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工程(取水工程)ppt

合集下载

给排水工程施工PPT课件

给排水工程施工PPT课件

移交确认
建设单位对移交资料进行确认,并签署移交 接收单。
06
安全防护措施与环境保护 要求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回顾
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安全职责,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生产责任 体系。
制定安全施工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结合给排水工程施工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施工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如高处作业、 临时用电、动火作业等安全管理制度。
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
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确保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得到有效执行。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和应对措施制定
危险源辨识
01
对给排水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如高处
坠落、物体打击、触电、中毒窒息等。
风险评估
02
针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制定相
应的防范措施。
应对措施制定
03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如加强安全防护措
施、配备安全防护用品、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等。
节能减排政策在给排水工程中应用推广
1 2 3
推广节能技术和设备
在给排水工程施工中,积极推广节能技术和设备 ,如采用高效节能水泵、优化管道设计、减少管 网漏损等。
实施水资源节约措施
面。
功能测试
对给排水系统进行功能测试, 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验收结论
根据检查结果和测试数据,给 出验收结论,并填写验收记录
表。
竣工资料整理移交流程
资料收集
收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所有资料,包括设计 图纸、变更通知、施工记录等。
资料整理
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类,编制资料目 录清单。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全套ppt课件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全套ppt课件

03
特点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具有自动探测火灾、自动报警和自动喷水的功能,灭
火效率高、反应速度快,能够有效降低火灾损失。同时,该系统还具有
结构简单、维护方便等优点。
06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施工图识 读
施工图纸组成和内容介绍
施工图纸的组成
封面、目录、设计说明、图例、平面图、系 统图、详图等。
内容介绍
包括工程概况、设计范围、给水排水系统说 明、主要设备材料表、施工安装要求等。
法兰连接、焊接等
水泵、水箱等附属设备选型及安装
水泵选型
根据设计流量和扬程选择 合适的水泵型号和数量, 并考虑备用泵的设置
水箱选型
根据设计水量和水压要求 选择合适的水箱容积和材 质,并考虑水箱的安装位 置和连接方式
其他附属设备
包括阀门、止回阀、减压 阀、水表等,根据设计要 求选择合适的型号和规格 ,并正确安装和使用
常用图例、符号识别方法
常用图例
水嘴、阀门、管道、卫生器具等。
符号识别方法
掌握各种管道、阀门、设备的图形符号和文 字标注,理解其代表的含义和作用。
平面图、系统图识读技巧
要点一
平面图识读技巧
了解平面图的比例和方位,识别管道走向和布局,查看管 道规格和连接方式,注意管道附件和设备的配置情况。
要点二
系统图识读技巧
污水处理方法及设备选型
污水处理方法
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等,根据污水水质、水量和处理要 求选择。
污水处理设备选型
格栅、沉砂池、初沉池、曝气池、二沉池等,根据处理工艺 和规模选择适当的设备类型和规格。同时要考虑设备的性能 、效率、能耗、维护等因素。
04
热水供应系统设计
热水供应系统组成与分类

《给排水工程》PPT课件

《给排水工程》PPT课件

编辑ppt
11
一、水质标准
❖ 1、生活用水。生活用水应该符合生活饮用水 的卫生标推, 我国1976年公布的水质标准如 下表所示。
❖ 由表可以看出,水质项目中包括:感官性标 准1-4项;化学标准5—12项;毒 理学标准为 13—20项和生物学标准21—23项。如水质达 到表列标准。即满足生活饮用水 的卫生标难。
❖ 5、输配:原水经沉淀澄清、过滤、消毒 后,水质可满足用水要求。最后将清水 贮存于清水池中, 再由二级泵站抽送到 输配水管中,供用户使用。
编辑ppt
20
三、配水工程
❖ 任务:将净化后符合水质要求的清水,输引 配送到用水区,供用户使 用。
❖ 结构:由二级泵站、输水管道、配水管网、 水塔等几部分组成。
给排水工程
编辑ppt
1
第一章 城市供水系统
❖ 第一节 取水工程
❖ 组成结构:水源、取水构筑物及一级泵 站等部分
编辑ppt
2
一、水源
❖ 两类:
❖ 1、地面水。如江、河、湖、泊、水库及海洋等。
特点:易受污染 染,一般水量较 大,但一般水质
较差,不能直接使用,必须进行适当净化来改善水 质。
❖ 2、地下水。如并、泉等。特点:地下水埋藏于地
编辑ppt
12
编辑ppt
13
编辑ppt
14
❖ 2、工业用水。应按生产工艺要求确定, 即使同一类用水,其水质要求亦有差别, 具体要求由生产工艺提供。
编辑ppt
15
二、净水方法
❖ —般地面水净水厂的净水工艺流程如所
示。
4
5
1
3
2
编辑ppt
16
❖ 1、由一级泵站送来原水,水中含有悬游 物、胶体物等杂质,需加入明矾或硫酸 亚铁等混 凝剂,经过充分混合,产生凝 聚作用,并与水中杂物形成绒毛状絮体, 然后流人沉淀池。 水流速降低,絮休沉 淀,除去水中杂质,使水澄清。沉淀池 有水平流行的平流式沉淀池, 也有斜管、 斜板式沉淀池,后者由于增大沉淀面积, 因而沉淀效率提高很多。

