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信息不对称看审计风险及由此带来的无效率行为

合集下载

信息不对称下诚信审计体系的构建

信息不对称下诚信审计体系的构建

信息不对称下诚信审计体系的构建摘要:审计信息的不对称会引发诚信危机,带来审计风险。

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和监督体系,优化审计环境,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和技能,以降低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发生审计风险的可能。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审计;诚信现代审计是审计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委托方和审计方之间的一种代理关系,在这种委托代理关系中,由于双方拥有的审计信息不对称,就有可能产生审计寻租、合谋、博弈等不良行为,违背资源配置的竞争性、公正性、公平性原则,从而产生审计风险。

一、审计信息不对称导致诚信危机诚信是社会秩序良性运行的基石,是维持交易双方利益平衡、保持社会公正的必要条件。

因此,诚信原则受到了古今中外不同社会主导价值观的普遍推崇。

[1]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不守诚信的现象常有发生。

这主要是由于坚持诚信需要支付道德成本,特别是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经济人”常常为获得“效用最大化”,而不会为诚信支付较高的道德成本。

当今社会,各种诱惑不断侵蚀着人的“诚信”,特别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常常引发失信的行为。

由于诚信原则对失信的控制是以信息不对称为假设和前提的,所以,在交易各方掌握的信息完全相同或大体相当的情况下,失信发生的机会相对较小,也就不存在是否诚信的问题。

而只有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欺诈行为被揭穿的可能性较小,失信发生的机会相对较大,信息优势方才会面临是否坚持诚信的价值选择。

一是审计信息不对称的诚信问题。

被审计单位不提供审计需要的信息甚至提供假信息。

二是由于审计人所得报酬与违规惩罚额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二者之间存在相对的不均衡,在审计人缺乏诚信、道德和法律意识的情况下,就有可能导致审计的诚信危机。

审计诚信实际上是审计主体对审计客体兑现自己诺言的过程。

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相对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会计信息的制造者往往在会计信息的获取时间、内容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会计信息的制造者直接参与公司的运作管理,掌控着企业经营活动,对企业内部的各种信息有着比较全面的了解。

审计沟通中的逆向选择

审计沟通中的逆向选择

审计沟通中的逆向选择摘要:由于审计师与被审计单位人员的信息不对称,导致被审计单位人员作出“逆向选择”行为,因此降低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也增加了审计风险。

运用沟通理论中的杰亨利法则,在不同信息接受区域内,寻找最有效的沟通模式,以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

关键词:审计沟通;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审计工作性质决定了审计师与被审计单位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只有减少信息不对称性,才能降低重大错报风险,顺利完成审计工作,而沟通是最简单、直接的消除信息不对称的方式。

审计沟通是各项审计问题的衔接方式,对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的影响作用不言而喻。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与逆向选择信息不对称指信息在相互对应的经济个体之间呈不均匀、不对称的分布状态。

信息不对称理论的研究基础掌握信息较少的一方如何利用激励手段来缓解或消除由于另一方信息优势对自己造成的影响。

逆向选择是针对事前信息不对称,利用其信息的优势地位隐瞒相关信息,导致市场分配不合理。

在审计中可能表现为被审计单位人员有意隐瞒审计师未发现事项(知情不报)、不积极配合审计工作、不及时提供相关资料等。

二、审计沟通与逆向选择沟通不简单是一种“询问”程序,更多强调审计师与被审计单位人员的有效合作促进共赢的方式。

畅通的审计沟通有助于审计人员能够快速有效获取相关合适的审计证据,进而实施进一步程序或修改程序。

此外,审计师与被审计对象建立保持良好的关系是审计工作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有效的审计沟通有助于改善两者交往关系,被审计单位能够更加情愿帮助审计人员,如提供良好的办公环境和设施,主动提供资料和询问,而非一种防范心理,这样有助于提高审计效率。

审计准则中虽规定“被审计单位应当积极配合审计工作,为审计人员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

但实际中,由于两者存在委托关系,并且被审计单位往往不希望审计人员发現不利于被审计单位的事项,因此会常处于一种防御状态。

由此,处于信息优势方的被审计单位人员极可能利用此优势作出“逆向选择”,被审计人员会表现出不积极、不主动的态度,不及时提供相关资料,回答问题时极为谨慎,使得沟通质量较低,导致审计师无法从询问中获取相关审计证据,降低了审计效率。

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一、审计风险的原因
1、信息不一致:审计过程中,主要依赖企业提供的信息,如果当前
企业的信息与实际情况不一致,或者审计信息未能及时更新,这样就会导
致审计结果不准确。

2、审计人员技能和经验的不足:审计工作需要有很强的技能和经验,如果审计人员技能和经验不足,也会影响审计结果的准确性。

3、财务报表设计和审计标准的变化:审计人员的工作要符合有关财
务报表的设计和审计标准,如果有关财务报表的设计和审计标准发生变化,审计人员的工作结果也会受到影响。

4、审计方法的不合适:审计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使用适当的审计方法,如果审计方法不适当,审计结果就会受到影响。

5、审计环境的变化:审计环境也是审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如
果企业的审计环境发生变化,审计结果也会受到影响。

二、审计风险的控制措施
1、正确的审计工作和记录:审计工作人员应当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和业务技能,对审计过程中的每一步骤都要做好记录,以确保审计的准确性。

