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拉桥施工监控方案
斜拉桥施工监控方案及施工控制措施[优秀工程方案]
![斜拉桥施工监控方案及施工控制措施[优秀工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2b06da25c52cc58ad6be0f.png)
斜拉桥施工监控方案及施工控制措施一、项目概况1.1、桥梁概况项目区位置,起终点,桥梁形式、跨径、桥面布置.主要结构构件:主梁、主塔、拉索等的材料、形式、规格、约束状况等.1.2、施工控制概况(1)确保施工过程中的结构安全,施工过程中和竣工后结构的内力状况满足设计要求;(2)成桥的线型、索力逼近设计状态;(3)精度控制和误差调整的措施不对施工工期产生实质性的不利影响;(4)主梁合拢前两端标高误差、轴线偏差能够保证顺利合拢.(5)控制及监测精度达到施工控制技术要求的规定.1.3、监控依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公路斜拉桥设计细则》(JTG/T D65-01-2007)《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JTG/T D60-01-2004)《公路桥涵钢结构木结构设计规范》(JTJ025-86)《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TB 10002.2-2005)《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T F50-201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12)《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_D63-20071.4、目的和意义由于各种因素的随机影响,结构的初始理论设计值难以做到与实际测量值完全一致,两者之间会存在偏差.若对偏差不加以及时有效的调整,就会影响成桥的内力和线形.施工控制的目的,就是根据实际的施工供需,以及现场获取的参数和数据,对桥跨结构进行实时误差分析和结构验算;对每一施工阶段,根据分析验算结果给出结构应力及变形等施工控制参数,分析并调整施工误差状态,建立预警体系对施工状态进行安全评价和控制.这样,才能保证结构的受力和变形始终处于安全合理的范围内,成桥后的结构内力和线形符合设计要求.二、监控方案与内容2.1 施工监控的内容2.1.1 施工监控参数的选取(1)索塔轴线、应力;通过施工过程中塔顶偏位的几何测量和关键截面的应力监测确保索塔的线形及应力满足要求.(2)主梁线形、应力;通过调整拼装位置、索力等手段来确保主梁高程、轴线等线形指标满足要求;主梁应力可以作为误差控制的辅助指标和结构施工过程安全监测的预警指标.(3)斜拉索索力;通过建立完善的误差调整与参数识别体系并采用多种方式对索力进行监测来保证斜拉索索力误差满足要求.(4)主梁合拢前大气温度与合拢端标高变化的对应关系.2.1.2 施工监控计算内容(1)施工过程安全复核计算(2)拉索、主梁无应力制造线形/长度的复核计算(3)施工控制误差分析及参数识别(4)施工控制实时计算(5)重要临时结构的计算2.1.3 施工监控现场实测参数(1)实际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参数:混凝土、斜拉索、索塔或凝土的弹性模量及容重(2)实际施工中的荷载参数:1)恒载:a. 主梁自重b.二期恒载(桥面铺装、人行道板,栏杆、路缘石、灯柱、过桥管线等)2)施工荷载3)临时荷载2.2 施工监控的实时监测体系2.2.1 实时监测内容及其分级将监测内容的重要性等级和频率等级进行划分.例如:2.2.2 测点布置原则(1)斜拉索索力测点布置a.一般原则:根据理论计算,满足下式的拉索均需设置索力测点.b. 对称布设.c. 全桥通测线形时,索力也全桥通测.(2)主梁线形测点布置1)一般原则:一个梁段上设置三个主梁线形测点,两个高程测点一个轴线测点,高程测点宜设置在悬臂端横隔板与外侧腹板交界处的顶部,轴线测点设置在横向尽量靠中部的位置.2)线形监测主要想放样或拉索索力控制提供参数时可仅对选弊端2-3个梁段进行监测.3)用于误差分析、参数识别时全桥通测,每个梁段均监测.(3)索塔偏位测点的布置索塔在施工过程应在新塔段或其模板上设置测点,索塔水平撑杆顶撑时为了确保顶撑效果也应考虑在顶撑位置设置测点,索塔施工结束后应对索塔进行至少一次每个索塔节段的通测.主梁施工阶段应在索塔塔顶设置偏位测点.(4)索塔应力测点的布置索塔应力测点的布置主要根据计算确定,并且尽量考虑在下塔柱、中塔柱、下横梁均设置测试断面.每个塔肢测试断面应考虑在索塔的四个角点上均设置测点.(5)主梁应力测点的布置主梁测试断面的测点应确保顶底板载腹板与顶板交界处,纵隔板与顶底板的交界处,主梁中部设置测点以确保采集到应力的峰值点.(6)温度场监测的测点布置斜拉桥的施工监测中整个塔、梁、索各自的温度场比较接近,因此可以各自选择一个断面进行温度场的监测.索塔的温度场监测应至少在测试断面四个角点设置测点,主梁则应确保在顶板、腹板、底板均设置一定数量的测点,拉索可以通过试验索来进行温度场的监测.2.2.3 本桥监测点布置及传感器选型2.3 施工监控的技术指标体系2.3.1 各施工监测内容的仪器及精度要求指标(1)索力监测可采用动测法或在锚下安装压力传感器的方法进行.索力监测仪器分辨率应达到0.1kN.常用的穿心式传感器与弦振式索力仪两种.前者主要应用于张拉阶段,后者用于张拉后索力监测.(2)线形监测可采用水准仪、经纬仪、测距仪、垂准仪、全站仪等测量仪器进行监测,仪器测距分辨率应达到1米米,测角分辨率应达到1’’.(3)应力监测可采用弦振式传感器、光纤式传感器和电阻应变式传感器,仪器分辨率应达到应变1με.(4)温度监测宜采用铂式热电阻温度传感器和热电偶点温计,仪器分辨率应达到温度0.1℃.2.3.2 施工控制技术要求和容许误差度指标(1)几何控制技术要求(几何误差均指实测值与理论预测值间的差异)控制工况主梁上下游高程测点平均值误差应小于悬臂长度的±1/3000,当1/3000悬臂长度小于40米米时,按40米米进行控制,相邻梁段间平均相对偏差不得大于梁段长度的1/750;上下游高程相对偏差不大于15米米.主梁轴线偏位不得大于±1/10000悬臂长度,悬臂长度的1/20000小于10米米时,按10米米进行控制;相邻梁段间相对轴线偏差不得大于1/5000梁段长度.索塔偏位误差不得大于±20%,当理论索塔偏位的20%小于30米米时,可按照±30米米来控制.索塔偏位不作为施工控制的主要指标.(2)索力控制技术要求索力控制拉索上下游平均控制误差小于±5%、(3)应力监测及其它技术要求采取措施保证原件损坏率不得大于20%.索塔应力测量可考虑索塔施工期间每个节段测试一次,架梁阶段每个梁段测试一次.索塔当应力水平达到80%材料允许强度时或超过误差范围时应提供预警.应力监测结果应在测试断面浇筑30天后开始提供.