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反应及缓冲性能测定1.0
实验五土壤酸碱度及缓冲性能的测定
实验五土壤酸碱度及缓冲性能的测定一、土壤酸碱度的测定(一)目的和意义:土壤溶液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浓度比例不同,所表现出来的酸碱性质称为土壤的酸碱度,通常用pH表示。
在纯水或稀溶液中pH可用下式表示:pH=—log(H+)。
土壤酸碱度是土壤重要的化学性质,它直接影响土壤养分的存在状态、转化和有效性,对作物生长和土壤微生物活动也有影响。
土壤的各种理化性质、生物化学性质也和酸碱度有密切的关系。
测定土壤pH值可以作为改良酸性土和碱性土的参考依据,可以指导合理施肥,确定适宜的肥料种类。
测定土壤pH通常用比色法和电位测定法,电位法精确度比较高,pH的误差在0.02左右;混合指示剂比色法精确度较差,pH的误差在0.5左右,适用于野外速测,pH标准溶液系列的比色法精确度较混合剂比色法高,但不及电位法精确。
(二)混合指示剂比色法1、原理利用某些染料在不同氢离子浓度时改变颜色的特性,配成指示剂,与待测定的土壤溶液产生颜色反应,和标准的pH比色卡进行比较而确定土壤pH值。
为方便起见,常将几种不同pH范围的指示剂混合在一起,配制成混合指示剂。
2、试剂配制(1)pH4—8混合指示剂:用分析天平称取等量(0.25克)的溴甲酚绿、溴甲酚紫及甲酚红三种指示剂,放在玛瑙研钵中加15毫升0.1mol·L-1氢氧化钠及5毫升蒸馏水,共同研匀,用蒸馏水稀释至1升,用稀标准酸或标准碱溶液调整pH至6.4左右,贮存于棕色瓶中备用。
此指示剂的pH变色范围如下:PH 4.0 4.5 5.0 5.5 6.0 6.5 7.0 8.0颜色黄绿黄黄绿草绿灰绿灰蓝蓝紫紫(2)pH7-9混合指示剂:称取等量(0.25克)的甲酚红和百里酚蓝,放在玛瑙研钵中,加0.1 mol·L-1氢氧化钠11.93毫升,共同研匀,待完全溶解后再用蒸馏水稀释至1升,其变化范围如下:PH 7 8 9颜色橙黄橙红红紫3、操作步骤取土约0.5克(不必称重)置于白瓷比色盘的大穴中,用滴管滴入指示剂,至土样全部湿润并刚有液体流出为度,轻轻摇动,使指示剂与土壤混匀,静置1—2分钟,将上部清液引入另一小穴中,与标准比色卡片比较,读出土壤pH值。
环境化学课后答案戴树桂主编第二版章
第三章水环境化学1、什么是表面吸附作用;离子交换吸附作用和专属吸附作用并说明水合氧化物对金属离子的专属吸附和非专属吸附的区别.2、1表面吸附:由于胶体表面具有巨大的比表面和表面能;因此固液界面存在表面吸附作用.胶体表面积越大;吸附作用越强.3、2离子交换吸附:环境中大部分胶体带负电荷;容易吸附各种阳离子.胶体每吸附一部分阳离子;同时也放出等量的其他阳离子;这种作用称为离子交换吸附作用;属于物理化学吸附.该反应是可逆反应;不受温度影响;交换能力与溶质的性质;浓度和吸附剂的性质有关.4、3专属吸附:指在吸附过程中;除了化学键作用外;尚有加强的憎水键和范德化力或氢键作用.该作用不但可以使表面点荷改变符号;还可以使离子化合物吸附在同号电荷的表面上.5、4水合氧化物对金属离子的专属吸附与非金属吸附的区别如下表所示.6、7、快速可逆请叙述氧化物表面吸附配合模型的基本原理以及与溶液中配合反应的区别..8、已知Fe3+与水反应生成的主要配合物及平衡常数如下:9、Fe3+ + H2OFeOH2+ + H+ lgK1= - 2.1610、Fe3+ + 2H2OFeOH2+ + 2H+ lgK2= - 6.7411、FeOH3s Fe3+ + 3OH- lgKso= - 3812、Fe3+ + 4H2OFeOH4- + 4H+ lgK4= - 2313、2Fe3+ + 2H2OFe2OH24+ + 2H+ lgK= - 2.9114、请用pc-pH图表示FeOH3s在纯水中的溶解度与pH的关系.15、解:16、1K1=FeOH2+H+/ Fe3+=FeOH2+KW3/KsoH+217、pFeOH2+=3 lgKW - lgKso + 2 pH - lgK1=2 pH - 1.8418、2K2=FeOH2+H+2/ Fe3+=FeOH2+KW3/KsoH+19、pFeOH2+=3 lgKW - lgKso + pH - lgK2=pH + 2.7420、3Kso=Fe3+OH-3=Fe3+KW3/H+321、pFe3+=3 lgKW - lgKso + 3 pH=3 pH - 422、4K4=FeOH4-H+4/ Fe3+=FeOH4-H+KW3/ Kso23、pFeOH4-=3 lg KW - lgK4 - lgKso - pH=19 - pH24、5K=Fe2OH24+H+2/ Fe3+2=Fe2OH24+KW6/ Kso2H+425、pFe2OH24+=6 lg KW - lgK - 2 lgKso + 4 pH=4 pH - 5.0926、用pc-pH图表示FeOH3s在纯水中的溶解度与pH的关系如下4解释下列名词:分配系数;标化分配系数;辛醇-水分配系数;生物浓缩因子;亨利定律常数;水解速率;直接光解;光量子产率;生长物质代谢和共代谢.1分配系数:在土壤-水体系中;土壤对非离子性有机化合物的吸着主要是溶质的分配过程溶解;即非离子性有机化合物可通过溶解作用分配到土壤有机质中;并经过一定时间达到分配平衡;此时有机化合物在土壤有机质和水中含量的比值称为分配系数.2标化分配系数:有机化合物在颗粒物-水中的分配系数与颗粒物中有机碳呈正相关;以固相有机碳为基础的分配系数即标化分配系数.3辛醇-水分配系数:有机化合物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KOW是指平衡状态下化合物在正辛醇和水相中浓度的比值.它反映了化合物在水相和有机相之间的迁移能力;是描述有机化合物在环境中行为的重要物理化学参数.KOW 与化合物的水溶性;土壤吸附常数和生物浓缩因子等密切相关.4生物浓缩因子:有机毒物在生物体内浓度与水中该有机物浓度之比.5亨利定律常数:通常可理解为非电解质稀溶液的气-水分配系数.6水解速率:反映某一物质在水中发生水解快慢程度的一个参数.7直接光解:化合物本身直接吸收太阳能而进行分解反应.8光量子产率:分子被活化后;它可能进行光反应;也可能通过光辐射的形式进行"去活化"再回到基态;进行光化学反应的光子数占吸收光子数之比称为光量子产率.9生长物质代谢和共代谢:生物降解过程中;一些有机污染物作为食物源提供能量和提供酶催化反应分解有机物;这称为生长物质代谢.某些有机污染物不能作为微生物的唯一碳源与能源;必须有另外的化合物存在提供微生物碳源或能源时;该有机物才能被降解;这种现象称为共代谢.5请叙述有机物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存在哪些重要过程.1负载过程:污水排放速率;大气沉降以及地表径流引入有机毒物至天然水体均将直接影响污染物在水中的浓度.2形态过程:①酸碱平衡:天然水中pH决定着有机酸或碱以中性态存在的分数;因而影响挥发及其他作用.②吸着作用:疏水有机化合物吸着至悬浮物上;由于悬浮物质的迁移而影响它们以后的归趋.3迁移过程:①沉淀-溶解作用:污染物的溶解度范围可限制污染物在迁移;转化过程中的可利用性或者实质上改变其迁移速率.②对流作用:水力流动可迁移溶解的或者被悬浮物吸附的污染物进入或排出特定的水生生态系统.③挥发作用:有机污染物可能从水体进入大气;因而减少其在水中的浓度.④沉积作用:污染物被吸附沉积于水体底部或从底部沉积物中解吸;均可改变污染物的浓度.4转化过程:①生物降解作用:微生物代谢污染物并在代谢过程中改变它们的毒性.②光解作用:污染物对光的吸收有可能导致影响它们毒性的化学反应的发生.③水解作用:一个化合物与水作用通常产生较小的;简单的有机产物.④氧化还原作用:涉及减少或增加电子在内的有机污染物以及金属的反应都强烈地影响环境参数.5生物累积过程:①生物浓缩作用:通过可能的手段如通过鱼鳃的吸附作用;将有机污染物摄取至生物体.②生物放大作用:高营养级生物以消耗摄取有机毒物进入生物体低营养级生物为食物;使生物体中有机毒物的浓度随营养级的提高而增大.请叙述有机物水环境归趋模式的基本原理..第四章土壤环境化学1.什么是土壤的活性酸度与潜性酸度试用它们二者的关系讨论我国南方土壤酸度偏高的原因..根据土壤中H+的存在方式;土壤酸度可分为活性酸度与潜性酸度两大类..1活性酸度:土壤的活性酸度是土壤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直接反映;又称有效酸度;通常用pH表示..2潜性酸度:土壤潜性酸度的来源是土壤胶体吸附的可代换性H+和Al3+..