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的危害
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1. 引言1.1 学前教育小学化的背景学前教育小学化的背景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我国开始推行学前教育,但由于种种原因,学前教育在实践中逐渐呈现出小学化的倾向。
学前教育的小学化主要表现在对幼儿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教育目标的设定上过于追求学术化和功利化,忽视了幼儿自身的特点和发展需求。
与此社会上的竞争压力和家长们对幼儿教育的过度焦虑也促成了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学前教育变得越来越注重应试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幼儿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幼儿的成长和发展,甚至可能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
有必要深入研究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现状和危害,加强对幼儿发展规律的理解,以促进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
1.2 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定义学前教育小学化是指在学前教育阶段,将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要求简单地移植到学前教育领域,使幼儿面临过多的学习压力和竞争,忽略了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追求过早的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
学前教育小学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过度强调幼儿的认知发展,忽视了幼儿的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二是注重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缺乏多元化的教育方法和活动形式;三是过度强调学习内容的量化和科学性,忽视了幼儿的兴趣和个性发展。
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定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幼儿教育的片面认识和误解,忽略了幼儿个体差异和发展需要,对幼儿全面发展造成了阻碍和危害。
需要加强对学前教育小学化的认识,提倡以幼儿为中心,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1.3 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现状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现状可谓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学前教育也逐渐成为家长们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在这种趋势下,一些地方和机构开始出现了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现象。
学前教育小学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一些幼儿园和培训机构中,开始过早地引入小学课程,如语文、数学等,让幼儿提前接触和学习小学阶段的知识,这导致了幼儿过早面对学习压力和竞争。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弊端及解决措施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弊端及解决措施随着国家对幼儿教育的不断重视和投入,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逐渐明显。
在这种倾向下,一些幼儿园开始过分强调学科教育和功利性培养,忽视了幼儿个体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给孩子们带来了不良影响。
下面,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谈论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弊端及解决措施。
1. 增加了幼儿课业负担在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下,很多幼儿园开始注重幼儿学科知识的教育。
为了让孩子能够适应小学的学习模式,幼儿园开始给幼儿布置作业,增加幼儿的课业负担,使他们感到疲惫和无聊。
而课程负担过重,更容易引发幼儿厌学和焦虑情绪,对于他们的全面发展也是不利的。
2. 忽视个体差异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下,由于时间和人力资源的限制,教师们更容易采用一种“一刀切”的教育方法。
这种方法无法考虑到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给那些需要更多关注与帮助的幼儿带来了弊端。
3. 减少幼儿自主探究的空间在小学化倾向下,幼儿园对幼儿的学前教育越来越注重知识的传授。
而传授的内容通常是高度固定的,无法激发幼儿自主探究的兴趣,也无法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这样,幼儿的自主探究和学习兴趣难以得到满足,也就难以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
1. 重视幼儿的综合素质在幼儿教育中,教育孩子的同时不应忽视孩子的综合素质。
在各种课程之外,家长和老师应该让孩子参与更多的综合性活动,以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比如,游戏中学习、参与集体活动、亲子活动都是培养幼儿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2. 强化师资培训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一个问题是教师对幼儿发展的理念和方法上存在偏差。
因此,师资培训非常必要。
教育部门和幼儿园也应该加强职业培训,提升幼儿教师的教育智慧和知识储备,为幼儿提供更好的教育保障。
3. 适度减少课业负担过重的课业负担不仅消耗了幼儿的体力和心力,也可能影响孩子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因此,幼儿教育应该减少部分的课业负担,让孩子们更多的进行有意义的活动。
如有必要,可以改变每周7天的学习时间表,分配到更合理的时间安排上。
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原因、危害及措施
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原因、危害及措施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原因:1. 家长教育理念偏差:家长望子成龙心态驱使,错误认为提前让孩子接触小学内容有助于未来学业,忽视了孩子兴趣和身心发展规律。
2. 幼儿园办学目标偏移:部分幼儿园为吸引生源和迎合家长期望,违背教育宗旨,开设过多小学化课程,忽视游戏和探索式学习。
3. 师资力量不足:幼儿教师专业素质参差不齐,部分教师缺乏对幼儿教育特性的理解,将小学教学模式带入幼儿园。
4. 社会竞争压力:社会竞争加剧和就业压力导致家长焦虑,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迫使幼儿园教育向小学化倾斜。
5. 应试教育影响:长期存在的应试教育观念促使家长和部分教育机构过分追求知识传授,忽视全面发展。
危害:1. 违背儿童发展规律:过度的知识灌输可能损害儿童的学习兴趣,压抑其好奇探索的天性,影响心理健康和创造力。
2. 身体健康受损:长时间室内学习限制了幼儿的身体活动,影响其骨骼、肌肉和心肺功能的健康发展。
3. 心理压力:过早承受学习压力可能导致幼儿产生厌学情绪,影响其性格形成和社会交往能力。
4. 全面发展受限:过度强调认知教育,忽视情感、社会性和身体发展,影响幼儿的全面和谐成长。
5. 教育不公平加剧:资源有限的家庭和儿童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更容易处于不利地位,加剧教育机会不平等。
