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土壤的种类 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10《土壤的种类》(教案)
小学科学10《土壤的种类》(教案)引言:本教案旨在帮助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理解土壤的种类以及其重要性。
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学生将了解不同类型的土壤,并发展他们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教案中的活动将提供亲身实践的机会,帮助学生巩固对土壤分类的认识。
学习目标:1. 了解土壤的重要性以及不同种类的土壤;2. 观察和比较不同种类的土壤的特征;3. 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和实验技能。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 放大镜;3. 不同种类的土壤样本,如沙土、泥土和石灰土;4. 一个大型水槽;5. 塑料容器和小铲子;6. 记录表格。
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土壤的重要性(10分钟)通过讨论和展示图片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土壤的定义和重要性。
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思考为什么土壤对我们日常生活和农业如此重要。
步骤二:介绍不同种类的土壤(15分钟)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向学生介绍不同种类的土壤,如沙土、泥土和石灰土。
解释每种土壤的特征和应用领域。
鼓励学生提问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步骤三:观察和比较不同种类的土壤(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3-4人。
给每个小组一些土壤样本,让他们使用放大镜观察并比较土壤的特征。
鼓励学生在观察过程中记录他们的发现。
步骤四:实地观察土壤(20分钟)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一个草地或花园,让他们亲自观察和采集土壤样本。
鼓励学生观察土壤的颜色、质地和湿润程度等特征。
提醒他们注意保护环境并不要破坏植物。
步骤五:实验:观察不同土壤的透水性(30分钟)将塑料容器填满不同种类的土壤样本,如沙土、泥土和石灰土。
学生可以使用小铲子将土壤填入容器中。
然后,逐渐倒入相同的量的水。
观察并比较不同土壤对水的渗透速度的影响。
步骤六:总结和讨论(15分钟)回到教室,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和讨论。
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不同种类的土壤有什么特征?每种土壤对水的渗透速度有何影响?种植不同植物时应选择哪种土壤?为什么?评估:1. 学生的观察记录;2. 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3. 学生对土壤分类和特征的理解。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土壤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土壤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土壤,使学生获得有关土壤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知道土壤是地表层的重要物质,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重要的影响。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学会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和观察工具,会收集、整理信息。
3. 激发学生探究土壤的热情,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乐于探究科学奥秘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测量、记录、分析等活动,了解土壤的重要作用和不同类型。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使用工具进行观察、测量和记录。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小铲子、塑料袋、水杯、实验记录本;搜集有关土壤的信息(种类、作用等)。
教师准备:各种不同类型的土壤样品、“狗头金”标本、“神奇”的土壤画(实物展示)课件。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揭示研究主题1. 猜谜语2. 揭示研究主题——土壤。
说说你是怎么找到这些信息的?二、提出活动主题:观察土壤1. 观察土壤的颜色、颗粒大小等特征。
2. 交流观察结果。
三、探究土壤的作用1. 搜集有关土壤作用的资料。
2. 交流搜集的资料。
3. 总结:土壤对人类生活有何作用?四、探究土壤的种类及其形成原因1. 了解不同类型的土壤(课件展示)并说说它们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了解“狗头金”标本形成的原因。
2. 说说我们这里有哪些土壤类型?请学生根据搜集的信息进行解说。
3. 本地区的土壤有什么特点?它是怎样形成的?应该怎样保护?引导学生对家乡的土壤进行调查,对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出自己的建议。
我们这里属黄土高坡一类,针对这种土壤谈如何改良。
(有机肥、深挖窑等措施)学习小知识:如何区别壤土、黏土、沙土。
)(课外扩展内容)五、引导课延伸课下探究:探究“神奇”的土壤画(制作过程及原理)说说它们形成的原因,并请学生根据制作过程和原理进行解说。
说说我们怎样做才能让这些“神奇”的土壤画保持时间长一点。
(经常浇水、盖保护膜)六、总结评价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状况。
土壤的类型教案及反思
5《土壤的类型》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课是在第4课《土壤的成分》的学习基础上,学生已经基本奠定了土壤的概念,认识到土壤里面有了什么。
本课通过观察各类土壤中颗粒大小的不同及沙粒、粉粒、黏粒之间含量不同,了解土壤有不同的种类,并通过一系列的对比实验,进一步了解各类土壤的特性。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先用眼睛看,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土壤的颗粒。
通过颗粒不同,建立不同土壤类型名称:沙质土、黏质土、土壤。
运用多种感官研究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如摸、看、捻、握和搓等,建立土壤的不同与颗粒大小有关的认知。
第二部分研究不同土壤的不同性,其中包括3个部分:渗水性、保水性、透气性。
第三部分,了解不同土壤具有不同的特点,能根据不同的植物生长需求,挑选出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
2、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通过上一课《土壤的成分》的学习,已经基本奠定了土壤的概念,知道植物要生长在土壤里面,土壤里有许多他们熟悉的小动物。
本节课,在上一课实地考察土壤,对土壤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本课引导学生继续深入观察土壤。
将引导学生认识土壤的基本类型,并展开一系列的对比性研究,进而了解不同的土壤具有不同的特点。
本课采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亲自去观察土壤的颗粒,从而根据颗粒的大小进行分类。
经过一、二年级的科学学习,学生已经具备简单的科学素养,对认识某一事物也有了自己的方法与经验,会利用各种感官去认识研究对象,为本课的开展提供了较大的便利。
