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建水紫陶
云南建水紫陶文化节的目标市场分析
云南建水紫陶文化节的目标市场分析一、导论(一)研究背景建水县是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下辖的县之一,该县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北岸,面积3789平方公里,居住着汉、彝、回、哈尼、傣、苗等民族,1994年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建水陶瓷源远流长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早在3500多年前便出现了原始的制陶业,到汉代已经有了较为完美的陶器,至宋代烧制出成熟的青瓷。
从元代到明代,建水青花瓷业进入了百花争艳的鼎盛时期,成为云南省生产陶瓷的中心,仅次于江西景德镇,产品远销省内外和东南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被视为我国“国瓷”的一部分。
自清代开始,建水又烧制了名闻中外的紫陶,以其别具一格的书画艺术风格而独步天下。
建水紫陶在解放前即享有盛誉,市场价值颇高,其中尤以向逢春陶器制品价格最高,有“向氏紫陶,价同黄金”之美称。
无论是达官巨豪,还是平民百姓,俱以得到向逢春烧制陶器摆设于家为荣。
建水紫陶集书法、绘画、雕刻、镶嵌、烧制、磨光等工艺于一身,是中国汉族传统艺术的一朵奇葩。
但在清末随着内地陶瓷产品的涌入,云南陶业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冲击。
清政府的无能,导致军阀割据,各自为政。
战乱不休,课税日益繁重,人民得不到休养生息,国民经济受到了重创,云南陶业一蹶不振。
新中国的建立为云南陶业谱写的新的篇章,生产力的恢复,政治、经济的稳定。
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大政方针中,云南建水紫陶又焕发了生命力,被国家轻工业部评定为四大名陶之一,云南建水紫陶在中国制陶史上又开创了历史的新篇章。
近70年的风风雨雨、起起落落,云南陶业的风采已不存在了。
在体制改革的大潮中,国民经济发生了历史性的改变,在文化强国的战略指引下,云南建水紫陶又恰入其份地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二)研究目的通过实地考察建水紫陶生产、销售和传承的过程,采访工艺传人、老师、国际活动承办者等,综合分析总结紫陶发展现况和态势,探寻紫陶持续性和多元化发展道路。
(三)研究过程与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人物采访和线上调查问卷两种形式,分别采访著名制陶大师陈绍康、红河民族师范学院陶习苑副主任李红锋,参加制陶师肖春魁承办的“2015云南建水国际柴烧创作营”活动义工,还有考察建水当地政府支持与旅游业发展等方面。
建水紫陶线雕工艺流程
建水紫陶线雕工艺流程同学们,你们知道建水紫陶吗?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讲建水紫陶线雕的工艺流程,那可真是太酷啦!得准备好一块上好的陶泥。
这陶泥就像是我们画画用的纸,是一切的基础。
师傅们会精心挑选,确保陶泥的质量棒棒的。
接下来就是拉坯成型啦。
师傅把陶泥放在转盘上,随着转盘的转动,师傅的双手就像有魔法一样,把陶泥慢慢变成我们想要的形状,比如一个漂亮的花瓶或者一个精致的茶壶。
这一步可需要师傅有高超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要不然做出来的形状可就不好看啦。
做好坯体之后,要让它晾干一段时间,等坯体变得稍微硬一点,就可以进行装饰啦。
而线雕就是装饰中超级重要的一步!师傅会先在坯体上用铅笔轻轻地画出自己想要雕刻的图案,就像我们在纸上打草稿一样。
图案可以是美丽的花朵、可爱的小动物,或者是一些富有传统文化韵味的元素。
画好草稿之后,师傅就拿起专门的刻刀,小心翼翼地沿着线条开始雕刻。
这时候可千万不能手抖,一抖就可能刻坏啦。
刻刀在师傅的手中灵活地游走,一点点地把多余的陶泥去掉,慢慢地,图案就开始清晰地显现出来了。
在雕刻的过程中,师傅还会根据需要调整刻刀的角度和力度。
比如说,刻线条比较细的地方,力度就要轻一点,刻刀也要倾斜一点;刻比较粗的线条或者大面积的地方,力度就要大一些。
线雕可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有时候一个复杂的图案需要师傅花费好几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
这需要师傅有足够的耐心和专注力。
