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主题单元教学实施方案
电化学教学设计
选修四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一节原电池(1)有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金属与导电的非金属单质或金属氧化物)作电极;(2)电极材料必须与电解质溶液接触;(3)两极相连形成闭合电路;‘过渡:那请同学们一起来设计一个原电池。
3、请根据反应:Zn+CuSO4==ZnSO4+Cu设计一个原电池,思考为什么有电流产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反应,选择两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材料)过渡:那它是怎么样工作的?4、原电池工作原理PPT展示原电池动态示意图,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结5、电极反应及总反应式负极(锌片):Zn一2e- =Zn2+ (氧化反应)正极(铜片):Cu2+ + 2e- =Cu (还原反应)电池反应(总化学方程式):Zn + Cu2+ = Zn2+ + Cu过渡:请同学们根据原理预测下它的实验现象?预测实验现象实际现象电流表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铜Cu2++2e- =Cu 铜片上有红色物质析出锌Zn一2e- =Zn2+锌片逐渐溶解过渡:那实际现象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一起实验来验证思考、讨论、交流讨论与交流归纳与小结:1、原电池电路:电子流向,由负极流向正极。
电流流向,由正极流向负级;2、电极:负极——电子流出的一极,正极——电子流入的一极;3、电极反应:负极——氧化反应,正极——还原反应,构成氧化还原反应。
4、内电路中溶液离子的定向移动和外电路中电子的定向移动,构成闭合回路,使两个电极反应不断进行,发生有序的电子转移过程。
产生电流。
下。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预测实验现象实际现象电流表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铜Cu2++2e- =Cu铜片上有红色物质析出锌Zn一2e- =Zn2+锌片逐渐溶解过渡:黑色物质其实是铜单质。
设问l:为什么锌片有铜析出?最终导致什么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由于锌片与硫酸铜溶液直接接触,难以避免溶液中有Cu2+在锌片表面被直接还原,铜在锌片表而析出,锌表面也构成了原电池,进一步加速铜在表面析出,致使向外输出的电流强度减弱。
沪科版化学高一下册-7.4 《电化学专题》 教学设计
《电化学专题》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电化学内容。
在高考考纲的要求是:1.理解原电池的构成、工作原理及应用。
2.能书写电极反应和总反应方程式。
3.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针对高考考纲的要求,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入手,进一步深化巩固原电池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学会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的方法,为高考顺利书写陌生环境电极反应式做好准备。
二、学情分析学生此前通过电化学部分知识的复习,已经初步掌握了原电池、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但目前的高三学生在原电池和电解池的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存在问题,遇到陌生的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无从下手。
三、教学目标根据高考考纲要求和高三学生复习的特点,对本节课的教学确定了一下目标:(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巩固原电池、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掌握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书写陌生电极反应式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推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能用原电池、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一些小组探究活动,使学生增强探索陌生知识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巩固原电池、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够掌握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方法。
五、教学环节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1介绍电化学知识在高考中的位置,并且明确这节课目标:1.巩固原电池、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2.掌握电极认真倾听了解电化学的重要性及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本节课一、对比复习原电池和电解池工作原理用“正极、负极、阴极、阳极”填空:1、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2、外电路电子流入的电极:电子流出的电极:;3、外电路电流流入的电极:电流流出的电极:;4、阳离子移向的电极:阴离子移向的电极:;5、质量增加的电极:质量减轻的电极:;6、产生H 2的电极:产生O 2的电极:;让“电”火花永不磨灭正极阴极负极阳极负极正极阴极阳极负极阳极阳极阳极阳极负极负极正极正极正极阴极阴极阴极阴极正极环节3 检验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的掌握。
高三化学大单元教学设计策略
高三化学大单元教学设计策略以 电化学 ㊁ 有机 单元复习为例印志林(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高级中学㊀213119)摘㊀要:结合电化学和有机化学的单元教学设计ꎬ对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必要性㊁实施策略㊁反思等做了一些探究交流.关键词: 电化学 ꎻ 有机 ꎻ单元复习ꎻ教学设计ꎻ高中化学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21)36-0094-02收稿日期:2021-09-25作者简介:印志林(1982.6-)ꎬ男ꎬ江苏省常州人ꎬ本科ꎬ中学一级教师ꎬ从事高中化学教学研究.㊀㊀一㊁高三化学教学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必要性高三化学教学时间紧张ꎬ如果还是把知识点简单的回炒 根本复习不完ꎬ学生也不太愿意再认真听一遍 旧课 .所以将相关知识点整合起来用大单元的形式复习ꎬ不仅节约教学时间ꎬ对学生来说还很 新 ꎬ能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课堂效率.㊀㊀二㊁大单元复习设计的策略1.