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肿瘤C和MR诊断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脑部肿瘤的影像诊断 ppt课件

脑部肿瘤的影像诊断  ppt课件

ppt课件
8
ppt课件
9
3) 脑实质:(图)分三部分 大脑(额、颞、顶、枕叶)、小脑、脑干 *基底节:(为脑出血好发部位)(图) 尾状核 豆状核 内囊 苍白球(可钙化)
基底节
壳核
丘脑
ppt课件
10
ppt课件
11
4)脑室系统:(图) 双侧侧脑室、三脑室、四脑室 侧脑室分为体部、三角区和前、后、 下角 脑室内可见脉络丛钙化
ppt课件 15
2、脑CT:病变表现分为直接征象和间接 征象 1)直接征象:主要看密度(还有其他-略) 平扫密度改变: 高密度(图)出血、钙化 等密度(图)软组织 低密度(图)水、气、坏死 混杂密度(图)以上各种混合存在
ppt课件
16
ppt课件
17
增强: 均匀强化(图) 不均匀强化 环形强化 不强化 2) 间接征象: 占位效应、脑萎缩、脑积水、颅骨改 变
ppt课件 26
(二)肿瘤的间接征象:
1、占位效应: 肿瘤及其继发脑 水肿具有占位作 用,表现为相邻 脑室和(或)脑 池、脑沟的狭窄、 变形和移位,重 者可见中线明显 移位。
ppt课件 27
2. 骨质改变: 脑膜瘤可发生骨增生和破坏(图) 垂体瘤可发生蝶鞍扩大、破坏(图)
ppt课件
28
3. 脑水肿:影像上为肿瘤周围的低密度 区,一般沿脑白质分布,很少累及脑灰 质。水肿带常以肿瘤为中心,多与正常 脑组织分界不清,增强后扫描水肿区无 强化。
ppt课件
12
ppt课件
13
MRI :也以断层解剖为基础,解剖结
其T1WI、T2WI表现也不同。
构和形态与CT一致,但表现形式有差别,
ppt课件
14

颅内肿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精品PPT课件

颅内肿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精品PPT课件
• 增强:实体部分明显强化但不均一
24
影像学表现(MRI)
• 平扫:实体部分T1WI呈低、等混杂信号,T2WI
呈高、等混杂信号;囊变坏死在T1WI呈 低、T2WI呈高信号;典型的出血在T1WI 和T2WI均呈高信号
• 增强:实体部分及坏死边缘强化,不规则“花
环状”强化为其特征
25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图)
26
胼胝体 胶质母细胞瘤
(图)
27
左侧小脑胶质母细胞瘤(图)
28
右颞叶胶质母细胞瘤Ⅳ级(图)
29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 概述:Ⅰ级,占脑瘤2~6%,年龄5~15岁,男:女
为3:4,多位于小脑、脑干、视神经、丘脑、 下丘脑
• 病理:局限无包膜、膨胀无浸润生长,多有结节的
囊,25%钙化
• 影像学:结节的囊性肿块,结节、壁强化
常发生于大脑半球髓质,以额叶、颞叶最常见
• 病理可见较少出血和坏死
18
影像学表现
• CT平扫:低或低、等混杂密度病灶,边界不清。
可有囊变,但坏死和出血少见,多无钙 化。灶周有中度水肿和占位表现
• CT增强:呈斑片状或不规则强化
19
影像学表现
• MRI平扫:T1WI呈低或低、等混杂信号,T2WI
呈不均一高信号,边界不清,灶周 可有水肿和占位表现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影像诊断浅析
1
学习要点
应了解、熟悉和掌握的知识点: -掌握颅内肿瘤的影像诊断原则 -掌握常见颅内肿值与限度 -了解特定解剖部位好发肿瘤的影像学 诊断及鉴别诊断
2
学习重点难点
• 本节学习中的重点难点:
-神经上皮肿瘤的分类及影像学表现 -脑膜瘤、垂体瘤、颅咽管瘤、听神经瘤、脑转 移瘤的影像学表现 -桥小脑角区、鞍上、松果体区常见肿瘤种类