等线雕完成后,还会进行一些修整和打磨,让雕刻的部分更加光滑细腻,没有一点瑕疵。
最后,就是烧制啦。
把雕刻好的紫陶放进窑里,经过高温的烧制,陶泥就会发生神奇的变化,变得更加坚固和有光泽。
经过这么多复杂的工序,一件精美的建水紫陶线雕作品才算完成。
同学们,是不是觉得建水紫陶线雕工艺特别神奇和了不起呀?。
建水紫陶作文
建水紫陶作文
云南建水的紫陶,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
我有一个爱好,就是爱到建水紫陶博物馆去看一看,到那个地方去感受一下不一样的文化氛围。
走进建水紫陶博物馆,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陶缸,上面雕刻着美丽的图案。
走进展厅,第一个房间就是手工制作紫陶的地方,那里有许多紫陶制作过程中留下的痕迹。
第二个房间里摆放着许多美丽的紫陶制品,有花瓶、茶杯、茶壶、茶杯等。
第三个房间里摆放着许多精美的陶瓷工艺品,有花瓶、茶壶、茶杯……第四个房间里摆放着各种各样的陶瓷作品,有花瓶、杯子、茶壶……第五个房间里摆放着一些古老的陶器,有陶器、木碗等等。
走出展厅,我仿佛来到了一个古老的世界:到处是古老而又神秘的气息,仿佛是一片神奇而又神秘的土地。
这些古老而又神秘的物品似乎在向人们讲述着一个个古老而又神秘的故事。
我喜欢到建水紫陶博物馆去看一看,喜欢在里面亲手制作一件工艺品,这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啊!我还喜欢在那里闻一闻那独特而又芬芳的紫陶香气。
—— 1 —1 —。
四大名陶建水紫陶
建水紫陶驰名中外,与江苏宜兴陶、广西钦州陶、四川荣昌陶并列中国“四大名陶”。
建水紫陶产生于清代,始于道光年间,是在明代粗陶生产昌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在建水陶瓷发展史上,曾有“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紫陶”之说。
紫陶是用碗窑村红、黄、青、紫、白五种不同颜色的泥土,泡水滤浆后成紫红色的陶泥,用以制成器皿坯胎烧制而成。
与其它陶器不同的是,建水紫陶采用无釉磨光,陶器烧成后用鹅卵石精工细磨抛光,使之质地细腻,光亮如镜,轻轻敲击有金属之声。
有“体如铁、明如水、亮如镜、声如磬”之说。
建水紫陶以其独具的风格蜚声海内外,成为人们喜爱的珍品。
究其原因,除了制作精美、造型新颖之外,最主要的是将传统的书画艺术运用于紫陶身上,使其既有实用价值,又有审美价值,成为一种典雅的艺术品,登上了艺术大雅之堂。
其他各地名陶,多从造型和品种上下功夫,至于把书画搬上陶器,似乎建水紫陶独出。
众所周知,在紫陶上写字绘画,不像在宣纸和瓷器上那样方便,用颜色或墨直接书写绘画即可装裱,它必须用墨或颜色写在陶坯上,再用刻刀刻,然后以白色陶土或红、黄、蓝等色泥填满晾干后入窑烧制,出窑后再磨光。
其经过多次打磨,可以达到光彩照人的程度。
如书画、雕刻、烧制、磨工均佳,则产品呈紫地镶白或黑地镶白的图文,明快爽朗,典雅秀丽。
名家书画,经制陶艺人的雕刻,呈观自然班驳、浑朴古拙的金石韵味,给人以无限美的艺术享受,为其他名陶所不及,和传统的字画及江西景德镇瓷器相比,别具魅力。
建水紫陶正是由于书画名家的参与才能得以驰誉中外。
从清末到现代,无数的书画名家为建水紫陶的发展、兴旺和繁荣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如王定一的烂简书,就是摹仿断简残篇,以真草隶篆行书于其上,更显得古朴雅致。
其他如刘光烈的板桥体书,王式稷的金文,王克敏、王孝全的花卉翎毛,王宪斌的竹子,王垂书的草书,肖茂园的山水,沈河清的鱼虾,马吉生的菊花,向逢春的山水、人物、梅兰竹菊和各种字体及李贯夫的楷书等。
建水紫陶博物馆观后感
建水紫陶博物馆观后感
今天,我和妈妈去参观了建水紫陶博物馆,这是一个令人向
往的地方,因为这里有各种各样的陶艺作品。
建水紫陶博物馆位
于建水县城建设路中段,距昆明160公里,距红河40公里,距
南涧40公里。
它是由建水县人民政府投资兴建的中国西南地区
唯一的紫陶文化博物馆。
它是一个集收藏、展览、科研、文化交
流于一体的专业博物馆。
走进博物馆,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两个大陶缸,里面装着
各种各样的陶艺作品,有孔雀、兔子、乌龟等动物,还有一些栩
栩如生的人物,陶艺作品真是美丽极了!我仔细地端详着每一件
作品,每一个造型都那么优美、生动。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件
孔雀的陶艺作品。
只见它栩栩如生地站在一棵树上,身上还披着
华丽的彩衣。
这件陶艺作品是用一种叫做“水乐彩”的颜料画出
来的。
在我看来,孔雀那高贵的姿态是那么优美、动人,好像在
向人们炫耀自己有多么漂亮!
