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国有化历史及现状

合集下载

德国、法国国有经济:发展历程和经验启示

德国、法国国有经济:发展历程和经验启示

德国、法国国有经济:发展历程和经验启示作者:郎昆冯俊新来源:《法国研究》 2020年第4期郎昆冯俊新【摘要】作为传统西方国家的代表,德国和法国的历史实践为我们客观认识和评价国有企业提供了重要研究素材。

二战后,为恢复经济和解决社会问题,两国政府都有规划地成立并发展国有企业:联邦德国政府在汽车、钢铁等支撑经济命脉的基础性行业建立了一批国有企业;法国在二战前后也进行了多次国有化运动。

此后,国有企业对于重振国家支柱产业,带动经济发展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尽管在20世纪80年代两国先后进行了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但至今国有经济仍占有相当比重。

本文梳理了两国国有经济的发展历程,并在历史数据支撑的基础上,总结了两国国有企业发展的经验启示。

【关键词】国有经济德国法国经济史国有企业应该如何布局和发展,是一个理论界和实务界都长期关注的重要话题。

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我国非金融类国有企业资产总计210万亿,是GDP的两倍以上,成为最重要的公共资产。

同时,近年来国有企业以全国四分之一的经济规模贡献了近一半的税收,成为实现社会稳定的基础和公共财政的支柱。

如何发展利用好国有资产,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德国和法国国有经济的发展历程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经验启示。

德国、法国作为欧洲大陆的两个传统大国,其经济发展历程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二战结束后为恢复经济和解决社会问题,同时受福利社会思想影响,两国都有规划地成立并发展国有企业:战后西德联邦政府在汽车、钢铁等支撑国家经济命脉的基础性行业建立了一批国有企业;同时期的法国戴高乐政府也进行了大规模的国有化运动。

大规模的国有企业对于重振国家支柱产业、带动战后经济恢复发挥了重要作用。

到了20世纪80年代,为了提高国企运营效率和解决亏损问题,德法两国先后进行了私有化改革。

尽管如此,在今天的德国和法国,国有企业仍在经济活动中占有一定比重:截至2017年底,德国国有企业总营业额为5718亿欧元,占GDP之比为17.6%;法国国有企业营业额占GDP之比也长期稳定在10%左右。

英国私有化

英国私有化

英国私有化―――结合国有化理解,2、国有化和私有化实践1945-1951工党执政,银行,煤业,航空,国内运输,电力,钢铁,邮电以法律形式国有化1951-1964保守党执政,将钢铁,汽车等行业私有化1964-1979工党执政第二次国有化高潮1979-1997保守党执政私有化高潮,推行货币主义,强调自由经济1997-现在工党执政,倡导自由化,实行折衷的社会改良模式。

3、国有化的原因及弊病国有化是英国两党"共识政治"的产物.二战后,英国官方的经济理论由局部均衡理论转变为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理论,亦与工党所信奉的民主社会主义结合在一起,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英国战后的"共识政治".从1945年到1979年英国经过两次国有化浪潮,国有企业在英国国民经济上占有了相当重要的地位.为了管理好这些国有企业,英国政府制定了种种措施,形成了一套对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但这一体制存在着严重的弊端,导致国有企业政企不分,效率低下.这成为英国私有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国有化弊端:1、加重了英国病2、国有企业的低效率、挤占大量基金加速通货膨胀5、私有化时间:1979年英国保守党在击败工党重新执政以后,实行了以私有化来促进市场竞争的政策。

主要内容:其主要内容包括出售国有资产放松管制和实现经济自由化以及将公共部门如政府部门国有医院以及教育等所需的服务或商品承包给私有企业其目的是:减少政府干预改善企业绩效以及减少公共部门的借贷需求以期提高英国产业的竞争力刺激经济增长。

①借助私有化提高有关产业部门的运作效率;②促成股权分散持有,使英国成为所谓“大众拥有股份的社会”;③增加公共财政收人,以降低财政赤字,抑制通胀;④削弱工会组织在公共部门的力量,以消除这些组织“对国家的要挟”;⑤增强行业内部竞争.增加消费者选择私有化的进程:①第一阶段是国有企业私有化(1979~1980),首先是从英国石油公司开始。

