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历史沿革
朔州
朔州位于山西北部,地处雁门关外,大同以南。
市西、北、南三面环山,中为平地,总面积5737平方公里,人口125万,境内山地与丘陵为总面积的23%,其余为平川。
朔州市境内水资源丰富,地下水储量为2.02亿立方米。
朔州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区,空气干燥,日照丰富,昼夜温差较大,年平均气温6.9℃,无霜期130天,年降水量423毫米。
春季增温较快,夏季降雨较多,秋季天高气爽,是旅游观光的理想之地。
朔州战国时为赵国属地,秦时为马邑县,唐代为朔州,宋时为朔宁府,民国元年改为朔县,八十年代末改为省辖市,朔县改为朔州。
朔州,为历代兵家争战之地。
相传,公元前215年,秦将蒙恬筑马邑城池,置马邑县。
这里,历来是胡汉频繁争夺的边关重镇。
胡人获胜将战场推至雁门关,汉人凭关险守,胡人改退,则遁至大同、阴山,所以历史上有得朔州者得三晋,乃至天下。
历史潮流上,除蒙恬外,杨继业曾守戌雁门关,李自成也曾扎营于朔州。
朔州自古民风强悍,屡出名将。
三国名将张辽、唐代名将尉迟恭、辽代女杰萧太后、清初名将鲍承先,还有隋末名将,农民起义浪潮中的一位杰出人物刘武周。
朔州景点列表:宝宁寺崇福寺丹阳王墓鹅毛口遗址梵王寺墓群广武城广武汉墓群汉墓群华严寺砖塔金沙滩墓群净土寺马邑汉墓群平鲁烈士陵园平朔旅游度假村瑞云寺塔朔州古城王家屏墓峙峪遗址。
朔州
朔州,历史闪光的见证熊国章天高地厚,天玄地黄……天地间有你我在行走。
而他这样说:“黄土远比耀眼的金子更珍贵,金子永远孕育不出土地上的一切,哪怕是一颗最微弱、最卑贱的小草。
”这里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阔、最丰厚的地区。
国内外学者和专家认为,这个半干旱的黄土高原是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十九世纪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曾经说,“历史必须从中华帝国说起,因为根据史书的记载,中国实在是最古老的国家”。
后来的考古发现和历史研究表明,黑格尔的这个说法稍有偏差,因为兴起于河流三角洲的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要比中国为早。
然而除了中国之外,世界范围内所出现的屈指可数的古老文明没有一个直接延续至今。
古老而神秘的黄土,既然能以世所罕见的偏爱覆盖几乎整个山西高原,那么,想必它也能以世所罕见的大气囊括历史写在这里的全部谜底乃至预示。
哲学家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从这个意义上看,我们都在历史中,都是历史的当事人。
那么,让我们不要漠视、淡忘和拒绝历史。
让我们一起走进山西北部、雁门关外的一座城市——旋转、隐现于历史时空中的朔州。
如果说,“有了人,我们就开始有了历史。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那么,朔州这块土地的历史当从“峙峪人”说起,因为早在距今两万八千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他们就在此栖居生息。
(字幕:峙峪遗址位于今朔州市朔城区下团堡乡峙峪村)那时候他们主要靠猎取野马等草原动物为生,所以史称“猎马人”。
峙峪遗址中出土的一枚石镞,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箭头。
这说明“峙峪人”已经发明了弓箭。
距今约六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也在朔州一带发现了数处。
“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恩格斯把国家的诞生看作是文明时代的开始。
《诗·商颂·长发》中说,“禹敷下土方”。
诗中“禹”指的是夏禹,“敷”是扩大疆土的意思,“土方”从甲骨卜辞中推测,在商王国的西北方向,大致在今山西北部至河套一带。
现朔州一带在夏商时期当属土方。
有人考证土方就是夏后氏居住的地方。
朔州古迹简介
朔州古迹简介【引言】朔州,位于我国山西省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的城市。
自古以来,朔州就是北方民族融合的重要地区,多种文化在此交融,留下了众多珍贵的古迹。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寻这片土地上的瑰宝。
【朔州历史背景】朔州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边疆重镇。
自春秋战国时期以来,这里就是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争夺的重要地区。
汉、魏、晋、南北朝、隋、唐等历代都在此设置郡、县治所。
悠久的历史为朔州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朔州主要古迹介绍】1.长城遗址:朔州段长城是明长城的一段,全长约100公里。
这段长城依山傍水,地势险要,是古代边疆防御的重要设施。
如今,长城遗址已成为游客观赏历史风貌的好去处。
2.峙峪古文化遗址:位于朔州市朔城区峙峪村,距今约10000年,是朔州地区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遗址内有丰富的陶器、石器、骨器等文物,反映了当时居民的生活习俗和技艺水平。
3.右玉古城:右玉古城位于朔州市右玉县,始建于唐代,是古代朔州的重要治所。
古城遗址保存完好,城墙、城门、街道、民居等遗址清晰可见,仿佛让人穿越时空,回到了千年前。
4.怀仁旺火庙:位于朔州市怀仁县,始建于明代,是朔州地区最具代表性的火神庙。
庙内供奉火神、关羽、岳飞等神祇,反映了古代民间信仰。
如今的旺火庙会成为当地重要的民俗活动场所。