2、经验丰富的审计团队: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应当组建一支经验丰
富的审计团队,以确保审计结果的准确性。

审计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审计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审计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全球经济大环境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变化。

由此,企业们也不断探寻着新的经营手段和策略,并且在审计过程中也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不断探寻解决方案,以确保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下面就从2023年的角度,谈一谈审计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一、审计过程中常见的问题1.信息不对称在企业审计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信息不对称而导致审计问题的出现。

信息不对称是指企业的内部人员掌握的信息比外部人员更多。

这样的局面往往会导致审计人员无法真正掌握关键信息,进而影响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和公正性。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之一是,加强审计人员与企业内部人员之间的沟通,让内部人员更真实、更详细地解释情况。

另外,设立独立的专业审计机构,对企业进行全面审查,可以明确企业的真实情况,从而有效地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2.审计标准的不统一目前,在全球审计过程中,缺乏一个统一的审计标准,导致了不同审计机构之间的审计结果的差异。

这样的局面往往会给企业和投资者带来不必要的困扰。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各国和地区的审计机构可以进行合作,开展共同研究,进一步提高审计标准的水平,从而实现全球审计标准的统一。

3.缺乏技术支持随着时代的发展,审计业也应该不断创新,引用新技术,采用先进的审计方法和理念,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

然而,目前存在着很多审计机构缺乏技术支持和更新换代的审计技术。

这样的局面导致了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工作时无法有效的掌握新的知识和技术,从而影响了审计工作的质量。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之一是,引进或开发更加先进的审计工具和软件,从而更好地完成专业审计工作。

4.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独立性是评估审计工作的最基本标准之一,只有审计机构具有独立性才能真正保障审计结果的公正、真实和可靠。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受到了诸多干扰,如受到企业内外控制或约束、审计过程中存在亲戚或利益关系等。

这样的局面很容易导致审计工作的结果失真,从而影响投资者的利益。

信息不对称下的政府审计风险

信息不对称下的政府审计风险

狭 义 的 审计 风 险 即 审 计 工 作 中 的风 险 本 文 中政 府 审计 风 险 但 不 是 充 分 条 件 指 的 是 狭 义 的 审计 风 险 f 审计 中 的道 德 风 险 1 1
政 府 审计 风 险 .也 即 国家 审 计 风 险 .是 有 问题 却 没 有 审 政 府 审 计 的 主 体 是 政 府 审 计 部 门 . 法 律 保 护 . 有 强 制 受 具 计 、政 府 审 计 机 关及 其 审 计 人 员 在 履 行 审计 监 督 法 定 职 责 的 性 。在 我 国现 阶 段 , 主 要 不 是 以公 证 性 审 计 为 目的 , 其 而是 监 过 程 中 .因 对 特 定 审 计 事 项 发 表 不 恰 当 审计 意见 而 承 担 责 任 督 检 查 , 对 违 法违 纪 行 为进 行 制 止 和处 罚 。 种 检查 处罚 相 并 这 或 损 失 的可 能 性 .以 及 发 表 错 误 的 审计 结 论 之 后 导 致 使 用 者 结 合 的 目的 必 然 与 某 些 被 审 计 单 位 或 其 人 员 存 在 利 益 冲 突 行 为 出现 偏 差 的 可 能 性 于是 在 双方 信 息 不 对 称 的情 况 下 就 出现 了审 计 部 门 的 道德 风
( 自《 计与 经 济研 究》南 京)2 0 _.4 2 ) 摘 审 ( ,0 931 ~ 0
信 息 不 对 称 下 的 政 府 审 计 风 险
审计风险 . 一般 指 的 是 包 含 在 社 会 审 计 中 的风 险 . 鉴 于 但 审 计 任 务 是 依 靠 审计 部 门 派 出的 审 计 组 完 成 的 .而 审计 审计 风 险 的客 观 存 在 性 . 府 审 计 同 样 存 在 着 风 险 . 是 还 未 组 又是 由单 个 审 计 人 员构 成 在 审 计 过 程 中审 计 人 员 不 可 能 政 只 得 到 足 够 的重 视 .随 着 社 会 公 众对 政府 审计 的 期 望 值 越 来 越 全 部 都 在 一 起 进 行 审计 , 是 根 据 各人 的 能 力 和 特 长 . 行 一 而 进 高 , 审计 单位 的 法 律 意 识 越 来 越 强 . 府 审 计 的 目标 从 查 处 定 的科 学分 工 , 人 负 责 一 部 分 。 计 部 门作 为 审 计 风 险 的 承 被 政 各 审 问题 到 对 被 审 计 单 位 整 体 财 务 状 况 的 真 实 性 进 行 评 价 . 以及 担 者 , 不 是 被 审 计 单 位 信 息 的第 一 掌 握 者 . 须 通 过 在 一 线 但 必