预防与应对措施:1. 提升家长教育意识:通过家长学校、讲座等形式,增强家长对幼儿成长规律的认识,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
2. 规范幼儿园教育: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规范幼儿园教育内容,禁止超前教育,鼓励以游戏为主的教学方式。
3. 加强师资培训: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强化对幼儿教育理念、方法的学习,确保教师队伍的专业性。
4. 倡导全面发展教育:推动幼儿园实施以幼儿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交、情感、身体和认知能力。
5. 加强监管与评估:建立健全学前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定期评估幼儿园教育质量,确保教育目标的正确实施。
6. 促进家园共育:加强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沟通合作,共同为孩子营造适宜的成长环境,避免超前教育的倾向。
小议幼教“小学化”的危害
小议幼教“小学化”的危害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家长对孩子教育的焦虑,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日益严重。
所谓“小学化”,指的是幼儿教育过早地引入小学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使幼儿失去了幼儿时代应有的快乐和成长空间。
面对这一现象,我们不得不深思幼教“小学化”所带来的危害。
幼教“小学化”严重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
幼儿时期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他们应该享受快乐玩耍、探索世界的权利。
过早引入小学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使幼儿失去了这些本应属于他们的权利,长时间的课业压力和学习负担不仅严重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还可能造成心理问题,比如焦虑、抑郁等。
幼教“小学化”剥夺了幼儿的游戏和探索的权利。
幼儿时期的游戏和探索是孩子认识世界、发展智力和感知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他们快乐成长的重要方式。
“小学化”的教育方式过于功利化,导致幼儿失去了丰富多彩的游戏和探索时间,无法享受快乐的幼年时光。
幼教“小学化”限制了幼儿的个性发展。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规律和特点,而“小学化”教育往往是一刀切的,对幼儿进行机械式的教育,无法顾及每个孩子的个性化需求。
这种教育模式容易忽视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影响他们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
幼教“小学化”剥夺了幼儿的家庭生活和社会体验。
过早开始强化小学化的幼儿教育,使得幼儿长时间处于课堂学习之中,减少了他们与家人和社会的交流时间。
这不仅影响了幼儿与家庭的亲子关系,也影响了他们对社会的积极参与和社交能力的培养。
幼教“小学化”会增加家长的教育负担。
随着教育的“小学化”,家长对孩子教育的焦虑也在增加,他们为了孩子的学习问题常常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过多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和竞争性教育,容易带来家庭矛盾和教育成本的增加,给家庭带来不必要的压力。
鉴于以上这些危害,我们应该警惕幼教“小学化”的现象,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学校和教育部门应该调整幼儿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倡导幼教“本真化”,让幼儿能够在快乐游戏中成长;社会应该加强对幼儿教育的监督和评价体系,提高教育质量,保障幼儿权益;家长应该正确看待幼儿教育,理性对待孩子的成长,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不断促进幼儿和全社会的健康发展。
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学前教育是指对3-6岁幼儿进行的教育,是幼儿成长过程中非常关键和重要的一个阶段。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期望不断提高,学前教育逐渐呈现出小学化的倾向,即在学前教育中加入大量的小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这种现象引发了一系列关于学前教育小学化的讨论。
学前教育小学化带来的危害也同样值得我们关注和深思。
学前教育小学化会给幼儿带来过早的学习压力。
3-6岁的幼儿正处于身体和思维发展的关键期,他们对外界的认知和接受能力还不够成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如果在这个阶段被迫学习和掌握大量的小学知识,幼儿可能会产生学习厌倦、焦虑等负面情绪,甚至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对其心理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学前教育小学化会导致幼儿过早失去了童年的快乐和自由。
3-6岁是幼儿成长中的快乐时光,他们应该在自由活动和游戏中得到快乐,并借此建立对周围世界的认知。
如果学前教育变得小学化,幼儿将失去这个快乐自由的时光,而被过早地过载了学习任务和压力,从而导致他们再也无法体验到属于童年时光的快乐和幸福。
学前教育小学化也会对幼儿的身心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3-6岁是幼儿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个阶段对他们进行过多的小学化教育,将会剥夺他们正常的身心发育,甚至会对他们的生长和身体健康产生隐患。
学前教育小学化不仅会对幼儿的心理健康造成伤害,同时也会对他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学前教育小学化也会对家长和教师带来不良影响。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行为和心态对幼儿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如果家长过分追求幼儿的学校化教育,过分关注幼儿的学习成绩和能力表现,将会导致他们忽视了幼儿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陷入了功利化的教育方式,从而导致幼儿与家长之间的亲子关系逐渐疏远。
而对于教师来说,如果学前教育小学化,他们将面临更大的教学压力和责任,不得不去应对幼儿的学习问题,而忽略了对幼儿的全面发展。
学前教育小学化所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不仅对幼儿的身心发育和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也对家长和教师带来不利影响。
学前教育小学化
学前教育小学化在当今的教育领域,“学前教育小学化”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且令人担忧的现象。
所谓学前教育小学化,指的是在学前教育阶段,过早地对幼儿进行小学知识的教学和学习方式的灌输,偏离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这种现象的产生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社会竞争的压力不断增大,家长们普遍存在着焦虑情绪,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他们认为,让孩子提前学习小学知识,能够在进入小学后更具优势,从而在未来的升学和就业中占据有利地位。
其次,一些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不惜违背幼儿教育的原则,开设小学课程,增加学习难度和作业量。
此外,部分小学在招生时,对幼儿进行知识测试,导致家长和幼儿园不得不提前进行小学化的教育。
然而,学前教育小学化带来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
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它起到了负面的影响。
在这个阶段,幼儿的身体和心智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过早地承受学习压力,可能会导致身体疲劳、视力下降等健康问题。
