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五行学说

合集下载

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古人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总结得出的一种认识世界的理论,其基本内容为阴阳和五行。

阴阳是指自然现象的二元对立,如太阳和月亮、寒冷和温暖、明和暗等,阴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其中任何一方的超出或缺失都会造成不平衡,因而在中医、风水、命理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

五行则是指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和能量的不同属性,这五行之间相互转化,互相制约,构成了世界的物质和能量变化的基本规律。

每一种五行都有自己独特的特性和作用,所以,健康、养生、食疗、风水、建筑、命理等方面都有与五行相关的理论和方法。

五行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转化有固定的规律,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这种相生相克的关系被广泛应用于中医、养生、风水、建筑、命理等领域。

例如,按照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居住环境中的颜色、形状、材质,食物的味道、颜色、时令、制法等都会影响人体的精气神和健康。

阴阳五行学说的研究和应用广泛影响着中国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成为了一个涵盖哲学、宗教、医学、科学、文化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体系。

它不仅为人们认识世界、养生保健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指导,而且融入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成为了中华文化的瑰宝。

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

1、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

阴阳的最初涵义是很朴素的,表示阳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引申为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内外,运动状态的躁动和宁静等。

2、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

以五行的特性对事物进行归类,将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的性质及作用与五行的特性相类比后,将其分别归属于五行之中。

3、阴阳五行学说认为构成世界物质的最基本的元素是木、火、土、金、水。

五行相生相克,相互资生、相互制约,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阴阳五行学说是传统中医辩证、诊断、治疗、用药的最主要的理论根基。

五行相对应的五脏、五季等如下表:
冬季主要对应的是最下面的一行:(按表内容度一遍),冬季五行是水,五脏是肾,五色是黑,五味是咸,五志是恐
这些跟后面的养生方法内容是息息相关的。

足三里穴: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位置
气海穴:又称丹田,有种说法叫:气沉丹田。

脐下1寸半,肚脐下两指宽处
神阙穴:即肚脐,又名脐中,是人体的长寿大穴,神阙穴是先天真息的唯一潜藏部位,人们通过锻炼,可启动人体胎息,恢复先天真息能。

中医学的医学基础――阴阳五行学说归纳

中医学的医学基础――阴阳五行学说归纳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五行相生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 金。
五行的方位
金西方、木东方、水北方、火南方、土中 央。
五行相克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 金。
五行的颜色
金白、木青、水黑、火赤、土黄。
五行的特性
金主收敛、沉降;木主生长、升发;水主 滋润、下行;火主温热、上炎;土主运化 、中庸。
阴阳对立是指事物存在 的两个方面,它们相互 对立、相互排斥。例如 ,天为阳,地为阴;昼 为阳,夜为阴;男为阳 ,女为阴等。
阴阳互根是指事物存在 的两个方面相互依存、 相互制约的关系。例如 ,没有阴就没有阳,没 有阳就没有阴;阴中有 阳,阳中有阴;无阳不 生,无阴不长等。
阴阳转化是指事物存在 的两个方面在一定条件 下可以互相转化。例如 ,四季的更替,春夏为 阳,秋冬为阴;一天之 中昼夜的交替等。
中医学的医学基础 ――阴阳五行学说归 纳
contents
目录
• 阴阳学说 • 五行学说 • 阴阳与五行之间的关系 • 中医学中阴阳五行学说的现代研究
01
CATALOGUE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的定义
阴阳学说
阴阳对立
阴阳互根
阴阳转化
阴阳消长
阴阳学说是一种中国古 代哲学思想,认为万物 皆有阴阳两面,相互对 立、相互依存、相互作 用,是宇宙间一切事物 生长、变化和消亡的根 源。
阴阳消长是指事物存在 的两个方面的数量、程 度等可以互相增减、此 消彼长。例如,人体的 生理活动、病理变化等 都存在着阴阳消长的过 程。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
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指导养生的原则和方法
中医学认为人体内部存在着阴阳对立 统一的关系,人体的各个器官、组织 也存在着阴阳对立统一的关系。例如 ,心为阳中之阳脏,主血脉、主神志 ;肝为阴中之阳脏,主疏泄、主藏血 等。

