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讲义】第14讲:阅读之分段并概括段意+词意理解(部编版,含例题,答案)
统编版2024年小升初语文复习讲练测专题0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讲义)
统编版2024年小升初语文复习讲练测专题01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讲义)(小升初讲练测专题01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讲义))提问方式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或某段的主要内容。
2.根据文章内容补全故事情节。
3.文章第x段写了x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4.围绕“xxx"这个中心,文章写了哪些内容,试简要概括。
二、答题思路(一)概括一件事【方法回顾】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在概括写人记事文章主要内容时我们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要素串联法”了。
写人、写事的文章通常都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抓住这些要素,就可以提取一些关键信息。
因此,概括这些文章的主要内容时,我们只要把这几个要素弄清楚了,并合理组织它们,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这就是“要素串联法"。
有的文章会写不止一件事,但它一定是围绕一个主线写的,那么我们把每件事分开,分别找要素,最后紧紧围绕主线串联即可。
★备注:如果时间、地点不重要可以省略,但是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必须要有。
课文链接:《诺曼底号遇难记》时间1870年3月17日夜晚地点夜色正浓,薄雾弥漫的海上人物哈尔威船长、60名船员及乘客起因“诺曼底号”被“玛丽号"撞破,发生海难,人们惊恐万分经过哈尔威船长镇静地指挥,使得救援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结果所有的人都脱险了,只有哈尔威船长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海底串联六要素:课文讲述了1870年3月17日晚,两艘英国轮船在海上相撞,“诺曼底”号船长哈尔威镇静地指挥救援工作,最后大家都脱险了,哈尔威自己以身殉职的故事。
除此之外,我们还学过的概括方法有:①摘句归纳法:关键句能帮助我们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有时候这句话可以直接引用,有时候需要对这句话进行改造。
(总起句在一篇文章或在一段话中,可以概括这篇文章或这段话的主要内容__ ,一般出现在文章首段或一段话的首句。
一个句子承接或总结上面的内容,同时提示或领起下面的内容。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讲义-概括文章内容(8页)
一、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指文章的主要情节。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二、文章的记叙顺序1.按时间先后顺序写人、写事、写景时,常见的是时间顺序(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变换的顺序常用于写游记、参观记和活动。
(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的顺序(顺叙)即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写。
4.按不同方面内容的顺序常用于写带有说明性的文章和状物的文章。
5.按逻辑关系(1)总——分——总(2)总——分(3)分——总三、解题方法1.要素归纳法(1)写人记事类的记叙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
(2)写景状物类的记叙文要抓住写的是什么景物?它有什么特点?按什么顺序写的(从几个方面写了它的特点)?2.题目拓展法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3.段意合并法在认真阅读文章后,给文章分段,概括出每段的段落大意,再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4.取主舍次法阅读文章时,我们要分清主次抓主要内容。
要抓住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什么。
5.摘录句段法在阅读过程中,必须注意对理解文章内容有帮助的关键词;同时更要注意文章一些特殊句子,如文章中的总起句、过渡句、重点段落等。
阅读理解,完成第(1)—(4)题。
独享“体罚”的秘密弗洛斯特女士是全镇男女老少心中的严师。
我不知道她是如何走进大家心里的。
至于我,那是因为一次难忘的体罚——挨板子。
那是一次数学考试。
考试前,弗洛斯特女士照例从墙上把那块著名的松木板子取下来,比划着对我们说:“我们的教育以诚实为宗旨。
我决不允许任何人在这里自欺欺人,虚度时日。