【朔州古迹保护与传承】朔州政府高度重视古迹保护工作,加大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投入力度。
同时,通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传承工作,让朔州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延续。
【结语】朔州,一座历史与现代交融的城市,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朔州的变化和发展的心得
朔州的变化和发展的心得朔州设市虽较大同、阳泉、长治、晋城晚点,但朔州历史可不晚,文化也比其它有的地市更多元和丰厚一些。
这主要是因为朔州早在历史上的秦汉时期就曾设置过雁门郡、代郡、朔平府等重要郡治。
在秦汉魏晋之前,朔州的历史地位、军事战略要冲位置很长时期比大同还高,还重要。
这是因为三点:第一,地理上讲,朔州地处中原农业文明与塞北游牧两大文明交接地带的分界段,具有独著特色的边塞军事文化和战略地位。
也就是说这儿是中华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的交错地带,由此产生了及其重要的独著特色的内外长城边塞军事文化、马邑文化、生态文化等。
朔州内长城上有依凭天然险要地势修筑的,号称九边尊塞第一关的雁门关,它与宁武关、偏头关合称外三关;外长城上有著名的出塞西口:参合口(秦汉)、狼牙关(北宋)、杀虎口(明清)。
历史上,朔州位于司马迁《史记》中所将的“龙门——碣石农牧分界线带上”,北方少数民族楼烦、林胡,匈奴的活动,一直主要在阴山脚下到雁门关一带。
如果北部少数民族一旦占领朔州,越过雁门关,便可南下饮马中原,威胁山西乃至全国,那中原王朝的统治就危险了。
所以历代中原王朝许多著名将领如李牧、杨业等都在镇守西口、雁门关。
过雁门关,经今天朔州地区,出杀虎口,既是中原防守北部少数民族进犯的军事重镇,又是南北通商要道。
历史上,朔州的确是京都藩屏、中原门户、全晋巨防,历来为世人关注、兵家必争。
第二,人文来讲,朔州是中国境内胡汉两大民族长期以来既征战、冲突、碰撞,又通婚、交流、互市、民族融合的大舞台。
由此形成了尚武、豪爽、奔放、团结,爱护家园的长城文化、门神文化、西口文化等。
胡服骑射、马邑之谋、南匈奴汉化、尉迟恭、麻家将、日进斗金的西口古道杀虎口关,民族英雄李林等事件都发生在这一代。
第三,生态景观方面,两大文明、两大民族的时战时和的交流互动,形成朔州独特的体量大、存量多、风光美、雄奇险秀的内外两道长城边塞自然风光和苍凉壮美的军事烽堡景观文化。
朔州的历史和传说故事
朔州的历史和传说故事
朔州作为山西省的一个地级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说故事。
在长久的岁月中,这片土地见证了许多历史事件和传说。
以下是一些关于朔州历史和传说的故事。
1. 朔州的历史源远流长。
据史书记载,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夏朝时期,朔州地区就有人类居住。
随着时间的推移,朔州渐渐形成了一个繁荣的城市,成为边疆重镇和经济中心。
2. 朔州曾是北魏的都城。
在公元4世纪的时候,北魏的皇帝迁都到了朔州,使得这座城市的地位更加崇高。
在隋唐时期,朔州也曾经是边塞重镇,担负着保卫国境安全的重要使命。
3. 朔州的传说故事有很多。
其中之一是“花木兰传说”。
相传,在南北朝时期,有一位叫花木兰的女子代替父亲从军,经历了许多艰辛的战斗和考验,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个故事不仅反映了朔州人民的勇敢和坚韧,也成为中国民间故事的经典之一。
4. 另一个传说是关于“白狼故事”。
相传,在古代,朔州周边部落经常受到狼群的袭击,导致人民生活困苦。
后来,一位英雄出现了,他叫白狼,他率领人民与狼群进行激烈的斗争,并最终将狼群全部消灭,令人民重新恢复了安宁和幸福。
5. 此外,朔州还有许多历史名人。
其中最著名的是明代文学家辛弃疾。
辛弃疾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诗歌才华和爱国热情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上只是朔州历史和传说故事的一小部分,这里还有更多有趣的故事等待着探索。
朔州介绍-朔州简介PPT(经典版)
怀仁羊杂
相传起源于北宋年间,杨六郎率军在金沙滩与 辽将韩昌决战已半月有余,但是主管押运粮草 的奸贼潘仁美从中作梗,人马供养陷入断粮断 菜的危机。万般无奈之时,烧火丫头杨排风心 机一动,火头军把原来那些概不食用,早已丢 弃在山沟荒野的羊肝、羊心、羊肠、羊肺、羊 肚儿等捡了回来,用水洗净后,将其剁成碎块, 连同仅存的一些山药粉条,一并放在一个大锅 里加上盐用水煮。
应县凉粉
用马铃薯淀粉制成的。在当地非常喜欢吃,在 街头摆摊叫卖的四季不绝。每到夏日,凉粉摊 尤多,这边的凉粉风味独特,而且到出售前, 都是一直浸泡在凉水里。吃的时候在加盐、酱 油、辣椒、醋、香油、味精、芥末、葱等佐料, 非常好吃。
炒兔头
当地的传统美食,相传起源于宋朝,距今已有 800多年的历史。是把卤的半熟的兔头从中间 切开成两半,然后用辣椒油炒,在放入辣椒粉, 花椒,青椒,油炸花生,孜然等很多香料,制 成的兔头香辣可口。
3、旅游景点
南公园
平鲁南山文昌塔文化公园又称南山公园,分为 文昌塔区、战国秦汉墓遗址保护区、石碑及出 土文物保护展览区、四季植物公园区。
3、旅游景点
梵王寺
梵王寺墓群位于朔州市朔城区西南25公里处的 梵王寺乡梵王寺村附近3公里以内范围。与楼 烦故城紧密相关,生活在这里的汉代先民一定 给我们留下许多难以估计的宝贵资料,有待于 将来的发掘和研究。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
城市概况
2、城市概况
朔州城市概况
别 名:朔、马邑;下辖地区:2区、3县、1市;面 积:1.07万平方公里;人 口:177.6万; 地区生产总值:980.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55316元。
