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 真假判断 三大绝招
2021江西省考行测判断推理:如何巧辩真假话,三招教你定乾坤
2021江西省考行测判断推理:如何巧辩真假话,三招教你定乾坤今天中公教育专家要和大家分享的知识是公务员考试行测中常见的一种题型,即真假话问题。
对这种题型很多考生都很抵触,主要是因为一来题干比较绕口,二来没有做题思路,结果是这样一个很容易得分的题型就被大家丢掉了,想来想去实属不该,接下中公教育带大家一起来看几道例题由题入手引技巧。
例1:现有甲、乙、丙三人同时说了以下三句话甲说:“乙正在说谎”乙说:“我没有说谎”丙说:“他俩正在说谎”根据三人的对话情况,有几人说假话A.1B.2C.3D.0【中公解析】正确答案为B,首先确定是否是真假话问题,判断依据出现真假语句,其次就是有没有直接的矛盾关系,然后利用矛盾判断关系判断其他条件,最后选择正确答案,题干中问题明显由真假语句,分析题干可以找到甲乙条件为矛盾关系,矛盾的性质必有一真一假,再由此判断丙的话语是否正确,题干丙说甲乙均为假此话必然错误,结合甲乙矛盾必有一真一假,可以得出由两人为假话。
因此正确答案为B。
结合上述题干我们可以总结遇到真假话问题,大家不要紧张,依托三步骤既可以解决问题,第一步寻找矛盾关系,第二步跳出矛盾关系判断其他条件的真假,一般情况就可以寻找正确答案了,当然如果此时还是无法解决问题,利用第三步将判断的条件带回矛盾确定互为矛盾的条件中谁真谁假,此时大多数问题就可以轻松解决。
针对真假话问题,考的最多的题型,就是一真一假以及两真两假,例题1就是常见的一真一假问题,接下来我们看一下两真两假问题又该如何用三步解决呢?例2:学校在为失学儿童募捐活动中收到两笔没有署真名的捐款,经过多方查证,可以断定是周、吴、郑、王中的某两个捐的。
经询问:周说:“不是我捐的”吴说:“是王捐的”郑说:“是吴捐的”王说:“我肯定没有捐”最后经过详细调查证实四个人中有两个人说的是真话根据已知条件,请你判断下列哪项可能为真?()A.是吴和王捐的B.是周和王捐的C.是郑和王捐的D.是郑和吴捐的【中公解析】正确答案为C,首先判断题型问法出现真假话语表述,确定为真假问题,接着分析题干条件是否存在矛盾关系,发现“吴”“王”互为矛盾必有一真一假,但题干信息是两真两假,此时另外两个条件也是必有一真一假,但不是矛盾关系,我们可以对另外两个条件进行假设,假设其中一个为真,则另外一个为假,进行验证,假设周为真,则郑为假,得到信息为“非周、非吴”,结合题干四人中由两人参与排除周和吴即郑和王参与,得出选项为C。
公务员考测备考真假推理的核心知识点
2021年**公务员考测备考:真假推理的核心知识点2021年**公务员考测备考:真假推理的核心知识点2021-12—20 16:16:46 公务员文章来源:2021年**公务员考试马上就要来临了,笔试备考也进入了如火如荼的状态,但是告诫即将入的考生们切不要乱了阵脚,越最后越要耐心下来进行知识点的巩固。
据往年**公务员行测考试中,真假推理的出题形式一般为:给出一些条件,然后这些条件有真有假,最终限定整体的真假情况,来推断一些话的真假。
为大家整理真假推理的核心知识点,以供大家记忆:一、解题步骤解题步骤一般分为三步:(1)寻找条件中的真假关系;(2)根据合计有一真或一假来确定其他论断的真假情况;(3)通过确定某些论断的真假,得出确定情况,进而得出最终的结论。
二、基本知识点1.矛盾关系其特性为:必定一真一假。
常见的矛盾为:(1) 所有都与有的不 (2) 所有都不与有的是(3) A是与A不是。
2.上反对关系特性为:至少有一假。
常见的上反对关系为:所有都和所有都不。
3.下反对关系特性为:至少有一真。
常见的下反对关系为:有的是和有的不。
4。
推出关系特性为:肯前肯后,否后否前.常见的推出关系为:所有某个有的.三、推理1.矛盾关系根据其一真一假的特性,可以根据其中一句话的真假,来定另外一句话的真假。
如:所有的乌鸦都是黑色为真,可以断定有的乌鸦不是黑色为假; 所有的兔子都是白色为假,可以断定有的兔子不是白色为真。
2。
上反对关系根据其至少一假的特性,只能根据其中一句话为真,来断定另外一句话为假。
如: 所有的金属都导电为真,可以断定所有的金属不导电为假。
3.下反对关系根据其至少一真的特性,只能根据其中一句话为假,来断定另外一句话为真。
如:有的国家没有国旗为假,可以断定有的国家有国旗为真。
4.推出关系完全按照翻译推理的规则进行推理。
公务员判断题答题技巧
公务员判断题答题技巧公务员考试中,判断题是一种常见的题型。
准确、快速地判断题目的真假,对于考生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提供一些公务员判断题答题技巧,帮助考生在考试中获得更好的成绩。
一、审清题目关键词在回答判断题之前,首先要仔细审读题目。
重点关注题目中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将给出重要线索,帮助我们正确判断。
一般来说,题目会使用否定词或肯定词来引导判断,例如“不是”、“不会”、“没有”等表示否定的词语,以及“是”、“必须”、“通常”等表示肯定的词语。
在阅读题目时,要格外注意这些词语,它们对题目的含义有重要的指引作用。
二、理解上下文语境判断题通常会出现在一篇短文中,而不是单独呈现。
因此,在回答判断题时,要先理解整个上下文语境,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旨意思。
有时,只看题目本身并不足以做出准确的判断,必须结合上下文才能找到正确答案。
三、提炼事实细节在阅读判断题时,要注重提炼出事实细节。