然后我来到了建水古代制陶作坊。
这里有好多陶片、泥块等。
一位叔叔正在给泥片上色。
—— 1 —1 —。
建水紫陶茶杯清洗方法
建水紫陶茶杯清洗方法1.引言1.1 概述概述:建水紫陶茶杯是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茶具,它不仅具有优美的外观和精湛的工艺,还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然而,由于紫陶茶杯的材质特殊,清洗方法也需要特殊注意。
本文将介绍建水紫陶茶杯的清洗方法,并提供清洗前的准备工具和清洗步骤,以及清洗后的注意事项和保养建议,帮助读者正确地清洗和保养紫陶茶杯,保持其优美的外观和品质。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引言部分将对建水紫陶茶杯清洗的重要性进行概述,并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在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建水紫陶茶杯的特点,清洗前需要准备的工具以及清洗方法的具体步骤。
结论部分将总结清洗后需要注意的事项,提出保养建议,并以简短的结语结束全文。
通过以上结构的安排,使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建水紫陶茶杯清洗方法的全貌,同时也能得到实用的保养建议和注意事项。
"1.3 目的目的部分内容:本文的目的是为了向读者介绍建水紫陶茶杯的清洗方法,帮助读者了解如何正确地清洗和保养紫陶茶杯,以保持茶杯的质地和保持茶水的纯正味道。
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将能够掌握清洗紫陶茶杯的正确步骤和注意事项,以及对紫陶茶杯的合理保养方法,从而延长茶杯的使用寿命,提升茶具的品质和美观。
2.正文2.1 紫陶茶杯特点紫陶茶杯是一种传统的中国茶具,它因其独特的工艺和优秀的品质而备受青睐。
紫陶茶杯通常采用高岭土为原料,经过高温烧制而成,具有以下特点:1. 高温烧制:紫陶茶杯经过1300以上的高温烧制,使其具有较高的密实度和耐热性,可以承受高温的茶汤而不会破裂。
2. 透气性:紫陶茶杯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利于茶汤与空气的交换,有利于茶叶中的香气散发和口感的提升。
3. 保温性:紫陶茶杯在冬季可以保持温度,使茶汤不易降温,保持饮茶者手中的温度。
4. 吸附性:紫陶茶杯内壁微孔结构使其具有一定的吸附性,可以吸附茶汤中的杂质和余味,增加茶汤的纯净度和口感。
建水紫陶资料
建水紫陶资料一、紫陶历史背景介绍建水陶瓷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是我国陶瓷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在3500多年前便出现了原始的制陶业,到汉代已经有了较为完美的陶器,至宋代烧制出成熟的青瓷。
从元代到明代,建水青花瓷业进入了百花争艳的鼎盛时期,成为云南省生产陶瓷的中心,仅次于江西景德镇,产品远销省内外和东南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被视为我国“国瓷”的一部分。
清代开始,建水又烧制了名闻中外的紫陶,以其别具一格的书画艺术风格而独步天下,解放前即享有盛誉,市场价值颇高,其中尤以向逢春陶器制品价格最高,有“向氏紫陶,价同黄金”之美称。
无论是达官巨豪,还是平民百姓,俱以得到向逢春烧制陶器摆设于家为荣。
建水紫陶采用近郊五色陶土作原料,通过传承千年的传统手工艺制作成型,集“坚如铁、明如镜、润如玉、声如磬”的特性于一身,是中国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
二、紫陶工艺简介建水县位于云南省南部,是一个汉、彝、回、哈尼、傣、苗族聚居的边陲重镇,距今3500多年前就开始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
约在汉唐时期,建水就开始接受汉文化的影响,境内众多文物古迹都具有汉文化与边地文化相融合的特色。
1994年建水被国务院批准命名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的建水紫陶就产于建水县碗窑村。
碗窑村制作建水紫陶的工艺始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1),成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0),距今约170多年的时间,在此之前,碗窑村已有千余年成规模炼制陶瓷的历史,是一个因烧制陶瓷而得名的村落,村后的红坡山上堆积着大量的宋、元以后的陶瓷残片,数座元代以后的龙窑遗址清晰可见。
建水紫陶因艺而珍,其品质洁如玉,明如镜,声如磬,具有良好的透气性,无铅、无毒、对人体无有害物质;建水紫陶更侧重于文化的张扬,以传统中国书法绘画为主要内容的装饰,使建水紫陶古貌淋漓,文气盎然。
50年代初,建水紫陶就凭据独特的制陶工艺和浓郁的文化气息与江苏宜兴、广西钦州、四川荣昌陶齐名,并列中国四大名陶。
建水紫陶游发朋友圈文案
建水紫陶游发朋友圈文案
1、云南建水紫陶街,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未来可期,人生值得。
2、展开时隔4年,再到建水紫陶街,愿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3、入建水,一梦到盛唐;亦人间烟火,也文艺浪漫的紫陶街。
4、嗨游建水,紫陶里览尽锦绣山河,说尽大唐盛世。
5、美哉云南,艺而珍,因文而雅,建水紫陶。
6、艺是陶之魂,一杯茶,若有思。
建水紫陶,匠人精神。
7、墨香古城,匠心致志,千年古城紫陶之都非遗行,我们出发吧!