给排水工程讲解PPT

给排水工程讲解PPT
城市给水系统示意图—地面水源
(一)、远离水源的城市 给水系统的组成部分
取水工程
输水工程
水处理工程
配水管网工程
(二)、靠近水源的城市 给水系统的组成部分
取水工程
水处理工程
配水管网工程
城市给水系统示意图—地下水源
城市给水-系统分类1
城市给水系统分类方式多种多样,简单的可以按以下三种方式分类:
根据水源性质分类



暗装

建筑给水-给水管网的布置与敷设
给水管网布置的基本要求: 1.要确保供水安全和良好的水力条件,力求经济合理。管道尽可能与墙、梁、柱平行,呈直线走向,宜采用枝状布置力求管线简短,以减小工程量,降低造价。 2.管道不受损坏。给水埋地管应避免布置在可能受重物压坏处,如穿过生产设备基础、伸缩缝、沉降缝等处。如遇特殊情况必须穿越时,应采取保护措施。 3.不影响生产安全和建筑物的使用。 4.利于安装、维修。管道周围应留有一定的空间,给水管道与其他管道和建筑结构的最小净距应按规范要求留置。
建筑给水-给水管网的布置与敷设
给水管网的干管呈枝状或环状布置。如果把枝状管网的末端用水管接通,就转变为环状管网。小城镇和小型工业企业一般采用枝状管网。大中型城市、大工业区和供水要求高的工业企业内部,多采用环状管网布置。设计时必须进行技术和经济济评价,得出最合理的方案。近代大型给水泵统常有多个水源,有利于保证水量、水压,并且供水既经济又可靠。随着社会的发展,用水量在不断增加,而优质水源却由于污染而减少,于是出现了分质供水的管网,即用不同的管网供应不同水质的水。管网布置实质上是整个给水系统规划的一部分,合理与否涉及整个工程的效益。目前可以建立数学模型,充分运用数学分析方法和计算机技术求得最优方案。

