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科热处理原理》思考题
热处理各章思考题
思考题第一章1.什么叫奥氏体?奥氏体的晶体结构,组织形态和性能有何特点?2.奥氏体的形成大致分几个阶段?为何奥氏体核心总是优先在铁素体和渗碳体相界面上形成?奥氏体长大有何特点?3.什么叫奥氏体本质晶粒度?奥氏体晶粒大小怎样表示?影响晶粒大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第二章1、以共析成分的碳钢为例,说明过冷奥氏体冷却到不同温度时的等温转变产物,简单描述它们的显微形态和硬度变化。
2 C曲线为何出现转变速度的极大值(鼻点)?3.影响C曲线的因素有哪些?4.什么叫淬火临界速度?影响淬火临界速度的因素有哪些?第三章1.珠光体有哪两种形态?影响片状珠光体片层间距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何谓相间沉淀?对钢的性能有何影响?3.先共析铁素体的形态有哪些?哪些形态是我们不希望出现的?针状(魏氏组织)铁素体形成的主要条件有哪些?4 珠光体类型组织有哪几种?它们在形成条件、组织形态和性能方面有何不同?5生产热轧低碳钢板,有时因W(C)偏低强度不够而不合标准,为了提高强度,可在热轧后采用吹风甚至喷雾冷却。
试解释其原因。
6试述片间距大小对片状珠光体机械性能的影响。
影响片层间距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索氏体、屈氏体在显微组织及性能上的主要差别是什么?实际生产中如何控制珠光体类型?在什么条件下过冷奥氏体易转变为粒状珠光体,什么条件下易转变为片状珠光体?第四章1.什么叫马氏体?2.钢中马氏体的晶体结构特点是什么?3.钢中马氏体的基本形态有哪两种?它们的显微形态特点和亚结构特点是什么?影响马氏体形态的因素有哪些?4.Ms点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影响因素有哪些?5.马氏体转变的特点有哪些?6.为什么马氏体转变不能进行到底?影响残余奥氏体量的主要因素是什么?7.什么叫形变诱发马氏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8.什么叫奥氏体的热稳定化?产生热稳定化的原因是什么?9.马氏体的性能特点有哪些?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第五章1.贝氏体转变和珠光体转变及马氏体转变相比,有哪些特点?为什么B下的性能比B上好?2.什么叫粒状贝氏体?什么样成分的钢会出现粒贝?3.魏氏组织形成的特点有哪些?对钢的性能有何影响?第六章4.淬火钢在回火过程中发生哪些转变?5.什么叫回火脆性?防止的方法有哪些?6.为什么淬火后的钢总有残余奥氏体存在?残余奥氏体的量和什么因素有关?7.什么叫二次硬化?什么叫二次淬火?产生的条件和产生的原因是什么?8.什么叫淬火时效?什么叫形变时效?产生的原因是否相同?9.什么叫过时效?第七章1.退火的目的有哪些?2.退火的方法有哪些?各种不同退火方法的工艺特点,工艺曲线,达到何种目的?适用什么范围?3.球化退火的原理。
《材料加工成型原理》思考题参考答案
《材料加工成型原理》思考题参考答案1、金属塑性变形的主要机制有哪些?单晶体的塑性变形:滑移和孪生;多晶体的塑性变形:晶内变形和晶界变形通过各种位错运动而实现的晶内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的剪切运动,就是晶内变形。
剪切运动有不同的机理,其中最基本的是滑移、孪生和扭析。
其中滑移变形是主要的;而孪生变形是次时,可能出现晶间变形。
这类变形不仅同位错运动要的,一般仅起调节作用。
在T》0.5T熔有关,而且扩散机理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扩散蠕变机理又包括扩散-位错机理、溶质原子定向溶解机理、定向空位流机理。
在金属和合金的塑性变形过程中,常常同时有几种机理起作用。
具体的塑性变形过程中各种机理的具体作用要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例如晶体结构、化学成分、相状态、组织、温度、应变量和应变速率等因素的影响。
在冷态条件下,由于晶界强度高于晶内,多晶体的塑性变形主要是晶内变形,晶间变形只起次要作用,而且需要有其它变形机制相协调。
变形机理主要有:晶内滑移与孪生、晶界滑移和扩散蠕变。
热塑性变形时,通常的热塑性变形速度较快,而且高温下,由于晶界的强度低于晶内,使得晶界滑动易于进行,所以晶粒相互滑移和转动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温度越高,原子动能和扩散能力就越大,扩散蠕变既直接为塑性变形作贡献,也对晶界滑移其调节作用。
热塑性变形的主要机理是晶内滑移。
2. 滑移和孪生塑性变形机制的主要区别滑移是指在力的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沿一定的晶面和晶向相对于晶体的另一部分发生相对移动或切变,滑移总是沿着原子密度最大的晶面和晶向发生。
孪生是指晶体在切应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晶面和一定的晶向发生均匀切变。
滑移和孪生是单晶体的主要变形机制,都是通过位错运动而实现晶内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的剪切运动。
但是他们也明显的区别,如下:由孪生的变形过程可知,孪生所发生的切变均匀地波及整个孪生变形区,而滑移变形只集中在滑移面上,切变是不均匀的;孪生切变时原子移动的距离不是孪生方向原子间距的整数倍(而是几分之一原子间距),而滑移时原子移动的距离是滑移方向原子间距的整数倍;孪生变形后,孪晶面两边晶体位向不同,成镜像对称;而滑移时,滑移面两边晶体位向不变;由于孪生改变了晶体的取向,因此孪晶经抛光浸蚀后仍可观察到,而滑移所造成的台阶经抛光浸蚀后不会重现;孪生的临界分切应力要比滑移的临界分切应力大得多,常萌发于滑移受阻引起的局部应力集中区;孪生变形的速度极大,常引起冲击波,发出声响;滑移时全位错运动的结果,孪生是不全位错运动。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1.解释下列名词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亚晶粒,亚晶界,刃型位错,单晶体,多晶体,过冷度,自发形核,非自发形核,变质处理,变质剂。
答:点缺陷:原子排列不规则的区域在空间三个方向尺寸都很小,主要指空位间隙原子、置换原子等。
线缺陷:原子排列的不规则区域在空间一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大,而在其余两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小。
如位错。