从信息不对称看审计风险及由此带来的无效率行为

从信息不对称看审计风险及由此带来的无效率行为

就 会 导致 审 计 风险 ;另 一 部 分 为注 册 会 计 师 与第 三 方 之 间 的 ,笔 者 称之 为 信 任 风 险 并认 为 这 将 会 导致 注 册 会 计 师法 律 责 任 的产 生 下 面 笔者 将 分 别 就 这 两部 分 详 细 进行 论 述 , 在 企 业 与 注册 会 计 师之 间 ,有 理 由 假 设 企 业是 肄
少 对 股份 公 司 的 资金 支持 .从 而导 致 资 源 配置 的效 率
册 会 计师 将 要把 不 对 称信 息 的状 况 调 整的 程 度 审计 风 险 :固有 风 险 × 控制 风 险 × 检查 风 险
烁 下 : 同样 , 作为 第 三 方 的监 管 机构 , 面 临 着 相近 的 也 问 题 :由于对 于任 何 一个 市场 . 追求 资 源 的最 优 配 置都 是 其 内在 要 求 ,因此 便 急 需 具 有 专业 水 平 的 人 员 出现 以协 调这 种 信 息 不 对 称 的情 况 +注册 会 计 师 这 一 行业
便 由 此 产生 。 2、 息 不 对 称双 方 的转 移 导 致 审计 风 险 和 C A法 信 P

外 的 扯 目 辜引 趁 . ; 情 息 H 弃无

± N再磕啦 信 星 & 毫 境 ∞ 胄 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自” 2 目 H#
在注 册 会 计 师与 第 三 方 之 间 .同 样存 在着 信 息 不 对称 的情 况 . 此 时 双 方 的信 息 都 是不 完 全 的 。 当然 . 但 第 三 方 往 往 会 认 为 注 册 会 计 师 掌 握 的 信 息 耍 相 对 完 全 根 据 信息 经 济 学 的原 理 , 当发生 经 济 行 为的 双 方信 息 不 对称 时 .不 完全 信 息 的 一 方会 从 更 坏 的 角 度审 视 逮 一 经济 行 为 , 也 是格 雷欣 法 则 的推 l 这 它。把这 一 原理

大数据审计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思考

大数据审计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思考

科就•餐济•市協财会审计大数据审计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思考刘杰(重庆市永川区审计局,重庆永川402160)摘要:为了更好地发挥审计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职能作用,审计机关不断推动大数据审计实践,提升大数据审计能力。

"信息不对称”就是Y区审计局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的较为突出的问题,就该问题产生根源进行深入剖析,提出可行建议,旨在畅通大数据审计中最为基础也最为重要的“数据”环节,为大数据审计工作提供坚强保障。

关键词:大数据审计;信息不对称0引言信息不对称(Asymmetric Information)是援引自信息经济学领域的概念,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交易中的各方由于拥有的信息不同而导致信息掌握差异。

在大数据审计过程中,由于所提取相关数据不完全、不真实甚至缺失等问题依然会导致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在某些事项上产生“信息不对称”o归根结底就两种情况:一是被审计单位未能提供信息系统原始备份及数据字典等相关技术文档导致的;二是完整提供了相应资料,但存在审计人员尚未明确的信息。

信息不对称情况的出现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审计效率和审计效果,甚至出现较大的审计风险。

因此,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就成了审计部门的重点工作之一,也是难点之一。

从分析大数据审计中信息不对称问题产生的原因出发,提出解决思路。

1大数据审计中信息不对称问题产生的原因最不愿意看到“信息不对称”情况出现的是审计机关,因为它对审计工作的影响较大。

首先,假设在审计机关与被审计单位任意一方工作人员足够负责的情况下,发现了数据存在问题,那么必然会重新推敲问题到底出在哪一个环节。

这样的推敲意味着审计效率和审计现场时间的损失,轻则事项开始前及时发现问题,联系被审计单位重新提取数据,损失重复提取数据这点时间;重则事项数据分析阶段已完成,被审计单位核对时发现并提出了问题,这就意味着这个事项的工作被完全推翻,需要重新来过。

其次,倘若双方都未能发现数据问题,那么产生的后果就更严重了,由于双方“信息不对称”,审计人员就存在的差异的数据进行取证后,将可能直接影响审计做出的审计评价、审计报告乃至建议,导致其与实际情况相悖,这也意味着审计机关对整个事项进行“体檢'的目标落实不到位了,甚至被审计单位可能因为采纳了存在偏差的审计建议后出现不可预估的风险。

企业审计风险的案例分析

企业审计风险的案例分析

目录一、企业审计风险的含义和特征 (1)(一)企业风险的基本含义 (1)(二)企业审计风险的特征 (1)二、企业审计风险的案例分析 (2)(一)萧钢构事件的反思 (2)(二)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3)(三)规避审计风险的措施 (5)三、总结 (7)参考文献 (9)内容摘要审计风险是审计本质的核心问题,正确地认识审计风险,对于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将审计风险降低到一定限度,从而减轻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作为经济监督的重要工具,其作用日趋重要,责任也更大,面临的审计风险也更大。

社会经济生活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增加了审计的难度,相应产生了一定的审计风险。

为此,人们应正确认识审计风险,增强审计风险意识,积极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审计风险,使审计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本文试从分析审计风险的成因入手,提出防范和规避审计风险的对策。

【关键词】:审计风险成因对策浅谈企业审计风险的成因及对策一、企业审计风险的含义和特征(一)企业风险的基本含义关于审计风险的涵义,国内外学者作出了积极的探讨,目前理论界尚无准确的定义。

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认为:“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可以理解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存有重大错报和漏报的财务报表,审计后却认为该重大错报和漏报并不存在从而发表与事实不符的审计意见的风险。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审计风险由两方面风险构成:一方面是财务报表本身存在重大错报和漏报的风险,另一方面是审计人员审计后表示该报表并不存在重大错报和漏报的风险。