同时,过度的学习任务会剥夺幼儿玩耍和探索的时间,压抑他们的天性和创造力。
从心理方面来看,学前教育小学化可能会让幼儿产生厌学情绪。
在本该无忧无虑玩耍的年纪,却被繁重的学习任务所困扰,容易使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和热情。
而且,当幼儿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可能会产生自卑心理,影响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建立。
在认知发展方面,学前教育小学化也不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
幼儿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来获取知识和经验。
而小学化的教育方式侧重于抽象的知识传授和机械的记忆,这对于幼儿的认知发展是不利的,可能会限制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想象力的发挥。
此外,学前教育小学化还会影响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幼儿在与同伴玩耍和交往的过程中,学会分享、合作、解决问题等社会技能。
但当他们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学习知识时,就减少了与同伴互动的机会,不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学前教育资料(二)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2016年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宣传资料(二)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是巨大的,影响是极坏的。
归纳起来,至少有八种危害:一是违背幼儿天性。
古人讲,“树木以天,以致其性。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要遵循规律的。
学前教育“小学化”,完全不尊重幼儿的身心特征,把幼儿当作小学孩子教,过早开发幼儿智力,会损害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孩子从学习之初就产生强烈的厌学情绪,影响孩子可持续发展,“费力不讨好”。
二是影响幼儿身体健康。
把幼儿封闭在教室里,束缚在座位上,限制了幼儿活动自由,使处于迅猛发育期的幼儿缺乏肌肉和骨骼运动,心肺功能缺少应有的锻炼,身体发育受到伤害。
幼儿长期埋头读写,容易造成近视、脊柱弯曲等病症,同时,强制幼儿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幼儿精神高度紧张,大脑容易疲劳,也会造成神经系统的伤害。
三是扭曲幼儿心理发展。
幼儿时期是人生成长的幼稚阶段,在这个阶段主要是发展幼儿的感受能力、操作与表达,想象与梦想能力,良好的习惯、兴趣、情感等。
过早地介入理性教育,会好心办坏事,给幼儿精神压力,让孩子形成苦闷的心理背景,失去本应该有的童真童趣和快乐,不利于开朗、积极、乐观、自强、自信、自尊等健全人格的形成。
四是抹杀幼儿想象创造力。
相对于幼儿来说艰深的内容和死板苛严的教育方式,幼儿生命发展的过早定型、个体生命发展的自由被极大缩减,必然大大缩减幼儿成年后的创造力以及生命发展的可能性,反而不利于幼儿今后的发展,据调查研究发现:受“小学化”教育的幼儿,到小学三年级后,各方面能力包括成绩都会慢慢下降,而且会越来越吃力。
这就对造就国家未来的合格建设者和创新人才带来不利影响。
五是剥夺幼儿幸福生活。
儿童文学家加斯东·巴什拉说,“童年深藏在我们心中,仍然在我们心中,永远在我们心中,它是一种心灵状态”。
学前教育“小学化”不但剥夺了幼儿当下的幸福感受,而且会影响幼儿今后人生对幸福的感受。
六是影响教师发展。
学前教育“小学化”使幼儿教师习惯于简单管理和灌输,缺乏对幼儿教育规律的探究和保教业务的钻研,影响其专业化成长。
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学前教育是儿童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于孩子的未来学习和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然而,当前学前教育领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尤为突出,给孩子们带来了诸多危害。
一、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1、教育资源不均衡在一些地区,学前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幼儿园拥有更好的师资、设施和教学条件,而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学前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这导致了部分孩子无法享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影响了他们的早期发展。
2、师资队伍建设不足部分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师素质参差不齐,一些教师缺乏专业的学前教育知识和技能。
他们可能不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无法为孩子提供科学、适宜的教育。
3、教育理念偏差部分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这种理念偏差使得学前教育的目标偏离了儿童的成长需求。
4、课程设置不合理一些幼儿园的课程设置过于单一,缺乏趣味性和多样性。
过多的集体教学活动,限制了孩子的自主探索和个性发展。
二、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1、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学前教育小学化过早地给孩子施加了学习压力,让他们长时间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
孩子的身体发育和心理健康容易受到影响,例如导致近视、驼背等身体问题,以及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2、抑制孩子的学习兴趣在学前阶段,孩子本应通过游戏和活动来探索世界、培养兴趣。
但小学化的教育方式让学习变得枯燥乏味,使孩子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从而抑制了他们未来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阻碍孩子的全面发展学前教育小学化过于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忽视了孩子在社会交往、情感表达、创造力等方面的发展。
这会导致孩子的综合素质无法得到全面提升,难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4、违背教育规律儿童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和顺序性,学前阶段的孩子还不具备接受小学教育的能力。
小学化的教育方式违背了孩子的认知发展规律,不利于他们的长远发展。
5、增加家庭经济负担为了让孩子在学前阶段接受小学化的教育,家长往往需要支付额外的费用参加各种培训班和辅导班,这无疑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学前教育是指针对3-6岁幼儿进行的教育,旨在促进幼儿身心发展,培养其综合素质。
一些家长和教育机构却将学前教育小学化,提前进行学习内容过于繁重和强调竞争,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一些危害。
本文将从心理健康、身体健康、社会适应等方面,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学前教育小学化对幼儿心理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
3-6岁是幼儿心理发育的关键阶段,他们正处于认知和情感发展的重要时期。
若将学前教育内容设置得过于繁重,对幼儿的心理承受能力来说是一种负担。
他们可能因此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甚至会出现学习厌恶、逃学等行为。
长期以往,这种不良情绪可能会影响幼儿的个人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甚至引发心理问题。
过早进行学前教育小学化对幼儿心理健康造成了危害。
学前教育小学化对幼儿身体健康也存在潜在危害。