面缺陷:原子排列不规则的区域在空间两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大,而另一方向上的尺寸很小。
如晶界和亚晶界。
亚晶粒:在多晶体的每一个晶粒内,晶格位向也并非完全一致,而是存在着许多尺寸很小、位向差很小的小晶块,它们相互镶嵌而成晶粒,称亚晶粒。
亚晶界:两相邻亚晶粒间的边界称为亚晶界。
刃型位错:位错可认为是晶格中一部分晶体相对于另一部分晶体的局部滑移而造成。
滑移部分与未滑移部分的交界线即为位错线。
如果相对滑移的结果上半部分多出一半原子面,多余半原子面的边缘好像插入晶体中的一把刀的刃口,故称“刃型位错”。
单晶体:如果一块晶体,其内部的晶格位向完全一致,则称这块晶体为单晶体。
多晶体:由多种晶粒组成的晶体结构称为“多晶体”。
过冷度:实际结晶温度与理论结晶温度之差称为过冷度。
自发形核:在一定条件下,从液态金属中直接产生,原子呈规则排列的结晶核心。
非自发形核:是液态金属依附在一些未溶颗粒表面所形成的晶核。
变质处理:在液态金属结晶前,特意加入某些难熔固态颗粒,造成大量可以成为非自发晶核的固态质点,使结晶时的晶核数目大大增加,从而提高了形核率,细化晶粒,这种处理方法即为变质处理。
变质剂:在浇注前所加入的难熔杂质称为变质剂。
2.常见的金属晶体结构有哪几种α-Fe 、γ- Fe 、Al 、Cu 、Ni 、Pb 、Cr 、V 、Mg、Zn 各属何种晶体结构答:常见金属晶体结构: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密排六方晶格;α-Fe、Cr、V属于体心立方晶格;γ-Fe 、Al、Cu、Ni、Pb属于面心立方晶格;Mg、Zn属于密排六方晶格;3.配位数和致密度可以用来说明哪些问题答:用来说明晶体中原子排列的紧密程度。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第六版习题册答案解析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习题册答案绪论一、填空题1、成分、组织、热处理、性能之间。
2、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钢铁时代、人工合成材料时代。
3、成分、热处理、性能、性能。
二、选择题:1、A2、B3、C三、简答题1、掌握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的相关知识对机械加工有什么现实意义?答:机械工人所使用的工具、刀夹、量具以及加工的零件大都是金属材料,所以了解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后相关知识,对我们工作中正确合理地使用这些工具,根据材料特点正确合理地选择和刃磨刀具几何参数;选择适当的切削用量;正确选择改善零件工艺必能的方法都具有非常的现实意义。
2、如何学好《金属材料与热热处理》这门课程?答:在学习过程中,只要认真掌握重要的概念和基本理论,按照材料的成分和热处理决定组织,组织决定其性能,性能又决定其用途这一内在关系进行学习和记忆;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认真完成作业和实验等教学环节,是完全可以学好这门课程的。
第一章金属的结构和结晶1-1金属的晶体结构一、填空题1、非晶体晶体晶体2、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密排立方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密排立方3、晶体缺陷点缺陷面缺陷二、判断题1、√2、√3、×4、√三、选择题1、A2、C3、C四、名词解释1、晶格与晶胞:P5答:将原子简化为一个质点,再用假想的线将它们连接起来,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能反映原子排列规律的空间格架,称为晶格;晶胞是能够完整地反映晶体晶格特征的最小几何单元。
3、单晶体与多晶体答:只由一个晶粒组成称为单晶格,多晶格是由很多大小,外形和晶格排列方向均不相同的小晶格组成的。
五、简答题书P6□1-2纯金属的结晶一、填空题1、液体状态固体状态2、过冷度3、冷却速度冷却速度4、晶核的产生长大5、强度硬度塑性二、判断题1、×2、×3、×4、×5、√6、√三、选择题1、C、B、A2、B3、A4、A四、名词解释1、结晶与结晶潜热 (P8)答:(1)结晶:是金属从高温液体状态,冷却凝固为原子有序排列的固体状态的过程。
热处理原理与工艺课后答案
热处理原理与工艺课后答案1. 热处理的原理是通过对金属材料进行加热和冷却来改变其微观结构和性能的一种工艺。
热处理可以使金属材料达到期望的力学性能,提高材料的硬度、强度和耐腐蚀性能。
2. 热处理的工艺包括加热、保温和冷却三个步骤。
加热过程中,金属材料被加热到高温,使其达到晶体内部的活动化能,使原子间的结构发生改变。
保温是维持金属材料在一定温度下的时间,以使金属内部的结构达到均匀和稳定。
冷却过程中,金属材料被迅速冷却,使其内部结构固定,从而实现所需的性能改变。
3. 热处理的主要目的包括回火、退火、淬火、时效等。
回火是为了去除淬火产生的应力并增加材料的韧性。
退火是为了通过加热和缓慢冷却来改善材料的塑性和延展性。
淬火是通过迅速冷却使材料产生高硬度和高强度。
时效是通过特定的温度和时间来调控金属材料的组织和性能。
4. 不同的金属材料和应用要求需要采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
例如,碳钢通过回火可以提高韧性,淬火可以提高硬度和强度。
铝合金可以通过时效使其硬度和强度提高。
还有一些特殊的热处理工艺,如表面处理和脱氢处理,可以改善金属材料的表面性能和纯净度。
5. 热处理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时间和冷却速度等参数,以确保得到理想的组织和性能。
温度控制可以使用炉温计或红外测温仪来实现。
时间控制可以通过保温时间和加热速率来控制。
冷却过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冷却介质和速率来调控材料的性能。
6. 在热处理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材料的选择和预处理。
材料的选择应考虑其化学成分、热处理敏感性和应用要求。
预处理可以包括去除表面污染物、退火去应力、调平等工艺,以减少热处理过程中的变形和应力。
7. 热处理的质量控制可以通过金相显微镜、拉伸试验机、硬度计等测试仪器来进行。
通过观察组织结构、测量机械性能和硬度值,可以评估热处理效果和判断材料的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8. 当进行热处理时,还需要注意安全和环保。
热处理过程中会产生高温和有害气体,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和排放措施。
《材科热处理原理》思考题
