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生产车间设施设备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车间场地标准化管理制度

车间场地标准化管理制度

一、总则1. 为确保生产秩序,提高生产效率,保障员工安全,营造整洁、有序的车间环境,特制定本制度。

2.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车间及生产现场。

3. 本制度由生产部负责制定、解释和修订。

二、场地布置与标识1. 车间场地应合理规划,确保生产区域、办公区域、休息区域等功能区域明确划分。

2. 各功能区域应设置明显的标识牌,包括名称、职责、注意事项等。

3. 生产设备、工具、原材料等物品应按类别、规格、型号等进行分类摆放,方便查找和使用。

4. 垃圾、废弃物等应设置专门的收集容器,并定期清理。

三、清洁卫生管理1. 车间内应保持整洁,地面、墙面、设备等定期进行清洁。

2. 员工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

3. 食堂、卫生间等公共区域应保持清洁卫生,定期消毒。

4. 车间内禁止吸烟、饮酒,不得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四、安全管理制度1. 车间内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如消防器材、安全通道、防护栏杆等。

2. 员工应熟悉并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不得违规操作。

3. 定期对车间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 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五、生产设备管理1. 设备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

2. 设备应定期进行保养、维护,确保正常运行。

3. 设备出现故障时,应及时上报,不得擅自维修。

4. 严禁在设备周围堆放杂物,确保操作空间。

六、人员管理1. 员工应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服从管理。

2. 员工应按时到岗,不得迟到、早退、旷工。

3. 员工应积极参与生产,提高工作效率。

4. 员工应关心同事,团结协作,共同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七、考核与奖惩1. 定期对车间场地标准化管理进行检查,对表现优秀的员工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3. 对因管理不善导致安全事故的,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八、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由生产部负责解释和修订。

3. 本制度未尽事宜,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生产设备设施管理制度范本

生产设备设施管理制度范本

生产设备设施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公司生产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提高生产效率,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生产设备设施的管理。

第三条生产设备设施的管理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

第四条生产设备设施的管理由设备设施管理部门负责。

第二章设备设施验收与登记第五条所有生产设备设施应在购置或租赁前,进行严格的验收,以确保其质量和性能符合公司要求。

第六条设备设施验收人员应按照公司规定的程序进行验收,并填写设备设施验收报告。

第七条验收合格的设备设施应及时进行登记,并编制设备设施档案。

第三章设备设施的日常维护与保养第八条设备设施的日常维护与保养由设备设施管理部门负责。

第九条每台设备设施应有专人负责日常维护与保养,确保设备设施的良好状态。

第十条设备设施的日常维护与保养包括但不限于清洁、润滑、紧固、调整等。

第四章设备设施的维修与更换第十一条若设备设施发生故障或损坏,应立即停机并进行维修。

第十二条设备设施维修应由具备相应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进行,维修过程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操作。

第十三条设备设施经过多次维修仍无法恢复正常运行的,应及时更换。

第五章设备设施的报废与处置第十四条设备设施达到预定的使用寿命或者严重损坏无法修复的,应报废。

第十五条设备设施报废应按照公司的相关规定进行手续办理,并填写设备设施报废申请表。

第十六条报废的设备设施应进行合理处置,确保环境不受污染。

第六章设备设施安全管理第十七条设备设施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第十八条设备设施管理人员应定期组织开展安全培训,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

第十九条设备设施管理人员应建立设备设施安全档案,记录安全事故及处理情况。

第七章附则第二十条本管理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执行,如有需要修改,应经公司相关部门批准后进行。

第二十一条对于违反本管理制度的行为,应依照公司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二十二条本管理制度解释权归公司所有。

生产设备设施、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安全标准化)

生产设备设施、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安全标准化)

生产设备设施、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安全标准化)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生产设备设施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预防事故发生,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使用和管理。

第三条公司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其他员工的安全生产职责,确保安全生产。

第四条公司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备符合要求的生产设备设施,保障生产设备设施的安全运行。

第五条公司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培训、考核、持证上岗,确保特种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

第二章生产设备设施安全管理第六条生产设备设施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和报废,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第七条生产设备设施的选购、安装、调试和验收,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或个人进行,并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第八条生产设备设施的使用单位应建立健全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设备设施的操作规程、维护保养、检查和维修等要求。

第九条生产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应按照设备设施的操作规程和保养要求进行,确保设备设施的安全运行。

第十条生产设备设施的检查和维修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或个人进行,并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第十一条生产设备设施的报废应按照国家和行业的有关规定进行,确保设备设施的报废安全。

第三章特种作业人员管理第十二条特种作业人员是指直接从事特种作业的从业人员,包括电工作业、焊接与热切割作业、高处作业、制冷与空调作业、煤矿安全作业、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作业、石油天然气安全作业、冶金(有色)生产安全作业、危险化学品安全作业、烟花爆竹安全作业、安全监管总局认定的其他作业。

