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改革开放
2019-2020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改革开放
专题四、改革开放2019-2020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改革开放专题综述:中外改革,是近年来中考命题的热点所在。
顺应历史潮流,适时进行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通过改革,为国家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可使国家变得更加和谐有力。
本专题旨在通过回顾中外重大改革,探究改革成功的经验与作用,使同学们认识到在当今世界形势下,改革开放是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
【古今中国重大改革】 1.洋务运动 2.戊戌变法 3.土地改革 4.改革开放【世界重大改革】1.俄国农奴制改革 2.日本明治维新(一)、中国近代史上地主阶级领导的封建主义改革——洋务运动①时间:19世纪60——90年代②根本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③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④内容: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19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陆续创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⑤性质:中国近代史上地主阶级领导的封建主义改革⑥评价: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⑦失败原因: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只限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不触及腐朽的封建制度,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怎样的影响?最终结果如何?试分析造成两种不同结果的原因.(1)影响: 中国的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要求发展资本主义,救亡图存,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而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但是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明治维新后,日本强大起来,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2019年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讲义:专题九 中外历史上的改革和革命
专题九中外历史上的改革和革命一、改革(一)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洋务运动: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2、目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的统治。
3、代表人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曾国藩4、口号:自强求富5、宗旨:师夷长技以自强6、主张: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向西方学习,维护清朝统治。
7、洋务活动: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创办新式学校8、破产标志:甲午战争中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9、失败原因:单纯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不改变落后的封建制度。
10、性质:是一场失败的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
11、评价: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外来资本主义的扩张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戊戌变法:1、背景国内:①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②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被西方列强瓜分的危险,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国际背景:①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②启蒙运动的影响。
2、目的:在保护清政府的前提下,使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摆脱民族危机。
3、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4、主要活动:序幕:公车上书发展:创办报刊、组织团体(《中外纪闻》强学会)高潮:百日维新结束:戊戌政变。
5、“百日维新”的内容:①政治;②经济;③军事;④文化教育。
6.主张:学习西方,进行资产阶级改良,发展资本主义,以挽救民族危机。
7、失败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不能发动和组织群众。
改革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了强烈反对。
8、作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9、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10、地位:迈出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步;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传播,有利于知识分子参与政事,有利于革除社会弊端。
11、启示: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考点:(1)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2)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019-2020年中考二轮复习专题之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2019-2020年中考二轮复习专题之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知识链接一、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1.商鞅变法:(1)时间:年。
(2)内容:①改革土地制度。
废除,承认。
②重农抑商:奖励农耕,生产粮帛多的,免除;禁止弃农经商,凡因弃农经商或懒惰而贫困的人,罚做。
③奖励。
立功者赐给田宅;贵族及其后代无军功,不能获得爵位和享受特权。
④迁都,推行。
全国设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去治理。
⑤严明法令。
公布法律,编制户口,实行连坐法,使百姓互相监督。
(3)意义:①通过变法,秦国的废除了,建立了,秦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②秦军的提高,得到发展。
启示: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要顺应时代发展,锐意改革,与时俱进;学习商鞅为变法不怕流血牺牲的无畏精神,自觉增强战胜困难,勇于进取的意识。
2.北魏孝文帝改革(1)目的: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2)2.措施(1)借鉴汉族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实施一系列新的制度,加强对经济和官吏的管理。
(2)迁都:494年,孝文帝把都城从迁至。
(3)汉化:鲜卑人贵族改用;提倡和鼓励鲜卑人改穿、与汉族、学说。
完善学校教育制度,让更多的鲜卑贵族子弟系统学习汉族文化。
3.影响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加速了。
使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生活习惯上逐步与汉族趋同;使中原文化得到丰富和发展。
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4.洋务运动①目的: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②内容: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
③性质:封建统治者失败的自救运动。
④评价:(1)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但它引进了,创办了一批近,培养了一批。
(2)客观上刺激了的产生和发展,对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洋务运动是中国的开端。
失败原因: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只限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不触及腐朽的封建制度,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2019中考人教版历史专题复习之开放与革新时代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之开放与改革的时代【知识思想导图】【中考考点精析】考点 1隋的兴亡知识梳理历史背景北方社会经济恢复睁开,南方获取空前开发,为实现一致准备了条件建立政权581 年,北周外戚杨坚抢夺政权,建立隋朝,年号开皇。
杨坚就是隋炀帝一致全国589 年,隋朝灭掉陈朝,结束了分裂盘据的场面,实现了一致制度改革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隋炀帝时,设进士科,正式确立科举制。