《材科热处理原理》思考题第一章固态相变概论1. 金属固态相变的主要类型有哪些?2. 热力学主要的状态函数与状态变数之间的关系如何?3. 金属固态相变按(1)相变前后热力学函数、(2)原子迁移情况、(3)相变方式分为哪几类?4. 金属固态相变有哪些特点?5. 固态相变的驱动力和阻力包括什么?加以说明。
6. 固态相变的过程中形核和长大的方式是什么?加以说明。
7. 何谓热处理?热处理的目的是什么?热处理在机械加工过程中作用有那些?热处理与合金相图有何关系?8. 金属固态相变主要有哪些变化?9. 说明下列符号的物理意义及加热速度和冷却速度对他们的影响?Ac1、Ar1、Ac3、Ar3、Accm、Arcm10. 一些概念:固态相变、热处理、平衡转变、不平衡转变、同素异构转变、多形性转变、共析转变、包析转变、平衡脱溶沉淀、调幅分解、有序化转变、伪共析转变、马氏体转变、贝氏体转变、块状转变、不平衡脱溶沉淀、一级相变、二级相变、扩散型相变、非扩散型相变、半扩散型相变、共格界面、半共格界面、非共格界面、惯习面、位向关系、应变能、界面能、过渡相、均匀形核、非均匀形核、晶界形核、位错形核、空位形核、界面过程、传质过程、协同型方式长大、非协同型方式长大、切变机制、台阶机制第二章钢中奥氏体的形成1. 奥氏体(A)的晶体结构,组织形态与性能有什么特点?2. 奥氏体形成的热力学条件是什么?共析钢的珠光体(平衡态组织)向奥氏体转变属于何种转变?试说明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过程。
3. 钢在实际热处理加热和冷却过程时的临界点为什么偏离相图上的临界点?实际的临界点如何表示?实际的临界点与加热和冷却速度有什么关系?4. 试以碳扩散的观点说明奥氏体长大机理。
(奥氏体的形成包括哪几个过程?为什么说奥氏体形成是以C 扩散为基础并受碳扩散控制的?)5. 说明奥氏体形成时铁素体先消失的原因。
6. 非共析钢的奥氏体的形成与共析钢的奥氏体的形成有哪些异同?7. 共析碳钢奥氏体等温形成动力学(TTA图)有什么特点?非共析钢和共析碳钢奥氏体等温形成动力学图有什么异同?8. 影响奥氏体等温形成的形核率的因素有哪些?如何计算A线长大速度?影响奥氏体转变速度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奥氏体等温形成动力学(形核与长大)的经验公式)(为什么温度升高,奥氏体转变速度加快?)(合金元素对奥氏体的形成速度有什么影响?)9. 合金钢的奥氏体形成动力学有什么特点?10. 连续加热时奥氏体形成动力学有什么特点?试以连续加热时奥氏体的形成动力学曲线,说明奥氏体形成时临界点的变化。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复习思考题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复习思考题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复习思考题一、判断题1. 石墨化是指铸铁中碳原子析出形成石墨的过程。
()2. 可锻铸铁可在高温下进行锻造加工。
()3. 热处理可以改变铸铁中的石墨形态。
()4. 球墨铸铁可通过热处理来提高其机械性能。
()5. 采用整体淬火的热处理方法,可以显著提高灰铸铁的机械性能。
()6. 采用热处理方法,可以使灰铸铁中的片状石墨细化,从而提高其机械性能。
()7. 铸铁可以通过再结晶退火使晶粒细化,从而提高其机械性能。
()8. 灰铸铁的减震性能比钢好。
()二、选择填空1. 铸铁石墨化的几个阶段完全进行,其显微组织为()(a)F+G (b)F+P+G (c)P+G2. 铸铁石墨化的第一、二阶段完全进行,第三阶段部分进行,其显微组织为()(a)F+G (b)P+G (c)F+P+G3. 铸铁石墨化的第一、二阶段完全进行,第三阶段未进行,其显微组织为()(a)F+P+G (b)P+G (c)F+G4. 提高灰口铸铁的耐磨性应采用()(a)整体淬火(b)渗碳处理(c)表面淬火5. 机架和机床床身应用()(a)白口铸铁(b)灰口铸铁(c)麻口铸铁三、综合分析题1.试总结铸铁石墨化发生的条件和过程2.试述石墨形态对铸铁性能的影响。
3.白口铸铁、灰口铸铁和碳钢,这三者在成分、组织和性能有何主要区别?4.为什么一般机器的支架、机床的床身用灰口铸铁铸造?5.出现下列不正常现象时,应采取什么有效措施予以防止和改善?(1)灰口铸铁磨床床身铸造以后就进行切削,在切削加工后发生不允许的变形。
(2)灰口铸铁薄壁处出现白口组织,造成切削加工困难。
6.指出下列铸铁的类别、用途及性能的主要指标:(1) HT150,HT400;(2) KT350-10,KTZ700-2;(3) QT420-10,MQT1200-1。
四、下面材料所属类别和应用实例材料排号类别碳含量典型热处理工艺应用举例Q235A 45 60Si2Mn 20CrMnTi W18Cr4V五、简答题1.钢中常存的杂质有哪些?硫、磷对钢的性能有哪些有益和有害的影响?2.为什么比较重要的大截面的结构零件都必需用合金钢制造?与碳钢比较,合金钢有何优点?3.合金钢中经常加入的合金元素有哪些?怎样分类?4.为什么碳钢在室温下不存在单一奥氏体或单一铁素体组织,而合金钢中有可能存在这类组织?5.合金元素对回火转变有何影响?6.试述固溶强化、加工硬化和弥散强化的强化原理,并说明三者的区别。
金属热处理思考题
《金属热处理》思考题第二章钢在加热时的转变1.说明A1、A3、Acm、Ac1、,Ac3、Accm、Ar1、Ar3、Arcm各临界点的意义。
2.奥氏体形成的全过程经历了那几个阶段?简答各阶段的特点。
3.奥氏体的形核部位在哪里优先及条件?4.哪些因素影响(及如何影响)奥氏体的形成速度?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5.为什么说钢的加热相变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的过程受碳扩散的控制? 用图示加以说明。
6.粒状珠光体,片状珠光体(粗片状与细片状),回火马氏体转变为奥氏体时共转变速度有何差别?7.什么是奥氏体的起始晶粒度,实际晶粒度,本质晶粒度?8.为什么细晶粒钢强度高,塑性,韧性也好?9.钢件加热时欠热,过热,过烧有何不同?能否返修?10.奥氏体是高温相,在一般钢中冷却下来就已经不存在了,谈论A体晶粒大小,还有什么实际意义?11.钢件加热时过热会造成什么不良后果?12. 什么是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过热度?它对钢的组织转变有何影响?第三章珠光体转变与钢的退火和正火1.简述珠光体的形成过程。
2.什么是珠光体?性能如何?如何获得珠光体?3.珠光体有哪几种组织形态?片状珠光体的片间间距决定于什么?它对钢的性能有何影响?4.珠光体的形成条件、组织形态和性能方面有何特点?5.粒状珠光体,片状珠光体(粗片状与细片状),回火马氏体转变为奥氏体时共转变速度有何差别?6.亚共析钢中铁素体和过共析钢中渗碳体有哪几种组织形态?它们对性能有何影响?7.若共析钢加热到A体状态,然后进行等温转变和连续冷却转变,均获得片状珠光体,但其组织特征有何区别?8.为什么说钢的珠光体转变过程受碳扩散的控制? 用图示加以说明。
9.分析渗碳体球化过程的机制和高碳钢要进行球化退火的原因。
