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高手惯用的7大骗术与30种手法
财务造假手法逐个数
财务造假手法逐个数查处企业偷税手法60种在日常税务稽查中,纳税人在会计处理上利用多种手法偷逃国家税收。
其手段随经营方式的不同使会计处理方法各异,现择在工作实践中发现的各类手段、手法录于此文,供税务工作者、公安经济侦查、审计、监察等经济工作者参考。
一、销售收入方面(销项税额)(一)发出商品,不按“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按时记销售收入,而是以收到货款为实现销售的依据。
其表现为:发出商品时,仓库保管员记帐,会计不记帐。
(二)原材料转让、磨帐不记“其它业务收入”,而是记“营业外收入”,或者直接磨掉“应付帐款”,不计提“销项税额”。
(三)以“预收帐款”方式销售货物,产品(商品)发出时不按时转记销售收入,长期挂帐,造成进项税额大于销项税额。
(四)制造大型设备的工业企业则把质保金长期挂帐不转记销售收入。
(五)价外收入不记销售收入,不计提销项税额。
如:托收承付违约金,大部分企业收到违约金后,增加银行存款冲减财务费用。
(六)三包收入”不记销售收入。
产品“三包”收入是指厂家除向定点维修点支付费用外,还有按一定比例支付商家“三包费用”(含配件),保修点及商家挂帐不记收入,配件相当一部分都记入“代保管商品”。
(七)废品、边角料收入不记帐。
主要是工业企业的金属边角料、铁肖、铜肖、铝肖、残次品、已利用过的包装物、液体等。
这些收入多为现金收入,是个体经营者收购。
纳税人将这些收入存入私人帐户,少数应用在职工福利上,如:食堂补助,极个别用于上缴管理费,多数用在吃喝玩乐和送礼上。
(八)返利销售。
市场经济下的营销方式多变,返利销售是厂家为占领市场,对商家经营本厂产品低于市场价格的利益补偿,是新产品占领市场的有效手段,是市场营销策略的组成部分.其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商家销售厂家一定数量的产品,并按时付完货款, 厂家按一定比例返还现金.二是返还实物、产品、或者配件。
商家接到这些现金、实物后,现金不入帐也不作价外收入,更不作“进项税额转出”,形成帐外经营。
财务欺诈的手法和表现-FINAL
3
发现财务欺诈的线索
1.净收入和经营现金流之差持续扩大; 2.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持续增加; 3.存货周转天数增加;
4.其他流动资产对收入的比例上升;
5.折旧对固定资产的比例下降; 6.总资产增长率较高,频繁收购,并通过收购调整收益。
4
6. 会计差错
一些上市公司利用前期会计差错追溯调整的规定‚将亏损往前移‚典型很多‚在 会计估计变更与会计差错之间‚更多的上市公司选择了会计差错‚因为会计估计 变更导致的损益要直接进入当期损益。
2
财务欺诈的手段和表现-3
7. 大洗澡
亏过头实际上是隐瞒净资产‚在以后期间可以释放出来作利润。在中国只有上市 公司控制权发生转移‚基本上都会玩这招游戏‚这导致控制权转移后阴阳交易
一些上市公司开具阴阳发票、订立阴阳合同粉饰交易的真相。公司在出售子公 司股权时‚签订了阴阳协议‚使名义的出售价格低于实际出售价格‚差额部分作为收 入入账;在收购子公司股权时‚又通过阴阳协议‚使名义收购价大于实际收购价‚差 额部分也作为收入入账。
1
财务欺诈的手段和表现-2
4. 填塞渠道
炒股并不是上市公司的主业‚而且风险也比较高;在牛市时‚一些上市公司通过与 庄家合作、配合提供炒作素材等方式‚投入巨额资金炒作自己的股票‚而这些收益 是不能见光的‚于是通过财务手法粉饰为主营业务收入。
10. 现金陷阱
公司虚构现金、隐瞒现金受限事实‚不少公司玩隐瞒占资、占资假还的游戏。目 前‚一些上市公司隐瞒借款、隐瞒出具银票、隐瞒担保现象还很严重‚这是危害上 市公司质量的最大祸患之一。
财务欺诈的手段和表现-1
1. 自我交易
不少上市公司设立空壳公司或皮包公司‚通过资金运作虚增收入、资产或虚减费 用、债务;这些空壳公司实为同一控制人所控制‚是实质意义上的关联方。
财务家知悉的七大骗术与三十种手法
财务家知悉的七大骗术与三十种手法骗术之一:过早地记录收入或记录有问题的收入1.在未来服务的尚未提供时,收入已经记入账册2.在货物发出或客户无条件接受前,收入已经记入账册3.尽管在客户还没有义务支付货款时,收入已记入账册4.向机构出售产品5.给予客户某种回扣作为补偿6.重复计算收入骗术之二:记录伪造的收入7.记录缺乏实际经济意义的收入8.将出借交易所得的陷阱作为收入记入账册9.将投资所得作为收入记入账册10.将供货商未来继续购买作为条件的折扣记作收入11.将公司合并前不适当扣留的收入释放出来作为新公司的收入骗术之三:使用一次性所得增加收入12.通过出售低于价值的资产增加利润13.将投资收入或所得作为收入的一部分14.将投资收入或所得作为营运费用的下降来报告15.通过资产负债表上各个栏目的重新归类来制造收入骗术之四:将现期费用往前或往后转移16.将正常的营运成本,尤其时最近发生变化的成本资本化17.变更会计政策,将现期费用转移到过去18.成本折旧或摊销得过慢19.不注销价值所剩无几的资产20.降低资产准备骗术之五:不记录负债或不适当减少负债21.在未来义务仍然存在时,不记录相关的负债和费用22.通过变更会计假设条件,减少负债23.将有问题的准备金释放,充作收入24.制造假冒的销售折扣25.当收到现金时,即使未来义务仍然存在,仍然记为收入骗术之六:将现期收入转移到未来26.建立准备金然后在未来某个时期释放,充作收入27.在公司兼并完成前夕,不适当地扣留收入骗术之七:把未来费用作为特别费用转移到现在28.不适当地将特别费用的数量夸大29.不适当地在兼并之后,将正在进行的研究与开发费用注销30.把自由性费用加速转移到现在来源:乐上财税网。
财务人员做假帐的手法
几乎所的财务人员都被逼着要做假帐,本人将做假帐的手法粗略总结如下,仅当是各位进行审计工作时一个备参吧,别说是我教你做假帐哦:1.成本费用互化操作方法:将属于成本项目的支出帐务处理变为费用以达到当期税前扣除的目的,或将属于费用项目的支出成本化以达到控制税前扣除比例及夸大当期利润的目的。
