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重点语句翻译

合集下载

屈原列传翻译句子

屈原列传翻译句子

1.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 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屈原痛心楚怀王惑于小人之言,不能明辨是非,说人坏话、奉承谄媚 的小人混淆黑白,蒙蔽怀王,品行不正的的小人损害国家,端方正直的 人不被朝廷所容,所以才忧愁深思创作了《离骚》。
2.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阐明道德内容的广大崇高,国家安定混乱的条理,没有不完全表现出 来的。
3.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 而见义远。
他的文笔简约,他的用语含蓄隐晦,他的志趣高洁,他的品行正直, 他文辞描写的是寻常事物,但是它的意旨是极其博大的,列举的事例浅 近,而表达的意思很深远。
4.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 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郑袖,复释去张仪。 5.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
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6. 读《服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7.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8. 又安能以皓昭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 9. 怀王以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11.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张仪)到楚国之后,(张仪)又趁机送厚礼给楚国当权的臣子靳尚, 并在怀王的宠姬郑袖面前说假话,怀王最终听信了郑袖的话,又放跑了张 仪。
5.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 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他自动地远离污浊,像蝉脱壳那样摆脱污秽的境地,超脱尘世之外,不 被尘世的污垢所辱。他是一个清白被染黑也不会被污染的人。推赞他的这 种志行,即使与日月争辉也是可以的。
6.读《服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屈原列传》司马迁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屈原列传》司马迁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屈原列传》司马迁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生活在战国中后期的楚国,当时七国争雄,其中最强盛的是秦、楚二国。

屈原曾在楚国内政、外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后,虽然遭谗去职,流放江湖,但仍然关心朝政,热爱祖国。

毅然自沉汨罗,以殉自己的理想。

本文以强烈的感情歌颂了屈原卓越超群的才华和他对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

虽然事迹简略,但文笔沉郁顿挫,咏叹反复,夹叙夹议,是一篇有特色的评传式散文。

屈原出身于和楚王同宗的没落贵族家庭,因其“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应对诸侯,后又任三闾大夫,对内主张修明法度,举贤授能,对外坚持联齐抗秦,以楚为中心统一中国,受到腐朽贵族集团子兰、靳尚等人的攻击,遭谗而去职。

约在楚怀王二十五年左右,被放逐到汉北(今湖北省西北部)。

从此,楚国国势日益衰微,怀王宠姬郑袖和大臣靳尚等旧贵族集团的人物,包围了怀王,后怀王又受到秦国使臣张仪的欺骗,与齐绝交,使楚陷于孤立,两次派兵攻秦,结果损兵折将,失去汉中六百里国土。

怀王晚年,不听屈原劝阻,在子兰等人怂恿下,去秦讲和,被秦扣留,客死于秦。

顷襄王继位后,继续对秦执行投降政策,屈原又因此批评旧贵族集团误国,继续受到子兰等人的迫害。

约在顷襄王十三年左右,再次被放逐到江南一带。

他对国家前途忧心如焚,痛恨奸佞误国,但又不肯同恶势力同流合污,继续坚持自己的高尚理想。

就在他两次被放逐的前后,写了不少忧国忧民的诗篇。

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他觉得无力挽救楚国危亡,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极端悲愤绝望,写了《哀郢》、《怀沙》两首诗后,相传在旧历五月五日这一天,自沉于湘水附近的汨罗江。

从此这一天就被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名曰端午节。

屈原的作品,《史记·屈原列传》做中提到有《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怀沙》五篇。

《汉书·艺文志》载“屈原赋二十五篇”,但未指出具体篇目,东汉王逸作《楚辞章句》,以(离骚》、《九歌》(十一篇)、《天问》、《九章》(九篇)、《远游》、《卜居》、《渔父》等二十五篇为屈原作品。

《屈原列传》原文、译文及赏析

《屈原列传》原文、译文及赏析

《屈原列传》原文、译文及赏析本文是一篇极为优秀的传记文学。

文章以记叙屈原生平事迹为主,用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方式热烈歌颂了屈原的爱国精神、政治才能和高尚品德,严厉地谴责了楚怀王的昏庸和上官大夫、令尹子兰的阴险。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屈原列传》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屈原列传两汉:司马迁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原既绌。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

