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美术教案3篇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三篇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2259c64525c52cc58bd6be54.png)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三篇导读:本文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增一分活泼添一分情趣》一、教材分析:《增一分活泼,添一分情趣》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内容,本课内容属于设计应用领域,作业是为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而设置,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利用各种材料,通过看、想、画、做等方式进行创作的生活习惯。
培养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对身边现有的物质材料进行创造性的开发、设计和利用的能力,形成初步的创作意识。
同时,本课的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寻找、发现、利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感受成功的乐趣,全面体验艺术创作活动的愉悦。
本课在指导学生设计应用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废弃日用品进行加工再利用。
通过自命题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
引导学生将创作主题锁定在培养个性意识,关注我们身边的日常生活,关注环保,增强学生的主人翁的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变废为宝、利用废旧材料制作艺术品,可以启发学生发现材料的美感。
(2).过程与方法:在设计与制作的过程中培养手脑结合能力,提高审美认识和审美品味。
(3).情感态度:能增强环保意识,培养勤俭节约的品格。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调动学生的创造热情,让学生在制作中体验发现美、创造美的乐趣。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的创作性思维,设计制作出别具一格的作品。
四、教学背景:本节课面对的是八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丰富,但知识面相对来说不太宽,尤其是这种小科,学生有意识主动查找资料学习的很少,这就要求教师在课上增大课堂容量,运用多媒体拓展知识面,欣赏大量的作品,以拓展学生的思维,本节的课件就充分发挥了此项优势,欣赏了大量的作品,充分挖掘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结合亲身体验参与课堂教学。
五、教学方法:1、分层次教学:在教学中为了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实施“因材施教”的原则,让不同能力的学生都有所得。
初中美术教案(精选15篇)
![初中美术教案(精选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5957cbe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cd.png)
初中美术教案(精选15篇)初中美术教案 1教材分析:中国画强调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远远超过画面本身的内容。
在本课学习中,要引导学生不只是学习中国画的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进一步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去关注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境界与审美境界。
只有把握了这一点,才能更好地掌握本课所介绍的笔墨情趣。
教学内容与目标:显性内容与目标:A.了解花鸟画的一些基本常识。
B.初步掌握花鸟的基本画法。
C.能临摹简单的花鸟画。
隐性内容与目标:A.对花鸟画的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内涵的理解。
B.中国画的内涵美、意境美。
绘画中人文精神的体现。
学情分析:1、作为教学对象的初二年级学生,通过上节课《墨与彩的韵味》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笔墨的基本技能,再者,学生对日常生活的关注与理解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思维发展和生活经验也有了相应的提高,同时对本课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接受兴趣和理解基础。
2、中国画是学生平时不大关注的领域,这是本课教学的一个困难所在,同时也是本课的魅力所在,要引导学生了解、继承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
重点:花鸟画特殊的表现物象的程式方法。
难点:对花鸟画的.精神内涵的理解。
学习材料:毛笔、墨汁,中国画颜料、毛毡、调色盘、笔洗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知道哪几种花被称为花中四君子么?生:梅,兰,竹,菊。
师:想不想把它画下来呢?生:想。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用中国传统的绘画方式中国花鸟画来表达我们的情感。
(板书课题)笔墨的情趣二、示范启智中国花鸟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写生为基础,以寓意、写意为归依的传统,重视形似而不拘泥于形似,甚至追求“不似之似”与“似与不似之间”,借以实现物象的神采与作者的情意。
大诗人王维曾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那么它的意境是如何来表现的呢?我们来作一个小游戏,体验一下。
游戏规则:分四个小组抢答,老师拿出诗句,同学们来猜这是描写什么植物或动物的。
1、“把酒东篱,暗香盛袖。
人教版初中美术说课稿6篇
![人教版初中美术说课稿6篇](https://img.taocdn.com/s3/m/2ab4b760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78.png)
人教版初中美术说课稿6篇人教版初中美术说课稿精选篇1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上册造型表现单元的第一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人物肖像速写,要求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以线造型,抓住人物头部的比例结构,形象而生动的表现人物的特征。
本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人物头部的结构比例关系,能在写生练习注入一定的理性思维,提高造型表现能力,为下一课全身动态速写作好铺垫。