这既浪费你们的时间,也消磨我的时间,下面就开始考试。
”说着,她就在那张宽大的橡木办公桌后坐了下来,拿起一本书,径自翻了起来。
我勉强做了一半,就被卡住了,绞尽脑汁也无济于事。
2021暑期衔接小学语文三四年级阅读理解课件第十四讲段意归纳(下)含同步讲义
1、用“‖”将短文分段,写出每段的段意。
第一段(第1—2自然段)讲故乡小桥很美。 第二段(第3—4自然段)讲故乡小桥虽然矮小,却是默默无闻。 解析:第一段为第1、2小节,第1小节讲的是我的故乡有座小桥,第2小节讲的是小桥周围的景色很美。根 据取舍法,很明显第2小节为主要内容,所以第一段可以概括为故乡小桥很美。 第二段为第3、4小节,第3小节讲的是故乡小桥虽然矮小,却是默默无闻。第4小节则是对故乡小桥的喜爱 之情。综合结论,第3小节为第二段主要内容,所以我们可以选择第3 小节的段意作为第二段段意。
写海滩上的贝壳和海龟。
站在柳丝轻拂的湖边放眼远眺,只见湖
(柳丝轻拂的)
(只见)
的三面是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真像 (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
一副优美无比的山水画。平静的湖面,犹如
(优美无比的) (平静的) 一面硕大的银镜,在阳光下一闪一闪的,好
看极(了硕。大的) (在阳光下一闪一闪的)
⑴我们村的东头有一口古井。井里的水清凉可口。 村里的人都到这儿取水。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 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
3、这篇短文的2——5自然段是按照 时间或季节 顺序写的。 4、用“ ”划出短文中的一个比喻句,用“ ”划出短文中的一个排比句。
春天,原野上的春色,把漓江打扮得更加美丽。绵绵细雨,增加了漓江的水量,催开了两岸 鲜艳的野花。随着气候的转暖,来漓江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漓江像一条友谊的带子,把祖国人民 和世界人民连在一起。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 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 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 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 栽倒下来。
2024小升初衔接资料:概括文章内容(讲解+练习)(含答案)
01概括文章内容学习目标1. 了解概括文章内容的技巧2. 学会梳理并准确概括文章内容知识梳理概括文章内容,就是抓住主要人物与事件,用简洁的语言准确概括全文或指定语段的内容。
题型:1. 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事?3.请概括本文所讲的几件事。
4. 本文共讲了几件事?请分别概括出来。
5. 请按照表格,梳理文中的几个事件。
一般概括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时间:1948年5月25日地点:隆化人物:董存瑞起因:敌人暗堡的火力封锁了部队的前进。
经过:董存瑞在队友的掩护下,冒着炮火,冲到桥下,用自己的身体顶住炸药包,舍身炸毁了暗堡。
结果:消灭了敌人,战斗取得了胜利。
主要内容概括: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敌人暗堡的火力封锁了部队的前进,一般概括题 高度概括题概括一件事 分段/层,概括多件事董存瑞在队友的掩护下,冒着炮火,冲到桥下,用自己的身体顶住炸药包,舍身炸毁了暗堡,取得了战斗的最后胜利。
回顾练习:二、合并段意法给文章分部分---归纳段意---合并段意如:《金色的鱼钩》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1935年秋天,“我”和两个小同志因生病没法跟大部队一起过草地,指导员便派炊事班长照顾我们。
第二部分(第3-22自然段):青稞面吃完了,老班长设法钓鱼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而他自己没吃过一点鱼。
第三部分(第23-33自然段):我们走过草地边缘,老班长却牺牲了。
主要内容:这篇课文主要讲了1935年秋天,炊事老班长带了三个病号在草地上艰难的走着。
后来青稞吃完了,老班长就钓鱼给病号,自己却连一口鱼汤也没喝,最后牺牲在草地。
三、课题扩充法先借助课题,将课题扩充成一句完整的话,在逐步进行充实,使表达更加完整全面。
如:《草船借箭》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补上借箭的原因,周瑜最后的态度主要内容:周瑜妒忌诸葛亮,要求他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
阅读l理解精讲——片段概括、情节梳理(部编版)小升初语文复习
糖罐的秘密①上高中时,学校坐落在江边上一个小村子里。宁静的村落三面临水,四季风景如画,如同古人笔下的世外桃源。但也极其偏僻闭塞,周围疏疏落落全是民居,连买一根针也非要上十里外的小镇不可。②这可苦了我们这群高三的可怜虫们。读书实在太耗心智了,以至于整天唯一的感觉就是饿,连睡梦中都是各种各样令人垂涎的好吃的东西。不知是谁带了一罐糖来,是那种黄亮如金、细软如沙的黄砂糖。
制“冰透镜”,尝试点火
获得火种,欢呼庆祝
思路
①析“已知”,定结构
