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取得的成就———科学技术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件(共49张PPT)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件(共4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b6b0c31f18583d049645978.png)
人。”
钱学森
③卫星技术
1970年,我国第 一颗人造地球 卫星“东方红 一号”成功发 射。
意义: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宣告中国进入航天时代。
第一篇章
我们的成就
术三 中 1、1992年: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决策 的个 国 国掌 成 2、1999年起:“神舟”号飞船4次无人飞行成功 家 握 3、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为 载世 4、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发射成功 人界 航上 天
成就一:强大的国防科技——“两弹一星”
第一篇章
我们的成就
成就二:开创“太空新时代”的载人航天技术
1、1992年: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决策 2、1999年起:“神舟”号飞船4次无人飞行成功 3、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4、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发射成功 5、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发射成功 6、2011年11月15日:“神舟八号”发射成功 7、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发射成功
④为了打破美苏对我国的核垄断和核威胁, 增强国防力量。 目的
3、两弹一星”成果:
①核科学
中国 “两弹元 两弹元勋-邓稼先(1924-1986年)
安徽怀宁人,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 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 邓稼先是中国爱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为了祖国的 强盛,为了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毅然舍弃国外优厚的待 遇,回国甘当无名英雄,默默奋斗了数十年。他在中国核 武器的研制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却鲜为人知,最后 因受核辐射严重伤害、全身大出血而病逝,年仅61岁。 直到他去世后,人们才知道了他的事迹。他的遗言是: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 1967年氢弹爆炸成功; “死而无憾”。 功,打破美、苏的核垄断;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ppt课件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6dc58f4770bf78a64295402.png)
提示:(1)高科技成果能反映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
国力,影响它的国际地位。(2)为了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维
护国家安全。
2.“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重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提示:(1)打破了美苏两国对我国的核垄断与核威胁,提高了中
国的国际地位,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2)展示了我国 的实力,增强了国防力量,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 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3)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科技骨干,为我 国高新技术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袁隆平培育成功杂交水稻的意义是什么?
(4)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起什么作用?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1.背景: 两弹一星 (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果断作出发展“_________”的 战略决策。
核武器 和_________ 空间技术 的垄断。 (2)为了打破美、苏等国对_______
3.“两弹一星”精神是什么? 提示:“两弹一星”精神是对我国尖端科技成就发展的肯定 , 是对科学工作者无私奉献、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精神的肯定。其
重大成果的取得体现了科学家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 ,自
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的精神。
4.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有何影响? 提示:(1)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步入先进国家行列 ,提高了中国 的国际地位,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2)成为带动 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从而带来巨大的经济效
2.成就:
领域 时间 1964年 20世纪 90年代 成 爆炸成功 就 意 防能力 义
原子弹 第一颗_______
加强了中国的国
核
技术
先后建成秦山、 和平利用核能为 大亚湾 核电站 国民提供电力 _______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PPT教学课件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7a92598767f5acfa0c7cd90.png)
老舍的话剧《茶馆》;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姬》;杨沫 的《青春之歌》、电影《五朵金花》《女篮五号》《青春 之歌》《红日》《北国江南》等
4、了解建国后国民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
建国后的17年(1949~1966年),我国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 国民教育体系。
学前教育、大中小学教育及成人教育初具规模,全日制、半 工半读、业余教育共同发展。 培养了大批建设人才。
测试内容
测试要求
新中国成立 了解新中国 “两弹一星”、载人航天、
以来的科技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以及袁隆平的杂交
发展
水稻等科技成就
1.1、了解新中国“两弹一星” 成就
(1)原子弹: ①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意义]:打破了美苏等国对核武器的垄断,加强了中国的 国防能力,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安定环境。 ②90年代初相继建成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重视和平 利用核能。 ③“中国原子弹之父”——邓稼先 (2)导弹: ①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② 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③“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 (3)人造地球卫星: 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①过BC的截面截去长方体的一角, 截去的几何体是不是棱柱,余下的几 何体是不是棱柱?
答:都是棱柱.
②观察长方体,共有多少对平行平 面?能作为棱柱的底面的有几对?
答:三对平行平面;这三对都可 以作为棱柱的底面.
理解棱柱的定义
③观察右边的棱柱,共有多少对 平行平面?能作为棱柱的底面的有几 对?
答:四对平行平面;只有一对可以作为棱柱的底 面.