二、学生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人物肖像画只有感性的思维,缺乏理性的观察力及表现力。
新课标要求美术课中淡化技能,但并不是不要技能,所以,在人物结构比例关系的讲解的环节中,我删除复杂、枯燥的理论知识,选取最重要的部分结合启发、演示等手段,引导学生认识人物头部的结构比例关系,培养学生理性的分析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①让学生了解人物五官的基本特征。
②让学生了解人物头部的结构比例关系及绘画步骤。
2、情感目标通过徒手肖像画的练习,培养学生理性的观察力及造型表现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五官的特征,掌握人物头部的比例结构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能对人物肖像进行写生。
五、教学过程一、故事情景导入(教师)同学们,我们学校旁边新开了家超市(欧尚),开业那天你去了吗?人多吗?(学生)去了,人特别的多。
(教师)开业那天很多人都去了,有一位母亲带着她的女儿也去了,由于人特别的多,就出现了一点意外?这时,该怎么办?(学生)她们走丢了。
到服务台广播女儿的长相以寻求大家帮助。
(教师)由于这位母亲当时很着急,表达的不是很清楚。
于是,工作人员出示了几张画像:你能帮这位母亲认出她的女儿吗?(学生)不能,我们不知道女儿的长相。
(教师总结)我们要从人群中找到一个人,首先要知道她的长相,也就是她的特征(特征:人与人之间的区别)。
(说明:以身边熟悉的超市开业,让学生处理常见的突发事件导入,引起学生的共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新授1、理论新授(教师)下面,我们看看这个女儿的特征:椭圆型的脸,大眼睛,双眼皮,塌鼻子,小嘴巴,有刘海,扎了两个马尾辫。
初中美术人教版试讲教案模板(优秀5篇)
![初中美术人教版试讲教案模板(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f6ce232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6f.png)
初中美术人教版试讲教案模板(优秀5篇)篇一:初中美术教案篇一教材分析:培养基本版画的制作与欣赏能力,突出木刻版画的认识和制作,指导学生画出构思绘画稿,用木刻刀在木板上刻制,用油墨拓印出效果不一的作品来展现强烈的黑白或彩色效果。
木版画制作的步骤环环相扣,每一环节都体现了艺术的发挥和才能的施展,所以学生在体验版画设计、制作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培养了做事的预见性和计划性。
教学目的:本课讲述版画中版画种类及其风格特点的介绍,并以其强烈的黑白、色彩印象来激发学生的爱好与创作兴趣。
尤其是黑白木刻,具有强烈、单纯、朴质的特点,其简单的黑白对比和刚劲有力、丰富多变的刀法,比彩色版画更具有独特的光彩。
版画艺术的创作,关键在于构思、构图。
版画制作在其形成历史看,其风格特点相对比较粗犷、有力。
延伸至实物印和纸版画,其造型特点在技术上的要求不是十分细腻、严格,也就是说,只要有了比较巧妙的构思,就可以进行大胆的尝试,而不一定要有很高的写xie真功夫。
所以版画教学的重点在于教给学生一定的构图知识。
要充分运用构图的基本法则,确立一张图画的基本的构图概念,使学生围绕一个主体,运用各种刀法,通过点、线、面的组合,构成较为完整而饱满的画面。
课业类别:欣赏与练习教学重点:版画的制作与欣赏能力教学难点:体会印制之美,并且能运用于赏析教具准备:版画图片、幻灯片、木板、木刻刀、油墨、滚筒、木蘑菇、印纸教学过程:一。
组织教学二。
引入新课,(出示木刻年画“门神”的幻灯片图片)提问:你们知道画中的人物吗?知道这是什么画种吗?(中国的传统风俗习惯,过年的时候是家家户户都在门上张贴类似的门神年画,这两幅画中的人物,一个叫秦叔宝,一个叫尉迟恭,都是唐代的开国元帅。
)中国传统的木刻画,是通过画稿、刻板、印制完成的图画。
就和大家见到的印章一样,多是印制出来的,它们之间的不同在于印章是表现文字,而版画是表现的图片。
版画是间接性艺术,通过“版”做媒介在转印于纸上,这不同于直接性表现的其他绘画,版画有固定的印制而产生多幅原作,因此版画又称为复数性的艺术。
初中美术课教案优秀3篇
![初中美术课教案优秀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4c3ccf0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a6.png)
初中美术课教案优秀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这次为您整理了初中美术课教案优秀3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标志设计初中美术教案篇一☆设计意图: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越来越多的标志出现在我们的周围:商场里、马路边、医院里……所有的公共场所都有着它们的身影,它们对我们的生活起着指引和警醒的作用,是社会繁荣和人性化的体现。
引导幼儿认识一些常见的标志并了解这些标志的含义,不仅可以增强幼儿对标志的理解能力,活跃幼儿的思维,帮助他们积累生活经验,使幼儿逐渐养成主动探索、关注周围生活的良好习惯,而且还能让他们从小学会自律,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意识。
☆活动目标:1、学会分辨一些常见的标志,并知道它们出现的场景。
2、尝试设计有特色的标志。
3、培养幼儿主动探索周围环境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1、课件《我们身边的标志》2、绳子1条;9个装有画纸、信封的3、分别贴有超市、马路和医院标记的记录表6份;常见的标志图片九份;糨糊9盒☆活动过程:一、观看课件《我们身边的标志》,引导幼儿围绕话题展开讨论。
1、“你看到了什么?你在哪里看到过?”2、“为什么要有这些标志?它告诉我们什么事情呢?”3、小结:标志可以告诉我们在这里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或者要注意什么事情,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按标志的要求自觉遵守规则。
二、以卡片配对游戏引导幼儿理解标志的含义。
1、教师交代游戏玩法和要求。
师:现在我们来玩个游戏,这游戏的名称叫“找朋友”,谁想玩呢?吴老师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放了一张统计图,上面分别贴了3个标记,它们表示什么呢?对了,是马路、超市和医院。
等一下,请你们看一看盘子里有些什么标志,再想一想这些标志跟记录表上的谁是好朋友,然后请你和你的朋友一起帮它们找朋友。
例如:这个标志是什么呀?对了,是红绿灯的标志,那在什么地方会出现这个标志呢?(幼儿回答:马路)对,那我们应该把这个红绿灯的标志贴在哪个格子里呢?对了,应该贴在“马路”的格子里。
初中美术教案(优秀7篇)
![初中美术教案(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a346659e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db.png)
初中美术教案(优秀7篇)初中美术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铅笔淡彩在工具、材料、色彩等方面的特点,初步掌握铅笔淡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欣赏、讨论掌握铅笔淡彩的绘画技法,尝试用铅笔淡彩的绘画方式记录身边的景物。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造型的乐趣,提高动手实践能力,激发热爱生活,关注艺术,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铅笔淡彩的绘画技法。
