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常见病害防治
河蟹四种疾病难治也能防治
02
河蟹黑鳃病
病症表现
01Leabharlann 02病蟹食欲不振,行动迟缓,蟹壳颜色变淡,尤其是蟹类附肢出现黑色 或深褐色病变。
病情严重时,病蟹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发生原因
水质恶化,如水中有 机质含量过高、氨氮 含量过高、PH值异 常等。
河蟹受到物理或化学 因素刺激,如机械损 伤、化学品刺激等。
细菌、真菌感染,如 变形杆菌、气单胞菌 等。
河蟹四种疾病难治也能防治
汇报人:
汇报时间:日期:
目录
• 河蟹颤抖病 • 河蟹黑鳃病 • 河蟹肝胰腺坏死症 • 河蟹纤毛虫病
01
河蟹颤抖病
病症表现
病蟹出现颤抖、运动失调,甚至无法爬行等症状。 病蟹的肝胰腺和胃肠道等内脏器官出现病变。 病蟹的鳃和体表出现大量黏液,并伴有异味。
发生原因
01
水质恶化,如氨氮、亚硝酸 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含量
使用微生物制剂调 节水质,提高溶氧 量,促进河蟹生长 。
改善养殖环境,加 强水质管理,定期 换水,减少有害物 质含量。
投喂营养均衡的饲 料,增强河蟹体质 ,提高免疫力。
对病蟹进行隔离治 疗,使用抗菌药物 防止继发感染。
04
河蟹纤毛虫病
病症表现
河蟹纤毛虫病是一种由纤毛虫寄生在河蟹体表、口器、消化 道等部位引起的疾病。感染后,河蟹体表会出现棕色或黑色 绒毛状物质,影响河蟹的生长发育和蜕壳。
病蟹的肝胰腺颜色变淡、肿胀 、糜烂,重者呈“白膏”状。
病蟹的甲壳上有黑斑,易被误 诊为“甲壳溃疡病”。
发生原因
养殖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硫 化氢等有害物质含量超标。
水质恶化,溶氧量低,影响河蟹 正常生理功能。
养殖密度过大,个体之间相互拥 挤、摩擦,导致肝胰腺受损。
夏季河蟹常见病治疗
夏季河蟹常见病治疗
夏季河蟹常见病治疗夏季池塘人工养殖的河蟹,由于水温高、饲料投量大、剩料多等因素,水质极易恶化,常发生以下几种病害:1、烂肢病。
此病由于放养过程中河蟹局部遭受机械损伤或敌害侵伤而使病菌感染所致,症状:腹部附肢腐烂、肛门水肿、摄食量下降或拒食,严重时因难以蜕壳而死。
防治:用0.5-1ppm土霉素或呋喃西啉进行全池泼洒;全池泼洒生石灰,每立方米水体用1克,每周撒1次,连用3周。
2、水霉病。
此病因机械损伤或河蟹体表被破坏,使霉菌侵入所致。
症状:河蟹体表及附肢出现灰白色棉毛状菌丝、河蟹行动吊滞、食欲减退,常因无法蜕壳而死亡。
防治:用0.25ppm的孔雀石绿(蟹鱼混养池不能用)进行全池泼洒;或将病蟹用3%盐水清洗5分钟。
3、聚缩虫病。
河蟹放养密度大,池水有机质含量高、长期不换水易诱发该病的主要原因。
症状:河蟹体壳污物较多,活动及摄食能力减弱,常在黎明前死亡。
镜检可发现病蟹额部、步足、背壳及鳃等处布满聚缩虫。
防治:病蟹用0.5-1ppm新洁尔灭液与5-10ppm 的高猛酸钾混合液浸洗5分钟;用0.2-0.3ppm孔雀石绿沿池边、水草等河蟹密集处泼洒,池中加注新水。
- 1 -。
河蟹敌害、病害的防治
汇报人: 2023-12-19
目录
• 河蟹敌害防治 • 河蟹病害防治 • 河蟹养殖环境管理 • 河蟹养殖技术改常见敌害种类
01
02
03
鱼类
包括草鱼、鲢鱼、鳙鱼等 常见淡水鱼类,它们会与 河蟹争夺食物和生存空间 。
甲壳类
主要是其他种类的螃蟹, 如红肚蟹等,它们可能会 侵犯河蟹的领地和食物。
颤抖病
河蟹出现颤抖、痉挛等神经症状, 导致死亡。
水生昆虫
如水蚤等,它们可能会大 量繁殖,与河蟹竞争食物 和氧气。
敌害防治方法
鱼类
可以通过在蟹池中适当放养一些鲢鱼 、鳙鱼等鱼类,以控制浮游生物的数 量和生长,从而减轻对河蟹的威胁。
甲壳类
水生昆虫
可以通过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等物质 进行控制。
可以采取人工捕捞或使用药剂进行驱 赶,如使用硫酸铜等物质。
生态调控技术
水质管理
保持水质清新,可以减少 病菌滋生,从而降低河蟹 患病的风险。
种群调控
合理控制蟹池中的生物种 群数量,避免过度繁殖和 竞争。
饲料管理
合理投喂饲料,避免过量 或不足,以保证河蟹的营 养需求和健康状况。
02
河蟹病害防治
常见病害类型
黑鳃病
河蟹鳃部呈黑色,呼吸困难,导 致死亡。
烂肢病