中医基础阴阳五行学说

中医基础阴阳五行学说

中医基础阴阳五行学说
第42页
➢ (2)相克关系病理传变(相乘相侮) ①相乘
肝病传脾(木旺乘土、土虚木乘)→肝 脾不和
②相侮
肝病传肺(木侮金)→肝火犯肺
中医基础阴阳五行学说
第43页
(三)指导五脏系统疾病诊疗
➢ 1.指导疾病定位诊疗 ➢ 诊疗: 面青、口酸→肝 ➢ 2.判断疾病传变趋势 ➢ 3.推测疾病预后转归
阳偏盛 阴偏盛 第17页
阴盛则寒, 阴胜则阳病 实寒证 痛经
正常
中医基础阴阳五行学说
阳偏盛 阴偏盛 第18页
2.阴阳偏衰:
➢ 属于阴或阳任何一方低于正常水平病理改变。 ➢ 阴/阳一方不能制约对方, 使对方相对亢盛 ➢ 虚热证 肺结核 甲亢 ➢ 虚寒证 夜尿频
正常
阴偏衰 阳偏衰
中医基础阴阳五行学说

咸 黑 藏 寒 北 冬 水肾 膀 耳
中医基础阴阳五行学说

二 阴
骨恐唾
第35页
(三)五行生抑制化
1.五行相生相克
相生 : 促进、助长、资生 相生次序: 木→火→土→金→水 相克: 抑制、制约 相克次序: 木→土→水→火→金 相生关系: 生我——母、我生——子 相克关系: 克我(胜我,所不胜)、我克(我胜)
中医基础阴阳五行学说
第30页
火曰炎上——凡含有温热、升腾等性质事 物, 归属于火行
中医基础阴阳五行学说
第31页
土爰稼穑——凡含有承载、受纳、生化等 性质事物, 归属于土行
中医基础阴阳五行学说
第32页
金曰从革——凡含有沉降、肃杀、收敛等 性质事物, 归属于金行
中医基础阴阳五行学说
第33页
水曰润下——凡含有寒凉、滋润、闭 藏等性质事物, 归属于水行

古代阴阳五行学说的理论与应用

古代阴阳五行学说的理论与应用

古代阴阳五行学说的理论与应用古代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部分,对于古代中国的文化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阴阳五行学说主要包括阴阳和五行两个方面,从宏观到微观,从哲学到应用,渗透了古代中国的各个领域。

这篇文章将探讨阴阳五行学说的理论与应用,以及它对于古代中国的影响。

一、阴阳五行学说基本概念阴阳五行学说起源于中国古代,相传是黄帝时期神农氏的学说。

主要包括阴阳和五行两方面。

阴阳是对于事物间对立而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的表达。

阴多指负极、消极、幽暗、内向、静止等属性,而阳则是正极、积极、光亮、外向、活跃等属性。

阴阳相互依存、互相转化,是自然界万物运动变化的基本规律。

而五行指的是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他们相互依存、互相转化、互相制约,组成了宇宙万物的基础。

五行与阴阳理论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古代中国宇宙哲学的基础。

二、阴阳五行学说的应用阴阳五行学说的应用贯穿了古代中国的各个领域。

下面我们分别来看一下它在医学、历法、建筑和美学等方面的应用。

1.医学方面阴阳五行学说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为中国医学的理论基础。

在中国传统医学理论中,阴阳和五行分别对应人体内的阴阳、五脏五腑,表现了人体的生理和病理情况。

中医治病主要是对于五脏六腑不平衡所引起的病症进行辨证施治,以达到平衡阴阳、调节五行的目的。

2.历法方面古代中国的历法也依据阴阳五行理论进行建立。

在古代中国,阴阳和五行被用作计算时间和节气的基础。

阴阳是指一天中白天和黑夜的交替,而五行用于计算节气,如立春代表了春季的开始,立夏代表了夏季的开始等。

这些节气的计算在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至关重要。

3.建筑方面阴阳五行学说在建筑方面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中国古代建筑的布局和设计。

