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中俄东北货币冲突文献论文
清代黑龙江中俄经贸若干问题探要
清代黑龙江中俄经贸若干问题探要
王英利
【期刊名称】《北方论丛》
【年(卷),期】2002(000)002
【摘要】黑龙江省中俄经贸历史悠久,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特点.清代黑龙江中俄经贸是双边地区经济开发、发展的产物,是在特定政治、军事背景下形成和发展的,中俄经贸在当时处于规模贸易形成和发展的初始阶段,并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上.
【总页数】4页(P114-117)
【作者】王英利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大学,理学院,地理系,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752.9
【相关文献】
1.推进中俄区域经贸合作若干问题的研究 [J], 陆南泉
2.新形势下推进中俄经贸合作的若干问题分析 [J], 刘晓飞
3.黑龙江自贸区的建立及对中俄经贸合作发展的影响 [J], 刘珣
4.中俄人文合作协同创新中心、黑龙江大学《俄罗斯学刊》主办“新普京时代的俄罗斯经济及中俄经贸合作”研讨会 [J],
5.中俄经贸合作的新视野、新思路——“2014中俄经贸合作热点”全国学术研讨会在黑龙江大学召开 [J], 赵传材;翁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清代外币流通研究论文
清代外币流通研究论文【内容提要】清代后期,各种外国货币在我国许多地区大量流通,占清末全国货币总额的比重超过30%。
外币的渗透与侵略活动经常有密切关系,但根本原因是它们适应了我国币制变革的需要,被缺乏货币主权意识的中国人主动接受。
外币的流通在我国货币制度的早期近代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晚清的币制改良运动是受外币流通的刺激而产生的。
【摘要题】专题研究【英文摘要】IntheeveningofQingDynasty,variousforeigncurrencylar-gelycirculatedinchineseregions .Theyhadaproportionofo-ver30percentofallcurrencysupplyinQingDynasty’’’’sfinalstag e.Theirpervationoftenhadclosecontactwithaggression,butultimatereasonisthattheyad aptedtoreformofChinesecurrencysystem,andwereinitiativelyacceptedbyChinesesho-r tofcurrencydominionidea.Foreigncurrency’’’’scirculationh-adanimportanteffectonearl ymodernizationofChinesecurr-encysystem.Toagreatextent,itbroughtoutlateQingDyna sty’’’’scu rrencysystemreform.【关键词】清代后期/外币/流通QingDynasty/foreigncurrency/circulation【正文】清代后期,巨额的外国货币在中国众多地区广泛流通,其种类多样,既有新式银元、纸币,也有旧式铜钱。
来源更是复杂,出自十几个国家,或其殖民地和在华企业。
货币战争论文对后经济危机时代人民币的挑战
货币战争对后经济危机时代人民币的挑战一、国际国内背景“我们正处于一场国际汇率的战争之中,全球货币正在普遍走软。
”巴西财政部长曼特加关于“货币战争”的言论,将世界各国的担心公诸于众。
如今,欧美等发达国家为了继续刺激经济,采取更为宽松的的货币政策,导致其货币的贬值。
而由于在这些发达国家投资回报率低,大量热钱涌向发展中的国家,加大了这些国家的货币升值的压力,各国不得不出手干预市场。
日本央行连续的出手干预,在外汇市场的压低日元的汇率。
巴西采取了游记的战术,将资本流入税提高一倍,以遏制雷亚尔的急剧升值。
印度与泰国也发出了警告,它们也可能会动用重型的武器。
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目前指责中国维持着一种美方所谓蓄意低估,用以辅助出口产业的汇率。
他说,如今如果中国继续抵抗让人民币升值,将伤害国际经济的成长和合作。
他呼吁各国一起建立一个“有效的多国机制”,已解决人民币低估问题。
中国总理温家宝日前在布鲁塞尔出席的六界中欧工商峰会时,呼吁欧洲领导人和工商界不要参与压迫人民币升值的战争当中来,否则将给全世界带来灾难。
温家宝总理说,如果1994年人民币汇率的第一次改革算起,现在的人民币升值约是55%,与此同时,美元、欧元、日元都是贬值的。
在此期间,中国队美国的贸易顺差大幅的增加,人民币没有改变这一现状。
“难道这还不可以充分的说明这是贸易结构的问题而不是人民币汇率的问题吗?”他说,如果按一些人的要求,人民币汇率的升值20%~50%,中国的出口企业将大幅的倒闭,社会很难稳定。
中国出现危机对世界各国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中美双方在人民币升值问题上的博弈还在继续,经济界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也日渐提高。
对于人民币升值后会产生什么影响的讨论也不绝于耳。
人民币升值对于经济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有分析人士说,升值可以增强我国的购买力,外国的商品我们买就等于是别人打七八折的价钱卖给我们。
再有,我国对外国进行投资或购买外国资产都会比以前便宜。
另外,人民币升值可能通过降低进口商品相对价格,遏制国际能源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产生的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降低国内通胀水平,并因此降低采取力度更大货币紧缩措施的可能性。
中国与他国货币互换协议研究——以中俄货币互换协议为例
中国与他国货币互换协议研究——以中俄货币互换协议为例惠国琴
【期刊名称】《新东方》
【年(卷),期】2016(000)003
【摘要】在经济金融全球深化、国际资本频繁大规模流动,以及中国经济迅速崛起和人民币国际化等宏观背景下,2014年中俄签署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是中国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开放外交与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国际战略相对接和融合的重要举措.中俄货币互换不仅能促进双边经济贸易合作深化、提高共同抵御经济危机的信心和能力、稳定金融市场、降低汇率风险,而且有利于中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及提高国际地位与实力.中国在未来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时应注意提高货币互换的灵活性和创新性,注意并管理货币互换协议存在的风险,关注和提高政策沟通的必要性等问题.