河蟹步足、螯足等部位发生糜烂, 影响河蟹活动。
河蟹养殖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
河蟹养殖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作者:出处: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2005年09月20日【关闭】一、腐壳病1 •病因与病症:此病是由于河蟹步足尖端受损伤,感染病菌所致。
病蟹步足尖端破损,呈黑色溃疡、腐烂,然后侵袭步足各节及背甲。
胸部岀现白色斑点并逐渐变成黑色溃疡。
严重时甲壳被侵蚀成洞,可见肌肉或皮膜,导致河蟹死亡。
2 •防治方法:①用生石灰彻底清塘,保持塘底有淤泥5—10cm,移栽水草及投放漂浮性水生植物;②经常加注新水,保持水质清新;③在有发病预兆的池塘,用生石灰20g /立方米兑水全池泼洒;④用漂白粉2g/立方米全池泼洒,并每千克饵料中加磺胺类药物0 • 1 —0 • 2克,连喂3—5天;⑤用5%—10%食盐水溶液浸洗病蟹3—5分钟,连续1周。
二、黑鳃病1 •病因与病症:此病多发生在成蟹养殖后期,主要由水环境恶化诱发。
病蟹鳃受感染变为黑色,行动迟缓,呼吸困难,俗称叹气病。
2 •防治方法:①用生石灰彻底清塘,保持塘底有淤泥5—10cm移栽水草及投放漂浮性水生植物;②经常加注新水,保持水质清新;③发病后用生石灰15—20g /立方米全池泼洒,连续1—2次;④病蟹放入吱喃唑酮2 —3g/立方米浸洗3— 4 次。
三、烂肢病1 •病因与病症:此病由捕捞、运输过程中受伤或生长过程中被敌害或同类致伤、感染病菌所致。
病蟹腹部及附肢腐烂,肛门红肿,摄食量减少基至拒食,活动迟缓,终致无法蜕壳而死亡。
2•防治方法:①在捕捞、运输、放养等过程中勿使蟹体受伤;②放养前用咲喃唑酮2g/立方米浸泡数分钟;③发病后用土霉素或咲喃西林0 • 5—1g /立方米全池泼洒;④用吱喃唑酮O. 1 —O. 2g/立方米全池泼洒;⑤用生石灰 1 —。
20g / 立方米全池泼洒,连施 2 —3次。
四、水肿病1 •病因与病症:此病是河蟹在养殖过程中其腹部受伤感染病菌所致。
病蟹腹部、腹肌及背壳下方肿大,呈透明状,匍匐在池边、拒食,最后在池边浅水处死亡。
河蟹常见病害防治
河蟹常见病害防治1. 引言河蟹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水产品,具有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等优点。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河蟹也容易受到各种病害的侵袭,对蟹养殖业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因此,研究河蟹的常见病害防治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河蟹的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2. 河蟹常见病害2.1 黄河蟹白蚧病黄河蟹白蚧病是河蟹中的重要病害之一。
该病的主要症状是蟹体被白色软体动物寄生,患病的蟹体会出现无精神、食欲不振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蟹的死亡。
黄河蟹白蚧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水源传播,因此保持水质清洁对于防治该病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可以使用药物来控制病害的传播。
2.2 黄河蟹病毒病黄河蟹病毒病是由黄河蟹病毒引起的一种病害。
该病主要通过螃蟹之间的直接接触传播。
患病的蟹体会出现发蔫、白色斑点等症状,严重时可以导致蟹的死亡。
预防该病,一是要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避免螃蟹之间的直接接触;二是定期检查蟹体,发现病情及时进行隔离处理。
2.3 黄河蟹白沙病黄河蟹白沙病是一种由白沙菌引起的病害。
该病的主要症状是蟹体出现白色粘液,严重时会导致蟹的行动能力受限。
预防该病的方法是加强对水质的管理,保持水质清洁,同时定期清理池塘底泥。
3. 河蟹病害的防治方法3.1 清洁饲养环境保持河蟹的饲养环境清洁是预防病害的关键。