第十三条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培训内容包括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安全生产知识、操作技能、应急预案等。

2024年标准化设备管理制度

2024年标准化设备管理制度

2024年标准化设备管理制度一、概述标准化设备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企业对设备的购买、使用、维护和报废等环节,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而制定的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企业的设备管理,并对设备的分类、购置、验收、使用、维护和报废等环节进行详细规定。

二、设备分类与编码根据设备的功能和用途,将设备划分为生产设备、辅助设备和管理设备三大类。

每一类设备需按照一定的编码规则进行编码,以便于管理和查询。

三、设备购置与验收1. 设备购置需提前编制设备购置计划,并明确设备的基本要求和技术规格。

2. 购置的设备应进行招标或询价,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并签订购销合同。

3. 设备交付前,应进行严格的验收,包括设备的外观检查、功能测试和性能指标检测等内容。

4. 只有经过验收合格的设备方可投入使用。

四、设备使用与维护1. 设备使用前,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熟悉设备的操作流程和安全注意事项。

2. 设备使用时,必须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定期进行设备状态的检查和维护。

3. 设备维护需制定维护计划,并定期进行维修、保养和更换消耗品等工作。

4. 设备故障时,应及时进行维修,并记录维修过程和结果。

五、设备报废与更新1. 设备的报废时限根据设备的使用年限和技术状况确定,达到报废标准的设备需进行报废处理。

2. 报废设备应进行彻底的封存和标识,并由专门人员负责管理和处理。

3. 设备的更新需进行重新购置和验收,并将新设备与旧设备进行比对,确保新设备的质量和性能达到要求。

六、设备安全管理1. 设备使用过程中需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保证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设备的安全性。

2.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及时消除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

3. 设备的电气安全、机械安全和防护装置等方面需符合国家相关的安全标准和规定。

七、设备管理系统建立与运营1. 建立设备管理系统,包括设备台帐、维修记录、故障报告等,以便于查询设备的使用情况和维护情况。

食品厂标准车间管理制度

食品厂标准车间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食品生产过程的卫生、安全,提高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厂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厂所有食品生产车间的管理。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预防为主、过程控制、持续改进”的原则。

第二章车间环境与设施第四条车间应保持整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确保无污染源。

第五条车间内应设有必要的安全设施,如防滑地面、防静电设施、紧急洗眼器等。

第六条车间应设有通风、排风系统,保持空气流通,避免异味和有害气体的积聚。

第七条车间内设备、工具、容器等应定期检查、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第八条车间内应设置明确的标识,标明生产区域、安全警示、设备操作规程等。

第三章人员管理第九条车间工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熟悉本岗位的操作规程和安全知识。

第十条工作人员应穿戴符合卫生要求的服装、帽子和手套,保持个人卫生。

第十一条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得随意更改生产工艺。

第十二条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患有传染病或其他不适宜从事食品生产的人员不得上岗。

第十三条车间负责人应负责本车间的日常管理工作,确保生产过程符合标准。

第四章生产过程管理第十四条生产过程应严格按照生产工艺流程进行,不得擅自更改。

第十五条原料验收应严格执行标准,确保原料质量符合要求。

第十六条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确保产品质量。

第十七条生产过程中应定期进行抽样检验,及时发现并处理不合格品。

第十八条产成品应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或出厂。

第五章卫生管理第十九条车间应建立卫生管理制度,明确卫生责任人和卫生检查制度。

第二十条车间内应设置专门的洗手间、更衣室和卫生间,并保持清洁。

第二十一条工作人员进入车间前应进行更衣,不得携带私人物品进入生产区域。

第二十二条生产过程中应避免交叉污染,如原料、半成品、成品应分区域存放。

第二十三条车间内废弃物应分类收集,及时处理。

第六章检查与考核第二十四条车间应定期进行自查,及时发现和纠正不符合标准的行为。

标准化车间设备管理制度

标准化车间设备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车间设备管理,提高设备使用效率,保障生产安全,确保产品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车间所有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工作。

第三条车间设备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计划实施、持续改进”的原则。

第二章设备分类与编号第四条车间设备分为主要设备、一般设备、辅助设备三类。

第五条主要设备是指直接参与生产过程的设备,如生产机床、检验设备等。

第六条一般设备是指在生产过程中起辅助作用的设备,如通风设备、照明设备等。

第七条辅助设备是指为生产提供服务的设备,如维修工具、办公设备等。

第八条设备编号采用统一编号制度,编号格式为:设备类别-车间编号-设备序号。

第三章设备验收与安装第九条新购设备到货后,应由设备管理部门进行验收,验收内容包括设备型号、规格、数量、质量等。

第十条验收合格后,设备管理部门应组织安装,并做好安装记录。

第十一条设备安装完成后,应由使用部门和使用人员共同进行试运行,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第四章设备使用与维护第十二条设备使用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掌握设备操作技能和安全注意事项。