原因:因为成本由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制造费用组成,而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和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容易混饶,所以是该操作的漏洞。
另直接材料中包含的运费及人工搬运等费用也与管理费用较容易整合。
2.费用资本(产)互化操作方法:将属于费用项目的帐务处理变为资产,从折旧中递延税前扣除。
或将属于资产类科目的支出直接确认费用,当期税前扣除。
原因:部分资产价值本身就包含费用,故可将其他费用整合进入资产价值,反之亦然。
另资产修理,借款费用等本身确认边界比较容易人工虚拟。
另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确认的依据较容易虚拟。
3.费用名目转化操作方法:将部分税前扣除有比率限制的费用超额部分转变为其他限制较宽松的或没限制的费用名目入帐,以达到全额税前扣除的目的或减少相关税费等目的。
原因:费用确认以发票为依据,发票容易虚拟。
4.费用预提/递延/选择性分摊操作方法:为控制当期税前利润大小,预提费用,以推迟纳税。
或为其他目的(如股权转让价,当期业绩)夸大当期利润选择递延确认。
另有选择性的将费用分摊,如在各费用支出项目上分摊比例进行调节,控制因该项目造成的税费(如调节土地增值税)。
原因:同第3点。
5.成本名目转化操作方法:将属于本期可结转成本的项目转变为其他不能结转成本的项目,或反行之。
6.成本提前&推迟确认/选择性分摊操作方法:将本期结转成本时多结转,或本期少结转,下期补齐,或选择成本分摊方法达到上述2个目的。
原因:成本结转规定较模糊。
7.收入提前&推迟确认/选择性分摊操作方法:将本期结转收入多结转或少结转,下期补齐。
或选择收入分摊方法达到上述2个目的。
(财务会计)会计造假常用手段
(财务会计)会计造假常用手段待费不超过28万元,厂领导和会计人员便商定,以报销劳保用品为名套取现金,用于招待费支出。
随后,从劳保商店搞来一张空白发票,自己编造了有关数据,填入空白发票,共计10万元,会计人员依照伪造的发票做了如下会计分录:借:制造费用,并进行了相关的会计处理,套取现金10万元,以个人名义存储,专门用于贷:现金压缩招待费超支。
二、白条顶库所谓白条,是指行为人开具或索取不符合正规凭证要求的发货票和收付款项证据,以逃避监督或偷漏税款的一种舞弊手段。
主要手法有:1、打白条子,即以个人或单位的名义,在白纸上书写证明收支款项或领发货物的字样,作为发票来充当原始凭证。
2、以收据代替发票这种手法经常用来偷逃税款,一些个体私营业主,当面对消费者为个人时,只开具收据来证明此项经济业务的发生,而不开发票,以避免税务机关的检查而偷逃税款。
3、不按发票规定用途使用发票,如以零售、批发商业发票来代替饮食服务行业发票。
4、不按发票规定要求开具发票。
如:不加盖财务专用章,有关人员不签字等。
在当今经济生活中,使用白条报账的情况较多,有的单位购进商品,支付劳务费用没有取得正式发票,而以收据或手写白条入账;有的单位个人通过一些借口借用单位的现金或银行存款,由于种种原因,钱花掉了,又无正式发票,为了弥补库存现金或银行存款出现的短缺,大都用不符合财务制度规定的白条(如由业务经办人员写一纸说明,有的甚至经办人员都不签字而由会计人员作一说明等)顶库,对白条的真实性、合法性没有严格审核和把关。
例如,有的单位为了给职工多搞福利,由经办人以付给某公司劳务费2万元名义取出现金,直接发给职工,但并未从对方公司取得劳务费发票,而是由其出具一说明并加盖总经理办公章印章入账。
三、取得虚假发票这种虚假发票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发票本身是假的,另一种情况就是发票所记载的内容是虚假的。
虽然国家以法律形式明文规定不得使用假发票,并且要求各单位要重视发票的管理和使用,但近年来假发票却是风行天下,十分猖獗的。
十大会计舞弊手法揭秘
十大会计舞弊手法揭秘会计舞弊是指通过伪造、篡改或隐匿会计记录和信息,以达到欺骗财务报表的目的。
会计舞弊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害,对于投资者和经济发展也带来一定影响。
本文将揭秘当前存在的十大会计舞弊手法,并提出预防的对策。
一、虚构收入虚构收入是指企业将未实际发生的交易或服务收入计入财务报表,从而虚增企业盈利。
常见的手法有伪造收据、合同和销售记录等。
防范虚构收入的措施包括加强对财务报表的审计、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与供应商和客户的沟通验收等。
二、提前确认收入提前确认收入是指企业将未实际收到或者未完成的交易利益提前计入财务报表,虚增企业盈利。
常见的手法有将未发货的产品销售额计入财务报表、将预收款误认为已收款等。
防范提前确认收入的措施包括严格管理销售合同的签订和执行,制定明确的收款和发货流程等。
三、资产减值掩盖资产减值掩盖是指企业低估或掩盖资产价值的损失,以保持财务报表的良好表现。
常见的手法有操纵资产减值准备、转移资产等。
防范资产减值掩盖的措施包括建立科学的资产评估体系、加强内部审计、加强公司治理等。
四、虚增费用虚增费用是指企业通过夸大或编造费用事项,虚减盈利。
常见的手法有伪造支出凭证、隐瞒其他收入等。
防范虚增费用的措施包括建立严格的费用核销制度、加强审计工作、加强内部控制流程等。
五、资产贬值及回报率影响资产贬值及回报率的影响是指企业通过调整资产账面价值和利润率,达到误导投资者、掩盖问题的目的。
常见的手法有欺诈性披露、虚构收益等。
防范资产贬值及回报率影响的措施包括对企业财务数据进行全面审计、加强对内外部投资者的沟通与披露等。
六、内外部滥用权力内外部滥用权力是指企业管理层或员工利用其职务之便,从企业获取不当利益。
