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环境保护与防治污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保护与防治污染
一、我国环境问题成因分析
(一)GDP唯上的 政绩观
(二)环境法制建设 不健全
(三)资源低价、环 境廉价现象的长期存 在
Biblioteka Baidu
(四)公众环境诉求 表达不畅
环境保护与防治污染
二、我国环境保护的出路
(一)加强环境法制建设 环境问题随着经济发展而产生,又随着经济发展而逐步解决,但环境问题
26
环境保护与防治污染
(三)按日计罚:加大企业违法成本 修订后的环保法第六章“法律责 任”第五十九条中,明确规定: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 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被责 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处罚 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自责令更改之日 的次日起,按照原处罚数额按日连续 处罚。”
27
环境造成的影响难以估量。消费结构快速升级趋势强劲,使产业结构发 生剧烈变化,刺激住房、汽车、电子通讯产业迅速增长,过量使用塑料 袋、废旧电池、快餐盒等不可降解物产品,使环境压力持续攀升。过度 装修、奢侈餐饮等污染性消费严重,炫富消费、超前消费、过度消费等 不可持续的消费行为日益盛行,带来的环境压力巨大。
法制建设健康发展的重大障碍。“违法成本低”
必然降低法律的威严和效率,导致违法排污屡 禁不绝;“守法成本高”势必淡薄人们的法律
意识,视法律为可有可无。提高违法成本和守
法自觉性是完善环境法制建设的首要问题。强 化环境损害赔偿,健全环境民事责任,既是保 护公民环境权益、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重要 措施,又是解决“违法成本低”问题的根本出 路。
环境保护与防治污染
三、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环境压力进一步加大
环境保护成为参与国际竞争与博弈的新焦点。环境问题没有国界, 是一个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科技等多层次多维度的世界问题 复杂体。当前世界各国的竞争已经从传统的经济、技术、军事等领域延 伸到环境领域。我国已成为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社 会特别是发达国家基本不再 认可我国的资金或技术受援 方地位,而且要求我国承担 更多环境责任的压力日益加大。
景下,最新的环境保护法出台,为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指明
了方向。
环境保护与防治污染
(一)公众参与: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人人参与环保,是本次修法的亮点之一。环境问题和其他问题 不一样,不管我们对环境、对污染有多么不满,每个人都是“贡献” 污染的一分子。 在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中,每个人都是法律主体。环境保护法 中明确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公民应 当增强环保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与防治污染
第一节 我国环境领域的一系列问题
一、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二、经济发展、城镇化加大生态环境压力
三、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环境压力进一步加大
4
环境保护与防治污染
当前,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要复杂,解决起 来的难度比任何国家都要大。环境形势虽然局部有所改善,但总体尚 未遏制,形势依然严峻,压力继续加大。
环境保护与防治污染
(五)实行谨慎原则建立严格的环境风险评估制度
谨慎原则是国际社会在环境立法中普遍遵守的基本准则,这是因为环境 损害具有很大的滞后性和不确定性。 环境损害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可以被科学证实的环境损害,如水体 、空气、土壤等的环境污染损害;另一类是尚未被科学充分证明的潜在环 境损害。
环境保护与防治污染
(五)生态红线:维护天然生态系统健康
新修订的环保法引人注目的规定是“生态保护红线”的设定 。第三章第二十九条明确规定:国家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 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红 线范围包括:具有代表性的各种类型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珍稀 、濒危的野生动植物自然分布区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域,具有 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溶洞和化石分布区、冰川、 火山、温泉等自然遗迹,以及人文遗迹、古树名木等。
