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中医中的“药引”

合集下载

神奇的药引子中药里面的药引子到底是个啥

神奇的药引子中药里面的药引子到底是个啥

神奇的药引子中药里面的药引子到底是个啥烟台海阳中医老庞老庞门诊看病的时候很多患者,尤其是老年人经常会问,吃这个药需不需要什么药引子。

很多人把药引子看的特别特别的神奇,觉得没有药引子不是完整的中药方剂。

咱们今天就说一说什么是药引子。

药引或者药引子的说法,出现在宋代,因为宋代主要是使用中成药,如用龙胆泻肝丸、藿香正气散等。

成药最大的优点是便于服用、便于携带;最大的缺点,就是很难个体化给药。

比如说同样是内有湿浊、外有风寒,应该用藿香正气丸,但是这些患者之间不可能完全一样,有个体差异,要因人辨证施治。

使用成药,就没有办法随证加减,尤其是该减的减不出来,加还是有办法加的,基于这种用药的实践,就出现了药引子。

药引子在宋代,开一个固定的成方,然后再根据不同的患者,医生另外再开一味药或者几味药,叫患者回家煎汤,与制成的中成药同时服用。

这个临时开的几味药,就叫引子药,或者叫药引子,这是为了体现个体化给药,使这个方能够和治疗的病证相吻合,增强疗效。

所以当时的药引子,可多可少,可以是一味药,也可以是几味药;可贵可贱,可以是常见的不值钱的药;也可能是名贵的,人参也可以成为药引子。

例如感冒了,如果要用败毒散,对本有气虚又加外感风寒者,需要用人参,现代有人参败毒散,如果当时没有,人参就煎汤,和败毒散一起服用,那这个人参就成了这类患者的药引子,所以可贵可贱,不拘一格。

现在的中成药,事先制备好了,根据不同的患者,例如用四君子颗粒,治疗脾虚有气滞者,还应加入行气的陈皮之类,用陈皮来煎汤,这个陈皮就叫做药引子;如果脾虚湿浊内盛,就可以加薏苡仁;如果腹泻,还可加渗湿止泻的车前子,或收涩的乌梅等,那车前子和乌梅也是药引子。

宋代以后,又以汤剂为主。

明清以来,药引子发生了变化。

这个时候医生开的处方中有的药在药店没有,而患者又很容易找到,这些自己添加的药,叫做药引子。

例如开桂枝汤的时候,药房里面没有生姜,就叫患者回去加生姜,这个生姜就成了药引子了。

玄妙中医丨神秘而有趣的药引子

玄妙中医丨神秘而有趣的药引子

玄妙中医丨神秘而有趣的药引子药引子是引药归经的俗称,指某些药物能引导其它药物的药力到达病变部位或某一经脉,起“向导”的作用。

当药物达到归经的部位时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药效,治疗疾病。

鲁迅在散文《父亲的病》里说,清代名医叶天士给人治病,只在人家的原药方上加了一味梧桐叶,百治不愈的病人就被治好了。

据说当时是秋天,梧桐先知秋气,其先百药不投,以梧桐叶携带的秋气动之,以气感气,所以病愈。

这梧桐叶就是药引子,神秘而有趣。

叶天士是清代名医,擅治情志病。

而情志病,最好的良药就是药引子,越神秘越有效。

当然神秘之中是有科学道理的。

叶天士就非常懂得怎么利用药引子来治疗情志病。

他曾治一个患癔瘫的妇女,患者双下肢不能动,瘫痪在床,之前看过不少医生,吃了很多药也没用。

叶天士诊察后,认为是由于肝气郁结、脾气不行而至下肢瘫痪。

叶天士还了解到病人平时最怕狗。

于是让病人家属将其抬到户外一小孤山上,并趁其不备,突然放出一条猛狗。

病妇惊恐不已,拔腿就跑。

瘫痪病也从此而愈。

叶天士说,惊吓就是这病的药引子。

说到明代名医傅山,也是一个擅用药引子的大家。

有一对小夫妻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发生口角,为妻的想不通,抽泣了一夜后,便病卧在床,茶饭不思了。

看了不少医生,病人看到药汤就干呕。

为夫的着急,求到了名医傅山名下。

傅山问仔细后说,这个病能治,只是现在药还配不齐,你先备下药引子。

在你回家路上,拣一块拳头大的小黑石,拿回家慢火煮,随时添水,不可干锅,不可停火,直到石头煮软了,再来我这里取其它的药。

丈夫满怀希望取了石头回家,守着铁锅煮石头,整整熬了个通夜,水也不知添了多少次,可石头还不见软。

妻子醒来,见丈夫还守在灶边煮石头,心里一软,对丈夫爱怜之心油然而起,主动下床来帮丈夫煮石头,还催丈夫去问傅名医是不是方法不对。

傅山大笑着说,你妻子的病已经好了。

她是因为生你的气而起病,现在你让她的气消了,病还能不好吗?丈夫回家一看,哦,妻子已经煮好了早饭等着他呢。

还有一个姓李的掌柜患重病,头晕脑胀,目光呆滞,吃不下东西,全身乏力。

中医里的“药引子”指什么?

中医里的“药引子”指什么?