主梁应力测量当应力水平达到60%材料允许强度时或超过误差范围时应提供预警.应力监测结果应在每个梁段完成后开始提供.2.4 施工监控的技术体系和组织体系2.4.1 施工监控的组织体系2.4.2 施工监控的技术体系三、施工计算与控制3.1、计算流程3.1.1设计计算的校核施工控制首先将采用设计计算参数对施工过程进行分析,计算出控制目标的理论值.理论值由主梁挠度、主梁理论轴线、主梁截面理论应力、斜拉索理论索力等构成.这一阶段中将与设计计算进行相互校核,以确保控制的目标不与设计要求失真.3.1.2施工控制计算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在前一个阶段工作的基础上,跟随着施工过程的进行,根据现场的实测参数、误差分析结果等对模型进行修改,并对现场的施工目标进行必要的调整.3.1.3仿真分析计算的方法斜拉桥结构施工过程仿真计算方法主要包括倒拆分析法和正装分析法两种.通测,正装计算比较直观、简便,施工过程中架设方案有较大改变或施工参数有较大变化时,可以方便处理.而倒拆分析法的计算稍微复杂些,但倒拆计算可以得出斜拉桥各施工阶段的斜拉索索力和主梁的架设线形等控制参数,因此在实际中也得到较多的应用.3.2、控制的原则3.2.1 受力要求.反映斜拉桥受力的因素包括主梁、塔(墩)和索的三大部分的截面内力(或应力)状况.通常起控制作用的是主梁的上下缘正应力,在恒载已定的情况下,成桥索力是影响主梁正应力的主要因素,成桥索力小的变化都会对其产生较大影响.而主梁的应力与主梁截面轴力和弯矩有关,因为轴力的影响较小且变化不大,所以弯矩是主梁中起控制作用的因素.塔的情况与梁类似,只是索力对塔的影响没有梁那么敏感,塔中应力通常容易得到满足.索力要满足最大最小索力要求,最大索力要求即钢丝强度要求,最小索力要求即拉索垂度要求.3.2.2 线形要求.线形主要是主梁的标高.成桥后(通常是长期变形稳定后)主梁的标高要满足设计标高的要求.3.2.3 调控手段.对于主梁和塔(墩)内力(或应力)的调整,最直接的手段是调整索力.由于索力较小的变化就会在主梁中引起较大的内力(或应力)变化,而索力本身又有一定的变化宽容度(即最大最小索力确定的索力允许变化范围),因此,索力调整为主要的调控手段.对于主梁线形的调整,调整立模标高是最直接的手段.将参数误差以及索力调整引起的主梁标高的变化通过立模标高的调整予以修正.索力调整和立模标高的调整分两步完成,即先进行索力调整,目标主要是梁、塔截面的弯矩;然后进行立模标高调整,还需加入已建梁段的主梁标高.主梁弯矩控制截面可选为各施工梁段的典型截面(一般为受拉索锚固点局部应力影响较小处),塔的控制截面可只选塔底以及截面变化处等少数控制位置.主梁标高控制点可选为每施工梁段前端点.四、施工控制实施的主要结果4.1、施工过程控制结果4.1.1 施工阶段的主梁标高及张拉索力的控制结果4.1.2 主梁应力控制结果4.1.3 主塔偏位和应力的控制结果4.2 主梁合拢的控制后果4.2.1 索力监控成果4.2.2 线形监控成果4.3 成桥状态的控制实现结果4.3.1 索力监控成果4.3.2 线形监控成果4.3.3 主梁纵向伸缩量4.3.4 主梁应力监控成果附表五、结论及建议斜拉桥的施工中进行相应的施工控制研究是对其施工安全、可靠进行的重要保障,是提高施工质量的重要技术手段.针对XX大桥的设计、施工具体特点研究而建立的施工控制技术体系由现场测试、实时测量、实时计算等子系统构成,经过本桥施工控制实践证明该系统工作性能完善、运行可靠,适应XX桥施工控制的技术要求.监控组对XX的分析计算,提出了解决措施指导施工,经现场验证,减少了XX时的难度,减小了XX的误差.成桥阶段的内力和线形与设计预期基本吻合,本桥的施工监控技术的研究,对解决大跨度斜拉桥的施工和施工控制等关键性问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对类似工程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斜拉桥施工监控实施方案浅析

斜拉桥施工监控实施方案浅析为了使斜拉桥安全、优质和高速地建成,保证成桥后主梁线形符合设计要求,结构恒载受力状态接近设计期望值,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对主桥进行严格的施工监测和控制。
本文结合芜湖市某斜拉桥的施工,探讨了该桥的施工控制方案,可供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标签:斜拉桥;施工控制;应力;变形.1.施工控制(监控)目的与意义芜湖市某大桥是芜湖市一座在长江运输、旅游黄金交通线上独具特色的标志性建筑,其主桥结构为独塔单索面连续钢箱梁斜拉桥,标准跨径31+97.5+45m,主跨97.5m,桥宽36.5m,横向布置为:3.75m(人行道)+11.5m(机动车道)+6.0m(中央分隔带)+11.5m(机动车道)+3.75m(人行道)。
主塔采用型钢混凝土;主梁采用钢箱梁,梁高2.5m。
主跨设置8根斜拉索,为单索面斜拉索结构,采用锚拉板锚固于主梁中心腹板处,后锚索采用单根双索面结构,锚固于45m边跨梁端两侧。
主桥主要施工阶段如下:1)施工基础、墩台和索塔;2)搭设临时设施、吊装钢箱梁和钢梁连接;3)挂斜拉索和初张拉;4)拆除临时支架;5)第一次调整斜拉索索力,实现一期恒载结构线形;6)桥面系等二期恒载施工;7)第二次调整斜拉索索力,实现成桥线形为了使主桥安全、优质和高速地建成,保证成桥后主梁线形符合设计要求,结构恒载受力状态接近设计期望值,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对主桥进行严格的施工监测和控制。
大跨度斜拉桥的设计与施工相关性很强,很多因素如所采用的施工方法、材料性能、浇筑程序、环境温度场、立模标高以及斜拉索的安装索力等都直接影响成桥的理论设计线形与受力,而施工的实际参数与设计参数的理想取值间存在客观上的差异,为此必须在施工现场采集必要的数据,通过参数辩识后,对理论值进行修正计算,最后斜拉索的安装索力予以适当的调整与控制,以满足设计的要求。
通过施工过程的监测、数据采集和优化控制,在施工中依据上一施工阶段的指标,预测下一施工阶段的指标,避免施工差错,定期标定索力等,尽可能减少施工方的索力调整工作量,缩短工期,节省投资。
斜拉桥施工监控方案

斜拉桥施工监控方案一﹑概述1.1工程概况全桥跨径组成:2x(4x30)+2x(5x30)m组合箱梁+(125+220+125)m矮塔斜拉桥+(2x30)m组合箱梁+(42+70+42)m连续刚构+3x(5x30)m组合箱梁,桥梁全长1681.2m。
大桥主桥采用220m预应力混凝土矮塔斜拉桥,预应力混凝土单箱三室斜腹板截面,按整体式截面设计。
在斜拉索锚固点,设置横桥向贯通的横梁。
跨径布置为125+220+125m,主桥桥长470m。
主桥主梁全宽为26.5m。
桥面设2%的双向横坡,桥面横向布置为:0.5m(防撞护栏)+11.0m(机动车道)+0.50m(防撞护栏)+2.5m(索塔)+0.50m(防撞护栏)+11.0m(机动车道)+0.5m(防撞护栏)。
