:作者写了什么历史事件?都有哪些场景?这些场景有什么特点?明确:勾践破吴凯旋。
场景一:义士还家尽锦衣战士凯旋,衣锦还乡。
只“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其战士得胜归来的喜悦和骄傲神情烘托出来。
场景二:宫女如花满春殿越王回宫,花朵儿样的美人,在宫殿簇拥侍候。
锦衣战士、如花宫女,一派繁盛、美好、热闹、欢乐的景象!场景三:只今惟有鸥鸠飞眼前景,“鹘鸠飞”点出凄凉冷落之境。
教师设问:1、凄凉之景从何得出?为什么单写鹅鸠鸟而不写其它?点拨“鹏鸠”这一意象:一为离情,鹏鸠啼声如“行不得也,哥哥。
越中览古(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教学设计
越中览古(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教学设计课题越中览古课堂类型欣赏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诗歌通过意象、意境来表现情感的写法。
学习通过对比,表达情感的写法。
理解作者是中的情感教学重点把握意象。
教学难点诗歌通过意象、意境来表现情感的写法。
教学方法吟咏,赏读结合,讨论、讲析相互结合学法设计问题探究法一、导入“卧薪尝胆”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当李白南游吴越想起这段历史的时候,他的感情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越中览古》。
二、作者信息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李白诗歌散失不少,今尚存900多首,内容丰富多采。
其七绝作品语言明朗精练,声调和谐优美,写景抒情,深入浅出。
像《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赠汪伦》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三、教师范读,学生背诵四、诗歌讲解1、一般的绝句,一、二句为一组,或写景或叙事,三、四句为一组,或议论或抒情,用现代汉语的方式去划分层次的话,一般是一、二句为一层,三、四句为一层,本诗在结构上与以前学过的绝句有何不同?诵读时应注意些什么?这首诗前三句一气直下,直到第四句才突然转到反面,显得格外有力量、有神采。
在诵读时,本诗二、三两句间的停顿宜短一些。
最后一句,“只今惟有”四字要重读,其后应作一顿,然后徐徐吐出“鹧鸪飞”三字,以示其中含无限感慨之意。
2、作者选取了哪两个镜头?镜头一,战士凯旋,大家都得到了赏赐,所以不穿铁甲,而穿锦衣。
只“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其战士得意归来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烘托出来。
镜头二,越王回宫,不但耀武扬威,而且荒淫逸乐起来,于是,花朵儿一样的美人,就站满了宫殿,拥簇着他,侍侯着他。
都城中到处都是锦衣战士,宫殿上站满了如花宫女,这是多么繁盛、美好、热闹、欢乐!3、可是这样的镜头现在都没有了,“只今惟有鹧鸪飞”,诗人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这是一首怀古之作,流露出对人事变化、盛衰无常的慨叹。
《越中览古》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越中览古》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诗歌通过意象、意境和对比的手法来表现情感的写法。
2、学习咏史怀占类诗歌的基本特点及其所抒发情感的类型。
掌握鉴赏怀占咏史诗歌的步骤和常用方法。
2学情分析这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的学生,他们积累了一定的鉴赏诗歌的方法,在这个时候对诗歌从主题分类角度来赏析,是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的。
而且这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写景诗的鉴赏方法,所以这节课我的教学目标就定为了:学习诗歌通过意象、意境来表现情感的写法。
掌握鉴赏怀古咏史诗歌的步骤和常用方法。
3重点难点1、把握意象、意境。
2、学会鉴赏怀古咏史诗。
4教学过程4. '第一学时4.1. 1教学活动活动1 I导入】活动1诵读李煜的《虞美人》使我们感受到一代词帝的亡国之恨,吟咏杜甫的《登高》使我们感受到一代诗圣的漂泊之苦。
今天我们来欣赏李白的《越中怀古》,看看诗仙能让我们感受到什么样的情怀。
活动21活动】感知诵读诗歌整体感知活动3【活动】诗人创作这首诗歌时的背景和诗歌中涉及的历史史实。
由学生介绍背景:春秋时期,吴越争霸。
越国战败后,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打败吴国,成为最终的胜利者。