②分层次,定“未知”
③找“关键”,再概括
思维导图类: 情节要连贯
注意:
思路
①析“已知”,定结构
②分层次,定“未知”
③找“关键”,再概括
①线索类: 句句有线索
②思维导图类: 情节要连贯
情节梳理
注意:
①谁+做了什么/怎么样 ②谁+做了什么+怎么样
注意
听懂示例--线索类情节梳理
根据短文内容,补全思维导图。
会说会做--思维导图类情节梳理
遭遇雪灾,丢失火种
思路
①析“已知”,定结构
②分层次,定“未知”
③找“关键”,再概括
用冰取火①有一支探险队,在他们到达南极的途中,遇到了特大暴风雪。等到风停雪止天放晴时,饥肠辘辘使他们想起生火做饭的事儿。这时发现,由于全力以赴同暴风雪搏斗,存放火柴、望远镜等物品的袋子,不知什么时候弄丢了。
④一分钟,两分钟……火绒冒出一缕淡淡的青烟。又过了一会儿,火绒上出现了一个红点,接着便燃烧起来了!“成功啦!成功啦!”所有的队员都为重新获得了火种而高兴地欢呼起来,像在欢庆一个重大的节日。
//
//
制“冰透镜”,尝试点火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阅读:怎样划分段落 部编版
七怎样划分段落知识梳理段落,也称意义段、结构段和逻辑段。
它是由几个意思密切相关的自然段组合而成,有时一个自然段也是一个逻辑段。
划分段落是理解文章的必经过程和重要手段。
分段,就是把叙述同一内容的几个自然段合并为一个逻辑段。
分段没有绝对的标准,但却有一个基本的要求,就是能够体现作者行文的思路,能展现课文题旨的脉络。
这个“思路”和“脉络”,就是作者写作时的构思顺序和写作步骤。
那么,我们阅读文章时,如何才能正确地把握作者的构思顺序和写作步骤呢?怎样才能准确地划分段落呢?首先要掌握分段的步骤,其次要选择正确的分段方法。
分段的步骤可以概括为四个字,即“读、想、归、查”。
“读”就是读通全文,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和文章的基本脉络。
“想”就是仔细想想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归”就是把内容相近或关系密切的几个自然段归并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意义段。
“查”就是从全文的角度看一遍,看划分的标准是否一致,各段段意连在一起是否构成这篇文章的整体。
在上述四个步骤中,“归”这一环节尤为重要。
如何去“归”,其实就是如何去选择正确的分段方法。
一般而言,划分段落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按时间先后顺序划分段落有些文章是按时间先后的顺序记叙的,作者在每一段落的起始处往往要交代一下时间。
这类文章的特点是:时间词语突出,在一段时间内记叙的内容是相对完整的,阅读时要抓住那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划分段落。
如,《雨》一文,是按“雨前”、“雨中”、“雨后”的顺序描写了下雨前后的不同景象的,抓住了“星期天的下午”、“一会儿”等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就可准确地将课文的段落划分出来。
再如,《一夜的工作》,可按审稿前、审稿时、审稿后和作者回来的顺序分为四段。
这类记叙文的段落,开头一段一般有交代时间的话,可作为按时间先后顺序分段的参考。
(二)按方位变换的顺序划分段落有些文章是按方位变换的顺序记叙的,如游记、参观记等。
划分段落时,首先要搞清楚方位是什么。
方位,即空间方位,也就是指事物所处的方向、位置,或叫地点。
2023年小升初阅读专题·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文章大意
梦想阅读第一站划分段落层次, 概括段落大意【阳光客栈】在历史课上, 一组学生按照规定列出了他们心目中的“当今世界七大奇迹”。
尽管有些争议, 选择下列气象的票数特别多: 埃及金字塔、印度泰姬陵、科罗拉多大峡谷、巴拿马运河、帝国大厦、圣彼得大教堂、中国长城。
在收集选票时, 老师注意到尚有一位同学没有完毕选票。
因此她就问这个女孩是不是感到困哪, 女孩回答说: “是有一点儿。
我无法下定决心, 由于奇迹太多了。
”老师说: “那好, 告诉我们你已经列出的内容, 也许我们可以帮你。
”女孩踌躇了一下, 接着说:“我心目中的‘世界七大奇迹’是:去看、去听、去接触、去品尝、去感觉、去笑、去爱。
”教室里鸦雀无声, 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得见。
本来, 看似简朴平常、理所当然的事情才是真正的奇迹!生命中最珍贵的东西既无法用手发明, 也无法用钱买到。
【小试牛刀】《巴尔扎克和他的老师》巴尔扎克是法国著名作家, 他成名后, 一度过于自信, 解决事情有些轻率和武断。
有一件事情深深地教育了他。
‖一天, 一位满头银发, 拄着拐杖的老太太前来拜访巴尔扎克。
一进门, 老太太就拿出一本陈旧的小学生作文本递到巴尔扎克的眼前, 说: “亲爱的巴尔扎克先生, 我想请教你一件事, 请你仔细看看这本作文本。
”巴尔扎克接过作文本看了起来。
老太太接着说: “看完, 请你告诉我, 这孩子的作文水平怎么样?此后的前程如何?”巴尔扎克很奇怪, 看了作文, 又看了看老太太, 问道: “您是孩子的母亲还是奶奶?”“都不是, 先生。
”“那一定是亲戚?”“也不是。
”老太大连连摇头。
巴尔扎克语气肯定地说: “那么, 请让我直言相告, 看吧, 书写潦草, 说明态度草率马虎;文句欠通, 可见学习很不用功。
这孩子此后绝无成就。