10.45钢制零件820℃加热后分别进行退火和正火,其显微组织有什么不同?性能有什么不同?11.何谓球化退火?为什么过共析钢必须采用球化退火而不采用完全退火?12.正火与退火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生产中应如何选择正火及退火?第四章马氏体转变1.钢中常见的马氏体形态和亚结构有哪几种?2.马氏体组织有哪几种基本类型?它们在形成条件、晶体结构、组织形态、性能有何特点?3.钢获得马氏体组织的条件是什么?与钢的珠光体相变,马氏体相变有何特点?4.条状M体和片状M体在强度,硬度,韧性等方面的性能差异如何?5.0.2%C,1.0%C钢淬火后的M体形态和亚结构有什么异同?6.钢中常见的马氏体形态和亚结构有哪几种?7.M体的强化机构有哪几个方面?8.Ms点位置高低有什么实际意义?它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因素是什么?9.淬火钢中A残的存在有什么影响?决定A残量的因素有哪些?在热处理操作上如何控制?10.试分析如何通过控制热处理工艺因素提高中碳钢件和高碳钢件的强韧性。
材料科学基础第7章补充内容第13节钢的热处理答案
47
(6)马氏体的强化机制 固溶强化 相变强化
造成晶格缺陷密度很高的亚 结构。 时效强化
碳和其它合金元素的原子
48
3)贝氏体类型组织与性能 贝氏体(B)= 过饱和F + 3C
a、贝氏体的组织形态:
上贝上贝氏氏体体转变过程
49
下贝氏体
下贝氏体转变
50
b、贝氏体的力学性能: 上贝氏体:
强度和韧性较低。 下贝氏体:
M针
氏
体
M*板条
A1~650 650~600 600~550 550~350
350
扩 散 型
粗片状,F、3C相间分布 细片状,F、3C相间分布 极细片状,F、3C相间分布
半扩 散型
羽毛状,短棒状3C分布于过饱 和F条之间
竹叶状,细片状3C分布于过饱 和F针上
针状
无扩 散型 板条状
5-20
退火
20-30
15
(二)奥氏体晶粒度 1、奥氏体晶粒度的概念
用来度量奥氏体晶粒的大小的量 。
奥氏体晶粒度在100倍显微镜下, 分为8级,1级最粗,8级最细。
16
17
2、晶粒度分类 ① 起始晶粒度;② 实际晶粒度;③
本质晶粒度。
18
(三)奥氏体晶粒度的影响因素 ⑴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 加热温度高、保温时间长, 晶粒
三、热处理工艺 根据热处理原理制定的
温度、时间、介质等参数称热 处理工艺。
(a)940淬火+220回火(板条M回+A‘少)(b)(c)(d)940淬火+820、780、750淬火(板条M+条状F+A’少 )(e)940淬火+780淬火+220回火(板条M回+条状F+A‘少)(f)780淬火+220回火(板条M回+块状F)
热处理原理与工艺答案
热处理原理与工艺答案
热处理是一种通过加热和冷却来改变材料的性能和结构的金属加工工艺。
它在
工业生产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可以提高材料的硬度、强度、耐磨性和耐腐蚀性,同时还可以改善材料的加工性能和使用寿命。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热处理的原理和工艺答案。
首先,热处理的原理是基于材料的组织和性能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基本规律。
通过加热和冷却的方式,可以改变材料的结构和性能,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热处理的原理包括晶粒长大、相变和残余应力的释放等。
晶粒长大是指在加热过程中,晶粒尺寸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从而提高材料的塑性和韧性;相变是指在材料经历一定温度范围内的加热或冷却过程中,晶体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材料的硬度和强度;残余应力的释放是指在材料经历热处理后,内部的应力会得到释放,从而改善材料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其次,热处理的工艺包括加热、保温和冷却三个阶段。
在加热阶段,材料会被
加热到一定温度,以促使晶粒长大和相变发生。
在保温阶段,材料会在一定温度下保持一段时间,以确保晶粒的长大和相变的充分进行。
在冷却阶段,材料会被快速冷却,以固定材料的组织和性能。
不同的材料和要求会采用不同的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度,以达到最佳的热处理效果。
总之,热处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金属加工工艺,它通过改变材料的结构和性能,来满足不同的工程需求。
熟悉热处理的原理和工艺答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选择和应用热处理工艺,从而提高材料的使用性能和延长使用寿命。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热处理课后思考题答案
1、判断下列说法正误,并说明原因。
(1)马氏体是硬而脆的相。
(2)过冷奥氏体的冷却速度大于Vk时,则冷速越大,所得马氏体的硬度越高。
(3)钢中的合金元素含量越高,其淬火后的硬度也越高。
(4)本质细晶粒钢的晶粒总是比本质粗晶粒钢的晶粒细。
(5)同种钢材在同样的加热条件下,总是水冷的比油冷的淬透性好,小件的比大件的淬透性好。
2、马氏体组织有哪几种基本类型他们的形成条件、晶体结构、组织形态、性能有何特点?马氏体的硬度与含碳量关系如何?3、说明共析碳钢C曲线各个区、各条线的物理意义并指出影响C曲线形状和位置的主要因素。
4、淬透性与淬硬层深度两者有何联系和区别影响钢淬透性的因素有哪些影响钢制零件淬硬层深度的因素有哪些?5、用20钢进行表面淬火和用45钢进行渗碳处理是否合适?为什么?6、一批45钢零件进行热处理时,不慎将淬火件和调质件弄混,如何区分开?为什么?7、将两个T12钢小试样分别加热到780℃和860℃,保温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速度冷却至室温,试回答问题,并说明原因。
(1)哪个温度淬火后马氏体晶粒粗大?(2)哪个温度加热淬火后马氏体含碳量较多?(3)哪个淬火后残余奥氏体量多?(4)哪个淬火后末溶碳化物量多?(5)哪个淬火适合?为什么?8、分别用45钢和15钢制造机床齿轮,要求齿表面具有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心部具有良好的韧性.安排工艺路线,热处理工序目的及使用状态下的组织。
5-3、判断下列说法正误,并说明原因。
解:1.马氏体是硬而脆的相。
错,马氏体是硬的相,渗碳体才是脆的相;2.过冷奥氏体的冷却速度大于Vk时,则冷速越大,所得马氏体的硬度越高。
错,马氏体硬度取决于含碳量,与冷却速度无关。
3.钢中的合金元素含碳量越高,其淬火后的硬度也越高。