这首绝句是怀古之作,亦即诗人游览越中(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有感于其地在古代历史上所发生过的著名事件而写下的。
诗人选取这一历史事件中他感受得最深的吴败越胜,越王班师回国以后的镜头,来抒发他的无限感慨。
有关史实的背景介绍是我们解读诗歌的第一把钥匙。
活动41活动】研究鉴赏(师生互动)问题探讨1:诗中诗人选取了哪些镜头?(描述了几个画面)渲染了怎样的气氛?首句是一副画而吗?(不是,是点明题意,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
是诗歌的起笔,先叙述当年越王战胜吴王的史实。
)镜头一:战士还家尽锦衣战士凯旋,得到赏赐,不穿盔甲穿锦衣。
战士们终于结束了含垢忍辱的生活, 终于扬眉吐气,他们不再保持战时的戒备,穿上锦衣,以示欢庆,这是一幅战后举国欢庆的热烈场面。
越中览古教学案例
越中览古教学案例这是越中览古教学案例,是优秀的语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越中览古教学案例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诗歌通过意象、意境来表现情感的写法。
学习通过对比,表达情感的写法。
理解作者是中的情感教学重点把握意象。
教学难点诗歌通过意象、意境来表现情感的写法。
教学方法吟咏,赏读结合,讨论、讲析相互结合学法设计问题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卧薪尝胆”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当李白南游吴越想起这段历史的时候,他的感情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越中览古》。
二、作者信息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李白诗歌散失不少,今尚存900多首,内容丰富多采。
其七绝作品语言明朗精练,声调和谐优美,写景抒情,深入浅出。
像《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赠汪伦》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三、教师范读,学生背诵四、诗歌讲解1、一般的绝句,一、二句为一组,或写景或叙事,三、四句为一组,或议论或抒情,用现代汉语的方式去划分层次的话,一般是一、二句为一层,三、四句为一层,本诗在结构上与以前学过的绝句有何不同?诵读时应注意些什么?这首诗前三句一气直下,直到第四句才突然转到反面,显得格外有力量、有神采。
在诵读时,本诗二、三两句间的停顿宜短一些。
最后一句,“只今惟有”四字要重读,其后应作一顿,然后徐徐吐出“鹧鸪飞”三字,以示其中含无限感慨之意。
2、作者选取了哪两个镜头?镜头一,战士凯旋,大家都得到了赏赐,所以不穿铁甲,而穿锦衣。
只“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其战士得意归来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烘托出来。
镜头二,越王回宫,不但耀武扬威,而且荒淫逸乐起来,于是,花朵儿一样的美人,就站满了宫殿,拥簇着他,侍侯着他。
都城中到处都是锦衣战士,宫殿上站满了如花宫女,这是多么繁盛、美好、热闹、欢乐!3、可是这样的镜头现在都没有了,“只今惟有鹧鸪飞”,诗人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这是一首怀古之作,流露出对人事变化、盛衰无常的慨叹。
《越中览古/李白》教学设计(部级优课)
1、此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2、请结合相关诗句,分析这首诗歌的情感主旨。
1、寄寓感慨,发昔盛今衰、时空流转、世事无常之感慨——伤世
2、怀古伤己,抒志士壮志难酬之幽思——伤己
3、借古讽今、曲意讽谏,起忧愤讽喻之劝——伤今
第三部分:习题检测
根据诗歌题材去读诗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我们已经对咏史怀古类诗歌的特点做了归纳和总结,接下来请大家用总结出来的成果尝试去读下面这首诗。
苏台览古(李白)
二、咏史怀古诗特点归纳
标题特点
主要内容
艺术手法
咏史怀古诗三大主题
1、
2、
3、
写后,集体进一步补充
标题特点
含“览古”、“怀古”、“古迹”、或直接以人物、历史地域等为题。
主要内容
临古地,咏古事,怀古人,抒己情。
(景) (史) (情)
艺术手法
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用典/对比、虚实结合、借古讽今等。
咏史怀古诗三大主题
生:借古讽今,讽谏玄宗以史为鉴,慎始慎终,以防越国江山社稷倾覆的悲剧在唐王朝重演。破万世为王的帝王执念正是其积极之处!