2、城市概况
朔州
位于中国山西省北部,桑干河上游,西北毗邻内蒙 古自治区,南扼雁门关隘,地貌轮廓总体上是北、 西、南三面环山,山势较高,中间是桑乾河域冲积 平原,相对较低,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朔州
应县木塔
峙峪旧石器遗址
1963年,考古工作者在大同盆地西南角朔州的峙峪村发现了
旧石器晚期文化遗址。据C14同位素年代测定,峙峪遗址的 绝对年代距今约2.8万年。峙峪遗址的出土文物非常丰富, 石制品约15万件,还出现了比较进步的间接打制产品,如扇 形石核和小石叶。同时,这些石器标志着典型细石器雏形和 复合工具的诞生。山西旧石器晚期后一阶段文化,是中国最 具代表的几个细石器文化之一。它是由近20个地点构成的遗 址群,散布于中条山主峰历山东麓的山间盆地边缘。因沁水 县下川附近发现最为丰富,被命名为“下川文化”。据C14 年代测定,距今约23000~16000年。
路丁茶
山西路丁茶的发起地以及路丁茶的领军品牌赵氏路丁牌 发起于朔州。赵氏路丁茶第六届国际茶叶博览会获奖产 品,同时是中央及中直机关采购中心审核通过产品。在 中国高血压及茶叶领域有一定的影响力。为朔州在国际 及国内高血压治疗及茶文化争得不少荣誉 。
特产
朔州黄酒 初创期:西汉时期。 原料:黄米、白酒、曲。 工艺:以朔州黄酒为酒基,以本地白酒为原料,加曲
进行糖化,然后经压榨后,过滤去渣质即成。 特点:入口甜润滑软,味道香醇浓郁,酒精含量低。 功用:富含各种维生素和氨基酸,具有养生活血之功, 特别适合妇女、老人饮用。 沙棘汁 以平鲁和右玉的沙棘汁最为出名,已和著名品牌汇源 果汁合作,批量生产
历史人物
班婕妤:西汉女诗人。 张辽:三国名将。 尉迟恭:唐初大将。 斛律金:北朝名将。 斛律光:北齐大臣,斛律金子。 周德威:后唐名将。 刘武周:隋末将领。 李存勖:五代时后唐皇帝,应县人,与李世民同称为“太原公子”。 李檀:后唐庄宗,治国有为,号称“小康年景”(现小康二字源于此处),应县人。 安重诲:后唐大臣,应县人。 鲍承先:清初大将,官至宰相,现北京鲍家街即其府第,应县鲍氏即其后裔。 师翱:明朝铳器专家。 萧绰:小字燕燕,即女中豪杰萧太后,应县人。 王家屏:明朝大臣,万历帝王师,与名相张居正齐名,山阴人。 麻贵:明朝抗倭将领,右玉人。 李林:抗日民族女英雄、华侨,牺牲于平鲁。 王庚荣:(1841-1895)字向甫,号春舫、午樵,山西朔州人。光绪2年榜眼,授编修, 升御史。工诗文。 教育
我的家乡--朔州
祈福五台山
在 山 西 五 台 山 祈 福 朝 拜
寻 找 心 灵 的 安 逸
朔州我的家乡
朱丽 连二 四号
地理位置
朔州市位于山西省北部, 东邻北岳,西望黄河,北抵塞 外,南扼雁门,自古为兵家必 争之地。物产丰富,人杰地灵。 朔州有山有水,是 比较理想的人类活动区域,已 发掘的峙峪人遗址和鹅毛口遗 址表明:早在2.8万年以前, 朔州的先民就在这里生息、繁 衍。沧海桑田,在这方热土孕 育、产生了一批杰出的人物, 三国时张辽,唐代尉迟恭,明 代王家屏、麻贵,民国刘懋赏、 曹汝谦等等
汉墓
朔州汉墓位于朔州城北5 公里的平朔露天煤炭公司行 政生活区一带,是1983年发 掘的,共有1500多个墓葬, 出土文物15000多件,是全 国最大的汉墓群。著名的有 广武汉墓群、广邑汉墓群等。 这些汉墓群有大有小, 高者十五米左右,低者三四 米左右。从这些陵墓的大小、 高低、深浅、规模等都可以 看出死者生前的官职大小。 墓内出土文物非常丰富,均 为死者生前的生活实用物品, 包括各类陶器、炊具、酒具、 钱币、铜器、铁器、玉器、 漆器、铅器、木器等。
特色食品
历史文化
净土寺位于应县东隅, 俗称北寺。据清代《应州志》 载,净土寺于金代天会二年 (公元1124年)僧善祥奉敕 创造,距今已有870多年的 历史。 该寺的主殿为大雄宝殿, 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重 建,为金代原物,长15米, 宽12米,平面略成方形,是 典型的金代建筑。殿内有清 代壁画,构图和技法具民间 传统画风,确实是不可多得 的珍品,充分反映了我国古 代劳动人民在雕刻方面的高 超技术。
佛宫寺释迦塔
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 西应县城内西佛宫寺内,俗 称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 (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 (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是 我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 塔式建筑,也是唯一一座木结 构楼阁式塔,为全国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
山西朔州简介
山西朔州简介山西朔州,位于中国北方,是山西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
它地处太行山脉的东麓,北临内蒙古,南接河南,东与河北接壤,是中原与北方的交通要道。
朔州市总面积为5,654平方公里,下辖5个县区,总人口约为350万。
历史沿革朔州历史悠久,早在商代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
周代时期,朔州是晋国的南疆,后来随着历史的变迁,先后成为齐、燕、赵、秦、汉、北魏、东魏、北齐、隋、唐、辽、金、元、明、清等多个王朝的辖区。
近现代,朔州成为了中国革命的重要战场,为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地理环境朔州地处太行山脉东麓,地势南高北低,南部山地占比较大,北部为平原。
全市有黄河、娄山河等多条河流贯穿而过,水资源丰富。
气候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秋短暂,冬季漫长,夏季炎热。