【总页数】4页(P67-70)
【作者】惠国琴
【作者单位】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20
【相关文献】
1.从货币互换协议到超主权货币动议——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对外货币战略解读 [J], 杨凯
2.浅谈央行货币互换协议对中国经济和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 [J], 刘经伟
3.中国近期货币互换协议的动因分析 [J], 胡华锋
4.中国货币互换协议缔结的驱动因素与双边贸易联动效应研究 [J], 林乐芬; 付舒涵
5.货币互换协议、金融市场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 [J], 于国才;王晨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俄罗斯货币危机的成因_危害及启示_朱淑珍_韩骏
了俄罗斯国家创新战略的实施以及金融市场对其的支持 ,发现战略性科技创新产业 的特点与传统供给模式的不匹配 ,造成俄罗斯金融实践中的支持缺乏和金融创新不 足的问题。
[7 ]
其三,对俄罗斯能源战略分析。 徐海燕 ( 2014 ) 评价能源是俄罗斯的经济命 脉,是 GDP 增长的基础,也是俄罗斯改善外部环境、 完成对外政策的工具。 新时 期,俄罗斯的能源布局将在维持多边合作的同时 ,更多地关注亚太地区,在东部地 区周边建立友好睦邻与互利的合作地带 。在能源愈加匮乏的今天,俄罗斯愈加将能
2014 年年初起,俄罗斯卢布开始小幅贬值, 当时美元对卢布的汇率是 1 ∶ 32 左右,3 月 3 日贬值为 1∶ 36 ,其后半年时间里, 在俄罗斯中央银行几次加息的干 预下,卢布汇率有所回升,基本控制在 1∶ 35 左右。正当大家认为俄罗斯卢布不会 有较大贬值的时候,谁料风云突变,从 2014 年 10 月起卢布开始大跌, 至 10 月 31 日,美元对卢布的汇率已贬值为 1∶ 43 。尽管俄罗斯中央银行又采取加息措施和抛 出约 710 亿美元外汇入市干预, 但仍没能阻止住卢布大幅贬值的脚步。 进入 2014 年 11 月和 12 月,卢布汇率更是出现崩塌式暴跌,至 12 月 16 日美元对卢布的汇率 已经贬值至 1∶ 64 , 与年初相比, 卢布贬值 50% 。 尽管目前在俄罗斯政府的努力 下,卢布贬值势头有所控制,但俄罗斯卢布如此暴跌,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其 危害性是什么,存在哪些教训和启示呢,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因为我国正在深入 进行经济金融改革开放,正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汲取他国的经验教训可以使我们 少走弯路,保证我国经济金融安全并取得更大的发展 。 一、文献综述 近几年学术界对俄罗斯经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
中国金融史论文:钱庄与洋行的碰撞
钱庄与洋行的碰撞在晚清,钱庄与洋行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方面,两者相互融合,钱庄为洋行在中国的活动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同时钱庄借助洋行的势力扩大了自己的金融活动,实力不断壮大;另一方面,两者为了各自的经济利益不断冲突。
目前,学术界对钱庄已有较深入的研究,如汪敬虞、张国辉、姚会元等先生在其相关论著中,对各通商口岸的钱庄、洋行的金融活动进行了专题研究,涉及到钱庄与洋行的关系,并作了初步分析,这对我们进一步研究并厘清钱庄与洋行的关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一、晚清钱庄与洋行的经济互动:冲突与合作.共生与共存鸦片战争后,中国市场被迫对西方开放,中国传统白金融行业钱庄和经营进出口贸易的外国洋行都适时地发生了新的变化。
从钱庄方面看,它是中国传统社会里一种古老的金融机构。
在鸦片战争前,它主要起着调拨资金的作用,适应了中国社会各省之间商业发展的需要,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鸦片战争,钱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在量上,由于战乱、金融风潮的影响使钱庄的数量变更相当大,但总的来说,钱庄的资本是不断壮大的。
在业务方面,由于钱庄实力的不断壮大,它的业务范围逐渐辐射外地。
许多钱庄以开设分支机构或代办钱庄的方式.把自己的活动范围扩展到外地。
业务范围的扩大不仅促进了本国金融业向内地的扩展,而且加深了各钱庄之间的相互联系,促进了其业务往来,加快了钱庄的发展。
与此同时,钱庄的经营方式也发生了转变。
在鸦片战争前,钱庄主要经营货币的交换业务;鸦片战争后,它“摆脱了货币兑换业务,而集中在存款、放款、办理划汇、签发庄票等信贷活动上”。
钱庄在经营活动方面的种种变化,不能不影响到钱庄性质的变异,钱庄开始融人资本主义因素。
在钱庄不断发展的同时,洋行实力的发展更为迅速。
鸦片战争前,在广州就已经有一:些洋行在活动;鸦片战争后不久,洋行蜂拥而至,数量不断增加。
