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合集下载

2024年秋新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课件 第五章 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因素

2024年秋新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课件 第五章 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因素

6000 5500 5000 4500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终年积雪 苔原
气温垂直递减率:海拔每增高100m,气温约下降0.6℃。
(1)如图,山麓B处与山顶A处的相对高度为5 000米。如果B处的气温为20℃,那么
A处的气温大约是多少?
-10℃
(2)分析下表各种气候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填入相应的表格中。
我的发现:同纬度,距海近 的地方气温年较差小,距海 远的地方气温年较差大。
我的分析:靠近海洋的地方 受海洋的影响大,升温慢、 降温慢;远离海洋的地方受 海洋影响小,升温快,降温 快。
60°N 40°N
纬度相近三地自然景观差异明显
图中三地纬度相当,降水 有什么差异呢? 距海近,降水多 距海远,降水少
知识点一 纬度位置与气候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大小: _甲__>_乙__>__丙_
接受太阳辐射热量: _甲__>_乙__>__丙_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越大,接受 太阳辐射越强,气温越高。
观察:1.如果地球表面不是球面,而 是一个平面,A、B、C三地的太阳光 线与地平面的夹角会有不同吗?



太阳光照射到球面上,A、B两处哪一 处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大?哪一 处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光热多?
随堂练习
1.图中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温度带是( B )
A.南温带和北温带 B.南寒带和北寒带
C.热带和南温带
D.热带和北温带
2.右图产生的现象所在的温度带是( A )
A.热带
B.北温带和南温带
C.北寒带和南寒带 D.北温带和北寒带
3.我国黑龙江北部为什么冬季漫长、多冰雪;海南岛南部则终年如夏、降水较多(A)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1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1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材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从影响全球气候的基本因素——太阳辐射入手,总结出了,由于地球在宇宙中的状态(形状、运动)造成了各地太阳辐射的不同,进而出现了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候的纬度变化规律;知识处理上,主要采用地图和思考题相结合的形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与分析能力,避免提供给学生枯燥的结论。

教学目标1.通过太阳直射与斜射下太阳辐射强弱的差异,分析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

2.了解地球运动造成的地球表面太阳辐射的时空分布差异。

3.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点和各自产生的地理现象。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知道纬度高低导致的气温差异。

2.知道地球运动的基本情况。

3.理解公转产生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所带来的四季变化及昼夜长短变化。

【教学难点】公转产生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所带来的四季变化及昼夜长短变化。

教学过程【课程引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思考:为什么有的地方冰天雪地,有的地方四季如春?为什么树木会落叶?为什么会有四季的轮转?(过渡)不同的地区,气候是有差异的,今天我们将学习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板书)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新课学习】世界上各地气候之所以千差万别,主要是由太阳辐射的差异导致的,这是气候的根本影响因素。

而地球形状、地球运动、海陆分布以及地表的起伏和人类活动通过影响太阳辐射,从而对气候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过渡)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地球形状和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板书)1.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非常遥远,并且太阳的体积非常巨大,因此,从太阳到地球的光线可以近乎看成是平行的。

如果,地球的表面是平坦的,平行的太阳光线到达地球时的高度角就是相同的,那么地表上各个地区所得到的太阳光热是相同的。

世界上也就没有炎热地区和寒冷地区之分了。

(过渡)那么,地球表面是平坦的吗?地球上所有地区得到的热量都是相同的吗?生:不是!地球时一个不规则的球体!地球时一个球体,平行的太阳光线到达地球表面时,不同纬度的太阳高度角是不一样的,据此完成:活动1:观察ABC点的太阳高度角,比较它们得到的太阳光热情况。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湘教版》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湘教版》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导学案
一、导入
气候是地球表面大气的长期平均状态,是指某一地区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的天气状况。

而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很多,我们今天就来进修一下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二、探究
1. 太阳辐射
太阳是地球上所有能量的源泉,地球表面的气候主要是通过太阳辐射来维持的。