8、游览自在陶都,悦享诗意生活。
9、到了建水紫陶街,感受到紫陶艺术的美真是一种享受。
10、云南建水古城旅游,体会古临安城的深厚文化,什么是紫陶。
11、岁月别催,容我落一处庭院,慢悠悠,发发呆,来建水紫陶。
12、建水紫陶,茶生活风暖人间草木香,一盏清茶入春来。
13、建水紫陶里,夏意还未尽,忽觉秋已来。
14、小城很小,生活很慢,享受惬意慢生活,我在建水等你,阳光微淡,岁月静好。
15、随着建水小城一起醒来,享受不紧不慢的生活。
16、百年古村,一炉窑火燃过宋元明清;千年紫陶,一尊素坯容下江河大地。
双龙古桥,泸江烟柳,袅袅炊烟,十里荷花,绘就了一
幅边地江南水乡的水墨画卷。
17、千年建水紫陶,百年滇越铁路。
建水紫陶博物馆观后感
建水紫陶博物馆观后感走进建水紫陶博物馆,那感觉就像是踏进了历史的长廊,一股子古朴的韵味迎面扑来,让人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脚步,生怕错过啥宝贝似的。
这地方,简直就是陶瓷艺术迷的天堂,每一步都踩着文化的底蕴,每一眼都瞅见匠心的闪耀。
一进门,嘿,那些紫陶作品摆得整整齐齐,色彩斑斓却又透着低调的奢华,看得人眼花缭乱,心里头那个美呀,简直没法形容。
你说这紫陶,咋就这么有魔力呢?就像是老匠人亲手种下的花儿,每一朵都开得那么有生命力,那么有故事。
再往里头走,哎呀,这工艺展示区真是绝了!师傅们正忙着拉坯、修坯,那手法,简直是行云流水,看得我目瞪口呆。
他们手里的泥巴,就像是被施了魔法,一会儿变成碗,一会儿变成壶,那模样儿,精致得让人爱不释手。
我这心里头啊,那叫一个佩服,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啊!还有那边,紫陶的装饰工艺也是一大看点。
刻填、镂雕、彩绘……每一种工艺都让人叹为观止。
特别是那刻填工艺,师傅们用竹刀在陶坯上刻出细腻的图案,再填上不同颜色的泥料,烧制出来后,那效果,简直就像是活的一样,生动极了!最让我感动的是博物馆里对紫陶文化的传承介绍。
那些老照片、老工具,还有那些代代相传的技艺故事,都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紫陶文化的厚重和魅力。
这些老匠人们,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创造了这么美的艺术品,也传承了这么宝贵的文化遗产。
走出博物馆的时候,我心里头还是热乎乎的。
这次参观,不仅让我大饱眼福,更让我对紫陶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我觉得啊,这紫陶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品,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一种精神的传承。
以后啊,我要多来这样的地方走走看看,感受感受咱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浅谈云南建水紫陶的艺术审美与发展传承
44艺术论丛浅谈云南建水紫陶的艺术审美与发展传承徐伟杰建水县陶然紫陶工作室摘要:云南建水制陶始于新时期时代,紫陶历经汉唐宋时期,成长于元朝,出现于清朝。
本文就云南建水紫陶的历史起源和发展演变进行追溯,从而深度感悟建水紫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地域特征;再从现代审美意识出发,古今结合去感受建水紫陶的艺术审美价值;最后从笔者多年的潜心研究讲述对于建水紫陶的创新发展,从市场行业出发,结合时代的需求略谈几点对于云南建水紫陶发展传承的拙见。
关键词:历史起源;艺术审美;发展传承一、云南建水紫陶的历史起源云南建水的制陶工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云南建水紫陶是来自云南建水古城北郊——碗窑村。
这是一个陶火烧出来的村落,世世代代都以制陶为业。
关于建水紫陶的历史,最早由考古学家们在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了距今3500多年的陶丸、陶网坠等,由此可见建水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了最为原始的制陶工艺。
建水陶瓷的兴盛则是在元代时期,青花、青瓷、粗陶的烧制工艺为建水紫陶工艺的诞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到了清朝末年开始出现了云南建水紫陶陶器,因此在民间也广泛的流传着“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瓷,清有紫陶”的说法。
在漫漫的历史演变之中,建水紫陶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1953年云南建水紫陶就被国家轻工部命名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古老而悠久的建水制陶历史为其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建水紫陶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艺术审美在中国传统陶瓷业中独树一帜,成为最为璀璨的一颗明珠。