科举制重申以才能作为选官的重要标准,逐渐成为后是选拔官员的主要路子走向消亡隋炀帝穷奢极欲,连年大兴土木,屡次发动对外战争,破坏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序次和生计条件。
隋王朝迅速消亡。
618 年,李渊建立唐代,定都长安名师点拨要从民族的交融、经济的睁开、人民的梦想、国家的实力等角度去掌握“隋的一致〞的有利因素。
【针对练习】1.〔 2021·重庆 A 〕城市的睁开目击历史的变迁。
以下古代城市中,作为当时王朝的国都,目击了公元589 年中国重归一致的是〔〕A .余杭B .长安C.涿郡D.江都2.〔 2021·青岛〕小强和爸爸都是历史迷。
一天,小强让爸爸猜我国古代的一位皇帝,他给出以下提示词:开通大运河、正式设置进士科、暴君。
爸爸给出的正确答案应该是〔〕A .晋惠帝B.隋文帝C.隋炀帝D.唐玄宗3.〔 2021·湖北孝感〕隋朝于公元六世纪未高调登场,却又匆促谢幕.在历史的长河中书写了一段宛假设昙花绽放般短暂的灿烂。
?昙花王朝——隋帝国的短暂与灿烂?一书〔如右图〕详细介绍了这一段历史。
书中不应出现的内容是〔〕A .三省六部制B .科举制的创立C.“开元盛世〞 D .大运河的开凿考点 2贯穿南北的大运河知识梳理名师点拨背景隋一致全国后,大大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和沟通隋朝消亡的根根源因是隋朝的暴政,而非开凿605 年,隋炀帝在已有天然水道和人工运河的基础上,开凿了一条贯大运河自己,认为隋穿南北的大运河炀帝修建大运河最后意义大运河通航后,不但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以致隋朝消亡的说法沟通亚洲内陆的“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
2019年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讲义:专题七 改革开放专题
专题七改革开放专题改革开放使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各项经济建设发展迅速,如今我国综合国力已跃居世界第六位。
所以改革开放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也是中考中的热点问题一、改革开放开始的标志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对内改革包括1、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安徽凤阳小岗村)2、在城市实行国有企业改革(1985年实行多种所有制和多种分配方式,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1992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对外开放: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 开放沿海城市上海浦东开发区(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全方位、宽领域的开放格局)四、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必须坚持的原则是四项基本原则;必须坚持的道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的路线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必须坚持的理论是邓小平理论;必须坚持的战略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五、中国改革开放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经济全球化可以加快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增强国力;改革开放可以使中国分享经济全球化的结果,在经济活动中有主动权六、中国改革开放与《南京条约》中开放口岸有何不同(近代开放和现代开放的不同)①近代中国的开放实际是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而现代中国的开放是中国政府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主动采取的重大战略决策。
②近代开放是在国家主权遭受严重破坏的情况下,在西方列强控制下被迫进行的,现代的开放是在国家主权独立的基础上进行的,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积极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①近代开放使中国经济发展受阻,现代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七、中国的改革开放与洋务运动的结果为什么不同近代中国的开放,实际上是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而现代中国的开放,是中国政府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主动采取的重大战略决策。
近代的开放是在国家主权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在西方列强的控制下被迫进行的,现代的开放是在国家主权独立基础上进行的,坚持平等互利原则,积极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
2019中考历史考点归纳-中国古今变革、农村改革、对外开放.doc
2019中考历史考点归纳-中国古今变革、农村改革、对外开放一.商鞅变法----治国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1〕时间:公元前356年;〔2〕人物:秦国秦孝公支持的“商鞅变法”;〔3〕性质:封建制改革;〔4〕内容: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最能表达改革性质,对社会变革起关键作用〕;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促进农业〕;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最能打击旧贵族的利益〕;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为郡县制打下基础、对后世影响深远〕;〔5〕影响: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6〕从商鞅变法看,要成大事必须具备的素质: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大刀阔斧的精神。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1〕时间:4世纪;〔2〕性质:封建制改革;〔3〕目的:巩固鲜卑族贵族的统治。
〔4〕成功原因:顺应历史潮流;〔5〕内容: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族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典故:胡人汉服、胡服骑射;〔6〕影响: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三.戊戌变法〔1〕背景〔引发事件〕: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定的消息传到北京;〔2〕时间:1898年6—9月;〔3〕揭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公车上书〔康有为和梁启超领导〕;〔4〕标志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强学会;〔5〕强学会的机关报:《万国公报》又改名为《中外纪闻》;〔6〕支持变法的皇帝:光绪帝;〔7〕性质: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8〕内容〔措施〕: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训练新式军队等;〔9〕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10〕结果:变法触动了掌握实权的顽固派的利益,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逮捕维新人士,变法历时103天失败,故称“百日维新”。
2019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改革开放
2019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改革开放
2019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改革开放
1.农村改革(1)时间: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2)地点:我国首先从农村开始改革。
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3)改革方式: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4)乡镇企业:改革中,乡镇企业迅速发展,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对外开放(1)经济特区的建立:①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后来又增设了海南经济特区。
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
(经济特区对于引进外资、国外先进技术和现代化管理经验,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 ②经济特区“特”在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
(社会制度相同) (2)开放14个沿海城市(3)开放3个沿海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厦漳泉三角区) (4)开放内地(省会城市和边境城市) (5)对外开放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国有企业的改革(城市改革的重点) (1)我国城市改革开始的时间:1985年(2)城市改革的重点:国有企业改革(3)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20年历史中考复习之中国近现代史主题23 改革开放