太阳辐射的强弱会影响地球的温度,从而影响气候的变化。

2. 大气运动
大气运动是指大气中的气体在地球表面上的运动。

大气运动会带来风和降水,从而影响气候的变化。

例如,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等大气环流系统会影响气候的分布。

3. 地形地貌
地球上不同地区的地形地貌不同,比如山脉、平原、河流等。

这些地形地貌会影响气候的分布和变化。

例如,山脉会阻挡气流,形成雨影区;而平原地带则容易形成暖湿气候。

4. 海洋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水体,也是气候系统中至关重要的因素。

海洋的温度、盐度和海洋流都会影响气候的变化。

例如,海洋表面的温度会影响气候的湿度和降水量。

5. 人类活动
人类的活动也会对气候产生影响。

比如,工业排放会导致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增加,加剧举世气候变暖;大面积的森林砍伐会影响地表的反射和蒸发,改变气候模式等。

三、总结
通过以上的进修,我们可以看出,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太阳辐射、大气运动、地形地貌、海洋和人类活动等。

这些因素互相作用,共同决定了地球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

希望同砚们能认真进修,加深对气候影响因素的理解,为未来的进修和探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世界地气候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主要介绍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海洋和陆地分布、地形和地势、气候系统等内容。

学生通过学习本节课,可以了解不同因素对气候的影响,进一步认识世界各地的气候差异。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海洋和陆地分布、地形和地势、气候系统等。

2. 能力目标:能够分析不同地区气候差异的原因,理解气候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纬度、海洋和陆地分布、地形和地势、气候系统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不同因素对气候的综合影响,分析气候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了解程度较低,需要通过实际案例和图表等方式进行讲解和说明。

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 使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如热带雨林、沙漠、温带草原等,引发学生对气候差异的思考。

2. 提问:你认为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是由什么因素引起的?第二环节:知识讲解1. 讲解纬度对气候的影响:-引导学生观察地球形状,解释赤道附近气候较热,极地地区气候较冷的原因。

-举例说明纬度越高,气候越寒冷,如北极和南极地区的气温极低。

2. 讲解海洋和陆地分布对气候的影响:-通过世界地图,展示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情况。

-解释海洋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如海洋的温度相对稳定,可以吸收和释放大量热量,使沿海地区的气候较为温和。

-对比陆地和海洋的温度变化,解释陆地与海洋的温度差异对气候的影响。

3. 讲解地形和地势对气候的影响:-通过图片或地图,展示山脉、高原和平原等地形特点。

-解释不同地形的高低差异对气候的影响,如山脉阻挡了气流的流动,导致山脉背风面气候干燥,而山脉风ward面气候湿润。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说课稿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说课稿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本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洋流因素及人类活动因素等对气候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并能够分析这些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气候的概念和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以及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气候的,可能还存在一定的疑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能够分析这些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各种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世界各地的气候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气候的多样性以及影响气候的因素。

2.讲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洋流因素及人类活动因素等。

3.案例分析:以我国为例,分析纬度因素、海陆因素等对气候的影响。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其他因素如地形地势、洋流、人类活动等对气候的影响。

5.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影响气候的各种因素及其作用。

6.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1.纬度因素2.海陆因素3.地形地势因素4.洋流因素5.人类活动因素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练习题、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地理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综合讲练(湘教版)专题13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解析版)

地理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综合讲练(湘教版)专题13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解析版)

专题13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概括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人类活公转时的重要特征:地球公转时地轴总与公转轨道平面保持66.5度的夹角不变。

5、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①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

②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

③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和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都在赤道上,此时昼夜等长:6、一年内,太阳只能直射一次的地方在南回归线或北回归线上,能直射两次的地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

7、判断影响下列各地气候的主要因素:①天津的降水量比乌鲁木齐多:海陆分布;②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地形地势③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降水多,东侧降水少:地形地势;④赤道终年炎热,南极洲终年冰雪覆盖:纬度位置8.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1)写出地球公转至A、B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A夏至,B冬至。

(2)地球公转至A时,太阳直射的纬线是北回归线,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

此时海南昼夜长短情况是昼长夜短,这一天是在6月22日前后。

(3)在公转轨道外的短线上,用箭头画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地球上的五带1、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以及是否有极昼极夜现象、是否有太阳直射现象,将地球表面分为五带。

2、五带的特征:有阳光直射现象,气候终年炎热的是热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气候终年寒冷的是寒带;既没有阳光直射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气候的四季变化明显的是温带。

3、读“地球上的五带”图回答(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五带的名称:A热带,B北温带,C北寒带D南温带E南寒带。

(2)、写出图中数字代表的纬线的名称以及它们的纬度:①北极圈、66.5°N②北回归线、23.5°N③南回归线、23.5°S④南极圈、66.5°S(3)、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的是A。