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

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

”楚使怒去,归告怀王。

怀王怒,大兴师伐秦。

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

高中屈原列传原文及翻译注释

高中屈原列传原文及翻译注释

《屈原列传》是《史记》中的一篇传记,记载了楚国诗人屈原的一生及其遭遇。

以下是《屈原列传》的原文及翻译注释:原文:屈原者,名平,楚之世族也。

少时事楚怀王,为其左徒。

怀王亲幸之,与游戏。

而楚相孙叔敖恶其无礼,乃谮杀怀王,而立其弟惠王。

惠王之立,屈原去楚,游吴、越、宋、卫诸侯。

屈原既去,楚国之政由重耳与夫差共图之。

及重耳返国弑其兄而自立为王,夫差怒,乃图攻楚。

楚人使屈原之吴,以厚遗重耳,重耳弗纳。

吴王阖庐使夫差曰:“楚之有屈原者,能使楚楚者也。

今遗之以金,不如遗之以归楚之侯伯,以厚其心,使游说其君,以动其国,是无楚人之利也。

”夫差曰:“善。

”於是遗之楚之侯伯,而使游说楚王。

屈原乃入楚,说惠王曰:“臣闻之,善言者不讳於市。

今王不得意於夫差,是以乐正、毛遂之徒左右其门而舞,而群臣之议王者莫敢言王之过也。

臣敢为王言之:夫差之怒,岂独王之所及哉?王之府库非夫差不得入,王之舟楫非夫差不得用。

今王之境内三分,而夫差之柄制其二,此犹荆轲之割发也,而王弗能制夫差之口,以御夫差之心,而欲以礼义从事於诸侯,此亦不可得而为也。

王其图之!”惠王曰:“善。

”屈原曰:“请赐臣死,毋使楚国臣臣之辱。

”乃自投於汨罗。

汨罗水,湘江之所出也,而岳阳之山水极高,故水在山上,常有旋风,其水上下急,船不能济,溺者甚众。

翻译:屈原,本名平,是楚国的世家。

年轻时为楚怀王做左辅。

怀王非常喜欢他,经常与他一起游戏娱乐。

但楚相孙叔敖却认为他没有礼貌,于是诬陷杀害了怀王,立了他的弟弟惠王为王。

惠王登基之后,屈原离开了楚国,到吴国、越国、宋国和卫国等各国游历。

屈原离开后,楚国的政治由重耳和夫差共同谋划。

当重耳回国弑杀了他的兄弟自立为王之后,夫差非常生气,于是决定攻打楚国。

楚国派屈原去吴国,给重耳送去厚礼,但重耳并没有接受。

吴国的国王阖庐对夫差说:“楚国有个屈原,他能让楚国的人服从。

现在你们送给他金子,还不如送给归楚的侯伯,以此讨好他们的心,让他去说服楚王,这样才是对楚国有利的。

屈原列传逐句翻译

屈原列传逐句翻译

屈原列传逐句翻译翻译屈原,名字叫平,是楚王的同姓。

做楚怀王的左徒。

(他)知识广博,记忆力很强,明了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外交辞令。

对内,同楚王谋划商讨国家大事,颁发号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答对各国诸侯。

楚王很信任他。

上官大夫和他职位相等,想争得楚王对他的宠爱,便心里嫉妒屈原的贤能。

楚怀王派屈原制定国家的法令,屈原编写的草稿尚未定稿,上官大夫看见了,就想把草稿强取为己有,屈原不赞同。

上官大夫就谗毁他说:“君王让屈原制定法令,大家没人不知道的,每出一道法令,屈原就炫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没有人能制定法令了’。

”楚王听了很生气,因而疏远了屈原。

屈原痛心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分辨是非,谄媚国君的人遮蔽了楚怀王的明见,品行不正的小人损害国家,端方正直的人不被昏君谗臣所容,所以忧愁深思,就创作了《离骚》。