阴阳五行理论被用以定位和规划建筑的方位、内部空间和建筑材料。

例如,按照阴阳五行理论,在一座建筑中,太阳升起的方向应该是房间中最明亮的一面,以达到阳气充沛的目的。

这些规划原则在古代中国建筑的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对阴阳五行学说的认识和感想

对阴阳五行学说的认识和感想

对阴阳五行学说的认识和感想1.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自然界、社会生活和人类健康等方面的阐释和理论归纳。

其基本概念包括阴阳、五行以及天人合一等。

阴阳是指自然界中的两个相反而又相互关联的部分,如太阳和月亮、白天和黑夜等。

五行则是指自然界的五种基本元素,包括水、火、木、金、土。

而天人合一,则是指人与自然界、社会环境、宇宙的关系。

2.阴阳五行学说的理论基础阴阳五行学说的理论基础是观察自然界和社会现象,从中归纳出的规律。

这些规律包括宇宙中存在着阴阳两极,一切事物都具有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性质,以及任何一种事物都可以分析为五行元素的组成等等。

3.阴阳五行学说的应用阴阳五行学说在古代被广泛应用于政治、医学、农业等方面。

例如,在政治上,人们根据五行学说来解释君臣之间的关系、制定国家政策;在医学上,人们使用阴阳五行理论来诊断和治疗疾病;在农业上,人们使用这种学说来指导作物的生长、收割时间等。

4.阴阳五行学说的现代意义阴阳五行学说作为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的精华,给我们留下了丰富而深刻的思想遗产。

它不仅在历史上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在现代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它被用于中医治疗、风水学、装饰设计、健身养生等方面。

5.感想阴阳五行学说的精髓在于贯穿了中华文明的传统思想和文化审美,使得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了自然、人类和宇宙的关系。

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中领悟到生命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方法等重要的价值观和观念。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阴阳五行学说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继续探索和研究。

阴阳五行学说名词解释

阴阳五行学说名词解释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唯物哲学朴素的自发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中国古代医学家,在长期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将阴阳五行疗法广泛地运用于医学领域,用以说明人类生命起源,生理现象,病理变化,指导着临床的诊断和防治,成为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是古人对自然和世界的看法。

许多学者认为中国古代自然观特别是阴阳五行疗法妨碍科学的进步。

中国自然哲学家在解释现象时,往往求助这种自然哲学,例如:电被解释为,“阴阳相激为电”;地震被认为是“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

于是经验主义和神秘主义的极端形式,贯穿整个古代中国科学理论体系。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结晶,这一不朽的结晶不但不随岁月的流逝、科学的突飞猛进淡出人们的视线,相反她的不曾被人们完全理解的深奥的哲理、随着认识的升华越来越彰显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意识到,她非但不是某些人无情扣上的的朴素认识论,反倒是现代思维哲学的集大成,不由得让我们萌发出辩证法的三大规律的真正发源地恰恰是我们中国。

阴阳五行学说主要由阴阳五行与五运六气两个相对不同逻辑范畴的概念与关系所组成,其与现代哲学的关系,简单的说属于系统的理论逻辑与逻辑认识方法的关系。

换一句话来说,现代哲学的基本观点和原理其实都是在证明或阐述阴阳五行学说的科学性。

如果没有阴阳五行理论的系统逻辑,那么,现代哲学阐述的基本观点和原理就是一盘散沙。

比如说,现代哲学其实就是以矛盾为立论基础,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为其具体铺垫的思维方法,也是客观世界普遍遵循的规律。

有道是,任何理论都是抽象的,若未采取特定的思维艺术或与具体事物结合之前,不但不能具备具体的含义,而且也无法形成完整严密的思维体系。

所以,尽管现代哲学在所有单个的认识层面很深入也较全面,但其毕竟未能采用阴阳五行学说那样的思维艺术,所以,它的不同认识层面就无法有机的衔接,形成一种反映事物在一定的存在形式中、能在时空上一脉相承的动态变化的思维体系。

风水学中的阴阳五行学说

风水学中的阴阳五行学说

风水学中的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就是易学哲学关于物质的性质和运动变化规律的学说。