难点:铅笔淡彩中色彩的调和方法。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教师直接在画纸上用水彩颜料进行描绘,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问题:水彩与之前学习过的水粉有什么区别?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透明、薄等特点,并追问:水彩画又可以分为哪几类?展示铅笔淡彩作品,进而引出课题《铅笔淡彩》。
环节二:交流探讨,欣赏作品1、展示水彩画与铅笔淡彩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这几件作品有什么不同?学生观察思考,教师总结:水彩画使用水调和水彩颜料进行作画,强调色彩的透明;而铅笔淡彩在强调色彩的同时体现线条。
2、继续展示《蔬果》《圣维多克山》《植物图鉴》等作品,小组讨论:这几件作品有什么异同点?学生交流探讨,教师总结:不同:《蔬果》《植物图鉴》描绘精细,注重物体轮廓线的描绘;《圣维克多山》不求具体的形象轮廓,表现的更加自由,注重线条的表现,色彩更加的轻薄。
相同:在素描的基础上进行色彩的描绘。
环节三:示范讲解,实践练习1、讲授铅笔淡彩所用的工具材料。
2、学生在画纸上尝试水彩颜料相互调和、叠加等,并思考:有什么样的色彩效果?学生动手尝试并回答,教师总结:水越多,明度越高,纯度越低;两个颜色调和会产生第三种颜色;颜色叠加后会使色相、明度、纯度发生变化。
3、教师示范铅笔淡彩的绘画步骤:(1)用铅笔画出草稿,定好大体的位置;(2)画出大概的。
形,铺上大致的明暗;(3)薄薄地涂上色彩;(4)细致刻画,调整完成。
4、布置课堂作业:用铅笔淡彩的方式记录身边的景物。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人教版初中美术全部教案 美术教案模板初中
![人教版初中美术全部教案 美术教案模板初中](https://img.taocdn.com/s3/m/5cebc9ec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f9.png)
人教版初中美术全部教案美术教案模板初中【教案一】课题:绘画基础——素描教学目标:1. 了解素描的定义和特点;2. 掌握素描的基本技法;3. 运用素描技法绘制简单物体。
教学重点:1. 素描的基本技法;2. 运用素描技法进行绘画。
教学难点:1. 运用素描技法绘制简单物体。
教具准备:1. 绘画纸;2. 铅笔;3. 橡皮擦。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前几节课学过的画法。
2. 显示一幅素描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作品。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素描的定义和特点。
2. 分别介绍素描的基本技法:线条、明暗、层次表现等。
三、技法演示(20分钟)1. 演示线条的绘制技法。
2. 演示明暗的表现技法。
3. 演示层次的表现技法。
四、练习与巩固(20分钟)1. 学生自行选择一个简单的物体进行素描练习。
2. 导师巡视学生的练习情况,给予指导和点评。
五、综合应用(25分钟)1. 学生自选一个主题进行素描创作。
2.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
六、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回答导师提出的问题,总结素描的基本技法。
2. 导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教案二】课题:水彩画初步教学目标:1. 了解水彩画的特点和优势;2. 掌握水彩画的基本技法;3. 运用水彩画技法进行创作。
教学重点:1. 水彩画的基本技法;2. 运用水彩画技法进行创作。
教学难点:1. 运用水彩画技法进行创作。
教具准备:1. 水彩颜料;2. 水彩纸;3. 水彩画刷。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回顾前几节课学过的绘画技法。
2. 展示一幅水彩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品味。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水彩画的特点和优势。
2. 介绍水彩画的基本技法:湿法、干法、渐变、描边等。
三、技法演示(20分钟)1. 演示湿法和干法的绘制技法。
2. 演示渐变的表现技法。
3. 演示描边的表现技法。
四、练习与巩固(20分钟)1. 学生自行选择一个主题进行水彩画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美术教案范本
![人教版七年级美术教案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e8d3bd01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56.png)
人教版七年级美术教案范本人教版七年级美术教案范本【篇1】一、教学目标本课不是从传统的角度介绍各个画种,而是以材料来区别不同的画种,力求使学生明白画种的不同,是因为画家使用的材料的不同。
本课还希望通过对一些现代艺术的介绍使学生明白随着时代的前进,美术材料也在不断地出现新的变化,新的材料会带来新的审美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欣赏课本的图片,并引导学生回忆在小学时欣赏过的图片,进行美术作品制作材料的分析。
(二)难点:学生能够独立、正确地从美术作品的材料的角度认识美术作品的门类。
三、教学过程设计探究性学习要特别强调学生进行研究。
要为学生创设一种学习、探究的氛围,要有探究的课题。
这节课的探究题目就可以确定为:“是什么决定了美术门类的不同?”1、教师放映幻灯或者录像片,向学生展示美术世界的丰富多彩,为学生创设一种置身于美术作品之中的氛围,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观察作品的细部,让学生看出不同画种的效果,甚至能够看出不同的材质。
2、回到课本上的图片,具体地分析每幅作品由于材质的不同,使得美术作品效果截然不同(以学生的自行探讨为主,教师适当地加以补充)。
如将《父亲》和《秋瑾》对照,同样是画人物,它们有什么不同?(可以从色彩、光线、立体感等方面相互对照)3、教师设计一些类似智力测验式的思考题,看学生是否能够将艺术作品和材质正确地“挂钩”,一边看作品,一边正确地找出作品使用的材料。
课前,师生均应准备一些画作印刷品、幻灯片或录像等以补充课本内容。
像学生甲指版画《秋瑾》,学生乙找出版画用的材料;学生甲出示卡片——“浮雕”,学生乙就要指出书上图片中的浮雕;学生甲出示“水彩画”的卡片,学生乙就要从课本外找出一张水彩画的作品。
4、为了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还可以从课本之外找一些图片,让他们做出分析和答案。
5、找出一些图片留给学生作课外的.探索。
如设计领域的广告,就有不同的材质。
如版画中的铜版画、石版画都可以让学生了解,但不要在课上花费太多的时间。
新人教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上册《剪纸》教案03(5篇)