第十三条设备使用人员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得擅自改变设备结构或参数。

第十四条设备使用过程中,应定期进行清洁、润滑、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第十五条设备发生故障时,应立即停机,并及时报告设备管理部门,由专业人员处理。

第五章设备维修与保养第十六条设备维修分为日常维修、定期维修和计划维修。

第十七条日常维修是指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第十八条定期维修是指按照设备说明书或设备管理部门的规定,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清洗、润滑和更换易损件。

第十九条计划维修是指根据设备使用年限、磨损情况和技术发展趋势,对设备进行有计划的维修。

第六章设备更新与淘汰第二十条设备更新是指对技术落后、性能不佳、能耗高、维修困难的设备进行更新。

第二十一条设备淘汰是指因设备损坏、技术落后等原因,不再适合使用的设备进行淘汰。

第二十二条设备更新和淘汰应经设备管理部门审批,并按照规定程序进行。

维修车间标准化管理制度

维修车间标准化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提高维修车间工作效率,确保维修质量,降低维修成本,保障生产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公司所有维修车间及其相关人员。

三、职责1. 维修车间主任负责组织实施本制度,并对本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 维修车间班组长负责组织本班组人员按照本制度执行,并对班组维修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3. 维修人员负责按照本制度执行,保证维修质量,确保生产安全。

四、维修车间标准化管理内容1. 工作环境标准化(1)车间内应保持整洁、有序,设备摆放整齐,工具放置有序。

(2)地面、墙面、屋顶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防止灰尘、油污等污染。

(3)通风、照明、消防设施等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2. 设备管理标准化(1)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设备操作人员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严禁违规操作。

(3)设备维修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维修方案进行,确保维修质量。

3. 工作流程标准化(1)接到维修任务后,维修人员应立即到达现场,对故障设备进行初步检查。

(2)根据故障情况,制定维修方案,并报班组长审批。

(3)维修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维修方案执行,确保维修质量。

(4)维修完成后,进行试机,确认设备恢复正常运行。

(5)填写维修记录,将维修情况上报班组长。

4. 质量控制标准化(1)维修过程中,严格执行质量标准,确保维修质量。

(2)对维修后的设备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3)对不合格的维修进行返修,直至合格。

5. 安全生产标准化(1)维修人员应熟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2)维修过程中,应佩戴安全防护用品,确保自身安全。

(3)定期对车间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五、奖惩措施1. 对严格执行本制度,维修质量优良、安全生产无事故的维修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本制度,维修质量差、安全生产事故的维修人员,给予批评、处罚。

3. 对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改进维修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的维修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生产车间质量管理的设备与设施管理

生产车间质量管理的设备与设施管理

生产车间质量管理的设备与设施管理在制造业中,生产车间是产品加工制造的核心环节,而质量管理是确保产品达到标准要求的重要一环。

设备与设施管理在生产车间质量管理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直接影响到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本文将探讨生产车间质量管理中设备与设施管理的重要性,关键措施以及管理方法。

设备与设施管理的重要性生产车间的设备和设施是生产制造的基础,直接关系到生产过程的运行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良好的设备与设施管理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故障率,保障产品质量稳定。

同时,合理的设备与设施管理还可以降低维护成本,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设备管理的关键措施1.定期检查与维护: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维护,减少因设备故障带来的停工时间。

2.设备标准化管理:建立设备清单,制定标准化管理规范,提高设备操作的规范化程度。

3.培训与技能提升: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对设备的操作技能,减少因操作不当导致的设备事故。

设施管理的关键措施1.环境监测:定期监测生产车间的环境,保持合适的温湿度,确保生产环境符合要求。

2.设施维护:定期对生产车间的设施进行维护保养,修复受损设施,确保生产场所整洁有序。

3.安全管理: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意识培训,确保生产车间安全生产。

设备与设施管理的方法1.计划性维护:制定设备与设施的维护计划,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和寿命周期进行维护保养,预防性维护可以降低故障率。

2.信息化管理:利用信息化技术对设备与设施进行管理,建立台账,对设备运行情况、维修记录进行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3.持续改进:不断总结经验,进行持续改进,优化设备与设施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

在生产车间质量管理中,设备与设施管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对于提高生产效率、稳定产品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的设备与设施管理措施,可以提高生产车间的整体管理水平,保障生产过程的正常运行及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公司车间设施管理制度范本

公司车间设施管理制度范本

公司车间设施管理制度范本一、目的与范围本制度旨在确保车间设施的合理配置、有效运行和维护,保障生产安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车间及其相关设施的管理。

二、管理原则1. 安全第一:确保所有设施的使用和维护都符合安全生产的要求。

2. 效率优先:优化设施布局,提高设备利用率和生产效率。

3. 预防为主:定期检查和维护,预防设备故障和事故发生。

4. 节能环保:推广使用节能设备,减少能源消耗,保护环境。

三、组织结构与职责1. 设施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修订管理制度,监督检查执行情况。

