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设计中的自然通风问题研究

合集下载

自然通风在建筑节能方面的应用

自然通风在建筑节能方面的应用

R I f O f 随着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压力的加大,加强建筑节能、发展绿色建筑来保护地球环境已经成为一个广泛研究的课题。

其中,在建筑的通风换气方面,现在广为应用的是以机械通风调解温度和湿度来达到居住者的要求。

机械通风广泛应用的好处是方便、快捷,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人们想要的温度和湿度,但是它所带来的污染和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目前,部分建筑特别是公共建筑,如一些高档宾馆、饭店、写字楼的业主和设计单位为追求建筑立面效果,大量使用玻璃幕墙,造成窗户无法开启或者开启面积较小,不能满足室内自然通风的要求。

此外,一些公共建筑没有安装技术先进的通风设备和设施,也使得室内空气难以达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长期使用空调会造成室内容易滋生军团细菌,造成污染物超标,而且,长期使用空调的室内空气即使经过消毒,仍然会对人体造成二次污染。

人在空调房间内停留时间过长会明显感觉不舒服,如果长期在空调房间工作还会影响身体健康,患所谓的空调病。

研究数据表明,我国每年因室内空气污染造成的死亡人数达到11.1万人,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千亿美元。

并且,有些建筑空调通风系统能耗过高,造成能源的大量浪费。

相比之下,自然通风的好处就很明显了。

自然通风可以提高居住者的舒适感,有助于健康,而且,在绿色建筑中采用自然通风也是改善室内环境和节能环保的必然手段。

在室外气象条件良好的情况下,加强自然通风还有助于缩短空调设备的运行时间,降低空调能耗,从而达到节能和环保的效果,而且不会造成空气污染,不会给人体带来危害。

因此,在绿色建筑广泛提倡的今天,自然通风是应该被广泛采用的。

要想在自然通风方面实现节能,门窗的节能是其自然通风在建筑节能方面的应用文/王坤中的关键。

门窗节能是重点建筑门窗是建筑围护结构的组成部分,也是建筑构件中的能耗损失中最大的环节。

我国建筑能耗约占社会能耗的27.6%,预计今后会超过35%,与发达国家相比高出2~3倍。

在民用建筑中,门窗、墙体、屋面、地面四大耗能部位,其中门窗能耗为墙体的4倍,屋面的5倍,地面的20倍,占建筑能耗的50%,因此,门窗的节能是建筑节能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关于绿色建筑中的建筑通风

关于绿色建筑中的建筑通风

关于绿色建筑中的建筑通风绿色建筑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任务之一,已被世界许多国家所接受。

建筑环境的持续性与自然化是绿化的大方向。

未来城市的生活环境都要全面绿化,这将是一个无污染的世界。

本文主要依照建筑自然通风的环保作用进行展开,主要讲述建筑物在经过设计后能够形成自然通风。

从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促使绿色的、环保的建筑不断发展。

本文对绿色建筑中的建筑通风进行简单探讨。

一.引言随着社会逐渐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逐渐增加。

各类资源是有限的,但需求是无限的,资源和需求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为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对能源的利用。

绿色建筑是在节约资源的环境下出现的,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建筑对能源的消耗,以实现能源节约。

在绿色建筑中,通风系统合理设计能够显著降低资源耗用,有利于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在绿色建筑设计中,自然通风占据重要位置。

二.绿色建筑自然通风概述绿色建筑中的自然通风主要是利用建筑内部和外部的风力、热压所形成的风推进空气流动从而实现通风换气。

自然通风主要作用是通过通风换气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实现降温通风功能。

采用自然通风,当室内外温差较大时,开窗15分钟左右可以完成一次完全换气,30分钟可以完成一次室内外空气交换。

自然通风以热压和风压作为基本动力,通过利用建筑物室内热压和建筑外部的风压,实现自然通风。

自然通风的主要形式包括:1.利用风压实现自然通风空气流受到阻挡时所产生的静压称之为风压,建筑物正面有风吹过时,建筑物表面形成阻挡,导致迎风面上的静压增高,形成正压区,气流继续朝建筑上方偏转,在建筑物背面和侧面形成局部涡流,由于静压降低,导致负压差的形成。