多面体
旋 转 体
柱体
锥体
台体
球
棱柱的结构特征
4、了解建国后国民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
建国后的17年(1949~1966年),我国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 国民教育体系。
学前教育、大中小学教育及成人教育初具规模,全日制、半 工半读、业余教育共同发展。 培养了大批建设人才。
测试内容
测试要求
新中国成立 了解新中国 “两弹一星”、载人航天、
以来的科技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以及袁隆平的杂交
发展
水稻等科技成就
1.1、了解新中国“两弹一星” 成就
(1)原子弹: ①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意义]:打破了美苏等国对核武器的垄断,加强了中国的 国防能力,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安定环境。 ②90年代初相继建成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重视和平 利用核能。 ③“中国原子弹之父”——邓稼先 (2)导弹: ①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② 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③“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 (3)人造地球卫星: 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①过BC的截面截去长方体的一角, 截去的几何体是不是棱柱,余下的几 何体是不是棱柱?
答:都是棱柱.
②观察长方体,共有多少对平行平 面?能作为棱柱的底面的有几对?
答:三对平行平面;这三对都可 以作为棱柱的底面.
理解棱柱的定义
③观察右边的棱柱,共有多少对 平行平面?能作为棱柱的底面的有几 对?
答:四对平行平面;只有一对可以作为棱柱的底 面.
多面体
旋 转 体
柱体
锥体
台体
球
棱柱的结构特征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PPT课件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22ee6f30722192e4436f60b.png)
1、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标志着科学技术成了第一次产业革命的前提和先导,机 器大工业出现,生产力的发展进入第一个突飞猛进时期。
2、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电磁学的发展引 发了第二次产业革命——电力技术革命。在第二次产业 革命时期,人类开发和完善了钢铁、化工和电力生产三 大技术,建立和发展了汽车、飞机和无线电技术三大产 业,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又一次飞跃,科学技术和生产 的关系日益紧密,在传统的“生产——技术——科学” 发展模式仍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出现了“科学—— 技术——生产”的发展趋势。
3、从20世纪中叶至今,以六大科技群体, 即微电子等信息科技、核能等新能源科技、超导 等新材料科技、人造卫星等空间科技、基因工程 等生物科技以及海洋科技的崛起为标志,科学技 术的发展开始进入全面突破、综合创新的阶段, 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日益紧密,产业技术升级加快, 高新技术产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科 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发生质的突变,它 逐步成为决定生产力总体水平高低的首要因素。
⑸大力培养人才
4、文革前的科技成就
⑴表现
①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1958) 国防 ②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 科技 ③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67)
④第一颗人造卫星进入预定轨道(1970) 医学: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965) 农业:袁隆平培育出“ 籼型杂交水稻”(1973)
⑵地位:集中代表中国科技的新水平,大大增
4、影响:使科技体制改革更加深入。
5、“863计划”和 “火炬计划”等科 技规划的作用
⑴有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 产力转化,经济建设和社会发 展中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
⑵高新技术研究队伍逐步建立
三、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
2、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电磁学的发展引 发了第二次产业革命——电力技术革命。在第二次产业 革命时期,人类开发和完善了钢铁、化工和电力生产三 大技术,建立和发展了汽车、飞机和无线电技术三大产 业,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又一次飞跃,科学技术和生产 的关系日益紧密,在传统的“生产——技术——科学” 发展模式仍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出现了“科学—— 技术——生产”的发展趋势。
3、从20世纪中叶至今,以六大科技群体, 即微电子等信息科技、核能等新能源科技、超导 等新材料科技、人造卫星等空间科技、基因工程 等生物科技以及海洋科技的崛起为标志,科学技 术的发展开始进入全面突破、综合创新的阶段, 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日益紧密,产业技术升级加快, 高新技术产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科 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发生质的突变,它 逐步成为决定生产力总体水平高低的首要因素。
⑸大力培养人才
4、文革前的科技成就
⑴表现
①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1958) 国防 ②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 科技 ③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67)
④第一颗人造卫星进入预定轨道(1970) 医学: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965) 农业:袁隆平培育出“ 籼型杂交水稻”(1973)
⑵地位:集中代表中国科技的新水平,大大增
4、影响:使科技体制改革更加深入。
5、“863计划”和 “火炬计划”等科 技规划的作用
⑴有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 产力转化,经济建设和社会发 展中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
⑵高新技术研究队伍逐步建立
三、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
我国科技发展的历程PPT课件
![我国科技发展的历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2deb8504a7302768e993983.png)
他是谁? _邓__稼__先___
.
6
一、科研起步
1、起步的背景;新中国成立时,科技水平低.
2、新中国振兴科技的方针:“自力更 3、新中国振兴科技的措施;生”.
成立科研机构.壮大科研队伍.制定科技发展规划.
4、这一时期的科技成就;国防.医学.农业.
5、意义;
.