脑肿瘤影像学诊断精品医学PPT课件

脑肿瘤影像学诊断精品医学PPT课件
CT平扫肿块呈等或略高密度,常见斑点状钙化。 多以广基底与硬膜相连,类圆形,边界清楚,瘤 周水肿轻或无,静脉或静脉窦受压时可出现中或 重度水肿。增强扫描呈均匀性显著强化。
颅板侵犯引起骨质增生或破坏。少数恶性或侵袭 性脑膜瘤可以侵犯脑实质及局部骨皮质。
MR T1WI呈等或稍高信号,T2WI呈等或高信号, 增强扫描呈均一性强化,临近脑膜强化称为“脑 膜尾征”,并见“白质挤压征”、“脑脊液包绕 征”为脑膜瘤典型表现。
幕下室管膜瘤约占60%~70%,以小儿多见,多 位于四脑室内。幕上室管膜瘤多见于成人,70% 以上完全位于脑室外。
沿脑脊液种植转移。
CT幕下室管膜瘤表现为等、稍低密度软组织肿块, 钙化和出血。幕上室管膜瘤CT表现多种多样,但 囊变与出血较幕下常见。
MR 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
作出定位、定量乃至定性诊断。
MR DWI
ADC(水扩散系数)值可以反应脑肿瘤的细胞构 成,恶性胶质瘤的ADC值比良性胶质瘤的ADC值
低;水肿区的ADC值明显高于肿瘤区的ADC值。
MRS
恶性肿瘤 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降低,胆 碱(CHO)明显升高,肌酸下降,乳酸升高。
脑肿瘤的CT和MR征象
线损伤。
检查体位
1.轴位。 2.冠状位。 3.矢状位。 4.平扫与增强扫描。 5.扫描参数及后处理,5—10mm层厚及层距
检查方法
1. 头颅X线平片 观察颅内钙化,蝶鞍扩大, 骨质破坏,内听道扩大等。
2. DSA作为诊断已经少用,血管栓塞治疗。 3. CT、MR最常用,确定有无肿瘤,并对其
好发部位为矢状窦旁、脑凸面、蝶骨嵴、鞍区、 嗅沟、桥小脑角、大脑镰或小脑幕,少数肿瘤位 于脑室内。

脑部常见肿瘤影像学表现ppt课件

脑部常见肿瘤影像学表现ppt课件
组织学分为:上皮型、纤维型、过渡型、砂 粒型、血管瘤型等15型。
MR表现
肿瘤:T1等或略低、T2略高信号可伴钙化、囊变等 肿瘤周围:边界光滑、锐利,有时伴瘤周水肿 占位效应: 静脉窦侵犯: 邻近颅骨改变
增强扫描:均匀强化、临近脑膜强化 “脑膜尾征”
CT平扫
右侧额区脑膜瘤 CT平扫及增强
CT增强
右侧顶区脑膜瘤 MR平扫及增强
左侧听神经瘤CT平扫及增强
右侧听神经瘤MR
右侧听神经瘤MR
右侧听神经瘤MR
左侧听神经瘤+脑膜瘤
鉴别诊断
桥小脑astatic tumors)
好发于中老年人,多来自肺癌、乳腺癌、前列 腺癌、肾癌和绒癌等,经血行转移而来。常为多发, 易出血、坏死、囊变。
垂体正常平片
垂体瘤平片
垂体正常MRI表现
垂体瘤 CT增强扫 描
平扫
增强 垂体微腺瘤
垂体大腺瘤
垂体腺瘤
垂体微腺瘤
垂体微腺瘤
鉴别诊断
垂体脓肿 垂体癌 鞍区脑膜瘤
颅咽管瘤 女性青春期生理改变
手术病理证实:垂体脓肿 病人伴有下丘脑综合征
颅咽管瘤(craniopharyngioma)
起源于胚胎颅咽管残留细胞,属于良性肿瘤。儿 童多见,常位于鞍上,肿瘤分囊性和实性,囊性多 见,肿瘤多有钙化。
MRI表现 囊性病变为水样信号,壁清楚,钙化明显时,T2WI
有条状低信号。增强扫描囊壁明显强化。 囊实性病变为混杂信号,实性病变有明显强化。 病变区出血时,T1WI表现为高信号。
囊性颅咽管瘤 囊实性颅咽管瘤
左侧顶区脑膜瘤 MR平扫及增强
CT平扫
CT增强
MR平扫
MR平扫T2
MR增强

