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法原理(一)
宏观调控原理
二、宏观调控法形成的客观条件
1、宏观调控法是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 2、宏观调控法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共同要求 3、宏观调控法是国家经济管理职能转变的 集中反映
三、中国宏观调控法的原则
1、总量平衡与结构优化原则 2、政府调控法定原则 3、政府调控适度原则 4、注重调控效益原则
宏观调控法原理部分
民商法学教研室 肖丽丽
主要内容
一、宏观调控的含义 二、宏观调控法形成的客观条件 三、中国宏观调控法的原则
பைடு நூலகம் 一、宏观调控的含义
宏观调控,是指政府为实现社会总需求与社 会总供给之间的平衡,保证国民经济持续、 稳定、协调增长,而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 的手段对社会经济运行的调节与控制。
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 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7.9%;农村居民家庭为 43.7%。
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 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 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 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 国际上常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居民生活水 平的状况。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 59%以上为贫困;50至59%为温饱;40至50%为小康, 30至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目前一些发达国家 的恩格尔系数均在20%左右。
宏观调控法基本原理
为实现有效监管,宏观调控法采用了多种手段,包括经济手段(如税收、利率、汇率等)、法律手段(如制定法 规、规章等)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如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
宏观调控法实施的评价指标
经济增长率 通货膨胀率 国际收支状况
就业率
反映经济总体增长情况,是评价宏观调控法实施效果的重要指 标。
衡量物价总水平上涨幅度,反映货币购买力的下降程度,是评 价宏观调控法实施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金融法律制度
金融法的体系
包括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信托法等,构成完整的金融法律 制度。
金融法的调整对象
调整国家在金融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如金融监管关系、 金融市场交易关系等。
金融法的基本原则
包括金融安全原则、金融效率原则、金融公平原则等,保障金融市 场的稳定和公正。
计划法律制度
计划法的体系
定。
宏观调控法的历史与发展
宏观调控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但现代意义上的宏观调控法是在20世 纪30年代以后逐渐发展起来的。
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法是国家 对国民经济进行计划管理和综合平衡 的重要手段。
在资本主义国家,宏观调控法经历了 由自由放任到国家干预的发展历程。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宏观调控法 逐渐呈现出国际化、全球化的趋势。
03 宏观调控法的调整对象
宏观调控关系
宏观调控关系定义
宏观调控关系是国家对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运行进行规划、调节 和控制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
宏观调控关系主体
宏观调控关系主体一方为国家, 另一方为经营者。
市场监管关系
市场监管关系定义
市场监管关系是国家在市场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社会关 系。
市场监管具体对象
宏观调控法一般原理
●稳定农副产品供应 ●降低农副产品流通成本 ●做好煤电油气运协调工作 ●发放价格临时补贴 ●加强价格监督检查和反价格垄断执法 ●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健全价格监管法规 学校保持食堂价格稳定 《通知》要求,各地区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优 抚对象、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发放 价格临时补贴。按照隶属关系,增加对大中专院 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学生食堂补贴,各大中专 院校要保持学生食堂饭菜价格基本稳定。
(3)行政手段,指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
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 来调节和管理经济。如利用工商、商检、卫 生检疫、海关等部门禁止或限制某些商品的 生产与流通,有直接性、权威性、无偿性、 和速效性等特点。
(二)目标
经济增长 稳定物价 维持国际收支平衡 增加就业
四、宏观调控法
宏观调控法一般原理
一、宏观调控 二、宏观调控的特征 三、宏观调控的手段 四、宏观调控法
一、宏观调控
国家运用计划、法规、政策等手段,对经济运 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干预和调整,把微观经济 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宏观发展轨道,及时纠正经济 运行中的偏离宏观目标的倾向,以保证国民经济 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2、社会保障
