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眼科题库考试复习资料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眼科学最终版

中医眼科学最终版

中医眼科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眼的解剖与生理功能1.扁鹊是最早的五官科医生2.王焘著《外台秘要》提出绿翳青盲(相当于青光眼), 脑流青盲眼(相当于白内障)3.唐代已能配制假眼, 《吴越备史》是世界上关于义眼配制的最早记载4.南宋《洞天清录》记载了叆叇即是眼镜, 来矫正老视5.元末明初, 倪维德著《原机启微》;明代傅仁宇《审视瑶函》;清代《目经大成》记载金针拨内障八法6.眼为视觉器官, 包括眼球、视路和眼的附属器以及眼部相关血管和神经结构7.眼球的前后径约为24mm, 垂直径约为23mm, 水平径为23.5mm8.眼球(眼珠)由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所组成。

眼球壁可分为3层, 外层为纤维膜, 中层为葡萄膜, 内层为视网膜。

眼球内容物: 房水(神水)、晶状体(晶珠)、玻璃体(神膏)9.房水由睫状突产生后, 后后房经过瞳孔进入前方, 经前房角的小梁网进入巩膜静脉窦, 再进入眼的静脉系统。

有维持、调节眼压的功能10.视路: 是视觉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开始到大脑视觉中枢的传导路径。

(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视中枢)11.眼的附属器包括眼眶、眼睑(胞睑)、结膜、泪器和眼外肌。

12.眼眶骨壁的结构: 视神经孔和视神经管, 眶上裂和眶下裂13.眼外肌, 每只眼有6条眼外肌, 即4条直肌和2条斜肌。

外直肌受展神经、上斜肌受滑车神经支配, 其余眼外肌(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下斜肌)皆受动眼神经支配。

14.眼轮匝肌受面神经支配, 收缩时眼睑闭合, 提上睑肌受交感神经支配, 起开睑作用15.屈光介质: 房水、晶状体、玻璃体连同角膜一同组成眼的屈光介质, 又称屈光系统, 是光线进入眼内并到达视网膜的通路16.角膜后面, 巩膜、晶状体、玻璃体前面, 周围以前房角为界的空间称为前房17.眼与心的关系: 1.心主血脉, 诸脉属目; 2.心主藏神, 目为心使。

18.眼与肝的关系: 1.肝开窍于目, 目为肝之外候; 2.肝主藏血, 目受血能视3.肝气通目, 辨色视物;4.肝主疏泄, 调摄泪液5.肝脉上连目系, 气血通达于目。

中医眼科学试题及答案第19套

中医眼科学试题及答案第19套

中医眼科学试题及答案A.1.明孔遍通五脏, 脏气若乱, 目患即生;诸脏既安, 何辄有损。

”上述论述引B.《太平圣惠方•眼论》C.《增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D.《素问•金匮真言论》E.《灵枢•大惑论》F.《诸病源候论•目病诸候》【答案】AA.2.抢救络阻暴盲的首选药物是B.抗生素C.血管扩张剂D.激素类药物E.缩瞳剂F.散瞳剂【答案】BA.3.起止.经过眶下的经脉有B.手少阳三焦经C.足太阳膀经D.手少阴心经E.足太阴脾经F.以上都不对【答案】AA.4.神膏的西医解剖名称是B.晶状体C.玻璃体D.房水E.角膜F.视网膜【答案】BA.5.以下哪项不属于泪道结构B.泪点C.泪囊D.泪腺E.鼻泪管F.泪小管【答案】CA. 6.视神经分为()段B. 2D.4E.5F.6【答案】C7、眼与脏腑和全身其他组织器官保持密切联系依靠的是A.气血B.经络C.神经D.先天之精E.后天之精【答案】B8、漏睛疮的病因是A.火疳缠绵不愈, 渐侵及黑睛而成B.M经蕴热, 复感风邪所致C.恣嗜烟酒, 过食肥甘之品而生D.屈光不正, 白睛涩痛所致E.风沙阳光长期刺激而成【答案】B9、我国有资料记载的使用眼镜的朝代是B.宋朝C.元朝D.明朝E.清朝【答案】B10、瞳神干缺发生眼珠萎软的原因是A.神水枯竭B.神水瘀滞C.晶珠混浊D.瞳神闭锁E.神水混浊【答案】AA.11.五轮辨证结合脏腑生克关系, 对先发白晴红赤, 继而出现黑睛星翳, 应属B.土壅木郁C.肾水克脾土D.肺金乘肝木E.肝木克脾土F./心火乘肺金【答案】CA.12.患眼被紫外线所伤, 灼热刺痛.畏光流泪, 白晴混赤.黑睛浅层星翳,舌红苔薄白.脉数。

治疗方选B.银翘散C.泻白散D.黄连解毒汤E.新制柴连汤F.温胆汤【答案】DA.13.患者突发双眼白睛红赤, 痒涩刺痛, 羞明流泪, 眵多黏稠, 胞睑肿胀, 伴有头痛鼻塞, 恶风发热;舌质红, 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多因B.风热外袭, 热重于风C.风热外袭, 风热并重D.脾经风热夹湿E.风热外袭, 风重于热F.以上都不是【答案】DA.14.视乳头颜色苍白, 边界清楚的病因B.多为肝肾精亏, 肝血不足, 目系失养所致C.黑睛表面损伤, 复感外邪所致D.恣嗜烟酒, 过食肥甘之品而生E.屈光不正, 白睛涩痛所致F.风沙阳光长期刺激而成【答案】AA.15.患眼内眦溢脓, 不红不肿, 压之不痛, 指压脓出, 多属B.脾虚有湿C.M经郁热。

中医眼科学考题复习

中医眼科学考题复习

黑睛(风轮)(角膜):位于眼球前部中央,呈向前凸的透明组织结构。

白睛(气轮)(巩膜):位于角膜周边和后方,质地坚韧,呈乳白色。

黄仁(虹膜):一圆盘状膜,自睫状体伸展到晶状体前面,将眼球前部腔隙隔成前房与后房。

瞳神(水轮)(瞳孔):虹膜中央的1个2.5~4mm的圆孔。

视衣(视网膜):位于脉络膜与玻璃体之间,前界位于锯齿缘,后止于视盘周围的一层透明的膜。

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后极部,离视视盘颞侧约3mm处的一无血管凹陷区。

神水(房水):眼内透明液体,充满前房与后房。

晶珠(晶状体):形如双凸透镜,位于瞳孔与虹膜之后、玻璃体之前,由晶状体悬韧带与睫状体的冠部联系固定的结构。

神膏(玻璃体):无色透明的胶质体,充满了玻璃体腔,占眼球内容积的4/5,约4.5ml。

胞睑(肉轮眼睑):位于眼眶前部,覆盖于眼球表面,分上睑和下睑,有保护眼球的功能。

泪泉(泪腺):位于眼眶前外上方的泪腺窝内,长约20mm,宽12mm,借结缔组织固定于眶骨膜上,提上睑肌外侧肌腱将其分隔成较大的眶部泪腺和较小的睑部泪腺,正常时从眼睑不能触及。

视野:指眼向前方固视时所见的全部空间范围泪窍(泪道):泪液的排出通道,由上下睑的泪点、泪小管、泪囊、鼻泪管组成。

眼带(眼外肌):司眼球运动的肌肉。

针眼:指胞睑边缘生疖,形如麦粒,红肿痒痛,容易形成脓溃破的眼病胞生痰核:指胞睑内生硬核,触之不痛,皮色如常的眼病椒疮:指睑内面颗粒累累,色红而坚,状若花椒而得名暴风客热:指猝然感觉风热之邪的侵袭,而致白睛暴发以红赤肿胀灼热痒痛为主症的眼病天行赤眼:指外感疫疠之气,以白睛暴发红赤为主要特征,能迅速传染并流行的眼病天行赤眼暴翳:指因感受疫疠之气,突发白睛红赤,继而黑睛生翳,并且传染流行的眼病金疳:指白睛表层突起灰白颗粒,形如玉粒,周围绕以赤脉的眼病火疳:指白睛里层有紫红色结节状隆起,且疼痛巨按的眼病聚星障:黑睛骤生多个细小星翳,伴有沙涩疼痛、畏光流泪的眼病。