道光二十年(1840年)还不足40家,“1872年不过343家,1882年增到440家,1892年已过579家,1902年比十年前增长一倍多达到1189家,到1910年则达到3239家”。
近代列强在中国东北北部地区的商业博弈
近代列强在中国东北北部地区的商业博弈
牛淑贞
【期刊名称】《兰州学刊》
【年(卷),期】2023()2
【摘要】近代列强在东北北部地区的商业博弈,是在日俄共同侵略中国的“两强凌一弱”格局下进行的,是以俄国的日益退却与日本的不断扩张为其突出表征,其中也有德、美等西方列强的参与,在某些时候甚至呈现出多方交叉博弈的格局。
【总页数】17页(P14-30)
【作者】牛淑贞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6
【相关文献】
1.试析近代东北北部地区在对外贸易上的地位
2.近代列强对东北边疆的争夺与清政府的回应(1900-1911)
3.清末民初第三次关内移民浪潮与东北中、北部地区交通近代化和城市化
4.试析民国时期民族工商业对东北北部地区的社会影响
5.清政府一败再败列强博弈下的东北局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清末行商对外商的欠债问题与政府对策论文
清末行商对外商的欠债问题与政府对策论文外商是指外国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外国投资者),以下是店铺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清末行商对外商的欠债问题与政府对策相关论文。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清末行商对外商的欠债问题与政府对策全文如下:鸦片战争前,中国行商对外商的欠债问题是困扰清政府并影响中外关系的重要问题之一。
清政府为维护天朝体制,曾采取种种政策措施,积极清偿行商债务,但成效甚微。
第一次鸦片战争是清政府政策转变的起点,在被迫接受英国“官偿商欠”的要求后,清政府重新确定了商欠“官为代追,不为保偿”的制度,并将其载入与各国签订的条约中,成为近代中国民间涉外债务清偿的基本制度。
以往学界对鸦片战争前的商欠较为关注,郭卫东、章文钦、王巨新等人的论着都在一定程度上探讨过行商欠债的缘由、影响、解决方式等问题。
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鸦片战争前后清政府清偿民间涉外债务的政策之演变,探讨行商联保制失败的原因和清政府商欠“官为代追,不为赔偿”政策的确立及其对近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一、鸦片战争前的商欠清偿政策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实行限制对外贸易的政策,中国同外国的贸易均由行商负责,即所谓的行商制度。
这一制度曾是中外矛盾的焦点之一,除了行商对贸易的垄断外,行商欠债问题也时常招致外商的责难。
行商对外国商人的欠债,清代文献称为“商欠”或“夷欠”.商欠的发生有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它跟中外贸易的方式有关。
鸦片战争前,清代的对外贸易主要实行以货易货,外商在同行商交易时,将外国货品在行商当中按额分配,但当时英国毛织品等外国商品在中国并没有什么市场需求,行商代销的货物往往不能及时售完,只能等到下次外国商船来华之时,再行结账,以致“不能年清年款”,①若有经营不善,甚至破产,则无法偿还货款,造成商欠。
其次,商欠也跟中外贸易规模的扩大有关。
18 世纪下半叶到 19 世纪 30 年代,中外贸易不断增长。
随着贸易的发展,行商普遍出现资本匮乏,不得不向外商借贷,而此项借款实际上属于高利贷性质,年复一年,本息越来越重,以致不能偿还。
关于货币战争的论文第二次鸦片战争论文:
关于货币战争的论文第二次鸦片战争论文:人民币汇率和货币战争的历史分析[摘要]西方国家正竭力将挑起货币战争的帽子扣到中国头上,美国某些政客更企图将汇率与贸易战挂钩,从而将目前还只是形象说法的“货币战争”发展成为现实。
虽然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政府在和平时期曾威胁直接动武来改变汇率、诱使其他独立国家持有某种特定货币或确保支持其所青睐的货币机制。
布雷顿森林体制崩溃后,外交政策议程受国际货币问题增加或问题间等级消失的影响少于受本身特性变化的影响。
目前美国所谓的货币战争其实出于美国自身利益和对外政策的需要。
[关键词]货币战争;人民币汇率;国际货币机制[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0065-02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投票权大致与捐款数额成正比。
布雷顿森林机制从政治层面讲,不仅源于美国的霸权,也受到各国中央银行之间、财政部之间联系网络发展的促动。
布雷顿森林机制规定了国际货币机制:(1)在强调成员国政府“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其他成员国合作、确保有序的汇率安排、促进稳定汇率体系”责任的一系列条件下,承认浮动汇率的合法化。