7
1964年10月6日,我国第. 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8
②全国科学大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③科技体制改革。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1
三、推进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
1、提出的原因;
1)文革中科技事业严重受挫——教训;
2)“文革”后党和政府重视科技的发展;
2、提出;1988年9月,邓小平提出;
3、意义;
---鲜明特点;---理论概括;---理论基础;
.
22
.
25
四、走向世界
1、原因:1)科教兴国战略提出;
2)科研工作者的努力; 3)科技规划的实施;
2、科技成就:
3、意义:
.
26
“神舟5号”飞船在太空工作舱模型
.
27
10月12日上午9时,“神 舟六号”发射成功。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在酒
泉卫星发射中心整装待发。
.
28
聂海胜
神六
.
费俊龙
的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
B.D
B、第一颗氢弹的爆炸
C、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D、第一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
19
三、推进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
1、提出的原因;
改革开放40周年的伟大成就ppt课件
![改革开放40周年的伟大成就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686db97050876323112128f.png)
14
06、科技创新成果大量涌现
全社会科技创新活力得到有效激发,2017年我国发 明专利申请量138.2万件,连续7年居世界首位。网络 购物异军突起,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引 领世界潮流,“互联网+”广泛融入各行各业。快速崛 起的新动能,正在重塑经济增长格局,深刻改变生产 生活方式,成为我国创新发展的新标志。,
10
04、社会事业繁荣发展
公共卫生事业成就瞩目,“健康中国”建设稳步推进。2017年末, 全国共有医疗卫生机构98.7万个,比1978年末增长4.8倍;卫生技术人 员898万人,增长2.6倍。公共卫生整体实力和疾病防控能力迈上新台阶, 城乡居民健康状况显著改善。居民预期寿命由1981年的67.8岁提高到 2017年的76.7岁,孕产妇死亡率由1990年的88.8/10万下降到2017年的 19.6/10万。
8
04、社会事业繁荣发展
教育事业成效显著,总体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 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由1982年的5.3年提高到 2017年的9.6年,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99.9%,九年 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3.8%,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5.7%。
9
04、社会事业繁荣发展
文化事业长足发展,国家软实力逐步提升。2017 年末,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166个,比1978年末增 长1.6倍;博物馆4722个,增长12.5倍;广播、电视 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8.7%和99.1%;2017 年全国生产电影故事片798部,比1978年增长16.3倍, 电影票房屡创新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 升,到2017年末,全球建立了525所孔子学院和 1113个孔子课堂。
5
02、治国理政取得重大成效
截至2017年底,国务院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3以上,工 商登记前置审批精简85%,资质资格认定事项压减44%,政府 放管服改革卓有成效;中共党员总数达到8779.3万,党组织达 到436万个;全国社会组织数量突破80万个;基层群众自治组 织达到66.2万个。我国实现了从单极化传统管理向现代公共服 务型治理的转变。
06、科技创新成果大量涌现
全社会科技创新活力得到有效激发,2017年我国发 明专利申请量138.2万件,连续7年居世界首位。网络 购物异军突起,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引 领世界潮流,“互联网+”广泛融入各行各业。快速崛 起的新动能,正在重塑经济增长格局,深刻改变生产 生活方式,成为我国创新发展的新标志。,
10
04、社会事业繁荣发展
公共卫生事业成就瞩目,“健康中国”建设稳步推进。2017年末, 全国共有医疗卫生机构98.7万个,比1978年末增长4.8倍;卫生技术人 员898万人,增长2.6倍。公共卫生整体实力和疾病防控能力迈上新台阶, 城乡居民健康状况显著改善。居民预期寿命由1981年的67.8岁提高到 2017年的76.7岁,孕产妇死亡率由1990年的88.8/10万下降到2017年的 19.6/10万。
8
04、社会事业繁荣发展
教育事业成效显著,总体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 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由1982年的5.3年提高到 2017年的9.6年,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99.9%,九年 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3.8%,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5.7%。
9
04、社会事业繁荣发展
文化事业长足发展,国家软实力逐步提升。2017 年末,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166个,比1978年末增 长1.6倍;博物馆4722个,增长12.5倍;广播、电视 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8.7%和99.1%;2017 年全国生产电影故事片798部,比1978年增长16.3倍, 电影票房屡创新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 升,到2017年末,全球建立了525所孔子学院和 1113个孔子课堂。
5
02、治国理政取得重大成效