有时候,题目中的主要论点可能与细节无关,而是利用细节进行干扰。
只有准确把握住事实细节,才能对题目的真假作出正确判断。
为了做到这一点,可以在阅读短文时,用铅笔或手指划出关键信息,有助于提醒自己记住这些细节。
四、排除干扰选项在判断题答题过程中,要学会排除干扰选项。
有时,题目的干扰选项看似正确,但实际上是在误导考生。
遇到这种情况,可以通过逐个排除选项的方式,找出正确答案。
有时候,干扰选项会使用绝对词语(绝不、一定、完全等),这时要特别谨慎,因为绝对词语通常意味着夸大或错误的说法。
五、运用背景知识对于一些与具体知识相关的判断题,我们可以通过运用背景知识来帮助判断。
例如,对于政治、法律、经济等方面的判断题,如果我们有一定的相关知识储备,就能更快速地找到正确答案。
六、避免受个人观点影响在回答判断题时,要避免受到个人观点的影响。
有时候,题目涉及到一些争议性的话题,容易让人陷入主观判断的漩涡中。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可以尽量客观地敷衍题目,理性分析选项,而不是被个人情感左右。
省考行测逻辑判断技巧:巧抓题眼辨真假
省考⾏测逻辑判断技巧:巧抓题眼辨真假 ⾏测逻辑判断题是有的复杂,⼩编为⼤家提供省考⾏测逻辑判断技巧:巧抓题眼辨真假,⼀起来看看吧!希望⼤家认真复习这类题⽬! 省考⾏测逻辑判断技巧:巧抓题眼辨真假 在公务员考试⾏测试卷中,逻辑判断部分必然性推理的真假话问题⼀直是考查的热点,虽然同是真假话,但所涉及的知识点却是不同的。
⼩编在此进⾏详述。
⼀般情况下在直⾔命题和假⾔命题部分可以通过⽭盾法和反对法来解题,在朴素逻辑中,可以⽤假设法、代⼊排除法等等,但是我们还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每个⼈说的话有⼀半为真,⼀半为假。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带⼊排除法验证选项是否符合题⼲描述,从⽽确定正确答案,只是这种⽅法要把选项⼀⼀带⼊,⽐较耗时,因此我们可以⽤寻找突破⼝的⽅法,辅以假设法快速解题。
同时,还有⼀类题型跟真假话问题的题⼲很相似,但突破⼝却完全不同,我们通过下⾯这两道例题来说明⼀下: 【例1】三⼈在⼀起猜测晚会节⽬的顺序。
甲说:“⼀班第⼀个出场,⼆班第三个出场。
”⼄说:“三班第⼀个出场,四班第四个出场。
”丙说:“四班第⼆个出场,⼀班第三个出场。
”结果公布后,发现他们的预测都只对了⼀半。
由以上可以推出,节⽬的正确出场顺序是: A.四班第⼀,三班第⼆,⼀班第三,⼆班第四 B.⼆班第⼀,⼀班第⼆,三班第三,四班第四 C.三班第⼀,四班第⼆,⼆班第三,⼀班第四 D.⼀班第⼀,⼆班第⼆,四班第三,三班第四 【解析】答案:C。
题⼲中说他们的猜测都只对了⼀半,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班和四班各出现了两次,并且丙说⼀班第三个出场,包含了甲说的两句话的信息,⼀班第⼀和⼆班第三,如果⼀班第三为真,那么⼀班就不可能第⼀,⼆班也不可能第三,甲的两句话都为假,与题⼲⽭盾。
因此,⼀班第三为假,丙说的另⼀句四班第⼆为真。
那么可以推知⼄说的四班第四为假,另⼀句三班第⼀为真。
甲说的⼀班第⼀为假,⼆班第三为真。
故正确答案为C。
【例2】某校举⾏作⽂⽐赛,甲、⼄、丙、丁、戍五位同学得了前五名,发奖前,⽼师让他们猜⼀猜各⼈的名次排列情况。
公务员考试真假话问题常用解题方法
公务员考试真假话问题常用解题方法公务员考试逻辑推断中的真假话类问题并不简单,初入门者如坠云里雾里,经常不知从何入手。
接下来,本人为你分享公务员考试真假话问题常用解题方法。
真假话问题顾名思义,即材料中有些人说真话有些人说假话,根据各人的表述推断出最终的真实情况。
对于真假话类问题主要采用三种解题方式。
分别是矛盾法、突破口法和假设法。
公务员考试真假话问题常用解题方法一、矛盾法一般在命题类的真假话问题中,可以采用矛盾法解题,其主要题目特点是在众多的说法中能够找到矛盾关系,并且在题干条件中一般会说明只有一真或只有一假,再根据矛盾关系必有一真一假的特点,即可确定除矛盾关系之外的命题的真假性。
之后逐一推断各命题的真假。
【例1】:某公司招聘,甲乙丙丁四个人去参加面试,面试结束之后四人对结果进行预测如下:甲说:“我们四个人都能进公司”,乙说:“我不能进公司”丙说:“乙和我都不能进公司。
”丁说:“不会所有人都能进公司”结果表明,只有两个人的预测是正确的,这两个人是:A. 甲和丙B.乙和丁C. 乙和丙D. 丙和丁【解析】四句话分别是甲:所有是,乙:“非乙”,丙:非乙、非丙,丁:并非所有是。
可知甲和丁互为矛盾,必然一真一假,题干中说有两个人的预测是真的,那么在乙和丙中也必然一真一假,设丙真,则非乙,非丙,那么乙也是真的。
此时有三句真话,不行,所以乙是真话,推出非乙。
那么甲说“所有是”就是假的,那么丁是真话,由此可知,预测正确的是乙和丁。
选B.公务员考试真假话问题常用解题方法二、突破口法一般在朴素逻辑中也会涉及到真假话问题,此类题目最大的特点是不存在矛盾关系,此时即可以在题干提及的信息中寻找突破点,作为解题的要点。
【例2】:A、B、C、D四位漂亮女生,她们喜欢穿漂亮衣服,某天,她们穿的衣服颜色各不相同,有黄色、绿色、蓝色和红色四种。
在问道她们各自衣服的颜色时,A说:“B的衣服不是黄色的。
”B说:“C的衣服是绿色的。
”C说:“D的衣服不是蓝色的。
公务员考试行测:真假问题你别急 两个诀窍要牢记
公务员考试行测:真假问题你别急两个诀窍要牢记1.矛盾法小伙伴们应该知道,如果两句话之间是矛盾的关系,那么二者中必有一真一假,这是矛盾的特性,矛盾法就是利用这一特性来解决真假话问题。