“离骚”,就是遭遇忧愁的意思。

上天,是人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

人处境困难时,总是要追念上天和父母(希望给以援助),所以劳累疲倦时,没有不呼叫上天的;病痛和内心悲伤时,没有不呼叫父母的。

屈原正大光明行为正直,竭尽忠心用尽智慧来侍奉他的国君,却被小人离间,可以说处境很困难。

诚信而被怀疑,尽忠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屈原作《离骚》,是从怨愤引起的。

《诗经》中的国风,写男女恋情而不过度,《小雅》有怨刺之言,但不直接愤怒。

屈原的《离骚》诗,则两者之美兼而有之。

(他)远古提到帝喾,近古提到齐桓公,中古提到商汤、周武王,利用古代帝王这些事用来讽刺当世社会。

阐明道德的广大崇高,治乱的条理,没有不全表现出来的。

他的文章简约,语言含蓄,他的志趣高洁,行为正直。

就其文字来看,不过是寻常事情,但是它的旨趣是极大的,列举的是近事,而表达的意思却十分深远。

他的志趣高洁,所以作品中多用美人芳草作比喻;他的行为正直,所以至死不容于世。

他自动地远离污泥浊水,像蝉脱壳那样摆脱污秽环境,以便超脱世俗之外,不沾染尘世的污垢,出于污泥而不染,依旧保持高洁的品德,推赞这种志行,即使同日月争光都可以。

《屈原列传》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屈原列传》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屈原列传》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原文]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①也。

为楚怀王左徒②。

博闻③强志④,明于治乱⑤,娴⑥于辞令⑦。

入⑧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⑨则接遇宾客⑩,应对诸侯。

王甚任(11)之。

上官大夫(12)与之同列(13),争宠,而心害(14)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15)宪令(16),屈平属(17)草稿未定。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18)之,屈平不与(19),因谗(20)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21)不知,每一令出,平伐(22)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23)。

”王怒而疏(24)屈平。

屈平疾(25)王听(26)之(27)不聪也,谗谄(29)之蔽明也,邪曲(30)之害公(31)也,方正(32)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33),而作《离骚》(34)。

“离骚”者,犹(35)离(36)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37)也;父母者,人之本(38)也。

人穷(39)则反(40)本,故劳苦倦极(41),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42),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43),竭忠尽智(44)以事其君,谗人间(45)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46),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47)作《离骚》,盖(48)自怨生也。

上(49)称(50)帝喾(51),下道齐桓(52),中述汤、武(53),以刺(54)世事。

明(55)道德之广崇,治乱(56)之条贯(57),靡不毕见(58)。

其文约(59),其辞微(60),其志洁,其行廉(61)。

其称(62)文(63)小而其指(64)极大,举类(65)迩(66)而见义远(67)。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68)。

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69)濯淖(70)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71),以(72)浮游尘埃(73)之外,不获世之滋垢(74),皭然(75)泥而不滓(76)者也。

推(77)此志也,虽(78)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原既绌(79),其后秦欲伐齐。

齐与楚从(80)亲。

惠王(81)患(82)之,乃令张仪(83)佯去秦,厚币委质(84)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85),秦愿献商於(86)之地六百里。

屈原列传全文逐字翻译

屈原列传全文逐字翻译

屈原列传全文逐字翻译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1)。

为楚怀王左徒(2)。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3)。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4),屈平属草稿未定(5),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6)。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7)。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8)。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9)。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10)。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11)。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12)。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13),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14)。

推其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原既绌(15)。

其后秦欲南征魏,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上之(16)。

乃令张仪详回去秦,厚币委质事楚(17),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18)。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并使并使如秦受到地。

张仪奸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言六百里。

”楚并使怒回去,归告怀王。

怀王怒,小兴师南征秦。

秦派兵击之,小溃楚师于丹、淅,斩杀八万,虏楚将蒙匄,遂挑楚之汉中地(19)。

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细致击秦,追至蓝田(20)。

魏闻之,迎楚至邓(21)。

楚兵怨,自秦归。

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小困。

屈原列传句子翻译

屈原列传句子翻译
怀王因为不知道忠臣的区分所以在内被郑袖所迷惑在外被张仪所欺骗终于指使上官大夫在顷襄王的面前诋毁屈原顷襄王生气地放逐了屈原
屈原列传
翻译
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诚信的却被怀疑,忠心的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
2、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
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君王无论愚昧、智慧、贤能,(还是)没有才 能,没有不想得到忠臣来侍奉自己,选拔贤能 的人来辅佐自己的,然而国破家亡的事(还是) 一件接一件。
整个社会都污浊,我一人洁净;众人都昏醉, 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
6、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那聪明通达的人,不被外界事物拘束,而能够 跟世俗一道变化。
7、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
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终莫敢直谏。
都爱好文学而以善于作赋被人称赞;然而他们 都只效法屈原的说话得体、善于应酬的一面, 始终不能像屈原那样敢于直言相谏。
3、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 欺于张仪 怀王因为不知道忠臣的区分,所以在内被郑袖 所迷惑,在外被张仪所欺骗
4、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 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终于指使上官大夫在顷襄王的面前诋毁屈原, 顷襄王生气地放逐了屈原。
5、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秦所灭。
在这以后,楚国一天天削弱,几十年后, 终于被秦国灭掉。
8、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此后楚国的领土一天天缩小,几十年后,终于 被秦国灭了。
翻译句子
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诚信却被怀疑,忠诚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恨吗? 2、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楚怀王逃到赵国,赵国不接纳。又回到秦国, 终于死在秦国后才弄回来葬在楚国。