云南建水紫陶的快速发展则源于它那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在云南建水境内有一座五彩山,以硅、铝、铁含量较高的天然五色土为制陶原料,使成器的硬度更高,强度也更大,紫陶陶器的表面富有金属质感,叩击时有清脆的金石之声。
再经过无釉磨光,精工细磨抛光,绘画、题字、烧制、抛光等工序,就能制成一件精美细作、质地细腻、光亮如镜的紫陶器具。
建水紫陶也因此享有“坚如铁、明如水、润如玉、声如磬”之美誉。
建水紫陶,一千年的伏笔
建水紫陶,一千年的伏笔第一篇:建水紫陶,一千年的伏笔建水紫陶,一千年的伏笔周杰伦在歌里唱:“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
”碗窑紫陶在时光里留下了岁月的冷暖,山河的画图。
那些淡淡欢喜和浅浅寂寞,纠缠在一起,酝酿得时光都成了酒。
几百年前流落到此地的文人墨客,他们的故事已经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但他们那种儒雅的情节和幽幽的哀叹却永远凝固在这谜一样的雅致陶器上。
建水的碗窑村是个窑火烧出来的村落。
没人知道这里烧窑的历史应该追溯到何时,只知道一代又一代的碗窑村人用窑火把自己的家园红红火火地建设起来了。
这里有年代悠久的古窑和满地瓷砾,撑起一段水火剥蚀的历史。
四周没有车马的喧嚣,市井的嗡嘤,只有凄凄蝉鸣,时断时续地从古瓷碎片的缝隙间溢出。
这里出产的紫陶“体如铁、明如水、亮如镜、声如磬”,花瓶装水不发臭,花盆栽花不烂根,茶壶泡茶味正郁香,餐具存肴隔夜不馊。
它虽与江苏宜兴陶、广西钦州陶、四川荣昌陶并列中国“四大名陶”,却鲜为人知。
遗址的发掘让这里流传着“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紫陶”之说,人们从这种极富灵性的陶瓷语言里,破译出唐时明月宋时风华。
因而尽管被文人誉之为“滇南琼玉”的紫陶工艺一百多年前才开始,但它其实早在碗窑上千年做陶瓷的历史过程中便已埋下了伏笔。
窑/火/炼/媚/骨碗窑村依山傍水由东向西逶迤排列,距建水城北约两千米之遥。
村前有泸江河支流绣球河汨汨流过,村后张家沟后山俨然天然彩屏,蕴藏着丰富的五彩陶土。
碗窑村一千多年前至今,这里的居民大多以烧制陶瓷为生。
村后形迹可辨有名有姓的20多处古窑遗址和遗址附近方圆十数平方公里的陶瓷残片堆积层以及眼前景致奇特的在炊烟中仰立墙头的瓦缸瓦罐,都不容置疑地向后人证明,碗窑这本卷帙浩繁的巨著,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堆积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沉积物。
1980年中央工艺美院与建水工艺美术陶厂首次对建水古陶遗址和陶瓷残片进行叩访,他们惊喜地发现了大量的宋代青瓷、元代青花、明代粗陶和清代紫陶的残片。
浅析建水紫陶装饰工艺的艺术特点
浅析建水紫陶装饰工艺的艺术特点
建水紫陶是中国陶瓷艺术的瑰宝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特点。
本文将从
材料、制作技艺和装饰特点三个方面进行浅析。
建水紫陶的材料选自建水周边的红土,具有很好的可塑性和韧性。
这种红土质地细腻,富含铁质成分,经过高温烧制后呈现出紫黑色的釉面,故得名建水紫陶。
这种材料在制作
过程中不易变形,易于成型和雕刻,适合制作各种器物。
建水紫陶的制作技艺精湛,有独特的方式和工具。
在制作过程中,制陶师通常先将红
土制成坯体,然后进行雕刻和修整,最后进行烧制。
雕刻技术是建水紫陶的核心所在。
建
水紫陶的雕刻主要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线刻,用尖锐的刀具在陶坯表面进行直线、曲线
等雕刻,形成各种纹样和图案;另一种是微雕,制陶师用细小的工具在陶坯上进行细致的
雕刻,营造出更为精细的纹饰和图案。
建水紫陶的装饰特点丰富多样,充分展现了民间审美观念和文化内涵。
建水紫陶的纹
饰主题多取自自然界的花草、鱼虫等形象,以及人物、动物等寓意深远的图案。
这些纹饰
清晰、生动,给人以视觉享受的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建水紫陶还常常
运用象征性的符号和寓意,如使用龙纹象征权贵,使用蝙蝠纹象征幸福、吉祥等。
这些图
案和符号的运用使得建水紫陶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和传统文化内
涵。
建水紫陶作为中国传统陶瓷的珍品,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
它选材严谨,制作精湛,
装饰多样,富有文化内涵。
通过对建水紫陶的深入研究和传承,有助于保护和传播中国陶
瓷文化的宝贵遗产。
建水紫陶陶泥成分及烧制问题浅析
建水紫陶陶泥成分及烧制问题浅析作者:何金林王怡锦甘振威何钰张鹏刘静纳勤骁单爱党高濂来源:《江苏陶瓷》2024年第02期摘要建水紫陶已經成为一个较有影响力的地方标志品牌,在全国艺术品市场的知名度也日益提高。