小结板书:
标题:越中览古(李白)
手法
景:鹧鸪飞荒凉衰败寓情于景
内容:
古今对比
虚实结合
史:勾践破吴繁盛奢靡用典
主题:寄寓感慨
借古讽今
四、诵读提示
好,理解了诗歌的内容、情感之后,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去诵读诗歌。同学们注意:
生:李白于唐玄宗天宝初年供奉翰林。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受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南游吴越,写下《越中览古》,他的政治抱负未能实现,使他对当时政治腐败,获得较深认识。
最新《-越中览古》公开课教案
3、虚实结合。由眼前荒凉之景引发联想和想象,写出越国的繁华,虚实相生。 七、小结:
《越中览古》内容上,前三句着意汲取了三个镜头写出古越的热闹繁华,尾句 通过鹧鸪这一意象写出了现今的荒凉、衰败;采用了虚实结合、古今对比、借古讽 今的艺术手法,抒发一种昔盛今衰之感,也借此讽谏当朝者不要重蹈古人覆辙。
台城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注释:
1、结绮临春:六朝最后一位君主陈后主所建的两栋高达十几丈的豪华楼宇
2、后庭花:《玉树后庭花》陈后主亲自谱曲,填词,然后让数以千计的美人边 歌边舞,后被喻为亡国之音
请简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答案示例:
1、对比手法。六代的繁华与现在的衰败形成鲜明的对比,抒发一种昔盛今衰 的感慨。
2、借古讽今。热闹、繁华的万千门
户已是杂草丛生,只因为一曲后庭花,
揭示出统治者荒淫误国,借此讽喻现代不要重蹈覆辙。
( 07 年浙江卷高考题)
乌 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朱雀桥旁、乌衣巷里曾一度是高门望族的聚集之处,如今时过境迁,昔日繁华
此两诗都是览古之作,主题相同,题材近似,都用了昔盛今衰对比手法。
越中一首,着重在明写昔日之繁华,以四分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而以结句写 今日之荒凉抹杀之,转出主旨。
苏台一首则着重写今日之荒凉, 以暗示昔日之繁华, 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 (杨
柳)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见出今昔盛衰之感。
(09 年福建卷高考模拟题)
越中览古教案
越中览古教案关键信息项:1、教学目标2、教学重难点3、教学方法4、教学过程5、教学资源6、教学评价1、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古诗《越中览古》的词句含义,准确背诵全诗。
能够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如对比、用典等。
1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人文情怀。
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分析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22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中蕴含的历史沧桑感和人生哲理。
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和评价。
3、教学方法31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32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背景知识、词句含义、艺术手法等,帮助学生掌握诗歌的要点。
3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4 点拨法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和引导,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4、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与古代越国相关的图片或讲述越国的历史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越中览古》这首诗。
42 作者及背景介绍简要介绍诗人李白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以及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为学生理解诗歌奠定基础。
43 初读诗歌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教师正音,强调朗读的节奏和韵律。
然后教师范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情感基调。
44 词句理解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理解诗歌的词句含义。
教师对重点词句进行讲解和点拨,帮助学生疏通文意。
45 诗歌赏析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如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荒凉形成对比,突出了历史的兴衰变化。
探讨诗歌中用典的作用,增强诗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感染力。
46 情感体悟组织学生讨论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是对历史的感慨,还是对人生的思考,或者是其他的情感。
越中览古教案