常见的手法有职务滥用、挪用公款等。
防范内外部滥用权力的措施包括加强内部控制、建立有效的内部举报机制、严格遵守反腐败法律法规等。
七、盗窃资产盗窃资产是指企业员工或外部人员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企业资产。
财务作假手段汇总
财务作假手段汇总1、虚构收入这是最严重的财务造假行为,有几种做法,一是白条出库,作销售入账;二是对开发票,确认收入;三是虚开发票,确认收入。
这些手法非常明显是违法的,但有些手法从形式上看是合法,但实质是非法的,这种情况非常普遍,如上市公司利用子公司按市场价销售给第三方,确认该子公司销售收入,再由另一公司从第三方手中购回,这种做法避免了集团内部交易必须抵消的约束,确保了在合并报表中确认收入和利润,达到了操纵收入的目的。
此外,一些还有利用阴阳合同虚构收入,如公开合同上注明货款是1亿,但秘密合同上约定实际货款为5000万元,另外5000万元虚挂,这样虚增了5000万元的收入,这在关联交易中非常普遍。
2、提前确认收入这种情况如:一是在存有重大不确定性时确定收入。
二是完工百分比法的不适当运用。
三是在仍需提供未来服务时确认收入。
四是提前开具销售发票,以美化业绩。
在房地产和高新技术行业,提前确认收入的现象非常普遍,如房地产企业,往往将预收账款作销售收入,滥用完工百分比法等。
以工程收入为例,按规定工程收入应按进度确认收入,多确认工程进度将导致多确认利润。
3、推迟确认收入延后确认收入,也称递延收入,是将应由本期确认的收入递延到未来期间确认。
与提前确认收入一样,延后确认收入也是企业盈利管理的一种手法。
这种手法一般在企业当前收益较为充裕,而未来收益预计可能减少的情况下时有发生。
4、转移费用市公司为了虚增利润,有些费用根本就不入账,或由母公司承担。
一些企业往往通过计提折旧、存货计价、待处理挂帐等跨期摊配项目来调节利润。
少提或不提固定资产折旧、将应列入成本或费用的项目挂列递延资产或待摊费用。
应该反映在当期报表上的费用;挂在“待摊费用和“递延资产或“预提费用借方这几个跨期摊销帐户中,以调节利润。
目前通常的做法是,当上市公司经营不理想时,或者调低上市公司应交纳的费用标准,或者承担上市公司的相关费用,甚至将以前年度已交纳的费用退回,从而达到转移费用、增加利润的目的。
常见的财务舞弊形式和方法
常见的财务舞弊形式和方法财务舞弊是指企业或个人通过伪造、篡改、遗漏财务信息,或利用各种手段虚构交易、夸大收入、缩小成本等方式来误导他人,达到非法获取利益的目的。
以下是常见的财务舞弊形式和方法:一、收入虚增1. 虚构销售:企业虚构销售收入,通过编造假的销售合同、发票等虚假文件来夸大销售额。
2. 过度确认收入:企业将未实际收到的款项确认为收入,以增加财务报表的收入金额。
3. 销售退货退款虚增:企业通过虚构销售退货、虚增退款金额等手段来增加收入。
二、成本缩减1. 虚增费用:企业通过虚构费用、虚增成本等方式来减少利润,以逃避税务监管。
2. 资产减值抵销:企业将未实际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抵消利润,以减少纳税金额。
3. 虚构成本:企业通过虚构原材料采购、虚构生产成本等方式来减少盈利,达到逃税目的。
三、资产贬值1. 虚构资产:企业虚构资产价值,通过编造虚假的资产凭证、报告等手段来夸大资产规模,提高企业信用。
2. 资产转移:企业将财务报表中的资产转移到他处,以减少负债、增加净资产,提高企业价值。
3. 资产估值调整:企业对资产价值进行虚高或虚低估计,以调整净资产,达到欺骗投资者或逃税的目的。
四、偷逃税款1. 虚假报税:企业通过编造虚假的税务报表、凭证等方式来隐瞒真实的营业收入或利润,以逃避缴纳税款。
2. 偷漏税款:企业通过隐瞒收入、虚构费用等手段来偷逃应缴纳的税款。
3. 利用税收漏洞:企业通过利用税法规定的漏洞,以合法方式来减少应缴纳的税款。
五、财务报表造假1. 虚构资产负债表:企业通过编造虚假的资产负债表来夸大资产规模,提高企业信用。
2. 虚增利润表:企业通过虚构收入、虚增利润等方式来误导投资者,提高企业价值。
3. 隐瞒重要信息:企业通过隐瞒重要信息、虚构交易等手段来误导投资者,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
六、内部控制缺失1. 职务侵占:企业内部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将企业资金、财产据为己有。
2. 资金挪用:企业内部人员将企业的资金挪用到个人账户或他处,以谋取私利。
揭示财务骗术的7大手段
例如 .第一种骗术 与第五种骗术可 以被 视为近亲 。一 个公 司在收到客户 的预付款 时 .如果不适 当地立 即记录 为收入 .则 同时行使 了第一 种骗术 ( 过早记 录收入 )和 第五种骗术 ( 没有
记 录 和 不 适 当地 减 少 负 债 ) 。
( 从而夸大 未来 的结果 ) 。 第一个 策略的利润膨胀很 直观 .毋需 多费 口舌来解释 。然 而 .第二个策略有意 识地使公 司看 上去 比实际更 糟糕 .这也许
文 /豪华德 ・ 施 利特 译 /昊谦立
骗术三 : 使用一次性所得增加收入。
f 2 通 过 出售 低 价 资 产 增 加 利 润
f 3 将 投资 收入或所 得作 为销 售
收入的一部分 :
f 4 将 投资收 入或所 得作 为营业
支出的下降来 报告: 1 5 通 过 平 衡 表 上 各 个 栏 目 的 重
这笔费用释 出 , 作 为收入 ( 第五种骗术 , 不 记 录 或 不 适 当减 少 负 债 ) 。0
+本书 作者豪华 德 ・ 施 利特 博 士是 注册 会计师 . 曾是 美 利 坚 大 学 的教 授 。 现 任 美 国 财 务研 究 分 析中 O( t h e C e n t e r f o r F J n a n c J a /R e s e a r c h a n d A n a l y s i s .C F E A ) 总裁 , 是 当 今检 测 误 导 性 财 务 诡 计 的权 成 。
什么样的公 司最可 能玩 耍骗术?