建水紫陶以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境内的五色土为原料,主要通过拉坯成型以及单次或者多次烧制而成,主要用于食品储存、茶叶储存、家居装饰、餐厨具等,同时结合阴刻阳填、无釉磨光的独特工艺,形成具有强烈地方特色的艺术效果。
越来越多的从业人员以及消费者日益关注建水紫陶的泥料组成、烧制工艺、高温烧结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起泡和开裂等问题,以及它们可能的相关性、问题解决方案等,然而目前这方面尚缺乏系统性的介绍以及相关的研究。
因此,本文在上海交通大学—建水紫陶联合研究中心对建水紫陶陶泥原料分析检测结果的基础上,结合建水等地企业的经验探讨,对紫陶烧结过程的若干常见问题及其可能原因,结合实验设计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建议。
关键词建水紫陶;陶土成分;烧结工艺0引言建水县位于云南省东部、红河中游北岸,其境内有丰富的土壤资源,涵盖了黄棕壤、黄壤、红壤、燥红土、砖红壤性红壤、紫色土、冲积土、水稻土8个土类,49个土种,如此丰富的土壤资源为建水陶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1988年在建水燕子洞古人穴居遗址出土的陶饰、陶坠、陶片表明,早在3 5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当地就开始利用原始制陶技术烧制陶器。
随时代更替,建水陶器不断发展,新石器晚期的土陶、汉唐时期的灰陶、宋代以青瓷为代表的水陶、元代的青花瓷、明代的粗陶,直至清代道光时期建水紫陶开始出现。
早期建水紫陶的陶土开采主要集中在建水县境内的五彩山,共有7种颜色的陶土。
目前陶土的开采涉及到建水的各个区域,建水紫陶配制的陶泥主要含有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铁、氧化钛、氧化钾、氧化镁、氧化钙、氧化钠等元素,相对于经典的高岭土,其氧化铁含量较高,而氧化铁是建水紫陶在烧结过程中颜色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建水紫陶的白泥中氧化铁含量达到2%左右,而红泥中氧化铁含量高达7%左右,与宜兴紫砂泥料中的氧化铁含量较为接近。
建水紫陶--云南陶瓷代表
建水的碗窑村是个窑火烧出来的村落。
没人知道这里烧窑的历史应该追溯到何时,只知道一代又一代的碗窑村人用窑火把自己的家园红红火火地建设起来了。
这里有年代悠久的古窑和满地瓷砾,撑起一段水火剥蚀的历史。
四周没有车马的喧嚣,市井的嗡嘤,只有凄凄蝉鸣,时断时续地从古瓷碎片的缝隙间溢出。
这里出产的紫“体如铁、明如水、亮如镜、声如磬”,花瓶装水不发臭,花盆栽花不烂根,茶壶泡茶味正郁香,餐具存肴隔夜不馊。
它虽与宜兴、、荣昌并列中国“四大名”,却鲜为人知。
遗址的发掘让这里流传着“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清有紫”之说,人们从这种极富灵性的瓷语言里,破译出唐时明月宋时风华。
因而尽管被文人誉之为“滇南琼玉”的紫工艺一百多年前才开始,但它其实早在碗窑上千年做瓷的历史过程中便已埋下了伏笔。
窑/火/炼/媚/骨碗窑村依山傍水由东向西逶迤排列,距建水城北约两千米之遥。
村前有泸江河支流绣球河汨汨流过,村后家沟后山俨然天然彩屏,蕴藏着丰富的五彩土。
碗窑村一千多年前至今,这里的居民大多以烧制瓷为生。
村后形迹可辨有名有姓的20多处古窑遗址和遗址附近方圆十数平方公里的瓷残片堆积层以及眼前景致奇特的在炊烟中仰立墙头的瓦缸瓦罐,都不容置疑地向后人证明,碗窑这本卷帙浩繁的巨著,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堆积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沉积物。
1980年中央工艺美院与建水工艺美术厂首次对建水古遗址和瓷残片进行叩访,他们惊喜地发现了大量的宋代青瓷、元代青花、明代粗和清代紫的残片。
瓷都的古窑之中,亦先后发掘出建水窑的器物。
可见当时建水瓷的声名远播,但由于诸多历史原因致使建水业走向衰落,昔日的一段辉煌,掩埋进了沉寂的废墟。
直到80年代初期,才重获新生。
建水紫生产之初,主要生产烟斗、茶具、花瓶、笔筒、印盒、烛台等物件;至清朝光绪年间开始生产一种用于炖鸡的造型独特的“林锅”,新中国成立后曾大量生产,因炖出的鸡肉味道鲜美异常,而深受外商欢迎,远销美国、日本及东南亚一带。
1932年,建水紫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使者,远赴大洋彼岸的“巴拿马世界博览会”,凭据古拙雄壮、文韵盎然的典雅气度和铿锵若磬、质明如镜的丰姿征服了世界,首次亮相便荣获了博览会美术大奖。
建水紫陶叙事设计研究
建水紫陶叙事设计研究建水紫陶是云南建水市的传统工艺品,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制作工艺,被誉为“工艺之王”。