湘教版七上地理:4.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一课时)(教案)

湘教版七上地理:4.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一课时)(教案)

《影响天气的主要要素》第一课时教课设计【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1)学会剖析地球形状对天气的影响,球体的形状使地球各个纬度获取的太阳辐射不同样,进而产生对天气的影响(2)学会剖析地球的运动对天气随和候的影响。

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日夜交替,使一天中的天气发生变化;地球的公转使地球产生了日夜长短的变化,太阳高度的不同,使各地获取的太阳热量不同,使得地球中纬度地带产生了四时的更替,寒带产生了极昼极夜现象,热带产生了太阳直射现象,也有了地球五带的区分。

2.过程与方法(1)经过联合生活实质,引起学生思虑为何不同地方的太阳辐射会不同样,经过剖析得出是地球的球体形状所致。

(2)经过观看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动画,剖析得出地球自传会影响一天内的天气变化;公转产生了日夜长短的变化、四时更替及地球上五带的产生,进而对天气产生影响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懂得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对生活实用的地理,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说生活中见到的一些现象。

【教课要点】学会剖析地球的形状和地球的运动对天气的影响。

【教课难点】地球的运动对天气的影响【教课方法】读图、察看、剖析、比较、多媒体协助【教课课时】2课时【教课过程】一、情境导入展现图片:第一幅: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第二幅: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第三幅:一山有四时,十里不同天发问:为何会有这样的天气差别?天气都受哪些要素的影响呢?过渡:今日我们就来学习影响天气的主要要素。

(一)地球的形状与天气出示生活中的地理现象1.清晨与正午比较,正午热2.夏天与冬天比较,夏天热3.赤道与两极比较,赤道热发问:这是为何呢?带着这些问题进入下边的学习。

手电筒模拟太阳光的直射与斜射察看:同一束光芒分布的面积有亮度有何不同?(学生察看后回答以下问题)明确:斜射:光芒分布面积大,亮度小直射:光芒分布面积小,亮度大。

展现图片:发问:太阳光芒与地平面的夹角称为何?(学生回答:太阳高度)发问:两幅图的太阳高度有何不同?太阳高度的不同致使光芒散射的面积和接受太阳光热有何不同(学生读图剖析回答以下问题)明确:太阳高度小,面积大,单位面积获取光热少;太阳高度大,面积小,单位面积获取光热多。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PPT课件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PPT课件

B.地球运动 D.海陆分布
2.下列关于五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热带都在低纬地区
B.温带都在中纬地区
C.高纬都在寒带地区
D.低纬都在热带地区
温带:南回归线—南极圈,北回归线—北极圈 原因:无太阳直射、极昼和极夜现象;
寒带:南极圈以内,北极圈以内, 原因:有极昼极夜现象。
无阳光直射
有阳光直射
无阳光直射
北寒带
北极圈 66.50N
有极昼极夜
北温带
北回归线 23.50N
无 极

热带


南回归线
23.50S
南温带
南极圈 66.50S
南寒带
有极昼极夜
濒临海洋的地方:水汽丰富 深居内际的地方:水汽稀少
降水较多 降水较少
一般来说,濒临海洋的地方气候湿润,但也有的 地方好像不是这样的。如非洲撒哈拉西海岸、澳大 利亚西海岸……。这是为什么呢?
这些地区虽然靠近海洋,但当地的盛行风是从大 陆吹向海洋,海洋水汽很少进入陆地,且当地有寒 流影响,降水少。
从图中可以看出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三、海陆分布与气候
陆地:受热快、放热快 海洋:受热慢、放热慢
升温快、降温快 升温慢、降温慢
夏季,陆地气温偏高、冬季,陆地气温偏低
夏季,海洋气温偏低、冬季,海洋气温偏高
北半球中纬度,陆地月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 的月份一般分别出现在7月、1月。
北半球中纬度,海洋月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 的月份一般分别出现在8月、2月。
影响因素
影响表现
地球形状 纬度的增高,太阳高度变小,太阳辐射的强度逐渐降低
影 响
地球运动
地球自转,改变一个地方的太阳辐射强度 地球公转,形成春、夏、秋、冬四季