②第二阶段的私有化(1981~1983)逐步由公共服务部门(如环卫、建筑服务、住宅维修、部分学校和医院)扩大到生产部门。

西方国有企业发展与改革历程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西方国有企业发展与改革历程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西方国有企业发展与改革历程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纪玉山张跃文(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吉林长春 130012) 内容摘要:现代国有企业在西方国家从产生到发展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

西方国有企业的兴衰起伏,与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同时证明了在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国家,国有企业也有生存空间。

西方国有企业的改革实践表明:更好地承担公共职能和实现市场化是国企改革的两大主要目标;股份制改造和创造良好竞争环境,是国企改革的主要路径。

关键词:西方国有企业改革借鉴一、国有企业是西方国家市场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国家,国有企业的存在几乎与资本主义的历史一样悠久,而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国有企业的出现,是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大约30年。

出于战争需要,美国对一部分私人企业实行了国有化,还投资兴建了一些国有企业。

此后,英、法等国也将一部分私人工矿企业收归属国有。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日等国的国有军需企业也大量增加。

国有企业大发展时期,始于30年代大危机以后,并一直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

以法国为例,法国在此期间经历了三次国有化浪潮。

1936年,执政的社会党为缓和民众与大型垄断组织的矛盾,对铁路、航空、部分军需企业等实行了国有化,建立了法国国有铁路公司,控制了两大飞机制造厂,并以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对部分军工企业实行了国有化。

第二次国有化浪潮发生于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许多企业受到战争和经济危机的双重打击,无力自我恢复,为迅速完成经济重建,法国政府在1945到1946年间,颁布了一系列国有化法律,先后将雷诺汽车公司、法兰西电力公司、法兰西煤炭煤气公司、法兰西银行、国民工商银行以及30多家保险公司收归属国有。

1981至1982年,法国掀起了第三次国有化浪潮,主要原因是在经历了经济高速增长期后,法国经济出现了严重的比例失调,市场供需矛盾突出,国内生产能力不能充分利用,使经济增长放缓。

为启动生产,缓解社会矛盾,法国政府于1982年2 月颁布了国有化法律,决定采取大规模的国有化措施。

案例名称二战后西方国家的国有化浪潮案例适用关于国家垄断资本

案例名称二战后西方国家的国有化浪潮案例适用关于国家垄断资本

案例名称:二战后西方国家的国有化浪潮案例适用:关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案例内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些西方国家在左翼政党执政时不同程度地推行国有化政策,将若干行业的私人企业改变为国有企业,形成了一股浪潮。

以下是几个典型国家的例子。

英国:英国战后的国有化是西方国家国有化的一个典型。

在1945年的大选中,保守党大败于工党。

1945~1951年艾德礼工党政府执政期间,英国掀起了第一次国有化高潮。

艾德礼政府对英国大工业,包括钢铁、煤炭、铁路、航空、电信和英格兰银行,实行国有化。

1974~1976年威尔逊工党政府执政期间,英国又掀起了第二次国有化高潮。

两次国有化高潮使国有工业在英国重要工业部门中的比重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

据英国《经济学家》1978年12月30日一期的统计数字,国有经济在英国重要工业和交通部门中的比重是:石油25%,汽车50%,钢铁75%,航空75%,煤炭100%,电力100%,天然气100%,造船100%,铁路100%,邮政100%,电信100%。