也就是说,审计风险是客观的存在和主观的努力的结合:客观存在可以通过主观努力去调节,但主观努力又受成本效益原则的约束。

(二)企业审计风险的特征在内部审计所处的环境中,风险是无处不在的,其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客观存在性,普遍性,潜在性,偶然性,可控性。

浅析审计信息不对称的成因危害与对策

浅析审计信息不对称的成因危害与对策

浅析审计信息不对称的成因危害与对策作者:吴永华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4年第14期摘要:本文基于对审计信息不对称的分析,指出信息不对称存在于审计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这也滋生了很多违法违规行为,使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公平性受到怀疑,针对该问题,作者提出了四点对策。

关键词:审计信息不对称委托;代理道德风险逆向选择中图分类号:F2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7-00-02审计是一个系统化过程,即通过客观地获取和评价有关经济活动与经济事项认定的证据,以证实这些认定与既定标准的符合程度,并将结果传达给有关使用者。

在审计过程中,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审计人员获得信息的量及其真实程度等,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可归结为审计信息不对称。

一、审计信息不对称的成因分析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以受托责任的产生和发展为前提的,受托责任关系存在的基础是委托-代理关系。

在审计市场上,审计委托人、被审计人和审计人之间形成的经济责任关系被称作审计关系,其中包含了双重委托代理关系。

其一是审计委托人与被审计人之间的经营代理关系;其二是审计委托人与审计人之间的审计代理关系。

审计信息不对称的原因可以分为委托-代理原因和非委托-代理原因。

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是审计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原因之一。

委托——代理契约中的双方掌握的信息量是不对等的,在审计委托人与被审计人的经营代理关系中,审计委托人是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处于信息劣势一方,只能通过经营者提供的信息了解企业情况,而被审计人作为经营者拥有关于企业经营信息的绝对优势,并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有意对审计委托人隐藏信息,审计委托人为了获取更多的关于企业经营情况的信息,聘请审计人对被审计人进行审计,于是产生了第二种委托——代理关系。

在审计委托人与审计人之间的审计代理关系中,审计委托人通过审计人提供的审计报告获得企业信息,处于信息的被动接收地位,另外委托人对审计人的专业信息掌握得不够充分,委托人承担着因信息缺失带来的风险,而审计人对审计情况以及自身工作能力等情况拥有信息优势。

了解审计行业中的隐性风险与风险管理

了解审计行业中的隐性风险与风险管理

了解审计行业中的隐性风险与风险管理审计行业中的隐性风险与风险管理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审计作为财务管理领域中一项重要的职能,扮演着确保信息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角色。

然而,正如其他行业一样,审计行业也存在着隐性风险。

本文将探讨审计行业中的隐性风险,并提供一些风险管理的方法和策略。

一、审计行业中的隐性风险1. 信息不对称风险审计员与企业管理层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风险。

企业管理层可能有意或无意地隐瞒与财务报告有关的重要信息,从而干扰审计过程和结果。

此外,审计员也可能在某些情况下受到企业管理层的影响,导致审计报告的准确性受到威胁。

2. 战略与业务风险审计行业面临着与客户的业务和战略相关的风险。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一些审计企业在服务跨国公司时面临业务风险,因为不同国家的法律、规章制度和会计准则可能存在差异。

此外,一些企业的战略决策可能涉及潜在的风险,如并购、重组或扩张计划,这可能对审计师的工作产生影响。

3. 技术与数据风险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审计行业也面临着技术与数据风险。

数据的大规模处理和使用可能导致数据泄露、安全漏洞和错误。

此外,审计软件的使用可能存在错误或漏洞,这可能影响审计员对财务报告的审查。

二、风险管理方法与策略1. 加强合规和道德准则为了应对信息不对称风险,审计行业应加强合规和道德准则的执行。

审计员应遵守专业行为准则,保持独立性,并及时披露任何潜在的利益冲突。

此外,建立审计行业的监管机构和机构自律机构,加强对审计师行为的监督和管理,也是降低信息不对称风险的重要手段。

2. 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为了应对战略与业务风险,审计行业应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

这包括进行风险评估、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建立预警机制等。

审计师应根据客户的业务和战略特点,制定相应的审计计划,并在审计过程中关注可能存在的风险。

3. 提高技术和数据安全性为了应对技术与数据风险,审计行业需要加强对技术和数据安全的管理和保护。

审计机构应建立安全的信息系统和网络基础设施,并进行定期的安全评估和漏洞修复。

当前财务审计制度的缺陷及应对策略

当前财务审计制度的缺陷及应对策略

当前财务审计制度的缺陷及应对策略财务审计制度是保障企业财务透明和合规运营的重要手段,但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

这些问题的存在可能导致审计结果不准确,给企业经营和发展带来一定的风险。

有必要对当前财务审计制度的缺陷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以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结果的准确有效。

一、当前财务审计制度的缺陷1. 信息不对称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对象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被审计对象往往掌握着大量的财务信息,而审计人员很难对其进行全面的了解。

这种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审计人员无法全面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进而影响审计结果的准确性。

2. 缺乏独立性一些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由于与被审计对象存在利益关系或其他因素,导致审计工作缺乏独立性。

