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唐宋词第八课多情自古伤离别——离情别绪苏幕遮》81PPT课件 一等奖名师公开课比赛
《苏幕遮》公开课优秀ppt课件

课件•课程介绍与背景•文本解读与赏析•知识拓展:相关文化与历史•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探讨目录•跨文化对比:东西方遮幕艺术•课堂互动环节01课程介绍与背景《苏幕遮》简介《苏幕遮》是一首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词调,以其独特的韵律和意境而广受喜爱。
该词调起源于唐代,发展至宋代达到高峰,成为文人墨客抒发情感、寄托怀抱的重要载体。
《苏幕遮》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作者及时代背景作者介绍周邦彦,北宋著名词人,精通音律,创制慢词,对后世影响深远。
时代背景北宋时期,社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空前,词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此时达到高峰。
文学地位与影响《苏幕遮》作为周邦彦的代表作之一,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该词作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苏幕遮》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无数读者和研究者的关注和研究,对于推动中国文学的发展和繁荣起到了重要作用。
02文本解读与赏析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注重细节描写,通过细腻入微的笔触,将读者带入到作品所描绘的世界中。
篇章结构清晰,以时间为线索,通过描写不同时节的景色和人物活动,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篇章结构与写作特点通过丰富的意象描绘,如“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等,营造出浓郁的秋意和凄美的氛围。
运用色彩和画面的对比,如“山映斜阳天接水”与“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的对比,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物情感的抒发,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审美体验和情感共鸣。
意象描绘与审美体验作品表达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情感真挚动人。
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和细腻描写,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和内心世界。
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具有普遍性和共鸣性,能够引发读者对生命、时光、亲情等主题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多情自古伤离别——离情别绪》ppt课件

2、化虚为实手法在古代诗歌中被广泛运用。 ①“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虞美人》 诗中将无形的“愁”物化为有形“东流”的“一江春水”, 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愁”的绵绵不绝。 ②“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 雨。”——贺铸 《青玉案》 诗中以“一川烟草,满城飞絮”喻愁之深广,以“梅子黄 时雨”喻愁之迷蒙、细密。 ③有些不是化为具体物象,但具有物的特性。 有体积有重量:“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 可以计量:“谁知一寸心,乃有万斛愁”(庾信); 可以装载:“明夜扁舟去,和月载离愁。”(辛弃疾); 可以剪,可以割:“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 煜); 可以洗涤:“一曲清歌一杯酒,为君洗尽古今愁”(元朝 刘秉忠)。
朗读,默读诗歌,尝试用 自己的话复述诗歌内容。 注意表达要符合诗歌意境。
清平乐 李煜
别来春半, 触目愁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 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 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远还生。
思考:是什么触发了诗人的离愁?为 什么?
明确:鸿雁传书,而亲人无信,所以有离愁;
送别留别赠别酬别话别宴别饯别寄别等等品类众多难舍乡思劝勉鼓励期望深情安慰祝愿关怀等等心态复杂长亭南浦灞陵杨柳杯酒明月残阳江水孤云芳草远帆歧路等等意象繁复常用融情于景烘托以乐景衬哀情想像虚拟比喻等等
第八课 多情自古伤离别 ——离情别绪
离情别绪与第四课的羁旅乡思诗基本上属于一类。 古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 外出谋生(宦游),赴考(或落第), 求官赴任或换防, 征戎(征战或服役), 贬谪(或避乱), 归隐等。 从风格上来看,送别诗分为两类:伤感型和豪迈型。 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 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或折柳送别,或摆 酒饯行,或写诗相送,其间充满了殷殷的叮嘱和深 深的情谊。这类诗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
多情自古伤离别之送别诗鉴赏PPT课件

15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16
多情自古伤离别 送别诗鉴赏
• 送别诗的产生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
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 人特别看重离别。过去的习俗是:离别之 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唱歌 送别,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 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因各人 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 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 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 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 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3)“草草”“昏昏”是叠词妙 用。“草草”可见酒菜的简单,欢聚中 有些许不足;“昏昏”则烘托了人物情 感,暗示了伤痛。
12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颈联:(1)“自怜”与“又作”贯通一气, 诗人借此直抒胸臆,表达了心中的万端悲慨。
(2)“湖海”久隔,“尘沙”远赴,旦 夕间重逢又别,且是出使不无艰险的辽国, 写出了相聚不易,使悲意又加深了一层。
【注】①凤城:京城。 (1)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
请作简要说明。(4分) (2)《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
简要赏析。(4分)
14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高中语文《唐宋词第八课多情自古伤离别——离情别绪苏幕遮》83PPT课件 一等奖名师公开课比赛