截至2017年底,国务院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3以上,工 商登记前置审批精简85%,资质资格认定事项压减44%,政府 放管服改革卓有成效;中共党员总数达到8779.3万,党组织达 到436万个;全国社会组织数量突破80万个;基层群众自治组 织达到66.2万个。我国实现了从单极化传统管理向现代公共服 务型治理的转变。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必修上册 第29课 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课件(32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必修上册 第29课 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课件(32张)](https://img.taocdn.com/s3/m/09905407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31.png)
题目立意:本题通过习近平对中国外交思想的阐述,考查中 国外交政策的新特点。
解题指导:题干材料几乎涉及了世界主要大国或者大国集团。 题干材料中习近平强调中国将努力发展与世界主要大国或大 国集团的双边关系,力求构建稳定均衡的国际关系框架,故A 项正确。
答案:A
课堂小结
(2)因素:国家利益;意识形态;国家实力(或国际地位);国际环 境。
论从史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的特点 (1)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 维护世界和平。 (2)中国积极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 型国际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 应该成为建立新型国际关系的基础。
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探究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的特点
史料实证 材料 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 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定不移在和 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 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 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 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 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 势不可逆转。
(6)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 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典型例题 2017年初,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演讲中指出,中国将积极同 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 系,同欧洲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同金砖国 家发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这表明当今中国( ) A.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国际关系框架 B.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D.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改革开放科技成就-PPT课件
![改革开放科技成就-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656e9266c85ec3a87c2c596.png)
1
• 中国科技政策环境的演化,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978年——1985年为“恢复与重建”阶段;1985 年——1993年为“竞争与市场”阶段;1993年至今为 “调整与创新”阶段。各阶段之间并不是界限分明的, 这样划分,主要是为了叙述方便。对三个阶段的政策 环境演变,分别简要评述如下:
「第一阶段(1978-1985):恢复与重建」
有老科学家估计,这次改革对科研系统的冲击,可能不弱 于文革。这当然是极端的估计,事实上负面效应不至于这么大。 但,我们回头反思,是否当时可能有更好的、更科学的、更稳 妥的改革方案呢?
1
「第三阶段(1993至今):调整与创新」
• 1985年到1992年,国家的科技计划,如科技攻关计划、星火计划、 863计划、攀登计划、自然科学基金等,绝大多数是围绕科研项目设 立的。为了获得这些科研项目而开展的竞争,是以科学家为主体进行 的,科研单位、部门仅仅起到部份协调作用。这种状况造成的一个负 面的影响,就是研究所领导对下属科研人员的研究选题、项目管理等 等很难有一个全盘的考虑,因而很难对研究所的长远发展进行深入的 思考。这一时期,似乎无论国家立项,还是科研院所发展,都难以避 免短期行为。 1993年,这种情况开始有所调整,其标志就是国家教委于当年 开始实施的“211工程”。211工程的含义是到2000年,国家教委准 备重点支持国内100所高等院校的建设,每个院校的平均支持强度为 1亿人民币。211即取自上述三个数字的字头。 211计划是一项以支持科学研究基地为主的国家计划,明显有别 于以往的以项目为龙头的国家计划,这是国家科技政策演化进入第三 个阶段的标志
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政策回顾
•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学技术事业 的发展,有很大成就,也有不尽如人意之 处。对此,国内外讨论很多,大家也有很 多切身体会。本文试图做的,是对这一时 期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政策环境的得失, 做一个总结回顾。因资料缺乏,要做这项 工作,着实不易。这是初稿,贴出来,供 行家讨论批判。若其中年代、史实记忆有 误,万望指正
• 中国科技政策环境的演化,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978年——1985年为“恢复与重建”阶段;1985 年——1993年为“竞争与市场”阶段;1993年至今为 “调整与创新”阶段。各阶段之间并不是界限分明的, 这样划分,主要是为了叙述方便。对三个阶段的政策 环境演变,分别简要评述如下:
「第一阶段(1978-1985):恢复与重建」
有老科学家估计,这次改革对科研系统的冲击,可能不弱 于文革。这当然是极端的估计,事实上负面效应不至于这么大。 但,我们回头反思,是否当时可能有更好的、更科学的、更稳 妥的改革方案呢?