当这些离子处于吸附状态时;是不显酸性的;但当它们经离子交换作用进入土壤溶液后;即可增加土壤溶液的H+浓度;使土壤pH值降低..南方土壤中岩石或成土母质的晶格被不同程度破坏;导致晶格中Al3+释放出来;变成代换性Al3+;增加了土壤的潜性酸度;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土壤活性酸度;表现为pH值减小;酸度偏高..2.土壤的缓冲作用有哪几种举例说明其作用原理..土壤缓冲性能包括土壤溶液的缓冲性能和土壤胶体的缓冲性能:1土壤溶液的缓冲性能:土壤溶液中H2CO3、H3PO4、H4SiO4、腐殖酸和其他有机酸等弱酸及其盐类具有缓冲作用..以碳酸及其钠盐为例说明..向土壤加入盐酸;碳酸钠与它生成中性盐和碳酸;大大抑制了土壤酸度的提高..Na2CO3+ 2HCl2NaCl + H2CO3当加入CaOH 2时;碳酸与它作用生成难溶碳酸钙;也限制了土壤碱度的变化范围..H 2CO 3 + CaOH 2CaCO 3 + 2H 2O土壤中的某些有机酸如氨基酸、胡敏酸等是两性物质;具有缓冲作用;如氨基酸既有氨基;又有羧基;对酸碱均有缓冲作用..2土壤胶体的缓冲作用:土壤胶体吸附有各种阳离子;其中盐基离子和氢离子能分别对酸和碱起缓冲作用..对酸缓冲M -盐基离子:对碱缓冲:Al 3+对碱的缓冲作用:在pH 小于5的酸性土壤中;土壤溶液中Al 3+有6个水分子围绕;当OH -增多时;Al 3+周围的6个水分子中有一、二个水分子离解出H +;中和OH -:2AlH 2O 63+ + 2OH - Al 2OH 2H 2O 84+ + 4H 2O3.植物对重金属污染产生耐性作用的主要机制是什么不同种类的植物对重金属的耐性不同;同种植物由于其分布和生长的环境各异可能表现出对某种重金属有明显的耐性..1植物根系通过改变根系化学性状、原生质泌溢等作用限制重金属离子的跨膜吸收..2重金属与植物的细胞壁结合;而不能进入细胞质影响细胞代谢活动;使植物对重金属表现出耐性..3酶系统的作用..耐性植物中酶活性在重金属含量增加时仍能维持正常水平;此外在耐性植物中还发现另一些酶可被激活;从而使耐性植物在受重金属污染时保持正常代谢过程..4形成重金属硫蛋白或植物络合素;使重金属以不具生物活性的无毒螯合物形式存在;降低了重金属离子活性;从而减轻或解除其毒害作用.. 4.举例说明影响农药在土壤中进行扩散和质体流动的因素有哪些1影响农药在土壤中扩散的因素主要是土壤水分含量、吸附、孔隙度、温度及农药本身的性质等:①土壤水分含量:研究表明林丹的汽态和非汽态扩散情况随土壤水分含量增加而变化..②吸附:土壤对农药的吸附改变了其扩散的情况;如土壤对2;4-D的化学吸附;使其有效扩散系数降低了;两者呈负相关关系..③土壤紧实度:土壤紧实度对农药的扩散的情况有影响是因为对于以蒸汽形式进行扩散的化合物来说;增加紧实度就降低了土壤孔隙率;扩散系数就自然降低了..如二溴乙烷、林丹等农药在土壤中的扩散系数随紧实度增加而降低..④温度:温度增高的总效应是使扩散系数增大..⑤气流速度:气流速度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农药的挥发..如果空气的相对湿度不是100%;那么增加气流就促进土壤表面水分含量降低;可以使农药蒸汽更快地离开土壤表面;同时使农药蒸汽向土壤表面运动的速度加快..⑥农药种类:不同农药的扩散行为不同..如有机磷农药乐果和乙拌磷在Broadbalk粉砂壤土中的扩散行为就是不同的..2影响农药在土壤中质体流动的因素有农药与土壤的吸附、土壤种类和农药种类等..①农药与土壤吸附:非草隆、灭草隆、敌草隆、草不隆四种农药吸附最强者移动最困难;反之亦然..②土壤种类: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农药在土壤中渗透深度减小;增加土壤中粘土矿物的含量;农药的渗透深度也减小..③农药种类:不同农药在土壤中通过质体流动转移的深度不同..如林丹和DDT..5.比较DDT和林丹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与归趋的主要途径与特点..DDT和林丹迁移转化、归趋主要途径与特点比较如下表所示:6.试述有机磷农药在环境中的主要转化途径;并举例说明其原理..有机磷农药在环境中转化途径有非生物降解和生物降解..1有机磷农药的非生物降解①吸附催化水解:吸附催化水解是有机磷农药在土壤中降解的主要途径..如地亚农等硫代硫酸酯的水解反应如下②光降解:有机磷农药可发生光降解反应;如辛硫磷在253.7nm的紫外光下照射30小时;其光解产物如下(C2H5O)2P SON CCN(C2H5O)2POSN CCN(C2H5O)2POO PO(OC2H5)2(C2H5O)2POP(OC2H5)2S(辛硫磷)(辛硫磷感光异构体)(特普)(一硫代特普)(辛氧磷)(C2H5O)2POON CCN2有机磷农药的生物降解有机磷农药在土壤中被微生物降解是它们转化的另一条重要途径..化学农药对土壤微生物有抑制作用..同时;土壤微生物也会利用有机农药为能源;在体内酶或分泌酶的作用下;使农药发生降解作用;彻底分解为CO2和H2O..如马拉硫磷被绿色木霉和假单胞菌两种土壤微生物以不同方式降解;其反应如下:第五章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运动过程及毒性1、在试验水中某鱼体从水中吸收有机污染质A的速率常数为18.76 h-1;鱼体消除A的速率常数为2.38×10-2h-1;设A在鱼体内起始浓度为零;在水中的浓度可视作不变..计算A在该鱼体内的浓缩系数及其浓度达到稳定浓度95%时所需的时间..2、已知氨氮硝化数学模式适用于某一河段;试从下表中该河段的有关数据;写出这一模式的具体形式..3、用查到的新资料;说明毒物的联合作用..4、试说明化学物质致突变、致癌和抑制酶活性的生物化学作用机理..答:1致突变作用机理:致突变性是指生物体中细胞的遗传性质在受到外源性化学毒物低剂量的影响和损伤时;以不连续的跳跃形式发生了突然的变异.致突变作用发生在一般体细胞时;则不具有遗传性质;而是使细胞发生不正常的分裂和增生;其结果表现为癌的形成.致突变作用如影响生殖细胞而使之产生突变时;就有可能产生遗传特性的改变而影响下一代;即将这种变化传递给子细胞;使之具有新的遗传特性.2致癌机理:致癌是体细胞不受控制的生长.其机理一般分两个阶段:第一是引发阶段;即致癌物与DNA反应;引起基因突变;导致遗传密码改变.第二是促长阶段;主要是突变细胞改变了遗传信息的表达;增殖成为肿瘤;其中恶性肿瘤还会向机体其他部位扩展.3抑制酶活性作用机理:有些有机化合物与酶的共价结合;这种结合往往是通过酶活性内羟基来进行的;有些重金属离子与含硫基的酶强烈结合;某些金属取代金属酶中的不同金属.5、解释下列名词概念:①被动扩散;②主动转运;③肠肝循环;④血脑屏障;⑤半数有效剂量浓度;⑥阈剂量浓度;⑦助致癌物;⑧促癌物;⑨酶的可逆和不可逆抑制剂..答:答:1被动扩散:脂溶性物质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即顺浓度梯度扩散通过有类脂层屏障的生物膜.2主动转运:在需要消耗一定代谢能量下;一些物质可在低浓度侧与膜上高浓度特异性蛋白载体结合;通过生物膜;至高浓度侧解离出原物质.3肠肝循环:有些物质由胆汁排泄;在肠道运行中又重新被吸收;该现象叫肠肝循环.4血脑屏障:脑毛细血管阻止某些物质多半是有害的进入脑循环血的结构.5半数有效剂量浓度:毒物引起受试生物的半数产生同一毒作用所需的毒物剂量浓度.6阈剂量浓度:在长期暴露毒物下;会引起机体受损害的最低剂量浓度.7助致癌物:可加速细胞癌变和已癌变细胞增殖成瘤块的物质.8促癌物:可使已经癌变细胞不断增殖而形成瘤块.9酶的可逆和不可逆抑制剂:抑制剂就是能减小或消除酶活性;而使酶的反应速率变慢或停止的物质.其中;以比较牢固的共价键同酶结合;不能用渗析;超滤等物理方法来恢复酶活性的抑制剂;称为不可逆抑制剂;另一部分抑制剂是同酶的结合处于可逆平衡状态;可用渗析法除去而恢复酶活性的物质;称为可逆抑制剂.6、试简要说明氯乙烯致癌的生化机制;和在一定程度上防御致癌的解毒转化途径..第六章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1、为什么Hg2+和CH3Hg+在人体内能长期滞留举例说明它们可形成哪些化合物..