给水工程课件

给水工程课件
给水系统:保证用水对象获得所需水质、 水压和水量的一整套构筑物、设备和管路 系统的总和。
对给水系统进行分类是为了从各方面说明系统的特点 一、 给水系统分类
1.按使用目的分类
2.按服务对象分类 3.按水的利用方式分类 直流系统 循环系统 复用系统 4.按水源种类分类 5.按供水方式分类 地下水源 地表水源 自流系统 压力供水 用户
确定供水方案
四、工业给水系统
分类: 水质:软化水(锅炉)、纯水、超纯水 流程:复用、循环、直流 工业企业生产用水系统(复用、循环或直流) 的选择,应从全局出发考虑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和 水体的保护,并应采用复用或循环系统。
四 工业给水系统
用水量大,水利用率高
工业用水的特点
水质要求不同
水压要求不同
工矿企业用水规划
工矿企业用水规划
水量平衡设计
1. 调查各用水点用水量、用水规 律和对水质水压要求; 2. 调查各用水点排水量、排水规 律和排水水质、排水水位; 3. 根据各用水点的位置、施工条 件、企业规划和水处理条件设计 综合用水方案并绘出水量平衡图
题:给水系统可按供水方式分为( A )供水系统。 A.重力、水泵、混合 B.自流、重力、压力 C.水泵、压力、混合 D.重力、水泵、压力 题:给水系统按使用目的可分为( D )系统。 A.城市给水、工业给水 B.城市给水、工业给水、循环给水 C.循环给水、复用给水 D.生活给水、生产给水、消防给水
水量平衡设计
目的:让 用水、水损耗、排水和补充 水达到平衡,经济合理地节约用水。
水损耗
甲厂
复用水 水损耗
乙厂
复用水
水处理厂
排放
清水 水损耗
丙厂
处理水循 环使用
排水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PPT(完整版)(2024)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PPT(完整版)(2024)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PPT(完整版)
2024/1/29
1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概述 • 水源、水质与水处理 • 输配水管网设计与优化 • 污水处理与回用技术 • 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与实践 • 市政给排水系统规划与管理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前沿技术展望
2024/1/29
目录
2
Part
01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概述
探讨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节能措施和技术手段,如采用节水型卫生器具、利用太阳能热水器等可再生能源 、实施分质供水等。
22
Part
06
市政给排水系统规划与管理
2024/1/29
23
市政给水系统规划原则和方法
01
02
03
规划原则
确保供水安全、经济合理 、技术先进、保护环境、 节约能源、可持续发展。
2024/1/29
2024/1/29
18
Part
05
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与实践
2024/1/29
19
建筑内部给水系统设计要点
2024/1/29
给水系统分类与组成
根据建筑用途、高度和规模等因素,合理选择给水系统类 型,如市政直供、加压供水等,并明确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和要求。
给水管材与连接方式
选用符合卫生标准、耐久性好的给水管材,如PPR管、不 锈钢管等,并根据管道规格和压力等级选择合适的连接方 式,如热熔连接、卡压连接等。
选用具有良好排水性能、耐腐蚀性强的排水管材,如PVC管、铸铁管等,并根据管道规格 和排水压力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如承插连接、柔性连接等。
排水设备选型与布置
根据建筑排水需求和空间条件,合理选型和布置排水设备,如地漏、水封装置、通气立管 等,确保排水通畅、无臭气外溢。

2024年度给排水工程详解PPT课件

2024年度给排水工程详解PPT课件

2024/2/3
6
给排水工程发展历程与趋势
发展历程
给排水工程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分散到集中、从低效到高效的发展历程,不断推动着城市化进程和人民生活 水平的提高。
趋势
未来给排水工程将更加注重节能减排、资源回收和可持续发展,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提高水处理效率 和水资源利用率,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同时,智能化、信息化和网络化也将成为给排水工程发展的 重要方向。
2024/2/3
5
给排水系统组成及功能
给水系统
主要由水源、输水管网、水厂、配水 管网等部分组成,负责将符合标准的 水质和水量供给用户。
排水系统
功能
给排水系统的主要得到妥善处理,保护环境和人类 健康。
包括污水排放系统、雨水排放系统等 ,负责收集、输送、处理和排放废水 ,防止环境污染。
2024/2/3
工艺流程设计
根据所选工艺,设计合理的工艺流程 ,包括预处理、主处理、深度处理和 污泥处理等环节。
设备选型与配置
根据工艺流程设计,选择适当的设备 和配置,确保污水处理效果稳定可靠 。
18
污泥处理处置方法探讨
污泥浓缩与脱水
污泥消化与厌氧发酵
通过污泥浓缩和脱水处理,降低污泥含水 率,便于后续处理处置。
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确保施工人员和设备安全 。
对施工现场进行定期检查 和清理,保持现场整洁。
26
质量检查验收标准和方法
2024/2/3
01 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质量检查验 收。
02
对管道安装、接口处理、设备安装等关键 工序进行重点检查。
03
采用测量、试验、观察等方法进行检查验 收,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取水工程培训课件ppt 165页