周邦彦的词以富艳精工著称,但这首《苏 幕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清新 自然。
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稍慢 低沉
欢快
声音清脆 情绪饱满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欣喜 语势连贯 中音中速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伤愁 放慢速度
慢速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 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 杨万里《晓出净 慈寺送林子方》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 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江南》
知人论世
周邦彦(1057-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 北宋词人,钱塘人,妙解音律,善于作词, 羁旅愁思是他词作的重要题材,咏物也是 周词的主要题材,周邦彦是继柳永之后北 宋最有影响力的婉约派词人。周词语言富 丽精工,音调和谐,讲究格律,被称为 “词中老杜”,“词家之冠”。技法上成 为婉约词的集大成者。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微雨过,小荷翻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荷香月色
·泉眼无声细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 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 杨万里《小池》
高中语文《唐宋词第八课多情自古伤离别——离情别绪苏幕遮》81PPT课件 一等奖名师公开课比赛

• 在边关防务前线,当秋寒萧飒之际, 将士们不禁思乡念亲,于是范仲淹 触景生情,便写下了这首词。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 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 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 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
苏幕遮
上下阕各写了什么?
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注 ①吴见山:吴文英词友,常有唱酬相和。 ②吴文英:宋代词人,号梦窗,一生未第,游幕终生。
• 这首词运用了一些表现手法,请指出两种 作简要分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考答案:
• 这首词运用了一些表现手法,请指出两种作简要 分析。
• (1)①比喻。②如“山远翠眉长”,远望寒山 空蒙蒙地带着青翠欲滴的山气,将“山气”比作 “翠眉”,展现了重阳登高的美景。③表达了作 者思念朋友以及感慨自身已入暮年却仍羁旅在外 的愁情。
是怎样抒发“乡思离愁之深重”的。
谢谢聆听!
(1)思念家乡、羁旅的愁思。 (2)“黯乡魂,追旅思。”作者因思念 家乡而黯然销魂,羁旅的愁思缠扰不休。
还有从“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词句中也都流露出作者的乡 思离愁之情。
下阕 写浓重的乡愁
小组讨论
• 这首词用了哪些手法?(抒情手法或表现手法 )选取其中一种手法,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高中语文《唐宋词第八课多情自古伤离别——离情别绪鉴赏知识诗词异貌》71PPT课件 一等奖名师公开课比赛

一般愁字
别 样 情 ——把握意象品味李清照词中不同愁绪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小令中,Biblioteka 含哪些 意象?抒发作者何种情 感?
酒:借酒消愁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 销万古愁。 ——李白《将进酒》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国破家亡,丧夫孀居, 漂泊他乡,宝物尽失。
小结
三首词选择了共同的意象:
花
意象: 海棠花 红藕(荷花) 花(不知名)
特点: 飘零,花瓣尚存 残败,花瓣残破
破败归尘,花瓣全无
小结: 学会抓住意象的特点,品味不同愁绪。
深闺当中的点点春愁 新婚不舍的绵密离愁 晚景凄苦的不尽悲愁
前期:闺中之愁,离别之愁,个人之愁。 后期:死别之愁,落魄之愁,家国之愁。
小试牛刀
意象:春雨,迎春花 情感:记录高中生活或者此次 月考,抒发或喜或悲的情绪。 字数:100字左右。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世代
传承而散发新的生机与活力。腹有诗 书气自华,徜徉在诗词的海洋,品味 诗词带给我们的美的享受。
武陵春·春晚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听教师范读《武陵春 春 晚》,找出作者直抒胸 臆表达愁绪的句子?
结合书下注释找出作者表现愁绪的主 要意象,并分析此意象的特点?
花
特点:残破至极, 飘零入土。
思考:知人论世, 作者晚年经历了哪些人生变故?
海棠花: 伤春惜春
多情自古伤离别:惜别送别诗 PPT课件

