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含保健75201.docx
中医养生保健【精选文档】
中医养生保健【精选文档】一、中医养生保健的概述中医养生保健,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各种方法和技术,维护和增进人体健康,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一种保健方法。
中医养生保健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注重调整人体内外环境平衡,提高自身免疫力,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二、中医养生保健的原则1. 遵循自然规律:中医养生保健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倡顺应四时变化,调整生活作息,保持身心健康。
2. 注重个体差异:中医认为,每个人的体质、年龄、性别、生活习惯等都有所不同,因此养生保健方法应因人而异,个性化调理。
3. 防病于未然:中医养生保健注重预防,强调未病先防,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加强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态等方法,预防疾病的发生。
4. 整体观念:中医养生保健注重人体整体功能的协调,强调心、身、神的和谐统一,提倡全面调理,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5. 中医特色:中医养生保健方法丰富多样,包括中药、针灸、推拿、食疗、气功、导引等,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色。
三、中医养生保健方法1. 饮食养生(1)合理搭配:中医认为,食物有寒热、温凉、五味等属性,合理搭配食物,可以调整人体阴阳平衡,增强体质。
(2)定时定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持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有利于脾胃功能的正常运作。
(3)注重营养:保证膳食中营养素的充足,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纤维的食物,有利于身体健康。
(4)食疗调养:根据个人体质和季节变化,选择具有养生保健作用的食物,如红枣、枸杞、山药、核桃等。
2. 运动养生(1)选择适宜的运动:根据个人兴趣和体质,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如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
(2)持之以恒:坚持每天锻炼,每次运动时间控制在3060分钟,每周至少锻炼5天。
(3)适量运动:运动量不宜过大,避免过度疲劳,以微微出汗为宜。
(4)动静结合:运动与休息相结合,运动后要注意放松,避免肌肉关节损伤。
3. 情志养生(1)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调整情绪,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压力,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
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讲座.doc
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讲座.doc中医养生就是人体适应内外环境、保持阴阳平衡,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还要考虑季节环境的变化,采取不同的方法顺势而为。
本站为大家带来的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讲座,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讲座中医养生之道1、饮食调养可常食桑葚、荔枝、松子、黑木耳、菠菜、胡萝卜、猪肉、羊肉、牛肝、羊肝、甲鱼、海参、平鱼等食物。
这些食物都具有补血养血的作用。
2、慎防“久视伤血”中医认为“目得血而能视”,因此长时间看书、看报、看电视等,不仅会损伤眼睛的视物功能,还会使本来就不足的血更虚。
一般目视一个小时左右,应适当活动一下,使眼部肌肉得到放松,以恢复目之疲劳。
3、不要劳心过度人的血液循环与心有关,大脑的血液靠心脏源源不断供给,若思虑过度,挖空心思,就会耗伤心血。
因此老年人,尤其是血虚体质的老年人不可用脑过度。
一旦感到大脑疲劳时,就要调节一下,或欣赏鸟语或观赏风景,使人心情愉快起来,就能很快消除脑的疲劳。
4、保持乐观情绪血虚的人时常精神不振、失眠、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故应振奋精神。
当烦闷不安、情绪不佳时,可以找朋友谈谈心,或听听音乐,或看看幽默剧等,争取主动排解忧愁,使精神尽快振奋起来。
5、药物治疗积极参加体育,老年人经常感到这里痛那里痒,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血不够用,血虚老人更是如此。
而时常参加体育运动,能加强气血运行,这样可减少或避免疼痛。
但运动量不宜太大,运动项目的选择也应以传统的健身运动为佳,如太极拳、八段锦等,还可进行郊游、踏青,这样既能呼吸新鲜空气,又能活动筋骨。
女性中医养生的饮食原则1、合理安排三餐。
早餐只吃高纤麦片、低脂鲜乳,尤其是如果每天餐前搭配天然植物的草本曲纤等,不但有助于消除脂肪的过量摄入,而且可以消脂,同时也不会阻碍营养健康的摄入,也是天然的瘦腰食物,可以短时间内瘦腰,至于肉类、海鲜则留待中餐,晚餐可以吃点清淡的,蔬菜要占大部分。
2、饭后站立半个小时。
其实女人腰部发胖的最大原因是疏忽,由于工作学习忙,根本没有时间来合理调配生活,安排自己的饮食起居。
中医养生保健
Hale Waihona Puke 祛邪之功能。① 足三里能健脾、消除腹胀、助消化, 足三里穴以治疗胃肠疾病为主,有“肚腹三里留”之说 。 ② 足三里能调气血,活络止痛 按摩足三里能使气血流通