相当于西医学的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花翳白陷:黑睛生翳,四周高起,中间低陷,边缘不整,形如花瓣的眼病。

中医眼科学-1-1

中医眼科学-1-1

中医眼科学-1-1(总分:5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总题数:0,分数:0.00)二、A型题(总题数:50,分数:50.00)1.《中西眼科汇通》的作者是∙A.康维恂∙B.陈滋∙C.陈达夫∙D.陆绵绵∙E.杨维周(分数:1.00)A.B. √C.D.E.解析:2.巩膜在眼外肌的附着处最薄,其厚度为∙A.3mm∙B.0.3mm∙C.1mm∙D.0.1mm∙E.2mm(分数:1.00)A.B. √C.D.E.解析:3.角膜位于眼球壁外层的前方,占整个外层的比例应该是∙A.1/3∙B.1/4∙C.1/5∙D.1/6∙E.1/7(分数:1.00)A.B.C.D. √E.解析:4.《证治准绳·七窍门》认为目内所涵神水是由∙A.心血所生∙B.肝血所生∙C.津液所生∙D.后天之精所生∙E.三焦而发源(分数:1.00)A.B.C.D.E. √解析:5.睫状体在炎症时疼痛明显,其原因是∙A.睫状体内色素细胞多∙B.睫状肌收缩疼痛∙C.含有丰富神经∙D.睫状体悬韧带牵拉所致∙E.睫状突十分敏感(分数:1.00)A.B.C. √D.E.解析:6.有关对“胬肉攀睛”进行“割烙法”治疗的记载首见于∙A.《外台秘要》∙B.《千金要方》∙C.《龙树菩萨眼论》∙D.《太平圣惠方》∙E.《圣济总录》(分数:1.00)A.B.C. √D.E.解析:7.正常成人眼球前后径的平均值是∙A.14mm∙B.24mm∙C.20mm∙D.12mm∙E.28mm(分数:1.00)A.B. √C.D.E.解析:8.在现存古代医籍中,最早记载五轮学说的是∙A.《灵枢·大惑论》∙B.《诸病源候论》∙C.《太平圣惠方》∙D.《证治淮绳》∙E.《审视瑶函》(分数:1.00)A.B.C. √D.E.解析:9.两眦红赤,胬肉壅肿是由于∙A.恣食厚味炙博之品,或七情内郁化火而心火盛所致∙B.风寒外袭,卫阳受遏.气郁两眦∙C.肺肝风热壅盛,致成赤膜壅肿∙D.肺火壅盛,火从内发而致气血壅滞而发∙E.过食辛辣肥甘,兼复感外邪,内热与外邪交积而致(分数:1.00)A. √B.C.D.E.解析:10.白内障针拨八法记载于∙A.《外台秘要》∙B.《审视瑶函》∙C.《目经大成》∙D.《秘传眼科龙木论》∙E.《秘传眼科篆要》(分数:1.00)A.B.C. √D.E.解析:11.手少阴心经有本经别出而行的正经,与手太阳经的支脉会合于内眦部的∙A.睛明穴∙B.攒竹穴∙C.承泣穴∙D.四白穴∙E.迎香穴(分数:1.00)A. √B.C.D.E.解析:12.肝气郁结,疏泄失职或久郁化火,气火上逆则可发生∙A.青风内障,绿风内障,黄液上冲∙B.目珠胀痛,视盘充血水肿,视力骤降,聚星障∙C.黑睛生翳,瞳神紧小,疳积上目∙D.目珠胀硬,视力骤降∙E.青风内障,火疳,瞳神紧小(分数:1.00)A.B. √C.D.E.解析:13.风邪犯目,如客于经络,则可致∙A斜∙B.胞睑赤肿,视正为斜,肿痛麻木∙C.目涩作痒,风牵偏视,黑睛起翳∙D∙E.胞轮振跳,目剳,视正为斜(分数:1.00)A. √B.C.D.E.解析:14.史籍有关我国割治“目瘤”的最早文献见于∙A.《黄帝内经》∙B.《神农本草经》∙C.《山海经》∙D.《淮南子》∙E.《晋书》(分数:1.00)A.B.C.D.E. √解析:15.据史书记载,我国最早的五官科医生是∙A.陶弘景∙B.张仲景∙C.扁鹊∙D.王叔和∙E.皇甫谧(分数:1.00)A.B.C. √D.E.解析:16.血液之所以运行于眼络之中不致外溢,是有赖于∙A.脾气的统摄∙B.肝气的疏泄∙C.心气的推动∙D.肺气的宣降∙E.肾精的濡养(分数:1.00)A. √B.C.D.E.解析:17.眼与脏腑和全身其他组织器官保持密切联系依靠的是∙A.气血∙B.经络∙C.神经∙D.先天之精∙E.后天之精(分数:1.00)A.B. √C.D.E.解析:18.我国发明与使用眼镜的朝代是∙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E.清代(分数:1.00)A.B. √C.D.E.解析:19.我国最早记载用药物治疗眼病见于∙A.《诸病源候论》∙B.《本草纲目》∙C.《神农本草经》∙D.《山海经》∙E.《千金要方》(分数:1.00)A.B.C.D. √E.解析:20.奇经八脉中,司眼开合的经脉是∙A.阴维脉、阳维脉∙B.阴跷脉、阳跷脉∙C.冲脉、带脉∙D.任脉、冲脉∙E.任脉、督脉(分数:1.00)A.B.C.D.E. √解析:21.五轮辨证中,胞睑肿硬,并见白睛红赤,应属∙A.肝胆火盛∙B.肝胆湿热∙C.脾胃湿热∙D.心火亢盛∙E.肺脾实热(分数:1.00)A.B.C.D.E. √解析:22.现存古医籍中从医学观点提出眼病症名者,首见于∙A.《黄帝内经》∙B.《神农本草经》∙C.《伤寒杂病论》∙D.《陶氏疗目方》∙E.《疗耳眼方》(分数:1.00)A. √B.C.D.E.解析:23.首次将中医眼病分类为内、外障的现存中医古籍是∙A.《黄帝内经》∙B.《龙树菩萨眼论》∙C.《外台秘要》∙D.《千金要方》∙E.《秘传眼科龙木论》(分数:1.00)A.B.C.D.E. √解析:24.手阳明大肠经终于眼下鼻旁之∙A.睛明穴∙B.攒竹穴∙C.四白穴∙D.迎香穴∙E.承泣穴(分数:1.00)A.B.C.D. √E.解析:25.