意义 (1)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2)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 拨乱反正。
主题23 改革开放
线2·纵横学史 1.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三次巨变(P72) 2.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开端类事件(P55)
主题23 改革开放
返回目录
作用
(1)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
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
大提高;[2019.31(5)③] (2)推动了农业生产向专业化、_商__品__化___、
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起来, 农民领取联产承,包责任制合同书
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新路。
主题23 改革开放
返回目录
内容
(1)思想上:冲破长期“左”倾错误的
严重束缚,确定了_解__放__思__想_、开动脑筋、
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2)政治上: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
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
《光明日报》上发表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识记关键点】1978年,家庭联
产承包责任制实行,逐渐在全国
推广,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主题23 改革开放
返回目录
二、对外开放(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 背景 (1)国内: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我国在进行 社会主义建设中,缺乏资金、技术和管 理经验;我国面临巨大的国际竞争; (2)国际: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主题23 改革开放
2019中考历史重难点解析-改革开放.doc
2019中考历史重难点解析-改革开放【考点连接】历史学科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和意义;2、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3、对外开放的历程与特点;中西之间的文明交流;4、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5、中国改革和世界其他重大改革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政治学科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质量统一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3、科学发展观理念与实践。
地理学科1、安徽、四川农村改革;2、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及特点;3、东南沿海在对外开放中的优势和成就;4、区域发展问题:东部率先、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
【综合测试】1、右图是1979年1月1日《时代周刊》封面上的邓小平,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请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说明这幅图反映了〔〕①中美正式建交②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③中国实行不结盟政策④美国新闻界希望中美关系尽快实现正常化A.①②③④B.①②C.③④D.①②③2、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到:“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
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的话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
这主要反映了当时〔〕A.一些领导干部专制作风严重B、有法不依现象严重C、亟待增强民众的法制观念D、亟待建设并完善法律体系3.春联是我国独创的一种民间文化形式,春节时用以抒发人们对生活的赞美和对未来的美好愿望。
1979年安徽玉明公社社员叶旗衡写道“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斤买一斤斤斤不断。
”横批:“已经过去”,这副对联不能反映的是〔〕A.人民公社化运动增加了农民的困苦B、农村改革给农民带来了新希望C、农业合作社帮助农民摆脱困境D、农村改革得到农民的大力支持4、中共十五大提出了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其“新”在〔〕①私营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补充②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表达在控制力上③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多样化④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A.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具体表达在〔〕①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②发展爱国统一战线③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④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6.中共十四大后,“下海创市场”成为人们日常话题的重要内容,这与十四大哪一内容直接相关〔〕A.决定设立经济特区B.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发展乡镇企业7、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实践中找到了一条完全不同于西方“圈地运动”式的工业化道路。
2019-2020年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方略(九)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2019-2020年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方略(九)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一、知识结构二、要点整理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1.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改革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
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为齐桓公称霸奠定了基础。
2.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1)背景: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
他们转化为封建地主。
租种地主土地的人,变成农民。
到了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
(2)时间: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
(3)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4)意义: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5)启示: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要顺应时代潮流,锐意改革,与时俱进;学习商鞅为变法不怕流血牺牲的无畏精神,自觉增强战胜困难,勇于进取的意识。
3.戊戌变法(1)时间:1898年。
(2)背景:《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3)内容: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等。
(4)结果: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谭嗣同等人被捕牺牲,变法失败。
(5)教训:资产阶级君主立宪的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6)历史意义: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4.新中国土地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1)土地改革①背景:解放前遗留下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新解放区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
【部编版】中考历史热点《专题二 改革开放40周年》考点梳理(含答案)
专题二改革开放40周年——中外历史上的改革与制度创新1. (2019原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60~90年代,他们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
如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