,舒经通络,祛风散寒。临床证实,足三里有健脾利湿 ,舒筋活血功效,故下肢运动系统疾病治疗离不开足三
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变化。 5、能够抵御一般感冒和传染病。
一、健康新理念
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位置 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 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
二、运动与养生(最欢迎运动-健走)
( 3) 背部:强健背肌,巩固脊柱。健走既增强了对
背部肌肉的拉伸,又锻炼了脊柱的灵活性,还能改善 因久坐而造成的腰部疼痛。 ( 4) ( 5) 心脏:降低血压。健走是一项有氧运动,能增 肠胃:帮助肠胃蠕动。健走能够促进肠胃蠕动 强心脏供血功能,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 ,但以饭后1小时进行健走运动为宜。
一、健康新理念
3. 三个“不” ① 上楼胸不闷 ② 步行气不短 ③ 走路腿不痛
老人如果有不符合以上标准情况,应及早去看医
生,争取医生对你的生活方式提出建议及病情的诊
断治疗。另外老年人定期体检也非常重要,因为有
的病在早期可能无症状,一旦出现症状,问题可能
就较严重了。
一、健康新理念
(四)毛主席养生十六字诀:
非常合适中国人。
二、运动与养生(最欢迎运动-健走)
2.健走的益处:
中医养生保健方案范文
中医养生保健方案范文中医养生保健方案范文导语:中医养生保健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它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强调个体健康的全面平衡。
为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医养生保健方案,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一、中医养生的理论基础;二、养生保健的方法与技巧;三、中医健康管理的重要性。
一、中医养生的理论基础1. 中医理论的基础:中医养生保健的理论基础建立在中医理论基础之上,其中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说等。
这些理论认为,人体和自然界的各种因素都是相互联系的,只有保持人体的平衡才能维持健康。
2. 中医药理论:中医养生保健的核心是中医药理论,它认为药食同源,倡导通过草药、食疗等方式来调养身体。
中草药被广泛应用于中医养生保健中,其药性温和且有针对性,可以有效调节身体机能。
二、养生保健的方法与技巧1. 饮食调理:中医养生保健非常注重饮食调理,认为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性味,可以对身体产生不同的影响。
中草药中的黄芪可以补气养血,适合气血亏虚的人食用。
合理的饮食调理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预防各种疾病。
2. 运动保健:中医养生保健强调运动的重要性。
适度的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太极拳、气功等传统中医运动方式被广泛推崇,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调节情绪,增加心理健康。
3. 穴位按摩:中医养生保健中的穴位按摩是一种独特的方式,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身体的经络和气血运行。
按摩太冲穴可以缓解压力和改善睡眠质量,按摩合谷穴可以增强免疫力。
这些穴位按摩可以在家中自行进行,非常方便实用。
三、中医健康管理的重要性1. 强调疾病的早期预防:中医养生保健注重预防疾病,强调早期干预和治疗,以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
通过定期就诊、体检、养生调理等方法,可以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预防疾病。
2. 个体化的健康管理:中医养生保健重视个体的差异性,根据个体的体质和环境,量身定制健康管理方案。
这种个体化的健康管理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提高养生保健的效果。
中医养生保健(范文)
中医养生保健(范文)一、引言中医养生保健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积累了丰富的养生保健经验,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
中医养生保健注重阴阳平衡、五行相生,强调天人合一、形神兼备,旨在达到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目的。
本文将从中医养生的基本理念、养生法则、饮食调养、情志调摄、运动锻炼等方面,为您详细阐述中医养生保健的内涵。
二、中医养生的基本理念1. 天人合一:中医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与自然界息息相关。
养生保健要顺应自然界的变化,遵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使人体与自然界保持和谐统一。
2. 阴阳平衡:阴阳是中医理论的核心。
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保证。
养生保健要注重调整阴阳,使之达到平衡状态。
3. 五行相生:五行是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它们相互资生、相互制约。
中医认为,人体五脏(肝、心、脾、肺、肾)与五行相对应,养生保健要注重五行相生的规律,使五脏功能协调。
4. 形神兼备:中医强调形神一体,即身体与精神相互影响。
养生保健要注重调养身体与精神,使之达到和谐统一。
三、中医养生法则1. 预防为主:中医认为,未病先防是养生保健的关键。
预防疾病要从生活细节做起,如作息规律、饮食有节、情志调畅等。
2. 因人制宜:养生保健要因人制宜,根据个人体质、年龄、性别、地域等因素,制定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法。