建筑背风面和迎风面的压力差形成风压,建筑室内控制在风压作用下由压力较高的一侧朝向压力较低的一侧流动,从而实现自然通风。

风压和建筑形式及周围建筑布局以及建筑和风的夹角等因素有关。

通常情况下,风迎面吹响建筑正面时,在迎风面的中心位置的正压最大,而在屋脊和屋角位置的负压最大。

46.绿色建筑设计常见问题解析

46.绿色建筑设计常见问题解析

户型对于室内自然通风的影响?
户型对室内自然通风影响的案例介绍:
案例模型:6个房间尺寸相同、开窗 位置不同,模拟计算初始条件完全 相同 内部地板净面积:5m*5m 房间高度:4m 房间容积:100m3 窗洞尺寸:见右图中标注 边界条件:入口侧设置速度边界条 件,出口侧为初始风压0Pa 初始风速:0.2m/s,(从左侧吹向 右侧)
1、采用附加源/汇方法,对建筑周围 区域种植植物,起到挡风效果;
2、在建筑转角处设置遮风板,以及使 建筑边角圆润化,以此达到削弱边角风强 度,降低道路周边人行区域风速。
9 项目布局对室外风场有何影响?室外风场不达标时,如何进行优化?
• 多数人的做法:往往只建立红线内的建筑的模型(图1) • 稍合理的做法:少部分人以往会建立周边建筑的模型(图2) • 精确做法:1)建立场地内外的建筑、道路、水体、绿化、广场、停车场等模型(图3)
14
(3)逐点模拟计算采光系数法:由于方法《建筑采光设计标准》中提 供的(1)和(2)主要是针对相对规则的建筑形式,而对一些有阳台、 遮阳、挑檐、挡板等自遮挡的建筑、大型复杂建筑、以及非规则的采光 形式不适用。因此针对此类项目建议采用逐点模拟计算的方法,使用专 业计算机软件求出室内的平均采光系数。通常绿色建筑评审中使用的也 是此方法。
另外,某些省份规定了本省项目的计算 工况,有些可能会按照春季、夏季、秋季、 冬季四个工况进行计算。
什么是地面粗糙度?
4
地面粗糙度是指地面凹凸不平的 程度。当空气受力平衡形成梯度风时, 风速与高度呈指数关系,不同地形条 件地面粗糙度不同。参考国内外标准 以及我国研究成果,建议不同地貌情 况下入口梯度风的指数α取值如下表:
室外风环境模拟时通常要考虑哪些工况,这些工况如何设置?

绿色建筑设计问题

绿色建筑设计问题

绿色建筑设计问题研究探讨摘要: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可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是消耗最小的能源、资源与环境损失,换取最好的人居环境的建筑。

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内容:在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下,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协调人、建筑与自然环境间的关系,寻求创造生态建筑环境的途径和设计方法。

体现人、建筑环境与自然生态在“功能”方面的关系,即生态平衡与生态建筑环境设计和“美学”方面的关系,即人工美与自然美的结合。

关键词:绿色节能;建筑设计1 绿色建筑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1全寿命周期的概念全寿命周期主要强调建筑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在时间上的意义。

建筑从最初的规划设计到后续的施工建设、运营管理及最终的拆除,形成了一个全寿命周期。

关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意味着不仅在规划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并利用环境因素,而且确保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减至最低,运营管理阶段能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低耗、高效、无害的空间,拆除后又对环境危害降到最低。

建筑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要有一个全时间段的估算,建筑初期投入可能很低廉,但是运营成本可能会很高。

1.2强调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建设部提出了“四节一环保”的要求,即着重强调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保护环境,这也是我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保护环境、减少污染,资源的节约和资源的循环利用是关键,“少费多用”做好了必然有助于保护环境、减少污染。

1.3满足建筑根本的功能需求保证使用者的健康是最基本的要求,节约不能以牺牲使用者的健康为代价。

“适用”强调的是适度消费的概念,决不能提倡奢侈与浪费。

高效使用资源需要加大绿色建筑的科技含量,比如智能建筑,通过采用智能的手段使建筑在系统、功能、使用上提高效率。

1.4建筑要与自然和谐共生建筑业再也不能延续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建筑发展模式,必须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才能适应现代城市生态建设发展的需要。

小议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自然通风

小议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自然通风
宜人。
2 需 要 隔热 的外墙 做 成 带有 空 气 间层 的 空心 夹 层墙 , 并 在 下 部 和上 部分 别 开有 进 风 口和 出风 口 。 通风 间层 厚 度一 般 为 3 0 ~1 0 0 am。 r 夹层 内 的 空气 受 热 后 上升 , 在 内部形 成 压 力 差 , 带动 内部气 流运 动 , 从 而 可 以 带走 内 部 的热量 和 潮气 。外 墙加 通 风 间层后 , 其 内表 面 温度 可 大 幅度 降低 , 而且 日 辐射 照 度愈 大 , 通 风 空气 间层 的隔热 效果 愈显 著 , 故对 东 西 向墙更 为 明显 。
0 引 言
建筑通风的目的是提供人们呼吸用的新鲜空气或在夏季降低室内温度。
空调 技术 的产 生与 成熟 , 使 人们 可 以在 一个 完全 封 闭 的空 间 内创 造 出一个 独 立 的小气 候 , 使室 内的温 度 和湿 度始 终 控制 在相 对 舒 适 的范 围 内 。但 空调 并 不是万能的, 它在 现代 建 筑 中 的广泛 使 用所 带来 的负 面影 响 已经 引 起 了人 们 的警 惕 , 并 着 手研 究相 应 的解 决 措施 。 给建 筑 以适 当 的 自然 通风 是 减 少使 用 空调 负 面影 响 的有 效方 法 之一 。 自然 通风 的 建筑 可 以 降低 空调 耗 电 量 , 进 而 降低 生 产 这些 电能 的不 可再 生 资 源 的 消耗 量 和C O 2 向 大气 的排 放 量 ; 对 人 体
2 . 5双层玻 璃 幕墙
而言 , 自然通风可减少“ 空调病” 和各种通过空气传播 的疾病 的发病率。
1 自然通 风 技术 的原 理
自然通风是 由来 自室外风速形成 的“ 压差” 和建筑表面的洞 口间位置及