根据这个特性为大家创出了一套口诀:“一找二绕三回”,大家只要按照口诀来就能轻松搞定。
“一找”:寻找题干中互相矛盾的两句话,由矛盾特性可以知道,两句话中一定有一句是真话,一句是假话,至于谁真谁假,大家不用纠结;“二绕”:找到矛盾后,接下来我们就绕开这两句话,去看看题干中剩下的几句话,结合题干所给条件,确定其他句子的真假,从而得到相关结论;“三回”:将所得到的结论带回到矛盾的句子中,确定哪句话是真的哪句话是假的。
接下来我们通过一道例题来演练一下吧:【例】在向南方雪灾受灾地区的捐款活动中,某慈善组织收到一笔10000元的匿名捐款,该组织经过调查,发现是甲、乙、丙、丁四个人当中的某一个捐的。
慈善组织成员对他们进行求证时,发现他们的说法相互矛盾:甲说:对不起,这钱不是我捐的。
乙说:我估计这钱肯定是丁捐的。
丙说:乙的收入最高,肯定是乙捐的。
丁说:乙的说法没有任何根据。
假定四人中只有一个说了真话,那么到底谁是真正的捐款者呢?A.甲B.乙C.丙D.丁解析:依照矛盾法的操作步骤解题,一找:由题干知乙和丁为一对矛盾命题,二者必有一真一假。
二绕:绕开矛盾,由题干知四人中只有一个说了真话,则甲与丙均为假命题,由甲为假知钱为甲捐。
三回:将该结论代入矛盾,可知乙说假话,丁说真话。
答案为A选项。
2.假设法当小伙伴们发现有些真假话问题,矛盾法解决不了的时候怎么办呢?别着急,大家可以采用假设法。
我们知道真假话问题之所以难,主要在于我们不知道题干所给的几句话究竟哪句是真哪句是假,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假设其中某一句话为真话,并以此为条件开始推理,看看推出来的结果是否能满足题干所给条件,若能则假设正确,反之则是假设错误,需要重新假设。
细心的小伙伴应该能发现,假设法最为关键的点在于,我们所选择的句子是否合适,若是合适,很快就能得到答案,否则可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
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判断推理技巧
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判断推理技巧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判断推理技巧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考生需要通过逻辑思考和推理能力来解答判断题,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本文将介绍一些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常用的判断推理技巧,帮助考生提高判断题解答的准确性和效率。
一、排除法在解答判断题时,排除法是一种常用而有效的技巧。
通过排除一些明显错误的选项,可以更快地找到正确答案。
首先,仔细阅读题干和选项,确定问题的要求和限制。
然后,逐个排除选项,根据已知信息和推理能力,判断选项是否与要求相符。
通过不断排除错误选项,最终找到正确答案。
二、抽象概括判断题中常会出现一些具体的事实或情景,考生需要从中抽象出更一般的概括。
这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归纳总结能力。
例如,题干中给出了几个具体的案例,考生可以通过将这些案例抽象为一般规律或原则来解答问题。
通过提取核心信息,进行概括和类比,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准确回答。
三、逻辑推理逻辑推理是判断题解答中最基本的技巧之一。
考生需要具备较好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在解答问题时,可以通过梳理问题的逻辑关系,分析前因后果,找出因果关系或条件约束。
特别是在题干中给出了多个条件或前提,考生需要准确把握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推理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四、辨析细节判断题中经常涉及到对细节的辨析,考生需要在海量信息中迅速找到关键细节并正确理解。
这需要考生具备较强的信息筛选和辨别能力。
在解答问题时,可以根据已知信息,对选项进行仔细比较,找出其中的差异和细微之处。
通过对细节的准确把握,可以避免被某些符合条件的但细节错误的选项所误导,确保选择正确答案。
五、实际推理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判断题往往与实际生活和工作密切相关。
考生可以通过实际推理的方式进行解答。
这要求考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实践、经验和常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推理和判断。
通过对具体案例的理解和归纳总结,充分利用自己的丰富知识和实践经验来解答题目,提高判断的准确性。
六、辨别陷阱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判断题中经常存在一些陷阱。
公务员考试真假判断三大绝招