由于事 先并不知道哪些公司发布误 导 的信 息, 所 以要小 心谨慎 , 怀疑 一切 ,
寻 找 问题 的 早 期 警 告 信 号 。 这些信号通 常包括 : 私人拥有 的公司 。
财务造假的12种常见手法、37种舞弊迹象识别方法
财务造假的12种常见手法、37种舞弊迹象识别方法为了加强对注册会计师执业的指导,更有效地识别、评估和应对因舞弊导致的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提升审计质量,有效防范化解风险,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注协”)开展了审计准则问题解答的修订工作。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问题解答第4号——收入确认(征求意见稿)》被审计单位通常采用的收入确认舞弊手段有哪些?答:了解被审计单位通常采用的收入确认舞弊手段,有助于注册会计师更加有针对性地实施审计程序。
被审计单位通常采用的收入确认舞弊手段举例如下:(一)为了达到粉饰财务报表的目的而虚增收入或提前确认收入1.虚构销售交易,包括:(1)通过与其他方(包括已披露或未披露的关联方、非关联方等)签订虚假购销合同,虚构存货,并通过伪造出库单、发运单、验收单等单据,以及虚开商品销售发票虚构收入。
某些情况下,被审计单位销售的产品所耗费实物的成本较低,如软件企业销售的通用软件,在虚构销售交易时可能无需虚构存货。
(2)为了虚构销售收入,将商品从某一地点移送至另一地点,以出库单、发运单、验收单等为依据记录销售收入。
例如,虚构出口销售,将商品运送至与报关运抵国不同的国家,再通过关联方进口回国。
(3)被审计单位根据其所处行业特点进行虚构销售交易。
例如,被审计单位从事游戏运营业务,利用体外资金进行“刷单”,对其自有游戏进行充值以虚增收入。
被审计单位虚构收入主要分为两种方法。
一种是虚构收入后无货款回笼,虚增的应收账款/合同资产通过日后不当计提减值准备加以消化,这种方法较为简单,也容易被注册会计师的函证程序所识别。
另一种方法相对复杂和隐蔽,被审计单位会使用货币资金配合货款回笼,并需要解决因虚构收入而带来的虚增资产或虚减负债问题。
这种情况下,虚构收入对许多财务报表项目会产生影响,包括但不限于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合同资产、预付款项、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开发支出、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等。
财务行业常见“洗钱”手法及案例
财务行业常见“洗钱”手法及案例1. 简介洗钱是指将非法获得的资金或财产,通过一系列交易和操作,掩饰其非法来源,使其看起来像是合法的资金或财产流通的过程。
财务行业是洗钱的重要领域之一,因其复杂的交易性质和庞大的交易规模而备受关注。
本文将介绍财务行业常见的洗钱手法及一些案例。
2. 洗钱手法以下是财务行业常见的洗钱手法:2.1 虚假交易通过虚假交易的方式进行洗钱是一种常见的手法。
洗钱者可以通过虚构交易对外展示资金的合法来源,同时在内部进行资金的调配和转移,从而达到洗钱的目的。
2.2 垃圾股票交易垃圾股票交易是指洗钱者通过购买低价且流通性较差的股票,然后进行多次买卖,制造大量交易活动。
这种手法可以使洗钱者将非法资金注入正规金融系统,并通过买卖操作让资金的来源更加难以追踪。
2.3 虚设公司虚设公司是指洗钱者在不存在实际业务的情况下,注册并开展虚假经营活动的公司。
通过造假的账目和交易记录,洗钱者可以将非法资金转移至虚设公司,并以合法收入的名义进行支出和投资。
2.4 简单炒汇简单炒汇是指利用外汇市场的波动,通过频繁的购买和销售外汇,将非法资金转移至其他国家或地区,从而实现洗钱的目的。
3. 案例分析以下是一些财务行业洗钱案例的简要分析:3.1 XX银行洗钱案该案例中,洗钱者通过与银行员工合谋,通过虚设公司和虚假交易来进行洗钱操作。
洗钱者通过银行账户进行资金转移和转账操作,以将非法资金转化为看似合法的资金流动,最终成功洗钱数百万元。
3.2 XX证券公司洗钱案在这个案例中,洗钱者利用该证券公司的垃圾股票交易业务进行洗钱操作。
洗钱者通过购买低价股票,制造大量买卖活动,将非法资金注入正规金融系统,并通过股票交易活动掩盖其非法资金的来源。
4. 结论财务行业洗钱手法多种多样,洗钱者不断通过创新手法来掩盖非法资金的来源。
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应加强对洗钱手法的监测和防范,加大对洗钱犯罪的打击力度,以维护金融行业的稳定与安全。
以上仅为财务行业常见的洗钱手法及案例的简要介绍,实际案例数量众多,具体应根据相关法规和监管要求加以分析和研究。
(完整版)财务作假手段的几种方式
财务作假手段汇总1、虚构收入这是最严重的财务造假行为,有几种做法,一是白条出库,作销售入账;二是对开发票,确认收入;三是虚开发票,确认收入。
