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与社会第一讲

合集下载

人文与社会课程教案(小学支教)

人文与社会课程教案(小学支教)

人文与社会课程教案(小学支教)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人文与社会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以及尊重和理解他人的能力。

本课程将涵盖社会、历史、文化、伦理等方面的话题,通过故事、讨论、游戏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激发他们对人文社会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社会、历史、文化等领域的基本认识和了解。

2.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 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他人的价值观和信仰。

5. 激发学生对人文社会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认识社会1. 社会的定义与特征2. 社会结构与功能3.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第二单元:了解历史1. 历史的概念与重要性2. 中国历史简介3. 历史事件的影响与启示第三单元:探索文化1. 文化的定义与特征2. 中国传统文化简介3. 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第四单元:学习伦理1. 伦理的概念与原则2. 道德行为与道德规范3. 伦理困境与决策第五单元:公民意识与责任1. 公民的定义与责任2. 公民权利与义务3. 公民参与与社会发展四、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讨论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游戏活动:通过游戏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社会知识。

4.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5.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不同社会身份的责任和义务。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游戏等环节的积极参与程度。

2. 小组合作评价: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等。

3. 作业与测验:通过布置相关作业和测验,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择适合小学生的人文与社会课程教材,如《人文与社会》、《社会与文化》等。

一年级人文与社会教案

一年级人文与社会教案

一年级人文与社会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人文与社会的相关概念和重要性。

2. 学生将能够发展对社会规则和公共秩序的理解。

3. 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1. 人文与社会的相关概念。

2. 社会规则和公共秩序的重要性。

3. 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人文与社会的重要性。

2. 如何让学生认识到社会规则和公共秩序的必要性。

3. 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个大型白板或幻灯片。

2. 教师准备一些图书、图片和实物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相关概念。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人文与社会?它们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 教师可以请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并让他们发现与人文与社会相关的事物和现象。

步骤二:学习相关概念1. 教师通过幻灯片或大型白板展示并解释人文与社会的定义和相关概念。

2. 教师可以使用图片和实际事例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

步骤三:探讨社会规则和公共秩序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自己日常生活中遵守的一些规则和秩序,例如交通规则、学校纪律等。

2. 教师提出问题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社会规则和公共秩序的重要性,以及不遵守规则和秩序可能带来的后果。

步骤四:培养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1. 教师组织学生参与一些思维和沟通的活动,例如辩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思维和沟通能力。

2. 教师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步骤五:总结和展望1.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与他们一起回答可能存在的问题。

2. 教师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思考人文与社会的相关问题,并提出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概念的建议。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调研来了解更多与人文与社会相关的事物和现象。

2. 学生可以与家长或其他同学分享他们在学习中的收获和体会,进一步加深对人文与社会的认识。

人文与社会基础知识点总结

人文与社会基础知识点总结

人文与社会基础知识点总结一、人文基础知识1. 文化文化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现象,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

物质文化指的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中的物质产品,如建筑、工艺品、服饰等;精神文化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从事的观念、信仰、价值观等体现的文化形态。

2. 语言语言是人类最为基本的文化现象之一,是人们用来交流思想、传递信息、表达情感的符号系统。

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各种语言反映了不同文化、历史、地理和社会环境下的特殊性。

3. 宗教宗教是人类在对未知力量和未知事物的思考和探索中产生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宗教对社会生活和文化传统有着深远的影响,不同的宗教在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规范、价值取向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4. 艺术艺术是人类对生活、情感和思想的表现,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艺术形式多种多样,如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作品可以反映人们的思想感情和审美需求,丰富了人类的精神世界。

5. 文学文学是人类语言艺术的重要形式之一,包括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

文学作品是人们对生活和社会的思考与表达,可以激发人们的感情,提升人们的思想境界。

二、社会基础知识1. 社会结构社会结构是指由各种社会组织和社会机构所构成的一种社会形态,包括社会阶层、社会地位、社会角色等。

社会结构反映了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社会组织的层次结构。

2. 社会制度社会制度是指社会生活和社会行为的一系列规范、规则和制度,如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教育制度、法律制度等。

社会制度对社会秩序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3. 社会变迁社会变迁是指社会结构、社会制度和社会文化的变动和转变。

社会变迁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社会历史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规律。

4. 社会关系社会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中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包括个体之间的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同事关系等,也包括群体之间的群体关系、阶级关系、国家关系等。

5. 社会问题社会问题是指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各种社会矛盾、社会疾病和社会不公平现象,如贫富差距、教育不平等、环境污染等。