经济发展朔州市是山西省的重点发展区域之一,也是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
近年来,朔州市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产业,推进城市化进程,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目前,朔州市的主要经济产业包括能源化工、冶金、机械制造、纺织、食品加工等,其中能源化工和冶金产业是朔州市的优势产业。
此外,朔州市还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娄山关、晋祠、九龙壁等,旅游业也是朔州市的重要产业之一。
文化底蕴朔州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朔州民俗文化,如山西梆子、朔州大鼓等;你也可以深入了解到朔州的历史文化,如娄山关、晋祠、九龙壁等历史文化名胜。
此外,朔州还是山西省的文化中心之一,文化事业发达,有多所高等院校和文化机构。
总结朔州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城市,它的经济发展前景广阔,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
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北方人民的豪迈和热情,了解到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朔州市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朔州市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植物资源
动物资源 矿产资源
朔州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7.9亿立方米。其中,河川径流量4.68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7.03亿立方米, 河川径流量与地下水资源的重复计算量3.82亿立方米。全市加入境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8.74亿立方米。平水年 (P=50%)时为8.64亿立方米,中等干旱年(P=75%)时为8亿立方米,特殊干旱年(P=95%)时为7.12亿立方米。 全市水资源总量占全省水资源总量138.1亿立方米的5.7%。按1993年人口126.04万人计算,人均水资源量为627 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2600立方米的24.1%,但略高于全省490立方米的平均水平。以全市河川径流量水平衡量, 全市人均拥有量370立方米,低于全省人均375立方米的平均水平。全市亩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127立方米,比全 省亩均占有量240立方米还少113立方米。人均占有量较高的是平鲁区和右玉县,水资源总量是全市的36.7%,但 利用率低。亩均占有量较高的是山阴、应县,而怀仁人均、亩均都为最低,水资源严重短缺。
朔州市位于山西省的北部,东经111°53′—113°34′,北纬39°5′—40°17′,地处大同盆地西南端, 南临忻州市,北接大同市,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东西宽约145千米,南北长约为133千米 ,位于黄土高原, 夹内外长城之间,处晋陕蒙三省交界地带,南至太原市200千米,北距大同市129千米,呼和浩特市230千米,东 到北京市502千米 ,总面积1.06万平方千米。
朔州市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根据山西气候区划方案,属晋北温带寒冷半干旱气候区。主要特征是四季分 明。春季雨雪少,风沙大,蒸发量大,经常出现干旱天气;夏季雨量集中,间有大雨、暴雨、冰雹等;秋季雨水 少,早晚凉爽,中午炎热;冬季风多雪少,气候寒冷。朔州境内气温水平分布的规律是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年平 均气温一般为3.6℃至7.3℃左右。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为-14.9℃至-9.4℃。全年日照时数为2600小时至3100 小时,年日照率为63%至65%。
我的家乡朔州
李存勖:五代时后唐皇帝,应县 人,与 李世民同称为 “太原公子”。
班婕妤
班婕妤(公元前48年—2年) ,西汉女辞赋家,是中国文学史 上以辞赋见长的女作家之一。祖 籍楼烦(今山西朔县宁武附近) 人,是汉成帝的妃子,善诗赋, 有美德。初为少使,立为婕妤。 《汉书· 外戚传》中有她的传记。 她的作品很多,但大部分已佚失 。现存作品仅三篇,即《自伤赋 》、《捣素赋》和一首五言诗《 怨歌行》(亦称《团扇歌》)。
应县木塔
杀虎关古称参合口。 明朝为了抵御蒙古 瓦刺南侵,多次从 此口出兵征战,故 而起名“杀胡口”。
崇福寺
寺内,金代建筑、塑像、壁画保存完好, 是一座历史价值较高的古代寺庙。
朔州的历史名人:
班婕妤:西汉女诗人。 张辽:三国名将。 尉迟恭:唐初大将。 斛律金:北朝名将。 斛律光:北齐大臣,斛律金子。 周德威:后唐名将。 刘武周:隋末将领。
朔州的地理环境:
朔州市位于山西省西北部,东经1111 ° 53'~113°34', 年平均气温一般为3.6℃~7.3℃左右。 月份最冷,平 北纬 39°05'~40°17'的内外长城之间,西北毗邻内蒙古 均气温为一14.9℃~一9.4℃,极端最低气温一 自治区,南扼忻州市雁门关隘,北距古城大同 129公里, 40.4℃(1971年1月21日)。从3月到5月,每个月气温平 南至省府太原 200公里,东到首都北京 502公里。 均升高8℃左右。 7月份为最热,平均气温为19.4℃~ 22.3℃,最高气温可达38.3℃(1961年6月10日)。