中医里的“药引子”指什么?说起药引子,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很多影视剧中经常能看到它们的身影,如近年的大热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的神芝草,《老九门》中的鹿衔草,还有各种电视剧中提及的千年灵芝、万年人参、天山雪莲、童子尿、锅底灰等。

那么,实际生活中中医的“药引子”指什么呢?“药引子”是民间的俗称,指中医里的“引经药”,是方剂中的使药,用以引导其他中药的药力到达病变部位或某一经脉的药物,从而起到增效、解毒、矫味、护胃、调和诸药等作用。

清代尤怡《医学读书记》云:“药无引使,则不同病所。

”中医认为,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气血通过全身经络,通达至表里、脏腑并营养四肢百骸、筋骨皮毛。

经络使人体表里内外形成了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药引子如同向导,它将诸药引向特定的经络脏腑以及身体某个部位进行针对性治疗。

“药引子”与现代医药理论中的“靶向作用”很相似,它作为药物的“定向载体”,把药物送到作用点或靶器官。

随着世界医学科学研究的迅速发展,研究人员发现引经药与中药有效成分在体内的分布、受体学说、微量元素、环核苷酸等均有密切关系,并对其他药物吸收、分布、药效产生影响。

实际生活中中医常用药引子并没有那么贵重或奇怪,往往是一些常见的食材或药物,例如常见的生姜、大枣、黄酒等,但它们的作用却不可小觑,“药引子”按不同的作用可分为以下六大类:药物引经作用引经药最重要的两个作用是选择和引导,不仅本身对脏腑经络有较强的选择性,而且也影响其他中药的选择性。

常见的一些引经中药如下图。

此外,不同的味道归属不同的经络,如治疗肾阴亏的六味地黄丸、左归丸、大补阴丸,常以淡盐水作为药引送服,因为咸味可以引导药物入肾经;酸入肝经,香附经醋炙后入肝经作用增强,用于疏肝止痛,消积化滞。

升降浮沉作用引药上行者,如柴胡、升麻、桔梗、蔓荆子,治疗上部病证时多用;引药下行者,如牛膝、代赭石、旋复花,治疗下部病证时多用。

如一些苦寒药本清下焦湿热,酒制后不但缓和苦寒之性,并借酒升提之力引药上行,可清上焦邪热,如酒制黄柏。

古今名医奇异药引(逸闻趣事)

古今名医奇异药引(逸闻趣事)

古今名医奇异药引(逸闻趣事)中医治病,讲究调节情志,重视身心兼治。

传统中医在开具处方时,除了开列药名、用量和煎服方法之外,往往还注明需要寻取一物为“药引”。

所谓药引,乃系引导诸药进入病灶之物。

药引如导游,亦似攻击敌营的带路人。

然而,古今名医,有采用奇异药引疗贫法病的轶闻,这奇异药引,以时髦的说法,应属“另类”。

兹选录四则共览。

傅青主煮石软心肠明清时代的名医傅青主,精于妇科,并擅长治疗“心病”。

一次,有一位男子向他求医,说是他与妻子本来相亲相爱,偶因小事发生口角,妻子颇感委屈而怏怏不乐,数日来不吃不喝,终于病倒而卧床不起。

傅青主听完陈诉后,即嘱这男子在河滩拣一鹅卵石,交待他将这石头放在锅里煮,待煮软后作为药引使用。

并嘱他煮石时要不断加水,且不可离人。

这当丈夫的遵嘱日夜不断地熬煮卵石,连续几天下来,人也累瘦了,眼也熬红了,但他记住名医的嘱咐,仍旧不间断地煮石。

妻子见此情景,不禁化怨为爱,转怒为喜,下床主动替丈夫看火煮石,并嘱丈夫再去问问医生,这卵石为什么煮不软。

丈夫向傅青主询问后,傅先生笑着说:“你回去吧,她的病已经好了!卵石虽煮不软,但你对她的一片至诚,却把她的心肠软化了。

”傅青主的“煮石息怨”的药引故事,一直为后人所传颂。

叶天士橄榄疗贫疾民间流传着一则叶天士用橄榄苗为药引“治愈”一位“贫病”“病人”的故事。

这“贫病”用现代名词来说就是“缺衣少食综合症”。

说的是有一位衣衫褴褛,形体羸瘦、面容憔悴,似患重病的老者来向叶先生求医。

他对叶氏说:“先生是名医,什么疑难杂症都能药到病除,小人所患的是贫穷病,先生能治疗吗?”叶先生笑着答道:“既是病,就能治。

”然后他叫老人拣些橄榄核来育苗,并对老人说:“待榄苗长出来,你将会摆脱穷困。

”老人遵照叶天士的吩咐,种下了不少榄核,待到榄苗出来后,意有不少豪门大户前来购买橄榄苗,购时并出高价。

老人颇觉新奇,前去问叶天士,为何榄苗能卖出如此高价,且富豪们均争相购买呢?叶天士告诉他,凡豪门大户来求医,开出处方后,我都嘱咐病家必须用上好、高价之榄苗为药引,药方才能发挥效应。

中药药引的作用(冲突2011-03-13 21-13-32)

中药药引的作用(冲突2011-03-13 21-13-32)

中药药引的作用
1、引药归经,使药物直达病所,这是药引的基本作用。

如服用左归丸、大补阴丸、虎潜丸时常用淡盐汤送服,是取咸能引药入肾的作用。

2、促进有效成分的溶解和吸收,提高疗效;如九分散中主要药味马钱子,小活络丹主要药味制川乌、制草乌,这些药物含有有效成分是生物碱,而生物碱是难溶于水而易溶于乙醇的,所以采用黄酒为药引,以提高有效成分的溶解和吸收,从而提高疗效。