这可能导致审计结果受到影响,不利于客观公正地对企业的财务情况进行评估。

3. 技术手段不足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的财务信息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电子化系统。

一些审计机构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创新能力不足,无法有效地对企业的电子化财务信息进行审计,导致审计工作效率低下、成本高昂。

4. 对风险的评估不足在进行财务审计时,一些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往往只关注企业的财务状况,而忽视了其他风险因素,如经营风险、市场风险等。

这可能导致审计结果的片面性和不完整性,影响审计工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5. 法律法规约束不够当前财务审计制度中存在的法律法规约束力不够,使得一些企业在财务报表编制和审计过程中存在漏洞和违规行为。

这可能导致审计结果的失真和不准确,影响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透明度。

二、应对策略1. 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完善财务审计的教育培训制度,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

加强审计人员的基本技能培训,提高其对财务信息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加强对财务信息电子化技术的应用和创新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审计需要。

2. 强化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建立健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保障机制,防止审计人员受到外部利益的影响。

审计风险探源:信息不对称

审计风险探源:信息不对称

审计风险探源:信息不对称一、问题的提出公司治理问题来源于委托一代理问题,但其根源则在于信息不对称。

所谓“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交易双方掌握着不同数量和质量的信息的一种经济现象,即交易一方知道而另一方不知道,甚至第三方也无法验证,即使能够验证,也需要花费很大物力、财力和精力,在经济上是不划算的。

在信息不对称市场上买卖双方各自掌握的信息是有差异的,通常卖方拥有较完全的信息而买方拥有不完全的信息。

信息不对称常常引起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现象。

逆向选择,是指掌握信息较多的一方利用对方对信息的无知而隐瞒相关信息,获取额外利益,客观上导致不合理的市场分配的行为。

道德风险,是指占有信息优势的一方为自身利益而故意隐瞒相关信息,对另一方造成损失的行为。

由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存在,使得信息不对称市场缺乏效率。

为了保证信息不对称市场的效率,市场参与者或买卖双方需要支付一定成本使交易活动能够实现,这样支付的一定成本往往是以市场信号的成本形式来体现。

市场信号是那些可以被其他市场参与者观察,且在市场上传递信息的个体的行为和特征。

在信息不对称市场上,通过大量释放信号,市场依然可以获得部分被逆向选择破坏的市场效率。

信号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观察信号的特征和研究某个具体市场信息结构的工具,它同样也可以帮助我们建立审计的甄别模型。

审计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审计人员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审计的主要功能,就是要有效地降低信息的不对称性。

从审计提供的审计报告信息来看,虽然审计试图通过强化不确定性会计信息的披露来降低会计计量的不确定性,但在当前会计报表披露内容和数量的前提下,会计计量的不确定性难以通过审计来消除。

这说明,当前作为信息主要披露手段的会计信息,主要特征就是其滞后性,其依赖的是会计期末时点和从时点往后回溯的过程性数据,不能从结果角度消除信息不对称的状况。

因此,从现代公司的本质特征和财务会计的特点来看,作为主要审查信息披露的审计,难以有效地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更不用说消除信息不对称现象,从而限制了审计风险问题的最终解决。

企业信息不对称对审计工作的危害及应对策略重点

企业信息不对称对审计工作的危害及应对策略重点

企业信息不对称对审计工作的危害及应对策略信息不对称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存在差异,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

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市场机制失灵。

同样,审计信息不对称——审计人员不掌握被审计单位的相关信息,被审计单位不提供审计需要的信息甚至提供假信息——也对审计工作的有效性造成危害。

利用信息不对称理论指导审计工作,对于提高审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简述美国经济学家乔治·阿克劳夫、迈克尔·斯宾塞、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对信息不对称理论进行了研究,他们30年前提出的理论构成当代信息经济学的核心,为此三位经济学家共获200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

他们的理论主要包括:(一)逆向选择模型逆向选择模型是乔治·阿克劳夫在他的《柠檬市场:质量不确定性和市场机制》论文中提出的。

他对旧车市场进行了分析,在旧车市场,卖者知道车的真实质量,而买者不知道。

这样卖者就会以次充好,而买者尽管不了解旧车的真实质量,但知道车的平均质量,愿按平均质量出中等价格,这样一来,那些高于中等价的上等旧车就可能退出市场。

接下来,由于上等车退出市场,买者会继续降低估价,次上等车会退出市场。

最后结果是市场上成了破烂车的展览馆,极端的情况是一辆车都不成交。

这个过程称为逆向选择。

这个例子尽管简单,但给出了逆向选择的基本含义:第一,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市场的运行可能是无效率的,第二,这种“市场失灵”具有“逆向选择”的特征(不仅失灵而且起了反作用),即市场上只剩下次品,也就是形成了人们通常所说的“劣币驱逐良币”效应。

逆向选择的理论也说明如果不能建立一个有效的机制遏止假冒产品,会使假冒伪劣泛滥,形成“劣币驱良币”的后果,甚至市场瘫痪。

(二)信号传递模型信号传递模型是迈克·斯宾塞在他的《劳动市场信号》的论文中提出的。

在迈克·斯宾塞的模型里,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着有关雇佣能力的不对称,雇员知道自己的能力,雇主不知道。

现代经济社会审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

现代经济社会审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

现代经济社会审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审计作为企业监管的重要手段,日益受到重视。