允许各国建立本国货币的平价,但这不再是一个要求,尽管拥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85%的多数表决权的成员国投票可以重新设置之(它实际上赋予美国否决权)。
(2)采取各种措施确保特别提款权成为货币体系的主要储备资产,“意在确保黄金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作用逐步降低”。
(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承担“对成员国的汇率政策实行严格监督的责任”,其指导方针可随后制定。
这体现着国际上复合相互依赖,例如,国际货币领域中很少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政府在和平时期曾威胁直接动武来改变汇率、诱使其他独立国家持有某种特定货币或确保支持其所青睐的货币机制。
另外,货币政治并不完全孤立于武力政治。
货币是常被用于实现政治和安全目标的工具。
雅各布•瓦伊那(Jacob Viner)得出如下结论,1914年之前,“外交对战前国际金融具有决定性影响”,这种概括确实是正确的。
国际金融---俄罗斯的货币之战
《国际金融》期中论文 题目: 《俄罗斯的货币之战 》学生姓名主修学号主修专业辅修专业 金融学辅修学号2014年11月19日俄罗斯的货币之战内容摘要:自年初以来,卢布对美元汇率已下跌了将近40%,卢布对欧元汇率也下跌了25%,成为全球跌幅最大的货币。
与此同时,俄罗斯作为一个原油出口国,国际油价也进一步下挫。
油价下跌已经影响了俄罗斯经济,俄罗斯央行不得不抛售外汇储备以力挺卢布,外汇储备减少680亿美元至4438亿美元,但仍无果而终。
随着外汇储备被侵蚀,市场的担忧也随之加剧。
俄罗斯的货币危机,给作为其重要合作伙伴的中国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关键词:卢布贬值油价下跌货币危机汇率一.卢布的现状今年年初以来卢布对美元和欧元汇率下滑已超过30个百分点。
11月8日,卢布兑美元汇率一度跌破48.5。
目前卢布兑美元大幅度贬值,其水平已超过15%,相较于今年八月的一美元可兑换35卢布,目前一美元可兑换41卢布(约合人民币6元)。
二.卢布疯狂贬值的原因(一)美国的经济制裁俄罗斯在乌克兰东部地区冲突中的立场招致西方国家多轮经济制裁,这些制裁涉能源、金融、国防等俄罗斯经济主要领域,对俄经济增长造成打击。
针对西方国家的制裁,俄罗斯收紧了外汇管制,发起了“去美元化”运动。
但无奈力量过于弱小,美元在加息预期以及美联储逐步加快退出量化宽松下日渐强势,卢布则在制裁和油价下跌的双重打击下,不断贬值。
(二)石油价格的下跌世界石油价格的下跌对主要依靠石油经济发展的俄罗斯无疑是雪上加霜,因为石油和天然气的出口量占俄罗斯出口总量的75%,而俄罗斯50%的预算收入也来自能源资源。
从今年夏天开始,原油价格狂泻30%至4年来最低点,今年11月国内油价已实现“八连跌”。
美国在2008年之后做了两件事。
一是通过彻底的危机,迅速实现了全社会的“去杠杆化”。
二是通过技术进步,开启了新一轮工业革命(以页岩气为代表的新能源革命、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以3D打印为代表的制造业革命)。
论文范文:清末民初察哈尔地区的财政研究(1903——1934年)
论文范文:清末民初察哈尔地区的财政研究(1903——1934年)第一章清末财政改革概况一个国家财政状况的好坏影响着国家正常的运转。
良好的财政体制及财政状况是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
中国财政的现代化制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转变过程,而在清末实行的新政中对全国财政的清理则是其最为重要的一项措施,对晚清社会以及民国财政制度近代化的演变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一、清末财政改革的背景清代前期的财政是中央高度集权性质的。
因“户部总的职掌是管理全国疆土、田亩、户口、财谷之政令。
”所以户部掌握着全国财政收入和支出大权。
在各省地方,会设一名布政使来负责管理本省的钱粮收支,定期向户部上报奏销。
“户部作为中央财政主管机构,制定财税征管政策,通过起运留存制度调济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之间的收支余缺,实行严格的解协款制度、考成制度、库藏制度、奏销制度控制着地方财政。
而地方仅在户部规定的开支范围内,按照幵支标准列支,无可机动的财权与财力。
”所以中央掌握着对全国财政使用和调拨权力来维持全国的平衡。
至清朝末期,由于战争的开支、对外赔款以及偿还巨额的借款等支出让清政府的财政面临巨大的困难,使得原有的财政体制无法正常运转。
这种状况在光绪与宣统年间尤为严重。
(一)财政的入不敷出首先来看在光绪初年的财政概况,据史料记载,光绪十年户部按照常例征收的岁入项有“地丁、杂赋、地租、粮折、灌项、耗羡、盐课、常税、生息”十项,以及四项新增项目“厘金,洋税、新关税、按粮津贴”,此外还有当年的收款即“续完(丁漕各项均有)、捐输、捐缴、节扣”。
岁出常例开支有十七项“祭祀、俸工、兵饷、驿站、礼宪、廪膳、科场、赏恤、采办、办漕、织造、修绩、河工、公廉、杂支”,新增的开支有“勇营饱需、营局经费、洋款还借、息款。
共收银八千二百三十四万两有奇,支银七千八百一十七万两有奇。