3-6岁是幼儿快速生长发育期,他们的身体机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对身体活动的承受能力有限。
过早进行学前教育小学化,导致幼儿学习负担过重,可能会影响他们的正常生理发育。
过多的学业压力也会导致幼儿学习过程中缺乏足够的运动和休息时间,进而可能引发身体不适和疾病。
长期以往,身体健康问题可能会影响幼儿的成长和发育,甚至会对其未来的健康产生长远的影响。
学前教育小学化对幼儿身体健康也存在危害。
学前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社会适应造成了不利影响。
3-6岁是幼儿形成社会适应能力的关键期,通过与家庭、幼儿园、同伴的交往与合作,幼儿能够逐渐学会自理、自控、自我表达,并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规范和方式。
如果学前教育内容过于繁重和强调竞争,可能会导致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过于孤立,缺乏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
长期以往,这种孤立可能会导致幼儿社交能力的不健康发展,甚至在日后面对社会生活时出现适应困难。
学前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社会适应造成了不利影响。
学前教育小学化存在较大的危害,对幼儿的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都会造成不良影响。
家长和教育机构在开展学前教育时应当有所节制,避免过早进行学前教育小学化,应当尊重幼儿的成长发育规律,关注其身心健康,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许多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和市场的需求,过早地让孩子接受小学教育,这种现象在短时间内似乎能够让孩子在知识上有所领先,但从长远来看,这种做法却对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产生了一系列危害。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学前教育小学化过早地将孩子引入了小学的学习模式,这不仅限制了孩子的自由发展和探索,还可能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应该更多地接触自然、玩耍、交朋友,而不是过早地学习知识。
学前教育小学化让孩子过早地接触抽象的数学知识、拼音、汉字等,这些内容对于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来说过于复杂和枯燥,容易使孩子产生厌学情绪,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
幼儿园阶段是孩子社交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阶段,孩子应该通过与同龄人的互动和玩耍来培养合作、分享、沟通等社交技能。
而学前教育小学化让孩子更多地与书本和老师接触,缺乏与同龄人的互动和玩耍,这会影响孩子的社交能力的发展。
学前教育小学化过早地给孩子带来了压力。
在这个阶段,孩子的认知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还不够成熟,难以应对小学化的学习内容和评价标准,容易产生自卑、焦虑等心理压力,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幼儿园阶段是孩子想象力、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孩子应该通过游戏、绘画、音乐等多样化的活动来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而学前教育小学化过早地让孩子接触书本知识,限制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学前教育小学化对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学习兴趣、社交能力、心理压力以及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危害。
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成长和发展,我们应该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避免过度强调知识和成绩,重视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孩子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转变,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愈发引发。
本文将探讨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原因及对策,希望能引起广大家长的重视和思考。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弊端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弊端幼儿教育是培养孩子综合素质发展和培养的重要阶段,但近年来,幼儿教育出现了小学化倾向,这种倾向给幼儿教育带来了一些弊端。
本文将从早教过度、课程压力以及童年失去等角度探讨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弊端。
首先,小学化倾向导致了幼儿早教过度的问题。
在小学化的潮流下,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将幼儿教育视为提前学习知识的阶段,而非以健康成长为主。
很多家长将孩子送到各种早教机构,让幼儿接受过早的学业训练,这给幼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研究表明,幼儿期的学习应以体验和游戏为主,过早地引入学习压力会对幼儿身心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其次,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导致了课程压力的增加。
在追求小学化教育的过程中,一些学前教育机构纷纷增加了课程内容,将更多的小学内容引入幼儿的学习中。
这使得幼儿需要面对过多的学习任务和知识点,给了幼儿过重的课业负担。
过多的学习压力不仅容易导致幼儿焦虑和厌学情绪产生,也可能影响了幼儿对其他发展领域的探索和兴趣培养。
最后,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导致了童年的失去。
幼儿期是孩子的童年时光,是他们放飞自我的时刻。
然而,小学化的幼儿教育让孩子提前迈入了严肃的学习模式,他们失去了自由玩耍、探索世界的机会。
过早地剥夺孩子的童年,可能导致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的态度,影响他们的整体人格发展。
为了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带来的问题,我们应该重视幼儿教育的本质,为幼儿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首先,家长和教育机构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明确幼儿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而非过早地灌输知识。
其次,学前教育机构应当设计丰富多样的活动课程,注重幼儿的情感、认知和身体发展,提供适合幼儿特点的教育内容。
同时,家长也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空间,帮助他们保持快乐的童年。
总结起来,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弊端体现在早教过度、课程压力增加以及童年失去等方面。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幼儿教育的目标和方式,并为幼儿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浅谈幼小衔接小学化的危害及对策改后
浅谈幼小衔接小学化的危害及对策改后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不断发展,以及幼小衔接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广大家长关注,幼儿园逐渐开始强化小学课程,形成小学化的趋势。
然而,这种趋势却存在着危害,需要有效的对策改变。
一、小学化对幼儿成长的危害1、窒息幼儿特有的普遍性发展幼小衔接小学化的做法往往会让幼儿在各个方面都面临小学生的压力,忽略了幼儿特有的普遍性发展。