脑肿瘤的影像诊断 ppt课件

脑肿瘤的影像诊断  ppt课件
为癫痫、偏瘫、视听觉障碍、复视、头痛以及其它颅内压增高 的体征。但这些症状常无特异性且晚期出现,因此,神经放射 学检查是脑肿瘤诊断的重要工具。
ppt课件
5
五、脑瘤(tumors of brain)表现 CT 具有高密度分辨力,对脑瘤的检出比较 敏感,〉1.0cm病灶,结合增强扫描,其定性 诊断率达 70% — 80% ,根据肿瘤位置、密度、 多少、毗邻关系,增强的程度和形式、形态, 脑水肿有无,钙化程度,囊变等确定其性质。
28
[影像学表现] CT表现: 1、平扫:(1 )肿瘤呈均匀高密度(占75%)、等或低密度, 边界清 (2)沙粒样钙化或不规则钙化 (3)邻近骨质增生或破坏 2 、增强扫描:肿瘤 90% 均匀一致强化,10% — 15% 呈不典型 环状强化。
ppt课件
29
脑膜瘤CT平扫+强化
ppt课件
30
ppt课件
ppt课件
6
脑瘤CT平扫表现

高密度 高于脑组织密度,常见于钙化、 出血
等密度 与脑组织密度相等,常见于脑膜 瘤和其他少见肿瘤。 低密度 低于脑组织密度,绝大多数的肿 瘤。


ppt课件
7
脑瘤CT平扫表现

部位
脑膜瘤 与颅骨、大脑镰相连 转移瘤 脑周边 鞍内 垂体瘤 鞍上 颅咽管瘤 桥小脑角区 听神经瘤
(2)垂体内密度改变:快速注射对比剂后迅速扫描肿瘤为低密度,延 迟扫描为
ppt课件
54
等密度或高密度。因为垂体无血脑屏障,注射对比剂后,对比剂进 得快、去得快,而肿瘤的血供不如垂体丰富,对比剂进得慢、去得也慢。 肿瘤低密度世可由肿瘤液化、坏死和纤维化所致。鞍内垂体腺瘤的强化 形式包括有均匀强化、不均匀强化、局限低密度、未见异常密度。

颅内肿瘤的CT和MRI诊断 ppt课件

颅内肿瘤的CT和MRI诊断  ppt课件
低密度:坏死或囊变;
等密度区与正常脑组织仍有一定差别
多数肿瘤有明显瘤周水肿。有明显的占位表现
多数肿瘤有强化,呈不规则环状或花环状或壁 结节强化

3.小脑星形细胞瘤:分为囊性和实性。多位于半球,少数在蚓部 有占位表现、脑积水、脑水肿


3.小脑星形细胞瘤: 囊性者低密度区高于脑脊液,边界清楚,囊壁可钙化。增强扫描, 囊壁无强化、不规则强化、壁结节强化 实性者以低密度为主的混杂密度,多有坏死、囊变。增强扫描,实 性部分强化




【CT表现】 肿瘤多位于额叶,多呈类圆形,边界不清楚。可为混杂密度、低密 度、高密度和等密度。钙化是本病的特点,钙化可呈局限点状、弯曲 条带状、不规则团块状、皮层脑回状


增强扫描 低级少突胶质瘤无强化 间变性和多形性肿瘤(III级)的非钙化肿瘤实性部分常有显著强化, 多为均匀性强化,少数为环形强化



间变性少突胶质瘤钙化少,常为等密度和低密度并存。70~80%有 水肿。肿瘤囊变出现率随恶性程度增加而增加。肿瘤可有出血。良性 肿瘤占位无或轻,间变性肿瘤占位重

【MRI表现】 少 突 胶质瘤 在 T1WI 呈低 信 号 , T2WI 呈 高信 号。 钙 化 在 T1WI 和 T2WI均呈低信号。良性肿瘤边界清楚,周围无水肿或有轻度水肿,占 位征象轻。恶性肿瘤钙化不明显,水肿与肿瘤分界不清楚,占位征象 重



