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较复杂平均数说课方案
《平均数》说课稿
《平均数》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将对一节小学数学课进行解说,课题是《平均数》。
平均数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于帮助学生理解统计和概率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教学目标1.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能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和概括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平均数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其中,平均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是教学的重点,而理解平均数的实际应用则是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方法及手段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2.借助图表和多媒体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3.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平均数的应用。
四、教学流程设计1.导入新课: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你们知道什么是平均数吗?”,“你们知道怎么计算平均数吗?”。
2.新课教学:通过讲解实例,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例如,通过比较两组学生的平均成绩,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巩固练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平均数的应用。
例如,“你们能帮我算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吗?”、“你们能用这个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等等。
4.课堂小结:通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平均数的知识和技能。
例如,“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平均数、怎么计算平均数以及如何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5.作业布置:通过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例如,“请同学们回家后找一些数据,自己计算一下平均数”。
6.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评价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同时,通过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不足之处。
7.课外拓展:通过介绍一些与平均数相关的课外知识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求较复杂的平均数》教学设计
《求较复杂的平均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通过操作和思考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感受统计的意义,学会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能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学生统计观。
教学重、难点: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教具准备:情境图。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师:同学们最喜欢什么球类运动呢?生:篮球师:同学们知道吗?篮球运动是我校的特色之一,同学们想看看我校篮球队比赛的风姿吗?生:想。
播放段红、蓝两队比赛的录像。
师:同学们也许都知道,一个篮球队的水平除了技术、配合等因素外,还有什么也非常重要?生:身高。
出示红、蓝两队运动员的身高测试记录(师挂图出示两队队员的身高记录单)红队队员的身高(CM)是:160 156 172 169 156 145 148 156 160 156145 165 163 160 160 151 151 165 151 160蓝队队员的身高(CM)是:145 150 150 163 153 157 161 163 158 153169 158 145 163 150 158 161 172 157 1531、请大家观察数据,你从中能得到那些信息?学生可能回答:知道每个队员的身高。
2、根据得到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学生可能提出:(1)谁的身高最高?谁最矮?(2)哪个队队员的身高比较高?二、解决问题。
1、怎样才能知道哪个队队员的身高比较高?学生可能想到:看看哪一队高的人比较多?计算两队队员身高的总数进行比较。
比较两队的平均身高。
2、比较三种方法,感悟求平均数的必要性,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第一种方法:误差较大。
第二种方法:虽然能比较出哪一队的身高更高,但看不出这一队的身高整体水平。
第三种方法:既能比较出哪一队的身高更高,也能看出这一队的身高整体水平。
所以求平均身高比较可行。
3、让学生独立做,先求红队的平均身高。
较复杂的平均数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统计第一课时信息窗1较复杂的平均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计算较复杂的平均数。
2、能根据具体情况运用平均数解决与分析实际问题,体会平均数在统计中的用处。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掌握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进一步掌握对数据整理的方法,能对数据结果进行简单分析。
难点:能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分析。
突破:首先创设情境,根据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独立尝试解决问题,从而引出求平均数的方法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统计后,重视对统计结果的分析,感知统计的作用。
教学设计:一、情境激趣,谈话导入。
同学们,老师遇到个难题,想请你们帮忙解决一下,有兴趣吗?生:有。
师:好,请看大屏幕。
1、课件展示情境图。
小红的成绩:语文84、数学100、英语98.小明的成绩:语文95、数学97、英语93.教师提问:怎样知道谁的成绩更好些呢?学生可能想到:(1)看看谁的高分比较多?(2)计算每人的总分进行比较。
(3)比较每人的平均分。