这种情况下,幼儿园的教育很难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和对未来学习的兴趣,使得幼儿可能会面临严重的学习障碍。
2、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小学化的教育往往会给幼儿过多的作业和课程,导致幼儿精神压力过大,身心发展出现问题。
除此之外,小学化的教育也会给幼儿设限和束缚,阻碍幼儿的自由发展和创造力的发挥。
3、降低幼儿园教育的品质为迎合幼儿园小学化的趋势,很多幼儿园也在不断地做出各种改变。
然而,这些改变有些是为了表面上的“功效”,而忽视了教育的实质,从而降低了幼儿园教育的品质。
二、有效对策改善幼小衔接1、正确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是幼小衔接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幼儿园应该正确地认识到幼儿与小学生的差别,尊重幼儿的特有发展规律,在小学化的趋势中不刻意迎合和放弃幼儿园的特点,并将幼儿师范教育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重点。
2、科学人性化的教育模式可以在教学模式上进行改变,营造幼儿园和小学不同的教育氛围,同时保持传统教育模式之外的多元化教学体验。
家长们也应该调整升学观念,提高对幼儿才疏学浅、兴趣爱好多样的包容程度。
3、提升幼儿素质,增强小学学习能力除建立科学人性化的教育模式,幼儿园应该注重提高幼儿的实际操作能力、智能开发及动手能力,让幼儿具备更优秀的学习基础。
通过游戏、趣味性、互动性等方法激发幼儿学习的热情,并持续地提高其数学、语言、读写、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的素质。
总之,幼儿期是人类人生最重要的阶段之一,将其视同小学生来对待,不仅会造成“过早教育”现象的出现,更会产生幼儿早期发展受阻、身心健康受到摧残的问题。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与对策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与对策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在幼儿教育方面,管理层针对“小学化”的课程和教学理念,意味着对幼儿提前学习各科知识和技能,以达到小学阶段内容的一种教育方式。
然而,“小学化”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带来了很多弊端,不仅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发展,也会直接影响孩子们的学习和成长。
因此,本文将浅谈关于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和对策,旨在为幼儿教育界的相关人员指明正确的教育方向。
一、小学化的危害1.增加幼儿负担如果在幼儿园中实行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幼儿们需要学习大量的知识和技能,因此会使幼儿们的学习负担加重,影响幼儿身心健康,以及幼儿成长。
2.剥夺幼儿快乐学习的机会幼儿园教育应该是以游戏为主,通过游戏方式提供适应学习和生活环境的机会。
但是,如果在幼儿园中,家长或管理人员强制实行小学化教育方式,那么幼儿园不再是一个幸福快乐的天堂,而是一个学习中心,孩子们的学习从乐趣变成了任务,幼儿的成长也会出现负面影响。
3.降低幼儿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幼儿时期,幼小的身体比头脑更为活跃,但是,如果将幼儿朝小学化的方向引导,限制了幼儿的玩耍和自由活动,剥夺了他们探究和表达自我的机会,那么一定会影响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小学化的对策1.多元化教育课程幼儿教育的课程应该有多样性,涉及到幼儿各方面的兴趣和能力。
游戏是幼儿教育最基本的形式,可以兼顾知识的传递和幼儿的情感和生活体验。
幼儿园可以增加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如制作手工、寻宝游戏、趣味小实验等,让幼儿在整合和创造中探索世界。
2.重视幼儿社交能力培养在家庭和幼儿园中重视幼儿社交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自信与积极性,也能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具有广阔的人际交往空间。
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幼儿的个性化和情感性倾向,注重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3.注重幼儿思维能力幼儿园是培养幼儿常识的良好场所,教育应该注重幼儿的思维能力和思维质量的提高。
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在当今社会,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现象日益严重,许多家长和幼儿园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过早地对孩子进行小学知识的教育。
然而,这种做法却带来了诸多危害,不仅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还可能对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
首先,学前教育小学化违背了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
儿童在学前阶段,其认知、情感、社交等方面都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
这个阶段的孩子更需要通过游戏、活动来探索世界,发展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而小学化的教育模式,往往采用固定的课堂教学、大量的书写作业和机械的背诵,这会让孩子感到枯燥乏味,压抑了他们的天性和好奇心。
例如,过早地让孩子学习认字、算数等知识,可能会导致他们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
因为在这个阶段,孩子的大脑发育还不足以应对如此复杂的学习任务。
他们可能会因为无法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而感到沮丧和自卑,从而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其次,学前教育小学化影响了孩子的身体发育。
学前儿童的骨骼、肌肉和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长时间的静坐学习、书写作业会增加他们的身体负担。
孩子需要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来锻炼肌肉、增强体质,促进身体的协调发展。
但小学化的教育往往剥夺了孩子户外活动的机会,使得他们缺乏运动,容易导致肥胖、近视等健康问题。
此外,学前教育小学化还会阻碍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和情感发展。
在幼儿园里,孩子们应该通过与同伴一起玩耍、合作来学会分享、互助、解决冲突等社会交往技能。
然而,小学化的教育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孩子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这会使得孩子缺乏与他人沟通和合作的机会,难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进而影响其社会适应能力和情感健康。
另外,学前教育小学化可能导致孩子在进入小学后产生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
由于在学前阶段已经提前学习了小学的知识,孩子在刚进入小学时可能会觉得课程简单,从而不认真听讲,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
随着课程难度的逐渐增加,这些孩子可能会因为基础不扎实、学习方法不正确而逐渐跟不上进度,学习成绩下滑。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幼儿教育是培养孩子综合素质的重要阶段,然而近些年来,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趋势逐渐显现。
幼儿教育小学化指的是在幼儿教育中过分追求学术知识和学业成绩,忽视幼儿生活经验和身心发展的全面培养。
虽然幼儿教育小学化有一定的理由,但过度追求学业成绩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和教育效果产生了负面影响。