![新人教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上册《剪纸》教案03(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fc137bb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58.png)
新人教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上册《剪纸》教案03(5篇)第一篇:新人教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上册《剪纸》教案03《剪纸》教案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民间剪纸艺术美,唤起学生对民间剪纸艺术的热爱;学会运用剪纸的基本技法制作剪纸作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重点理解和掌握剪纸的造型装饰手法,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剪纸作品能力。
教学难点是创作和正确把握纹样好连接与完整性。
教学准备剪纸作品若干,各色电光纸,剪刀、刀子各一把,2开白纸两张。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
(二)学习新课。
课程引导:l.教师出示剪纸作品,从而引出课题。
师:这是一幅什么艺术作品?生:剪纸。
教师讲述:这些作品都是出自我们农民之手,它不仅表现了人们喜闻乐见的事物,也反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2.请学生欣赏课本剪纸作品。
欣赏的同时归纳剪纸的题材种类。
(板书)3.结合剪纸作品师: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
剪纸的样式很多,这是窗花、墙花、喜花、枕花、礼花等。
具有单纯、简洁、明快、富装饰性的特点。
(板书)4.教师将剪纸展示给学生问:那么,这些作品是运用哪些工具制作出来的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5.剪纸包括两种,一种是对称式,一种是均衡式。
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是对称剪纸!6.教师展示示例剪纸图案,问:下面我们来看一下,那些是对称剪纸作品呢?生:… … 这两幅图的构成形式有什么不同?(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7.教师给学生做剪纸示范。
示范时配以讲解,注意扩展学生的思路。
如:我们通常剪什么图形运用折叠法剪呢?…(三)布置课堂作业,学生设计制作,教师辅导。
作业要求:能够在课堂上独立设计完成一幅图样,做到造型单纯、简洁、富有剪纸情趣。
剪刻时注意按先细后粗、先密后疏、先内后外、先上后下、先在后右的顺序进行。
在剪刻时阳纹要“剪剪相连”阴纹“剪剪相断”。
(四)展评学生作品。
(五)师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
点题:以上学习的是剪纸的一般常识,剪刻纸来自民间,表现民间,我们要从民间剪纸中吸取营养,多看,多想、多动手,一定会创作出好作品的!板书设计对称剪纸剪纸:一、特点:单纯、明快、简朴、富装饰性。
初中美术优秀教案(优秀12篇)
![初中美术优秀教案(优秀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55e70cd9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37.png)
初中美术优秀教案(优秀12篇)初中美术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触摸美丽》这一课属于“设计应用”类型课,课文旨在透过生活中平凡,朴实的材料发现美,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在感受美的同时培养想象思维的能力,提高对艺术学习持久的兴趣,并获得美的熏陶。
教学内容:认识材质和材质的演泽运用。
二、学生分析八年级学生有较强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事物充满好奇感,有独特的见解,表现欲望较强烈,能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发挥集体协作的力量,喜欢探究问题,这样便于学生运用不同的材质进行创作,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学生通过认识、感受材质,基本掌握运用材质来进行创作。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材质之美,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力和审美情感;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感受生活、看待社会。
四、教学重点材质的形式语言及运用材质形式特征来进行创作。
五、教学难点材质与形式特征的和谐对比原则的运用。
六、教学准备教具:教科书、卡片、多幅不同材质制作的范作、各种材料。
学具:搜集多种制作材料,准备制作工具。
七、教学方法教法:开放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比较教学法、练习法,以分工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参与集体、综合创作的活动能力。
学法:欣赏中理解、比较中总结、练习中创新、讨论评价与反思。
八、教学程序教学结构师生交流活动教学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欣赏作品导入新课(4分钟)1、出示国画《猫头鹰》和装饰画《猫头鹰》,问:这两幅作品表现的都是猫头鹰,但它们表现方法有什么不同?分析其表现方法有什么不同(一个是用毛笔画的中国画,一个是用芦苇、竹节、布、扣子等材料做成的猫头鹰)1、吸引学生的目光,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2、培养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3、初步了解装饰画的特点。
2、欣赏作品:(1)出示装饰画《风车》,问:这幅作品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2)出示装饰画《乡村美景》,问:这幅作品美在什么地方?学生回答问题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触摸美丽》体验探究认识材质(4分钟)1、认识材质。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优秀5篇)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79a9cae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e8.png)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优秀5篇)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篇一1、教学目标:通过本科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线条大胆、果断、自信而有个性的表达物象,能抓住物象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2、教学重点:①手绘线条图像表达的意义功能的理解。
②体会手绘线条表达的乐趣。