1
「第三阶段(1993至今):调整与创新」
• 1985年到1992年,国家的科技计划,如科技攻关计划、星火计划、 863计划、攀登计划、自然科学基金等,绝大多数是围绕科研项目设 立的。为了获得这些科研项目而开展的竞争,是以科学家为主体进行 的,科研单位、部门仅仅起到部份协调作用。这种状况造成的一个负 面的影响,就是研究所领导对下属科研人员的研究选题、项目管理等 等很难有一个全盘的考虑,因而很难对研究所的长远发展进行深入的 思考。这一时期,似乎无论国家立项,还是科研院所发展,都难以避 免短期行为。 1993年,这种情况开始有所调整,其标志就是国家教委于当年 开始实施的“211工程”。211工程的含义是到2000年,国家教委准 备重点支持国内100所高等院校的建设,每个院校的平均支持强度为 1亿人民币。211即取自上述三个数字的字头。 211计划是一项以支持科学研究基地为主的国家计划,明显有别 于以往的以项目为龙头的国家计划,这是国家科技政策演化进入第三 个阶段的标志
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政策回顾
•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学技术事业 的发展,有很大成就,也有不尽如人意之 处。对此,国内外讨论很多,大家也有很 多切身体会。本文试图做的,是对这一时 期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政策环境的得失, 做一个总结回顾。因资料缺乏,要做这项 工作,着实不易。这是初稿,贴出来,供 行家讨论批判。若其中年代、史实记忆有 误,万望指正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一)PPT课件 中图版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一)PPT课件 中图版](https://img.taocdn.com/s3/m/700ad037cfc789eb172dc82d.png)
7、中国是世界上第______ 五 个能够独立发射人造 地球卫星的国家
1964年10月16日周恩来宣布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作一 目不 标为 要名 奔、 世二 界不 先为 进利 水。 平但 。工
邓稼先(1924—1986),安徽省怀宁县人,中国杰出的 科学家、中国“两弹”元勋, 被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和以 邓稼先、袁隆平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 2.过程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分 析“两弹一星”和载人飞船研制成功的意义,讨 论“两弹一星”精神,提高分析、归纳问题的能 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认识发展国防科技的 重要性;懂得爱国主义的真正涵义;树立民族意 识、创新意识,增强对民族的责任感和社会使命 感。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 小平,二靠袁隆平。 中国人为什么要这么说?
邓小平实行了改革开放,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
袁隆平研制成功杂交水稻,极大地弹一星”? 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1、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2、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 3、独立自主的创新精神 4、团结协作精神
2.袁隆平被誉为“ 杂交水稻之父 ”,2001年在国家科学技术 最高科学技术奖 。 奖励大会上,袁隆平荣获国家
合 作 探 究
1.“两弹一星”指的是什么?如果没有“两弹一星” 的研制成功,想象一下今天的中国会是什么样子,并 讨论什么是“两弹一星”的精神?作为一名青年学生, 你应如何发扬“两弹一星”的精神。(第一组讨论) 2. 毛泽东在1956年说:中国“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 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 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想一想, 毛泽东为什么这样说?我国政府对拥有核武器做出了 什么承诺?(第二组讨论) 3.世界人口在增加,那么粮食问题如何解决呢?袁隆 平的成功可以给你的启示是什么呢?(第三组讨论) 4.新中国建立后科技迅速发展并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可以从国家性质,财力物力,人员配置等方面进行 探索)(第四组讨论)
科技的发展与成就讲义(PPT 46张)
![科技的发展与成就讲义(PPT 46张)](https://img.taocdn.com/s3/m/318ea4fa3186bceb19e8bb72.png)
你知道为“两弹一星”的研制成 功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有哪些吗?
“两弹元勋”邓稼先
“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 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 知识献给祖国。” 为了祖国的强盛,他在 美国留学取得博士学位后的第 9 天即登上了 轮船返回祖国。他默默无闻地在核工业战线 上奋斗几十年,被誉为“两弹元勋”。
①1983年,第一台“银河”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它的诞 生,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能独立设计和研制 巨型计算机的国家。 ②2002年,研制出超级计算机。
三.改革开放以来重大科技成就
(5)生物工程: ①2001年至2002年完成国际人类基因组合作计划中 的基因测序任务和水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序列图。 ②建立起自己的基因组大规模测序技术和科研队伍。
课堂巩固:
1、新中国建立后的十几年中,科技领域取得了巨大 成就。下列科技成就在当时居世界之首的是: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D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成功
D
2、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的论断,是在: A 1978年 B 1985年 C 1988年 D 1990年
三.改革开放以来重大科技成就
2.主要成果
(1)核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①国防:核武器技术不断发展。
②和平利用:农业、工业、医疗卫生、科研。如秦山、大亚 湾核电站。
③成为当今世界少数几个拥有比较完整的核科技工业体系的 国家之一。 (2)空间技术: ①1984年,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②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一箭多星”技术 的国家之一。
归纳新中国科技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1、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经济高速发展促进了科技 发展; 2、党和国家重视科技工作,制定科技发展战略和规划, 重视科技人才。 3、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和奉献;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ppt课件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cefd3af1a37f111f1855b9f.png)
栏 目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一、新中国科技为什么能取得重大成就?