”“当真吗?”老太太十分惊讶, “巴尔扎克先生, 可你现在已经是大名鼎鼎的作家啦!你没看出自己的笔迹吗?这可是你当小学生时用的许多本中的一本呀!”1.“啊, 本来是您呀, 我可敬的老师!”巴尔扎克满面羞愧地站在老师面前说: “谢谢, 真想不到事隔数年, 您竟保存着我童年时代的作文本, 今天又为我上了深刻的一课。
人教统编版小升初语文总复习专题(阅读之分段与归纳段意+阅读之记叙顺序及其作用)ppt课件
语文统编版 六年级下
❃专题解说
划分文章的段落与归纳段意是阅读 理解的一项重要能力,是加深对文 章内容与结构的理解以及把握作者 思路的重要手段。
❃常考题型
1、给文章分段。 2.在文中用//划分文章段落并归 纳段意。
分段,是指理清作者为了表达
中心思想而把有关内容按一定的方 式组合在一起的各个部分。
1.时间顺序是文章常见的记叙、说明顺序之一. 时间顺序主要有:凌晨、破晓、早上、上午、中午、下午、傍晚、晚上、半 夜、午夜 用于跨度比较大的,如,一年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但不能用于一天 后,要不就不是时间顺序。 例:《烟台的海》按照四季的更迭写的。
一、顺叙
2.事情发展顺序是记叙顺序的一种,一般而言就是起 因-经过-结果。
事情的经过特别长,要把“经过”分成“发展” 和“高潮”两段。那么比较长的记叙文就可以 分四段。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划分。
方法二:按时间的变化分段
《杏儿熟了》,写我家杏儿又多又好,邻居 的孩子偷杏儿时,我和奶奶的态度截然不同 的事情。1.每年到了麦收时节;2.这一年杏 儿又熟了;3.今年的杏儿又熟了。
有的文章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写的。这种分段方法 适用于时间顺序十分清楚的记叙文,一眼就能看出 时间词语很多,时间变化很清楚。
如:《背影》“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 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是文章的开头一句, 它开宗明义,落笔点题,用追叙的手法,再现了两 年前作者终生难忘的往事。
二、倒叙作用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使文章有波澜,增强 文章的生动性。
三、插叙
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 情节的叙述,插入和内容有关的情节和事件,然 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小学阅读——分段概括
小学阅读——分段和概括段意(一)怎样给文章划分段落。
任何一篇文章的分段虽没有绝对的标准,也没有固定的方法,但却有规律可循。
1、按时间变化分段。
这种方法具体操作时,一般先把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或句子找出来,然后把发生在同一时间的内容归为一段。
采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一是有的文章表示时间的词语写得不明显,需要细心阅读体会;二是应以较大的时间变化为标准。
如教科版第六册《登山》、《真情的回报》等就是按时间变化来分段的。
2、按地点、方位变化分段。
参观访问和游记类文章,为了反映景物的位置、特点等,常常采用地点、方位的变化来分段。
如教科版第六册《香港之夜》等就是按地点、方位变化来分段的。
3、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
在记一件事、记一次活动或以事表人的记叙文中,我们可以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分段。
如教科版第七册《飞夺泸定桥》、《丰碑》、《青山处处埋忠骨》、《哈尔威船长》等就是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分段的。
4、按事物类别的不同分段。
不少状物、说明、写景的文章及多事表人的文章中,可用这种方法分段。
重点要想清楚文章是从哪几方面来描述的,每个方面就是一段。
如教科版第六册《军神》、《未来的智能汽车》、《新型玻璃》等就是按事物类别的不同来分段的。
5、按“总分”关系分段。
总分结构的文章有三种情况:先总后分;先分后总;先总后分再总。
如教科版第七册《小草》、《莫高窟》;教科版第六册《桂林山水》等就是按“总分”关系来分段的。
另外,过渡段一般归入下一段,因为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和下一部分内容联系最紧。
【练习】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垂柳在北方广大地区,感受春意最早的乔木是垂柳。
你看,在那冰雪初消的时候,不正是泛青的柳芽把春意首先带到了人间吗?你再看,大多数树木久睡刚醒,而垂柳已经将粒粒柳芽,抽成万条柳丝,给人民送来春天的气息,所以,诗人写道:“春色先以柳芽归”,“春风杨柳万千条”!柳树()是最早的报春使者,()是经济价值较高的树木。
柳树枝干坚韧,耐水湿,不怕风吹雨打,所以,是十分理想的防浪护岸树种。
小学语文阅读如何概括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 ppt课件
例
《小珊迪》
晚上,旅馆的侍者说,有个男孩要见我。小孩被带进
来,我发现他不是卖火柴的那一个,但可以看出是那个 男孩的弟弟。小男孩在破衣服里找了一会儿,然后对问: “先生,您是向珊迪买火柴的那位先生吗?”