定期清理池塘底泥,保持水质清洁;清洗饲养设备,杀灭病菌;定期检查水质,保持适宜的养殖环境。
3.2 合理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养管理可以提高河蟹的免疫力,使其对病害的抵抗能力提高。
合理配置蟹饵,保证蟹体的营养需求;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避免蟹体过度拥挤;定期检查蟹体,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3 使用药物防治对于已经感染病害的河蟹,可以使用药物进行防治。
根据病害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在使用药物时,要按照药物的说明书进行使用,避免使用过量,以免对河蟹造成损伤。
4. 结论河蟹常见病害的防治对于河蟹养殖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合理的管理措施以及使用合适的药物,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河蟹的病害。
河蟹常见病防治
河蟹常见病防治一、甲壳溃疡病1.症状:蟹的外骨骼发生溃疡性损伤,早期在甲壳上有许多褐色斑点,每个斑点中心呈微红色下凹,晚期斑点边缘呈黑色,中心部分溃疡加深,甲壳被侵袭成洞,可见肌肉或皮膜,最终导致河蟹死亡。
2.防治方法:(1)尽量避免蟹体受伤。
(2)保持水质清新,鲜活,并使池塘底有10厘米左右的软泥。
(3)用15×10E-6浓度的生石灰液或1×10E-6浓度的呋喃唑酮液全池泼洒。
每7~10天泼洒一次,连用2~3次。
(4)每公斤蟹重用0.1~0.2克土霉素或红霉素拌饵投喂7~10天。
二、黑鳃病1、症状感染部位主要是鳃部,病轻时鳃丝部分呈暗灰色或黑色,重时则鳃丝全部为黑色,病蟹行动迟缓,呼吸困难。
2、防治方法:(1)每天清除残饵,及时更换死水,将病蟹除去;(2)预防可全池泼洒生石灰液,浓度为15×10E-6~20×10E-6(3)治疗时用生石灰液连续泼洒2~3次,浓度为20×10E-6。
(4)可将病蟹置于2×10E-6~3×10E-6浓度的呋喃酮溶液中,浸洗3~4次,每次20分钟左右。
三、水肿病1.症状病蟹腹脐及背壳下方肿大呈透明状,拒食致死。
2.防治方法:(1)在养殖过程中,尽量减少对它们的惊扰。
(2)经常加注新水,并多喂鲜活饲料和新鲜菜叶。
(3)治疗该病用0.5×10E-6~1×10E-6浓度的土霉素液或呋喃西林液全池泼洒,也可用0.1×10E-6~0.2×10E-6浓度的呋喃唑酮液全池泼洒。
四、纤毛虫病1.症状初期蟹体表长有许多黄绿色或棕色绒毛状物,行动迟缓,触角不敏感,体表附肢有滑腻感,镜检可见许多纤毛类寄生虫附着。
2.防治方法:(1)放养前用生石灰彻底清塘。
(2)苗种放养前用20×10E-6浓度的硫酸锌液浸洗1小时。
(3)治疗时用3×10E-6浓度的硫酸锌全池泼洒。
河蟹常见的疾病防治
河蟹常见的疾病防治由于蟹的养殖集约化,和环境恶化,疾病预防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在养殖过程中采取长期的预防措施才能控制疾病的发生和蔓延。
今天店铺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河蟹常见的疾病防治。
水质好坏直接决定蟹是否能够健康快速生长,在养殖过程中一定要适时调节水质,保持良好的水环境,要定期使用一些底质水质改良剂,以减少河蟹疾病的发生。
河蟹常见的疾病防治:纤毛虫病因:该病是由于不经常换水,残饵不及时清除,池水过肥,使纤毛虫类原生动物大量繁殖并寄生所致。
症状:病蟹体表长着许多棕色或黄绿色绒毛,行动迟缓,对外界刺激无敏感反应,食欲下降乃至停食,终因无力蜕壳而死亡。
防治:1、彻底清塘消毒,经常加注新水。
2、定量投喂饵料,及时清除残饵。
3、经常使用调水专用或em 调理水质,077或降解型改良底质保持水体菌相藻相平衡。
4、全池泼洒硫酸锌,严重隔天再泼洒一次。
河蟹常见的疾病防治:水肿病原因:该病是在养殖过程中腹部受伤导致病原菌感染所致。
病症:腹部,腹肌及背壳下方明显肿胀,打开背壳后有大量积水流出,三角腺明显肿胀呈透明状,病蟹停止摄食,常常匍匐在池塘浅水边死亡。
防治:1、河蟹脱壳时尽量减少惊扰,避免使其受伤。
2、全池泼洒土霉素0.5-1克每立方。
3、内服032,100公斤饵料拌1包,加免疫专用1包。
