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干扰与儿童创造力因果关系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绪干扰与儿童创造力的因果关系研究摘要:情绪与创造力的研究早就被心里学家着手研究,现代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都相信负面的、不积极的、坏的情绪有碍于创造。从另一方面看来,情绪也是创造性表现的结果,托兰斯发现创造性高的儿童因为常发奇论而被教师、同学及家长视为顽皮淘气。这种儿童所处的内外环境对儿童创造表现的“异端邪说”的制裁,因此引起内心的紧张与情绪的纷扰。由此可看出,情绪纷扰与儿童的创造性是相互影响的,如何做好控制好儿童的情绪纷扰和提高儿童创造力是个急切的问题。本文围绕两者因果关系,并解析其相互影响,最后提出切实有效的提高儿童创造力的策略。

关键词:情绪;创造力;儿童;情绪纷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4-023-02

一、引言

就创新型国家建设来说,个体创造力(creativity)及其整体效应是重要的社会资源,这一资源的开发需要众多学科联合攻关,其中心理学责无旁贷。创造力是一种高级心智机能,影响个体创造力的因素可以分为三大类:个体因素、环境因素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也包括个体的情绪。情绪是指人对待认知内容的特殊态度,它包含情绪体验、情绪行为、情绪唤醒和对情绪刺激的认知等复杂成分因此,西蒙诺夫认为“当理性的反应无效之时,情绪的激动就变成一种创造的力量。因为不同的情绪供给我们各种新颖的组合,这

些情绪就与创造的活动、灵感、直觉以及预卜等密切联系在一起。”

[2]人们在进行创造性活动时,需要凭借各种灵感、直觉,并由此构成发散性思维、拓展性思维。综上所述:情绪与创造的关系是相当复杂的,而与儿童创造的关系也是。

二、情绪与儿童创造的关系

1、良好的情绪环境对儿童创造力的影响

所谓良好情绪,是指一些情绪是积极、兴奋型,如高兴、幸福、愉悦安宁、放松的情绪状态。从生理机制上讲,积极情绪能够促进脑中多巴胺的分泌,而前扣带皮层多巴胺的释放,可以调节和改善脑的认知改组功能,所以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可以得到加强。[3]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情感是幼儿社会性行为反应的一种原始动机系统,具有一定的自然先天性。同样幼儿期是儿童创造力发展的最佳期。有学者通过创造出一些有利于儿童情绪的环境和活动,并在此良好的内外情绪环境下研究儿童的创造力,通过环境体验法、活动感悟法和多元整合法,给儿童提供足够的情绪、情感体验,让儿童尽情发挥创造,并测其创造力。试验表明,良好的情绪状态(包括教师和幼儿)可以形成一种支持性氛围,激发幼儿的自发行为、敏锐知觉与移情理解,提高创造活动质量。创造活动充满着人的活生生的情感,正是积极的有导向性质的情感运动,才使创造活动不仅具有传递人类民族文化遗产的功能,而且成为培养个性精神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情绪过程伴随着幼儿创造力活动的全过程。

2、情绪纷扰下,儿童的创造力

虽然大众印象中都有孤独的天才的形象,但大多数创造性活动都是在人际环境中发生的。所谓情绪纷扰儿童,就是指经常心里紧张、焦虑、侵略行为的儿童。这类儿童虽然不是问题儿童,但他们之间有很多都因攻击的行为或者无法教养的行为或看上去疯癫叛逆的行为而被送到心理诊所或情绪适应班去,儿童的情绪可以组织和调节自己的行为。

人际期望很可能会影响到儿童的创造性表现。研究发现环境因素的影响有积极的和消极的两个方面,它们主要是通过个人的活动动机起作用。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宽松的外部环境和正确的激励促使内部动机发挥作用。不适当的外在奖励、任务、评价和监督等往往会导致儿童的内部动机的下降和情绪的纷扰,导致儿童紧张,犹豫或好胜,而会使创造力遭到扼杀。马斯洛把创造分为初级和次级两种,他认为初级的创造是每个健全儿童所赋有的,他发挥了罗杰斯的心理健康论,认为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事故的程度,也就是情绪性格上发生的变化而导致创造力被埋没在潜意识里。

这里,本文着重强调了,由于情绪干扰的因素,导致儿童创造力部被开发或者受到抑制。但是,审视一下我们当今的教育,我们应该反省,是情绪导致创造的抑制,还是这个创造的欲望本身不被社会接受而导致压迫?

三、创造本身对儿童所带来的影响

不管从生理基础还是从心理动机角度,对于儿童来说,创造性

是一种需要,只是到越大的时候会被抑制。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能看到有的小孩小时可聪明了,什么点子都有,偶尔还会搞点小发明、小创造,在一个明智的家庭或一个开放性高的班级,这类小孩会越来越受重视,相反,在我们铺排你的家庭和班级,这样只能被旁人、家长、老师视为淘气、顽皮。进而就说教,说不听就带去看医生或直接不闻不问,而这时的小孩的感情和情绪也正在发展中,长期的打击抑制,会导致小孩紧张、郁闷、和失落。在这样的情绪下,小孩不敢也不想去创造,在不断的事件中,本来有的心创造性就被严重抑制或被阻挠在潜意识里,严重的会导致成为问题少年或者患上精神病。

从上表可以看出,要想激发和提高我们儿童的创造性,必须从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一同着手。

四、控制儿童情绪的干扰和激发儿童创造力的策略

由上面分析的,想要儿童创造得到良好发展,得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空间,激发其良好情绪,控制情绪干扰,使儿童自发地创造,避免儿童因想创造而被排斥和被环境所遗弃。

1、营造宽松和谐的家庭环境

父母的态度对小孩的身心发展都有直接影响,一个开放的,自由的和宽松的家庭氛围,对小孩天生的创造欲望提供一个良好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从幼儿到学年儿童,孩子的思维都是开放的,不受本身情绪的干扰,能吧自己的潜能在良好状态下发挥出来。

2、建立积极的课堂环境和开放思维的教学模式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阵地,教师应该设置积极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在我们国家这样面临改革的教育体制下,教师必须要有敏锐的眼光和开放的思维,对于那些思想活跃的,看上去调皮捣蛋的孩子,要给予良好的引导,让孩子发挥创造的欲望。在创造活动中教师尤其要捕捉幼儿的内心体验,帮助幼儿克服由于初涉新事物而造成的畏难和胆却心理,教师必须成为幼儿合作伙伴,营造师生间其乐融融的学习氛围,从而让儿童消除心理压力和情绪紧张等干扰,做到:敢想、爱做。在教学过程中,教让幼儿体验创造活动的温馨从而大胆张开想象的翅膀……情景相融,引起幼儿参与创造活动的愿望。

3、生生间的友好交往氛围

良好的班风、友好的同伴能激励幼儿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儿童的个体差异决定了儿童创造能力各不相同,儿童与幼儿童的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为其认真学习产生了积极的动因。对于特活泼的儿童,不能排斥在班级之外,要相互爱护和欣赏,激发各个儿童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1] 郭有遹. 创造性理学[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28—130.

[2] 张庆林,曹贵康主编创造性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 罗洛,梅著,杨韶刚译. 创造的勇气[m].北京:中国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