“是的。” “这是您那个先令找回来的4个便士。”小男孩说, “珊迪受伤了,不能来了。一辆马车把他撞倒了,从他 身上轧了过去。他的帽子找不到了,火柴也丢了。还有7 个便士也不知哪去了。说不定他会死的。”
小学语文阅读如何概括段落大意和 中心思想
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9、从重点句、段找中心
一般课文中,总有表现文章中心的重点句、段, 这些重点句就是文章的中心句。
例如《落花生》中:“人要做有用的 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 处的人。”又如《大森林的主人》一课 中猎人的话:“在大森林里,你不能像 个客人,得像个主人。只要肯动脑筋, 一切东西都可以拿来用。”能找出这样 的重点句,中心句也就找出来了。
小学语文阅读如何概括段落大意和 中心思想
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6、从抒情部分找中心
一些记人叙事的课文,记叙中的抒情句常常 就是文章的中心句。
例如《一夜的工作》,作者记叙了亲眼看 到周总理一夜的工作后写道:“这就是我 们中国的总理,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 朴!”又如《海上日出》中:“这不是伟 大的奇观吗?”这些抒情句就是课文的中 心句了。
小学语文阅读如何概括段落大意和 中心思想
例
《卢沟桥的狮子》
这些狮子真有意思。它们有大有小。大的有几十厘米, 小的只有几厘米,甚至连鼻子眼睛都看不清。它们的形 状各不相同,有的蹲坐在石柱上,好像朝着远方长吼; 有的低着头,好像专心听桥下的流水声;有的小狮子偎 依在母狮子的怀里,好像正在熟睡;有的小狮子藏到大 狮子的身后,好像在做游戏;还有的小狮子大概太淘气 了,被大狮子用爪子按在地上……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 一,形态各异,真是很难数清楚。但是文物工作者早就 数清了,总共485只。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阅读:怎样读懂文章的段落 部编版
六怎样读懂文章的段落知识梳理《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
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由此看来,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对理解文章的内容至关重要,而要理解文章的内容,我们可以从读懂文章的段落开始。
因为一般而言,尽管文章的内容不同、体裁不同,但一般都是由一些相互关联的段落构成的。
那么,如何读懂文章的段落呢?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读懂段落的主要意思阅读文章时,为了深入了解全文的结构,更好地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逐段阅读的时候,首先要抓住一段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思考围绕这个主要意思作者是怎样展开叙述的。
有不少段落,作者为了向读者明白地揭示段的主要意思,常常在一段话里有一个高度概括主要内容的句子。
这个句子,我们称为中心句。
我们在阅读段落时,只要抓住中心句,理解全段围绕它是怎样写人叙事、写景状物的,就能很容易读懂一段话的主要意思。
通常情况下,中心句在一段话中的位置有以下几种:1.中心句在开头它向读者提示这段话就是围绕这个中心内容展开的。
《秋天的雨》这课中的一段:“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梨香香的,菠萝甜甜的,还有苹果、橘子,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都躲在小雨滴里呢!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
”这段话的第一句就是这段的中心句,全段的内容都是围绕这句展开的。
我们阅读时抓住了中心句,也就读懂了这段话的主要意思。
再如,《白鹅》一课中的第四段:“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
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 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很明显,这段话也是围绕第一句话来写的,所以开头一句就是这段话的中心句。
2.中心句在结尾它能帮助我们小结出该段的主要意思。
【小升初语文讲义】第14讲:阅读之分段并概括段意 词意理解(部编版,含例题,答案)
小升初阅读之分段并概括段意+理解词意(基础版)知识点一:分段并概括段意一、分段和概括段落大意文章里有两种段,一种是“自然段”,一种是“结构段”或意义段。
分段是为了理清作者表达的中心思想而把有关内容按一定方式组合在一起的各个部分。