2、比较三种方法,感悟求平均数的必要性,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第一种方法:误差较大。
第二种方法:虽然能比较出成绩的多少,但看不出每人的整体水平。
第三种方法:既能比较出成绩的多少,也能看出每人的整体水平。
所以求出每人的平均成绩比较可行。
3、小结:在比较几组数据的整体水平时可用求它们的平均数的办法进行比较。
引出平均数(板书:求平均数)(设计意图):让学生替老师解决困难,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
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发生在自己身边,激发解决问题的欲望,引出求平均数的问题,从而体会统计的必要性以及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层层诱导,探索新知。
(一)计算简单的平均数。
师:怎样求平均成绩呢?生:先求每人的总分数,再除以科目数3,就得平均分。
师:好,请大家计算一下。
课桌左面的同学计算小红平均分,右面的同学计算小明的平均分。
小红平均分:(84+100+98)÷3=94小明平均分:(95+97+93)÷3=9594<95小明成绩更好些。
《求平均数》说课稿(含试卷)
《求平均数》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一单元的第4课时。
2、教材分析:随着科学技术和数学本身的发展,统计学已成为现代数学方法的一个重要部分和应用数学的重要领域。
大到科学研究,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统计无处不在。
新《数学课程标准》中也将“统计与概率”安排为一个重要的学习领域,强调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本单元正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统计的初步知识的。
本课则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统计后进行教学的,它包含两部分,即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较复杂的平均数问题)。
3、教学重、难点:平均数是统计工作中常用的一种特征数,它能反映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用途很广泛。
所以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是教学的重点。
而本课的“平均数”又和过去学过的“平均数”的方法不同,弄清“全部数据的总和”与“全部数据的个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就是教学的难点。
4、教学目标在学生计算出平均数的基础上应充分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概念所蕴含的丰富、深刻的统计与概率的背景,帮助他们认识到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与广泛应用,并能在新的情境中运用它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获得必要的发展。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定为: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算术平均数的方法。
能力目标: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根据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品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二、说教法:“求平均数”作为一类应用题,若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实际,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因此要积极创设真实的、源于生活的问题情境,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活动为主线,以创新为主旨”,采用多媒体教学等有效手段,以引导法为主,辅之以直观演示法、设疑激趣法、讨论法,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
“求平均数”说课 -参考教案_数学说课稿.doc
“求平均数”说课|参考教案_数学说课稿一、说教材在前七册的教材中,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一些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的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本册教材的统计内容是教学一个常用的统计量平均数。
求平均数是分析数据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工农业生产中经常要用到,如平均成绩、平均身高、平均产量、平均速度等等。
这样的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既可以反映出一组数量的一般情况,也可以用来进行不同组数量的比较,以看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别。
数学课堂教学应向学生提供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的。
现实的、有趣的、富的挑战性的数学学习内容,根据这一要求,我对教材进行了重组,呈现现实的并与学生已有知识体系相联系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现实的情景中学习求平均数,体会数学知识与实际密切的联系。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教学内容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结合实例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2、使学生具有初步的估计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的能力,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求平均数的作用以及求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运用已学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从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数学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来看,教学中更应该强调学生对平均数的意义、特征的把握,注重其统计含义的理解,让学生在新的问题情境中,正确地运用它去解决问题。