电化学单元设计的策略原电池原理与电解原理均是构建于氧化还原反应与电解质溶液的前提下ꎬ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确保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换ꎬ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复习这部分内容时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构建知识网络(如图1所示)图1(二)联系反应原理能够自发产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从理论进行分析均能够制成原电池ꎬ电解属于一种非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ꎻ把这种反应划分成还原反应与氧化反应ꎬ获得的就是原电池里正负极的电极反应ꎬ原电池的负极与电解池的阳极均产生氧化反应ꎻ离子氧化性或者还原性直接关系到电解时溶液里离子的放电次序ꎻ而电子守恒定律是展开电化学相关运算的重要基础.(三)对比易混知识正确认知概念是学好化学知识的前提条件ꎬ本章涉及大量极可能混淆的概念ꎬ应该比较复习.除了 三池 (原电池㊁电解池与电镀池)㊁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㊁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之外ꎬ包括大量能够加以对比的知识点.比如ꎬ氢氧燃料电池在各种性质的电解质溶液中的电极反应式ꎬ电解池在惰性电极与非惰性电极下离子(或者电极)的放电规律ꎬ原电池与电解池中电极的评判与电极反应类别的对比等.借助比较ꎬ能够明确其中的模糊概念ꎬ增强对于化学知识的认知.(四)归纳方法规律(1)原电池㊁电解池与电镀池的评判规律.①如果没有外接电源ꎬ那么极可能为原电池.原电池两极通常是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金属与能导电的非金属)ꎬ较活泼的电极在电解质溶液中通常能自发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②如果存在外接电源ꎬ两极插进电解质溶液内ꎬ极可能为电解池或者电镀池.如若阳极金属和其中的金属正离子一样时ꎬ那么就是电镀池.③如果没有外接电源的串联电路ꎬ那么应当借助题给信息发现其中能够自发形成氧化还原反应的装置ꎬ也就是原电池.(2)二次电池的判断方法.充电电池放电时等同于原电池ꎬ负极产生氧化反应ꎬ正极产生还原反应ꎻ充电时等同于电解池ꎬ放电时的正极转化成阳极ꎬ和外部电源的正极连接ꎬ负极转化成阴极ꎬ49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和外部电源的负极连接.(3)金属腐蚀的类型和快慢规律.①电化学腐蚀是不纯的金属与电解质溶液接触时出现原电池反应现象ꎬ活泼性较高的金属失电子被氧化而造成的腐蚀情况ꎬ必定将形成电流.这种腐蚀包含吸氧腐蚀与析氢腐蚀两类ꎬ前者在碱性㊁中性或弱酸性(酸性很弱)的环境中进行ꎬ后者在酸性较强的环境中发生.②在相同电解质溶液里ꎬ金属腐蚀速度顺序就是电解原理造成的腐蚀>原电池原理造成的腐蚀>化学腐蚀>有防护手段的腐蚀ꎻ当电解质溶液的浓度越高ꎬ那么金属腐蚀速度就会更为迅速.③相同金属在各种介质里的腐蚀速度顺序就是强电解质溶液里的腐蚀>弱电解质溶液里的腐蚀>非电解质溶液里的腐蚀.④针对活泼性存在差异的两类金属ꎬ如若差异越明显ꎬ那么活泼性较高受到腐蚀的速度更快.⑤纯度越高金属被腐蚀的速度更慢ꎬ纯金属基本不会被腐蚀.不纯的金属或者合金在潮湿条件下的腐蚀速度超过其在干燥㊁真空环境下被腐蚀的速度.2.有机化学单元复习设计的策略有机物种类繁多ꎬ有机反应千差万别.与无机化学相比ꎬ有机化学的复习方法有较大的不同ꎬ要做好有机化学知识的复习ꎬ应抓住以下几个方面.(一)抓相近概念的对比理解概念是掌握知识的前提ꎬ比较法是掌握相近概念的有效方法.回顾前面所学的有机知识ꎬ以下概念可用比较法进行复习.(1) 八式 :通式㊁化学式㊁分子式㊁电子式㊁结构式㊁结构简式㊁最简式㊁键线式ꎻ(2) 五同 :同素异形体㊁结构异构体㊁同系物㊁同位素㊁相同物质ꎻ(3)苯㊁苯的同系物㊁芳香烃和芳香化合物ꎻ(4)醇羟基㊁酚羟基和羧羟基ꎻ(5)水解和酯化ꎻ(6)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㊁水解反应和皂化反应ꎻ(7)酯和脂㊁干馏和分馏㊁裂化和裂解等.(二)抓有机物的官能团官能团对有机物的性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ꎬ对其性质的学习ꎬ就是为了明确官能团的属性ꎬ仅有把握住官能团ꎬ就掌握了学好有机物性质的金钥匙.C=C键㊁C C键㊁ X(卤素原子)㊁ OH㊁ O ㊁ CO ㊁ CHO㊁ COOH㊁ COO 都是官能团ꎬ这些官能团分别决定了烯烃㊁炔烃㊁卤代烃㊁醇或酚㊁醚㊁酮㊁醛㊁羧酸㊁酯的化学性质.例如ꎬ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ꎬ而高级脂肪酸中有不饱和的ꎬ所以一些油脂兼有烯烃和酯的一些化学性质ꎬ可以发生加成反应和水解反应.再如ꎬ葡萄糖是一种多羟基醛ꎬ因为其分子中含有醛基ꎬ所以葡萄糖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ꎬ能被新制的Cu(OH)2氧化ꎬ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ꎻ又因为其分子中含有羟基ꎬ所以葡萄糖能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理解官能的性质时ꎬ要注意有机物分子中基团和官能团之间的相互影响.例如ꎬ由于苯环和侧链的相互影响ꎬ使苯的同系物与苯的一些化学性质不同.(三)抓知识网络的构建各类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2所示.图2在上述转化关系里ꎬ应该十分重视两点内容:首先ꎬ就是烯烃㊁卤烃㊁醇之间的各种转换关系ꎬ还是烃和烃的衍生物彼此转化的重要基础.其次ꎬ就是醇㊁醛㊁羧酸㊁酯之间的内在转化关系ꎬ还是展开合理推导与整合的重点所在.学生应能熟练写出上述有关转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ꎬ从而加深理解各物质之间的联系.(四)抓知识的归纳和总结有机知识的规律性很强ꎬ复习时要有意识地归纳和总结重要的知识规律.下列几种知识规律.下列几种知识规律需要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1)有机反应的条件规律ꎬ如光照㊁浓硫酸和加热㊁NaOH的水溶液㊁NaOH的醇溶液㊁水浴加热等各对应什么反应ꎻ(2)重要有机反应的类型和反应机理ꎬ要能从化学键的变化上判断反应是如何发生的ꎻ(3)有机物的熔沸点㊁密度㊁水溶性等物理性质规律ꎬ这是进行有机实验的依据ꎻ(4)同分异构体的判断规律ꎻ(5)有机物的命名和燃烧规律ꎻ(6)能发生某些反应(如水解反应和银镜反应)的物质归纳等.㊀㊀三㊁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反思通过大单元教学设计实现了内容标准和学业标准之间有效衔接和整合.不但提高了课堂效率ꎬ调动了高三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ꎬ也提高了教师整合知识的能力和教学水平.对于中等高中学校而言ꎬ采取这种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方法ꎬ务实的上好课ꎬ哪怕一学年只能设计五个单元ꎬ都能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ꎬ也能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ꎬ在历次化学模考中甚至高考中也都取得了理想的成绩.㊀㊀参考文献:[1]张季超.做好高中化学复习的方法[J].数理化解题研究ꎬ2019(34):80-81.[责任编辑:季春阳]59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化学电化学反应教学教案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结果和结论
批改:认真批改作业和实验报告,记录学生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反馈:根据批改情况,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电化学反应的知识和技能
考试和测验:通过考试和测验,评估学生对电化学反应的掌 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案例分析:对所选案例进行深入分 析,探讨电化学反应在其中的作用 和应用原理。