主梁边中跨比为0.568,支点处高8.0m,跨中高 3.5m。
箱高度和底板厚度均按 1.6次抛物线变化。
箱梁顶宽为26.5m,腹板斜率为1:3.142,底板宽度为变值,零号块顶、底板厚度分别为65cm和150cm,腹板厚110cm,其它块件顶板厚度为30cm,底板厚度从根部的110cm按 1.6次抛物线变化至跨中的28cm。
全桥在梁端、0号块和斜拉索主梁锚固点处均设置横隔梁,其余位置不设置横隔板。
其中0号块横隔板厚150cm,端横梁厚250cm,斜拉索主梁锚固点处横隔板厚30cm。
主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有纵、横、竖三向预应力,纵、横向预应力采用高强低松弛钢绞线,锚具采用群锚;竖向预应力采用精轧螺纹粗钢筋,布置在腹板及横隔板内。
索塔下塔柱采用双薄壁实体墩,桥墩横向宽13.5m,薄壁纵向厚 1.7m,间距为 2.6m,从美观上考虑,桥墩横向设置花瓶型凹槽。
承台尺寸为23.0x18.2m,承台厚 4.5m,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每个索塔基础采用20根φ2.2m的钻孔灌注桩。
斜拉索为双索面,双排布置在中央分隔带上,每个索塔设有2×12对48根斜拉索,全桥共96根。
斜拉桥施工监控技术

斜拉桥施工监控技术摘要:斜拉桥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建筑,具有优越的结构特点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为了确保斜拉桥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施工监控技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斜拉桥施工监控技术的原理和应用,以及其在施工过程中的重要性。
引言:斜拉桥作为一种特殊的桥梁类型,具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和施工难度。
为了确保斜拉桥的设计和施工质量,施工监控技术在斜拉桥的施工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施工监控技术能够对斜拉桥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从而保证斜拉桥的结构安全和施工质量。
一、斜拉桥施工监控技术的原理斜拉桥施工监控技术主要包括结构监测、质量监控和安全监控等方面。
结构监测是通过安装传感器和仪器对斜拉桥的结构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包括桥面变形、应力、振动等。
质量监控是对斜拉桥的材料和施工工艺进行监控,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安全监控是通过安装摄像头和监控系统对斜拉桥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状况进行实时监控,以防止施工事故的发生。
二、斜拉桥施工监控技术的应用1. 结构监测:通过安装各种传感器和仪器,对斜拉桥的结构参数进行实时监测。
例如,通过安装振动传感器可以监测斜拉桥的振动情况,进而评估桥梁的结构稳定性。
通过安装应力传感器可以监测斜拉索的应力情况,确保斜拉桥的承载能力符合设计要求。
2. 质量监控:通过对斜拉桥的材料和施工工艺进行监控,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例如,通过对混凝土的强度进行定期检测,确保混凝土的质量符合标准。
通过对焊缝的无损检测,确保焊缝的质量符合要求。
3. 安全监控:通过安装摄像头和监控系统,对斜拉桥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状况进行实时监控。
例如,通过安装高清摄像头,可以对施工现场进行全天候监控,发现并及时处理安全隐患。
通过设置报警系统,可以及时提醒施工人员注意安全事项,避免施工事故的发生。
公路桥梁施工监控技术指南 斜拉桥 第一版

公路桥梁施工监控技术指南(斜拉桥)贵州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目录1总则 (4)2术语 (3)3基本规定 (5)3.0基本规定 (5)3.1监控内容 (5)3.2监控范围 (6)3.3控制原则 (6)4参数选取 (7)4.0一般规定 (7)4.1监控所需参数 (7)4.2监控参数收集方法 (8)5监控计算 (10)5.0监控计算的目的 (10)5.1计算要点 (10)5.2计算模型 (10)5.3设计符合性计算 (11)5.4施工监控仿真与跟踪计算 (12)5.5成桥运营状态验算 (12)5.6参数敏感性分析 (13)5.7几何状态计算 (13)5.8内力状态计算 (13)5.9其他监控计算内容 (13)5.10监控计算方法 (14)6施工监测 (15)6.0一般规定 (15)6.1施工监测内容 (15)6.2应力监测 (15)6.3线形监测 (17)6.4索力监测 (18)6.5温度监测 (18)6.6连续性观测 (19)6.7风速、风向监测 (19)6.8控制允许偏差 (20)7数据分析与反馈控制 (22)7.0一般规定 (22)7.1监测数据分析 (23)7.2反馈控制 (24)8监控成果及要求 (27)9监控常用表格 (29)附录A施工监测控制断面参考测点 (30)附录B参考仪器设备 (35)主编单位:贵州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大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主任委员:吴俊副主任委员:梅世龙、王天亮编审委员会委员:杨俊、舒林、朱筱青、彭旭民、郑平伟、黄清责任编缉:陈珺、曹明明、陶路编制人员:马强、田盛鼎、余毅、王大庆、代百华、周扬、尹光顺、潘庆、位东升、程灏、袁矫、张坤、马松、张平、孟云、何荷、李宏亮、黄宏辉、李政、赵东升、陈羽、宋仁武、唐颖、邹力、罗少军1总则1.0.1为规范斜拉桥施工监控工作,完善施工监控程序、内容,使得施工监控工作标准化,具有延续性,提高施工监控水平及工程质量,特制定本技术指南。
钢箱梁斜拉桥施工监控方案PPT课件

通过对施工过程的数据分析和反馈, 可以优化施工流程,提高施工效率, 降低施工成本。
保证桥梁施工质量
通过对关键施工环节和参数的监控,可 以确保桥梁结构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提 高桥梁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监控对象及范围