错,合金元素对淬透性的影响大,但对硬度影响小4.本质细晶粒钢的晶粒总是比本质粗晶粒钢的晶粒细。
错,晶粒的大小与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有关.本质细晶粒钢只是加热时长大的趋向比本质粗晶粒钢小,但不代表本身比本质粗晶粒钢的晶粒细。
[精品]热处理原理与工艺复习思考题.docx
复习思考题解释名词本质晶粒度、临界冷却速度、马氏体、淬透性、淬硬性、调质处理、固溶处理、时效填空丿1.____________________ 钢的热处理工艺由__ 、、三个阶段所组成。
2.钢加热时奥氏体形成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四个基本过程所组成o3.在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产物屮,珠光体与屈氏体的主要相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上贝氏体的组织特征呈_______ 状,而下贝氏体则呈__________ 状。
5•钢的淬透性越高,则其C曲线的位置越—,说明临界冷却速度越—o6•钢完全退火的正常温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 ,它只适应于 ______ 钢。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球化退火的主要冃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主要适用于 ______________ 钢。
8•钢的正常淬火温度范围,对亚共析钢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对过共析钢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9•马氏体的显微组织形态主要有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两种。
其中 __________ 的韧性较好。
10.在正常淬火温度下,碳索钢屮共析钢的临界冷却速度比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的临界冷却速度都 ________ o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碳淬火马氏体和回火马氏体在形成条件上的区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二者的区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12•当钢屮发生奥氏体向马氏体的转变时,原奥氏体屮碳含量越高,则恥点越 ___ ,转变后的残余奥氏体量就越_________ O13•改变钢整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有_____ 、______、_____ 、____ 四利*1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淬火钢进行回火的H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火温度越高,钢的强度与硬度越。
热处理原理与工艺习题及答案
1试对珠光体片层间距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作出定性的解释。
答:S与ΔT成反比,且,这一关系可定性解释如下:珠光体型相变为扩散型相变,是受碳、铁原子的扩散控制的。
当珠光体的形成温度下下降时,ΔT增加,扩散变得较为困难,从而层片间距必然减小(以缩短原子的扩散距离),所以S与ΔT成反比关系。
在一定的过冷度下,若S过大,为了达到相变对成分的要求,原子所需扩散的距离就要增大,这使转变发生困难;若S过小,则由于相界面面积增大,而使表面能增大,这时ΔGV不变,σS增加,必然使相变驱动力过小,而使相变不易进行。
可见,S与ΔT必然存在一定的定量关系,但S与原奥氏体晶粒尺寸无关。
分析珠光体相变的领先相及珠光体的形成机理。
答:从热力学上讲,在奥氏体中优先形成α相或Fe3C相都是可能的,所以分析谁是领先相,必须从相变对成分、结构的要求着手,从成分上讲,由于钢的含碳量较低,产生低碳区更为有利,即有利于铁素体为领先相;但从结构上讲,在较高温度,特别在高碳钢中,往往出现先共析Fe3C相,或存在未溶Fe3C微粒,故一般认为过共析钢的领先相为Fe3C,而共析钢的领先相并不排除铁素体的可能性。
珠光体形成时,在奥氏体中的形核,符合一般的相变规律。
即母相奥氏体成分均匀时,往往优先在原奥氏体相界面上形核,而当母相成分不均匀时,则可能在晶粒内的亚晶界或缺陷处形核。
珠光体依靠碳原子的扩散,满足相变对成分的要求,而铁原子的自扩散,则完成点阵的改组。
而其生长的过程则是一个“互相促发,依次形核,逐渐伸展”的过程,若在奥氏体晶界上形成了一片渗碳体(领先相为片状,主要是由于片状的应变能较低,片状在形核过程中的相变阻力小),然后同时向纵横方向生长,由于横向生长,使周围碳原子在向渗碳体聚集的同时,产生贫碳区,当其C%下降到该温度下xα/k浓度时,铁素体即在Fe3C—γ相界面上形核并长成片状;随着F的横向生长,又促使渗碳体片的形核并生长;如此不断形核生长,从而形成铁素体、渗碳体相相同的片层。
热处理思考题
1、答:(1)工艺路线为:锻造—退火—机加工—淬火后低温回火—磨加工。
退火处理可细化组织,调整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淬火及低温回火可获得高硬度和耐磨性以及去除内应力。
(2)终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大致的硬度60HRC。
(3)T10车刀的淬火温度为780℃左右,冷却介质为水;回火温度为150℃~250℃。
2、答:马氏体相变的特点为:(1)无扩散性。
钢在马氏体转变前后,组织中固溶的碳浓度没有变化,马氏体和奥氏体中固溶的碳量一致,仅发生晶格改变,因而马氏体的转变速度极快。
(2)有共格位向关系。
马氏体形成时,马氏体和奥氏体相界面上的原子是共有的,既属于马氏体,又属于奥氏体,称这种关系为共格关系。
(3)在通常情况下,过冷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开始后,必须在不断降温条件下转变才能继续进行,冷却过程中断,转变立即停止。
5、答:淬透性是指钢在淬火时获得淬硬层的能力。
不同的钢在同样的条件下淬硬层深不同,说明不同的钢淬透性不同,淬硬层较深的钢淬透性较好。
淬硬性:是指钢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冷却时,获得的马氏体组织所能达到的最高硬度。
钢的淬硬性主要决定于马氏体的含碳量,即取决于淬火前奥氏体的含碳量。
