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2则
《季布传》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2篇(含答案与翻译)
《季布传》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与翻译)季布司马迁孝惠时,(季布)为中郎将。
单于尝为书嫚①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
上将军樊哙日:“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
”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
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於胡,陈胜等起。
于今创痍未瘳”,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
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③。
至,留邸一月,见罢④。
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
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
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
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
”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⑤郡,故特召君耳。
” (节选自《史记·季布乐布列传》[注]①嫚:侮辱。
②瘳(chōu):(伤、病)痊愈。
③使酒将近:意思是,爱喝酒使性子,令人难以亲近。
④见罢:意思是,文帝见过就不理他了。
⑤股肽:这里是“重要”的意思。
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单于/尝为书熳吕后B.欲/以为御史大夫C.上默/然惭D.故/特召君耳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3分)(1)是( )(2)贤( )(3)恐( )10.翻译文中画线词句。
(4分)(1)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2)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11.概括选文所写的两件事,并说说季布的性格特点。
(3分)【参考答案】8、[答案] C [解析]“上默然惭”这句话的主语是“上”,代指皇上,保持主谓断开的原则,节奏划分应该是“上/默然惭”。
9、[答案] (1)这(2)才能(3)担心,害怕10、(1)[答案] (而) 樊哙又当面阿谀逢迎,想要使天下动荡不安。
[解析]“谀”意为阿谀逢迎0.5分,“欲”意为想要0.5分,“摇动”意为动荡不安0.5分,整体句意通顺连贯1分。
《记游松风亭》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2篇(含答案与翻译)
《记游松风亭》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与翻译)(一)临皋闲题临皋亭①下八十数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闻范子丰新第②园池,与此孰胜.?所不如者,上无两税③及助役钱④耳。
(二)记游松风亭余尝寓居惠州⑤嘉佑寺,纵步松风亭下。
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
望亭宇尚在木末⑥,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⑦,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选自《东坡志林》)注释:①临皋亭:在黄州。
此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
②第:按一定等级建造的大宅院,此处是建造宅院的意思。
③两税:夏秋两税。
④助役钱:根据当时的免役法,豪绅、官吏等为免于服役而支付的钱。
⑤惠州:今属广东,苏轼曾贬为建昌军司马惠州安置。
⑥木末:树梢。
⑦死法:死于军法。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2分)①闻范子丰新第园池,与此孰胜.胜 ___________②虽.兵阵相接虽 ___________(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若”与“若人悟此”中的“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 若.毒之乎(《捕蛇者说》)B. 若.夫淫雨霏霏(《岳阳楼记》)C.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出师表》)D. 卿言多务孰若.孤(《孙权劝学》)(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4)联系《记承天寺夜游》一文,谈谈你对《临皋闲题》中“闲者”一词的理解。
(2分)(5)两则短文虽作于不同时期,但其中表达的情怀却有共同之处。
请概括写出。
(2分)【参考答案】(1)①优美,美好②即使(每小题1分,共2分)(2)C(2分)(3)因此(我)就像挂在钩上的鱼,一下子获得了解脱。
(2分)(4)“闲者”在这里指有空闲时间且拥有自由、审美心灵的的人。
(2分)(5)热爱自然,随缘自适(随遇而安),乐观旷达,追求心灵自由。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二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一)王子猷见戴安道王子猷①居山阴②,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
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③诗。
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④,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经宿方至,迭门不前而返。
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何必见戴[注释] ①王子猷:书法家王羲之之子。
②山阴:今浙江绍兴。
③《招隐》:左思的一首田园诗。
④剡:读shàn,今浙江嵊县。
1、解释加点的词。
①人问其故.②兴尽而返.2、翻译划线的句子。