2. 车间主管负责组织实施日常的设施管理工作。

3. 操作人员负责正确使用设备,及时上报设备异常情况。

4. 维修人员负责设备的定期检查和故障修理。

四、设施配置与使用1. 根据生产需求合理配置设备,避免资源浪费。

2. 设备使用前需进行必要的检查,确保处于良好状态。

3. 操作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掌握设备使用方法和安全操作规程。

4. 严禁超负荷使用设备,防止设备过早损坏。

五、维护与保养1. 制定设备维护保养计划,按时执行。

2. 记录维护保养过程和结果,建立设备档案。

3. 对于关键设备,实行特别维护和监控。

4. 鼓励员工提出改进建议,持续优化维护保养工作。

六、安全与环保1. 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定,确保设施安全运行。

2. 定期对车间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3. 加强环保意识,合理处理废弃物,减少环境污染。

4. 发生事故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减轻损失。

七、监督与考核1. 设施管理部门应定期对车间设施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 对于管理不善导致设备损坏或生产中断的情况,应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3. 定期对车间设施管理效果进行评价,作为员工绩效考核的一部分。

八、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设施管理部门负责解释,如有变更,按程序修订后重新发布。

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1 目的为使各类生产设施(含安全附属设施)按照安全标准化的要求运行,实现安全生产,保证公司正常运营,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生产设施(含安全附属设施)建设、使用、维护、报废和拆除全过程的安全管理。

3 职责与分工主管部门:生产部。

负责监督检查生产设施从建设到报废拆除全过程中本制度的执行。

相关部门:公司各部门、车间。

保障对生产设施的管理中执行本制度。

4 内容与要求4.1 生产设施建设4.1.1 生产设施建设中的安全、卫生及消防设施符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技术标准,并与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三同时”)生产和使用。

4.1.2 公司根据危化品的种类、特性,在车间、库房等作业场所设置相应的安全设施、设备,并按照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进行维护、保养,保证符合安全运行要求。

4.1.3 各部门需增置的设施经批准购买后,须报生产部备案。

4.1.4 生产设施项目确定或购进后,各相应项目组或生产部负责组织安装,并负责监督检查安装的质量。

4.1.5 对新置设备的随机配件要按图纸进行验收,未经验收不得入库。

4.2 生产设施使用4.2.1 各类生产设施使用前,设备管理人员要组织使用人员接受操作培训,由生产部的技术人员讲解。

4.2.2 使用人员应达到四懂三会(懂原理、懂性能、懂构造、懂用途、会操作、会维修保养、会排除故障),方可上岗操作。

4.2.3 按设备安全操作规程要求进行机器开动和停车,在设备使用过程中,发现有异常现象,应立即停车,并通知有关人员检修。

4.2.4 机器设备发生故障,或严重事故时,按照操作规程要求立即停车,保护现场,并报告班主任或有关人员。

事故处理坚持“四不放过”。

4.2.5 对不遵守操作规程或玩忽职守,使工具、机器设备、原材料、产品受到损失者,应酌情给予经济处罚和处分。

4.2.6 使用人员要严格按操作规程工作,认真遵守交接班制度,准确填写规格的各项运行记录。

生产设备日常管理制度范文

生产设备日常管理制度范文

生产设备日常管理制度范文【生产设备日常管理制度】一、设备使用与维护1. 各生产设备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的操作人员进行操作,从事设备操作前,应对相关操作规程进行培训并通过考核。

2. 设备操作人员应熟悉设备操作步骤,严禁随意调整设备参数或进行未经授权的维修操作。

3. 在设备运行期间,操作人员应密切关注设备运行状态,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相关负责人。

4. 设备维修保养工作由专人负责,负责人应编制设备维修保养计划,并按计划进行维护工作。

5. 设备维修保养期间,严禁擅自停机或拆卸设备部件,如确需停机或拆卸,应事先取得相关负责人的批准。

6. 设备维修保养记录应详细记录设备的维护项目、维护内容、维护时间等信息,以确保维护工作的追溯和完整性。

二、设备使用登记与处置1. 每一台设备都应有唯一的设备编号,并通过设备使用登记册进行登记,记录设备的使用情况、维护情况等。

2. 设备的使用登记册应保存到设备管理部门,并定期进行检查核对,确保设备使用情况的准确性。

3. 设备的使用年限达到设定标准后,应进行设备报废申请,由设备管理部门进行审批,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设备处置。

4. 设备报废后,应做好设备报废手续,包括设备报废申请、报废审批、报废记录等,并进行设备报废记录的归档保存。

5. 废弃设备的处理应符合环保要求,包括设备的拆解、清洁和分类处理等,确保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三、设备安全管理1. 设备在运行前应进行检查,确保设备的各项安全装置完好有效,并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使用。