视网膜脱离发生在∙A.玻璃体与内界膜间∙B.色素上皮层与神经上皮层之间∙C.视网膜与脉络膜之间∙D.视网膜与玻璃膜间∙E.色素上皮层与视网膜细胞层之间(分数:1.00)A.B. √C.D.E.解析:26.黄仁中间的圆孔中医名称为∙A.瞳孔∙B.晶珠∙C.神孔∙D.视孔∙E.瞳神(分数:1.00)A.B.C.D.E. √解析:27.《原机启微》的作者是∙A.王肯堂∙B.倪维德∙C.傅仁宇∙D.徐春甫∙E.危亦林(分数:1.00)A.B. √C.D.E.解析:28.火邪致眼病,多表现为∙A.眼眵干结,肿痛麻木,视力剧降∙B.眵泪胶粘,赤脉粗大,视瞻有色∙C.眵多黄稠,赤脉粗大,怕热畏光∙D.胞睑赤烂,白睛黄浊,眼眵干结∙E.目赤肿痛,视物昏矇,眼睑糜烂(分数:1.00)A.B.C. √D.E.解析:29.白睛浮壅,状如鱼泡,多属∙A.肺经风热∙B.肺经虚热∙C.肺气不利∙D.脾胃湿热∙E.脾胃热盛(分数:1.00)A.B.C. √D.E.解析:30.六淫致眼病中,最多见的是∙A.风、火、燥∙B.风、火、湿∙C.风、寒、火∙D.湿、燥、火∙E.风、寒、湿(分数:1.00)A.B. √C.D.E.解析:31.肝火素盛,复感风、湿邪,每易引起∙A.针眼,天行赤眼暴翳,睑弦赤烂∙B.漏睛疮,胬肉攀睛,瞳神紧小∙C.天行赤眼暴翳,金疳,火疳∙D.黑睛生翳,瞳神紧小,花翳白陷∙E.绿风内障,瞳神紧小,惊震内障(分数:1.00)A.B.C.D. √E.解析:32.正常瞳孔大小范围∙A.1~2.5mm∙B.2~3mm∙C.4~5mm∙D.2.5~4mm∙E.5~6mm(分数:1.00)A.B.C.D. √E.解析:33.正常成人眼球横径平均为∙A. 13.5mm∙B.23.5mm∙C.25.5mm∙D.33.5mm∙E.35.5mm(分数:1.00)A.B. √C.D.E.解析:34.在五轮辨证中,睑弦红赤湿烂当属∙A.肝胆火盛∙B.肝胆湿热∙C.脾胃湿热∙D.心火亢盛∙E.肺脾实热(分数:1.00)A.B.C. √D.E.解析:35.既分布于目外眦,又分布于目内眦的经脉是∙A.手少阳三焦经∙B.足少阳胆经∙C.手太阳小肠经∙D.手阳明大肠经∙E.足太阳膀胱经(分数:1.00)A.B.C. √D.E.解析:36.血液瘀滞不行,眼部多表现为∙A.血脉紫赤,眼珠外突,金疳∙B.疼痛剧烈,血翳包睛,混睛障∙C.胞睑青紫肿痛,黑睛赤膜下垂,蟹睛症∙D.血脉紫赤,血灌瞳神,眼珠外突∙E.视物疲劳,视力剧降,云雾移睛(分数:1.00)A.B.C.D. √E.解析:37.最早记载八廓与眼位关系的医古籍是∙A.《原机启微》∙B.《景岳全书》∙C.《秘传眼科篆要》∙D.《银海指南》∙E.《世医得效方》(分数:1.00)A.B.C.D.E. √解析:38.第一部全国统编教材《中医眼科学》出版于∙A.1956年∙B.1958年∙C.1960年∙D.1962年∙E.1964年(分数:1.00)A.B.C. √D.E.解析:39.泪小点在中医眼科称为∙A.泪泉∙B.泪湖∙C.泪腺∙D.泪道∙E.泪窍(分数:1.00)A.B.C.D.E. √解析:40.饮食不节所致的常见眼病有∙A.暴风客热,天行赤眼,青风内障∙B.胞生痰核,睑弦赤烂,瞳神紧小∙C.疳积上目,针眼,睑弦赤烂∙D.青风内障,绿风内障,高风内障∙E.疳积上目,瞳神紧小,胞生痰核(分数:1.00)A.B.C. √D.E.解析:41.黑睛后方与黄仁相邻,两者之间充满∙A.透明之神膏∙B.透明之神水∙C.透明之津液∙D.透明之精气∙E.透明之营气(分数:1.00)A.B. √C.D.E.解析:42.燥邪为患,在眼部的表现为∙A.赤脉粗大,怕热畏光,眵多黄稠∙B.红赤掀热,目干涩,视物不爽∙C.眼眵干结,白睛红赤,目干涩∙D.白睛干涩,眵泪胶粘,视物不爽∙E.湿痒并作,肿痛麻木,眵泪胶粘(分数:1.00)A.B.C. √D.E.解析:43.房水的主要成分为水,其占整个房水的∙A.60%∙B.70%∙C.80%∙D.90%∙E.98%(分数:1.00)A.B.C.D.E. √解析:44.脉络膜的血管主要来自∙A.睫状后长动脉∙B.睫状后短动脉∙C.前睫状动脉∙D.视网膜中央动脉∙E.后结膜动脉(分数:1.00)A.B. √C.D.E.解析:45.睫状体扁平部(平坦部)为多种眼内手术的理想部位,是由于∙A.扁平部含丰富血管,伤口易于愈合∙B.扁平部感觉神经少,手术时不痛∙C.扁平部以外的睫状冠上有悬韧带,手术时易被伤及∙D.扁平部血管少,无重要组织∙E.扁平部无睫状肌,不会伤及肌肉影响调节(分数:1.00)A.B.C.D. √E.解析:46.顾锡著《银海指南》,又名∙A.《目经大成》∙B.《银海精微》∙C.《眼科大成》∙D.《眼科百问》∙E.《证治准绳》(分数:1.00)A.B.C. √D.E.解析:47.脾虚,精气不能上荣,可致∙A.晶珠混浊,夜盲,视物昏花∙B.晶珠混浊,目朦,胞肿如桃∙C.胞虚如球,夜盲,瞳神干缺∙D.视物昏花,夜盲,花翳白陷∙E.疳积上目,青风内障,高风内障(分数:1.00)A. √B.C.D.E.解析:48.角膜的中央厚度正常值是∙A.0.1mm∙B.1mm∙C.8mm∙D.0.8mm∙E.0.01mm(分数:1.00)A.B.C.D. √E.解析:49.眼带的西医解剖名称是∙A.眼外肌∙B.轮匝肌∙C.米勒肌∙D.提上睑肌∙E.视神经(分数:1.00)A. √B.C.D.E.解析:50.《审视瑶函》认为:心神在目,发为神光,神光位居于:∙A.神水之中∙B.黄仁之中∙C.神膏之中∙D.瞳神之中∙E.黑睛之中(分数:1.00)A.B.C.D. √E.解析:。

