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经典易错题集锦汇总(无答案)
初三数学易错题集锦
![初三数学易错题集锦](https://img.taocdn.com/s3/m/b30e1c902cc58bd63186bdb9.png)
初三数学易错题代数第一章∶一元二次方程1、解方程1112-=+-x m x x 的过程中若会产生增根,则m=____2.关于x 的方程m 2x 2+(2m +1)x +1=0有两个不相等的根,求m 的取值范围__ 3,若关于x 的方程ax 2-2x +1=0有实根,那a 范围____4,已知方程3x 2-4x -2=0,则x 1-x 2=___,大根减小根为____ 5,以251+-和251--的一元二次方程是____6,若关于x 的方程(a+3)x 2-(a 2-a -6)x +a=0的两根互为相反数,则a=___7,已知a,b 为不相等的实数,且a 2-3a +1=0,b 2-3b+1=0则a b +ba=___8,方程ax 2+c=0(a ≠0)a,c 异号,则方程根为_____ 9,若方程3x 2+1=mx 的二次项为3x 2,则一次项系数为_____ 23,分解因式4x 2+8x +1=_____24,若方程2x 2+3x -5=0的两根为x 1 ,x 2 则x 12+x 22=_____ 25,方程组有两组相同的实数解,则k=___方程组的解为___43,若x 是锐角,cosA 是方程2x 2-5x +2=0的一个根,则∠A=___1、已知:Rt △ABC 中,∠C=900,斜边c 长为 5 ,两条直角边a,b 的长分别是x 2-(2m-1)x+4(m-1)=0的两根,则m 的值等于 ( ) A. –1 B. 4 C.-4或1 D. –1或4. 2、已知关于x 的方程012)32(2=+--x m x m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m 的范围是:( ) A .m<3 B. 233≠<m m 且 C. 0,233≠≠<m m m 且 D. 2330≠<≤m m 且 3、已知方程①01222=+-x x ,②041x =+-,③1122=++++x x x x ,④0x 12x =---,⑤01)12(2=-+++k x k x 其中一定有...实数解的方程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5、已知 ,012=-+m m 那么代数式2001223-+m m 的值是 ( ) (A)2000 (B)-2000 (C)2001 (D)-2001 6,下面解答正确的是( )A , 分式的值是零,x=-2或x=1B, 实数范围内分解因式2x 2+x -2=)4171)(4171(+-----x x C, x=-1是无理方程22-2x +7x =-x的根D, 代数式x 2+2x -1通过配方法知x=-1时,它有最小值是-27,关于x 的方程x 2-mx +n=0有一正一负的两实根,且负根绝对值较大,则( ) A , n >0, m <0 B,n>0, m >0, C, n<0 m>0 D,n <0 m<0 8,若x =-b+b 2+4ac 2a则有( )A ,ax 2+bx+c=0 B,ax 2+bx-c=0 C,ax 2-bx+c=0 D, ax 2-bx-c=09、在Rt △ABC 中,∠C=900,a 、b 、c 分别是∠A 、∠B 、∠C 的对边,a 、b 是关于x 的方程0772=++-c x x 的两根,那么AB 边上的中线长是( )(A ) 23 (B )25(C ) 5 (D )220,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2+px +q=0的两根为x 1=-3 x 2=4,则二次三项式x 2-px +q=( ) A.(x +3)(x -4) B, (x -3)(x +4) C,(x +3)(x +4)D,(x -3)(x -4)三, 解答题1,甲乙二人合作一项工程,4天可完成,若先有甲单独做3天,剩下的由乙独做,则以所用的时间等于甲单独完成这项工程的时间,求甲乙二人单独完成此项工程各需几天?2,解方程mnx 2-(m 2+n 2)x +mn=0 (mn ≠0)3,在⊿ABC 中,∠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b,c 且a,b 是关于x 的方程∶x 2-(c +4)x+4c +8=0的两根,若25asinA=9c,求⊿ABC 的面积第二章∶函数第一节∶平面直角坐标系2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1-2a,a-2)位于第三象限且a 为整数,则点A 的坐标是_____10、已知点()2,1+-a a M 在第二象限,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 )2->a (B )12<<-a (C )2-<a (D )1>a14、若点M (x -1,1-y )在第一象限,则点N (1-x ,y -1)关于x 轴的对称点在(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第二节∶函数 11、函数321+=x y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____12、函数x x y -+=0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_____1,锐角三角形ABC 内接于⊙O ,∠B=2∠C ,∠C 所对圆弧的度数为n ,则n 的取值范围是 ( )A, 0°<n <45° B, 0°<n <90° C, 30°<n <45° D,60°<n <90° 第三节∶一次函数15,当___时,函数y=(m +3)x2m +3+4x -5(x ≠0)是一个一次函数。
7年级数学易错题
![7年级数学易错题](https://img.taocdn.com/s3/m/f8db643b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3b.png)
7年级数学易错题一、有理数运算类。
1. 计算:(-2)^3 - (-3)^2 ÷ (-1)^2023。
- 解析:- 先计算乘方运算。
(-2)^3=-8,(-3)^2 = 9,(-1)^2023=-1。
- 然后进行除法运算,9÷(-1)= - 9。
- 最后进行减法运算,-8-(-9)=-8 + 9 = 1。
2. 计算:(1)/(2)-<=ft(1)/(3)right+<=ft(-(1)/(4))。
- 解析:- 先计算绝对值,<=ft(1)/(3)right=(1)/(3)。
- 然后进行通分计算,(1)/(2)-(1)/(3)-(1)/(4)=(6 - 4 - 3)/(12)=-(1)/(12)。
二、整式加减类。
3. 化简:3a + 2b - 5a - b。
- 解析:- 合并同类项,将含有相同字母的项合并。
- 对于a的项,3a-5a=-2a;对于b的项,2b - b = b。
- 所以化简结果为-2a + b。
4. 先化简,再求值:(2x^2 - 3xy + 4y^2)-3(x^2 - xy+(5)/(3)y^2),其中x = - 2,y = 1。
- 解析:- 先去括号,2x^2-3xy + 4y^2-3x^2 + 3xy-5y^2。
- 再合并同类项,(2x^2-3x^2)+(-3xy + 3xy)+(4y^2 - 5y^2)=-x^2 - y^2。
- 当x = - 2,y = 1时,代入得-(-2)^2-1^2=-4 - 1=-5。
三、一元一次方程类。
5. 解方程:3x+5 = 2x - 1。
- 解析:- 移项,将含有x的项移到等号一边,常数项移到等号另一边。
- 得到3x - 2x=-1 - 5。
- 合并同类项得x=-6。
6. 解方程:(x + 1)/(2)-(2x - 1)/(3)=1。
- 解析:- 先去分母,方程两边同时乘以6,得到3(x + 1)-2(2x - 1)=6。
数学九年级上册易错题
![数学九年级上册易错题](https://img.taocdn.com/s3/m/9dc19750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64.png)
数学九年级上册易错题一、选择题(1 - 10题)1. 一元二次方程x^2-2x - 3 = 0的根的情况是()- A.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 B.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 C. 没有实数根。
- D. 无法确定。
- 解析: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 + c = 0(a≠0),其判别式Δ=b^2-4ac。
在方程x^2-2x - 3 = 0中,a = 1,b=-2,c=-3,则Δ=(-2)^2-4×1×(-3)=4 + 12=16>0。
当Δ>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所以答案是B。
2. 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 - 1)x^2+5x+m^2-3m + 2 = 0的常数项为0,则m的值等于()- A. 1.- B. 2.- C. 1或2。
- D. 0.- 解析:因为方程的常数项为0,所以m^2-3m + 2 = 0,即(m - 1)(m - 2)=0,解得m = 1或m = 2。
又因为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二次项系数m - 1≠0,即m≠1,所以m = 2,答案是B。
3. 二次函数y = x^2-2x + 3的顶点坐标是()- A. (1,2)- B. (-1,2)- C. (1, - 2)- D. (-1,-2)- 解析:对于二次函数y=ax^2+bx + c(a≠0),其顶点坐标的横坐标x =-(b)/(2a),纵坐标y=frac{4ac - b^2}{4a}。
在y = x^2-2x + 3中,a = 1,b=-2,c = 3,x =-(-2)/(2×1)=1,y=frac{4×1×3-(-2)^2}{4×1}=(12 - 4)/(4)=2,所以顶点坐标是(1,2),答案是A。
4. 已知二次函数y = ax^2+bx + c(a≠0)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a>0- B. c<0- C. 3是方程ax^2+bx + c = 0的一个根。
初二数学易错题100道
![初二数学易错题100道](https://img.taocdn.com/s3/m/dc733665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db.png)
初二数学易错题100道初二数学是初中数学学习的重要阶段,知识难度和深度都有所增加。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初二数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避免在考试中犯错,下面为大家整理了 100 道易错题。
一、三角形1、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 3 和 5,第三边长为整数,则第三边的最大值为()A 5B 6C 7D 8答案:C易错点:忽略三角形三边关系的限制,即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 1:2:3,则这个三角形是()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等腰三角形答案:B易错点: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理解不透彻,不能根据比例求出各角的度数。
3、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是()A 三边对应相等B 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C 两边和夹角对应相等D 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答案:D易错点: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掌握不扎实,容易混淆。
二、全等三角形1、如图,已知△ABC≌△DEF,∠A=50°,∠B=60°,则∠F 的度数为()A 50°B 60°C 70°D 80°答案:C易错点:不能正确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出对应角的度数。
2、已知△ABC≌△A'B'C',AB=5,BC=7,AC=8,则 A'B'的长度为()A 5B 7C 8D 无法确定答案:A易错点:不清楚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的关系。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B 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全等C 形状相同的三角形全等D 周长相等的三角形全等答案:A易错点:对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理解不准确。
三、轴对称1、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平行四边形B 等边三角形C 梯形D 直角三角形答案:B易错点: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不清,不能准确判断图形是否沿某条直线对称。
2、点 P(-2,3)关于 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A (-2,-3)B (2,-3)C (2,3)D (-3,-2)答案:A易错点:关于 x 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容易记错。
初一数学错题整理
![初一数学错题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80e728b5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91.png)
初一数学错题整理
一、有理数运算类
1. 计算:
错误答案:
解析:
- 去括号法则错误。
减去一个负数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
- 正确的计算过程是:。
2. 计算:
错误答案:
- 原式
解析:
- 对于幂运算的符号理解错误。
表示的平方的相反数,应该是,而不是。
- 正确计算过程:
- 原式。
二、整式加减类
1. 化简:
错误答案:
- 原式
解析:
- 合并同类项时系数计算错误,正确,但是,而不是。
- 正确答案是:。
2. 先化简,再求值:,其中
错误答案:
- 化简得:
- 原式
- 当时,代入得:
解析:
- 去括号时出现错误,计算正确,但是
,在化简过程中与前面的合并同类项时计算错误。
- 正确化简过程:
- 原式。
- 当时,代入得:(虽然结果相同,但是化简过程存在错误)。
三、一元一次方程类
1. 解方程:
错误答案:
- 移项得:,即,解得
解析:
- 移项错误,移项要变号。
正确的移项应该是。
- 正确答案:。
2. 解方程:
错误答案:
- 去分母得:
- 展开括号得:
- 移项得:
- 合并同类项得:,解得
解析:
- 去分母时错误,等式两边同时乘以6,右边的1也要乘以6。
- 正确的去分母得:
- 展开括号得:
- 移项得:
- 合并同类项得:,解得。
初中数学错题知识点汇总
![初中数学错题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cd137128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04.png)
初中数学错题知识点汇总数学是一门需要高度逻辑思维和严密推理的学科,初中数学作为数学学科的基础阶段,往往也是让很多学生感到困惑和挫败的阶段。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错题,这些错误往往能够反映出我们对某个知识点的理解不够清晰或者是掌握不牢固。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下面将对一些常见的初中数学错题进行汇总及解析。
一、整式展开与因式分解整式展开与因式分解是初中数学中经常涉及的一个重要内容,但也是容易出错的部分。
常见的错题有展开公式应用错误、配方法误用、因式分解应用错误等。
例如,有一个错题:(2x+3y)²的展开式是20x²+12xy+18y²,请问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进行纠正。
针对这个问题,正确的展开式是:4x²+12xy+9y²,并非给出的错误答案。
这是因为展开一个二次式的平方,需要将每一项的系数进行正确相乘。
对于因式分解来说,常见的错误包括无理因数、符号运算错误、配方法不当等。
在解决这类错题时,我们要仔细审题,观察原题中的符号和因式,确保在因式分解的过程中不出错。
二、平面几何平面几何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例如四边形的性质、三角形的相似、等腰梯形等都是学生们容易犯错的地方。
对于四边形的性质来说,一些典型的错误包括理解四边形平行性质错误、角平分线判断错误、对角线长短的判断错误等。
例如,有一个错题:如图,ABCD为平行四边形,点E是AD的中点,连接BE延长交BC于点F,若BE=5cm,CE=4cm,求BE的长度。
答案写:BE=4cm而正确的答案是:BE=6cm。
这是因为BE的长度等于CE的长度加上4cm,而不是4cm本身。
三、概率与统计概率与统计是初中数学中的一部分,也是学生们容易出错的内容。
常见的错误有样本空间列举错误、频数和频率计算错误、遗漏了某些情况等。
例如,有一个错题:有6个小球,每个小球都有一个数字编码,分别是1、2、3、4、5、6。
七年级上册数学易错题精选5
![七年级上册数学易错题精选5](https://img.taocdn.com/s3/m/3f4b6e93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88.png)