影响淬透性的因素:①、钢的化学成分②、奥氏体晶粒度③、奥氏体温度4、第二相的存在和分布①化学成分:C曲线距纵坐标愈远,淬火的临界冷却速度愈小,则钢的淬透性愈好。
对于碳钢,钢中含碳量愈接近共析成分,其C曲线愈靠右,临界冷却速度愈小,则淬透性愈好,即亚共析钢的淬透性随含碳量增加而增大,过共析钢的淬透性随含碳量增加而减小。
除Co和Al(>2.5%)以外的大多数合金元素都使C曲线右移,使钢的淬透性增加,因此合金钢的淬透性比碳钢好。
②奥氏体化温度:温度愈高,晶粒愈粗,未溶第二相愈少,淬透性愈好。
③奥氏体晶粒度:奥氏体晶粒尺寸增大,淬透性提高,奥氏体尺寸对珠光体转变的延迟作用比对贝氏体的大。
4、第二相的存在和分布奥氏体中未溶的非金属夹杂物和碳化物的存在以及其大小和分布,影响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从而影响淬透性。
(完整)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习题 有答案
第1章钢的热处理一、填空题1.热处理根据目的和工序位置不同可分为预备热处理和最终热处理.2.热处理工艺过程由加热、保温和冷却三个阶段组成。
3.珠光体根据层片的厚薄可细分为珠光体、索氏体和屈氏体。
4.珠光体转变是典型的扩散型相变,其转变温度越低,组织越细,强度、硬度越高。
5.贝氏体分上贝氏体和下贝氏体两种.6.感应加热表面淬火,按电流频率的不同,可分为高频感应加热淬火、中频感应加热淬火和工频感应加热淬火三种.而且感应加热电流频率越高,淬硬层越薄。
7.钢的回火脆性分为第一类回火脆性和第二类回火脆性,采用回火后快冷不易发生的是第二类回火脆性 . 8.化学热处理是有分解、吸收和扩散三个基本过程组成.9.根据渗碳时介质的物理状态不同,渗碳方法可分为固体渗碳、液体渗碳和气体渗碳三种.10.除Co外,其它的合金元素溶入奥氏体中均使C曲线向右移动,即使钢的临界冷却速度变小,淬透性提高。
11.淬火钢在回火时的组织转变大致包括马氏体的分解,残余奥氏体的分解,碳化物的转变,碳化物的集聚长大和a相的再结晶等四个阶段。
12.碳钢马氏体形态主要有板条和片状两种,其中以板条强韧性较好。
13、当钢中发生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时,原奥氏体中碳含量越高,则Ms点越低,转变后的残余奥氏体量就越多二、选择题1.过冷奥氏体是C温度下存在,尚未转变的奥氏体。
A.Ms B.M f C.A12.过共析钢的淬火加热温度应该选择在A,亚共析钢则应该选择在C。
A.Ac1+30~50C B.Ac cm以上 C.Ac3+30~50C3.调质处理就是C。
A.淬火+低温回火 B.淬火+中温回火 C.淬火+高温回火4.化学热处理与其他热处理方法的基本区别是C.A.加热温度 B.组织变化 C.改变表面化学成分5.渗氮零件在渗氮后应采取( A )工艺。
A.淬火+低温回火B.淬火+中温回火 C。
淬火+高温回火 D.不需热处理6.马氏体的硬度主要取决于马氏体的(C )A.组织形态B.合金成分 C。
工程材料及热处理答案.doc
工程材料及热处理练习题—、简答题8.写出Fe-Fe:i C状态图上共品和共析反应式。
答案.L-*A+FesC (共晶)A->F+Fe3C (共析)9.选用工程材料的一般原则是什么?答案.①使用性能足够的原则②工艺性能&好的原则③经济性合理的原则④结构、材料、成形工敢相适应的原则。
10.金属结品的一般过程归纳为几个阶段?答案.一种是&发形核;另一种是非&发形核11.简述普通热处理的基本过程。
答案.退火、正火、淬火、回火12.何谓加工硬化?加工硬化:金属经过冷态下的塑性变形后其性能发生很大的变化,最明显的特点是强度随变形程度的增加而大为提髙,其槊性却随之冇较人的降低。
15.试述金属结品吋品粒度的控制方法。
①增加过冷度②变质处量③热处理16.什么是同索异构转变?并举例说明。
同素异构转变:就是原子重新排列的过程,它也遵循生核勾忪大的基本规律。
17.铁碳合金中基本相足哪些?其机械性能如何?基本相: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机械性能:铁素体溶碳能力差,奥氏体溶液碳能力较强,渗碳体溶碳能力最强;18.简述化学热处理的基本过程。
过程:活性原了•的产生、活性原了•的吸收、活性原子的扩散二、问答题3.试比较金属材料、陶瓷材料、髙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在结合键上的差别及其主要性能特点。
T答案:4.用冷却曲线表示45钢的平衡结晶过程;写出该过程中相及组织转变反应式;图P48LL+A-* AA+F-* P+F5.工厂生产一批小齿轮,耍求齿面硬度大于HKC55,心部冇&好的塑性和韧性,现冇以下材料:65Mn、45钢、16Mn、9SiCr、己知:试回答以下问题:(1)•选择一种合适的材料,并说明理由;45,采用表而淬火,45钢屈于,调质钢,渗碳+淬火+低温W火,具有高强度和足够的韧性.(2)•编制其•工艺流程;下料毛坯成形预备热处理粗加终热处理一精加工一装配(3)•制订其热处理工艺(用工艺曲线表示,要求标出加热温度、冷却介质);(4)-说明各热处理工序的主要目的,并指岀最终热处理记齿轮表凼和心部的组织。
《材科热处理原理》思考题(2010级)
《材科热处理原理》思考题及期末复习大纲(2010级)第一章固态相变概论1. 金属固态相变的主要类型有哪些?2. 热力学主要的状态函数与状态变数之间的关系如何?3. 金属固态相变按(1)相变前后热力学函数、(2)原子迁移情况、(3)相变方式分为哪几类?4. 金属固态相变有哪些特点?5. 固态相变的驱动力和阻力包括什么?加以说明。
6. 固态相变的过程中形核和长大的方式是什么?加以说明。
7. 何谓热处理?热处理的目的是什么?热处理在机械加工过程中作用有那些?热处理与合金相图有何关系?8. 金属固态相变主要有哪些变化?9. 说明下列符号的物理意义及加热速度和冷却速度对他们的影响?A1、A3、Acm,Ac1、Ac3、Accm,Ar1、Ar3、Arcm10.一些概念:固态相变、热处理、平衡转变、不平衡转变、同素异构转变、多形性转变、共析转变、包析转变、平衡脱溶沉淀、调幅分解、有序化转变、伪共析转变、马氏体转变、贝氏体转变、块状转变、不平衡脱溶沉淀、一级相变、二级相变、扩散型相变、非扩散型相变、半扩散型相变、共格界面、半共格界面、非共格界面、惯习面、位向关系、应变能、界面能、过渡相、均匀形核、非均匀形核、晶界形核、位错形核、空位形核、界面过程、传质过程、协同型方式长大、非协同型方式长大、切变机制、台阶机制。
11.比较概念:平衡转变和不平衡转变,平衡脱溶沉淀和不平衡脱溶沉淀,共格界面、半共格界面和非共格界面,惯习面和位向关系,固态相变的均匀形核和非均匀形核,界面过程和传质过程,协同型方式长大和非协同型方式长大,扩散型相变、非扩散型相变和半扩散型相变,一级相变和二级相变,有核级相变和无核相变。
第三章奥氏体与钢在加热过程中的转变1. 奥氏体(A)的晶体结构,组织形态与性能有什么特点?2. 奥氏体形成的热力学条件是什么?共析钢的珠光体(平衡态组织)向奥氏体转变属于何种转变?试说明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过程。