3、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土壤颗粒和阅读资料,知道土壤可以按照颗粒大小分成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三类。
(2)能用多种方法研究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说出它们的特点。
设计实验,比较三种类型的土壤的渗水性。
(3)学会举例说出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宜生长什么样的植物。
4、教学重点、难点知道沙土、黏土和壤土是土壤的三种类型。
观察和比较三种土壤的不同特征。
了解不同土壤的特点。
能说出不同类型土壤生长着不同的植物。
小学科学《土壤的种类》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学科学《土壤的种类》教学设计及反思学校科学《土壤的种类》教学设计及反思认知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同学知道土壤可以分为砂质土、粘质土、壤土三类,并知道这三类土壤的性质。
2、培育同学的试验力量和比较力量。
拓展性目标:调查农田的土壤种类,写出调查报告。
教学重、难点:培育同学的试验力量和比较力量,知道土壤分为砂质土、粘质土、壤土三大类。
教学预备:分组试验器材:去底瓶(3个,用布蒙住瓶口,扎好)、支架(3个)、杯子(3个)、三类土壤、水,图表。
教学时间: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把土块放入水中,搅动后静置一段时间,你看到了什么?(2)同学动手。
(3)观看,汇报。
二、学习新课1、熟悉土壤的种类(1)观看比较沙、黏土、腐殖土的特征。
①分组观看桌上三个纸包里的土壤,用手捻一捻,感觉是不是不同?②用放大镜看一看?③用手握一握?④在纸上涂一涂?(2)同学试验。
(3)同学汇报。
(4)在各组的试验桌上有三个去底瓶子,瓶口用布蒙住,把这三个倒立在支架上,在每个瓶口下面放一个杯子,往三个瓶内分别装进同样多的砂质土、粘质土和壤土,然后往瓶内倒进同样多的水。
观看比较:三类土壤渗水快慢有什么不同?三类土壤都停止渗水的时候,三个杯子的水量有什么不同?三类土壤的积水状况有什么不同?分组试验汇报观看结果。
(5)争论:为什么它们渗出的水的多少不一样呢?(6)同学争论。
同学争论后,汇报争论结果。
(7)是否还有其他的方法来熟悉它们的特征?2、把我们观看比较的结果记在或画在活动记录上。
学校科学《土壤的种类》教学设计及反思其次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二、新授1、实物展现三类不同的土壤。
土壤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依据砂和粘土的多少,可以把土壤分为三类:含砂多的叫砂质土,含粘土多的叫做粘质土,砂和粘土的含量差不多叫壤土。
我们知道砂质土渗水快,粘质土渗水慢,壤土居中。
砂质土积水少,说明它保水性能差,粘质土积水少,说明它保水性能好,壤土积水比砂质土多,比粘质土少,说明它保水性能居中。
《土壤的种类》教学设计
《土壤的成分》学案一、学习目标:1.观察并描述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特点,举例说出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分别适宜生长的植物。
2.能用简单器材对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进行观察、比较,并做好实验记录。
3.知道人类利用土壤资源进行农业生产,树立保护土壤资源的意识。
二、重难点分析重点:土壤的成分。
难点:土壤中空气和水体积分数的测量。
三、学情分析三年级孩子学习自控力还较差,所以学习内容应尽量设计的有趣、生动。
四、教学平台微信群、钉钉直播、作业小程序五、学习过程:新课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土壤有了初步的了解。
拿出自已采集的土壤。
介绍一下带来的土壤?要说清楚是在哪里采集的,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发现。
探究活动一:不同类型的土壤1.观察不同类型的土壤各有什么特点?2.土壤是按照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的?3.思考:不同土壤的渗水能力一样吗?4.研究不同土壤的渗水能力一样吗?设计实验方案。
5.总结各种土壤的不同特点。
6.阅读资料卡,了解土壤的其他分类方法。
探究活动二:通过观看阅读课本写出沙质土、黏质土、壤土分别适宜生长什么植物?探究活动三:保护土壤1.人们是如何保护土壤的?2.问题:植被能保护土壤吗?3.设计水土流失原因的实验方案。
拓展活动:如何自制“肥料”?把收集到的落叶与土壤、水混合在一个桶里,然后加入几蚯蚓,放置一段时间,制作植物生长所需的“肥料”。
六、知识盘点1、人们按照土壤中含(沙子)的多少,把土壤分为三类:含沙量较多的土壤(沙质土),含黏土较多的土壤(粘质土),沙和黏土含量适中的土壤(壤土)。
2、实验表明,不同的土壤渗水性能不一样,一般来说颗粒细的黏质土渗水性(弱),而颗粒大的沙质土渗水性能(强),壤土(居中)。
3、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农业生产历史悠久,土壤类型多种多样,颜色也呈现多样性。
如东北的(黑土),南方的(红壤),华北的(褐土),(东北黑土)其中是最肥沃的土壤。
4、壤土适合大多数植物生长,沙质土适合(花生)。
《土壤的种类》 教学设计
《土壤的种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常见土壤的种类,包括砂土、壤土和黏土的特点和区别。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掌握辨别不同土壤种类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土壤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土壤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常见土壤种类(砂土、壤土、黏土)的特点。
辨别不同土壤种类的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不同土壤质地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观察法四、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砂土、壤土、黏土样本各若干,放大镜、烧杯、水、玻璃棒、纸巾等。
2、多媒体课件包含不同土壤种类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3 分钟)通过展示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土壤在植物生长中的重要作用,进而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土壤有哪些种类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土壤的种类。
(二)新课讲授(20 分钟)1、介绍土壤的概念简单讲解土壤是地球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2、讲解砂土的特点(1)展示砂土的图片,让学生观察砂土的外观。
(2)讲解砂土颗粒较大,孔隙较大,通气性和透水性好,但保水性差,肥力较低。
3、讲解壤土的特点(1)展示壤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壤土的颗粒大小和外观。
(2)讲解壤土的颗粒大小适中,孔隙适中,通气性、透水性和保水性都较好,肥力较高。
4、讲解黏土的特点(1)展示黏土的图片,让学生观察黏土的外观。
(2)讲解黏土颗粒较小,孔隙较小,通气性和透水性差,但保水性好,肥力较高。
(三)实验探究(15 分钟)1、分组实验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砂土、壤土、黏土样本以及实验器材(放大镜、烧杯、水、玻璃棒、纸巾等)。
2、实验内容(1)用放大镜观察三种土壤颗粒的大小和形状。
(2)分别取适量三种土壤放入烧杯中,加入等量的水,用玻璃棒搅拌,观察土壤的沉淀速度和水清程度。
小学科学土壤的种类(教案)
小学科学土壤的种类(教案)小学科学-土壤的种类(教案)【引言】土壤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
它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和水分,也是许多生物的栖息地。
了解不同种类的土壤对于学生了解和保护环境至关重要。