第一部分:腊月十七——腊月二十三一有理数部分1.填空:(1)当时,a与-a必有一个是负数;(2)在数轴上,与原点0相距5个单位长度的点所表示的数是;(3)在数轴上,A点表示+1,与A点距离3个单位长度的点所表示的数是;(4)在数轴的原点左侧且到原点的距离等于6个单位长度的点所表示的数的绝对值是.错解 (1)a为任何有理数;(2)+5;(3)+3;(4)-6.2.用“有”、“没有”填空:在有理数集合里,最大的负数,最小的正数,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错解有,有,没有.3.用“都是”、“都不是”、“不都是”填空:(1)所有的整数负整数;(2)小学里学过的数正数;(3)带有“+”号的数正数;(4)有理数的绝对值正数;(5)若+0,则a,零;(6)比负数大的数正数.错解 (1)都不是;(2)都是;(3)都是;(4)都是;(5)不都是;(6)都是.4.用“一定”、“不一定”、“一定不”填空:(1)-是负数;(2)当a>b时,有>;(3)在数轴上的任意两点,距原点较近的点所表示的数大于距原点较远的点所表示的数;(4)+是正数;(5)一个数大于它的相反数;(6)一个数小于或等于它的绝对值;错解 (1)一定;(2)一定;(3)一定不;(4)一定;(5)一定;(6)不一定.5.把下列各数从小到大,用“<”号连接:正确:并用“>”连接起来.正确:8.填空:(1)如果--(-11),则;(2)绝对值不大于4的负整数是;(3)绝对值小于4.5而大于3的整数是.错解 (1)11;(2)-1,-2,-3;(3)4.9.根据所给的条件列出代数式:(1)a,b两数之和除a,b两数绝对值之和;(2)a与b的相反数的和乘以a,b两数差的绝对值;(3)一个分数的分母是x,分子比分母的相反数大6;(4)x,y两数和的相反数乘以x,y两数和的绝对值.10.代数式-的意义是什么?错解代数式-的意义是:x的相反数的绝对值.11.用适当的符号(>、<、≥、≤)填空:(1)若a是负数,则-a;(2)若a是负数,则-0;(3)如果a>0,且>,则 b.错解 (1)>;(2)<;(3)<.12.写出绝对值不大于2的整数.错解绝对值不大2的整数有-1,1.13.由能推出±a吗?错解由能推出±a.如由3得到±3,由5得到±5.14.由一定能得出吗?错解一定能得出.如由|66|得出6=6,由|-4-4|得-4=-4.15.绝对值小于5的偶数是几?错解绝对值小于5的偶数是2,4.16.用代数式表示:比a的相反数大11的数.错解-a-11.17.用语言叙述代数式:-a-3.错解代数式-a-3用语言叙述为:a与3的差的相反数.18.算式-3+5-7+2-9如何读?错解算式-3+5-7+2-9读作:负三、正五、减七、正二、减九.19.把下列各式先改写成省略括号的和的形式,再求出各式的值.(1)(-7)-(-4)-(+9)+(+2)-(-5);(2)(-5)-(+7)-(-6)+4.解20.计算下列各题:21.用适当的符号(>、<、≥、≤)填空:(1)若b为负数,则a+;(2)若a>0,b<0,则a-0;(3)若a为负数,则3-3.错解 (1)>;(2)≥;(3)≥.22.若a为有理数,求a的相反数与a的绝对值的和.错解-a+-a+0.23.若4,2,且++b,求a-b的值.24.列式并计算:-7与-15的绝对值的和.错解 |-7|+|-157+15=22.25.用简便方法计算:正确:26.用“都”、“不都”、“都不”填空:(1)如果≠0,则a,为零;(2)如果>0,且a+b>0,则a,为正数;(3)如果<0,且a+b<0,则a,为负数;(4)如果0,且a+0,则a,为零.错解 (1)不都;(2)不都;(3)都;(4)不都.27.填空:(3)a,b为有理数,则-是;(4)a,b互为相反数,则(a+b)a是.错解 (1)负数;(2)正数;(3)负数;(4)正数.28.填空:(1)如果四个有理数相乘,积为负数,则负因数个数是;错解 (1)3;(2)b>0.29.用简便方法计算:解30.比较4a和-4a的大小:错解因为4a是正数,-4a是负数.而正数大于负数,所以4a>-4a.31.计算下列各题:(5)-15×12÷6×5.解错解因为,所以.34.下列叙述是否正确?若不正确,改正过来.(1)平方等于16的数是(±4);错解 (1)正确;(3)正确.35.下列各题中的横线处所填写的内容是否正确?若不正确,改正过来.(1)有理数a的四次幂是正数,则a的奇数次幂是负数;(2)有理数a与它的立方相等,则1;(3)有理数a的平方与它的立方相等,则0;(4)若3,则a3=9;(5)若x2=9,且x<0,则x3=27.36.用“一定”、“不一定”或“一定不”填空:(1)有理数的平方是正数;(2)一个负数的偶次幂大于这个数的相反数;(3)小于1的数的平方小于原数;(4)一个数的立方小于它的平方.错解 (1)一定;(2)一定;(3)一定;(4)一定不. 39.计算下列各题:40.用科学记数法记出下列各数:(1)314000000; 第二部分 腊月二十四——腊月二十九整式的加减例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 的指数是0B. b 没有系数C. -3是一次单项式D. -3是单项式例2 多项式267632234-+--x y x y x x 的次数是( ) A. 15次B. 6次C. 5次D. 4次例3 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是( ) A. 527a b ab +=B. 770ab ba -=C. 45222x y xy x y -=-D. 358235x x x +=例4 把多项式352423x x x +--按x 的降幂排列后,它的第三项为( ) A. -4B. 4xC. -4xD. -23x例5 整式---[()]a b c 去括号应为( ) A. --+a b c B. -+-a b c C. -++a b cD. ---a b c例6 当k 取( )时,多项式x kxy y xy 2233138--+-中不含xy 项A. 0B. 13C. 19D. -19例7 若A 与B 都是二次多项式,则A -B :(1)一定是二次式;(2)可能是四次式;(3)可能是一次式;(4)可能是非零常数;(5)不可能是零。
7年级数学易错题整理及解析
![7年级数学易错题整理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6ac1046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f5.png)
7年级数学易错题整理及解析一、有理数运算部分1. 计算:公式解析:首先计算指数运算,根据运算法则,先算乘方。
对于公式,这里要注意指数运算优先级高于负号,所以公式。
对于公式,公式。
然后进行除法运算:公式。
最后进行减法运算:公式。
2. 计算:公式解析:先计算括号内的式子:公式。
再计算除法:公式。
接着计算乘方:公式。
然后计算乘法:公式。
最后计算加法:公式。
二、整式加减部分1. 化简:公式解析:合并同类项,对于公式的同类项公式和公式,公式。
对于公式的同类项公式和公式,公式。
所以化简结果为公式。
2. 先化简,再求值:公式,其中公式解析:先去括号:公式。
然后合并同类项:公式。
当公式时,代入式子得:公式。
三、一元一次方程部分1. 解方程:公式解析:首先去分母,方程两边同时乘以公式(公式和公式的最小公倍数),得到:公式。
然后去括号:公式。
接着移项:公式。
合并同类项:公式。
最后系数化为公式:公式。
2. 某班有学生公式人,会下象棋的人数是会下围棋人数的公式倍,两种棋都会及两种棋都不会的人数都是公式人,求只会下围棋的人数。
解析:设会下围棋的有公式人,则会下象棋的有公式人。
根据全班人数可列方程:公式。
这里公式是会下棋的人数(其中两种棋都会的人算了两次,所以要减去一次),再加上两种棋都不会的人数就是全班人数。
合并同类项得公式,解得公式。
只会下围棋的人数为会下围棋的人数减去两种棋都会下的人数,即公式人。
初一数学易错题汇总(有理数、整式、因式分解、一元一次方程)
![初一数学易错题汇总(有理数、整式、因式分解、一元一次方程)](https://img.taocdn.com/s3/m/d020daafd5bbfd0a78567357.png)
初一数学易错题汇总(有理数、整式、因式分解、一元一次方程)⑶已知│a+5│=1,│b-2│=3,求a-b的值. ⑷若|a|=4,|b|=2,且|a+b|=a+b,求a- b的值.⑸把下列各式先改写成省略括号的和的形式,再求出各式的值.①(-7)- (-4)- (+9)+(+2)- (-5);②(-5) - (+7)- (-6)+4.⑹改错(用红笔,只改动横线上的部分):⑺比较4a和-4a的大小①已知5.0362=25.36,那么50.362=253.6,0.050362=0.02536;②已知7.4273=409.7,那么74.273=4097,0.074273=0.04097;③已知3.412=11.63,那么(34.1)2=116300;④近似数2.40×104精确到百分位,它的有效数字是2,4;⑤已知5.4953=165.9,x3=0.0001659,则x=0.5495.⑻在交换季节之际,商家将两种商品同时售出,甲商品售价1500元,盈利25%,乙商品售价1500元,但亏损25%,问:商家是盈利还是亏本?盈利,盈了多少?亏本,亏了多少元?⑼若x、y是有理数,且|x|-x=0,|y|+y=0,|y|>|x|,化简|x|-|y|-|x+y|.⑽已知abcd ≠0,试说明ac 、-ad 、bc 、bd 中至少有一个取正值,并且至少有一个取负值.⑾已知a <0,b <0,c >0,判断(a +b )(c -b )和(a +b )(b -c )的大小.⑿已知:1+2+3……+33=17×33,计算1-3+2-6+3-9+4-12+……+31-93+32-96+33-99的值.四.计算下列各题:⑴(-42.75)×(-27.36)-(-72.64)×(+42.75) ⑵12133344⎛⎫---+---- ⎪⎝⎭ ⑶77(35)9-÷+ ⑷523120001999400016342⎛⎫⎛⎫-+-++- ⎪ ⎪⎝⎭⎝⎭ ⑸221.430.57()33⨯-⨯- ⑹6(5)(6)()5-÷-÷-⑺91118×18 ⑻-15×12÷6×5 ⑼24221(10.5)2(3)3⎡⎤---⨯÷---⎣⎦ ⑽-24-(-2)4⑾33(32)32-⨯+⨯有理数·易错题练习一.多种情况的问题(考虑问题要全面)(1)已知一个数的绝对值是3,这个数为_______;此题用符号表示:已知,3=x 则x=_______;,5=-x 则x=_______;(2)绝对值不大于4的负整数是________;(3)绝对值小于4.5而大于3的整数是________.(4)在数轴上,与原点相距5个单位长度的点所表示的数是________;(5)在数轴上,A 点表示+1,与A 点距离3个单位长度的点所表示的数是________;(6) 平方得412的数是____;此题用符号表示:已知,4122=x 则x=_______; (7)若|a|=|b|,则a,b 的关系是________;(8)若|a|=4,|b|=2,且|a +b|=a +b ,求a -b 的值.二.特值法帮你解决含字母的问题(此方法只适用于选择、填空)有理数中的字母表示 ,从三类数中各取1——2个特值代入检验,做出正确的选择 (1)若a 是负数,则a________-a ;a --是一个________数; (2)已知,x x -=则x 满足________;若,x x =则x 满足________;若x=-x, x 满足________;若=-<2,2a a 化简____ ; (3)有理数a 、b 在数轴上的对应的位置如图所示: 则( )0-11abA .a + b <0B .a + b >0;C .a -b = 0D .a -b >0(4)如果a 、b 互为倒数,c 、d 互为相反数,且,3=m ,则代数式2ab-(c+d )+m 2=_______。
《易错题》初中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经典测试题(培优专题)
![《易错题》初中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经典测试题(培优专题)](https://img.taocdn.com/s3/m/b7bcf12f240c844768eaeed3.png)
一、选择题1.某中学足球队的18名队员的年龄情况如下表:则这些队员年龄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A.15,15 B.15,15.5 C.15,16 D.16,15B解析:B【分析】根据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求解即可.【详解】解:这组数据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为:14,14,14,15,15,15,15,15,15,16,16,16,16,17,17,17,17,18,则众数为:15,中位数为:(15+16)÷2=15.5.故答案为B.【点睛】本题考查了众数和中位数的知识,属于基础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2.在5轮“中国汉字听写大赛”选拔赛中,甲、乙两位同学的平均分都是90分,甲的成绩方差是15,乙的成绩的方差是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成绩比乙的成绩稳定B.乙的成绩比甲的成绩稳定C.甲、乙两人的成绩一样稳定D.无法确定甲、乙的成绩谁更稳定B解析:B【分析】根据方差的意义求解可得.【详解】∵乙的成绩方差<甲成绩的方差,∴乙的成绩比甲的成绩稳定,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方差,方差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一个量.方差越大,则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大,稳定性也越小;反之,则它与其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小,稳定性越好.3.某校有21名同学们参加某比赛,预赛成绩各不同,要取前11名参加决赛,小颖已经知道了自己的成绩,她想知道自己能否进入决赛,只需要再知道这21名同学成绩的( )A.最高分B.中位数C.极差D.平均数B解析:B【解析】共有21名学生参加预赛,取前11名,小颖知道了自己的成绩,我们把所有同学的成绩按大小顺序排列,第11名的成绩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所以小颖知道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才能知道自己是否进入决赛.故选B.4.某学习小组的5名同学在一次数学文化节竞赛活动中的成绩分别是:92分,96分,90分,92分,85分,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平均数是92 B.中位数是90 C.众数是92 D.极差是7C解析:C【分析】根据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极差的定义、计算公式对各选项进行判断.【详解】解:A.这组数据的平均分15×(85+90+92+92+96)=91分,所以A选项错误;B、这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列为:85、90、92、92、96,所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92(分),所以B选项错误;C、这组数据的众数为92(分),所以C选项正确;D.这组数据极差是96﹣85=11,所以D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查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极差,解题关键是正确熟练运用公式.5.某班有40人,一次体能测试后,老师对测试成绩进行了统计.由于小亮没有参加本次集体测试因此计算其他39人的平均分为90分,方差s2=41.后来小亮进行了补测,成绩为90分,关于该班40人的测试成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均分不变,方差变大B.平均分不变,方差变小C.平均分和方差都不变D.平均分和方差都改变B解析:B【分析】根据平均数、方差的定义计算即可.【详解】∵小亮的成绩和其它39人的平均数相同,都是90分,∴40人的平均数是90分,∵39人的方差为41,小亮的成绩是90分,40人的平均分是90分,∴40人的方差为[41×39+(90-90)2]÷40<41,∴方差变小,∴平均分不变,方差变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平均数与方差,熟练掌握定义是解题关键.6.如表记录了甲、乙、丙、丁四名跳远运动员选拔赛成绩的平均数与方差:要从中选择一名成绩好又发挥稳定的运动员参加决赛,最合适的是( ) A .甲 B .乙C .丙D .丁C解析:C 【分析】先比较平均数,平均数相同时选择方差更小的参加. 【详解】因为乙和丁的平均数最小,所以应该从甲和丙中选择一人参加比赛, 又因为丙的方差小于甲的方差, 所以丙的成绩更具有稳定性, 所以应该选择丙参赛. 故选:C. 【点睛】考查了平均数和方差,解题关键是利用了: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大,表明这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大,即波动越大,数据越不稳定.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中位数就是一组数据中最中间的一个数B . 8. 99,1010,11,,这组数据的众数是9 C .如果123,,,,n x x x x ⋯的平均数是1,那么()()()121110n x x x -+-+⋯+-= D .一组数据的方差是这组数据的极差的平方C 解析:C 【分析】根据中位数以及众数和平均数和极差、方差的定义分别判断得出即可. 【详解】A 、当数据是奇数个时,按大小排列后,中位数就是一组数据中最中间的一个数,数据个数为偶数个时,按大小排列后,最中间的两个的平均数是中位数,故此选项错误;B 、8,9,9,10,10,11这组数据的众数是9和10,故此选项错误;C 、如果x 1,x 2,x 3,…,x n 的平均数是x ,那么(x 1-x )+(x 2-x )+…+(x n -x )=x1+x2+x3+…+x n-n x=0,故此选项正确;D、一组数据的方差与极差没有关系,故此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中位数以及众数和平均数和极差、方差的定义,根据定义举出反例是解题关键.8.一次数学测试,某小组5名同学的成绩统计如下(有两个数据被遮盖):组员甲乙丙丁戊平均成绩众数得分8177808280A.80,80B.81,80C.80,2D.81,2A解析:A【分析】根据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先求出丙的得分,再根据方差公式进行计算即可得出答案.【详解】根据题意得:⨯-+++=(分),805(81778082)80则丙的得分是80分;众数是80,故选A.【点睛】考查了众数及平均数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平均数求得丙的得分,难度不大.9.某射击运动员在训练中射击了10次,成绩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众数是8 B.中位数是8 C.平均数是8.2 D.方差是1.2D解析:D【分析】首先根据图形数出各环数出现的次数,在进行计算众数、中位数、平均数、方差.【详解】根据图表可得10环的2次,9环的2次,8环的3次,7环的2次,6环的1次.所以可得众数是8,中位数是8,平均数是102+92+83+72+61=8.210⨯⨯⨯⨯⨯方差是222222(108.2)2(98.2)3(88.2)2(78.2)(68.2)1.5610⨯-+⨯-+⨯-+⨯-+-=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统计的基本知识,关键在于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和方差的概念.特别是方差的公式.10.甲、乙、丙、丁四位选手各进行了10次射击,射击成绩的平均数和方差如下表:则成绩发挥最不稳定的是( )A.甲B.乙C.丙D.丁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方差的定义,方差越小数据越稳定,反之波动越大.