阴阳这对基本矛盾的对立统一,是宇宙的普遍规律。

阴阳学说,从宏观上和事物的相互联系的视角上来观察和认识各种事物的共同性和普遍性。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风水学知识,一起来看看吧!风水学入门知识大全——阴阳五行学说一、简介阴阳五行学说,就是易学哲学关于物质的性质和运动变化规律的学说。

阴阳这对基本矛盾的对立统一,是宇宙的普遍规律。

阴阳学说,从宏观上和事物的相互联系的视角上来观察和认识各种事物的共同性和普遍性。

无论是宏观宇宙,还是微观世界,阴阳的对立统一是普遍存在的。

有阳性的物质,就有阴性的反物质;有正电,就有负电;有质子,就有反质子;天地、男女、上下、前后、左右、高低、前进后退、寒暑、昼夜……地形上的乳突窝钳、山龙的正面背面、山水的顺逆、直曲、紧舒、急缓、刚柔、老嫩、宽窄、硬软……处处都有阴阳。

总之,凡属于沉静、下降、寒冷、重浊、柔弱、阴暗,趋向于静的物质都属于阴的范畴,而活跃、上升、轻浮、炎热、刚强、光亮,趋向于动的物质则属于阳的范畴。

阴阳一方面是对立的,另一方面又是统一的,阴阳互相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条件,世界上没有绝对的阴和绝对的阳存在。

所以说阴阳互根。

阴阳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物极必反,阳极必阴,阴极必阳。

阴阳是风水术的一个中心理论,风水特别讲究阴阳二气的冲和。

因为世界上的所有生物都是阴阳交媾的产物,孤阴不长,孤阳不生。

所以,过去风水师又叫做“阴阳先生”,有的地方也叫做‘二宅先生’。

在远古时代,中华民族的先民对宇宙的认识水平就达到了如此高度,我们不能不为我们祖先的智慧感到骄傲和惊讶。

二、五行的特性五行,即我们常说的金、木、水、火、土。

五行学说的“五行”概念,是易学哲学对世界万事万物高度抽象的概括。

“木曰曲直”,木具有生长、条达、能曲能伸的特点。

“火曰炎上”,火具有发热、发光、向上的特性。

包括看得见的光、热、火和看不见的辐射和能量。

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
• 阴阳两个方面的相互对立,主要表现在它们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消 长。相互对立的双方,一方总是通过斗争对另一方起制约作用。在人 体的正常生理状态下,阴阳两个对立面,不是平静和互不相关地共处 于一个统一体中,而是在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的过程中维持人体的动 态平衡,推动人的生、长、壮、老、已的变化。
• (二)阴阳的相互依存 • 阴阳是对立统一的,二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任何一方都不能
就能够却病延年。
上一页
返回
第二节 五行学说
•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 五,指构成客观世界的五种基本物质,即木、火、土、金、水。行,是 指运动变化。五行,即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 五行的最初含义与“五材”有关,即木、火、土、金、水五种人类生 产和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物质。
•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 个人端庄、良好的仪容和恰当的修饰, 既能体现自尊自爱, 又能表示对 他人的尊重和礼貌, 所以随着现代文明程度的提高, 人们对仪容礼仪越 来越重视。 真正意义上的仪容美, 应当是上述三个方面的高度统一。 忽略其中任何一个方面, 都会使仪容美失之偏颇。 要做到仪容美, 必 须高度注意仪容修饰。
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 • (三)阴阳的相互消长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阴阳学说
• 阴阳的相互对立、相互依存不是处于静止不变的状态,而是始终处于 “阳消阴长”和“阴消阳长”的运动变化中。
• (四)阴阳的相互转化 • 阴阳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各自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阴
可以转化为阳, 阳也可以转化为阴。
• (二)对事物属性的五行分类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五行学说
• 古代医家运用五行学说,对人体脏腑、组织、生理、病理现象以及与 人类生活有关的自然现象采取“比类取象”的方法,按照事物的不同 性质、作用与形态分别属于木、火、土、金、水五行之中,借以阐述 人体脏腑组织之间的复杂联系及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见表11。