河蟹常见的疾病防治:腐壳病病因:运输或放养过程中使其机体表皮损伤,或生长过程中被敌害所侵害受伤导致细菌或真菌所感染。
症状:此病是由于河蟹步足尖端受损伤,感染病菌所致。
病蟹步足尖端破损,呈黑色溃疡、腐烂,然后侵袭步足各节及背甲。
胸部出现白色斑点并逐渐变成黑色溃疡。
严重时甲壳被侵蚀成洞,可见肌肉或皮膜,导致河蟹死亡。
防治:1、池塘清除敌害如老鼠·青蛙·小龙虾等2、全池泼洒立安洁每瓶6亩。
河蟹常见的疾病防治:黑腮病病因:此病多发生在养殖中后期,主要由水环境恶化所引起。
症状:病蟹鳃部受感染变为黑色,行动迟缓,呼吸困难。
河蟹几种病害的诊断与防治
57第2月 下半月刊/ 刘婷河蟹几种病害 的诊断与防治一、河蟹烂鳃病病原有弧菌,也有其他细菌(如气单胞菌等),目前尚不十分清楚。
症状 病蟹行动缓慢、常上岸不下水、鳃丝肿胀、鳃从边缘稍向基部溃烂,有的发生脱落,镜检可见大量细菌。
诊断 排除非病原因素,并根据黑鳃症状作出初步诊断,如镜检观察到细菌可作出进一步的判断。
流行及危害 该病发病的季节为6~9月,池底或水质污浊老化的虾池常见此病。
防治方法 (1)每亩用150~200克二氧化氯全池泼洒,隔日再用聚碘溶液250克/亩·米全池泼洒,病情严重时用10%戊二醛溶液250克/亩·米全池泼洒。
(2)发病后可用三黄散1%和10%大蒜素按1‰混入饲料中投喂,连续3天。
(3)“活力菌素”按250克/亩·米,“靓水110”按每亩2公斤改良底质。
二、河蟹弧菌病病原有多种弧菌,副溶血弧菌、鳗弧菌及溶藻酸弧菌等。
放养密度高、蟹体受到机械损伤或敌侵而体表受损,水质污染、投料过多等导致弧菌继发性感染。
症状 腹部和附肢腐烂,体色变淡,白色不透明,发育变态停滞不前。
鳃组织中,有血细胞和细菌聚集成不透明的白色团块。
行动呆滞,蛰伏池边。
诊断 可根据腹部和附肢腐烂、体色变淡的症状进行初步诊断。
流行情况 病原菌主要感染血淋巴。
危害蚤状幼体、大眼幼体及幼蟹。
发病率高,死亡率达50%以上。
幼体感染后,1~2天内发生死亡,并全池死光。
高发期在夏季(水温在25~30℃)。
防治方法 (1)育苗期严格消毒用水,加强管理。
(2)幼蟹培育中,坚持健康的生态养殖法,如种好水编辑:贺连民1846529102@依法解决农民工欠薪问题文/ 连民草、用好微生态制剂等。
(3)定期使用聚碘溶液消毒杀菌,并以大蒜素和三黄散拌饲内服预防和治疗。
三、河蟹肠炎病病原是嗜水气单胞菌引起。
发病原因是水质不洁、底质败坏、饲料投喂过多等。
症状 打开脐发现肠道肿胀或有暗红,多数肠管内无食物或粪便,食欲不振或不摄食,病情严重者行动迟缓。
河蟹敌害、病害的防治
河蟹敌害、病害的防治1.河蟹敌害的防治⑴鼠害。
水老鼠危害河蟹,可在养蟹环境四周放置磷化锌等有效鼠药,同时安放鼠笼、鼠夹、电猫等灭鼠工具。
⑵蛙害。
青蛙大量吞食蟹苗和幼蟹,危害极大。
河蟹放养前要彻底清蛙卵和蝌蚪,并要严防青蛙进入河蟹饲养环境,一经发现,及时捕杀干净。
⑶水蜈蚣。
又称水夹子,是龙虱的幼体,对蟹苗和第一期幼蟹危害较大,在养蟹前必须彻底清田或清塘,过滤进水。
如果发现水蜈蚣,可用灯光诱捕,特制小捞网捕杀。
2.河蟹的疾病防治⑴纤毛虫病。
病蟹体表长满许多棕色或黄绿色绒毛,行动迟缓,数天内大量死亡。
防治方法:A、换水或加注新水,保持水质清新;B、用10微升/升福尔马林泼洒消毒。
⑵聚缩虫病。
蟹体污物较多,蟹脐内有白色点状虫体,病蟹活动及摄食能力逐渐减弱,导致死亡。
A、用5-10微升/升福尔马林全池泼洒;B、用0.2-0.3•微升/升孔雀石绿于边沿、水草处等河蟹密集的地方泼洒。
⑶烂鳃病。
腹部及附肢腐烂,肛门红肿,活动迟缓,摄食量下降,导致死亡。
A、在河蟹捕捞及运输过程中防止机械创伤;B、泼洒新鲜生石灰,使池水浓度成15微升/升,每周一次,连续2-5次。
⑷水肿病。
腹部、腹脐及背壳下方肿大透明,病蟹匍伏边缘,停止摄食,最后在周边浅水处死亡。
A、用0.5-1微升/升土霉素或呋喃西林普遍泼洒;B、•按每公斤蟹用0.1-0.2克土霉素或红霉素,拌饵投喂,每7天为一疗程。
⑸脱壳不遂病。
病蟹背甲后缘与腹部交界处出现裂缝,因不能蜕去旧壳而死亡。
防治方法:每立方米水体用10克左右生石灰化浆普遍泼洒,在饲料中添加甲壳素和蜕壳素。
⑹蟹奴寄生病。
蟹奴寄生在蟹的腹部,以吸收蟹的体液为生。
蟹奴寄生严重的病蟹肉味恶臭,不可食用。
防治方法:用药物彻底清塘;河蟹放养后发现蟹奴寄生,可用0.5微升/升的硫酸铜和0.2微升/升的硫酸亚铁混合剂普遍泼洒。
河蟹常见病及其防治
素C 1 o 0~2 0 0 克。
不摄食 , 轻压腹部 , 病蟹 口吐黄水 ,打