以共析碳钢为例说明碳钢奥氏体形成包括哪几个过程(四个过程:形核、长大,剩余渗碳体溶解、奥氏体成分均匀化)?3. 钢在实际热处理加热和冷却过程时的临界点为什么偏离相图上的临界点?实际的临界点如何表示?实际的临界点与加热和冷却速度有什么关系?4. 试以碳扩散的观点说明奥氏体长大机理。
热处理原理与工艺课后习题
热处理原理与工艺课后习题第一章一.填空题1.奥氏体形成的热力条件()。
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转变为奥氏体。
()越大,驱动力越大,奥氏体转变速度越快。
2.共析奥氏体形成过程包括()()()和()四个阶段。
3.( )钢加热时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倾向小,而()钢加热时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倾向小。
4.本质晶粒度是钢的热处理工艺性能之一,对于()钢可有较宽的热处理加工范围,对于()钢则必须严格控制加热温度,以免引起晶粒粗化而是性能变坏。
5.()晶粒度对钢件冷却后的组织和性能影响较大。
6.控制奥氏体晶粒长大的途径主要有()()( )( )和()。
7.()遗传对热处理工件危害很大,它强烈降低钢的强韧性,使之变脆,必须避免和消除。
、二、判断正误并简述原因1.奥氏体晶核是在珠光体中各处均匀形成的。
()2.钢中碳含量越高,奥氏体转变速度越快,完全奥氏体化所需时间越短。
()3.同一种钢,原始组织越细,奥氏体转变速度越慢。
()4.本质细晶粒钢的晶粒在任何加热条件下均比本质粗晶粒钢细小。
()5.在一定加热的温度下,随温度时间延长,晶粒将不断长大。
()6.所有合金元素都可阻止奥氏体晶粒长大,细化奥氏体晶粒。
()三、选择题1.Ac1、A1、Ar1的关系是__________。
A..Ac1>A>1Ar1 B. Ar1>A1>Ac1 C.A1>Ar1>Ac1 D.A1>Ac1>Ar12. Ac1、Ac3、Ac cm是实际()时的临界点。
A. 冷却B.加热C.平衡D.保温3.本质晶粒度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测得的奥氏体晶粒()A.长大速度B. 大小C. 起始尺寸D. 长大极限4.实际上产中,在某一具体加热条件下所得到的奥氏体晶粒大小称为()A. 起始晶粒度B.本质晶粒度C.实际晶粒度D.名义晶粒度四、简答题1.以共析碳钢为例,说明:1.奥氏体的形成过程;2. 奥氏体晶核为什么优先在铁素体和渗碳体相界面上形成;3. 为什么铁素体消失后还有部分渗碳体未溶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科热处理原理》思考题第一章固态相变概论1. 金属固态相变的主要类型有哪些?2. 热力学主要的状态函数与状态变数之间的关系如何?3. 金属固态相变按(1)相变前后热力学函数、(2)原子迁移情况、(3)相变方式分为哪几类?4. 金属固态相变有哪些特点?5. 固态相变的驱动力和阻力包括什么?加以说明。
6. 固态相变的过程中形核和长大的方式是什么?加以说明。
7. 何谓热处理?热处理的目的是什么?热处理在机械加工过程中作用有那些?热处理与合金相图有何关系?8. 金属固态相变主要有哪些变化?9. 说明下列符号的物理意义及加热速度和冷却速度对他们的影响?Ac1、Ar1、Ac3、Ar3、Accm、Arcm10. 一些概念:固态相变、热处理、平衡转变、不平衡转变、同素异构转变、多形性转变、共析转变、包析转变、平衡脱溶沉淀、调幅分解、有序化转变、伪共析转变、马氏体转变、贝氏体转变、块状转变、不平衡脱溶沉淀、一级相变、二级相变、扩散型相变、非扩散型相变、半扩散型相变、共格界面、半共格界面、非共格界面、惯习面、位向关系、应变能、界面能、过渡相、均匀形核、非均匀形核、晶界形核、位错形核、空位形核、界面过程、传质过程、协同型方式长大、非协同型方式长大、切变机制、台阶机制第二章钢中奥氏体的形成1. 奥氏体(A)的晶体结构,组织形态与性能有什么特点?2. 奥氏体形成的热力学条件是什么?共析钢的珠光体(平衡态组织)向奥氏体转变属于何种转变?试说明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过程。
3. 钢在实际热处理加热和冷却过程时的临界点为什么偏离相图上的临界点?实际的临界点如何表示?实际的临界点与加热和冷却速度有什么关系?4. 试以碳扩散的观点说明奥氏体长大机理。
(奥氏体的形成包括哪几个过程?为什么说奥氏体形成是以C 扩散为基础并受碳扩散控制的?)5. 说明奥氏体形成时铁素体先消失的原因。
6. 非共析钢的奥氏体的形成与共析钢的奥氏体的形成有哪些异同?7. 共析碳钢奥氏体等温形成动力学(TTA图)有什么特点?非共析钢和共析碳钢奥氏体等温形成动力学图有什么异同?8. 影响奥氏体等温形成的形核率的因素有哪些?如何计算A线长大速度?影响奥氏体转变速度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奥氏体等温形成动力学(形核与长大)的经验公式)(为什么温度升高,奥氏体转变速度加快?)(合金元素对奥氏体的形成速度有什么影响?)9. 合金钢的奥氏体形成动力学有什么特点?10. 连续加热时奥氏体形成动力学有什么特点?试以连续加热时奥氏体的形成动力学曲线,说明奥氏体形成时临界点的变化。
11. 连续加热时奥氏体形成在动力学、转变机理、奥氏体状态上有什么特点?12. 8级奥氏体晶粒的共析钢中,每平方毫米含多少个奥氏体晶粒?每个奥氏体晶粒中含多少个铁、碳原子?每个奥氏体晶胞中含多少个碳原子?13. 奥氏体晶粒度的概念,晶粒度级别与晶粒大小的关系式。
14. 何谓起始晶粒度、实际晶粒度、本质晶粒度?试加以比较。
如何显示和评定晶粒度级别?15. 影响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如何防止和控制奥氏体晶粒长大?(如何获得细小的奥氏体晶粒?)16.合金元素对奥氏体的晶粒长大有什么影响?17. 为什么用Al脱氧的钢或加入Ti、V、Zr、Nb等合金元素的钢是本质细晶粒钢?本质细晶粒钢的奥氏体晶粒是否一定细小,而本质粗晶粒钢的奥氏体晶粒是否一定粗大?试加以解释。
18. 含碳量对亚共析钢的奥氏体晶粒长大倾向有何影响?19. 含碳量为0.8%的钢分别在950℃、860℃下进行奥氏体化,其奥氏体形成速度、奥氏体起始晶粒度、实际晶粒度、本质晶粒度个有何区别?20. 为什么奥氏体晶粒随温度的升高而长大?21. 获得何种状态的奥氏体晶粒为理想?为什么?(提示:从奥氏体晶粒度、奥氏体成分均匀化程度上加以说明。
)22. 一些概念:奥氏体(化)、重结晶、粒状奥氏体、针状奥氏体、过热度、奥氏体形核、奥氏体长大、剩余渗碳体、奥氏体成分均匀化、奥氏体等温形成动力学曲线(图)、线长大速度、晶粒度、起始晶粒度、实际晶粒度、本质晶粒度、本质粗晶粒钢、本质细晶粒钢、正常长大、异常长大、过热、过热敏感性、过烧、组织遗传、相遗传第三章珠光体转变1. 何谓珠光体片间距?片状珠光体片间距与过冷度有什么关系?(珠光体片间距与与哪些因素有关?)(影响珠光体片间距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2. 何谓珠光体团?珠光体团的直径与哪些因素有关?3. 片状珠光体可分为哪几类?试说明形成温度、片间距和力学性能上的特点。