3. 因时制宜:养生保健要顺应四时变化,遵循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的原则。
4. 综合调养:中医养生保健方法丰富多样,包括饮食、运动、按摩、情志调摄等。
综合运用多种养生方法,可以达到更好的保健效果。
四、饮食调养1. 饮食原则:中医认为,饮食是养生保健的基础。
饮食调养要遵循以下原则:(1)饮食有节: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不过饥过饱。
(2)五味调和:食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要合理搭配,使五味调和。
(3)温热适中:饮食宜温热,不宜过冷或过热。
(4)粗细搭配:粗细粮要合理搭配,保持大便通畅。
中医养生基本知识及保健课件
中医养生基本知识及 保健课件
汇报人:XXX
202X-XX-XX
REPORTING
目录
• 中医养生的基本理念 • 中医养生的主要方法 • 中医保健的基本原则 • 中医养生的日常应用 • 中医养生的注意事项
PART 01
中医养生的基本理念
阴阳平衡
总结词
阴阳平衡是中医养生的核心思想,是指人体内的阴阳两种气必须保持协调,使身 体达到最佳状态。
情志养生
情志养生的原则
01
保持心情愉悦、舒畅,避免情绪波动和过度压力。
情志养生的方法
02
包括调节呼吸、放松身心、静坐冥想等,以帮助缓解压力和调
节情绪。
情志养生的注意事项
03
避过度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影响,注意心理的平衡和调
节。
针灸推拿
针灸推拿的原则
通过刺激穴位和调整经络来达到调理身体和治疗疾病的作用。
要点二
详细描述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状况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因此,调理身体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如针灸、推拿 、中药等。这些方法可以针对不同的病症和个体差异进行 个性化治疗,以达到最佳的调理效果。同时,中医还强调 饮食调理的重要性,提倡根据食物的性味归经来选择合适 的食物,以维持身体的阴阳平衡。
艾灸疗法
通过艾灸刺激特定的经络穴位 ,可以温通经脉、散寒祛湿, 对于寒湿体质的人有很好的保
健作用。
PART 05
中医养生的注意事项
避免过度
01
02
03
避免过度饮食
中医认为饮食要适量,过 饱过饥都会对身体造成负 担,应遵循“三分饥七分 饱”的原则。
避免过度劳累
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讲座课件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 眠和休息。
修身养性
培养良好的性格和品德,增强自我修 养。
PART 04
中医养生保健常见问题解 答
REPORTING
WENKU DESIGN
如何判断自己的体质类型?
观察自己的身体状况
如体型、肤色、毛发、声音等。
了解自己的饮食习惯
如偏好寒凉或温热食物,喜食辛辣或清淡食物等。
案例一
01
盲目跟风,选择不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法
案例二
02
忽视个体差异,过度依赖某种养生方法
案例三
03
缺乏耐心和坚持,未能长期坚持养生保健措施
互动环节:现场提问与讨论,解答听众疑问。
听众提问
如何判断自己的体质类型?
专家解答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分为九种体质类型,包括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血瘀质、痰湿质、湿热质、气 郁质和特禀质。不同体质类型有不同的特点和表现,可以通过观察自己的身体状况、情绪、饮食习惯等方面来判 断自己的体质类型。
脏腑经络理论
脏腑学说
脏腑是人体内部的主要器官,包括心、肝、脾、肺、肾等。中医认为脏腑的功能 相互协调,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
经络学说
经络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道,包括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中医通过针灸、推拿 等手段刺激经络,调节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气血津液学说
气血学说
气血是人体内的重要物质,包括气和 血两种。中医认为气是人体生命活动 的基本动力,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 本物质。气血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基本 条件。
案和服务。
02
定制化服务
根据个人的需求和偏好,定制个性化的中医养生保健产品和服务,满足
个性化需求。
中医保健与养生知识
中医保健与养生知识
中医保健与养生知识是指中医学关于健康和养生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中医保健和养生强调通过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气血畅通、脏腑功能的调整来达到健康的目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医保健与养生知识:
1.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与健康的关系,提倡根据自身体质和季节变化合理调整饮食,例如少食多餐、清淡饮食、避免过食辛辣刺激食物等。
2. 调节作息:中医认为人体的生理机能具有昼夜节律,合理的作息时间有助于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建议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早睡早起。
3. 运动保健:中医强调运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促进血液循环、调节情绪等。