本教案旨在通过多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土壤的基本概念及其种类。
【目标】1.学习并了解土壤的定义和重要性;2.掌握并能够识别不同种类的土壤;3.了解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教学内容】- 土壤的定义和重要性;- 不同种类土壤的特点及其分布;- 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实践活动:观察与收集不同土壤样本。
【教学步骤】1. 导入(10分钟)通过问答引导学生了解土壤的定义,并与他们分享土壤的重要性。
可以提问如下:- 什么是土壤?- 为什么土壤对我们很重要?2. 探索活动:不同种类土壤的特点及其分布(30分钟)a. 小组合作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种类的土壤进行研究。
可以包括沙土、粘土和壤土。
b. 每个小组收集关于所选土壤种类的图片、样本、特点和分布的信息。
c. 小组展示并与全班分享他们所收集到的信息。
老师帮助学生总结不同种类土壤的共同特点和分布规律。
3. 深入讨论: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20分钟)a. 引导学生思考土壤的养分含量如何影响植物的生长。
b. 通过案例研究,帮助学生了解土壤类型对农作物的适应性及产量的影响。
c.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家庭园艺经验或者对农作物种植的观察。
4. 实践活动:观察与收集不同土壤样本(40分钟)a. 带领学生去校园附近的草坪或花园收集不同种类的土壤样本。
b. 学生观察土壤的颜色、颗粒大小和质地,并记录下来。
c. 学生将收集到的土壤样本进行分类,并用图表或表格的形式呈现。
5. 总结与评估(10分钟)a. 进行简单的回顾,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你能说出土壤的定义吗?- 你学到了哪些种类的土壤?- 土壤对植物有什么影响?b. 根据学生的回答,评估他们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土壤的种类》导学案
《土壤的种类》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言土壤是地球表面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对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了解土壤的种类对于我们更好地利用土壤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导学案将带领同学们探索不同种类的土壤,了解其特点和用途,进一步加深对土壤的认识。
二、学习目标1. 了解常见土壤的分类和特点;2. 掌握各类土壤的用途和适用范围;3. 提高对土壤资源的重要性的认识。
三、学习内容1. 常见土壤的分类和特点;2. 不同种类土壤的用途和适用范围;3. 土壤资源的重要性。
四、学习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图片等形式展示不同种类的土壤,引导学生对土壤进行初步认识;2. 学习内容展示:分组讨论,学习不同种类土壤的特点和用途;3. 小结归纳:每组呈现讨论结果,归纳总结各类土壤的特点;4. 拓展延伸:可组织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土壤的生长环境和条件。
五、学习方法1. 小组讨论: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互相合作,共同学习;2. 图片展示:通过图像直观展示,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果;3. 实地考察:贴近实际情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体会。
六、学习评估1. 参与讨论的积极程度;2. 呈现讨论结果的清晰度和准确性;3. 实地考察的反馈及感悟。
七、拓展延伸1. 了解更多土壤的分类和特点;2. 根据所学知识,开展有关土壤的实践活动;3. 探索土壤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相关议题,并展开讨论。
八、学习总结通过本次学习,同学们对土壤的种类、特点和用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对土壤资源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希望同学们能够珍惜土壤资源,积极参与保护和利用工作,为建设美丽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份导学案旨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土壤的分类和特点,激发学生对土壤资源的热爱和保护意识,为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提供帮助。
愿同学们在学习中不断探索,不断进步,为未来的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愿学习愉快!第二课时一、导学目标:1. 了解土壤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依据;2. 掌握常见土壤的种类和特点;3. 能够通过对土壤的观察和实验,对不同种类的土壤进行分类鉴别。
小学科学《土壤的种类》优质教案 教学设计
土壤的种类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土壤的种类,了解不同种类土壤的不同特点。
过程与方法: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会查阅书刊及其它们信息源;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教学难点:了解不同种类土壤的不同特点。
三、教学准备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小铁铲、塑料袋、标签、笔、记录纸、托盘、报纸、筛子、水、烧杯、玻璃棒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课前老师布置了一项准备工作,请你们到大自然中去采集样品,不知道你们的收获怎么样?谁想给大家介绍一下你带了的土壤?你在什么地方采集的,土壤是什么样子的?2.(组内展示采集到的土壤,交流自己的活动发现。
)各小组将采集到的土壤先在组内归类、整理,准备集体交流。
看哪个小组采集的土壤种类多,对土壤观察地更全面、更细致。
(集体交流、展示。
)3.哪个小组先上台展示你们采集的土壤,告诉大家这些土壤是从什么地方采集的?有什么不同?你还发现了什么?(各小组展示汇报。
)4.同学们采集到这么多的土壤,还有了这么多的发现,真不错!请再仔细观察、比较这些土壤,你有什么问题想进一步研究?(二)认识土壤的特点1.同学们对土壤为什么不同很感兴趣,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土壤的种类。
组内制定观察探究土壤的方法。
2.要研究不同土壤的特点,我们可以运用哪些方法,从哪些方面来研究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互相讨论交流,由小组长记录在你的科学记录本上,准备发言。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小组长记录。
)3.请小组长把你们组设计的探究方案向同学们展示,其他小组同学要认真听取发言,等待做补充性展示和发言。
4.教师通过学生回答总结:用眼睛看,用手摸、捏、捻、掂,用嘴吹,加水沉淀,用滤网过滤,比较成分含量、颜色、颗粒大小、气味等,从中发现:不同环境中的土壤是不一样的。
5.同学们已经想出了这么多好的研究方法,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吧!注意要仔细观察,做好记录。
了解土壤(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了解土壤的
三种土壤样本、杯子、水、搅拌棒、纸巾、漏斗、纱布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土壤可以孕育成千上万的生命,它究竟有哪些特点呢?今天我们进一步来研究土壤(板书课题)
二、探究
你们采集的土壤里面又哪些物体?鼓励学生观察后尽可能多地用图画、文字等形式记录下来。
教师小结:土壤是一种混合物。
做下面的实验,你看到了什么?