建筑的自然通风设计浅析

建筑的自然通风设计浅析

建筑的自然通风设计浅析作者:郭滦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2期摘要:自然通风是节能建筑中广泛采用的一项技术手段,也是绿色建筑的空调技术发展的方向。

利用自然通风的原理和实现的技术手段可以分为:利用风压实现的自然通风、利用热压实现的自然通风、风压与热压相结合的自然通风以及机械辅助通风等几种形式。

本文将从自然通风的实现方法着手,结合具体实例,分析其原理,并对双层维护结构和高层建筑的自然通风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节能;自然通风;实现手段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空调技术的发展,为人们创造了舒适的通风环境。

越来越能更加主动的控制室内环境,创造前所未有的室内舒适气候要求,从而使人们逐渐淡化了对自然通风这种气候适宜性技术的应用。

然而,在今天全球能源紧张、节能压力增大、空气品质恶化以及建筑综合征等发生的情况下,人们不得不从新审视和重视自然通风这一传统的气候适宜性技术自然通风是一项古老的技术。

与复杂、耗能的空调技术相比,自然通风是能够适应气候的一项廉价而成熟的技术措施,与空调系统相比,其可以在降低能源消耗的同时为室内引入新风,有利于人体生理和心理健康。

通常认为自然通风具有三大主要作用:提供新鲜空气、生理降温、释放建筑结构中蓄存的热量。

随着建筑技术水平的进步和提升、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不同使用性质的建筑组合,建筑的体量和规模逐渐膨胀,同时部分建筑师忽视自然通风,完全依赖于机械通风。

然而城市风由于城市街道、河流、建筑高度、布局、以及太阳辐射、温湿度的不同,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继续利用城市主导风向作为建筑自然通风分析的边界条件,会产生很大的误差。

所以造成大量的建筑用房自然通风不畅,因而建筑的耗能增加,室内空气质量恶化,形成“建筑综合症”和“空调病”,产生“病态建筑”。

在发达的国家,近40%的能源是在建筑中消耗的,据专家估算,其中2/3~3/4可通过正确的、理想的建筑措施节省下来。

绿色建筑中的室内空气质量管理与控制

绿色建筑中的室内空气质量管理与控制

绿色建筑中的室内空气质量管理与控制在当今社会,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追求日益提高,建筑环境的健康与舒适成为了重要的关注点。

绿色建筑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理念,不仅注重能源效率和资源节约,还将室内空气质量管理与控制纳入了其核心范畴。

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对于居住者的健康和工作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绿色建筑中室内空气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各个方面。

一、室内空气质量的重要性室内空气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在密闭的室内环境中,人们可能会长期暴露在各种污染物中,如甲醛、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颗粒物、微生物等。

这些污染物可能导致呼吸道疾病、过敏反应、心血管问题甚至癌症。

此外,不良的室内空气质量还会影响人们的认知能力和工作效率,导致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对于儿童、老年人、孕妇和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来说,其危害更为严重。

二、绿色建筑中影响室内空气质量的因素1、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在绿色建筑中,选择低挥发性、环保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是关键。

一些传统材料可能会释放出大量的有害气体,如甲醛来自人造板材,苯来自油漆和涂料。

而绿色建筑会优先选用经过认证的绿色材料,如具有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的木材、环保涂料和无甲醛板材等。

2、通风系统有效的通风系统对于保持室内空气质量至关重要。

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的合理设计与运行可以及时排出室内的污浊空气,引入新鲜的室外空气。

然而,如果通风系统设计不合理,可能会导致气流不畅、通风不足或引入污染的室外空气。

3、室内污染源除了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室内的家具、办公用品、清洁用品等也可能成为污染源。

例如,某些家具可能含有甲醛和其他有害物质,打印机和复印机工作时会释放出颗粒物和臭氧。

4、湿度和温度控制不适宜的湿度和温度条件会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影响室内空气质量。