”到光绪年间的中期,兵事频繁,增加了海军经费,军事经费大大增加;修建铁路也提上日程,增拨了铁路经费;还有巨息借洋款、赔予日本的巨额款项,摊分在各省名下,加剧了各省的负担,民众更是民不聊生。
发生在哈尔滨的货币战争
发生在哈尔滨的货币战争清代末期,巨额的外国货币流入中国,种类繁多,数额庞大,大约占到中国货币总量的三成,在十几个省使用,严重扰乱中国金融市场,侵害中国利益。
鹰洋币制最乱的就是东北三省,'钱法之乱,今日已极,通国皆然,东省为最。
'俄国和日本在东北发行的纸币,在市场流通中已然占主导地位。
特别是北满地区的俄国卢布,外国的法定本币竟然成了中国一个地区的本位币,这在中国金融史上是唯一的一例。
卢布清末民初中国国力衰弱,无力与沙俄抗争。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沙俄的垮台让中国看到了收回货币主权的希望。
可此时协约国武装干涉苏俄,日本出兵西伯利亚,占领了海参崴,趁机把势力扩展到了东北北部。
日本在南满发行的货币也随之进入了哈尔滨。
日本朝鲜银行发行的金票俗称老头票当时的中国政府、金融界以及哈尔滨商民,'有感于外币之交侵,官银票币之不振,遂有挽回国币权之决心。
'这是一场中国近代罕见的围绕货币发行进行的战争。
⒈1918年6月,上任不久的东三省巡阅使张作霖,召开三省金融紧急会议,为与日英美争夺货币主导权,决定先由奉天兴业银行哈尔滨分行在哈发行小银元(东北银元)兑换券,对当地工商业发放贷款,这是一个稳妥过渡的方案。
之所以采取这样一个妥协的做法,有着现实的无奈。
为了方便理解,简单叙述一下背景。
随着中东铁路的建设和开通,沙俄的本币卢布,东北老百姓叫羌贴,也进入了中国。
中东铁路的客货运费只收卢布,哈尔滨等铁路沿线城镇的俄货也用卢布标价销售,俄国商人使用卢布一是方便,二是避免了汇兑风险。
俄国在东北商人众多,势力巨大,所以卢布主导了市场。
华俄道胜银行哈尔滨分行面对这种情形,中国官府和商民也意识到要挽回权利、疏通钱法。
从1898年开始,东三省都建立了自己的官方银行:奉天官银号(奉天省)、吉林官贴局(吉林省)、广信公司(黑龙江省),陆续发行了本省流通的纸币。
但财力有限,发行保证金难以落实,多有滥发,因此纸币不断贬值。
晚清政府对俄日争夺中国东北利益的外交应对
晚清政府对俄日争夺中国东北利益的外交应对
赵鑫宇
【期刊名称】《兰台世界》
【年(卷),期】2016(000)004
【摘要】晚清东北史事所涉外交事件较多而研究不足。
本文在参阅相关文献、档案、回忆录等资料的基础上,力求真实客观地展现和反映在俄日对中国东北利益的一系列争霸活动当中晚清政府及其代表人物的应对与努力,但同时又不能不看到晚清政府根本上的软弱导致了它最终选择妥协的悲惨结局。
【总页数】4页(P119-122)
【作者】赵鑫宇
【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52
【相关文献】
1.俄西伯利亚和远东与中国东北在石油领域的合作前景——俄罗斯在国际石油天然气交易中的利益 [J], 科尔茹巴耶夫А Г;赵欣然
2.晚清中国政府实施“联俄制日”外交决策原因探究——以对外政策分析理论为视角 [J], 韩致宁
3.晚清政府对俄日争夺中国东北利益的外交应对 [J], 赵鑫宇
4.争夺中国东北:1900至1903年的美国对俄外交 [J], 朱卫斌
5.罗斯福的以日制俄政策与中国东北的“完整”——以日俄战争为中心的探讨 [J], 朱卫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东北革命根据地的货币斗争(1945—1949)
东北革命根据地的货币斗争(1945—1949)
韩洋
【期刊名称】《党史博采:下》
【年(卷),期】2022()8
【摘要】1945—1949年,国共两党在东北的争夺,不仅体现在军事上,同样也表现在金融当中,尤其是期间的货币斗争。
东北革命根据地的货币斗争是以东北银行的建立和发行货币开始的,东北革命根据地的伪满币、苏联红军票、蒋币之间的斗争分为两个阶段,并主要在区域形式、比价斗争形式和反假币方面进行斗争。
在这曲折的金融斗争中,中共东北局逐步赢得了货币斗争的胜利。
中共东北局在货币斗争中收获了经验,有力支援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总页数】3页(P20-22)
【作者】韩洋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239
【相关文献】
1.光复初期台湾文化重建的分歧与斗争(1945—1949年)
2.《中国的内战:1945-1949年的政治斗争》
3.浅析1945-1949年东北电影发展环境——以东北电影制片厂为例
4.东北解放区(1945-1949)木刻艺术的视觉叙事与审美特征
5.《1945—1949年东北解放区文学大系》出版发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东北币与人民币的统一初探
东北币与人民币的统一初探
姜长青
【期刊名称】《黑龙江社会科学》
【年(卷),期】2018(0)3
【摘要】1951年前后,东北在全国经济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央对东北币和人民币的统一态度十分慎重.在货币统一过程中,首先是东北地区各货币的统一;其次是设立山海关联合货币兑换所作为东北币和人民币统一过渡期的制度安排;最后,受国内财经统一工作和朝鲜战争等因素的影响,加快了货币统一的节奏.东北币和人民币的统一成效显著.