案例总结:总结案例中的电化学反 应应用价值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 如何在生活中运用电化学反应知识。
教学评价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估学生对电化学反 应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 在课堂上的表现,评 估学生对电化学反应 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学内容
电化学反应的定义和原理
电化学反应是涉及电子转移的氧化还原反应 原理包括法拉第定律和能斯特方程 定义了电极电势和氧化还原反应的能量变化 原理用于解释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电化学现象
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和电极反应
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电解池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通过外加电源使电解质溶液中的阴 阳离子分别在两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定义:通过考试和测验评估学生对电化学反应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目的:了解学生对电化学反应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的掌握情况,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
方法:采用多种形式,如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实验操作等,全面评估学生的表现。
反馈:根据考试和测验结果,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电化学反应 知识和应用能力。
掌握电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了解常见电化学反应的类型及其特点 理解电化学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掌握电化学反应的能量转化和物质转化
化学物质的电化学教案
化学物质的电化学教案一、引言电化学是研究化学变化与电流之间关系的学科,是化学与电学的交叉领域。
电化学广泛应用于电池、电解、电镀等方面,对于理解化学反应机制、控制电化学过程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旨在介绍化学物质的电化学知识,让学生了解电化学原理,并能够运用电化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电化学基础知识1. 电解与氧化还原反应- 电解:指通过外加电压使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状态下的化合物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
电解可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 氧化还原反应:指物质的氧化态和还原态之间的电子转移过程。
氧化还原反应是电化学反应的基础。
2. 电池- 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它由两个电极(阳极和阴极)以及介于两电极之间的电解质组成。
- 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将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流引入外部电路,实现电能的转化。
三、电化学实验1. 电解实验- 实验材料:电池、导线、两个电极、溶液等。
- 实验操作:连接电池的正负极与两个电极,将电极浸入溶液中,观察电解过程中的变化。
-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观察电极产生的气体、涂层或其他化学变化来判断电解反应的性质。
2. 电池实验- 实验材料:电池、导线、两个电极等。
- 实验操作:将两个电极通过连接电池的导线连接起来,浸入溶液中,观察电池的放电现象。
-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电流的方向和沉积物的形成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和性质。
四、电化学应用1. 电镀- 电镀是利用电流使金属离子在金属电极上得到还原并析出的过程。
- 电镀可以改善材料的表面性质,增加耐腐蚀性、装饰性等。
2. 蓄电池- 蓄电池是一种能够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并能多次充放电的电池。
- 蓄电池常用于储存能量、应急电源等方面。
五、电化学的意义1. 理论研究意义- 电化学提供了研究化学反应机制的方法和途径,为理解化学反应过程、探究反应机制提供了重要手段。
2. 工业应用意义- 电化学应用广泛,如电镀、蓄电池等,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单元归纳与整理 教学设计(一) 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4
(人教版选修4)第四章《电化学基础》教学设计归纳与整理(一)课题:第四章归纳与整理(一)课时1授课年级高二人教版选修4第四章《电化学基础》内容是高中化学重要的基本理论之一。
应式电子及离子的移动方向的异同,并能正确判断原电池和电解池。
2.通过重点知识深入探究,准确把握电化学基础知识的重、难点,会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进一步理解半电池、双液电池、多室电解等概念,会正确书写原电池和电解池的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
3.通过原电池和电解池原理的进一步分析探究,进一步认识金属的腐蚀的危害及放护方法,利用宏微结合的思想,进一步理解电解的规律及其应用等,激发爱国热情,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电极判断、电极反应式及总反应式的书写、电解规律及应用难点:二次电池原理分析、多室电解及应用学情分析学完了电化学基础知识后,已经对本章内容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可能还缺乏对相关知识系统性、规律性的认识,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特别是在一些核心知识和关键能力上还需要进行深入思考和磨炼,这就是对本章要进行归纳与整理的价值所在。
教学方法归纳总结、讨论交流、方法提炼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问题导入:下图所示装置,当K1关闭,K2打开时是什么装置?铁电极的名称是什么?发生什么反应?当K2关闭,K1打开时是什么装置?铁电极的名称是什么?发生什么反应?【知识网络1】电化学基础知识建构网络,形成知识系统。