答:这是由于汞可以与生物体内的高分子结合;形成稳定的有机汞络合物;就很难排出体外.此外;烷基汞具有高脂溶性;且它在生物体内分解速度缓慢其分解半衰期约为70d;因而会在人体内长期滞留.Hg2+和CH3Hg+ 可以与羟基;组氨酸;半胱氨酸;白蛋白形成络合物.甲基汞能与许多有机配位体基团结合;如—COOH;—NH2;—SH;以及—OH等.2、砷在环境中存在的主要化学形态有哪些其主要转化途径有哪些答:砷在环境中存在的主要化学形态有五价无机砷化合物;三价无机砷化合物;一甲基胂酸及其盐;二甲基胂酸及其盐;三甲基胂氧化物;三甲基胂;砷胆碱;砷甜菜碱;砷糖等.砷的生物甲基化反应和生物还原反应是砷在环境中转化的重要过程.主要转化途经如下:3、试述PCDD是一类具有什么化学结构的化合物并说明其主要污染来源..答:1PCDD这类化合物的母核为二苯并一对二恶英;具有经两个氧原子联结的二苯环结构.在两个苯环上的1;2;3;4;6;7;8;9位置上可有1-8个取代氯原子;由氯原子数和所在位置的不同可能组合成75种异构体;总称多氯联苯并一对二恶英.其结构式如右:2来源:①在焚烧炉内焚烧城市固体废物或野外焚烧垃圾是PCDD的主要大气污染源.例如存在于垃圾中某些含氯有机物;如聚氯乙烯类塑料废物在焚烧过程中可能产生酚类化合物和强反应性的氯;氯化氢等;从而进一步生产PCDD类化合物的前驱物.除生活垃圾外;燃料煤;石油;枯草败叶含除草剂;氯苯类化合物等燃烧过程及森林火灾也会产生PCDD类化合物.②在苯氧酸除草剂;氯酚;多氯联苯产品和化学废弃物的生产;冶炼;燃烧及使用和处理过程中进入环境.③另外;还可能来源于一些意外事故和战争. 4、简述多氯联苯PCBs在环境中的主要分布、迁移与转化规律..答:1分布:由于多氯联苯挥发性和水中溶解度较小;故其在大气和水中的含量较少.近期报导的数据表明;在地下水中发现PCBs的几率与地表水中相当.此外;由于PCBs易被颗粒物所吸附;故在废水流入河口附近的沉积物中;PCBs含量较高.水生植物通常可从水中快速吸收PCBs;其富集系数为1×l04~l×l05.通过食物链的传递;鱼体中PCBs的含量约在l~7mg/kg范围内湿重.在某些国家的人乳中也检出一定量的PCBs.2迁移:PCBs主要在使用和处理过程中;通道挥发进入大气;然后经干;湿沉降转入湖泊和海洋.转入水体的PCBs极易被颗粒物所吸附;沉入沉积物;使PCBs大量存在于沉积物中.虽然近年来PCBs的使用量大大减少;但沉积物中的PCBs仍然是今后若干年内食物链污染的主要来源.3转化:PCBs由于化学惰性而成为环境中持久性污染物;它在环境中主要转化途径是光化学分解和生物转化.PCBs在紫外光的激发下碳氯键断裂;而产生芳基自由基和氯自由基;自由基从介质中取得质子;或者发生二聚反应.PCBs生物降解时;含氯原子数目越少;越容易降解.5、根据多环芳烃形成的基本原理;分析讨论多环芳烃产生与污染的来源有哪些表面活性剂有哪些类型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是什么第七章受污染环境的修复1.微生物修复所需的环境条件是什么微生物修复技术是指通过微生物的作用清除土壤和水体中的污染物;或是使污染物无害化的过程..它包括自然和人为控制条件下的污染物降解或无害化过程..在自然修复过程natural attenuation中;利用土着微生物indigenous microorganism的降解能力;但需要有以下环境条件:①有充分和稳定的地下水流;②有微生物可利用的营养物;③有缓冲pH的能力;④有使代谢能够进行的电子受体..如果缺少一项条件;将会影响生物修复的速率和程度..特别是对于外来化合物;如果污染新近发生;很少会有土着微生物能降解它们;所以需要加入有降解能力的外源微生物exogenous microorganism..2.请列举几种强化微生物原位修复技术..原位强化修复技术包括生物强化法、生物通气法、生物注射法、生物冲淋法及生物翻耕法等..1生物强化法是指在生物处理体系中投加具有特定功能的微生物来改善原有处理体系的处理效果;如对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等..投加的微生物可以来源于原来的处理体系;经过驯化、富集、筛选、培养达到一定数量后投加;也可以是原来不存在的外源微生物..2生物通气法bioventing用于修复受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的地下水水层上部通气层Vadose Zone土壤..这种处理系统要求污染土壤具有多孔结构以利于微生物的快速生长..另外;污染物应具有一定的挥发性;亨利常数大于1.01325Pa·m3·mol-1时才适于通过真空抽提加以去除..生物通气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影响氧和营养物迁移的土壤结构;不适的土壤结构会使氧和营养物在到达污染区之前被消耗..3生物注射法biosparging又称空气注射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处理受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的地下水及上部土壤..处理设施采用类似生物通气法的系统;但这里的空气是经过加压后注射到污染地下水的下部;气流加速地下水和土壤有机物的挥发和降解..也有人把生物注射法归入生物通气法..4生物冲淋法bioflooding将含氧和营养物的水补充到亚表层;促进土壤和地下水中的污染物的生物降解..生物冲淋法大多在各种石油烃类污染的治理中使用;改进后也能用于处理氯代脂肪烃溶剂;如加入甲烷和氧促进甲烷营养菌降解三氯乙烯和少量的氯乙烯..5土地耕作法land farming就是对污染土壤进行耕犁处理..在处理过程中施加肥料;进行灌溉;施加石灰;从而尽可能为微生物代谢污染物提供一个良好环境;使其有充足的营养、水分和适宜的pH值;保证生物降解在土壤的各个层面上都能发生..3.请列举几种强化微生物异位修复技术..异位生物修复主要包括堆肥法、生物反应器处理、厌氧处理..1堆肥法composting是处理固体废弃物的传统技术;被用于受石油、洗涤剂、多氯烃、农药等污染土壤的修复处理;取得了很好的处理效果..堆肥过程中;将受污染土壤与水达到至少35%含水量、营养物、泥炭、稻草和动物肥料混合后;使用机械或压气系统充氧;同时加石灰以调节pH..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处理;大部分污染物被降解;标志着堆肥完成..经处理消除污染的土壤可返回原地或用于农业生产..堆肥法包括风道式堆肥处理、好气静态堆肥处理和机械堆肥处理..2生物反应器处理bioreactor是把污染物移到反应器中完成微生物的代谢过程..这是一种很有价值和潜力的处理技术;适用于处理地表土及水体的污染..生物反应器包括土壤泥浆生物反应器soil slurry bioreactor和预制床反应器prepared bed reactor..3厌氧处理对某些具有高氧化状态的污染物的降解;如三硝基甲苯、多氯取代化合物PCBs等等;比耗氧处理更为有效..但总的来说;在生物修复中好氧方法的使用要比厌氧方法广泛得多..主要原因是;严格的厌氧条件难于达到;厌氧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毒性更大、更难降解的中间代谢产物..此外;厌氧发酵的终产物H2S和CH4也存在毒性和风险..4.植物修复重金属的主要过程是什么根据其作用过程和机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可分为3种类型..1植物提取:利用重金属超积累植物从土壤中吸取一种或几种重金属;并将其转移、储存到地上部分;随后收割地上部分并集中处理;连续种植这种植物;即可使土壤中重金属含量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所谓超积累植物hyperaccumulator;是指对重金属的吸收量超过一般植物100倍以上的植物;超积累植物积累的Cr、Co、Ni、Cu、Pb含量一般在110mg/ kg干重以上;积累的Mn、Zn含量一般在10mg/ kg干重以上..超积累植物从根际吸收重金属;并将其转移和积累到地上部;这个过程中包括许多环节和调控位点:①跨根细胞质膜运输;②根皮层细胞中横向运输;③从根系的中柱薄壁细胞装载到木质部导管;④木质部中长途运输;⑤从木质部卸载到叶细胞跨叶细胞膜运输;⑥跨叶细胞的液泡膜运输..在组织水平上;重金属主要分布在表皮细胞、亚表皮细胞和表皮毛中;在细胞水平;重金属主要分布在质外体和液泡..2植物稳定:利用耐重金属植物的根际的一些分泌物;增加土壤中有毒金属的稳定性;从而减少金属向作物的迁移;以及被淋滤到地下水或通过空气扩散进一步污染环境的可能性..其中包括沉淀、螯合、氧化还原等多种过程..3植物挥发:利用植物的吸收、积累和挥发而减少土壤中一些挥发性。