①经宿方至,迭门不前而返译:3、试举例说出王子猷的性格特点。
4、给下列句子断句。
王曰吾本乘兴而行何必见戴(二)司马光逸事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
父池,天章阁待制。
光生七岁,凛然①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②。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其后京、洛③间画以为图。
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
年甫冠④性不喜华靡⑤闻喜宴⑥独不戴花,同列⑦语之曰:“君赐不可违。
”乃簪一枝。
(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五》)【注释】①凛然:稳重的样子。
②指:同“旨”,主要意思。
③京、洛:指北宋时的开封和洛阳。
④甫冠:指刚满二十岁。
⑤华靡:奢华。
⑥闻喜宴:朝廷赐宴新科进士及诸科及第的人。
⑦同列:这里指同年考中进士的人。
1.写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 退.为家人讲() (2) 光持石击瓮破.之()(3) 同列语.之曰()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从文中看,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4. 给下列句子断句。
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三)王安石待客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③。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④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⑤,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⑥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⑦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
中学生文言文阅读练习之《聊斋志异》二则(含答案)
《聊斋志异》二则车夫【原文】有车夫载重登坡,方极力时,一狼来啮其臀。
欲释手,则货敝身压①,忍痛推之。
既上,则狼已龁片肉而去②。
乘其不能为力之际,窃尝一脔③,亦黠而可笑也。
《聊斋志异》)【注释】①货敝身压:指车夫担心翻车毁了货物,把自己也压在下面。
②龁(hé):咬。
③窃:偷偷地。
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
【原文】富翁某,商贾多贷其资①。
一日出,有少年从马后,问之,亦假本者②。
翁诺之。
既至家,适几(jī)上有钱数十③,少年即以手叠钱,高下堆垒之④。
翁谢去⑤,竟不与资。
或问故,翁曰:“此人必善博⑥,非端人也⑦。
所熟之技,不觉形于手足矣。
”访之果然。
《聊斋志异》【注释】①贾(gǔ):商人。
资:钱财。
②假本:借本钱。
假:借。
③适:恰好,正好。
④高下堆垒之:摞成高低不等的几叠。
⑤谢:谢绝。
⑥善博:好赌博。
⑦端人:正派人,规矩人。
【解词】①方极力时()②则狼已龁片肉而去()③少年即以手叠钱()④翁谢去,竟不与资()【答案】①方极力时(正在)②则狼已龁片肉而去(离开)③少年即以手叠钱(用)④翁谢去,竟不与资(终于)【课内词语】①方欲行,转视积薪后(正在)②睨之久而不去(离开)③以刀劈狼首(用)④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终于)【译文】车夫有一个车夫,推着辆沉重的车子正在爬坡。
正在最吃力的时候,一条狼窜来咬住了他的屁股。
车夫想放下车子,又担心翻车毁了货物,把自己也压在下面,只好忍住疼继续推车。
等上了坡,狼已经从车夫屁股上啃下一片肉逃走了。
乘车夫无能为力的时候,偷尝他一片肉,这条狼也算是狡猾可笑了。
富翁有个富翁,很多买卖人向他借钱,这天出门,一个少年跟在富翁的马后面。
富翁问他干什么,他说想借本钱,富翁答应了。
到了家,正巧桌上有几十枚钱,少年就很熟练地将钱一摞摞垒来垒去。
富翁不借给他钱,客气地送走了他。
有人问为什么,他说:“这人一定擅长赌博,不是正派人。
他那套赌钱的本事,无意间就在手上很充分地泄露了。
文言文二则加翻译
【第一则】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第二则】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此言学者当以道为师,不论贵贱、贤愚,皆可为我师。
人之所以为学者,在于求道。
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是以学者当以道为宗,以师为友,师道之传,得以久远。
翻译:【第一则】古代的学者必定有老师。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的人。
人不是生来就知道一切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却不向老师请教,那些疑惑终究不能解开。
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们懂得的道理固然在我之前,我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在我之后出生的人,他们懂得的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
我是跟从道理的,哪里在乎他的年纪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因此,无论地位的高低、年纪的长幼,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第二则】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向他学习的人。
”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对于他们的缺点则加以改正。
这句话是说学习者应该以道理为师,不论贵贱、贤愚,都可以成为我的老师。
人之所以要学习,是因为追求道理。
道理并不远离人,人为了追求道理而远离别人,就不能称之为追求道理。
因此,学习者应该以道理为根本,以老师为朋友,老师传授的道理,才能够流传久远。
文言文趣味阅读2
没有活用,其他三项为名词.找出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 找出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 A.虎亦随入 B.不意蜿蜒数步 . . C.虎被熏灼 D.仅足容身 . .