但是,随之而来的风险也愈发凸显,如何有效防范审计风险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就现代经济社会审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进行阐述。

1、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目前审计风险的主要成因之一。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内部决策者对外界披露信息是不对称的。

这种信息不对称使得信息披露缺乏公正性,容易导致审计师对企业内部情况的理解与实际情况不符,从而使审计风险得以形成。

2、管理层道德风险管理层的道德水平与企业审计风险紧密相关。

存在道德风险的管理层可能会利用各类手段掩盖企业的实际业绩和财务状况,以达到自己执行的目标。

这些行为会显著增加审计风险的产生。

3、市场变化的风险市场变化风险可以说是近几年来审计风险的另一个主要成因。

比如,金融市场的变化可能会引发企业金融危机,企业资产贬值,这都将对审计师的工作造成严峻挑战。

1、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完善信息披露机制是防范审计风险的首选。

加强信息公开,增强信息的公正性和透明度,是有效预防信息不对称的方法之一。

2、建立独立审计机构建立独立审计机构,逐步取代企业自身内部的审计机构,可以有效降低审计风险。

独立审计机构具有独立性、公正性和专业性,能够有效地对企业内部真实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从而发现潜在的审计隐患。

3、加强监管加强对审计机构的监管,注重监管方式的创新,是防范审计风险的有效途径。

对于那些不合规行为,应该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

4、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减少企业由于内部控制不严而导致的审计风险发生。

强化内部控制体系,与独立审计机构共同发挥作用,可以保障企业管理层的诚信,有助于降低管理层道德风险。

5、建立一线内部反腐败体系建立依靠内部控制的反腐败体系,对于防范管理层的道德风险非常重要。

只有在企业的内部建立有效的反腐机制,才能时刻监督管理层的行为,从而防范风险的发生。

综上所述,现代经济社会审计风险的成因风险多样,防范策略需要多方面同时融合。

浅议信息不对称下的政府审计风险

浅议信息不对称下的政府审计风险

及 发 表错 误 的 审计 结论 之 后 导致 使 用者 行 为 出现 偏 差 的可 能 性 。 二 、 信息 不 对 称 下 政 府 审 计 风 险 的 形成
审单 位 进 行全 面 细 致 的 了解 .受 审计 成 本 的限 制 .很 难 实施 。 因
信 息 不对 称 ,是 指市 场交 易双 方 掌握 着 不 同 数量 和 质 量 的信 此 出现 了 抽查 审 计 。 这 一方 面 给被 审 计 单位 提 供 了违 法 违纪 又 不 息 的 一种 经 济 现 象 ,即交 易 一 方知 道 而 另一 方 不知 道 ,甚 至 第三 被 查 处 的 可 能 。另 一 方面 又 导致 被 审 计 单位 的逆 向选 择 。 正 常情
现 在 信 息 的外 部 不对 称 、信 息 的 内部 不 对称 和 审计 结 果 信息 的公
方也 无 法验 证 ,即 使能 够 验 证 ,也 需 要 花 费很 大 物 力 、财 力 和精 况 下 .根 据 历 年 的经 验 ,被 审计 单位 是 了 解 和清 楚 审计 部 门的 这
力 ,在 经 济 上 是 不 划 算 的 。 1 信 息 不 对称 的 表现 形 式 . 信 息 不对 称 既是 审计 产生 的 原 因 .也是 审计 风 险产 生 的原 因 。 信 息 不 对称 贯 穿 了 审计 的 全过 程 。按 其 发 生 的范 围来 看 ,主 要体
要 论 述 了政 府 审 计 风 险 与信 息不 对 称 的 关 系。
[ 关键 词]政 府 审 计 审 计风 险
审计 风 险 ,一 般 指 的是 包 含 在社 会 审计 中 的风 险 ,但鉴 于 审 被 审 计 单 位 信 息 的第 一 掌 握 者 .必 须 通 过 在 一 线 工 作 的 审 计 人

计算机审计在解决企业审计信息不对称问题中的作用

计算机审计在解决企业审计信息不对称问题中的作用

计算机审计在解决企业审计信息不对称问题中的作用
阎强
【期刊名称】《现代审计》
【年(卷),期】2011(000)004
【摘要】一、信息不对称问题对企业审计带来的挑战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交易的各方所拥有的信息不对等,买卖双方所掌握的商品或服务的价格、质量等信息不相同.即一方比另一方占有较多的相关信息.处于信息优势地位.而另一方则处于信息劣势地位。

并由此带来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市场中.次级商品排挤优质商品而使市场处于无效率中.也就是常说的“劣币驱逐良币”)。

在对国有企业审计中,国有企业与政府审计人员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也对其审计工作带来挑战。

【总页数】1页(P38-38)
【作者】阎强
【作者单位】审计署驻成都特派办,61004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2.5
【相关文献】
1.浅析计算机审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J], 张静波;
2.计算机审计在企业审计工作中的运用研究 [J], 林子
3.计算机审计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J], 安宁;
4.浅析计算机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J], 任晓波
5.PPS计算机审计抽样在企业库存商品审计中的应用 [J], 赵彦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政府,审计,国有企业,其他论文文档]政府审计与国有企业的信息不对称分析