开背 甲时有大量腹水 。防治方法 :每立
方米水体用土霉素 0 . 5—1 克对水全池泼
洒治疗 。 7 . 细菌性烂鳃病。病原为弧菌、 产气单胞菌等 。病蟹反应迟钝 。摄食减 少或 不摄食 ,多趴 在浅水处或 水草上 。 防 治 方 法 :每 立 方 米 水 体 用 生 石 灰
河 蟹 常见 病 及 其 防治
1 . 颤抖 病 。病 原疑 为球 状 病毒 或 其他不 明原 因导致 。病蟹典型症状为步 足颤抖 、爪尖着地 、腹部离开地面甚至 饲 料 中添加 2 . 5 千克 板蓝 根和 1 5 0克氟
苯 尼考 治疗 。数 天后 ,每立方米水体用
硝化细 菌 0 . 3 克对水全池 泼洒消 毒 ,也 可选用 二溴海 因 、三 氧化氯 、三氯异氰
溃疡 ,严重还会 导致 死亡 。因此 ,鸡舍
不宜直接用 生石灰 消毒 ,需将生石灰溶 解 于水 中 ,对 鸡 舍地 面 和周 围环 境消 毒。
6 . 使 用 阿托 品解 百毒 。有 的养鸡 户不论是饲料 中毒还是农 药中毒都 给鸡
注射阿托品解毒。实际上 ,阿托 品的解
吸道 疾病 ;生石 灰使 用过 多 ,被鸡 踩
菌 。病蟹摄食减少 、肠 胃发炎 、轻压肛
门有 黄 色黏 液 流 出 。该 病 全年 均 可发
态 弧菌和 副溶 血弧 菌等混合感 染引起 。 病蟹行动迟缓 ,多数爬 至岸边或水草上
生 。防治方法 :①发病后每立方米水体 用二溴海 因0 . 2 克 溶 于水 全 池 泼 洒 消
毒 ,同时每 1 0 0 千克饲料 中添加克菌灵 5 0 0克 ,连续投喂 3 ~5日。②预 防可定 期使用海因类消毒剂消毒水体 ,同时定
河蟹的常见病害与防治技术
预防为主,加强水质管理,避免 使用污染水源,及时隔离和治疗 病蟹。
细菌性疾病
症状
细菌性疾病可能导致河蟹出现烂鳃、烂肢、烂壳等症状,甚 至导致死亡。
防治
定期消毒水体,保持水质清洁,避免过度投喂,及时隔离和 治疗病蟹。
真菌性疾病
症状
真菌性疾病可能导致河蟹出现鳃霉、 毛霉、青霉等症状,影响呼吸和摄食 。
分类
根据病因和症状的不同,河蟹病害可分为传染性病害和非传染性病害两大类。传 染性病害主要由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引起,具有传播速度快、危害范围广的特点 ;非传染性病害则由环境因素、营养失衡等引起,一般不具有传染性。
河蟹病害发生的原因
1 2 3
生物因素
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入侵是河蟹病害发生的主 要原因之一。这些微生物通过水体、饲料等途径 传播,导致河蟹感染疾病。
治疗实例二:河蟹水霉病的防治
症状识别:河蟹水霉病表现为体表长出白色棉絮状物,行 动迟缓,食欲减退。
改善水质:定期换水,保持水质清新;
病因分析:该病主要由真菌感染引起,捕捞运输过程中受 伤、水质恶化等因素均可诱发此病。
消毒杀菌:使用漂白粉、生石灰等消毒剂对水体进行消毒 ;
防治方法
药物治疗:在饲料中添加制霉菌素、两性霉素等药物进行 预防和治疗。
疗。
中药治疗:使用中药具有抗菌、抗病毒 和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如板蓝根、大青 叶、黄连等中草药可以用于治疗多种河
蟹病害。
生物治疗:利用微生物或生物制剂调节 水质,抑制病原菌的生长,达到治疗疾 病的目的。例如,使用光合细菌、芽孢 杆菌等可以改善水质,提高河蟹的抵抗
力。
05
河蟹病害防治案例分析
治疗实例一:河蟹腐壳病的防治
防治
河蟹的主要疾病预防及防治技术
河蟹的主要疾病预防及防治技术近年来在河蟹养殖生产过程中病害的发生越来越严重,造成的经济损失也越来越大,对河蟹发病特点的正确认识有利于养殖管理者适时采取合适的预防、控制及治疗措施,切实有效降低河蟹病害发生率,提高养殖成活率。
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就有关常见河蟹病害防治技术作一简介:1、颤抖病症状及危害:发病初期,病蟹摄食减少或不摄食,蜕壳困难,活动能力减弱或呈昏迷状态。
随着病程发展,指节变红,而且不断向上蔓延。
步足易脱落;螯足下垂无力,步足连续颤抖,口吐泡沫,不能爬行,因此被称为“颤抖病”,有时可见病蟹步足收拢,缩于头胸部抱成一团,或撑开爪尖着地,若将步足拉直,松手后又立即缩回,亦有人称为“环腿病”;解剖蟹体,可见体内积水,肌肉萎缩,鳃丝发黑或呈黄色,三角膜水肿,并呈现粉红色,胃肠无食。
此病对河蟹危害极大,发病较快,死亡率高,从症状出现到死亡仅2-3日。