③培养和发展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3、教学难点:能够迅速把握物象的特征,大胆果断有个性的表达再现生活中见过的形象。
4、教学用具:①范例与相关图片。
②学生用具:纸、笔。
5、教学过程:情景导入欣赏:看flash线条先生提出问题:我们看到的这些线条有什么变化?组成什么图像?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外宾旅游遇到困难,语言不通怎样去帮助他呢?(画一杯牛奶,一块面包)导出课题:(定义)手绘线条图像:是最为常见的绘画表达方式,是美术中的白话文,他可以把表达不清楚的内容,直观的表现出来。
组织引导观察思考创设情境师生探讨创新理解领悟师生共同感受:①手绘线条图像表达的意义功能的理解。
②体会手绘线条表达的乐趣。
玉米生长过程图项目开发示意图明确表明观点插图功能:叙事、说明、交流、抒情、记录等功能。
是人类除口语,文字外的第三语言。
引导学生认识功能意义激发兴趣师生探讨创新我来画大家猜游戏接力赛:任选一个图形展开联想,通过联想感受体验表达的乐趣。
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具有丰富美感的艺术性,在没有文字出现以前,人们使用手绘图像传达和交流今天已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方面,我们面临读图时代的挑战。
由简单的图形展开联想及与生活中的应用巩固练习动手动脑,表达体验表达: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合作用手绘线条图像大胆果断地表达,发挥想象力,运用丰富的手法进行表达。
1、画一张从学校到家的路线图。
2、告诉大家你喜欢的服装款式。
3、展示你的房间布局。
4、失眠了,你能用手绘线条图像表达出来吗?指导启发深入观察展示评价图片展示:明确手绘线条图像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工具技法的约束,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美术上册《我们的画展》教案三篇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美术上册《我们的画展》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fc69d496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65.png)
【导语】初⼆学⽣已经逐步养成观察⽣活的习惯,同时也具有⼩孩⼦的好奇⼼与求知欲。
因为情感形式美术的⼀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个基本特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情感交流与情感教育。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 第⼀课时 课题:参观与考察 教学⽬标: 1.了解美术馆和博物馆的区别、美术馆和博物馆的历史、性质、作⽤。
2.了解作品展⽰的⽅式,总结所参观展览的意义和⽬的。
3.⾛近美术馆、⾛近博物馆,达到拓宽美术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的。
4.能为学校或班级策划⼀次展览。
教学重点: 1.美术展览的展⽰⽅式。
2.美术馆、博物馆与画廊之间的区别。
教学难点: 美术展览的展⽰⽅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活动说明 ⼀、组织教学稳定学⽣情绪,集中学⽣注意⼒。
⼆、导⼊新课提出问题:看⽼师演⽰的图⽚,请问你们认识这些建筑吗?你能说出它们的建筑特⾊吗? 他们分别是中国美术馆、⼴州美术馆、⾹港艺术馆、台北美术馆。
中国美术馆是其中具有强烈民族风格的建筑。
学⽣观看图⽚,思考问题,回答问题,介绍图⽚展⽰的中国各地美术馆建筑外观。
学⽣发⾔、教师归纳正确答案。
⽐较各地美术馆的建筑外观,凸现中国美术馆强烈民族风格的建筑特⾊,加深学⽣印象,提⾼学⽣的学习兴趣。
三、美术馆和博物馆1.美术馆的概念 2.美术馆的历史 3.美术馆的性质作⽤ 4.博物馆 你知道世界五⼤博物馆吗? 你知道世界博物馆⽇是哪⼀天吗? 5.美术馆与博物馆的关系教师展⽰图⽚讲解时,学⽣欣赏分析,思考问题。
了解美术馆和博物馆的基本知识,拓宽学⽣的知识⾯。
四、⾛进中国美术馆1.介绍中国美术馆 2.(利⽤演⽰图⽚参观美术馆的各类展览) 你到美术馆参观过吗?有何整体印象? 3.参观过毕加索紫禁城画展,你认为展览的整体布置⽅⾯有何特⾊?(作品内容、摆放位置、悬挂⽅式、展览路线等)。
4.在《站⽴的⽂字》展览中,展览的主体策划是怎样的?(展览作品与主题的关系,展览布置与主题的关系,展览环境设计与主题的关系等。
初中美术人教版教案
![初中美术人教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3c7234048d7c1c708a145cf.png)
初中美术人教版教案【篇一:人美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教案全册】【课题名称】《文艺复兴的颂歌——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欣赏,初步了解作品的创作主题和表现手法,理解所表达的创作思想。
2、方法与过程目标在认识作品的形式美感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作品所体现的人文精神。
过程:展示作品——自学讨论——讲解辅导——尝试练习——展评小结3、情态价值观目标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和多元文化的态度,养成珍惜生命价值和关注人的生存状态的人文精神。
培养丰富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作品与文艺复兴所倡导的人文精神的关系及作品的形式美。
【教学难点】了解作品中神话人物的象征与寓意关系。
(理解作品与文艺复兴所倡导的人文主义精神的关系时,要让学生充分感受作品所表现出的春的气息和人物动态表现出的青春活力,并启发学生找到春所代表的万木复苏、生机昂然与人性的觉醒和复苏之间的联系。
此外还要具体介绍画中神话人物不同的象征关系,从而加深学生对主题的理解)【教具学具】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学生准备:有关《春》的资料。
教学活动(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进入教室,环顾一周,行师生礼,让学生意识到要开始上课。
二、导入新课: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的第一页。
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波提切利的一幅蛋彩画:文艺复兴的颂歌——《春》。
(板书课题)文艺复兴的颂歌——《春》三、学习新内容师:谁能告诉我作品的主题是什么呢?(见课本第1页的作品介绍)(板书)作品的主题思想这幅作品,通过对罗马神话中唤醒春天诸神的富于想象力的描绘,表现了人于自然和谐相处的寓意。
体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新兴资产阶级的生活趣味和审美理想。
(让学生首先对作品的主题有所了解)师:这是一副蛋彩画,哪位同学再说说,什么是蛋彩画好吗?(见课本第2页的课文)(板书)什么是蛋彩画生:蛋彩画是15世纪欧洲油画正式形成以前的两种最常用的画法之一(另一种画法是“湿画法”)。
因它是用鸡蛋黄或鸡蛋清调和颜料作画而得名。
初中美术教案10篇