公务员考试真假判断三大绝招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真假判断型逻辑题属于国家公务员考试逻辑推理中常见题型,要求考生掌握一定的技巧,其特征一般是给出来几个论断,然后这几个论断中有一个是真的,或者有一个是假的,让考生选择出一个正确答案。
近几年公务员考试中也出现了几个论断中有两个是真的,或者两个是假的,让考生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本文中,华图蔡老师归纳了攻克真假判断型逻辑题的三板斧。
第一板斧:首先找矛盾,其余是关键真假推理题是逻辑判断中比较容易的一类题,这类题目中的条件都没有确定,但其中的矛盾显而易见。
因此可以利用矛盾来解题。
所谓矛盾,指的是两个不同的判断中,如果一定存在一个真、一个假的情况,那么这两个判断就构成矛盾关系。
例如,一个人如果是男的,那么他肯定不是女的,反之,如果一个人是女的,那么她肯定也不是男的,男和女就是矛盾关系。
但一张纸如果不是黑的,可能是白的,还可能是其他颜色,那么,黑和白就不是矛盾关系。
那找矛盾对公务员考试的真假推理题有什么作用呢?先来看这样一道真题:在向南方雪灾受灾地区的捐款活动中,某慈善组织收到一笔10000元的匿名捐款,该组织经过调查,发现是甲、乙、丙、丁四个人当中的某一个捐的。
慈善组织成员对他们进行求证时,发现他们的说法相互矛盾:甲说:对不起,这钱不是我捐的乙说:我估计这钱肯定是丁捐的丙说:乙的收入最高,肯定是乙捐的丁说:乙的说法没有任何根据假定四人中只有一个说了真话,那么到底谁是真正的捐款者呢?华图解析:这道题就是典型的真假判断型逻辑题,首先看看四句话中是否存在矛盾关系。
在这里可以用做简化来解题,例如“甲说:对不起,这钱不是我捐的”这句话可以简化为“甲:非甲”,这样的优点是能够使矛盾一目了然。
这四句话最后简化为:甲:非甲乙:丁丙:乙丁:非丁很清楚的看到,乙和丁两个人的话存在矛盾关系,矛盾关系里必有一真,必有一假。
公务员备考技巧:真假判断之“推出关系”
公务员备考技巧之真假判断之“推出关系”真假判断是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中常考的一个知识点。
其解题思路比较简单,即先找关系,再看其余。
如果单方面考一真或一假,题型还是比较简单的,但如果考察两真两假,题目难就会有所增加。
而且往往会运用到“推出关系”唐山华图教育将就这一问题进行阐释,为考生进行指导。
真假判断的题型特点是“先找关系”,而“找关系”先找矛盾关系,如果题干不存在矛盾关系再去找反对关系,这源于矛盾关系的特性,即属于矛盾关系的两个条件必然一真一假。
找到矛盾关系后在根据题干给出的信息去分析“其余”,再将分析“其余”后得出的结果带入到矛盾中,方可解题。
而“推出关系”:则是指“所有→某个→有的”,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比如:根据袋子里面“所有”的橘子都是黄色的,你就能够推出“某个”橘子是黄色的,而“某个”橘子是黄色的,你也能推出“有的”橘子是黄色的。
即上文提到的推出公式“所有→某个→有的”,理解了推出关系后我们来看道真题。
【例】关于一个班的英语六级通过情况有如下陈述:(1)班长通过了(2)该班所有人都通过了(3)有些人通过了(4)有些人没有通过经过详细调查,发现上述断定只有两个是正确的。
由此可见()A. 有人通过了,但也有人没有通过B. 班长通过了C. 所有人都通过了D. 所有人都没有通过唐山华图解析:根据真假推理做题步骤,先“找关系”,而“关系”中先找“矛盾关系”,通过分析得知(2)和(4)属于,所有S都是P与有的S不是P,构成矛盾。
矛盾关系的特性是必然一真一假,题干又说明“只有两个是正确的”,所以(1)和(3)也构成一真一假,这时我们观察如果(1)为真,通过推出关系,(3)也必然为真。
这样不符合题干两真两假,所以(1)为假,(3)故而为真,而(1)为假得出“班长没过”,也就得出(2)为假。
故而(4)为真,因此,本题答案为A。
此题属于真假判断中比较复杂的题型,但考生做熟后会发现此类题型有很强的相似性,同样的思路往往可以套用在其它的题型中,所以在做熟后速度会非常快。
省考行测逻辑判断技巧:巧抓题眼辨真假
省考行测逻辑判断技巧:巧抓题眼辨真假行测逻辑判断题是有的复杂,为大家提供省考行测逻辑判断技巧:巧抓题眼辨真假,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大家认真复习这类题目!省考行测逻辑判断技巧:巧抓题眼辨真假在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中,逻辑判断部分必然性推理的真假话问题一直是考查的热点,虽然同是真假话,但所涉及的知识点却是不同的。
在此进行详述。
一般情况下在直言命题和假言命题部分可以通过矛盾法和反对法来解题,在朴素逻辑中,可以用假设法、代入排除法等等,但是我们还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每个人说的话有一半为真,一半为假。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用带入排除法验证选项是否符合题干描述,从而确定正确答案,只是这种方法要把选项一一带入,比较耗时,因此我们可以用寻找突破口的方法,辅以假设法快速解题。
同时,还有一类题型跟真假话问题的题干很相似,但突破口却完全不同,我们通过下面这两道例题来说明一下:【例1】三人在一起猜测晚会节目的顺序。
甲说:“一班第一个出场,二班第三个出场。
”乙说:“三班第一个出场,四班第四个出场。
”丙说:“四班第二个出场,一班第三个出场。