试验七土壤反应及缓冲性能的测定
实验七土壤反应及缓冲性能的测定土壤酸度是由氢、铝等离子引起的。
它可分为活性酸及潜性酸两种。
由土壤溶液中氢离子所引起的酸性反应叫活性酸,用酸碱度(pH值)表示,可用混合指示剂变色反应或电位法测定。
由土壤胶体上吸附的交换性氢离子或铝离子所引起的酸性反应叫潜性酸,是用总酸量表示,其大小和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盐基饱和度以及代换性铝离子有关。
一般用中性盐类或水解性盐类把被吸附在土壤胶体表面的氢离子和铝离子代换出来,再滴定溶液中的酸度。
土壤酸碱度是土壤重要的化学性质。
它影响土壤矿物质的转化,土壤养分的形态及其有效性,对作物生长和土壤微生物活动也有密切的关系。
土壤酸碱度的测定作为施用石灰改良酸性土、指导合理施肥等方面都有直接的参考意义。
一、土壤酸碱度(pH值)的测定(pH混合指示剂法)在瓷盘的几个瓷穴中滴入 pH混合指示剂2—3滴(如出现黄色或紫色,即为瓷盘不洁净,须将瓷盘洗净),加入不同土壤样品少许,然后再用指示剂湿润至呈过饱和状态,用洁净小玻璃棒拌匀,放置约1分钟,使大部土粒下沉。
将板倾侧,用标准色卡与穴内流出液的颜色比较,记载土壤酸碱度(pH值)。
二、土壤中的活性酸与潜性酸的比较取蒸馏水及1M氯化钾液各4—5滴,置瓷穴中,加指示剂1滴,记录其pH值。
氯化钾和蒸馏水的pH值均为中性,如反应呈现酸或碱性,均应调整或另配。
1.取洗净之试管4支,编号为(1)、(2)、(3)、(4),分别做以下处理。
第(1)管加入1M氯化钾液10毫升及酸性土2克。
第(2)管加人1M氯化钾液10毫升及中性土2克。
第(3)管加入蒸馏水10毫升及酸性土2克。
第(4)管加人蒸馏水10毫升及中性土2克。
2.将以上4支各塞洁净塞子,摇震1分钟放置澄清,如不澄清,则在离心机上分离之。
3.分别吸取各管内上层澄清液5毫升至另一试验管中,各加pH混合指示剂数滴,比色记载酸碱度(pH值)。
4.在各试管的澄清液中加入中性氟化钠液(3.5%浓度)5滴,摇匀后,静止5分钟,比色并记载酸碱度(pH值)。
土壤酸度及土壤缓冲性能的测定实验——电位法
土壤酸度及土壤缓冲性能的测定实验——电位法一、测定意义土壤酸碱度及土壤冲性能是土壤化学性质,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及微生物的活动影响很大,大多数作物适宜于微酸性至中性土壤环境。
土壤太酸或太碱以及酸碱度变化过大,作物和微生物均难以适应,土壤碱度也直接影响土壤中养分有效性。
可见,土壤酸碱度、缓冲性能是评价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方法原理用电位测定法测定溶液或土壤悬液的pH时,常用指示电极为pH玻璃电极参比电极有甘汞电极和银——氯化银电极。
当以pH玻璃电极为指示电极,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插入试液或土壤悬液中时,构成一电池反应,两者之间产生一个电位差,由于参比电极的电位是固定的,因而该电位差的大小决定于试液中的氢离子活度。
氢离子活度的负对数即为pH。
因此,可用电位测定仪测定其电动势,再换算成pH;一般可直接用酸度仪读得pH,此一电池反应符合聂尔斯特方程式。
三、分析步骤(一)土壤活性酸及代换酸的测定土壤酸度包括活性酸及潜性酸,活性酸是土壤溶液中H+所引起的酸度,代换酸是潜性酸的一种,是用中性盐溶液(通常用lmolL-1KCl)与土壤胶体进行代换作用,使代换性H+和Al++进入土壤溶液所表现的酸度。
测定方法是:在粗天平上称取通过lmm(或2mm)土壤2份,各25克,分别放入二个50毫升烧杯中,并标明号数,向第一烧杯加入25毫升无C02蒸馏水(测活性酸),向第二烧杯加入25毫升lN KCl溶液(测代换酸),分别剧烈搅拌两烧杯内物(或摇动)1分钟,使土体充分散开,放置平衡半小时后用pH计测定之。
(二)土壤缓冲性能的测定土壤缓冲性能是指向土壤加入酸、碱物质后,土壤本身所具有缓和土壤溶液向酸或向碱变化的能力,土壤中含有有机胶体及无机胶体,多种多样的弱酸及其盐类、氨基酸之类的两性化合物以及酸性土壤铝离子等缓冲物质使土壤具有缓冲能力。
测定方法是:取烧杯21个分成3组,每组7个编号,第一组7个各加腐殖土5克,第二组7个各加砂土5克;第三组7个各加示红壤底土5克,按下表中所示分别加入25毫升、15毫升、5毫升的0.003molL-1HCl及5毫升、15毫升、25毫升0.003molL-1NaOH,中间一管为25毫升蒸馏水作对比,然后把不够25毫升的2、3、5、6各杯用蒸馏水补够到25毫升,搅拌5分钟,放置平衡30分钟后(或一周后)用pH计测定之,若平衡一周则每日要搅拌一次。
简述土壤的缓冲性能及其原理
简述土壤的缓冲性能及其原理土壤缓冲性能是指土壤对于环境变化的抵抗能力,它是土壤物理性质之一。
一、土壤缓冲性能的基本概念土壤具有吸收水分和养分并使之稳定的能力称为土壤的缓冲性能。
二、土壤缓冲性能的分类根据对象不同可以分为对外界变化的反应和对自身的缓冲能力;按照作用机制的不同可分为物理和化学两大类型;按照影响因素的不同可分为土壤的天然缓冲性和人工培育缓冲性能;根据缓冲性能的发挥作用的不同还可以分为天然缓冲性能和人工培育缓冲性能;根据作用效果的不同可以分为植物的土壤缓冲性能和动物的土壤缓冲性能。
土壤中具有较高缓冲性能的颗粒结构是胶体颗粒。
土壤胶体颗粒以三种存在状态即溶胶、凝胶和溶凝胶与结晶体存在。
土壤中多数胶体颗粒都呈胶体溶液状态,而少量胶体颗粒则处于凝胶状态。
土壤胶体颗粒主要是由黏粒和粉粒组成。
黏粒由粘土矿物和有机质组成。
当土壤遭到外界水分的淋失时,这些黏粒就会脱水而崩解,从而引起土壤水分运动,使土壤水分重新分布。
所以说,土壤水分平衡是黏粒作为粘合剂保持土壤颗粒的稳定性。
土壤结构是土壤形成过程中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固相,而它对于土壤的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
土壤结构主要包括土壤矿物、团粒结构和土壤孔隙等。
团粒结构是土壤中微小的有机胶体聚集体,团粒结构的形成可能是土壤粒间存在着复杂的团聚联系,其中,水分、空气、养料以及结构的表面性能共同决定了团粒结构的特征,从而促进土壤的稳定性。
土壤孔隙是细土粒之间的孔道,是土壤骨架的一部分。
土壤结构对土壤孔隙的多少起着很大作用。
结构良好的土壤含水率高、孔隙度小,结构破碎的土壤含水率低、孔隙度大。
正是由于土壤结构的复杂性,造成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性质的多样性,从而影响了土壤的各种性质,如强度、通气、透水、持水能力、温度调节、土壤腐殖质化、团粒结构、养分释放等。
因此,土壤结构是土壤缓冲性能的关键因子之一。
土壤酸碱性及缓冲性
石灰岩、基性岩、超基性岩的盐基含量较高。 当土壤的淋溶程度较弱时,土壤pH会比附近 其它母质上发育的土壤高。
滨海盐土含有丰富的易溶盐类及碳酸钙,加 之地下水矿化度较高。因此,发育的土壤的 pH一般较高,土壤常呈碱性。
我国土壤酸碱性概况与酸碱性调节
3. 自然植被 不同植被凋落物的分解产物对土壤酸碱性产生不同 影响: 针叶林凋落物分解后形成的有机酸较多,盐基较少, 故其下的土壤一般呈酸性。 滨海红树林残体分解后形成大量SO42-,使土壤呈强 酸性。 一些耐盐、耐碱的植物会选择性地富集盐基离子, 其残体分解后会促进土壤碱性的发展。
土壤酸性
1. 土壤中H+的来源
(1)水的解离: H2O
H+ + OHH+ + HCO3H+ +R—C
O O-
(2)碳酸的解离: H2CO3 (3)有机酸的解离:有机酸 (4)无机酸 :
硝化作用产生硝酸、硫化作用可产生硫酸;(NH4) 2SO4、KC1和NH4C1等生理酸性肥料施入到土壤中, 因为阳离子NH4+、K+被植物吸收而留下酸根,导致 溶液中H+增多。 (5)酸雨 :pH<5.6的夹带大气酸性物质的降水。