属被动句。其他三项为省略句, 答:C.属被动句。其他三项为省略句,A、虎亦 、(樵者 樵者) 随(之)入 B、(樵者)不意蜿蜒数步 D、 小窦) (小窦)仅足容身
张丞相喜欢书写草书(草体字),但是很 张丞相喜欢书写草书(草体字),但是很 ), 不工整。当时的人们都讥笑他,他却不以为然。 不工整。当时的人们都讥笑他,他却不以为然。 一次,他忽然得到佳句, 一次,他忽然得到佳句,赶忙索要笔墨奋笔疾 满纸龙飞凤舞,非常潦草。 书,满纸龙飞凤舞,非常潦草。他当即让侄儿 把诗句抄录下来。 把诗句抄录下来。侄儿抄到笔画曲折怪僻的地 感到迷惑不解,便停下笔来, 方,感到迷惑不解,便停下笔来,拿着张丞相 所写的询问他念什么字。 所写的询问他念什么字。张丞相仔细辨认了很 也没认出来自己写的是什么字, 久,也没认出来自己写的是什么字,于是就责 骂侄儿说: 你怎么不早一点儿问我, 骂侄儿说:“你怎么不早一点儿问我,以致我 也忘了写的是什么。 也忘了写的是什么。”
热身
某甲,初从文,三年科举不中;遂习武, 1、某甲,初从文,三年科举不中;遂习武, 校场发一矢,中鼓吏,逐之出。后学医,有所成。 校场发一矢,中鼓吏,逐之出。后学医,有所成。 自撰一良方,服之, 自撰一良方,服之,卒! 2、车胤囊荧读书,孙康映雪读书。一日, 车胤囊荧读书,孙康映雪读书。一日, 康往拜胤,不遇,问何往,门者曰: 康往拜胤,不遇,问何往,门者曰:“出外捉 萤火虫去了。 已而胤答拜康,见康闲立庭中, 萤火虫去了。”已而胤答拜康,见康闲立庭中, 何不读书? 康曰: 我看今日这天, 问:“何不读书?”康曰:“我看今日这天, 不像个下雪的。 不像个下雪的。” ——( 浮白主人辑《笑林》 ——(明)浮白主人辑《笑林》
《书谢御史》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2篇(含答案与翻译)
《书谢御史》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与翻译)书谢御史【清】吴敏树谢御史者,吾楚湘乡谢芗泉先生也。
当乾隆末,宰相和珅用事,权焰张。
有宠奴常乘和车以出,人避之,莫敢诘。
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曵下奴,笞之。
奴曰:“敢笞我!我乘我主车,汝敢笞我!”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
曰:“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九衢中,人聚观,欢呼曰:“此真好御史矣!”和珅恨之,假他事削其籍以归。
先生文章名一时,喜山水,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屐迎。
饮酒赋诗,名益高,天下之人,皆传称“烧车御史”。
和珅诛,复官部郎以卒。
【注】九衢(qú):四通八达的道路。
筇(qiǒng):竹杖。
屐:登山用的鞋。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4分)(1)莫敢诘.(2)命卒曳.下奴(3)汝敢笞.我!(4)假.他事削其籍以归1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 有宠奴常乘和车以出卷石底以处(《小石潭记》)B. 巡城遇之至之市(《郑人买履》)C. 遂焚烧其车其真无马耶(《马说》)D. 乃遍游江浙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12.翻译句子。
(6分)(1)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2)山水之乐,得之心寓之酒也。
(《醉翁亭记》)(3)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出师表》)13.这段文字主要记叙了什么事?表现谢御史的什么品格?【参考答案】10.①质问、责问②拉③用竹析打④借11.A12.①这辆车怎么能够让宰相乘坐呢?②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③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江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
13.这段文字写了谢御史因鞭打飞扬跋扈的和珅宠奴、焚烧和珅车辆而遭和珅报复而被削职为民的事,表现了谢御史不畏权贵、敢于执法的高尚品格。
【参考译文】谢御史就是我们湖南湘乡的谢芗泉先生。
在乾隆末年,宰相和珅掌权,权势很大。
有一个得宠的奴仆常常乘坐和珅的车马出门,人们都躲着他,没有人敢质问他。
谢芗泉先生担任御史,巡查京城时遇到了他,非常生气,命令士兵将这个奴仆从车上拖了下来,鞭打他。
小升初语文专项 文言文阅读(二)(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小升初期末专项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二)(一)《孙叔敖纳言》孙叔敖为楚令尹①,一国②吏民皆为贺。
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③。
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④,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日:“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⑤。
”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
”父曰:“位已高意益下⑥,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选自《说苑·敬慎》【注释】①令尹: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
②国:指都城。
③吊:吊唁。
④受吏民之垢:意即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
⑤患处之:灾祸就隐伏在那里。
⑥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低。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①有一老父衣.粗衣②孙叔敖.再拜曰③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④官益大而心益小.2.翻译下列句子。
(6分)(1)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为贺。
(2)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3)位已高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3.文中那位“老父”对孙叔敖提出治楚“三策”的内容是什么?(用文中语句回答)楚国令尹孙叔敖位高权重,可面对一普通“老父”却是先“正衣冠”后“再拜”,由此可见他是怎样一个人?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4分)(二)《书谢御史》谢御史者,吾楚湘乡谢芗泉先生也。
当乾隆末,①宰相和珅用事,权焰张。
有宠奴常乘和车以出,人避之,莫敢诘。
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曵下奴,笞之。