【MRI表现】 1.幕上星形细胞瘤:T1和T2弛豫时间延长,以T2弛豫时间延长更明 显。因此肿瘤在T1WI呈略低信号,T2WI明显高信号


【MRI表现】 1.幕上星形细胞瘤:肿瘤信号均匀,也可以不均匀 肿瘤信号不均匀与其坏死、出血、囊变、钙化和肿瘤血 管有关 囊液内蛋白含量较高,故 T1WI 信号高于脑脊液,低于 脑实质 肿瘤内出血在T1WI和T2WI多为高信号

脑肿瘤的磁共振诊断参考PPT

脑肿瘤的磁共振诊断参考PPT
瘤,脑膜瘤,垂体瘤,颅咽管瘤,松果 体瘤,听神经瘤,脑转移瘤
3
脑肿瘤的磁共振诊断
脑质与脑脊液: • T1:灰质(皮质)呈灰暗,白质(髓质)
呈灰白,CSF信号最低-黑色。 • T2:灰质呈灰白,白质呈灰暗,CSF信号
最高-白色(bright). • FLAIR:灰质呈灰白,白质呈灰暗,CSF
信号黑色。
39
脑肿瘤的磁共振诊断
40
脑肿瘤的磁共振诊断
41
脑肿瘤的磁共振诊断
• 起于原始外胚层细胞,是小儿后颅凹最 常见的肿瘤。50%在10岁以前。肿瘤血 供丰富,恶性程度高,属Ⅳ级肿瘤。
• 典型部位:四脑室顶部,小脑蚓部,突 入四脑室。
• 经CSF向脑室和蛛网膜下腔转移。 • 年长儿和成年人,可发生在小脑半球。
区信号更高,钙化呈低信号,有瘤周水 肿。 2. 肿瘤中等度强化,呈不规则形或块状。
35
脑肿瘤的磁共振诊断
36
脑肿瘤的磁共振诊断
37
脑肿瘤的磁共振诊断
• 起源于室管膜细胞; • 成人多见于侧脑室,儿童多见于第四脑
室;少数发生于脑实质内。
38
脑肿瘤的磁共振诊断
• MR表现: 1.肿瘤T1稍低信号,T2稍高信号,伴有小 囊变或钙化时信号不均匀 2.中等度强化 3.脑积水-脑室扩大
45
脑肿瘤的磁共振诊断
46
脑肿瘤的磁共振诊断
47
脑肿瘤的磁共振诊断
• 起自蛛网膜帽状细胞,占颅内肿瘤16% 20%,肿瘤附着于硬脑膜。
• 最常见的脑外肿瘤,好发于矢状窦旁、 大脑镰、大脑凸面、嗅沟、鞍结节、蝶 骨嵴、小脑幕和小桥脑角等;少数在脑 室内。
脑肿瘤的磁共振诊断
广西医科大学 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

颅脑肿瘤的CT和MRI诊断ppt参考课件

颅脑肿瘤的CT和MRI诊断ppt参考课件
49
50
LOREM IPSUM DOLOR
好发部位: 肿瘤好发与脑表面有蛛网膜颗粒的部位,幕上占
85%,幕下占15%。其中以大脑凸面和矢状窦处最常见, 约占所有脑膜瘤的47%;其次为蝶骨嵴占13%、嗅沟及 前颅窝底占7%、鞍结节占6%、桥小脑角占7%, 其它占20%,如天幕、小脑凸面、斜坡、枕大孔区等。
11
LOREM IPSUM DOLOR
一、胶质瘤 胶质瘤起源于脑神经胶质细胞,习惯上将其分为星形细
胞瘤、少突神经胶质瘤和室管膜瘤。
12
LOREM IPSUM DOLOR
(一)、星形细胞瘤:
是中枢神经最常见的肿瘤,占胶质瘤 40%。
病理:起源于星形神经胶质细胞,分为四
级。
13
LOREM IPSUM DOLOR
室管膜瘤、脉络从乳头状瘤 ➢ 脑干:胶质瘤 ➢ 脑室:室管膜瘤、星形细胞瘤、脑膜瘤 ➢ 脑池:听神经瘤、上皮样囊肿、皮样囊肿
4
LOREM IPSUM DOLOR
临床表现 1、颅内压增高: 原因:占位效应、水肿反应、CSF循环障碍 表现: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 2、局灶性征状和体征:与所在部位的功能有关
5
脑内
– 脑实质内 – 脑室内
脑外
解剖学分类
6
脑实质内肿瘤
星形细胞瘤 少突胶质细胞瘤
髓母细胞瘤 生殖细胞瘤
淋巴瘤 转移瘤
7
脑室内肿瘤
室管膜瘤 脉络丛乳头状瘤 脑膜瘤
8
脑外肿瘤
脑膜瘤 垂体腺瘤 神经鞘瘤 颅咽管瘤 生殖细胞瘤 表皮样囊肿 脊索瘤
9
颅脑肿瘤诊断要点
21
22
II 级 星 形 细 胞 瘤
23
24