这些手法非常明显是违法的,但有些手法从形式上看是合法,但实质是非法的,这种情况非常普遍,如上市公司利用子公司按市场价销售给第三方,确认该子公司销售收入,再由另一公司从第三方手中购回,这种做法避免了集团内部交易必须抵消的约束,确保了在合并报表中确认收入和利润,达到了操纵收入的目的。
此外,一些还有利用阴阳合同虚构收入,如公开合同上注明货款是1亿,但秘密合同上约定实际货款为5000万元,另外5000万元虚挂,这样虚增了5000万元的收入,这在关联交易中非常普遍。
2、提前确认收入这种情况如:一是在存有重大不确定性时确定收入。
二是完工百分比法的不适当运用。
三是在仍需提供未来服务时确认收入。
四是提前开具销售发票,以美化业绩。
在房地产和高新技术行业,提前确认收入的现象非常普遍,如房地产企业,往往将预收账款作销售收入,滥用完工百分比法等。
以工程收入为例,按规定工程收入应按进度确认收入,多确认工程进度将导致多确认利润。
3、推迟确认收入延后确认收入,也称递延收入,是将应由本期确认的收入递延到未来期间确认。
与提前确认收入一样,延后确认收入也是企业盈利管理的一种手法。
这种手法一般在企业当前收益较为充裕,而未来收益预计可能减少的情况下时有发生。
4、转移费用上市公司为了虚增利润,有些费用根本就不入账,或由母公司承担。
一些企业往往通过计提折旧、存货计价、待处理挂帐等跨期摊配项目来调节利润。
少提或不提固定资产折旧、将应列入成本或费用的项目挂列递延资产或待摊费用。
应该反映在当期报表上的费用;挂在“待摊费用和“递延资产或“预提费用借方这几个跨期摊销帐户中,以调节利润。
目前通常的做法是,当上市公司经营不理想时,或者调低上市公司应交纳的费用标准,或者承担上市公司的相关费用,甚至将以前年度已交纳的费用退回,从而达到转移费用、增加利润的目的。
财务造假的常见手法
财务造假的常见手法财务造假是指企业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通过操纵财务数据、虚构交易等手段,对外界和投资者提供虚假的财务信息。
财务造假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声誉和利益,也对整个市场秩序和投资者利益造成了严重影响。
在实际操作中,财务造假有许多常见的手法,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财务造假手法及其特点。
一、收入虚增1. 虚构销售额:企业通过虚构销售额来增加营业收入,从而使企业的业绩看起来更好。
这种手法通常是通过虚构销售合同、虚构销售订单等方式来实现的。
2. 延迟确认成本:企业可以通过延迟确认成本的方式,将本期应确认的成本延后到下期确认,从而增加本期的利润。
这种手法虽然不是直接虚增收入,但可以通过减少成本来达到类似的效果。
3. 虚构收入确认时间:企业可以通过虚构收入确认时间的方式,将下期的收入提前到本期确认,从而增加本期的收入。
这种手法通常是通过调整会计准则中的收入确认原则来实现的。
二、费用虚增1. 虚构费用支出:企业可以通过虚构费用支出的方式,增加本期的费用支出,从而减少本期的利润。
这种手法通常是通过虚构采购合同、虚构费用报销等方式来实现的。
2. 提前确认费用:企业可以通过提前确认费用的方式,将下期应确认的费用提前到本期确认,从而减少本期的利润。
这种手法通常是通过调整会计准则中的费用确认原则来实现的。
三、资产虚增1. 虚构资产价值:企业可以通过虚构资产价值的方式,增加企业的资产规模,从而提高企业的净资产和资产负债表的总资产。
这种手法通常是通过虚构资产估值、虚构资产折旧等方式来实现的。
2. 资产减值准备不足:企业可以通过不足的资产减值准备来掩盖资产价值的下降,从而保持资产负债表的总资产不变。
这种手法通常是通过调整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标准来实现的。
四、负债虚减1. 虚构负债减少:企业可以通过虚构负债减少的方式,减少企业的负债规模,从而提高企业的净资产和资产负债表的总资产。
这种手法通常是通过虚构负债减值、虚构负债摊销等方式来实现的。
诈骗横行 作为一名财务人员 你必须知道的防骗知识以及被骗后需要
诈骗横行作为一名财务人员你必须知道的防骗知识以及被骗后需要一、骗术目前电信网络诈骗套路正在往纵深发展,不法分子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的手法不断翻新,他们不再满足于对个人财产的侵害,也盯上了中小企业的现金流,利用部分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规范的现状,以中小企业财务人员为对象实施诈骗活动,让公司遭受损失,目前这类案例已不在少数。
如何防范针对财务人员的诈骗,让企业管好钱袋子。
现整理了六类针对财务人员、可能“掏空”企业钱袋子的骗术:骗术一:冒充行政执法机关、银行机构部门诈骗常见手段:诈骗分子冒充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社保局、财政局、税务局等行政执法部门或银行机构,以涉嫌案件、退费退税或异常刷卡消费为名,要求受害人根据提示操作银行账户,将受害人账户内的钱款转走。