”结果公布后,发现他们的预测都只对了一半。
由以上可以推出,节目的正确出场顺序是:A.四班第一,三班第二,一班第三,二班第四B.二班第一,一班第二,三班第三,四班第四C.三班第一,四班第二,二班第三,一班第四D.一班第一,二班第二,四班第三,三班第四【解析】答案:C。
题干中说他们的猜测都只对了一半,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一班和四班各出现了两次,并且丙说一班第三个出场,包含了甲说的两句话的信息,一班第一和二班第三,如果一班第三为真,那么一班就不可能第一,二班也不可能第三,甲的两句话都为假,与题干矛盾。
因此,一班第三为假,丙说的另一句四班第二为真。
那么可以推知乙说的四班第四为假,另一句三班第一为真。
甲说的一班第一为假,二班第三为真。
故正确答案为C。
【例2】某校举行作文比赛,甲、乙、丙、丁、戍五位同学得了前五名,发奖前,老师让他们猜一猜各人的名次排列情况。
公务员考试之真假推理接替技巧
公务员考试之真假推理接替技巧真假推理题是公务员考试逻辑判断的一个重要考点,如何才能快速有效地求解,一直困扰着许多考生。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考生在解此类题目时,没有统一的方法和固定的思路,而是试图在每道题中寻找个别的技巧。
可想而知,这些个别技巧通常不适用于其他题目,并没有太多价值和意义。
为此,针对真假推理这部分题目为广大考生做了一个深度的总结:突破真假推理题,只要掌握“三种矛盾,两种反对”关系,而无需记忆任何逻辑关系图。
这种“千篇一律”的普适性解题方法才是解决此类题型的“金钥匙”。
所谓“三种矛盾,两种反对”的内容,具体如下:三种矛盾:(必一真一假)(1)A,—A(2)所有都,有的不(3)有的,所有都不两种反对:(4)有的,有的不:可同真,不同假(所以,至少一真)(5)所有都,所有都不:可同假,不同真(所以,至少一假)考生在解题时,第一步,首先寻找这五种关系;第二步,由此来推知其余项真假;第三步,断定真实情况;第四步,把真实情况带回“矛盾或反对”项中,确定其中的真假项。
此法简单,实用,易于理解和记忆。
仅用此方法,考生便可以解决所有真假推理型题目。
下面,我们将结合四道题目对该方法的使用进行完整的解析:例1:某珠宝商店失窃,甲、乙、丙、丁四人涉嫌被拘审。
四人的口供如下:甲:案犯是丙。
乙:丁是案犯。
丙:如果我作案,那么丁是主犯。
丁:作案的不是我。
四个口供中只有一个是假的。
如果以上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是真的? ( )A. 说假话的是甲,作案的是乙B. 说假话的是丁,作案的是丙和丁C. 说假话的是乙,作案的是丙D. 说假话的是丙,作案的是丙答案:B解析:第一步:寻找五种关系。
很容易发现条件2和4为(1)情况,是矛盾关系,必一真一假。
第二步:推知其余项真假。
又已知只有一假,可知,1和3为真话。
第三步:推知真实情况。
1真知“丙”,3真知“丁”。
第四步:把真实情况带回“矛盾或反对项”,确定其中的真假。
由真实情况:丙和丁是案犯,可知矛盾项中:2为真话,4为假话。
公考推理秒杀技巧
公考推理题有一些秒杀技巧,可以帮助考生快速准确地选出答案。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秒杀技巧:
- 真假推理:找关系,看其余。
在题干若干论断中,将矛盾关系、反对关系找出来,根据不同关系的不同真假特性确定题干中限定的、为真或为假的论断的所在范围;在锁定完限定的真假范围之后,判断其余论断的真假。
此时,若限定为“只有一真”,则其余论断必定为假,因为如果此时其余论断为真,则会出现题干论断不止“一真”的自相矛盾的情况,同理,若限定为“只有一假”,则其余论断必定为真。
- 分析推理:根据题干信息确定和题干信息真假不定对应不同的解题技巧。
当题干信息确定时,采用排除法解题,即利用题干中的确定信息对于选项进行筛选,将不符合题干中确定信息的选项去掉,最后剩下的选项就是要选的选项。
这些技巧需要考生在平时的练习中不断地总结和应用,才能达到快速解题的效果。
2018年国考备考指导:真假话问题解题的“三大战略”
2018年国考备考指导:真假话问题解题的“三大战略”公务员,是指在各级政府机关中,行使国家行政职权,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
根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我国的国家公务员是指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查与公务员职业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等部分。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即将到来,以下是国考行测方面的备考指导。
在公务员考试行测当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类题:题干给出了若干陈述,有些陈述为真,有些陈述为假。
然后题目要求根据此题干能得出哪些结论。
换句话说,当题干出现真假对错是非等正反表述时,该如何去解题呢。
对于这类题目,会做的同学觉得非常容易,不会做的同学觉得无从下手。
中公教育专家在此将通过三个方面详细为大家讲解如何这类真假话问题。
战略一、找矛盾在命题中属于矛盾关系的一对命题永远是一真一假的。
这一性质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题干中出现矛盾关系的命题。