01
02
03
04
钢箱梁
监控钢箱梁的制造、运输、安 装等全过程,确保其质量和精
度满足设计要求。
远程传输和实时处理技术
远程传输技术
利用互联网技术,将现场数据实 时传输到远程监控中心,实现远
程实时监控和数据共享。
实时处理技术
采用高性能计算机和实时操作系统, 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 提取桥梁状态特征参数,为施工监 控提供决策支持。
数据存储与备份
建立大容量数据存储系统,对原始 数据和处理结果进行存储和备份, 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未来桥梁建设将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采用环保材料和清洁能源,降低工程对环境 的影响。
跨海大桥与超长跨径桥梁建设
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未来将有更多跨海大桥和超长跨径桥梁的建设需求, 对桥梁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THANKS
感谢观看
斜拉索
监控斜拉索的制作、张拉、锚 固等关键环节,确保其受力性
能和稳定性。
施工设备
监控重要施工设备的运行状态 和安全性,如起重机、吊篮等
。
施工环境
监控施工现场的环境条件,如 温度、湿度、风力等,确保施
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监控方案流程
安装监控设备
在关键部位和环节安装传感器、 摄像头等监控设备,实现对施 工过程的全面覆盖。
础或扩大基础等。
施工方法介绍
节段拼装法
大跨度斜拉桥的施工监控 陈祖强

大跨度斜拉桥的施工监控陈祖强摘要:本文从施工监控的内容、大跨度斜拉桥施工中的监控问题、大跨度斜拉桥施工监控问题解决对策的方面来对大跨度斜拉桥的施工监控进行分析。
关键词:大跨度;斜拉桥;施工监控一、施工监控的内容(1)线性监测斜拉桥的线性监测包括主梁的高程监测和轴线偏位监测,线形监测有利于控制桥梁的几何线形在施工过程中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为桥梁的顺利合龙与受力安全提供保证。
高程监测首先需提供准确的立模标高,施工单位根据立模标高控制点的位置(顶板与顶板均不少于3 个)与高程数据准确放样高程,一般情况下高程误差在± 1 cm 范围内。
混凝土及斜拉索张拉过程中实时监测梁体高程的变化情况,防止梁体高程出现不可控的突变。
主梁节段施工完成后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法,测出当前施工节段及相邻至少3个节段控制点(应尽可能与立模高程位置一致)的绝对高程。
为消除温度引起的梁体高程变化,高程测量应选择在温度变化小、气候稳定的时间段(一般为早上8点之前)进行,测量工作持续的时间越短越好。
轴线偏位测量是监测已施工节段的中线点相对于桥轴线的偏距。
由于梁体受混凝土收缩徐变和现浇段超重以及施工偏差、塔柱扭转等因素的影响,容易造成梁体产生局部变形或引起整个梁体偏离桥梁中心线。
为了保证边、中跨按设计中线正确合龙,必须控制主梁轴线偏差值,一般不应偏离上下游各1 cm。
主梁线形监测计划:每施工完成一个悬臂节段(混凝土浇筑完成或斜拉索张拉完成)后,测量当前施工节段及相邻至少3个节段控制点的绝对高程,施工至1 /4 跨度节段、边跨合龙前后、中垮合龙前后、结构体系转换、调索前后、二期恒载施工完成后均对全桥控制点线形进行通测。
(2)索力监测拉索索力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主梁的线形以及结构的施工受力安全。
因此,在施工中必须确保索力监测结果正确可靠。
施工时以恒载最终索力为控制目标,计算出施工过程中各索的张拉索力。
拉索索力的监测应与主梁的高程相配合,不仅应选择在温度变化小(尽量与设计温度相对性)的时间段进行,而且应在拉索索力稳定、夹片回缩完成后进行。
斜拉桥施工监控实施方案

斜拉桥施工监控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斜拉桥是一种采用钢索或钢带支撑的悬索桥,由于其结构独特,既具有大跨度、高刚度和抗震能力强等优点,因而成为现代桥梁中常见的一种类型。
斜拉桥的施工是一项复杂的过程,需要对各个施工节点进行监控和管理,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本文将提出一种斜拉桥施工监控实施方案,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二、施工监控目标1.监控施工过程中的关键节点,例如吊装、焊接等环节,确保工艺规范执行。
2.监控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确保工人和设备的安全。
3.监控材料的使用和质量,确保施工质量的达标。
4.监控施工进度和效率,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降低施工风险。
三、施工监控方案1.安装监控摄像头:在施工现场关键位置安装监控摄像头,并确保其视野覆盖到施工的关键节点。
摄像头应具备高清晰度、远程控制和云端存储功能,以便监控人员随时查看施工情况。
2.实施视频监控:建立统一的视频监控系统,将各个摄像头的视频信号集中传输到监控中心。
监控中心配备专业的监控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监控和录像存档,以备后期查阅和分析。
3.引入无人机:无人机可以通过航拍方式获取较大范围内的施工情况,能够提供更全面、更直观的信息。
同时,无人机还可以进行高空抛洒、巡查等任务,以增加施工现场的安全性和效率。
4.使用传感器:在施工桥梁上安装各种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应变传感器等,通过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桥梁的各项参数,以确保桥梁的结构安全和施工质量。
5.建立施工监控平台:通过互联网技术搭建施工监控平台,将各个监测数据集中管理,并提供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功能。
监控平台还可以与各个监测设备进行互联,实现数据共享和远程控制。
6.实施人员培训:对参与施工监控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他们熟悉监控设备的操作和维护,并了解施工监控的流程和要求。