【详解】由表可知:3.00>2.50>1.00>0.25∴丁的方差最大,∴这四个人中,发挥最不稳定的是丁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方差的意义,熟知方差越小数据越稳定,反之波动越大是解题关键.二、填空题11.已知一组数据:3,3,x,5,5的平均数是4,则这组数据的方差是___________.【分析】先由平均数的定义求得x的值再根据方差的公式计算方差【详解】根据题意得:3+3+x+5+5=4×5解得:x=4则这组数据的方差为×2(3-4)2+(4-4)2+2(5-4)2=08故答案是:0解析:0.8【分析】先由平均数的定义求得x的值,再根据方差的公式计算方差.【详解】根据题意得:3+3+x+5+5=4×5, 解得:x=4, 则这组数据的方差为15×[2(3-4)2+(4-4)2+2(5-4)2]=0.8, 故答案是:0.8. 【点睛】考查了求一组数的方差,解题关键是熟记方差计算公式:()()()2222121n S x x x x x x n ⎡⎤=-+-+⋯+-⎣⎦. 12.若一组数据4,a ,7,8,3的平均是5,则这组数据的方差是_______.【分析】根据平均数求出a 再根据方差的公式计算得到答案【详解】∵数据4783的平均是5∴∴这组数据的方差是=故答案为:【点睛】此题考查根据平均数求某一数据方差的计算公式熟记方差的计算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解析:225【分析】根据平均数求出a ,再根据方差的公式计算得到答案. 【详解】∵数据4,a ,7,8,3的平均是5, ∴5547833a =⨯----=, ∴这组数据的方差是22221(45)2(35)(75)(85)5⎡⎤-+⨯-+-+-⎣⎦=225, 故答案为:225. 【点睛】此题考查根据平均数求某一数据,方差的计算公式,熟记方差的计算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13.在一次数学测验中,甲组4名同学的平均成绩是70分,乙组6名同学的平均成绩是80分,则这10名同学的平均成绩是______________.76分;【解析】【分析】根据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先求出这10名同学的总成绩再除以10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这10名同学的平均成绩为:=76(分)故答案为:76分【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加权平均数的求法本解析:76分; 【解析】 【分析】根据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先求出这10名同学的总成绩,再除以10,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这10名同学的平均成绩为:7048106⨯+⨯=76(分),故答案为:76分.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加权平均数的求法.本题易出现的错误是对加权平均数的理解不正确,而求70、80这两个数的平均数.14.甲、乙两个篮球队队员身高的平均数都为2.07米,方差分别是2S 甲、2S 乙,且22S S >甲乙,则队员身高比较整齐的球队是_____.乙【分析】根据方差的意义可作出判断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即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详解】解:∵∴队员身高比较整齐的球队是乙故答案为乙【点睛解析:乙 【分析】根据方差的意义可作出判断.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即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 【详解】解:∵22S S >甲乙,∴队员身高比较整齐的球队是乙, 故答案为乙. 【点睛】本题考查方差.解题关键在于知道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15.一组数2、a 、4、6、8的平均数是5,这组数的中位数是______.5【解析】【分析】由平均数可求解a 的值再根据中位数的定义即可求解【详解】解:由平均数可得a=5×5-2-4-6-8=5则该组数由小至大排序为:24568则中位数为5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考查了平均解析:5 【解析】 【分析】由平均数可求解a 的值,再根据中位数的定义即可求解. 【详解】解:由平均数可得,a=5×5-2-4-6-8=5,则该组数由小至大排序为:2、4、5、6、8,则中位数为5, 故答案为:5.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均数和中位数的概念.16.某中学人数相等的甲、乙两班学生参加了同一次数学测验,两班平均分和方差分别为⎺x 甲=82分,⎺x 乙=82分,S 2甲=245,S 2乙=190.那么成绩较为整齐的是__________班乙【解析】【分析】根据方差的意义方差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根据方差越小波动越小故可由两班的方差得到结论【详解】∵S2甲>S2乙∴成绩较为稳定的是乙故答案为乙【点睛】本题考查了方差的意义:反映了一组解析:乙 【解析】 【分析】根据方差的意义,方差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根据方差越小,波动越小,故可由两班的方差得到结论. 【详解】∵S 2甲>S 2乙∴成绩较为稳定的是乙. 故答案为乙. 【点睛】本题考查了方差的意义: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越大,波动性越大,反之也成立.17.一组数据1、2、3、4、5的方差为21S ,另一组数据6、7、8、9、10的方差为22S ,那么21S ______22(S 填“>”、“=”或“<”).=【分析】根据方差的定义分别计算出两组数据的方差即可得【详解】第1组数据的平均数为×(1+2+3+4+5)=3则其方差S12=×(1﹣3)2+(2﹣3)2+(3﹣3)2+(4﹣3)2+(5﹣3)2=解析:= 【分析】根据方差的定义分别计算出两组数据的方差即可得. 【详解】第1组数据的平均数为15×(1+2+3+4+5)=3,则其方差S 12=15×[(1﹣3)2+(2﹣3)2+(3﹣3)2+(4﹣3)2+(5﹣3)2]=2;第2组数据的平均数为15×(6+7+8+9+10)=8,则其方差S 22=15×[(6﹣8)2+(7﹣8)2+(8﹣8)2+(9﹣8)2+(10﹣8)2]=2; ∴S 12=S 22.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方差的意义,解题的关键是观察数据,找到波动较小的就方差小,也可以分别求得方差后再比较,难度不大.18.一组数据3,2,3,4,x 的平均数是3,则它的方差是_____.04【解析】【分析】根据数据2334x 的平均数是3先利用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可求出x 然后利用方差的计算公式进行求解即可【详解】∵数据2334x 的平均数是3∴∴∴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均数和方差解析:0.4 【解析】 【分析】根据数据2、3、3、4、x 的平均数是3,先利用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可求出x ,然后利用方差的计算公式进行求解即可. 【详解】∵数据2、3、3、4、x 的平均数是3, ∴2334x 35++++=⨯, ∴x 3=,∴(2222221S [(33)(23)(33)(43)33)0.45⎤=⨯-+-+-+-+-=⎦, 故答案为0.4.【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均数和方差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平均数和方差的计算公式. 19.春节期间,重庆某著名旅游景点成为热门景点,大量游客慕名前往,市旅游局统计了春节期间5天的游客数量,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折线统计图,则这五天游客数量的中位数为__.234【解析】【分析】将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按从小到大进行排序然后根据中位数的定义即可确定【详解】从图中看出五天的游客数量从小到大依次为219224234249254则中位数应为234故答案为234【解析:23.4 【解析】【分析】将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按从小到大进行排序,然后根据中位数的定义即可确定. 【详解】从图中看出,五天的游客数量从小到大依次为21.9,22.4,23.4,24.9,25.4, 则中位数应为23.4, 故答案为23.4.【点睛】本题考查了中位数的定义,熟知“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是解题的关键.20.为调查某班学生每天使用零花钱的情况,张华随机调查了30名同学,结果如下表: 每天使用零花钱(单位:元) 1 2 3 4 5 人 数25896则这30名同学每天使用的零花钱的中位数是_____元.35【解析】分析:利用众数的定义可以确定众数在第三组由于张华随机调查了20名同学根据表格数据可以知道中位数是按从小到大排序第15个与第16个数的平均数详解:∵4出现了9次它的次数最多∴众数为4∵张华解析:3.5【解析】分析: 利用众数的定义可以确定众数在第三组,由于张华随机调查了20名同学,根据表格数据可以知道中位数是按从小到大排序,第15个与第16个数的平均数. 详解: ∵4出现了9次,它的次数最多, ∴众数为4.∵张华随机调查了30名同学,∴根据表格数据可以知道中位数=(3+4)÷2=3.5,即中位数为3.5. 故答案为:3.5.点睛: 本题属于基础题,考查了确定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的能力.要明确定义,一些学生往往对这个概念掌握不清楚,计算方法不明确而误选其它选项,注意找中位数的时候一定要先排好顺序,然后再根据奇数和偶数个来确定中位数,如果数据有奇数个,则正中间的数字即为所求,如果是偶数个则找中间两位数的平均数.三、解答题21.小云统计了自己所住小区5月1日至30日的厨余垃圾分出量(单位:千克),相关信息如下:a .小云所住小区5月1日至30日的厨余垃圾分出量统计图:b .小云所住小区5月1日至30日分时段的厨余垃圾分出量的平均数如下: 时段 1日至10日 11日至20日 21日至30日 平均数100170250(2)已知该小区4月的厨余垃圾分出量的平均数为60,则该小区5月1日至30日的厨余垃圾分出量的平均数约为4月的多少倍(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3)记该小区5月1日至10日的厨余垃圾分出量的方差为s 12,5月11日至20日的厨余垃圾分出量的方差为s 22,5月21日至30日的厨余垃圾分出量的方差为s 32.直接写出s 12,s 22,s 32的大小关系.解析:(1)173;(2)2.9;(3)222123s s s >>【分析】(1)结合表格,利用加权平均数的定义列式计算可得; (2)结合(1)所求结果计算即可得出答案;(3)由图a 知第1个10天的分出量最分散、第3个10天分出量最为集中,根据方差的意义可得答案. 【详解】解:(1)该小区5月1日至30日的厨余垃圾分出量的平均数约为10010170102501017330⨯+⨯+⨯≈(千克),故答案为:173;(2)该小区5月1日至30日的厨余垃圾分出量的平均数约为4月的1732.960≈(倍), 故答案为:2.9;(3)由小云所住小区5月1日至30日的厨余垃圾分出量统计图知: 第1个10天的分出量最分散、第3个10天分出量最为集中,222123s s s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方差和加权平均数,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方差的意义和加权平均数的定义. 22.为选拔优秀选手参加瑶海区第八届德育文化艺术节“诵经典”比赛活动,九年级(1)、(2)班根据初赛成绩,各选出5名选手参加复赛,两个班各选出的5名选手的复赛成绩如图所示(1)根据图示填写下表 班级 平均数(分)中位数(分) 众数(分)九(1) 85 85 九(2)80(2)结合两班复赛成绩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分析哪个班级的复赛成绩较好; (3)计算两班复赛成绩的方差,并说明哪个班五名选手的成绩较稳定.解析:(1)(3)九(1)班五名选手的成绩较稳定. 【分析】(1)观察图分别写出九(1)班和九(2)班5名选手的复赛成绩,然后根据中位数的定义和平均数的求法以及众数的定义求解即可; (2)在平均数相同的情况下,中位数高的成绩较好;(3)根据方差公式计算即可:()()()2222121x x x nn S x x x ⎡⎤=--++-⎢⎥⎣+⎦(可简单记忆为“等于差方的平均数”). 【详解】解:(1)由图可知九(1)班5名选手的复赛成绩为:75、80、85、85、100, ∴九(1)的中位数为85,把九(2)的成绩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70、75、80、100、100, ∴九(2)的平均数为(70+75+80+100+100)÷5=85, 九(2)班的众数是100;(3)215S =一班[(75﹣85)2+(80﹣85)2+(85﹣85)2+(85﹣85)2+(100﹣85)2]=70,21=5S 二班[(70﹣85)2+(100﹣85)2+(100﹣85)2+(75﹣85)2+(80﹣85)2]=160.∵22S S 一班二班,∴九(1)班五名选手的成绩较稳定.【点睛】本题考查了中位数、众数以及平均数的求法,同时也考查了方差公式,解题的关键是牢记定义并能熟练运用公式.23.学校为了让同学们走向操场、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启动了“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张明和李亮在体育运动中报名参加了百米训练小组.在近几次百米训练中,教练对他们两人的测试成绩进行了统计和分析,请根据图表中的信息解答以下问题:平均数中位数方差张明13.30.004李亮13.30.02(1)张明第2次的成绩为:秒;(2)张明成绩的平均数为:;李亮成绩的中位数为:;(3)现在从张明和李亮中选择一名成绩优秀的去参加比赛,若你是他们的教练,应该选择谁?请说明理由.解析:(1)13.4;(2)13.3秒,13.3秒;(3)选择张明,理由见解析.【分析】(1)根据统计图给出的数据可直接得出答案;(2)利用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可得出张明成绩的平均数;先将李亮的成绩按照从小到大排列,然后即可得到这组数据的中位数;(3)在平均数、中位数相同的情况下,再根据方差越小数据越稳定,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1)根据统计图可知,张明第2次的成绩为13.4秒,故答案为:13.4;(2)张明成绩的平均数为:13.313.413.313.213.35++++=13.3(秒);李亮的成绩是:13.2,13.4,13.1,13.5,13.3,把这些数从小到大排列为:13.1,13.2,13.3,13.4,13.5,则李亮成绩的中位数是:13.3秒;故答案为:13.3秒,13.3秒;(3)选择张明参加比赛,因为张明和李亮成绩的平均数、中位数都相同,但张明成绩的方差小于李亮成绩的方差,张明成绩比李亮成绩稳定.【点睛】本题考查了平均数,中位数,方差的意义.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程度;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24.为宣传6月6日世界海洋日,某校九年级举行了主题为“珍惜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知识竞赛活动.为了解全年级500名学生此次竞赛成绩(百分制)的情况,随机抽取了部分参赛学生的成绩,整理并绘制出如下不完整的统计表(表1)和统计图(如图).表1知识竞赛成绩分组统计表 组别分数/分 频数A6070x ≤< aB7080x ≤< 10 C8090x ≤< 14 D90100x ≤<18请根据图表信息解答以下问题:(1)本次调查一共随机抽取了________个参赛学生的成绩,表1中a =________; (2)所抽取的参赛学生的成绩的中位数落在的“组别”是________;(3)请你估计,该校九年级竞赛成绩达到80分以上(含80分)的学生约多少人? 解析:(1)50; 8;(2)C 组;(3)320人 【分析】(1)利用统计表和扇形统计图中D 组的信息可得样本容量,从而得出表1中A 对应的人数;(2)成绩已经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找出最中间的2人,即第25和第26位,取二者的平均值即可;(3)先求出80分以上的比例,然后乘总人数可得. 【详解】解:(1)本次调查一共随机抽取学生:1836%50÷=(人),8a = (2)∵抽样了50人,则最中间的为第25和第26位的平均值 第25位落在C 组,第26位落在C 组 ∴中位数落在C 组(3)该校九年级竞赛成绩达到80分以上(含80分)的学生有141850032050+⨯=(人) 【点睛】本题考查调查与统计,解题关键是结合残缺不全的统计表和扇形统计图,得出样本容量.25.为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李老师随机调查了一部分学生,得到了他们上周双休日课外阅读时间(记为t,单位:h)的一组样本数据,其部分条形图和扇形图如下:(1)请补全条形图和扇形图;(2)试确定这组样本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3)估计全班学生上周双休日的平均课外阅读时间.解析:(1)详见解析;(2)中位数是3(h),众数是4(h);(3)全班学生上周双休日的平均课外阅读时间为3.36h.【分析】(1)由条形统计图知:读1小时的人数为3人,在扇形统计图中占的比例为12%,则总调查人数可求出.这样可分别求出读2小时的人数,读3小时的人数,以及读4小时的人数占的比例,再计算其在扇形统计图中的圆心角.最后求出读5小时的人数占的比例和读5小时的人数;(2)根据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解答.(3)根据平均数的定义计算即可.【详解】解:(1)由条形统计图知,读1小时的人数为3人,在扇形统计图中占的比例为12%,∴总调查人数=3÷12%=25人,∴读2小时的人数=25×16%=4人,读3小时的人数=25×24%=6人,读4小时的人数占的比例=7÷25=28%,在扇形统计图中的圆心角=360°×28%=100.8°,读5小时的人数占的比例=1﹣28%﹣24%﹣16%﹣12%﹣8%=12%,读5小时的人数=25×12%=3人.