朔州油炸糕:
山阴特产油炸糕,皮脆里 嫩,绵软可口。雁北一带 盛产黍子,胡麻油产量也 很高,所以,炸油糕是朔 州和大同一带群众非常喜 爱的传统食品。逢年过节、 招待客人,以炸油糕为上 等食品。这里的油炸糕面 软、油香,炸出来的油糕 皮脆里嫩,绵软可口。并 且配以精致的豆馅、土豆 馅、韭菜、肉馅,更有风 味。
朔州介绍-朔州简介PPT(经典版)
2
城市概况
2、城市概况
朔州城市概况
别 名:朔、马邑;下辖地区:2区、3县、1市;面 积:1.07万平方公里;人 口:177.6万; 地区生产总值:980.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55316元。
2、城市概况
朔州
位于中国山西省北部,桑干河上游,西北毗邻内蒙 古自治区,南扼雁门关隘,地貌轮廓总体上是北、 西、南三面环山,山势较高,中间是桑乾河域冲积 平原,相对较低,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3、旅游景点
金沙植物园
金沙植物园位于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西南方向, 距市区约五公里,交通便利,风景优美,是市 民休闲游玩的必选之地。
4
美食文化
右玉熏鸡
主要原料是右玉边鸡。右玉边鸡是国内著名的 优良鸡种之一,这种鸡,生长快,肉质极其鲜 美。用右玉边鸡做成的熏鸡色泽红艳,肉质细 嫩,味道十分鲜美,而且易于保存,一般在夏 季也可存放一周至十天不变质。
3
旅游景点
3、旅游景点
释迦塔
释迦塔全称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 县城西北佛宫寺内,俗称应县木塔。是中国现 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全国重点文 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景区。 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 界三大奇塔”。
3、旅游景点
崇福寺
位于山西朔州市朔城区旧城内东街北侧。是一 处规模宏敞,殿阁群居的古寺庙。崇福寺坐北 朝南,外观古朴、庄严,门前雄狮端坐,到辽 代,寺被改为林太师府衙,后又改为寺庙,取 名林衙寺。金代天德二年,金朝海陵王完颜亮 题额“崇福禅寺”一直至今。
朔州城市介绍
历
史
文
化
名
城
姓名:
日期:
目录/contents
1 历史渊源 2 城市概况 3 旅游景点 4 美食文化
古风遗韵 大美朔城
战争年代 ,也仍然是北 方游牧 民族 与中原 农耕 民族贸易往来 的纽 带 ,为边贸 的繁荣
作 出 了重 要 贡 献 。汉 初 ,汉 族 人 与 匈 奴 人 在 长 城脚 下 边 境 关 市 贸 易 ,用 黄 金 、丝 织
灵 哉 一 方 土 ,独 厚 马文 化 。前2 1 5 年, 秦始皇派大将 蒙恬率大军3 0 万北击 匈奴 。
人 的 互 市 地 点 就设 在 马 邑 。有 位 突 厥 谋 臣 史 蜀 胡悉 听 隋官员说 “ 天子 大 出珍物 ,今 在
称 ,也是我 国第 一个 以马命 名的城 邑。马
邑 城 就 是 现 今 包 括 古 城 墙 在 内 的 朔 州 老
城。
从 马 邑 建 成 之 日起 ,养 马 、驯 马 、驭 马 、市 马 … … 就 成 为 马 邑政 治 、经 济 、军
次 战 争 , 中原 农 耕 文化 与 北 方 游 牧 文 化 在 这 里 强 烈 碰 撞 。马 邑 之 战 马 则 成 为 冲锋 陷
阵、驰骋疆场 的勇猛 “ 战士”。
马 邑 ,因其 特 殊 的 地 理 位 置 , 即使 在
生工 于辞 赋 ,现存 《 自悼赋 》 《 怨歌行 》 《 捣素赋 》。
县域 史话 鬟
古 风 遗 韵
大 美 朔 城
◇ 边 云 芳
一
方水土养 一方人 ,一方人 文肇创一
方 文化 。 朔 州 市 朔 城 区 ,位 于 山西 省 北 部 ,雁
门关外 ,境域北起 黑驼 山与平鲁 交界 ,南 至 紫金 山与宁武 、代县 、原平相 邻 ,东 到 东榆林 与 山阴接 壤 ,西至 兰家窑与神池 毗 邻 。左雁 门而右偏 关 ,咽喉蒙 晋 ;襟长城 而带桑干 ,肩背燕幽。
朔州近现代家乡史
• 朔县大屠杀:937 年9月13日,日军 侵占大同,9月14 日又侵占怀仁。9月 28日,日军从岱岳 和井坪两路进犯朔县 城,朔县守城军民奋 起抵抗,终因力量悬 殊,县城沦陷,县长 郭同仁守土捐躯。日 军屠城三日,杀害无 辜百姓四千余人,制 造了骇人听闻的 “九·二八”屠城惨 案。
现代史
• 行政区划的变革: 解放后朔州归属察 哈尔省,后历经山 西省雁北专区、晋 北专区等。1989年 建立朔州市,管辖 朔城区,山阴县, 平鲁区。1993年雁 北地区撤销,其所 管辖的右玉县,怀 仁县和应县划归朔 州。
1988年开工,1991年建厂 山西省乃至华北地区第一 座单机容量最大的火力发 电厂,是山西电网和京津唐 电网的主力发电厂之一, 设计总装机容量为20 尉迟恭
张辽
旅游景点
应县木塔:建 于建于辽清宁 二年(公元 1056年),金 明昌六年(公 元1195年)增 修完毕。它是 我国现存最古 老最高大的纯 木结构楼阁式 建筑,是我国 古建筑中的瑰 宝,世界木结 构建筑的典范。
欣赏
像北欧一样美丽的地方
————山西朔州
总体概述
• 朔州(史称马邑),位于 中国山西省西北部,桑干 河上游,是1989年经国务 院批准设立的省辖地级市。 总面积1.07万平方公里, 总人口171.48万。是中国 新型的以煤电为主导的能 源重化工基地、一座正在 崛起的北方生态园林工业 城市、中国农区最大的奶 源基地和北方重要的日用 陶瓷生产基地。
• 汉墓群:汉代抗击匈奴,双方曾多次对朔州(马邑)进行争 夺,朔州广武就有当年埋葬牺牲将士的汉墓群
近代史
• 农民起义:光绪四年(18 78)正月初九,早有准 备的朔州大涂皋农民熊六 (名振德)正式起义,设 官分职,招兵买马,出击 阳方口把总衙门,打散官 兵,轰动附近州县,农历 二月义军壮大到3000 多人。清廷派驻岱岳的都 司葛清泰率兵在朔知州姚 官澄的协助下,分兵两路 进剿白泉村,熊六率众奋 力抵抗,从黎明激战到当 天下午,义军惨遭失败, 熊六被俘,英勇就义。