5.3 影响气候的因素(课件42张)-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ppt

5.3 影响气候的因素(课件42张)-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ppt
在人口密度大、工业集中的城市,中心城区的气温往往比 郊区高风速比郊区小,上升气流显著,雾和低云增多,形成城 市热岛效应。
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因素
近几十年来,人类在生产、生 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 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旱 涝等灾害频繁。
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因素
排放出的氯氟化合物破坏高空的臭氧层,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 紫外线辐射增强,进而危及人类的健康。
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因素 二、海陆分布与气候
热 带 雨 林
热 带 草 原









观察以上图片,请你说出这些景观有什么差异?想一想,为什么会 有这些差异?
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因素
探究海陆温度变化的差异
实验材料及工具:
室内
清水,干沙土,型号相同的烧杯2个,温度计2支。
实验步骤:
第一步:一个烧杯盛入3/4杯水,另一个烧杯放入同质量的干沙土,
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因素
教材P99活动
如图5-26,某一山地,山麓B处与山顶A处的相 对高度为5000米。如果B处的气温为20℃,那 么A处的气温大约是多少? 20-(5000÷1000)×6=-10℃
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因素
分析下表各种气候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填写表格。
气候现象 天津的年降水量比乌鲁木齐多 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降水充沛,而东侧降水稀少
无太阳直射
有极昼极夜 现象
终年寒冷
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因素 在地球上的五带中,非洲大部分地区位于哪一个温度带?欧洲大部分地 区位于哪一个温度带?在七大洲中,绝大部分位于南寒带的是哪一个洲?
非洲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 欧洲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 绝大部分位于南寒带的是南极洲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4.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课件 (共54张PPT)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4.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课件 (共54张PPT)

220N 1750W
低纬 北半球 西半球 热带
有 无
无 有
三.海陆分布与气候
讨论:
夏季,吐鲁番与秦皇岛比较,哪里气温 高?哪里气温低? 冬季,吐鲁番与秦皇岛比较,哪里气温 高?哪里气温低?
为什么?
总 结
纬度相同的地方, 在夏季,海洋上气温低些, 陆地上气温高些。 在冬季,陆地上气温低些, 海洋上气温高些。
二.地球的运动与气候
昼夜交替 现象,影响 地球自转对气候的影响:产生_________ 一个地方太阳辐射的强度,导致天气的变化。
1、地球的自转
昼夜交替
日温差
黑夜
白昼
面对赤道看地球自转方向
赤道00
面对北极看地 球自转方向
面对南极看地 球自转方向
地球的自转
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自西向东 ; 2、地球自转的周期是 一天(24小时) ; 3、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呈 逆时针 方向; 在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成 顺时针 方向; 4、地球自转产生 昼夜交替 现象。
地球的五带
1、根据 太阳热量 在地球上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分为 五带: 热带 、 北温带 、 南温带 、 北寒带、南寒带; 2、热带和温带的分界是 南北回归线 ; 温带和寒带的分界是 南北极圈 ; 3、热带有 太阳直射 现象;寒带有 极昼极夜 现象。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公转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太阳 自西向东
已知A地(山顶)与B地(山麓)的 垂直高差是5000米,B地的气温为20º C, 请问?A地的气温应该是多少摄氏度?
气候现象
天津的年降水量 比乌鲁木齐多 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 的地方 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降水充沛, 而东侧降水稀少 赤道地区终年炎热,而南极大 陆终年冰雪覆盖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7年级上册第4章第3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7年级上册第4章第3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___秋__分______(节气)。
冬至
夏至
春分 秋分
地球公转产生了哪些地理现象?
1.四季的变化 2.昼夜长短的变化 如何根据太阳光照图判断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根据太阳光线直射的特殊纬线判断四大节气
①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则是_夏__至______(节气)。 ②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则是_冬__至______(节气)。
-10
月份
-15
-20
-25
南半球大陆某地气温年变化图
南半球海洋某地气温年变化图
ab
ab
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
世界7月平均气温分布
1.想一想:等温线在海陆交界处发生弯曲说明什么?
2.说一说:图中1月a、b两地气温较高的是?7月呢?
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不同: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 气温高;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
B.小军所在地冬寒冷,夏炎热, 气温年较差大
C.小力所在地冬温暖,夏炎热, 气温年较差大
D.小华所在地冬寒冷,夏凉爽, 气温年较差大
2.如果今年7月中旬你要到他们所在地区去旅游,你的行囊中应有的必需物品
是(B )
A.去小明所在地——防冻油、防蚊虫叮咬的药品等 B.去小军所在地——伞、短袖衫和防晒油等 C.去小力所在地——伞、羽绒服和防水服等 D.去小华所在地——防晒油、防蚊虫叮咬的药品等
1. 地形地势
影 响 气 候 的 2. 海陆分布 主 要 因 素 3.人类活动
气温:山上__低___,山下__高__
降水:迎风坡_多____,北风坡_少___
气温:①同纬度地带,夏季陆高___, 海洋__低____;冬季相反 ②中纬度地区,月均温最高、 最低出现的月份,海洋比陆地 晚__1___月。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6月22日 夏至
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 北半球昼短夜长
12月22日 冬至
太阳直射在赤道
9月23日 秋分 北半球昼夜平分
1、地球公转的方向是 自西向东;
2、地球公转的周期是
一年 ;
3、地球的公转产生了 _四_季__更_替______现象;
4、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66.5度 的交角。
5、厦门5月1日昼夜长短的情况怎样?昼长夜短
即气温由赤道 向两极递减。
精选课件
12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太 阳 光 线
由于地球是个球体,太阳高度从低纬地区向高纬
地区递减,使太阳辐射强度也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
递减,从而导致气精温选课从件 低纬向两极逐渐降低。
13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读右图,A、B两处中哪 一处的太阳高度大?哪一处单位 面积获得的太阳光热多?
热__带__少,气候 _寒_冷___ 季节变化_大__
精选课件
29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5)将地球上的五带与其气候特征用直线连接起来。
热带
气候的四季变化明显
北温带和南温带
气候终年炎热
(6)在地北球寒上带的和五南带寒中带,非洲大部分地区位于气哪候一终个年带寒?冷欧洲大部分地区位 于哪一个带?在七大洲中,绝大部分位于南寒带的是哪一个洲?
精选课件
不会一样。左图 阳光直射沙土, 获得光热多,温 度高,右图阳光 斜射,温度低。
7
假如这是一束阳光,哪里更热?
斜射
太阳高度 角
更热 直射
太阳高度(角):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
精选课件
8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直射:照射面积小 →光束集中 →太阳辐射强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点解析 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点解析 湘教版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点解析1.地球的形状与气候(1)太阳高度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一天中,正午的太阳高度最大。