培训还要强调施工监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提高监控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
四、风险和措施施工监控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风险,例如监控设备故障、数据传输中断、监控人员失误等。
矮塔斜拉桥施工监控方案

施工步骤十:
1)拆除中跨跨中悬吊支架
2)斜拉索终张
3)停梁60天后,施工桥面附属等二期恒载
4)拆除中跨顶板束T22,补张拉中跨底板束B1、B13束
5)施工联间墩不等高顶帽,成桥运营
2.施工监控的目的、原则、内容和方法
2)桥梁施工阶段及成桥阶段设计计算复核;
3)在混凝土梁浇筑时提供立模标高;
4)提供斜拉索索力初始张拉值,以及张拉时其他斜拉索的索力及索力变化值;
5)起控制作用施工阶段下各控制截面的应力或应变;
6)起控制作用关键工况下的塔柱水平位移;
图 1 . 2主梁截面示意图
1
潮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特大桥矮塔斜拉桥施工监控方案
根据设计文件确定的主要施工步骤如下:施工步骤一:
1)139~143号基础及墩身施工
2)141、142号墩附近拼装托架并预压
3)在托架上立模浇筑0号块及部分塔身(2m),临时固接主梁与墩身
4)待混凝土弹模和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张拉并锚固0号块的预应力钢束
2 .1
为了使新建北京至沈阳铁路客运专线工程潮白河大桥安全、优质和高效地建成,即确保
斜拉桥(本桥主跨跨径178m)的设计与施工相关性很强,如所采用的混凝土箱梁的施工方法及立模标高以及斜拉桥的施工张拉索力等都直接影响桥梁的成桥设计线形与成桥内力,而施工的实际参数与设计的参数理想取值间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若对偏差不加以及时有效的调整,就会影响成桥的内力和线形。为此必须在施工现场中采集必要的数据,通过参数辨识后,对理论值进行修正计算,最后对混凝土主梁的立模标高以及斜拉桥的施工张拉力等进行控制和调整,以满足设计的要求。
大跨度斜拉桥的施工监控

4 施 工监 控 流 程
斜 拉桥 的施 工控 制 是一 个 “ 预 告 一量 测 识 别一修 正一预告 ” 的循 环过 程 , 具体 过程 为: ( 1 ) 施 工控 制 理 论计 算 , 提 供立 模 标 高 施 工理论值, ( 2 ) 处 理 施 工实 测 数据 , 进 行 参 数 识 别与预 测 ; ( 3 ) 对 实测 值 与理论 值 的误 差 进
致 后 为现 场 监 测 提 供理 论 数 据 。 ( 2 ) 现 场监 测
2 施 工 方案
首 先 进 行 0#块 施 工 , 拟 采 用 支架 一次 性整体现 浇。 0 #块 施 工完 成 后 即 可 同 步进 行 素 塔 施 工 和 挂 篮拼 装、 预压。 悬 浇块 段采 用挂篮 悬浇施 工工艺。 斜 拉 索 采 用 整 盘 上 桥面, 桥面展索, 人 工穿 索 。 边 跨 和 边 跨 合 拢段 采用支架 现浇施 工工艺 , 中 跨 合 拢 段 采 用吊篮 进行 合拢 。
Q : !
工 程 技 术
Sci en ce a n d Te ch no l o gy I nn ova t i on He r a l d
大跨度斜拉桥的施工监控①
张小欣 ( 安徽省公 路桥 梁工程 有限公 司 安徽合肥
2 3 0 0 3 1 )
摘 要 : 该文通过某特大桥着重介绍大跨度斜拉 桥施工过程中结构设计参数 监测 几何状态监测、 应力 监测、 动力监测、 温度监测等方 面 的监控
1 工程 概 况
某 特 大 桥 主 桥 部 分 采用 7 5 +l 3 0 + 7 5 m 双塔单素 面预应 力砼矮塔 斜拉桥 , 塔 墩 梁 固结 体 系 。 素 塔 高度 2 2 . 5 m, 主 梁 为 预 应 力砼 整 体 式 箱 粱 , 梁宽2 8 m, 两 侧 悬 臂均 为4 . 5 m。 主桥共2 个“ T” 构, 每个 “ T” 构 l 5 对 块件 , 分块 长度为 4 . 0 m , 支 架 现 浇 段长9 . 0 r l l , 合拢 段长 2 . 0 m, 块 件 重 量 为 2 2 6 -3 6 4 t 。 全桥 共 设 2 O 对斜拉素, 每 个索 塔设l 0 对斜拉索。
斜拉桥施工监控技术

斜拉桥施工监控技术摘要:伴随着当今社会高强度材料和高水平技术的不断进步,斜拉桥施工监控的技术也在不断的追求多样化。
而现在随着技术和人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斜拉桥技术的竞争力不再只是小跨度桥型而已,大跨度斜拉桥同样充满了竞争力。
然而斜拉桥的跨度不断增大,桥型的技术与施工方法就会更加的多元化。
这样的技术提高,使得斜拉桥施工监控的工作人员增添了许多新的想法和创意。
然而,大跨度的斜拉桥更加要注意桥梁的受力特点和技术。
施工单位与技术人员要怎样采用施工的方法和设备材料的配件情况,这些基本的施工监控技术都需要仔细的分析和报告,以便合理的确定控制斜拉桥的程序和方法。
本文以南京市长江二桥举例说明,通过这个实际的例子来讨论一下斜拉桥施工监控技术的原则与方法。
关键词:斜拉桥施工监控技术一、斜拉桥的工程概况南京市长江二桥位于南京市长江大桥下游地段11公里处,由南汊桥、八卦洲(长江中第三大岛)公路连接线,北汊桥“二桥一路”组成。
全长12.517公里,总投资33.5亿元。
其中,南汊大桥为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跨径布置为58.5m + 246.5m + 628m + 246.5m + 58.5m ,以其 628m 主跨而成为继日本多多罗大桥、法国诺曼蒂大桥之后世界第三大斜拉桥。
北汊大桥为预应力连续梁桥,主跨径165米,桥长2212米,桥面宽32米。
全线采用6车道高速公路标准。
该桥于1997年10月开工,2001年3月竣工通车。
二、斜拉桥施工监控技术的目的首先南京市长江二桥的施工监控技术就值得许多斜拉桥施工人员学习,当年桥梁工程总投资应控制在30亿元以内,而长江二桥不仅按期完成了桥梁的工程质量,还不断用基础设备创建出新的水平技术,就是靠这些桥梁施工人员的不断创新和努力,不仅为国家省下了近3亿元的资金,还让工程质量验收得到了100%的优良效率。
本来大跨度斜拉桥施工监控方面的技术就有很多的特点,在加上大跨度桥梁受力技术的复杂性,所以在斜拉桥实施施工的过程中,如果因为某些不确定的因素和设计技术的偏差,就会导致斜拉桥整个施工的进度和安全。
【桥梁方案】大桥施工监控方案及报价