常见的运动方式有太极拳、气功、散步等。
4. 中草药养生:中医药物可以通过调理身体内部的阴阳平衡来改善健康状况,例如常用的养生中草药有人参、黄芪、枸杞等。
5. 中医按摩和针灸:中医按摩和针灸是通过刺激人体经络和穴位来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流通,改善健康状况。
6. 情绪调节:中医认为情绪对身体健康有重要影响,过度的情绪波
动会导致身体失衡,建议通过调节情绪来保持健康。
常见的方法有冥想、放松训练、保持积极心态等。
中医保健与养生强调整体观念,注重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通过饮食、作息、运动等多方面的调节来维持健康。
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课件
根据二十四节气的变化,合理调整饮食,以适应自然气候的变化。如春 季应多食用发芽、生长的食物,有助于身体阳气升发。
03
个体差异
中医强调每个人的体质不同,饮食需求也有所不同。因此,饮食养生需
根据个人的体质特点进行调整。
运动养生法
01
02
03
太极拳
太极拳是中医养生运动的 一种,通过慢速、连续的 运动,有助于调节呼吸、 增强身体柔韧性和内力。
适度运动有助于降低血糖,增 强身体免疫力。患者可进行散 步、健身操等中低强度运动, 运动时间以餐后1小时左右为 宜。
中医认为糖尿病可分为上消、 中消、下消三种类型,患者可 根据自身症状选择适合的中药 进行调理,如黄芪、山药等。
颈椎病
姿势调整
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容易造成颈 椎劳损。患者应调整坐姿、睡姿 ,避免长时间低头使用手机或电
理念
中医认为人体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养生保健需顺应自然规律,强调“天 人合一”的思想。同时,中医注重个 体差异,因人施教,因人施养。
中医养生保健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中医养生保健起源于古代黄帝内经等经典著作,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 特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历代医家都对养生保健有着深入的研究和贡献。
脑。
锻炼调理
适当的颈部锻炼可以增强颈椎肌 肉力量,减轻颈椎压力。推荐进
行颈椎操、瑜伽等锻炼方式。
按摩调理
中医按摩可以缓解颈椎疼痛、僵 硬等症状。患者可在专业医师指 导下进行颈部按摩,或自行使用
按摩器进行按摩。
CHAPTER 05
中医养生保健的日常实践
四季养生的注意事项
春季养生
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养肝为主。应注意情绪调节,保 持心情愉悦;饮食上宜清淡,多食用具有疏肝解郁作用的 食物,如薄荷、柴胡等。
中医保健健康知识文档范文
中医保健健康知识文档一、中医基本概念与理论中医,即中国传统医学,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医学科学。
它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理论为基础,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二、中医保健原则与方法1. 饮食有节:合理搭配食物,保持饮食平衡,避免暴饮暴食。
2. 起居有常: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3. 情志调适: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4. 运动适量: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保持适量运动。
5. 按摩保健:通过按摩身体部位,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
三、中医养生与食疗1. 养生之道:注重精神调养,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2. 食疗方法:根据食物的性味、功效和适应症,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物进行调理。
四、中医疾病预防与调理1. 预防疾病:通过加强身体锻炼、调节情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手段预防疾病。
2. 调理疾病:针对不同的疾病症状,采用中药、针灸、推拿等方法进行调理。
五、中医针灸与推拿1. 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 推拿疗法:通过手法按摩,促进肌肉放松,缓解疼痛和疲劳。
六、中医中药与方剂1. 中药知识:了解中药的性味、功效和适应症,正确使用中药进行调理。
2. 方剂介绍:介绍一些经典的中成药方剂和其适用范围。
七、中医心理调适与情志养生1. 心理调适:通过调整心态,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因情绪波动而影响身体健康。
2. 情志养生: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保持心情愉悦,增强身体免疫力。
八、中医运动养生与气功1. 运动养生:通过适量的运动锻炼,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免疫力。
2. 气功养生:通过练习气功,调节呼吸和意念,达到身心和谐、健康长寿的目的。
九、中医四季养生与节气保健1. 四季养生:根据春夏秋冬四季的气候特点,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达到养生的目的。
2. 节气保健:根据二十四节气的变化,进行相应的保健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
中医养生保健包括哪些项目
中医养生保健包括哪些项目
中医养生法历史悠久、种类较多,在医生指导下正确进行的中医养生,有助于调理身心、强身健体,中医养生保健的项目大体有药养、针灸、拔罐、推拿、气功、食养等。