【知识网络2】金属的腐蚀与防护【典例1】一种碳纳米管能够吸附氢气,用这种材料制备的二次电池原理如图所示,该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6mol/L KOH溶液,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放电时K+移向碳电极B.放电时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H2-2e-===2H+C.放电时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NiO(OH)+2H2O+e-===Ni(OH)2+OH-D.放电时镍电极附近溶液的pH变小【答案】C【解析】A. 放电时,该电池为原电池,由图知镍电极为正极,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所以K+移向镍电极,A项错误;B. 已知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放电时碳电极作负极,H2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H2 - 2e- + 2OH-===2H2O,B项错误;C. 由图分析可知,放电时,镍电极为正极,NiO(OH)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NiO(OH)+H2O+e-===Ni(OH)2+OH-,有OH-生成,C项正确;D. 镍电极为正极,NiO (OH)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NiO(OH)+H2O+e-===Ni(OH)+OH-,有OH-生成,pH变大,D项错误;故选C。
电化学课程设计
电化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电化学基本概念,掌握电极、电解质、电流、电位等基本知识;2. 学习电化学电池的原理,区分不同类型的电池及其特点;3. 了解电化学反应的基本过程,掌握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正确使用电化学实验仪器,进行简单的电解实验;2. 学会分析电极电位的变化,判断电化学反应的方向;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电化学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化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增强探索精神;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3. 引导学生关注电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化学知识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重要性。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为高中化学选修课程,适用于高中二年级学生。
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前,已具备一定的基础化学知识。
课程性质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电化学基本概念:- 电极与电解质;- 电流、电位与电动势;- 电化学电池的原理与分类。
2. 电化学反应:- 电极反应的书写;- 电化学反应的原理;- 电解质溶液中离子迁移。
3. 实践操作:- 电解实验;- 电极电位测定;- 电池制作。
4. 应用与拓展:- 电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电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新型电池的发展趋势。
教材章节关联:本教学内容与教材《普通高中化学》(选修6)第二章“电化学”相关,涵盖以下小节:1. 电化学基本概念(2.1-2.3节);2. 电化学反应(2.4-2.6节);3. 实践操作(2.7-2.8节);4. 应用与拓展(2.9节)。
教学进度安排:第1周:电化学基本概念(1-2课时);第2周:电化学反应(3-4课时);第3周:实践操作(5-6课时);第4周:应用与拓展(7-8课时)。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章节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1. 讲授法:- 对于电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实际案例,讲解电极、电解质、电流等基本知识,使抽象的理论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部编版2020年高中化学 第04章 电化学基础 专题4.1 原电池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4
4-1 原电池教学目标1.让学生体验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探究过程;2.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原电池的条件;3.能够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4.实验引导学生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法,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研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教学难点: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教学过程:【引入】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又称电力。
例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手提电脑、手机、相机、摄像机……这一切都依赖于电池的应用。
那么,电池是怎样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呢?我们这节课来一起复习一下有关原电池的相关内容。
【板书】4.1 原电池一、原电池实验探究【讲解】铜片、锌片、硫酸都是同学们很熟悉的物质,利用这三种物质我们再现了1799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留给我们的历史闪光点!【实验探究】(铜锌原电池)【问题探究】1、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稀硫酸中有什么现象发生?2、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现象又怎样?为什么?3、锌片的质量有无变化?溶液中c (H+)如何变化?4、锌片和铜片上变化的反应式怎样书写?5、电子流动的方向如何?【讲解】我们发现检流计指针偏转,说明产生了电流,这样的装置架起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桥梁,这就是生活中提供电能的所有电池的开山鼻祖----原电池。
【板书】(1)原电池概念: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提问】在原电池装置中只能发生怎样的化学变化?【学生】 Zn+2H+=Zn2++H2↑【讲解】为什么会产生电流呢?【回答】其实锌和稀硫酸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但氧化剂和还原剂热运动相遇发生有效碰撞电子转移时,由于分子热运动无一定的方向,因此电子转移不会形成电流,而通常以热能的形式表现出来,激烈的时候还伴随有光、声等其他的形式的能量。
最新整理高二化学教学高二化学第四章电化学教案.docx
最新整理高二化学教学高二化学第四章电化学教案高二化学第四章电化学教案一、探究目标体验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探究过程二、探究重点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三、探究难点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研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四、教学过程引入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又称电力。
例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手提电脑、手机、相机、摄像机……这一切都依赖于电池的应用。