XX城市环境综合治理项目XX大桥施工监控方案二零XX年XX月目录1 工程概况 (1)1.1 工程位置 (1)1.2 桥梁技术标准 (1)1.3 结构特点 (2)1.4 主梁施工方法 (3)2 施工监控的目的和必要性 (4)2.1 施工监控的目的 (4)2.2 施工监控的必要性 (4)3 施工监控的任务和方法 (4)3.1 施工监控的任务 (4)3.2 施工监控的方法 (5)4 XX大桥施工监控方案 (7)4.1 施工监控的内容 (7)4.2 数值模拟分析计算 (14)4.3 施工过程设计参数误差分析、识别与预测 (16)4.4 施工监控精度要求 (18)4.5 测试仪器设备 (19)5 组织机构和工作程序 (19)5.1施工监控组织机构及其监控管理 (19)5.2 数据传输过程 (20)5.3 各单位分工 (21)6 工作进度安排 (22)7 人员配置与工作职责 (22)8 经费预算 (23)8.1 施工过程监控与交工验收 (23)9 单位资质 (24)10 附录 (26)1 工程概况1.1 工程位置XX大桥起点位于XX路,起点桩号为K4+054,终点位于北滨路,终点桩号为K4+632,桥梁全长578m。
主跨结构形式为120m+120m预应力混凝土独塔双索面斜拉桥,如图1-1所示。
图1-1 XX大桥桥型布置图1.2 桥梁技术标准(1)桥梁设计荷载:城-A级;(2)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5g;(3)环境类别:Ⅱ类;(4)桥面类型:8cm C50砼桥面现浇层+ 12cm沥青砼桥面铺装;(5)最大纵坡:≤2.134%;(6)桥面横坡:双向2%;(7)设计洪水频率:1/100;(8)主桥桥面宽度:常规桥面段:主桥0.5m(风嘴)+1.8m(锚索区)+2.5m(人行道)+2.5m(非机动车道)+11m(行车道)+1m(中间护栏)+11m(行车道)+2.5m(非机动车道)+2.5m(人行道)+1.8m(锚索区)+0.5m(风嘴)= 37.6m;塔梁交汇段:主桥1.6m(锚索区)+2.5m(人行道)+2.5m(非机动车道)+11m(行车道)+1m(中间护栏)+11m(行车道)+2.5m(非机动车道)+2.5m(人行道)+1.6m(锚索区)=36.2m;1.3 结构特点1.3.1 主梁主梁采用双边箱梁开口截面,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公路桥梁施工监控技术指南--斜拉桥(第一版)

公路桥梁施工监控技术指南(斜拉桥)贵州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目录1总则 (4)2术语 (3)3基本规定 (5)3.0基本规定 (5)3.1监控内容 (5)3.2监控范围 (6)3.3控制原则 (6)4参数选取 (7)4.0一般规定 (7)4.1监控所需参数 (7)4.2监控参数收集方法 (8)5监控计算 (10)5.0监控计算的目的 (10)5.1计算要点 (10)5.2计算模型 (10)5.3设计符合性计算 (11)5.4施工监控仿真与跟踪计算 (12)5.5成桥运营状态验算 (12)5.6参数敏感性分析 (13)5.7几何状态计算 (13)5.8内力状态计算 (13)5.9其他监控计算内容 (13)5.10监控计算方法 (14)6施工监测 (15)6.0一般规定 (15)6.1施工监测内容 (15)6.2应力监测 (15)6.3线形监测 (17)6.4索力监测 (18)6.5温度监测 (18)6.6连续性观测 (19)6.7风速、风向监测 (19)6.8控制允许偏差 (20)7数据分析与反馈控制 (22)7.0一般规定 (22)7.1监测数据分析 (23)7.2反馈控制 (24)8监控成果及要求 (27)9监控常用表格 (29)附录A施工监测控制断面参考测点 (30)附录B参考仪器设备 (35)主编单位:贵州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大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主任委员:吴俊副主任委员:梅世龙、王天亮编审委员会委员:杨俊、舒林、朱筱青、彭旭民、郑平伟、黄清责任编缉:陈珺、曹明明、陶路编制人员:马强、田盛鼎、余毅、王大庆、代百华、周扬、尹光顺、潘庆、位东升、程灏、袁矫、张坤、马松、张平、孟云、何荷、李宏亮、黄宏辉、李政、赵东升、陈羽、宋仁武、唐颖、邹力、罗少军1总则1.0.1为规范斜拉桥施工监控工作,完善施工监控程序、内容,使得施工监控工作标准化,具有延续性,提高施工监控水平及工程质量,特制定本技术指南。
公路桥梁施工监控技术指南斜拉桥第一版

公路桥梁施工监控技术指南斜拉桥第一版一、引言斜拉桥是公路桥梁中常见的一种桥梁形式,具有较大的跨度和美观的外观,但也面临施工过程中的巨大挑战。
为了确保斜拉桥施工的安全和顺利进行,施工监控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本指南旨在提供斜拉桥施工监控的技术方法和步骤,以帮助工程人员有效监控斜拉桥施工过程。
二、施工监控目标1.施工过程监测:监测斜拉桥主梁制作、吊装和安装过程中的变形、应力等参数,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2.施工质量监控:监测斜拉桥各构件的制作质量,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3.安全监控:监控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
三、施工监控技术1.结构监测技术a.使用精密测量仪器监测主梁的变形、应力和挠度等参数,常用的仪器包括全站仪、变形测量仪、应变计等。
b.定期进行测量,记录测量数据并与设计数值进行对比,及时发现和分析异常情况。
2.图像监控技术a.安装摄像头或无人机等设备,对斜拉桥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录像,以记录施工过程和问题。
b.结合影像处理技术,对斜拉桥的构件制作和安装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估。
3.环境监测技术a.监测施工现场的气温、湿度、风速等环境因素对斜拉桥施工的影响。
b.利用现代气象监测仪器,实时获取环境参数数据,并分析其对施工的潜在风险。
4.音频监控技术a.针对斜拉桥吊装和安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异音和振动问题,安装声音传感器和振动传感器,进行实时监测。
b.利用信号处理技术对采集到的声音和振动数据进行分析,判断斜拉桥是否存在结构问题。
四、施工监控步骤1.制定施工监控计划:根据施工方案和设计要求,确定监控的对象和参数,并编制详细的施工监控计划。
2.安装监测设备:根据监控计划的要求,安装相关的监测设备,包括传感器、摄像头等,并进行校准和连接。
3.数据采集与分析:定期采集监测数据,并进行后续处理和分析,判断施工过程是否正常。
4.报警与处理:当监测数据超过预设阈值或监测设备发生故障时,及时发出报警,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斜拉桥施工方案要点