过高的湿度可能导致霉菌滋生,过低的湿度则会使呼吸道黏膜干燥,降低人体的抵抗力。

三、绿色建筑中室内空气质量管理与控制的策略1、源头控制从建筑设计和施工阶段开始,就应选择环保、低污染的材料和产品。

绿色建筑自然通风的外围护结构设计

绿色建筑自然通风的外围护结构设计

绿色建筑自然通风的外围护结构设计摘要:绿色建筑的出现,满足国家节能降耗的发展需求,其中外围护结构的设计好坏,直接影响建筑的通风效果。

本文基于自然通风理念下,首先介绍了外围护结构的设计原则和方法,然后指出设计期间的技术要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绿色建筑;自然通风;外围护结构;设计在建筑工程中,自然通风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相比于空调技术的使用,自然通风能改善温室效应、缓解能源危机。

外围护结构是建筑室内、室外的分界点,也是通风换气的重要枢纽,以下结合实践,探讨了外围护结构的设计要点。

1.绿色建筑外围护结构的设计原则绿色建筑外围护结构的设计,遵循以下原则:①地域性。

设计时分析当地的环境、气候特点,树立因地制宜的理念,尽量使用当地的建材和设备,突出地域文化特色。

②可变性。

外围护结构能分割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应该根据气候和季节的变化,实现自动调节的效果。

设计期间,对外围护结构的形状、颜色、角度进行调整,促使建筑适应气候,提高人们的居住舒适性。

③整体性。

外围护结构的设计,不仅要发挥自身结构功能,还要考虑到对整个建筑的影响,作为建筑的外立面,能实现信息交换、能量传递的功能。

④经济性。

一方面设计方案要科学合理规范,满足绿色节能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要关注造价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避免出现材料、设备、人工浪费现象。

2.绿色建筑自然通风的外围护结构设计方法2.1 利用建筑外部压力差外围护结构的洞口,是室外风进入室内的主要通道,如果门窗洞口和风向夹角过大,或者进入室内的风速过大,此时可以在外围护结构上设计附属构造,从而改善建筑内部的通风。

利用建筑外部压力差形成自然通风,常用设计如百叶窗、导风板、特殊幕墙等。

以国外某医院建筑为例,位于湿热气候区,在外围护结构的设计上,采用大面积可调节式百叶窗,如下图1所示。

其一,百叶窗与墙体之间的夹角一般设置为15°,能实现最佳换气效果;同时根据外部气流的变化,可对百叶窗的角度进行调整。

建筑设计中的自然通风策略

建筑设计中的自然通风策略

建筑设计中的自然通风策略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能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逐渐成为设计师们关注的重要问题。

自然通风作为一种绿色建筑设计策略,通过自然的气候条件来优化室内空气质量,提高居住和工作环境的舒适度,从而减少对机械通风系统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

本文将探讨自然通风的基本原理、设计策略及其在建筑实践中的应用。

自然通风的基本原理自然通风主要依赖于气温差异和风压差等自然因素,通过建筑的开口(如窗户、门、天窗等)实现空气的流动。

自然通风的基本原理包括:气温差原理在不同气温条件下,热空气较冷空气轻,会自然上升并形成气流带动冷空气进入。

当室内外温差较大时,热空气从室内上升后通过窗户或天窗等开口排出,同时冷空气就会从其他开口流入,以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

风压差原理当外部有风吹过建筑物时,会在建筑物的一侧产生较高的风压,而在背风面则形成负压。

这种压力差异促使新鲜空气沿着窗户或其他开口流入,而使得室内污浊空气被排出。

弧形气流原理随着建筑物形状和布局的不同,当外部风流经过建筑物时,会形成弧形气流,这种气流特征能够有效地引导空气进入建筑物。

通过充分理解这些原理,建筑师可以在设计阶段合理安排开口位置与大小、室内空间布局等,以达到良好的自然通风效果。

自然通风设计策略在实际的建筑设计中,以下一些策略可以有效地实现自然通风。

1. 开口布局合理布置房间中的开口是实现自然通风的关键。

开口应根据主导风向进行设计,以确保足够的新鲜空气能进入室内。

通常需要遵循以下原则:采用交叉通风:将开口设置在对角线上,借助主导风向实现两个方向之间的空气交换。

高低开口结合:低处设置进气口,高处设置排气口,以确保在夏季及冬季都能形成有效的对流。

考虑使用天窗或屋顶窗:这些开口通常能有效采光并促进热空气上升,有助于更好的通风。

2. 建筑形态与朝向建筑物的整体形态与朝向直接影响自然通风效果。

为了提高自然通风效率,设计时应注意:在有较强主导风向的位置设置大面积的窗户,使得更大面积可供空气进出,提高换气率。

建筑的垂直绿化和自然通风设计

建筑的垂直绿化和自然通风设计

5科技资讯科技资讯S I N &T NOLOGY I NFORM TI ON 2008N O.21SCI EN CE &TECHN OLOG Y I NFOR M A TI O N 建筑科学强度增涨和各类性能的提高十分重要,特别是早期的养护可避免表面脱水减少砼初期伸缩裂缝发生。