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学中我没有只停留在简单地给出若干数据,要求学生计算出它们的平均数上,而是把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作为教学的重点,紧密联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为什么要学习平均数,充分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概念所蕴涵的丰富、深刻的统计与概率的背景,让学生在实践应用中,去把握平均数的特征,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并能在新的情境中运用它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获得必要的发展。
二、说教法学法1、努力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教师在学生尝试中逐步引导学生体会到用各自的平均数去比较才合理。
2024《平均数》说课稿范文
2024《平均数》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要说的课程内容是《平均数》,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平均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5课时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数与代数领域中的重要知识点,而且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平均数的定义和求解方法,能够正确应用平均数进行计算。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③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二、说教法学法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案例教学法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来理解和应用知识。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图表和实例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四、说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环节设计如下:环节一、导入新课我将通过呈现一组数据,如学生的身高、体重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这些数据的平均数,从而导入今天的课题:平均数。
这样的导入方式可以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对于平均数的兴趣。
环节二、讲解平均数的定义和求解方法我将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学生讲解平均数的定义,并通过具体的计算步骤向学生展示如何求解平均数。
同时,我会给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让他们在课堂上进行思考和尝试。
环节三、案例分析我将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如一组学生的考试成绩、一家人的月度消费等,让学生通过计算求解出平均数,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这样的案例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将平均数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深入理解平均数的应用。
环节四、巩固练习我将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个人或小组练习。
这些练习题涵盖了平均数的不同求解方法和应用场景,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并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2024平均数的说课稿范文
2024平均数的说课稿范文标题:2024平均数的说课稿范文一、引言1、《2024平均数》是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属于平均数的应用部分。
本课将教授学生如何求解平均数以及平均数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理解平均数的定义与计算方法,掌握求解平均数的步骤。
-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数学兴趣。
3、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定义,掌握求解平均数的方法。
- 难点:培养学生运用平均数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法学法本课采用问题情境教学法,鼓励学生通过情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掌握知识。
学法上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方式,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与互动。
三、教学准备为了更好地展示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和实际应用情境的图片、数据等教学素材。
四、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例如:“如果你要计算班级同学的平均身高,你会怎么做?”让学生自由交流并搜集各种方法,引导出求平均数的概念。
2、概念定义与解决方法的引入通过讲解和示例,向学生介绍平均数的定义与求解方法,包括求和与除以总数的操作。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举例演示,确保他们理解概念与方法。
3、实际应用通过展示一组具体数据(如班级同学的体重数据),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平均数来解决实际问题。
我会让学生分组合作,讨论并计算出班级同学的平均体重,并与其他组进行比较。
4、拓展应用引导学生应用平均数的概念和方法解决更复杂的实际问题,如计算平均成绩、平均收入等。
通过让学生自主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练习与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通过课堂讨论和板书展示,引导学生找出解题方法的规律和技巧。
6、总结与反思通过与学生一起总结所学内容,强化他们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鼓励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收获,培养他们的自我评价和自主学习能力。
求较复杂平均数教学设计
求较复杂平均数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青岛办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求较复杂平均数。