1、药养:药养就是药物养生,比如部分药食同源的药膳,如山药、红枣、枸杞子、百合、茼蒿等,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需要依据个人体质以及病情的具体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相应中药进行调理;
2、针灸:针灸包括毫针刺和艾灸,通过针灸对人体穴位和经络的刺激,有助于调理经络和气血,改善体质,也能起到养生保健作用;
3、拔罐:拔罐法是通过物理的刺激,促进人体的血液运行,调理气血,改善和提高人体的体质,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常见方法之一;
4、推拿:中医推拿历史悠久,通过合理的手法推拿人体的穴位,可激发穴位的功能,调理人体的气血,也具有一定养生保健作用;
5、气功:气功是中医独特的健身术,通过调控呼吸、意念等,改善情志,激发人体的潜能,平衡人体的阴阳气血,从而有益人体的健康;
6、食养:食养就是食物养生,依据中医理论下,依据自身体质调整日常饮食,做到饮食的宜忌,适度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从而维护人体健康。
中医养生项目大体如此,养生还要注意心态的平和,生活规律也很重要。
合理养生会改善人体的各项机能,帮助人体各器官的健康运作。
《中医养生保健》课件
采取适当运动、听音乐、冥想等方式释放压力,保持身心放松。
常见心理问题的中医调适
1 2
失眠
中医认为失眠与心火旺盛、肝郁气滞等有关,可 通过针灸、按摩、中药等方法进行调理。
焦虑
焦虑多与肝气郁结、心脾两虚等有关,中医可采 用疏肝理气、健脾养心等方法进行治疗。
3
抑郁
抑郁通常与肝郁气滞、心肾不交等有关,中医可 通过疏肝解郁、交通心肾等方法进行调治。
01
02
顺应自然
根据季节、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变 化,调整养生方法。
03
04
动静结合
既要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又要 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02
中医养生之饮食调养
饮食养生的基本原则
饮食有节
适量饮食,避免过饥过 饱,保持饮食规律。
饮食有序
遵循食物消化顺序,先 吃易消化食物,再吃难
消化食物。
饮食有衡
平衡膳食,摄入适量的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 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
近现代中医养生保健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养生保健不断与 现代医学相结合,形成了更加科学合理的养 生方法。
当代中医养生保健
在当代社会,中医养生保健受到越来越多人 的关注,各种养生方法和产品层出不穷。
中医养生保健的基本原则
形神共养
既注重形体的锻炼和保养,又注 重精神的调养和修养。
审因施养
根据个人的体质、年龄、性别等 因素,制定个性化的养生方案。
游泳
游泳是一种全身性的运动,可以锻炼 心肺功能、增强肌肉力量和改善身体 柔韧性,对关节炎、哮喘等疾病也有 一定治疗作用。
04
中医养生之起居有序
起居有序与养生关系
规律作息
遵循自然规律,按时作息 ,有助于调节身体机能, 保持健康。
中医养生保健(3篇)
中医养生保健(3篇)一、中医养生保健的基本原则中医养生保健源远流长,其核心思想是“治未病”,强调调整阴阳五行平衡,以达到身体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
中医养生保健的基本原则有以下几点:1. 遵循自然规律:中医认为,人生活在自然环境中,与自然界息息相关。
因此,我们要顺应自然规律,如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保持生活作息与自然界同步。
2. 调整饮食:中医强调饮食养生,提倡“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以保持身体阴阳平衡。
3. 精神调养:中医认为,情志内伤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原因。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喜怒忧思悲恐惊,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4. 动静结合:适度运动有助于身体健康,但要遵循“劳逸结合”的原则,避免过度劳累。
5. 防病于未然:中医强调预防为主,提倡定期体检,早期发现疾病,早期治疗。
二、中医养生保健的实用方法1. 晨起喝水:早晨起床后喝一杯温开水,有助于清理肠道,促进新陈代谢。
2. 按摩穴位:每天按摩涌泉、足三里、曲池等穴位,可以调整气血,提高免疫力。
3. 饮食养生:根据个人体质,选择适合的食物,如阳虚体质者可多吃羊肉、韭菜等温补食物;阴虚体质者可多吃银耳、百合等清补食物。
4. 中药调理:在医生指导下,适当使用中药进行调理,如气血两虚者可服用当归、黄芪等补益气血的药物。
5. 情志调养: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避免过度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6. 适度运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保持身体活力。
7. 起居有常: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作息规律,避免熬夜、过度劳累。
三、中医养生保健的注意事项1. 因人而异:养生保健要根据自己的年龄、体质、生活环境等具体情况来制定。
2. 避免盲目跟风:不要盲目追求流行的养生方法,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3. 坚持不懈:养生保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有耐心和毅力,持之以恒。
4. 合理用药:在使用中药调理时,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滥用。
中医养生保健
“四少” “口中言少,心中事少,肚中食少,自然睡少”,所谓“依此 四少,神仙可了”.