3、缓和和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如十枣汤,方中含有干遂、大戟、芫花,峻下逐水之力十分猛烈,易克伐人之正气,用大枣10枚煎汤取汁送服,可起到补肾和胃,缓解诸药峻烈之性,减少服药后的反应。

4、与药物有协同作用。

如在服用治疗风寒感冒的清热解毒丸时,选取具有发汗解表、散寒通阳之功效的葱白切碎煎汤送服,与主药协同发挥作用;在服用治疗气结痰壅的利膈豁痰汤时,宜加苏叶、麻黄与主药协同发挥作用。

5、掩盖不良气味:如活血止痛散、跌打活血散二方中都含有土鳖虫等有不良气味的药材,采用黄酒为引可起到矫臭、掩盖药物不良气味的作用。

6、兼病兼治:如六郁汤,该方以生姜为引,生姜在此方中兼能起到化滞的作用。

7、兼顾多种作用:治疗风湿痹痛的腰痛宁胶囊,含马钱子,其中含有生物碱;苍术、乳香、没药等含有挥发油;僵蚕、全蝎、土鳖
虫等具有特殊气味。

服用腰痛宁胶囊以辛甘温热之黄酒为引,既能增强药物疗效,又能矫正不良气味,可温经通络、疏散寒邪、养脾气。

护胃气,可谓是一举多得。

中医药方常提到的药引子,不只是童子尿和无根水!

中医药方常提到的药引子,不只是童子尿和无根水!

中医药方常提到的药引子,不只是童子尿和无根水!药引子,这个词大家并不陌生。

药引,是引药归经的俗称,又称引药,是中药方剂配伍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我查阅了一些古代医书著作,都有提到药引子。

清代尤在泾《医学读书记》云:“药为引使,则下通病所。

”可见药引在处方用药中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

不过现在大家经常受到电视剧或者朋友圈的影响,给药引子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例如童子尿、锅底灰、无根水……其实,药引子并没有像传言中那样神乎其神、玄乎,难以获取。

有些在我们的生活中随手可得。

药引子在方剂配伍中具有引经报使、调和诸药、消除毒性、矫味增效等作用。

《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古代医药名著中都有记载:玉石咸寒,有“除中热,解烦懑,润心肺,助声喉,滋毛发,养五脏,安魂魄,疏血脉,明耳目”等疗效,马皇后积滞必生内热,用之为引,正合病机。

什么可以当做药引子呢?中医认为在汤、丸、散、丹等剂型配伍中,对入丸、散、丹或煎汤冲服的一至三味药物。

比如我们生活中常用到的生姜、葱蒜、盐水、米汤、醋、酒、童子尿、大枣等等。

常见药引1、黄酒酒性辛热,有舒筋活络、发散风寒等作用。

可用于送服治疗颈肩腰腿痛、血塞经闭、跌打损伤、疮痈初起等症的中成药。

如活络丸、通经丸、七厘胶囊、云南白药。

每次10ml~15ml,温热后送服。

2、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主要用于送服风热感冒、温病初起、肝火上攻、目赤翳障及痈肿疔疮等病症的中成药。

如障翳散、牛黄解毒片等。

可单用菊花10g~15g煎汤送服。

或加茶叶10g同煎送服即可。

3、酸枣仁单用10g~15g水煎送服或3g研末送下。

功能:滋养心肝、补血安神、益阴敛汗。

主要用于送服治疗心肝血虚、心悸失眠、体虚多汗等病症的中成药。

如乌灵胶囊、灵芝胶囊等。

4、芦根汤具有清热、生津、止呕、止血作用。

送服治疗外感风热或瘟病初起等症的银翘解毒片等尤宜。

取芦根10g~15g加水煎汤,以鲜者为佳。

5、陈皮功能: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主要用于送服治疗脾胃气滞、食少吐泻、咳嗽痰多等病症。

中药方剂的药引

中药方剂的药引

中药方剂的药引(俗称药引子)甚为重要,有的用作主辅药,有的为佐使药,有的为了护胃、矫味,或为了解除部分药毒,方剂中用药引能提高药效,争取早日治愈。

淡盐汤——引主药加强补肾的作用,如六味地黄丸;灯心草——配主药导心经虚火而下,如天王补心汤;茶叶——引主药上清头目,如川芎茶调散、辛荑散;酒——引主药驱风解痉,疏通经络,如牵正散;米汤——引主药清热止痢,兼护胃气,如香连丸;苇根——引主药清散风热,解表而不伤津,如银翘散;葱白——协主药发散风寒,如升麻葛根汤;饴糖——协主药补土益胃,如小建中汤;醋——配主药收敛止血,如地榆苦酒煎;荷叶——引主药清热止血,如犀角地黄汤;蜂蜜——引主药甘甜缓下,如凉膈散;梨皮——引主药润肺生津,如桑杏汤;童便——协主药降逆止血,如十灰散;荸荠——协主药润肺增液,清热消痰,如五汁饮;薄荷——引主药理血解郁,如逍遥散;乌梅汤——引主药镇痛驱虫,如集效丸;生姜——引主药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如茯苓甘草汤;大枣——协主药滋补脾胃,如治脏躁的甘麦大枣汤;姜与枣——同用能佐使主药调和营卫,宁心健脾,解肌祛风,生姜得大枣辛而有润,大枣配生姜补而不腻,如炙甘草汤、桂枝汤等。