越中览古教案越中地区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地区,曾经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之一。
这里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尤其是许多古代教育机构的遗迹。
以下是一份越中览古教案,帮助学生了解越中地区的古代教育。
一、教育概况越中地区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2世纪,这里就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和教育体系。
古代越中地区的教育主要以儒学为中心,注重礼仪、道德教育和文化传承。
教育机构多为私立学校和家庭教育,学生主要由士族子弟组成。
二、越中古代教育机构1. 国子监国子监是古代越中的最高学府,也是唯一一所拥有学士资格的学校。
这里培养了大量的政治家、学者和文人,对越中地区的教育和文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国子监建于西晋时期,规模庞大,设有多个科目供学生选择。
在国子监学习的学生往往都是来自富裕家庭的子弟。
2. 私塾私塾是越中地区古代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是由私人或士族设立的小型学校。
私塾注重个性化教育,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的科目。
私塾常年招收学生,师生关系更加密切,学生可以借助老师的帮助进行学习。
著名的越中私塾有春秋笔记和反正书院等。
3. 家庭教育在古代越中地区,家庭教育也是重要的教育形式之一。
士族家庭会聘请知识渊博的教师为子弟进行家庭教育,注重礼仪、节制和文化的传承。
这种教育方式使得士族子弟能够在家庭中接受系统的教育,培养出杰出的文化素质。
三、越中古代教育内容越中古代教育注重礼仪和道德教育,主要传授儒家文化和经典。
学生需要掌握经典著作,如《论语》、《大学》、《中庸》等,同时要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经典中的道德、伦理原则。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习音乐、书法、绘画等文化艺术,培养自己的审美和艺术修养。
四、越中古代教育的意义越中古代教育强调道德、伦理和文化的传承,为后世的文化繁荣和社会和谐做出了巨大贡献。
古代越中地区培养了大量的政治家、学者和文人,他们的思想和作品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古代越中地区的教育也为当代教育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越中览古教案
《越中览古》教案【学习目标】1、诵读、理解诗歌,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2、感悟本诗对人事变化、盛衰无常的感慨3、了解咏史怀古诗的相关知识【重点难点】1、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2、《越中览古》与《苏台览古》的异同点分析比较3、咏史怀古诗的相关知识【课前预习】1、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2、相关背景:在春秋时代,吴越两国争霸南方,成为世仇。
越王勾践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打败,后卧薪尝胆,誓报此仇。
公元前473年,他果然把吴国灭了。
这首诗就是李白游览越中时,有感于此事而写下的。
一、导入有这么一句话,叫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相信同学们都知道这说的是什么故事。
对,勾践灭吴。
当我们的伟大诗人李白游览越国都城的时候,有感于这件事件,写下了一首诗,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越中览古》。
二、齐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重难点三、课堂探究1、朗读《越中览古》,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翻译。
2、前两句诗展现了越王勾践及其将士的什么面貌?越王勾践灭掉吴国之后,将士们受了赏赐,脱去铠甲,穿着精美华丽的衣服,昂头挺胸,班师回朝,就三个字“尽锦衣”,把越国得胜之后,那种得意、骄傲的神情全部刻画了出来。
3、第三句“宫女如花满春殿”又刻画了宫中的什么场景?越国胜利之后,是继续图谋国家大计吗?可以说是整日的听歌看舞,宫殿里那叫一个夜夜笙歌、歌舞升平啊,开始了荒淫逸乐的生活。
4、整首诗通过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慨?这首诗前三句实际上都是在写越国昔日的繁盛,而最后一句却是在写现在的荒凉,所以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抒发了诗人对人事变化、盛衰无常的感慨。
5、朗诵《苏台览古》,解释诗意。
6、比较《越中览古》和《苏台览古》两首诗歌在手法上、情感上有什么异同?同:(手法上)都将昔日的繁华和今日的衰败加以对比,(感情上)抒发了诗人对人事变化、盛衰无常的感慨。
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越中览古》课件设计
历史兴亡的咏叹——咏史怀古诗
借景抒情 虚实结合
主 要 对比 表 现 手 用典 法
• 拓展延伸 (09年福建卷高考模拟题)
台城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①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②。
注释: ①结绮临春:六朝最后一位君主陈后主所建的两栋高达十
几丈的豪华楼宇 ②后庭花:《玉树后庭花》陈后主亲自谱曲,填词,然后