主要危害体重100g以上的二龄蟹,当年蟹发病率较低。
预防及治疗方法:预防为主、防重于治、防治结合,以生态防病为主,药物治疗为辅,注重提高养殖环境质量。
病蟹用外消和内服方法综合治疗,外消药用0.3mg/L二溴海因等消毒药,内服蟹抖灵等,7天为一疗程;全池泼洒生石灰,调节池水成弱碱性。
2、黑鳃病症状及危害:该病由细菌引起,鳃部感染发病,病轻时鳃丝部分呈暗灰色或黑色,重时鳃丝全部变为黑色。
病蟹行动迟缓,呼吸困难。
也有人称为“叹气病”。
该病多发生于成蟹养殖后期,水环境条件恶化是该病发生的主要因素。
预防及治疗方法:⑴、用生石灰清塘,保持池塘有5-10cm的软泥,过多淤泥应予清除;⑵、预防可全池泼洒生石灰,用量为15-20ppm,夏季要经常加注新水,保持水质清新;⑶、治疗可用生石灰连续全池泼洒2次,每次用量为20ppm;⑷可将病蟹置于2-3ppm恩诺沙星溶液中浸洗3-4次,每次10-20分钟。
3、腐壳病(甲壳溃疡病、壳病、锈病)症状及危害:病蟹步足尖端破损,成黑色溃疡并腐烂,然后步足各节及背甲、胸板出现白点,白点中部凹下,呈微红色并渐成黑色溃疡,严重时甲壳被侵袭成洞,导致河蟹死亡。
河蟹四种疾病 难治也能防治- -
河蟹四种疾病难治也能防治摘要:夏秋季节,名优水产养殖品种--河蟹易患多种疾病,其中水肿夏秋季节,名优水产养殖品种--河蟹易患多种疾病,其中水肿病、聚缩虫病、蟹奴病、蜕壳障碍病,较难防治。
但只要尊重科学,采取科学的方法,也能有效防治,并不可怕。
――水肿病1、症状:河蟹腹部、腹脐及贝壳下方肿大,呈透明状,蟹匍匐池边,不摄食,最后病死。
2、病因:大多在河蟹生长过程中,腹部受机械性损伤后感染病菌所致。
3、防治:每公斤蟹取0.1~0.2克土霉素或红霉素,拌入饵料投喂,每7天为一疗程;或全池泼洒浓度为0.5~1ppm 的呋喃西林溶液。
――聚缩虫病1、症状:病蟹体壳污物较多,活力、食欲逐渐减弱,严重者多在黎明前死亡。
仔细镜检,可发现病蟹额部、步足、贝壳及腮等布满聚缩虫。
2、病因:池水过肥,水质不良,聚缩虫大量繁殖寄生蟹体。
3、防治:用浓度为5~10ppm的高锰酸钾与浓度为0.5~1ppm的新洁尔灭混合液浸洗病蟹;往池边、水草等河蟹密集处泼洒浓度为0.2~0.3ppm的孔雀石绿溶液。
――蟹奴病1、症状:病蟹腹部略显臃肿,揭开脐盖可见寄生的乳白色或半透明状虫体。
雄病蟹的脐星呈椭圆状,好象雌蟹;螯足小,绒毛少。
病蟹生长缓慢,病情严重者,蟹肉有特殊味道,不可食用。
2、病因:水中含盐量较高,使蟹奴大量繁殖,幼体扩散,感染蟹体。
3、防治:往蟹塘内注入新鲜、干净的淡水;将已感染蟹奴的病蟹捕出,专塘饲养,能有效抑制蟹奴扩散感染。
――蜕壳障碍病1、症状:河蟹无力蜕壳或仅能腿出部分蟹壳,在头胸部与腹部出现裂痕,周身发黑,最后死亡。
2、病因:一是蟹有疾病,二是缺少某些微量元素。
3、防治:检查河蟹是否患病,若已患病,需对症下药治疗;或将蟹壳(禽蛋壳亦可)碾碎后,拌入饲料,投喂河蟹;或全池泼洒石灰水(石灰在池水中浓度为15~20ppm),每5天一次,连续进行3~4次。
河蟹的疾病防治
河蟹的疾病陆治o李杰朱丽娅一、肠炎病病原嗜水气单胞菌症状蟹摄食不振,行动缓慢,轻圧肛门,可见黄色黏液流出。
流行情况幼蟹和成蟹的各个阶段。
防治方法投喂新鲜饲料,治疗时外用溴氯海因全池泼洒1次,并在饲料中拌入内服药,每天一次,连续3天。
(二)颤抖病病原:迟钝爱德华菌、弧菌、嗜水气单胞菌及病毒等症状蟹:行动和摄食缓慢、精神不振;发病后期,蟹趴在岸边水草上,失去摄食能力,浑身发抖,不久即死亡,故被人们称为河蟹“抖抖病”。
病蟹肝脏坏死,螯足抱在口腔前,步足环起,站立不稳,不易翻身,发生阵阵抖动。
有的肝脏呈黄色、油状、略带白色,口器中有大量茶褐色液体。
有的肝脏呈灰白色、臭蛋黄状,体内有无色液体,有的伴有鳃水肿。
而处于蜕壳期的蟹发病时,表现为蜕壳无力而死亡。
流行情况:5〜10月份,高峰期8~9月份,水温23〜33°C。
防治方法:放蟹种前对池塘彻底消毒,清除过多的淤泥,以预防为主。
治疗用银翘板蓝根散。
(三)烂鳃病病原:弧菌、产气单胞菌及迟钝爱德华菌症状:蟹鳃丝腐烂多黏液,部分呈暗灰色或黑色,局部溃烂,鳃丝有缺痕,病重时鳃丝全部变为黑色。
病蟹行动迟缓,鳃已失去呼吸功能,导致死亡。
流行情况:幼蟹和成蟹的各个阶段。
防治方法:改良水质和底质进行预防。
治疗时用聚维酮碘全池泼洒,同时内服复方氟苯尼考1个疗程。
(四)聚缩虫病病原:聚缩虫症状:蟹的关节,步足、背部、额部、附肢及鳃上附着污物较多,活动及摄食能力减弱,严重者常在黎明前死亡。
流行情况:幼蟹和成蟹的各个阶段。