奴曰:“敢笞我!我乘我主车,汝敢笞我!”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
曰:“②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九衢中,人聚观,欢呼曰:“此真好御史矣!”和珅恨之,假他事削其籍以归。
先生文章名一时,③喜山水,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屐迎。
饮酒赋诗,名益高,天下之人,皆传称“烧车御史”。
和珅诛,复官部郎以卒。
【注】九衢(qú):四通八达的道路。
《日喻》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2篇(含答案与翻译)
《日喻》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与翻译)【甲】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乙】生而眇(miǎo,瞎)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
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
”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
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
”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摸)籥(yuè,像笛子的管乐器),以为日也。
(节选自苏轼《日喻说》)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4分)(1)蔽林间窥之()(2)稍近益狎()(3)驴不胜怒,蹄之()(4)扪烛而得其形()14.甲乙两文中共有四个句子含“者”字,其中一个“者”的意思和用法与其它三个不同。
这个句子是(2分)1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4分)(1)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2)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
”16.老虎和眇者对陌生事物有不同的认识过程和结果。
请加以探究,说说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4分)【参考答案】13.(1)偷看(2)更加(3)用蹄子踢(或“踢”)(4)摸(每题1分,计4分)14.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答后半句亦可,其它的“者”都理解为“……的人”)15.(1)老虎(听了)非常害怕,远远地逃走,认为(驴子)将要咬自己,十分恐惧。
(2分,主要以“骇”、“遁”、“且”、“噬”为采分点。
)(2)有人告诉瞎子说:“太阳的光亮像蜡烛。
”(2分,以“或”、两个“之”为采分点。
)16.参考答案:①认识事物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②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③认识事物要亲身实践,不能主观臆断;④要讲究科学的思维方法,不能盲目推断。
评分标准: 4分,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即可给满分。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1.自相矛盾在楚国,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夸赞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十分坚固,任何东西都不能穿透它。
”又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锋利,什么东西都能刺穿。
”有人问他:“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个人回答不出来了。
因为既有不可陷之盾,又有无不陷之矛,这两者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2.义犬救主XXX喜欢打猎,养了一只猎犬,名叫“的尾”,每次都跟着他。
有一次,XXX来到江边,被一条大蛇围绕。
犬咬死了蛇,但XXX却昏迷不醒。
犬在路上不停地彷徨吠叫,家人跟着犬来到了江边,发现了XXX。
XXX被救回家后,犬连续两天都不吃东西。
从此,XXX对犬格外珍爱,把它当成亲戚一样看待。
3.改写后的启示自相矛盾的行为会让人难以相信你所说的话。
而狗对主人的忠诚和义气是无私的,值得我们研究和珍惜。
XXX而学,夜以继日,不厌其烦,不辍其志,以求所学之成。
这是古代学者勤奋好学的写照。
在当今社会,也有很多人像古人一样,不辞辛劳,不断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提升。
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创造了一个个辉煌的人生。
1.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将“炳烛而学”改成现代汉语。
3.请简述你认为勤奋好学的重要性。
参考答案:1.古代学者勤奋好学的写照,以及当今社会中勤奋追求知识的人们的事例。
2.用现代汉语表达为“夜以继日地研究,不厌其烦,不辍其志,以求所学之成。
”3.勤奋好学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基础,只有不断研究和提升自己,才能在职场和生活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成就。
同时,勤奋好学也是一个人塑造自己品格和修养的重要途径。
1.(1)置之:放在(2)操之:使用,操作(3)宁信:更相信(4)自信:自己的判断和感觉2."宁信度,无自信也" 的翻译为“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3.XXX最可笑的言行是忘记带量好的尺码,而返回家取尺码,最终错过了买鞋子的机会。
4.这则寓言告诫人们在做事情时,应该既要信任自己的能力,也要依靠客观的标准。
《记六一语》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2篇(含答案与翻译)
《记六一语》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与翻译)记六一①语顷岁②,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云:“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
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
疵病不必待人指擿③,多作自能见之。
”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选自《东坡志林》)【注】①六一:与文中的“欧阳文忠公”“此公”都指欧阳修。
②顷岁:近年。
③指擿:批评指正。
9.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