那么,电池是怎样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呢?我们这节课来一起复习一下有关原电池的相关内容。
板书§4.1原电池一、原电池实验探究讲:铜片、锌片、硫酸都是同学们很熟悉的物质,利用这三种物质我们再现了1799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留给我们的历史闪光点!实验探究(铜锌原电池)实验步骤现象1、锌片插入稀硫酸2、铜片插入稀硫酸3、锌片和铜片上端连接在一起插入稀硫酸问题探究1、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稀硫酸中有什么现象发生?2、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现象又怎样?为什么?3、锌片的质量有无变化?溶液中c(H+)如何变化?4、锌片和铜片上变化的反应式怎样书写?5、电子流动的方向如何?讲:我们发现检流计指针偏转,说明产生了电流,这样的装置架起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桥梁,这就是生活中提供电能的所有电池的开山鼻祖----原电池。
板书(1)原电池概念: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问:在原电池装置中只能发生怎样的化学变化?学生:Zn+2H+=Zn2++H2↑讲:为什么会产生电流呢?答:其实锌和稀硫酸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但氧化剂和还原剂热运动相遇发生有效碰撞电子转移时,由于分子热运动无一定的方向,因此电子转移不会形成电流,而通常以热能的形式表现出来,激烈的时候还伴随有光、声等其他的形式的能量。
显然从理论上讲,一个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若能设法使氧化与还原分开进行,让电子的不规则转移变成定向移动,便能形成电流。
《电化学》单元概述教学目标及评价方法1
单元主题:电化学一、单元概述:在下面空格处简要介绍这个单元,清晰简洁地介绍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学习活动。
一、基本情况本单元主要涉及到的是《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第二节和第三节内容。
其核心知识是电化学原理和应用,包括了电解池和原电池两个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对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本单元学习的基本安排本单元学习过程中5—8人组成一个小组,利用两个周的时间完成。
第一周的时间内要完成以下三个主要内容:一是组织学生利用头脑风暴了解学生本部分知识掌握情况,布置相关的内容,制订本单元学习计划书;二是利用摄像机及日记观察记录家里的直流供电设备与金属制品的生锈情况;三是对不同电解质进行通电研究其导电情况;将不同的金属用导线连接后放入水果蔬菜研究灯泡亮度。
四是小组讨论解决把不同金属插入不同电解质溶液中如何产生电流。
第二周的时间内要完成以下四个主要内容:一是小组信息交流,通过各种通讯交流手段交流分析对电解质通电会有些什么情况,不同金属用导线连接后放入酸中会有什么情况;二是通过课本知识书籍资料及网络查询相关内容和小组交流的情况是否吻合,如果不吻合,可能存在的问题是什么?三是根据家庭实验的推测、假设和所查阅的内容以及小组交流的情况,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内容,进一步确定设计进行实验的方案。
二、21世纪技能这个单元将重点培养哪种或哪些21世纪技能:交流和合作信息素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力和创新三、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模块4第1节后完成)请明确单元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要来自于现行课标)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与课程标准相联系,并体现21世纪技能。
课程标准一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二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认识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实际意义及其重要应用。
三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认识金属腐蚀的危害,通过实验探究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原电池、电解池的知识对比,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原电池、电解池的化学反应原理、电极的判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离子放电规律、电解产物分析及溶液pH值的变化、电化学计算、实验设计等知识点。
电化学教学教案
电极反应与电池反应的概念介 绍
电极反应与电池反应的书写方 法
电极反应与电池反应的实例分 析
电极反应与电池反应的规律总 结
实验目的:通 过实验演示让 学生了解电化 学的基本原理
和应用
实验材料:电 解槽、电极、
电源等
实验步骤:连 接电路,调整 电流电压,观 察实验现象并
记录数据
实验结果:通过 实验演示,让学 生了解电化学反 应的过程和原理, 以及其在能源、 环保等领域的应
添加文档副标题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掌握电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理解原电池、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和组成 了解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的书写方法 掌握电化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能够掌握电化学 的基本原理和概 念
能够理解和分析 电化学实验数据 和结果
能够运用电化学 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
用
回顾电化学的 基本概念和原
理
总结电解池和 原电池的工作
原理和应用
复习电化学实 验的设计和操
作要点
强调电化学在 日常生活和工 业生产中的应
用和意义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度,判断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和投入程度。
课堂互动: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情况,包括提问、讨论和合作等,反映学生的思考能力 和合作精神。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包括课后习题、实验报告等,了解学生对课堂知 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随堂测试:通过随堂测试的方式,检测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及时发现并解决 学生的学习困难。
作业评价:通过布置 和批改作业,了解学 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测验评价:定期进行 测验,评估学生的学 习效果,以便及时发 现问题并进行补救。
2024-2025学年高中化学专题五电化学问题研究5.1原电池教案苏教版选修6
D.金属电极的材料
答案:A、B、C、D
解析:原电池的电动势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电解质溶液的浓度、金属电极的表面积和材料等。这些因素的改变都会影响原电池的电动势。
5.例题五:
题目:以下哪个设备可以用来测量原电池的电动势?