施工中必须坚持覆盖麻袋或草包进行一周左右的养护,并建议采用喷养护液进行养护。

四、对裂缝的弥补处理采取上述综合性防治措施后,由于各种原因仍可能有少量楼面裂缝发生。

当这些楼面裂缝发生后,应在楼地面和天棚粉刷前预先作好妥善的裂缝处理工作,然后再进行装修。

根据我公司的经验,住宅楼地面上部的粉刷找平层较厚,可通过在找平层中增设钢丝网或抗裂短钢进行加强;楼板底则粉刷层较薄,且通常无吊顶遮盖,更易暴露裂缝,影响美观而引起投诉,建议采用复合增强纤维等材料对裂缝作粘贴加强处理(当遇到裂缝较宽、受力较大等特殊情况时采用碳纤维粘贴加强)。

复合增强纤维的粘贴宽度以350毫米~400毫米为宜,既能达到良好的抗拉裂补强作用,又不影响粉刷和装饰效果,是目前较理想的裂缝弥补措施。

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技术进步、经济增长,也经历了由此带来的人中增长、生态环境恶化等种种社会问题。

随着人口的进一步增长,不可循环资源的进一步减少,人类对地球环境的种种恶化的进一步认识,绿色可持续发展正在各个领域内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识。

在建筑设计界,由于对“技术至上”的片面认识,往往会形成“人工至上”的错误理解。

表现为搞建筑的只关注于建筑造型与空间而不关心场所的物理环境,其他专业的设计人员只注重机械的数字计算,关心设备性能即通过人工调控能否满足建筑的需求,而不是质疑建筑。

这样的设计组合时间久了,自然会让建筑设计越来越依赖于环境的人工调控,从而走入远离自然的设计误区。

前些年突如其来的非典流行病,向人们敲响了警钟,非典感染多发生在自然通风不良的场合。

这次事件给社会带来的启示应该唤起更多建筑师、规划师以及相关人员的思考,在今后的城市建设和建筑设计过程中能够充分考虑到建筑内部的绿色生态环境,考虑到城市有机体的可持续发展。

自然通风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

自然通风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

06
CATALOGUE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自然通风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建筑物的能源消耗 ,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减少环境污染,是一种 具有重要实用价值的绿色建筑技术。
在建筑设计中合理利用自然通风技术,可以有 效地实现建筑物的自然通风,提高建筑物的舒 适度和健康性能。
自然通风技术可以结合其他绿色建筑技术,如 太阳能、地源热泵等,进一步提高建筑物的能 源效率和环境性能。
广州珠江新城案例
总结词
广州珠江新城是一个充分运用自然通风技术的商业建筑 群,通过建筑设计和机械通风系统的配合,实现了室内 环境的自然通风。
详细描述
广州珠江新城是一个位于广州市中心的商业建筑群,其 中包括了多个高层建筑、商业设施和办公楼。在设计过 程中,建筑师注重利用自然通风技术,通过合理的建筑 布局和窗户设计,使得室内环境能够自然通风。此外, 为了应对广州地区的气候特点,还配备了机械通风系统 ,确保在炎热的夏季能够保持室内环境的舒适。
02
CATALOGUE
自然通风技术的原理及优势
自然通风技术的原理
01
空气流动原理
自然通风是利用空气的密度差和风压差来实现室内外空气的流动。当室
内外存在温差时,空气密度会发生变化,从而产生压力差,使得空气从
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02
热压通风
热压通风是利用室内外温度差引起的空气密度差来产生通风。当室内温
设置通风塔或类似的结构 ,以引导自然风进入建筑 内部,同时可以增加建筑 物的通风效果。
竖向通道
通过剖面设计,创造有利 于空气流通的竖向通道, 如设置中庭或高窗台等。
屋顶设计
合理设计屋顶形状和材料 ,以引导自然风的流动, 同时考虑遮阳和排水等问 题。

拔风井自然通风效果若干方面的探讨

拔风井自然通风效果若干方面的探讨

拔风井自然通风效果若干方面的探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为了提高居住环境质量广泛应用空调。

虽然空调能够为人们提供冬暖夏凉的居住环境,但是其不仅消耗能源,而且还不利于室内空气的流动,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迫于节能环保以及良好生活品质的要求,人们加强了对自然通风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利用自然通风是传统建筑防热的主要举措,并且在世界各地的建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尤其是在湿热地区,经常会遇到建筑物设计开阔的窗户,采取架空建筑的方式,此种现象在南方地区更是普遍,其应用原理就是通过自然通风技术的应用达到生态节约的目的。

长期以来,建筑设计中有关自然通风的设计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基于定性分析的常规静态设计,即以城市的主导风向和风速为主要设计依据,采用简单流量平衡,估计建筑物内部空间在主导风向和风速下的静态空气流向和流量,从而定性地给出采用自然通风时的估计结果。

目前,绿色建筑中自然通风的评价手段仍然是以模拟手段为主,无实际数据,无法对建筑的自然通风效果进行有效的评判,所以迫切需要研究出一套完整的建筑自然通风效果测试与评价方法。