Fe、Mn、Cu、Zn等微量元素有效性在 酸性和强酸性高。 Mo在酸性土壤中有效性较低,pH>6时有 效性增加。
植物营养元素的有效性与pH的关系
土壤酸碱性对肥力和植物生长的影响
二、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只能在某一特定的酸碱范围内生长,这类植物可以为 土壤酸碱度起指示作用,习惯上被称为指示植物。
1. 酸性土的指示植物 铁芒箕(Dicranopteris linearis),生在华南酸性土上。
实验:土壤的反应及缓冲性能
实验六、土壤的反应及缓冲性能土壤液相是一种很稀的溶液,含有各种溶解的无机及有机盐类和气体分子,还悬浮着一些胶体颗粒。
在土壤溶液中以及液—固(特别是胶粒)界面上,不断进行着复杂多样的化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过程。
其中,土壤酸碱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就是土壤溶液中两种极为重要的性质,它们与土壤固相和气相密切相关,对土壤肥力和植物营养有着多方面的影响。
酸性或碱性是指溶液的反应,即土壤溶液中H+浓度和OH-浓度的相对大小。
但是,由于土壤溶液与土壤胶体处于密切联系之中,因而它的酸碱反应要比纯溶液复杂得多。
实际上,土壤酸碱性并不仅仅决定于土壤溶液反应(pH值),而主要是决定与土壤胶体上致酸离子(H+或Al3+)或碱性离子(Na+)的数量,也决定于土壤中酸性盐类或碱性盐类的存在。
因此,不能孤立地研究土壤溶液的酸碱反应,而必须联系土壤胶体和离子交换吸收作用,才能全面说明土壤的酸碱情况及其发生和变化规律。
依据H+和Al3+的存在形式和测定方法不同,可将土壤酸度分为活性酸度和潜性酸度两种。
①活性酸度是指自由扩散于土壤溶液中的H+浓度直接反映出来的酸度,主要是由碳酸的解离产生。
一方面,土壤中的微生物、植物根系以及其他土壤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不断产生的CO2,在土壤溶液中解离产生H+。
另一方面,土壤中的有机残体经微生物作用,在未完全分解之前可产生多种有机酸类,如草酸、醋酸、柠檬酸等中间产物,在通气不良和真菌活动的情况下能逐渐积累并释放出H+;②潜性酸是由于土壤胶粒上所吸附的H+和Al3+造成的,它们只有通过离子交换进入土壤溶液产生了H+时,才显示出酸性,它们是土壤潜性酸的来源。
一方面,胶体吸附上的吸附性H+被其它阳离子置换而进入土壤溶液,土壤酸度就发生变化。
另一方面,在酸性较强的土壤中,胶体表面常常吸附着相当数量的交换性Al3+,可以通过阳离子交换作用进入土壤溶液,经水解能够产生H+引起土壤酸度变化。
土壤中的活性酸与潜性酸是处于同一平衡体系中两种不同存在形式:有活性酸的土壤,必然会导致潜性酸的生成;反之,潜性酸的存在也必然会产生活性酸。
简述土壤的缓冲性能及其原理
简述土壤的缓冲性能及其原理土壤具有一定的缓冲性能,是指土壤在遭受各种自然或人为干扰后,经过逐渐消化,以最小的数量和形式将干扰物排除而恢复原来状态的特性。
一、土壤缓冲性能的定义土壤是由胶体颗粒和非胶体颗粒组成的混合体。
胶体颗粒主要是粘土矿物,也包括部分高岭石和蒙脱石;非胶体颗粒主要是有机质,也包括部分高岭石和蒙脱石。
因此,土壤具有双重性质,既具有水和空气的特性,又具有可被水溶液润胀的特性,称之为亲水性。
二、影响土壤缓冲性能的因素二、影响土壤缓冲性能的因素。
影响土壤缓冲性能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颗粒的大小、形状、表面特征、比表面积、孔隙度及矿物成分等土壤固相颗粒的形状、大小及其比表面积对土壤缓冲性能均有较大的影响。
三、土壤缓冲性能及其作用(一)土壤的缓冲性能,是指土壤在遭受各种自然或人为干扰后,经过逐渐消化,以最小的数量和形式将干扰物排除而恢复原来状态的特性。
(二)土壤缓冲性能的类型。
土壤缓冲性能的类型,常见的有机械缓冲性能、化学缓冲性能和生物缓冲性能。
四、缓冲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五、土壤缓冲性能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土壤缓冲性能是土壤本身具有抵抗外界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的能力。
土壤缓冲性能的强弱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发育。
据研究,土壤缓冲性能是以土壤孔隙度、容重、通气量、吸附系数等土壤物理性质和保肥、保水能力为基础的,同时又受土壤质地、结构、母质、气候条件等许多因素的制约。
土壤缓冲性能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不仅影响到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还影响到耕作制度、栽培措施和养分管理等许多方面。
缓冲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在外力作用下,土壤孔隙度降低,容重增大,从而使土壤的缓冲能力降低。
具体说来,就是在作用于根部的垂直压力大于土壤自身承受力时,作物根部就会出现生理伤害,根系的生长受到抑制,甚至受到破坏,严重者造成作物死亡。
土壤缓冲性能越差,生产中由这种伤害造成的损失也就越大。
土壤缓冲性能可以影响植物营养元素的吸收和运转速率。
土壤环境的缓冲性能
土壤环境的缓冲性能
当少量的酸性或碱性物质加入土壤后,土壤具有缓和其酸碱反应变化的性能。
概述
土壤缓冲器性能主要通过土壤胶体的色谱法促进作用、强碱弱酸盐的离解等过程去同
时实现,当然对某一具体内容土壤而言这种缓冲器性能就是非常有限的。
因此土壤缓冲性能的高低取决于土壤胶体的类型与总量、土壤中碳酸盐、重碳酸盐、
硅酸盐、磷酸盐和磷酸氢盐的含量等。
土壤的缓冲器性能
土壤具有一定的抵抗土壤溶液中h+或oh-浓度改变的能力,称为土壤的缓冲性能。
由于土壤具有缓冲性,因而有助于缓和土壤酸碱变化,为植物生长和微生物活动创造比较
稳定的生活环境。
土壤缓冲作用是因土壤胶体吸收了许多代换性阳离子,如ca2+、 mg2+、na+等可对酸起缓冲作用,h+、 al3+可对碱起缓冲作用。
土壤缓冲作用的大小与土壤代换
量有关,其随代换量的增大而增大。
土壤性质测定
土壤pH值的测量方法(1) 细泥糊状物pH值:将足够量的蒸馏水加到土壤样品中搅成很细的糊状物,放置5分钟插入,经过15-20秒后读取仪器示值。
注意在两次测量之间要充分洗涤电极。
(2) 土壤与水1:1悬浮液pH值:将20克土壤样品置于50毫升烧杯中,加入20毫升蒸馏水,搅动悬浮液几次,每次间隔约1小时,停止搅拌后立即浸入pH复合电极测量pH值。
(3) 水分饱和的土壤糊状物pH值:在土壤样品中加入少量蒸馏水,用刮勺搅动混成水分饱和的土壤糊状物,使其均匀,然后在专用的器皿中轻轻敲打糊状物,直至这种糊状物能够反射光线以及稍能流动。
当将器皿翻转过来时糊状物应能自由滑出,如有粘附可用刮刀将其刮净。
将糊状物放置1小时以上,再检查一次样品的水分饱和程度(按照上述方法)。
在放置过程中样品表面不应有游离水分出现,糊状物也不应显著变硬或失去光泽,如果样品变硬或失去光泽,应添加水重新混合,如果糊状物太潮湿则应添加一些干燥的土壤。
样品制备后,将电极插入糊状物内不断升高或降低电极的位置直至获得重现的pH读数为止。
上述三种方法都可以给出重现的结果,但对于同一样品不同方法所得数据稍有奇差异,因此在报道土壤pH值时应指明所采用的方法。
土壤pH值的操作步骤:pH计(酸度计)校准: 赛科环保的各种pH计和电位计的使用方法不尽一致,电极的处理和仪器的使用按仪器说明书进行。
将待测液与标准缓冲溶液调到同一温度,并将温度补偿器调到该温度值。
用标准缓冲溶液校正仪器时,先将电极插入与所测试样pH值相差不超过2个pH单位的标准缓冲溶液,启动读数开关,调节定位器使读数刚好为标准液的pH值,反复几次使读数稳定。
取出电极洗净,用滤纸条吸干水分,再插入第二个标准缓冲溶液中,两标准液之间允许偏差0.1pH单位,如超过则应检查仪器电极或标准液是否有问题。
仪器校准无误后,方可用于测定样品。