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到 “十二五”期末,全国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 到20%左右,力争使城镇中等偏下和低收入 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3、财政政策 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学前教育;调整节能汽车推 广补贴政策 ;地方政府债券利息所得免征所 得税
4、价格政策
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 ;提高2012年小麦 最低收购价格 5、产业政策 “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 6、节能减排
宏观调控法原理(共9张PPT)
第1页,共9页。
优选宏观调控法原理
第2页,共9页。
2、特征
▪ 目标:总供给与总需求均衡; ▪ 对象:总量调控、结构调控; ▪ 主体:政府(中央/地方?); ▪ 性质:法定性(主体、权源、内容、程序)
; ▪ 手段:间接调控(市场机制能解决的问题就
无需宏观调控); ▪ 体系:财政、金融、计划等方法综合协调。
行体系流动性3000多亿元。 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价格波动干预制度:价格显著上涨或有可能显著上涨,政府可对部分价格采取限定差价率或者利润率、规定限价、实行提价申报制度和调价备案 制度等干预措施; ——变量(经济参数)调节 总体上是间接的、宏观的 对象:总量调控、结构调控;
第6页,共9页。
价格总水平调控
▪ 储备调控制度 ▪ 价格调节基金 ▪ 价格监测 ▪ 价格保护 ▪ 价格波动干预制度:价格显著上涨或有可能
显著上涨,政府可对部分价格采取限定差价 率或者利润率、规定限价、实行提价申报制 度和状态时,国务院可在全 国范围内或部分区域内采取临时集中定价权 限、部分或全面冻结价格等紧急措施。
今年内第五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调整后的 性质:法定性(主体、权源、内容、程序);
——变量(经济参数)调节 RRR:RMB Deposit-reserve Ratio
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8.5%,可一次性冻结银 目标:总供给与总需求均衡;
2021年11月29日,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再次上调0. 信贷调控:现有货币总量下,多少货币通过银行信贷关系流通。
第3页,共9页。
3、范围/体系
▪ (1)计划调控 ▪ 主要是确定目标;由上到下,逐步细化 ▪ (2)财税调控 ▪ (3)金融调控 ▪ 货币调控:多少货币在市场流通 ▪ 信贷调控:现有货币总量下,多少货币通过
宏观调控法知识讲解
宏观调控法原理 财政法 金融法
宏观调控法原理
▪ 一、概述 ▪ (一)宏观调控 ▪ 1、宏观调控的含义 ▪ 是指调控主体从社会公共利益出发,为了实现宏观变量
的基本平衡和经济结构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健 康、协调发展,对国民经济所进行的总体调节和控制。 ▪ 2、宏观调控的特点 ▪ 1)以社会总供求和总需求为调控的宏观目标。 ▪ 2)以间接手段为主要的调控方式 ▪ 3)以经济规律为运作机制。
▪ 2、宏观调控法的原则 ▪ 1)合法性原则:从实体和程序法两方面保障依法调控 ▪ 2)尊重市场原则:这是处理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的原则 ▪ 尊重和符合公平竞争、自由竞争的市场规律,为市场主体创造一
个安全、有序、宽松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秩序;善于利用利润平均 化规律分配社会财富;善于利用‘‘经济人”规律调控市场行为。 ▪ 3)适度调控原则 ▪ 3、宏观调控法的构成 ▪ 1)计划法、产业政策法 ▪ 2)财政(税收)法、金融法 ▪ 3)国有资产法 ▪ 4)对外贸易法
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 财政法定主义:是对财政法在形式上的要求,它旨在 保障民主原则在制度上的实现。一般表现在财政权力 (利)法定、财政义务法定、财政程序法定、财政责 任法定。
▪ 财政健全主义:所关注的是财政运行的安全稳健,旨 在降低财政风险,确保财政运行不至于偏离安全稳健 的目标。其核心问题即在于,能否将公债作为财政支 出的资金来源。
▪ 财政转移支付又称财政补助支出。一般表现为 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为解决财政失衡而将部分 财政收入无偿的让渡给下级政府、企业和居民 时所发生的转移财政资金的活动。
▪ 财政转移支付的形式包括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 和财政补贴两大类。
▪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可划分为下述几种形式:
宏观调控法
宏观调控法基本原理文献综述一、宏观调控概念和特征(一)宏观调控法的概念宏观调控也称宏观经济调控,本是一个经济学上的术语,移植到法律——经济法中,才有“宏观调控”一说。
在我国,“宏观调控”是经济体制改革中新出现的一个概念,所谓宏观调控,是指国家为实现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之间的平衡,促进经济结构优化,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增长,而运用经济的、行政的和法律的手段对经济运行所进行的调节与控制。
实行宏观调控,是针对市场经济运行而提出来的,市场经济必须充分尊重价值规律,通过市场公平竞争,使国民经济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然而,市场也存在缺陷,也可能出现调节失灵现象,即所谓的“市场失灵”,因而需要“国家之手”发挥作用。
但国家调节也有缺陷,也会出现失灵现象,即所谓的“政府失灵”。
因此,为了避免政府行为的主观随意性,克服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规范政府行为,使之有序化、明确化,最大限度地消除其不确定性,这就需要把政府的宏观调控纳入法制化轨道,实施必要的制度和手段,设定必要的权限和程序,制定一系列有关宏观调控的法律规范即宏观调控法。
宏观调控法是经济法体系中最重要的、起主导作用的构成部分,是调整在宏观调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宏观调控法一方面是对宏观调控受控主体行为的规制,使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具有法律保障。
另一方面,也是对宏观调控主体行为的规制。
宏观调控主体主要是政府,如果宏观调控主体的宏观调控行为不受法律的制约,宏观调控就会变成行政专权,可能导致法律危机。