法国:法国战后的国有化也具有典型意义。

法国全国抗敌委员会的纲领规定:“大型国有化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

”(注:弗朗索瓦·卡龙:《现代法国经济史》,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263页。

)1944~1946年戴高乐临时政府通过没收或赎买政策,将能源、银行、保险等行业的一些大型私人企业收归国有。

1946年宪法宣布:“所有一切已经具有和将要具有为全民服务或事实上具有和将要具有垄断性质的财富和企业必须全部成为全社会的财产。

”(注:弗朗索瓦·卡龙:《现代法国经济史》,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263页。

)1946年底,法国国有企业在能源领域的比重高达90%,在金融领域的比重接近50%。

1981年5月,密特朗击败了在职的法国总统德斯坦,成为法国第一任社会党人总统。

同年6月,社会党又在议会选举中取得了绝对优势。

密特朗上台后,立即着手推行大规模的国有化,在法国掀起了国有化高潮。

年代西方私有化浪潮

年代西方私有化浪潮

• 法国模式: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体制
• 德国模式:社会市场经济体制 • 日本模式: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体制
美是现代资
本主义的典型,其市场经济模式的主要特
征是:
1、具有强大的垄断资本 2、高度发达的现代化生产力 3、多功能的国家机器对市场实行短期 经济干预
4、市场调节与国家干预相结合
英国模式
——市场经济体制的典型
• 英国经济是以私人资本为基础,以企业为 决策主体,以市场机制为资源配置主要手 段的传统市场经济。 • 与其他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相比,英国政 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成分比较小。 • 主要体现在:国有化程度低,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以及产业政策等调控力度小等。
法国模式
——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体制
• 法国实行的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调节和国 家调节相结合的市场经济双重调节体制 • 法国模式被西方经济学者称为“现代混合经济 体制”。这是一种既不同于美国和英国,又不 同于联邦德国的“混合经济体制”的典型: 1、在所有制结构方面 2、决策体系方面 3、在资源配置机制方面
一、历史背景
• 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西方国家经济 陷入困境: – 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大大下降。 – 固定资本投资速度下降。 – 失业人数急剧增加。 – 经济增长停滞。 – 物价上涨。 经济学出现了“第二次危机”。在这 个“危机关头”,新自由主义经济 学思潮纷纷出现。
二、西方各国私有化改革的实践
德国模式
——社会市场经济体制
• 联邦德国奉行的是国家有所调节的市场经济 体制。 • 该体制主张尽可能让市场力量来自行调节全 国的经济活动,同时,在必要时由政府进行 适当的干预。 (1)以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市场经济为基础 (2)国家通过立法来为竞争建立秩序 ( 3 )政府对经济活动制定法规并在法规的 范围内积极调控经济 ( 4 )运用社会、政府的保障措施对社会下 层的弱者给予扶持

西方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及其本质特点分析

西方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及其本质特点分析

西方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及其本质特点分析现代化是一个历史性的进程,在全球范围内产生重大的影响,不仅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也影响了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层面。

作为现代化的重要代表,西方国家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探讨了西方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和本质特点,并对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原因和影响进行解析。

一、西方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西方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的工业革命时期。

在这一时期,由于机器制造技术的发展和日益复杂的分工合作关系的形成,西方世界经济开始从传统的手工业经济转变为机器工业经济。

在这一过程中,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逐渐形成,并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扩张。

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西方各国的现代化进程更加加速。

在这一时期,现代国家制度开始形成,政治、文化、经济等各个领域的变革也随之发生。

在19世纪后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更加显著,科技和文化的发展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促进。

在这种趋势下,现代文明逐渐成为了西方社会的主要特征。

二、西方现代化的本质特点1. 工业化和城市化西方现代化的本质特点是工业化和城市化。

在这一进程中,西方社会经济逐渐由传统的手工业转变为机器工业。

同时,城市化也成为了西方社会的主要发展趋势。

由此产生的现代城市和工业城市,成为了西方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

2. 科技和文化的发展西方现代化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科技和文化的发展。

在这一进程中,西方社会科技的发展成为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例如,在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纺织机和钢铁生产技术的发展,大大推动了西方社会的经济发展。

而在20世纪后期,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应用也成为了西方社会的重要标志。

同时,西方现代化的文化变革也非常显著。

在这一进程中,西方社会思想意识的变化和文化传统的更新成为了重要的特征。

例如,在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重视人文主义思想和人类本质的发掘,推动了欧洲文化的繁荣。

同时,在现代发展过程中,基督教信仰和民主思想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3.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西方现代化的第三个特点是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发展。

世界国企调整浪潮与中国国企改革方向

世界国企调整浪潮与中国国企改革方向

世界国企调整浪潮与中国国企改革方向作者:任真来源:《企业文明》2012年第07期从历史看,国有企业作为一种官办企业,是伴随着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作为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它几乎与民族国家的历史一样久远。

国有企业在国家社会中的作用,在中国可以追溯到汉代桓宽的《盐铁论》。

作为社会化大生产的一种重要的组织经营形式,国有企业要反映和满足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一般需要;作为一国政府调控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和重要工具,国有企业要反映和满足一个国家占统治阶级的特殊需要。

国有企业的这两种客观属性,既为当代世界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国有企业进行比较研究,提示其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提供了可能性和基础,也为中国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与教训。