[政府,审计,国有企业,其他论文文档]政府审计与国有企业的信息不对称分析

政府审计与国有企业的信息不对称分析在我国审计制度安排中,政府审计与国有企业一直保持着监督与被监督的基本关系,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关系的健康发展因双方信息不对称的客观存在和日益突出而受到了一定的阻碍,一方面,政府审计占有对方信息不足(国有企业隐匿财务信息),监督难度加大;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占有对方信息充分(政府审计赖以作用的财经政策和法规具有公开性、相对稳定性)。

为此,对双方信息不对称的主要成因分析、治理对策研究极有必要。

一、双方信息不对称的主要成因分析(一)委托代理制是双方信息不对称的制度成因。

由于委托代理制本质上是一种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中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存在着信息差别的社会契约形式,具体表现在掌握较多信息的代理人与掌握较少信息的委托人之间利益博弈的相互状态上,因此,信息不对称是委托代理制的基本特征。

在公有制经济固有的委托代理关系中,政府审计与国有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突出表现在财务信息上。

一般来说,国有企业相对居于信息优势地位,他们不仅能以较小成本甚至免费充分了解到政府审计赖以作用的公开的、相对稳定的财经政策和法规信息,而且还能凭“局内人”的身份直接掌握到企业实际工作进展的详细的、真实的财务信息;政府审计则相对处于信息劣势地位,除了公开的、相对稳定的财经政策和法规信息之外,他们一般很难凭“局外人”的身份真正全面观察到国有企业实际工作进展的财务信息,除非企业诚实供给。

现实生活中,当企业充分认识到这种信息差别能给其带来机会以满足不断膨胀的利益欲望时,他们往往会主动地制造虚账、假账、私设小金库等以隐匿财务信息。

由此可见,政府审计与国有企业的信息不对称有着深刻的制度背景,它是公有制经济委托代理制的基本特征的一种具体表现,这种表现的日益突出已成为当今政府审计与国有企业监督与被监督关系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二)国有企业利益欲望膨胀是双方信息不对称的动力成因。

市场经济是一种利益主体和利益目标呈多元化的经济形式,与计划经济相比,国有企业自身利益已从过去国家高度集中、统一的利益中分离出来,利益意识与利益追求明显增强,形成了顺应市场发展客观要求的新型的利益关系和利益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信息不对称看审计风险及由此带来的无效率行为
一、运用信息经济学原理对审计风险及法律责任的形成过程分析
1、信息不对称导致审计的产生
当审计这一行业并不存在时,投资者与股份公司间的信息是不对称的,根据阿克洛夫的研究结果,投资者将会因为不具备完全信息而对其所投资的股份公司的会计报表的真实性表示怀疑,当没有第三方对其真实性给与更为充分的证明时,投资者很有可能因此减少对股份公司的资金支持,从而导致资源配置的效率低下。

同样,作为第三方的监管机构,也面临着相近的问题。

由于对于任何一个市场,追求资源的最优配置都是其内在要求,因此便急需具有专业水平的人员出现以协调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注册会计师这一行业便由此产生。

2、信息不对称双方的转移导致审计风险和CPA法律责任的产生
审计出现后,包括投资者、债权人及监管机构在内的第三方与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情况,转化为两部分:一部分为企业与注册会计师之间的,这种信息不对称就会导致审计风险;另一部分为注册会计师与第三方之间的,笔者称之为信任风险并认为这将会导致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产生。

下面笔者将分别就这两部分详细进行论述。

在企业与注册会计师之间,有理由假设企业是具备完全信息的一方,而注册会计师则会想方设法使其具备的信息更加完全化,以验证企业对外报送的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的真实性,这一过程就是审计。

根据信息经济学的相关原理,双方均具备绝对完全信息的情况只在理想状态下存在,因此注册会计师不论如何都不可能使其所具备的信息绝对完全化,审计风险由此而生。

在审计风险的几个组成部分中,控制风险和固有风险是企业原本存在的,但正确评估这两种风险的水平却是注册会计师的职责。

信息不对称为注册会计师正确评估两种风险的水平制造了障碍,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对控制风险水平的评估上,而符合性测试则正是为了调整这种信息不对称的状况,使注册会计师更清楚地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实际情况。

检查风险的产生是在实质性测试过程中注册会计师与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所至。

故注册会计师
在进行实质性测试前,都要通过可以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和企业现有的固有风险及控制风险导出其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这也是注册会计师将要把不对称信息的状况调整的程度。

在注册会计师与第三方之间,同样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但此时双方的信息都是不完全的。

当然,第三方往往会认为注册会计师掌握的信息要相对完全。

根据信息经济学的原理,当发生经济行为的双方信息不对称时,不完全信息的一方会从更坏的角度审视这一经济行为,这也是格雷欣法则的推论。

把这一原理放置到与注册会计师相关的几种不对称之中,就会出现如下情况:当投资者无法明确审计报告的真实性时,会认为报告有假;当发现报告确实有假时,又会认为出具审计报告的注册会计师与委托方有共谋;当监管当局无法区分重大过失与涉嫌欺诈时,会定为涉嫌欺诈。

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由此而生。

二、不对称信息使审计风险进一步演化为注册会计师的无效率行为
信息不对称导致了审计这一行业的产生,但它的存在同时也使这一行业在自由市场状态下会走向无效率。

在上一部分所述的两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中,前者将导致逆向选择(或称“不利选择”),后者将引发“道德风险”。