中医眼科学试题(精选9含答案)

中医眼科学试题(精选9含答案)

中医眼科学试题及答案1、根据五轮学说,白睛属于A.血轮B.火轮C.气轮D.水轮E.肉轮【答案】C2、疏风清热法主要是用来治疗A.火热毒邪或脏腑热毒上攻所致眼病B.外感风寒所致眼病C.湿邪外侵或内生所引起的眼病D.外感风热所致的眼病E.因肝气郁结所致眼病【答案】A3、绿风内障西医急救处理时使用1%毛果芸香碱的目的是A.抑制房水生成,降低眼压B.利尿降压C.缩小瞳孔D.扩大瞳孔E.缓解疼痛【答案】C4、原有漏睛再加何因常可引起凝脂翳A.游泳B.黑晴损伤C.年老体弱D.饮食不节E.过度劳累【答案】B5、患者视近尚清,视远模糊,属于A.能近怯远B.能远怯近C.肝虚雀目D.高风雀目E.以上都不是【答案】A6、正常人眼底视网膜动静脉管径比为A.1:2B.1:3C.2:3D.3:2E.1:4【答案】C7、黑睛异物取出术后3天,患眼畏光流泪目痛,抱轮红赤.黑晴星翳,舌淡红,苔薄,脉浮数,治疗方选A.生蒲黄汤B.祛瘀汤C.石决明散D.泻脑汤E.血府逐瘀汤【答案】C8、患者上胞下垂,眼睫无力,不耐久视,视物昏蒙不适。

多因A.肝气郁结B.脾虚气弱C.肾阳虚弱D.肺气不足E.肝血亏虚【答案】B9、我国有资料记载的使用眼镜的朝代是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E.清朝【答案】B10、绿风内障中肝阳上亢证型的代表方剂是A.龙胆泻肝汤B.天麻钩藤饮C.绿风羚羊饮D.将军定痛丸E.吴茱萸汤【答案】D11、黑晴星翳,反复发作,缠绵难愈,舌红苔黄腻,宜用A.新制柴连汤B.荆防败毒散C.羌活胜风汤D.三仁汤E.消翳汤【答案】D12、血液之所以运行于眼络之中不致外溢,是有赖于A.脾气的统摄B.肝气的疏泄C.心气的推动D.肺气的宣降E.肾精的濡养【答案】A13、患者罹患天行赤眼暴翳病至后期,目珠干涩不爽,白睛红赤渐退,然黑睛星翳未尽;伴口干咽燥,干咳少痰;舌红少津,脉细数。