【总页数】6页(P55-60)
【作者】姜长青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北京10083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2
【相关文献】
1.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建设初探——一个基于CEPA与人民币国际化的框架
2.关于人民币实际汇率与实际有效汇率差异原因的探讨——人民币实际汇率问题初探
3.沪港合作构建人民币金融循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问题初探
4.人民币汇率升值和上证指数及房地产价格的联动初探——人民币“外升内贬”的新视角
5.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与跨境人民币业务关系初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探寻中俄人民币结算升级机遇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探寻中俄人民币结算升级机遇
中国人民银行牡丹江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期刊名称】《黑龙江金融》
【年(卷),期】2009(000)009
【摘要】由美国次贷危机引燃并蔓延开来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得美元在国际赁币体系中的霸主地位开始动摇,而人民币以其良好的稳定性,成为周边国家可以接受的贸易结算货币.现阶段中俄本币结算呈现卢布一边倒的局面,人民币如何借助其在金融危机下的良好表现,助推其在中俄本币结算中的影响和份额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从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的实践探求出发,以历史的、战略的视角进一步探寻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俄人民币结算升级机遇,力求通过对黑龙江省本币结算实践历程的现实回顾和人民币对俄结算优势与问题的辩证分析,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在人民币国际化趋势和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抢抓机遇,有效推进人民币对俄结算的迫切性和可行性,从而为推动人民币周边化、区域化和国际化作出贡献,并提出政策建议.【总页数】3页(P77-79)
【作者】中国人民银行牡丹江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作者单位】(Missing)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
【相关文献】
1.在人民币区域和国际化趋势下对推进中俄本币结算进程的再思考 [J], 史岩
2.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俄能源博弈的新突破 [J], 杨文兰
3.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俄石油合作 [J], 吴绩新
4.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研究——我国金融服务业、TFP增长以及产业转型升级的研究 [J], 陈伟泰
5.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蒙人民币现钞跨境流动新特点调查 [J], 乌拉希图;杨惠来;郝守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甲午战后清政府对俄外交的演变
甲午战后清政府对俄外交的演变
张玉芬
【期刊名称】《学理论》
【年(卷),期】2016(000)010
【摘要】甲午战后,中外关系出现了新的形势.中国沉沦,日本崛起,俄国加紧在中国东三省的侵略活动,日俄矛盾日益尖锐,英日在共同对俄的基础上互相接近.基于远东格局的这种变化,清政府在"恐日""仇日"情绪的支配下,期待"联俄制日".1896年,中俄签订的"中俄密约"和《东省铁路公司合同》是清政府实施"联俄"政策的结果.清政府本意是"联俄制日",结果竟使俄国逐步把东三省变成其势力范围.义和团运动时期,俄国出兵占领东三省,中俄矛盾激化.中俄东三省交涉,引起国内外的密切关注,各种力量介入其中,受其影响清政府由"联俄"走向"疏俄".