汝州杨氏百草堂杨红祥附古罨药鉴行风开表羌独活。

荆芥防风蔓薄荷。

白芷细辛与藁本。

升麻天麻麻黄合。

秦艽威灵并紫苏。

一十五味是表药。

祛风化痰天南星。

白附藜芦皂荚同。

瓜蒂蝉蜕何首乌。

全蝎僵蚕牛黄通。

清热润燥青葙子。

菊花密蒙五加皮。

木贼蒺藜白薇蒌。

郁李天竺并巴吉。

各经风药肝川芎。

脾为升麻肺防风。

心为细辛肾独活。

太阳藁本羌活同。

阳明白芷并升麻。

少阳黄芪一味通。

上焦热药首黄芩。

栀子前胡山豆根。

桔梗桑皮共百部。

沙参元参与丹参。

中焦热药胡黄连。

石斛石膏硝黄先。

葛根香薷元明粉。

滑石茵陈并黄连。

连翘犀角羚羊角。

一十四味俱为寒。

下焦热药车前子。

龙胆通草并防已。

柴胡地骨龟鳖甲。

黄柏苦参共地榆。

各经热药肝柴芩。

心血黄连气麦门。

脾血大黄气白芍。

肾血黄柏气元参。

中医“药引子”五十味

中医“药引子”五十味

中医“药引子”五十味药引,也叫引子,是指医师根据患者病情所开处方内药物性质和需要,加入药剂中同煎或另制成汤汁送服成药,是传统的好方法。

01、药引子的功能有:1. 增强疗效如服银翘解毒丸加鲜芦根两段送服,因原方中有芦根,若以干芦根合服,只增加药量,若以鲜品煎汤,疗效好,送服丸药,可提高疗效。

2. 引申用药范围,扩大治疗内容由于中成药处方固定不变,在相当程度上不能适应辨证施治的需要。

但灵活变化药引,可达到随证加减的目的。

3. 引经报使按照辨证论治原则引药入经,以促进疗效,尤其适用于送服某些中成药,既可协同成药提高疗效,又可引导成药直达病所,使之对某些脏腑、经络的病变做针对性的治疗。

如上部疾病用羌活,下肢不利用牛膝,入肝经用柴胡,走肺经选桔梗;又如祛风活络的再造丸,或活血化瘀的七厘散等,宜用温黄酒送下,取其温经通络或活血化瘀作用;如温中散寒的附子理中丸,或和中解表的蔻香正气丸等,宜用生姜煎汤送下,取其温散里寒或发散表寒和温中止呕作用;如滋补肾阴的六味地黄丸,或固肾涩精的锁阳固精丸等,宜用淡盐汤送下,取其引药入肾。

4. 降低毒副作用某些中成药临床疗效虽然可靠,但由于毒副作用较大,临床应用往往受到局限,如行气逐水药舟车丸虽疗效确切,但泻下作用峻烈,易伤人之正气,但若辅以大枣煎汤送服,即可扶正补脾,益气护胃,缓解峻药之毒,减少药后反应。

02、“药引子”我在这些年临证时,慢慢积累了一些资料,也是在受前人的启发,经过反复的实践,大致有以下的几种,也可以算为“药引子”吧。

1. 蚱蝉:每用3~5个,可以助听开窍,用于实聋,取其发音,亦以声达声之意。

2. 蝉蜕:每用1~2对,治音哑。

3. 蟋蟀:又名蛐蛐,每用1~2对。

可以解热,又能利尿,取其穿通,用于尿路点滴不通。

4. 鲜荷叶:每用1角(1/4张)~1张,可以清暑,民间服荷叶粥,取其清馨醒脑、沁人心脾、开胃进食。

5. 白扁豆:每用15克,健脾开胃,民间用为菜蔬,可以佐餐下饭。

老中医的药引子和配伍的方法

老中医的药引子和配伍的方法

老中医的药引子和配伍的方法
老中医的药引子和配伍的方法是非常丰富和多样的,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药引子和配伍方法:
1. 药引子:生姜
用量:3~5片。

适用情况:煎水取汤,可用于送服藿香正气丸、附子理中丸、银翘解毒片、通宣理肺丸等。

2. 药引子:淡盐水
用量:浓度约2%。

适用情况:送服补肾类中成药,如六味地黄丸、金锁固精丸、安肾丸等。

3. 药引子:米汤
用量:小米或大米汤汁适量。

适用情况:治痢止泻的香莲丸、八珍丸、十全大补丸等。

4. 药引子:藕汁
用量:每次约100毫升。

适用情况:清热止血,用于送服十灰散等。

5. 药引子:葱白汤
用量:取新鲜葱白2~3根切碎煎水。

适用情况:发散风寒、发汗解表,用于送服风寒感冒冲剂、九味羌活丸、荆防败毒丸等。

6. 药引子:芦根汤
用量:取芦根10~15克煎汤。

适用情况:送服银翘解毒片、大小回春丹等。

7. 药引子:大枣汤
用量:适量。

适用情况:补脾胃、益气养血、和药,用于送服药片或冲剂。

配伍的方法有很多种,如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和相反。

这些配伍方法旨在增强药物的效果、降低药物毒性或产生新的治疗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来选择合适的药引子和配伍方法。

中药药方里的“药引子”到底是什么,常用的两类“药引子”具体有哪些

中药药方里的“药引子”到底是什么,常用的两类“药引子”具体有哪些

中药药方里的“药引子”到底是什么,常用的两类“药引子”具体有哪些很多药方中需要“药引子”的存在,而且特别是在小说或影视作品中“药引子”被夸张的神乎其神,都是稀奇古怪而且难以寻找的物件。