二、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例,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能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引领学生经历求较复杂平均数的过程,促成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运用平均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提升生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的情感。
三、教学设计课前交流:(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播放“入场式录像”,他们在干什么?你喜欢什么体育运动?生:为了参加本次运动会,我校各个项目进行了层层选拔,在踢毽子比赛中遇到了一个问题,让当时的小裁判左右为难?你想知道当时的情况吗?(二)解决问题,探求新知1、感受平均数产生的需要请看大屏幕:四年级二班9号同学因特殊原因中途退场。
先让学生想一想,再回答。
展示交流汇报2、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我们怎样求出平均数呢?”揭示求平均数的方法(总数÷总份数=平均数)学生自主解决,有困难的学生可与他人合作(可用计算器)通过比较得出:四年级二班踢得好3、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四年级二班踢毽子的平均数是80,80代表着什么?你怎么认识理解80这个数?4、沟通平均数与生活的联系“在平时的生活中你见过平均数吗?”生说教师提供信息:2008年国庆黄金周到泰山的游客日均36044人;根据滨州市城调队抽样调查,2008年滨州城市居民人均总收入为17583.2元。
(三)联系实际,拓展应用●蒲湖公园2008年“十一”黄金周7天参观人数统计如下。
课件呈现信息我这里有几个问题,请大家讨论?1、请你估计一下这7天中平均每天来参观的约有多少人?2、大家估计得准不准,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验证一下。
汇报,评价学生的表现,引导学生注意经验积累,相信自己估算能力会进一步提高。
●学校进行少儿歌咏比赛下面是评委给一号队员的打分情况,你能算出一号队员最后的实际得分吗?1号:7 8 7 6 6 8 9 6 最后得分:7小红第4枪打了7环,现在小红平均每次打几环?打了第4枪会不会影响前三次的平均数?小强继续发出第4枪,小强有没有可能超过小红的成绩?“你想让小强的第4枪打几环?”算一算,现在平均每次打几环。
小学数学_《求较复杂平均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求较复杂平均数教学内容:青岛版四年级下册P91信息窗1红点,自主练习1、2。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例,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探索求平均数的基本方法。
初步学会根据具体情况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根据统计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2.在具体情境中,培养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意识和能力,体会统计的作用及其价值。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具、学具课件、两张探究单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课件出示情景图,提出问题:师:同学们喜欢看篮球比赛吗?瞧,红、蓝两队正在进行激烈的比赛。
仔细分析红队中7号和8号运动员在小组中的得分情况,思考:谁的投篮水平高?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1.引出并初步认识平均数。
师:谁的投篮水平高呢?(1)汇报交流:预设:①我计算了他们各自的总分:7号在小组赛中共得了9+11+13=33(分),8号共得了7+13+12+8=40(分)。
所以我认为8号投篮水平高。
②我不同意比总分数,因为两个人上场次数不同。
师:你支持谁的想法?…不能用总分数比,怎么办呢?预设:应该比一比他们平均每场的得分。
教师引导:他提到了“平均每场的得分”,这个“平均每场的得分”是什么意思?预设:①就是每场得分一样多。
②把多的和少的放在一块匀一匀,让每场的得分一样多。
③把多的匀给少的一些,把不一样多的,变成一样多的。
师:“平均每场的得分”就是让每场得分一样多。
(板书:一样多)(2)教师小结:像这样,把几个数“匀一匀”,使每个数变的同样多,在数学上有一个专门的名字,叫作“平均数”。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认识它。
(板书:平均数)2.探究求平均数的策略与方法。
教师引导:那么我们就先来求一求7号队员的平均得分是多少?课件出示7号队员小组赛成绩统计表:课件出示:探究提示(1)利用你手中的探究单,可以借助统计图,动手画一画,移一移;也可以用笔算一算。
求较复杂的平均数设计及说明
《较复杂平均数》教学设计邹平县第一实验小学李晓媛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例,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知道平均数会受到极端数据的影响。
2. 在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判断和预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在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学生统计观,体会学习统计知识的价值。
3.进一步增强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已经学过的统计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乐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难点: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统计表计算器教学过程一、复习求平均数的方法同学们,大家刚才看到的是我们邹平县实验一小电视台的节目,你们学校有自己的电视台吗?那你们想不想成为一名电视台的主持人啊?想成为电视台的主持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经过层层的选拔,想知道我们学校电视台的主持人是怎么产生的吗?那我们就跟随张瑞同学走进我们实验一小电视台主持人选拔大赛。
学校规定每个班只能推选1人参赛,而张瑞同学所在的五年级一班有2人报名参赛,所以她首先要过的是班级比赛这一关,一起来看下评委给出的分数:(多媒体出示下表)五年级一班主持人选拔赛评分表2013年3月1.认真观察两名选手的得分,谁会获胜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啊?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分出胜负?(1)1个1个的比。
(2)比总分。
(3)比平均分。
(屏幕出示平均分)他们的平均分分别是多少?师总结:总数÷总份数=平均数(师板书)2.这几种方法都告诉我们获胜的是——张瑞,她接下来就要参加学校的主持人大赛了,在学校比赛中发挥怎样呢?我们继续关注。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学校比赛共分初赛、复赛和决赛三个环节,张瑞同学顺利通过了前2关,将在决赛中和王丽同学争夺最后一个女主持人的名额,谁会胜出呢?我们一起看下现场10位评委打出的分数。