2. 设备运行期间,应注意设备的温度、压力等参数是否正常,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3. 设备发生事故或故障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报告相关负责人,同时采取措施避免事故扩大。

4. 根据设备操作规程,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能。

5. 设备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液等受污染物质应进行专门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四、设备故障处理1. 设备故障发生时,操作人员应立即停机,并按照事故应急预案进行处置。

标准化车间管理制度

标准化车间管理制度

标准化车间管理制度标准化车间管理制度(精选23篇)在充满活力,日益开放的今天,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接触到制度,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

那么相关的制度到底是怎么制定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标准化车间管理制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准化车间管理制度篇1一.总则1.为了确保生产秩序,保证生产车间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实现均衡、安全、文明生产,结合生产车间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2.本制度实用于车间所有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

3.本制度中若某些规定与《员工手册》中规定有争议的最终按《员工手册》中规定执行。

4.本制度最终解释权归生产部。

二.考核管理1.车间所有操作人员工资计算方式统一为:计件模式。

2.车间全体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上下班作息时间,上下班按时打卡。

3.上班后5-10分钟为车间早会时间,所有车间人员必须参加早会,若遇特殊情况必须说明原因否则按迟到处理。

4.车间员工请假需提前1天向直接上级提交请假条经同意后方可请假。

备注:a、请假未经批准,不上班者视为旷工,无故缺席者视为旷工。

b、先离开再补假的一律视为旷工。

c、请假具体细则请见《考勤管理规定》补充细则。

5.车间所有人员每月请假不得超过2次,各小组内当天请假人数不得超过1人,请假天数一律不超过10天,若遇特殊情况必须先说明原因否则按旷工处理。

6.车间员工(签订合同正式工)主动离职需提前向人事部门递交辞职报告,提前天数按劳动合同上规定天数执行,试用期员工主动离职需提前3天,经同意后方可办理相关手续。

备注:辞职期间,员工不得无故请假,若劳动合同注明提前一个月提出离职,则员工必须工作日满一个月方可离职,未满离职天数按每天50元对其进行扣除。

7.上班期间车间员工禁止在车间内部接听与工作不相关的私人电话(特殊情况经领导批准后到车间外部接听,时长不超过五分),禁止在工作时间玩手机,违反者按违纪处理。

(包括组长或组长以上等)。

8.车间员工必须服从工作安排,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不得疏忽或以任何理由拒绝其工作安排;因车间生产任务需要安排加班时无特殊情况(未经领导同意请假者)不允许擅自离开,未经同意后擅自离开按旷工处理。

安全设施标准化管理规定

安全设施标准化管理规定

安全设施标准化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依据为了规范企业安全设施的管理,确保员工和设备的安全,提高生产安全水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相关法律法规,订立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本企业全部生产经营场合和企业所属设施,包含但不限于办公区域、生产车间、仓库、工艺设施等,涵盖全部与企业经营活动相关的安全设施。

第二章安全设施的分类第三条安全设施的分类依据实际需求和安全性要求,将安全设施分为以下几类:1.建筑物结构和防护设施:包含安全门窗、防火墙、应急疏散通道等。

2.灭火设施:包含灭火器、消防栓、自动灭火系统等。

3.通风设施:包含通风系统、排风管道等。

4.电气设备和用电安全设施:包含电源接地、漏电保护、线路保护等。

5.工业设备安全装置:包含机械防护装置、警示标识等。

6.不安全品储存设施:包含储罐、储存柜等。

7.个人防护设施:包含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8.环境监测设施:包含烟雾报警器、气体检测仪等。

第三章安全设施管理第四条安全设施的规划1.在企业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初步设计阶段,安全设施应作为必需的内容进行规划,并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设计。

2.对于已建成的企业场合和设施,应及时对安全设施进行评估和检查,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第五条安全设施的采购和安装1.企业应依据安全设施的功能和需求,订立采购计划,并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设施进行采购。

2.安全设施的安装应由具有相关资质的专业人员进行,确保安全设施的正确安装和使用。

第六条安全设施的维护和保养1.企业应建立安全设施的维护和保养制度,订立相应的维护保养计划,并落实到相关责任人员。

2.安全设施的维护和保养工作应定期进行,包含检查设施是否完好,清洁设施,更换磨损或老化的部件等。

第七条安全设施的检查与测试1.对于紧要的安全设施,应定期进行检查和测试,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性。

2.检查和测试工作应由具有相关资质的专业人员进行,并做好记录和整改措施。

生产设备使用管理制度范文

生产设备使用管理制度范文

生产设备使用管理制度范文一、目的和依据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和管理企业的生产设备使用,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制度的依据包括国家法律法规、相关行业标准以及企业内部管理要求。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的所有生产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机械设备、仪器仪表、电器设备等。