A.电流表
B.电压表
C.电阻表
D.电导表
答案:B.电压表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原电池的知识时,学生可能会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以及电极反应的理解感到困难。此外,学生可能对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感到困惑。还有,对于部分学习风格偏向理论的学生,如何激发他们学习电化学的兴趣也是一个挑战。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我将采用讲授法为主,结合案例研究、项目导向学习和讨论法进行教学。在讲授原电池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时,我将运用清晰的逻辑和生动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通过案例研究和项目导向学习,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首先,在讲解原电池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时,我发现部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我需要进一步改进我的教学方法,通过更多的实例和图片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概念。其次,在课堂互动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这可能是由于他们对原电池的兴趣不足。因此,我需要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并尝试将更多的实际案例和应用场景引入课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将利用PPT、视频和在线工具等多种教学媒体和资源。在课堂上,我将使用PPT展示原电池的相关知识点,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同时,播放与电化学相关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原电池的认识。此外,我还将引导学生在线上查找相关资料,利用在线工具进行自主学习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基于大概念的单元教学设计研究-----以《化学反应与电能》为例
基于大概念的单元教学设计研究-----以《化学反应与电能》为例摘要:新课改背景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以学科大概念作为统摄进行单元教学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因此,本文在理解性教学的视角下,以《化学反应与电能》为例,基于学科大概念进行单元教学设计,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推进学科素养落实于化学课堂中,期望为广大教育者开展大概念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大概念理解性学习化学反应与电能高中化学课程以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进行教学,能够使课程结构化,推进学科素养落实于化学课堂中。
格兰特·威金斯和杰·麦克泰的《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中提到的理解性教学设计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入而持久的理解,而理解性教学设计模式将理解分为六个维度。
不同于布鲁姆的认知目标的是理解的六个维度之间是层层递进的关系,以此为依据设计教学目标及评价目标能够关注到教师的教以及学生的学的方方面面,从显性到隐性的帮助学生实现素养的提升。
因此,本文基于学科大概念,在理解性教学的视角下,以《化学反应与电能》为例进行了单元教学设计研究,探索了在化学课堂中帮助学生落实核心素养的方法,期望为广大教育者开展大概念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一.提炼单元教学大概念,形成单元预期成果大概念教学在课程变革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概念揭示了课程内容的规律与联系,以大概念为统摄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将碎片化的知识结构化,促进课程内容情景化,使知识发生有机联系。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大概念教学则是落实核心素养重要途径。
《化学反应与电能》一章为选择性必修2第四章内容,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了解原电池及电解池的反应原理,了解金属腐蚀的危害及防护措施。
总体而言,本章内容重点理解物质变化及能量变化的同时促进学生及社会的发展,体现时代的要求。
基于学生学情,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本章单元教学设计提炼大概念为:“认识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实际意义”。
电化学教学设计教学案
《电化学》复习教学案一.学习目标1.能写出常见的简单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2.了解常见的化学电源,认识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实际意义及其重要应用。
二.学习重点1.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2.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实际意义及其重要应用三.学习过程1.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原理基础【问题1】将铁棒插入硫酸铜溶液中(如图1所示)(1)你可以观察到什么现象?(2)铁棒本身的质量有什么变化?(3)溶液的质量有什么变化?拓展 【问题2】如何使图1中的铁棒上析出铜,而铁的质量不变?【问题3】如何使图1中所示的铁棒渐渐溶解,而铜不在铁棒上析出?【问题4】如何使图1中所示铁棒上析出铜,铁棒不溶解,且电解质溶液的浓度不变?再拓展 【问题5】如何使图2 中所示的铁棒上析出H2。
铁棒自身质量不变?【问题6】如何使图3中所示的碳棒上析出O 2,同时使电解质溶液的pH 增大?或者使电解质溶液的pH 减小?或者使电解质溶液的pH 不变?2.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方法(1)迁移法迁移法:是指将已掌握的知识迁移到新情景中去解决问题。
迁移法常用于书写金属吸氧腐蚀的电极反应式。
【例题】钢铁的吸氧腐蚀(原电池可简单表示为:Fe │溶有O 2的水膜│C )电极反应式分别为:负极: 正极:Fe C 图3实验装置铁硫酸铜溶液图1实验装置铁氯化钠溶液图2实验装置【练习1】伏打电堆:Zn│溶有O2的NaCl溶液│Ag1800年,伏打把几十块银片和锌片交替重叠,每对金属之间插入浸过盐水的纸片或布条,组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电池——伏打电池,它能产生稳定的电流。
伏打电堆实质上是吸氧腐蚀,电极反应式分别为:负极:正极:【练习2】海水标志灯:Al│溶有O2的NaCl溶液│C我国首创以铝——空气——海水电池作为能源的新型海水标志灯,只要把灯放入海水中数分钟,就会发出耀眼的白光。
海水标志灯工作时发生了铝的吸氧腐蚀:负极:正极:(2)图示法图示法是在仔细观察、分析理解原电池工作原理示意图的基础上,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的一种方法,常用于书写燃料电池的电极反应式。
关于高中化学《电化学》的教案
关于高中化学《电化学》的教案一、教材分析《电化学》是高中化学教材中的一章,主要涉及电解池、电流、电解质和电解过程等内容。
学生通过学习这一章的内容,能够了解电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区别与联系,掌握电流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了解电解过程和电化学常用术语。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现象和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巧和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区别与联系,电流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电解过程和电化学常用术语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和探究电化学原理。