肆 中医养生方法
四时(四季)养生
• 春季(春生),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养生 者早睡早起,培养春天生气.锻炼者适宜练 动作较少气功等. 这时期进补宜温,有利 于扶助正气,如麦、豉、枣、橘、花生等, 不宜食生冷粘杂之物,以免损伤脾胃.
养
中医养生保健 生
汇报人: 汇报时间:XX年XX月
目 录
壹 养生概念 贰 中医养生之道特点 叁 中医养生防病观点 肆 中医养生方法
壹 养生概念
养生概念
• 关于养生之道,中医有悠久历史.早在多年前,中国最早 也是最经典医学著 作《黄帝内经》就指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以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 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四时(四季)养生
一天中养生也分最佳时期:早晨养生 最佳时段为上午~时,在镜前做梳头 功一~下,再慢慢喝一杯约~毫升温 水,并在宽敞空间活动筋骨~分钟.
白天养生 最佳时段为上午时~下午 时,建议上楼多爬楼梯,下楼坐电梯;午 休时安安静静坐下胜过午睡分钟;抽 空抬腿,放松心情消水肿.
四时(四季)养生
情志调摄养生
• 七情变化既可以改变人行为活动方式,又可以改 变人脏腑机能状态,从而导致人体生理病理变化. 因此,中医养生主张形、神俱养,首重养神.
调摄 情志
清静 养神
疏泄法
节制法 开导法
升华超 脱法
移情法
暗示法
以情 制情
情志调摄
养生
清静养神
中医认为“得神者昌,失神者亡”.调神摄生,首贵静养.《内经》说“静则神藏, 躁则神亡”.因此,养神之道贵在一个“静”字,使人精神情志活动保持在淡泊 宁静状态,做到摒除杂念,内无所蓄,外无所逐. 清静养神方法:主张专心致志、精神静谧,“寡言语以养气,寡思虑以养神”,避 免“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志昏,多事则形劳”. 生活中有许多活动,如阅读、绘画、书法、雕刻、音乐、下棋、种花、钓鱼等 均能赏心悦目、怡情养性、陶冶情操、调神健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养生与保健保健是每个人健康的前提,它关系着人的展,国家的步,世界的和平,社会的未来,家庭的幸福。
特是人到中年,如日中天,正是人生的煌;而人至老年,仍是夕阳无限好,余霞映天的候。
随着人文明的展,一个全社会关注的事情——中老年健康寿在我面前。
本人正基于种心情,今天大家关于中医养生与保健的。
大家交流一下心得与体会,供大家参考。
其中医学在人民与疾病作斗争的中,早就到了养生保健与防疾病的重要性。
早在《内》中就有“治未病”的思想,“防患于未然” ,《素·四气神大》;“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病已成而后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不亦晚乎?” 种“未雨” ,防重于治的精神,具有意。
下面我想从五个方面大家:第一、保健,第二、心理保健,第三、食保健,第四、物保健,第五、情志与健康。
一、保健充沛的精力,必寓于健壮的身体,而健壮的体力,又常来自常不懈的锻炼。
因此,加强身体锻炼,也是增强体质,减少或防止疾病发生的一项措施。
(一)生命需要运动近年来,世界科技及经济快速发展,使人类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其副产物如空气污染、噪音等使自然环境逐步恶化,生活在文明中的人,精神紧张,工作繁忙,每天托着疲惫的身体回家后,就在沙发上一靠。
如此日积月累,体力、体能逐渐衰退,高血压、糖尿病的病魔就会威胁人的生命力,于是需要提倡运动。
公元前 300 年,在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也曾写道;“生命需要运动”。
近几十年来,人们发现心脑血管病和精神病大大增多。
中风、大脑血管粥样硬化、高血压病、心肌缺血(心绞痛)已经成为我们时代的一种灾难。
2005 年,中国心脑血管病报告显示:我国有高血压患者1.6 亿,糖尿病 2300 多万,肥胖者 6000 万,烟民 3.5 亿。
医学家认为:“这都是活动太少,加上神经、精神过度紧张” ,是发病的主要原因。
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使生产的劳动过程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相反体力的部分在缩减,精神的负担在增加,加上生活条件的改善,现代化交通和交际工具作用的增长,在客观上促使人们普遍以比较消极的形式度过闲暇的时间。
人体的肌力减退,已发展成为社会问题。
高血压病和心脏局部缺血症,逐步向中青年靠近,损害了脑力劳动者,甚至部分体力劳动者的健康。
想要改善这种状况,参加各种运动(包括慢跑),进行体力锻炼,则具有重要意义。