三、设备使用管理责任1.设备使用责任由设备管理人员负责,其主要职责如下:(1)制定设备使用计划,确保设备按照计划正常运行;(2)负责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日常故障处理;(3)控制设备的使用情况,避免设备的过度使用和滥用;(4)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2.设备操作人员负责设备的正常操作,必须具备相关的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且需按照操作规程严格执行。

四、设备使用管理制度1.设备开机前检查(1)设备操作人员应在每次使用设备前,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设备符合正常运行要求;(2)检查项目包括设备外观是否完好、设备内部是否有异物、设备油液是否充足等。

2.设备正常运行(1)设备操作人员应按照设备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设备在正常工作状态下运行;(2)设备操作过程中,不得擅自更改设备参数或操作方式,如需更改应事先征得设备管理人员的同意。

3.设备故障处理(1)设备操作人员在发现设备故障时,应立即停止使用设备,并上报给设备管理人员;(2)设备管理人员应及时组织维修人员进行故障处理,并确保设备在修复后经过测试符合正常运行要求。

4.设备保养(1)设备管理人员应制定设备保养计划,并按计划进行保养;(2)保养项目包括设备的清洁、润滑、紧固、更换磨损部件等;(3)设备管理人员应定期检查保养情况,确保设备保养工作的有效实施。

5.设备报废处理(1)设备管理人员应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评估,根据设备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报废;(2)设备报废时,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报废处理,并将报废记录上报给上级主管部门。

六、监督与考核1.上级主管部门有权对企业的设备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要求;2.设备管理人员应定期对设备使用情况进行考核,评估设备使用效果和管理人员的工作情况。

设备管理制度(精选5篇)

设备管理制度(精选5篇)

设备管理制度(精选5篇)设备管理制度1一、设备基础技术管理制度加强设备技术管理,为设备管理提供管理资料、技术信息和考核依据,特制定本制度。

本设备的技术基础管理主要包括设备标准化、设备管理定额、设备技术档案、设备技术台帐图纸资料等工作。

二、设备标准1、设备标准包括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

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护、检修和报废等环节,我厂应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2、设备技术管理标准,应根据设备用、管、修、造的需要,制定出设备操作规程、设备维护保养规程设备检修规程、设备制造工艺规程以及相应的安全技术等规程。

设备管理标准,应根据设备管理工作内容制定工作程序,并根据各级责任制,制定相应的工作标准。

我厂制定标准时,应该认真总结我厂工人,技术人员的实践与吸收国内先进经验相结合,经过充分讨论,最后交厂部批准颁发实施。

三设备管理定额1、设备管理定额主要有设备设备检修周期定额、检修工期定额、检修工时定额、维修费用定额,流动资金定额和备品配件、材料的消耗、贮备定额。

我厂应保持定额的严肃性,定额的制定和修改需严格执行有关审批程序。

2、我厂应建设执行定额和严格考核定额标准制度。

对执行结果应有记载并定期进行综合分析。

四设备技术档案1、设备技术动力科要有全厂主要设备的技术的档案,车间要有本车间全部的设备技术档案。

设备技术档案内容包括:(1)目录(2)安装使用说明书。

设备制造合格证及压力容器质量证明书、设备调试记录等。

(3)设备履历卡片。

设备编号、名称、主要规格、安装地点、投产日期、附属设备的名称与规格、操作运行条件、设备变动记录等。

(4)设备结构及易损件图纸。

(5)设备运行时间累计。

(6)设备检修、试验与鉴定记录。

(7)历年设备缺陷及设备事故记录。

(8)设备评级记录。

(9)设备润滑记录。

2、基础建设、技术措施、安全措施等项目投产后,安装试车记录、说明书、检验证、试验记录等技术文件应归入设备技术档案。

3、技术档案必须齐全、整洁、规格化,及时整理填写。

生产车间设备管理制度(精选)

生产车间设备管理制度(精选)

生产车间设备管理制度序号1.0:引言1.1背景生产车间设备是企业生产活动中的重要资源,对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具有直接影响。

为了合理利用设备资源、确保生产连续性和提升设备寿命,特制定本生产车间设备管理制度。

1.2目的本制度的目的在于规范和优化生产车间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确保设备稳定运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故障率,最终实现企业生产目标。

序号2.0:组织结构2.1设备管理部门2.1.1部门设立设备管理部门设有部门经理一名,下设设备维护组、设备运行监测组等若干职能组。

2.1.2部门人员分工设备维护组负责设备保养和维修,设备运行监测组负责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

序号3.0:职责和权限3.1部门经理职责3.1.1制定设备管理的总体规划和发展战略。

3.1.2监督设备维护和运行监测的工作,确保按照标准进行。

3.1.3提出设备更新和升级的建议,优化设备配置。

3.2设备维护组职责3.2.1制定设备保养计划,执行设备的定期维护。

3.2.2及时处理设备故障,确保设备能够迅速恢复运行。

3.2.3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发现潜在问题并进行预防性维护。

3.3设备运行监测组职责3.3.1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3.3.2收集设备运行数据,进行分析,提出优化建议。