环境保护与防治污染
一、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一)PM2.5引发关注,雾霾天气遍布全国
(二)水污染问题依然突出
(三)土壤污染危及耕地红线
(四)生态保护和农村环保亟待加强
(五)环境风险不断凸显
环境保护与防治污染
环境保护与防治污染
二、经济发展、城镇化加大生态环境压力
我国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益的粗放工业模式尚未根本改变, 污染物排放量大,持续推进工业化、城镇化面临前所未有的环境压力。 (一)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十分艰巨
环境保护与防治污染
第二节 我国环境问题的成因及环境保护的出路
一、我国环境问题成因分析
二、我国环境保护的出路
13
环境保护与防治污染
我国环境问题的成因是复杂的、综合的、多方面的,这既与我国经 济增长方式有关,也与公民环保意识不强密不可分。面对这些错综复 杂的原因,为我国环境保护寻找一条可行之路,是当前急需解决的一 个问题。
的义务”。
环境保护与防治污染
(二)公益诉讼:举报不能成为牟取私利的手段
在环境保护法的修订过程中,环境公益诉讼问题引发了社会 的广泛讨论。从最初将公益诉讼主体范围规定为中华环保联合会 及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的环保联合会,到后来扩大为在国
务院民政部门登记的相关社会组织,再到环境保护法中规定的在
设区的市级以上政府民政部门登记的相关社会组织,条款的变迁 体现了社会公众的呼声。
律责任和处罚力度,因此该修订案也被贴上了“史上最严环保法”的
标签。
21
环境保护与防治污染
一、我国环境保护立法事业回顾
“五五”计划 时期
“六五”至 “七五”计 划时期
“八五”至 “九五”计 划时期
“十五”至 “十一五”计 划时期
环境保护与防治污染
环境保护与防治污染
二、新环保法的亮点

在我国环保法律尚不健全的情况下,近年来我国大型环境问 题频发。环境保护问题已经不再是空喊口号,制定与经济发 展相适应的相关法律成了中国迫在眉睫的任务。在这样的背
厅印发了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
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
环境保护与防治污染
(四)消费模式不可持续

消费是经济再生产全过程的重要环节,连接社会生活,直接影响生产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收入水平提高,城乡居民由温饱型生活向小康型 生活转变,消费观念、消费水平和消费行为迅速改变,需求更加多样化
,同时也逐步暴露出工业社会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弊病,对我国生态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保持较快发展,能源资源消耗继续增长。污 染减排指标由两项扩大到四项,增加氨氮和氮氧化物;减排领域由工业 与城镇扩展到交通和农村。
环境保护与防治污染
(二)产业重型化短时期难以根本改变 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经济结构偏重, (三)资源能源过度消耗 资源消耗大的结果是环境污染, 环境问题的背后是资源的过度消耗。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能源、钢铁、氧 化铝、铜、铅、锌、水泥等消耗量 最大的国家之一。主要矿产资源进 口增长幅度较大,对外依存度逐年 提高。2013年煤炭消费总量为 36.1亿吨,超过世界上其他国家 的总和。2014年5月26日国务院办公
环境保护与防治污染
第三节 解读新环保法
一、我国环境保护立法事业回顾
二、新环保法的亮点
三、新环保法的意义
20
环境保护与防治污染
针对我国当前环境领域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以及造成这些问题的原
因,我国对《环境保护法》进行了修订,并于2014年4月24日
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修订后的新环保法将在2015年1月 1日正式实施。由于此次的“修订案” 大幅增加了政府与企业的法
30
环境保护与防治污染
(七)保护优先:环保理念的大突破 新修订的环保法明确规定“保护优先”的原则。这是第一次将环境保 护置于优先位置,是环保理念上的一次突破。环境保护由20世纪70年 代的末端治理,到80年代的防治结合,到90年代的过程控制,再到现 在的保护优先,应该说,环保理念一次又一次升华。为确保“保护优先” 原则落到实处,法律作了一些制度上的安排和创新,如规定国务院有关部 门和各地政府在制定经济、技术政策时,应当充分考虑对环境的影响。这 实际上也在为政策环评打开了大门。
资源低价、环境廉价是资源浪费 与环境污染的基础性原因。只有纠 正在资源环境价格方面的错误市场 信号,建立充分反映市场供求关系、 资源稀缺程度以及环境损害成本的 价格形成机制,才能将资源环境成 本真正内部化,避免排污者将污染 成本转嫁给社会,才能使节约资源、
解决环境纠纷。
保护环境真正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
是造成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十一