说明土壤里有什么?(有水、空气、沙、黏土、腐殖质)
组织学生观察比较三种土壤中颗粒的大小。
教师小结三种土壤的名称。
教师将事先准备的土壤样本让学生边观察边阅读、比较。
这三种土壤有什么不同?如何比较?
组织学生预测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研究土壤的渗水性。注意保持三个变量的不变。
组织学生做实验。
科学学科三年级下册教案第课时总课时
课题
B3.1.2了解土壤
共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土壤是岩石微粒、空气、水和腐殖质的混合物。
2.知道土壤可以按照颗粒大小分成沙土、黏土、壤土三类。
3.能用实验证明不同种类的土壤渗水性不同。
4.能用多种方法研究沙土和黏土的不同。
5.知道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教材分析
教
学
后
记
组织学生将结果与预测相对照,巩固科学探究的方法。
调查家乡的土壤可以有哪些途径和方法?
三、回顾与解释
我们的家乡有哪些农作物?
为什么只有这些农作物?
二次备课
激发学习兴趣
认识土壤是一种混合物。
认识土壤的成分。
研究土壤的种类、构成、特点。
了解本地土壤的类型。培养学生学会查阅书刊及其它信息源。
认识到不同的土壤适种的植物不同
三年级科学教案-土壤的种类
土壤的种类【教学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能利用简单器材作简单的观察实验,并作实验记录;学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选择学生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想知道、爱提问;尊重证据;进一步学会小组合作学习方法,使学生愿意合作交流并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3.学生在学习中知道土壤的种类,学会根据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土壤进行分类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学会根据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土壤进行分类的科学方法,认识不同种类的土壤在保水、渗水及透气性能方面的不同,进而知道土壤的种类。
【教学难点】样品选择能保证对比实验的效果明显的土壤,进行分类的科学方法的学习。
【教学手段】实验、多媒体【教学准备】透明杯子、搅拌棒、放大镜、白纸、滴管、筛网、水、底部扎孔的塑料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与学生积极了解学生平日玩“土”的方法。
引导学生利用教师课前采集的含沙较多的土壤进行小制作游戏,使学生主动发现桌上现有的土壤无法捏成团,进而思考、猜测原因,进而使学生认识发现土壤有不同的种类,激发学生好奇心,研究土壤种类不同的学习愿望。
二、学习新课:1.教师指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认识各种不同的种类土壤的特点。
利用感官观察发现课前采集土壤标本的特点,并积极交流发现。
教师参与学生观察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尽可能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并认真倾听他人的发现结果,从而认识发现:“不同环境中的土壤是不一样的。
”学生观察不同土壤不同特点,大胆猜想并设计实验学习活动来研究证明。
在学生充分交流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出示筛网、放大镜、滴管、烧杯、底部带孔的饮料瓶等实验学习活动材料,引导学生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实验设计,提示学生要学会用对比方法进行观察,尽可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比较观察,积极鼓励学生想到的好方法。
教师参与学生探究实验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提示,如探究土壤保水性时充分考虑土壤的量、水量一致、倒水的时间要一致。
小学科学第10课土壤的种类(教案)
小学科学第10课土壤的种类(教案)标题:探索土壤的种类与作用——小学科学第10课教案引言:土壤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它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人类的生存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第10课将带领学生们深入了解土壤的种类与作用,通过观察与探索,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们理解不同类型的土壤,认识土壤在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了解土壤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b. 掌握常见的几种土壤类型及其特点;c. 了解土壤对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a.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b.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c.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a. 不同类型土壤的特点和形成原因;b. 土壤在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教学难点:a. 针对小学生的科学概念解释与实践探索;b.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行动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你家附近有什么样的土壤?它是如何形成的?2. 概念讲解与分类(15分钟)a. 通过图片和实物样本引入土壤的概念,解释土壤是由岩石经过风化和生物作用形成的;b. 介绍常见的几种土壤类型:沙质土壤、粘土壤、壤土、黑土等,并讲解其特点和形成原因。
3. 实验探索(30分钟)a. 准备实验材料和器材:不同种类的土壤样本、植物种子、种植盆和水。
b. 分组进行实验:将不同种类的土壤分别填充到种植盆中,并在每个盆中种下相同的植物种子;c. 让学生观察和记录每个盆中植物的生长情况,并思考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d. 结合观察结果,引导学生讨论不同类型土壤的特点和适用性。