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不同,最大值为90°,即太阳直射。

(2)太阳辐射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最强。

当太阳光线垂直照射赤道时,随着纬度的增高,太阳高度变小,太阳辐射的强度逐渐降低。

谈重点气温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原因受地球形状的影响,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气温也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释疑点气温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一地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太阳辐射就越强,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就越多,气温就会越高。

析规律纬度、太阳高度、获得的太阳光热与气温的关系【例1】)A.地球形状B.地球运动C.地表起伏D.海陆分布解析:由于地球的球状特征,纬度不同,获得的太阳光热多少不同。

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大,获得的太阳光热多,气温高;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小,获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

答案:A2.地球的运动与气候地球有两种重要的运动方式:自转和公转。

(1)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每时每刻都在改变着一个地方的太阳辐射强度。

人们在经历昼夜更替的同时,也感受着天气的变化。

释疑点昼夜更替的原因由于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任何时候,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朝向太阳的一半是白昼,背向太阳的一半是黑夜,这样地球上就有了昼夜之分。

随着地球不停地自转,地球上有了昼夜更替的现象。

(2)地球的公转①地球公转特征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66.5°的固定夹角。

谈重点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地球公转特征,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在南、北极圈内,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

②四季更替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不完全相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

在中纬度地区,四季更替表现明显。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湘教版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亚洲气候1、气候特点: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2、气候影响因素:纬度因素~~亚洲跨热带、温带、寒带,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海陆因素~~亚洲东、南、北三面濒临海洋,降水东部、南部多,中部、西部少;地形因素~~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因为海拔高,形成了高原山地气候。

3、主要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亚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高原山地气候,寒带气候。

4、温带大陆性气候:它是亚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它覆盖了亚洲的中、西部,其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而短暂,降水少且集中分布在夏季,气温年温差大5、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南部,受夏季风强弱的影响,易发生旱涝灾害。

6、非洲气候分布特点:以赤道为中心,气候类型南北对称分布;以热带气候为主,热带雨林、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很广。