1 拔风井自然通风的应用现状1.1 中庭通风中庭通风是当前建筑设计所采取的最常见的一种自然通风技术,一般建筑主要是通过设计平面较大的建筑形成中庭通风,例如法兰克福商业银行就是一个利用中庭进行自然通风的成功案例。

该设计集中体现了中庭通风的原理,例如为了避免中庭内部形成过大的紊流,设计者将60层的建筑设计为每12层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进行自然通风的设计,通过计算该设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2 太阳能强化自然通风太阳能属于新能源,利用太阳能实现自然通风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其主要工作原理就是利用太阳能转化为风能,一般建筑物采取安装加热采热构件的方式,使建筑物内部的空气上升,以此形成热压,引起空气流动,形成自然通风的效果,例如图1就是利用太阳能转化为自然通风的典型案例。

在该建筑中通过在西侧设计太阳能通风口使得内部的空气上升,并且在井内形成负压,以此形成自然通风,并且通过自然通风将过道内的热量带走。

绿色建筑下的自然通风与暖通系统总体设计

绿色建筑下的自然通风与暖通系统总体设计

绿色建筑下的自然通风与暖通系统总体设计绿色建筑是当今建筑设计领域的热门话题,它强调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提倡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在绿色建筑中,自然通风与暖通系统的总体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探讨绿色建筑下的自然通风与暖通系统的总体设计原则和方法。

首先,自然通风是绿色建筑中重要的设计要素之一。

通过合理的建筑布局和通风系统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气流,减少对机械通风的依赖,降低能耗。

在自然通风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建筑的朝向、开窗位置、窗户的尺寸和形式等因素。

例如,南向的窗户可以采用大面积的玻璃幕墙,以便充分利用太阳能,提供充足的自然采光和热能。

而北向的窗户则可以采用较小的尺寸,以减少能量的散失。

其次,暖通系统的设计也是绿色建筑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在绿色建筑中,暖通系统的目标是实现舒适的室内环境,同时尽可能地减少能源消耗。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可以采用一些创新的技术和策略。

例如,利用地下水源进行地源热泵供暖,可以有效地利用地下的稳定温度,减少供暖能耗。

此外,还可以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为建筑提供热水和供暖。

除了自然通风和暖通系统的设计,绿色建筑下还有其他一些与之相关的设计策略。

例如,建筑外墙的保温设计和采光设计。

保温设计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保温材料和采用双层外墙结构等方式,减少能量的散失。

采光设计可以通过合理的窗户布局和采用光线导引系统等方式,提供充足的自然采光,减少对人工照明的依赖。

此外,绿色建筑下的自然通风与暖通系统的总体设计还需要考虑建筑的可持续性和环境适应性。

可持续性是指建筑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尽可能小。

在自然通风与暖通系统的设计中,可以采用可再生能源和高效设备,减少对非可再生能源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

环境适应性是指建筑能够适应当地的气候和环境条件。

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建筑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通风和供暖方式,以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综上所述,绿色建筑下的自然通风与暖通系统的总体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的布局、朝向、窗户设计、暖通系统和保温设计等因素。

建筑节能设计中自然通风与采光问题分析

建筑节能设计中自然通风与采光问题分析

建筑节能设计中自然通风与采光问题分析发布时间:2022-07-15T08:05:21.546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5期(上)作者:彭毅[导读] 随着绿色建筑的广泛推广,被动式设计是实现绿色节能的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手段,彭毅南京金宸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00摘要:随着绿色建筑的广泛推广,被动式设计是实现绿色节能的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手段,将其应用在绿色住宅中也是最容易实现的。

在绿色住宅设计的过程中,自然通风与采光是住宅节能与舒适度提升的关键因素。

因此,本文基于绿色住宅自然通风与采光影响因素的理论,对其被动式策略展开探究。

关键词:宅建筑设计;自然通风;采光;节能前言:建筑物作为人类生存的重要场所,不仅需要适当的光照,而且还要一定的通风,只有这样,才会建设出符合人类居住需求的环境。

基于绿色建筑自然通风与采光影响因素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绿色住宅自然通风与采光的被动式策略进行了研究,旨在探索风光互补的被动式设计手法。

因而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对地下空间进行自然通风、采光进行设计,以构建出更加良好的地下环境,为地下建筑的使用提供重要条件。

1、建筑节能设计概述在全球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建筑如何向绿色方向转变逐渐成为当下关注的热点问题。

绿色理念模式兼顾经济性和节约性的特点,符合环保的理念,在这种背景下的建筑设计可充分运用各种资源,打造出与周边环境和谐的建筑物,让人们有更舒适健康的居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的同时国人对于节能环保理念也在逐渐重视起来。

生态化模式要求要实现发展与建筑、环境与建筑、人与建筑的和谐。

针对当前环境污染的问题,相关人员需要优化城市化发展的模式,坚持多样化的原则,如以人为本的原则、经济性的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满足人们的舒适度,提升人们的居住环境,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让其能获得更多的利益。