方法点拨:科技发展的原因一般应从政府政策、经济
基础和社会环境、科学家的创新等方面分析。 精讲阐释: (1) 社会主义制度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 ①社会主义优越性之一就在于能够集中人力、物力,在短 时间内完成大型工程建设。②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基本上适
特别提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科技发展离不 开邓小平理论的指导。
栏 目 链 接
应用 示例 1 .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飞速发展。“蛟龙”下海,
“神十”飞天,“天河二号”计算机超级神速。这些科技
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A.优秀科学家的努力 B.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科技体制的创新与完善 C.全国人民的支持 D.借鉴了外国先进科技成果 )
栏 目 链 接
三 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3)意义:中国成为第 ___
温馨指引:“两弹一星”指的是核弹(原子弹)、导 弹和人造卫星,分属于核技术和航天技术。原子弹和氢 弹,二者均属于核弹。
栏 目 链 接
应 用 思 考
1.新中国成立后,在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情况下为 什么作出“两弹一星”的决策?第七单元Βιβλιοθήκη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栏 目 链 接
课 程 标 准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 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栏 目 链 接
目 标 分 解 1.识记“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杂交水稻及人 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银河Ⅰ号”等重大科技成就。 2.分析建国以来科技发展的原因。 3.结合史实说明科技进步对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作 用。
栏 目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栏 目 链 接
一、新中国科技为什么能取得重大成就?
方法点拨:科技发展的原因一般应从政府政策、经济
基础和社会环境、科学家的创新等方面分析。 精讲阐释: (1) 社会主义制度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 ①社会主义优越性之一就在于能够集中人力、物力,在短 时间内完成大型工程建设。②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基本上适
特别提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科技发展离不 开邓小平理论的指导。
栏 目 链 接
应用 示例 1 .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飞速发展。“蛟龙”下海,
“神十”飞天,“天河二号”计算机超级神速。这些科技
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A.优秀科学家的努力 B.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科技体制的创新与完善 C.全国人民的支持 D.借鉴了外国先进科技成果 )
栏 目 链 接
三 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3)意义:中国成为第 ___
温馨指引:“两弹一星”指的是核弹(原子弹)、导 弹和人造卫星,分属于核技术和航天技术。原子弹和氢 弹,二者均属于核弹。
栏 目 链 接
应 用 思 考
1.新中国成立后,在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情况下为 什么作出“两弹一星”的决策?第七单元Βιβλιοθήκη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栏 目 链 接
课 程 标 准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 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栏 目 链 接
目 标 分 解 1.识记“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杂交水稻及人 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银河Ⅰ号”等重大科技成就。 2.分析建国以来科技发展的原因。 3.结合史实说明科技进步对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作 用。
栏 目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就ppt课件
![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就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9978c30a45177232e60a213.png)
京九铁路位于京沪、京广两大南北干线之间,北
起北京,南至深圳,连接香港九龙,跨越京、津、冀、
鲁、豫、皖、鄂、赣、粤九省市,京九铁路是我国铁
路建设史上规模最大、工期最紧、一次建成里程最长
的铁路干线。这在我国铁路发展史上是一个创举。加
快建成京九铁路,对于大幅度缓解南北铁路运输紧张
状况,完善路网布局,带动沿线地方经济发展和革命
▪ 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包括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 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四川省、重庆市、云南省、贵 州省、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 湘西、湖北恩施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区,面积为 6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71.4%。
▪ 西部大开发包括的重要工程有:青藏铁路、西电东送、西气 东输、重庆轻轨、宁西铁路 、渝怀铁路 、咸阳国际机场 、 兰州至成都输油管道 、青海30万吨钾肥工程 、500 万亩退耕 还林还草试点工程 等。
6
7
深圳
上海 8
足迹1995年:京九铁路
▪ 1995年11月16日上午11时35分,纵贯南 北九省市的京九铁路最后两节轨排在江西省与广东省 交界的定河桥南端连接完毕。随即,国务院副总理、 京九铁路建设领导小组组长邹家华宣布:京九铁路全 线铺通。至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奋战三年,铺通 京九”的决策目标提前实现,也圆了中国人民一个 “世纪梦”。
▪ 1986年7月到1989年5月,中国与主要缔约方进行了十几次双边磋商,并就中国复关的一些 核心问题形成谅解。与此同时,中国与世界各经济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这是 1993年8月7日,1985辆雪佛兰汽车从美国运抵天津港,美方人员打出一幅写有“感谢你, 中国”的横幅。
17
航天工程
神舟一号飞船是中华
改革开放以来的成果ppt课件
![改革开放以来的成果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b1db2a35901020206409c65.png)
6
3.主要内容
经济特区的来历
7
南巡讲话
8
1992年1月17日,88岁的邓小平坐在南行列车上,开始了他的南方之 行。从1月18日到2月21日,邓小平视察了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并 发表重要谈话。提出“要抓紧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力争国民经 济更好地上一个新台阶”的要求,为中国走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发展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础。不久小平南巡的旋风席卷全中国,掀起了又 一轮改革开放的热潮。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 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 是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
4
2.改革开放的主要人物
邓小平(1904~1997),四川广安人,1904 年8月22日生,原名邓先圣,学名邓希贤。邓小 平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领导者,伟大的 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 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 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 的创立者。
PPT模板下载:/moban/ 节日PPT模板:/jier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优秀PPT下载:/xiazai/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ziliao/ PPT课件下载:/kejian/ 范文下载:/fanwen/