建水紫陶不仅是建水的代表性文化符号,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篇文章通过对建水紫陶的叙事设计研究,探索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理解其制作工艺和艺术价值。
一、建水紫陶的历史沿革建水紫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据考古学家的考证,当时的先民已经开始使用粗陶器。
随着时间的推移,陶器的生产技术不断发展,先后出现了红陶、灰陶、黑陶、官窑和民窑等不同形式的瓷器和陶器,其中以紫陶最为独特。
建水紫陶始于元代,至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时期。
二、建水紫陶的制作工艺建水紫陶的制作工艺相对比较独特,其特点是制作流程复杂,需要耐心、细致和技艺精湛的工匠,完全手工制作。
其制作流程主要包括原料选配、成型、打磨、刻花、刮胎、装修、烧制等步骤。
其中,原料的选配非常重要,需要选择天然有机物质和粉料,经过高温烧制而成。
三、建水紫陶的文化内涵建水紫陶是建水市的文化代表之一,凝聚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传统美学的特征,具有民族和地方的文化特色和审美特征。
建水紫陶的样式多样,如壶、瓶、碗、盘、罐、炉等,造型各异,花纹、图案错落有致,清新自然、独具匠心,同时还具有象征性的文化内涵,如祥云、福字、瑞兽等。
这些图案和识别符号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也反映了陶艺家对生活、人文和自然景观的感受和理解。
综上所述,建水紫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通过对其历史沿革、制作工艺及文化内涵的探究,更能够增进人们对这种传统文化艺术品的了解和欣赏。
论建水紫陶的发展历程
论建水紫陶的开展历程本文系2015年地方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方案工程"哈尼族民族元素在建水紫陶产品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工程阶段性成果之一。
建水紫陶是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工艺品,它有着悠久的制作历史,建水紫陶出现在元末明初,兴起于清朝,所以历史上流传着"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瓷,清有紫陶〞的说法。
与江苏宜兴陶、广西钦州陶和四川荣昌陶并驾齐名成为中国四大名陶,是在1953年北京举办的全国民间工艺品展览会上。
一、建水紫陶的形成背景中国制陶史表达了中国精神,是物质文化开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局部。
制陶业开展兴旺和衰落,除了受到一定时期政治的、经济的、社会因素的影响外,跟当时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开展也有所关联。
每个地方都有各自不同的风俗习惯,风土风貌和经济的开展变化,也对一定时期人们的审美变化和社会生产力开展的进程产生不同的影响,也正是由于中原文化和边缘文化的冲击、碰撞,促进了这具有综合性的地域文化的产生和开展。
在大唐南诏时期,虽然中原的朝代更替频繁、混乱局面不止,但这些因素并没有对南诏帝国的经济和政治局面造成直接影响。
南诏向大唐俯首称臣,使得民生得以休养生息。
正因为经济上的开展变化和政治上的稳定局面,才推进了当时的生产力的迅速开展。
建水至越南信道的开拓,以及通商码头和水陆交通枢纽的建立,为商品经济顺利进入东南亚市场提供了便捷的通道。
与此同时,大理作为南诏国的政治和经济文化中心,也为它的开展提供了养份,更促进了当地贸易的开展和经济的繁荣。
越南信道开通之后,开场涌现海外贸易渠道并得到迅速开展,促进了云南建水制陶业的快速开展。
在云南建水制陶的烧制史上,最早专业从事烧制云南建水陶的村落在唐朝南诏时期的建水被发现,中国陶瓷业的历史的改写要从碗窑村的出现说起,在这一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云南建水紫陶的制作开场蕴育和开展。
随着烧造陶瓷的窑口大量涌现,唐朝南诏时期云南建水碗窑村的烧制技艺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陶坯高温烧制的过程中,窑气会发生变化形成或出现不同的颜色,烧出红、黑、紫等色,也就是窑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水紫陶工艺流程
目录
1、泥料选择 (2)
2、泥料拼配 (2)
3、泥料发酵 (3)
4、揉着泥料 (4)
5、拉坯造型 (6)
6、书画点染 (7)
7、精雕细刻 (10)
8、彩泥填压 (12)
9、精修粗坯 (13)
10、自然阴干 (15)
11、进窑烧制 (15)
12、粗制打磨 (16)
13、精细抛光 (19)
14、成品欣赏 (20)
1、泥料选择
建水有一片五彩山,五彩山上有五色土,各为红,黄,青,紫,白五色陶土。
2、泥料拼配