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在设计中要对人们居住环境的舒适性有充分的考虑,能让人感到身心愉快,首先要做好建筑布局工作,能够在设计前多方面收集人们的意见,关注建筑的整体性、舒适性,能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设计建筑方案从整体上看,围绕住宅建筑项目所开展的绿色设计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即主动设计和被动设计。

典型绿色建筑自然通风技术策略研究

典型绿色建筑自然通风技术策略研究

管 道分 别 命名 为柱 1 、柱2… …柱 1 。 1
面积( m)
l 7 70 l 5 50
层高( m)
6. 0 4. 5
体积( ) m
6 7 32 4 8 15
通 风 量 计 算
1 相 关 参 数 的计 算
3 F
1 0 40
3. 9
3 7 26
通风 井 的参 数 .已 知通 风井 的 截面 尺 寸 为28 ×09 n .m .r .故 其
表 1 建 筑 基 本 情 况 表
楼层
1 F 2 F
注 :1 表 室外 空 间 :2、3 4 别代 表 一层 、二 层和 三 层 的 代 分
室 内空 间节 点 ;其他 各 点分 别代 表 太 阳 能通 风 井 内 的通 风 节 点 :
图 中有效 节 点共 有 3 个 .有 效管 段 共61 :从左 至 右 太 阳能 通 风 3 个
被 动 的热 阻 器 ,而试 图把 它 看成 太 阳 能 的集 热 器 。 由 室 内外 空 气 密 度 差 引起 的热 压 自然 通 风 即所 谓 的 烟 囱效 应 ” 。太 阳能 烟 囱 是 一 种 热压 作 用 下 的 自然 通 风设 备 ,将 两者 有 机 结合 起 来 .它 利 用 太 阳辐 射 作 为 动 力 ,为空 气流 动 提 供 浮升 力 ,将热 能转 化 为 动
外 状 态 节 点 。两个 空 间之 间如 果 有 门、 窗等 气 流 可进 行 交 换 的 通
道 .即 认 为这 两 个 节点 之 间存 在 一 条 支路 ,将 节 点 与 支路 连 接 形 成 空 间 网络 图 .如图 1 。
为 了开 发 利 用 太 阳 能 ,人 们 不再 把 建 筑物 的围 护 结构 看 成 是 一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建筑设计中的自然通风问题研究【摘要】:社会的日新月异,使得人们对建筑设计中通风问题越来越重视。

本文对绿色建筑中通风问题的有关要点进行分析研究,说明通风在建筑设计中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绿色建筑;自然通风;问题;研究
一.前言
远古时代,人们就懂得通过对风的利用,对生活环境进行改善。

一直以来,聪明的人类根据自身生活环境的特点,寻找出一套套有利于对自身的生活环境进行通风的措施。

而科学的发展,使得传统的通风技术被人们遗忘在角落,直至到了今天,当能源逐渐被开发完毕,地球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人们又开始有了对生态技术的追求,并试图寻找能通过对风的利用,达到降低能耗的效果,并且能够改善人们生活的室内环境,使室内环境变得更舒适、凉爽。

二.绿色建筑和自然通风的定义
1.绿色建筑:
所谓的绿色建筑,是指建筑在全寿命的周期之内,在资源上能够进行最大的节约,比如节地、节能、节水以及节材等,能减少污染,对环境进行保护,并能为人类提供舒适、健康以及高效的使用空间,能够做到和睦相处,谐平共生。

2.自然通风。

建筑内部是不是具备通风条件,将对人们的健康起着重大影响。

具有通风条件的建筑内部,通过空气的流通以及气
流对人体的影响,并通过对室内温度、气温以及内表面的温度,对人们的健康进行间接影响。

关于自然通风所产生的作用,人们通常认为有3种功能,且功能不同:第一,热舒适通风。

皮肤如果过于潮湿,会引起不舒适的感觉,这类通风可以对皮肤的不舒适起到改善作用,可以帮助体内散热;第二,健康通风。

这类通风可以保持室内的空气质量;第三,降温通风。

当室内温度比室外温度高时,可以对建筑构件进行降温。

根据有关资料表明,当室内与室外的温度相差比较大的时候,开窗达到十分钟以上,就可以对室内空气换气一次,温度相差不大时,大约三十分钟左右会换气一次。

热压与风压是自然通风的最基础的条件,因此,为了实现通风,通常依靠三种方法:第一,通过对热压的利用进行通风;第二,通过对风压的利用进行通风;第三,通过对风压与热压的利用进行通风。