4. 延伸拓展(20分钟)a. 鼓励学生在家中或校园内收集不同种类的土壤样本,并用显微镜或放大镜观察土壤微观结构;b. 引导学生思考:土壤的微观结构如何影响其特性和作用;c. 邀请学生分享并展示自己的观察结果,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和思维碰撞。
土壤的种类教学设计教案
土壤的种类教学设计教案本文没有明显的格式错误和需要删除的段落,但是可以进行小幅度的改写,使文章更加流畅易懂。
土壤的种类一、教学目标:科学探究:能够使用简单器材进行观察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能够查阅书刊和其他信息源;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科学知识:了解土壤的种类;了解不同种类土壤的特点。
人文教育培养:积极思考和提问;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二、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分组实验材料——去底瓶(3个,用布蒙住瓶口,扎好)、支架(3个)、杯子(3个)、三种土壤、水。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提问:在第一课中,我们已经了解了有关土壤的相关知识。
土壤是由哪些成分构成的?2.谈话:土壤是由五种成分构成的,但是土壤中的各种成分并不是都一样多。
例如,土壤中含砂和粘土的多少就不同。
因此,采用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这节课,我们将研究土壤的种类。
(板书课题。
)研究新课:1.指导学生认识土壤的种类:1)课前,同学们都仔细观察了周围的土壤。
如果让你给土壤分类,你会分成哪几类?学生交流。
可以根据土的颜色、软硬、保水性等特点进行分类。
师:分类的方法有很多种。
如果根据土壤中含砂和粘土的多少,又可以分成哪几类?引出:砂质土、粘质土、壤土。
(板书三类土壤名称)2)这三种土壤有哪些不同点?3)指导学生观察、比较三类土壤的质地。
①在每个实验桌上都有三包土壤,分别是砂质土、粘质土和壤土。
用手捻一捻,感觉一下有什么不同?②学生分组观察。
③汇报观察结果。
④讨论:根据上述感觉,你能判断出它们分别是哪类土壤吗?⑤教师小结:通过以上观察,我们知道砂质土含砂较多,比较粗糙;粘质土含砂较少,比较细腻;壤土含砂量居中,粗细程度居中。
通过用手感觉土壤的粗细程度,可以初步判断土壤的含砂量,从而鉴别土壤的种类。
2.指导学生认识土壤的性质:1)比较三类土壤的渗水速度和保水性能。
①讲解:为了进一步认识这三类土壤的性质,我们来做一个实验:在每组实验桌上都有三个去底的瓶子,瓶口用布蒙住;把这三个瓶子倒立在支架上,在每个瓶口下面放一个杯子;往三个瓶子内分别装入同样多的砂质土、粘质土和壤土,然后往瓶子内倒入同样多的水。
小学科学2土壤的种类教案
小学科学2土壤的种类教案土壤的种类教案【引言】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而土壤作为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农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了解土壤的种类和特点,对于加深学生对土壤的认识和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本篇教案将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小学生了解土壤的种类、形成过程和作用。
【教学目标】1.了解土壤的种类和特点;2.掌握土壤的形成过程;3.了解土壤对于生物和环境的作用;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保护土壤的意识。
【教学理念】本教案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方法,通过实践和观察,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渐理解土壤的种类、形成过程和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1.观察实验:给学生提供三种不同的土壤样本,让学生仔细观察它们的颜色、质地和湿润程度,并记下他们的观察结果。
2.讨论:引导学生就所观察到的土壤特点展开讨论,让学生自由发言,提出自己的观点。
二、概念讲解1.利用图片或实物板书,向学生展示不同类型的土壤,并简要解释每一种土壤的特点和形成过程;如沙壤土、粘壤土、砂质壤土等;2.让学生阅读相关知识材料,自主学习土壤的种类和特点,并在课堂上展示出来。
三、实践活动1.分组实验: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在实验室或校园内收集不同地点的土壤样本;2.让学生使用放大镜观察土壤样本的颗粒大小、颜色和形状,并记录下来;3.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讨论,分析不同土壤对于植物生长的影响;4.让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盆栽植物,将不同种类的土壤培养在不同的盆栽中,并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
四、总结归纳1.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所学的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2.帮助学生归纳土壤的种类和特点,并将其记录在笔记中;3.进行小组展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心得体会。
五、拓展应用1.观察实验: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土壤下的植物生长情况,并分析其原因;2.调查与采访:组织学生到附近农田或花坛进行观察,了解土壤对农作物和植物生长的影响;3.绘制报告:让学生根据实验和观察结果,撰写一份关于土壤种类和作用的报告,并向全班同学和家长进行展示。
三年级科学教案-土壤的类型
课后到不同的地方分别采集土壤样品,给它们编上号,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不同
课堂小结
本课我们学习土壤有三种类型,了解不同类型土壤的不同特点;不同的植物适合生长在不同的土壤里。
思考小结内容,巩固学习知识。
总结课堂内容,使学生加深理解。
板书
土壤的类型
沙质土黏质土壤土
土壤的类型
教学目标
1.知道土壤的类型;了解不同类型土壤的不同特点;
2.理解不同的植物适合生长在不同的土壤里。
3.乐于用所学科学知识、技能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知道土壤的类型;了解不同类型土壤的不同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不同的植物适合生长在不同的土壤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荷花、芦苇……
壤土
保水性,保肥能力,渗水性,透气性都较好。
蚕豆、苹果树……
(五)小资料