四、教学方法1. 导入法:通过提问或者实例引入新的知识点,调动学生的思维,增加学习的主动性。
2. 实验法:通过设置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实践操作,观察实验现象,探究电化学的规律。
3. 讲授法:通过讲解电化学原理、公式推导等方式,向学生传达知识点,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4. 讨论法:通过小组或全班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化学老师可以通过提问或者实例引入电化学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
比如可以用日常生活中的电解现象,如电镀、电解水等作为引入的例子,与学生进行简单的讨论。
2. 讲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区别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解释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区别。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电解质?什么是非电解质?为什么有的物质可以导电,有的物质不能导电?然后,教师可以使用示意图或者实验现象来解释这两者的区别。
通过实验现象的对比,让学生明白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可以导电的原因,并引导学生总结导电能力与物质离子化程度之间的关系。
3. 讲解电流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教师可以详细介绍电流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包括电流的定义、单位、测量仪器等内容。
化学课教案学习电化学反应
化学课教案学习电化学反应化学课教案:学习电化学反应一、引言电化学是研究电与化学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广泛应用于电池、电解、防腐蚀等领域。
本教案将以电化学反应为主题,结合实验和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电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二、探究电化学反应1. 摩尔极化理论- 概念:摩尔极化是指电解质在溶液中离子团簇的摩尔数过多而导致的离子间相互作用增强的现象。
- 实验:利用电极位差测量法,测定铜电极在不同浓度的铜离子溶液中的极化电位。
- 结论:随着铜离子浓度的增加,电极极化电位增加;摩尔极化导致电极电位的升高。
2. 氧化还原反应- 概念: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化学物质中的电子转移过程,包括氧化剂得电子(氧化)和还原剂失电子(还原)。
- 实验:通过锌和铜电极的反应,观察电化学反应的现象。
- 结论:锌片在铜离子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锌片被氧化,铜离子被还原,电流流动的方向为锌片到铜片。
三、电化学反应与实际应用1. 电池- 概念: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由正极、负极、电解质和隔膜组成。
- 实验:利用简单电池观察电解质的种类对电压输出的影响。
- 结论:电解质的种类会影响到电池的电压输出,电解质中离子的摩尔浓度越高,电压越大。
2. 电解- 概念:电解是利用电的作用使化学反应发生的过程,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 实验:通过电解水实验,观察电解时气体的释放情况。
- 结论:在电解水中,阴极释放出氢气,阳极释放出氧气,反应式为2H2O → 2H2 + O2。
四、案例分析:电镀过程1. 电镀原理- 概念:电镀是利用电流和电解质溶液使金属沉积于物体表面的技术。
- 实验:以铜电镀为例,观察电流和时间对电镀质量的影响。
- 结论:电流越大、电镀时间越长,电镀质量越高。
2. 应用:防腐蚀- 概念:电化学防腐蚀是通过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消耗掉电流和阻止金属腐蚀的技术。
- 实验:通过模拟电池实验,观察电流对金属腐蚀的影响。
- 结论:电流越大,金属腐蚀速度越快;适当的电流可延缓金属腐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化学主题单元教学实施方案
主题单元名称电化学
作者姓名庄辛秘学科化学学生年级、班级高二、24班学生人数 54
专题1:原电池——如何设计一个实验装置来验证一个反应是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实施前教学环境多媒体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室
教学资源
1.打开电子白板
2. 每小组需要:烧杯、两个碳棒、铜片、锌片、铁片、铝片、导线、盐桥、电流计、硫酸铜溶液、
硫酸锌溶液、稀硫酸溶液
3.学生准备好记录用的笔、本。
落实前需技
能
1.了解常见的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2.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实质
2.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实施中教学导入阶
段
通过格林太太的图片,病症,引出原电池课题。
实验探究阶
段
1.布置实验任务
介绍实验器材和实验要求
2.指导各小组成员合理分工
3.教师巡视各组实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
⑴将一锌片、铜片平行插入稀硫酸中。
⑵在实验一的基础上用一根导线将铜片和锌片连接起来
⑶在实验二的基础上,在导线中接入一电流计
交流、探讨阶
段
小组代表汇报实验现象、结论、猜想
实验1: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实验2:我们又观察到什么现象?铜片上的气泡可能是什么气体?H元素原来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从氢离子到氢气,氢离子是得到电子还是失去电子?得到的电子是谁失去的?锌失去的电
子是怎样转移到铜片上去的?怎么验证你的猜想?
实验3:观察电流计指针有什么变化?说明什么问题?
总结阶段
1.课件展示三个实验
2.观察三幅图片,对照三组实验,得出原电池的三个形成条件反馈阶段完成课堂跟踪训练
实施后成果评价量规评价、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等多元化评价方式
提出下一专
题要求
预习下一专题
专题2:电解池——如何设计一个实验装置来验证一个反应时非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实施前教学环
境
有电子交互白板的实验室
准备教
学资源
每个学习小组:直流电源、石墨电极、铁电极、氯化铜溶液、饱和食盐水溶液、粗通、精铜、硫酸铜溶液、导线若干
落实前
需技能
1.熟悉自主学习的步骤和程序
2.了解常见的非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3.会使用直流电源
3.明确实验基本操作要求
实施中教学导
入阶段
1.多媒体展示各种常用电池图片,引导学生回顾直流电源的使用方法;复习各种电池的原理都是利
用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电能,那么能否利用电能引发非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呢?
2.展示家用次氯酸钠消毒液发生器。
其原料是饱和食盐水,通电即生成次氯酸钠,其原理是什么呢?
一、电
解池的
原理
1.【播放录像】电解熔融的氯化钠:2NaCl2Na+Cl2↑,指导学生注意观察现象,分析思考:
⑴通电后,熔融氯化钠中的Na+和Cl-的如何运动?
⑵通过后电极表面分别发生什么反应?(写出电极反应式)
⑶上述过程发生什么形式的能量转化?
2.电极名称判断与电极反应式书写方法
3.电解池的构成条件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装置总结构成电解池的三个条件。
二、电解原理的应用
1.【播放录像】用石墨电极电解滴有酚酞的饱和食盐水,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引导学生分析思考:
⑴溶液中存在哪些离子?