3.3.3及时报告设备异常,协助设备维护组进行处理。

序号4.0:流程与标准4.1设备采购流程4.1.1制定设备采购计划,明确需求和预算。

4.1.2研究市场,选择合适的设备供应商。

4.1.3进行设备评估,签订采购合同。

4.1.4设备到货后,进行验收和安装。

4.2设备维护流程4.2.1制定设备保养计划,包括定期保养和特殊保养。

4.2.2设备保养记录,包括维护人员、时间、保养内容等。

4.2.3对设备进行定期巡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3设备故障处理流程4.3.1设备故障发生后,设备运行监测组及时报告。

4.3.2设备维护组对故障进行分析,制定维修方案。

4.3.3进行维修并记录维修过程和维修后设备运行情况。

车间机器设备规章制度

车间机器设备规章制度

车间机器设备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车间机器设备的使用和管理,确保员工的生产安全和设备稳定运行,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车间机器设备的管理和使用,所有使用车间机器设备的员工必须严格遵守。

第三条车间机器设备的管理和维护由设备管理人员负责,员工必须听从设备管理人员的指挥和要求。

第四条员工在使用车间机器设备时,必须遵循操作规程,禁止私自操作或调试设备。

第五条发现设备有异常情况时,应及时上报设备管理人员,绝对禁止私自修理或改动。

第六条员工在使用车间机器设备时应注意安全,禁止穿戴过敞漏的衣物以及配饰,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第七条违反本规章制度的员工将受到相应的处罚,情节严重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章机器设备保护第八条所有车间机器设备必须配备防护装置,员工在操作时必须保持防护装置完好,禁止移动或拆卸防护装置。

第九条在机器设备进行维护保养时,必须停机后操作,禁止伸手或使用工具进入设备转动部分。

第十条机器设备使用完毕后,必须及时清理设备表面和周围的杂物,保持设备的整洁。

第十一条设备管理人员必须定期检查车间机器设备的运行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或上报。

第十二条严禁未经许可私自使用他人车间机器设备,必须经过设备管理人员同意后方可使用。

第三章机器设备操作第十三条员工在操作车间机器设备前,必须接受专业培训并获得相关操作证书。

第十四条在操作车间机器设备时必须严格遵循设备操作规程,注意操作方法和步骤。

第十五条严禁在操作车间机器设备时离开岗位,必须全神贯注,保持设备的稳定运行。

第十六条发现设备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停机处理并上报设备管理人员。

第十七条操作车间机器设备时,必须注意设备周围的安全距离,禁止站在机器设备的危险位置。

第四章机器设备维护第十八条设备管理人员负责制定车间机器设备的维护计划和周期,准确记录设备的维护情况。

第十九条维护车间机器设备时,必须按照维护指南和规程进行,禁止随意更换零部件或调整参数。

第二十条对于特殊设备的维护需求,必须由专业维修人员进行操作,严禁擅自操作或维修。

生产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生产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d)高空作业时,脚手架和踏板牢固,安全带、安全帽等设施配套齐全的前提下方可作业,并必须有监护人,一人操作一人监护,二人操作四人监护。
e)进行吊装及搬运作业时严格按照作业规程进行。
4.3设备、设施的调试验收
4.3.1.生产设备、设施安装完成后,由设备管理科组织使用单位、供应商或承包商(安装单位),对设备、设施按照设备技术性能要求进行逐台调试。
4.2.5.设备设施的土建、机械设备、电气安装工程必须交给有施工资质的公司进行施工,工程结束必须进行验收。对隐蔽工程、接地、防雷等验收资料进行存档。
4.2.6.安装施工安全规程
a)设备安装人员必须按规定佩戴劳保护品(安全帽帽带齐全可靠,帽带紧固有效戴在下颚上;工作服穿着整齐;劳保鞋鞋带系紧、不松懈;劳保手套五指齐全无破损方可进入工作现场)。
4.5.3严禁超载、超速、超压、超电流等超负荷运转。设备使用要遵守“五不准”的规定。
使用设备必须遵守“五不准”的规定:
1)不准硬拼设备,严禁超载、超速、超压、超温等超负荷运行。
6、试车前:
1)、应检查机器各部位装配情况,各操作手柄和操作杆是否安装妥当。
2)、检查油标的油量是否适当,油路是否畅通。
3)、详细检查设备内是否丢留零件、工具及其它杂物,所有的安全装置是否可靠,其它人员是否退到安全距离以外。
4)、按规定穿戴使用好劳动防护用品。
5)、加油时注意不要把油洒在地面或设备上,洒出的油应立即用抹布或锯屑擦掉。
7、试车中
1)、主持试车者,必须熟悉该设备的操作方法,按照试车工艺进行试车。
2)、应先盘车检查,盘车时,手用力后要及时松开,以免被皮带轮或机件绞伤。
3)、在肯定转动方向正确后,方可调整开车,并必须由一人为主,不准两人同时操作。根据设备具体情况,开车时第一次尽可能为点动,应有一只手放在急停控制处,以备紧急停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准化生产车间设施设备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使各类生产设施(含安全附属设施)设备按照安全标准化的要求运行,实现安全生产,保证公司正常运营,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生产设施设备(含安全附属设施)建设、使用、维护、报废和拆除全过程的安全管理。