土壤水浸液pH的测定: 称取通过2mm孔径筛的风干试样20g(精确至0.1g)于50ml高型烧杯中,加去除CO2的水20ml,以搅拌器搅拌1min,使土粒充分分散,放置30 min后进行测定。
第七章 土壤酸碱性和缓冲性
第七章土壤酸碱性和缓冲性主要教学目标:主要掌握土壤溶液的酸反应。
它是土壤学最基本的内容,在生产和科研中应用十分广泛。
从内容来看与第六章结合非常紧密。
主要内容第一节土壤酸碱性第二节土壤酸碱性调节第三节土壤缓冲性第一节土壤酸碱性一、土壤酸度类型及来源1、活性酸土壤中的水分不是纯净的,含有各种可溶的有机、无机成分,有离子态、分子态,还有胶体态的,因此土壤中的水实际上是一种极为稀薄的溶液。
盐碱土中土壤溶液的浓度比较高。
由土壤溶液中游离的H+引起的,常用pH值表示,即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
土壤酸碱性主要根据活性酸划分:pH在6.6~7.4之间为中性。
我国土壤pH一般在4—9之间,在地理分布上由南向北pH逐渐减小,大致以长江为界。
长江以南的土壤为酸性和强酸性,长江以北的土壤多为中性或碱性,少数为强碱性。
2、潜性酸土壤胶体上吸附的氢离子或铝离子,进入溶液后才会显示出酸性,称之为潜性酸,常用1000克烘干土中氢离子的厘摩尔数表示潜性酸可分为两类:(1)代换性酸:用过量中性盐(氯化钾、氯化钠等)溶液,与土壤胶体发生交换作用,土壤胶体表面的氢离子或铝离子被侵提剂的阳离子所交换,使溶液的酸性增加。
测定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即得交换性酸的数量。
(2)水解性酸:用过量强碱弱酸盐(CH3COONa)浸提土壤,胶体上的氢离子或铝离子释放到溶液中所表现出来的酸性。
CH3COONa水解产生NaOH,pH值可达8.5,Na+可以把绝大部分的代换性的氢离子和铝离子代换下来,从而形成醋酸,滴定溶液中醋酸的总量即得水解性酸度。
交换性酸是水解性酸的一部分,水解能置换出更多的氢离子。
要改变土壤的酸性程度,就必须中和溶液中和胶体上的全部交换性氢离子和铝离子。
在酸性土壤改良时,可根据水解性酸来计算所要施用的石灰的量。
3、土壤酸的来源(1)土壤中H+的来源。
由CO2引起(土壤空气、有机质分解、植物根系和微生物呼吸);土壤有机体的分解产生有机酸,硫化细菌和硝化细菌还可产生硫酸和硝酸;生理酸性肥料(硫酸铵、硫酸钾等)。
土壤酸碱性及缓冲性
土壤酸碱性及缓冲性第九章土壤酸碱性及缓冲性第九章土壤酸碱性及缓冲性第一节土壤酸碱反应土壤的酸碱性虽然通常是由土壤溶液反映出来,但它是土壤固相、液相和气相之间相互+-作用,在动态平衡过程中所表现的性质。
当土壤溶液中H浓度大于OH浓度时,土壤呈酸性反应;反之则呈碱性反应;而当二者浓度相等时,则呈中性反应。
1.土壤酸性形成的原因+1. 1土壤中H的来源:在湿润、半湿润地区,降雨量大大超过了蒸发量,土壤及其母质的淋溶作用非常强烈,土壤中盐基离子随水淋失,使土壤中易溶性盐分减少。
此时土壤溶液中的++部分H被土壤胶体吸附而取代盐基离子,使盐基饱和度(BSP)下降,H饱和度增加,导致+土壤酸化。
在交换过程中土壤溶液中H可以由以下方式补给。
+水的解离:水分子虽是弱电解质,解离常数很小,但由于H被土壤胶体吸附而使其解离平衡+受到破坏,此时将有新的H解离出来。
碳酸(carbonic acid)的解离:生物呼吸作用以及有机质分解时会产生CO,而CO溶于HO222形成HCO23+—HCO H+HCO 233有机酸(organic acid)的解离:土壤中各种有机质分解的中间产物有草酸、柠檬酸等各种低分子有机酸,特别在通气不良情况下,有机酸可能积累过多。
无机酸(inorganic acid):由于氧化等作用的发生,使土壤中产生各种各样的无机酸。
例如:硝化作用可产生硝酸、硫化作用可产生硫酸。
另外(NH)SO、KC1和NHC1等生理酸性肥4244+++料施入到土壤中,因为阳离子NH、K被植物吸收而留下酸根,导致溶液中H 增多,使溶液4呈酸性。
酸雨(acid precipitation):大气化学物质(PH<5.6)通过两种重要途径降落到地面:一是通过气体扩散,将固体物降落到达地面称之为干沉降;另一种是随降水,夹带大气酸性物质到达地面称之为湿沉降,习惯上称为酸雨1(2土壤中铝的活化:胶体上交换性铝离子被交换进入溶液后使土壤呈酸性。
土壤速效钾,缓效钾,有效铜、锌、铁、锰的测定
土壤速效K的测定方法
1、1mol/L NH4OAc(pH 7)法:
土 K+ + NH4+
土 NH4+ + K+
优点:
(1)K+与NH4+半径接近,能有效提取交换性K NH4+ K+ Na+ Ca2+ 水化H+
r(nm) 0.145 0.133 0.093 0.099 0.450
(2)用火焰光度法或原子吸收法定量时,干扰离
三、测试上的特殊要求: 特点:含量低、组成复杂。要求分析方法灵敏度
高,操作上要防止污染。 要求:
(1)方法灵敏度高:仪器分析、比色法 (2)防止污染:含量少,易污染
A、 环境:最好有专用实验室 B、 试剂:优级纯或分析纯 C、 水:重蒸馏水、高纯水
D、器皿: 玻璃仪器:配方不同,成分不一 硬质玻璃:硼硅酸玻璃,常含B 软质玻璃:含B少 石英玻璃:SiO2含量大于99.8%,不含其它元素, 耐高温(1050C),膨胀系数小,但贵! 塑料:试剂瓶、烧杯、漏斗等 聚乙烯:耐酸碱,但不抗高温 聚四氟乙烯(塑料王):抗温达240C土壤有效钾结K交换性K 非交换性K
溶液中K
固相
液相
溶液中K浓度主要决定于: (1)交换性K浓度 (2)土壤质地和粘土矿物种类 (3)交换性K的饱和度
植物K
平衡的速度问题:
交换性K
溶液中K,以小时或天计
非交换性K 交换性K,以周或月计
矿物结构K 非交换性K,以几十或百年计
土壤有效钾(对植物)包括:
溶液中K、交换性K、部分非交换性K
从对植物有效性看,常把土壤钾分为三类:
速效K(水溶性K+交换性K) 缓效K(非交换性K的一部分)
第四节土壤的酸碱反应土壤酸碱性是指土壤溶液的反应(soilreaction
第四节土壤的酸碱反应土壤酸碱性是指土壤溶液的反应(soil reaction),它反映土壤溶液中H+浓度和OH-浓度比例,同时也决定土壤胶体上致酸离子(H+或Al3+)或碱性离子(Na+)的数量及土壤中酸性盐和碱性盐类的存在数量。
一、土壤的酸性土壤酸性,一方面与溶液中H+、Al3+浓度相关,另一方面更多的是与土壤胶体上吸附的致酸离子(H+或Al3+)有密切关系。
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一般依其存在的方式将土壤酸度分为两种类型。
(一)土壤的活性酸度是由土壤溶液中的氢离子所引起的酸度。
活性酸度土壤中酸性的主要来源是:胶体上吸附的H+或Al3+、CO2溶于水所形成的碳酸、有机质分解产生的有机酸、氧化作用产生少量无机酸、以及施肥加入的酸性物质等。
常用pH值表示,即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
土壤酸碱性主要根据活性酸划分——酸度分级:〈5 5.0-6.5 6.6-7.5 7.6-8.5 >8.5我国土壤pH一般在4~9之间。
在地理分布上由南向北pH逐渐增加,大致以长江为界。
长江以南的土壤为酸性和强酸性,长江以北的土壤多为中性或碱性,少数为强碱性。
(二)土壤的潜性酸度指土壤胶体上吸附的H+或Al3+、Al(OH)2+、Al(OH)2+、Al(OH)2.50.5+所造成的酸性。
因为它们进入溶液后才会显示出酸性,所以称之为潜性酸,常用1000克烘干土中氢离子的厘摩尔数表示。
潜性酸与活性酸的动态平衡:潜性酸可分为两类:1.交换性酸用过量中性盐(氯化钾、氯化钠等)溶液,与土壤胶体发生交换作用,土壤胶体表面的氢离子或铝离子被侵提剂的阳离子所交换,使溶液的酸性增加。
测定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即得交换性酸的数量。
用中性盐溶液浸提而测得的酸量只是土壤潜性酸量的大部分,而不是它的全部。
2.水解性酸用过量强碱弱酸盐(CH3COONa)浸提土壤,胶体上的氢离子或铝离子释放到溶液中所表现出来的酸性。
CH3COONa水解产生NaOH,pH值可达8.5,Na+可以把绝大部分的代换性的氢离子和铝离子代换下来,从而形成醋酸,滴定溶液中醋酸的总量即得水解性酸度。