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 借景抒情 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 的苦痛
抒发了昔盛今衰之感,借 古今对比、虚实结合 此讽谏当朝者不要重蹈古 人覆辙
咏史怀古诗主题:
• 1、登高游览,发昔盛今衰、时空流转、世事无常 之叹——伤世
• 2、怀古伤己 ,抒志士壮志难酬之幽思 ——伤己
• 3、托古讽今、曲意讽谏, 起忧愤讽喻之劝 ——伤今(伤时) 这是常见的几种主题,当然也有评论古人、描
让数以千计的美人边歌边舞,后被喻为亡国之音
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艺术手法。
1、对比手法;(是什么) 2、六代的繁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与 现在“万户千门成野草”的衰败形成
鲜明的对比;(为什么)
3、抒发一种昔盛今衰的感慨,对比目 的是借古讽今,因为一曲后庭花而荒
淫误国,借此讽喻当代的统治者不要
重蹈覆辙。(怎么样)
篇目
咏怀古迹(其三)
马嵬 (其二) 念奴娇•赤壁怀古 京口北固亭怀古 蜀相 越中览古 苏台览古
思想感情
主要表现手法
借咏昭君以感己怀,抒发 对比、类比 自己怀才不遇的情怀
鞭挞讽刺李杨二人,告诫 对比、反衬 后人要以史为鉴,抒发兴 亡之叹望北伐、统一国家 用典抒情、对比、 但却报国无门的悲愤苦闷 之情
酒入豪肠,七分 化成了月光,剩下的 三分啸成剑气,绣口 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 《越中览古 》教案设计
《越中览古》教案教学目的:1.熟悉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2.体会咏史怀古诗表达情感的艺术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知识与技能。
3.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盛衰无常,把握当下教学重点:1.学习咏史怀古诗的特点2.学习咏史怀古诗表达情感的艺术手法教学难点:1.学习诗歌通过意象来表现情感的写法。
2.学习通过对比,表达情感的写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是?(ppt1)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
——余秋雨(ppt2)——咏史怀古诗回忆学过的咏史怀古诗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咏怀古迹》(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二、学习诗歌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1)作者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盛唐时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
诗风豪放飘逸,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又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汲取营养和素材,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对权贵的蔑视。
(2)解题越中:古地名,古越州,指会稽,春秋时代越国曾建都于此。
览古:游览古迹。
古:这里指越宫遗址。
(3)朗读诗歌(诵读提示)1、首句叙述历史事件,“破吴”要重读。
2、二、三两句属于“承”须连读,中间停顿应短一些。
选修古诗文1-8《越中览古》优秀教案设计
只今惟有鹧鸪(zhègū)飞。
问5:诗歌最后一句写历史还是写现实?诗人借此是想表达什么情感?
明确:最后一句突然一转,将上面所写的一切一笔勾销,是写眼前所见之景,说的是昔日的热闹繁华已经被现实的衰败凄凉取代,曾经存在过的胜利、威武、富贵、荣华,现在所剩下的,几只鹧鸪鸟在皇城废址上盘旋飞翔的情景寓意深刻,昔盛今衰的对比不免令人产生世事变幻、盛衰无常的慨叹。深究其中的原因,我们不难发现,诗歌暗含了对勾践骄奢淫逸终致亡国的嘲讽。
问6:分析本诗的表现手法?
诗人将昔时的繁盛和眼前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一般地说,直接描写某种环境,是比较难于突出的,而通过对比,则效果往往能够大大地加强。所以,通过热闹的场面来描写凄凉,就使读者更觉得凄凉的可叹。如此诗前面所写过去的繁华与后面所写后来的冷落,对照极为强烈,前面写得愈着力,后面转得也就愈有力。为了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诗人对这篇诗的艺术结构也作出了不同于一般七绝的安排。一般的七绝,转折点都安排在第三句里,而它的前三句却一气直下,直到第四句才突然转到反面,就显得格外有力量,有神采。这种写法,不是笔力雄健的诗人,是难以挥洒自如的。
解释课题
越中览古
1.体裁七言绝句
2.题材怀古
3.课题意思唐代诗人李白游览越中(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有感于该地在古代历史上所发生过的著名事件而写下的。
写作背景
在春秋时代,吴越两国争霸南方,成为世仇。越王勾践于公元前四九四年,被吴王夫差打败,回到国内,卧薪尝胆,誓报此仇。公元前四七三年,他果然把吴国灭了。诗写的就是这件事。
越王勾践把吴国灭了之后,战士们都衣锦还乡。
如花的宫女站满了宫殿,可惜如今却只有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了。
《 越中览古》公开课教案
镜头一:战士还家尽锦衣
战士凯旋,得到赏赐,不穿盔甲穿锦衣。只“尽锦衣”三
字,就将越王及其战士得胜归来的喜悦和骄傲神情烘托出
来。
镜头二:宫女如花满春殿
越王回宫,花朵儿样的美人,在宫殿簇拥着他,侍候着
他。锦衣战士、如花宫女,渲染出繁盛、美好、热闹、欢
乐的气氛!