本文将从幼儿的身心健康、创造力以及家庭教育等方面探讨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1. 幼儿身心健康的危害幼儿教育小学化使得幼儿在很小的年龄就要面对大量的功课和学业压力,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幼儿本应该在游戏中学习,通过玩耍和探索来培养好奇心和动手能力。
然而,过度追求学术成绩会剥夺幼儿的自由和快乐,导致他们长时间坐姿不正,缺乏户外活动和锻炼,进而引发身体健康问题,如近视、肥胖等。
同时,幼儿教育小学化还经常出现辅导班、培训班等现象,导致幼儿的睡眠时间不足、作息紊乱,长期下来会对他们的生长发育和大脑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2. 创造力的丧失幼儿时期是培养孩子创造力的关键时期,然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模式往往偏重于死记硬背和应试技巧,忽略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小学化的教学模式使得幼儿只关注知识的灌输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忽视了他们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这样的教育方式使幼儿失去了发散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日后的创新能力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3. 家庭教育的失衡幼儿教育小学化也给家庭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过度追求学业成绩导致了一些家长在幼儿教育中过分重视学习,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培养,使得家庭教育过于单一。
这种单一的家庭教育模式缺乏对幼儿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的关注,无法满足幼儿的多元需求。
同时,家庭教育中过度的教育压力也给幼儿以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增加了幼儿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解决方法:为了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带来的危害,需要采取一些相应的解决方法。
首先,政府应加强对幼儿教育的监管,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定,明确幼儿教育的目标和定位,倡导合理的教育模式。
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学前教育是指针对幼儿进行的教育,包括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等形式。
学前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近年来,一些地区和家长开始提倡“学前教育小学化”,即将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与小学教育相类似,这种做法带来了许多危害。
本文将从幼儿发展、家庭关系和教育资源分配等方面探讨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学前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的发展造成了伤害。
幼儿时期是个体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的大脑和身体正在迅速成长,需要更多的游戏和自主探索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将学前教育变得过于正规和学术化,会限制幼儿的自由发展,导致他们缺乏自主性和动手能力。
相比之下,放松的学前教育环境更有利于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培养健康的心理和情感。
学前教育小学化也对家庭关系带来了压力。
在过去,学前教育主要以家庭教育和游戏为主,家长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现在一些地区开始要求幼儿参加严格的学前教育课程,这使得家长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应对孩子的学业压力。
家庭与孩子的亲密关系被疏远,孩子的童年也被剥夺。
长期以来,家庭是孩子最主要的学习和社交场所,而学前教育小学化却将这种关系日渐削弱,给家庭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学前教育小学化还存在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由于家长对学前教育的看重,越来越多的资源和资金被投入到学前教育小学化的项目中。
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学前教育资源逐渐减少,导致了学前教育的不公平。
那些不能参与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地区和家庭面临着资源匮乏的局面,他们的孩子由此失去了获得良好教育的机会。
对于整个社会而言,这种资源的不均衡将导致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加剧社会的贫富差距,最终损害整个社会的发展。
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做法虽然有一时之利,却给孩子、家庭和社会带来了长期的负面影响。
我们应该重视孩子的身心健康,保护他们的童年权利,促进学前教育的科学发展。
政府应该加大对学前教育资源的投入,并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管理,确保幼儿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合适的教育。
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学前教育小学化是指幼儿园在教学内容和教育方式上向小学倾斜的现象。
在当今社会,由于家长对孩子未来的学习压力和社会竞争的担忧,学前教育小学化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学前教育小学化在一定程度上会给幼儿带来危害。
以下将从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学前教育小学化使幼儿失去了本该享受的快乐成长阶段。
学前教育应该是为幼儿提供一个愉快、轻松、自由的成长环境,培养幼儿健康、积极、愉快的情感和个性特点。
学前教育小学化却使得幼儿不再能够自由地玩耍、探索和发现,而是要紧跟着小学的步伐进行学习。
幼儿本应该在游戏中学习、在探索中成长,但却被迫背诵、死记硬背,这让他们失去了快乐成长的机会。
学前教育小学化过早地将幼儿暴露在学习的压力下。
幼儿正处于身体发育、认知发展、情感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应该主要以兴趣为导向的游戏和社交活动为主,而不是刻意地进行学习和竞争。
学前教育小学化让幼儿无法享受到应有的天真与快乐,而是背负着课业压力和竞争焦虑。
这种过早的学习压力容易给幼儿带来心理问题,如焦虑、厌学、自卑等,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
学前教育小学化限制了幼儿的身体发展。
幼儿阶段是孩子身体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他们需要大量的户外运动、体育活动和自由游戏来发展各个方面的能力。
学前教育小学化使得幼儿的学习时间大幅增加,户外活动和体育活动时间却被剥夺了。
幼儿长时间坐在教室里听课和做题,无法得到充分的锻炼,容易导致身体发育不良、近视、肥胖等健康问题。
学前教育小学化还给幼儿带来了过早社会化的冲击。
学前教育应该是幼儿在家庭和学校两个重要社会环境中温馨成长的过程,应该有足够的时间来逐渐适应社会。
学前教育小学化使幼儿提前接触到了小学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没有了幼儿园这个特殊的成长场所,幼儿的社会化过程被打乱,容易出现适应问题和困惑。
学前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它使得幼儿失去了快乐成长的环境,过早地承受了学习的压力,限制了身体发展,冲击了社会化过程。
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1. 引言1.1 什么是学前教育小学化学前教育小学化是指过度重视学前阶段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使得学前教育的特点逐渐向小学阶段靠拢的现象。