⑵阴极和阳极上产生的气体是什么?如何通过实验检验?
⑶写出阴极和阳极的电极反应式。
⑷阴极区酚酞变红的原因是什么?
2.阴、阳极反应的判断:根据放电顺序(优先放电原则)
教师引导学生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分析,根据电极上发生的反应和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从而判断两极上离子的放电顺序。
三、有关电化学的计算
1.根据电子守恒法计算:用于有关串联电路、阴阳两极产物、正负两极产物、相同电荷量等类型的计算,其依据是电路中转移的电子数相等。
2.根据总反应式计算:先写出电极反应式,再写出总反应式,最后根据总反应式列比例式计算。
3.根据关系式计算:据得失电子守恒关系建立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桥梁,建立计算所需的关系式。
实施后成果评
价
运用自主合作学习评价量规、实验探究评价量规以及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等多元化评价方式规范展
示
课后练习题
思考下
一专题
的开展
预习下一专题,为下一专题的学习做准备
专题3:金属的腐蚀与防护——金属为何会被腐蚀?如何保护金属不被腐蚀?
实施前教学环境多媒体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室
教学资源
1.每学习小组:电脑、自己搜集的图片、视频、各种数据等
2.学生准备好记录用的笔、本。
落实前需技能会查阅资料
明确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程序
实施中问题的提
出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始终是一个世界性的一场棘手的科技难题,据统计,发达国家每年由于金属腐
蚀造成的直接损失约占全年国民生产总值的2%~4%,远远超过自然灾害的造成损失的总和。
这给我们
一个重要的警示:金属腐蚀不可等闲视之,防止金属腐蚀任重道远!那么,金属腐蚀的原理是什么?
我们怎样防护?同学们能为防护金属,保护国家资源做些什么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展开了这一
课题的研究。
研究方案
的设计
1.准备阶段:
确定子课题分好研究性学习小组:①金属腐蚀的总类;②各类金属腐蚀的原理;③各类腐蚀速率的简单比较;④金属腐蚀的防护方法及原理。
2.查阅与实验阶段:通过查阅资料、实验完成各个子课题
3.集中交流与讨论阶段
实验过程
1.负责子课题①的同学(第1、2研究性小组)通过上网、查阅书籍,了解金属的腐蚀分为化学腐
蚀和电化腐蚀,并且资料显示,电化腐蚀的速度比化学腐蚀速度快。
2.负责子课题②的同学(第3、4研究性小组)通过查资料了解到化学腐蚀的原理为金属(Fe)
与化学物质的直接接触而发生的反应,而电化腐蚀的原理比较复杂,在不同环境下,腐蚀的原理有所
不同,所以同学做了以下两个实验。
实验一:
【操作】将经过酸洗除锈的铁钉(最好多几根),先用清水清洗一下,再用饱和食盐水浸泡一下,放入如图1的具支试管中,几分钟后,观察导管中水柱的变化。
【现象】一段时间后水柱上升
【讨论】铁在腐蚀的时候吸收了氧气
图1 图2
为了进一步了解铁在中性环境中的腐蚀情况,该组同学又做了第二个实验。
实验二:
图3
【操作1】向100 mL烧杯中加入约50 mL饱和食盐水后,插入两个玻璃筒(无底);将一颗无锈铁钉和一个碳棒分别用导线与电流计连接后,再分别插入两个玻璃筒中(装置如图2);
【现象】可观察到有电子自铁钉流向碳棒;
【讨论】表明铁钉与碳棒已构成原电池的两个电极;
【操作2】1 min后,向插入铁钉的玻璃筒内滴入K3[Fe(CN)6]溶液;
【现象】可观察到铁钉附近的溶液变蓝色,
【讨论】表明铁被氧化,生成了Fe2+;
【操作3】向插入碳棒的玻璃筒内滴入酚酞溶液,
【现象】可观察到碳棒附近的溶液变红色,
【讨论】表明溶液pH增大,呈碱性。
通过上述实验小组讨论,得出小组结论:
金属在中性环境中发生的吸氧腐蚀,
负极:2Fe-4e-=2Fe2+
正极:2H2O+O2+4e-= 4OH-
总反应:2Fe+2H2O+O2=2Fe(OH)2
3.负责子课题③的同学(第5、6研究性小组)通过以下实验来探究电化腐蚀与化学腐蚀的速度。
【操作】取两个烧杯,分别装入1 mol/L的盐酸50ml,烧杯1中放入一根铁钉没入液面,烧杯2中放入一根铁钉和一根较粗铜丝,并用导线连接,观察铁钉上产生气泡的速度。
【现象】烧杯2中的铁钉表面产生气泡速度快。
【讨论】同等条件下,电化腐蚀速度比化学腐蚀速度快。
小组讨论
1.②③组同学各自汇报研究成果,并进行初步整理;
2.负责子课题④的同学(第7、8研究性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分组讨论等形式,研究金属的防护措施。
成果展示以小论文、研究报告形式完成
实施后收集学生
成果
将学生的小论文、研究报告等统一保存电子文档,并且评出有代表性的作品用于评价时进行点评。
成果评价
1.根据研究性学习评价量规以,组织学生对小论文、研究报告进行自评、互评
2.推出优秀的电子作品放到主题资源网站中
指导下一
专题的开
展
建立本专题与下一专题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