由于土壤的形成过程不同,所以自然界中的土壤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土壤具有不同的特点。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农业生产历史悠久,土壤类型多种多样。分布面积较广的自然土壤有东北地区的黑土、华北地区的褐土、南方地区的红壤、西北内陆地区的荒漠土、青藏高原上的冰沼土等。
(七)拓展延伸
说一说,你知道的沙质土、黏质土、壤土适合哪些植物生长
沙质土:花生、大豆、果树等。
黏质土适合芦苇。
壤土,是较理想的农业土壤。适合各种植物。
学生分小组活动。
思考、实验、讨论、总结
思考、讨论、解决问题。
观察土壤,了解土壤的类型。
小组活动,交流观察的发现和结果。
通过归类,了解土壤的类型,适合不同植物的生长。
(二)用多种方法比较沙质土、粘质土和壤土的不同。
土壤的种类教学设计0
土壤的种类教学设计0《土壤的种类》教学设计0推荐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土壤可以分为砂质土、粘质土、壤土三类,并知道这三类土壤的性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比较能力。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比较能力,知道土壤分为砂质土、粘质土、壤土三大类。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去底瓶(3个,用布蒙住瓶口,扎好)、支架(3个)、杯子(3个)、三类土壤、水,图表。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一起研究了土壤里有什么,根据研究我们知道土壤里有(学生一起回答:水、空气、砂、粘土、腐殖质等物质)对,其中砂和粘土是组成土壤的基本物质。
那土壤里哪些东西统称为砂,(颗粒大的)哪些统称为粘土呢,(颗粒小的)其实,砂和粘土在土壤中的含量不同,土壤的种类也不相同。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土壤的种类。
二、探究活动:活动一:感官观察各种土壤的不同特点1、谈话:看,老师给我们每个组都带来了三包不同的土壤:1号土、2号土、3号土。
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观察比较它们的不同。
2、学生交流。
3、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用眼看;用手摸、捏;4、谈话:同学们想的方法真不错,那就用我们想到的方法来观察比较这三种土壤砂和粘土的含量有什么不同,在这里,老师还给每个组准备了一份潮湿的3号土,大家在观察时可不要忽视了。
同时,大家在观察时要及时把你的发现记录在实验记录单上。
5、学生活动。
教师参与。
6、学生交流。
(课前预设)(生:我们发现1号土颗粒大,粗糙,松散;2号土颗粒中等,有点粗,有点粘;三号土颗粒小,细,粘。
)总结:同学们的观察都非常仔细,发现的东西也真不少。
把我们的发现综合起来,我们看黑板。
1号土颗粒大,粗糙,松散,我们再观察一下,是不是这样。
(是)这说明1号土里含什么多,(砂)象这样的含砂量多的土壤科学家给他取了个名字叫砂质土。
我们再继续往下看,3号土颗粒小,细,粘,看看,是这样吗,(是)这说明3号土里含什么多,(粘土)象这样含粘土多的土壤,你给它取个名字吧。
(完整版)《土壤的种类》教学设计
《土壤的种类》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使学生知道土壤有砂质土、粘质土、壤土三类,以及这三类土壤的性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说明三类土壤渗水性不同的对比实验)和分析综合能力.学习重点:1、学会根据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土壤进行分类的科学方法,认识不同种类的土壤在保水、渗水方面的不同,进而知道土壤的种类.学习难点:1、对比实验的效果明显的土壤,进行分类的科学方法的学习.教具:1、演示实验材料:三类土壤,3同样的漏斗、3个同样大的烧杯、水。
2、分组观察材料:三类土壤标本。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新课导入:1、课前老师布置了一项准备工作,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采集样品,2、让学生给大家介绍一下你带了的土壤?你在什么地方采集的,土壤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自由回答。
)(二)、制定方案,探究新知(1)、活动一:研究各种土壤由什么不同的特点?a、学生把从不同地点采集来的土壤以小组为单位集中在一起比较研究。
b、让学生用各种比较的方法研究不同的土壤,如:对土壤进行捏团、颜色、颗粒大小、气味、加水搅拌后沉淀等比较,c、小组汇报一下你们的观察研究结果d、通过学生的回答总结出:不同环境中的土壤是不一样的。
(课件出示)(2)、活动二:我们给土壤分类a、鼓励学生以多种方式给土壤分类:按颜色、数量等b、小组交流分类的结果,师生进行评价。
c、人们习惯上按照土壤中含沙量的多少,把土壤分为三类:含沙量较多的土壤叫沙质土;含黏土较多的土壤叫黏质土;沙和黏土含量适中的土壤叫壤土。
(3)、活动三:探究各类土壤的保水性a、根据含沙量的不同,人们把土壤分为了三类,三种土壤的保水能力有什么不同? 学生进行猜测,试着说出理由b、老师为你们准备了3种土壤、漏斗、水、杯子等材料。
c、小组内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汇报,其它各组同学评价、补充,并完善实验方案.(在三个漏斗中按顺序装入不同的土壤,再把水缓缓的倒入土壤中)d、观察比较:三类土壤渗水快慢有什么不同?三类土壤停止渗水后,比一比,哪种土下面的杯内水多?(流出来的水多证明这种土壤的保水性就差,流出来的水少证明这种土壤的保水性好)e、实验注意事项:要做这个实验必须做到四个同样.同样多的三份土壤,同样多的水,同样的倒水速度。
土壤的种类教学设计
土壤的种类【教材分析】本课是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土壤与岩石》中的第三课。
是上一课《土壤里有什么》的深化,同时又自成知识体系,内容包括土壤是由大颗粒的沙和小颗粒的粘土组成,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
重点是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
土壤是农村学生最常接触的物质,但是,学生很难接触不同种类的土壤,也很难想到用探究的方法研究土壤的保水性和透气性。
所以需要老师实验前要多介绍,多铺垫,一步步引导学生探究归纳出沙质土的渗水性最好,保水性最差,粘质土保水性最好,渗水性最差。
【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会查阅书刊及其它们信息源;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想知道、爱提问,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3、知道土壤的种类,了解不同种类土壤的不同特点。