(依次出示前9名评委的得分和第10名评委给王丽打出的分数)1.咦,电脑好像出了点问题,先请大家仔细观察比较前9位评委给这2名选手的得分,你认为谁获胜的可能性会大些呢?(请学生说明理由)张瑞同学能不能获胜呢?现在就看最后一个评委给张瑞同学打出的分数了(屏幕出示)2.现在你认为谁会获胜呢?(请学生说明理由)老师注意到大家用到了“可能”这个词,那班级比赛时大家怎么一眼就看出胜负了呢?(出示班级比赛成绩表)这些分数和班里比赛时的分数相比有什么不同?那这些复杂的数我们用什么方法分出胜负呢?(比平均数的方法)(板书课题:较复杂的平均数)3.师:认真观察这两名同学的得分,想一想该怎样列式计算这些复杂数的平均分呢?好多同学已经有主意了,为了节省时间,咱们来做下分工:南边的同学计算王丽同学的平均分,北边的同学计算张瑞同学的平均分。
《求较复杂平均数》 教案
求较复杂平均数教学内容:青岛版四年级下册P91信息窗1红点,自主练习1、2。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例,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探索求平均数的基本方法。
初步学会根据具体情况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根据统计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2.在具体情境中,培养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意识和能力,体会统计的作用及其价值。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具、学具课件、两张探究单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课件出示情景图,提出问题:师:同学们喜欢看篮球比赛吗?瞧,红、蓝两队正在进行激烈的比赛。
仔细分析红队中7号和8号运动员在小组中的得分情况,思考:谁的投篮水平高?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1.引出并初步认识平均数。
师:谁的投篮水平高呢?(1)汇报交流:预设:①我计算了他们各自的总分:7号在小组赛中共得了9+11+13=33(分),8号共得了7+13+12+8=40(分)。
所以我认为8号投篮水平高。
②我不同意比总分数,因为两个人上场次数不同。
师:你支持谁的想法?…不能用总分数比,怎么办呢?预设:应该比一比他们平均每场的得分。
教师引导:他提到了“平均每场的得分”,这个“平均每场的得分”是什么意思?预设:①就是每场得分一样多。
②把多的和少的放在一块匀一匀,让每场的得分一样多。
③把多的匀给少的一些,把不一样多的,变成一样多的。
师:“平均每场的得分”就是让每场得分一样多。
(板书:一样多)(2)教师小结:像这样,把几个数“匀一匀”,使每个数变的同样多,在数学上有一个专门的名字,叫作“平均数”。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认识它。
(板书:平均数)2.探究求平均数的策略与方法。
教师引导:那么我们就先来求一求7号队员的平均得分是多少?课件出示7号队员小组赛成绩统计表:课件出示:探究提示(1)利用你手中的探究单,可以借助统计图,动手画一画,移一移;也可以用笔算一算。
求较复杂的平均数教案
求较复杂的平均数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99-100页。
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求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在解决问题的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估算和说理能力。
3、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往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渗透统计初步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求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在三年级我们学习了求平均数的知识,大家还记得吗?下面老师出2道题考考你们,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做好准备。
(课件依次出示2道练习题)(板书:求平均数)问题一:学生自主完成。
问题二: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列式。
小结:平均数=总数÷总份数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课件出示情境,学生提问题。
一班平均每人一分钟颠球多少个?二班呢?哪个班多?多多少?2、确定问题,学生自主练习解答。
3、全班交流、展示。
4、板书不同方法,小组讨论异同,确定最佳方法。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5、教师总结。
总数=各组数据的和这节课咱们所求的平均数跟以前的相比有什么不同呢?(指生回答)意在引出以前的平均数是几个数据的平均数,今天所学的是许多数据的平均数。
(板书:复杂)突出总数的求法6、用第二种方法求二班平均每人一分钟颠球多少个。
三、巩固练习学会了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以后,可以帮我们解决许多现实生活中的统计问题。
1. 大家看,学校足球队队员进行了一分钟射门比赛!你能帮教练算一算平均每人进球多少个吗?2、足球比赛结束了,学校要评选最佳足球运动员了。
请了7位评委来给每位队员打分,谁的分数最高,谁就当选。
大家来看看评选规则吧!采取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再求其他分数平均数的方法计算成绩。
几号队员能被评为最佳篮球运动员?3、求平均每班有多少人?4、求平均每瓶多少钱?四、拓展延伸——求平均速度(1)华华从家到游乐宫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2)文文从家到游乐宫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五.课堂小结。
《求较复杂平均数》 教案
《求较复杂平均数》教案求较复杂平均数教学内容:青岛版四年级下册P91信息窗1红点,自主练习1、2。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例,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探索求平均数的基本方法。
初步学会根据具体情况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根据统计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2.在具体情境中,培养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意识和能力,体会统计的作用及其价值。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具、学具课件、两张探究单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课件出示情景图,提出问题:师:同学们喜欢看篮球比赛吗?瞧,红、蓝两队③把多的匀给少的一些,把不一样多的,变成一样多的。
师:“平均每场的得分”就是让每场得分一样多。