即逻辑段,又叫意义段。
二、文章分段的几种方法引导学生给文章划分结构段是阅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分段不仅有利于学生理清文章思路,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为了让学生掌握分段的方法,便于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减少学生分段的盲目性,特地介绍几种方法。
(一)时序法有的课文按时间转移的先后顺序安排。
显而易见,表示时间性的词可以用来作为分段的依据。
如《十万里长街送总理》就可按“灵车到来前→灵车通过时→灵车开过后”的时间顺序分为三段。
再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也可按“天还未亮→中午的时候→黄昏的时候”的时间顺序分段(二)空序法参观、访问和游览所记叙的事物、空间位置不同或者观察事物的立足点不同,可以按空间位置的先后顺序分段。
如《记金华的双龙洞》可按“途中→洞口→外洞→内洞(出洞)”等游览地点的先后转移来分段。
(三)地序法按照事物发生的地点、先后移动的次序组织材料的课文,可以按地点移动的顺序分段。
如《回韶山》可按毛主席回韶山在旧居参观的路线,“上尾场→父母卧室→自己的住房→大弟的房间→晒谷坪”以此作为分段的依据。
(四)事序法完整地记叙一件事或者以客观事物作为线索贯穿全文的课文,可以按事件发展的阶段性来分段。
如《草船借箭》可以按为什么借箭(发生的原因),怎样借箭(发展经过),借箭结果(事件结果)来划分段落。
此外,《跳水》、《飞夺沪定桥》也可按事件发生、发展和结果来划分段落。
(五)事类法有的课文通过写几件事来表达主题,分段时可考虑按不同事情来分段。
如《将相和》可以按“完璧归赵”、“渑池会”、“负荆请罪”三件事来分段。
(六)总分法有的文章是以作者的思路为线索去组织材料的,往往采取“总起——分述——总结”的形式来表述,那么分段时就应按“总——分——总”的思路分段。
小升初语文总复习专题十六 阅读之分段与归纳段意·2020统编人教版
方法四:按事物的内容和性质分段
《燕子》,从外形美、春光美、飞行美、停歇美 四个方面赞美小燕子的活泼可爱。
有的文章为了介绍清楚事物,往往用了好些 材料,从几个方面表现它的中心。这样就可以按 照所述的几方面来分段。在分段以后,可以把内 容相同的方面划分为一段,有几个方面就分成几 段。
方法五:按文章的结构分段。
1、给文章分段。 2.在文中用//划分文章段落并归 纳段意。
分段,是指理清作者为了表达
中心思想而把有关内容按一定的方 式组合在一起的各个部分。
方法一: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
如《表里的生物》,文章按照事件的发展顺序写。先写 小时候以为能发出声音都是活的生物;然后写对父亲的表发 出“滴滴声”特别好奇;接着写把表盖打开给他看,他相信那 个摆着小尾巴的东西是蝎子,能蜇人; 最后写随着年龄增 长,知道了表的内部结构,内心疑问解开。
有的文章,在开头先总的概括介绍一下要写的 内容,然后再一一叙述事情,最后又进行总结。 这就是总起分述总结的文章,我们可以按照总分 结构的方法分段。 适用于按“总分总”这种顺序进行写作的文章。
方法一:摘句归纳法
中心句在文章的开头叫总起句,在结尾叫总结句。有承 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承上前半句是上一段段意,启下的后半 句是下一段段意。有的中心句通过人物对话或者作者的议论、 抒情等方式表达出来。
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130万个地球才 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只有一个 盘子那么大。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温度很高, 表面温度有6000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中心温度 估计是表面温度的3000倍。
写太阳大、远、热的特点。
方法二:合并归纳法
感 不准个别字的写法而导致考试失分。在诗词背诵默写复习方面,看似要背的篇数很多,但其实经典的诗词才是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升初阅读之分段并概括段意+理解词意(基础版)知识点一:分段并概括段意一、分段和概括段落大意文章里有两种段,一种是“自然段”,一种是“结构段”或意义段。
分段是为了理清作者表达的中心思想而把有关内容按一定方式组合在一起的各个部分。
即逻辑段,又叫意义段。
二、文章分段的几种方法引导学生给文章划分结构段是阅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分段不仅有利于学生理清文章思路,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为了让学生掌握分段的方法,便于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减少学生分段的盲目性,特地介绍几种方法。