二战后世界范围内的国有化浪潮综合各种研究资料,虽然有国家就有国有企业,但各国国有经济的规模、比重和配置结构受各个国家实行的社会制度、科技和经济发展水平、民间资本的发展能力和发展水平、政府对国民经济的调节能力和调节方式、国家资源条件以及民族文化传统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并随之而变化,从来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

其中变化最为显著的就是二战后世界范围内发生的国有化浪潮与私有化浪潮。

从世界史角度看,国有化作为一种浪潮首先发生在十月革命胜利之后的苏联。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以及国有企业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制度在世界幅员最大国家的统治地位的确立,对整个世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二战以后世界范围内的国有化浪潮,也不能不受到它的重大影响。

其中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一批社会主义国家的先后诞生及其采取的大规模国有化政策,相继建立起了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

从此,世界出现了东方和西方两大阵营。

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初期,国有企业只存在于一些私人资本所不能承受的公共部门,规模较小。

西方国家的第一次国有化浪潮源于1929年经济大危机激发的“凯恩斯革命”。

为克服市场失灵造成的重大困扰,摆脱经济危机带来的严重经济困境,在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的指导下,各国进行了国有化运动。

史无前例英国三大商银国有化

史无前例英国三大商银国有化

史无前例 英国三大商银国有化英国政府10月13日宣布向皇家苏格兰银行、劳埃德TSB和哈利法克斯苏格兰银行注资370亿英镑,将其部分国有化。

英国财政部将以200亿英镑,换取皇家苏格兰银行60%的股份;另外170亿英镑将注资正在购并的劳埃德TSB银行和哈利法克斯苏格兰银行,并将持有合并后银行的40%股份。

有评论认为,这天可能是英国银行史上最特殊的一天,是对有关银行“彻底的羞辱”。

英国大银行巴克莱没有选择政府资助,而是将自行募集65亿英镑补充其资本金。

这确实是一项史无前例的“注资”方案。

而皇家苏格兰银行和哈利法克斯苏格兰银行在被迫向政府求助后,两家银行的总裁和董事会主席将被迫辞职。

被注资的银行必须将其按揭贷款和小企业贷款恢复到2007年的水平;此外,受助银行的高管今年将没有现金奖金,将来根据公司业绩以股票支付其奖金。

预计,英国政府可能不会坚持要求在各银行董事会安排自己的成员,但将通过其他形式保持彼此间的联系。

英国首相布朗称,这一“史无前例的行动对所有人至关重要”,将解冻货币市场。

他承诺,英国政府将不会是永久的投资人,银行被强化之后,政府将卖出临时持股。

他还认为,现在是为全球金融秩序重新制定规则的时候了。

此前,英国银行界认为需筹500亿英镑才可以渡过难关,如英国政府要求哈里法克斯苏格兰银行筹集120亿英镑资金,苏格兰皇家银行筹集200亿英镑,劳埃德TSB筹集50亿英镑,巴克莱银行筹集80亿英镑等。

而根据欧元区15国领导人在巴黎“破例”举行的有史以来的首次峰会所达成的共识,英、德、法、西班牙、奥地利和葡萄牙最近几天公布的救市承诺的总额已达到1.96万亿美元。

这一数字被视作上限,如果金融危机得到缓解的话,未必会全部动用。

这是欧洲国家迄今为止对金融危机作出的最为一致的反应,但实际上仍未涉及此前法国总统萨科奇提及的设立欧洲共同基金,在具体政策落实上很可能仍是“各自为政”。

由此,也有专家认为此救市计划并不能真正解决欧洲的危机问题。

80年代西方国家的私有化浪潮

80年代西方国家的私有化浪潮

一、历史背景•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西方国家经济陷入困境:–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大大下降。

–固定资本投资速度下降。

–失业人数急剧增加。

–经济增长停滞。

–物价上涨。

经济学出现了“第二次危机”。

在这个“危机关头”,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思潮纷纷出现。

二、西方各国私有化改革的实践(一)英国的私有化改革(二)法国的国有经济私有化改革(三)美国的私有化改革三、西方私有化改革的意义与作用(一)提高了企业生产经营效率和效益(二)减轻了政府日益沉重的财政负担(三)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四、西方混合经济体制的典型模式•美国模式:垄断主导型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英国模式:传统市场经济体制•法国模式: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体制•德国模式: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日本模式: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体制美国模式——垄断主导型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美国是头号资本主义强国,也是现代资本主义的典型,其市场经济模式的主要特征是:1、具有强大的垄断资本2、高度发达的现代化生产力3、多功能的国家机器对市场实行短期经济干预4、市场调节与国家干预相结合——市场经济体制的典型•英国经济是以私人资本为基础,以企业为决策主体,以市场机制为资源配置主要手段的传统市场经济。