学子们的追求人文与社会教案

学子们的追求人文与社会教案

第1课认识新同学学习目标: 1.鼓励一年级学生进行相互交往的活动,促进同学之间的熟悉和了解。

2.帮助学生学会几种与别人交往时自我介绍的方法。

3.帮助学生认识并简单描述自己的特点。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活动:一.谈话导入:二、活动指导。

活动一我们来打电话。

1、会打电话吗?谁来试试看?指名回答后在请上台演示。

2、和老师打电话。

(1)“铃――”,老师的电话来了。

(2)“铃――”,给老师打电话。

3、说说接听电话时怎么介绍自己。

指名回答。

4、说说给别人打电话时怎么介绍自己。

指名回答。

5、我们来做打电话的游戏(分小组活动)。

活动二我们来演节目。

1、第一个节目:我也想玩。

(1)三人表演玩游戏,再请另一人表演想跟他们一起玩。

(2)大家想一想:向跟他们一起玩,怎样说比较好?(3)谁来试试?先指名几个学生尝试模拟,然后边尝试评议。

(4)一个一个地尝试,边试边评议。

2、第二个节目:两个不认识名字的同学。

(1)请两个人表演两个想互相认识姓名的同学。

(2)大家猜一猜,他们跑过去会怎么说?(3)谁想来表演一次?(4)一个一个地尝试,边试边评议。

3、第三个节目:老师问我叫什么名字。

(1)路上碰到一位老师,老师问我叫什么名字,我们怎么回答?(2)我们来选择:①我不认识这位老师,不敢回答。

②我很快跑掉,不回答。

③我停下来,看着老师回答。

(3)谁来试试?活动三除了姓名,我还可以介绍自己的什么特点?(1)说说自己有什么特点。

(2)希望知道同学的什么特点?(3)我来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特点。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怎样介绍自己。

我们是小学生了,要做一个讲文明,有礼貌的好孩子。

我们在介绍自己时要面带微笑。

因为微笑是世界上通用的“语言”。

如果你能毫不吝啬地展露微笑,不仅能使你自己保持愉快的心情,也能给别人带来精神上的鼓励。

四.板书设计:第1课认识新同学我叫,我喜欢。

我叫,我爱做。

第2课我们做游戏学习目标: 1. 让学生感受传统游戏的魅力,吸引学生参与游戏。

人文与社会四年级教案

人文与社会四年级教案

人文与社会四年级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人文与社会的概念和关系。

2. 掌握四年级人文与社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人文与社会的定义和关系2. 四年级人文与社会的主要内容3. 学校的社会组织和活动4. 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安排和指导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你知道什么是人文与社会吗?”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积极性。

2. 人文与社会的定义和关系(20分钟)通过直观的图片和例子,让学生理解人文与社会的概念和关系。

解释并讨论什么是人文,什么是社会,两者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3. 四年级人文与社会的主要内容(30分钟)列出四年级人文与社会的主要内容,如地理、历史、文化等。

通过多媒体展示和互动问答,帮助学生了解每个内容的基本概念和学习方法。

4. 学校的社会组织和活动(20分钟)介绍学校的社会组织和活动,如学生会、志愿者团队等。

引导学生参与讨论,了解这些组织的目的和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5. 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安排和指导(3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安排和指导。

通过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实践的乐趣和意义,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6. 总结(10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人文与社会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成为有责任心和能力的社会公民。

四、课后作业1. 阅读并默写本节课所学的主要概念和关键词。

2. 家庭作业:调查家庭中的社会组织和活动,并写一篇感想。

五、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2. 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和质量。

3. 综合评价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表现和参与度。

六、教学资源1. 图片和多媒体资料2. 角色扮演材料3. 社会实践活动安排和指导材料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积极参与互动,理解了人文与社会的概念和关系,了解了四年级人文与社会的内容,培养了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第一讲 人文社会科学.ppt2