对政府的宏观调控行为进行法律上的控制是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
(二)宏观调控法的特征(1)宏观调控的调控主体只能是政府。
宏观调控的主体既包括调控主体,又包括受控主体,但调控主体只能是政府。
因为宏观调控是政府根据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和均衡增长的要求,在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上,对国民经济总量进行的调控,这是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能。
因为只有政府才有可能了解和掌握国民经济总量运行情况,才能制定相关的经济政策和运用综合的手段,来实行国家干预,使国民经济总供给和总需求达到平衡。
宏观调控法一般原理课件
政府干预与市场机制相结合
在市场失灵或出现系统性风险时,政府应采取适当干预措施,维护市场秩序和稳 定。
可持续发展原则
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
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社会公平和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相结合
在制定宏观调控政策时,应兼顾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确保政策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CHAPTER 03
宏观调控法的主要手段
经济手段
货币政策
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 利率等影响经济活动。
财政政策
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 收来影响经济活动。
产业政策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推 动特定产业发展来影响
经济活动。
价格政策
通过控制价格水平、稳 定物价来影响经济活动
。
法律手段
01
02
03
制定法律规范
通过立法手段规范市场主 体的行为,保障公平竞争 。
财政政策工具
财政政策通过税收、政府支出等 工具,对经济进行调控。
财政政策手段
财政政策手段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 财政支出政策,通过调整财政收入 和支出的规模和结构,影响总需求 和总供给。
财政政策目标
财政政策的目标包括促进经济增长 、稳定物价、平衡国际收支等。
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
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 利率等工具,对经济进行调控。
宏观调控法一般原理 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宏观调控法概述 • 宏观调控法的基本原则 • 宏观调控法的主要手段 • 宏观调控法的作用机制 • 宏观调控法的实践应用 • 宏观调控法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CHAPTER 01
宏观调控法原理
社会结构 “市场——政府”二元结构 “市场构 案例: A、兴业银行——中国首家赤道银行 B、美国的贷款人环境责任制度 讨论问题:社会中间层(组织)在经济发 展中起到的作用(利和弊)
3、政府各职能部门 在美国,其从事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管理机构 及组织包括:白宫办公厅,行政管理和预算局,经 济顾问委员会,政策发展办公室,商务部,财政部 等;德国从事国家宏观调控的行政机构及组织包括: 联邦经济部、财政部、经济合作部、联邦经济信息 总署、联邦银行等,还有大量的咨询与研究机构; 日本的大藏省、通商产业省、农业水产局、经济企 划厅等机构及组织也主要从事宏观调控。 我国从事宏观调控的经济管理机关主要包括从事经 济计划、财税、货币、内外贸易等国家核心经济事 务的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 商务部等。它们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中各自的地位、 职能、权力以及责任如何,关键是要运用法律形式 长期地、相对稳定地固定下来,不因领导人主观意 志的变化而随意变化。
经济法学中,“宏观调控”则与“市场规
制”并列。 宏观调控是指调控主体从社会公共利 益出发,为了实现宏观经济变量的基本平 衡和经济结构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 健康、协调发展,对国民经济所进行的总 体调节和控制。
(一)尊重市场原则 宏观调控的存在价值是弥补市场失灵,它应当 以市场调节为基础,作为市场调节的补充手段而存 在,决不能反客为主。这就决定了宏观调控必须尊 重、符合并善于利用市场规律:(1)尊重和符合 公平竞争、自由竞争的市场规律,为市场主体创造 一个安全、有序、宽松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秩序; (2)善于利用利润平均化的规律; (3)善于运用“经济人”规律调控市场行为。换 言之,宏观调控必须建立在完善的市场体系基础上。 舍此,不但市场经济的建成与运行要大打折扣,宏 观调控也会因失去微观基础而难以收效。
经济法第三编第八章宏观调控法概述
经 济 法 学
内蒙古大学法学院
Economic Law
第八章 宏观调控法的一般原理
一、宏观调控法概述
二、宏观调控权
三、宏观调控综合协调制度
Economic Law
一、宏观调控法概述
(一)宏观调控的含义 1、宏观调控是现代经济学上的重要概念 经济学家的观点: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中央政府为 主的国家各级政府,为了保证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 健康地发展并取得较好的宏观效益,主要运用间接手段, 对一定范围内经济总体的运行进行引导和调节的过程。 (李兴山《宏观经济运行与调控》) 2、定义:在பைடு நூலகம்国,宏观调控,即宏观经济调控,是指政 府为实现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之间的平衡,保证国民 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增长,而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的 手段对社会经济运行的调节与控制。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Economic Law
Click to edit company slogan .