•与其他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相比,英国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成分比较小。

•主要体现在:国有化程度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产业政策等调控力度小等。

——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体制•法国实行的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调节和国家调节相结合的市场经济双重调节体制•法国模式被西方经济学者称为“现代混合经济体制”。

这是一种既不同于美国和英国,又不同于联邦德国的“混合经济体制”的典型:1、在所有制结构方面2、决策体系方面3、在资源配置机制方面德国模式——社会市场经济体制•联邦德国奉行的是国家有所调节的市场经济体制。

•该体制主张尽可能让市场力量来自行调节全国的经济活动,同时,在必要时由政府进行适当的干预。

(1)以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市场经济为基础(2)国家通过立法来为竞争建立秩序(3)政府对经济活动制定法规并在法规的范围内积极调控经济(4)运用社会、政府的保障措施对社会下层的弱者给予扶持日本模式——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体制•日本实行的是以自由市场制度为基础,充分发挥政府作用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体制。

全球性的国有化浪潮拉开序幕,我们看清了别人也看清了自己。

全球性的国有化浪潮拉开序幕,我们看清了别人也看清了自己。

全球性的国有化浪潮拉开序幕,我们看清了别人也看清了自己。

一直以来,欧美等西方国家都认为国有化是开市场经济的倒车,因此对其大加指责。

可事实并非如此。

欧美国家对国有化的指责,更多的是因为意识形态而非简单的经济问题。

比如,法国的国有化一直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其规模庞大成为法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统计,法国的国有企业占企业总数的4%,其资产规模却占总资产的70%,这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具有非常典型的意义,法国人一直将国有化看作是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性步伐。

法国总统马克龙的电视讲话这次疫情发生后,西班牙在3月5日宣布:医疗系统立即“国有化”,所有的私人医疗机构全部置身于国家卫生系统的管理之下。

3月12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在电视上发表讲话,通过这次疫情,体会到了法国医疗体系的缺陷,疫情过后将深刻反省民主国家的不足,将由政府取回民生医疗行业的控制权,并将其置于市场规则之外。

与西班牙短暂的国有化不同,法国国有化的决心异常坚决。

3月17日,法国财政部长更是表示:面对新冠疫情冲击,政府将采取一切措施支持法国大企业,可以是企业重组,也可以是政府入股。

如果有需要,政府将支持国有化。

德国汉莎航空正在与德国政府谈判这一言激起千层浪,彻底引爆了全球国有化的舆论狂潮。

备受疫情打击的世界各国都对国有化产生了空前的兴趣,以往在经济危机中被狂剪羊毛的国家更是多了一份警惕。

前段时间,德国基社盟的一位官员警告说,外国投资者可能会试图在新冠病毒危机中趁机收购本国企业的多数股份。

联邦政府当局也正在研究相应对策,以防止国外投资者对具有战略意义的德国公司进行恶意收购(比如前段时间美国试图收购的德国疫苗研发商CureVac)。

德国政府更是对外宣布,必要时刻,政府不仅可以对德国企业提供贷款或担保,而且还可以作为股东入股使公司免于破产。

据悉,备受疫情打击的汉莎航空正在与德国政府进行谈判,谈判的内容除了高达数十亿欧元的援助贷款以外,还有关于联邦政府入股的有关事项。

欧洲国有企业的发展态势及其影响

欧洲国有企业的发展态势及其影响

欧洲国有企业的发展态势及其影响1. 欧洲国有企业的发展概况随着欧洲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在欧洲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欧洲国有企业的发展态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政府政策、市场竞争、技术创新等。

本文将对欧洲国有企业的发展概况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从企业规模来看,欧洲国有企业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部分国有企业规模较大,如法国电力公司(EDF)、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Shell)等,这些企业在欧洲能源、交通等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国有企业规模较小,主要集中在服务业、制造业等领域。

欧洲国有企业在各个行业和领域都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对欧洲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从盈利能力来看,欧洲国有企业的盈利水平相对较高。

这主要得益于政府对国有企业的支持和保护,以及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也有一些国有企业面临着盈利能力不足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等原因导致的。