第一讲 人文社会科学.ppt2

人文:精神世界,终极关怀:
“应该是什么”, “应该为什么”, “应该如何做”。
可归为“应该是什么”。 求善。为人之本。
(1)一般意义的人文教育,其主 要目标是要提高人们的人文素养, 使人活得更自觉、更高尚、更高 雅。
(2)现代人文教育的根本目标是 让学生学做进步的现代人。
人文教育最容易流于形式,变成人文 知识的教育。因为人文精神是可以感受而 难以言传的,它要求教育者用心去体会、 去挖掘、去展现,这对教育者自身的人文 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人文知识则是 具体而明确的,是容易传授和学习的。再 者,考试只能考人文知识,考不了人文精 神。从应试的角度考虑,教育者也容易把 让学生掌握人文知识而不是人文精神作为 主要教学目标。
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
• 一是知识体系说,即认为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社
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二是认识活动说,认为科 学是对现实世界规律的不断认识的过程;三是科 学学创始人贝尔纳的观点,也即将科学看作是 “一种方法”、“一种建制”、“一种累积的知 识传统”。
1、科学与 科学的分类
科学分类
• 哲学 亚里士多德 15世纪系统分类
• 问题3:人文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关系? • 问题4:你希望从本课程中学到什么? • 问题5:人究竟为什么而活着?
人文社会科学就是要探究人类从哪里来, 到哪里去,也就是探寻人如何超越物质的 层面,寻觅人类之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 有的精神。
前言:认识当前的社会与教育
前言1 图片对比
江西宜丰县潭山镇的悲剧多棵百岁古树被下药毒死 (2009年9月7日)
在公共管理方面,某位是这
么说的: “学习过以后觉 得对于群众问题,我看的 高度不高,辖区群众有问 题,我们应该去关心他们, 尽可能帮助他们,而不是 不管不问。”

《人文与社会》初中教案

《人文与社会》初中教案

《人文与社会》初中教案课程目标:1. 了解人文与社会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掌握人文与社会的基本知识和观点;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4.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1. 人文与社会的基本概念:人文学科、社会科学、文化艺术、社会发展等;2. 人文与社会的重要性: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影响;3. 人文学科的基本领域:文学、哲学、历史、艺术等;4. 社会科学的基本领域: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等;5. 人文与社会的发展趋势:全球化、信息化、多元化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人文?什么是社会?2. 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二、讲解人文与社会的基本概念(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的基本领域;2. 举例说明人文与社会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影响。

三、分析人文与社会的重要性(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人文与社会的重要性;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探讨人文与社会的发展趋势(15分钟)1. 学生分组研究,分析全球化、信息化、多元化等趋势对人文与社会的影响;2. 各组汇报研究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相关案例,如:某个国家的人文教育政策、社会问题等;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人文与社会现象及其影响;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批判性思维训练(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如:人文与社会的发展是否存在问题?如何解决?2.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交流和辩论。

七、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2. 学生作业和实践活动成果;3. 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的提升;4. 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提高。

教学资源:1. 教材或相关读物;2. 网络资源;3. 案例素材;4. 投影仪、白板等教学设备。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人文与社会课件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人文与社会课件

大豆的营养: 人体的各组织器官中含有大量麟 脂,大豆磷脂可增加组织机能, 降低胆固酵,改善脂质代谢,预 防和治疗脑动脉、冠状动脉硬化, 它还有助于肝赃健康,对肝炎、 脂肪肝都有一定的疗效。另外, 大豆磷脂还能促进脂溶性维生素 的吸收,防止体质及各组织器官 酸化。
第二课:享有盛誉的黑龙江大豆 教学目标:了解在黑龙江的一些 土地上大豆的地位。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东北的大豆 的价值是由于东北的特殊条件决 定。 教学难点:收集一些大豆与人们 生活的关系。
第三课:畅想大豆的未来 教学目标: 了解在黑龙江的一些 土地上种 植的植物,居住在这的人民的生 活与大豆的关系。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东北的转基 因大豆 教学难点:收集一些的新用途
了解在黑龙江的一些土地上种植 的植物,居住在这的人民的生活 与大豆的关系。
• 第四课:昔日北大荒 • 教学目标:了解在黑龙江的一些土地上发 生的开荒故事,居住在这的人民的北大荒 的荒凉做英勇斗争。 •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历史上的北大荒的情 况 • 教学难点:收集一些北大荒的历史
谈感悟; 1. 从生活的角度出发你看 到了什么? 2. 从财富的角度出发你了 解到的。 3. 我家乡的名牌
拓展学习: 访问家乡的长辈。家乡的传统经 济作物有哪些,主要的经济作物 是什么?
大豆的营养: 人体的各组织器官中含有大量麟 脂,大豆磷脂可增加组织机能, 降低胆固酵,改善脂质代谢,预 防和治疗脑动脉、冠状动脉硬化, 它还有助于肝赃健康,对肝炎、 脂肪肝都有一定的疗效。另外, 大豆磷脂还能促进脂溶性维生素 的吸收,防止体质及各组织器官 酸化。
1、北大荒指的哪里? 2、谈谈你的感想 3、现在的北大荒 4、为啥说现在是名副其实的米粮仓。
第五课:青春献给北大荒 教学目标:了解在黑龙江的一些土地上发生的开 荒故事, 居住在这的人民的英勇斗争。为了改变北大荒献 身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百万知青上阵的背景 教学难点:收集一些知青的开荒英雄故事。