(只画一处)(2分)疵病不必待人指擿多作自能见之答案:疵病不必待人指擿/多作自能见之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给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
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本句明显是两个分句,根据句意可准确断句。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答案:欧阳修把他写文章的经验告诉别人,所以格外有意味。
(每个分句占1分,意思正确且语句通顺,即可得2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课外文言句子的能力。
翻译文言文句子要遵循“一一对应,字字落实”的原则,把文言文句子对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子,注意翻译出来的句子要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顺规范。
本句直译即可,注意要点出“此公”是欧阳修,“以”“告人”“故”“尤”等词语要翻译准确。
11.本文所记欧阳修的写作主张,至今仍有价值,请简要概括。
(2分)答案:①勤读书②多写作③不急于求成④多反省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要求提取、概括文章主要信息的能力。
做这类题目,必须仔细阅读原文,逐句阅读提取相关的信息。
本题关于写作的主张要从欧阳修的话中去提取、概括,“勤读书”“多为之”“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多作自能见之”等词句可看出其写作主张。
【参考答案】近年来,孙莘老结识了欧阳修,曾乘机拿写文章的事向他请教。
欧阳修说:“没有别的方法,只有勤奋读书并经常写文章,自然会有长进;但是世上一般人的毛病是练笔的机会很少,还懒于读书,而且一篇文章写好后,马上要求它超过别人,像这样很少有成功的。
《庐山草堂记》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2篇(含答案与翻译)
《庐山草堂记》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与翻译)【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匡庐①奇秀,甲天下山。
山北峰日香炉,峰北寺日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
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
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明年春,草堂成。
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傍叹竹树云石,自辰及酉,应接不暇。
俄而物诱气随,外适内和,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②。
一旦蹇剥③,来佐江郡,郡守以优容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
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选自《白居易集·草堂记》,有删改)【注释】①匡庐:即庐山。
②颓然:松弛的样子。
嗒(tà)然:物我两忘的样子。
③蹇(jiǎn)剥:指时运不济。
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匡庐奇秀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B.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C.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D.乐天既来为主既克,公问其故(《曹判论战》)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5分)(1)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2)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9.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断两处)(2分)仰观山俯听泉傍晚竹树云石10.请依据选文,回答问题。
(4分)【甲】文写出陋室外部环境的句子是A ,【乙】文写出草堂选址原因的句子是B 。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1.自相矛盾在楚国,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夸耀自己的盾牌坚不可摧,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穿透它。
同时,他也夸耀自己的矛锋利无比,可以穿透任何东西。
但当有人问他用自己的矛刺自己的盾会发生什么时,他无法回答。
因此,一个不可穿透的盾牌和一个可以穿透任何东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2.义犬救主XXX喜欢打猎,他养了一只狗,叫做“的尾”,每次都会跟随在他身边。
有一次,XXX到了江边,被一条大蛇围住了。
狗咬死了蛇,但XXX已经晕倒在地,毫不知情。
狗在路上哀嚎,徘徊不定,家人觉得奇怪,跟着狗走了过去。
XXX已经窒息,被家人送回家,两天后才苏醒过来。
在XXX还没有XXX的时候,狗始终没有吃东西。
从此,XXX对狗格外珍惜,就像对待亲戚一样。
2.家人觉得奇怪,于是跟着狗一起走。
3.狗对主人的义气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危急时刻保护主人,二是在主人生病时不离不弃,表现出忠诚和爱心。
XXX而学,夜以继日,是为求学的最高境界。
这句话出自《左传》,形容古代学子为了求学而在夜晚点燃灯烛,不眠不休地研究。
这种精神也被称为“夜以继日”。
现在,这种精神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
只有不断研究、不断进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1.这句话的出处是:__________________。
2.这句话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3.这种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左传》。
2.不断研究、不断进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3.在各个领域中,只有不断研究、不断进步,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和更高的职业地位。
1.(1)度:测量尺寸的工具。
(2)操之:带着测量好的尺码。
(3)尺码:测量脚的尺寸。
(4)宁信度,无自信也:宁可相信测量好的尺码,不相信自己的判断。
2.“宁信度,无自信也。
”的意思是“宁可相信测量好的尺码,不相信自己的判断。
《或问,天下何时太平》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2篇(含答案与翻译)