防治方法:彻底清塘消毒,经常注、换池水,保持水质清新。
用硫酸铜0.25~0.6mg/L全池泼洒。
(通联:430077,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64-漁業致富栢南2021-3。
螃蟹常见疾病和防治
螃蟹常见疾病与防治一.水肿病病蟹腹部、腹脐及背壳下方肿大,病蟹匍匐池边、拒食,最后在池边浅水处死亡,该病是因河蟹在养殖过程中其腹部受伤感染所致。
预防方法:在养殖过程中,尤其是在蜕壳时,尽量减少对河蟹惊扰,免其受伤。
治疗方法:(1)土霉素或呋喃西林全池泼洒呈0.5—1PPM。
(2)呋喃唑酮全池泼洒0.1—0.2PPM。
二.烂肢病病蟹腹部及附肢腐烂,越冬期间,此病发病率较高,付肢出现斑点性腐烂,斑点由黄变灰至黑,该病是因扦捕、运输、放养过程中受伤或生长过程中敌害致伤感染病菌所致。
预防方法:(1)在扦捕、运输、放养等操作过程中勿使蟹体受伤。
(2)放养前将河蟹放在2PPM呋喃唑酮溶液中浸泡数分钟后投放。
治疗方法:(1)土霉素或呋喃西林全池泼洒呈0.5—1PPM。
(2)呋喃唑酮全池泼洒呈0.1—0.2PPM。
(3)生石灰全池泼洒呈15—20PPM,连施2—3次。
三.腐壳病病蟹步足尖端破损,成黑色溃疡并腐烂,然后步足各节及背甲、胸板出现白色斑点并逐渐变成黑色溃疡,严重时甲壳被侵蚀成洞,可见肌肉或皮膜,导致河蟹死亡,该病是由于河蟹步足尖端受损伤感染病菌所致。
预防方法:(1)用生石灰彻底清塘,保持水质清洁,夏季经常加注新水,保持塘底有5—10厘米的淤泥。
(2)在有病预兆的池塘,用生石灰兑水全池泼洒呈15—20PPM。
治疗方法:用漂白2PPM全池遍洒,燕在饲料中加磺胺类药物,每千克饲料加药0.1—0.2克,连喂3—5天。
四.蟹奴病病蟹腹部略显臃肿,打开脐盖可见2-5毫米,厚约1毫米的乳白色或半透明粒状虫体寄生于附支或胸板上,病蟹生长迟缓,性腺不发良,被蟹奴严重寄生的河蟹,肉味恶臭,不能食用,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池水含盐量高,蟹奴大量繁殖,幼体扩散感染所致。
预防方法:(1)彻底清塘,杀灭塘内蟹奴幼虫,常见药物有漂白粉、敌百虫、甲醛等。
(2)在蟹池中混养一定量的鲤鱼,可抑制蟹奴幼体数量。
(3)在有发病预兆的池塘,彻底更换池水,注入新水(盐度小于1‰),或把感染蟹奴的病蟹移到淡水中,就能抑制蟹奴的发展扩散。
如何防治河蟹的常见疾病
如何防治河蟹的常见疾病河蟹也叫“螃蟹”和“毛蟹”,头部和胸部结合而成的头胸甲呈方圆形,质地坚硬。
今天店铺就来给大家讲讲河蟹常见疾病的防治方法。
河蟹常见疾病的防治之腐壳病腐壳病又称甲壳溃疡病。
病蟹步足尖端破损,呈黑色溃疡并腐烂,然后步足各节及背甲、胸板出现白色斑点;斑点的中部凹下,呈微红色,并逐渐变成黑色溃疡;严重时中心部溃疡较深,甲壳被侵袭成洞,可见肌肉或皮膜,导致河蟹死亡。
该病表现症状有多种:一是患病蟹甲壳初期有白色斑点,其后由此斑点中间内凹并蚀成小洞,肉眼可见其壳内组织,在步足、腹甲上可见溃疡斑点,患病蟹最终因蜕壳不遂而死亡;二是病蟹甲壳出现棕色或红棕色点状病灶(图11),这些斑点逐步发展连成块,中心部位溃疡,边缘呈黑色;三是步足破损,早期为红色斑点或褐色斑点,晚期斑点连成不规则片状并腐烂,严重时甲壳被侵蚀成洞,可见黑色皮膜或肌肉,最终死亡。
防治措施:①蟹种入池前的捕捞、运输与放养须小心操作,以防蟹种受伤;②蟹种入池前用“聚维酮碘溶液”浸洗消毒;③发病后全池泼洒“顶典”或“聚维酮碘溶液”或“精品一元笑”1次,同时口服“服尔康+盐酸多西环素+肝胆利康散+酶合电解多维”3-5天,每天1次。
河蟹常见疾病的防治之肠炎病幼蟹至成蟹的各个阶段都可能感染该病。
该病在各地均有发生,主要危害成蟹,发病率不高,但病蟹死亡率可达30%-50%,残存病蟹的个体规格及商品价值均有所下降。
发病时河蟹摄食减少或拒食,口吐黄色泡沫,病蟹消化不良,肠胃发炎、发红且无粪便,有时肝、鳃亦会发生病变。
镜检可看到消化道内无食物,只有大量杆状细菌。
防治措施:全池泼洒“精品一元笑”或“聚维酮碘溶液”或“顶典”,同时口服“菌立停+肝胆利康散+酶合电解多维”3-5天,每天1次。
河蟹常见疾病的防治之上岸不下水症该病的表现方式有二种,一是上草不下水(图12),二是上岸不下水(图13)。
上草不下水是指河蟹爬上池中栽种的水草顶部而不入水中,上岸不下水是指河蟹爬上池塘岸边而不下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蟹常见病害防治
一、颤抖病