山西史地:朔州所辖六区县名称来历一览
山西史地:朔州所辖六区县名称来历一览朔州古称“马邑”,在历史上自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开边以来,一直是桑干河上游盆地,与大同、应县、蔚县、宣化(张家口)并重的军事重镇,它们共同构成了晋、燕两地北部与塞北草原相接处的要冲型据点,构成了汉长城与明长城以内的重要防线。
山西省朔州市所辖区县市地理位置示意图朔州作为一个地级市始于1989年,1993年形成如今的规模,自2018年行政区划调整以来,现在下辖【朔城区】、【平鲁区】、【应县】、【山阴县】、【右玉县】、【怀仁市】,一个县级市、两个市辖区、三个县,共计六个区县级行政区。
那么,朔州所辖“一市二区三县”的名称究竟有怎样的渊源呢?且看寒鲲为您一一道来:全国行政区划信息查询平台显示的山西省朔州市行政区划图朔城区:北方之城【朔城区】是朔州市政府所在地,它作为一个区县级城区,在历史上先后经历过马邑县(秦汉魏晋)、招远县(北齐北周)、鄯阳县(隋唐辽金元)、马邑县(明清)、朔县(1912-1989)等五个曾用名。
1989年朔州正式从雁北地区单另划出成为地级市,由于地级市层级已经被叫做朔州了,区县级的【朔县】也便改名为【朔城区】,从渊源上讲,【朔城】之名是受到【朔州】之名影响的。
朔州市博物馆(寒鲲拍摄)【朔】字本身有【北方】之义,【朔州】、【朔县】、【朔城】从含义上讲便是【北方之地】的含义。
我们在诗词里,尤其是边塞诗里,常常见到【朔气】、【朔风】、【朔方】之词语,便是【北风】、【北方】之义。
朔州崇福寺弥陀殿(寒鲲拍摄)应用在地名上的【朔】,最早的一个要数【朔方郡】,【朔方郡】是公元前127年卫青、李息率军攻取河套平原后,汉武帝在今日的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的磴口、乌拉特、巴彦淖尔、五原一带设置的郡级政区,这一带在地理上如今被称为【后套】,与呼和浩特、包头所在的【前套】相对。
由于这一地区刚好位于汉帝国京兆长安的正北方,所以被取名为【朔方】。
【朔方】后来在北魏时期演化为【朔州】,是北魏政权在从旧都盛乐迁都平城后,在盛乐设置的【州级政区】,此时的【朔州】州城也即盛乐古城,在今日的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土城子一带。
朔州的历史
朔州的历史石器时代从朔州市峙峪、边耀、鹅毛口古遗址证明,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28000年)秦朝时的朔州(当时名曰雁门郡) ,就有人类在此生息。
春秋战国春秋以前,这里为少数民族北狄所居。
战国时,归入赵国的版图。
秦汉时期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边帅蒙恬在此筑城名马邑,置马邑县,归雁门郡管辖。
朔州西汉时,置马邑县(今朔城区)、中陵县(今平鲁区)、剧阳(今应县)、阴馆(今朔城区东南)、汪陶(今山阴县)、埒县(朔城区南)、楼烦(今朔城区西南)、善无(今右玉县),仍归雁门郡管辖。
东汉时,雁门郡移治阴馆县。
东汉末大乱,人民逃亡,大部分县撤废。
魏晋南北朝西晋时,将峪岭(今雁门关)以北各县民撤往岭南,地归代王拓跋猗卢。
北魏时属畿内陆,置桑乾郡(今山阴东)、繁峙郡(今应县东)、马邑郡。
隋朝时的朔州(当时名曰马邑郡) 北齐天保六年(555),将朔州治从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迁到马邑西南。
北齐天保八年(557)改马邑县为招远县,为朔州治,此为朔州名之始。
北周升朔州为总管府。
隋唐五代隋废总管府,改为马邑郡,辖鄯阳(原朔县)、开阳(朔城区南部)、神武(山阴、应县境)。
唐武德四年(621),改马邑为朔州。
唐天宝元年(742),又改朔州为马邑郡。
唐初,在马邑郡置大同军节度。
会昌三年(843),改为大同都团练使,领云(今大同)、蔚(今河北蔚县)、朔(今马邑)三州。
咸通九年(868),重置大同节度使,移治云州(今大同市)。
五代时,在唐明宗出生地金城置应州,又分朔州置寰州(今朔城区西影市寺林东)。
后晋天福元年(936),朔州、寰州、应州割让给契丹。
宋辽金元辽时,朔州为顺义军节度,应州为彰国军节度,统属西京道。
唐朝时的朔州金仍之。
元隶山西道大同路。
明清时期明时,朔州隶大同府,辖马邑县,应州辖山阴县。
清沿明制。
雍正三年(1725)置朔平府(治右玉),辖右玉县、左云县、平鲁县、宁远厅和朔州及马邑县。
怀仁、应州与山阴同隶大同府。
朔州教招试题及答案
朔州教招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选项是朔州的别称?A. 朔方B. 朔阳C. 朔州D. 朔县答案:A2. 朔州位于中国的哪个省份?A. 山西省B. 河北省C. 陕西省D. 甘肃省答案:A3. 朔州的气候类型是什么?A. 温带季风气候B. 亚热带季风气候C. 热带雨林气候D. 寒带气候答案:A4. 朔州的著名景点有以下哪个?A. 云冈石窟B. 五台山C. 平遥古城D. 壶口瀑布答案:A5. 朔州的市花是什么?A. 牡丹B. 月季C. 菊花D. 芍药答案:B6. 以下哪个朝代在朔州设立了郡?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答案:A7. 朔州的市树是什么?A. 松树B. 柳树C. 杨树D. 槐树答案:C8. 朔州的市鸟是什么?A. 燕子B. 麻雀C. 杜鹃D. 鸽子答案:A9. 朔州的面积大约是多少?A. 1万平方公里B. 2万平方公里C. 3万平方公里D. 4万平方公里答案:B10. 朔州的人口数量大约是多少?A. 100万B. 200万C. 300万D. 400万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是朔州的特产?A. 朔州苹果B. 朔州红枣C. 朔州核桃D. 朔州小米答案:ABCD2. 朔州的矿产资源包括以下哪些?A. 煤炭B. 铁矿C. 铜矿D. 铝矿答案:AB3. 朔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哪些?A. 朔州剪纸B. 朔州皮影戏C. 朔州泥塑D. 朔州刺绣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朔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答案:正确2. 朔州是山西省的省会城市。