Economic Law
3、特征 (1)主体是政府,唯有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才有反映总 量运行的经济要求,可能具备制定克服总量失衡的制度及政 策的能力。 (2)基本目标是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发展。 (3)调控手段是综合性的: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 段、计(规)划手段等。 (二)宏观调控法的概念、调整对象和体系 宏观调控的政府行为需要规范,其各类手段需要法律保障, 宏观调控法应运而生。宏观调控法是经济法“一体两翼”中 的另一翼,我国《宪法》第15条第2款规定“国家加强经济 立法,完善宏观调控。”
Economic Law
1、概念:指调整宏观经济调控关系的法律规范系统。 2、调整对象:宏观经济调控关系,具体包括:(1)财税调 控关系;(2)金融调控关系;(3)规划调整关系;(4) 产业调控关系;(5)固定资产投资关系;(6)储备调控关 系:特殊领域的战略性物资储备制度,如粮食、棉花、外汇、 土地、石油等(7)对外经济关系。 宏观经济调控关系的特点:(1)是一种经济关系;(2)国 家干预经济生活的特征,间接调控为主;(3)国家或国家 授权的机关始终是一方主体;(4)其实践已纳入国家经济 法律体系的轨道。 3、体系:财政预算法、税法、金融法、产业结构与布局规 划法、固定资产投资法、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法、经济稳定 增长法和对外贸易法等。
宏观调控法一般原理
市场管理法的调整对象,是国家在管理市场过程中所形 成的经济关系,即市场管理关系。主要存在于微观经济领 域,具有直接性、强制性等特点。 • 宏观调控法的调整对象,指的是国家对国民经济总体 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即宏观调 控关系如财政关系、金融关系等,主要分布于宏观经济领 域,具有间接性,选择性等特点。
• 2、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包含着相互联系、相互 制约两个方面:即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 • 只有总量平衡,国家调整产业结构的决策,才能不受 物价波动的干扰而合理和准确,从而使经济运行在良性循 环的状态下进行;只有结构平衡,才能使产业结构、产品 结构与社会的需求结构相适应,从而使总量平衡得以长期 的维持。 • 总量平衡是结构平衡的前提,结构平衡是总量平衡的 基础。
• 2、侧重点 • 市场管理法强调对市场主体一方行为的约束,通过对市 场主体的竞争行为和交易行为的约束,维护市场的竞争秩 序,交易秩序;
•
宏观调控法则更加注重对政府干预行为的约束,以确保 政府的宏观调控权的正当行使。 市场管理法侧重于确立政府干预,宏观调控法侧重于规 范政府干预。
•
• •
3、调整对象
•
宏观调控理论,是在20世纪30年代,由英国著名的经 济学家凯恩斯提出,后经过其学生和支持者的阐释、修补 和发展趋于完善。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凯恩斯提出了一套与传统经 济学不同的理论,经济学说史将其称之为“凯恩斯革命”。 凯恩斯认为在现代资本主义条件下,市场机制已不能充分 发挥自动调节的作用,自由放任政策已不适应了。因此, 他主张国家运用财政政策、金融政策对经济实行全面干预 和调节。只有这样,才能解决资本主义的危机和失业问题。 在分析方法上凯恩斯改变了以往的个量分析为总量分析, 试图从总体上研究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
宏观调控法原理
精选ppt
1
第一节 宏观调控基本理论
一、宏观调控法的理论基础
(一)宏观调控
1.定义:对宏观调控在理论界虽然有着不同 表述,但学界趋同的认识是:宏观调控是 国家对国民经济总体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 国民经济的总体活动即国民经济的供求关 系,指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关系。
9
(三)宏观调控法的定位
宏观调控法与市场规制法并列为经济法体系中 的第一层次的部门法。
宏观调控法是公法,宏观调控权属于公权力, 宏观调控行为保护的是国家整体利益,是公利 益。
宏观调控法与市场规制法的关系——宏观层次 与微观层次。
精选ppt
10
(四)宏观调控法的价值、宗旨和原 则
1.价值 (1)公平价值 (2)效率价值 (3)秩序价值
精选ppt
19
(三)责任构成
1.责任主体
调控主体和受体都是特殊主体
2.主观方面
故意、过失
3.责任客体
宏观经济关系
4.客观方面
实施了违反宏观调控法的行为,包括实体
违法和程序违法
7
三、宏观调控的程序制度
(一)不同手段的调控程序制度 计划调控程序制度 财政调控程序制度 税收调控程序制度 金融调控程序制度 (二)不同环节的调控程序制度 宏观调控决策程序制度 宏观调控实施程序制度
精选ppt
18
四、宏观调控的责任制度
(一)归责基础 社会危害性 (二)责任形式 财产性责任 非财产性责任:声誉罚;自由罚;资格罚
精选ppt
2
2.宏观调控的特征 ( 1)国家的主体性 (2)对象的宏观性 (3)目的的宏观性 (4)方式的宏观性 (5)依据的法定性
宏观调控法的一般原理
违反宏观调控法的法律责任,是宏观调控法主体违反宏观调控 法义务而应承担的不利的法律后果。 违反宏观调控法律义务的主体,之所以承担法律责任,是由于 其违法行为所具有的社会危害性。
第五节
违反宏观调控法的法律责任
二、责任形式
(一) 财产性责任
返还 赔偿