【总页数】4页(P142-145)
【作者】张玉芬
【作者单位】南阳师范学院文史学院,河南南阳 47306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56
【相关文献】
1.甲午战后至戊戌变法前清政府的改革
2.整军与筹饷--甲午战后清政府军队改革的尝试
3.1895年中俄借款谈判与清政府联俄外交之关联
4.搁浅的富国梦——甲午战
后清政府主导的第二轮开矿高潮(1895—1899)简5.搁浅的富国梦——甲午战后清政府主导的第二轮开矿高潮(1895—1899)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末中俄东北货币冲突研究文献综述摘要:甲午战争后卢布在东北肆虐,沙俄政府利用华俄道胜银行采用种种手段驱逐东北官贴和地方私贴。
卢布最终成为东北主要流通货币,是沙俄掠夺东北财富的重要手段。
清政府为抵制卢布入侵铸造了小银元并发行官贴,可是终因国势不振而抵抗失败。
关键词:华俄道胜银行;东北官贴;文献综述中图分类号:k2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8-0135-02目前关于清末东北货币原始资料有东三省的通志:张柏英主编《黑龙江志稿》中的卷二十一,财赋志,钱币(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金毓黻主编《奉天通志》中的卷一百四十五,财政志(辽海出版社,2003年版);清代长顺修、李桂林纂《吉林通志》卷四十,经制志五,钱法;此外还有专门关于清末东北地区的货币文史资料:黑龙江金融历史编写组编著《华俄道胜银行在华三十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和《中国近代货币史资料》(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参事室金融史料组1964年编选)。
一、近代货币研究历史与现状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打开国门,经济卷入世界体系范围内。
清政府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而东北尤甚。
在货币流通方面,随着外国货币大量流入和流通,中国各省出现多种外国货币(以鹰洋和卢布流通最为广泛)并同清政府银两一起流通。
错综复杂的货币关系逐渐引起清政府的开明官员对于本国货币问题的关注和初步探索。
他们对货币问题的言论出现在奏章和一些典籍里。
民国初期对其进行的专门整理体现在张柏英主编的《黑龙江志稿》、金毓黻的《奉天通志》和清代长顺修、李桂林纂《吉林通志》。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参事室金融史料组于1964年编选的《中国近代货币史资料》辑录了档案馆1840—1911年间的大量清代珍贵货币档案文献。
关于近代货币史的研究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主要著作有张家襄的《中华币制史》,论著从文献研究着手,按历史顺序阐述中国货币和其制度的发展过程,是中国第一部以近代学科史方法从事货币史研究的专著。
1954年由彭信威编撰的《中国货币史》是中国货币史开山之作,他将旧钱币学发展成为具有现代的学科结构,并更多涉及货币的流通领域以及货币和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联系。
初次把中国货币同世界各国货币进行联系并注意到相互的影响。
紧随其后的经济学家杨端六主编《清代货币金融史稿》(三联书店,1962年版)通过银钱比价变动这一特殊问题研究货币整个发展过程中趋势以及外国资本侵略对中国货币制度影响。
但在此后20余年间鲜有关于货币文章面世。
对货币问题研究是伴随着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文化研究复兴而发展起来的。
这一时期出现的专著非常之多,其中对近代货币史研究非常翔实的有魏建猷主编《中国近代货币史》(黄山书社,1986年版)、萧清主编《中国近代货币金融史简编》(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黑龙江金融历史编写组《华俄道胜银行在华三十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同时出现了专门研究东北地方货币的书籍如毕凤鹏主编《东北地区货币》(中国金融出版社,1989年版)。
此外有关货币的论文也多达几十篇。
目前关于东北货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清政府、沙俄在东北的货币体系以及卢布对东北金融的侵略。
清政府在东北的货币体系分成清末和清末以前。
清末以前清政府沿用明朝的“银钱并用”作为货币制度。
在东北,一般民众日常使用的只有制钱,大宗货物或者纳税用银。
清末以前东北二百余年所有交易以现银、制钱为实币,以商号凭贴为纸币。
只是到清末才出现官贴。
清末东北地方政府鉴于外币肆虐分别铸造了小银元以抵抗。
奉天在1886年设立奉天机器局并于次年试铸银币。
1902年设奉天银元制造总局,铸造铜元和银元。
1907年奉天、吉林两省银元局合并,改称东三省制造银元总局。
清末东北地方政府发行货币主要为小银元和银元券。
吉林于1887年设立宝吉局铸造制钱。
钱庄清前期多在奉天,末期多在吉林和黑龙江。
其主要业务是兑换金银,收入贴水。
吉林和黑龙江的钱庄著名的有两家,一是吉林牛姓创办的升号,另一是河北刘姓在黑龙江开办的发号。
1905年奉天官银号在奉天成立,1909年改组为东三省官银号。
在东北各地甚至上海都设立分号初发行小银元票,又发行大银元票,均为银本位兑换券。
后发行以银元为本位的大洋券、小洋券,并收回初发行的旧票。
1898年成立吉林永衡官帖局发行官贴和官银。
1909年官贴局和官钱局合并为官贴总局,发行官贴、吉大洋券、吉小洋券、哈大洋券。
1904年黑龙江设立广信公司先后发行官贴、银两票、大洋券、四厘债券、汇兑券等多种票券,其中以官贴流通时间最长,大清银行、交通银行也于东北各地设立分行。
东北小银元于1882年开始铸造。
清统治者为制止卢布入侵,一面取缔东北私贴滥发、一面铸造各种小银元,为补银元不足并发行官贴(小银元券)后又铸造铜元为辅币。