答案:错误3. 朔州的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答案:错误4. 朔州的市花是牡丹。
答案:正确5. 朔州的市树是杨树。
答案:正确6. 朔州的市鸟是燕子。
答案:正确7. 朔州的面积大约是2万平方公里。
答案:正确8. 朔州的人口数量大约是200万。
答案:正确9. 朔州的矿产资源不包括煤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朔州历史沿革高海引子朔州市于1989年元月一日正式建立,初为二区(朔城区、平鲁区)、一县(山阴),后又于1993年7月10日增怀仁、应县、右玉三县,成为二区、四县。
全市的地理坐标为东经111°53′29″—113°33′51″,北纬39°05′07″—40°17′53″,海拔高度在1003—2148米之间,相对高差1145米,东西宽144.4公里,南北长133公里,总面积1.07万平方公里。
市政府所在地东距北京502公里,南距太原220公里,北距大同129公里。
朔州市尽管是新建的,但它是我们伟大祖国的一座历史名城,其地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的西南端,处于内外长城之间。
朔州旧志云:朔州遥控长城,外连大漠,背居延而面燕京,右偏关而左雁门,南峙宁武,居三关之中。
襟山带水,四塞为固,古墩野戍,回环盘护,固西北一大扼塞也。
正如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所谓:“西距洪河,北临广漠,壮雁门之藩卫,为云中之唇齿,屹然北峙,全晋之巨防也。
”朔州确系三晋门户,为兵家必争之地。
现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悠久的历史文化,得天独厚的地下宝藏,日新月异的发展进程,成为一座光辉灿烂而又驰名中外的新兴能源城市。
这座新兴的能源城市,是怎样由古马邑、古朔州演变过来的,许多人很想熟知。
特别是对秦马邑、唐马邑、今马邑的区别,古朔州和今朔州的不同,马邑和朔州的关系,朔平府和朔州的关系以及平虏与平鲁、应州与金城、河阴与山阴、右卫与右玉的关系、怀仁的由来等问题,人们尽管经常谈论,但很难确认和说准。
更加历朝以来朔之为县、为州、为郡、为府、为道、为军、为卫等,有即其地而改其名者,有仍其名而迁其地者,徙割既殊,称名亦异,闻见莫据,徵信实难。
然郡县之设,有时而更,山川之形,千古不易。
现据已知的有关这方面的资料,尽量探古溯源,将其历史沿革情况和人们所谈论的众多疑难问题,粗浅地加以诠释。
史前时代朔州市地处大同盆地西南端。
据《泥河湾研究论文选编》介绍,大同盆地是一个大型的山间构造断陷盆地,它形成在中新世(2500万年前至1200万年前)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时期。
考古学家卫奇、张畅耕、解廷琦证实,大约二、三百万年以前,人类在地球上还处于孕育时期,当时的大同盆地是一片碧波荡漾的内陆湖。
那时候,这里气候温暖,雨量充沛,野马、披毛犀、大角鹿在这里追逐奔驰,多刺鱼、鲤鱼在湖中自由嬉戏。
在湖边山区是茂盛的森林,森林间隙是绿茵茵的草地。
大约到了约十万年前,生活在今阳高县许家窑附近的“许家窑”人,因大同湖水位猛烈上涨,许家窑人的住地被湖水淹没了,他们不得不逃往别处谋生。
后来湖水沉积物就慢慢地把许家窑人遗留下的家当覆盖起来,气候也变得干冷。
从沉积物的分布来看,大同湖在大同盆地中曾经有过多次变化,这与地壳运动造成的湖盆升降以及气候变迁有关。
到了大约数万年前,大同湖底的下沉似乎已经减弱,这个内陆湖最后在今河北省阳原县东端的石匣口被切割开,湖水泄尽,湖底露出水面,盆地出现了,桑干河从中蜿蜒流过。
许家窑人被迫离开自己的家园后,到哪里去了呢?考古工作者在朔城区峙峪村北黑驼山东麓,发现了“峙峪人”。
这很可能是“许家窑人”的后代,也是迄今所知朔州最早的人类。
经考证,峙峪人生活在距今28000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
当时这里的山上森林茂密,丘陵灌木丛生,附近地肥水足,地上植物丰富,动物很多,河中游鱼万千。
在这样的环境里,峙峪人主要靠猎取野马为生,所以被科学家称为“黑驼山下猎马人”。
峙峪遗址中出土的石器细小、精致,已具有原始细石器的面貌,在出土物中除发现一块人类枕骨和细小石器外,还发现一枚石镞,这说明峙峪人发明了人类前所未有的弓箭。
还发现了磨制的钻孔装饰品以及兽骨片上刻有清晰的直道,作为表示数量的符号,可见峙峪人不但有了数量的概念,而且有了艺术的雏形。
考古学家认为细小石器的代表遗址是周口店第1地点的北京人遗址和山西朔州的峙峪遗址,称为“周口店第1地点—峙峪系”或称“北京人文化—峙峪人文化”。
山西阳高的许家窑文化是北京人文化向峙峪人文化的过渡环节,对发展细小石器文化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而峙峪文化是华北地区典型的细石器文化的直接先导。
新石器时代的遗址,朔州各区县都有发现,比较突出的有怀仁鹅毛口文化遗址。
此遗址是在我国华北地区首次发现的一处大型的石器制造场。
它是1963年发现的,与内蒙古大窑、广东的西樵山,合称我国古代史前时期三大石器制造场,属新石器制造场遗址。
据考证,那时的“鹅毛口人”刚进入新石器时代,已经从事农业生产并驯养家畜,是母系氏族社会了,距今近万年。
1968年文物普查时发现的应县边耀新石器文化遗址,地表遗物相当丰富,有磨制石斧,有以夹灰陶为主、泥沙灰陶为次的素面陶片,还有少量泥质黑陶,偶尔还有红陶等。
另外,在朔城区小平易乡赵家口村南,窑子头乡丰裕村东南和神头乡司马泊一带发现了石斧、石铲、石环和有绳纹、几何纹的陶片;在平鲁区的西水界、向阳堡、平鲁城和山阴县的岱岳镇等地,也发现了骨具、彩陶等仰韶文化遗址。