欧洲国有企业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从管理结构来看,欧洲国有企业的管理模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一些国有企业实行董事会制度和股东大会制度,充分体现了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而另一些国有企业则仍然沿袭传统的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

为了提高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欧洲各国政府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推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强董事会建设等。

从社会责任来看,欧洲国有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许多国有企业将环境保护、社会公益等作为企业的重要任务,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也有一些国有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存在不足,如环境污染、劳动权益保障等问题。

欧洲国有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强社会责任意识,提高企业形象和社会声誉。

1.1 国有企业的定义与特点欧洲国有企业的产权性质相对明确,通常为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

这意味着国家对企业的所有权和管理权具有绝对的控制权,企业的核心资产和利润往往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

当代西方国家的演变规律

当代西方国家的演变规律

当代西方国家的演变规律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变革,西方国家的发展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一过程中,许多国家经历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层面的演变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当代西方国家的演变规律,并分析其中的一些重要因素和特点。

一、政治体制的演变在政治体制的演变方面,西方国家经历了从君主制到共和制、从封建制到资本主义制度的转变。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西方国家逐渐形成了现代民主制度,政治权力开始向广大民众倾斜。

此外,西方国家的政治体制也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改进,例如英美的议会制度、法国的总统制等等,这些都体现了西方国家政治演变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二、经济发展的演变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经历了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信息社会的转变。

在农业社会阶段,农业是主要经济支柱,劳动力主要从事农业生产。

而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西方国家逐渐转型为工业社会,工业生产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如今,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下,西方国家已成为信息社会的典型代表,数字经济、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三、文化变革的演变在文化领域,西方国家的变革主要表现为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和文化多样性的兴盛。

在过去,基督教文化在西方国家的传统价值观念中占据主导地位。

而随着现代化的推进和社会变革,西方国家开始出现了多元的价值观念和文化模式,包括个人主义、多元文化、女权主义等。

同时,科技的快速发展也为文化交流和传播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加深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动和融合。

四、全球化的影响全球化是当代西方国家发展的重要背景和推动力量。

随着经济、科技、文化的全球化进程,西方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相互影响也日益深入。

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模式和文化价值观念等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

一方面,西方国家吸收了来自其他地区的经验和观念,推动了自身的变革和发展;另一方面,也面临着来自其他地区的竞争和挑战,需要不断调整和适应。

综上所述,当代西方国家的演变具有多元化和复杂性的特点。

欧美工业化国家发展历程和演变规律

欧美工业化国家发展历程和演变规律

欧美工业化国家发展历程和演变规律欧美工业化国家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规律可以总结如下:1. 初始阶段(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工业革命的兴起标志着欧美工业化的开始。

这一阶段的关键是机械化生产的引入和发展,如纺织业的水力纺机和蒸汽动力机械的发明。

英国是工业化的领头羊,迅速发展了煤矿、纺织业、铁路等产业。

2. 扩展阶段(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工业化逐渐蔓延到其他欧美国家,如法国、德国、美国等。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资本积累、技术创新和市场扩张。

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冶金、化工、重工业等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3. 成熟阶段(20世纪中叶至20世纪末):欧美国家的工业化进程相对成熟,经济结构逐渐转型。

重工业逐渐减少,而服务业、高科技产业等领域得到了更多关注。

技术革新、自动化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对生产力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

4. 后工业化阶段(20世纪末至今):欧美国家进入了后工业化阶段,经济结构更加多样化和知识密集化。

传统制造业的相对衰退,而高科技产业、金融、创意产业等新兴产业的兴起。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也成为重要关注点。

在欧美工业化国家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有几个共同的规律:1. 技术创新驱动:持续的技术创新是工业化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

通过科学研究、技术进步和工程实践,不断提升生产力和竞争力。

2. 资本积累与市场导向:工业化的过程中,资本积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资本的投入和积累为企业扩张和技术创新提供了支持,同时市场需求的变化也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

3. 教育和人力资源培养:教育和人力资源的培养是工业化国家成功的基石。

通过投资于教育体系和培养高素质的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力和创新能力。

4. 政府政策的引导和支持:政府在工业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提供支持,推动经济的转型和发展。

这些历程和规律可以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进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国家的工业化过程可能因地区特点、资源禀赋和政治经济环境而有所不同。