脑肿瘤pptPPT课件

脑肿瘤pptPPT课件
或卵圆形,多为等密 度,常伴低密度区, 部分表现为混杂密度。
②增强扫描后, 90%的肿瘤为中等至 明显强化,多数均匀 强化,有时则呈环状 强化。
③瘤体多以内听道
口为中心向脑桥小脑 角区生长,肿瘤多紧 贴岩骨,以锐角与岩 骨相交。骨性内听道 常呈漏斗状扩大或骨 质破坏。
④脑桥小脑角池闭
塞,第四脑室向对侧 及后方移位,其上方 可有脑积水。
+C:不均匀强化 多见小儿及青少年,70%来自四脑室,可种植转移,常位于脑室周围及脑实质内,实性或囊性。
CT表现:菜花状等或混杂密度,可有钙化,可发生脑积水,室管膜下转移时可见局灶性密度增高 块影。
• 室管膜瘤: • 右侧脑室三角区肿块,T1加权呈略低信号中间
见低信号的坏死区,T2加权病变呈高信号。
( 1 )囊状膨胀的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可呈单囊和多囊形。以单囊形多见,表面 为边缘硬化而清晰的透光区,骨皮质轻度膨胀变薄,外缘光滑,内缘呈波浪状或 较粗糙。透光区内有条状骨纹及斑点状致密影,为本病特征性表现,以长骨及肋 骨多见。多囊形病变则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透光区,大小不等,与正常骨质分界 清楚,有较短的骨嵴致边缘伸向囊腔,呈舌状或梅花瓣状。 ( 2 )磨玻璃状的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由于纤维组织直接化生为不成熟的骨小梁。 表现为正常骨纹消失,髓腔密度如磨玻璃样,髓腔闭塞,其中可见数量不等,程 度不同的骨化阴影,呈粗大之条状骨纹和钙化斑点相互交错。此症常见于四肢长 骨及肋骨。 本病发生于髂骨实属罕见
• 右额骨内板下,
左额骨内板下, 右顶骨内板下, 左顶骨内板下 分别见等密度 梭形病灶,其 内缘边缘清楚, 双侧前额角受 压,后移。
多发转移瘤. 白质水肿.
增强扫描是必需的.
1
22
多 发 性 转 移 瘤

颅内肿瘤影像诊断(PPT课件)