《或问,天下何时太平》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与翻译)岳飞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①,课②将士注坡③跳壕,皆重铠以习之。
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④者,立斩以徇⑤。
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卒有疾,亲为调药。
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
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
善以少击众。
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⑥,谋定而后战,故所向克捷。
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每调军食,必蹙额⑦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雅歌投壶⑧,恂恂⑨如儒生。
每辞官⑩,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节选自《续资治通鉴·宋纪》) 【注释】①休舍:休息。
②课:督促。
③注坡:从斜坡上急驰而下。
④束刍:捆束喂牲口的草。
束,捆。
刍,喂牲口的革。
⑤徇:示众。
⑥统制:当时的武官名。
⑦蹙额:皱眉愁苦的样子。
⑧雅歌投壶:唱雅歌,做投壶游戏。
这里形容儒将风度。
⑨恂恂:谦和的样子。
⑩辞官:这里指辞谢升官。
1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4分)A.或.问:“天下何时太平”或:或者。
B.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以:用来。
C.凡有所举举.:行动。
D。
东南民力竭.矣竭:用尽。
1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5分)(1)飞妻问劳其家。
译文:(2)谋定而后战,故所向克捷。
译文:13.岳飞是古代名将,请结合本文,说说我们应该学习他哪些优秀品质。
(4分)【参考答案】11.(4分)A12.(5分)(2分)译文:岳飞的妻子慰问犒劳死者的家人。
(2)(3分)译文:计策定了然后才开战,因此攻打哪儿都能获胜。
13.(4分)号令严明;体恤下属;关心百姓;礼贤下士;不重名利。
(答对二点即可)【参考译文】有的人问天下什么时候太平,岳飞说:“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怕死,天下就太平了。
”岳飞的部队每次安营扎寨的时候,(他)命令将士下陡坡跳战壕,将士们都穿着厚重的铠甲练习。
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二
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二)(一)柳敬亭传(14分)黄宗羲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
年十五,犷悍无赖①,犯法当死,变姓柳,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已能倾动②其市人。
久之,过江,云间有儒生莫后光③见之,曰:“此子机变④,可使以其技鸣⑤。
”于是谓之曰:“说书虽小技,然必句⑥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
”敬亭退而凝神定气,精练琢磨,期月而诣莫生。
生曰:“子之说,能令人欢咍嗢噱⑦矣。
”又期月,生:“子之说,能令人慷慨涕泣矣。
”又期月,生喟然曰:“子言未发而哀乐具和乎其前,令人之性情不能自主,盖进乎技矣。
”由是之扬,之杭,之金陵,名达于缙绅⑧间。
华堂旅会⑨,闲亭独坐,争延之使奏其技,无不妥于心称善也。
【注】①无赖:刁钻,不讲道理。
②倾动:令人倾倒动容。
③莫后光:人名。
下文的“优孟”也是人名。
④机变:机敏灵活。
⑤鸣:扬声名。
⑥句:同“勾”,勾画。
⑦欢咍(hāi):欢快。
嗢(wā)噱(jué):大笑。
⑧缙绅:指官绅阶级。
⑨旅会:大聚会。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1)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 )(2)可使以.其技鸣( )(3)句性情,习.方俗( )而诣莫生( )(4)期月..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诵停顿。
(2分)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 由是之扬,之杭,之金陵,名达于缙绅间。
译文:(2) 争延之使奏其技,无不妥于心称善也。
译文:4.读完上面的选文后,说说柳敬亭最终技艺精熟、被人“称善”的原因。
(4分)答:(二)勤学(14分)(明)王守仁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
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1]。
诸生试观侪辈当中苟有虚而为盈[2],无而为有,讳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辈当中有弗疾恶之者乎?有弗鄙贱之者乎?彼固将以欺人,人果遂为所欺,有弗窃笑之者乎?苟有谦默自持,无能自处,笃志力行,勤学好问,称人之善而咎己之失,从人之长而明己之短,忠信乐易[3],内外一致者,使其人资禀虽甚鲁钝,侪辈当中有弗称慕之者乎?彼固以无能自处而不求上人,人果遂以彼为无能,有弗敬尚之者乎?诸生观此,亦可以知所从事于学矣。
《东坡还宅》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2篇(含答案与翻译)
《东坡还宅》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与翻译)东坡还宅建中靖国元年,东坡自儋北归,卜居阳羡。
阳羡士大夫犹畏而不敢与之游。
独士人邵民瞻从学于坡。
坡亦喜其人,时时相与杖策过长桥,访山水为乐。
邵为坡买一宅,坡倾囊仅能偿之。
卜吉入新第。
夜与邵步月,偶至一村落,闻妇人哭声极哀。
坡徙倚听之,曰:“异哉,何其悲也!岂有大难割之爱,触于其心欤?吾将问之。
”遂与邵推扉而入。
则一老妪,见坡,泣自若。
坡问其故,妪曰:“吾家有一居,相传百年,保守不敢动,以至于我。
而吾子不肖,遂举以售诸人。
吾今日迁徙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之所以泣也。
”坡亦为之怆然。
问其故居所在,则坡倾囊所得者也。
坡因再三慰抚,徐谓之曰:“妪之旧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
”即命取屋券,对妪焚之。
呼其子,命翌日迎母还旧第,竟不索其直。
坡自是遂还毗陵,不复买宅,而借顾塘桥孙氏居暂憩焉。
(选自《梁溪漫志》,有删改)【注】儋北:地名,在海南省。
屋券:房契。
毗陵:地名,现常州一带。
1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1)异哉,何其悲也!(2)而吾子不肖,遂举以售诸人。
20.明白了老妇人哭泣的原因后,苏东坡是怎样做的?依据文意,简要概括。
(4分)【参考答案】19.(1)奇怪啊,这位老妇人为什么哭得这么悲伤呢?(共2分。