南阳市光武大桥建设工程斜拉索挂索、张拉专项施工方案中铁十五局集团南阳市光武大桥建设工程项目经理部一二年三月二 01一、工程概况光武大桥采用两联80+80m单塔双索面斜拉桥,塔高34.21米。
全桥采用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
斜拉索为双索面,每个箱梁中央布置一个索面,横桥向对称布置在索区里。
斜拉索直接穿过中腹板锚固于箱梁底面。
斜拉索在梁上索距为8.0m;塔上索距2.05m,等间距布置。
拉索的水平倾角在25.153°~37.682°。
斜拉索采用防腐性能优越的喷涂环氧钢绞线斜拉索体系,规格为OVM250AT-61,两端采用可换索式250AT锚具。
每个索塔斜拉索横向单排布置,斜拉索采用高强度低松弛单层环氧涂层无粘结钢绞线斜拉索体系,单根钢绞线直径15.24mm,钢绞线标准强度fpk=1860Mpa。
斜拉索外包HDPE整圆式护套管规格为ф260mm。
全桥斜拉索共12对拉索,钢绞线约191吨。
整束斜拉索钢绞线防护体系由单根钢绞线PE管、哈弗管外套、锚具、锚头防腐固体油脂、锚头环氧砂浆等组成。
全桥斜拉索布置情况二、编制依据1、《南阳市光武大桥施工图设计》2000) —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 )—2004、《公路工程质量评定标准》(3JTGF80/1 OVM、《平行钢绞线斜拉索施工指南》4 OVM250AT斜拉索体系结构说明三、自由抗滑锚固段+++过渡段+自由段抗滑锚固段+塔柱内索鞍段+斜拉索由锚固段锚固段构成,+ 过渡段段+ 、锚固段12主要由锚板、夹片、锚固螺母、密封装置、防松装置及保护罩组成。
在锚固段锚具中,夹片、锚板、锚固螺母是加工上主要控制件,也是结构上的主要受力件。
A.密封装置:其主要起防止漏油、防水的密封作用。
它由防损板、内外密封板、密封圈构成。
并在密封装置内注防腐油脂对剥除PE层的钢绞线段起防护作用。
B.防松装置:主要由空心螺栓和压板构成,在钢绞线张拉并预压结束后安装此装置,可实现有效地对单个锚固夹片保持夹紧力,从而对夹片起防松、挡护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斜拉桥施工监控方案一﹑概述1.1 工程概况全桥跨径组成:2x(4x30)+2x(5x30)m 组合箱梁+(125+220+125)m 矮塔斜拉桥+(2x30)m 组合箱梁+ (42+70+42)m 连续刚构+3x (5x30 )m 组合箱梁,桥梁全长1681.2m。
大桥主桥采用220m 预应力混凝土矮塔斜拉桥,预应力混凝土单箱三室斜腹板截面,按整体式截面设计。
在斜拉索锚固点,设置横桥向贯通的横梁。
跨径布置为125+220+125m,主桥桥长470m。
主桥主梁全宽为26.5m。
桥面设2%的双向横坡,桥面横向布置为:0.5m(防撞护栏)+11.0m(机动车道)+ 0.50m(防撞护栏)+2.5m(索塔) +0.50m(防撞护栏) + 11.0m(机动车道)+0.5m(防撞护栏)。
主梁边中跨比为0.568,支点处高8.0m,跨中高3.5m。
箱高度和底板厚度均按1.6 次抛物线变化。
箱梁顶宽为26.5m,腹板斜率为1:3.142,底板宽度为变值,零号块顶、底板厚度分别为65cm 和150cm,腹板厚110cm,其它块件顶板厚度为30cm,底板厚度从根部的110cm 按 1.6 次抛物线变化至跨中的28cm。
全桥在梁端、0号块和斜拉索主梁锚固点处均设置横隔梁,其余位置不设置横隔板。
其中0 号块横隔板厚150cm,端横梁厚250cm,斜拉索主梁锚固点处横隔板厚30cm。
主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有纵、横、竖三向预应力,纵、横向预应力采用高强低松弛钢绞线,锚具采用群锚;竖向预应力采用精轧螺纹粗钢筋,布置在腹板及横隔板内。
索塔下塔柱采用双薄壁实体墩,桥墩横向宽13.5m,薄壁纵向厚1.7m,间距为2.6m,从美观上考虑,桥墩横向设置花瓶型凹槽。
承台尺寸为23.0x18.2m,承台厚4.5m,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每个索塔基础采用20 根φ2.2m 的钻孔灌注桩。
斜拉索为双索面,双排布置在中央分隔带上,每个索塔设有2×12 对48 根斜拉索,全桥共96 根。
1.2 技术标准1、公路等级:一级公路双向六车道2、设计速度:80km/h3、桥梁宽度:26.5m4、主要荷载标准:(1)汽车荷载等级:公路-I 级;(2)设计温度:桥位区的年平均气温为16.2℃,极端最高温度为38.4℃,极端最低气温为-14.3℃。
(3)设计风速:使阶段基本风速V10=25.6m/s(重现期100 年)施工阶段基本风速V10=21.5m/s(重现期30 年)(4)船舶撞击力:防撞击力按照美国ASSHTO 规范规定驳船撞力的要求计算。
横桥向设计防撞力为8.0MN,顺桥向设计防撞力为4.0MN(5)基础变位:成桥后主墩不均匀沉降为1cm,过渡墩不均匀沉降为0.5cm。
5、设计洪水频率:1/3006、大桥设计基准期:100 年,设计安全等级:一级7、环境类别:Ⅰ类二、编制依据(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2) 《公路工程设计规范》(JTG B20—2006)(3)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4)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5)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6) 《公路斜拉桥设计细则》(JTG/T D65-01—2007)(7) 《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JTG/T D60-01-2004)(8) 《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 025—86)(9)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10)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 1/—2003)(11)蔡甸至汉川一级公路汉江特大桥施工结构设计图纸。
三、施工监控的目的由于各种因素(如材料的弹性模量、混凝土收缩徐变系数、结构自重、施工荷载、温度影响、结构分析模型误差、测量误差等)的随机影响,结构的初始理论设计值难以做到与实际测量值完全一致,两者之间会存在偏差。
若对偏差不加以及时有效的调整,就会影响成桥的内力和线形。
施工控制的目的,就是根据实际的施工工序,以及现场获取的参数和数据,对桥跨结构进行实时误差分析和结构验算;对每一施工阶段,根据分析验算结果给出结构应力及变形等施工控制参数,分析并调整施工误差状态,建立预警体系对施工状态进行安全评价和控制。