镜头三:只今惟有鹧鸪飞
眼前景,“鹧鸪飞”点出凄凉之境。
于其地在古代历史上所发生过的历史事件而写下的。表达
盛衰无常的感慨。古:这里指越宫遗址。
在春秋时代,吴越两国争霸南方,成为世仇。越王勾践
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打败;回到国内,卧薪尝
胆,誓报此仇。公元前473年,他果然把吴国灭了。诗写
的就是“勾践破吴”这件事。
二、
三、讨论:作者选取了哪些镜头?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2、借古讽今。热闹、繁华的万千门 户已是杂草丛 生,只因为一曲后庭花,揭示出统治者荒淫误国,借此讽 喻现代不要重蹈覆辙。
(07年浙江卷高考题)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朱雀桥旁、乌衣巷里曾一度是高门望族的聚集之处, 如今时过境迁,昔日繁华已如落花流水不复存在。全诗抒 发的是一种物是人非、沧海桑田的感慨,诗人选用了意蕴 深刻的意象:野草、斜阳等。其中最具匠心的是“飞燕”的 形象,燕子彼时飞入侯门,如今那侯门深宅已成了百姓 家,飞燕成为历史的见证人。)
答案:描写了东晋时的朱雀桥及乌衣巷的繁华,而今 野草丛生荒凉残照,今昔对比,感慨盛衰无常。诗人通过 对野草夕阳,及燕子易主的描述,表现了今昔沧桑的巨 变,隐含着对豪门大族的嘲讽和警告。
教学后记:
苏台览古 (苏台:姑苏台,是吴王游乐之地。) 旧苑荒台杨柳新, 菱歌清唱不胜春。 (杨柳又换新叶,采菱姑娘那清脆的歌声带来了无限的 春意。) 只今惟有西江月, 曾照吴王宫里人。 比较:两首诗在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方面 有哪些相 同和不同? 此两诗都是览古之作,主题相同,题材近似,都用了 昔盛今衰对比手法。 越中一首,着重在明写昔日之繁华,以四分之三的篇 幅竭力渲染,而以结句写今日之荒凉抹杀之,转出主旨。 苏台一首则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之繁华, 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杨柳)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 见出今昔盛衰之感。 (09年福建卷高考模拟题)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越中览古》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越中览古》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越中览古》教学目标:1、了解怀古诗的一般特点;2、学习诗歌通过意象表达情感的方法;3、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学情分析:学生为艺术生,文学修为有待提高。
高二学生对于诗词的学习一直视为畏途。
所以,选取课题时从简单的怀古诗入手。
重点难点:1、重点:怀古诗最重要的就是对比手法,学生通过对比手法的学习从而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
2、难点:通过意象理解作者情感。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越中览古放《滚滚长江东逝水》的音乐,教师有感情的朗读《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并介绍这首词的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以此引出怀古诗这一概念。
活动2【讲授】越中览古一、怀古诗的特点:元代方虚谷云:怀古者,见古迹,思古人。
其事无他,兴亡愚而已。
一般选取的意象:历史人物、城池宫殿、寺庙陵墓等;一般表达的情感:1、寄托个人境遇;2、借古讽今、忧国伤时;3、感慨人事无常。
二、课文共读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一)教师范读课文(二)学生活动:学生朗读课文,说出诗歌大意。
(三)教师介绍有关诗歌的古人古事:吴越争霸、卧薪尝胆、勾践灭吴以及与勾践有关的一幅对联。
(四)鹧鸪意象介绍(五)学生赏析诗歌完成以下问题:作者选取了哪些镜头?渲染出了什么气氛?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六)朗读吟咏,读出情感。
教师可示范。
三、李白怀古诗拓展《苏台览古》: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学生赏析:诗歌大意、诗歌意象、渲染的气氛以及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作者的思想情感。
四、课堂练习以唐代刘禹锡的一首《乌衣巷》为例,进一步学习对比手法在怀古诗中的运用引导学生以前两首诗歌为例进行分析五、课堂小结活动3【作业】越中览古赏析下面这首怀古诗,体会其情感台城韦庄(唐)江雨菲菲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越中览古(王永)
《越中览古》教案教学目的1.学习诗歌通过意象、意境来表现情感的写法。
2.学习通过对比,表达情感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把握意象。
2.难点:学习对比手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卧薪尝胆”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当李白南游吴越想起这段历史的时候,他的感情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越中览古》。
二、简介作者。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于唐武后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在西域的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
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
从二十五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
其间曾因吴钧等推荐,于天宝初供奉翰林。
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
又受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政治抱负未能实现,使他对当时政治腐败,获得较深认识。
天宝三载,在洛阳与诗人杜甫结交。
安史之乱中,怀着平乱的志愿,曾为永王幕僚,因兵败牵累,流放夜郎。
中途遇赦东还,晚年飘泊困苦,卒于当途。
李白诗歌散失不少,今尚存900多首,内容丰富多采。
其七绝作品语言明朗精练,声调和谐优美,写景抒情,深入浅出。