(2)中位数是3(h),众数是4(h);(3)1×12%+2×16%+3×24%+4×28%+5×12%+6×8%=3.36(h ). 估计全班学生上周双休日的平均课外阅读时间为3.36h . 【点睛】本题考查了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以及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时要掌握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概念和求法.26.某市射击队为从甲、乙两名运动员中选拔一人参加省比赛,对他们进行了六次测试,测试成绩如下表(单位:环):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计算出甲、乙两人的平均成绩都是9环. (1)分别计算甲、乙六次测试成绩的方差;(2)根据数据分析的知识,你认为选______名队员参赛. 解析:(1)甲、乙六次测试成绩的方差分别是223S =甲,243S =乙;(2)甲【分析】(1)根据方差的定义,利用方差公式分别求出甲、乙的方差即可;(2)根据平均数相同,利用(1)所求方差比较,方差小的成绩稳定,即可得答案. 【详解】(1)甲、乙六次测试成绩的方差分别是:(222222212[(109)(99)(89)(89)(109)99)63S ⎤=⨯-+-+-+-+-+-=⎦甲, (222222214[(109)(109)(89)(109)(79)99)63S ⎤=⨯-+-+-+-+-+-=⎦乙, (2)推荐甲参加全国比赛更合适,理由如下: ∵两人的平均成绩相等, ∴两人实力相当;∵甲的六次测试成绩的方差比乙小, ∴甲发挥较为稳定,∴推荐甲参加比赛更合适. 故答案为:甲 【点睛】本题考查方差的求法及利用方差做决策,方差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越大,波动性越大,反之也成立;熟练掌握方差公式是解题关键.27.山青养鸡场有2500只鸡准备对外出售.从中随机抽取了一部分鸡,统计了它们的质量(单位:kg),并绘制出如下的统计图1和图2.请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图1中m的值为;(2)统计的这组数据的众数是;中位数是;(3)求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并估计这2500只鸡的总质量约为多少kg.解析:(1)28;(2)1.8kg,1.5kg;(3)平均数是1.52kg,总质量约为3800kg.【分析】(1)根据各种质量的百分比之和为1可得m的值;(2)根据众数、中位数、加权平均数的定义计算即可;(3)根据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求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再乘以总只数即可得出鸡的总质量.【详解】(1)图①中m的值为100﹣(32+8+10+22)=28,故答案为:28;(2)∵1.8kg出现的次数最多,∴众数为1.8kg,把这些数从小到大排列,则中位数为1.5 1.52+=1.5(kg);故答案为:1.8kg,1.5kg;(3)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151114164++++×(5×1+11×1.2+14×1.5+16×1.8+4×2),=150⨯(5+13.2+21+28.8+8),=1.52(kg),∴2500只鸡的总质量约为:1.52×2500=3800(kg),所以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1.52kg,2500只鸡的总质量约为3800kg.【点睛】此题考查统计计算,正确掌握部分百分比的计算方法,众数的定义、中位数的定义,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是解题的关键.28.某中学七、八年级各选10名同学参加“创全国文明城市”知识竞赛,计分10分制,选手得分均为整数,成绩达到6分或6分以上为合格,达到9分或9分以上为优秀,这次竞赛后,七、八年级两支代表队成绩分布的条形统计图和成绩分析表如下,其中七年级代表队得6分、10分选手人数分别为a,b.队列平均分中位数方差合格率优秀率七年级 6.7m 3.4190%n八年级7.17.5 1.6980%10%(1)根据图表中的数据,求a,b的值.(2)直接写出表中的m= ,n=.(3)你是八年级学生,请你给出两条支持八年级队成绩好的理由.解析:(1)51ab=⎧⎨=⎩;(2)6m=20%n=;(3)详见解析.【分析】(1)根据七年级代表队的总人数为10人以及七年级的成绩的平均分为6.7,列方程组可求出a与b的值;(2)根据(1)a与b的值,确定出m与n的值即可;(3)从中位数,平均数,方差等角度考虑,给出两条支持八年级队成绩好的理由即可.【详解】解:(1)由题意,得1011116.73167181911010a ba b+=----⎧⎪=⨯++⨯+⨯+⨯+⎨⎪⎩,即:661040a ba b+=⎧⎨+=⎩,解得:51ab=⎧⎨=⎩.(2)七年级成绩为3,6,6,6,6,6,7,8,9,10,中位数为6,即m=6;优秀率为111=105+=20%,即n=20%;(3)答案不唯一.如:。
《易错题》初中数学七年级上期中经典习题(专题培优)
![《易错题》初中数学七年级上期中经典习题(专题培优)](https://img.taocdn.com/s3/m/12429b788762caaedc33d4cd.png)
一、选择题1.绝对值不大于4的整数的积是()A.16B.0C.576D.﹣12.将一副直角三角尺按如图所示摆放,图中锐角∠1的度数为()A.58°B.59°C.60°D.61°3.如图,O在直线AB上,OC平分∠DOA(大于90°),OE平分∠DOB,OF⊥AB,则图中互余的角有()对.A.6B.7C.8D.94.用科学记数方法表示0.0000907,得()A.49.0710-⨯B.59.0710-⨯C.690.710-⨯D.790.710-⨯5.x=5是下列哪个方程的解()A.x+5=0B.3x﹣2=12+xC.x﹣15x=6D.1700+150x=24506.若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则这两个角()A.相等B.互补C.相等或互补D.不能确定7.7-的绝对值是()A.17-B.17C.7D.7-8.7张如图1的长为a,宽为b(a>b)的小长方形纸片,按图2的方式不重叠地放在矩形ABCD内,未被覆盖的部分(两个矩形)用阴影表示.设左上角与右下角的阴影部分的面积的差为S,当BC的长度变化时,按照同样的放置方式,S始终保持不变,则a,b满足()A .a=52bB .a=3bC .a=72bD .a=4b9.据科学家估计,地球的年龄大约是4600000000年,将460000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 .84.610⨯B .84610⨯C .94.6D .94.610⨯10.下列图形经过折叠不能围成棱柱的是( ).A .B .C .D .11.若关于x 的方程3x +2a =12和方程2x -4=12的解相同,则a 的值为( ) A .6 B .8 C .-6D .4 12.下列运用等式的性质,变形正确的是( ) A .若x=y ,则x-5=y+5 B .若a=b ,则ac=bcC .若23a b c c =,则2a=3bD .若x=y ,则x y a b= 13.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个数:-2,4,-8,16,-32,64,….若最后三个数的和为768,则为( )A .9B .10C .11D .1214.下列等式变形错误的是( )A .若x =y ,则x -5=y -5B .若-3x =-3y ,则x =yC .若x a =y a,则x =y D .若mx =my ,则x =y 15.周长为68的长方形ABCD 被分成7个全等的长方形,如图所示,则长方形ABCD 的面积为( )A .98B .196C .280D .284二、填空题16.若代数式5x -5与2x -9的值互为相反数,则x =________.17.填在下列各图形中的三个数之间都有相同的规律,根据此规律,a 的值是____.18.有一列数,按一定规律排列成1,2,4,8,16,32,,---⋅⋅⋅其中某三个相邻数的积是124,则这三个数的和是_____.19.如图,半径为1个单位长度的圆从点A 沿数轴向右滚动(无滑动)一周到达点B ,若点A对应的数是-1,则点B对应的数是______.20.若有理数a、b、c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化简:| a |+| a-b |-| c+b |=________.21.在下列方程中①x+2y=3,②139xx-=,③2133yy-=+,④212x=,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有_______(填序号).22.在数轴上与2-所对应的点相距4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是______.23.若多项式2x2+3x+7的值为10,则多项式6x2+9x﹣7的值为_____.24.在数轴上,若点A表示2-,则到点A距离等于2的点所表示的数为______.25.如图,依次用火柴棒拼三角形:照这样的规律拼下去,拼n个这样的三角形需要火柴棒______________根.三、解答题26.已知:223+2A B a ab-=,223A a ab=-+-.(1)求B;(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2)比较A与B的大小.27.如图,已知A,B两点在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10,点B到点O的距离是点A 到点O距离的3倍,点M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A向右运动.点N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O向右运动(点M、N同时出发)(1)数轴上点B对应的数是______.(2)经过几秒,点M、点N分别到原点O的距离相等.28.先化简,再求值:(3a2﹣8a)+(2a3﹣13a2+2a)﹣2(a3﹣3),其中a=﹣2.29.已知:如图AB∥CD,EF交AB于G,交CD于F,FH平分∠EFD,交AB于H,∠AGE=50°,求:∠BHF的度数.30.在做解方程练习时,学习卷中有一个方程“2y–12=12y+■”中的■没印清晰,小聪问老师,老师只是说:“■是一个有理数,该方程的解与当x=2时代数式5(x–1)–2(x–2)–4的值相同.”小聪很快补上了这个常数.同学们,你们能补上这个常数吗?【参考答案】2016-2017年度第*次考试试卷参考答案**科目模拟测试一、选择题二、填空题16.2【解析】【分析】由5x-5的值与2x-9的值互为相反数可知:5x-5+2x-9=0解此方程即可求得答案【详解】由题意可得:5x-5+2x-9=0移项得7x=14系数化为1得x=2【点睛】本题考查了17.【解析】寻找规律:上面是1234…;左下是14=229=3216=42…;右下是:从第二个图形开始左下数字减上面数字差的平方:(4-2)2(9-3)2(16-4)2…∴a=(36-6)2=90018.-384【解析】【分析】根据题目中的数字可以发现它们的变化规律再根据其中某三个相邻数的积是可以求得这三个数从而可以求得这三个数的和【详解】一列数为这列数的第个数可以表示为其中某三个相邻数的积是设这三19.-1+2π【解析】试题解析:由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得:AB的长度为:C=2πd=2π点B对应的数是2π﹣120.2a+c【解析】【分析】【详解】解:根据数轴上点的位置得:c<b<0<a∴a-b>0c+b <0则原式=a+a-b+c+b=2a+c故答案为:2a+c【点睛】本题考查整式的加减;数轴;绝对值21.③【解析】【分析】一元一次方程指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且两边都为整式的方程据此进一步逐一判断即可【详解】①中方程有两个未知数不符合题意错误;②中方程有分式不符合题意错误;③中方程符合题22.2或﹣6【解析】解:当该点在﹣2的右边时由题意可知:该点所表示的数为2当该点在﹣2的左边时由题意可知:该点所表示的数为﹣6故答案为2或﹣6点睛:本题考查数轴涉及有理数的加减运算分类讨论的思想23.2【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可得:2x2+3x+7=10所以移项得:2x2+3x=10-7=3所求多项式转化为:6x2+9x﹣7=3(6x2+9x)-7=3×3-7=9-7=2故答案为2考点:求多项式24.0或【解析】【分析】此题借助数轴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求解还要注意该点可以在A点的左边或右边【详解】数轴上有一点A表示的数是则在数轴上到点A距离为2的点所表示的数有两个:;故答案为0或【点睛】此题综合考查25.【解析】【分析】首先正确数出前三个图形中的火柴棒的根数:第一个三角形是3根火柴;第二个三角形是5根火柴第三个三角形是7根火柴依次多2个可推出第n个这样的三角形需要多少根火柴【详解】∵第一个三角形是3三、解答题26.27.28.29.30.2016-2017年度第*次考试试卷参考解析【参考解析】**科目模拟测试一、选择题二、填空题16.2【解析】【分析】由5x-5的值与2x-9的值互为相反数可知:5x-5+2x-9=0解此方程即可求得答案【详解】由题意可得:5x-5+2x-9=0移项得7x=14系数化为1得x=2【点睛】本题考查了解析:2【解析】【分析】由5x-5的值与2x-9的值互为相反数可知:5x-5+2x-9=0,解此方程即可求得答案.【详解】由题意可得:5x-5+2x-9=0,移项,得7x=14,系数化为1,得x=2.【点睛】本题考查了相反数的性质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17.【解析】寻找规律:上面是1234…;左下是14=229=3216=42…;右下是:从第二个图形开始左下数字减上面数字差的平方:(4-2)2(9-3)2(16-4)2…∴a=(36-6)2=900解析:【解析】寻找规律:上面是1,2 ,3,4,…,;左下是1,4=22,9=32,16=42,…,;右下是:从第二个图形开始,左下数字减上面数字差的平方:(4-2)2,(9-3)2,(16-4)2,…∴a=(36-6)2=900.18.-384【解析】【分析】根据题目中的数字可以发现它们的变化规律再根据其中某三个相邻数的积是可以求得这三个数从而可以求得这三个数的和【详解】一列数为这列数的第个数可以表示为其中某三个相邻数的积是设这三解析:-384【解析】【分析】根据题目中的数字,可以发现它们的变化规律,再根据其中某三个相邻数的积是124,可以求得这三个数,从而可以求得这三个数的和.【详解】一列数为1,24,816,32---⋯,,,,∴这列数的第n 个数可以表示为1(2)n --,其中某三个相邻数的积是124,∴设这三个相邻的数为11222n n n +﹣(﹣)、(﹣)、(﹣),则11122)2)2)4(((n n n +••﹣--﹣=,即32122)2)n (-=(, 32424=((2)22)n ∴-=-,324n ∴=,解得,8n =,∴这三个数的和是: 7892)(2)(2)++(---=72)(124)128)3⨯-+⨯(-=(-384=-, 故答案为:384-.【点睛】本题考查数字的变化类,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发现题目中数字的变化规律.19.-1+2π【解析】试题解析:由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得:AB 的长度为:C=2πd=2π点B 对应的数是2π﹣1解析:-1+2π【解析】试题解析:由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得:AB 的长度为:C=2πd=2π,点B 对应的数是2π﹣1. 20.2a+c 【解析】【分析】【详解】解:根据数轴上点的位置得:c <b <0<a ∴a-b >0c+b <0则原式=a+a-b+c+b=2a+c 故答案为:2a+c 【点睛】本题考查整式的加减;数轴;绝对值 解析:2a+c .【解析】【分析】【详解】解:根据数轴上点的位置得:c <b <0<a ,∴a-b >0,c+b <0,则原式=a+a-b+c+b=2a+c故答案为:2a+c .【点睛】本题考查整式的加减;数轴;绝对值.21.③【解析】【分析】一元一次方程指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且两边都为整式的方程据此进一步逐一判断即可【详解】①中方程有两个未知数不符合题意错误;②中方程有分式不符合题意错误;③中方程符合题解析:③【解析】【分析】一元一次方程指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且两边都为整式的方程,据此进一步逐一判断即可.【详解】①中方程有两个未知数,不符合题意,错误;②中方程有分式,不符合题意,错误;③中方程符合题意,是一元一次方程,正确;④中方程未知数最高次数为2,不符合题意,错误;故答案为:③.【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判断,熟练掌握相关概念是解题关键.22.2或﹣6【解析】解:当该点在﹣2的右边时由题意可知:该点所表示的数为2当该点在﹣2的左边时由题意可知:该点所表示的数为﹣6故答案为2或﹣6点睛:本题考查数轴涉及有理数的加减运算分类讨论的思想解析:2或﹣6【解析】解:当该点在﹣2的右边时,由题意可知:该点所表示的数为2,当该点在﹣2的左边时,由题意可知:该点所表示的数为﹣6.故答案为2或﹣6.点睛:本题考查数轴,涉及有理数的加减运算、分类讨论的思想.23.2【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可得:2x2+3x+7=10所以移项得:2x2+3x=10-7=3所求多项式转化为:6x2+9x﹣7=3(6x2+9x)-7=3×3-7=9-7=2故答案为2考点:求多项式解析:2【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可得:2x2+3x+7=10,所以移项得:2x2+3x=10-7=3,所求多项式转化为:6x2+9x﹣7=3(6x2+9x)-7=3×3-7=9-7=2,故答案为2.考点:求多项式的值.24.0或【解析】【分析】此题借助数轴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求解还要注意该点可以在A点的左边或右边【详解】数轴上有一点A表示的数是则在数轴上到点A距离为2的点所表示的数有两个:;故答案为0或【点睛】此题综合考查-解析:0或4【解析】【分析】此题借助数轴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求解,还要注意该点可以在A点的左边或右边.【详解】-,则在数轴上到点A距离为2的点所表示的数有两个:数轴上有一点A表示的数是2220-+=;224--=-.故答案为0或4-.【点睛】此题综合考查了数轴、绝对值的有关内容.借助数轴来求解,非常直观,且不容易遗漏,体现了数形结合的优点.注意此类题要考虑两种情况.25.