真题举例如下:【例1】例:某公司招聘,甲乙丙丁四个人去参加面试,面试结束之后四人对结果进行预测如下:甲说:“我们四个人都能进公司”,乙说:“我不能进公司”丙说:“乙和我都不能进公司。
”丁说:“不会所有人都能进公司”结果表明,只有两个人的预测是正确的,这两个人是:A 甲和丙B 乙和丁C 乙和丙D 丙和丁【中公解析】通过阅读题干发现,甲乙丙丁四句话分别是两真两假。
由于甲和丁的话是矛盾关系,存在一真一假,所以,乙和丙的话也是一真一假。
再进一步分析发现,如果丙是真,则必然能推出乙是真的,不符合题意。
故只能是丙是假的,而乙是真的。
由乙是真的退出乙不能进公司,再退出丁是真的。
又由于甲和丁是矛盾,丁是真的退出甲是假的。
故答案选B。
战略二、找反对考察反对关系的题目相对较少,且通常集中考察直言命题的反对关系。
反对关系分为上反对关系和下反对关系两种。
2016重庆上半年公务员考试:真假话问题四大解题技巧
更多重庆公务员考试真题<<<点这里2016重庆上半年公务员考试:真假话问题四大解题技巧重庆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查从事公务员职业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潜在能力,通过测试选拔出能够胜任公共管理工作的优秀人才。
测试内容包括言语理解与数量关系、逻辑判断推理能力、资料分析和常识应用能力。
更具体的,我们来看看重庆公务员考试课程是如何设置教学的。
点击这里可以进行 >>>重庆地区在线咨询。
公务员行测考试中的真假话辨析问题,是指题干给出几个命题(至少三个),其中有真有假,多数以只有一真/一假/两真/两假的形式呈现,最终要求考生找出可以依据题干推断出来的结论。
今天,中公网校专家帮助广大考生梳理真假话问题的常用解题方法,主要包括矛盾法、反对法、假设法和排除法。
一、矛盾法当题干的命题间存在矛盾关系时,可采用矛盾法解真假话问题。
它主要分为三步,可用六个字概括:一找二绕三回。
即第一步找到题干中存在的矛盾,第二步绕开矛盾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第三步回头判断矛盾真假。
绝大多数情况下,如果做到第二步即可找到答案,就不需要进行第三步。
例1:某慈善基金会收到一名没有署名的捐款,经多方调查得知,是林川、吴飞、郑傅、郭博四人中一人中捐的,但问他们时,林川说:“我没捐”。
郑傅说:“是吴飞捐的”。
吴飞说:“是郭博捐的”。
郭博说:“不是我捐的”。
如果四人中只有一人说了真话,则下列哪项为真?A. 林川说真话,是吴飞捐的B. 林川说假话,是林川捐的C. 吴飞说真话,是郭博捐的D. 郑傅说假话,是郑傅捐的中公解析:题干给出四句话,观察发现,吴和郭的话相矛盾,所以用矛盾法解题。
根据只有一真可知另外两句话为假,由林说假话可知钱是林捐的,故答案为B。
二、反对法题干涉及到反对关系时,则需要用反对法解真假话问题。
它的步骤和矛盾法类似,只需更多重庆公务员考试真题<<<点这里将一找二绕三回中的矛盾全部替换成反对即可。
公务员行测判断推理:真假命题技巧
中公教育2014年公务员考试2014年公务员行测判断推理:真假命题技巧在我们的行测考题当中,有这么一类题型它主要考察考生的推理分析能力,其考题的形式是“真假命题”。
真命题:即正确的命题或者结论;假命题:即错误的命题或者结论。
广大考生要想快速的解决此类问题,那么我们必须了解另外一个知识点,那就是“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矛盾关系:指“逻辑方阵”中全称肯定判断和特称否定判断之间、全称否定判断和特称肯定判断之间的真假关系:两个判断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
已知一个判断是真的,则可推知另一个判断必假。
如已知“所有三角形的内角之和都是180度”是真的,则可推知“有些三角形的内角和不是180度”必是假的。
已知一个判断是假的,则可推知另一个判断必真。
如已知“所有的人都是白种人”是假的,则可推知“有些人不是白种人”必是真的。
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判断,叫做“矛盾判断”。
反对关系:反对关系分为上反对关系和下反对关系。
上反对关系不能同真,可以同假。
下反对关系不能同假,可以同真。
于是,若一个为真,则另一个必为假;若一个为假,则另一个真假不定。
例如,已知“所有动物都能行走”为真,可以推出“所有动物都不能行走”为假;但是从“我们中所有的人都是北方人”为假,却不能推出“我们中所有的人都不是北方人”的真假来。
在考试过程当中,我们的考题设定的主要形式是假借逻辑连接词:“所有的、、都是、、、”,“所有的、、、都不是”,“有的、、、是、、、”,“有的、、、不是、、、”这四个逻辑连接词来考察学员的推理分析能力。
其中全程判断即为:所有;特称判断即为:有的。
对于上述四个逻辑连接词,其关系组成分别问:三个矛盾关系:(1)“是”与“不是”(2)“所有的、、、都是、、、”与“有的、、、不是、、、”(3)“所有的、、、都不是、、、”与“有的、、、是、、、”口诀简记为:“所有”与“有的”是矛盾关系“是”与“不是”是矛盾关系矛盾关系特性:必有一真,必有一假,真假必在矛盾中。
公考逻辑推理口诀
公考逻辑推理口诀一、假言推理法假言推理法是一种常用的逻辑推理方法,主要用于根据假言命题(即条件命题)进行推理。
在公考逻辑推理中,假言推理法常用于解决涉及条件关系的题目。