![初中美术教案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7a8e3339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38.png)
初中美术教案精选10篇初中美术教案篇一一、教学内容与目标:(1)了解版画是通过制版与印刷的手段来完成的,并且是有复数性的间接性绘画。
(2)初步掌握制版与印刷的技法,制作出简单的单色凸版画作品。
应知:①版画的间接性与工艺性,什么是版画。
②版与画的反正向,结合物理学的镜映效应学习。
应会:简单的单色凸纸版制版方法,凸版画单色印刷的基本技法。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版画的制版与印刷工艺性为本课的重点。
难点是动手能力的培养、正和反的概念的理解及在实际中正确的应用。
三、学习材料:(1)吹塑纸。
吹塑纸是一种美术装饰材料,一般在制作美术立体字、布置展台展板时使用。
纸质较软,可以直接在纸上用粗铅笔压出图案,造成凹凸效果。
用油磙子涂上油墨之后,铺上宣纸使用马莲或自制的磨托磨擦印刷(因吹塑纸版较软,如铺硬纸使用坚硬的木蘑菇印刷,就会把纸版压平,不能得到好的印刷效果)。
(2)马莲。
马莲是一种木版水印用的专用工具,是在一块厚硬的纸板上铺垫一层用硬麻绳盘成的垫,然后用竹皮包扎而成的。
(3)自制磨托。
自制磨托与马莲制作工艺相近,使用一块厚纸板剪成直径8~10厘米的纸垫,上面垫一层用吹塑纸剪成的垫层,然后用塑料布、竹皮和玉米皮包在一起,在纸板背后用绳子系牢就可以使用了(塑料布磨破后注意更换)。
(4)石膏板或黄泥板。
石膏板或黄泥板也可刻出凹凸的效果,利用铁钉、小刀等,可直接在板上雕刻,刻后在印刷之前需对版面进行防渗处理。
油性印刷材料可以刷一层胶水或浆糊;水性印刷材料可以刷一层清漆。
(5)实物版--除粘贴纸板外,还可以利用实物的自然纹理进行粘贴,如花布、网子、叶子、稻草、木片等。
通过印刷会产生各种不同的肌理效果,起到丰富画面的作用。
但在粘贴树叶时应注意使用新鲜树叶,不可使用干树叶。
树叶干燥之后容易断裂,虽然可以粘住,但一涂滚油墨就会碎开,把油磙与油墨弄脏并影响印刷效果。
(6)印刷材料的。
涂布--制版之后在版上需涂布印刷材料。
一般水性印刷使用刷子,把水色和浆糊刷涂在版上;油性印刷使用油磙子滚涂油墨。
人教版9年级美术上册教案5篇
![人教版9年级美术上册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926de4d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3d.png)
人教版9年级美术上册教案5篇实用的教案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提高他们的学习投入和学习效果,通过教案的编写,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层次化和结构化的整理,以更好地把握教学的重点,作者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人教版9年级美术上册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人教版9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利用泥、纸盒等材料设计、制作电话机或手机,体验材料带来的美感。
2、通过欣赏相关资料启发学生用夸张、变形、重组等方法,制作与众不同的电话机。
教学重、难点:1、设计方法。
2、拓展思维。
教具学具:垫板、尺子、铅笔、剪刀、牙签、橡皮泥、纸盒、彩纸等。
相关欣赏资料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导入课题实验游戏:取自然课的纸口杯与线制成的电话,请俩生表演打电话。
揭示课题:奇妙的电话机二、讲授新课1、设计原则通过图片资料简介电话的有关知识;欣赏一些电话机的设计,“这些电话机给你的印象?”引导学生认识到设计要新颖独特。
激发学生的兴趣,“自己设计电话机。
”2、师示范设计一款喇叭花电话机,生纠正,引导生认识到设计原则:造型新颖的同时要满足听、说、拨号的基本功能。
欣赏达利作品《虾形电话》、《唇形沙发》等,“是否符合新与用的设计原则。
”3、设计方法分析作品:唇形沙发、彩色热水瓶、一个超现实的房间问题:“它是一个沙发,它象什么?”(嘴唇)“人的嘴唇是这么大吗?”“它是运用了什么方法设计成沙发的。
”(夸张)“这一组彩色热水瓶圆圆的瓶盖、扁扁的瓶嘴、胖胖的瓶身,象什么?”(企鹅)它是运用什么方法设计的。
(变形)“它是怎么设计成一个房间的?”“想想设计师是怎样设计的。
”(把人的脸通过夸张、重组的方法设计成一个特别的房间。
)“设计师从哪里寻找设计资料的?他们运用了哪些方法?”讨论:“我们还可以把哪些东西变成我们的设计资料?我们还有其它方法吗?”引导学生认识到把生活中常见的人物、五官、字母、建筑及各种自然物,通过夸张、变形、重组等方法设计电话机。
初中美术教案(优秀8篇)
![初中美术教案(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01729d4b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81.png)
初中美术教案(优秀8篇)初中美术教案篇一第一课形式美及其法则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对于艺术创作非常重要的八对形式美的法则,即重复与交错、节奏与韵律、对比与调和、比例与适度、变异与秩序、虚实与留白、变化与统一,并能合理地进行初步的运用,以适应不同设计的需求,为今后的造型打下良好的基础。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讨论、归纳等程序,教给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通过讲练结合,借助多种教学媒体,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求变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八对形式美的法则,即重复与交错、节奏与韵律、对比与调和、比例与适度、变异与秩序、虚实与留白、变化与统一。
主要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引导教学、分组讨论、课题训练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1.构成的概念?2.构成的分类?3.平面构成的概念?2、导入课题:现代化的大厦,电视铁塔,工厂的烟囱,高高的白桦林,它的结构轮廓都地高耸的垂直线。
而垂直线在艺术上给人带来的印象是向上,高大,威严等感受,当我们看到了草原,大海,地平线,又会产生开阔,徐缓,平静的等形式感,再如古埃及的'金字塔已正三角形给人以稳定,安全,坚固的感受,而倒立的三角形就会有相反的感觉。
这些源于生活积累的共识,使我们逐渐发现了形式美的诸要素。
课后小结,布置作业(壹五分钟)八对形式美的法则是艺术创作中通用的美的规律,是贯穿艺术创作始终的重要原则,因此,真正领会这些法则的实质性内涵并能灵活加以运用,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
3、形式美法则训练(作业)训练目的:使学生掌握形式美的法则内容与要求:形式美法则体现明确,画面具有形式美感。
要求每张突出表现一种形式美法则,工具、图形语言不限。
第二课线条的艺术表现力一、教材分析:线条作为一种基本的造型语言,存在于现实生活和美术作品中。
本课作为“造型、表现”领域的教学内容,重点在于引导学生通过美术欣赏来感受线条作为一种造型语言的基本特性和功能,从中受到启发,进而在美术实践中去表达自己想要的线条,以线条来表达个人情感。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美术上册《独树一帜的中国画》教案三篇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美术上册《独树一帜的中国画》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7e48a671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b3.png)