下面分别论述其形成的机理及可能带来的危害。

1、不对称信息对经济主体行为的影响之一——不利选择
“不利选择”是阿克洛夫模型导出的选择模式,其结果是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中,次品将排挤优质商品而使市场处于无效率中,也就是常说的“次车驱逐好车”;这与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的结论有异曲同工之处。

同样的情况在注册会计师和被审计单位之间也会发生,当信息不对称使注册会计师无法判断委托单位的风险水平(主要指固有风险与控制风险的乘积)时,称职的CPA会倾向于采取更多的实质性测试甚至是详细审计,这必然会导致审计成本的提高、向企业收取的费用增加。

而自知其内部控制状况较好的企业可能会因此退出“市场”——拒绝审计工作的进行。

如果法律不允许这样作,它们便会压低费用。

而自知其内部控制较弱的企业虽然愿意接受较高的收费,但这会向投资者传达一个信号——企业内控有问题。

因此,它们也会采取随行就市的态度。

这样,审计费用就因为不对称的信息而被市场定在了一个较低的位置上。

而在这种情况下,谨慎的注册会计师就会退出该领域,而只留下那些愿意承受较高风险而减少审计程序的注册会计师。

这样,行业中最终剩下的CPA们都是
“风险偏好者”,不按准则执行审计也就不足为奇了。

上市公司的多桩欺诈案,诸如红光实业、黎明股份、银广夏和东方电子中注册会计师那些偷工减料到令人吃惊的程度的行为也可以很好地予以解释了。

2、不对称信息对经济主体行为的影响之二——道德风险
如第二部分所述,信息经济学中的道德风险是指代理人和委托方在签订合同后,代理人由于掌握更多的私人信息,而做出不利于委托方的行为。

在注册会计师与包括投资者、债权人及监管部门的第三方之间同样存在着的类似的问题。

由于第三方与注册会计师的信息不对称,可能出现注册会计师虽然掌握较为完备的信息却因为某些不道德的原因而对外报送不真实的审计报告,这些不道德的原因包括:注册会计师非法持有被审计单位的有价证券、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发生共谋等情况。

这些情况的出现本身就会使注册会计师失去独立性这一根本原则,使审计这一过程形同虚设,以至于不但不能调整投资者与被审计单位的信息不对称性,而且还会对社会资源的配置造成恶劣的影响。

如果这种行为一旦被发现,不但肇事的注册会计师要承担法律责任,而且整个行业的公信力都会受到破坏。

例如,1999年1月美国证监会在对普华永道会计事务所的调查中,86.25%的合伙人和10.5%的其他专业人士都有诸如直接投资与客户有关的证券、拥有客户的认股权等行为。

这一事件使得普华永道在投资者心中的地位大打折扣。

三、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解决信息不对称带来上述问题的构想
通过上面的论述,可以清楚地看出,在审计与审计风险的形成过程中,审计是投资者与股份公司之间信息不对称的产物,审计风险是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之间信息不对称的产物。

而在审计的进行过程中,信息不对称又会分别导致不利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出现。

正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因此,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关方法也应当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出发考虑。

由于被审计单位、投资者和注册会计师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客观存在的,根据信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我们当然可以通过诸如对企业会计核算采取更为严格的制度约束以及赋予注册会计师更大的权力等手段使信息相对完全化,但由此带来的审计风险仍然不可能百分之百地予以清除。

因此笔者认为监管部门更应当把注意力放在如何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
不利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出现,及如何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能够使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主动地追求信息的完全化。

1、通过有效的行业自律制度使注册会计师追求信息相对完全化
因为不利选择的产生是由于注册会计师手中的信息不完备,无法正确判断企业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真实水平,从而谨慎的注册会计师从成本效益的原则出发,采取规避的态度,导致市场中仅存的注册会计师大多是“风险偏好者”。

如果较高的风险有很大可能给注册会计师带来巨大损失,则他们在从业时就不会随意减少必要的审计步骤,也会使“风险偏好者”
向“风险规避者”转化,有利于这一行业健康地发展。

从这个角度出发,笔者认为对于CPA 这样一个高度专业化的行业来说,使注册会计师追求信息化安全化的方法可以采取美国证监会已执行的部分措施,即通过使注册会计师承担巨额的赔偿责任而加强行业内部的自律。

为达到这一目的,国内事务所的组织形式应当从目前采用的有限责任公司制转为项目主管合伙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有限合伙制。

另外,如果注册会计师能够通过检查其他注册会计师所发生的错误而获取高额奖金的话,这种自律体系就应当可以得到有效地执行。

2、建立针对“道德风险”的有效的检查和处罚制度
对于道德风险,笔者认为这一点应当成为监管机构的主要检查方向,因为此时已经没有其他任何第三方能够有能力促使注册会计师提供完备的信息。

在这个时候,监管机构就应当成为注册会计师的“注册会计师”,而不是他们的庇护伞。

在这一点上,实质地而不是形式地定期和不定期抽查是必不可少的。

这样,当注册会计师处于信息不完备的状况下时(即在审计过程中时),会主动地采取措施完备自己的信息而不是提高自己的风险承受力;当注册会计师获得较为完备的信息时,就会将这些信息在有关规定许可的范围内如实地对外报送。

由此,便达到了审计的真正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