4. 片状珠光体的形成包括哪两个基本过程?珠光体形成热力学条件是什么?5. 共析钢的奥氏体向片状珠光体转变属于何种转变?试说明奥氏体向片状珠光体的转变过程(形成机制)。
(试说明珠光体转变是以C扩散为基础并受C扩散控制的相变)6. 片状珠光体长大方式有哪些?试以碳扩散的观点说明片状珠光长大机理?7. 简述粒状珠光体的形成过程。
(片状珠光体转为粒状珠光体机制)8. 分析珠光体转变动力学图并说明珠光体转变动力学的特点。
影响珠光体转变动力学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9. 合金钢的珠光体转变有什么特点?10. 非共析钢的珠光体形成和转变动力学图与珠光体转变共析钢的有何差异?11. 珠光体常见形态有哪些?从形态、力学性能上加以比较。
(珠光体有哪两种基本形态?它们在力学性能上有何差异?)(珠光体的力学性能、影响力学性能的因素、片状珠光体和粒状珠光体在力学性能的差异。
)(试说明粒状珠光体在力学性能优异的原因。
)12. 珠光体的力学性能有什么特点?影响珠光体的力学性能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片状珠光体和粒状珠光体在力学性能上有何差异?13. 为什么珠光体片间距越小,珠光体的强度和塑性越高?14. 说明先共析相的析出条件、形态15 含碳量为1.0%的钢在900℃下锻造停锻后(1)空冷,(2)炉冷,冷到室温的组织状态如何?他们在力学性能上是否相同?为什么?16. 对碳钢采用何种热处理工艺可获得:(a)索氏体;(b)回火索氏体,并说明这两种组织形态以及力学性能有何差异。
17. 一些概念:珠光体型转变、贝氏体型转变、马氏体型转变、片状珠光体、粒(球)状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珠光体片间距、珠光体团、领先相、纵向长大、横向长大、先共析相、伪共析转变、伪珠光体、共析组织、魏氏组织、铅浴淬火(派登处理)、相间析出、特殊碳化物、孕育期。
第四章马氏体转变1. 马氏体和马氏体转变的含义是什么?2. 马氏体的晶体结构的类型如何?试加以说明。
3. 何谓马氏体正方度?为什么有些钢的马氏体具有异常正方度?4. 试绘出碳原子在马氏体点阵结构中的可能位置构成的三个亚点阵图。
5. 马氏体转变有哪些主要特征?(五个特征的内容:非恒温性、切变共格性和表面浮凸效应、无扩散性、与奥氏体存在着严格的晶体学关系、可逆性)6. 哪些实验现象可以说明马氏体转变具有无扩散性?7. 为什么钢中马氏体转变必须在连续冷却过程中转变?而恒温马氏体的数量很少?8. 为什么钢中马氏体转变不能进行到底,而总有一定的残余奥氏体?9. 马氏体有哪两种基本形态?它们在亚结构以及力学性能上有什么差异? 影响马氏体形态及其内部亚结构的因素有哪些?(马氏体有哪两种基本形态?它们在力学性能上有什么差异?)(两种基本形态是板条马氏体和片状马氏体:形成的钢和合金、形成温度、组织特征、亚结构、与奥氏体的晶体学关系、形成过程、残余奥氏体)(马氏体的形态和亚结构与合金成分、M S点有什么关系?)10. 比较板条马氏体和片状马氏体:形成的钢和合金、形成温度、组织特征、金相形态、立体形态、亚结构、晶体类型、与奥氏体的晶体学关系、形成过程、残余奥氏体。
11. 各种碳钢的淬火马氏体形态如何?12. T0、M S、M f、M d点有什么物理意义?Ms点为什么很低?13. 马氏体转变的热力学学条件是什么?驱动力是什么?马氏体的形成条件是什么?14. 影响钢的M S点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C和合金元素对钢的M S点有什么影响?)15. 测定钢的M S点有什么意义?16. 在M S点以上或以下对马氏体进行塑性变形,对马氏体转变的规律有何影响?17. 马氏体转变的动力学主要有哪几种方式?各种方式有什么特征?18. 马氏体降温转变的规律是什么?19. 切变型马氏体转变的特征是什么?20. 以马氏体转变的二次切变模型(K-S切变模型和G-T模型)说明马氏体的形成过程和马氏体亚结构的形成。
21. 马氏体的力学性能有何特点?为什么?22. 钢中马氏体具有高硬度、高强度的本质是什么?23. 马氏体的硬度和淬火钢的硬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合金元素影响如何?24. 马氏体的硬度、强度和韧性与含碳量及亚结构的有什么关系?(马氏体的力学性能的显著特点、马氏体高硬度、高强度的本质;马氏体相变强化机制)(为什么钢中板条马氏体具有较好的强韧性,而片状马氏体的塑性和韧性差?)(说明钢中马氏体的常见形态,亚结构以及力学性能特点。
)(说明钢中马氏体的形态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25. 马氏体的硬度、强度和韧性与含碳量及亚结构有什么关系?(说明钢中马氏体的常见形态,亚结构以及力学性能特点。
)26. 区别马氏体的固溶强化、相变强化、时效强化、晶界强化。
27. 淬火钢的硬度与马氏体的硬度是否相同?为什么?28. 马氏体的物理性能有何特点?29. 什么是显微裂纹敏感度?影响形成显微裂纹敏感度的因素有哪些?30. 什么是奥氏体稳定化?奥氏体稳定化分为哪几类?影响奥氏体稳定化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奥氏体稳定化在实际生产中有何应用?31. 马氏体转变在实际中有何应用?简要说明。
32. 一些概念:马氏体转变、马氏体、马氏体转变的非恒温性、马氏体转变不完全性、马氏体转变的切变共格性、表面浮凸、第二类共格、马氏体转变的无扩散性、位向关系、惯习面、西山关系、K-S关系、G-T关系、马氏体转变的可逆性、马氏体的正方度(c/a)、板条(低碳、位错)马氏体、片状(针状、高碳、孪晶)马氏体、蝶状马氏体、薄片状马氏体、ε—马氏体、马氏体板条、板条马氏体束、马氏体领域、板条马氏体块、隐晶(针)马氏体、形变诱发马氏体、残余奥氏体、惯习面、位向关系、Ms(马氏体开始转变温度)、Mf(马氏体转变终止点)、Md(形变诱发马氏体点)、马氏体变温转变、马氏体等温转变、马氏体爆发式转变、马氏体表面转变、奥氏体稳定化、奥氏体热稳定化、奥氏体机械稳定化、马氏体固溶强化、马氏体相变强化、马氏体时效强化、马氏体晶界强化、冷处理、马氏体转变的超塑性(相变超塑性)、显微裂纹、显微裂纹的敏感度、形状记忆合金、形状记忆效应、热弹性马氏体、伪弹性、强韧化热处理、自回火第五章贝氏体转变1. 贝氏体转变的主要特征(七个主要特征)有哪些?2. 贝氏体的组织形态有哪几种?其晶体结构有何特点?3. 比较比较无碳化物贝氏体、上贝氏体和下贝氏体的组织特征(金相形态特征、电镜形态特征、立体形态特征、形成温度、组成、铁素体的形态及分布、碳化物的形态及分布、亚结构、与奥氏体的晶体学关系)4. 分析贝氏体转变的动力学图,说明贝氏体转变的动力学特点和影响因素5. 贝氏体转变的热力学条件是什么?B S、B f点有什么物理意义?6. 贝氏体的形成包括哪两个基本过程?简述贝氏体的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