2.1通过对热压的利用进行通风
烟囱的主要作用是拔火拔烟,把烟气排走,净化室内的空气,这就是所谓的“烟囱效应”。

而通过对热压的利用进行通风,就是根据以上原理,再根据建筑内部空气密度的差别,冷空气下降,热空气上升的原理,促进自然通风的形成。

在热压作用的进行下,进风、出风风口高度的区别,以及室内外的温度差,都会对它产生影响,在温度差越大,高度差也越大的情况下,会使热风通风具有很明显的效果。

2.2通过对风压的利用进行通风
这里所说的风压,是指空气流在受到外物阻挡的情况下,所产
生的静压。

当风面对着建筑物正面吹袭时,建筑物的表面会进行阻挡,这股风处在迎风面上,静压自然增高,并且有了正压区的产生,这时,气流再向上进行偏转,并且会绕过建筑物的侧面以及正面,并在侧面和正面上产生一股局部涡流,这时,静压会降低,负压差会形成,而风压就是对建筑背风面以及迎风面压力差的利用,压力差产生作用,室内外空气在它的作用下,压力高的一侧向压力低的一侧进行流动,并且这个压力差与建筑与风的夹角、建筑形式、四周建筑布局等几个因素关系密切。

当风向建筑正面垂直吹来时,负压最大的位于屋角以及屋脊处,正压最大的位于迎风面的中心位置。

可以说,风对建筑物产生的作用力有两种,一种是垂直的升力,一种是水平的阻力,而对风压的利用,则是对水平方向的阻力进行利用,并进行相关的设计以及组织通风的。

垂直方向的力,会有伯努力效应的产生,比如,在进风面的斜屋顶上,会有巨大抽吸力的形成,对于这种形式的屋顶,会起到兜风的效果。

2.3通过对风压与热压的利用进行通风
建筑中能够产生自然通风,经常是在风压与热压共同作用情况下进行的,只是由于它们之间作用的程度不一,所以对建筑物整体自然通风的作用也不同。

对于热压而言,由于它具有的相对稳定性,更容易产生烟囱效益的拔风作用;对于风压作用而言,因为经常受到地方风、大气环流以及周围形状、建筑形状的影响,所以比较不稳定。

因此,当热风与风压同时作用的情况下,甚至可能有减弱通
风效果的状况出现。

当热压与风向作用的流线方向报纸一致时,它们之间会相互促进;反之,它们之间就会产生阻碍作用,并且对自然通风产生影响。

三.自然通风与建筑设计
1.进出口窗户的面积大小以及窗口的朝向问题
进出口窗户面积的大小,对室内空气流速产生了很大影响。

根据科学数据表明,要想获得室内整体最好的风速,可以采取进风口面积小于出风口面积10%左右的方式进行改善。

不仅如此,房间与窗口朝向也起着重要作用,假如窗户在相交的两面墙上,房间可以直接面对着风向开窗;如果窗户位于相对着的两面墙上,则房间的方向不要去顺着主导方向。

2.双层玻璃幕墙
一般来说,内遮阳设备与外遮阳设备相比,在节能效果方面,外遮阳设备效果会更好,不过,由于外遮阳设备容易影响美观,而且要进行很大投资,所以改成了双层玻璃幕墙,由于双层玻璃之间存在比较大的空间,所以,有“会呼吸的皮肤”之美誉。

冬季的时候,在双层玻璃间会形成阳光温室,夏季时,可利用烟囱效应,在夹层间形成通风作用。

具体而言,双层玻璃幕墙有以下优点:第一,在夜间时可安全进行通风;第二,室内不再受室外噪声的影响;第三,一般而言,开窗时会对室内温度产生影响,双层玻璃幕墙则可以避免这类情况的发生。

3.关于中庭
对高层建筑而言,可以通过中庭的热压作用,达到自然通风的效果。

目前,有中庭的建筑相继出现,不过大部分是封闭式,单纯为了达到采光的作用。

4.关于屋顶
建筑设计中,屋顶的形状对室外风压产生影响,并且对自然通风效果产生影响。

此时,在对屋顶形状的选择上,可以选择翼形屋顶,这样可以形成低压区和高压区。

根据实验表明,屋顶的高度和形状对室内气流的流速以及分布会产生影响。

四.自然通风的节能和绿色建筑的低能耗之间的联系
总而言之,绿色建筑其实就是一项环保建筑,并且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也可以称为生态建筑,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绿色建筑是以对能源的充分利用以及节约能源作为目标,并且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以及工作空间。

绿色建筑以低能耗的技术策略,减少了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绿色建筑采用了绿色技术与环境技术,不仅能减少建筑能耗,还能充分地对自然资源进行利用,而自然通风作为舒适、健康以及节能的室内环境的调节方式,成为绿色建筑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

作为一种生态技术,自然通风在实际的运用时,要结合建筑材料、太阳能、自动控制以及自然采光等特点,并通过对计算机模拟技术的运用,根据实际案例进行研究。

随着人们对生态技术的追求,人们对于这种健康、廉价的自然通风将会越来越喜欢,并且会更多地被利用。

【参考文献】:
[1].宋晔皓.利用热压促进自然通风[j].建筑学报,2000.12
[2]王鹏,谭刚.生态建筑中的自然通风[j].世界建筑,2000.04
[3]李华东.高技术生态建筑[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