五”期间,重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 的比重有所增加并保持在70%以上。 “十二五” 时期,把钢铁作为重点产 业发展的省份达26个,石油化工的 25个,有色金属的20个,煤炭资 源开发的15个,火电的12个,西 部12个省区中有11个把化工、钢 铁、有色金属等作为重点产业发展, 产业重型化特征将继续强化。
环境保护与防治污染
(三)强化环境执法 (四)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环境要素的基础性作用
司法作为社会秩序与稳定的基石, 是解决社会纠纷的重要防线,也是 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发达国 家解决环境问题的成功经验之一, 就是建立了严格、完善的环境法律 体系以及完整、有效的司法模式, 采用以行政调解和司法裁决相结合 的法律手段,惩处环境违法行为,
第三章
环境保护与防治污染
环境保护与防治污染
一、我国环境领域的一系列问题
二、我国环境问题的成因及环境保护的出路
三、解读新环境保护法
环境保护与防治污染
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 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 体制。建立和完善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独立 进行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建立陆海统筹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污染防 治区域联动机制。健全国有林区经营管理体制,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及时公布环境信息,健全举报制度,加强社会监督。完善污染物排放 许可制,实行企事业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环境保护与防治污染
(四)连带责任:责任者无法独善其身
新法修改的重头戏落在明确各部门、单位、企业及个人主体的义 务与责任上,并格外强调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根据新法的规定,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环境监测机构以及从事环境监测设备和防治污染
设施维护、运营的机构,如果在履职中弄虚作假,对污染后果和生态 破坏负有责任的,除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罚之外,还要与其他责任者 承担连带责任。
环境保护与防治污染
(五)城镇化面临的环境刚性约束难以回避 • 城镇化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扩大内需的潜力所在。由于规 划前瞻性不足、城市开发强度过大、城镇管理理念落后、环保工作薄弱 等原因,旧账未还、又欠新账,多年累积的区域性城市环境问题开始集 中爆发。北京的开发强度已达到48%,上海为36.5%,而巴黎仅 为21%,伦敦为23.7%,东京为29.4%。全国许多城市大气污 染严重,65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座缺水,有1/3的城市存在垃 圾围城现象。如果不提高城镇化的质量,污染物在时间上的累积和区域 空间上的复合效应将更加明显,势必猛烈冲击区域生态底线,带来更大 的环境压力和生态风险。
31
环境保护与防治污染
三、新环保法的意义
如果说1979年的《环境保护法(试行)》是中国环境立法史
上的第一座里程碑,那么此次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环境保护法》
修订草案,则应当誉为中国环境立法史上的第二座里程碑。
首先,新法既是一部具有基础性地位的法律,也是一部适用 性很强的法律 其次,新法既规范约束政府环境行为,也强化了环境监督管 理的职权 最后,新法科学地借鉴了各国立法成功经验,是一部权责相 一致的法律
环境保护与防治污染
(六)预警机制:治理雾霾提上日程
以雾霾为代表的环境污染公共事件,在最近几年高强度频繁发生, 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修订后的环保法第四十七条对此专门作了规
定,增加了建立环境污染公共监测预警的机制。新修订的环保法对
雾霾等大气污染治理作出了更多有针对性的规定,如国家建立跨行 政区域的重点区域、流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联合防治协调机制; 国家促进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等。
不会自行解决。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通过环境立法来明确政府的环保责
任,规范政府行为,是协调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关系、根治环境问题的关 键措施。很多发达国家都是在经济快速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最尖锐、最突 出的时期,制定了专门约束政府行为的环保法律法规,以协调经济发展和 环境保护的关系。
环境保护与防治污染
(二)严格追究污染者的环境责任 “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 是影响环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