(一)时序法有的课文按时间转移的先后顺序安排。
显而易见,表示时间性的词可以用来作为分段的依据。
如《十万里长街送总理》就可按“灵车到来前→灵车通过时→灵车开过后”的时间顺序分为三段。
再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也可按“天还未亮→中午的时候→黄昏的时候”的时间顺序分段(二)空序法参观、访问和游览所记叙的事物、空间位置不同或者观察事物的立足点不同,可以按空间位置的先后顺序分段。
如《记金华的双龙洞》可按“途中→洞口→外洞→内洞(出洞)”等游览地点的先后转移来分段。
(三)地序法按照事物发生的地点、先后移动的次序组织材料的课文,可以按地点移动的顺序分段。
如《回韶山》可按毛主席回韶山在旧居参观的路线,“上尾场→父母卧室→自己的住房→大弟的房间→晒谷坪”以此作为分段的依据。
(四)事序法完整地记叙一件事或者以客观事物作为线索贯穿全文的课文,可以按事件发展的阶段性来分段。
如《草船借箭》可以按为什么借箭(发生的原因),怎样借箭(发展经过),借箭结果(事件结果)来划分段落。
此外,《跳水》、《飞夺沪定桥》也可按事件发生、发展和结果来划分段落。
(五)事类法有的课文通过写几件事来表达主题,分段时可考虑按不同事情来分段。
如《将相和》可以按“完璧归赵”、“渑池会”、“负荆请罪”三件事来分段。
(六)总分法有的文章是以作者的思路为线索去组织材料的,往往采取“总起——分述——总结”的形式来表述,那么分段时就应按“总——分——总”的思路分段。
如《桂林山水》先总起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分别写了桂林的水(静、清、绿)和桂林的山(奇、秀、险),最后总的概括再写桂林的山水美。
除此以外,还可以不同的代表人物为依据分段,如《再见了,亲人》可以按老大娘、小金花、大嫂老中青三代人为依据分段。
还有的课文既可以按地点的先后变化,也可以按事件发展的顺序分。
如《渡船》既可围绕如何给小孩看病这个中心事件的发展经过分段,也可以渡船为线索分段,按“乘船回村→船到河心→船到对岸”考虑分段。
总之,分段有规律可循,但也不能千篇一律。
教师要因课文而宜,灵活掌握,相机处理。
这样就会省时省力,事半功倍,达到既加强学生逻辑思维训练,又落实语言文字训练的目的。
三、如何概括段落大意分段以后,用简明扼要的话说明每段的主要意思,就是归纳段意。
这实际上就是把整篇课文概括成一个简单的提纲。
这样,我们不仅能掌握每段的主要意思,还能进一步了解作者是按怎样的次序安排材料的,了解段与段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一)概括段落大意的要求:1、明确,表达意思要正确、清楚。
2、完整,概括出主要内容。
3、直接,语句要简明扼要,不能罗嗦。
(二)归纳段意的方法1、摘句法。
把能概括全段内容的句子摘下来,作为段落大意。
这种方法,适用于有中心句的段落。
2、归并法。
先找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再将几个自然段的大意归并到一起,归纳出全段大意。
3、取舍法。
一段里有几层意思,往往有主有次,抓住主要的,舍去次要的,就可以得出段意。
如《小英雄雨来》第一大段有两层意思:雨来生活的环境和雨来的游泳本领高。
第二层是主要的,可以用作全段大意。
4、借助法。
就是借助段的结构特点进行归纳。
如总分段,可借助总述部分;因果段,可借助结果部分;递进段,可借助后一层的意思,但要注意在同一篇文章里归纳段意的方法要统一,不能几种方法同时使用。
例1.庄重的乞讨庄重,是人的尊严的一部分,你见过乞讨者的庄重吗?那天,我乘20路电车,看见一位双目失明的中年男子坐在车上,神情ning zhong。
不一会儿,他热情且有礼貌地介绍自己:"女士们、先生们,我是下岗的,有个儿子,刚进大学。
现在生活发生点困难。
我平时喜欢音乐,吹口琴是自学的。
我为大家表演口琴独奏,愿大家途中愉快。
”说完,他便从洗得干干净净的灰色中山装口袋里摸出了口琴。
随即,一车厢的人听到了熟悉的《喀秋莎》的旋律,他那精湛的吹奏技巧令人屏息细听。
此曲终了,日本的《北国之春》又博得乘客们的点称好。
吹奏完毕,他就托起小罐头瓶,扶着椅子,一步一步稳重地向前nuo dong 脚步。
当不断地有人把硬币往罐头瓶里扔时,他能根据硬币发出的qing cui的声音,准确地朝投币人的方向点头致意。
走完一圈后,他继续为乘客吹奏。
《杜鹃圆舞曲》、《溜冰圆舞曲》和《采茶调》优美轻快的节奏,让人欢悦不已。
乘客们静静地听着。
他似乎感觉到了某种需求,又吹了首《在希望的田野上》。
他的吹奏已达到了大师级水平,颤音和滑音的变化使人入迷。
电车将要到终点站了,他高兴地对大家说,我最后为大家吹奏一首《一路平安》。
悠扬的旋律又一次打动了人们的心,不时地又有人朝他的小罐头瓶里掷下硬币。
一对年轻夫妻带着自己才五六岁的儿子,让他把数枚硬币递到小罐头瓶里。
这一切几乎是悄无声息的,令人惊奇的是盲人居然知晓了孩子的动作,说出一句"愿这位孩子健康成长,一生平安”的话,听得大人们面露喜色。
不知是音乐的力量,还是这位盲人得体的举止言行,或两者兼而有之,使人自始至沉浸在一种安详肃穆的qi fen之中。