【解析】【分析】首先正确数出前三个图形中的火柴棒的根数:第一个三角形是3根火柴;第二个三角形是5根火柴第三个三角形是7根火柴依次多2个可推出第n个这样的三角形需要多少根火柴【详解】∵第一个三角形是3 解析:21n【解析】【分析】首先正确数出前三个图形中的火柴棒的根数:第一个三角形是3根火柴;第二个三角形是5根火柴,第三个三角形是7根火柴, 依次多2个,可推出第n个这样的三角形需要多少根火柴.【详解】∵第一个三角形是3根火柴;第二个三角形是5根火柴,第三个三角形是7根火柴,发现依次多2个,即可推出第n个这样的三角形需要2n+1根火柴.【点睛】本题考查图形的变换规律,得到每个图形中火柴的根数与图形的个数的关系式解决本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6.(1)-5a 2+2ab-6;(2)A >B .【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目中223+2A B a ab -=,223A a ab =-+-,可以用含a 、b 的代数式表示出B ;(2)根据题目中的A 和(1)中求得的B ,可以比较它们的大小.【详解】(1)∵2A-B=3a 2+2ab ,A=-a 2+2ab-3,∴B=2A-(3a 2+2ab )=2(-a 2+2ab-3)-(3a 2+2ab )=-2a 2+4ab-6-3a 2-2ab=-5a 2+2ab-6,(2)∵A=223a ab -+-,B=-5a 2+2ab-6,∴A-B=(223a ab -+-)-(-5a 2+2ab-6)=-a 2+2ab-3+5a 2-2ab+6=4a2+3,∵无论a取何值,a2≥0,所以4a2+3>0,∴A>B.【点睛】本题考查整式的加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整式加减的计算方法.27.(1)30(2)2秒或10秒【解析】【分析】(1)根据点A表示的数为-10,OB=3OA,可得点B对应的数;(2)分①点M、点N在点O两侧;②点M、点N重合两种情况讨论求解;【详解】(1)∵OB=3OA=30.故B对应的数是30;(2)设经过x秒,点M、点N分别到原点O的距离相等;①点M、点N在点O两侧,则10-3x=2x,解得x=2;②点M、点N重合,则3x-10=2x,解得x=10.所以经过2秒或10秒,点M、点N分别到原点O的距离相等.【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方程的应用,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再求解.28.﹣10a2﹣6a+6,﹣22.【解析】【分析】首先利用合并同类项法则化简,进而将a=-2代入求出即可.【详解】原式=3a2﹣8a+2a3﹣13a2+2a﹣2a3+6=﹣10a2﹣6a+6,当a=﹣2时,原式=﹣10×(﹣2)2﹣6×(﹣2)+6=﹣40+12+6=﹣22.【点睛】本题考查整式的加减运算以及代数式求值,解题关键是正确合并同类项.29.∠BHF=115° .【解析】【分析】由AB∥CD得到∠AGE=∠CFG,由此根据邻补角定义可得∠GFD的度数,又FH平分∠EFD,由此可以先后求出∠GFD,∠HFD,继而可求得∠BHF的度数.【详解】∵AB∥CD,∴∠CFG=∠AGE=50°,∴∠GFD=130°;又FH平分∠EFD,∴∠HFD=12∠EFD=65°;∵AB∥CD,∴∠BHF=180°-∠HFD=115°.【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邻补角等知识,两直线平行时,应该想到它们的性质;由两直线平行的关系可以得到角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30.见解析【解析】【分析】把x=3代入代数式5(x−1)−2(x−2)−4,求出“2y−12=12y-■”的y,再代入该式子求出■.【详解】解:5(x-1)-2(x-2)-4=3x-5,当x=3时,3x-5=3×3-5=4,∴y=4.把y=4代入2y-12=12y-■中,得2×4-12=12×4-■,∴■=-11 2.即这个常数为-11 2.【点睛】根据题意先求出y,将■看作未知数,把已知解代入方程的未知数中,使未知数转化为已知数,从而建立起未知系数的方程,通过未知系数的方程求出未知数系数,这种解题方法叫做待定系数法,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方法,以后在函数的学习中将大量用到这种方法.。
初三数学易错题100道
![初三数学易错题100道](https://img.taocdn.com/s3/m/e34372c9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d8.png)
初三数学易错题100道初三是初中学习的关键阶段,数学作为重要学科,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易错题。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 100 道初三数学易错题,希望能帮助大家查漏补缺,提高数学成绩。
一、函数部分1、已知函数 y =(m 1)x + m² 1 是正比例函数,则 m 的值为()A 1B -1C ±1D 0【易错点】忽略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即形如 y = kx(k 为常数,k ≠ 0)的函数。
【答案】B【解析】因为函数 y =(m 1)x + m² 1 是正比例函数,所以 m² 1 = 0 且m 1 ≠ 0,解得 m =-1。
2、对于二次函数 y = x² 2x + 2,当 x ()时,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
A < 1B > 1C <-1D >-1【易错点】对二次函数的对称轴和单调性理解不清。
【答案】B【解析】二次函数 y = x² 2x + 2 的对称轴为 x = 1,且开口向上,所以当 x > 1 时,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
3、函数 y =中,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是()A x ≠ 0B x >-2C x ≠ -2D x ≠ 2【易错点】忽略分母不能为 0 的条件。
【答案】C【解析】要使函数有意义,分母 x +2 ≠ 0,即x ≠ -2。
二、几何部分1、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 3 和 7,第三边长为整数,则第三边的长度可能是()A 4B 5C 6D 9【易错点】未考虑三角形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答案】C【解析】设第三边为 x,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可得 7 3 < x < 7 +3,即 4 < x < 10,因为 x 为整数,所以 x 可能是 5、6、7、8、9,故选 C。
2、在平行四边形 ABCD 中,∠A :∠B :∠C :∠D 的值可能是()A 1 : 2 : 3 : 4B 1 : 2 : 2 : 1C 2 : 1 : 2 : 1D 2 : 2 :1 : 1【易错点】不清楚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初一数学复习专题
![初一数学复习专题](https://img.taocdn.com/s3/m/d8a98ec0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8f.png)
初一数学复习专题(4)易错题一、一题多解思想1、点P在数轴表示的数是-4, 点Q到点P的距离是4个单位长度, 则点Q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_____若线段AB=6, 线段BC=4, 则点M是线段AC的中点, 线段AM的长是______________3、若∠AOB=800, ∠BOC=400, OD平分∠AOC, 则∠AOD的度数是_________二、整式1.下列关于23的次数说法正确的是( )A. 2....B. 3....C. 0...D.无法确定2、一个多项式加上得到, 则这个多项式是3.同类项(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正确地在括号内打“√”, 错误的打“×”。
1yx2是同类项。
( ) 23与32是同类项。
( ) 3x2y与-3(2)、若与是同类项, 则=4、已知: (x+2)2+|y+1|=0,求5xy2-2x2y-[3xy2-(4xy2-2x2y)]的值。
5.x, y互为相反数, m、n互为倒数,求: 的值。
6.用式子表示十位上的数是a, 个位上的数是b的两位数, 再把这个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交换位置, 计算所得的数与原数的和, 这个数能被11整除吗?计算所得的数与原数的差, 这个数能被9整除吗?三、解答题1.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集合的括号内: (12分)+6. 5 ;; 0; 5; -3. 14; 10 ;; -1正数集合: { …};负数集合: { …}整数集合:{ …};负分数集合: { …}.2.(1)如图, 点C在线段AB上, AC = 8 cm, CB = 6 cm, 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 求线段MN的长;(2)若C为线段AB上任一点, 满足AC + CB = a cm, 其它条件不变, 你能猜想MN的长度吗?并说明理由。
(3)若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 且满足AC BC = b cm, M、N分别为AC、BC的中点, 你能猜想MN的长度吗?请画出图形, 并说明理由。
韩老师初一下数学必会易错题集锦100题(干货) (修复的)
![韩老师初一下数学必会易错题集锦100题(干货) (修复的)](https://img.taocdn.com/s3/m/97ee7aed7c1cfad6195fa727.png)
初中数学易错题集(初一下册)目录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1.相交线2.对顶角和邻补角3.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段最短4.三线八角5.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6.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第六章实数 (18)1.平方根2.立方根3.实数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25)1.坐标平面内点的位置确定2.坐标平面内特殊点的坐标特征3.坐标与距离4.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5.中点坐标公式6.坐标与几何变换7.坐标系与面积8.坐标系与规律探究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37)1.有关二元一次方程(组)概念的分析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3.含参数方程之x,y关系问题4.含参数方程之同解方程问题5.含参数方程之错数错解问题6.含参数方程之公共解问题7.含参数方程组之解的分类讨论问题8.含参数方程之新定义问题9.不定方程整数解问题10.三元一次方程组问题11.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71)1.有关不等式定义的分析2.有关代数式之间的不等关系的分析3.有关不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4.有关一元一次不等式解的概念的分析5.有关不等式组解的概念的分析6.有关一元一次不等式特殊解的分析7.在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解集的分析8.有关解不等式的问题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知识点体系图◆ 错题篇 一、相交线【例1】 如图两条非平行的直线AB ,CD 被第三条直线EF 所截,交点为PQ ,那么这3条直线将所在平面分成( ) A .5个部分B .6个部分C .7个部分D .8个部分【易错点】本题主要考查一条直线可以把平面分成两部分的知识点,但是3条不经过同一个点的直线就可以有一个封闭部分。
【解析】从图中看出,EF 把它所在的位置左边分成3部分,而右边分成4部分,因为AB ,CD 为两条非平行的直线,所以还有一个封闭的部分,因此共有7部分.因为直线是向两方无限延伸的所以应是7部分;故选C 。
【例2】平面内6条直线两两相交,但仅有3条通过同一点,则截得不重叠线段共( )A .24条B .21条C .33条D .36条EF【易错点】本题考查的是相交线的有关知识,此题的易错点在于“不重叠线段”而不是所有的线段.先根据题意画出6条符合直线,再找出每条直线上不相交的线段,再把所得线段相加即可。
中考数学易错题好题合集
![中考数学易错题好题合集](https://img.taocdn.com/s3/m/03d74d3b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31.png)
B 'EDA B C F 1. 在实数8,23-,364-,3.14,-π,0.2121121112…,227,cos60°,sin45°,0.123中,无理数有( ).A. 3个B. 4个C. 5个D. 6个 4. 顺次连接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一定是( ). A. 梯形B. 菱形C. 矩形D. 正方形10. 中国古代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有方程问题:“五只雀、六只燕,共重一斤(等于16 两)雀重燕轻,互换其中一只,恰好一样重”,则燕的重量为( )两. A.3219B.2419C. 1611D. 121115. 一组数据3,3,6,3,5,这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为__________;方差为__________. 18. 如图,6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菱形组成网格,菱形的顶点称为格点. 已知菱形的一个角(∠O )为60°,A 、B 、C 都在格点上,则tan ∠ABC 的值是_____________.23. 如图,在△ACE 中,CA =CE ,△CAE =30°,△O 经过点C ,且圆的直径AB 在线段AE 上. (1)求证:CE 是△O 的切线;(2)若△ACE 中AE 边上的高为h ,试用含h 的代数式表示△O 的直径AB ;(3)设点D 是线段AC 上任意一点(不含端点),连接OD ,当CD +OD 的最小值为6时,求△O 的直径 AB 的长.2. 要了解一批电视机的使用寿命,从中任意抽取了50台电视机进行试验,在这个问题中50是( )A. 个体B. 总体C. 样本容量D. 总体的一个样本11.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A.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B. 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C.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D. 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正方形.12. 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4,AD=6,E 是AB 边的中点,F 是线段BC 边上的动点,将△EBF 沿EF 所在直线折叠得到△EB ’F ,连接B ’D ,则B ’D 的最小值是( ) A. 2102- B. 6 C. 4 D. 2132-11.某气球充满了一定质量的气体,当温度不变时,气球内气体的气压P (kPa ) 是气体体积V (m 3)的反比例函数,其图象如图所示.当气球内的气压大于140 kPa 时,气球将爆炸,为了安全起见,气体体积应( )A. 不大于3524m 3 B. 不小于3524m 3C. 不大于3724m 3D. 不小于3724m 316.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等边三角形AEF 的顶点E 、F 分别在边BC 和CD 上, 则∠AEB = 度.12.如图,在等腰直角△ABC 中,∠C =90°,D 为BC 的中点,将△ABC 折叠,使点A 与点D 重合,EF 为折痕,则sin ∠BED 的值是( ) A . B .C .D .17.已知圆锥的底面积为16πcm 2,母线长为6cm ,则圆锥的侧面积是 cm 2. 21. 长沙市计划聘请甲、乙两个工程队对桂花公园进行绿化.已知甲队每天能完成绿化的面积是乙队的2倍;若两队分别各完成300m 2的绿化时,甲队比乙队少用3天. (1)求甲、乙两工程队每天能完成的绿化的面积;(2)该项绿化工程中有一块长为20m ,宽为8m 的矩形空地,计划在其中修建两块相同的矩形绿地,它们的面积之和为56m 2,两块绿地之间及周边留有宽度相等的人行通道(如图所示),问人行通道的宽度是多少米?3. 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1:2:3,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等腰直角三角形 5. 为了了解我校初三年级2000名学生的体重情况,从中抽查了100名学生的体重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中,样本是( ) A .2000名学生的体重 B .100C .100名学生D .100名学生的体重9.如图的一座拱桥,当水面宽AB 为12m 时,桥洞顶部离水面4m .已知桥洞的拱形是抛物线,以水平方向为x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若选取点A 为坐标原点时的抛物线表达式是y =﹣(x ﹣6)2+4.则选取点B 为坐标原点时的抛物线表达式是( ) A .y =(x +6)2+4 B .y =﹣(x +6)2+4 C .y =(x +6)2﹣4 D .y =﹣(x +6)2+412. 若直线L:a x y +-=21与抛物线322-+=x x y 交于M 、N 两点,∠MON<90°时,a 的取值范围为( ) A.215215<<-a B.215-<a 或215>a C.2151673-<<-a 或215>a D.1673-<a 或215>a 14. 已知反比例函数2y x=,当41x -≤≤-时,y 的最大值是_____________.22. 为配合“一带一路”国家倡议,某铁路货运集装箱物流园区正式启动了2期扩建工程.