案例:某公司财会人员小王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刑侦支队”的民警,说正在协助北京警方办理一桩洗钱案,小王的银行卡涉案,需要配合调查。
小王一听认为是“银行卡涉案”诈骗,根本不相信,直接将对方骂了一顿。
对方撂下一句话:“你不配合也罢,等会叫北京警方给你直接打电话。
” 果然,电话挂断后不久,一个开头显示“086010”的北京号码打通了小王的电话,对方自称是北京公安机关的,并准确报出了小王的名字和身份证号码。
此时,小王有点慌了神。
对方接着说小王涉嫌一起特大洗钱案,并且案件已移交最高检察院,随后检方也将跟她联系。
“北京警察”说完,一名自称“北京最高检察院”的“检察官”就打来电话,让小王去找了一个安全的酒店开房,并把一张附有小王名字和照片的“通缉令”通过邮箱发给了她,表示该“通缉令”还没最终签发,只要配合调查,将公司账户的钱转到一个指定账户,调查机关核实排除嫌疑后,几分钟内就将钱打回原账户,通缉令即可撤销。
小王为了洗清嫌疑,就按照“检察官”的要求将公司账户上的51万元巨款转到了指定账户,之后就再也联系不上那名“检察官”,才发现被骗了。
骗术二:盗用聊天软件账号诈骗常见手段:诈骗分子利用木马等电脑病毒窃取QQ、微信等网络聊天软件的账号和密码,然后替换并伪装成聊天软件中的好友向被盗号人,或者通过聊天软件向其中的好友借钱或要求汇款,骗取他人的钱款。
7大财务骗术和10大财务陷阱
7大财务骗术和10大财务陷阱财务骗术和财务陷阱是许多人在处理个人和商业财务时需要警惕的问题。
了解这些骗术和陷阱是保护自己财务安全的关键一步。
本文将介绍7种常见的财务骗术和10种常见的财务陷阱,帮助读者识破这些诡计,保护自己的财务利益。
财务骗术一般指的是以欺诈手段获取财务利益的行为。
下面是7大财务骗术的介绍:第一,假投资骗局——这种骗局通常以高回报率吸引人们进行投资,但最终投资者往往无法收回本金。
投资者应该保持警惕,避免盲目相信过高的回报承诺。
第二,虚假销售骗局——这种骗局常常通过虚假的产品销售赚取利润,或者向无辜消费者出售不符合预期的产品。
消费者应该注意购买产品时的价格和品牌信誉,并且要警惕过于便宜的产品。
第三,冒充身份骗局——这种骗局通过冒充他人的身份来获取财务上的利益。
此类骗术常见于网络诈骗和电话诈骗,因此要避免透露个人信息给陌生人,并及时报告可疑活动。
第四,假婚姻骗局——这种骗局利用婚姻关系来获得经济利益,如获得绿卡或其他财务支持。
人们应该审慎对待婚姻关系,并避免因追求经济利益而陷入骗局。
第五,网络诈骗——这是一种通过互联网进行的骗局,涉及到虚假广告、欺诈交易和网络病毒等。
人们应该保持警惕,避免点击不明链接或下载来历不明的文件。
第六,假慈善骗局——这种骗局通过冒用慈善机构的名义向人们募捐,但实际上捐款并不会被用于慈善活动。
捐款者应该核实慈善机构的合法性,避免落入假慈善的陷阱。
第七,假货币骗局——这种骗局常涉及到假冒货币或伪造货币。
人们应该接受相应的培训,以识别假冒货币,并警惕接受未经核实的现金支付。
除了财务骗术,人们还需要警惕各种财务陷阱。
这些陷阱通常是由各种不恰当的财务决策或者市场的不确定性造成的。
下面是10大财务陷阱的介绍:第一,消费陷阱——人们常常因为购买不必要的商品或服务而陷入消费陷阱。
要避免陷入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制定一个合理的消费预算,只购买真正需要的东西。
第二,过度借贷——这是一种陷入财务困境的常见原因。
财务会计造假手段及典型案例
财务会计造假手段及典型案例一、财务会计造假手段。
1. 虚构收入。
这就像是无中生有地变魔术。
企业会编造一些根本不存在的销售交易。
比如说,和一个实际上并不存在或者是关联方伪装成的客户签订假的销售合同。
然后再伪造相关的发货单据,就好像真的把货物发出去了一样,其实仓库里的东西压根就没动。
最后再开个假发票,这样在账面上就凭空多了一笔销售收入。
这就好比一个人说自己卖了一堆空气,还假装收了钱。
2. 提前或推迟确认收入。
提前确认收入就像是心急吃热豆腐,东西还没完全弄好或者服务还没完全提供,就把收入算到账上了。
比如一个软件公司,软件还在测试阶段,有很多漏洞,但是为了让财务报表好看,就说软件已经可以交付使用了,然后把相关的收入确认了。
而推迟确认收入则是把已经到手的收入藏起来,等到需要的时候再拿出来。
就像一个人得到了一笔奖金,但是不想这个月让别人知道自己有钱,就先把这笔钱偷偷藏起来,等下个月再拿出来炫耀。
3. 费用资本化。
这就像是把本来应该是日常花销的东西,当作是一种投资。
比如说,企业日常的维修费用,本来是应该直接算作当期费用的,但是为了减少当期的成本,就把它当作是对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进行资本化处理。
这样就可以把费用分摊到未来的几个期间,当期的利润就会显得好看一些。
这就好比本来是今天吃的饭钱,却硬要说这是为了以后身体好的一种投资,不把它算在今天的开销里。
4. 关联交易造假。
关联交易本来是正常的商业往来,但是造假的时候就变味了。
企业会通过关联方之间不合理的定价来操纵利润。