阴阳五行学说课件PPT

阴阳五行学说课件PPT

阴阳学说在中医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诊断方法
中医通过观察病人的症状、体征来判断阴阳的偏盛偏衰,从 而确定病证的性质和部位。如望诊观察面色、舌苔,闻诊听 声音、嗅气味,问诊询问病情、病史等。
治疗原则
调整阴阳平衡是中医治疗的基本原则。根据阴阳失调的具体 情况,采用补其不足、泻其有余的方法,使阴阳恢复平衡。 如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等。
阴阳五行学说课件

CONTENCT

• 阴阳五行学说概述 • 阴阳学说在中医中的应用 • 五行学说在中医中的应用 • 阴阳五行学说在现代医学中的价值 • 阴阳五行学说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 学习阴阳五行学说的意义和方法
01
阴阳五行学说概述
阴阳学说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
阴阳观念起源于古代中国人民的自然观,形成于殷周时期,西周 末年,以伯阳父为代表的一些贵族卿大夫把阴阳看作天地之气。
在建筑和风水布局中,阴阳五行学说 也有着重要的应用。通过合理的布局 和设计,可以营造和谐、宜居的环境 。
阴阳五行学说可以指导农业生产,根 据时令和气候的变化,合理安排种植 和养殖活动,以获得更好的收成。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发展
春秋时期,阴阳学说被赋予哲学含义,战国时期,阴阳学说进一 步发展,成为一种系统的理论。
五行学说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
五行学说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方位 观念,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
发展
在战国时期,五行学说得到了进 一步的发展,与阴阳学说相结合 ,形成了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
阴阳是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阴阳最初的含义是 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引申为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 左右、内外,运动状态的躁动和宁静等。

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

第一章阴阳五行学说阴阳和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独特的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辨证思维,我国古代先哲们通过对社会生活中各种事物和现象的观察,认定金、木、水、火、土是构成世界最基本的五种物质,自然界就是个物质世界,在物质世界里由于阴阳二气的持续对抗运动而不断地在资生和发展。

这种朴素的唯物主义辨证思维,成为我国古往今来唯物主义思维和世界观的基础,也是千古以来释道儒三位一体国统大唯物思想体系的基础。

阴阳和五行学说运用于运用于中医学,是用以说明人体的生理结构和功能、病理变化和诊断治疗;用于周易预测和命理学就是让事物变化的磁场规律明明白白地显示出来,让人们能够在所居环境里把握规律和机遇趋吉避凶去成功事业;在四柱预测中,使人们能够洞悉先天性的四柱八字和更好配合运用在后天的生存与发展。

一阴阳学说阴阳学说是我国古代哲学唯物主义思维之朴素的方法论,是先哲们用以概括和说明自然界变化规律的,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包含着阴和阳两个方面,正是阴、阳两方面的变化促进了事物的发展。

在千古社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阴阳变化规律具有着对立统一规律的思想因素,认为自然界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存在阴和阳的两种属性,而且这两种属性是相对立的,但又是相互联系和不断变化着的,这就是: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阴阳转化之四大内涵。

【阴阳对立】世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其内部都同时存在着相反的两种属性,即存在着对立着的阴、阳两个方面,比如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国内就有主战的鹰派和主张政治解决的鸽派,好战的鹰派属阳,而不主张战争的鸽派属阴,阴阳相搏,阳盛阴衰而通过战争决议。

在自然界里,天为阳,地为阴;固态为阳,液态为阴;外为阳,内为阴;动为阳,静为阴;升为阳,降为阴;热为阳,寒为阴;快为阳,慢为阴;男为阳,女为阴;脏为阳,腑为阴;亮为阳,暗为阴等等,都表明了阴阳代表着事物和现象中对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并且普遍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中,所以古人说:“一阴一阳之谓道。

中医阴阳五行学说

中医阴阳五行学说

中医阴阳五⾏学说 阴阳五⾏学说主要由阴阳五⾏与五运六⽓两个相对不同逻辑范畴的概念与关系所组成,其与现代哲学的关系,简单的说属于系统的理论逻辑与逻辑认识⽅法的关系。