六年下人文与社会教案

六年下人文与社会教案

《人文与社会》第一单元曾经的辉煌1、东北的解放教学目标:1、知道东北地区是全国最早解放的地方。

2、黑龙江是中国最北的省份,又与前苏联相邻。

3、了解为什么东北的解放会早于全国其他地方?教学重点、难点:1、3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东北是什么时候解放的吗?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课东北的解放。

二、授新课(一)1、请同学们打开书,你们熟悉这张照片吗?这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天安门前人民群众欢庆的场面。

2、提问:为什么东北的解放会早于全国其他地方呢?(二)调查活动1、通过搜集资料,进一步了解为什么黑龙江是全国解放最早的地区。

2、东北的解放早于全国其他地方有三个原因:A、因为有苏联红军的支援。

B、这里的人民已经和日本法西斯斗争了14年。

C、有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3、黑龙江是中国最北的省份,又与前苏联相邻,1945年8月15日黑龙江解放。

(三)我的调查讨论:你还知道哪些全国解放故事?(四)拓展学习1953年,哈尔滨改为中央直辖市;1954年,松江省与黑龙江省合并小学六年级全科目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为新的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改为黑龙江省省辖市,也就是省会。

三、总结:东北的解放早于其他地方是因为与前苏联相邻,以及苏联红军的支援。

东北地区沦陷了14年,再加上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东北在1945年8月15日终于解放了。

教学反思:2、前辈们的贡献教学目标1、知道哈尔滨是解放战争时期战略后方的中心城市。

2、哈尔滨市向前线提供了大量的棉衣、布鞋等军需物资。

3、老百姓为解放的胜利做了哪些工作?4、广大的工人负担着部队的武器的维修工作。

教学重点、难点哈尔滨市向前线提供了大量的棉衣、布鞋等军需物资。

老百姓为解放的胜利做了哪些工作?教学过程一、导入:解放后的黑龙江成了支援东北和全国解放的大后方,前辈们为人民的解放战争作出了哪些贡献呢?二、授新课(一)、我们的研究通过资料学生知道:1、哈尔滨铁路工人抢修铁路支援解放作战。

三年级上人文与社会教案

三年级上人文与社会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远古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工具的使用。

2.了解封建社会的组织结构和人们的职业分工。

3.了解我国的历史发展并能够按时间顺序将重要事件归纳整理。

4.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增强文化认同感。

5.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1.学会运用历史概念研究过去的社会情况。

2.学习历史的研究方法,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3.培养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文化认同感。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使其能够正确理解和认识历史事件。

2.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使其能够进行历史分析和理论探讨。

教学过程:第一课:远古人类的生活方式1.教师介绍人类的起源和远古时期的人类生活方式。

2.展示一些远古石器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其用途。

3.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远古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工具的使用。

4.带学生参观博物馆或参观实地考察远古人类生活遗址。

第二课:封建社会的组织结构1.教师介绍封建社会的组织结构和人们的职业分工。

2.游戏:模拟封建社会的组织结构,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封建社会的生活。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封建社会的优点和缺点,讨论其合理性和不合理性。

第三课:中国的历史发展1.教师介绍中国的历史发展,包括简要介绍各个朝代的兴衰和重要事件。

2.学生自主研究各朝代的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制作时间轴。

3.学生分组进行展示,引导学生归纳整理各个朝代的重要事件。

第四课: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1.教师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