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
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工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工业提供资金、燃料。
材料二《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
材料三或许,我们应该认为1989年是20世纪的结束。
但我们应该更恰当地认为1978年是21世纪的开始,这一事件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尽管当时几乎没有人意识到这一点。
……当然,1978年纯粹是一个中国的时刻,虽然它对全球产生巨大影响。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描述的是我国近代历史上的哪一事件?并说明该事件的历史意义。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它的完成摧毁了哪一制度?(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的原因?并说明20世纪90年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
(4)综合上述材料,谈一谈你对历史上改革的认识。
2. (2018龙东)(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努力种田织布的,可以免除徭役;在战争中立了军功的,按功劳大小封爵、授田、赐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材料二7世纪,日本效仿中国的隋唐制度,进行了大化改新,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材料三这次改革,正像列宁说:“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材料四奥巴马曾指出:美国的真正天赋在于,它懂得改变。
历史上面对不同的危机,美国能及时做出改变,积极应对。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1分)(2)材料二中的大化改新对日本产生了什么影响?(1分)(3)材料三中的改革指的是哪次改革?有什么重大作用?(2分)(4)面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美国进行了什么改革?改革“新”在哪里?(2分)3. (2018烟台)(17分)政治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对历史的演进和发展产生着深远影响。
2019年中考历史黄金知识点—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聚焦考点☆巩固基础一、十一届三中全会:1. 背景: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文革结束,但当时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提出“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维护和坚持“左”的错误,使党和国家的工作出现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
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思想基础。
2.时间:1978年底3.内容:①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全会强调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增强社会主义法制;④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4.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长远意义的转折。
是改革开放的开端,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二、对内改革:1.对农村的改革(1)目的: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动农村经济发展。
(2)典型: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首先开始将田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3)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影响:农民有了生产的自主权,大大地提升了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的得到了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2.对城市的改革(1)时间:从1985年起(2)重点:国有企业(3)主要内容。
①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③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三、对外开放1. 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2.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3.增设了海南经济特区;4.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浦东开发区已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5.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6. 对外开放的作用:引进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实行现代化建设。
人教部编版2020年中考历史山东省专题复习:改革开放课件(16张)
开辟沿 海经济 开放区
开发开放 开放海 浦东 南岛
中国 开放沿江、 加入 边境和内 世贸 地省会城 组织 市
1978年底 1980年
1984年 1985年 1988年 1990年 1992年
2001年
尝试
扩大
四、学以致用
1.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曾经说过“特区是个窗口”。对“窗口”的理解,正
确的是 (
2.扩大: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问题:依据 所学知识, 并结合地图, 简要叙述我 国对外开放 格局形成的 过程,并说 明我国对外 开放格局的 特点。
2.扩大: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结合图示,分析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对 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为我国经济全球化开辟 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1984年初,邓小平考查了深圳、珠 海、厦门三个经济特区。“特区是个窗 口”。除现在的特区外,可以考虑再开 放几个港口城市,如大连、青岛……我 们还要开放海南岛,如果能把海南岛的 经济迅速发展起来,那就是很大的胜 利。”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51-52页。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对外开放地区在地理 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九年级历史复习
改革开放
目录
课
知
时
学
壹
标 解
贰
识 解
叁
空
以
轴肆致读读Fra bibliotek尺用
一、课标解读
1.内容要点: 了解深圳特区的发展,认识对外开放对于中国发展的
重大意义。
2.解读: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对外开放的步伐。深圳
等经济特区设立起来,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作用巨大。深圳 是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随后,中国对外 开放的区域扩大,从沿海到内地逐步推进。对外开放取得了 巨大成就,有利于我国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有利于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改革开放
专题复习——改革开放检测题一、基础题1.“1984年广东的出口额超过1 000亿元,比1978年增长238%。
”“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C.经济特区的建立D.国有企业改革的启动2.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当代中国的开放举措:“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了半个中国”,它是1984年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
这是指()A.开发开放上海浦东B.建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C.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D.建立海南岛经济特区3.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沿海开放区B.内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经济特区C.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D.内地—沿海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4.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包括()①为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接轨提供了契机②有助于全球经济的繁荣发展③给国内部分企业带来了更大的竞争力④使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5.1979年底,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还只是在个别地方尝试,比重仅占全国总农户的9%。