惜别送别诗的鉴赏方法
1、积累离别诗常用意象。 2、掌握离别诗常用的表达技
巧。 3、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思想。
哪些篇目是送别诗?
•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陈子昂 • 《送魏万之京》李颀 • 《送友人》李白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 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 两个句子?(2分)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 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 “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
•
18、人生最大的喜悦是每个人都说你做不到,你却完成它了!
•
19、如果你真的愿意为自己的梦想去努力,最差的结果,不过是大器晚成。
•
20、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
21、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
•
22、不论你在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后就不要轻言放弃。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起句写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 感伤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 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
送别诗中常见意象:鹧鸪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 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 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高考体验
2007年江苏卷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 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 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多情自古伤离别——离情别绪》ppt课件教学内容

清平乐 李煜
教学目标:
1、能够鉴赏、总结《清平乐》中,词人感情 的表达方式。
2、能够通过探究,理解、鉴赏形象可感的离 情别绪。
教学难点: 联系意象特点,联想、理解诗人如何把抽象的
离情别绪化为具体的意象。
清平乐 李煜
五代十国南唐后主 李煜出生于公元937年。 居今有1071年。 他的生日是农历七月初七。 他是李璟的第六个儿子,5个哥哥早 亡。 公元961年,24岁被立为太子。 国都为金陵,现南京。 公元975年,被宋灭,他在位15年。 公元978年,七夕日,被宋பைடு நூலகம்宗派人 毒死,年42岁。 七夕生,七夕死 。
诗家习惯用春草以赋离情。 “更行”、“更远”、“还生”三外简短的词句,以春草的随处生长比离
恨的绵绵不尽,委婉,深沉,余思不尽。 “春草”既是喻象,又是景象,更是心象。这种虚实相生的手法,使形象
化入漫漫时空,促人深思联想,产生了情景交融,思境相合的艺术境界。
随着它的“更行更远”,向天涯之尽头,拓开了人的视野和时空的距离。人走得 愈远,空间的距离拉得愈大,春草也就蔓延得更多,直至视野尽处那一片虚化了 的,模糊了的空间。词人的满腔离愁别绪,也随之化入了漫漫大气,离情之深, 无可言状了。 与《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句,有 异曲同工之妙。
③有些不是化为具体物象,但具有物的特性。
有体积有重量:“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
可以计量:“谁知一寸心,乃有万斛愁”(庾信);
可以装载:“明夜扁舟去,和月载离愁。”(辛弃疾);
可以剪,可以割:“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 煜);
可以洗涤:“一曲清歌一杯酒,为君洗尽古今愁”(元朝 刘秉忠)。
《苏幕遮》ppt分析PPT精品课件