罚金 罚款
第五节
违反宏观调控法的法律责任
第四节 宏观调控法的主体及其权利和义务
二、宏观调控法主体的权利 (一) 宏观调控主体的权利
宏观调控法对调控主体的授权,调控主体所享有的从事宏观 调控的权利,可以总称为宏观调控权。
根据宏观调控权所处的宏观调控环节,可以将宏观调控权分 为宏观调控立法权和宏观调控执法权两类。 根据宏观调控权所指向的宏观调控方式,可以将宏观调控权 分为财政调控权、税收调控权、金融调控权、计划权等等。 根据权力的强制性强弱不同,还可以将宏观调控权分为指令 性调控权和指导性调控权。
第二节
宏观调控法的地位和体系
(三)宏观调控与相关法之间的关系
1.宏观调控法与市场监管法的关系
宏观调控法与市场监管法同属于经济法。 宏观调控关系和市场监管关系分别发生经济运行的宏观层 次和微观层次,而经济运行的宏观层次和微观层次之间又 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 2.宏观调控法与行政法的关系
第二十一章 宏观调控法的一般原理
第一节 宏观调控与宏观调控法的概念 第二节 宏观调控法的地位和体系 第三节 宏观调控法的价值、宗旨和原则 第四节 宏观调控法的主体及其权利和义务 第五节 违反宏观调控法的法律责任
第一节
宏观调控与宏观调控法的概念
一、宏观调控
(一) 宏观调控的概念
第一章 宏观调控法基本原理
第一章宏观调控法基本原理第一节宏观调控概述一、宏观调控的经济学依据现代国家一般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强化市场机制的作用,经济发展受着市场机制这支“看不见的手”的推动。
但是,市场经济有其自身的局限和弱点。
首先,市场经济往往导致自身不能解决的社会公正问题。
市场经济激发个人潜力,往往会导致贫富分化,进而对社会公正造成严重的损害。
其次,市场经济无法承担社会公共职能。
再次,市场还会造成垄断、不正当竞争等市场失灵现象。
对于市场经济的上述弊端,政府采取宏观调控,把“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结合起来,共同作用于经济,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种途径。
自发生了1929-1933年那场资本主义历史上最深刻、最长久、最广泛的世界经济危机之后,有宏观调控的竞争性市场经济逐步替代了所谓的自由放任的自由市场经济。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关系的复杂化,国家管理经济的职能越来越重要。
20世纪以来,不同国家都以不同方式在不同程度上改变了不介入经济生活的做法,更多地注意发挥了“有形之手”(即国家干预)的调节作用。
我国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这种经济体制同样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也要搞好宏观调控。
因此,政府的宏观调控也存在中国市场经济经济基础。
政府宏观调控也得到了经济学理论的支持。
综观近现代西方经济理论的发展,各种学派的基本观点和理论脉络,几乎都是围绕着如何选择、运用好宏观调控政策,以便解决经济增长和市场竞争中出现的诸多矛盾这个基本点来展开的。
不论是最具代表性的,以“有效需求”理论为核心,主张强化国家干预和“赤字财政”政策的凯恩斯学派,还是强调货币“单一规则”运动的货币主义,或是供应学派和近些年又重新抬头的新凯恩斯主义等等,都概莫能外。
二、宏观调控的涵义在中国,宏观调控是指以中央政府(central govornment)为主的各级政府,为了宏观经济的均衡发展,合法律地采用参与和影响经济运行的手段,改变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从而对一定范围的经济总体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政府行为。
宏观调控法一般原理
公共产品理论
公共产品理论认为某些产 品或服务具有非排他性和 非竞争性,需要政府提供 或进行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法的政治学基础
民主政治理论
宏观调控法以民主政治理 论为基础,强调政府应当 回应民意,实现公共利益。
行政权理论
行政权理论认为政府具有 执行法律和制定政策的权 力,应当在宏观调控中发 挥主导作用。
促进功能
通过宏观调控法的实施,促进 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高国
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02
宏观调控法的理论基础
宏观调控法的经济学基础
01
02
03
宏观经济学理论
宏观调控法以宏观经济学 理论为基础,旨在通过政 府干预实现宏观经济稳定 和增长。
市场失灵理论
市场失灵理论认为市场机 制在某些情况下无法实现 资源的最优配置,需要政 府进行干预。
详细描述
结构优化原则要求国家在宏观调控时,关注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的调整,通过政 策引导和市场机制,促进产业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
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相结合原则
总结词
宏观调控法应遵循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相结合的原则,既体现效率又促进公平。
详细描述