2.学生分组进行研究,对一个传统节日进行深入了解,制作展板并进行展示。

3.带学生参观传统节日的庙会或进行相关手工制作活动。

第五课:历史人物的故事1.教师介绍一些历史人物的故事,如孔子、项羽、岳飞等。

2.学生自主选择一个历史人物的故事,并用PPT或手绘故事板展示。

3.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分享自选历史人物的故事。

第六课:历史剧欣赏1.教师组织学生观看一场历史剧,如《红楼梦》、《长城》等。

三年人文与社会上册教案(更新)课件

三年人文与社会上册教案(更新)课件

三年人文与社会上册教案(更新)课件第一章:社会与自然环境1.1 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讲解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分析自然环境对社会的影响1.2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介绍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和利用方式探讨保护自然资源的必要性1.3 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法分析当前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强调个人和政府在环境保护中的责任第二章:文化传承与创新2.1 文化传承的意义解释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探讨文化传承的方式和途径2.2 文化创新的作用介绍文化创新的定义和意义分析文化创新对社会的影响2.3 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平衡探讨如何在传承和保护文化的进行创新提出文化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策略第三章:社会结构与功能3.1 社会结构的组成讲解社会结构的基本组成要素分析社会结构对社会的影响3.2 社会功能的理解解释社会功能的含义和重要性探讨社会功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3.3 社会问题与解决策略分析当前社会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强调社会各界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合作与责任第四章:经济发展与全球化4.1 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解释经济发展对社会的影响探讨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4.2 全球化的概念与影响介绍全球化的定义和特点分析全球化对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影响4.3 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发展探讨全球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提出应对全球化的经济发展策略第五章:社会政策与公共服务5.1 社会政策的定义与作用解释社会政策的含义和目标分析社会政策对社会的影响5.2 公共服务的重要性介绍公共服务的定义和内容探讨公共服务对社会发展的作用5.3 社会政策与公共服务的改进分析当前社会政策与公共服务的问题提出改进社会政策与公共服务的建议第六章:教育与社会发展6.1 教育的重要性解释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探讨教育对个人成长的影响6.2 教育公平与机会介绍教育公平的概念和重要性分析教育机会在不同社会群体中的分布6.3 教育改革与发展策略探讨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及其方向提出促进教育发展的策略和建议第七章:健康与社会7.1 健康的定义与重要性讲解健康的多维度定义探讨健康对社会和谐的影响7.2 健康问题的挑战分析当前社会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讨论健康问题的社会影响7.3 健康促进与社会政策介绍健康促进的概念和实践探讨健康政策对社会健康的影响第八章:科技发展与创新8.1 科技革命的影响分析科技发展对社会的变革作用探讨科技对经济和生活的影响8.2 科技创新的趋势介绍当前科技创新的主要趋势分析科技创新对社会发展的推动力8.3 科技伦理与责任讨论科技发展中的伦理问题强调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第九章:社会变迁与个人适应9.1 社会变迁的特点讲解社会变迁的概念和特点分析社会变迁对个人生活的影响9.2 个人适应的策略探讨个人如何适应社会变迁提出增强个人适应能力的建议9.3 社会变迁与个人发展讨论社会变迁对个人发展的影响分析个人如何在社会变迁中实现自我发展第十章:社会参与与社会责任10.1 社会参与的含义与价值解释社会参与的定义和重要性探讨社会参与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10.2 社会责任的承担介绍企业和个人社会责任的概念分析社会责任的实现方式和社会影响10.3 建设和谐社会的途径讨论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和途径强调社会各界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和责任第十一章:城乡发展与空间规划11.1 城乡发展的差异分析城乡发展的不平衡现象探讨城乡发展的互动关系11.2 空间规划的目标与方法讲解空间规划的概念和目标介绍空间规划的方法和工具11.3 城乡发展规划与挑战讨论城乡发展规划的要点分析城乡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第十二章:国际关系与全球治理12.1 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解释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和概念探讨国际关系对全球治理的影响12.2 全球治理的机制与实践介绍全球治理的概念和机制分析全球治理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12.3 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讨论国际组织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强调国际合作对全球治理的重要性第十三章:法律与社会秩序13.1 法律的基本功能解释法律对社会秩序的作用探讨法律对个人和集体的影响13.2 法律制度与社会公正介绍法律制度的基本构成分析法律制度对社会公正的保障13.3 法律意识与社会秩序讨论法律意识的重要性探讨提高法律意识对社会秩序的贡献第十四章: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14.1 艺术与社会的关系分析艺术对社会的影响探讨艺术创作与社会变迁的关系14.2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介绍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和特点分析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14.3 艺术与文化的创新实践讨论艺术与文化的创新途径强调文化创意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第十五章:未来社会与人类发展15.1 未来社会的趋势分析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探讨未来社会对人类生活的影响15.2 人类发展的挑战与机遇讨论人类发展面临的挑战强调人类发展中的机遇和可能性15.3 构建美好未来的途径介绍构建美好未来的方法和途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事业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每个章节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案例分析。