在右玉县的牛心乡消息屯村西,破虎堡乡庄窝村东梁也发现有新石器时代遗址。
经考证,早在6000多年前,朔州一带就有了从事农业生产的居民点。
夏·商朔州旧志记载,“唐尧都平阳(今临汾),分天下为九州,地属冀,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地在冀北,因名朔幽”,“虞舜都蒲坂(永济西蒲州老城),肇十有二州,置牧,命禹治水始冀,以冀广,析为并、幽、营三州,地介并幽”,“夏禹都安邑(今安邑县),复并天下为九州,地仍属冀”,“商汤都亳,因夏九州,封同姓于代,地在代西,属冀”。
现在,史学界认为九州之说是地理概念,并非行政区划,也无可信的依据,它是战国以后学者们的一种设想,所以,我们只可参考。
《史记》有黄帝“北逐荤粥(薰鬻)”之说,《墨子》有尧“北教乎八狄”的记载,说明早在古史传说的炎黄尧舜时代,北方民族便与华夏民族接触了。
夏、商时代,朔州这一带亦一直是北方民族活动的历史舞台。
夏朝时期,这里活动的北方民族仍称薰鬻;商朝时期,这里活动的北方民族称土方(雁北和忻州地区北部)。
西周西周时期在这里活动的北方民族称猃狁或戎狄。
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是“分土封侯”制,谓之“分邦建国”。
周天子把国都附近的地区划为王畿,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分封给许多诸侯,各建邦国。
晋国是成王之弟叔虞的封国,建都于唐(今翼城),后改国号晋。
朔地是晋国的北部,这里是戎狄民族游牧活动的地方。
春秋春秋时期,在大国争霸过程中,晋文公曾成为中原霸主,后来晋国衰弱了。
到了晋悼公时,采纳了魏绛的主张,悼公使“魏绛盟诸戎”,由他主持和戎,北上与诸戎结盟,诸戎即主要分布在朔州、大同及其以北的地方。
和戎的结果,一方面促进了“悼公复霸”的伟业,兼并了部分游牧于山西北部的戎狄部落;另一方面促进了中原民族的农耕文化与北方戎狄民族游牧文化的融合。
战国战国时期,晋国分裂为韩、赵、魏三国(史称“三家分晋”,即“三晋”之源)。
山西北部归赵国统治。
起初,这里为代国(今河北蔚县附近及雁北地区),后并入赵地。
据《史记·赵世家》载,赵襄子北登夏屋(夏屋山亦名草垛山,在代县东北山阴县界)?熏使宰人操铜 击杀代王,遂兴兵平代地。
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实际上是进行的一次军事文化和服饰文化的变革,通过变革,赵国军事实力增强。
《史记·匈奴传》载:“赵武灵王亦变俗胡服,习骑射,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自代并阴山(呼和浩特北20里)下,至高阙(内蒙古鄂尔多斯境内)为塞。
而置云中、雁门、代郡。
”可见,“胡服骑射”的成效之一就在于彻底击败了三胡(林胡、楼烦和东胡)势力,把夺得的地盘置为雁门、云中、代郡,大大扩展了赵国的版图。
雁门郡原来主要为楼烦民族活动的地区,今朔州大地当时便属于雁门郡,治所可能在今右玉县(《山西通志·地理志》)。
从近20多年来发掘的3500多座古墓看,尤其是通过对众多战国古墓的考证可知,战国时期,今朔城区已是一处聚落点。
赵孝成王元年(前265),赵之名将李牧“常居代、雁门,备匈奴”,在此训练了一支包括1300多乘兵车、13000匹精骑、5万名善战的战士和10万名射手的军队,曾一举歼灭匈奴10万余骑,使匈奴单于远逃漠北。
以后十多年,匈奴不敢进入赵国边境。
秦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全国后,废分封,立郡县,实行地方两级行政机构。
全国设36郡,后增至40郡。
朔州地属雁门郡和代郡。
据《山西通志·地理志》介绍,代郡治代(河北蔚县),在今朔州地区只辖班氏(怀仁县马辛庄乡附近,古称去留城)一县。
雁门郡治善无(今右玉旧城关),辖善无、马邑、平城(大同)三县。
经考证,尚有楼烦?穴朔城区梵王寺村西面?雪一县。
关于秦筑城邑之事,据史籍记载,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回河南地,并动用兵民筑长城,以备匈奴,在朔州境内筑城养马,所筑之城名马邑(今朔城区包括古城在内)。
据《十三州志》载:“马邑,昔秦人筑城于武州塞内以备胡,城将成而崩者数矣。
有马驰走其地,周旋反复,父老异之,因依蹄迹筑城,城乃不崩,遂名之为马邑,其故城今朔州也。
”《清一统志》载:“今朔州城外西北隅有古城,即古马邑城。
”关于古马邑城故地之说,当古城发掘中发现今朔城区古城为北齐所筑时,便有人怀疑甚至否定朔州城是秦马邑所在地,但考古学家们从地层和古墓发掘中,又进一步证实了今朔城区是古马邑所在地。
因为在城内2—5米深的文化层中,有丰富的秦汉至元的大量遗物,没有一座古墓,而在城四周则密集地分布着战国以后的古墓。
西汉刘邦建西汉,都长安,对地方的行政制度,采用“郡国并行制”,把以长安为中心的旧秦国及附近地区划分为十五个郡,实行郡县制度,对旧燕、赵、齐、魏、楚等地区,采用了分封制,建立九个诸侯王国。
在诸侯王国和郡之下,仍设县。
据《山西通志·地理志》介绍,朔州地属雁门郡和代郡。
雁门郡治善无(今右玉),辖14县,在今朔州境内的有善无、沃阳(右玉县北)、中陵(右玉威远西南8里)、马邑(朔城区)、剧阳(应县西北,据考古学家证实,在今怀仁日中城)、汪陶(山阴城东)、阴馆(朔城区夏关城)、楼烦(朔城区南部,考古学家证实,在今梵王寺村西)、繁 (应县城东,考古学家证实,在张寨村北)、埒(应县西南)。
代郡治代(河北蔚县),在今朔州地区只辖班氏县(今怀仁马辛庄附近,古称去留城)。
另外,据《辽史》和(明)《大同府志》、(清)《云中郡志》载:怀仁县,本汉之沙南县。
此说实可疑,也很难考证其原委。
汉武帝时,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分全国为十三个州部(监察区),雁门郡和代郡属并州刺史监察。
西汉初年,刘邦以太原郡、雁门郡31县为韩王信封地(韩国),鉴于韩国地广兵多,为防范其叛乱,抵御匈奴入侵,使韩王信都晋阳。
信上书曰:“国被边,匈奴数入,晋阳去塞远,请治马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