《屈原列传》原文及对照翻译

《屈原列传》原文及对照翻译

《屈原列传》原文及对照翻译《屈原列传》原文对照翻译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屈原,名字叫平,是楚王的同姓。

做楚怀王的左徒。

(他)知识广博,记忆力很强,明了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外交辞令。

对内,同楚王谋划商讨国家大事,颁发号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答对各国诸侯。

楚王很信任他。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屈平。

上官大夫和他职位相等,想争得楚王对他的宠爱,便心里嫉妒屈原的贤能。

楚怀王派屈原制定国家的法令,屈原编写的草稿尚未定稿,上官大夫看见了,就想硬要走草稿,屈原不给。

上官大夫就谗毁他说:“君王让屈原制定法令,大家没人不知道的,每出一道法令,屈原就炫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没有人能制定法令了’。

”楚王听了很生气,因而疏远了屈原。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原痛心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分辨是非,谄媚国君的人遮蔽了楚怀王的明见,邪恶的小人危害公正无私的人,端方正直的人不被昏君谗臣所容,所以忧愁深思,就创作了《离骚》。

《屈原列传》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屈原列传》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屈原列传》文言文原文及译文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1)。

为楚怀王左徒(2)。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3)。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4),屈平属草稿未定(5),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6)。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7)。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8)。

《国风》好色而不,《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9)。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10)。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11)。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12)。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13),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14)。

推其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原既绌(15)。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16)。

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17),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18)。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

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

”楚使怒去,归告怀王。

怀王怒,大兴师伐秦。

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19)。

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20)。

魏闻之,袭楚至邓(21)。

楚兵惧,自秦归。

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22)。

屈原列传——重点难句整理翻译

屈原列传——重点难句整理翻译
屈原列传——重点难句整理翻译
1、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译文:(他)学识广博,记忆力很强,对国家治乱的道理明晓,对外交辞令娴熟。
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译文:屈原痛心楚怀王听力不明,谄媚国君的人遮蔽了楚怀王的眼睛,邪恶的小人危害公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译文:阐明道德的广大崇高,治乱的条理,没有不完全表现出来的。
4、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译文:秦惠王把这件事当作了忧患,于是就派张仪假装离开秦国,拿着丰厚的礼物送给楚国作为信物,表示愿意侍奉楚王。
5、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译文:就其文字来看,不过是寻常事情,但是它的旨趣是极大的,列举的事物虽是眼前事物,但是表现的意思却很深远。
6、人又谁能以身人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译文:一个人,谁又能用洁净的身体,去受浑浊脏物的污染呢?
7、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译文:然而都效法屈原的说话得体,善于应酬的文辞,但始终没有人敢于直谏。

《屈原列传》全文带注释

《屈原列传》全文带注释

《屈原列传》全文带注释司马迁《屈原列传》全文带注释《屈原列传》选自《史记》,秦朝以前的古书都没有记载屈原的生平事迹,《史记》这篇传记,是记载屈原生平事迹最早、最完整的文献。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屈原列传》全文带注释,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屈原列传》原文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①。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②”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③。

“离骚”者,犹离忧也④。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⑤。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⑥?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⑦。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⑧。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⑨。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⑩。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平既绌。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

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原献商、於之地六百里。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

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

”楚使怒去,归告怀王。

怀王怒,大兴师伐秦。

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

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屈原列传》全文翻译

《屈原列传》全文翻译

《屈原列传》全文翻译第一段: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翻译:屈原,名字叫平,是楚王的同姓。

做楚怀王的左徒。

(他)知识广博,记忆力很强,明了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外交辞令。

对内,同楚王谋划商讨国家大事,颁发号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答对各国诸侯。

楚王很信任他。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屈平。

翻译:上官大夫和他职位相等,想争得楚王对他的宠爱,便心里嫉妒屈原的贤能。

楚怀王派屈原制定国家的法令,屈原编写的草稿尚未定稿,上官大夫看见了,就想硬要夺走(一说更改)草稿,屈原不给。

上官大夫就谗毁他说:“君王让(屈原)制定法令,大家没人不知道的,每出一道法令,屈原就炫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没有人能制定法令了’。