汉代著名医学家华佗提出:“劳动可以健身,”他还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得使极耳,动摇则谷气消,血脉流通,病不能生,譬犹户枢,终不朽也。
”根据这个道理,他创造了“五禽戏” (距今有 1800 余年)。
“五禽戏”即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的姿态动作,来锻炼身体。
他的徒弟吴普按“五禽戏”来锻炼身体,就活到 90 多岁。
后来,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等多种健身方法,即从此演变而来。
唐代名医孙思邈也提出:“常欲小劳,但莫大疲。
”按西医来讲,体力锻炼,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有刺激作用,能改善代谢过程,活跃氧化过程,改善血液循环和呼吸功能。
按中医来讲,体力锻炼可以培养正气。
即“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
亦就是说体力锻炼可以增加抵抗力、免疫力,不得病或少得病。
古人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也是这个意思。
外国也很重视体力锻炼。
如新西兰的一些俱乐部的名字就叫做“为生命而跑步”,“为预防梗塞而跑步” 。
他们国家很多城市里都铺筑了供越野赛跑用的道路,傍晚在市内的街道上、公园的小路上,都可以看到一群跑步的人们。
法国还建立了“要为健康而跑”的专门委员会。
十八世纪法国著名医学家蒂索所说的:“运动就其作用来说,几乎可以代替任何药物,但是,世界的一切药品并不能代替运动的作用。
”(二)散步健身法散步是许多人所喜爱的一种最简便的体育运动,经常散步,对健康确实大有好处,尤其对于常在室内坐着工作的脑力劳动者和中老年人。
古往今来,曾有不少伟人、学者以散步作为保健的良友。
用散步来锻炼身体,调节精神。
如马克思、列宁,以及我国的朱德同志,直至晚年,仍坚持每天步行三次,每次走三里路。
革命老人徐特立年近90岁时,仍坚持日行五百步。
他认为走路,即可锻炼身体,又能增强意志。
又如邓小平同志 70 多岁时,每天坚持行军式快步走 10 公里。
到晚年,在他住的院子还仍然坚持每天走八圈。
所以他们都活到90多岁。
步行为什么是锻炼身体的好方法呢?因为,步行时,由于下肢大肌肉群的收缩,不停的向前移动身体,给心脏增加额外的负担。
步行速度越快,时间越长,路面坡度越大,则负担越重。
心脏的反映表现为心肌加强收缩,心跳加快,心输出量增加,血流加速,以适应运动的需要,这对心脏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根据测定,以每小时 5 公里(每分钟 84 米)的速度步行,脉搏可增加每分钟约 100 次;每小时 6 公里(或每分钟 100 米),则脉搏增至每分钟约 110 次。
这对肥胖症、慢性心脏病、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心力减弱患者,都有较好的疗效。
步行,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冠状动脉的血液循环。
据报道,用心电图对两组中年人进行检查和观察。
一组坐汽车上班,另一组步行上班( 20 分钟以上),结果发现步行的一组心电图“缺血性异常”的发生率比坐车一组约少三分之一。
步行锻炼还有助于促进代谢的正常化,所以有些糖尿病可以通过散步而得到防止。
散步的时间:饭前、饭后均可。
早在隋唐时代,我国医学家已认识到防治消渴病(包括糖尿病),需要“先行120 步,多至千步,然后食之。
”(《诸病源候论》)“食毕即需行步,令稍畅而坐卧。
”(《外台秘要》)邓颖超同志在介绍她战胜糖尿病的经验时着重指出,他的方法就是:体育锻炼。
在每顿饭前走一千步,饭后走 200 步,每顿饭吃八、九分饱。
现代医学证实,步行能提高机体代谢率,中老年人每小时 3 公里的速度散步1.5-2 小时,代谢率增高48%。
糖的代谢也随之改善,糖尿病患者经一天的徒步旅行后血糖可降低 60%。
长时间和快速的步行,还可增加能量的消耗,促进体内多余脂肪的利用。
对那些多做少动而出现肥胖倾向的中年人,如果能坚持每天锻炼,通过运动多消耗 300 卡热量,并适当控制饮食,就可避免发胖。
运动时间要求是每天步行 4-5 公里,或慢跑 20-30 分钟或骑自行车45分钟即可。
精神官能症、情绪抑郁、失眠、高血压等都可以用散步来治疗。
散步可分为五种形式。
(念卡片)总之,运动的意义可以概括为:①对神经系统有良好的作用。
能改善和提高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协调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对脑力劳动者,运动既是“安眠药” ,又是“兴奋剂”,可以使兴奋转入抑制,促进休息,消除疲劳。
经常运动亦可以使人的工作充满朝气,富有活力。