在真实的中医中,“药引子”的确是存在的,只是没有那么玄乎,都是普通常见的中药材,那么药引子到底是什么呢?常用的药引子可以分为两类,具体有哪些呢?药引子是民间的说法,中医称之为“引经报使”、“引经药”,说的是有一些药材针对某一个脏腑或者某一条经络有着特殊的作用,存在针对性、选择性的引导其它药材的药力到达需要调理的部位。

通俗点讲,药材的药力之所以能调理疾病是因为可以战胜“病邪”,而药引子就是这些“药力”的领路人或者指挥官。

所以古籍有“兵无向导,则不达贼境;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

历代的医家所用的药引子种类繁多,但常用的药引子可以分为两个大类。

一、十二经的药引子。

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都与五脏六腑以及经络有关,而五脏六腑都与经络相对应。

手太阴肺经相对应疾病的药引子是桔梗、升麻、葱白、辛夷;手阳明大肠经的药引子是白芷与石膏;手少阴心经的药引子是细辛和黄连;手太阳小肠经的药引子是木桶和竹叶;手厥阴心包经的药引子是柴胡和丹皮;手少阳三焦经的药引子是连翘和柴胡。

足太阴脾经的药引子是升麻和苍术;足阳明胃经的药引子是白芷与石膏以及葛根;足少阴肾经的药引子是肉桂和细辛;足太阳膀胱经的药引子是羌活;足厥阴肝经的药引子是柴胡、川芎、青皮、吴茱萸;足少阳胆经的药引子是柴胡和青皮。

二、病症的药引子。

病症类的药引子大多数是分散的记载与历代医书中、医方中,多数是历代医生的临床经验。

这类药引子一般针对性比较强而且实用。

比如头痛这一症状,中医根据头痛的部位不同其名称也不同,所以药引子也不一样。

后头痛药引子是川芎;前头痛药引子是白芷;两侧头痛药引子是柴胡;头顶头痛药引子是吴茱萸。

药引子历来受到医家的重视,很多的方剂中都或多或少的加入适量引经药。

虽然没有小说或者影视作品中那般神乎其神,但也是必不可少的。

药引子都有啥,为什么中医治病要用他?

药引子都有啥,为什么中医治病要用他?

药引子都有啥,为什么中医治病要用他?有天听评书《杨家将》,小说中杨六郎中了剧毒,需用龙须凤发烧成灰做药引子,于是就讲了一连串如何盗取萧太后的红头发作为药引的故事,故事惊心动魄。

于是朋友问我,你是中医,你认为中药中的药引子真的那么厉害吗?中医学认为,人体的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它能内联脏腑,外络肢节,将人体连接为整体,引经药就像导航,使各味中药在相应的脏腑经络集中发挥作用。

具体哪些药可以当药引子?我总结几个常见的。

1.黄酒:具有舒筋活络、散寒止痛的作用。

针对跌打损伤及血瘀痛经、闭经等病症中成药的药引子。

一般多用黄酒作为药引子。

2.粳米:甘、平,入胃经,有益气健胃之效。

治疗火热病证需用大剂量苦寒药物时,以防苦寒败胃,常取粳米一小撮为引,以顾护胃气。

如清暑解热的白虎汤。

3生姜:有疏风解表、温中止呕等作用,特别适合于外感风寒、胃寒呕吐等疾病。

在治疗这些疾病时,常用几片生姜,达到引经报使的作用。

4.醋:酸、平,有散瘀止痛、收敛固涩之效。

治疗妇女带下、血热崩漏、蛔虫腹痛病证时,常取食醋1汤匙作药引。

5.大枣:补中益气、养血宁神,用大枣当药引子,即可发挥自己的药效,又可以一剂药的全部药力都留在中焦,起到补中益气的作用。

6.玉佩:有药引用玉佩,奇玉为引,弥足珍贵。

玉石,也确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玉石咸寒,有“除中热,解烦懑,润心肺,助声喉,滋毛发,养五脏,安魂魄,疏血脉,明耳目”等疗效。

7.米汤:凡具有补气健脾、养胃益肠、止渴、利尿等功用的中成药,同时,服用解表药后,引用热汤还有助于发汗。

其他如常见的中药牛膝、姜黄、升麻、甚至童便都是常用的药引子。

对于药引子,鲁迅先生倒是有不同的看法,在其《父亲的病》一文里说,医生给他父亲开的药引子——“元配的蟋蟀一对”和“经霜三年的甘蔗”。

我们无法判断其是否真的有奇效,但从找到这些当药引子的难度来说,也或许能判断疾病的轻重。

其实,我国幅员辽阔,各地风俗不同,药引子也复杂多样,你们哪有什么样的药引子,也可以说说。

你知道古人在喝汤药的时候,为何要加药引吗?原来有这四大原因

你知道古人在喝汤药的时候,为何要加药引吗?原来有这四大原因

你知道古人在喝汤药的时候,为何要加药引吗?原来有这四大原因汤剂向导话药引药引,又称引子药,是中医方剂用药的特色,具有提高方剂疗效、降低药物毒副作用、照顾兼症、调和药性等作用。

虽然药引不是主要药物,但在方剂中常常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一、汤剂药引的作用中医汤剂药引的主要作用包括四方面:引药达所、调和药性、制约毒性、增强疗效。

引药达所,即将诸药引向特定的经络脏腑及身体部位进行针对性治疗;调和药性,有些药物作用猛烈,加入药引可缓和药性。

如逐水剂十枣汤中,芫花、甘遂、牵牛子等泻下作用峻烈,极易伤人正气,若以大枣10枚为引,既可扶正补脾,益气护胃,又可缓和峻药之毒,减少服药后的不良反应,使泻下而不伤正。