颅内肿瘤影像诊断(PPT课件)
颅内肿瘤影像诊断
Dr.Feng
2020-12-09
颅内肿瘤影像诊断
1
第五节 颅内肿瘤
2020-12-09
颅内肿瘤影像诊断
2
学习要点
Hale Waihona Puke 本节应了解、熟悉和掌握的知识点: 1.掌握颅内肿瘤的影像诊断原则 2.掌握常见颅内肿瘤的典型影像学表现 3.熟悉各种影像学方法对颅内肿瘤诊断的价值与限度 4.了解特定解剖部位好发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
• 病灶的强化表现 • 均一强化 • 斑状强化 • 环状强化 • 不规则强化
2020-12-09
颅内肿瘤影像诊断
11
脑瘤基本影像学表现 (CT与MRI)
• 脑水肿
• CT:低密度 • MRI:T2WI高信号、T1WI低信号、无强化
2020-12-09
颅内肿瘤影像诊断
12
脑瘤基本影像学表现 (CT与MRI)
• 转移性肿瘤和淋巴瘤
2020-12-09
颅内肿瘤影像诊断
5
颅内肿瘤分布
• 婴儿和儿童期
• 幕下:髓母细胞瘤、星形细胞瘤、 室管膜瘤
• 成人与老年人
• 幕上:70%,神经上皮组织肿瘤、 脑膜瘤、转移性肿瘤
2020-12-09
颅内肿瘤影像诊断
6
颅内肿瘤影像诊断价值
• 平片
• 价值有限,少数能定位甚至定性
6.囊肿和瘤样病变 7.鞍区肿瘤 8.局部扩展性肿瘤 9.转移性肿瘤 10.未分类肿瘤
5.生殖细胞肿瘤 2020-12-09
颅内肿瘤影像诊断
8
脑瘤基本影像学表现(平片)
• 颅内压增高 • 颅缝增宽 • 蝶鞍改变 • 脑回压迹增多 • 颅壁变薄
• 颅内肿瘤的定位征象 • 局限性颅骨改变 • 蝶鞍改变 • 钙化 • 松果体钙斑移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增加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的密度差别,从而提高了病变 的定位诊断及定性诊断率
强化的机制
病变组织血循环丰富,异常增生的 病理性血管导致血流量增加,病变 周围组织充血和过度灌注,病灶血 脑屏障形成不良或遭到破坏,使对 比剂外漏。
增强最佳扫描时间
血管有关的病变,如脑血管畸形、动脉瘤等注射对比剂 50ml时开始扫描;
1.脑质密度(信号)改变
(3) 低密度灶:
高于正常脑组织密度的影像(CT值低出25HU)
1.脑质密度(信号)改变
(4)混合密度灶:
病灶中存在两种或两种以 上的密度结构 如颅咽管瘤、恶性胶质瘤 和畸胎瘤等。
1.脑质密度(信号)改变
T1加权图像上呈低信号, T2加权图像上呈高信号, 构成肿瘤信号变化的共同 特征
2、肿瘤囊变
左颞叶胶质母细胞瘤合并出血
3、肿瘤合并出血
肿瘤钙化(团块状)
4、肿瘤钙化
肿瘤钙化(条片状) 4、肿瘤钙化
胶质母细胞瘤坏死 5、肿瘤坏死
6、肿瘤强化
CT增强程度 10HU以下为轻度; 10-20HU为中度; 20HU以上为重度。
轻度强化或无强化
脑膜瘤明显强化
均匀增强—团块状、结节状
影像学检查目的:定位、定量、尽可能定性以及组织 来源
脑内、脑外肿瘤的鉴别
脑内肿瘤常有的征象: ① 肿瘤中心位于脑质,窄基与脑表面相连; ②肿瘤周围的脑白质受侵非受压; ③肿瘤的占位效应重,而脑外肿瘤相对较轻; ④脑内肿瘤的瘤周水肿明显; ⑤大部分肿瘤无“假包膜”征。
脑外肿瘤 1、肿瘤广基贴于颅骨内面或硬脑膜; 2、肿瘤邻近蛛网膜下腔(脑池)增宽; 3、邻近脑白质受挤压且向脑室方向移位; 4、肿瘤的脑室缘附近有裂隙状脑脊液; 5、脑外肿瘤可以呈现“假包膜”征象; 6、邻近颅骨变化脑外肿瘤为多
不均匀增强---不规则状
增强形式 不规则状
均匀增强—团块状、结节状; 不均匀增强---环状、花冠状、
不均匀增强---花冠状、不规则状
增强形式 不规则状
均匀增强—团块状、结节状; 不均匀增强---环状、花冠状、
不均匀增强---花冠状
水肿宽度等于或小于2CM--轻度水肿 水肿宽度大于2CM但局限于脑叶--中度水肿 瘤周水肿发生整个半球--重度水肿
颅内感染、囊肿注射对比剂60秒后开始扫描; 转移瘤、脑膜瘤注射对比剂6-8分钟后开始扫描。