取水工程培训课件ppt 165页

第二节 地表取水工程
①单向变形
②往复变形
③纵向变形
④横向变形
❖ 单向变形是指在长时间内,河床缓慢地不间断地 冲刷或不间断地淤积,不出现冲淤交错。
❖ 往复变形是指河道周期性往复发展的演变现象。
❖ 纵向变形是河床沿纵深方向的变化,表现为河床 纵剖面上的冲淤变化。
❖ 横向变形是河床在与水流垂直的方向上,向两侧 的变化,表现为河岸的冲刷与淤积,使河床平面 位置发生摆动。
一定的取水深度,水位变幅不太大,水质、 地质好,取水量大和安全性要求较高 ④型式: ▪ 合建式岸边取水构筑物:3种形式
岸边式:底板呈阶梯布置
❖ 特点:集水井与 泵房底板呈阶梯 布置;可减小泵 房深度,减少投 资,水泵启动需 采用抽真空方式, 启动时间较长。
❖ 适用条件:具有 岩石基础或其他 较好的地质,可 采用开挖施工。
第二节 地表取水工程
❖河床纵向变形由水流纵向输沙不平衡 引起,而纵向输沙不平衡由来沙量随 时间变化和沿程变化、河流比降和河 床宽度沿程变化导致。
❖ 河床横向变形由水流横向输沙不平衡 引起,而横向输沙不平衡主要由环流 造成。
第二节 地表取水工程
3)河段
①顺直型:浅滩深槽冲淤交替,并向下游平移 ②弯曲型:浅滩深槽水深相差大 ③游荡型:演变强度大、变形速度快、河漫滩广
第一节 地表水资源供水特征与水源选择
❖三、水源选择要求
❖ 水源选择应密切结合城市远近期规划和工业总 体布局要求,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综合考虑确定。
❖ 所选水源应该水质良好且稳定、水量充沛并能 持续开发利用、易于进行卫生防护、靠近主要用水 区域、有利于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具有良好的取水 构筑物施工条件。
特点:集水井与泵房 布置在同一高程上; 电器设备可置于最 高水位上,操作管 理方便、通风条件 好;建筑面积小, 检修条件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加强水源水质监督管理,制定污水排 放标准并切实贯彻实施;
③勘察新水源时,应从防止污染角度, 提出卫生防护条件与防护措施;
④注意地下水开采引起的咸水入侵、与 水质不良含水层发生水力联系等问题;
⑤进行水体污染调查研究,建立水体污 染监测网。
-
地表水源卫生防护: 1 取水点周围半径100m的水域内严禁捕捞、停靠船只、
取水工程 Water Intake Engineering
-
5.1 取水工程概论
• 水资源概述 • 取水工程任务 • 给水水源
-
96.53 %
各种水体所占比例
0.94%
2.53%
海洋水 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 淡水
1.74%
0.76%
0.03%
冰川 地下淡水 其他淡水
-
永冻土底冰 湖泊淡水 土壤水 大气水 沼泽水 河水 生物水
广义概念:包括海洋、地下水、冰川、湖泊、河 川径流、土壤水、大气水在内的各种水体
狭义概念:广义范围内逐年可以得到恢复更新的 淡水
工程概念:少量用于冷却的海水和狭义范围内在 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以被人们使用的水
-
中国水资源和水环境(一)
全球水资源情况:
全球广义水资源总量约为140亿亿m3;其中除去海水、冰川、 深层高矿化地下水外,可开发利用的且逐年更新的淡水(即狭义的水 资源),其总量为47万亿 m3,仅占水资源总量的0.03%,而在一 定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以为人们取用的水量则更少。在未来50年里, 全世界至少有1/4人口将会面临水资源短缺。
114个,日缺水1600万m3。
-
拥有量前10位的国家如图:
各大洲水资源顺序:南美洲>北美洲>亚- 洲>欧洲>非洲 >大洋洲。
我国缺水的三种原因:
资源性缺水——由于气候和地理位 置等自然原因所导致;
污染性缺水——水资源丰富但污染 严重而不能利用;
管理性缺水——由于不合理开发利 用和水的浪费所造成。
-
中国水资源和水环境(二)
-
中国水资源和水环境(三)
据环境部门监测,全国城镇每天至少有 1 亿吨污水未经处 理直接排入水体。全国七大水系中一半以上河段水质受到污染, 全国 1/3 的水体不适于鱼类生存,1/4 的水体不适于灌溉, 90% 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50% 的城镇水源不符合饮用水标 准,40% 的水源已不能饮用,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 60%~70% 是由于水源污染造成的.
-
取水工程任务
• 从合适的水源取水,并送到水厂或用户
– 给水水源研究的内容:天然水体存在形式、 运动变化规律,水源的勘察、规划、调节治 理以及卫生防护;
– 取水构筑物研究内容:从各种水源取水的方 法、取水构筑物的构造形式、设计计算、施 工方法以及运行管理;
-
• 水资源概述 • 取水工程任务 • 给水水源
游泳和从事可能污染水源的任何活动,并应设有明显的范围 标志和严禁事项的告示牌;
2 河流取水点上游1000m至下游100m的水域内,不得排 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饮用水水源的水库和湖泊,应根据 情况将取水点周围部分水域或整个水域及其沿岸列入防护范 围;受潮汐影响的河流取水点的防护范围,由水厂会同卫生 防疫站、环境卫生监测站研究确定。
-
给水水源
• 给水水源分类; • 地下水源的特点; • 地表水源的特点; • 给水水源的合理选择及合理利用; • 给水水源保护;
-
给水水源分类:
给水水源
地表水
地下水
江湖水海 潜自 泉
河泊库