关键词语两个,每个词语1分,漏译或易错不得分。
“异”,奇怪,奇异;“何其”,她(老妇人)为什么。
整句意思对即可。
)(2)但是我儿子不孝,就把老宅卖给了别人。
(共2分。
前、后半句各1分。
关键词语两个,每个词语1分,漏译或易错不得分。
“不肖”,不孝顺(没有出息、品行不好、不成器);“举”,拿,把。
整句意思对即可。
)20.询问老宅所在,告知被自己购买,再三劝慰;承诺退换老宅,当面烧毁房契(屋券);招呼老妇人的儿子,让他接母亲回老宅居住;最终没有索要买老宅的钱。
(共4分。
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建中靖国年间,苏东坡从海南岛回到北方,打算定居在阳羡。
小学文言文阅读训练10篇(含答案)
小学古文文言文阅读训练10篇1.自相矛盾楚人有鬻(yù,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赞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十分坚固,任何东西都不能穿透它。
”又炫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锋利,什么东西都能刺穿。
”有人问:“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个人回答不出来了。
什么都不能够刺穿的盾与可以刺穿任何东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1.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誉.之曰(称赞)B.于物无不陷.也(穿透)C.吾矛之利.(好处)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句首发语词)2.“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3.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4.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示?参考答案:1.C 2.因为自己把“矛”和“盾”的功力都夸大到绝对化程度,使自己不能自圆其说,处于尴尬局面,无法回答。
3.示例:卖矛的时候,可用一个质量不如自己的矛的产品加以比较,卖盾的时候用同样的方法加以比较,这样既可以试出自己矛的好处,也能比较出自己盾的质量。
4.说话、做事都要认真考虑周到,不要自行相互抵触,产生矛盾。
2.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yǒu,窗),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译文:叶公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刻着龙,居室里雕镂装饰的也是龙。
他这样爱龙,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到了厅堂里。
叶公一看是真龙,转身就跑,吓得他像失了魂似的,惊恐万状,不能控制自己。
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却不是龙的东西。
1.“弃而还走”中“还”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二)
部编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二)(一)朝三暮四宋有狙jū公①者,爱狙②,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
损其家口③,充狙之欲。
俄而④匮kuì⑤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 xùn⑥于己也。
先诳kuáng⑦之曰:“与若⑧芧xù⑨,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
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选自《列子·黄帝》)【注释】①狙公:养猴子的老人。
②狙:称猴。
③口:口粮。
④俄而:一会儿,不久。
⑤匮:缺乏。
⑥驯:驯服,顺从,听从。
引申为服服帖帖。
⑦诳:欺骗,瞒哄。
⑧若:文言文中的人称代词,代“你”“你们”,文中指猴子们。
⑨芧:像树的果实,俗称“橡实”,一种粮食。
⑩“朝三暮四”引申为反复无常,用来谴责那种说话办事经常变卦、不负责任的人。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狙亦得.公之心( ) (2)损.其家口( )(3)充.狙之欲( ) (4)与.若芧( )2.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A.爱狙,养之成群B. 能解狙之意C.先逛之D. 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损其家口,充狙之欲。
(2)与若芋,朝三而暮四,足乎?4.你从狙“朝三暮四”而怒,“朝四暮三”而喜中得到什么启示?(二)老马识途管仲、隰xí朋①从于桓huán公而伐孤竹②,春往冬反,迷惑失道。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③,夏居山之阴④,蚁壤一寸而仞rèn⑤有水。
”乃掘之,遂得水。
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⑥师⑦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管仲、隰朋:两人都是辅佐齐桓公的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霜业。
②孤竹:指孤竹国,相传为神农氏的后裔,春秋时的古国。
③阳:山之南、水之北。
文言文阅读2(含译文)
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2(含译文)(天津卷)三、(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鲍叔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有加急于其臣,使臣不冻饥,则是君之赐也。
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臣之所不如管夷吾者五:宽惠爱民,臣不如也;治国家不失秉,臣不如也;忠信可结于诸侯,臣不如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臣不如也;介胄执枹,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臣不如也。
夫管仲,民之父母也。
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
”曰:“管夷吾亲射寡人,中钩,殆于死,今乃用之,可乎?”鲍叔曰:“彼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其为君亦犹是也。
”公曰:“然则为之奈何?”鲍叔曰:“君使人请之鲁。
”公曰:“施伯,鲁之谋臣也。
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
”鲍叔曰:“君诏使者曰:‘寡人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愿请之以戮群臣。