日本一、多火山地震的国家:1,、东临太平洋,西临日本海,主要岛屿自北向南: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岛2.、地形特征: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且仅分布在沿海地区,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海港3、多火山地震原因: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富士山是一座火山4、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因为四周环海所以在气候上海洋性显著。

二、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1、地域狭小,资源贫乏,是一个资源小国2、从国外进口原料和燃料,对外依赖严重,以加工贸易经济为主。

3、工业区集中分布区:太平洋沿岸、濑户内海沿岸。

因为这里港口条件优越,巨型船舶可以停靠,工厂靠近码头,海陆交通便利;沿岸地区城市人口集中,劳动力资源丰富,也是国内的消费地;沿海平原集中,填海造陆价格低。

三、东西方兼容的文化:1、单一民族构成的国家——大和民族2、东西方文化兼容,传统和现代并存湘教版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澳大利亚知识点1.位置、范围、面积:⑴地理位置:西北与亚洲相邻,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南与南极洲相望,是独自占有一个大陆的国家。

七年级地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课件湘教版.ppt

七年级地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课件湘教版.ppt

这里,一片荒凉,没有生命,一阵风过,飞沙走石。
这里是世界上最寒冷、风最大的地方,刚刚回升的太阳光线几乎没有一丝暖意。
太阳是个巨 大的能量体, 时刻向四周 发送能量。 气候现象的 千差万别, 主要取决于 获得太阳辐 射的多少。
实验:用手电筒从不同的角度照射墙面,观察光斑的
大小、亮度的变化,回答问题。
湘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
宜都市洋溪中学
王会玲
这里,终年炎热潮湿,有参天的大树、缠绕的藤萝、繁茂的花草,交织成一座座绿色迷宫。
这里,气候宜人,温暖湿润,山水相间,水天一色,风景别致!
这里,天地之间,绿草茵茵,繁花似锦,芳香幽幽,一望无涯。
这里,旱季炎热干燥,在贫瘠的土壤上长着稀疏的旱生草丛。
太阳高度
更热
A
斜射
B
斜射
C
直射
太阳高度越大,太阳辐射越强;
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最强
思考:1、阳光照射在平面与球面上,太阳高度一样 吗? 2、地球的形状对气候有什么影响?
太阳高度一样
E
D
A
B
C
G
F H
太阳高度不一样
由于地球是个球体,使太阳高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当太阳垂直照射赤道时,纬度越高太阳辐射强度越低。
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为66.5度。
地球的公转
直射点: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观察思考:
4、太阳的直射点在什么范围之间移动?
四季的产生:
分小组讨论交流:
夏至
6 月 22 日,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北半球接受的太阳光 热比南半球 多 ,北半球是 夏 季,南半 球是 冬 季;北半球昼 长 夜 短 ,南半 球相反。这天在南极圈内出现 极 夜 现 象,北极圈内出现 极 昼 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在宇宙中的状态(形状、运动)造成了各地太阳辐射的不同,进而出现了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候的纬度变化规律;知识处理上,主要采用地图和思考题相结合的形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与分析能力,避免提供给学生枯燥的结论。

摆脱通常的教学模式,不再是单纯的地理课,而是在学科中穿插了物理、化学课中才有的实验,综合了物理、化学、数学等学科知识,充分体现新课程的学科整合和关联。

从学生身边的环境切入,把抽象的问题变成具体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无处不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课堂设计以实验、小组讨论为主,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在满足学生表现欲的同时,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

教学目标:、学会分析地球形状、地球运动、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2、了解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并能举例说明。

、使学生认知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统一。

2、了解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树立气候变化的全球观念及关心环境从我做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并能举例说明。

课时1---3课时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出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赤道和两极气温和降水方面的不同。

(赤道地区气温高降水多;两极地区气温低降水少。

)设问:大家想一想,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世界气候的千差万别呢?一、地球的形状与气候目标要求:让学生明白正是由于地球的形状导致了各地太阳高度的不同,从而造成了纬度位置不同的地方获得太阳辐射的不同,则气候条件不同,如果地球为一平面则不然。