土壤学实验报告5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 土壤学实验 指导老师: 谢晓梅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名称: 土壤的反应及缓冲性能 同组学生姓名: 金璐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七、讨论、心得 八、参考文献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了解土壤酸碱度的来源及意义;2、掌握不同土壤酸度的测量方法;3、了解土壤缓冲性能的来源及意义。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1、实验内容:①测定土壤酸度;②比较土壤活性酸与潜性酸;③定性分析土壤缓冲作用 2、实验原理:①土壤酸碱性:土壤酸碱性主要取决于土壤胶体上致酸离子(H +或Al 3+)或碱性粒子(Na +)的数量。
依据氢离子和铝离子存在形式和测定方法的不同,可以将土壤酸度分为活性酸度和潜性酸度。
活性酸度指自由扩散于土壤溶液中的H +直接反映出来的酸度,可直接测定,主要由碳酸的解离产生。
潜性酸是由土壤胶体上吸附的H +或Al 3+引起,只有通过离子交换进入土壤溶液产生氢离子时,才显示出酸性,与CEC 、盐基饱和度以及代换性铝离子有关。
可用中性盐或水解性盐把它们代换出来,再进行滴定或直接测定。
②不同土壤酸度测量方法:中性或碱性土:土壤水浸提pH 的测定(实验采用) 酸性土:土壤氯化钾浸提pH 测定。
③土壤缓冲性能:土壤能够抵抗外加酸或碱性物质改变土壤酸碱度的能力。
pH 酸碱性强度 <4.5 强酸性 4.5~5.5 酸性 5.5~6.5 微酸性 6.5~7.5 中性 7.5~8.5 微碱性 8.5~9.5 碱性 >9.5强碱性专业: 农业资源与环境 姓名: 李佳怡学号: 3130100246 日期: 2015.5.27 地点: 环资学院255装订线主要来源于土壤胶体表面所吸附的交换性阳离子,当酸性或碱性物质施入土壤时,交换性阳离子通过阳离子交换作用,使土壤溶液中的H+或OH-浓度变化很小或基本上不起变化,这是土壤具有缓冲作用的主要原因。
浙江大学土壤的反应及缓冲性能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土壤学实验实验项目名称:土壤的反应及缓冲性能一、实验目的1、了解酸碱度的来源及意义;2、掌握酸度的测定方法;3、深刻理解土壤的缓冲性能的来源及其土壤意义;二、实验原理1、土壤酸度的概念土壤酸度主要是由土壤中的氢离子、铝离子引起的。
根据氢离子和铝离子的存在形式和测定方法不同,可将其分为活性酸酸度和潜性酸酸度。
活性酸酸度是指自由扩散在土壤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直接反映出来的酸度,主要有两方面来源:一是生物活动产生的和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土壤溶液中解离产生氢离子;二是有机酸在土壤中释放出的氢离子。
潜性酸酸度是指土壤胶粒上所吸附的氢离子和铝离子被盐类溶液中的盐基交换后所表现的酸度,其主要有两方面来源:一是土壤胶体吸附的氢离子被其他阳离子交换后进入土壤溶液,二是土壤胶体吸附的铝离子被其他阳离子交换后进入土壤溶液,再水解产生氢离子。
2、土壤酸度的意义土壤酸度对于土壤中矿物质的转化、土壤养分的形态和有效性、作物的生长、土壤微生物的活动都有较大的影响,可以通过土壤酸度指导施肥,改良土壤。
土壤活性酸度是标准土壤分析中最常规最重要的项目。
3、土壤酸度的测定土壤酸度的测定是将土壤和去离子水(盐溶液)按照1:2.5的比例混合,用磁力搅拌器进行搅拌达到提取平衡,用PH计测量PH值。
活性酸酸度是利用去离子水提取测得的氢离子浓度。
潜性酸酸度是利用盐溶液提取的和去离子水提取的氢离子浓度差值。
4、影响土壤酸度测定的因素(对于中性和酸性土壤)土水比:土水比越小,PH越低,国外多用1:1或1:2,国内用1:1或1:2.5,土壤学会规定用1:2.5,本次实验采用1:2.5的土水比。
提取平衡时间:平衡时间过短会导致离子未提取完全,PH偏高,本次实验搅拌平衡30分钟。
盐分含量:盐溶液可将土壤中的潜性酸交换出来,盐分含量高,PH低,若已交换出全部潜性酸,则提高盐分含量,PH不变,本次实验采用1mol/L的KCl溶液。
悬液效应:电极处于清液或泥浆,本次实验电极处于泥浆状态下测定。
土壤反应及缓冲性能测定1.0
课程名称: 土壤学实验指导老师: 谢晓梅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名称: 土壤反应及缓冲性能测定 同组学生姓名: 边舒萍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 四、实验器材与仪器五、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六、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 八、讨论、心得一、 实验目的和要求1. 了解土壤酸碱度的来源及意义;2. 掌握土壤酸度的测定方法。
二、 实验内容和原理1. 土壤酸碱度是土壤重要的基本性质,在矿物质的转化、土壤养分的形态及其有效性、作物的生长和土壤微生物活动等方面可以为改良土壤、指导施肥提供依据。
2. 土壤酸度是由氢、铝等离子引起的,分为:(1) 活性酸:土壤固相处于平衡时土壤溶液中的氢离子,可直接测定;(2) 潜性酸:吸附在土壤胶体表面的交换性氢离子与铝离子,只有转移到溶液中才会显示酸性。
用中性盐或水解性盐把它们代换出来,再直接测定。
表1 土壤酸碱强度分类标准[1]本实验采用水(KCl 溶液)处理中性土壤(酸性土壤),以1:25土水比制成悬浊液,用pH 计对土壤pH 值进行测定,并探究土壤活性酸和潜性酸、土壤缓冲作用。
三、实验器材与仪器风干土样(取于余杭塘路施工旁,风干研磨细后过18目筛),实验步骤中以“中性土”代称。
酸性土样(取样地点不清,红壤,土壤酸度较高)1mol/L KCl溶液、3.5%NaF溶液、0.1mol/L HCl溶液、去离子水;分析天平,100ml离心管,量筒,摇床,pH试纸,玻棒,土壤专用pH计。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1.土壤pH计校正:本实验采用两点法(标准液pH=6.89与pH=4.01)校正。
2.土壤的酸碱度(土壤水浸提pH的测定):100ml离心管中加入m1(约10g)中性土样(18目)和25ml去离子水→摇床震荡5min→土壤专用pH计测其pH3.土壤活性酸与潜性酸的比较(1)活性酸①号:4g中性土+5ml去离子水→震荡5min→测其pH记为pH1;②号:4g中性土+5ml KCl溶液→震荡5min→测其pH记为pH2;③号:4g酸性土+5ml去离子水→震荡5min→测其pH记为pH3;④号:4g酸性土+5ml KCl溶液→震荡5min→测其pH记为pH4;(2)潜性酸向(1)中的①②③④分别加入5滴3.5%氟化钠溶液→摇匀静置→分别测pH依次记为pH1’、pH2’、pH3’、pH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Christopher J. Atkinson,Jean D. Fitzgerald,Neil A. Hipps.Potential mechanisms for achieving agricultural benefits from biochar application to temperate soils: a review[J]. Plant and Soil . 2010 (1-2)
2.土壤活性酸和潜性酸的相互关系?
土壤潜性酸是活性酸的主要来源和储备,二者处于动态平衡之中,能实现互相转化:
当土壤溶液浓度和组成发生改变时,活性酸可由于H+被土壤胶体吸附成为潜性酸,潜性酸也可由于胶体吸附的H+、Al3+被阳离子交换进入土壤溶液而转化成活性酸。
土壤潜性酸要比活性酸多很多,相差起码3-4个数量级[4]。
实验3结果(表3)可得,在滴入2滴盐酸溶液后,空白样pH大幅下降而中性土样品的pH略微有改变;继续滴加2滴盐酸之后,空白样pH降至1,而土样pH在2-3之间。以上现象说明,在一定的范围内,土壤对酸碱特殊抵抗能力,减缓pH的变化,即土壤缓冲性。
七、讨论、心得
1.土壤活性酸与潜性酸实验中加入NaF的作用?