多因A.肝肾两亏,虚火上炎B.热邪伤津,余邪未尽C.肝血不足,目失所养D.肝经实热,上攻目窍E.以上都不是【答案】B14、患眼起病急骤,眼胀,头痛如劈.连及目眶,视力急降或仅存光感。

中医眼科学试题及答案(第1套)

中医眼科学试题及答案(第1套)

中医眼科学试题及答案1、能引起毒伤健眼的眼病是A.异物入目B.热烧伤C.真睛破损D.辐射性眼损伤E.撞击伤目【答案】C2、下列哪项不是视瞻昏渺的病机A.湿热内蕴,湿浊上蒸目窍B.久病伤阴,阴虚燥热,虚火上炎,灼伤目中血络C.情志内伤,肝失调达,气机不畅,壅遏目窍D.肝督两亏,精血不足,目失所养E.脾失健运,水湿上泛于目【答案】B3、络阻暴盲的主要特征是A.视网膜渗出B.视网膜脱离C.黄斑区樱桃红斑D.视网膜出血E.黄斑区水肿【答案】C4、患者10岁,左眼目痛灼热,眵多黄稠,白晴红赤浮肿,舌红,苔黄,脉数。

临床诊断左眼暴风客热,饮食调护不宜A.五辛.腥发之物B.寒凉凝滞之物C.瓜果蔬菜等清润之品D.茶.果汁等饮品E.以上都不是【答案】A5、患者花翳白陷,黑睛混浊溃陷,抱轮红赤,刺痛流泪,便秘溺赤,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数者应选用方剂是A.新制柴连汤B.泻肝散C.益气聪明汤D.托里排脓汤E.拨云退翳散【答案】B6、睛明穴属于下列哪条经脉A.手少阳心经B.足厥阴肝经C.足少阳胆经D.足太阳膀胱经E.手少阳三焦经【答案】D7、与七情过激有关的眼病有A.绿风内障B.青风内障C.圆翳内障D.高风内障E.漏睛【答案】AB8、患者,女,58岁,眼前突然出现阴影,头目胀痛,眩晕耳鸣,急躁易怒,腰膝酸软,失眠健忘,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宜选用何方A.通窍活血汤B.道遥散C.归脾汤D.四物五子丸E.明目地黄汤9、暴风客热的病名首载于A.《审视瑶函》B.《龙树菩萨眼论》C.《银海精微》D.《证治准绳》E.《古今医统》【答案】C10、房水排出眼球的主要通道是A.角膜B.虹膜C.睫状体D.晶状体E.前房角【答案】E【解析】11、患者自幼双眼内斜,眼球向个方向运动不受限制,其诊断是A.风牵偏视B.通睛D.疳积上目E.以上都不是【答案】B12、《证治准绳·七窍门》“乃被物撞打,而目珠痛,痛后视复如故,但过后渐觉昏瞑也,盖打动珠中真气,脉络涩滞而郁遏,精华不得上运,损及瞳神而为内障之急”指的是A.目系暴盲B.绿风内障C.惊震内障D.青盲E.圆翳内障【答案】C13、可用于白内障治疗的眼药是A.鱼腥草滴眼液B.麝珠明目滴眼液C.施图伦滴眼液D.玻璃酸钠滴眼液E.熊胆滴眼液【答案】B14、五轮辨证中,胞睑肿硬,并见白睛红赤,应属A.肝胆火盛B.肝胆湿热C.脾胃湿热D.心火亢盛E.肺脾实热【答案】E15、聚星障眼部外用药常选用A.抗生素滴眼液B.抗病毒滴眼液C.抗真菌滴眼液D.降眼压滴眼液E.激素滴眼液【答案】B16、宿翳中最轻者为A.云翳B.冰瑕翳C.厚翳D.斑脂翳E.气翳【答案】B17、眼内容物包括A.房水.玻璃体B.房水.晶状体.视网膜C.房水.晶状体.玻璃体D.晶状体.玻璃体.脉络膜E.房水.晶状体【答案】C18、宿翳中最轻者为A.云翳B.冰瑕翳C.厚翳D.斑脂翳E.气翳【答案】B19、在五轮辨证中,险弦红赤湿烂当属A.肝胆火盛B.肝胆湿热C.牌胃湿热D.心火亢盛E.肺脾实热【答案】C20、以下哪些眼病不属于内障眼病A.暴盲B.视瞻昏渺C.青盲D.混睛障E.云雾移睛【答案】D21、过熟期白内障,晶状体皮质分解.乳化成乳白色颗粒,名称为A.KPB.Kayser-Fleischer环C.Morgagnian小体D.Fuchs斑E.以上都不是【答案】C22、麦粒肿脓肿成熟,脓头位于眼睑皮肤面者,治疗应A.切开排脓,切口应与睑缘平行,以免损伤眼轮匝肌B.切开排脓,切口应与睑缘垂直,以免损伤提上睑肌C.切开排脓,充分挤压以使脓液完全排出D.切开排脓,并于创口内注入30%黄连液E.以上各项均可【答案】A23、第一次提出食用牛羊等动物肝脏具有明目作用的是A.《外台秘要》B.《备急千金要方》C.《伤寒杂病论》D.《银海精微》E.《龙树眼论》【答案】B【解析】24、治疗惊震内障的原则是A.视功能正常时可定期检査观察,若视功能损伤严重应手术治疗,术后配合弱视训练B.及时手术治疗C.防止紫外线照射D.晶珠破损,继发绿风内障,应及时手术治疗E.继发绿风内障时可点用抗生素类和糖皮质激素类眼药水【答案】D25、青光眼病人注意事项中哪项不是必备条件A.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志过极B.饮食清淡,多食瓜果C.避免在光线阴暗处久留或长时间工作D.患者要禁用阿托品类药物,眼部禁用散瞳药物E.要注意定期观察或追踪观察【答案】B26、下列哪种眼病不属于眼外伤范畴A.撞击伤目B.真睛破损C.异物入目D.漏睛E.化学性眼损伤【答案】D27、黑睛疾病向纵深发展时应重视什么治疗A.缩瞳B.散瞳C.抗病毒D.抗细菌E.抗霉菌【答案】B28、与血脉瘀滯有关的眼病有A.聚星障B.络阻暴盲C.青盲D.圆翳内障E.撞击伤目【答案】BCE29、漏睛的严重危害是A.溢脓流泪B.下睑外翻C.如黑睛受损,相染成凝脂翳D.晨起“眼眵”封住上下眼睑E.演变为漏睛疮【答案】C30、患者,男,28岁,车祸外伤后3个月,视盘色淡近苍白,头痛健忘,舌暗红有瘀点,脉细涩。