口诀:前真后必真,前假后真假不定;后真前真假不定,后假前真才必定。
解释:如果前件(即条件)为真,则后件(即结果)必真;如果前件为假,则后件真假不定。
如果后件为真,则前件真假不定;如果后件为假,则前件一定为真。
二、集合方法集合方法是逻辑推理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将问题中的元素集合起来,进行分析和推理。
在公考逻辑推理中,集合方法常用于解决涉及分类和集合的题目。
口诀:元素不重复,集合才互斥。
解释:在集合中,元素不能重复出现,集合中的元素是互斥的。
因此,在分析集合问题时,需要注意集合元素的唯一性和互斥性。
三、矛盾关系法矛盾关系法是逻辑推理中处理矛盾关系的一种方法。
在公考逻辑推理中,矛盾关系法常用于解决涉及矛盾关系的题目。
口诀:矛盾必有一真一假,假设某一为真,则另一必为假。
解释:在矛盾关系中,两个命题必然一真一假,如果假设其中一个命题为真,则另一个命题必然为假。
因此,在处理矛盾关系时,可以通过假设某一命题为真来进行推理。
四、真假推理法真假推理法是逻辑推理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分析命题的真假情况来进行推理。
在公考逻辑推理中,真假推理法常用于解决涉及真假判断的题目。
口诀:假设某一命题为真或假,根据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推断其他命题的真假情况。
解释:在真假推理中,通常假设某一命题为真或假,然后根据该命题与其他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推断其他命题的真假情况。
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准确掌握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
2022年公务员行测考试真假话题指导
2022年公务员行测考试真假话题指导在行测逻辑判断中有一种经常考察的题型,题干给出几句话,说明其中有真有假,这种题型我们称之为真假话的题目,考试过程中由于时间有限,根据题目不同的特征快速选择相应方法解题就显得十分关键。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公务员行测考试真假话题指导。
公务员行测考试真假话题指导一、有标志词优先用矛盾在命题的学习中,我们的一个基本思路就是通过标志词判断命题的形式,同时我们知道互为矛盾的两个命题存在一真一假的关系。
那我们在做题的过程中遇到句子表达中存在标志词,我们就可以在题目中优先确定出矛盾的这一真一假。
例1:老王的四个儿子老大、老二、老三和老四有一人买彩票中了大奖。
有人问他们时,老大说“中大奖的可能是老三也可能是老四”;老二说“老四中了大奖”;老三说“我没有中大奖”;老四说“中大奖的肯定不是我”。
了解儿子的老王说“他们中有三位不会说谎话”。
若老王说得正确,则中大奖者为:A.老大B.老二C.老三D.老四【答案】D。
解析:老二的话“老四中了大奖”与老四的话“中大奖的肯定不是我”是矛盾命题,必有一真一假。
现已知四人只有一人说假话,因此老大和老三的话都是对的,即“老三或者老四中大奖”和“老三没中大奖”为真,可以得到中大奖的是老四,D项正确。
总结:在这个题目中,我们看到题干句子表达判断某个人是否中奖,出现命题特点,那我们做题中首先找到题干中的一对矛盾,即二和四,第二步则绕开这个矛盾去确定一和三的真假情况就可以解题,总结做题步骤为,围绕矛盾“一找二绕三回”。
二、选项明确优先排除法解题中还存在一种真假话,题干中没有能确定命题形式的句子,但是选项明确,能够确定题干中句子的真假情况,此时我们采用代入排除的方法快速解题。
例2:田径场上正在进行100米决赛,参加决赛的是1~6号六位选手,关于谁会得冠军,看台上的甲、乙、丙谈了自己的看法。
乙认为,冠军不是I号就是2号。
丙坚信,冠军绝不是3号。
甲则认为,4号、6号都不可能取得冠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假判断型逻辑题属于国家公务员考试逻辑推理中常见题型,要求考生掌握一定的技巧,其特征一般是给出来几个论断,然后这几个论断中有一个是真的,或者有一个是假的,让考生选择出一个正确答案。
近几年公务员考试中也出现了几个论断中有两个是真的,或者两个是假的,让考生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本文中,华图蔡老师归纳了攻克真假判断型逻辑题的三板斧。
第一板斧:首先找矛盾,其余是关键
真假推理题是逻辑判断中比较容易的一类题,这类题目中的条件都没有确定,但其中的矛盾显而易见。
因此可以利用矛盾来解题。
所谓矛盾,指的是两个不同的判断中,如果一定存在一个真、一个假的情况,那么这两个判断就构成矛盾关系。
例如,一个人如果是男的,那么他肯定不是女的,反之,如果一个人是女的,那么她肯定也不是男的,男和女就是矛盾关系。
但一张纸如果不是黑的,可能是白的,还可能是其他颜色,那么,黑和白就不是矛盾关系。
那找矛盾对公务员考试的真假推理题有什么作用呢?先来看这样一道真题:在向南方雪灾受灾地区的捐款活动中,某慈善组织收到一笔10000元的匿名捐款,该组织经过调查,发现是甲、乙、丙、丁四个人当中的某一个捐的。
慈善组织成员对他们进行求证时,发现他们的说法相互矛盾:
甲说:对不起,这钱不是我捐的
乙说:我估计这钱肯定是丁捐的
丙说:乙的收入最高,肯定是乙捐的
丁说:乙的说法没有任何根据
假定四人中只有一个说了真话,那么到底谁是真正的捐款者呢?