’鲁君必诺。
且施伯之知夷吾之才,必将致鲁之政。
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
夷吾不受,彼知其将反于齐,必杀之。
”公曰:“然则夷吾受乎?”鲍叔曰:“不受也,夷吾事君无二心。
”公曰:“其于寡人犹如是乎?”对曰:“非为君也,为先君与社稷之故,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
不然,无及也。
”公乃使鲍叔行成。
曰:“公子纠,亲也,请君讨之。
”鲁人为杀公子纠。
又曰:“管仲,雠[同“仇”]也,请受而甘心焉。
”鲁君许诺。
施伯谓鲁侯曰:“勿予。
非戮之也,将用其政也。
管仲者,天下之贤人也,大器也。
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在狄则狄得意于天下,今齐求而得之,则必长为鲁国忧。
君何不杀而授之其尸?”鲁君曰:“诺。
”将杀管仲。
鲍叔进曰:“杀之齐,是戮齐也;杀之鲁,是戮鲁也。
弊邑寡君愿生得之,以徇于国,为群臣戮。
若不生得,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
非弊邑之君所谓也,使臣不能受命。
”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東缚而柙[xiá,木笼]以予齐。
(节选自《管子·小匡》)[注] 管夷吾,字仲,初事公子纠。
《鲁公治园》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2篇(含答案与翻译)
《鲁公治园》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与翻译)【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鲁公治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
”公遂止。
或曰:“土可垒山。
”公善之,欲行。
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①耶?”公复止。
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
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公犹夷②不能决,事又寝③。
【注】①颠踬:被东西绊倒。
②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
③寝:停止。
24.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
(标两处)。
(2分)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2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4分)(1)固不可彻.________ (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________(3)鲁公治.国________ (4)公犹夷不能决.________2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1分)A.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B.汝心之.固公善之.C.以.残年余力以.君为长者D.而.山不加增鸣之而.不能通其意2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狸狌
◎宋濂卫人束氏,举世之物咸无所好,惟好畜狸猩①。
狸猩,捕鼠兽也。
畜至百余,家东西之鼠捕且尽,狸猩无所食,饥而嗥。
束氏日市肉啖之。
狸狌生子若孙,以啖肉故,竟不知世之有鼠。
但饥辄嗥,嗥辄得肉食,食已,与与②如也,熙熙如也。
南郭有士病鼠,鼠群行,有堕甕③。
急从束氏假狸猩以去。
狸猩见鼠,双耳耸,眼突露如漆,赤鬣又磔磔然④,以为异物也。
沿鼠行不敢下。
士怒,推入之。
狸猩怖甚,对之大嗥。
久之,鼠度其无他技,啮⑤其足。
狸猩奋掷而出。
噫!武士世享重禄遇盗辄窜者,其亦狸猩哉!
【注释】①狸猩:泛指猫。
②与与:行走徐缓的样子。
③甕:盛酒、水的容器。
④磔磔然:茂密的样子。
⑤啮:咬。
【悦读练习】
1. 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
(1)举世之物咸无所好(2)畜至百余
(3)以为异物也(4)鼠度其无他技
(5)狸猩奋掷
(6)武士世享重禄遇盗而出辄窜者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 翻译下列句子。
(1)束氏日市肉啖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急从束氏假狸猩以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本文探究说明的道理,说说自己的看法。
李生论善学者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
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其善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
【悦读练习】
1. 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
(1)吾悉能志之()(2)学而不思则罔()
(3)迨年事蹉跎()(4)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2. )与“才美不外见”中的“见”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王生不说
B. 李生说之曰
C. 河曲智叟亡以应
D. 请铭之坐右
3. 翻译下面句子。
(1)或谓君不善学,信乎?译文:
(2)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译文:
4.本文中,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用原文的话来回答)选择其中的一点说说
自己对学习的认识。
【参考答案】
1. (1)都(2)养(3)认为(4)估计(5)跳(6)就
2. B(A.结构助词,的;代词,它。
B.都是副词,将,将近。
C.副词,再次;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D.连词,表示并列;连词,表示转折,“可是”“却”)3.(1)姓束的每天到市场买肉喂它们。
(2)(他)急忙从姓束的那里借猫来灭鼠。
4. 以猫喻人,说明猫养尊处优成了宠物,人也一样,养尊处优就会失本性,变得平庸无能。
1.(1)记,记住(2)迷惑(3)等到(4)明显
2.B (B.“李生说之曰”中的“说”是“劝说”的意思,其余都是通假字 A.“说”通“悦”,高兴;C.“亡”通“无”,没有;D.“坐”通“座”,座位)
3.(1)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2)学习的人最大的忌讳,莫过于自我满足,你为什么不改正呢?
4.答案要点:学贵善思;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
第二问略(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