一项地基基础加固处理工程由A 、B 两个工程公司承担建设,已知A 工程公司单独建设完成此项工程需要180天,A 工程公司单独施工45天后,B 工程公司参与合作,两工程公司又共同施工54天后完成了此项工程.(1)求B 工程公司单独建设完成此项工程需要多少天?(2)由于受工程建设工期的限制,物流园区管委会决定将此项工程划包成两部分,要求两工程公司同时开工,A 工程公司建设其中一部分用了m 天完成,B 工程公司建设另一部分用了n 天完成,其中m ,n 均为正整数,且m <46,n <92,求A 、B 两个工程公司各施工建设了多少天?8. 如图,在周长为12的菱形ABCD 中,AE=1,AF=2,若P 为对角线BD 上一动点,则EP+FP 的最小值为( ).A. 1B. 2C. 3D. 44. 下列说法中:①若式子有意义,则x >1; ②已知∠α=27°,则∠α的补角是153°;③已知x=2是方程260x x c -+=的一个实数根,则c 的值为8; ④在反比例函数中,若x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则k 的取值范围是k >2. 其中正确命题有( ).A. 1 个B. 2 个C. 3 个D. 4 个 16. 在△ABC 中,已知△C=90°,BC=6,AC=8,则它的内切圆半径是_____________. 21.用1块A 型钢板可制成2个C 型模具和1个D 型模具;用1块B 型钢板可制成1个C 型模具和3个D 型模具,现准备A 、B 型钢板共100块,并全部加工成C 、D 型模具. (1)若B 型钢板的数量是A 型钢板的数量的两倍还多10块,求A 、B 型钢板各有多少块? (2)若销售C 、D 型模具的利润分别为80元/块、100元/块,且全部售出.①当A 型钢板数量为25块时,那么共可制成C 型模具 个,D 型模具 个; ②当C 、D 型模具全部售出所得的利润为34400元,求A 型钢板有多少块?14.若关于x 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0231x a x ->⎧⎨-<⎩有2个负整数解,则a 的取值范围是 .15.如图,正方形DEFG 的边EF 在ABC ∆的边BC 上,顶点D 、G 分别在边AB 、AC 上.已知6BC =,ABC ∆的高3AH =,则正方形DEFG 的边长为 .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将一块含有45°角的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直角顶点C 的坐标为(1,0),顶点A 的坐标(0,2),顶点B 恰好落在第一象限的双曲线上,现将直角三角板沿x 轴正方向平移,当顶点A 恰好落在该双曲线上时停止运动,则此时点C 的对应点C ′的坐标为( )1x -2k y x-=A.(,0)B.(2,0)C.(,0)D.(3,0)8.如图,在矩形ABCD中,E是AD边的中点,BE△AC,垂足为点F,连接DF,分析下列四个结论:△CF=2AF;△AB=DF;△DF=BC;△S四边形CDEF=S△ABF.其中正确的结论有()A.1个B.2个C.3个D.4个第7题第8题第9题9.已知二次函数y=−x2+x+6及一次函数y=−x+m,将该二次函数在x轴上方的图象沿x轴翻折到x轴下方,图象的其余部分不变,得到一个新函数(如图所示),当直线y=−x+m 与新图象有4个交点时,m的取值范围是()A. −254<m<3B. −254<m<2 C. −2<m<3 D. −6<m<−212.某种电器产品,每件若以原定价的8折销售,可获利120元;若以原定价的6折销售,则亏损20元,该种商品每件的进价为元.13.如图,A、B、C是⊙O上的三点,且四边形OABC是菱形.若点D是圆上异于A、B、C 的另一点,则∠ADC的度数是______.19.如图1是边长为6的菱形ABCD,点E是BC的中点,AE、BD相交于点P(1)如图2,当△ABC=90°时,求BP的长(2)如图3,当△ABC的角度发生改变时,BP的中垂线与边BC的交点F的位置是否发生改变?若不变,请求出BF的长;若改变,请说明理由;(3)若△ABC的度数从90°逐步减少到30°,求点P经过的路线长。
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易错题汇总大全
![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易错题汇总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51737baeb8f67c1cfad6b8da.png)
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易错题相交线与平行线1.未正确理解垂线的定义1.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一条线段有无数条垂线;B.过线段AB中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线段AB垂直;C.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若有一个角为90°,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D.若两条直线相交,则它们互相垂直.错解:A或B或C.解析:本题应在正确理解垂直的有关概念下解题,知道垂直是两直线相交时有一角为90°的特殊情况,反之,若两直线相交则不一定垂直.正解:D.2.未正确理解垂线段、点到直线的距离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从直线外一点到已知直线的垂线段叫做这点到已知直线的距离;B.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垂线的长度就是这点到已知直线的距离;C.画出已知直线外一点到已知直线的距离;D.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错解:A或B或C.解析:本题错误原因是不能正确理解垂线段的概念及垂线段的意义.A.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仅仅有垂线段,没有指明这条垂线段的长度是错误的.B.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垂线是直线,直线没有长短,它可以无限延伸,所以说“垂线的长度”就是错误的;C.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画”是画图形,画图不能得到数量,只有“量”才能得到数量,这句话应该说成:画出已知直线外一点到已知直线的垂线段,量出垂线段的长度.正解:D.3.未准确辨认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3.如图所示,图中共有内错角().A.2组;B.3组;C.4组;D.5组.错解:A.解析:图中的内错角有∠AGF与∠GFD,∠BGF与∠GFC,∠HGF与∠GFC三组.其中∠HGF与∠GFC易漏掉。
正解:B.4.对平行线的概念、平行公理理解有误4.下列说法:①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②两条直线不平行必相交;③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④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其中正确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错解:C或D.解析:平行线的定义必须强调“在同一平面内”的前提条件,所以②是错误的,平行公理中的“过一点”必须强调“过直线外一点”,所以④是错误的,①③是正确的.正解:B.5.不能准确识别截线与被截直线,从而误判直线平行5.如图所示,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有().①因为∠1=∠4,所以BC∥AD;②因为∠2=∠3,所以AB∥CD;③因为∠BCD+∠ADC=180°,所以AD∥BC;④因为∠1+∠2+∠C=180°,所以BC ∥AD.A.1个;B.2个;C.3个;D.4个.错解:D.解析:解与平行线有关的问题时,对以下基本图形要熟悉:“”“”“”,只有③推理正确.正解:A.6.混淆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忽略平行线的性质成立的前提条件6.如图所示,直线,∠1=70°,求∠2的度数.错解:由于,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1=∠2,又因为∠1=70°,所以∠2=70°.解析:造成这种错误的原因主要是对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混淆. 在运用的时候要注意:(1)判定是不知道直线平行,是根据某些条件来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2)性质是知道两直线平行,是根据两直线平行得到其他关系.正解:因为(已知),所以∠1=∠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又因为∠1=70°(已知),所以∠2=70°.7.对命题这一概念的理解不透彻7.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是命题. 如果是,请写出它的题设和结论.(1)内错角相等;(2)对顶角相等;(3)画一个60°的角.错解:(1)(2)不是命题,(3)是命题.解析:对于命题的概念理解不透彻,往往认为只有存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才是命题,正确认识命题这一概念,关键要注意两点,其一必须是一个语句,是一句话;其二必须存在判断关系,即“是”或“不是”.正解:(1)是命题. 这个命题的题设是: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结论是:内错角相等. 这个命题是一个错误的命题,即假命题.(2)是命题. 这个命题的题设是:两个角是对顶角;结论是:这两个角相等. 这个命题是一个正确的命题,即真命题.(3)不是命题,它不是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8.忽视平移的距离的概念8.“如图所示,△A′B′C′是△ABC平移得到的,在这个平移中,平移的距离是线段AA′”这句话对吗?错解:正确.解析:平移的距离是指两个图形中对应点连线的长度,而不是线段,所以在这个平移过程中,平移的距离应该是线段AA′的长度.正解:错误.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1.不能确定点所在的象限1.点A的坐标满足,试确定点A所在的象限.错解:因为,所以,,所以点A在第一象限.解析:本题出错的原因在于漏掉了当,时,的情况,此时点A在第三象限.正解:因为,所以为同号,即,或,. 当,时,点A在第一象限;当,时,点A在第三象限.2.点到x轴、y轴的距离易混淆2.求点A(-3,-4)到坐标轴的距离.错解:点A(-3,-4)到轴的距离为3,到轴的距离为4.解析:错误的原因是误以为点A()到轴的距离等于,到轴的距离等于,而事实上,点A()到轴的距离等于,到轴的距离等于,不熟练时,可结合图形进行分析.正解:点A(-3,-4)到轴的距离为4,到轴的距离为3.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不能正确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1.已知方程组:①,②,③,④,正确的说法是().A.只有①③是二元一次方程组;B.只有③④是二元一次方程组;C.只有①④是二元一次方程组;D.只有②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组.错解:A或C.解析:方程组①④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符合定义,方程组③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符合定义,而且是最简单、最特殊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正解:D.2.将方程相加减时弄错符号2.用加减法解方程组.错解:①-②得,所以,把代入①,得,解得.所以原方程组的解是.错解解析:在加减消元时弄错了符号而导致错误.正解:①-②得,所以,把代入①,得,解得.所以原方程组的解是.3.将方程变形时忽略常数项3.利用加减法解方程组.错解:①×2+②得,解得. 把代入①得,解得.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是.错解解析:在①×2+②这一过程中只把①左边各项都分别与2相乘了,而忽略了等号右边的常数项4.正解:①×2+②得,解得. 把代入①得,解得.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是.4.不能正确找出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4.两个车间,按计划每月工生产微型电机680台,由于改进技术,上个月第一车间完成计划的120%,第二车间完成计划的115%,结果两个车间一共生产微型电机798台,则上个月两个车间各生产微型电机多少台?若设两车间上个月各生产微型电机台和台,则列方程组为().A.;B.;C..D..错解:B或D.解析:错误的原因是等量关系错误,本题中的等量关系为:(1)第一车间实际生产台数+第二车间实际生产台数=798台;(2)第一车间计划生产台数+第二车间计划生产台数=680台.正解:C.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在运用不等式性质3时,未改变符号方向1.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不等式:.错解:根据不等式性质1得,即. 根据不等式的性质3,在两边同除以-5,得.解析:在此解答过程中,由于对性质3的内容没记牢,没有将“<”变为“>”,从而得出错误结果.正解:根据不等式的性质1,在不等式的两边同时减去5,得,根据不等式的性质3,在不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5,得.2.利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时,忽视问题的实际意义,取值时出现错误2.某小店每天需水1m³,而自来水厂每天只供一次水,故需要做一个水箱来存水. 要求水箱是长方体,底面积为0.81㎡,那么高至少为多少米时才够用?(精确到0.1m)错解:设高为m时才够用,根据题意得. 由. 要精确到0.1,所以.答:高至少为1.2m时才够用.解析:最后取解时,没有考虑到问题的实际意义,水箱存水量不得小于1m³,如果水箱的高为时正好够,少一点就不够了. 故最后取近似值一定要大于,即取近似值时只能入而不能舍.正解:设高为m时才够用,根据题意得. 由于,而要精确到0.1,所以.答:水箱的高至少为1.3m时才够用.3.解不等式组时,弄不清“公共部分”的含义3.解不等式组.错解:由①得,由②得,所以不等式组的解集为.错解解析:此题错在对“公共部分”的理解上,误认为两个数之间的部分为“公共部分”(即解集). 实质上,和没有“公共部分”,也就是说此不等式组无解. 注意:“公共部分”就是在数轴上两线重叠的部分.正解:由①得,由②得,所以不等式组无解.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1.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选择不当1.调查一批药物的药效持续时间,用哪种调查方式?错解:全面调查.解析:此调查若用全面调查具有破坏性,不宜采用全面调查.正解:抽样调查.2.未正确理解定义2.2006年4月11日《文汇报》报道:据不完全统计,至今上海自愿报名去西部地区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已达3600多人,其中硕士、博士占4%,本科生占79%,大专生占13%. 根据上述数据绘制扇形统计图表示这些人员的学历分布情况.错解:如下图所示:解析:漏掉其他人员4%,扇形表示的百分比之和不等于1,正确的扇形统计图表示的百分比之和为1.正解:如下图所示:3.对频数与频率的意义的理解错误3.某班组织25名团员为灾区捐款,其中捐款数额前三名的是10元5人,5元10人,2元5人,其余每人捐1元,那么捐10元的学生出现的频率是__________.错解:捐10元的5人,.解析:该题的错误是因为将5+10+5作为总次数,实际上应是25为总次数,这其实是对频率概念错误理解的结果.正解:0.2二元一次方程组应用探索二元一次方程组是最简单的方程组,其应用广泛,尤其是生活、生产实践中的许多问题,大多需要通过设元、布列二元一次方程组来加以解决,现将常见的几种题型归纳如下:一、数字问题例1 一个两位数,比它十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的和大9;如果交换十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所得两位数比原两位数大27,求这个两位数.分析:设这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为x,个位上的数为y,则这个两位数及新两位数及其之间的关系可用下表表示:解方程组109101027x y x yy x x y+=++⎧⎨+=++⎩,得14xy=⎧⎨=⎩,因此,所求的两位数是14.十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对应的两位数相等关系原两位数x y 10x+y 10x+y=x+y+9新两位数y x10y+x 10y+x=10x+y+27点评:由于受一元一次方程先入为主的影响,不少同学习惯于只设一元,然后列一元一次方程求解,虽然这种方法十有八九可以奏效,但对有些问题是无能为力的,象本题,如果直接设这个两位数为x ,或只设十位上的数为x ,那将很难或根本就想象不出关于x 的方程.一般地,与数位上的数字有关的求数问题,一般应设各个数位上的数为“元”,然后列多元方程组解之.二、利润问题例2一件商品如果按定价打九折出售可以盈利20%;如果打八折出售可以盈利10元,问此商品的定价是多少?分析:商品的利润涉及到进价、定价和卖出价,因此,设此商品的定价为x 元,进价为y 元,则打九折时的卖出价为0.9x 元,获利(0.9x-y)元,因此得方程0.9x-y=20%y ;打八折时的卖出价为0.8x 元,获利(0.8x-y)元,可得方程0.8x-y=10.解方程组0.920%0.810x y yx y -=⎧⎨-=⎩,解得200150x y =⎧⎨=⎩,因此,此商品定价为200元.点评:商品销售盈利百分数是相对于进价而言的,不要误为是相对于定价或卖出价.利润的计算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利润=卖出价-进价;二是:利润=进价×利润率(盈利百分数).特别注意“利润”和“利润率”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三、配套问题例3 某厂共有120名生产工人,每个工人每天可生产螺栓25个或螺母20个,如果一个螺栓与两个螺母配成一套,那么每天安排多名工人生产螺栓,多少名工人生产螺母,才能使每天生产出来的产品配成最多套?