在学前教育小学化的过程中,往往会对幼儿施加过多的学习压力,忽视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求,使得幼儿失去了原本应有的快乐童年。
学前教育小学化也表现为过度强调学术成绩和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和综合发展。
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的健康成长,甚至可能导致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学前教育小学化不仅是对幼儿童年的剥夺,更是对幼儿全面发展的阻碍。
值得我们深入反思和警惕。
1.2 学前教育小学化的背景学前教育小学化的背景可以追溯到对学前教育理念的认识和实践的不断变化。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家庭教育的转变,人们对学前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在这种背景下,一些教育机构和家长开始将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相结合,希望通过提前教授小学知识和技能来提升孩子的竞争力。
这种趋势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媒体的吹捧,使得学前教育小学化逐渐成为一种流行趋势。
学前教育小学化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比如对儿童童年的剥夺、增加儿童的心理负担、影响儿童社交能力的培养等。
对于学前教育小学化的背景,我们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反思,以便更好地引导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2. 正文2.1 剥夺了儿童的童年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之一就是剥夺了儿童的童年。
在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教育模式下,儿童被强制性地进行学习和训练,失去了玩耍、探索、想象的时间和空间。
儿童本应该是天真无邪的,充满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但是在学前教育小学化下,他们被迫接受大量的知识和信息,缺乏自主和自由,无法享受快乐的童年时光。
这种剥夺了儿童的童年不仅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也阻碍了他们全面发展的可能性。
儿童是社会的未来,应该受到保护和关爱,而不是被剥夺了童年的权利。
我们应该反思学前教育小学化给儿童带来的危害,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让儿童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素质教育的危害
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素质教育的危害学前教育小学化,这个话题在近年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作为一名有着多年工作经验的幼儿教育工作者,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来聊聊这个现象对幼儿素质教育的危害。
学前教育小学化导致幼儿过早承受学业压力。
在小学化的教育模式下,孩子们过早地接触到了本该在小学阶段学习的知识,这不仅让幼儿感到疲惫,还可能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幼儿期的孩子本该无忧无虑地玩耍、探索世界,而小学化的教育却让他们过早地背负起学业的压力,这无疑是对幼儿天性的扼杀。
学前教育小学化忽视了幼儿的兴趣和个性发展。
在小学化的教育模式下,孩子们的学习内容往往是统一规定的,这导致幼儿无法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来选择学习内容。
长此以往,孩子们的个性发展将受到限制,他们的兴趣和潜能也可能被埋没。
再者,学前教育小学化容易导致幼儿产生厌学情绪。
在小学化的教育环境下,孩子们过早地接触到了复杂的学科知识,这让他们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
当他们无法适应这种压力时,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这种情绪一旦产生,将对孩子们的成长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学前教育小学化还可能影响幼儿的社交能力。
在小学化的教育环境中,孩子们过早地被要求遵守纪律、听从指令,这可能导致他们在与同伴交往时过于拘谨、放不开。
而幼儿期的社交能力对孩子们的成长至关重要,这无疑是对他们社交能力的一种削弱。
学前教育小学化容易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
在小学化的教育模式下,幼儿园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购买教材、教具,以及培训教师。
然而,这些投入并没有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因为小学化的教育内容并不适合幼儿。
这种资源的浪费,对幼儿园和整个社会都是一种损失。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和幼儿园的角色至关重要。
家长应当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不过分追求孩子的学习成绩,而是关注他们的兴趣和个性发展。
幼儿园则应当严格执行教育部门的规定,关注幼儿的身心健康,为他们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在阳光下茁壮成长!学前教育小学化,这个现象就像是一股不合时宜的潮流,悄悄渗透进了本应纯真的幼儿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的危害
近年来,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正日趋严重,这种违背幼儿教育规律的做深深的伤害着我们可爱的孩子,实在令人担忧!所谓学前教育“小学化”,其主要表现是不注重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是组织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教育活动过于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缺少教具演示,缺少图案色彩,缺少生动的教具演示,有的甚至从小班就要求孩子会写字,学习拼音,做算术,给孩子留作业,幼儿园做不完,回家还要做,这种“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偏离了正确的办园方向,对幼儿健康成长带来了很大危害。
1.孩子还未上学,就已厌学
处在学龄前阶段的孩子,其大脑以及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的发育还不完善,决定了他们还不能像小学生那样坐下来正规的学习。
作为孩子的教育者──家长和老师,非要像对待小学生一样要求他们,这正如还没有长出牙齿的婴儿,非要他吃坚硬的食物一样,这种违背规律的做法对孩子的危害可想而知。
不管孩子年龄有多小一律要求他们写字、算数,如果写不好(这是必然的,因为他们还没有到能写好的年龄),家长呵斥、打骂,老师批评,孩子在这种小学化的教育过程中,得不到快乐,而得到的常常是消极的情绪体验,自然会认为学习就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于是,对学习产生恐惧和厌恶的心理,结果使孩子还未正式开始学习的过程,就已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才是最糟糕的事情!
2.扼杀了幼儿的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
幼儿天性是爱游戏的,专家指出:幼儿在成人意义上的“玩”,其实都是在学习。
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最基本的形式,这是由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的。
因此,幼儿园作为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更应该顺应幼儿的天性,一切活动都应该在游戏中进行。
否则,就是违背了幼儿教育规律。