中医眼科学-1-2

中医眼科学-1-2

中医眼科学-1-2(总分:51.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A型题(总题数:36,分数:36.00)1.紫外线能够对晶状体造成损伤,有效的防护方法是∙A.滴白内停眼药水∙B.避免户外活动∙C.戴防护眼镜∙D.调节饮食∙E.调和七情(分数:1.00)A.B.C. √D.E.解析:2.首先列举生食五辛,接热饮食,热餐面食,饮酒不已,房室无节等多项损目原因,告诫人们注意避免的古医籍是∙A.《千金要方》∙B.《秘传眼科龙木论》∙C.《审视瑶函》∙D.《圣济总录》∙E.《诸病源候论》(分数:1.00)A. √B.C.D.E.解析:3.冷泪长流,多因于∙A.肝肾两亏∙B.气血亏耗∙C.肝经实热∙D.肺经虚热∙E.脾胃阳虚(分数:1.00)A. √B.C.D.E.解析:4.目昏流泪,多属∙A.肝阳上亢∙B.肝经实热∙C.肝经虚热∙D.肝肾两亏∙E.肺阴不足(分数:1.00)A.B.C.D. √E.解析:5.以角膜映光法测斜视角时,若反光点偏角膜正中央的外侧,位于瞳孔缘,估计其斜视角约为∙A.内斜5度∙B.内斜10~15度∙C.内斜25~30度∙D.外斜5度∙E.外斜10~15度(分数:1.00)A.B. √C.D.E.解析:6.眼外视端好,视物昏蒙,兼有胁胀胸闷,脉弦,当治以∙A.补益肝肾法∙B.活血化痰法∙C.疏肝理气法∙D.退翳明目法∙E.滋阴降火法(分数:1.00)A.B.C. √D.E.解析:7.祛风散寒法所治之眼病全身常可伴有∙A.恶寒发热、头痛、苔薄黄、脉浮数等∙B.胁胀、胸闷、嗳气、易怒、脉弦等∙C.鼻流清涕、头痛、恶寒发热、苔薄白、脉浮紧∙D.头重如裹,口渴不欲饮,胸闷纳少,便溏等∙E.头眩,耳鸣,腰膝酸软,脉数无力等(分数:1.00)A.B.C. √D.E.解析:8.“目之害者起于微,睛之损者由于渐,欲无其患,防治其微”这句话出自∙A.《千金要方》∙B.《审视瑶函》∙C.《证治准绳》∙D.《原机启微》∙E.《目经大成》(分数:1.00)A.B. √C.D.E.解析:9.辛凉解表药眼科常用的有∙A.桑叶、菊花、柴胡、薄荷、蝉蜕∙B.荆芥、防风、白芷、羌活、细辛∙C.金银花、野菊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D.夏枯草、决明子、青葙子、密蒙花、木贼草∙E.生地、丹皮、赤芍、黄芩、黄柏(分数:1.00)A. √B.C.D.E.解析:10.天赤光眼底检查易于发现∙A.视网膜浅层病变及黄斑部的早期病变∙B.视网膜深层病变∙C.眼底出血∙D.渗出斑∙E.视乳头萎缩(分数:1.00)A. √B.C.D.E.解析:11.左眼距视力表1m远。

中医眼科学复习材料

中医眼科学复习材料

第二章眼的解剖与生理功能第一节眼球的解剖与生理1、眼为视觉器官,包括眼球、视路、眼附属器。

2、成人眼球前后径约为24mm,垂直径23mm,横径(水平)约23.5mm。

眼球由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两部分组成。

3、眼球壁分为3层:外层纤维膜,中层葡萄膜,内层视网膜。

4、外层纤维膜由纤维组织构成,前1/6为透明的角膜,后5/6为瓷白色的巩膜,二者相交区域为角巩膜缘,共同构成完整封闭的眼球外壁,具有保护眼内组织和维持眼球形状的作用。

5、成人角膜横径为11.5-12mm,垂直径为10.5-11mm。

6、角膜的组织结构从外到内分为5层:上皮细胞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内皮细胞层。

7、胸膜表面有一层泪膜,称角膜前泪膜。

泪膜分为3层:表面为脂质层,中间为水液层,底部为黏蛋白层。

8、组织学上巩膜由表层巩膜、巩膜实质层及棕黑板层构成。

9、角巩膜缘前界起于前弹力层止端,后缘为角膜后弹力层止端。

角膜、巩膜和结膜三者在此处汇合。

10、葡萄膜具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膜。

角膜从前到后分为三部分: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11、虹膜内缘于中央形成圆孔,称瞳孔,其直径为2.5—4mm左右。

12、视网膜由外到内分为10层:①色素上皮层②视锥、视杆细胞层③外界膜④外核层⑤外丛状层⑥内核层⑦内丛状层⑧神经节细胞层⑨神经纤维层⑩内界膜。

13、眼球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玻璃体,三者均为透明体。

房水、晶状体、玻璃体与角膜一并构成眼的屈光介质,又称屈光系统是光线进入眼内并到达视网膜的通路。

14、房水:由睫状突的上皮细胞产生,并充满后房、前房,主要功能是营养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维持眼内压。

15、房水流出的途径:经瞳孔经前房角小梁网睫状突上皮细胞——→后房——→前房————→巩膜静脉窦——→血循环产生的房水↙↘眼静脉少量脉络膜上腔吸收少部分虹膜吸收↑受阻、眼压增高致青光眼16、晶状体:位于虹膜后面、玻璃体前面;晶状体的直径约为9mm,厚度4—5mm。

绪论中医眼科学基础 课件

绪论中医眼科学基础 课件
4.唐朝已能配制假眼。
三、独立发展时期(宋朝~元朝)
1.北宋元丰年间的太医局,将眼科从耳目口齿科 中分出。
2.《太平圣惠方》总结了唐以前的眼科成就。该 书还对五轮的配位作了改动;详述金针拨内障及 胬肉割烙术。
3.元末,托名孙思邈《银海精微》有半数眼病配 合点眼药外治,此外还有部分眼病使用手术疗法 4.元朝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充实了五轮八廓的 内容。
3.清 黄庭镜《目经大成》
卷1眼部解剖、生理、辩证、治疗及杂论, 卷2列述12类病因,8l症及似因非症8条, 卷3载方200多首。
4.清 顾锡的《银海指南》
发挥了五轮八廓,使针拨术规范化, 在病历记载和 病名改进方面有不少突出的见解
5.明 王肯堂《证治准绳》
五、衰落与复兴时期 (清朝鸦片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
代表方剂:胃热(火):清胃散;
肺热:桑白皮汤,泻肺饮 心火:导赤散 肝热(火):龙胆泻肝汤 三焦热盛:黄连解毒汤
第四部分 眼科治法
一、内治法
(3)利水渗湿:适用于渗出性眼睑病变,
水肿、渗出性眼底病变, 高眼压疾病,玻璃体疾病 代表方剂:脾胃湿热者:除湿汤 三焦湿重者:三仁汤 湿邪下注:四妙散 阳虚水泛:真武汤,五苓散
中医眼科学基础
第一部分 眼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灵枢·大惑论》说:“五脏六腑之精气 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
一、眼与五脏的关系(重点) 二、眼与六腑的关系(自学) 三、眼与经络的关系(选学)
一、眼与五脏的关系
心肝

心主血脉 诸脉属目
心主藏神 目为心使
肝开窍于目 脾输精气 受血而能视 上贯于目 肝气通于目 脾主统血 肝脉连目系 血养目窍
第四部分 眼科治法
一、内治法

中医眼科诊断复习资料

中医眼科诊断复习资料

中医眼科诊断复习资料中医眼科诊断复习资料眼睛是人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它不仅能让我们看到美丽的世界,还能反映出我们身体的健康状况。

中医眼科诊断是一门独特的学科,通过观察眼睛的形态、颜色、光泽等特征,结合患者的症状,可以判断出患者体内的病理变化。

下面将介绍一些中医眼科诊断的基本知识和常见疾病的诊断方法。

一、中医眼科诊断的基本原理中医眼科诊断主要依据人体经络与眼睛的相互关系来进行。

中医认为,眼睛与肝经、心经、脾经等经络相连,通过观察眼睛的变化可以了解这些经络的状况。

例如,眼睛的白色部分反映肝经的状况,眼睑的颜色可以反映心经的状况,眼球的颜色可以反映脾经的状况。

此外,还可以通过观察眼睛的血管、瞳孔等来判断患者的病理变化。

二、中医眼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方法1. 红眼病的诊断方法红眼病是指眼睛发红、充血、疼痛等症状的眼科疾病。

中医眼科诊断红眼病主要依据眼睛的颜色和光泽。

如果眼睛呈现红色,而且光泽较亮,通常表示是外感风热引起的红眼病;如果眼睛呈现红色,但光泽较暗,通常表示是肝火上扰引起的红眼病。

此外,还可以通过观察眼睑的颜色和肿胀程度来判断病情。

2. 青光眼的诊断方法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其特点是眼压升高导致视神经受损。

中医眼科诊断青光眼主要依据眼睛的颜色和形态。

如果眼睛呈现青色,而且眼眶凹陷,眼白充血,通常表示是肝肾阴虚引起的青光眼;如果眼睛呈现红色,眼眶突出,眼白发黄,通常表示是肝火上扰引起的青光眼。

3. 近视眼的诊断方法近视眼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其特点是远视力模糊,近视力清晰。