分析:要使生产出来的产品配成最多套,只须生产出来的螺栓和螺母全部配上套,根据题意,每天生产的螺栓与螺母应满足关系式:每天生产的螺栓数×2=每天生产的螺母数×1.因此,设安排x人生产螺栓,y人生产螺母,则每天可生产螺栓25x个,螺母20y个,依题意,得120502201x y x y +=⎧⎨⨯=⨯⎩,解之,得20100x y =⎧⎨=⎩. 故应安排20人生产螺栓,100人生产螺母.点评:产品配套是工厂生产中基本原则之一,如何分配生产力,使生产出来的产品恰好配套成为主管生产人员常见的问题,解决配套问题的关键是利用配套本身所存在的相等关系,其中两种最常见的配套问题的等量关系是:(1)“二合一”问题:如果a件甲产品和b件乙产品配成一套,那么甲产品数的b倍等于乙产品数的a倍,即a b=甲产品数乙产品数; (2)“三合一”问题:如果甲产品a件,乙产品b件,丙产品c件配成一套,那么各种产品数应满足的相等关系式是:a b c==甲产品数乙产品数丙产品数.四、行程问题例4 在某条高速公路上依次排列着A 、B 、C 三个加油站,A 到B 的距离为120千米,B 到C 的距离也是120千米.分别在A 、C 两个加油站实施抢劫的两个犯罪团伙作案后同时以相同的速度驾车沿高速公路逃离现场,正在B 站待命的两辆巡逻车接到指挥中心的命令后立即以相同的速度分别往A 、C 两个加油站驶去,结果往B 站驶来的团伙在1小时后就被其中一辆迎面而上的巡逻车堵截住,而另一团伙经过3小时后才被另一辆巡逻车追赶上.问巡逻车和犯罪团伙的车的速度各是多少?【研析】设巡逻车、犯罪团伙的车的速度分别为x 、y 千米/时,则()3120120x y x y -=⎧⎪⎨+=⎪⎩,整理,得40120x y x y -=⎧⎨+=⎩,解得8040x y =⎧⎨=⎩, 因此,巡逻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犯罪团伙的车的速度是40千米/时.点评:“相向而遇”和“同向追及”是行程问题中最常见的两种题型,在这两种题型中都存在着一个相等关系,这个关系涉及到两者的速度、原来的距离以及行走的时间,具体表现在:“相向而遇”时,两者所走的路程之和等于它们原来的距离;“同向追及”时,快者所走的路程减去慢者所走的路程等于它们原来的距离.五、货运问题典例5 某船的载重量为300吨,容积为1200立方米,现有甲、乙两种货物要运,其中甲种货物每吨体积为6立方米,乙种货物每吨的体积为2立方米,要充分利用这艘船的载重和容积,甲、乙两重货物应各装多少吨?分析:“充分利用这艘船的载重和容积”的意思是“货物的总重量等于船的载重量”且“货物的体积等于船的容积”.设甲种货物装x 吨,乙种货物装y 吨,则300621200x y x y +=⎧⎨+=⎩,整理,得3003600x y x y +=⎧⎨+=⎩,解得150150x y =⎧⎨=⎩, 因此,甲、乙两重货物应各装150吨.点评:由实际问题列出的方程组一般都可以再化简,因此,解实际问题的方程组时要注意先化简,再考虑消元和解法,这样可以减少计算量,增加准确度.化简时一般是去分母或两边同时除以各项系数的最大公约数或移项、合并同类项等.六、工程问题例 6 某服装厂接到生产一种工作服的订货任务,要求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按照这个服装厂原来的生产能力,每天可生产这种服装150套,按这样的生产进度在客户要求的期限内只能完成订货的45;现在工厂改进了人员组织结构和生产流程,每天可生产这种工作服200套,这样不仅比规定时间少用1天,而且比订货量多生产25套,求订做的工作服是几套?要求的期限是几天?分析:设订做的工作服是x 套,要求的期限是y 天,依题意,得()41505200125y x y x ⎧=⎪⎨⎪-=+⎩,解得337518x y =⎧⎨=⎩. 点评:工程问题与行程问题相类似,关键要抓好三个基本量的关系,即“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以及它们的变式“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其次注意当题目与工作量大小、多少无关时,通常用“1”表示总工作量.。
初中数学易错题分类大全
![初中数学易错题分类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cf0a956c551810a6f524868e.png)
初中数学易错题分类汇编一、数与式例题:A )2,(B,(C )2±,(D)例题:等式成立的是.(A )1c ab abc =,(B )632x x x =,(C )112112a a a a ++=--,(D )22a x a bx b=. 二、方程与不等式⑴字母系数例题:关于x 的方程2(2)2(1)10k x k x k ---++=,且3k ≤.求证:方程总有实数根.例题:不等式组2,.x x a >-⎧⎨>⎩的解集是x a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 )2a <-,(B )2a =-,(C )2a >-,(D )2a ≥-.⑵判别式例题:已知一元二次方程222310x x m -+-=有两个实数根1x ,2x ,且满足不等式121214x x x x <+-,求实数的范围. ⑶解的定义例题:已知实数a 、b 满足条件2720a a -+=,2720b b -+=,则a b b a+=____________. ⑷增根例题:m 为何值时,22111x m x x x x --=+--无实数解. ⑸应用背景例题:某人乘船由A地顺流而下到B地,然后又逆流而上到C地,共乘船3小时,已知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8千米/时,水流速度为2千米/时,若A、C 两地间距离为2千米,求A、B两地间的距离.⑹失根例题:解方程(1)1-=-.x x x三、函数⑴自变量例题:函数y=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⑵字母系数例题:若二次函数22y mx x m m=-+-的图像过原点,则m=______________.32⑶函数图像例题:如果一次函数y kx b=+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26-≤≤,相应的函数值x的范围是119y-≤≤,求此函数解析式.⑷应用背景例题:某旅社有100张床位,每床每晚收费10元时,客床可全部租出.若每床每晚收费再提高2元,则再减少10张床位租出.以每次这种提高2元的方法变化下去,为了投资少而获利大,每床每晚应提高_________元.四、直线型⑴指代不明________.⑵相似三角形对应性问题例题:在ABCBC=,D为AC上一点,:2:3DC AC=,AC=18△中,9AB=,12在AB上取点E,得到ADE△,若两个三角形相似,求DE的长.⑶等腰三角形底边问题例题: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边为4,周长为10,则它的面积为________. ⑷三角形高的问题例题: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10,面积为25,则该三角形的顶角等于多少度? ⑸矩形问题例题:有一块三角形ABC 铁片,已知最长边BC =12cm ,高AD =8cm ,要把它加工成一个矩形铁片,使矩形的一边在BC 上,其余两个顶点分别在三角形另外两条边上,且矩形的长是宽的2倍,求加工成的铁片面积?⑹比例问题 例题:若b c c a a b k a b c+++===,则k =________. 五、圆中易错问题⑴点与弦的位置关系例题:已知AB 是⊙O 的直径,点C 在⊙O 上,过点C 引直径AB 的垂线,垂足为点D ,点D 分这条直径成2:3两部分,如果⊙O 的半径等于5,那么BC =________.⑵点与弧的位置关系例题:PA 、PB 是⊙O 的切线,A 、B 是切点,78APB ∠=︒,点C 是上异于A 、B 的任意一点,那么ACB ∠=________.⑶平行弦与圆心的位置关系例题:半径为5cm 的圆内有两条平行弦,长度分别为6cm 和8cm ,则这两条弦的距离等于________.⑷相交弦与圆心的位置关系例题:两相交圆的公共弦长为6,两圆的半径分别为、5,则这两圆的圆心距等于________.⑸相切圆的位置关系例题:若两同心圆的半径分别为2和8,第三个圆分别与两圆相切,则这个圆的半径为________.练习题:一、容易漏解的题目1.一个数的绝对值是5,则这个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5±,非负数)2._________的倒数是它本身;_________的立方是它本身.(1±,1±和0)3.关于x 的不等式40x a -≤的正整数解是1和2;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412a ≤<)4.不等式组213,.x x a ->⎧⎨>⎩的解集是2x >,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2a ≤) 5.若()2211a a a +--=,则a =_________.(2-,2,1-,0)6.当m 为何值时,函数21(3)45m y m x x +=++-是一个一次函数.(0m =或3m =-)7.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都是方程212320x x -+=的解,则此三角形的周长是_________.(12,24或20)8.若实数a 、b 满足221a a =+,221b b =+,则a b +=________.(2,2±9.在平面上任意画四个点,那么这四个点一共可以确定_______条直线.10.已知线段AB =7cm ,在直线AB 上画线段BC =3cm ,则线段AC =_____.(4cm 或10cm )11.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互相垂直,且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两倍少30︒,求这两个角的度数.(30︒,30︒或70︒,110︒)12.三条直线公路相互交叉成一个三角形,现在要建一个货物中转站,要求它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则可供选择的地址有_______处?(4)13.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腰长之比为1:2,则该三角形的顶角为_____.(30︒或150︒)14.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a,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则此等腰三a)角形底边上的高为_______.(215.矩形ABCD的对角线交于点O.一条边长为1,OAB△是正三角形,则这个矩形的周长为______.(2+216.梯形ABCD中,AD BC∥,90∠=︒,AB=7cm,BC=3cm,试在AB边上确A定P的位置,使得以P、A、D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P、B、C为顶点的三角cm)形相似.(AP=1cm,6cm或14517.已知线段AB=10cm,端点A、B到直线l的距离分别为6cm和4cm,则符合条件的直线有___条.(3条)18.过直线l外的两点A、B,且圆心在直线l的上圆共有_____个.(0个、1个或无数个)19.在Rt ABCAB=,以C为圆心,以r为半径的∠=︒,3AC=,5△中,90C圆,与斜边AB只有一个交点,求r的取值范围.( 2.4<≤)rr=或3420.直角坐标系中,已知(1,1)P,在x轴上找点A,使AOP△为等腰三角形,这样的点P共有多少个?(4个)21.在同圆中,一条弦所对的圆周角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相等或互补)22.圆的半径为5cm,两条平行弦的长分别为8cm和6cm,则两平行弦间的距离为?_______.(1cm或7cm)23.两同心圆半径分别为9和5,一个圆与这两个圆都相切,则这个圆的半径等于多少?(2或7)24.一个圆和一个半径为5的圆相切,两圆的圆心距为3,则这个圆的半径为多少?(2或8)25.PA 切⊙O 于点A ,AB 是⊙O 的弦,若⊙O 的半径为1,AB =PA 的长为____.(1或)26.PA 、PB 是⊙O 的切线,A 、B 是切点,80APB ∠=︒,点C 是上异于A 、B 的任意一点,那么ACB ∠=________.(50︒或130︒)27.在半径为1的⊙O 中,弦AB AC BAC ∠=________.(75︒或15︒)二、容易多解的题28.已知()()22222215x y x y +++=,则22x y +=_______.(3)29.在函数y =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1x ≥)30.已知445x x -+=,则22x x -+=________)31.当m 为何值时,关于x 的方程2(2)(21)0m x m x m ---+=有两个实数根.(14m ≥-,且2m ≠).32.当m 为何值时,函数2(1)350m m y m x x -=++-=是二次函数.(2)33.若22022(43)x x x x --=-+,则x =?.(1-)34.方程组22240,3260.x y x xy x y ⎧-=⎪⎨-+++=⎪⎩的实数解的组数是多少?(2)35.关于x 的方程2210x k +-=有实数解,求k 的取值范围.(113k -≤≤) 36.k 为何值时,关于x 的方程2(2)320x k x k -++-=的两根的平方和为23?(3k =-)37.m 为何值时,关于x 的方程21202x m x m ⎛⎫-++= ⎪⎝⎭的两根恰好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的余弦值?.(m =38.若对于任何实数x,分式21 4x x c++总有意义,则c的值应满足______.(4c>)39.在ABC△中,90A∠=︒,作既是轴对称又是中心对称的四边形ADEF,使D、E、F分别在AB、BC、CA上,这样的四边形能作出多少个?(1)40.在⊙O中,弦AB=8cm,P为弦AB上一点,且AP=2cm,则经过点P的最短弦长为多少?(41.两枚硬币总是保持相接触,其中一个固定,另一个沿其周围滚动,当滚动的硬币沿固定的硬币滚动一周,回到原来的位置,滚动的那个硬币自转的圈数为_______.(2)三、容易误判的问题:1.两条边和其中一组对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中考数学易错100题(1)
![中考数学易错100题(1)](https://img.taocdn.com/s3/m/4695086f6294dd88d0d26bcf.png)
中考数学易错100题(必考)1、在实数123.0,330tan ,60cos ,722,2121121112.0,,14.3,64,3,80032----Λπ中,无理数有( )A 、3个B 、4个C 、5个D 、6个2、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x 2 x 3 =x 6B 、x 2+x 2=2x 4C 、(-2x)2=4x 2 D 、(-2x)2 (-3x )3=6x 53、算式可化为( )A 、B 、C 、D 、4、“世界银行全球扶贫大会”于2004年5月26日在上海开幕.从会上获知,我国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1.69万亿元,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其中11.69万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为( )A 、11.69×1410B 、1410169.1⨯C 、1310169.1⨯ D 、14101169.0⨯ 5、不等式2)2(2-≤-x x 的非负整数解的个数为( )A 、1B 、2C 、3D 、46、不等式组⎩⎨⎧-≤-->x x x 28132的最小整数解是( )A 、-1B 、0C 、2D 、322222222+++4228821627、为适应国民经济持续协调的发展,自2004年4月18日起,全国铁路第五次提速,提速后,火车由天津到上海的时间缩短了7.42小时,若天津到上海的路程为1326千米,提速前火车的平均速度为x 千米/小时,提速后火车的平均速度为y 千米/时,则x 、y 应满足的关系式是( )A 、x – y =42.71326 B 、 y – x = 42.71326 C 、y x 13261326-= 7.42 D 、x y 13261326-= 7.428、一个自然数的算术平方根为a ,则与它相邻的下一个自然数的算术平方根为( )A 、1+aB 、 1+aC 、12+aD 、1+a9、设B A ,都是关于x 的5次多项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A +是关于x 的5次多项式 B 、B A -是关于x 的4次多项式C 、 AB 是关于x 的10次多项式D 、B A 是与x 无关的常数10、实数a,b 在数轴对应的点A 、B 表示如图,化简a a a b 244-++-||的结果为( )A 、22a b --B 、22+-b aC 、2-bD 、2+b11、某商品降价20%后出售,一段时间后恢复原价,则应在A B售价的基础上提高的百分数是 ( )A 、20%B 、25%C 、30%D 、35%12、某种出租车的收费标准是:起步价7元(即行驶距离不超过3km 都需付7元车费),超过3km 以后,每增加,加收2.4元(不足1km 按1km 计),某人乘这种车从甲地到乙地共支付车费19元,那么,他行程的最大值是( )A 、11 kmB 、8 kmC 、7 kmD 、5km13、在高速公路上,一辆长4米,速度为110千米/小时的轿车准备超越一辆长12米,速度为100千米/小时的卡车,则轿车从开始追及到超越卡车,需要花费的时间约是( )A 、1.6秒B 、4.32秒C 、5.76秒D 、345.6秒14、如果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962=+-x kx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那么k 的取值范围是( )A 、1<kB 、0≠kC 、1<k 且0≠kD 、1>k15、若a 2+ma +18在整数范围内可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则整数m 不可能是( )A 、 ±9B 、±11C 、±12D 、±1916、在实数范围内把8422--x x 分解因式为( )A 、)1)(3(2+-x xB 、)51)(51(--+-x x C 、)51)(51(2--+-x x D 、)51)(51(2++-+x x 17、用换元法解方程x x x x +=++2221时,若设x 2+x=y, 则原方程可化为( ) A 、y 2+y+2=0 B 、y 2-y -2=0 C 、y 2-y+2=0D 、y 2+y -2=018、某商品经过两次降价,由每件100元降至81元,则平均每次降价的百分率为( )A 、8.5%B 、9%C 、9.5%D 、10%19、一列火车因事在途中耽误了5分钟,恢复行驶后速度增加5千米/时,这样行了30千米就将耽误的时间补了回来,若设原来的速度为x 千米/时,则所列方程为( )A 、30305560x x --= B 、30530560x x +-= C 、30305560x x -+= D 、303055x x -+= 20、已知关于x 的方程02=+-m mx x 的两根的平方和是3,则m的值是( )A 、1-B 、1C 、3D 、1-或321、如果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1(222=+--m x m x 的两个实数根为βα,,则βα+的取值范围是( )A 、1≥+βαB 、1≤+βαC 、21≥+βα D 、21≤+βα 22、已知数轴上的点A 到原点的距离为2,那么在数轴上到A点的距离是3的点所表示的数有( )A 、1个B 、 2个C 、 3个D 、4个23、已知)0(1,≥+==a a y a x ,则y 和x 的关系是( ) A 、x y = B 、1+=x y C 、2x y = D 、)0(12≥+=x x y24、点A (2 ,-1)关于y 轴的对称点B 在( )A 、一象限B 、二象限C 、三象限D 、第四象限25、点P(x+1,x -1)不可能在(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26、已知函数式32+-=x y ,当自变量增加1时,函数值( )A 、增加 1B 、减少 1C 、增加 2D 、减少22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A、B、C三点的坐标为(0,0) 、(4,0)、(3,2),以A、B、C三点为顶点画平行四边形,则第四个顶点不可能在(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28、已知一元二次方程02=++c bx ax 有两个异号根,且负根的绝对值较大,则),(bc ab M 在(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29、“龟兔赛跑”讲述了这样的故事:领先的兔子看着缓缓爬行的乌龟,骄傲起来,睡了一觉。