此情此景让我振奋,面对生活中一时的挫折,这位盲人能够有勇气正视它,庄重地行使自己的劳动权利。
我有什么比不上他?我快步地下了车,觉得人行道比过去宽敞得多了。
1.用“ll”给文章分段,并概括第二段段意。
【参考答案】1,2~~4,5;在20路电车上,一位双目失明的男子为乘客们吹奏口琴,博得乘客们的赞扬,引起我的遐想。
例2.①王若飞同志是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
解放前,他因为从事革命工作,被敌人逮捕了。
在监狱里,他经常对难友们说:“敌人要摧残我们,我们一定要爱护自己的身体。
我们是革命者,决不能向恶劣的环境屈服,要坚持斗争。
”②若飞同志的身体不好,为了坚持对敌斗争,他想方设法,利用各种条件锻炼身体。
③若飞同志在狱中的锻炼方法之一,是日光浴。
他利用每天短暂的放风时间,到院子里晒太阳。
后来,他得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敌人被迫允许他每天晒一两个小时。
他就利用这个机会,躺在院子里让太阳晒全身,把皮肤晒得紫红紫红的。
④冰水擦身,是王若飞同志锻炼身体的另一种方法。
那时,反动派百般折磨政治犯。
别说洗澡,就连喝的水也不供给。
但王若飞的言行感动了出身贫苦的老看守员,他偷偷地给王若飞买了几只大碗,若飞同志每天用它盛冷水,用手巾蘸着擦身,擦到全身发红为止。
⑤王若飞同志在狱中还有另外一种锻炼方法,叫做"室内体操"。
体操包括伸腿、弯腰、屈臂等动作,不管三九天,还是三伏天,他都坚持锻炼。
⑥一次,一个难友问王若飞:"我有一件事不明白,你骂国民党,骂蒋介石,天不怕,地不怕,连死也不怕,真是好汉。
可是,你坐在牢里,还天天做操,又很爱护自己的身体,你究竟是怎么回事?”王若飞同志说:"我不怕死是因为敌人要损害我们的真理,我们必须拼命去保卫我们的真理;我爱护身体,是因为有了健壮的身体,才能更有力地保卫真理。
我生为真理生,死为真理死,除了真理,没有我自己的东西!"⑦他的道理讲得很透,难友们豁然开朗,精神振作,也都开始锻炼身体,投入更艰苦的斗争中去。
1、将短文分为三大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参考答案】第一段(第一节):王若飞因从事革命工作被捕,在狱中劝难友爱护身体。
第二段(第二一五节):王若飞身体不好,为坚持对敌斗争,想方设法利用各种条件锻炼身体。
第三段:(第六一八节):王若飞劝说难友,使难友们也都开始锻炼身体。
【课堂练习】1.阅读理解(2014长沙市长郡中学招生考试卷)不要对那个人叫嚷丁立梅周末,是乡下家长来学校看孩子日,每逢这时,学校门口涌满人。
那些家长,无一不是手提肩背的,里面塞满父母对儿女的牵挂和怜爱。
有一幕,总遇见:驼背的母亲,无比艰难地在人群中挪着步。
那背,可真叫驼,已弯曲成一把弓。
她的头,努力朝上昂着,鸭子一样的,伸向前去,一步一匍伏。
即便这样的母亲,亦是要在背上,背上一个大包裹。
里面塞着她儿子爱吃的小菜,和换洗的衣裳。
做儿子的,与母亲恰恰相反,生得高大挺拔。
他在人群里,早已看到母亲了,并不叫唤,而是一阵风似地冲出校门,路过母亲身边时,用胳膊捅捅母亲,算作招呼。
表面上装作不认识,脚步匆匆,继续前行。
母亲见到儿子,焦急的神情,立即换上欢喜,笑容绽放,使她脸上的每一条纹路里,都仿佛游弋着一条欢乐的鱼,她一叠声换着儿子的小名,踩着碎步,艰难地跟在儿子后面跑。
她的叫声,以及她奇怪的走姿,引起一些人的张望。
儿子急,在人少的地方停下来,回头,眉头紧皱,对母亲跺脚。
等母亲气喘吁吁赶到他跟前,他俯视着母亲,低声呵斥:“你叫什么叫,生怕别人听不见哪?!”一把拽过母亲背上的包裹,恨恨道:“跟你说过多少回了,不要来,不要来,你为什么还要来?”母亲不恼,母亲仰着头看着儿子,杨树一样的儿子,多么让她骄傲。
她轻言慢语说:“我不来,谁给你送吃的穿的啊?”“我会自己请假回去拿的。
”儿子的眼睛,不看母亲,他扫视周围的人,那眼神,明显有些躲闪。
母亲还是宽容地笑:“你这来来回回的,多浪费时间哪,我给你送来,省得你来回跑。
”儿子一听,恼了,跺脚叫:“谁要你送!”话说完,提了东西要走,母亲赶紧拉住儿子,洗洗叮嘱,煮的鸡蛋要趁早吃掉,不然会坏的;鱼吃完了不要把装它的瓶子扔掉,下次好再装了带来;被子要时常拿出来晒……儿子哪里耐烦听?他打断她的话:“好了好了,你少,下次你不要再来了!”他挣脱母亲的手,甩开大步,往学校跑去,一路之上,头也没回,做母亲的站在原地,目送着儿子,知道儿子的背影消失,她又站了很久,这才恋恋不舍地转身,一步一匍伏地走了。
在校园里,我亦曾碰见过另一个女学生,对着前来看她的父亲发火,是嫌她父亲给她买的外套不好,女学生冲着父亲叫嚷:“谁让你买的?乱作主!这颜色难看死了,我不穿!”做父亲的捧着那件外套,讪讪笑着,束手无策地站在一边。
女学生我教过,平日里,是个温文尔雅的孩子,却在父亲面前,全然失了礼貌。
当她看见我,很尴尬,低声叫了声:“老师。
”我摸摸那件衣服,我说:“挺好看的呀。
”做父亲的如同得了“天书”:“你看,你们老师都说好看的。
”女学生瞅了父亲一眼,红着脸,不情不愿地接下了父亲买的衣服。
我很想告诉这些孩子。
请不要对那个人大声叫嚷,他们或许贫穷,或许丑陋。
或许木纳,可是,他们的爱,一样醇厚,一样珍贵,因为,那是血浓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