中医眼科诊断近视眼主要依据眼睛的形态和瞳孔的大小。

如果眼睛呈现圆形,瞳孔较大,通常表示是脾虚湿盛引起的近视眼;如果眼睛呈现长形,瞳孔较小,通常表示是肝肾阴虚引起的近视眼。

三、中医眼科诊断的局限性虽然中医眼科诊断在某些疾病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准确性,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中医眼科诊断主要依据的是观察眼睛的形态和颜色等外部特征,而无法直接观察眼球内部的病理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眼科题库考试复习资料·1. 正常成人眼球前后径的平均值是:A. 14mmB. 24mmC. 20mmD. 12mmE. 28mm4. 角膜位于眼球壁外层的前方, 占整个外层的比例应是:A. 1/3B. 1/4· 1 ·C. 1/5D. 1/6E. 1/75. 巩膜在眼外肌的附着处最薄, 其厚度为:A. 3mmB. 0.3mmC. 1mmD. 0.1mmE. 2mm6. 正常瞳孔大小范围为:A. 1~2.5mmB. 2~3mmC. 4~5mmD. 2.5~4mmE. 5~6mm7. 睫状体扁平部( 平坦部) 是多种眼内手术的理想部位, 是由于:A. 扁平部含丰富血管, 伤口易于愈合B. 扁平部感觉神经少,手术时不痛C. 扁平部以外的睫状冠上有悬韧带, 手术时易被伤及D. 扁平部血管少,无重要组织E. 扁平部无睫状肌,不会伤及肌肉影响调节8. 睫状体在炎症时疼痛明显, 其原因是:A. 睫状体内色素细胞多B. 睫状肌收缩疼痛C. 含有丰富神经D. 睫状体悬韧带牵拉所致E. 睫状突十分敏感9. 视网膜脱离发生在哪个部位:A. 在玻璃体与内界膜间B. 色素上皮层与神经上皮层间C. 视网膜与脉络膜之间D. 视网膜与玻璃膜间E. 色素上皮层与视网膜细胞层之间11. 眼的附属器包括:A. 眼睑、角膜和眼眶B. 视路、眼睑、泪器C. 眼眶、玻璃体、结膜D. 眼外肌、晶状体E. 眼睑、结膜、泪器、眼外肌和眼眶12. 关于眼外肌的起止部, 正确的说法是:A. 四条直肌和上斜肌起于眶尖部,下斜肌起自眼眶壁B. 四条直肌起自眶尖部,两条斜肌起自眼眶壁C. 两条斜肌均起始眶尖部,四条直肌起自眼眶壁D. 四条直肌及两条斜肌均起自眶尖部E. 六条眼外肌均起自眼睑四侧壁14. 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营养范围是:A. 整个眼球B. 眼球前半部C. 眼球后半部D. 视网膜外层组织E. 视网膜内层组织15. 黄斑中心凹的细胞组成是:A. 只有锥细胞B. 只有杆细胞C. 大部分为锥细胞,但有少量杆细胞D. 大部分为杆细胞, 但有少量锥细胞E. 锥细胞杆细胞数量各半16. 支配眼睑闭合的神经是:A. 面神经B. 动眼神经C. 交感神经D. 三叉神经E. 滑车神经17. 支配提上睑肌的神经是:A. 视神经B. 三叉神经C. 交感神经D. 动眼神经E. 面神经19. 脉络膜的血管主要来自什么动脉:A. 睫状后长动脉B. 睫状后短动脉C. 前睫状动脉D. 视网膜中央动脉E. 后结膜动脉20. 黄斑中心凹视力最敏锐是由于:A. 黄斑中心凹神经纤维较密集B. 黄斑中心凹有大量杆细胞C. 黄斑中心凹有大量锥细胞D. 黄斑中心凹离视盘近E. 黄斑中心凹是神经纤维汇总之处21. 正常人眼底视网膜动静脉管径比约为:A. 2∶1B. 2∶3C. 3∶2D. 1∶2E. 1∶322. 中医眼科解剖名词“眼带”是指现代眼科中的:A. 悬韧带B. 晶状体C. 视神经D. 眼外肌E. 睫状体23.“目系”一词, 出自中医古籍:A.《黄帝内经》B.《诸病源候论》C.《秘传眼科龙木论》D.《审视瑶函》E.《医宗金鉴》24. 中医眼科名词“黄仁”指现代眼科哪一解剖部位:A. 虹膜B. 瞳孔C. 晶状体D. 玻璃体E. 黄斑25. 目系又称“目本”, 是指现代眼科中的:A. 视神经B. 视网膜C. 视神经及球后血管D. 球后血管E. 眼外肌26. 司明视觉和色觉的细胞是: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A. 色素上皮细胞B. 神经节细胞C. 双极细胞D. 锥细胞E. 杆细胞27. 感受弱光的细胞是:A. 杆细胞B. 水平细胞C. Müller 细胞D. 锥细胞E. 无长突细胞28. 光照患者左眼引起双眼瞳孔缩小, 而光照右眼时双瞳孔不缩小, 其病灶多存于:A. 左侧视神经B. 右侧视神经C. 左侧视束D. 右侧视束E. 右侧动眼神经30. 正常眼球向前平视时, 眼球与眶缘的位置关系是:A. 与外侧眶缘平行B. 在外侧眶缘之后2~5mmC. 突出外侧眶缘12~14mmD. 在外侧眶缘之后12~14mmE. 突出外侧眶缘2~5mm31. 中医将黄仁中间之圆孔称为:A. 瞳孔B. 晶珠C. 神孔D. 视孔E. 瞳神32. 泪小点在中医眼科相当于:A. 泪泉B. 泪湖C. 泪腺D. 泪道E. 泪窍33.“神膏”相当于西医眼科解剖名:A. 晶状体B. 玻璃体C. 房水D. 视网膜E. 视神经35. 属眼球内容物的是:A. 脉络膜B. 视网膜C. 晶状体D. 视神经E. 巩膜36. 构成眼球壁外层纤维膜的是:A. 球结膜B. 脉络膜C. 巩膜D. 视网膜E. 睑结膜1. B2. B3. D4. D5. B6. D7. D8. C9. B 10. C 11. E 12. A 13. A 14. E 15. A 16. A 17. D 18. E 19. B 20. C 21. B 22. D 23. A 24. A 25. C 26. D 27. A 28. B 29. E 30. C 31. A 32. E 33. B 34. E 35. C 36. C·4.《眼科阐微》的作者是:A. 邓苑B. 黄庭镜C. 顾锡D. 马化龙E. 黄岩5. 白内障针拨八法记载于: A.《外台秘要》 B.《审视瑶函》C.《目经大成》D.《秘传眼科龙木论》E.《秘传眼科纂要》6.《审视瑶函》将眼病归纳为:A. 72症B. 108症C. 81症D. 82症E. 160症10. 第一部全国统编教材《中医眼科学》出版于:A. 1956年B. 1958年C. 1960年D. 1962年E. 1964年13. 现存古医籍中从医学观点提出眼病症名者, 首见于:A.《黄帝内经》B.《神农本草经》C.《伤寒杂病论》D.《陶氏疗目方》E.《疗耳眼方》14. 首次把眼科有关内容列入正式教学科目是在:A. 南北朝B. 唐代C. 宋代D. 元代E. 明代15. 顾锡著《银海指南》, 又名:A.《目经大成》B.《银海精微》C.《眼科大成》D.《眼科百问》E.《证治准绳》16. 据史书记载, 我国最早的五官科医生是:A. 陶弘景B. 张仲景C. 扁鹊D. 王叔和E. 皇甫谧17. 下列史籍中, 有关我国割治“目瘤”的最早文献见于:A.《黄帝内经》B.《神农本草经》C.《山海经》D.《淮南子》E.《晋书》18. 有关对“胬肉攀睛”进行“割烙法”治疗的记载首见于:A.《外台秘要》B.《千金要方》C.《龙树菩萨眼论》D.《太平圣惠方》E.《圣济总录》19. 首次将中医眼病分类为内、外障的现存中医古籍是:A.《黄帝内经》B.《龙树菩萨眼论》C.《外台秘要》D.《千金要方》E.《秘传眼科龙木论》21. 我国最早记载用药物治疗眼病见于:A.《诸病源候论》B.《本草纲目》C.《神农本草经》D.《山海经》E.《千金要方》22. 我国最早记载有关眼病的病因病机、解剖生理的古医籍是:A.《说文解字》B.《诸病源候论》C.《外台秘要》D.《秘传眼科龙木论》E.《黄帝内经》23. 首先提到金针拨障术的医籍是:A. 隋唐《千金要方》B. 宋代《太平圣惠方》C. 唐代《外台秘要》D. 宋代《圣济总录》E. 清代《目经大成》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25. 中医眼科成为独立学科始于:A. 明代B. 唐代C. 宋代D. 清代E. 新中国成立后26.《原机启微》言“热积必溃之病”是指:A. 风赤疮痍B. 睑弦赤烂C. 胞肿如桃D. 漏睛E. 针眼27.《伤寒杂病论》中提及的“狐惑病”是指:A. 口腔溃疡B. 阴部溃疡C. 红眼病D. 白塞综合征E. 角膜溃疡1. C2. B3. B4. D5. C6. B7. D8. A9. B 10. C 11. C 12. D 13. A 14. B 15. C 16. C 17. E 18. C 19. E20. D 21. D 22. E 23. C 24. E 25. C 26. D 27. D 28. C第三章眼与脏腑经络的关系1. 眼与脏腑和全身其他组织器官保持密切联系依靠的是:A. 气血B. 经络C. 神经D. 先天之精E. 后天之精2. 眼之能够明视万物, 辨别颜色, 有赖于:A. 肾精充养B. 脾气温养C. 肝气条达D. 肝血升运E. 五脏六腑精气的滋养3.《审视瑶函》认为: 心神在目, 发为神光, 神光位居于:A. 神水之中B. 黄仁之中C. 神膏之中D. 瞳神之中E. 黑睛之中6.《审视瑶函》在论述目内神膏的形成时, 认为神膏是由:A. 心血上输于目而成B. 肝血升运于目而成C. 胆中渗润精汁升发而成 D. 脾输精气上凝而成E. 肾精所化生7. 李东垣在《兰室秘藏》中论述眼与脾的密切关系时说: 脾者, 诸阴之首也, 目者:A. 胃气之所也B. 气血之海也C. 精气之府也D. 血脉之宗也E. 肝血之源也8. 因眼与肺气有着密切的关系, 故《灵枢·决气》中说: 气脱者:A. 目不明B. 络不畅C. 血不行D. 肠不通E. 水不利9.《证治准绳·七窍门》认为目内所涵神水是由:A. 心血所生B. 肝血所生C. 津液所生D. 后天之精所生E. 三焦而发源10. 在现存古代医籍中, 最早记载五轮学说的是:A.《灵枢·大惑论》B.《诸病源候论》C.《太平圣惠方》D.《证治准绳》E.《审视瑶函》12. 黑睛后方与黄仁相邻, 两者之间充满:A. 透明之神膏B. 透明之神水C. 透明之津液D. 透明之精气E. 透明之营气13.“五脏六腑之精气, 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