店铺在此整理了中医阴阳五⾏学说,供⼤家参阅,希望⼤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中医阴阳五⾏学说简介 阴阳五⾏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发的辩证法思想,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在阴阳⼆⽓作⽤的推动下孳⽣、发展和变化;并认为⽊、⽕、⼟、⾦、⽔五种最基本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元素。

这五种物质相互资⽣、相互制约,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这种学说对后来古代唯物主义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如古代的天⽂学、⽓象学、化学、算学、⾳乐和医学,都是在阴阳五⾏学说的协助下发展起来的。

我国古代医学家,在长期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将阴阳五⾏学说⼴泛地运⽤于医学领域,⽤以说明⼈类⽣命起源,⽣理现象,病理变化,指导着临床的诊断和防治,成为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中医阴阳学说应⽤ 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处处体现着阴阳学说的思想。

阴阳学说被⽤来说明⼈体的组织结构、⽣理功能及病理变化,并⽤于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1、阐释⼈的组织结构 阴阳学说认为,⼈体是⼀个有机整体,⼈体内部充满着阴阳对⽴统⼀的关系。

从⼈体部位来说,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背属阳,腹属阴;四肢外侧为阳,四肢内侧为阴。

以脏腑来分,五脏(⼼、肝、脾、肺、肾)属阴,因其功能以静为主;六腑(胆、胃、⼩肠、⼤肠、膀胱、三焦)属阳,因其功能以动为主。

五脏之中⼜可根据其位置分为阳脏(⼼、肺)和阴脏(肝、脾、肾),每⼀脏腑之中⼜可将其功能归为阳,⽽其物质归为阴。

此外,经络亦可分为阳经、阴经等等。

2、概括⼈的⽣理功能 中医学认为⼈体的正常⽣命活动是阴阳两个⽅⾯保持着对⽴统⼀的协调关系的结果。

⼈体的物质基础属阴,⽽⽣理功能活动属阳,⼆者互相依存。

⽣理活动以物质为基础,⽽⽣理活动的结果⼜不断促进物质的新陈代谢。

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是我国古代智慧的结晶,对于许多人的生活和思维方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阴阳五行学说的起源、基本概念以及它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阴阳五行学说的起源。

阴阳学说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的《易经》中,它起源于中国古代的观察自然现象和描绘天地变化的需要。

《易经》是中国古代先贤们在长期观察和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一部哲学典籍,其中包含了丰富的阴阳学说。

后来,阴阳五行学说逐渐形成并深入发展,成为了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阴阳学说的核心概念是阴阳二元对立,它描述了事物存在的不同状态和相互转化。

阴阳代表了宇宙万物的两种基本属性,具有相互依存、转化运动、内外关系的特点。

阴阳二元对立与统一是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观点,它们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相互转化,构成了世界万物的基本运行规律。

在阴阳五行学说中,五行是另一个重要的概念。

五行指的是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元素,它们分别代表不同的属性和运动规律。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这是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

五行通过生克关系的相互作用来维持平衡,并推动世界的运行。

阴阳五行学说不仅在哲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它还广泛应用于中国古代的医学、天文学、农学和占卜等领域。

在中医学中,阴阳五行学说被用来解释人体的脏腑功能、疾病的成因和治疗方法。

在天文学中,阴阳五行学说被用来解释星象的演变和天体的运行规律。

在农学中,阴阳五行学说被用来指导农作物的种植和农业生产的节气调控。

在占卜学中,阴阳五行学说被用来预测吉凶祸福和指导人们的决策。

阴阳五行学说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深远,它不仅贯穿于古代文学作品、艺术创作和建筑设计中,还在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中具有重要地位。

中国古代人们常常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和描绘阴阳五行的变化来理解世界和解释万物。

阴阳五行学说在古代社会中被广泛应用,成为了古代智者和学者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

什么是阴阳五行

什么是阴阳五行

什么是阴阳五行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那你知道阴阳和五行都是什么意思呢?店铺为大家收集整理了阴阳与五行的概念,供大家学习借鉴,希望对你有帮助!阴阳的概念阴阳源於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认为万物都有阴阳两个对立面,以阴阳来解释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例如天是阳,地是阴;日是阳,月是阴。