3 职责与分工
主管部门:生产车间。

负责监督检查生产设施从建设到
报废拆除全过程中本制度的执行。

相关部门:公司各部门、车间。

保障对生产设施的管理中执行本制度。

4 内容与要求
4.1 生产设施建设
4.1.1 生产设施建设中的安全、卫生及消防设施符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技术标准,并与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三同时”)生产和使用。

4.1.2 公司根据危化品的种类、特性,在车间、库房等作业场所设置相应的安全设施、设备,并按照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进行维护、保养,保证符合安全运行要求。

4.1.3 各部门需增置的设施经批准购买后,须报生产车间备案。

4.1.4 生产设施项目确定或购进后,各相应项目组或生产车间负责组织安装,并负责监督检查安装的质量。

4.1.5 对新置设备的随机配件要按图纸进行验收,未经验收不得入库。

4.2 生产设施使用
4.2.1 各类生产设施使用前,设备管理人员要组织使用人员接受操作培训,由生产车间的技术人员讲解。

4.2.2 使用人员应达到四懂三会(懂原理、懂性能、懂构造、
懂用途、会操作、会维修保养、会排除故障),方可上岗操作。

4.2.3 按设备安全操作规程要求进行机器开动和停车,在设备使用过程中,发现有异常现象,应立即停车,并通知有关人员检修。

4.2.4 机器设备发生故障,或严重事故时,按照操作规程要求立即停车,保护现场,并报告班组长或有关人员。

事故处理坚持“四不放过”。

4.2.5 对不遵守操作规程或玩忽职守,使工具、机器设备、原材料、产品受到损失者,应酌情给予经济处罚和处分。

4.2.6 使用人员要严格按操作规程工作,认真遵守交接班制度,准确填写规格的各项运行记录。

4.2.7 为保证生产设施安全、合理的使用,各部门应设兼职设备员,协助生产车间对各类设施进行管理。

4.2.8 实行操作者包机管理。

做到各类生产设施有专人负责。

4.3 生产设施维护
4.3.1 所有动力设备不经车间、设备主管允许,不准私自拆卸,不准在电气设备上搭湿物和放置金属、棉纱类物品。

4.3.2严禁私拆或改用设备安全防护装置,发现设备安全防护装置损坏或失效立即报告设备维修人员进行维修。

设备主管部门应建立设备安全防护装置维修保养档案。

4.3.3 操作工负责生产设施的日常维护保养。

对本岗位设备、管路要做到不潮、不冻、不腐蚀,及时消除跑、冒、滴、漏。

认真做好交接记录。

4.3.4 对封存、闲置的设备,不经生产车间批准,不得随意启动、转移、拆卸。

4.4 生产设施报废和拆除
4.4.1 各类生产设施陈旧老化不适应工作需要或无再使用价值,使用部门申请报损、报废。

4.4.2 报废、报损旧设备由生产车间安排人员按有关规定及时拆除或另行处置,在生产设施台帐中注销。

4.4.3 生产设施拆除前,拆除负责人要组织人员做好拆除机具准备和周密检查,做到机具齐备,确保完全可靠。

如需办
理安全作业证时,按规定要求办理。

4.4.4 生产设施拆除前,其所属单位应对其进行彻底的清理和置换,确保无残留物质,不会对环境及人身安全造成伤害。

4.4.5 拆除作业过程中,负责人必须为作业人员配备相应的劳动保护用品,确保安全作业。

4.5 安全设施管理
4.5.1 各种设施设备要分类、编号、入帐,定期盘点,做到帐物相符。

4.5.2 对各种设施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做好防尘、防潮、防热、防磁、防锈、防腐蚀、防霉变、防虫蛀等工作。

4.5.3 对违反操作规程造成的损失,或因管理不善造成的损坏、丢失、积压、浪费,应按价赔偿,并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4.5.4 设施设备报废必须经过严格鉴定,履行审批手续。

4.5.5 对生产设施进行检维修时,对安全设施进行认真检查,并作力所能及的维护。

5 相关制度
《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安全作业管理制度》
《安全检维修管理制度》
6 相关记录
《生产设施验收单》
《设备台帐》
《安全设施台帐》
《生产设施检修记录》
《设备安全防护装置维修保养档案》《巡回检查记录》
《设备润滑记录》
《会议记录》
《交接班记录》
《设备转移单》
《生产设施报废审批表》
《事故处理台帐》
《安全作业许可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