教学重点:知道土壤的种类,能用简单器材作简单的观察试验,并做实验记录教学难点:能用简单器材作简单的观察试验,并做实验纪录,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过程与方法】1、通过“不同种类的土壤的保水性和渗水性”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动手和观察分析能力。
2、总结出三种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注家乡、了解家乡、热爱家乡。
2、乐于用所学科学知识、技能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资源】分组实验器材:去底塑料瓶(12个,用纱布蒙住瓶口,扎好)、烧杯(50毫升,12个)、量杯(250毫升,12个)、放大镜(8个)、三类土壤、水,实验报告单。
【教学思路】本课的基本思路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解决问题,交流展示分析结论,联系实际拓展延伸,应用练习评价反馈,走近生活深化提高。
即首先从一个问题和一则故事入手,设疑,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引入本节课题,出示各种土壤,让同学们说一说它们的特点。
再观察,研究自己采集的土壤,老师预备的三份土壤,运用各种实验方法说一说它们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的种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不同方法鉴别土壤中的砂、黏土成分的多少;●能够独立的探究一堆土壤的成分;●能够设计实验,比较出不同土壤的某方面的特性;●能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家乡的土壤。
知识与技能●知道砂、黏土和腐殖质是组成土壤的三种主要成分;●了解土壤中砂、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了解不同种类土壤的透水性和保水能力不一样;●了解不同土壤历史和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自己感官的作用,形成探究意识;●具有探究土壤的热;●具有关心家乡土壤的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对土壤的种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教学难点】:利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认识三类土壤的性质。
【本课探究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基础】烧杯的使用方法案例背景分析:土壤是地球上广泛存在着的物体,大多数植物赖以生长,土壤与人类关系密切。
分析土壤的成分及土壤的种类所用的实验分析法,也是人们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教者要对教材、学生作较深入得了解和分析,从中思索教学要求的不同层面,教学中又注意把个别学生的智慧,及时转变为全体学生的认识,所以教学适应学生的各个层面,这对落实义务教育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有益的探索,也是教学“弹性”要求实施的一次实践。
要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他们去讨论预测,设计方案,教师作为实验伙伴参与其中,提供学生需要的工具。
本课的内容紧紧结合儿童的实际,研究自己周围的土壤,增加学生对自己家乡的认识,更热爱她。
在前一课的学习基础上,学生已经基本上奠定了土壤的概念,对认识某一事物也有了自己的方法与经验,会用利用各种感官去认识研究对象。
根据学生的经验我们这样处理教材:让学生通过查阅课外书或其它途径搜集一些有关土壤种类的资料,以便它们带着对土壤不同的经验来到课堂进行交流。
《标准》提出:参观访问应是科学课必要的教学活动,是把学生带出教室走向大自然和社会,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极好活动形式。
在学习本课之前建议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带学生参观当地的土壤展览馆等。
如果没有条件,就放映一段介绍有关各种土壤标本的录像。
在材料设计方面,我们准备几种土壤的标本,黏土、砂土、腐殖土、学生生活周围的土壤。
这些材料本身就蕴含着本课所设定的知识目标。
同时,通过对这些材料的研究,也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科学,不同的植物选择不同的土壤生长,也让学生感到大自然的奇妙。
处于便于操作和开放性原则,决定放手让孩子用自己的方法研究,教师除了提供材料,不做任何指导,让学生感到“自己学科学、做科学”更有乐趣。
所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要被纳入到儿童科学活动的整体中。
此外还需要为学生准备:玻璃杯(水)、玻璃棒、白纸、漏斗、塑料杯等。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事先采集的三种土壤样本(每组一份) 、白纸(3张)、烧杯、水、搅拌棒、土块、渗水性实验装置、放大镜、小塑料汤匙。
学生准备:自己采集的土样、纸巾、抹布。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描述:一、录像导入、激发兴趣1.观看录像,提问:它向我们介绍了什么?2.出示几盒录像中出现的土壤标本,学生进行观察,说一说。
(学生简单汇报)3.教师小结:说得很好!大家想知道有多少种土壤?怎样分类?我们周围的土壤属于哪一类?为什么不同地方的土壤生长的植物不一样?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去研究吧。
【评析】导入新课不仅是导入知识,而且还要注意唤起儿童潜在的智力和情绪。
在丰富的视觉画面给学生带来感性认识的同时,让学生自己提出需要了解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在自己问题的“指引”下,自觉地投入新课的学习,既简洁,又能使知识与情感同步调动起来,效果好,有新意。
二、组织讨论,交流经验1.提问:关于土壤的种类,你知道有哪些?(学生简单汇报)2.谈话:怎样分类,是否与土壤中的成分有关?3.学生可以根据课前收集的一些资料,互相讲述他们所知道的土壤知识。
(要求学生在讨论的时候,说出自己的理由和依据,学生的根据就是学生已有的经验)【注意】学生对此会有不同的答案,可能有按颜色分,按含有成分等不同的标准分类,教师应给予鼓励,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不局限于教材上的内容。