阴阳的对立和统一,是万物发展的根源。

凡是旺盛、萌动、强壮、外向、功能性的,均属阳;相反,凡是宁静、寒冷、抑制、内在、物质性的,均属阴。

阴阳学说亦应用於中医学上,用来解释人体生理现象及病理变化的规律。

简单来说,阴是指人体实质的物质,即体液,包括血液、津液、泪水、鼻水、内分泌,甚至男性的精液。

至於阳,则指人体非实质的物质,即身体的机能和气。

五行的概念五行,所指的是水、火、木、金、土。

但是我们要明白,这里所指的水火木金土并不是指真正的实物,而是对具有水火木金土特性的事物的一种抽象的概括。

水的特性:古人称“水曰润下”。

是指水具有滋润和向下的特性。

引申为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事物,均归属于水。

火的特性:古人称“火曰炎上”。

“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

因而引申为具有温热、升腾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

木的特性:古人称“木曰曲直”。

“曲直”,实际是指树木的生长形态,为枝干曲直,向上向外周舒展。

因而引申为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金的特性;古人称“金曰从革”。

“从革”是指“变革”的意思。

引申为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

土的特性:古人称“土爰稼穑”,是指土有种植和收获农作物的作用。

因而引申为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

故有“土载四行”和“土为万物之母”之说。

五行还有着相生相克的关系。

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这是相生;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此相克也。

五行的生克关系,对应了万事万物的关系,从事物对应的五行变化,可以推测事物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虚寒证 补阳(阴病治阳,益火 足
之源,以消阴翳。)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五行学说认为木、火、土、金、 水五种基本物质构成了整个世界, 五种物质的不同配比,组成了万物。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尚书.洪范》曰:“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 金木者,百姓之所兴作也;土者,万物之所 资生,是为人用”。 战国晚期,先哲们还根据五行的特点,将自 然界的许多事物或现象,最终归纳为五大类。 并认为五者之间有着内在的次序和联系,遂 建构起一整体关联的世界图景。这一学说渗 透进入中医学,成为中医学家认识生命的一 大方法。
二、阴阳的属性特征
从事物属性看


天火男 地 水女
从事物运动变化看


活动的 沉静的
功能的 亢奋的
物质的 抑郁的
阴阳学说是 对自然界相 互关联的某 些事物和现 象对立双方 的概括。
三、阴阳的变化规律
1.相互对立 是指阴阳双方是对立和矛盾的。 如上与下、天与地、动与静、男与女等
2.相互依存 是指阴阳双方是以对方的存在而 存在。如没有上也就无所谓下;没有男的也就 无所谓女。

相生
相克



土土
五 行 生 克 圖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五” 是指 木、火、土、金、水五种基 本物质;“ 行”,有两层涵义:一是指 行列、次序;二是指运动变化。因此, 可将“五行”定义为:木、火、土、金、 水五种物质及与之相关的不同事物之间 的联系和变化。就性质而言,五行学说 也是古贤用以解释世界和探求自然规律 的一种自然观和方法论。
和向下的特性。凡具有寒凉、滋润、 向下、静藏等特性和作用的事物或现 象,均可归属于“ 水”。
三、五行的生克乘侮关系
1.五行相生
“相生”,指五行中某一事物对于另一事 物具有促进、助长和资生作用。五行相 生的规律和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 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2. 五行相克
“相克”,指五行中某一事物对于另一 事物具有抑制、约束、削弱等作用。五 行相克的规律和次序是:木克土、土克 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者为火;“克我”者为金, “ 我克”者为土。 ‘在《难经》中被喻为“母”和 “子”。 “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 “克我”和“我克”在《内经》中又称作“所 不胜” 和“ 所胜”。