制约毒性,如《金匮要略》中乌头汤,以蜜煎乌头,既解除了毒性,又保存其有效作用。

增强疗效,药引在方剂中根据其自身性能发挥作用的同时,还可增强君臣药的疗效。

二、汤剂药引的用法中药汤剂常用的药引有大枣、生姜、葱白、蜂蜜、红糖、酒(黄酒、白酒)、甘草等。

大枣性味甘温,能补脾胃,益气生津,调和营卫,和解药毒,一般用5~10 枚熬汤即可。

生姜有散风寒、暖胃肠、止吐逆作用,治疗风寒感冒、阴寒胃痛、吐泻腹痛等方剂中常用3~5 片生姜,加水煎汤,此为姜汤引。

葱白能通阳散寒,轻微感冒鼻塞者,用葱白 1~2 棵,煎煮取汤,此为葱白引。

蜂蜜味甘平,含多种营养成分,主补虚,治疗肺燥咳嗽、肠燥便秘等证常以此为药引,因为较粘稠,用时先用开水冲成稀汤,一般一杯水中1~2 汤匙即可。

红糖性味甘温,主治妇科血寒血虚诸症,如产后恶露不行、口干呕、虚弱血痢等症,一般取红糖20~30g,冲300ml 水左右,此为红糖引。

酒性辛烈,能通行血脉,抵御寒气,运行药势,小量低浓度酒能增加胃的吸收功能,适量可增加血液循环,故脾胃虚弱、血脉不利、寒气疼痛常以酒为药引,一般白酒15~20ml,黄酒20~25ml。

甘草又名国老,擅于调和诸药,解除百药之毒性,一般用量3~9g。

兵无向导不达贼境,药无引使不通病所,谈中医的靶向药——药引子

兵无向导不达贼境,药无引使不通病所,谈中医的靶向药——药引子

兵无向导不达贼境,药无引使不通病所,谈中医的靶向药——药引子药引子是中医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概念,人体有五脏六腑,一脏一腑都有自己的经络,人有十二条正经,还有奇经八条脉。

药物怎么才能更加准确的进入不同脏腑呢?现代医学通过分子作用,研制出了许多靶向药物。

中药是怎么精准针对脏腑的呢?我们来看看中药的向导——药引子。

什么是“药引子”?“药引”者,引药之用,就是引导药物,“引药归经”。

药引子就像一盏指路明灯,有了灯光的指引,其他药物就会跟着指引前行,到达病变脏腑或特定的经脉,进而发挥药物的最佳作用。

中医将一个方中的药物,分有主次。

如果一个方是一个国家,那么就有君、臣、佐、使之分;如果比作一个军队,那么就有主将、副将、士兵、向导之分,以小见大,使道理浅显易懂,足见古代中医的用心良苦。

象棋君臣佐使理论《素问·至真要大论》记载:“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又记载:“君一臣二,制之小也。

君二臣三佐五,制之中也。

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

”能够治疗主要疾病的就是君药,也就是一个军队的主将,起着“主掌乾坤”的作用,辅助主要药物的就是臣药,也就是副将。

其中重要的就是使药,也就是向导——药引子。

每一个脏腑都有自己的药引子。

有的带着药往人体上部走,有的带着药向人体下部行,有的入肝经,有的入肾经,各有不同,各有千秋。

有了药引子,其他药物就不会“迷路”,对于一个训练有素的军队来说,没有向导,军队就会“误入歧途”,盲目奔波,破坏大计。

药引子就是中国的“北斗”系统,就是军队前行的导航。

卫星系统载药上行能够将药往上带的药引子不少,其中常用的有酒与桔梗。

有医家把桔梗比作“舟楫”,可以载药上行。

健脾益气止泻的名方参苓白术散,便是用到了桔梗,将补充的脾气向上载,进入胸中。

张锡纯有一个治疗胸中“大气”下陷的方剂——升陷汤,就是用桔梗将药物向上带。

酒也是常用的“载药上行”的药引子。

人体的热最容易影响人体上部,而清热药往往有向下运动的趋势。

神奇中医的药引子(得认真看看)

神奇中医的药引子(得认真看看)

神奇中医的药引子(得认真看看)药引子,是指能引导其他药物的药力到达病变部位或某一经脉的药物,相当于一个向导的作用。

在组方中,药引子具有增强疗效、解毒、护胃、矫味等作用。

中医认为,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气血通过全身经络,通达至表里、脏腑并营养四肢百骸、筋骨皮毛。

经络使人体表里内外形成了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药引子如同向导,它将诸药引向特定的经络脏腑以及身体某个部位进行针对性治疗。