【评析】儿童对土壤有着零散的认识,教学要把儿童的零散经验上升为较系统的有联系的认识,无疑将提高儿童对科学的热爱,这一环节作为引线,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使教学有自己的特色。
三、感知土壤、分离结构1.让学生回忆以往认识事物的方法:用眼看、用鼻子闻、用手摸、捻、握、捏等。
善于让学生在平时探究活动中总结自己的研究方法,也要善于灵活地运用这种方法。
2.教师给学生提供放大镜等工具和充足的时间进行观察,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学生简单汇报)3.组织学生讨论它们观察到的结果,刚才你们发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然后推荐一名同学把本组发现和疑问告诉大家。
比如有不少学生会发现土壤中有一粒一粒的的颗粒,有大有小。
一般会提出以下问题,鼓励学生讨论,做出设想,设计方案。
(1)这些不一样的颗粒各是些什么?(2)能想办法把它们分开吗?那样我们就清楚它们各是什么了。
【评析】教师要善于营造一种民主的科学交流的氛围,让学生大胆交流、预测,体验科学交流活动的精神享受与乐趣。
学生解决以上问题时,可能会想到将土壤用筛子筛,细的落下去,粗的留在上面;用手捡;用风吹等方法分开。
不管学生的方法是否可行,教师都要鼓励学生,大家想得都挺有道理,给予肯定。
不要因为它看起来是“错误”而改变,让他们感觉到对经过深思后的猜想,可以动手试一试──这也是一种解决未知事物的方法。
4.现在如果老师提供给大家杯子、水、玻璃棒,一份土壤(根据以下教学需要,可以为每个小组提供黏土与砂土含量不一样的土壤),你们能利用这些材料,设计一个实验分开它们吗?(小组先讨论一下)【说明】实验不算太复杂,学生又有较多的相关经验,教师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不但可行,而且能激发兴趣,还能让学生经历实验活动的全过程,长此以往,能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5.学生将土壤放入水中,搅拌,静置需要一段时间,可以让学生预测会有什么现象?(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通常认为颗粒大的沉得快,在下面;颗粒小的沉得慢,在上面。
这时,教师可利用这段时间放一段录像,看一看土壤是怎样沉降的?然后让学生描述所见到的沉降过程,与自己的预测进行对比,最后对实验材料进行观察,再对比,用眼看,用手摸,多感官去认识砂和黏土)【评析】对用水分分离土壤,学生直观经验少,教师能循循善诱,先启迪学生预测沉降的现象及过程,说出自己的想法和依据。
采用录像让学生弄清沉降过程,通过观察现象启发学生联想。
启发的时候,注意问题的层次性,层层递进,激发思考,有助于学生认识实验结果,使实验结论有可靠的基础。
6.学生将几组玻璃杯中的土壤进行比较,有的杯中上层黏土多,有的杯中下层砂土多,有的上下层差不多的情形,还有的杯中土壤颜色不一样等。
(此时,很自然地引出学生头脑中的“风暴”,能否按土壤中含砂、黏土的多少来分类?肯定学生的想法后,也告诉学生还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四、比较沙和黏土的不同1.教师提供给学生可研究的干燥的砂、黏土的土样,让学生使用多感官进行检测。
(检测土样的活动就是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提供材料,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法来认识一个事物)活动过程:(1)让学生取每一种土样的一小堆放在纸上。
(2)观察土样、用放大镜看、在手指间摩擦干燥的土样、闻土样。
(3)通过以下问题,鼓励学生描述关于土壤他们知道些什么:△关于沙子你知道些什么?它看上去和感觉上像什么?△关于黏土你知道些什么?△你认为沙子和黏土来自哪里?你为什么这样认为?△它们为什么不同?(4)把学生分成两人小组,让他们研究沙和黏土。
可以自行选择研究方法,如:轻轻摇动每一个杯子,听每一种土样发出的声音,和与之同时出现的一些现象。
(5)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观察土样,让学生讨论对沙子和黏土的观察结果。
可从以下几方面讨论:△外观:每一种土样看上去像什么?△颜色:每一种土样是什么颜色?△声音:当你在杯子里摇动时听每一种土样的声音听上去像什么?△气味:闻每一种土样的气味有什么不同。
2.观察和水的沙子、黏土。
谈话:如果弄湿每一种土样,他们又会有哪些发现?活动过程:(1)组织学生讨论,到目前为止关于土壤他们知道些什么:△当天气下雨时,泥土地面会发生什么情况?看上去和感觉上像什么?△在海滩或沙盘里,湿的沙子感觉上像什么?△湿的黏土感觉上像什么?你曾经用黏土制作过什么东西么?你是如何制作的?(2)学生描述湿的沙子、黏土和腐殖质的感觉和外形。
(3)学生比较干燥的和湿的土样,讨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4)让学生滚动、搓揉每一种土样,看是否能把它们制成一个球。
让每一位学生把制成的球(大部分或全是黏土)放在铺在桌上的报纸上。
晾干后,再次触摸这些小球,看它们是否有什么变化。
说一说如果制作泥塑的话,你会选择哪一种土壤,为什么?(5)学生讨论刚刚做过这些活动。
鼓励学生陈述是如何学习和学到了什么?【评析】通过学生的活动,一系列的对比实验,能使学生比较全面认识这三种土壤。
五、比较不同土壤的渗水性能1.谈话:如果下雨时,这两种土保水性能、渗水性能情况是什么样?猜一猜,并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做出自己的猜想,一般都认为沙的保水性能差。
)2.提问:你有什么方法证明吗?【评析】这项活动还能够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学生要从预测开始,预测渗水性能,然后通过讨论,确定实验的条件,哪些条件需要控制,哪些条件是变量,讨论实验以后会出现什么现象,在充分讨论基础上开展实验。
最后要对照实验结果和预测。
3.提供给学生一组对比实验器材,控制好条件进行实验操作。
活动过程:(1)指导学生设计实验,讨论需要控制哪些条件,在记录纸上记录自己的实验设计。
(实验装置相同;土壤的量相同;水的量相同)(2)在此基础让学生预测,当水倒入土壤以后会出现什么现象。
(3)学生领取材料实验。
(4)让小组学生叙述看到的现象,比较盛水的容器里经过土壤过滤的数量,水多则说明土壤的保水性能差,渗水性能好,水少则相反。
(5)不同的土壤保水性能与渗水性能的不同对植物的影响。
学生根据刚才实验的情况,交流想法。
(6)讨论:是否还有其它方法来认识它们的特点,让学生深切研究事物的方法不是唯一的,并且要能灵活地从多角度地去研究,结论才能更全面。
六、学以致用,加以拓展1.(提供一堆家乡土)活动:学生要用自己的方法来确定混合物中沙、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然后判断出神秘混合物的种类。
(这不仅仅是运用,更是探究。
在探究之前,要引导学生充分交流自己了解的家乡的土壤,然后根据制定出的计划进行研究,教材中的方法是一些最常规的,我们可以让学生用更多的方法研究土壤.通过学生充分地预测、假设,猜想土壤中可能什么成分比较多,然后根据猜想,进行验证得出自己的结论──判断出自己家乡土壤的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