【导语】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对⾃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艺等⽅⾯的认识。
主要是⽤⽑笔、软笔或⼿指,⽤国画颜⾊和墨在帛或宣纸上作画的⼀种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是琴棋书画四艺之⼀。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知识与技能:感受中国画的独特的⽂化内涵和审美特⾊,了解中国画发展和完善的历程,认识中国画的艺术形式与审美特⾊,丰富⾃⾝的审美体验。
过程与⽅法:赏析中国画不同发展阶段和领域的作品,引导学⽣掌握欣赏中国画作品的⽅法,形成综合审美感知体验,促进审美活动个性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在对中国画作品的欣赏与评述中,感受画家热爱⾃然、热爱⽣活的思想情感,体会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和审美⽂化内涵,陶冶爱国主义情操,增强民族⾃豪感,达成审美情感的升华。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深⼊理解中国⼈物画传神写照的内涵,中国⼭⽔画要表达的意境和中国花鸟画的寓意。
教学难点:如何理将教材内容有机地转化为学⽣的兴趣,引导学⽣着重理解中国画独特的⽂化内涵和审美特⾊。
三、教学策略 结合作品赏析,讲授中国画的起源,及其发展完善过程中形成的三⼤领域、两⼤画法,引导学⽣深⼊理解不同技法和领域的作品所传达的意境与寓意。
启发学⽣在艺术家的作品中获得审美感受,明确作品的社会寓意、艺术表现及画家的思想情感的表达。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独树⼀帜的中国画》 教学活动(含过程与⽅法) 设计⽬的和说明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学⽣搜索相关材料,预习了解本课知识点:1.中国画作画⼯具材料有笔、墨、纸、砚。
2.中国画的画幅形式有壁画、屏障、卷轴、册页、扇⾯等。
3.中国画的按表现题材来分类⼤概有⼈物、⼭⽔、花鸟。
4.中国画的按画法分为⼯笔、写意。
努⼒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新知识,锻炼学⽣⾃主学习,使其对中国画相关知识有⼀个初步的认识。
提问导⼊ 幻灯⽚出⽰笔墨纸砚图⽚。
提问: 1.同学们知道以下这些绘画⼯具是画哪类绘画形式所需要的⼯具材料吗? 2.你都听说过哪些中国画家?他们的代表作都有哪些呢? 3.你对中国画有哪些了解呢? 引出课题:《独树⼀帜的中国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初中美术教案3篇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为大家收集了初中美术教案,希望你们能喜欢。
初中美术教案一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人体的基本比例及其处在不同姿态情况下比例的变化。
2.学习用简单的线条描绘人物动态的基本方法和人物写生的一般步骤。
3.通过人物全身姿态的写生练习,感知人体结构的和谐美和人体的动态美。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人体比例教学挂图;多媒体教学课件等。
学具准备:图画纸;橡皮;铅笔、钢笔等。
课堂教学(一)引导阶段(约20分钟)(1)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说一说在体育课上小伙伴们的各种动作姿态,并相互表演一下这些动作。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把这些动作画下来?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如何画好我们的校园伙伴。
(幻灯片2展示)课题—校园伙伴(幻灯片3展示)活动一学习与研究:a、不同姿态的人体比例有什么不同?b、人物的动态与重心如何掌握?(2)幻灯片4展示研究主题:a、不同姿态的人体比例有什么不同?(出示人体不同姿态比例挂图)如果以人体头部长度作为一个单位,那么人体总身高可以确定为几个头的比例?其它姿势呢?请同学们观察讨论后回答。
如果是坐姿,人体垂直高度是几个比例?(5个半)少了多少?(1个半)是哪部分变短了?(大腿和臀部);席地而坐呢?3个半,只剩头顶到臀部的高度了;如果是蹲或跪呢?3个半加脚长(脚长不足1头高)不到4个半)。
结论:站7、坐5半、蹲4半、盘3半。
请注意:刚才所说比例的前提是上身直立时,如果脊柱发生弯曲会怎样变化?变多还是变少?(3)幻灯片5展示研究主体题b、人物的动态与重心如何掌握?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作补充:要想画好人体,在抓住了人体比例变化后,还要把握好动态人物的重心线和动态线。
那么,什么是重心线和动态线呢?请看屏幕:(幻灯片6展示图例—运动人体:重心—重心线—动态线)重心是指重力的中心,大约在人体脐孔上下;重心线是指通过人体重心向地面所引的一条垂直线;体现人体运动总趋向的主线就是动态线,它是随着人的脊椎的弯曲程度和四肢曲伸而变化的。
(二)发展阶段写生与表现(约22分钟)活动二:1、画出课本第9页照片中人物的重心线和踢球伙伴的动态线。
2、你知道该如何表现小伙伴的动态特征了吗?1、(幻灯片7)展示下面,我们就来画画我们的伙伴。
2、学生写生:a、分别找男女生各一名当模特,男立女坐。
b、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确定位置比例、重心及动态变化。
C、注意把握小伙伴的形象特征及性格特征。
(三)展示讲评(约3分钟)交流展示作业,让学生互评作业优缺点,总结出共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和方法。
(四)课后拓展(幻灯片9)(1)随时做一些校园生活中的人物速写练习,巩固本课所学并为以后的创作搜集素材。
(2)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用线条对家庭成员或其他身边的人物进行写生练习;尝试画运动状态中的人物速写。
初中美术教案二教学目的:1. 使学生对中国园林艺术与民居建筑有基本的了解;2. 通过对形式上的分析研究,总结出其精神内涵,提高欣赏的能力;3. 通过了解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设计思想对现代环保意识的影响,提高民族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1. 了解建筑艺术的思想内涵及实质;2. 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通过直观的建筑实体,分析出象征的意义;3. 中国园林艺术对现代环保思想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提问、欣赏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让学生欣赏一组本地园林的图片,吸引注意力,常熟是一座县级市园林城市。
进入课题“”。
