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化大家梁漱溟简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漱溟是当代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他思想开阔,
博大精深,在很多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
梁漱溟,名焕鼎,始字寿铭,又名漱溟、肖吾,后以漱溟行于
世。1893年10月18日生于北京,祖籍桂林,自曾祖时迁居北京。
曾祖、祖父均为清朝知州。父梁济,曾任清内阁侍读。
这个世宦书香之家生长起来的梁漱溟,8岁时进了北京历史
上第一个西式学校—— 中西小学堂。他的启蒙教育不是四书五
经,却是声光化电、ABCD。从20岁至28岁,他一直倾心佛学,
研读佛典。发表《究元决疑论》得识于蔡元培,被延聘为北京大
学讲席,专讲印度佛教哲学。1924年应山东曹州中学之约,试办
该校高级中学部。1927年5月南下广州,任广东省立第一中学校
长。在广州期间,曾提出试办乡治讲习所建议案及试办计划,未
果。1929年在河南辉县百泉村创办河南村治学院,自任教务长。
1931年6月到山东邹平县创设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1939年11
月与沈钧儒等发起组织统一建国同志会。1941年3月与黄炎
培、张澜等发起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任执行委员。1946年参
加政治协商会议,后代表民盟参与两党和谈。解放后,当选为第
二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特约委员。1953年9月召开政协全国委员
会常务会扩大会议,后转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扩大会议,一部
分政协委员和民主党派负责人列席参加,梁漱溟是列席者之一。
会上梁漱溟作大会发言,受到毛泽东的严厉批评。于是两人长达
30多年的交往,就此结束。之后,梁漱溟虽还是政协委员,但很
少参加会议和活动,一直以书为伴,精心研读。10年内乱,梁漱溟
家被抄,图书被烧。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被推选为全国政协常
委、第五届全国人大宪法修改委员会委员。1988年6月23日在北
京病逝,终年95岁。
梁漱溟早年受张申府的影响,开始接受西方哲学。读了大量
的在日本出版的介绍西学的中文小册子,涉及许多学科。同时也
读了大量儒家经典,最崇信王阳明一派的学说 。梁漱溟进北大的
第一天就问校长蔡元培对孔子持什么态度。蔡元培沉吟地说:“我
们也不反对孔子。”梁漱溟侃然答道:“我不仅是不反对而已,
我此来除替释迦、孔子发挥外,更不作旁的事!”以蔡元培为校
长的北大文学院聚集着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高一涵、陶孟和
一班人。这里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西方文化派显然占了上风。
梁漱溟朝夕与之相处,“十二分的感到压迫之严重”。这种情况
逼迫着梁漱溟开始集中精力研究东西方文化问题。1921年10月,
梁漱溟在山东及北京大学的讲演集《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出版
了。这是东西文化问题论战以来问世的第一部系统的著作。是对
几年来论战的一个总结。梁漱溟一生的东西文化观定形于此时,
他也因此而成为文化论坛上的卓然大家。梁漱溟在书中对中国、西
方、印度三方文化产生的历史渊源、它们各自的哲学根据及它们
在人类历史上的地位,作了全面的分析。梁漱溟是在进行文化研
究时开始对儒家文化作出肯定评价的。同时他的思想立场也转向
儒家,不再一心念佛,从此毕生致力于儒家文化的复兴。他研究
和宣传的就是儒家的礼乐。美国历史学家艾恺为梁漱溟作传,把
梁称为“最后的儒家”。实际上梁漱溟舍身为国、利济群生的举
动,又最充分地体现了大乘菩萨的救世精神,亦佛亦儒,这才是
对梁漱溟的恰当评价。
梁漱溟是乡村建设运动的倡导者。他认为教育是一个“很宽
泛的东西”,其作用在于“绵续文化而求其进步”。“如果教育
能尽其功用,论理说社会上不应当再有暴力革命了”。他提倡的
乡村建设运动就是试图通过乡村教育的普遍推行来改造中国的农
村,进而改造中国社会,具体方法是通过组织乡农学校来实现。
他主张学校应当成为地方社会的中心,教员应当以社会之指导者
自任。梁漱溟为中国民族的自救找到了一条自己的路,这就是
“乡村建设”。实际上梁漱溟要进行的民族自救不是一场我们所
理解的阶级革命,而是一种文化改造。“政治的根本在文化”就
是他的一贯主张。显然,这种路子是走不通的。
梁漱溟一生著作甚丰,其主要著作有:《印度哲学概论》
(1919)、《东西文化及其哲学》(1921)、《中国民族自救运动之
最后觉醒》(1932)、《乡村建设理论》(1937)、《中国文化要
义》(1949)。文化革命后,他重新活跃于学术界,年过90后,还出
版了《人心与人生》(1984)、《东方学术概观》(1986)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