(板书:一样多)(2)教师小结:像这样,把几个数“匀一匀”,使每个数变的同样多,在数学上有一个专门的名字,叫作“平均数”。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认识它。
(板书:平均数)2.探究求平均数的策略与方法。
教师引导:那么我们就先来求一求7号队员的平均得分是多少?课件出示7号队员小组赛成绩统计表:课件出示:探究提示(1)利用你手中的探究单,可以借助统计图,动手画一画,移一移;也可以用笔算一算。
(2)小组内互相交流,共同探究求平均数的策略与方法。
教师巡视并加以指导。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1.汇报展示“移多补少”的方法。
预设:组1:(边演示边说明) 我们借助统计图,把第4场的得分拿出来2分补到第1场,这样每场得分就一样多了。
师引导生质疑:你们为什么要把第4场的得分拿出来2分补到第1场?师引导生释疑:组1:因为第4场得分最多,第1场得分最少。
把多的移出来补给少的才能让每场得分一样多。
课件再进行演示,小结:通过“移多补少”,我们求出7号队员平均每场得分是11分。
2.汇报展示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
预设:组2:我们是这样计算的:9+11+13=33(分),再用33÷3=11(分)(教师板书)师质疑:能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吗?师引导生释疑:我们先求7号一共得了多少分,再除以3求平均每场得多少分。
求平均数应用题说课稿
“求平均数应用题”说课稿xx小学xxx一、教学背景和目标定位。
1、教材分析:“求平均数应用题”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统计与概率”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求平均数应用题的理解,学会分析和掌握较复杂的求平均数应用题的思路方法,明确较复杂的求平均数问题与简单的求平均数问题的解题思路基本相同。
所涉及的教学内容有: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探索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会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求平均数问题。
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遇到求平均数的问题,因此,学习这部分内容有一定的知识背景和生活体验。
2、教学目标:新大纲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要结合有关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猜测,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
结合新大纲的要求,本课,我设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实验操作和对杯子中水面高度的观察探究,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求平均数的问题。
(2)在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求平均数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已有知识背景的基础上,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发现的情趣,使学生的探索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意识得到发展。
使学生感悟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正确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能合理、灵活、正确地求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学法新大纲指出: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要求,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开展教学活动。
因此,本课我用1个大杯、4个同样大小标有刻度的小杯和适量的水,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探索、发现求平均数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探索的意识。
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求复杂平均数教学案例
《求复杂平均数》的教学案例——青岛版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七单元第一节案例过程一、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第99-102页二、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中实例,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复杂平均数”的方法,能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严谨,认真,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和学风。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求复杂平均数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师:同学们最喜欢什么球类运动?(学生如果没有回答篮球,没关系,教师应注意在篮球上有所侧重)生:篮球。
师:的确,篮球是一项非常好的锻炼人耐力的运动,但是大家知道一个篮球队的水平除了有高超的技术、配合等因素外,还有什么也非常重要?(身高,如果学生没有说出,教师应注意引导)生:身高。
师:我同意,同学们都知道姚明吧,他能在火箭队打上主力的最主要因素是他的身高(2.27米),但在篮球赛比赛中,如何衡量两个球队队员的整体身高呢?(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利用篮球比赛导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求平均数提供丰富的材料,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意识。
)下面老师带来两个队的身高数据,大家来看一下这幅图,图中呈现出哪些数学信息?问题:哪个队的身高占优势?(学生回答的和这个问题有出入的,教师注意引导)(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探讨:哪个队的身高占优势?师:哪个队的身高占优势?同学们认真考虑,找出最好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同桌两个人,或者更多的学生一起讨论)生1:可以求每个队的身高总和……生2:可以求每个队的平均身高(学生以前已经学过求简单平均数的知识)师:看来只看个人的身高是无法比较出哪个队身高更占优势?不过大家今天提出的问题,其实就是在求平均数,现在我一说大家就明白了,简单的平均数大家都会,那么像今天我们遇到的这个问题怎么来求呢?今天我来重点学习如何求复杂的平均数。