所以说,药引子有引导药力直达病所的特殊向导作用。

掌握了这些药物作为药引,临床用药时就能指哪打哪。

常用的引经药,按部位来归类:菊花1.引药达头面:菊花、川芎、蔓荆子、苍耳子、辛夷花、藁本等。

引药达额头:白芷。

引药达头两侧:川芎。

引药达目:菊花。

引药达鼻部:苍耳子、辛夷花。

引药达巅顶:藁本。

引药上行于头:蔓荆子。

桑树枝2.引药达上肢:桑枝、桂枝。

其中引药达左上肢的为桂枝;引药达右上肢的为桑枝。

3.引药达颈部:葛根。

4.引药达背部:姜黄、防风。

5.引药达腰背部:杜仲、川断。

木香6.引药达胸腹部:木香、砂仁。

7.引药达少腹部:小茴香、艾叶。

8.引药达下肢:木瓜、牛膝、鸡血藤、防己。

9.引药走督脉:狗脊。

蝉蜕10.引药达皮肤:蝉蜕。

11.引药入胃:半夏。

12.引药入肺:桑白皮。

13.引药入肝:柴胡、当归。

14.引药入心:丹参、黄连、菖蒲。

白术15.引药入脾:苍术、白术。

16.引药入骨:威灵仙、油松节。

17.引药上行:柴胡、升麻、桔梗、蔓荆子。

18.引药下行:牛膝、代赭石、旋覆花。

正是:用药如用兵,引经要分清;立方有法度,四两拨千斤。

“药引”漫谈——从鲁迅先生“父亲的病”说起

“药引”漫谈——从鲁迅先生“父亲的病”说起

“药引”漫谈——从鲁迅先生“父亲的病”说起中医书友会第1704期I导读:药引与引经药相似却不同,临床上,若合理的选好药引,加之配伍精良,则会取得非凡的疗效,希望通过此文,大家能对药引有更深入的思考。

“药引”漫谈——从鲁迅先生“父亲的病”说起作者/张立平对于“药引”的最早印象,来自于中学时代鲁迅先生一篇名为《父亲的病》的文章。

文中“药引”有河边现采的芦根、经霜三年的甘蔗、原配的蟋蟀以及平地木。

那个时候最易产生共鸣的是对庸医误人的痛恨,以及对用“药引”故弄玄虚的鄙视。

多年以后翻看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再次读到“父亲的病”一文,感受却大不相同,因为自己已经是中医人了。

事件梗概为:鲁迅的父亲周伯宜患了肺病、水肿一类的疾病,家里先后请来了绍兴城里的两大名医。

先是姚芝仙,与之“周旋过两整年”,直至其“所有学问都用尽了”之后,推荐了另一位更高本领的名医陈莲河,最后到药“灌下去,却从口角上回了出来”。

周伯宜病逝,终年三十七岁,那时的鲁迅才十六岁。

o绍兴两大名医与“药引”绍兴城的两位名医是何许人物?是庸医误人吗?他们的药引一个比一个独特,是不是故作高深?据鲁迅先生的一段追忆,在两位名医之前,还请过一位姓冯的医生,因为他每次来诊都是醉醺醺的,说话前后不符,不久就不再请了。

后来的两个名医,是文中提到的两位,一个是被鲁迅隐去了姓名的姚芝仙,另一个是姓名被做了隐晦处理(倒过来读音同)的何廉臣。

据说姚芝仙做过太医,给慈禧太后治过病,绍兴人称之“姚半仙”,出诊架子甚大。

姚芝仙未有著作和医案传世,对于他的医术难以考证。

他给周伯宜治病用的药引,鲁迅说“起码是芦根,须到河边去掘;一到经霜三年的甘蔗,便至少也得搜寻两三天。

”用药以芦根、甘蔗为引,可知是有肺热。

甘蔗经霜,如霜桑叶一样,清热之力增强,也非是故弄玄虚。

何廉臣是清末民初的中医名家,“绍派伤寒”的代表人物,一生勤于诊疗,又致力于古籍整理(增订《通俗伤寒论》、重订《广温热论》、编著《感症宝筏》、《湿温时疫治疗法》、《全国名医验案类编》)等,兴办中医教育,创建中医学会、学报,在绍兴乃至中国近代医学史上颇有医名。

谈谈中药方剂当中的“药引子”

谈谈中药方剂当中的“药引子”

谈谈中药方剂当中的“药引子”药引,又称引药,是中药方剂配伍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味少量轻,易被忽视。

清代尤在泾《医学读书记》:“药为引使,则下通病所。

”吴瑭《医医病书》:“药之有引经,如人之不识路径者用向导。

……何今人凡药铺中不卖,须本家自备者,皆曰引子。

”张睿《医学阶梯》:“汤之有引,如舟之有楫。

古人用汤,必须置引。

……古今汤方莫尽,药引无穷,临机取用,各有所宜。

”可见药引在方剂中很重要。

什么是药引?宋代以前,大多药引列于方剂诸药之末尾,少数在服法中开具。

比如:◆《五十二病方》中就有“入一杯酒”、“米一升”、“以蜜和”等;《伤寒论》瓜蒂散“以香豉一合,用热汤七合,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和散,温顿服之”;◆《千金要方》艾叶汤中也有“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等。

宋代以后,药引一般均在煮服法中描述。

比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平胃散当中“入姜二片,大枣二枚”;皂角丸中“每服二十丸,食后生姜汤下。

痰实咳嗽用蛤粉、齑汁下;手足麻痹用生姜、薄荷汤下;语涩涎盛用荆芥汤下;偏正头痛夹脑风用薄荷汤下”。

◆《圣济总录》厚朴丸中“煎陈橘皮、木香、生姜汤下”;瓜蒌汤中“水一盏,蜜半匙,煎至七分”等。

可见,药引是指在汤、丸、散、丹等剂型配伍当中,对入丸、散、丹或煎汤冲服的1~3味药物。

古人药引解读宋代汤尹才《伤寒辨惑论》:“用药煎煮,或用姜葱,取其发散;或用枣,盖枣能和百药之力。

”清代张介石《资蒙医经》云:“酒入药为引者,取其活血引经;姜入药为引者,取其发表注凝;小枣入药为引者,取其消散和胃;大枣入药为引者,取其补血健脾;龙眼入药为引者,取其宁心利水;灯心入药为引者,取其得睡神归;葱白入药为引者,取其发散诸邪勿注;莲实入药为引者,取其清心养胃和脾。