四年级上册人文与社会

四年级上册人文与社会

四年级上册人文与社会人文与社会,是四年级上册的一个重要学科。

本学科主要涵盖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如历史、地理、文化等,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人文素养。

本文将分别从历史、地理和文化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以帮助四年级学生更好地理解人文与社会的内容。

一、历史历史是人文与社会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可以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明白过去的事件和人物对现在的影响。

比如,我们学习了中国古代的历史,就可以了解到伟大的皇帝和政治家,了解古代的文化和科技成就。

此外,历史也教会了我们如何理解世界各国之间的关系。

通过学习国际关系史,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国家之间的友好合作或者敌对战争。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二、地理地理也是人文与社会学科中的重要分支。

通过学习地理,学生可以了解到世界各地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

比如,我们可以学习到地球的各个大洲、国家的位置和特征,了解不同地区的地形、气候和资源分布等。

此外,地理还能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通过了解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和资源问题,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应该如何珍惜和保护地球,为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文化文化是人文与社会学科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文化,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特色。

比如,我们可以学习到中国的传统节日、习俗和传统艺术等,了解到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化人物和文化遗产。

此外,文化还能够促进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通过学习其他国家的文化,学生可以增加对其他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培养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综上所述,人文与社会学科包含了历史、地理和文化三个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四年级的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培养社会意识和人文素养。

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参与人文与社会学科的学习,发展自己的各项能力。

这样,我们就能够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人文与社会四年级上册

人文与社会四年级上册

人文与社会四年级上册人文与社会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人文和社会科学的基本认识和理解。

本文将介绍人文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的内容概览和学习要点。

第一单元:家庭与社区本单元主要介绍家庭和社区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家庭和社区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同时,通过具体案例,帮助学生认识不同社区和家庭的特点和相似之处。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观察并比较不同的家庭和社区,以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第二单元:地图与方位本单元以地图和方位为主题,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理学的基本观念。

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简单的地图,并学会基本的方位词汇,如上下左右、东南西北等。

通过在课堂上绘制简单的平面图,学生可以提高地图阅读和方位感知能力。

第三单元:时间线和历史人物本单元介绍时间线和历史人物的概念,以及与历史有关的重要事件。

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简单的时间线来记录历史事件的发展顺序。

此外,学生还将了解一些著名的历史人物,例如孔子、李时中等,以便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

第四单元:节日和习俗本单元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的节日和习俗,以及它们在不同文化中的意义和庆祝方式。

学生将学习一些常见的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等,并探讨这些节日的特点和庆祝活动。

通过制作手工艺品或参加传统庆祝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体验不同的文化。

第五单元:日常生活和环保本单元主要介绍日常生活和环保知识,让学生认识到个人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并学习如何保护环境。

学生将了解垃圾分类、节约用水和能源等方面的知识,并通过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总结:通过人文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的学习,学生将对家庭、社区、地理、历史、文化和环境等方面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同时,这门课程的学习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合作和实践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人文与社会的学习中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对社会和人文的热爱和关注,并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这样,他们将具备更好的综合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为未来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5下人文与社会教案

5下人文与社会教案

5下人文与社会教案敬爱的老师:第一课:《人类文明的起源》教学目标: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掌握人类文明的起源和特点;培养学生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学内容:1.人类文明的定义和内涵;2.人类文明的起源:石器时代、农业革命、工业革命等;3.古代文明:埃及文明、希腊罗马文明、中国古代文明等;4.现代文明的形成和影响。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古代文明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2.讲解:向学生介绍人类文明的定义和起源;3.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不同古代文明的特点,并向全班展示讨论结果;4.分析现代文明形成的原因和对社会的影响;5.结束:总结本课内容,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

第二课:《社会分工与社会发展》教学目标:了解社会分工的概念和作用;掌握社会分工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

教学内容:1.社会分工的内容和作用;2.社会分工的类型:行业分工、工种分工等;3.社会分工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4.现代社会分工的新形势。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举例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分工的概念;2.讲解:向学生介绍社会分工的不同类型和作用;3.分组讨论社会分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并向全班展示讨论结果;4.分析现代社会分工的新形势,并展示相关数据和案例;5.结束:总结本课内容,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

第三课:《社会制度与社会发展》教学目标:了解社会制度的概念和作用;掌握不同社会制度的特点和发展历程;培养学生对社会制度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教学内容:1.社会制度的定义和解释;2.不同社会制度的概况: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等;3.社会制度变革和社会发展的关系;4.比较分析不同社会制度的优缺点。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社会制度的图表引起学生对社会制度的兴趣;2.讲解:向学生介绍不同社会制度的特点和发展历程;3.小组合作讨论不同社会制度的优缺点,并向全班展示讨论结果;4.分析社会制度变革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展示相关案例;5.结束:总结本课内容,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