②运动可以健全和加强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防止动脉硬化和冠心病,增加心脏收缩及排血量,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和血脂。
③运动可以增强呼吸,改善肺活量,使全身氧气供应能力加强。
④运动能加强胃肠分泌蠕动,促进食欲,加快消化吸收。
⑤经常运动锻炼,可使肌力增强,骨质坚固,增强关节韧性和弹性。
⑥运动能使造血功能增强,红细胞、血红蛋白生成增加,白细胞活力增强。
⑦运动能改善“先天之本” 肾的功能,促进各种排泄,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所以运动是“健康之本,延年益寿之源” 。
二、心理保健“健康”的含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变化而有所不同,人们对疾病的认识有了新飞跃,对人体的“健康”标准也有了不同的标准。
现在,人们所指的“健康” ,不光是没有器质性病变和虚弱,而是包括: 1. 身体各部位发育正常,无畸形、无缺陷、体质强健; 2. 对各种疾病有高度的抵抗能力,能担负起各种繁重的任务,能接受各种自然环境的考验; 3. 精神充沛,头脑清醒,思维敏捷,工作和学习都有较高的效率; 4. 意志健全,坚定,人际关系适应,对事物反应适度,行动协调,情绪正常,有良好的心理状态,精神愉快。
总之,即应具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最先开展心身医学研究的是美国。
他们认为心理—社会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占主导地位。
来自耶鲁大学医学部的报道曾说:“在门诊病人中属情绪不佳,心理—社会因素不良刺激而患病者竟占 67%。
”我国也有资料统计。
医学临床发现的身体疾患,有 50%-80%的疾病与精神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有关。
我国古代名著《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终日多愁善感,悲思交加,尽管荣华富贵享不尽,山珍海味吃不完,其结果弱不禁风,致使早早夭折。
看过《儒林外史》的人们都知道,范进中举的故事,它虽然是讽刺那些追求功名利禄庸人的,但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人遇到好事、喜事而过度兴奋,乐极生悲而致病,甚至伤命的也有例可举。
一位著名医学家曾说过:“一切对人不利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夭折的,就算是不好的情绪和恶劣的心情。
”例如:一年一度的高考,由于传统意识和现代价值观交织产生对考生的精神压力,使一些考生在考完后身体状况很差,因此而产生各种各样的疾病,因其与高考有关,故定名为“高考综合征” ;再如,一些退休、离休的老人,因社会地位的变化,人际关系的改变,事业责任的脱卸,“习惯定型”的破坏,一时失去精神上的寄托,而使心理生理特征发生转折,由于心理上的“空虚感” 、“衰老感”,甚至是“死亡感”等,使这些老人的身体很快由生理方面向病理方面转变,出现各种各样的症候群,因这些病症常与退休有关,故定名为“退休综合征”。
人们都有这样的体验,惊慌时会感到自己的心脏怦怦跳动,愤怒、焦虑时则心跳加快、血压上升等,如果这种情绪继续下去,就可能会造成心血管机能的紊乱,出现心律不齐、高血压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进而会导致脑栓塞或心肌梗塞。
在临床上遇到因受刺激、在盛怒之下引起的心脏病而猝死的已是屡见不鲜。
如(《岳飞传》中的“气死金兀术,笑死老牛皋” ,东吴主帅周瑜被诸葛亮三气而死)就是例子。
相反,如果情绪愉快、心情舒畅、心理活动正常,对人体的生命活动能起到积极良好作用。
实验证明,高兴、喜悦、欢乐能提高人的大脑及整个神经系统的活力,可提高脑力和体力劳动的效率及耐久力,可使人的食欲增加、睡得香甜,还可使体内的内分泌系统和化学物质处于稳定的平衡状态,对人体的躯体健康会起到良好的影响。
如张学良将军,活到101 岁,他的经验是三条: 1. 脱光睡觉,2. 饮食调整, 3. 心情宽松( 36 岁被囚禁)。
英国一位名医说得好:“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医生” 。
宋代诗人陆游写道:“不是暮年能耐病,道人本来心地宽” 。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 。
因此,要求大家保持乐观的、愉快的精神状态,维护正常的和良好的心理活动,可使人体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能使心身健康。
精神与健康有密切关系,保持精神愉快,心情舒畅,就会延年益寿,否则将影响健康,加快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