”楚王听了很生气,因而疏远了屈原。

第二段: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翻译:屈原痛心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分辨是非,谄媚国君的人遮蔽了楚怀王的明见,邪恶的小人危害公正无私的人,端方正直的人不被昏君谗臣所容,所以忧愁深思,就创作了《离骚》。

“离骚”,就是遭遇忧愁的意思。

上天,是人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

人处境困难时,总是要追念本源(上天和父母,希望给以援助),所以劳累疲倦时,没有不呼叫上天的;病痛和内心悲伤时,没有不呼叫父母的。

屈原正大光明行为正直,竭尽忠心用尽智慧来侍奉他的国君,却被小人离间,可以说处境很困难。

《屈原列传》原文、译文及注释

《屈原列传》原文、译文及注释

《屈原列传》原文、译文及注释原文:屈原列传两汉-司马迁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平既绌。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

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

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

”楚使怒去,归告怀王。

怀王怒,大兴师伐秦。

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

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魏闻之,袭楚至邓。

楚兵惧,自秦归。

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

”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屈原列传常考句子翻译(精选33句)

屈原列传常考句子翻译(精选33句)

屈原列传常考句子翻译精选33句1.今人对此说法不一,有说作于楚怀王时屈原被疏远以后,还是作于楚顷襄王时屈原被流放以后,有说作于怀王末顷襄王初,有说始作于怀王时而成于顷襄王初,迄无定论。

2.其主要注本有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南宋朱熹的《楚辞集注》、清代戴震的《屈原赋注》等。

3.前半篇反复倾诉诗人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表达要求革新政治的愿望,和坚持理想、虽逢灾厄也绝不与邪恶势力妥协的意志;后半篇通过神游天界、追求理想的实现和失败后欲以身殉的陈述,反映出诗人热爱国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4.出处:战国·屈原《离骚》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脩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5.关于《离骚》的创作年代,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里说:“屈原放逐,著《离骚》。

”据此则当作于屈原放逐之后。

6.由于其中曲折尽情地抒写了诗人的身世、思想和境遇,因此也有人把它看作是屈原生活历程的形象记录,称它为诗人的自叙传。

7. 掌握本课的文言常用实词虚词,整理文中的文言知识8. 内容简介:9.屈原的“忧愁幽思”和怨愤,是和楚国的政治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离骚》就是他根据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己的不平遭遇,“发愤以抒情”而创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诗。

10. 学习本文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11.关于《离骚》的创作缘由,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引刘安《离骚传》说:“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12.很多屈原的画像即使不写上“屈原”二字,人们也可以一眼认出是屈原,就是因为有诗中这种具有特征性描写的依据。

其次,他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格。

13. 文章赏析:14. 扩展资料《离骚》是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诗篇,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此诗以诗人自述身世、遭遇、心志为中心。

16.灵修xxx代指楚怀王.但我不太同意楼上“同性之间的爱情”一说。

屈原列传文言文翻译常考

屈原列传文言文翻译常考

1.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翻译:屈原,名字叫平,是楚国同姓的人。

2.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翻译:博学多才,志向坚定,通晓治理国家的道理,擅长辞令。

3. 入则与王图议,出则接诸侯。

翻译:在内则与楚王商议国家大事,在外则接待各诸侯。

4.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

翻译:楚怀王让屈原制定法律和政令。

5. 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

翻译:屈原起草的草稿尚未定稿,上官大夫看到后想夺取它。

6. 王怒而疏屈平。

翻译:楚王生气,于是疏远了屈原。

7.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翻译:忠诚却被怀疑,忠实却被诽谤,能不怨恨吗?8. 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翻译:屈原创作《离骚》,大概是由怨恨引起的。

9.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翻译:阐明道德的广阔和崇高,治理国家的条理和脉络,无不一一显现。

10.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翻译:他的文章简练,言辞微妙,志向纯洁,行为廉洁。

11.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翻译:他称颂的事物虽然小,但所指的意义却很大,举例虽然近,但所见到的意义却很深远。

12.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翻译:他的志向纯洁,所以称颂的事物都是芬芳的;他的行为廉洁,所以即使死了也不被容忍。

通过以上对《屈原列传》常考文言文翻译的解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屈原这位伟大诗人的生平事迹、政治才能和崇高品德。