这样,才能保证结构的受力和变形始终处于安全合理的范围内,成桥后的结构内力和线形符合设计要求。
根据该桥主桥结构和施工方法的特点,施工监控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项:1) 在钢箱梁制作时提供无应力制造线形;2) 根据现场施工进度提供0#块立模标高,塔柱支撑;3) 钢箱梁施工时提供钢箱梁前端定位标高;4) 若干施工阶段下主梁及主塔轴线偏位及变形情况;5) 提供主梁施工索力初始张拉值及每一施工阶段下悬臂前4个梁段斜拉索索力及索力变化值;6) 若干施工阶段下各控制截面的应力或应变;7) 若干关键工况下的塔柱水平位移;8) 若干施工阶段下主墩沉降值及水平位移值;9) 成桥状态各控制截面的应力、索力、塔柱水平位移;10) 施工过程监控仿真计算。
四、施工监控目标本桥高程控制精度为:(1)立模标高允许误差:±5mm;(2) 控制索力张拉允许误差±2%;(3) 主梁相邻节段相对标高误差(附加纵坡)≯0.3%;(4) 主塔控制精度:轴线偏位±10mm;断面尺寸±20mm;倾斜度≯H/3000;塔顶高程±10mm;斜拉索锚固点高程±10mm。
(5)主梁轴线:主梁中线水平方向允许偏差±10mm;高程允许偏差±10mm。
五、斜拉桥施工监控的必要性桥梁施工监控技术包含施工过程计算、施工方法、施工手段与工艺、施工过程控制等内容。
施工控制是施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始终贯穿于桥梁施工过程中。
斜拉桥属高次超静定结构,其最为重要的特性之一是采用的施工方法和安装程序与成桥后的线形及结构恒载内力息息相关。
与此同时,大跨度斜拉桥一般采用分阶段施工方法,结构内力状态和线形随施工过程不断发生变化。
设计阶段一般根据经验预先确定包括结构刚度,构件几何尺寸,梁段重量,施工临时荷载,斜拉索张拉力,收缩和徐变等关键参数为理想值,并根据上述参数的理想值确定结构各关键阶段的理想状态。
尽管可对上述参数进行控制,但由于施工误差,环境误差,测量误差等不可避免,如不加以控制,必然导致实际结构状态和理想结构状态间的偏差。
随着跨度和结构复杂性的增加,该偏差对结构线形和内力状态的不良效应显著增加,给结构的施工和正常运营带来诸多隐患,甚至危及施工和运营过程中的结构安全。
为确保施工过程中斜拉桥的结构内力和变形状态始终处在安全,合理的范围内,且成桥后的主梁线形逼近设计预期的理想线形,结构本身处于最优的受力状态,必须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严密的施工控制。
斜拉桥施工控制指通过对斜拉桥进行施工全过程仿真分析获得个关键施工阶段的主梁线形,斜拉索初张力,索塔位移,主梁及索塔关键部位应力等理论值,进而根据理论值对施工过程做出明确规定,并在施工过程中加以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在对理论值和相应的实测值进行对比的基础上,根据误差分析结果对后续施工过程进行最优状态控制,以保障结构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并最大限度地减少误差不良效应的过程。
六、施工监控的内容本项目施工监控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结构仿真计算:按施工过程对结构进行仿真计算。
●线形监测:包括平面线形监测和挠度(高程)监测、主塔线形监测。
●应力监测:在大桥上部结构(箱梁)的控制截面布置应力量测点。
●索力监测:斜拉索张拉后的每个阶段都要对索力进行严格的监测。
●温度测试:在梁体上布置必要的观测点以获得准确的温度变化规律。
斜拉桥的施工控制是一个预告、施工、测量、识别、修正、预告的循环过程。
要求控制系统除了具备常规的结构分析计算功能外,还应具备在施工现场根据实测参数消除设计与实际不一致的自适应能力,并能及时提供标高和索力修正值。
基本思路是:首先用规范的参数计算结构的响应,然后和实际测量的结果进行比较,比较二者的差异,修正参数使其和实际结构的结果吻合。
经过几节段的施工就可以得到合适的参数。
对于采用悬臂拼装或悬臂浇筑方法施工的桥梁,主梁在塔根部的相对线刚度较大,变形较小,因此在控制初期参数不准确带来的误差对全桥线形的影响较小,这对自适应控制思路的应用是非常有利的。
经过几个节段的施工后,计算参数已得到修正,为跨中变形较大节段的施工控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这种系统方法目前是最好的施工控制方法。
本项目施工周期长、过程复杂,影响参数较多,如:构件材料特性、截面特性、温度、砼的收缩徐变、施工荷载、施工误差等。
计算施工控制参数的理论值时,一般假定这些参数值为桥梁规范的给定值。
为了消除因设计参数取值误差所引起的施工中设计与实际的不一致性,监控组将在施工过程中对这些参数进行识别和预测,对于重大的设计参数误差,提请设计方进行理论设计值的修改,对于常规的参数误差,通过优化进行调整。
具体流程见图施工监控流程图5.1 控制测量施工一个梁段称为一个阶段,为了改善施工过程中的挂篮和混凝土主梁的受力,每个阶段分成四个工况:①挂篮前移并定位立模;②主梁混凝土浇筑;③待强后预应力张拉、降挂篮;④主梁斜拉索张拉。
以上针对的是浇注有斜拉索锚固点的梁段,无斜拉索锚固点的去掉张拉斜拉索的步骤,如果需要进一步改善受力,可将混凝土分两次浇筑,斜拉索分两次张拉,则一个阶段共分六个人工况。
(1)每个阶段观测项目;1.索力测定测试方法:本桥采用平行钢丝斜拉索,采用特制的带有压力传感器的千斤顶,利用高精度传感器的精确读数来测定斜拉索的索力值,同时,辅以弦振式测索仪。
几种方法有机结合,相互校合,取长补短。
2.主梁挠度观测①测点布置:每一梁段悬臂端截面梁顶设立三个标高观测点,同时也作为坐标观测点,测点布置在每个梁段梁端纵向横向距边缘10cm处,需用端钢筋预埋设置并用红漆标明编号。
当前现浇段悬臂端截面同时设立三个临时标高观测点,作为当前梁段控制截面梁底标高用,并结出对应的测点的高程关系。
②测试方法:用精密水准仪测量测点标高。
临时水准点可设在梁塔固结处。
每阶段每一工况均进行标高测试,由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协作完成。
测量时间选在一天中温度变化最小的时候,即凌晨0点和6点之间。
3.截面钢筋应力或混凝土应变观测①测试方法应变计采振弦式应变计,振弦式应变计采用相应的数据采集器进行测试。
所用的测试元件都局具有可靠的标定数据。
②测点布置主梁纵向应力监测断面选为主塔根部的截面,主跨1/4截面处,边跨跨中截面处。
主梁截面上重点测试上下缘处的应力值。
主塔应力监测断面取主梁上方50cm 标准截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