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相结合原则要求国家在宏观调控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同时加强政府对市场的引导和监管,弥补市场失灵,保障公平竞争,促进经济效率和社会公正的统一 。
宏观调控法通过规定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机关的职权、职责以 及行使职权、职责的方式、程序和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等方 面,来规范国家宏观经济管理行为,保障宏观经济管理目标 的实现。
宏观调控法的特征
全局性
宏观调控法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调整具有全局性的宏观 经济关系,以保障宏观经济秩序和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
宏观调控的原理和手段是
宏观调控的原理和手段是
宏观调控的原理和手段是指由国家利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等手段来调节经济运行的总体规模、结构和速度,以维护经济平稳增长、保持物价稳定、促进就业增长和社会稳定。
宏观调控的原理包括:
1. 总量调控原理: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总需求,来影响经济的总体产出水平和通货膨胀水平。
2. 结构调控原理: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区域结构,来优化经济发展的结构布局。
3. 预期调控原理:通过管理预期和市场信心,来引导市场行为和预期,从而影响经济运行。
宏观调控的手段包括:
1. 货币政策:通过调整利率水平、存款准备金率和其他货币政策工具,来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
2. 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和总供给。
3. 产业政策:通过制定和实施产业发展规划、优惠政策和支持措施,来调整产业结构和促进产业升级。
4. 区域政策:通过制定和实施区域发展规划、投资政策和特殊措施,来促进不同地区的均衡发展。
宏观调控的原理和手段是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需要综合运用,灵活调整,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六章宏观调控法原理名词解释题:总量平衡与结构优化原则答:它是调整国家在宏观调控过程中与其他社会组织所发生的各种社会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经济总量的平衡就是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价值总量的平衡,是社会经济运行保持协调状态的前台条件。
经济结构是指国民经济组成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内在形式和方式。
经济总量的平衡是经济结构赖以实现的基础,经济结构优化是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实质内容。
宏观调控法必须确认平衡与优化原则。
不定项选择题1.以下关系中,属于宏观调控关系的是(B、D)。
A政府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关系B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关系C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对证券市场的监督管理关系D财政税收和货币信贷政策制定和实施中发生的经济关系2.中国宏观调控法的基本原则有(A、B、C、D )。
A总量平衡与结构优化B政府调控法定原则C政府调控适度原则D注重调控效益原则3.以下对宏观调控法的描述正确的是(C、D )。
A主要通过设立市场主体交易行为规范来影响其行为B建立“政府指导企业”的直接干预市场的法律机制C主要通过经济政策来改变市场交易环境,并通过交易环境的改变来影响市场主体的交易行为选择D“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间接干预市场方式4.以下法律属于宏观调控法体系的是(B、C、D )。
A公司法和企业法B财政预算法和税法C金融法和固定资产投资法D经济稳定增长法律制度5.以下哪些是宏观经济调控关系的特点?(A、B、C、D )A都具有经济活动的内容B体现着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特征C国家或国家授权的机关始终是这几类经济关系中的一方主体D已经被纳入国家经济法律体系的轨道6.以对经济行为影响的力度与方式为基础的宏观调控法的调整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哪三种?(A、B、C )A利益诱导方法B计划指导方法C强行控制方法D监督强行控制作为一种宏观经济调控法的调整方法,其内涵是:政府依照一定的规则对经济主体的行为进行某种限制或禁止。
这里包含三层意思,是指(A、B、D )。