毕凤鹏所著的《东北地区货币》详细介绍了东北各地官银号和发行的货币种类。
此外还有一些论文就清政府发行的某种货币进行详细描述如黄成《清末铜元制度评价》(中国钱币,1993年第3期)、钱峰《黑龙江银元票考略》(中国钱币,1993年第3期)因为白银不易携带而且在清末白银大量流失造成金属货币稀少,并且发行私贴对商家有利可图。
东北商户往往自己发行票贴,不但银号、商号等发行私贴,工厂、矿山等也发行私贴。
现在还没有专门书籍对东北私贴进行阐述。
但是王凤杰《清末民初东北私帖述论》(社会科学辑刊,2009年第2期)里对于东北私贴产生原因和各县流通额进行了详细论述。
私贴在发行初期还能保持良好信誉,但由于经济环境恶化,一旦商家倒闭,私贴往往变成一堆废纸,带来很多社会问题并直接造成物价飞涨。
私贴的存在一方面使东北货币体系更加复杂,另一方面使得东北自己发行的省币不容易推行,阻碍了东北经济发展。
清政府对私贴进行多次查处但收效甚微。
进入民国后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要求东北地方货币由多元化走向统一,因此在张作霖主政时期对私贴全面查禁,奉票逐渐变成东北主币。
随着中东铁路修建,卢布开始进入东北并对东北经济政治环境产生深远影响。
为了便于对东北金融的侵略。
华俄道胜银行在1895年成立于俄国的首都圣彼得堡,1896年华俄道胜银行的上海分行开业,随后在北京、汉口等地设立分行。
极盛时期,道胜银行有分支机构50多个,遍及日本、印度、香港、英国及北美各地。
其中16所分行和3所代理处设在中国。
日俄战争后,营业委顿。
1910年与另一家俄国银行北方银行合并,称为俄亚银行,中文仍沿用华俄道胜银行。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其国内部分被收归国有,但海外部分仍营业,直到1926年由于其股东在巴黎金融投资失利才宣布停业倒闭。
目前国内关于华俄道胜银行银行的研究专著仅有两本:一本是黑龙江金融历史编写组《华俄道胜银行在华三十年》。
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详细叙述了华俄道胜银行在华三十年的具体历程,第二部分则为相关史料的选编。
另一本是杨培新所著《华俄道胜银行和欧亚大陆第一桥——未透露过的沙俄侵华内幕》(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1992年)。
文章用形象化的手法来重现历史,认为华俄道胜银行的历史,实际上就是20世纪初沙俄对华扩张主义的缩影。
两书都集中阐述了华俄道胜银行协助沙皇俄国对华侵略扩张,侧重其侵略性、反动性一面。
但黄丽巍硕士论文《华俄道胜银行在华货币发行研究》(吉林大学2004)对于华俄道胜银行和卢布研究最为全面。
论文从华俄道胜银行历史说起到华俄道胜银行在华货币的发行和发行量及其对东北影响,最后又对发行的货币进行全面分析:论文从选取货币发行为切入点,对华俄道胜银行在华货币发行情况、流通情况及其对东北政治经济文化影响等进行了深入剖析,对卢布在东北所起作用评价较为客观。
二、东北近代货币研究存在的问题针对近代东北货币的研究时间不长,但经过一些学者努力开拓已经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与任何其他新兴的研究领域一样,近代东北货币的研究也存在不足之处需要继续加以改进。
首先在东北流通的各种货币其错综复杂矛盾关系还没有彻底理清:如沙俄对清政府采用何种手段秘密进行货币渗透。
卢布是如何打败了东北地方货币并逐渐被东北商民所接受。
清政府不甘心货币主权旁落他人又是如何进行反击的。
其次以往文章都是从侵略角度描写外国货币入侵。
但是卢布除了压榨东北金融,剥削东北经济之外是否在客观上对于东北金融发展起了促进作用,而且东北在张作霖时代成为全国最早统一富强地区,卢布是否起促进作用。
最后要提高对近代东北货币研究学术意义和社会价值认可。
金融兴亡对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等各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
下一个战争将是金融的战争。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由于一些人的偏见,货币史研究的学术价值并未被充分评估和认知。
当前中国金融面临的挑战使得对近代货币的研究有着直接的现实意义,可以对当前金融问题的调节与控制提供重要的历史借鉴。
参考文献:[1]彭信威.中国货币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2]毕凤鹏.东北地区货币[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89.[3]杨余练.清代东北史[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4]张柏英.黑龙江志稿[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5]金毓黻.奉天通志[m].沈阳:辽海出版社,2003.[6][清]长顺修,李桂林.吉林通志[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7]杨端六.清代货币金融史稿[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2.[8]黑龙江金融历史编写组.华俄道胜银行在华三十年[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9]吉林师范大学历史系.沙俄侵华史简编[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76.[10]傅文龄.日本横滨正金银行对华活动史料[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2.[11]杨培新.华俄道胜银行和欧亚大陆第一桥——未透露过的沙俄侵华内幕[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2.(责任编辑: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