到1984年底,比重已增至95%以上。
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迅速发展是由于它()A.是农民自己的发明创造B.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C.使农业收入得到平均分配D.适应了农民的生产需求6.下图反映了1978年以来我国农民家庭人均收入的变化情况。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开展农村土地改革B.“大跃进”运动展开C.人民公社化运动展开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下列有关其产生的积极影响,叙述正确的是()①消灭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②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③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④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④8.小云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等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四、改革开放
2019-2020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改革开放
专题综述:中外改革,是近年来中考命题的热点所在。
顺应历史潮流,适时进行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通过改革,为国家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可使国家变得更加和谐有力。
本专题旨在通过回顾中外重大改革,探究改革成功的经验与作用,使同学们认识到在当今世界形势下,改革开放是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
【古今中国重大改革】 1.洋务运动 2.戊戌变法 3.土地改革 4.改革开放
【世界重大改革】1.俄国农奴制改革 2.日本明治维新
(一)、中国近代史上地主阶级领导的封建主义改革——洋务运动
①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②根本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③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
④内容: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19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陆续创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⑤性质:中国近代史上地主阶级领导的封建主义改革
⑥评价: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⑦失败原因: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只限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不触及腐朽的封建制度,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怎样的影响?最终结果如何?试分析造成两种不同结果的原因.
(1)影响: 中国的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要求发展资本主义,救亡图存,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而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但是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明治维新后,日本强大起来,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2)结果:中国戊戌变法失败,日本明治维新成功
(3)原因:(1)明治维新通过武装倒幕扫除了改革的障碍,而中国戊戌变法受到顽固守旧势力的阻挠,(2)明治维新以发展资本主义为目的,对封建制度进行了全面冲击并获得成功,而戊戌变法目的是救亡图存,维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依靠的是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改革措施基本没有得到实施,最终因慈禧太后发动政变而失败。
(四)新中国的改革开放
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①时间:1978年
②内容:
a: 思想路线:全会重新确定了事实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b: 政治路线:停止使用"以价服斗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提出改革开放的总方针.
c:组织路线:形成了认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③意义: 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⑵对内改革:
在农村的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试点"安徽凤阳)
在城市的改革:a:城市经济改革全面发展.(重点:国有企业改革)
⑶对外开放:
①对外开放割据:"经济特点-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多层次,有重点.全面结合的主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②对外开放的重大成就: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4)成功原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具体国情,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5)历史启示:顺应时代潮流,锐意改革,与时俱进,促进社会发展;善于吸取世界先进文化成果,借鉴不同社会制度的优势和长处,取长补短,自我完善;改革必须坚持实事求是,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立足国情,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之路;新时期应继续深化改革,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专题归纳:
1、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成功的共同因素有哪些?
顺应历史潮流是改革成功的决定性因素;能够立足国情,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改革家的远见卓识和政治魄力,具有勇于探索、努力开拓、锐意进取、坚强不屈、与时俱进等优秀品质;改革措施必须行之有效,能顺应人民愿望;能够解放思想,善于吸取、借鉴世界先进文化和不同社会制度的优越性等等。
2、改革的启示
(1)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前进的动力。
(2)改革要符合国情,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3)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中国将始终不渝地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4)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应以此来作为判断成败的标准。
(5)改革必然会触动一部分人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任何改革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
(6)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7)改革是富国强国之路;(8)改革应注意从本国国情出发、善于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实事求
3.中国近代开放政策和新时期对外开放的比较:
从比较中得出的结论:我国从闭关锁国走向了对外开放,由贫穷落后走向了繁荣富强,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4.江泽民十五大报告中所讲的“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前进道路上的三次飞跃”是指哪些事件?(三位走在时代前列的伟人)
(1)孙中山,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2)毛泽东,1949年新中国成立,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1956年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3)邓小平,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伟大决策,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5.中共所开辟的两条正确道路
(1)毛泽东,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起点标志: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2)邓小平,建设道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两条道路的共同点(启示):立足国情、实事求是,把马列主义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