颅脑MRI增强扫描
注射造影剂后5-10分钟扫描最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颅内肿瘤概述
颅内肿瘤是CNS常见病,指包括所有来源于颅骨、脑膜、 血管、垂体、脑神经、脑实质、残余的胚胎组织的肿瘤, 还包括转移瘤以及淋巴瘤。
WHO于制定出CNS肿瘤的第二次分类法
脑室内肿瘤使脑室扩大,无明显侧移 位。另外,脑室内肿瘤大多密度均匀; 边缘较清晰;增强也较明显。
脑室内脑膜瘤(平扫与+C)
肿瘤幕上、下定位
天幕在横断位上呈“八、 M 、 V 、 Y”形。
“八、 M 、 V 、 Y”形两侧外方的病灶为幕上病 变;
“八、 M 、 V 、 Y”形内侧外方的病灶为幕下病 变。
女,45岁 头晕幻嗅4个月
T1WI T2WI
DWI ADC
+C
T1WI T2WI +C
影像诊断: 左侧颞叶占位,考虑低级别胶质瘤
病理诊断: (左颞叶)弥漫型星形细胞瘤(WHO Ⅱ级)
SUCCESS
THANK YOU
12/17/2020
可编辑
40
女,56岁 T碍1WI
言语不清,双耳听力下降,语言障
CT增强程度 10HU以下为轻度; 10-20HU为中度; 20HU以上为重度。
增强形式 不规则状
均匀增强—团块状、结节状; 不均匀增强---环状、花冠状、
增强形式 不规则状
均匀增强—团块状、结节状; 不均匀增强---环状、花冠状、
囊壁和囊壁结节强化
增强形式 不规则状
均匀增强—团块状、结节状; 不均匀增强---环状、花冠状、
(一)神经上皮肿瘤
(二) 肿瘤
颅神经和脊神经的
星形胶质细胞瘤
1、雪旺细胞瘤(神经鞘膜瘤),
少突胶质细胞瘤
亚型:细胞性、神经丛性、黑
室管膜性肿瘤
色素性
混合性胶质瘤
2、神经纤维瘤,亚型:界限性 (局限性),神经丛性
脉络丛肿瘤
(三)
脑膜肿瘤
起源未明的神经上皮瘤
(四)垂体腺瘤
神经细胞和神经细胞—胶质混合瘤
(五) 颅咽管瘤
7、瘤周水肿
中度水肿
无水肿
轻度水肿 重度水肿
8、脑疝
小脑扁桃体疝 扁桃体下移,下端变成契形,
扁桃体下移低于枕大孔连线3MM 小脑幕疝 后颅窝肿瘤压迫或推挤上吲部经天幕孔向上疝出, 小脑上池和四叠体池变小、变形以至闭塞;三脑室后部变平。 镰下疝 扣带回疝---中线偏移1CM 海马回疝(环池变窄脑干受压)
松果体实质性肿瘤
(六)转移性肿瘤
胚胎性肿瘤
共 有 80 余 种 肿 瘤
脑肿瘤影像表现
1.脑质密度(信号)改变
(1)高密度灶:高于正 常脑组织密度的影像 (高出40HU)
如钙化、急 性硬 膜外和硬膜下血 肿,脑出血以及 某些 转移瘤
1.脑质密度(信号)改变
(2)等密度灶:
病变和正常脑组织密度一样为 等密度(CT值25-40HU)
脑肿瘤CT和MR诊断与鉴别诊断
颅脑CT、MRI检查方 法u 常规头颅成像
平扫、增强、平扫+增强 u 血管成像(CTA、MRA和\或MRV、SWI) u 灌注成像(CT、MR灌注) u 神经功能成像 u 代谢成像(波谱成像、PET-CT、PET-MRI)
中枢神经系统是CT和MR检查最具有优势的部位
增强扫描
天幕脑膜瘤
不同部位发生的肿瘤不同
幕上脑内:胶质瘤 幕上脑部外:脑膜瘤 松果体:生殖细胞瘤、松果体细胞瘤 小 脑:星形细胞瘤、血管母细胞瘤、转移瘤。 侧室三角区:脑膜瘤、室管膜瘤、乳头状瘤。 孟氏孔: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中枢神经细胞
瘤、室管膜下瘤。 四脑室: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 鞍 内:垂体瘤 鞍 上:颅咽管瘤、生殖细胞瘤、脑膜瘤等。 桥 角:听神经瘤、脑膜瘤。
T2WI
T2WI压水
DWI ADC
+C
T1WI T2WI +C
影像诊断: 右侧颞叶不规则形异常强化灶,考虑高级别胶质瘤可 能性大
病理诊断: (右颞叶)弥漫型星形细胞瘤(WHO Ⅱ级)
星形细胞肿瘤
部位:成人多发生于大脑(幕上);儿童多见于
小脑(幕下)。
类型:依细胞分化程度之不同属于不同级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