人文与社会课程教案(小学支教)

人文与社会课程教案(小学支教)

人文与社会课程教案课题名称:人文与社会教学目标:通过对地球的认识,对祖国人文地理环境、祖国悲痛历史、民族团结、和谐社会以及“我”的家乡的了解,1)让学生构建起正确的世界观、社会价值观与人生观;2)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与民族团结的精神;3)普及学生和谐社会与世界和平的意识;4)让学生更深地了解与热爱自己的家乡,加强他们回报家乡的信念。

教学课时:本课共6课时。

第1课时我们美丽的地球一.课时目标:让学生1)大致地了解地球的形态构造、与太阳系的关系,以及一些基本的地理环境;2)认识最高的山峰、最大的海、最冷的地方等在世界之最;3)了解地球上的国家数量繁多,每个国家有每个国家的特色与文化。

以此来让学生构建出一个世界观。

二.教学重难点:本课时的内容相对容易,多为认识内容。

在介绍“课时目标”的(1)、(3)点时可能会有难度。

三.教具准备:地球仪、地理风景图片(或PPT)四.教学内容与过程:1.我们的地球是什么样的?用地球仪展示;介绍地球的一些基本地理信息,如南北极地区很冷,赤道地区很热,有几大洋几大洲等等。

2.以展示图片为辅介绍世界上最高的山,世界上最大的海洋,世界上最长的河等等世界之最。

3.图片介绍有趣的地理现象,如:死海浮活人。

4.地球上国家众多,各个国家有自己的特色与文化,用图片介绍一些独特文化,如美国印第安文化、非洲黑人舞蹈、中国传统文化等。

第2课时祖国是个大花园一.课时目标:让学生1)大致了解祖国秀美的大河大山、丰富的人文景观;2)了解中国民间著名的传说;3)了解祖国历史上的一些著名人物与事件。

以此加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加强学生想走出去的想法。

二.教学重难点:在介绍外面的世界的时候,如何培养学生更深的爱国情怀,以及如何鼓励学生好好学习,走出大山去外面看看。

三.教具准备:一大张中国地图的挂报、一些中国风景图片(或PPT)四.教学内容与过程:1. (新课导入)回顾上节课有关于世界上最高的山以及中国传统文化,提问有关中国著名景观的问题,引出本课时内容。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讲义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讲义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一、文化的含义、特点、形式及社会作用1.文化的含义(1)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①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外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的特点(1)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文化是人类②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2)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通过③对社会生活的体验培养出来的。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④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⑤物质载体。

3.文化的形式(1)从静态角度看: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

(2)从动态角度看: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学习、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4.文化的社会作用(1)实质:文化作为一种⑥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⑦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双重性: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⑧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⑨阻碍社会的发展。

二、文化与经济、政治及综合国力的关系1.文化与经济、政治(1)相互影响①经济是○10基础,政治是经济的⑪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⑫反映。

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⑬决定,又⑭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2)相互交融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⑮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⑯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⑰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世界范围内反对⑱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2.文化与综合国力(1)地位:文化越来越成为⑲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21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文化的概念◇理解:(1)文化的内涵(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政治有重大影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分析(1)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2)经济和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一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3)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化是生产力(4)文化对政治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及对公民政治素质和权利意识的作用(5)文化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2、能力目标(1)通过全面、准确理解文化的内涵,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分析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培养辩证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增强培养文化素养的意识和自觉性,参与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2)感受文化的力量,体会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要战略任务的重要性,懂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教学重难点1.文化内涵的理解2.文化对人的素质形成的作用3.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4.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三、教学方式教师应该贯彻回归生活的教学理念,采用体验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体验,利用各种机会去看、去听、去触摸,了解文化现象。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走进社会,走进生活,我们无时无处不感受到文化的存在。