让学生观看短片(苏州园林),针对短片提问:我国园林的主要特色是什么? 自然山水风景园我国园林有哪些主要类型? 皇家园林、私家园林、风景园林我国的四大名园是什么? 拙政园、留园、颐和园、避暑山庄对南方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拙政园的图片进行欣赏,以及北方园林的代表——北京颐和园的图片欣赏,在欣赏过程中穿插讲解。
(或让去过园林的学生谈谈感受,并介绍游园的经历) (教师讲解)中国园林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是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的灵囿(“囿”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
)至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
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园林逐渐形成独特的民族形式,自成体系。
它的主要特点是崇尚自然而又妙造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地结合起来,创造了独树一帜的自然山水式园林。
由于文人参与园林的建设,中国古代的园林充满了文人气息和诗情画意。
“诗情画意”是中国园林的精髓,也是造园艺术所追求的境界。
为达到这一目的。
造园艺术家常利用古人诗文与造景的结合。
我们刚才欣赏的短片中的苏州园林就是典型的代表。
我们再来看一些有关园林的图片。
(显示远香堂图片)取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香远益清”之意,提为远香堂。
水中遍植荷花,因荷得名。
夏日池中荷风扑面,清香远送,是赏荷佳处,园主借花自喻,表达其高尚的情操。
(显示“香洲”图片)香洲为“舫”式结构,有两层舱楼,用的是屈原笔下“芳洲”的典故《楚辞》中有“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的句子,古时常以香草来比喻清高之士,此处以荷花景观来喻意香草,船头是台,前舱是亭,中舱为榭,船尾是阁。
(显示图片“小飞虹”)是苏州园林中的廊桥,取南北朝宋代鲍昭《白云》诗“飞虹眺秦河,泛雾弄轻弦”而命名。
朱红色桥栏倒映水中,水波粼粼,宛若飞虹,古人以虹喻桥。
(显示与谁同坐轩图片)苏州拙政园“与谁同座轩”:取苏轼词“与谁同座,明月清风我”之句为名。
苏轼词的原意是标榜清高不群,这里只借以写景,使意境更为丰富。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以示其志之清高。
(中国园林艺术的境界是讲究自然天成,不露人工斧凿的痕迹。
它的特点是一切要按自然美的规律来安排(尊重自然规律,屋内的柱子的朝向按照树木在自然界的状态)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要求人们要尊重自然规律的法则,不要横加干涉自然法则。
园林主要是摹仿自然,即用人工的力量来建造自然的景色,中国古代园林,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水、花木以及建筑等融为一体的游赏环境。
以自然与人工的关系来划分可分为风景园林和城市园林。
风景园林是在较广阔的自然环境中点缀少量人工建筑,如,颐和园,而城市园林则是在人工建筑的环境中布置山池、花木等自然景观,如,苏州园林。
分的细一点则,它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是面积较大、气派宏伟的皇家园林,如清代的圆明园、现存的北京颐和园等;另一种是规模较小的私家园林,园林风格因园主的情趣而异,如苏州的拙政园、网师园等。
还有一种是城郊风景区和山林名胜,如杭州西湖、昆明西山滇池等。
这种园林规模也较大,多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景物融为一体。
这三种类型的园林中以前一、二种艺术成就,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特点和精华。
但万变不离其中,都是模仿自然,建筑隐于自然山水环境中。
)小组讨论:我国的园林建筑有哪些特征?南北方园林建筑有哪些区别?(提示:都有哪些要素构成?建造的目的是什么?规模怎样?) 我国园林的特征:1.取法自然,高于自然,容自然美与建筑美为一体,以诗情画意的传统作为创作方法。
2.为了满足封建统治阶级和文人士大夫游憩生活的需要而兴起和发展的,渗透着封建文人的艺术情趣3.都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4.划分景区和空间,善于“借景”5.追求寓情于景、触景生情的艺术境界要素:园林少不了建筑,建筑在东西放园林中扮演的角色不同,西方古典园林的布局中,建筑占主导,园林是延伸部分,服从于建筑,使园林“建筑化”,建筑是孤立的,无须同园林互相渗透。
中国园林的布局中,园林统帅建筑,巧妙地使山石流水,花草树木渗透到建筑中去,迫使建筑园林化,要求建筑随高就低,因山就势,自然敞开,使建筑本身与自然融为一体。
中国古代向来把园林看成是一首诗或一幅画,而不是单纯的土木工程,它巧妙地将诗画艺术与园林熔于一炉,如建筑上的匾额、雕塑等。
诗画与园林作品不仅赞赏自然本身的形态美,而且更注重自然的内在美,将自然“人格”化,认为松柏延年、荷花廉洁、翠竹虚心,岩石坚贞,都和人的情感相联系。
竹影花影、风声雨声、阳光月光、茶香花香都能激起人们的情感和丰富的联想中国园林三大要素:山水地形:山是永恒稳定的象征,大园山大,主山多是土山,山石用在重点部位称“山骨”,小园山小,可全用山石堆叠;水是智慧和廉洁的象征,水从山泉流出,通过曲折的溪涧最后汇成大池,成为园林的主体水面花草树木:富有生机,象征着欣欣向荣。
花草树木是自然式的,讲究意境,花木种类的选择都要顺应地形、朝向等自然气候条件与植物的生长习惯,同时特别注意保留原有的古树和植被,使之成为全园植物的骨干。
园路建筑:“曲径通幽”建筑分散在自然要素之中,与自然的景物交织在一起。
园中的主要建筑往往和主山池相对,自然景色最集中的地方往往有点景和观景的建筑。
建筑和园路还起着分隔空间和组织游览路线的作用。
园林中的对景和借景:对景:中国园林讲究的是“步移景异”随着人的走动,景物就不断地变换。
在中国园林中,的景点往往置于最有利的地势上,而且有的自然环境作衬托,在游览路线最适于停留的地方便是赏景的位置,在景点多的园林中,各个景点常互为对景。
有时为了强调对景中最精彩的部分,还利用门洞、窗洞或建筑的间隙把对景框起来借景:把园外的佳境,通过精心选择和剪裁,收纳到园林中来,扩大空间感。
借景有多种形式:远借如,拙政园“依虹亭”、“菏风四面亭”借园外北寺塔邻借如,颐和园漏窗,信步间透过一个个窗洞,就能“步移景异”地欣赏到一幅不同的画面仰借、俯借则是观赏的角度不同,如,晴空万里,春江渔火应时而借,一日之间的疏影移动,晨曦残阳借景还可引申为借声、借香等等。
园林的景的欣赏静观(类似欣赏一幅幅图片)所谓“静观”是庭院中人能够驻足的观赏点,在可停息的小亭里、坐椅上留住人,使人能对四周的景观仔细观赏。
因其视点与景物的位置不变,眼前犹如出现一幅立体的风景画,整个画面就象一幅静态图画,造景就是有意识地安排视线范围内的主景、配景、前景、中景和远景,尽可能使画面向纵横发展。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还常常通过各式洞门或通过各式窗户及各种漏窗,透过门框或窗框,透过门,空间相互联系、渗透,使空间感觉更为深远,使画的境界更生动、更深邃,耐看、耐寻思,让人回味。
动观(类似欣赏短片)所谓动观,是通过一定的行走的路线,把不同的景组成连续的景观序列,随着人的移布,景色不断地发生变化,因其视点与景物相对位移,犹如观看一幅长卷图画,一景一景不断闯入眼帘,成为一种动态的连续构图,获得良好的动观效果。
西方"流动空间"的理论和东方"空间分隔"的理论都异曲同工地创造出庭园步移景异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