西方国家的国有企业及对我国的启示

西方国家的国有企业及对我国的启示

西方国家的国有企业及对我国的启示[摘要]本文对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等六个西方国家的国有企业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上述六国国有企业产生、发展的历史条件,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和管理体制,以及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为私人企业提供基础设施和廉价原材料、引导投资、增加就业、调控经济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西方国家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具有重要启示:1.政府对国有企业应实行分类管理;2.国有企业也应引入私人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建立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3.国家不宜面向所有的国有企业和国家控股的股份公司,应通过国有控股公司实施对企业的控制和监督;4.应重视国有企业管理的立法工作,加强人大、审计和公众对国有企业的监督;5.逐步形成国有企业灵活进入和退出的机制。

西方国家的经济体制均是以私有经济为基础,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者的体制,奉行资本主义制度。

由于经济危机的周期波动和加深、战争的破坏以及国际市场的开拓,战后西方国家的经济体制逐渐转向由国家进行宏观调节和干预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

作为宏观调节的基础和手段,各国都建立了一批国有企业,形成了规模不等、管理方式各异的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消除经济危机的影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西方国家对国营企业的管理方式及方法对我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西方国家的国有企业及其管理体制西方所有国家,特别是二战以来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国有企业。

各个国家都有符合自己特点的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和方法。

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国有企业是与私人企业同时存在的,它们既可以各自独立运转,也可以相互参股混合运转。

而后者逐渐占有主要地位,新建立的国有企业一般均采取股份公司的形式。

原来国有国营的企业也逐渐改造为股份公司,按照萨缪尔森的说法,实行的是混合经济体制。

(一)美国国有企业及其管理体制美国的国有企业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为解决特定问题或在特定背景下产生的。

借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之际,罗斯福总统果断采取国家干预措施,对灌溉、供水、防洪等公共水利工程和运河、铁路、公路、港口、电讯进行投资,建起了一批国有企业,二战又陆续建立了一批国营企业,它为其他类型的企业经营活动乃至整个社会再生产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

模式借鉴

模式借鉴

目录从国外经验看中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1)国外国有资产几种典型的管理模式 (7)国外管理国有企业的经验借鉴 (9)德意奥的控股公司制度 (15)中国领先企业海外经营的投资方式选择 (18)产业组织政策模式国际比较与借鉴 (20)从国外经验看中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24)德国监事会制度评介 (39)中外国有资产管理模式比较 (42)从国外经验看中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如何有效管理国有资产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西方国家国有资产的经营和管理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在这漫长的历程中,不同国家在国有资产的成因、国有资产在该国经济中所占比例和所起作用、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及成效等许多方面呈现出形形色色的多样性。

对这一历史进程中的事物和现象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梳理,将会对找寻中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有效途径提供有益的启示。

从历史渊源来看——各国在市场前提下发展国有经济尽管自然垄断和外部性为国有资产的产生和存在提供了最合理的解释,同样,出于国家安全等战略性考虑以及承担有风险的新兴领域的开发往往也是国有经济有所作为的基本理由,但各国国有经济的发展状况却大不相同。

在美国,人们始终怀有对政府的不信任,而且,不管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政府从来都反对把国有化作为控制经济的主要手段或实现既定目标的工具,在他们的意识形态中认为国有化会动摇资本主义统治的基础。

因此,美国没有像有些国家那样出现过建立国有企业或国有化的高潮。

尽管从总体来说,美国的国有经济不算发达(联邦政府经营管理的企业80多个,产值在美国经济中仅占1%),但在科学技术研究、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方面,国家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次大战后美国政府在科学技术研究方面的财政拨款迅速增加,1954-1976年,国家用于科学技术研究的投资占全国科技研究费用的2/3,其中对尖端科学技术研究的投资占80%-90%。