我们经常听说某某是个“文化人”,某某有文化。

究竟什么是“文化”?人们有各种各样的提法,比如有人认为文化是知识,有人认为文化是艺术。

我们所说的文化到底是什么呢?(“你不问我什么是文化的时候,我还知道文化是什么;你问我什么是文化,我反而不知道文化是什么了。

”──钱钟书)【新课教学】一、体味文化(一)文化“万花筒”学生活动:结合教材P4的图片,思考并回答探究问题,你还能给大家列举一些你所知道的文化形式(现象)吗?1.文化形式:多种多样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表现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分析: 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所 以①是错误的。故选 B
2009年高考: 下列对历史事件发生背景的描述准确的是 A.圆月高悬的夜晚,伟大文学家屈原投汩罗江而 记亡 B.张骞出使西域时,友人弹奏《阳关三又叠》以 表达惜别之情 C.金田起义发生时,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 D.南昌起义发生时,江淮大地已过了梅雨期
C
C
41.(2分)我国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 资源。现有四处主题田园风光、仙道文化、 汉藏一家、国台同风、的旅游景点如果要 选择①徐福②王维③文成公主④妈祖的雕 塑分别作为这四个景点的标致对应的排列 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
B
43、(2分)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 子学说的重要流派,下列语句中最符合道 家思想的是 墨子 A、兼相爱、交相利 孔子 儒家 B、仁者爱人 C、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
第一讲:“人文与社会”与高考
一、人文与社会与政治
• • • • • • • • • • 1、经济现象:商品、货币、生产与消费、影响消费的因素、 市场经济等 2、政治现象: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形式、科学发展观、政府 的性质、三个代表等 3、文化现象:文化的特点、影响、民族节日、文化多样性、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4、思想哲学;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物 质与意识、规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5、情感态度价值观: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 会主义荣辱观
合作探究
• 2008年高考: • 在2006年1月全国少儿畅销书排行榜上,哈里·波特系列的6 部作品分别占据前三甲及第五、七、八的位置。与此形成对 照的是,多年来中国图书进出口贸易的比例为10:1,即引进 10本,输出1本。输出图书集中在武术、中医和古典文学等 传统文化及汉语学习、普及性读物上。下列关于文化的说法 正确的是 • ①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继承传统文化 • ②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
D
2007年高考: 山东是中国旅游大省,2005年全省接待外国 游客124、79万人次,其中韩国与日本游客所 占比例高达73、58%。请写出外国游客主要 来自韩国、日本的两个主要原因。
分析:这类题目的来源主要有两个答案,一是地图, 二是新闻。 参考答案: 空间位置接近;日韩经济水平较高;与我国经济 文化联系密切等。
C
C
• A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②③
B ①③② C ②①③
D ③①②
D
• 13、五四运动90周年前夕,胡锦涛总书记在与中国 农业大学师生座谈时提出,当代青年要把________ 作为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把勤奋学习作为人生进 步的重要阶梯,把________作为成才成长的必由之 路,把________作为不懈追求的优良品德。横线处 需填写 ①深入实践②爱国主义③奉献社会,正确 的排序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②③① • 12、孔子曾用“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 等描述人生的轨迹。“技进乎道,庶几不惑;名副 其实,何虑无闻”与“韦编三绝今知命,黄绢初裁 好著书”两幅寿联所贺寿主当时的年龄分别为 • A.20岁、30岁 B.30岁、40岁 • C.40岁、50岁 D.50岁、60岁
感受2009年高考
• 10、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 瞩目的伟大成就。下列属于改革开放后所取得的是 • ①“两弹一星”②青藏铁路 ③大庆油田 ④三峡水利 工程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11、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 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就 是包括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等重大战略思 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将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②科学发展观③邓小平理论按照形成的先后顺序填入 空格,正确的是
韩非子 法家
D、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 道家 《道德经》
D
48.(3分)我海军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 护航,有力地维护了国际社会共同利益。 (1)我海军舰队从广东湛江出发到达亚丁 湾,途中经过的海峡是 A 直布罗陀海峡 B 马六甲海峡 C 白令海峡 D 台湾海峡
B
53 (2分)中国历来有推己及人、关爱天 下苍生的优良文化传统。下列语句体现这 种情怀的是 A 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B 爱其亲,敬其长 C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D 言而有信,见贤思齐
• ③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因此文化的民族性等同于文化
的世界性 • ④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不仅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还要 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 ⑤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必须大力增强 中华文化传播能力,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
二、人文与社会与历史
1、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 2、文化典籍与艺术作品 3、历史典故与名人名言 4、关注生活回顾历史:以人为本、民族精神与 传统美德、民族关系、“三农问题”、现代问题、 重大活动、事件、 现象 5、走进齐鲁
三、人文与社会与地理
1、政治、军事、经济活动 2、饮食健康、地域文化、日常出行 3、天气变化、环境问题、神秘天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