而小学化了的幼儿教育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只是单调的让孩子写字、算数,剥夺幼儿游戏的机会,泯灭了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实质上,小学化的幼儿教育方式是使幼儿失去了学习、创造、和探索的机会,天才被扼杀在摇篮之中。
3.不利于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危害了幼儿的身体健康
学前阶段的幼儿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决定了他们还不是“坐下来学习”意义上的学生,如果强制幼儿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经系统的伤害,使孩子变得表情呆板;过早过多的进行规性学习,不利于孩子肌肉、骨骼的发育,会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上的不良症状的产生,给幼儿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4.不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危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
学前教育“小学化”过早的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按照小学生的标准要求幼儿学习、完成作业的做法违背了幼儿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和认知规律。
让幼儿写、算,进行强制性的学习,他们“玩”的时间被剥夺了,没有一点自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无法发挥,孩子变得像“小大人”,呆头呆脑。
幼儿过早的背上了沉重的课业负担,在成人的责备甚至打骂声中强制学习,活泼好动的个性受到压抑、摧残,心灵受到创伤,则难以形成开朗、积极、乐观、自强、自信、自尊等健全的人格,严重的危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
5.遏制幼儿智力的全面发展,错过了幼儿教育的“关键期”
学前教育“小学化”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忽视幼儿在游戏中主动的、探索性的学习,忽视了语言能力、数理逻辑能力、初步的音乐欣赏能力、身体各部的运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自然观察能力等多智能的全面开发。
而正规的幼儿教育,教师每设计一个游戏活动往往使幼儿得到多种能力的训练,孩子在这种以游戏为主的教育活动中变得越来越健康、活泼、聪明,比那些会写多少字、会算多少数的孩子在正式上学以后更有潜力。
有一个孩,其家长深知学前教育的真谛,从孩子出生起就不断的给孩子以各种感官的刺激,当孩子能听懂成人的语言时,则开始给孩子讲故事。
每天晚上,孩子总是在语言优美动听的童话故事中进入梦乡,一直到孩子上小学自己会阅读为止。
在日常生活中,在游戏、玩乐的过程中,孩子学习了粗浅的天文地理、人文景观、飞鸟鱼虫等常识,建立了粗浅的数概念,训练孩子的各种能力,教孩子尊重他人、尊重长辈以及待人接物的礼貌行为,通过各种智力游戏、智力图片开发孩子智力,孩子在幼儿园教育也是游戏形式进行的,孩子的童年是游戏的、快乐的,在亲子共读中,在游戏玩乐中,书不知不觉的成了孩子的伙伴,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这样潜移默化的形成了。
直到幼儿园大班下学
期,幼小衔接的需要学习了一些简单笔画的书写以及拼音声母的读法。
孩子上了小学以后,三年级之前在班里虽然不出头,但学习很顺利,家庭作业从来不用家长督促,孩子学习很自觉,即使家长在客厅看电视也不会影响他。
到了四年级,知识的深度、难度加大了,这孩子的潜力开始显露出来,孩子的数学老师说:这孩子头脑反应快,难度较大的数学应用题总是他率先解出。
实质上,是因为这孩子从小就接受语言的训练,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强,能很快的将应用题中复杂的数据理顺关系并做出灵敏的反应。
从此,直到现在这孩子已经上高中三年级,学习很轻松没有太大压力,成绩却一直名列前茅。
与其相反,学前教育“小学化”方式教育出来的孩子,因长时间的“灌输”学习,智力没有到全面开发反而受到抑制,头脑僵化,反应不灵活,对孩子以后的发展非常不利。
“小学化”方式教育的孩子和以游戏为基本形式教育的孩子其智力上表现有十分明显的不同。
有一年,县里举办“黄河花蕾”幼儿选拔赛,当时,私立幼儿园没有现在多,生源的竞争没有现在激烈,集体幼儿园不存在生源不足的压力,所以还不存在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
在这次比赛中,有一道智力题是一副图画,画面上有天上飞的、地上跑的、野生的、家养的等等许多动物,要求幼儿在规定时间里观察画面,然后,不看图给画面上的动物分类,要求说出哪些动物属于鸟类?哪些动物属于兽类?哪些动物属于家禽?哪些动物属于家畜?哪些动物属于野兽?要正确回答这一系列的问题,是一个较复杂的脑力活动过程,孩子需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综合的分析能力、
灵敏的思维能力、集中的注意力、良好的记忆力,同时还要有平时关于动物分类的知识储备。
教育局、县直等经过正规的幼儿教育方式训练出来的孩子观察准确、思维灵敏、思路清晰、反应迅速、答题准确条理,确让评委们赞叹不已!而那些“小学化”教育方式下选拔来的孩子,只是一双大眼睛瞪着画面,小脑瓜根本不知到怎样思考,移开画面让其回答时,孩子显得目光呆滞、一脸茫然、不知所措,尽管评委一再启发,最后还是不得不摇头叹息。
请问:孩子在智力上的残缺是谁的错?只有教育的错!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错!是老师的错!是家长的错!没有残缺的孩子,只有残缺的教育!“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只是简单的要求孩子学会写字、学会算术,把小学的教学容搬到幼儿园,而忽视了学前教育的全部要义,使孩子的智力得不到全面开发;反而抑制了幼儿智力的全面发展,使孩子受害终生,“小学化”的幼儿教育就是一种残缺的教育。
6.忽视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有研究表明:影响孩子学业成绩的第一因素不是知识的准备问题,而是孩子是不是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否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否引发了孩子对知识的好奇心,是否帮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培养了孩子知识的迁移能力,是否帮助孩子树立了克服困难的勇气,是否教孩子学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教孩子学会探索、学会合作等等。
而这些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养成,关键期在学前,这也是幼儿园教育的重点所在。
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养成会使孩子终生受益。
从孩子的终生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来讲,培养孩
子学会认识、做事、做人、共同生活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是为孩子打下了良好的成长基础,这些远比教给孩子具体的知识更重要,这才是真正的使孩子赢在了起跑线上。
7.拔苗助长,对幼儿入小学后的学习造成负面影响
许多家长不懂得学前教育应该教孩子学什么,而是提前把上小学才学的知识硬填给孩子。
学前阶段的孩子无论智力和能力都够不上,所以必定学不好,其结果是使孩子扫兴和反感,再加上家长的责骂和老师的批评,孩子厌学是必然的。
这对孩子是不公平的,是对孩子极大的伤害,无异与拔苗助长。
有的孩子即使勉强学了,但入小学后成绩也未必好。
到了小学再学就等于留级一年,孩子似懂非懂,毫无新鲜感。
无味枯燥的重复使他们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容易因我已懂而不专心听讲,养成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课、做小动作、不完成作业等不良的学习态度,反而影响了所有学习任务的完成,成了老师和同学眼里的“差生”,从而使孩子产生对学校、对学习的厌恶、厌烦情绪。
许多家长总是埋怨孩子不学习,不争气,其实最该检讨和受到责备的正是我们家长自己,孩子本来是棵好苗苗,却被你急功近利的做法给“拔”得“蔫”了甚至“枯”了,这种“小学化”的教育方式正好比“起了个大早”却送孩子“赶了个晚班”。
总之,学前教育“小学化”对我们的孩子百害而无一利。
务必引起各级领导,幼儿教育工作者,幼儿家长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