板书课题:求复杂平均数的方法师:简单的平均数怎么求?生:总数÷份数=平均数师:下面大家自己或者同桌两个人讨论一下如何求出红队的平均身高?大家可以试着做一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这是建立在学生有求简单平均数的基础上的)生1:用计算器(估计学生会用笔算,这时候教师可以马上知道学生用简便方法求和)生2:可以用以前学过的简便方法。
求较复杂的平均数说课稿
求较复杂的平均数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号考生。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信息窗一《求较复杂的平均数》,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统计图、统计表、单式分段统计表和简单平均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今后进一步学习统计知识的基础。
根据以上分析,考虑到四年级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结构,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通过操作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感受统计的意义,学会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能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在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学生统计观。
3.情感目标:使学生进一步增强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发现掌握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
难点是掌握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
二、教法及学法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我采用了启发诱导、合作探究,运用迁移的方式组织教学。
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
因此我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能自学的尽量让学生自学。
三、教学过程立足于学生的学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四个环节:一:出示信息,导入新课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数据,提出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谁最高,谁最矮?(2)那队队员比较高?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解决问题?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可能想到:(1)看哪一队高的人多(2)比较两队身高总数(3)比较两队平均身高。
2.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三种方法,感悟求平均数的必要性,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3.让学生独立做,先求红队平均身高4. 红对身高和:160+156+172+……+158=3476cm红队平均身高:3476÷22=158cm 或者:红队的身高和:145×2+151×3+156×4+……+172×1=3476cm红队平均身高:3476÷22=158cm(板书)5.比较上述两种方法的异同,深化认识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达成共识:各组数量和÷每组的份数和=平均数明确第二种方法更简便,而且可以清楚的看出有多少人的身高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求较复杂平均数说课方案
一、说教学内容
青岛办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求较复杂平均数。
二、说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例,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能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简单的
实际问题。
2.引领学生经历求较复杂平均数的过程,促成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运用平均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提升生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的情感。
三、说教学设计
课前交流: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播放“入场式录像”,他们在干什么?你喜欢什么体育运动?
生:为了参加本次运动会,我校各个项目进行了层层选拔,在踢毽子比赛中遇到了一个问题,让当时的小裁判左右为难?你想知道当时的情况吗?
(二)解决问题,探求新知
1、感受平均数产生的需要
请看大屏幕:四年级二班9号同学因特殊原因中途退场。
先让学生想一想,再回答。
展示交流汇报
2、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
“我们怎样求出平均数呢?”揭示求平均数的方法(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学生自主解决,有困难的学生可与他人合作(可用计算器)
通过比较得出:四年级二班踢得好
3、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四年级二班踢毽子的平均数是80,80代表着什么?你怎么认识理解80这个数?
4、沟通平均数与生活的联系
“在平时的生活中你见过平均数吗?”
生说
教师提供信息:2008年国庆黄金周到泰山的游客日均36044人;根据滨州市城调队抽样调查,2008年滨州城市居民人均总收入为17583.2元。
(三)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蒲湖公园2008年“十一”黄金周7天参观人数统计如下。
课件呈现信息
我这里有几个问题,请大家讨论?
1、请你估计一下这7天中平均每天来参观的约有多少人?
2、大家估计得准不准,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验证一下。
汇报,评价学生的表现,引导学生注意经验积累,相信自己估算能力会进一步提高。
●学校进行少儿歌咏比赛
下面是评委给一号队员的打分情况,你能算出一号队员最后的实际得分吗?
1号:7 8 7 6 6 8 9 6 最后得分:7
小红第4枪打了7环,现在小红平均每次打几环?打了第4枪会不会影响前三次的平均数?
小强继续发出第4枪,小强有没有可能超过小红的成绩?
“你想让小强的第4枪打几环?”
算一算,现在平均每次打几环。
“小强打到第4枪,前三次的平均数发生变化了吗”
如果选一位选手参加比赛,你会选谁?
(四)总结评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结合上可情况进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