A施行这种方法的只限于政府或政府授权的机关B必须依照事先制定的规则,这种规则可以是法律、法规,也可以是政府的规章C强行控制就是检查、考察宏观经济行为是否符合既定的宏观调控目标D强行控制的目的是限制与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相背离的行为和损害宏观经济整体效益的行为7.我国的宏观经济管理部门主要由以下哪些部门组成?(A、D )A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B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C农业部D财政部简答题1什么是宏观经济调控?它有哪些基本特征?答:宏观经济调控是指政府为实现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之间的平衡,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增长,而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的手段对社会经济运行的调节与控制。
基本特征:1、以总量平衡为调控的主要目标(宏观调控关系的一方主体是国家) 2、以间接手段为主要的调控方式(间接调控原则是指政府运用经济手段,通过市场机制引导市场主体的活动,使其符合整个宏观经济发展目标的原则)3、以经济利益为实现调控目的的主要手段(追求经济利益是微观经济主体生产经营的直接动力)第十七章固定资产投资法名词解释题:固定资产投资答:固定资产投资是社会固定资产再生产的主要手段。
通过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活动,国民经济不断采用先进技术装备,建立新兴部门,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和生产力的地区分布,增强经济实力,为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创造物质条件。
这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简答题1简述我国投资主体及其投资范围的划分。
答:投资主体是指从事投资活动的具有从事投资活动必需的资金来源、拥有自主投资决策权、享受投资受益权、承担投资风险责任的经济法人和自然人。
投资范围:1、政府投资范围,代表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通过国家的财政收入、发行国债、向国外借款等方式筹集投资资金,投资于全国性、跨地区的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和国防、航天、高新技术等基础产业。
分为中央和地方政府投资事权。
中央政府投资除本级政权建设外,主要安排跨地区以及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项目2、社会投资范围。
放宽社会资本的投资领域,逐步理顺公共产品价格,通过注入资本金、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项目融资等方式,参与经营性的公益事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各种所有制企业进行境外投资。
第十八章国有资产管理法名词解释题:国有资产答:属于以国家为代表的全民所有的财产。
从法律角度说,就是指国家凭借国家权力取得的,或者依据法律确认的、或者以各种形式的投资及收益而形成的财产或者财产权利。
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国有资产在广义和狭义上有不同的理解,狭义上的国有资产是指什么?(B)A资源性国有资产B经营性国有资产C非资源性国有资产D非经营性国有资产2.根据《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下列哪一种资产不属于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管辖范围?( D)A国有企业的国有资产B国有控股企业中的国有资产C国有参股企业中的国有资产D金融性国有资产(二)多项选择题1.关于国有资产的概念,学者有不同的观点,但是国有资产具有一些基本特征。
下列哪些是国有资产的特征?(B、C、D)A国有资产经营主体唯一性B国有资产的所有者具有唯一性C国有资产所有权界定法定性D国有资产表现形态多样性2.如果把国有资产划分为三大块,可以分为下列哪些?(A、B、C )A经营性国有资产 B非经营性国有资产 C国有自然资源 D金融性国有资产简答题简述国有资产管理法及其体系。
答:国有资产管理法是指调整在管理国有资产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的总称。
国有资产管理法律制度包括国有资产管理和经营管理体制、国有资产收益和处分法律制度、国有资产清产核资法律制度、国有资产产权界定法律制度、国有资产产权登记法律制度、国有资产评估法律制度、国有资产统计法律制度、国有资产流失查处法律制度。
国有资产管理体系是指国有资产管理法的基本原则指导下,调整国有资产管理关系不同侧面形成的法律规范,分类组合为不同的法律制度,这些国有资产管理法律制度相互联结,成为一个和谐、统一的体系。
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国有资产界定与登记制度、清产核资制度、国有资产报告制度、产权交易制度和国有企业财产监督管理制度。
第十九章财政法名词解释题:单式预算与复式预算答:单式预算:是传统的预算编制形式,它是在预算年度内,将全部收去统一编在一个总预算内,而不再按各类财政收支的性质分别编制预算。
复式预算:是指国家财政收支计划通过两个以上的表格来反映的一种预算形式,它既能反映财政预算资金的流向和流量,又能全面反映资金性质和收支结构。