正是由于政府的巨额投资,使美国科学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导致一些新兴产业部门崛起,对产业结构不断升级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政治协商制度
合作基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四 项基本原则 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活动准则:中国民主革命党依照宪 法和法律 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4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 各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的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 度,也是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国策。 它充分体现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实现各民 族共同繁荣的精神。
4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行政地位: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和 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在本级人民 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 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都是国务院统一领导 下的国家行政机关,都服从国务院。 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实行自治区主席、自治州 州长、自治县县长负责制,分别主持本级人民政府 的工作。
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任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 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 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 ,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 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 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选民直接或间接选 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事务的 政治制度. 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 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它直接体 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是建立我国其他国家管理制度 的基础。
4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自治权: 1、民族立法权 2、变通执行权 3、财政经济自主权 4、文化、语言文字自主权 5、组织公安部队权 6、少数民族干部具有任用优先权
4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自治原因: 1.中国在历史上长期以来就是一个集中统一的国家。在长期的 历史发展中,中国境内各民族逐步汇合成了中华民族。 2.长期以来中国的民族分布以大杂居、小聚居为主。长期的经济 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而不适宜于分离的 民族关系。3.我国人口、资源分布和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只有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才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和国家的繁荣、 昌盛。 4.自1840年以来,中国各民族都面临着反帝反封建、为民族解放 而奋斗的共同任务和命运。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 长期斗争中,中国各民族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互 相离不开的政治认同。这就为建立一个统一的新中国,并在少数 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和社会基础。
毛中特
西方国家国有化历史及现状
西方发达国家实行的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体 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过程中,实行自由竞争的 市场经济,私有制一直是所有制的基础和主体,但经济 体系中也一直存在一定数量的国有经济(国有企业)。
历史 在其发展初期国有经济规模相当小
“二战” 以后,出于医治战争创伤、振兴经济、 维持稳定的需要,许多发达国家特别是 英国、法国、 意大利等西欧国家积极推进“国有化”运动,通过 直接投资兴办、 购买或没收以及国家持股参与等形 式建立国有企业,从而形成了各个国家规模 大小不 等、管理方式各异的国有经济体系。
随着西方国家国有经济规模的扩大,国有企业 的弊端逐步显现,亏损严重、效率低的问题越来越 突出,财政负担越来越大。20世纪70年代末、80年 代初,社会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的呼声不断高涨。 在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西方国家掀起了大规 模私有化浪潮.
由此可见,西方国家的国有化和非国有化往往交替出现。 国有经济大多在战争和经济危机时期发展较快,一旦战争 或危机结束,为改善企业绩效、提高效率和减轻财政负担 而进行的改革,国有经济就会大大收缩,甚至发起大规模 私有化运动。
thanks
谢谢观看
毛中特
关于两会及其他基本政治制度 的介绍
1
两会
两会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全国 政治协商会议,代表我国适应的人民代 表大会制度与中共领导下的政治协商制 度。“两会”代表是代表着广大选民的 一种利益的,代表着选民在召开两会期 间,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选民们自己的 意见和要求。
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 形式,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组成: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军队 选出的代表组成。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按照选举单位组成代表团 。各代表团分别推选代表团的团长和副团长。 团长一般由各个省级地方和军队的最高一级的中 共党委书记或地方人大的常委会主任担任,副团长 一般由各个省级地方或军队的最高一级的地方人大 的常委会主任或副主任担任。 各少数民族都应当有适当名额的代表。
作用
国有经济在西方各国中的规模与比重虽然并不占优势, 但发挥着其它经济形式 不可替代的作用。
1 2 3
提供基础设施和服务。
维持对战略部门的控制,增强国际竞争能力。
缓解社会矛盾,稳定经济运行。 调节国民经济,承担特殊社会职能。
4
总 结:
国有经济的比重虽然呈现全球下降趋势,但在 西方发达国家,作为一种生产组织形式,国有企业 也不会完全消失。这不仅是由于在某些特定领域国 家资本天然具有私人资本无法替代的作用,而且还 因为国有经济历来是各国政府实现其经济政策和发 展战略的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托。“非国有化”浪潮 的出现,并非意味着对国有经济的根本否定,而是 对国有经济的规模、结构和管理方式主动做出的适 应性调整。
措施 当前一些西方国家实施国有化的主要措施
2008年9月起相继宣布以相关机构优先股、 认股权证或普通股为交换,向房利美和房 地美、美国国际集团、花旗集团等大型金 融企业注资,以避免其因资金周转问题而 倒闭。
美国政府
德国内阁
2009年2月18日投票通过《救援兼并法》 ,该法允许政府对陷入困境的银行实行国 有化。
3

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既是参政党,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亲密友党。中国共产党领 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实 质,是代表广大人民掌握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各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点是: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 家大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物的管 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与社 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亲密友党。
总 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即政体,是由国 体性质决定的,反映国家的政权性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 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都是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并不 唯一,也不排除变化的可能。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政治制度有很 多,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 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各国家机构的 建立和相互之间关系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