他的一生与楚国的兴衰紧密相连,他的作品《离骚》更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学习《屈原列传》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历史,还能让我们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司马迁《屈原列传》考点解析及原文翻译

司马迁《屈原列传》考点解析及原文翻译

司马迁《屈原列传》考点解析及原文翻译《屈原列传》考点通假字1、离:犹离忧也(通"罹")2、指:其称文小而而其指极大(通"旨")3、反:人穷则反本(通"返")4、绌:屈平既绌(通"黜")5、质:厚币委质事楚(通"贽")6、见:靡不毕见(通"现")7、内:亡走赵,赵不内(通"纳")8、濯:自疏濯淖污泥之中(濯通"浊")一词多义1、闻: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名词,学识)②无何,宰以卓异闻(动词,闻名)③况草野之无闻者乎(名词,名气)④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动词,听到)2、志:①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名词,品行)②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动词,记忆)③其志洁,其行廉(名词,品行)④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名词,意愿)⑤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动词,作标志)3、直:①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志,以事其君(名词,正直)②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与"横"相对)③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通"值",价值)④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对的)4、疏:①王怒而疏屈平(疏远)②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名作动,用奏章写)③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影(形容词,稀疏)④《谏太宗十思疏》(一种文体)词类活用1、入:入则与王图议国事(动作状,对内)2、出:出则接遇宾客(动作状,对外)3、谗:因谗之曰(形作动,讲坏话)4、听: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动作名,听取意见)5、邪曲:邪曲之害公也(形作名,邪恶的小人)方正:方正之不容也(形作名,端方正直的人)6、明:明道德之广崇(形作动,阐明)7、蝉:蝉蜕于浊秽(名作状,象蝉蜕壳那样)8、怒:楚使怒去(动作状,生气地)9、虎狼:秦,虎狼之国,不可信(名作状,象虎狼那样)10、祖: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名作动,继承)11、日:其后楚日以削(名作状,一天天地)古今异义的词1、颜色:古义:脸色,气色(颜色憔悴)今义:色彩2、形容:古义:形体,容颜(形容枯槁)今义:对事物进行描述3、从容:古义:言语举动适度得体(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今义:不慌不忙,镇定自若4、反复:古义:反,覆转;复,恢复今义:颠来倒去5、诡辩:古义:谎言,欺诈的言论今义:无理狡辩《屈原列传》解析司马迁认为屈原联齐抗秦的主张是正确的。

屈原列传背诵段落翻译

屈原列传背诵段落翻译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译文:屈原痛心楚怀王不能分辨是非,又被谗言和谄媚所蒙蔽,邪恶不正的小人危害公正无私的人,端方正直的人不被昏君谗臣所容,所以忧愁深思,就创作了?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那么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译文:“离骚〞,即遭遇忧愁的之意。

上天,是人的根源;父母,是人的根本。

人处境困难时,总是要追念上天和父母〔希望给以援助〕,所以劳累疲倦时,没有不呼叫上天的;病痛和内心悲伤时,没有不呼叫父母的。

屈原正大光明行为正直,竭尽忠心用尽智慧来侍奉他的国君,却被小人离间,可以说处境很困难。

诚信而被疑心,尽忠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屈原作?离骚?,是由怨愤引起的吧。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译文:〔他〕远古称道帝喾,近古称颂齐桓公,中古称述商汤、1 / 21 / 2周武王,利用古代帝王这些事用来挖苦当世社会。

说明道德的广阔崇高,国家治乱的规律,没有不全表现出来的。

他的文章简约,语言含蓄,他的志趣高洁,行为正直。

就其文字来看,不过是寻常事情,但是它的含义重大,列举的虽是眼前事物,但是表达意思很深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译文:他的志趣高洁,所以他的作品所述的事物也是芬芳的。

他的行为正直,所以至死不容于世。

他自动地远离污泥浊水,像蝉脱壳那样摆脱污秽环境,以便超脱世俗之外,不沾染尘世的污垢,出于污泥而不染,依旧保持高洁的品德,我们推论他的这种志趣行,即使同日月争光也是可以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屈原列传重点句翻译
1、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 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2、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 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 平不与 3、离骚”者,犹离忧也。 4、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 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 兼之矣。 6、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 而见义远。 7、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 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8、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 楚。
9、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10、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 毋行。 11、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 中,三致志焉。 12、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 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13、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 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 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 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 于张仪。 14、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 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 竟为秦所灭。 15、读《鵩鸟赋》,同死生,轻 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