周词以雕刻取胜,但这首
《苏幕遮》,却是“清水出芙
蓉,天然去雕饰”,在周词中
可算是少数的例外。
2021/3/1
3
朗读
2021/3/1
4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时间: 梅雨季节的清晨 室内环境:雨后的房间里面又潮又湿 心情:如房间的环境一样,闷闷的 室内活动:燎沉香——消溽暑
焚香消暑,取心定自然凉之意
——【爱莲说】周敦颐
2021/3/1
13
故乡遥,何日去?
词人怎么想起了故乡?
荷花点燃了词人的思乡情,他的家乡在钱塘, 那里有西湖的荷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 别样红。”于是词人喃喃自语:故乡是那样遥远, 我何时才能离开这儿回去呢?
2021/3/1
14
在海外,夜间 听到蟋蟀叫,就会 以为是在四川乡下 听到的那一只。
2.炼字功夫了得。 “一一”把荷叶在水面上错落有致、疏密相间、高低
起伏的层次感刻画得惟妙惟肖。
“风”把微风吹过荷塘,荷叶随风轻轻摆的妩媚姿态
与风情不动声色地勾勒出来。
“举”最为人称道,把荷茎修长挺拔、英姿飒爽的精
气神(阳刚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2021/3/1
8
我们使用了许多复杂的 技巧、细致的符号、美丽 的象征、丰富的譬喻,到 最后才发现,往往最简单 的最能凸显精神,最素朴 的最有隽永的可能。
这首词虽写久居汴京与消夏思归的情思,但 却以描绘荷花的风神而著称于世。
王国维曾评:“美成词,‘叶上初阳乾宿雨,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此真能得荷之神理 者。”(《人间词话》)
2021/3/1
7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1.简约的构图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幕遮》教学设计
新课导入
关于作者——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吴县(今属江苏)人。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在参知政事任上,提出过政治革新的方案,主持庆历改革,史称“庆历新政”,因守旧派阻挠而未果。
文章骈散相间,气势磅礴,散文《岳阳楼记》为千古名篇。
词则能突破唐末五代词的奢靡风气,开拓了词的领域,可以说是苏轼豪放词的先声。
卒谥文正。
有《范文正公集》。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背景链接
范仲淹一生立志入世,然天不遂人愿,仕途多舛,也因有军
事才能,多次被派往戍守边疆,写这首词时,出任陕西四路宣抚使,主持防御西夏的军事。
在边关防务前线,当秋寒萧飒之际,将士们不禁思乡念亲,于是范仲淹触景生情,便写下了这首词。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齐读上阕: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品读上阕
思考:上阕写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1)碧云、黄叶、绿波、翠烟、山水、斜阳、芳草。
(2)①描写了壮丽阔远的深秋景色。
碧云满天,黄叶遍地。
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里,水波上笼罩着一片苍翠的寒烟。
夕阳照映着远山,碧天连接着江水。
无情的芳草绵延着
天涯,更在斜阳之外;②渲染出了壮丽阔远、寥落苍茫的意境,③也暗含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答题方法及步骤小结:
(1)分析意境型
①找出意象,概说画面,
②用简洁词语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
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写壮丽阔远的秋景,
暗透乡思
齐读下阕: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品读下阕
思考:词的上片主要是写景,下片则主要抒情。
那么本词主要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从哪些词句中可以体现出来?写浓重的乡愁
小组讨论
这首词用了哪些手法?(抒情手法或表现手法)选取其中一种手法,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衬托,拟人,虚实结合。
(2)①衬托。
②诗中“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描写了无情的芳草绵延到天涯,隐没在斜阳照不到的远方。
“芳草”常暗指“故乡”,故有慨叹故乡遥远之意,同时也以芳草渺远无情衬托出思乡之情的浓烈。
③把作者的乡思离愁表现得更加明了深切。
答题方法及步骤小结:
(2)分析手法型
①点明何种手法,
②结合诗句说明诗人怎样运用该种手法,
③说出此种手法的作用、效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写乡思离愁的词,往往借萧瑟的秋景来表达,这首词却反其道而行之,景色写得阔远而秾丽。
其作用是怎样的?
(1)它一方面显示了词人胸襟的广阔和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反过来衬托了离情的可伤;(2)另一方面感情低徊婉转,
而又不失沉雄清刚之气,柔而有骨,深挚而不流于颓靡。
课堂小结
学习迁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①觅酒(吴文英②)
山远翠眉长。
高处凄凉。
菊花清瘦杜秋娘。
净洗绿杯牵露井,聊荐幽香。
乌帽压吴霜。
风力偏狂。
一年佳节过西厢。
秋色雁声愁几许,都在斜阳。
注
①吴见山:吴文英词友,常有唱酬相和。
②吴文英:宋代词人,号梦窗,一生未第,游幕终生。
这首词运用了一些表现手法,请指出两种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这首词运用了一些表现手法,请指出两种作简要分析。
(1)①比喻。
②如“山远翠眉长”,远望寒山空蒙蒙地带着青翠欲滴的山气,将“山气”比作“翠眉”,展现了重阳登
高的美景。
③表达了作者思念朋友以及感慨自身已入暮年却仍羁旅在外的愁情。
(2)①以乐景衬哀情。
②面对“山远翠眉长”的重阳美景,词人没有觉得愉悦,反倒感到“高处凄凉”,使他不忍细睹,如此美景反而更衬托出了词人内心的愁闷之苦。
③表达了作者思念朋友以及感慨自身已入暮年却仍羁旅在外的愁情。
课后作业:
《优化方案》练习册P44页第3小题:
本词是乡思离愁之作,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是怎样抒发“乡思离愁之深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