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从部门法的角度来看,下列关于财政法的表述中,正确的是哪一个?(C)A财政法是调整财政法律关系的法律B财政法是调整财政关系的法律C财政法是调整财政分配和财政管理活动中形成的财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D财政法调整一切财政关系2.以预算的级次为标准,可以把预算分为哪些种类?(B )A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B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C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D投入预算、绩效预算和计划项目预算3.国债是以国家财政为债务人以国家财政承担还本付息为前提条件,通过借款或发行有价证券等方式向社会筹集资金的(A )。
A借款行为B集资行为C信用行为D担保行为4.我国《国债托管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了国债托管客户的权利与义务。
下列哪一项不是国债托管客户的权利?(C )A享受托管人提供的各项托管服务B对进入已托管的国债拥有唯一的所有权、处置权和收益权C有权随时卖空国债D有权随时根据规定的程序查询所托管国债的情况5.采购人的范围不包括下面哪一项?(D)A各级国家机关 B医院 C各民主党派 D某大型国有独资公司(二)多项选择题关于预算,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B、C)A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对中央和地方预算、决算进行监督,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本级和下级政府预算、决算进行监督B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预算的调整方案必须提请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C各级政府应当在每一预算年度内至少三次向本级人大或者人大常委会作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D各级政府财政部门负责监督检查本级各部门及其各单位预算的执行,并向本级政府和上一级政府财政部门报告预算执行情况国债作为财政收入的特定形式,与税收等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相比较具有以下几点形式特征:(B、C、D )。
A稳定性B有偿性C自愿性D灵活性7 我国政府采购实行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相结合。
关于集中采购,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B、C、D )A集中采购的范围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的集中采购目录确定B属于中央预算的政府采购项目,其集中采购目录由国务院确定并公布C属于地方预算的政府采购项目,其集中采购目录可以由省级人民政府授权的机构确定并公布D纳入集中采购目录的政府采购项目,应当实行集中采购符合下列哪些情形之一的货物或者服务,可以采取竞争性谈判方式采购?(B、C )A具有特殊性,只能从有限范围的供应商处采购的B技术复杂或者性质特殊,不能确定详细规格或者具体要求的C不能事先计算出价格总额的D发生了不可预见的紧急情况不能从其他供应商处采购的D设区的市、州人民政府(三)不定项选择题预算法是关于国家的(B、C、D )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A宏观调控B预算收入C预算支出 D预算管理下列哪些情形不符合有关政府采购的法律规定?(B、D )A某市工商局在招标采购中,因符合技术要求的供应商只有两家而废标B某市某区人民政府设立集中采购机构C某区卫生局在政府采购中要求供应商提供有关资质证明D某县人民政府因需购置一批办公电脑而采用单一来源方式第二十章税法名词解释题:税收饶让答:亦称"虚拟抵免"和"饶让抵免"。
指居住国政府对其居民在国外得到减免税优惠的那一部分,视同已经缴纳,同样给予税收抵免待遇不再按居住国税法规定的税率予以补征。
税收饶让是配合抵免方法的一种特殊方式,是税收抵免内容的附加,它是抵免方法的一种特殊方式,是税收抵免内容的附加。
它是在抵免方法的规定基础上,为贯彻某种经济政策而采取的优惠措施。
税收饶让这种优惠措施的实行,通常需要通过签订双边税收协定的方式子以确定。
目前税收饶让抵免的方式主要有差额饶让抵免和定率饶让抵免两种。
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一项个人所得不应免纳个人所得税?(C)A某体育明星在奥运会上获得一块金牌,回国后国家体育总局奖励20万元人民币B某科学家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每月200元人民币C某高校教师取得一项发明专利,学校奖励5万元人民币D李某新买的宝马车在某风景区停靠时,被山上落下的石头砸坏,保险公司赔付李某的6万元保险金2.下列选项中哪一个属于我国增值税的纳税人?(B)A从事房屋租赁业务的甲公司B从事服装销售的乙公司C转让无形资产的丙公司D从事证券经纪业务的丁公司3.根据我国《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对下列哪一项所得可以实行加成征收?( C)A特许权使用费所得B工资、薪金所得C劳务报酬所得D因福利彩票中奖所得4.从事零售业务的个体户王某收到税务机关限期缴纳通知书的期限届满后,仍然拖欠营业税款2 000元。