精之窠为眼, 骨之精为瞳子, 筋之精为黑眼, 血之精为络, 其窠气之精为白眼, 肌肉之精为约束, 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 上属于脑, 后出于项中。

”上述论述引自:E.《灵枢·大惑论》14. 白睛为眼珠之外壁, 质地:C. 致密而坚韧19. 在五轮辨证中, 睑弦红赤湿烂当属:C. 脾胃湿热20. 五轮辨证中, 胞睑肿硬, 并见白睛红赤, 应属:A. 肝胆火盛B. 肝胆湿热C. 脾胃湿热D. 心火亢盛E. 肺脾实热21. 五轮辨证结合脏腑生克关系对先发白睛红赤, 继而出现黑睛星翳, 应属:A. 土壅木郁B. 肾水克脾土C. 肺金乘肝木D. 肝木克脾土E. 心火乘肺金1. B2. E3. D4. C5. A6. C7. D8. A9. E 10. C 11. D12. B 13. E 14. C 15. E 16. E 17. A 18. B 19. C 20. E 21.C 22.D 23. A 24. C 25. A 26. B 27. D 28.E 29. E 30. C 第四章病因病机1. 六淫致眼病中, 最多见的是:A. 风、火、燥B. 风、火、湿C. 风、寒、火D. 湿、燥、火E. 风、寒、湿2. 风邪犯目, 如客于经络, 则可致:A. 胞睑下垂,目偏视,口眼?斜B. 胞睑赤肿,视正为斜,肿痛麻木C. 目涩作痒,风牵偏视、黑睛起翳D. 口眼?斜,肿痛麻木,视物昏蒙E. 胞轮振跳,目劄, 视正为斜3. 湿邪致眼病, 临床表现多为:A. 胞睑红赤,眵泪胶黏,目涩作痒B. 眼睑糜烂,眵多黄稠,视物不爽C. 湿痒并作,怕热畏光,涕泪交加D. 白睛黄浊,眵泪胶黏,胞睑糜烂E. 肿痛生疮,黄液上冲,眵多黄稠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44. 七情过度变化中对眼危害最大的是:A. 喜、恐、惊B. 忧、怒、悲C. 喜、思、忧D. 思、怒、喜E. 忧、思、恐6. 饮食不节所致的常见眼病有:A. 暴风客热,天行赤眼,青风内障B. 胞生痰核,睑弦赤烂,瞳神紧小C. 疳积上目,针眼, 睑弦赤烂D. 青风内障,绿风内障,高风内障E. 疳积上目,瞳神紧小,胞生痰核11. 气虚气陷在眼部的表现为:A. 能近怯远,目睛隐胀,目痒时作B. 云雾移睛,能远怯近,绿风内障C. 头目眩晕,眉棱骨痛,眼内水肿D. 视力疲劳,目内出血,目睛干涩E. 胞睑下垂,青盲, 眼内水肿12. 外感邪热或脏腑郁热侵入血分致眼病, 可表现为:A. 焮赤肿痛,赤脉粗大,白睛溢血B. 焮赤肿痛,血脉紫赤,目睛干涩C. 视力疲劳,视一为二,血灌瞳神D. 眼内出血,血脉紫赤,目??如无所见E. 视盘充血水肿,眼内出血,晶珠混浊13. 肝气郁结, 疏泄失职或久郁化火, 气火上逆则可发生:A. 青风内障,绿风内障,黄液上冲B. 目珠胀痛,视盘充血水肿,视力骤降,聚星障C. 黑睛生翳,瞳神紧小,疳积上目D. 目珠胀硬,视力骤降E. 青风内障,火疳, 瞳神紧小14. 之所以说眼病与肝关系密切, 是由于:A. 肝主藏血,肝开窍于目,且黑睛属肝,足厥阴肝经连目系B. 肝肾阴虚,肝火犯肺,肝病传脾等均可造成眼病C. 绿风内障,青风内障,凝脂翳等常见致盲眼病均因肝病变所致D. 眼病常与气滞血瘀有关E. 肝主疏泄,肝郁化火常致目病27. 湿邪所致眼病的特征是:A. 胞睑红赤,眵干涩痒B. 胞睑浮肿,流泪作痒C. 胞睑湿烂,痒臃肿涩并作D. 眵泪热如汤,焮热肿痛E. 胞睑肿硬,冷泪长流28. 六淫所致外眼病多兼邪而见, 尤以:A. 风寒为患居多B. 寒湿为患居多C. 寒暑为患居多D. 风热为患居多E. 风湿为患居多1. B2. A3. D4. B5. C6. C7. D8. A9. D 10. C 11. E 12. A 13. B 14. A 15. E 16. D 17. C 18. D 19. A 20. B 21. E 22. D 23. E 24. A 25. B 26. D 27. C 28. D29. A 30. D 31. C 32. A第七章眼睑疾病1. 胞生痰核与针眼的区别在于前者:A. 胞睑红肿,可扪及局限性硬结, 与皮肤粘连B. 睑皮肤正常,可扪及核状硬结,与皮肤不粘连C. 重者可于睑内形成脓点,脓成破溃,排脓始愈D. 患部皮肤红肿,触痛明显E. 若病变发生于近眦部者,可引起眦部白睛赤肿2. 针眼脓肿成熟, 脓头位于眼睑皮肤面者, 治疗应:A. 切开排脓,切口应与睑缘平行, 以免损伤眼轮匝肌3. 沙眼Ⅲ期指的是:A. 睑结膜严重充血, 血管模糊B. 病变部位大量乳头增生、滤泡形成C. 大量角膜血管翳,并有明显刺激症状D. 病变部位瘢痕化, 结膜表面光滑E. 出现睑内翻等严重并发症和后遗症4. 对针眼未成脓者, 局部治疗( 外治)应:A. 及早切开,使其早愈B. 施以挤压,令其消退C. 局部湿热敷以助消散D. 针挑患部, 挤出黏液或血水E. 挑开患部皮肤,用紫金锭磨汁频涂5. 胞生痰核相当于西医学的:A. 霰粒肿B. 麦粒肿C. 皮样囊肿D. 眶脓肿E. 睑脓肿6. 胞生痰核的证治要领为:A. 本病多由风邪客于胞睑引起,故治宜祛风散结B. 本病常因疫毒聚于眼睑所致, 故治宜解毒散邪C. 水湿停留胞睑是本病最主要成因, 故应温化水湿D. 本病源于气血郁聚, 故行气活血是治疗常法E. 本病根源于痰湿结聚,故治宜化痰散结7. 一眼突发上胞下垂, 并有眼球偏斜, 复视等症状者, 其病因为:A. 交感神经麻痹B. 副交感神经麻痹C. 滑车神经麻痹D. 动眼神经麻痹E. 面神经麻痹8. 治疗沙眼可选用的眼药水为:A. 阿托品眼药水B. 毛果芸香碱眼药水C. 利福平眼药水D. 可的松眼药水E. 地卡因眼药水9. 风赤疮痍应注意与下列何种眼病相鉴别:A. 睑内结石B. 睑弦赤烂C. 胞生痰核D. 胞轮振跳E. 胞肿如桃10. 睑内结石, 渐长突起, 自觉涩痛者, 其外治方法为:A. 局部麻醉后切开刮除B. 局部麻醉后压榨法挤除C. 表面麻醉后针挑法剔除D. 内服药渣薰洗拭除E. 涂抗生素眼药膏令其消除11. 针眼屡发, 面色少华, 倦怠无力, 舌淡苔白, 脉细数, 内治宜:A. 银翘散加黄连、黄芩B. 泻黄散加天花粉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5C. 内疏黄连汤加石膏、知母D. 六君子汤加蒲公英、皂角刺E. 六味地黄汤加知母、黄柏12. 针眼肿痛增剧, 引发头痛, 恶寒发热, 便秘溲赤, 白睛红赤肿胀嵌于睑裂, 舌红苔黄, 脉数, 内治宜:A. 祛风清热,泻火解毒B. 清热生津,泻火解毒C.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D. 健脾益气, 托里排脓E. 滋补肝肾,养阴清热13. 睑弦赤烂与风赤疮痍鉴别的关键是:A. 两者病因不同B. 两者病机不同C. 两者证型不同D. 两者病位不同E. 两者治疗方药不同14. 沙眼, 眼内刺痛灼热, 沙涩羞明, 胞睑厚硬, 睑内红赤显著, 颗粒累累成片, 黑睛赤膜下垂, 内治宜:A. 疏风清热,方用银翘散加减B. 清脾胃散风邪,方用除风清脾饮加减C. 凉血散瘀,方用归芍红花散加减D. 健脾除湿,方用五皮饮加减E. 清热利湿,方用甘露消毒丹加减20. 眦部睑弦红赤, 刺痛皲裂出血, 可用:A. 1%阿托品眼药水点眼B. 1%毛果芸香碱眼药水点眼C. 0.5%硫酸锌眼药水点眼D.E. 0.5%地卡因眼药水点眼1. B2. A3. D4. C5. A6. E7. D8. C9. B 10. C· 7 5 1 ·11. D 12. C 13. D 14. C 15. D 16. B 17. A 18. C 19. A 20. C第八章两眦疾病一、选择题( 一) A型题1. 六淫所致两眦疾病中, 尤以:A. 风邪为患居多B. 寒湿为患居多C. 风湿为患居多D. 火热为患居多E. 风燥为患居多2. 冷泪长流, 拭之又生, 泪水清冷稀薄, 多因于:A. 肝肾两亏,约束无权B. 肝经实热, 泪窍失利C. 肝血不足,外感风邪D. 脾肾阳虚,收摄失司E. 肺经虚热,泪泉失约3. 目无赤痛, 无时泪下, 清冷稀薄, 面色无华, 神疲乏力, 心悸健忘, 舌淡苔黄, 脉细弱, 以下列何方为宜:A. 八珍汤B. 托里消毒散C. 左归丸D. 白薇丸E. 右归丸4. 内眦溢脓, 不红不肿, 压之不痛, 指压脓出, 多属:A. 脾虚有湿B. 心经郁热C. 心肺风热D. 脾经风热挟湿E. 肝胆实热7. 漏睛的严重危害是:A. 溢脓流泪B. 下睑外翻C. 如角膜上皮轻微擦伤,相染成凝脂翳D. 晨起“眼眵”封住上下眼睑E. 演变为漏睛疮8. 治疗两眦疾病的原则为:A. 实者泻火清火,虚者补心养肺B. 实者泻火清火,虚者补益脾胃C. 实者清热解毒,虚者滋养肾水D. 实者清热解毒,虚者养血补心E. 实者泻心清火,虚者滋养肾水9. 胬肉攀睛的病因是:A. 火疳缠绵不愈,渐侵及黑睛而成B. 黑睛表面损伤,复感外邪所致C. 恣嗜烟酒,过食炙煿而生D. 屈光不正,白睛涩痛所致E. 风沙阳光长期刺激而成11. 在手术治疗胬肉攀睛方面综合了《千金要方》的割法和《外台秘要》的烙法, 从而提出了割烙法的是:A.《审视瑶函》B.《龙树菩萨眼论》C.《秘传眼科龙木论》D.《银海精微》E.《医宗金鉴》13. 漏睛疮属于风热上攻型, 症见大眦角处红肿疼痛, 头痛泪多, 恶寒发热者, 选何方为宜:A. 黄连解毒汤B. 千金托里散C. 驱风散热饮子D. 驱风一字散E. 竹叶泻经汤14. 眦帷赤烂, 症见眦角红赤发热, 湿烂刺痒, 脓汁胶黏, 痂壳积聚, 兼见脘腹痞满, 便溏溲赤, 舌苔黄腻, 脉濡数者, 以下列何方治疗为妙:A. 黄连解毒汤B. 导赤散C. 泻脾除热饮D. 除湿汤E. 驱风散热饮子19. 在漏睛与漏睛疮的鉴别上, 主要点为:A. 对视力的影响B. 发病部位C. 患者年龄D. 患者性别E. 局部红肿疼痛20. 漏睛疮溃后漏口难敛, 脓汁稀少, 面色苍白, 神疲舌淡苔薄白, 脉细弱, 宜用:A. 黄连解毒汤加减B. 托里消毒散加减C. 驱风散热饮子加减D. 白薇丸加减E. 明目羊肝丸加减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61. D2. A3. A4. A5. B6. D7. C8. E9. E 10. D 11. B 12. C 13. C 14. D 15. C 16. C 17. B 18. B 19. E 20. B第九章白睛疾病6. 暴风客热多因:A. 风热之邪外袭B. 外感疫疠之气C. 风热湿邪D. 疫毒之气E. 痰湿内蕴7. 暴风客热可见:A. 白睛红赤B. 白睛点状或片状出血C. 抱轮红赤D. 白睛表面灰白色小颗粒, 周围绕以赤丝血脉E. 黑睛表面凹陷,羞明流泪8. 天行赤眼多因:A. 风热之邪外袭B. 外感疫疠之气C. 风热湿邪D. 肝肺热盛E. 痰湿内蕴9. 火疳的常见症状是:A. 骤然发病,白睛红赤,眵少泪多B. 发病较急,白睛红赤并突起结节,压痛明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