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梦中的美人意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幻梦中的美人意象
发表时间:2012-05-21T14:27:20.563Z 来源:《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年2月(上)供稿作者:成伟玮[导读] 美的根源在于创新,在于独特,在于不同。——谈朱自清《荷塘月色》之美因
成伟玮(郑州信息工程职业学院河南郑州 450000)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1-1413(2012)02-0000-01 摘要:朱自清的散文形式多样,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堪称美文。“幻梦手法”与“意象手法”的运用是朱自清散文一大特点,其中《荷塘月色》最为典型。《荷塘月色》是朱自清散文的代表作,也是现代抒情散文的名篇。幻梦中的美人意象是对《荷塘月色》最好的诠释。关键词:幻梦手法意象手法美人意象
读过朱自清散文的人,都会惊叹于朱自清散文的美。郁达夫曾这样评价:“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外,文章之美就算他了”,从中足见朱自清散文的魅力。美的根源在于创新,在于独特,在于不同。世人对朱自清散文之美也各有其不同的看法。而在我看来,朱自清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幻梦手法”和“意象手法”的运用,更确切地说是“幻梦美”与“意象美”的完美结合。这是朱自清与其他同时代散文家的极大不同。这其中以《荷塘月色》最为典型,幻梦中的美人意象是对《荷塘月色》最好的诠释。
在《荷塘月色》中,作者以“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有另一番样子吧”开篇,为他脱离现实进入另一种幻梦境界描绘了一种朦胧的月色,告诉读者满月光里的荷塘,会有另一番样子,从而给读者以无限的遐想。朦胧的月色,使作者与现实世界隔开,进入另一种幻梦境界。“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到了”,同样的,朦胧的月光使作者脱离了现实,进入了超越现实的幻梦中,孩子们的欢笑自然也就听不到了。要想观赏那在“满月的光里会有另一番样子的荷塘”,现在已经是时候了:“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静的路,白天也少有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作者带着读者沿着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进入那“会有另一番样子”的荷塘。作者为他进入幻梦情境创造了一条曲径通幽的小路,可以说这条小路是作者由现实世界进入幻梦世界的必由之路。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这句话使读者真正地感受到自己已身在“另一个世界里”。这是个特殊的地方,是个不同于现实的地方。因为在这里,“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以不理”能让人忘却世俗的烦恼,能让人脱俗。这是对“白天”即意识的一种脱离和反叛。对“白天”的什么都可以不想,是为了“在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这什么都可以想,是建立在对“白天”的即意识的什么都可以不想的基础上的,而人的思想主要就是由意识和潜意识构成的。因而,对意识的什么都可以不想,就是对潜意识的什么都可以想。是由超我进入本我,是由意识进入潜意识,是由现实的世界进入幻梦的世界。作者进入幻梦世界是要表达自己被压抑的潜意识愿望,是对现实世界的一次超越、一次脱离、一次反叛。《荷塘月色》的幻梦性特点是朱自清的有意创造:他要借“荷塘月色”之梦,脱离和超越现实,进入一种新的幻境。 “幻梦”已使读者忘俗,美人意象的描绘更使读者痴迷。
作者进入“幻梦”之后,便可以“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了。作者在“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时,对荷花进行了大量的描写。“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点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这段对荷花的描写可以说把读者的思绪全集中在了这人间仙境的荷塘之中,荷花之上。荷叶像亭亭舞女的裙,可以想见荷叶随风起舞时婆娑婀娜的美妙身姿;荷花象出浴的美人,点缀其间的白色的荷花,不禁让人想起她“出污泥而不染”的特性,荷花俨然已是仙子一般;荷花的清香是美人的歌声,似有若无,荷叶的颤动,是美人的舞蹈,流波溢彩。叶、花、形、色、味浑然一体。这是一位风姿绰约、婀娜多姿、轻盈娇美、含情脉脉的美人。
美从来不是一种纯粹的物理属性,人的美更是如此。美人是物理美与灵性美的完美统一,可以很客观地说,美人是世间最美好事物的象征。它给人的不仅是感官上的享受,还有思绪上的无尽遐想。
而这似乎还不够极致,接下来作者则为美人营造了一种幻梦似的朦胧美。
如流水的月光,静静地泻在荷花上,薄薄的清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在薄雾笼罩下,迷迷蒙蒙,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如梦似幻。月色迷蒙柔和、薄雾轻笼飘浮,这月下的荷塘真是恍如仙境了!月光已有一种幻梦似的朦胧美,清雾就使这种朦胧愈加迷离了。有了云,月不能朗照,且有树的掩映,荷花更具朦胧性了。荷塘的四面,高高低低像烟雾一样的杨柳,隐隐约约的远山。这些都是作者有意为荷花营造出的一种幻梦的意境。月色清淡,黑白相间的光和影犹如和谐的旋律,荷香缕缕,水乳交融,令人如痴如醉!
除了这些,紧接着作者又把我们引入江南的旧俗——采莲,作者说“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还引用了梁元帝的《采莲赋》来表达江南旧俗采莲时“嬉游的光景”,这更把读者带入了当时的情境。如果说此时作者只是在观赏采莲的话,那么当到“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时,读者已身不由己地随着作者开始“采莲”了。文章到此可以说已到了至高的境界。
《荷塘月色》是作者“幻梦手法”和“意象手法”的完美结合。 “幻梦中的美人意象”一直吸引着我们,作者在一开始把读者带进了一个如“幻梦”的世界——一个“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的世界”,一个“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以不理”的世界,一个给人们以充分自由的世界,一个能消去人们心灵所有羁绊的世界。然后在这个世界里作者又把要观察的对象意象化,女性化,把荷花作为自己、作为每一个读者在潜意识中永远追求,而又永远不能得到的“美人”形象,从而抓住了读者的心,进行了一次洗涤心灵的旅程。参考资料:
[1]杨朴. 美人幻梦的置换变形[J].文学评论,2004(2):132.
[2]梁仁.朱自清散文 [M].浙江文艺出版社,2009:59.
[3]温儒敏.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陈孝全.朱自清[M].中国华侨出版社,200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