初中数学易错题
![初中数学易错题](https://img.taocdn.com/s3/m/ecbe0601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a6.png)
初中数学易错题初中数学易错题一、选择题1、A 、B 是数轴上原点两旁的点,则它们表示的两个有理数是()A 、互为相反数B 、绝对值相等C 、是符号不同的数D 、都是负数2、有理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化简|a-b|-|a+b|的结果是()A 、2aB 、2bC 、2a-2bD 、2a+b3、轮船顺流航行时m 千米/小时,逆流航行时(m-6)千米/小时,则水流速度()A 、2千米/小时B 、3千米/小时C 、6千米/小时D 、不能确定4、方程2x+3y=20的正整数解有()A 、1个B 、3个C 、4个D 、无数个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B 、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C 、一条直线不是平角D 、把线段向两边延长即是直线6、函数y=(m 2-1)x 2-(3m-1)x+2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情况是 ( )A 、当m ≠3时,有一个交点B 、1±≠m 时,有两个交点C 、当1±=m 时,有一个交点D 、不论m 为何值,均无交点7、如果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 和r (R>r ),圆心距为d ,且(d-r)2=R 2,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 A 、内切B 、外切C 、内切或外切D 、不能确定8、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a 、b 、c 的小点分别是A 、B 、C 且b<a<="" ,则下列图形正确的是(="">9、有理数中,绝对值最小的数是()A 、-1B 、1C 、0D 、不存在10、21的倒数的相反数是() A 、-2B 、2C 、-21D 、2111、若|x|=x ,则-x 一定是() A 、正数B 、非负数C 、负数D 、非正数12、两个有理数的和除以这两个有理数的积,其商为0,则这两个有理数为() A 、互为相反数B 、互为倒数C 、互为相反数且不为0D 、有一个为013、长方形的周长为x ,宽为2,则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为() A 、2xB 、2(x-2)C 、x-4D 、2·(x-2)/2bA B C C B A C A B B A C14、“比x 的相反数大3的数”可表示为() A 、-x-3B 、-(x+3)C 、3-xD 、x+315、如果0<a<="" )="">B 、a 2比a 小C 、a 2与a 相等D 、a 2与a 的大小不能确定16、数轴上,A 点表示-1,现在A 开始移动,先向左移动3个单位,再向右移动9个单位,又向左移动5个单位,这时,A 点表示的数是() A 、-1B 、0C 、1D 、817、线段AB=4cm ,延长AB 到C ,使BC=AB 再延长BA 到D ,使AD=AB ,则线段CD 的长为() A 、12cm B 、10cm C 、8cm D 、4cm18、21-的相反数是()1+ B 、12- C 、21-- D 、12+-19、方程x(x-1)(x-2)=x 的根是() A 、x 1=1, x 2=2B 、x 1=0, x 2=1, x 3=2C 、x 1=253+, x 2=253-D 、x 1=0,x 2=353+, x 3=253-20、解方程04)1(5)1(322=-+++x x xx 时,若设y x x =+1,则原方程可化为()A 、3y 2+5y-4=0B 、3y 2+5y-10=0C 、3y 2+5y-2=0D 、3y 2+5y+2=021、方程x 2+1=2|x|有() A 、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B 、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C 、三个不相等的实数根D 、没有实数根22、一次函数y=2(x-4)在y 轴上的截距为() A 、-4B 、4D 、823、解关于x 的不等式-<>ax ax ,正确的结论是()A 、无解B 、解为全体实数C 、当a>0时无解D 、当a<0时无解 24、反比例函数xy 2=,当x ≤3时,y 的取值范围是()A 、y ≤32B 、y ≥32C 、y ≥32或y<0D 、0<="">225、0.4的算术平方根是() A 、0.2B 、±0.2C 、510 D 、±51026、李明骑车上学,一开始以某一速度行驶,途中车子发生故障,只好停车修理,车修好后,因怕耽误时间,于时就加快了车速,在下列给出的四个函数示意图象,符合以上情况的是()27、若一数组x 1, x 2, x 3, …, x n 的平均数为x ,方差为s 2,则另一数组kx 1, kx 2, kx 3, …, kx n 的平均数与方差分别是() A 、k x , k 2s 2 B 、x , s 2C 、k x , ks 2D 、k 2x , ks 228、若关于x 的方程21=+-ax x 有解,则a 的取值范围是()A 、a ≠1B 、a ≠-1C 、a ≠2D 、a ≠±129、下列图形中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线段 B 、正三角形 C 、平行四边形 D 、等腰梯形30、已知dc ba =,下列各式中不成立的是()A 、dc ba d cb a ++=--B 、db c a d c 33++=C 、bd a c b a 23++=D 、ad=bc31、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不相等,则它的最小角不大于() A 、300B 、450C 、550D 、60032、已知三角形内的一个点到它的三边距离相等,那么这个点是() A 、三角形的外心 B 、三角形的重心C 、三角形的内心D 、三角形的垂心33、下列三角形中是直角三角形的个数有()①三边长分别为3:1:2的三角形②三边长之比为1:2:3的三角形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3:4:5的三角形④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该边一半的三角形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34、如图,设AB=1,S △OAB =43cm 2,则弧AB 长为()A 、3πcm B 、32πcmC 、6πcmD 、2πcm35、平行四边形的一边长为5cm ,则它的两条对角线长可以是() A 、4cm, 6cmB 、4cm, 3cmC 、2cm, 12cmD 、4cm, 8cm36、如图,△ABC 与△BDE 都是正三角形,且ABB 、AE>CDC 、AE>CDD 、无法确定37、顺次连结四边形各边中点得到一个菱形,则原四边形必是()A 、矩形B 、梯形C 、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D 、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38、在圆O 中,弧AB=2CD ,那么弦AB 和弦CD 的关系是()A 、AB=2CDB 、AB>2CDC 、AB<2CDD 、AB 与CD 不可能相等AB39、在等边三角形ABC 外有一点D ,满足AD=AC ,则∠BDC 的度数为() A 、300B 、600C 、1500D 、300或150040、△ABC 的三边a 、b 、c 满足a ≤b ≤c ,△ABC 的周长为18,则()A 、a ≤6B 、b<6C 、c>6D 、a 、b 、c 中有一个等于641、如图,在△ABC 中,∠ACB=Rt ∠,AC=1,BC=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B=300B 、斜边上的中线长为1C 、斜边上的高线长为552D 、该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为142、如图,把直角三角形纸片沿过顶点B 的直线BE (BE 交CA 于E )折叠,直角顶点C 落在斜边AB 上,如果折叠后得到等腰三角形EBA ,那么下列结论中(1)∠A=300 (2)点C 与AB 的中点重合(3)点E 到AB 的距离等于CE 的长,正确的个数是() A 、0B 、1C 、2D 、343、不等式6322+>+x x 的解是()A 、x>2B 、x>-2C 、x<244、已知一元二次方程(m-1)x 2-4mx+4m-2=0有实数根,则m 的取值范围是() A 、m ≤1B 、m ≤1且m ≠1C 、m ≥1D 、-1<="">45、函数y=kx+b(b>0)和y=xk -(k ≠0),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46、在一次函数y=2x-1的图象上,到两坐标轴距离相等的点有() A 、1个B 、2个C 、3个D 、无数个47、若点(-2,y 1)、(-1,y 2)、(1,y 3)在反比例函数xy 1=的图像上,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y 1>y 2>y 3B 、y 1<="" p="">C 、y 2>y 1>y 3D 、y 3>y 1>y 248、下列根式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A 、a8 B 、22b a + C 、x1.0 D 、5a49、下列计算哪个是正确的() A 、523=+ B 、5252=+C 、b a b a +=+22D 、212221221+=-50、把aa 1--(a 不限定为正数)化简,结果为()A 、aB 、a- C 、-aD 、-a-51、若a+|a|=0,则22)2(a a +-等于()A 、2-2aB 、2a-2C 、-2D 、252、已知02112=-+-x x ,则122+-x x 的值()A 、1B 、±21C 、21D 、-2153、设a 、b 是方程x 2-12x+9=0的两个根,则ba +等于() A 、18B 、6C 、23D 、±2354、下列命题中,正确的个数是()①等边三角形都相似②直角三角形都相似③等腰三角形都相似④锐角三角形都相似⑤等腰三角形都全等⑥有一个角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相似⑦有一个钝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⑧全等三角形相似 A 、2个 B 、3个C 、4个D 、5个二、填空题1、如果一个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那么这个数一定是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D、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 2
) 11、若|x|=x,则-x 一定是------------------------------------------------------------- ( A、正数 B、非负数 C、负数 D、非正数 ) 12、两个有理数的和除以这两个有理数的积,其商为 0,则这两个有理数为------------------- ( A、互为相反数 B、互为倒数 C、互为相反数且不为 0 D、有一个为 0 ) 13、长方形的周长为 x,宽为 2,则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为------------------------------------ ( A、2x B、2(x-2) C、x-4 D、2·(x-2)/2 “比 x 的相反数大 3 的数”可表示为------------- ----------------------------------- ( ) 14、 A、-x-3 B、-(x+3) C、3-x D、x+3 ) 15、如果 0<a<1,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V-------------------------------------- ( A、a2 比 a 大 B、a2 比 a 小 D、a2 与 a 的大小不能确定 C、a2 与 a 相等 16、数轴上,A 点表示-1,现在 A 开始移动,先向左移动 3 个单位,再向右移动 9 个单位,又向左移动 5 个单位, 这时,A 点表示的数是----------------------------------------------------------------------------------- ( ) A、-1 B、0 C、 1 D、8 ) 17、线段 AB=4cm,延长 AB 到 C,使 BC=AB 再延长 BA 到 D,使 AD=AB,则线段 CD 的长为---------- ( A、12cm B、10cm C、8cm D、4cm
5 2
, x 2= 3
1 x
2
5
2
D、x1=0,x2= 3
5
3
, x 3= 3
5
2
20、解方程 3 ( x 2
) 5( x
1 1 ) 4 0 时,若设 x y ,则原方程可化为--------------- ( x x
)
A、3y2+5y-4=0 B、3y2+5y-10=0 C、3y2+5y-2=0 D、3y2+5y+2=0 ) 21、方程 x2+1=2|x|有----------------------------------------------------------------------- ( A、两个相等的实数根;B、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C、三个不相等的实数根;D、没有实数根 ) 22、一次函数 y=2(x-4)在 y 轴上的截距为----------------------------------------------------- ( A、-4 B、4 C、-8 D、8 23、解关于 x 的不等式 x a ,正确的结论是----------------------------------------------- (
初中数学经典易错题集锦及答案
一、选择题 ) 1、A、B 是数轴上原点两旁的点,则它们表示的两个有理数是 -----------------------------( A、互为相反数 B、绝对值相等 C、是符号不同的数 D、都是负数 ) 2、有理数 a、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化简|a-b|-|a+b|的结果是--------------------( A、2a B、2b C、2a-2b D、2a+b O b ) 3、轮船顺流航行时 m 千米/小时,逆流航行时(m-6)千米/小时,则水流速度-----------------( A、2 千米/小时 B、3 千米/小时 C、6 千米/小时 D、不能确定 ) 4、方程 2x+3y=20 的正整数解有---------------------------------------------------------( A、1 个 B、3 个 C、4 个 D、无数个 )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B、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C、一条直线是一个平角 D、把线段向两边延长即是直线 2 2 6.函数 y=(m -1)x -(3m-1)x+2 的图象与 x 轴的交点情况是---------------------------------- ( ) A.当 m≠3 时,有一个交点 B、 m 1 时,有两个交 C、当 m 1 时,有一个交点 D、不论 m 为何值,均无交点 ,圆心距为 d,且(d-r)2=R2,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 ) 7.如果两圆的半径分别为 R 和 r(R>r) A、内切 B、外切 C、内切或外切 D、不能确定 ) 8、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 a、b、c 的小点分别是 A、B、C 且 b<a<c,则下列图形正确的是---------(
18、 1
2 的相反数是-------------------------------------------------------------------- (
)
A、 1
2
B、 2 1
C、 1 2
D、 2 1 )
19、方程 x(x-1)(x-2)=x 的根是-------------------------------------------------------------- ( A、x1=1, x2=2 B、x1=0, x2=1, x3=2 C、x1= 3
A B C C B A C A B B A C
a
A
B
C
D
)
9、有理数中,绝对值最小的数是---------------------------------------------------------( A、-1 B、1 C、0 D、不存在 10、 的倒数的相反数是--------------------------------------------------------------- ( A、-2 B、2 C、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