师:从早晨到中午到晚上感受到的气温变化怎样?生:早晨冷、中午热、晚上冷。

师:为什么早晨、晚上冷,中午热?活动:想一想早上我们影子的长短和感觉到的气温高低与中午时有什么不同?(早上影子长,气温低;中午影子短,气温高。

)演示:观察手电筒照射到黑板上的情况,比较直射与斜射照射面积的大小和明亮程度——直射时照射的面积小但明亮度大。

做一做:动手在练习本上画出近似为平行直线的太阳光照射到球面上,观察每条光线与球面交角的大小。

(平行的太阳光照射到球面上时,各地的太阳高度角不同,获得的太阳热量不同,气温高低不同。

)讨论:假如地球不是球体而是平面,太阳照射时,各地照射角度的大小有区别吗?各地的气温高低会有不同吗?小结: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太阳斜射的地方,太阳高度低,太阳辐射弱。

由于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所以同一时间内各地太阳高度角不同,所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气温高低不同。

承转:不仅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气候有差异,而且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气候也有差异。

二、地球的运动与气候目标要求:让学生明白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造成了各地一天当中太阳高度的变化,导致气温的变化;地球的公转似的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气候发生变化,四季更替.1、自转演示:手电筒配合地球仪演示“昼夜交替现象”(强调:地球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活动:当北京是正午12点时,美国纽约是什么时间?教师:多媒体课件演示地球的自传,观察由于地球的自转,北京地区一天当中,太阳照射角度的变化。

讨论:由于地球自转,同一地点在不同时间气温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人们经历清晨——正午——傍晚——子夜——清晨的连续变化,感受天气的变化。

想一想:当太阳照射地球时,世界各地会同时出现早上、中午和晚上的变化吗?(世界各地随地球自转出现昼夜交替,因而一天当中,彼此存在着差异。

)2、公转演示:电脑多媒体课件——“地球的公转”师:地球公转轨道是什么形状?生:近似圆形的椭圆。

师:地球在公转时是直着身子还是斜着身子?生:斜着身子。

观察:“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交角”(正是因为地球是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的,所以同一地点在一年中太阳照射角度发生了变化,气温也发生了季节性的变化。

)师:太阳直射点总在什么范围之间移动?哪些地区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学生合作探究活动,完成下题:春分:月日,太阳直射在,北半球昼夜;夏至:月日,太阳直射在,北半球昼夜;秋分:月日,太阳直射在,北半球昼夜;冬至:月日,太阳直射在,北半球昼夜讨论:你能说出春夏秋冬四季气温变化的原因吗?大家都来试一试。

想一想:如果地球不是斜着身子而是直着身子绕太阳公转的,世界各地在一年中,还会有太阳照射角度的变化,还会有四季的交替吗?小结:由于地球公转,地球上除赤道地区外,各地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发生变化,接受太阳辐射的强度不同,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中纬度地带产生了明显的四季更替。

拓展:你能说出焦作(35°14′N,113°16′E),在5月1日和10月1日昼夜长短的情况吗?阅读:P.69正文,系统了解地球公转造成的影响.自主练习:完成“地球上的五带”知识,三道练习题.课堂总结: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造成了地球上不同纬度地区太阳照射情况不同,获得的热量也不同,从而导致了各地气候的有规律变化。

[板书设计]课后活动:观察居民楼顶上的太阳能装置,想一想怎样才能使太阳能装置在冬、夏季都能获得最佳的太阳能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4-5课时教学设计导入新课:情境导入实验演示,标新立异(1)、器材:两个烧杯、细沙(代表陆地)、水(代表海洋)、温度计、酒精灯(代表太阳)(2)、步骤:在两个烧杯里各放约占烧杯容积的四分之一的细沙和水,并分别在沙中和水中安置两支温度计,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哪支温度计的温度上升的快,接着熄灭酒精灯,观察哪支温度计降得快?(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打破常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请学生描述“夏天中午和晚上站在沙子上和水中的感觉”。

(通过学生亲身的体验去感知温度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意识)得出结论在实验观察和亲身感受的基础上,引发学生思考:纬度相同的地方,哪个季节陆地上的气温比海洋上的气温高?哪个季节陆地上的气温比海洋上的气温低?海洋的高温月份和低温月份,比陆地出现的早还是迟?教师注意稍加引导。

学生讨论回答进一步深入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情况?因涉及到“热容量”这一物理知识,学生较难理解,可让有兴趣的学生课后探究。