本实验采用水(KCl溶液)处理中性土壤(酸性土壤),以1:25土水比制成悬浊液,用pH计对土壤pH值进行测定,并探究土壤活性酸和潜性酸、土壤缓冲作用。
三、
实验器材与仪器
风干土样(取于余杭塘路施工旁,风干研磨细后过18目筛),实验步骤中以“中性土”代称。
酸性土样(取样地点不清,红壤,土壤酸度较高)
1mol/L KCl溶液、3.5%NaF溶液、0.1mol/LHCl溶液、去离子水;
(4)土壤中两性物质:两性有机物和无机物,如蛋白质、氨基酸、胡敏酸等。比如氨基酸,它的氨基可以中和酸,羧基可以中和碱,因此对酸碱都具有缓冲能力。
实际应用方面,在评价灌溉土壤时必须考虑土壤缓冲性。碱性水灌溉土壤的后果取决于土壤中石膏含量多少,无石膏的土壤在弱碱性水灌溉时,碱化速率远大于有石膏土壤。此外,土壤缓冲性会引起改良土壤的不良作用,如在施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时产生“抗拒”,必须适当加大石灰使用量以达到改良目的。
(2)土壤溶液弱酸缓冲对:土壤中有多种弱酸及其盐类构成缓冲对,如CO32--HCO3-体系(主要存在于石灰性土壤中)、PO33--HPO32--H2PO3-体系以及其它有机弱酸及其盐类等能中和加入的酸碱。
(3)酸性土壤中活性铝或交换性铝对碱的缓冲作用:
pH<5时,Al以络合物Al[H2O]63-形式存在。当加入碱时,络合物中解离出1-2个水分子的H+中和OH-。此时带有OH-的Al不稳定与另一个相同的Al结合,如上反应式形成复杂络合物[5]。
分析天平,100ml离心管,量筒,摇床,pH试纸,玻棒,土壤专用pH计。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1.土壤pH计校正:本实验采用两点法(标准液pH=6.89与pH=4.01)校正。
2.土壤的酸碱度(土壤水浸提pH的测定):
100ml离心管中加入m1(约10g)中性土样(18目)和25ml去离子水→摇床震荡5min→土壤专用pH计测其pH0
5.我国土壤酸化情况与措施
我国土壤pH一般在4-9之间,在地理分布上由南向北pH逐渐减小,大致以长江为界。长江以南地区大部分为可变电荷土壤,pH值低于5.5,为酸性和强酸性;北方温带地区土壤属于恒电荷土壤,多为中性或碱性,少数为强碱性,对酸化有一定的缓冲能力,但最近的研究表明,也有严重酸化的趋势。
在南方,分布着大量的旱地红壤,这些土壤具有低pH,高铝毒,低阳离子交换量和低有机质等特征,并经历了严重的酸化过程,从而导致土壤的肥力下降,作物产量严重下降。以上表明,我国土壤的酸化问题非常严重。土壤的酸化会导致土壤颗粒表面盐基离子的损失,引起铝离子和有毒重金属的活化,造成土壤质量和肥力的下降,最终影响作物的产量。
据此推测土样盐基饱和度较高;土壤中硝化细菌、固氮菌、纤维分解菌等均适宜在中性和微碱性环境中生存,因此推测该土壤固氮作用较好;氮、钾、硫的有效性较高,但活性铁、锰、铜、锌离子等有效性不高[2]。
实验2结果(表2)可得,水浸提的微碱性土壤溶液pH1、pH3分别高于用KCl溶液浸提的pH2、pH4,可见两样品中含有一定的潜性酸,土壤胶体固液相界面双电层中的Al3+、H+被K+代出进入溶液,产生交换性酸[3];在加入NaF后,由于氟化物中F-与Al3+络合形成稳定的化合物,因而对Al起到掩蔽作用,溶液pH回升,即表现为pH’>pH。其中,微碱性土试样的△pH2=0.23(其中△pH=pH’-pH),远小于酸性土试样的△pH4=1.09。这是因为,一方面F—可以取代许多物质的OH—而使之被释放进入溶液,另一方面是因为酸性土壤中含有大量非结晶铝、铁氢氧化物。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土壤学实验指导老师:谢晓梅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土壤反应及缓冲性能测定
同组学生姓名:边舒萍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四、实验器材与仪器
五、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六、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八、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
4.12
8.47
8.46
2
4.03
7.39
7.62
酸性土
3
4.08
3.85
4.84
4
4.00
5.09
6.18
3.土壤缓冲作用探究
表3 土壤缓冲溶液对酸的缓冲作用
样品
编号(n)
pH值
pHn-1
pHn-2
pHn-3
中性土
5
7
6
2~3
空白
6
7
3
1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1结果可得,土壤溶液pH0=8.17,在7.5-8.5之间,属于微碱性土,符合杭州紫金港校区周边土壤酸碱性情况。
(2)潜性酸:吸附在土壤胶体表面的交换性氢离子与铝离子,只有转移到溶液中才会显示酸性。用中性盐或水解性盐把它们代换出来,再直接测定。
pH
<4.5
4.5-5.5
5.5-6.5
6.5-7.5
7.5-8.5
8.5-9.5
>9.5
土壤酸碱强度
强酸性
酸性
微酸性
中性
微碱性
碱性
强碱性
表1土壤酸碱强度分类标准[1]
(2)潜性酸
向(1)中的①②③④分别加入5滴3.5%氟化钠溶液→摇匀静置→分别测pH依次记为pH1’、pH2’、pH3’、pH4’。
4.土壤缓冲作用
⑤号:1g中性土+5ml去离子水→震荡静置→测其pH5-1
→0.1M盐酸2滴→震荡静置→测其pH5-2
→0.1M盐酸再加2滴→震荡静置→测其pH5-3
⑥号(空白):5ml去离子水→震荡静置→测其pH6-1
(3)铝离子的活性作用。粘土矿物铝氧层中的铝,在较强的酸性条件下释放出来,进入到土壤胶体表面成为代换性的铝离子,其数量比氢离子数量大得多,土壤表现为潜性酸。长江以南的酸性土壤主要是由于铝离子引起的。
而土壤OH-来源于土壤弱酸强碱盐的水解,碳酸及重碳酸的钾、钠、钙、镁等盐类。如Na2CO3、NaHCO3等;其次是土壤胶体上的Na+的代换水解作用。
3.土壤活性酸与潜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比较
(1)活性酸
①号:4g中性土+5ml去离子水→震荡5min→测其pH记为pH1;
②号:4g中性土+5mlKCl溶液→震荡5min→测其pH记为pH2;
③号:4g酸性土+5ml去离子水→震荡5min→测其pH记为pH3;
④号:4g酸性土+5mlKCl溶液→震荡5min→测其pH记为pH4;
土壤溶液中Al3+动态平衡和水解作用如下[2]。
Al3+≒Al3+
(交换性铝)(土壤溶液中铝离子)
本实验为掩蔽Al产生的酸性,需减弱Al的水解作用。加入的F-能与Al3+反应生成络合物六氟合铝酸钠
Al3++6F-→[AlF6]3-
从而降低Al3+浓度,使铝离子水解反应逆向进行,减少Al水解产生的潜性酸影响,从而实现Al的掩蔽。
→0.1M盐酸2滴→震荡静置→测其pH6-2
→0.1M盐酸再加3滴→震荡静置→测其pH6-3;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1.土壤的酸碱度(土壤水浸提pH测定):
m1=10.14g;pH0=8.17
2.土壤活性酸与潜性酸的比较
表2 土壤活性酸与潜性酸pH值
土壤种类
编号(n)
样品重量(g)
pHn
pHn’
中性土
4.土壤酸碱性的形成?
土壤酸的来源于三个方面[2]:
(1)土壤中H+的来源。由CO2引起(土壤空气、有机质分解、植物根系和微生物呼吸);土壤有机体的分解产生有机酸,硫化细菌和硝化细菌还可产生硫酸和硝酸;生理酸性肥料(硫酸铵、硫酸钾等)。
(2)气候对土壤酸化的影响。在多雨潮湿地带,盐基离子被淋失,溶液中的氢离子进入胶体取代盐基离子,导致氢离子积累在土壤胶体上。东北地区的酸性土是在寒冷多雨的气候条件下产生的。北和西北地区的降雨量少,淋溶作用弱,导致盐基积累,土壤大部分为石灰性、碱性或中性土壤。
1.了解土壤酸碱度的来源及意义;
2.掌握土壤酸度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1.土壤酸碱度是土壤重要的基本性质,在矿物质的转化、土壤养分的形态及其有效性、作物的生长和土壤微生物活动等方面可以为改良土壤、指导施肥提供依据。
2.土壤酸度是由氢、铝等离子引起的,分为:
(1)活性酸:土壤固相处于平衡时土壤溶液中的氢离子,可直接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