行业PPT模板:/ha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gye/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图表下载:/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Excel教程:/excel/
这是我们国家生死的转折点,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崛起的开始。 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年我们国家的成果于变化。
3.主要内容
经济特区的来历
7
南巡讲话
8
1992年1月17日,88岁的邓小平坐在南行列车上,开始了他的南方之 行。从1月18日到2月21日,邓小平视察了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并 发表重要谈话。提出“要抓紧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力争国民经 济更好地上一个新台阶”的要求,为中国走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发展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础。不久小平南巡的旋风席卷全中国,掀起了又 一轮改革开放的热潮。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 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 是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
4
2.改革开放的主要人物
邓小平(1904~1997),四川广安人,1904 年8月22日生,原名邓先圣,学名邓希贤。邓小 平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领导者,伟大的 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 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 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 的创立者。
PPT模板下载:/moban/ 节日PPT模板:/jier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优秀PPT下载:/xiazai/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ziliao/ PPT课件下载:/kejian/ 范文下载:/fanwen/
行业PPT模板:/ha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gye/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图表下载:/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Excel教程:/excel/
这是我们国家生死的转折点,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崛起的开始。 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年我们国家的成果于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课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d82d08c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a2.png)
加强科技、文化等领域合作
中国积极与世界各国开展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合作,共同推动科技创新、文化繁荣 和文明进步。
深化国际减贫合作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减贫合作,加大对外援助投入,与世界各国分享减贫经验,共同推进 全球减贫事业。
国际形象与影响力
提升国际话语权
中国积极发声,维护自身正当权益, 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为解决全球性 问题贡献中国方案。
贸易伙伴多元化
中国积极发展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关系,推动贸易伙伴多元化。与世界各国建立了广泛的贸易联系 ,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贸易格局。
02 社会进步
教育事业
01
02
03
义务教育普及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全 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 高了国民文化素质和受教 育水平。
高等教育发展
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 教育质量逐步提高,培养 了大批高素质人才,为国 家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人才培养与引进
国家通过各种政策措施,培养和引进了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人 才,为科技创新提供了人才保障。
科技成果
重大科技成果涌现
01
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众多领域取得了重大科技成果,如载
人航天、深海探测、高速铁路等。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
02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与世界各国共同推动科技
创新发展。
对外贸易
出口增长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对外贸易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国出口的产品涵盖了从低端到高端的各个领域,出口规 模不断扩大,对全球贸易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进口开放
中国不断扩大进口规模,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为全球商品和服务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更多机会。这不仅促进了中 国的经济增长,也为其他国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中国积极与世界各国开展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合作,共同推动科技创新、文化繁荣 和文明进步。
深化国际减贫合作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减贫合作,加大对外援助投入,与世界各国分享减贫经验,共同推进 全球减贫事业。
国际形象与影响力
提升国际话语权
中国积极发声,维护自身正当权益, 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为解决全球性 问题贡献中国方案。
贸易伙伴多元化
中国积极发展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关系,推动贸易伙伴多元化。与世界各国建立了广泛的贸易联系 ,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贸易格局。
02 社会进步
教育事业
01
02
03
义务教育普及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全 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 高了国民文化素质和受教 育水平。
高等教育发展
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 教育质量逐步提高,培养 了大批高素质人才,为国 家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人才培养与引进
国家通过各种政策措施,培养和引进了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人 才,为科技创新提供了人才保障。
科技成果
重大科技成果涌现
01
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众多领域取得了重大科技成果,如载
人航天、深海探测、高速铁路等。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
02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与世界各国共同推动科技
创新发展。
对外贸易
出口增长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对外贸易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国出口的产品涵盖了从低端到高端的各个领域,出口规 模不断扩大,对全球贸易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进口开放
中国不断扩大进口规模,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为全球商品和服务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更多机会。这不仅促进了中 国的经济增长,也为其他国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取得的成就———科学技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取得的成就———科学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3ab5e177caaedd3383c4d34c.png)