像《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赠汪伦》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三、背景介绍这是一首怀古之作,是诗人游览春秋时期越国王城故址之后所写,寄托了盛衰无常的感慨。
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争霸,成为世仇。
越王勾践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打败,卧薪尝胆,誓报此仇。
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果然把吴国消灭。
本诗写的就是这件事。
全诗的基调是咏叹兼嘲讽。
四、教师范读,学生背诵。
五、鉴赏要点(今昔对比的描写)1、诗歌不是历史小说,绝句又不同于长篇古诗,所以诗人只能选取他感受最深的某一部分来写。
作者选取了哪两个镜头?镜头一,战士凯旋,大家都得到了赏赐,所以不穿铁甲,而穿锦衣。
只“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其战士得意归来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烘托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越中览古》教案
南海一中林艳芳
一、导入
背诵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及李白的《行路难(其一)》
二、解题:
这首绝句是怀古之作,亦即诗人游览越中(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有感于其地在古代历史上所发生过的著名事件而写下的。
三、关于怀古咏史诗
(一)什么是怀古咏史诗
余秋雨说过,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
咏史诗就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或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
怀古诗则是由作者身临旧地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
这类作品内容与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
诗人们对历史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使诗作文短意长、含蓄蕴藉,令人回味再三。
(二)怀古咏史诗的思想内容
1.抒发感慨,感伤兴衰
现实的不尽人意常常使诗人亲临旧地或回想史实时触景生情,感念物换星移、物是人非,慨叹昔盛今衰,独抒思古之幽情。
尤其是做为六朝古都、曾经繁华一时的金陵更是成为古代诗人们感情的集射地,不知触发了多少人的怀古之情,金陵怀古几乎成为咏诗的一个专题。
如
刘禹锡《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2 .怀古咏史,别有寓意:
这类诗作大多是作者在怀古咏史的同时,融进了的自己切实的生活感受和独特的生活体验,借古事、故地发出自己的声音,具有强烈个人意识。
或是借古讽今,别有寄托。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3.感慨身世,关照自我
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关照自我,畅诉衷肠。
在鉴赏这类诗词时就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才能很好的理解作品的深刻寓意。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三)首先,弄清史实,疏通文意。
读懂咏史怀古诗,对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
如
刘禹锡《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其次,分析技巧,体察诗心。
咏史怀古诗歌的写作一般是先叙事写景,极力铺
垫;后议论抒情,点明主旨。
还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留有充分想象发
挥的空间,引发读者的思考。
李白的《越中览古》:
四、研究鉴赏
1.作者选取了哪两个镜头?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答:镜头一:“战士还家尽锦衣”
战士凯旋,大家都得到了赏赐,所以不穿铁甲,而穿锦衣。
只“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其战士得胜归来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烘托出来。
镜头二:“宫女如花满春殿”
越王回宫,不但耀武扬威,而且荒淫逸乐起来,于是,花朵儿一样的美人,就站在了宫殿,拥簇着他,侍候着他。
都城中到处都是锦衣战士,宫殿上站满了如花宫女,这是多么繁盛、美好、热闹、欢乐的气氛!
2.前三句极写得胜之盛,与第四句是什么关系?从第四句中,你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慨?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答:前三句渲染当时的热闹繁华,第四句写出今日此地的凄凉冷落,“鹧鸪飞”三字饱含无限的惋惜和感慨,与前三句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中间蕴涵着作者对勾践的嘲讽和对盛衰无常的感慨。
透过这首诗,我们可以发现诗人的历史思考:忘却昔日的屈辱和苦难,陶醉于暂时的胜利和光荣,其结果只能使胜利化为乌有。
五、比较阅读
苏台览古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
请比较:两首诗在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方面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明确:此两诗都是览古之作,主题相同,题材近似,都用了对比手法。
但越中一首,着重在明写昔日之繁华,以四分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而以结句写今日之荒凉抹杀之,转出主意。
苏台一首则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之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见出今昔盛衰之感,所以其表现手段又各自不同。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诗人变化多端的艺术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