”《医学阶梯》云:“……治风用桑叶,治湿用桑枝;固肾用莲蕊,涩精用莲须;保胎用陈苎根,安胎用鲜苎根……”既说明药引的作用,又说明药引是多种多样的。

例如,桂枝汤中若去其生姜、大枣使药不用,就不能发挥调和营卫的作用。

药引子形容

药引子形容

感谢百度文库让我们在这里与你相见,您的下载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药引子形容
药引子,您可别小瞧了这玩意儿。

就像一场大戏开锣前的那声锣响,药引子在中药治病这出大戏里,那可是相当重要的角儿呢。

咱就说这药引子啊,就像是给药物大军带路的小向导。

那些个药材,就好比是一群要去攻打病魔城堡的士兵,可这城堡在哪,路咋走,还得靠药引子这个小机灵鬼。

有时候是一片小小的姜,有时候是几枚红枣,看着不起眼儿,可没了它们,这药啊,就好像少了点啥精气神儿。

我记得有一次我感冒了,去看老中医。

老中医开了一堆药,还特别叮嘱要加几片紫苏叶做药引子。

我当时就寻思,这几片叶子能有多大能耐。

结果啊,喝了加了紫苏叶的药,那效果就像开了挂似的。

这紫苏叶就像是给那些感冒药注入了活力,让它们能更快地找到我身体里的寒气,然后把它们打得屁滚尿流。

药引子还有点像桥梁,把药物和病症连接起来。

比如说有的药是去湿气的,那药引子可能就是能利水的东西。

它们手拉手,一路蹦跶着就奔着湿气去了。

而且药引子还特别有个性,不同的病症,不同的药,配的药引子都不一样。

就像开锁得用对钥匙一样,这药引子要是配错了,那药可能就只能在身体里瞎转悠,起不了啥大作用。

在咱老百姓的眼里,药引子就像是中药里的小秘密。

老人们总是会神秘兮兮地跟小一辈说,这药引子可不能少,少了就不灵了。

虽然现在科学发达了,可这药引子的神奇之处,还是有很多科学都还在研究呢。

反正啊,这药引子就像中药里的一抹独特的色彩,给治病救人这件事添了不少趣味和神秘。

第 1 页共 1 页。

趣谈中药方中的“药引”

趣谈中药方中的“药引”

趣谈中药方中的“药引”
汪宗俊
【期刊名称】《健康博览》
【年(卷),期】1995(000)010
【摘要】中药方剂之末,或于服法之中,往往另外开出一味或数味“药引”。

由于它不在主药之列,加之量少味轻,有时又需病家自备,故有点缀之嫌,常被人忽视,以致影响治病疗效。

为何要用药引?祖国医学认为,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它网络全身,通达表里,内联五脏六腑,外络四肢百骸、筋
【总页数】1页(P28-28)
【作者】汪宗俊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9.1
【相关文献】
1.复方中药引起恶心呕吐反应1例 [J], 刘艳艳;陈秀敏;黄清春
2.浅谈处方中的药引 [J], 孙豪;李明
3.小药引发挥大作用——谈谈中药“药引子”的妙用 [J], 马利华;杨忠艳
4.中药处方中有毒、小毒中药的应用评价 [J], 王阳兵
5.哈尔滨东北方中药材种植技术研究所——黑龙江省东北方中药材种植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J], 孙兆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趣谈中医中的“药引”
药引用玉佩,奇玉为引,弥足珍贵。

然玉石也确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古代医药名著中都有记载:玉石咸寒,有除中热,解烦懑,润心肺,助声喉,滋毛发,养五脏,安魂魄,疏血脉,明耳目等疗效,马皇后积滞必生内热,用之为引,正合病机。

药引在方剂汤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医学认为,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

气血通过全身经络,通达表里、脏腑,营养四肢百骸、筋骨皮毛。

经络使人体内外表里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药引犹如向导,它将诸药引向某经络脏腑及身体部位进行针对性治疗。

也就是说药引的特殊作用,是引导药力直达病所,有向导之妙用。

药引的种类繁多,但以单味药为多。

例如桔梗开宣肺气,引药上行,上焦病变多用;牛膝补肾强筋,引药下行,下焦病证可投;治太阳经病用羌活、防风;阳明经病用升麻、葛根;少阳经病用柴胡;喉咽病用桔梗;上肢病用桑枝;下肢病用牛膝等等,临证验之,多有裨益。

再如生姜有发汗解表、温中、温肺止咳之效,治疗风寒感冒、胃寒呕吐时,常用生姜2~3片为引。

葱白能散寒通阳、解毒散
结,治疗感冒风寒、小便闭塞不通时,常用葱白5~7根为引。

而在辛温解表药中,同时加入生姜、葱白,则更增强发汗解表作用。

大枣能益气补中、养血安神、调和药性,使用甘遂、芫花、大戟等峻烈药时,常取大枣缓和药性,以防中毒。

治疗肾阴亏虚的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宜用温淡盐开水送服,取其咸能入肾之功。

食醋能散瘀止痛、收敛固涩,治疗妇女带下、血热崩漏、蛔虫腹痛病症时,常取食醋一汤匙作药引。

红糖能补血、祛瘀,治疗产妇恶露不畅、小腹冷痛等症时,常取红糖为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