命运,改变了国家的命运,也改变了党的命运,取
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
改革开放的主要成就
ABOUT
RAPIDPPT 2012-11-27
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家领导人
邓小平同志
江泽民同志
胡锦涛同志
习近平同志
目录Contents
01
02
03
04
总结:
ABOUT RAPIDPPT 2012-11-27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一系列的历史成就 。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工作经验的总结中对这些成就做了贴切的高度概括, 那就是三个“大台阶”。 第一,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了一个大台阶。
ABOUT
RAPIDPPT 2012-11-27
二、政治成就
第三,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以直接民主为主要标志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重要政治制度。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相 继颁布基层自治制度的相关法律,使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走上了制 度化、法制化的轨道。人民依法直接行驶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 物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对 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
ABOUT
RAPIDPPT 2012-11-27
四、社会成就
十八大报告总结:
“ 社会建设取得了新进步。基本公共服 务水平和均等化程度显著提高。教育事业迅 速发展,城乡免费义务全面实现。社会保障 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全面建立,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形成。全 民医保基本实现,城乡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 步建立。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推进。加强和 创新社会管理,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荧 光 猪
Hale Waihona Puke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取得的成就---生物技术
(7) 在基因药物方面,1988年,我国研制成功乙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 1992年又研制成功治疗甲肝和丙肝有特殊疗效的合成人工干扰素等一 批基因工程药物,其中一些药物已进入市场。 1989年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制出采用中国人基因克隆和表达的基因工程 药物-基因工程������ 1b型干扰素,并于1992年获得国家一类新药证书。 这是我国第一个批准生产的基因工程药物。基因工程������ 1b型干扰素 主要用于治疗乙肝、丙肝等病毒性疾病,疗效显著,副作用低。目前,我 国已有18种基因工程药物与疫苗投放市场,包括:外用������ 1b型干扰 素、注射用������ 1b型干扰素、������ 2a型干扰素、������ 2b型干扰素、 ������ 型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人胰岛素、人生长激素、链激酶、粒 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红细胞生成素、 外用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外用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外用表皮生长因子、乙肝疫苗、福氏-宋内氏双价痢疾菌苗、口服霍 乱菌苗。其中有15种产品获得了863计划的资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取得的成就---生物技术
(1) 1965年,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破译牛胰岛素基因后,成功地人工 合成了该胰岛素。
当时参加人工合成胰岛素的科学家们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取得的成就---生物技术
(2) 1998年4月15日 ,中科院上海生化所又 成功地运用基因方法重 组人胰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取得的成就---生物技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取得的成就---科学技术
在863计划的支持下,我国基因工程药物产业从零 起步,经过15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就,并 逐步形成了新兴的产业。目前我国已有18种基 因工程药物与疫苗投放市场,2000年我国基因工 程药物销售额超过20亿元。此外,尚有一批基因 工程药物正在开展临床或中试研究,预计到2003 年将又有一批基因工程药物投放市场,经济和社 会效益将更加显著 相信在政府在民众的支持下,中国的生物科技 技术会得到更大的技术成就造福民众
(5) 从1980年开始,由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与复旦大学遗传研究所合 作进行乳汁中含有人凝血因子IX的转基因羊研究获得重大突破,使我 国的转基因羊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取得的成就---生物技术
(6) 一种生长耗料低、肉质好、抗病力强的转基因猪,已由湖北省农 科院畜牧所培育成功,其基因导入总效率2.1%,比国外高出一倍多, 超过国际先进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取得的成就— ——科学技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取得的成就---生物技术
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 会,从根本上扭转了长期占主导地位的“左”倾路线,标 志着“以阶级斗争为纲”时代的结束,开启了“以经济建 设为中心”,全面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从那时以来的30年 ,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改革开放的创新实践,谱写了 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斗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 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 性变化。改革开放不仅使中国这个世界人口最多的文明古 国,重新焕发出蓬勃生机,稳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 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 献。改革开放30年,我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 ,在民族复兴的伟大道路上走过了辉煌的历程,这是一幅 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取得的成就---生物技术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30年,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 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心同德、锐意进取, 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创造性活动的30年。 我国人民在建国以后取得的重大成就的基础上,取得了新 的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30年的改革开放调动了亿万人民 的积极性,给中国带来了持续快速的发展。文革中一度濒 临崩溃边缘的中国经济,到今天总量已跃居世界第四,进 出口总额居世界第三。老百姓从温饱不足到吃饱穿好,不 少人还买房买车,到国外旅游。从抗震救灾中,从奥运会 和残奥会的成功举办中,从神七飞天太空行走中,我们进 一步看到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3) 1984年3月9日,我国青年学者旭日干与日本学者合作,培育出世界上第一 胎“试管山羊”,1989年,“试管绵羊”被成功培育。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取得的成就---生物技术
(4) 被世界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称 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取得的成就---生物技术
谢谢观看 再见
韩江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