点到即可,同时告诉学生学科间是有联系的。

设置情境,让学生领会不同地方(海洋与陆地、山麓与山顶)气温的不同。

四、观察对比,找出共性演示实验二:器材:电吹风(吹冷风表示有冷气流经过,吹热风表示有暖气流经过)、挡板一个(代表山脉)、温度计两支、蜡烛两支(代表太阳辐射)。

步骤:请四位同学上来读数。

挡板放中间,温度计放两边,先把电吹风调到冷风挡,然后请两位观察员读出各自的度数,再把电吹风调到热风挡,两位观察员报出度数。

关掉电吹风,点燃两支蜡烛并放在挡板的一侧,请观察员报出度数。

学生总结现象。

(通过演示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师:山脉可以阻挡气流的长驱直入,使山脉两侧的气温不同。

山脉也会阻挡太阳的辐射,影响山脉两侧的温度,一般而言,山地的阳坡温度高于阴坡。

投影:南美洲地形图以及安第斯山脉南段东西两侧的植被景观。

(播放投影片,学生可一目了然地看出东西两侧的植被差异。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

思考讨论:纬度相同而且都靠近海洋,为什么安第斯山脉东西两侧的植被会出现不同的景观?(山脉的南段处于中纬度地带,一年四季盛行西风,从海洋上带来湿润的水汽,受山脉的阻挡,迎风坡形成大量的地形雨,而东侧却处于背风坡,气流下沉,水汽不易凝结,难以形成降水)讨论,形成结论让有爬山经历的学生谈爬山的感受,并通过课件图片展示,讨论山麓和山顶气温的不同,得出结论:随着地势的升高,气温降低。

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下降0.6℃。

学生交流城市与农村的气温情况,教师引导、启发,讨论人类活动与气候的相互关系,课堂练习,小组抢答:气候现象主要因素天津的年降水量比乌鲁木齐多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降水充沛,而东侧降水很少赤道地区终年炎热,而南极大陆终年冰雪覆盖(通过抢答的形式,提高学生积极性,从而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课后活动(可自选)随着地势的升高,气温为什么会逐渐降低。

什么叫臭氧空洞,它是怎么形成的?假如全球气温升2---5摄氏度,世界将会变的怎样?(这些题目是对课本内容的拓展延伸,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板书设计:海陆分布与气候1、夏季陆地比海洋气温高,冬季陆地比海洋气温低2、海洋气温最高月份和最低月份比陆地出现得迟地形地势与气候1、山地的阳坡气温高于阴坡2、山地迎风坡的降水多于背风坡3、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人类活动与气候改变地面状况,可影响局部的气候市区的气温高于城郊的气温传统的课堂教学“重结果而轻过程”,对于地理学科来说,师生一直注重的是背、记和考前突击,课堂上常常会有学生提出怎样背,记什么的问题,考试过后什么都忘了,最终学生学到的永远是书本上的知识,缺少联系生活,而这与我们的教学宗旨恰恰是相违背的。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这节教材在以往的教材安排上重点讲地球的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学生觉得难,教师也觉得难,这样以讲授式为主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越听越迷惑,教师觉得也累;如今教材结构发生改变后,内容安排也显得日益合理,难度降低,着重开发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想的多、动的多、说的多,化复杂为简单,复杂问题简单化,反而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根据同学们的生活经验来提出关于阳光直射与斜射的问题,让学生感受抽象的地球自转与公转引起的自然现象,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联系如今生活中发展速度很快的太阳能热水器来理解太阳照射角度与地面获得热量的关系,使学生感到地理知识的有趣和有用。

回想以往的教学模式:教师说得多,学生认真地听;对比如今的课堂:学生说得多,教师耐心地听。

在《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这节教材以往的教学中,有的教师恐怕学生听不懂,一遍一遍的讲,结果却是感到教师讲得越透彻,学生反而越迷惑。

现在想来,恐怕原因就在于用成人化的思维模式去教学生,结果可想而知。

怎样抓住学生的心理,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和解决问题呢?在本节课堂上,我充分的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甚至大胆的去猜,想一想问题的答案会是怎样。

例如:师:从早晨到中午到晚上感受到的气温变化怎样?师:为什么会早晨、晚上冷,中午热?……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不可能直接观察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但是早晨、中午、晚上的气温变化却是每个人都可以亲身感受到的,这样化抽象问题为“可触摸性”,怎样科学合理的解释身边发生的自然现象,你怎样想,你怎么认为,这正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关键。

然而,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课堂上教师有时会不自觉地由“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处在教师的无数个“为什么”当中,穷追不舍,结果学生仍然是让老师牵着鼻子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