水水水水 水水 水
-
地下水源与地表水源特点比较
水源类型 水质
径流量 矿化度 卫生防护 取水条件及构筑物 处理工艺 适用条件 水源地
-
5.2 地下水取水构筑物
-
-
地下水源概述和取水构筑物分类
卵石层、砂层和石灰岩层等组织松散, 具有众多相互连通的孔隙,透水性能较好, 水能在其中流动的岩层叫透水层,透水层 又叫含水层。
粘土和花岗岩等结构紧密,透水性极 差甚至不透水的岩层叫不透水层,不透水 层也称隔水层。
我国水资源情况:
总量2.8×1012m3,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水资源总量为
2200m3,为全球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4,居110位;预计到2030
年我国人均水资源将降到 1760m3,接近国际上被认为用水紧张国
家的人均水资源1700m3的标准。
全国666个城市中,缺水城市达400多个,其中严重缺水的城市
过渡
黄、淮海大平原,山西、陕西、东 北大部、四川西北部、西藏东部
半干旱 200~400 10~50
少水
东北西部、内蒙古、甘肃、宁夏、 新疆西部和北部、西藏北部
干旱 <200
<10
缺水 内蒙古、宁夏、甘肃的沙漠.柴达 (干涸) 木盆地.塔里木和准噶尔盆地
-
• 水资源概述 • 取水工程任务 • 给水水源
地下水源
地表水源
水质澄清,水温稳定 浊度较高,水温变化 幅度大
径流量较小
径流量较大
较高
较低
卫生条件较好
卫生防护难度大
简单,便于管理
复杂,难于管理
简单
复杂
用水量较小
用水量较大
可靠近用户 -
通常远离用户
防止水源水质污染措施: ①合理规划城市居住区和工业区,应尽
量将容易造成污染的工厂布置在城市及水 源地的下游;
-
地下水源卫生防护: 取水构筑物的防护范围应根据水文地质
条件、取水构筑物形式和附近地区的卫生状 况进行确定;
在单井或井群影响半径范围内,不得使 用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灌溉和施用有持久性 毒性或剧毒的农药,不得修建渗水厕所、渗 水坑、堆放废渣或铺设污水渠道,并不得从 事破坏深层土层的活动。如取水层在水井影 响半径内不露出地面或取水层与地面水没有 互相补充关系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较小 的防护范围。
尽管全国每年新增城市污水处理能力 3 亿立方米,但仍 以每年处理能力缺口 21 亿立方米的速度在不断增大。到了 2050年,城市市政系统年纳污水为1385亿立方米,2100年 将达到2435亿立方米这相当于长宽高都是61813.8米的正方 体,若平铺为高1CM的长方体,底面将覆盖将近2537个中 国。
-
我国径流地带区划及降水、径流分区
径流深 (mm)
径流分区
大概范围
海南、广东、福建、台湾大部、湖
>1600 >900 丰水 南山地、广西南部、云南西南部、
西藏东南部,浙江
湿润 800~1600 200~900
多水
广西、云南,贵州、四川、长江中 下游地区
半湿润 400~800 50~2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