肾水
火心
金土


三、五行的生克乘侮关系
4. 相乘相侮的关系(病理)
相乘 是指乘虚侵袭 相侮 是指以强凌弱 如:金本克木,木本克土,但当木气太盛,
四、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3.指导诊断疾病 如:“见肝之病,知肝传脾……”
4.指导临床治疗 如:滋水涵木 培土生金 益火补土
相生治法 相克治法
滋水涵木法 益火补土法 培土生金法 金水相生法
抑木扶土法 培土制水法 平木佐金法 泻火补水法
滋肾阴以养肝阴 温心阳以补脾阳 健脾气以补肺气 养肺阴以滋肾阴
二、五行的特性
土的属于 “ 土”。由于农耕生产方 式影响,故有“ 土载四行” 万物土中生, 万物土中灭”以及“ 土为万物之母”等说 法。
二、五行的特性
金的特性: 金性清肃、收敛。凡具有这类特
性的事物或现象,皆可归属于 “ 金”。
二、五行的特性
水的特性: “水性润下”,是指水具有滋润
二、五行的特性
木的特性:
“木曰曲直”。所谓“ 曲直”, 是以树干曲曲直直地向上、向外伸长 舒展的生发姿态来形容具有生长、升 发、条达、舒畅等事物及现象。凡具 有这类特性的事物或现象都可归属于 “木”。
二、五行的特性
火的特性: “火曰炎上”。所谓 “炎上”,是
指火具有温热、升腾、向上的特征。 因此,凡具有温热、升腾等特性的 事物或现象,均可归属于 “ 火”。
3.相互消长 是指阴阳双方始终处于动态的平 衡之中,如阴消阳长,阳消阴长只是量的变化
4.相互转化 是指阴阳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向 各自对立面转化。如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 是质的变化。
阴阳消长
阴 阳
阴 阳





阴 阳 互 根

阴阳转化
对立制约
互根互用
消长平衡
相互转化
四、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阴阳 偏盛
阴 阳 失 调
阴阳 偏衰
阴盛 阳盛
实寒证(阴胜则寒) 实热证(阳胜则热)
阴不制阳
阴虚
虚热证(阴虚则热)
阳虚 阳不制阴 虚寒证(阳虚则寒)
阴盛
阴阳
偏盛
实证
阳盛




阴虚
阴阳
偏衰
虚证
阳虚
实寒证 寒者热之(热性方药)


实热证 热者寒之(寒性方药) 有 余
虚热证 补阴(阳病治阴,壮水 补
之主,以制阳光。)
疏肝健脾 补脾利水 泻肝清肺 泻心火滋肾阴
三、五行的生克乘侮关系
3. 相生相克的关系(生理) 张介宾说:“ 造化之机, 不可无生,亦不可无
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
根据生克次序,对五行中的任何一行来说, 都存在着 “生我”、“我生”和 “克我”、 “我克”方面的联系。
三、五行的生克乘侮关系
3. 相生相克的关系(生理) 以木为例:木之“生我”者为水,“ 我生”
阴阳学说渗透到中医学领域,用 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 能和病理变化并指导着临床实践。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善诊 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阳阴
部位: 上 下 表里 背胸
脏腑: 六腑 五脏
经络: 行于四肢外侧的经脉 阳
行于四肢内侧的经脉 阴
四、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说明组织结构 《内经》“人生有形,不离 阴阳”。如体表为阳,体内为阴,五脏为阴六 腑为阳。 2.概括生理功能 物质是属于阴,功能属于阳; 气为阳,血为阴 3.阐明病理变化 阴阳的偏盛和偏衰 4.指导疾病诊断 表、热、实属于阳;里、虚、 寒属于阴 5.指导疾病治疗 阴病用阳药,阳病用阴药
土气虚衰,金不能对木加以正常的克制时, 过盛的木不仅要乘土之虚而制之,同时还 会反过来侮金。



肾 水 火 心 乘


侮木
火 刑
旺 乘 土

金土


四、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解释脏腑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如:肝属于木,其禀性也喜条达 如:木克土 肝对脾的功能有影响。
2.解释脏腑的病理变化 如:相乘 相侮 母病及子 子病累母
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
了解阴阳五行学说的形成 熟悉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 掌握阴阳五行学说的变化规律及相 互关系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范畴。它 萌生于商周,成熟于战国与秦汉之际。 是用来解释宇宙和自然的理性知识,包 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和方法论的内容。
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 界是在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下滋生、发 展和变化着的;古代思想家认为阴阳者, 万物之能始也”。“天地合而万物生, 阴阳接而变化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