又称环爪病、抖抖病,主要是由病毒感染引起河蟹的步足颤抖、环爪的疾病。
1、流行:无论是池塘、稻田、还是网围、网栏养蟹,从3月到11月均有发生,尤其是夏秋两季最为流行;从蟹种到成蟹均患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尤其是饲养管理不善、水环境差的地方,有的地区发病率高达90%以上,死亡率在70%以上,发病严重的水体甚至绝产。
2、病症:最典型的症状为步足颤抖、环爪、爪尖着地、腹部离开地面甚至蟹体倒立。
病蟹反应迟钝,行动缓慢,螯足的握力减弱,蜕壳困难,吃食减少以至不吃食;鳃排列不整齐、呈浅棕色或黑色,肝胰脏呈淡黄色。
3、防治:第一天全池泼洒二溴海因或溴氯海因和蟹宁,隔天再泼洒一次。
第四天全池泼洒菌毒双效宁,同时饲料中添加蟹宁和FRC活力源添加剂以及复合Vc、VE,还有全池泼洒底净宁。
二、腹水病
是由嗜水气单胞菌、拟态弧菌和副溶血弧菌等感染引起的危害很大的疾病,病蟹的背甲里有大量腹水。
1、流行:全国各养蟹地区均有发生,1龄幼蟹至成蟹均受害,在长江流域于5—11月均有发生,以7—9月为严重,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严重的池塘甚至绝产。
池中不种水草或水草很少,水质恶化的池塘发病尤为严重。
2、病症:早期没有明显症状,严重时病蟹行动迟缓,多数爬至岸边或水草上,不
吃食,轻压腹部,病蟹口吐黄水;打开背甲时有大量腹水,肝脏发生严重病变,坏死、萎缩,呈淡黄色或灰白色;鳃丝缺损,呈灰褐色或黑色;折断步足时有大量水流出;肠内没有食物,有大量淡黄色黏液。
3、防治:内服强力克菌宁和FRC活力源添加剂以及复合Vc、VE
,同时泼洒二溴海或溴氯海因。
三、细菌性烂鳃病
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河蟹鳃发炎、溃烂的疾病。
1、流行:全国各养殖地区都有发生,尤其当管理不善,水质、底质较差的情况下发病较多,严重时可引起死亡。
2、病症:疾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
严重时河蟹反应迟钝,吃食减少或不吃食,爬在浅水处或水草上,有的上岸。
鳃丝肿胀,呈灰白色,变脆,严重时鳃丝尖端溃烂脱落。
3、防治:内服蟹宁,并配合使用增氧宁,并使用菌毒双效宁或溴氯海因等消毒剂。
四、水霉病
是由于蟹体表受伤后,水霉侵入引起的疾病。
1、流行:水霉在淡水水域中广泛存在,对水温的适应范围很广,5—26℃均可以生长繁殖,凡是受伤的河蟹均可被感染,但是未受伤的一律不感染,
严重感染时也会引起死亡,尤其是继发细菌感染时。
2、病症:疾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
疾病严重时,可见病体行动缓慢、反应迟钝,体表有大量灰白色棉毛物,诊断时应与纤毛虫病区分。
3、防治:发病时可用二溴海因治疗,每米水深、10%含量使用20克/
亩。
五、固着类纤毛虫病
是由聚缩虫、累枝虫、钟虫、单缩虫等固着类纤毛虫寄生引起的疾病。
1、流行:主要发生在夏季,全国各地都有发生,尤以对幼体的危害为大。
少量固着时,经蜕壳、换水后可痊愈,一般危害不大。
但当水中有机质含量多、换水量少时,固着类纤毛虫大量繁殖,充满鳃、附肢、眼及体表各处,在水中溶氧低时,可引起大量死亡,残存的河蟹的商品价值也会大大降低。
2、病症:固着类纤毛虫少量固着时,外表没有明显症状。
当大量固着时,河蟹体表有许多绒毛状物,反应迟钝,行动缓慢,不能蜕皮;将病蟹提起时,附肢吊垂,螯足不夹人;手摸体表和附肢有油腻感。
3、防治:全池泼洒甲壳宁,并配合使用菌毒双效宁等消毒剂。
六、甲壳附肢溃疡病
1、病因:细菌感染引起。
2、病症:病蟹腹部及附肢腐烂,肛门红肿,甲壳被侵蚀成洞,可见肌肉,摄食量下降,最终无法蜕壳而死亡。
3、防治:内服蟹宁,并配合使用二溴海因或溴氯海因等消毒剂。
七、肝坏死
1、病因:细菌感染,饵料霉变和底质污染并发引起。
2、病症:肝呈灰白色,有的呈黄色,有的呈深黄色,一般伴有烂鳃。
3、防治:内服蟹宁和FRC活力源添加剂以及复合Vc、VE,连喂5—7 天。
八、肠炎病
1、病因:细菌感染引起。
2、病症:发病初期体色发白,病蟹摄食减少,肠道发炎无粪便,有黄色粘液流出,有时肝、肾、鳃也会发生病变,有时表现出胃溃疡且口吐黄水。
3、防治:内服强力克菌宁,并配合使用二溴海因或溴氯海因等消毒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