千万别以为这是五色土中的红土,这是经过陶人么加了五色陶土和7分汗水混合起来的泥料,陶人们把泥料收集好之后,敲打成末之后,按不同的比例混合配在一起(这就是江湖上传说的各家祖传的独特的配方,它直接影响到陶的质感,陶色如温度高烧出的黑色有墨黑蓝黑配方不好的就会出现灰黑灰黑的名曰:雾朦朦,灰朦朦,建水陶中还有白陶,白陶一般配方就没有红陶复杂,但配方终究是
配方,还是秘密等待下次探讨)
3、泥料发酵
此泡在大缸里洗澡的就是配好之后的泥料,为什么说是洗澡呢?因外在缸里,陶人么要将陶不断搅拌,然后舀漂在上层的漂浆(因为上层是比较细腻颗粒小的)用筛子过滤,过滤完之后的再换更细的筛子在过滤,如此反复3.4道,已经细腻到像牙膏一样,就放在大缸里醒泥,发酵,等到需要时就可以拿出来完成它们的使命了。
(此节重要提示:为何要过滤如此细,如此大费周折呢?请关注下文。
)
4、揉着泥料
需要他们的时候到了,经过过滤,筛选之后的陶泥,要想成器,必先劳其筋骨,像揉面一样,直到揉到腰酸背痛,手抽经的时候,他就可以开始加工了。
(揉泥,是为了让泥结实有胫骨,也是让泥中不要残留气泡,不然烧出来形成气泡这件作品就会留下遗憾)
5、拉坯造型
揉完之后的泥就可以拉坯了。
这个工艺很普遍就不多费口水,随着建水陶的发展,现在也出现打坯等造型工艺。
6、书画点染
以下这几道工艺要隆重介绍下,这些就是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艺了!当然能获此殊荣,没点本事可不行,上面几幅图展示的工艺流程就是建水陶重要的组成部分--装饰,其为第一道工序书写绘画,建水陶为何如此有魅力有味道,离不开各位书画大师在陶上的笔走龙蛇,笔酣墨饱,入目三分的书画,在建水陶上书画可不是一般的难,充分考验了书画家笔的驾驭能力和章法布局能力,在陶上书写难度有:1生坯陶面是非常光滑的而且是带弧度的光滑,书画家在装饰时候蘸墨多少要拿捏得当因为不像纸会吸墨,并且在书写时笔的走势要跟着陶器的弧度走,时而盘旋时而起伏,这就考验真功夫了,难度2,你能在陶上书写那还不算本事,一位好的装饰大师,不仅考验你的书画功力,更多的是结合陶器本身的器形进行装饰,布局,让整幅书画和陶器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让赏陶之人赏器形,赏装饰,赏古味。
而如今能做到这一步者屈指可数。
7、精雕细刻
装饰之后就是刀客出场,一名出色的刀客必备:稳,准,狠。
刀客日子不好过,不能像书写的那些家伙喝酒吃烧豆腐,一名刀客,心细胆大,刀法流畅,下刀如有神。
如果你不耐心,不细致那么刻穿了的,喝酒那些写的画的线条刻走样的陶器就是你的刀下陶。
8、彩泥填压
这幅图描绘的是我们的陶人们,在经过书画家装饰完,刀客们刻完之后,用泥在细致的填进刀客刻出来的凹槽中,填进去还不完事,还得反复挤压,经过5-6道的压刮,保证了烧后不能出现裂纹。
因为填泥它填的不是原来陶器本身的泥,比如常见的陶器用五色土做的生坯时呈紫红双色,那么填泥就是填不同的如白泥,当然随着建水陶的发展,现在又有了彩填,彩填的话比填单色泥复杂很多,需要填泥着有绘画功底,知道什么地方用什么色,而且彩填必须刻一道填一道,很是费工。
9、精修粗坯
精修就是把多余的拱出来的泥修掉,就像回家休媳妇儿一样不要就不要了。
修坯可是一道技术活,在拉坯完成拉出大体形状后,有一道初修,修成陶人要的器形,修出那股子味儿。
10、自然阴干
这些就是修完之后的陶器,精修之后就让他们休息休息,晒不着太阳,不用受折磨。
可别忘了“居安思危”这句至理名言。
更大的考验在后面。
11、进窑烧制
好陶不怕火炼,经过完全晾干之后,就整齐进入窑炉烧制。
建水陶的烧制温度一般在1000度以上(具体温度还的根据各家配方),8-12个小时。
建水陶泥由于泥料非常细腻,所以缩水率高达20%,导致建水陶造型难度高,烧制容易变形,大器形非常稀少。
很多精品都是过不了这一道关,像以前传统龙窑烧制,成功率不到40%
12、粗制打磨
在精修时还笑的脸,看看你们烧出来的甭样,经过烧制之后出来的建水陶,外面是有一层银灰色,紫红色,带金属质感的火皮,简单理解就像锅巴,这个时候就像赌玉一样,你根本还不能看出它的面貌。
此为建水陶后续工艺磨光的重要道具,它有粗的,细的。
发挥着不可小视的作用。
13、精细抛光
古人云:“宝剑锋从磨砺出”建水陶人云:“好陶也靠磨出来”建水陶之所以光彩照人,亮如镜,就是靠磨,建水陶分为亚光与亮光,传统工艺上再打磨时,陶人们将陶器置于装盘之上,用泥巴固定住,在转盘飞速运转下,双手各执一磨石打磨,由于是用泥巴固定,所以陶器会晃动,这就考验磨工师傅们的手艺了,他们的手要跟着陶器晃动来浮动,而且用力要恰当,轻了磨不出来,重了,啪一声陶瓶要不飞了要不碎了。
再磨的时候,师傅们根据磨的情况,更换不同粗细的磨石,以达到温润细腻。
14、成品欣赏
这些作品为亚光磨工,给人以古朴,
自然,高古的感觉,耐人寻味。
像这件陶瓶就是建水陶亮光的陶瓶,亮光就是在磨工师傅磨成亚光之后,在更换当地河里面的一种鹅卵石经行抛光,同样也是固定在转盘之上,只是磨的道具换了。
很多不了解建水陶,看到亮光的作品,认为了是上了釉的,其实不然,从手感,无釉磨光的紫陶更细腻自然。
这无釉磨光也是建水陶不同于其他陶的一种独特工艺。
正是因为建水陶泥料的细腻,才能让建水陶磨光的时候,抛出这种明亮如镜的光亮。
更多相关建水紫陶资料可以去这里面查找或者欣
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