比如说,一个集团里有A和B两家公司,A公司生产的产品成本是100元,正常市场售价应该是150元,但是为了让A公司利润好看,就以200元的价格卖给B公司,这样A公司就多赚了一笔,实际上就是在集团内部玩数字游戏,把钱从左口袋挪到右口袋,还让外人看起来A公司很赚钱。
5. 隐瞒负债。
这就像是一个人欠了很多债,但是却不想让别人知道。
企业会把一些应该记录的负债不记录在账上。
财务人员防骗技巧讲座资料
财务人员防骗技巧讲座资料一、前言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经济社会中,财务人员作为企业资金管理的重要角色,面临着各种诈骗风险。
为了提高财务人员的防骗意识,增强资金安全意识,我们特别举办此次“财务人员防骗技巧”讲座,希望通过专业的讲解,帮助大家了解并掌握常见的诈骗手段及应对策略。
二、讲座内容1. 常见的财务诈骗手段1. 虚假汇款通知书:诈骗者通过伪造银行汇款通知书,诱骗财务人员将资金转入诈骗者账户。
2. 假冒供应商诈骗:诈骗者冒充供应商,向企业发送虚假的供货合同,要求财务人员提前支付货款。
3. 钓鱼网站/邮件:诈骗者通过制作与真实网站/邮件相似的钓鱼网站/邮件,诱骗财务人员输入账号密码等信息。
4. 电话诈骗:诈骗者冒充企业高层或政府部门工作人员,要求财务人员转账或提供敏感信息。
5. 虚开发票诈骗:诈骗者提供虚假的发票,诱骗财务人员报销或抵扣税款。
2. 防骗技巧与应对措施1. 强化安全意识:财务人员应时刻保持警惕,提高对各种诈骗手段的认识。
2. 核实信息:对于收到的汇款通知书、供货合同等,要仔细核实发送方的身份,确认无误后再进行操作。
3. 使用正规渠道沟通:与供应商、客户等合作伙伴的沟通,应使用正规的商务渠道,避免使用私人账户进行大额转账。
4. 定期检查系统:定期检查企业财务系统,确保系统安全,防止信息泄露。
5. 培训与演练:定期组织防骗培训和演练,提高财务人员的应对能力。
三、总结希望通过本次讲座,大家能够更好地了解财务诈骗的手段,掌握有效的防骗技巧,提高自身的风险防范能力。
让我们共同努力,保护企业的财产安全,为企业的稳健发展贡献力量。
感谢各位的参与!---以上就是本次“财务人员防骗技巧”讲座的资料,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受益,提高自身的防骗能力,确保企业资金安全。
如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感谢大家的支持与配合!。
会计常用作假方法大全
会计常用作假方法大全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职能之一,会计对于企业的运营和决策具有重要的影响。
然而,有时候会有一些企业和个人为了谋取私利,采取了一些不正当的手段来进行会计造假。
本文将介绍会计常用的作假方法,并强调其对企业和经济的危害。
1. 虚构收入:虚构收入是一种常见的作假手法。
企业会虚构销售收入,通过编造虚假的销售合同或发票来增加收入金额。
这种作假方法常见于企业试图夸大自己的盈利能力和市场地位,以便吸引投资者和获得更多的贷款。
2. 夸大资产:夸大资产是指在资产负债表上夸大公司的资产价值。
企业可能夸大固定资产的估值,或者虚构不存在的应收账款或存货来增加总资产的价值。
这种作假方法通常用于隐藏负债,掩盖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
3. 资本化费用:某些企业将原本应该计入成本的费用,如研发费用或广告费用,通过资本化的方式计入资产,以增加公司的资产价值和利润水平。
这种作假方法可以改善公司的财务指标,掩盖实际的经营状况。
4. 虚构支出:与虚构收入相反,企业也可能虚构支出以减少纳税义务。
虚构支出可以通过编造虚假的费用报销单或合同来实现,使企业在报表上减少应纳税额,从而降低税负。
5. 延误收入确认:有些企业为了达到延后确认收入的目的,可能会故意推迟发货或服务,以此来推迟将收入计入报表的时间。
这种作假方法可以使企业在某个财务期间内的营业收入看似较低,从而逃避税款或满足绩效奖金的设定要求。
6. 虚构现金流量:企业可能编造虚假的现金流量表,以使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数据看上去更加正常。
这种作假手法可以弥补企业在其他方面的失实,给投资者和债权人留下一个更好的印象。
以上只是会计常用作假方法中的一部分。
这些方法可能给企业和经济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首先,会计造假会严重误导投资者和债权人,使其对企业的价值和风险产生误判。
投资者可能会因为不真实的财务数据而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导致经济损失。
其次,会计造假会破坏企业的信誉和声誉。
一旦企业的财务造假行为被揭露,其声誉将受到严重损害,进而影响企业的业务运作、合作伙伴关系和投资者信任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务高手惯用的7大骗术与30种手法
【导读】有这样一个故事,将流传到资本市场灰飞烟灭的一天:有一天,一个老板找到财务长,问题只有一个:1+1=?