华图解析:这道题就是典型的真假判断型逻辑题,首先看看四句话中是否存在矛盾关系。
在这里可以用做简化来解题,例如“甲说:对不起,这钱不是我捐的”这句话可以简化为“甲:非甲”,这样的优点是能够使矛盾一目了然。
这四句话最后简化为:甲:非甲
乙:丁
丙:乙
丁:非丁
很清楚的看到,乙和丁两个人的话存在矛盾关系,矛盾关系里必有一真,必有一假。
又因为题干里说四句话中只有一句话是真话,那么这句真话肯定包含在相互矛盾的乙和丁之间。
那到底是乙还是丁说了真话呢?我们没必要追究,这时关键是其余,其余两句话(指甲和丙说的话)都是假话了。
根据甲说的是假话,推理出来捐款者是甲。
这个方法既简单又快捷,而且比起其他方法而言,准确率更高。
复习中,只要牢牢掌握最常见的几种矛盾关系,做好题目的简化。
常见的矛盾关系有三种:“A”与“非A”,比如上题中的“丁”与“非丁”;“所有都是”与“有的不是”;“所有都不是”与“有的是”。
只有主体相同,才存在矛盾关系。
“丁是捐款人”与“丙不是捐款人”就不存在矛盾关系,而应该“丁是捐款人”与“丁不是捐款人”存在矛盾关系。
同样,“所有的人到了”与“有的动物不会飞”不是矛盾关系,“所有的美国人都不会讲日语”与“有的欧洲人会讲日语”也不是矛盾关系。
第二板斧:其次找包容
什么是包容关系?一个命题“甲班所有的学生都是团员”,从这个命题我们可以推出“甲班的班长是团员”,也可以推出“甲班有的学生是团员”,那么第一个命题就同二、三两个命题存在包容关系。
包容关系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推理方向:上述的推理方向是“所有→一个→有的”,这是正确的。
同样,“一个→有的”的方向也是正确的,“甲班班长是团员”是可以推出“甲班有的学生是团员”。
但“有的→一个”的方向就是错误的,“甲班有的学生是团员”是无法推出“甲班班长是团员”的。
包容关系的特征是,如果前一个命题是真,那么后一个命题也同样是真。
“甲班班长是团员”是正确的话,“甲班有的学生是团员”肯定也是正确的。
所以命题中如果只有一个为真,那么前面的命题肯定为假。
若命题中如果只有一个为假,那么后面的命题必然为真,得出口诀:“一真前假,一假后真”。
这是根据包容关系的特征得来的。
利用包容关系的特征
对于解决真假推理型逻辑判断题是很帮助的。
具体来看下面这道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某律师事务所共有12 名工作人员。
(1)有人会使用计算机;
(2)有人不会使用计算机;
(3)所长不会使用计算机。
这三个命题中只有一个是真的,以下哪项正确地表示了该律师事务所会使用计算机的人数?
A. 12 人都会使用
B. 12人没人会使用
C. 仅有一人会使用
D. 不能确定
从上可知,这三个命题相互间不构成矛盾关系,(“有的”和“有的”不是矛盾关系,只能是“所有”和“有的”。
)“首先找矛盾”这个方法就行不通了,这时可以用到第二板斧——“其次看包容”。
我们发现,第三个命题和第二个命题存在包容关系:“所长不会使用计算机”可以推出“有人不会使用计算机”。
包容关系找到了,题目里三个命题又只有一个是真的,根据口诀“一真前假”可以推出“所长不会使用计算机”这个在前面的命题是假的,所长会使用计算机。
所长会使用计算机我们可以得知“有人会使用计算机”这个命题是真的,“有人不会使用计算机”则为假。
又根据“有人不会使用计算机”是假的,它的矛盾“所有人都会使用计算机”则为真,答案选A。
这题就是运用了包容关系及口诀。
考生不能对口诀不加以理解而去死记硬背,那样的话不仅容易出错,而且不能熟练运用。
一定要注意的是包容关系应找对方向,如果上题是根据“有的人不会使用计算机”推出“所长不会使用计算机”的,那么这道题就会做错。
矛盾关系和包容关系基本上能解决大部分的真假推理题,但如果真假推理题中既没有矛盾关系,又没有包容关系,怎么办?这时只能用最后一板斧——假设法。
第三板斧:假设法
合理运用假设法能够有效提高真假判断型逻辑题的做题速度及准确率。
先来看下面这道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
甲乙丙丁四人的车分别为白色、银色、蓝色和红色。
在问到他们各自车的颜色时,甲说:“乙的车不是白色的。
”乙说:“丙的车是红色的。
”丙说:“丁的车不是蓝色的。
”丁说:“甲、乙、丙三人中有一个人的车是红色的。
而且只有这个人说的是实话。
”
如果丁说的是实话,那么一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的车是白色的,乙的车是银色的
B. 乙的车是蓝色的,丙的车是红色的
C. 丙的车是白色的,丁的车是蓝色的
D. 丁的车是银色的,甲的车是红色的
这道题中,四个人的话既没有矛盾关系,又没有包容关系,所以只能用假设法:在问题中说丁说的是实话,所以甲、乙、丙三人中有一个人的车是红色的,而且只有这个人说的是实话。
假设乙的车是红色的,乙说的是实话,那么丙的车也是红色的,矛盾。
再假设丙的车是红色的,反过来,乙说的就是实话,那么乙的车就是红色,也矛盾。
所以乙和丙的车都不能是红色,丙不是红色,丙说的就不正确,因此丁的车是蓝色的,接下来可以知道甲车是红色。
因为乙、丙说的都不正确,所以甲说的正确,乙的车不是白色,丙车就是白色的。
答案选D。
以上就是攻克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逻辑推理中真假判断型逻辑题的三板斧。
备考只有在不断的训练中才能真正掌握解题技巧,赢取公务员考试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