但答案却有千百个:-1;0;0.5;1;3;10;100;……总之,等于2的机会总是最少。
我们在这导语里,要反复的强调,随着业绩高潮在2014年可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回头去踏踏实实做1+1=?的算术,既是前所未有的讽喻,也是亡羊补牢的迫切。
财务家眼里的七大财务骗术与三十种手法
骗术之一:过早地记录收入或记录有问题的收入
1.在未来服务的尚未提供时,收入已经记入账册
2.在货物发出或客户无条件接受前,收入已经记入账册
3.尽管在客户还没有义务支付货款时,收入已记入账册
4.向机构出售产品
5.给予客户某种回扣作为补偿
6.重复计算收入
骗术之二:记录伪造的收入
7.记录缺乏实际经济意义的收入
8.将出借交易所得的陷阱作为收入记入账册
9.将投资所得作为收入记入账册
10.将供货商未来继续购买作为条件的折扣记作收入
11.将公司合并前不适当扣留的收入释放出来作为新公司的收入
骗术之三:使用一次性所得增加收入
12.通过出售低于价值的资产增加利润
13.将投资收入或所得作为收入的一部分
14.将投资收入或所得作为营运费用的下降来报告
15.通过资产负债表上各个栏目的重新归类来制造收入
骗术之四:将现期费用往前或往后转移
16.将正常的营运成本,尤其时最近发生变化的成本资本化
17.变更会计政策,将现期费用转移到过去
18.成本折旧或摊销得过慢
19.不注销价值所剩无几的资产
20.降低资产准备
骗术之五:不记录负债或不适当减少负债
21.在未来义务仍然存在时,不记录相关的负债和费用
22.通过变更会计假设条件,减少负债
23.将有问题的准备金释放,充作收入
24.制造假冒的销售折扣
25.当收到现金时,即使未来义务仍然存在,仍然记为收入
骗术之六:将现期收入转移到未来
26.建立准备金然后在未来某个时期释放,充作收入
27.在公司兼并完成前夕,不适当地扣留收入
骗术之七:把未来费用作为特别费用转移到现在
28.不适当地将特别费用的数量夸大
29.不适当地在兼并之后,将正在进行的研究与开发费用注销
30.把自由性费用加速转移到现在
【中国式上市公司11种造假方式大揭密】
造假是需要成本的,要多交税,要封口费,配合造假的公司要给好处费。
大家为何还拼命造假?事实上,财务造假都是目的性很强的造假,上市公司绝不会一味的把利润做高而造假。
IPO要包装,上市前三年利润要递增,否则保荐机构无法交待,后续融资会受到影响。
增发有指标,股权激励有指标,不能连续三年亏损等等。
以下是11种造假方式:
1、很多公司要补很多税,这还好说,在账面会体现,更多的公关费是在账面没法体现的,这个钱一般是老板自已掏。
等上市后,公司是大家的了,这笔钱老板还得要回来,怎么办。
一是保荐机构把发票开大,把多出来的部分返回给老板,反正募集资金是要把中介费用去掉的。
二是上市后想办法把这笔钱要回来。
2、虚增收入。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有的是将收入提前确认,有的是将收入推后确认,有的根本就是无中生有的收入,很多公司的前五大客户不注明客户的名字,这样的公司问题最大,所以去年证监会专门就这个问题出了一个文件。
典型公司如紫鑫药业,绿大地等。
3、费用不入账。
坏账不计提。
有的公司预付账款一挂就是很多年,其实发票早就来了,因为利润的考虑,一直不入账。
坏账更容易,本来三年四年的坏账的,找一笔钱,做一个进账单,入一账,再转出去,账面余额还是那么多,但坏账准备少要计提很多。
4、虚构存货。
收入虚增,得有物流在账面体现。
很好办,正常结的成本少结一点,把多出来的那一些作为虚增收入的成本。
要不就直接就他虚增在账面上,审计盘点时去借点货或直接借个仓库,开个假仓单就行了。
5、虚降成本。
结原材料时,采用适当手法,比如改变商品名称,将价格低的原材料先结转,这样销售成本就可以降低。
6、虚构现金流。
很多业内人士说,什么都可以调,现金流不能调。
其实是错的,现金流最好调,而且完全符合准则。
采用承兑汇票的方式支付货款,这样本来负的现金流就变成正的了。
7、虚增资产价格。
老是十个坛子九个盖,最后肯定盖不住,怎么办。
资本性支出时,让对方把发票开大,然后多出来的钱转一圈,用于购买材料来补账面虚增的材料。
8、假重组。
公司资产肯定有优质资产及亏损资产之分。
假账做多了,很多窟窿要补,怎么办?首先将亏损尽可能集中到一个公司,然后打包出售这个子公司。
当然,接盘的要付出代价。
如何补偿,收购一家公司。
评估价反正只要遵循了评估方法,评到天上去都说得过去。
9、假重组之二。
在公司做IPO时,很多公司就有相关的设计,首先,将部分股份转移到自然人。
因为大股东解禁要三年,其他的只要一年。
然后,公司减持和自然人减持税率是不一样的。
然后,部分盈利不好的资产先不会装到上市公司里面。
待公司上市后,大力培育这部分未上市的资产,将利润想办法做高,将资产做大,然后再由上市公司进行收购。
现在很多重组证监会要求利润承诺。
其实这完全没任何意义。
因为一是有承诺利润的要求,公司会想办法将利润做上来,很多该由重组资产承担的费用由其他公司承担,其次,就算未达到承诺,补就补啊,相对于重组所获得的收益,这一点血真不算什么。
10、股价到底是谁在炒。
证监会会将每月28号的股东名册发给公司。
我跟踪过好久,说实在话,上市公司有时也根本不知道是谁在炒作股票。
但重大消息公布前,还是看得出哪些获得内幕消息的人在进票。
知道内幕消息的都不会用自已的名字炒股票。
但从身份证地址,股东姓名有时可以猜出是谁的亲属在玩。
还有一种情况是上市公司大股东自已在玩。
在限售解禁时,上市公司一定会释放利润和利好,有时甚至于会虚造利好来协助其他发起人股东出逃。
这种情况很明显,如果某一个公司,平时一两个亿的合同都不公告,有时几千万的合同都会公告,在互动平台上表示形式大好等情况的公司最可疑。
11、是否造假需重点关注的科目。
1)研发支出。
这是一个利润调节池。
什么都可以往里装。
需要利润时就将其资本化。
2)预付账款。
不入账的费用通常用这个科目来调。
3)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
不合理的往来一般在这个里面。
4)商誉。
不要摊销,所以很多重组的公司看上去有利润,但你如果把当时收购时的商誉一摊,就变成亏的了。
这是新会计准则最不合理的地方。
减值测试是忽悠人的。
5)运费。
运费的增长如果与销售的增长不一致,一般说明这个公司就造假了,当然公司解释为销售方式变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